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阅读与理解教案

阅读与理解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6 17:18: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阅读与理解教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阅读与理解教案

篇1

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备课是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科学化、艺术化的处理过程,教师要做到运筹帷幄,就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一、备课是授课的基础

1.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并积累资料。

钻研教材包括研究教学大纲、教科书及有关辅助材料,一般要达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要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内容和概念,把每一个细节都弄清楚,否则不仅会闹笑话还会害学生。所谓透,就是要吃透教材并对教材进行仔细推敲,要了解每一章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了解整个教材组织结构,明确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搞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然后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出发,反复思考总结,力求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前后贯穿逐步深化等。所谓化,就是认真阅读教材、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熟悉教材,将教材与自己的知识融为一体,变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对教材熟读成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摆脱对现成教材的机械搬用和转述。钻研教材要钻进去,走出来。钻进去是为了领会教材精华,准确掌握内容,走出去就是能在讲课时深入浅出,灵活自如。此外还要阅读参考资料,加深理解,发现异同,拓宽知识视野。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思想情况及其爱好习惯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对象,而且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了解学生,备课时才能“量体裁衣”,讲课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削足适履”。我们应根据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巩固程度,确定教学的难点,分析学生的教学思维方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倾向,把学生的思想引到合乎逻辑的道路上去。

二、备课是授课前的谋划、决策

授课前的谋划工作就是要根据前面运筹的结果编写出授课提纲或教案,即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设计课堂授课程序等。

首先要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对教材做适当处理,哪些详讲,哪些略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分开讲或合起来讲等,都要仔细考虑,合理安排,必要时要对教材做些适当的增删取舍。

例如实习课,就要考虑前后课题的联系性和理论课与实习课有脱节现象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讲授的次序,例如电工实习课题《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的重点是安装,课题《常见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的重点是维修。如果按顺序讲解不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维修方法,那么应结合教材内容,把课题《常见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内容安排在课题《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与维修》中,使安装部分实践起来不呆板,并将安装中易发生的故障与错误结合起来讲,使问题迎刃而解。再如,在进行X62W万能铣床故障分析时由于工种差别,学生对车床复杂的机械运动与电气联系容易产生迷惑,在备课时就应采用各个击破的教学法,把复杂的电路图的控制部分分成三块,即主轴传动部分、工作台运转方向部分和快速进给部分,分三次做电路分析讲解,并在事前备课时,配制出各部分的电路模拟盘,等学生各部分都理解了,再对总图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在模拟盘和X62W万能铣床上进行故障模拟练习。采用这种方法与以前的备课讲解比较起来,备课虽麻烦但讲起来方便省力,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自如。实践证明,合理地对教材进行调整与安排是实现教学“事半功倍”的最佳方案。

三、备课教案要精细、切实、规范

编写教案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钻研教学大纲,目的在于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从而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钻研教科书,目的在于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理解整个教材的科学体系,明确重点章节与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通晓每一部分教材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阅读参考资料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加深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个结论、公式、定理、规则,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含义和来龙去脉的理解,积累资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内容结合起来,把教材变成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水平。要了解学生。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过程的认识主体。教学的最终结果,要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上。所以了解学生是备课过程中必须做好的工作。此工作应建立在平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等。要充分估计到学生掌握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会发生困难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还要估计到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反应等,把备教材和备学生结合起来,从而对教学做出正确的安排。教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书面教材变成学生可接受的口头教材,在备课时就要很得体地组织教材,如事实怎么叙述、概念怎样引出、规律怎样论证等,所以将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写成教案。

教师备课时,书写授课教案,即单元授课计划及具体授课教案,在制订课堂授课计划时要明确以下几点:本课题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题的主要内容、难点、重点、关键点等;教学方法,考虑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进度情况;巡回辅导情况;检查与总结。这些都要详细记录,教师要把这个过程看做是“精备”,它是备课工作中最为深入具体的一步。有了教案,教师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解。每背一遍课,都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进一步消化、领会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进行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因此备课与教案是授课的先决条件,一定要写好它。

四、备课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被书本或参考书牵着鼻子走。

2.备课时要有“实战感”,应提前两周准备。

篇2

一般都是在开学前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熟悉了解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是纲领性教学文件。教学计划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方针,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规律,体现了培养人才的原则和目标要求。通过熟悉了解教学计划,可以明确:所任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在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方面所起的作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教学计划对所任课程提出的原则要求。这样就能明确所任课程的具体任务。

(二)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制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为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掌握上规定了必须达到的要求和标准。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可以明确:制订大纲的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要求,各章、节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课时分配等。教师掌握了教学大纲的内涵,研究和处理教学教法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三)通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讲,教师要通过每一节课逐步完成一本教材的授课任务。通过通读教材,可以熟悉课程的全部内容,了解教材,掌握每一个局部内容在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占比重,按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舍取。

(四)了解学生。备课效果的好与坏,是要看备课能否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教师不能单方面考虑怎样“教出去”,还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到手”。这样就要求备课有针对性,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效果,以及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思维特点、爱好和兴趣等。把了解的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进度的快与慢,才能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五)参考资料。专业课教师备课时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本依据。要广泛阅读专业资料,以补充现代科技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如:阅读有关专业的报刊、杂志,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以丰富教学内容。

(六)制订学期授课进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是教师教学进度的运行表。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课题,各课题的教学量和时间安排,各课题所需要的直观教具和教学设备,以及结合实验、实习对一些局部内容在讲授上做适当调整,在学期授课计划中应该确定下来。

二、章节备课

这是在学期备课的基础上,讲授每一章之前的备课。其在于对整个一章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认真考虑确保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为课前备课打下基础。

三、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在讲授每节课前的备课,是最重要、最细致的备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钻研教材。这是课前备课的首要工作。钻研教材要求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主要指:理解、掌握、补充和熟记。

1.理解:是基础,对各种名词术语、抽象概念、基本原理、应用技术等内容要懂,搞清楚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掌握教材的系统性。

2.掌握:掌握教材有两个涵义:一是找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3.补充:是根据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这是更新教学内容,使专业教学跟上科技发展形势的重要一环。

4.熟记:是对前三者的巩固。只有熟记,讲课时才能摆脱照本宣科的呆板状态,灵活自如,充分利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理解、掌握、补充和熟记,四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结晶。教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意图。如果教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案则是经过教师反复琢磨,加工提炼,重新创造的内容丰富的活教材。教师是在掌握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前提下编写教案。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篇3

1.确定目标

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握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整理出学生需要了解、理解、掌握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使知识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并以复合教案(学案、教案一体化)的形式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自学有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合教案的基本要求,可通过备课组讨论确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前诊测、达标过程、例题精选、反馈检测、知识归纳、学法指导、随堂演练)、课后作业、课后得失等。

2.自学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对复合教案的知识要点、典型例题等内容,根据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进行预习、自学、实验或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获得新知识,掌握相关内容,把教师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的能力。

3.练习自测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在复合教案上设置部分自我检测题。学生首先结合教师给出的知识要点、典型例题,认真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记忆、消化,而后进行效果检测。通过检测,可以看出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没有掌握;哪些是疑点、易混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有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精讲

通过学生自学、实验、讨论、自我检测等一系列活动,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针对学生提出和发现的新问题进行精讲。在精讲时,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简单的按梳理出的知识体系进行重复,而要有重点、非重点和难点之分。对学生自学学会的内容,可以不讲或少讲;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疑难内容,要精讲,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精练,言简意赅,讲到问题的精髓。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方法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记忆达到完美的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

5.随堂演练

练习是巩固加深已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精讲完毕,要求学生对本节知识做一小结,并在头脑中迅速回顾记忆,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而后要求学生按复合教案中的随堂演练进行定时练习。教师个别辅导与监督,避免学生课外作业抄袭,提高学生的练习速度,强化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当堂收阅,找出问题及时点拨,使课堂效果进一步提高。 ‘

篇4

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学生入学前期的生活环境各有不同,大部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学习和生活,学习经历也相差很大。教案主题目标模糊、教材参考分析能力差、书写格式混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指导学生设立教案主题

幼儿园教育内容与其他年龄层的教育有很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内容主题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当地环境、幼儿发展特点自主设定的,没有如同中小学的材和教学主题内容。仅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指导要求。《纲要》中对教学内容做了领域划分即“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针对这一要求,首先就要明确目标确立教案的主题内容。

1.要考虑的是确定活动内容,以发展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哪些方面为目的。这些对于刚刚接触教案书写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处于无意识状况,开始以生动的幼儿课堂实例来分析里面所包含设计思想,让学生明白主题设计必须有一个核心目标,这个核心目标就是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在五大领域的某一个或几个方向上得到发展,带着学生经过几次分析之后,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来加强对主题确立中幼儿能力发展相关内容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能在自己的教案主题确定中主动加入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相关的内容设计。

2.考虑当地幼儿的基本特点和生活环境,确定教学主题。北疆地区是以哈萨克族为主要民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的气候条件、生活环境造成了人的生活方式由其独有的地方特色,所以以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的主题内容,了解特殊地域的题材优势。

3.解决最为棘手的语言问题,要罗列书面常用语句式更换关键词,进行主题表述的练习。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较低,口头表达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要独立表达书面语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有问题就必须要解决,语言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慢慢累积来解决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学生当前就必须要用汉语书写教案,所以要精心组织和罗列一些在主题确立时的书面常用语言句式,反复让学生进行更换关键字的练习,即根据自己的主题设置,把这些句子中的相关关键字换掉,熟练主题表述的书面用语。

二、钻研分析教材,学习他人设计和书写教案的经验

任何内容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我想教案书写同样需要模仿。借鉴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形式的教案,开展分析讨论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教案内容的学习。

1.了解各领域的教育特点,收集不同领域的教案,分析各领域的教案书写要求。从基本的分领域教学过渡到综合教学的教案,了解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各地教材大部分是以《纲要》的五大领域划分开展教育活动的,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各领域教学设计内容开始入手,分析了解各领域教学设计的书写特点。当学生熟悉各领域的不同之后,再了解综合教育,即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没有明显的领域划分,而是以幼儿发展和教育内容的综合性为主要教育活动内容。让少数民族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不同内容的教案异同点。

2.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分析教案内容,从而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教育特点和教案书写要求,再逐步了解混班教学活动教案书写的特点。《指南》均对幼儿不同年龄的教育目标有明确的范围指导。首先,让学生根据不同年龄的教案范文和《指南》的目标指导相对照,讨论各年龄层的学习发展特点,分析教材的设计意图理解教案的语言含义。其次,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借鉴教案的理解。最后,阅读混合班级的教育活动教案,讨论其特点与分年龄层的教案区别之处。

3.幼儿园的教育形式是多样的,针对不同形式的教育设计,开展教案实例分析。幼儿的教育是包括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小组、区角活动以及集体教育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的总和,不只是单一的集体教学活动。孩子的教育活动无处不在,而这些不同的形式的教育活动都要有具体详实的设计教案。

三、分析教案书写的格式要求

少数民族的学生,文字书写能力很薄弱,他们对基本的教案书写格式都很难理解并书写出来。为此,通过对各类教材、案例的分析后,还要对具体的书写格式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为更好地理解教案书写要求,制定固定的教案格式模版,让学生根据模版要求填写具体的内容,从而对教案的四个基础部分书写。即: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格式要求有具体的理解。

在确立主题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填写内容,从讨论每一部分的书写要求来分析各部分的语言使用,实践感知教案的书写格式和设计内容。

1.教学活动主题即名称的书写,以主题为中心分析教育对象、领域划分和名称内容。名称的制定是依据我们的主题制定的,名称中要书写班级、领域、名称。

2.活动目标的制定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中心,参照《指南》的目标导向制定。教育活动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所以目标的制定尤为重要。

3.活动准备的书写,要充分考虑目标的要求、设计的需要,书写知识性准备和物质准备内容。从目标的要求中分析对幼儿、教师的知识准备要求,分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需要哪些知识性的准备。

四、教案书写训练活动

学生书写训练环节中,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很大,要求按照学生的不同语言能力来划分书写,使其得到最大化的教案书写提升。

篇5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91-01

为了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实习教学质量现状,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实习教学提出科学依据,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对实习教学基本现状分析如下:

生产实习教学,是职业技术的性质决定,是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认识现场生产工艺、设备、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程,认真抓好生产实际教学工作,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一环。

实习教案是实习教师上实习课的具体实施方案。怎样编写好实习教案,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几年来实习工厂对如何编写实习教案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研究。在充分汲取和借鉴理论课教案编写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习教学特点,制定了实习教案规范化标准和要求。

按实习课题编写教案,要掌握实习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即: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进行编写。按照实习项目开展教学活动,不像理论课那样有统一配套的教科书、内容系统、章节分配合理,实习教师普遍感到合理划分实习课题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实习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突出表现在实习教学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定 。根据学生的接受特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教材,是教学大纲具体化。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是成功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最能体现教师工作的研究性和创造性特点。

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案和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通过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本课题的知识结构和科学教学特点,明确课题教学内容体系、目标,逐步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部分,对课题的分析处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全面分析教学大纲为掌握教材打下重要基础,是教师施教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对教材的钻研,既要透彻领会有关知识、观点、重点、难点和关键性内容。又要对基本教材的内容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应该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教学参考书,根据有关材料,结合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应做到"懂"、"透"、"化"。"懂"就是把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观点、理论弄清楚;"透"就是在弄懂的基础上,透彻理解,准确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化"就是将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认真分析重点和难点

1.1突出重点。根据课程的性质不同,有些课程的教学重点在知识方面,有些课程的教学重点在技能、方法方面,还有的课程的教学重点则在应用方面 ,掌握了重点知识,既有助于其它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特别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与学习内容之间 的相互联系。

1.2突破难点。教学中的难点也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及生活经验而定的。有的内容对一些学生是难点,对另外一些学生则不是。就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言,在多数情况下,重点和难点是相同的。而有时难点不见得是重点,但二者关系密切,只有突破难点方能带来重点的解决。

2.精心组织处理教材,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是完成教学工作的直接前提

处理教材要做到:(1)把握整理;(2)了解对象;(3)分析主次;(4)注意互动;(5)适当调整。

在教学方案设计方面,一般分为设计"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授课计划"和"课时授课计划"三种形式。"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任课程在一学期教学工作中的全面设计和通盘安排,是完成学期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工作范围和教学进度的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表;"教学授课计划"是所任课程课题为基本单位进行设计的实施方案;"课时授课计划"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比较周密、详细地设计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课题学习任务的书面计划。

3.教案的设计,能科学、合理、清晰地反映教师对上课过程的安排和设计形式

最常见的格式有两种,一种是"表格式";另一种是"文字式"。教案虽无统一格式,但是,一份完整的教案通常应包括下属内容:(1)课题名称;(2)课题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4)课型;(5)教学方法;(6)课前准备;(7)教学进程(步骤);(8)板书设计。

教案是教师上课最直接的依据,教案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一次教师讲课比赛中,大部分教师教案编写流程比较完整、规范,能按照"备教材"、"备案例"、"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备课件"、"备重点、难点"、"备组织环节"、"备小结"进行备课,能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的特点,教案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的教师编写教案过于繁杂,内容太多太细,显得杂乱无章,"重点、难点"不突出、不透彻,缺乏条理性,不能很好的采用循序渐进,知识过渡快,衔接性不好,缺乏实践经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有些教师照本宣科,讲授知识内容局限在课本上,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观念的发挥。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案设计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教案设计水平以及业务知识水平,注重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注重教案编写的实效性,提高实践经验,熟悉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提高组织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总之,要想全面、深入、透彻地把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做到变难懂为易学,变抽象为具体,由浅入深,融会贯通,才能真正体现出其潜在的思想要素和智慧价值。

篇6

一、热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团结同志,每天早来晚走,无私奉献,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病、事假,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二、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185-01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将阅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首先要阅读数学课程标准。根据课标对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学内容、时间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拟定教学进度计划,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其次要阅读教材。对每节课要讲授的内容,采用精读和研读,掌握该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确定三点一线的备课模式,写出具有特色的教案。最后就是阅读教案。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阅读或背诵教案的过程,即把教案涉及的内容通过语言,板书、实验等形式传授给学生,特殊情况时做些灵活处理。但在阅读的过程中,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精炼,且阅读方式和技巧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力求生动形象,言简意明,突出重点,思路清晰。

1.2阅读是一把开启数学迷宫的钥匙。在解决数学疑难问题时,总是从阅读开始,阅读是解题的第一步,阅读方式采用精读或研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从问题表面探究其实质。通过阅读命题,了解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对该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中涉及到的定义、定理、推论、公式、图中的隐含条件等进行排列组合、分类处理,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阅读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注重方法和解题技巧。

1.3阅读有利于数学写作能力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深入,近年来,传统的数学应用题得到了升华,变成了数学作文题,考试题中出现了学科交叉题。这些就要求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广开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把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期问题、浓度配比和提取、市场营销等问题模型化,构建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探索、筛选出答案。因此,要解决这类题,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具有金融管理、市场筹划、图表识别、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阅读课外读物是获取这些知识的惟一途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途径

2.1给出阅读示范,教会学生读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以学生方法上的指导,让他们懂得读课本的方法,引导他们切实理解数学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表达,把握数学符号的具体意义,使其主体作用得到切实的发挥。

比如在讲"三角形概念"这节内容时,首先引导他们阅读教材中关于三角形概念的表述,提醒他们注意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并且思考:为什么强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是否可以将三条线段改写为三条线?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便可一步步深入理解有关概念。

2.2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一样,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作支撑。从初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这方面,教师一方面要作好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作好阅读示范,力使学生阅读有实质性的进步,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能把握文本要义。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拟定阅读提纲,按纲阅读。

例如,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一节时,可列出如下提纲: (1)阅读课本中的定理及逆定理,想一想怎样用几何图形和语言表述它们?(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 (3)定理或逆定理中所提出的"距离"相等是什么意思?

列出提纲后,可以在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先进行一般性阅读;然后再将关键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与已有旧知识进行对比,展示差异要点;最后再启发他们去回读,去思考,从而拓展学生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3.教学中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3.1"扶读"阶段,提纲挈领。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阅读。进行时,可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内容,在综合考虑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学生阅读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与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内容。

3.2"解读"阶段,咬文嚼字。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

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教师要恰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点拨,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理解得更清楚。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也不能一扫而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

3.3"放读"阶段,融会贯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学生阅读学习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一、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4.及时反馈,促进交流

在阅读学习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带着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学生探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处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

总之,在整个数学教学工作中,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计划、总结、评估、教学研究和教学论文,都与阅读有关,因此,我们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更要重视自身阅读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篇8

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许多优质教案,切实、有效的为教师传递了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了详尽、可行的参考与帮助。然而,由于地域、园所的差异,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难以与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贴近,难以真正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难以发挥优质的教育作用。因此,需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与经验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如果说专家、教案的设计者是“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在教案实施中对原有教案的创造性使用则可谓教案的“二度开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冲破原有教案的束缚,教师的专业发展、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一、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涵义的认识

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主要是指教师针对本地区文化特点和幼儿实际情况,在深刻领会原教案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开发。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一是教材呈现方式上的开发;二是教具选择上的开发;三是教法选择上的开发;四是对孩子及时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对原有教案的增减,而是灵活的对优质教案的内容进行调整、改编,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

二、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的探索

《亲亲影子》是“在秋天里”主题活动中的一节集体活动,也是“学习用书”中的一节优质教案,它具有选材新颖、目标明确、散文优美等优点。笔者以此节活动为例,谈谈在优质教案“二度开发”探索中的一些思考与启示。

1.教材呈现方式上的开发。“学习用书”中的优质教案大多是一个静止的教学方案,如何使静止的教学方案与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相吻合,就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材呈现方式进行“二度开发”。

在《亲亲影子》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将静止的教材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首先,我们将静止的散文诗演绎成一个动画版的PPT,并围绕目标将“季节轮换的色彩变化”及“秋天树叶变黄变瘦、飘落”的动画效果加以强化,使幼儿能直观的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与树叶的变化。因此,当教师问到:“秋天到了,小叶发现自己有哪些变化?”幼儿马上能用“小叶变瘦了、小叶变黄了、小叶长皱纹了、小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了……”等生动、完整的话语与老师互动。

由此可见,通过对教材呈现方式动态化的开发,能使教学过程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教具选择上的开发。教具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或材料,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和保证。为此,教师选择教具的依据首先应是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经验水平,其次要符合教学内容。

优质教案中,教具的选择是否符合我们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经验水平,往往成为了我们进行教具“二度开发”的主要依据。如,原教案中,设计者选择了桑叶、枫叶、柳树叶等不同形状的树叶及相应的影子图片,试图通过“树叶与影子配对”的游戏,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然而,由于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观察比较形状差异大的叶子,对幼儿来说太过容易。为了使教具更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我们将原先形状明显不同的树叶,调整为形状相似的树叶进行比较。如,在“梧桐叶找影子”的环节中,我们将在形状各异的树叶影子中找梧桐叶的影子,调整为在与梧桐叶相似的树叶影子中找梧桐叶的影子,从而提高了观察比较的难度,增加了配对活动的挑战性与趣味性。

当然,有时教具的开发是随着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本次活动中,呈现方式由“以图片呈现为主的静止呈现方式”转化为“以动画PPT为主的动态呈现方式”,随之“图片”教具也被“音像结合的PPT”教具所替代了。

3.教法选择上的开发。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幼儿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活动法、直观法、口授法等。在对优质教案的教法开发中,我们有时会选择和原教案完全不同的教法来进行活动;有时会通过“削弱”或“强化”某种教学方法来调整原教案中的教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教法更贴近幼儿的认知需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在《亲亲影子》活动的教法开发中,我们主要通过强化原教案中“直观法”和“活动法”来体现的。

首先,强化“直观法”。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对象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观察法、演示法和示范法等。通过对原有教案的研读,我们发现教案中有若干直观法的运用。如,故事欣赏时的图片观察;树叶、影子配对时的图片演示等,但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说,直观法的运用还可围绕活动的重难点适当加强。

重难点一:了解秋天树叶变化的季节特征。在这一重难点中,我们利用PPT动画,根据树叶的颜色、大小的变化及飘落的动态来演示动画效果,使“秋天植物变化”这一季节特征更直观的展现在孩子面前。

重难点二:观察树叶及影子,比较它们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在这一重难点中,我们以实物(树叶及其影子的图片)、动画(PPT)的形式,通过“并排、重叠”等演示方法,帮助幼儿从形状、大小、方向等不同特征来进行观察比较,突显“观察比较”的活动目标。

其次,强化“活动法”。活动法是一种以幼儿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它包括实验法、游戏法、操作练习法等。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加强“游戏法”来实现“活动法”的强化的。

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的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在原有教案中,游戏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最后一个“亲亲影子”的游戏环节中,孩子在“树叶及影子”的配对游戏中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而在欣赏、理解的环节中,讲述和设疑占据了绝大部分,游戏法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欣赏理解的环节中,更好的提高趣味性呢?”中班幼儿移情能力快速发展的特点,成为了我们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我们将故事中的叶子拟人化,取名为“小叶”;而后,教师以游戏的口吻、生动的动画,为孩子展现一段“小叶找影子”故事情节。同样,孩子也在“为小叶找影子”的过程中,欣赏、理解散文内容。这种移情式的教学,增加了欣赏部分的游戏性与趣味性。

4.对孩子及时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在教案实施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在语言、行为上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表现,教师需观察与把握其中有效的教育价值,适时、适度的对幼儿生成性的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

如,在“亲亲影子”的配对游戏中,我们发现有40%左右的幼儿无法将树叶与影子配对成功。于是我们开始观察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在配对过程中,大多幼儿都能找到与叶子匹配的影子,但是在重叠摆放时孩子产生了水平、纵向翻转的困难。造成这一困难有两种原因,一是孩子不会翻转;二是单面的树叶教具阻碍了孩子的翻转尝试。

“翻转困难”是教师在研读、设计教案时没有预想到的,是幼儿生成的一个新的探索难点。因此,是删除难点、弱化难点,还是保留难点,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生成性资源做一个价值判断和把握。“水平、纵向翻转”也称“心理扭转”,对于该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有价值的思维挑战。于是我们决定对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保留与开发。首先,我们将单面树叶调整成双面树叶,使幼儿在配对过程中能自由翻转;其次,围绕“翻转”难点,增加了游戏间中讲评,拓展了此环节的教育内涵。

三、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的反思

1.正确解读原有教案。在进行优质教案“二度开发”之前,教师必须正确解读原有教案。“正确解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把握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师进行“二度开发”的依据。正确把握活动目标,是进行“二度开发”的前提。二是了解主要环节。教师需仔细阅读和理解优质教案的主要环节,了解教案的全貌和每个环节的意义,这有助于教师进行“二度开发”。

篇9

一、暑期实践

1、下乡支教

七月中旬,我跟随班里的队伍到雷州三下乡支教,以副班主任的身份收获了另一番的体验。在下乡过程中,我体会到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要亲自进行科目的教学工作,协助各科班主任做好班级教学工作,更要时刻关注班里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开导、建议工作,同时我也有的时间和机会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渴望,为实习期间迅速打开学生心门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为我的实习工作奠定了一些基础。

2、中学见习

大三第二学期,我到广州市113中学听了初一老师所上的数学课并协助老师进行课后作业修改工作。我明白了课堂教学需要课前充分准备。从理解教材到设计教学、从课堂教学到课外的作业查漏补缺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丝不苟的努力。而且,针对不同学情,如何讲授教材中的内容也需把握恰当。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有些知识只需口头带过,不必详究。

二、实习前的准备

1、购买必要的教学资源,全面备课

暑假期间,我前往广州购书中心购买了初中《5年中考3年模拟》,高中《教材完全解读》等数学资料,以及下载了数学必修1的电子教材以及相关的教师教案、学生学案在全面熟悉教材、准备教案的同时,我也通过一些高考题的联系不断强化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

2、搜集备课资源,开始进行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网上搜索优秀的教案和课件,结合自己阅读教材的体会,初步形成自己的教案,并制作了相应的课件。

3、努力备好“五个一”资料

篇10

3)分析学生情况,原有认知基础,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和习惯等;

4)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结束时能够达到的标准;

5)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环节,以及在教学环节中有递进层次的主要教学活动(可以在教案中写出主要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

6)作业设计

7)板书、教学资源准备

8)可有课后反思,或课后在教案中的活动或教学环节旁注上灵感、启发、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建议等。

1)写出教学流程图,更明确教学环节和主要活动顺序与相互间的关系;

2)考虑教师活动同时,要考虑学生活动,不能只是看、听和重复,要有思考和实践;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活动可以有几种不同的预设;

4)课前考虑好导入的活动、教师所用语言;呈现新知的方式、途径、教师引导的语言;操练过程中学生有哪些体验、感知、理解和学习、运用的活动;

5)要考虑遇到偶发事件如何应对,哪些环节容易引发学生分心、走神或躁动;

6)考虑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

7)年轻教师备课易细,避免课上漏掉内容和环节,有经验的教师不必过细,备课时考虑好,细想整个过程、活动和语言,但不要每句话都写出,特别是学生要说、要回答的内容不可能事先知晓,教师应是大致估计,不致使教学完全按教师预设的一字不变地进行。

8)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写卡片、准备实物教具、图片、照片、课间、录音等,不要因缺教具和学具影响教学效果。

1.确定教学效果评价、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几个方面是我以前是忽视的,没有在备课时所考虑的。

尽管老师们备课的方式因人而异,但备课中所需要考虑的一些要素我想都应该是共同的: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需要,确定教学路子,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确定教学效果评价,选择和准备教具,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在考虑这些因素时,不同的教师可能在备课的详略上有所差异。但是往往有些老师将确定教学效果评价、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几个方面给忽视了,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课上说的什么,我能在备课中全写出吗,其实你可以预设、或期望在相应情境中,预期、期望学生能说出什么、想说出什么、可能会说出什么,这样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输出的语言与所学内容有差异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基础、理解、记忆、想像发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环节,以及在教学环节中有递进层次的主要教学活动,这个教学活动包括了主要活动和可选择活动。我以前设计的活动就是以主要活动为主的,很少涉及到可选择的活动。我一直误认为,根据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完成我所设计的主要的活动已经很不错了,上课的时候是没时间再做可选择的活动,这可选择的活动是没有必要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个可选择性活动可能是我们很多老师没有注意到的吧?只有参赛或者要show的教案才考虑到的吧?这个其实还是很必要哦,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需要好几套方案,就像鸟巢的供电就有4套独立系统,防范意识超强啊。上课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没有内容可上了,或者有些太难或者太乏味,需要做调整,要是事先有选择“备案”的话,就不会那么慌张了吧?

3.忽视了教学反思的作用。

篇11

一、主题背景下解读教参触发点

教师解读教参必须立足于主题大框架,如:主题说明、主题小提示、环境创设、家长工作、主题展开思路……在主题大框架中定位、预设教参中能吸引幼儿参与兴趣的触发点。

1.触发点的定位。孩子们对恐龙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翼龙、剑龙、三角龙、霸王龙……那么,城里来的大恐龙属于哪类恐龙呢?这是我解读教参所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也可能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恐龙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不同食性的恐龙个性特征也不一样。通过阅读主题背景下的主题说明、主题目标及主题展开思路,我认为“城里来了大恐龙”是想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内涵。所以我对触发点的定位是一只温驯的食草类恐龙来到城市发生了一系列的趣事。

2.触发点的预设。一只温驯的食草类恐龙来到热闹的城市,面对川流不息的汽车、人群,会发生什么事?人们的态度会怎样?恐龙的感受?最后的结果?——这就是我在主题背景下对大班语言活动“城里来了大恐龙”所做的预设。

二、主题背景下审视教参重难点

在主题背景大框架中定位、预设了教参吸引幼儿参与兴趣的触发点后,教师应以此为依据,结合教参中的设计说明,重新审视教参的重难点目标及教学过程,根据学情及时调整、丰富、优化活动方案设计。

1.教参中的设计说明与目标制定的衔接性调整

分析:设计说明3明确提出“重点应该放在故事上”。我在分析原教案后认为:原目标制定没能反映这一“重点要求”,过程实施也没能很好地体现目标l“感受故事的情趣”。基于此,我做了如下调整。

说明:以原教案“设计说明”为依据,首先明确教案领域重点为大班语言:其次,目标制定要围绕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想象能力的培养:再次,对立交桥知识的了解定位在初步理解上。新教案3点目标,重点突出大班语言教育目标——“学会倾听并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大胆想象并讲述”。

2.教学准备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性优化

分析:教学挂图分析。颜色灰暗,2页内容放在一张图片中,故事内容显得拥挤,吸引不了人数众多的大班幼儿的观看兴趣,挂图视觉效果有待提高。磁带或CD运用分析。在第一教中选用磁带讲述故事,引不起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共鸣,容易产生远距离、低效能的师幼互动效果。立交桥知识分析。对舟山的孩子们来说,跨海大桥很熟悉,但对城市立交桥概念还不清晰,而教师在第二环节中口头提问!“立交桥是什么样子的?和河上、湖上的桥有什么不同?”可以想象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将不尽如人意。

基于以上三点,结合本地本园实际学情,我在备课时做出判断:如果按原教案上课,目标能基本完成但教学效果一般,幼儿的学习兴趣不会高,只能产生低效能的师幼互动,远远达不到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因此,我做了如下调整。

说明:活动过程重新安排、根据新教案目标,我改变了教学过程,四个大环节脉络清晰,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搭建平台,一步一阶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注重多媒体技术运用、运用flash故事和PPT故事,使故事内容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特点,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恐龙情绪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拓展想象,从而达到新目标2。去掉了原目标2。只是把它作为活动延伸环节,理由是结合原教案设计说明孩子们的实际经验。

篇12

新教师从初登讲台到成长为一名基本合格的教师,一般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的磨炼。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中学的新课程教学实际不相吻合,知识需要转变。这时候,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书——把知识教下去。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读使自己尽快入格的书——优秀教案、教参。

教学是一门科学,自有其严格的规律。孟轲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新教师而言,优秀教案、教参就是规矩,就是蓝本,就是引导。一个设计优化的教案,一个名师的经典教案,常常能给人,特别是新教师以启迪,就像城濮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优秀战例给军事家的启迪一样。教参,顾名思义,就是给教师教学提供参考的资料,对新教师而言,就是某个问题理解的标准或者几种可行性理解的汇总。新教师把优秀教案、教参奉为圭臬与楷模,未尝不可,更无可厚非。田园牧歌式美文《边城》的教学对于新教师而言,未必拿捏得准确,教参中作者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观念、作家写作的特殊背景等资料可以帮助理解。新教师如果能认真读一读,知晓了,肚里有货,课堂上就不会犯错。也许就能够带领学生通过参透他们真挚纯美、充满关爱的心灵世界去呼应作者田园牧歌般的心灵诉求、生命追求,去感受人生本色质朴而唯美的生命主张。

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任何一个好的或者比较好的教案,都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适用于所有班级。社会动态不同,教学能力不同,施教目的不同,学生水平不同,教学设备不同,死搬优秀教案的刻舟求剑式教学要不得,需要新教师审时度势、精心揣摩、巧为应变。应变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一环,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应变能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快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成熟期:由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读书入行

一名基本合格的教师意欲早日成为教学的骨干,必须自我反思,自发科研,自主学习。这里重点要说的学习,就是读书,即深入读好教材,准确读好大纲,广泛读好“大语文书”。

(一)读透教材

就中学语文教师而言,品读文本很重要。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唯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作品与文章中的许多内涵是需要细细的品读、感受、体悟才能获得的。语文教师应当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文本,在对文本进行处理时,不应该轻易地让其滑过去,而应该像犁地一样认真地、细细地“犁”。语文教师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强调原创性,摒弃任何先入为主的观点,直接拥抱作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与作者、作品、编辑对话,进而生成真实的阅读体验。否则,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浅白解读地将教学参考书上的结论灌输给学生,那么,课堂信息量小,解读视点单一,浅层次地重复现成的观点,文本阅读的价值自然就单薄。

(二)读准大纲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科考试说明》,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准绳,必须读好读准。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材的内容和编排,教学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及课程评价等,在备课前务必认真学习,反复领会,全面掌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才能使得自己的教学具有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和运用教材,保证教学质量;依据“考试说明”进行指导性复习,解读考试大纲,才能在指导学生复习考点这盘棋中,知晓什么时候该复习哪个考点、哪个考点最重要,才能使得学生牢固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和能力点,保证学习效果。

(三)读宽语文

一堂课的成功绝不是45分钟的功力,而是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备课的必然。读书,每天认认真真地读书,是一种真正的备课,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为了不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就需要多读书,随着读书的不断增加和深入,我们的文化底蕴就会如金字塔的底座一样坚实和宽厚,进而凭借广博的视野创造与众不同的课堂。

三、成才期:由骨干教师到教学名师,读书入境

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教学历练,在学生的视野里,骨干教师们具备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课堂思路清晰,施教方法得当,教学资源积累丰富,所教学生能够在学业测试中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取得学生较高的信任度。因为已收获了自己的预期评价,相当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教师职业倦怠,进入其专业发展的缓慢期,而一个有所追求的教师,企望成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的教师,必须广泛地阅读与吸收教育理论,进入有初步教育理想的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区分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依据,也是评判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对前沿的教育信息的了解,是评判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标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继续获得专业发展,就必须有意识地阅读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前沿的发展信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张志公的《语文教学论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从世界级大师们的理论精髓中获得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施教能力,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

教师只有比较系统而完整、扎实而精深地掌握语文教育理论,才能比较自如地把握语文学科,使语文知识活化,充分展示语文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的张力,发掘学生的语文潜能,引导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畅快地遨游。而教师本人也就能够在自如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呈现出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学生被他们的教学风格所吸引、迷恋,语文学科成为学生的最爱,他们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和热爱的老师;他们成为同行、粉丝们敬佩和学习的名师。

四、成功期:由教学名师到教育专家,读书入化

篇13

李老师提出一个非常好的命题: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要想做到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需要多方面的修养,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素质。

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要求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尤其要读经典名著。现在不阅读的教师大有人在,语文教师不阅读,成天只和教参、练习册打交道,哪里有什么人格的塑造,智慧火花的闪耀?现在的教师有多少敢自信的说他完全能应对学生的问题。相反,大部分一线的教师知识面太窄,甚至有的还不如学生,如此怎么能胜任教师呢?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少、慢、费、差也就难免了。倘若要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必须要做到博学多识,否则怎么应对学生的提问,释疑解惑?我们永远无法预测,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要注意引导。教育的英文是education,西方的教育是引导的意思,而中国的教育是严厉执行的意思,不能说哪个好或不好,只能说一个人总是有自己的天性和自我,如果能够合理引导,一些年轻人就不会处于迷茫、愤世的状态了。

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要求重视启发式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师讲的知识,而启发式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教师所讲的东西。在学生的愤和悱没有被教师感知时,启发式是不能产生的,教师的讲也是事倍功半的。由于启发教学的欠缺,中国的教育把学生们的天性给扼杀了,还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我看啊都快凋谢了吧!

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要注意多媒体的运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样,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也产生积极的效应,它能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带来逼真的体验。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达,一些教师,都不会上课了,只知道读读读,学生反应很差,宁可自己看也不去听课。一旦停电,好多教师都无所适从了。

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要注意教案的运用。其实教师教案很多时间都是事与愿违,但教育主管部门却热衷于查教案而不是研究教案在课堂中的实效,愚以为都像李镇西校长这样深入教学实践,估计查教案的力度就要小了。我很赞成这句话,新课改让我跟着学生思路走,我觉得教学就是解惑,但是讲完我发现考点在公式上,我是中学教师,但我不知道课改为什么这样。李老师说的好,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教案为主。是带领学生走进知识,而不是把知识生硬地塞给学生。课堂上,教师善于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备课不可能估计到学生全部的实际情况。备课有更加深广的意义。过去有一节课备了三十年甚至一生的说法,其实那是一种沉淀和积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