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管理基础知识

社区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7 16:05: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区管理基础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区管理基础知识

篇1

调查中发现,农村寄宿小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六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表现出很大程度的未完成性。在寄宿制小学的环境下,父母,这一儿童主要的依恋对象失去了踪影,在情感上儿童将处于一种苦恼和不安的状态,随着这种情形的持续,儿童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精神行为,其心理、人格的发展也将会受到影响。因此探索寄宿制小学环境下学校对寄宿小学生的情感关怀已显得尤为迫切。

第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对外界没有安全感,长此以往,孩子在心理方面表现出敌视、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

第二,由于藏区寄宿制小学生每学期只有中途一次放假回家和家长见面,他们很少和父母进行亲密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孩子在寄宿制学校待上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形成孤僻、对别人缺乏信任、缺少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在生活中也不容易体会到积极、愉悦等感情。

二、家园式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在物质文化方面,积极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为寄宿小学生提供安全、卫生、和谐、稳定、融洽、舒心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努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和谐校园。在精神文化方面,要进一步重视农村寄宿制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建立相应的情感关怀管理制度。如:乡城县城区小学的“真爱润泽心灵,自主点亮人生”的“爱”文化、青德寄宿制小学的“德”文化、尼斯寄宿制小学的“志”文化,都从学生的情感关怀方面打造校园文化。

(二)模拟家庭生活情境,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建成“学生之家”

1.教师人文关怀,真情孕育

每个离开父母身边的孩子,无形中都会有一份孤独、落寞。而这种情绪的蔓延将极大地损害孩子的心灵,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为了使孩子在学校处处找到家的温暖,父母的呵护,乡城县城区小学向全校教师发起了征集“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志愿者活动,活动中全体教师踊跃报名,学校择优选用了28名教师担任了28个宿舍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把学校的大爱彰显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这些“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们自费为孩子们购买了窗帘、窗花,精心设计和布置宿舍,让每个宿舍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心语;“全家福”、“爱心寄语”、“爱心电话”组成了一个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孩子们随时可以免费拨打“爱心电话”和家人聊天;每逢节假日,孩子们总能收到“爸爸”、“妈妈”准备的小礼物,学校也会安排好伙食,校领导和班主任都会来和他们一起欢聊;城镇学生还自编节目与寄宿制学生共舞,在祝福声中,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都能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自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

2.学生互助友爱,深情一家

寄宿制学校在模拟家庭环境和家长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我们想到了寄宿制小学“移植”或者部分“移植”家庭生活真实情境的办法。如果在寄宿制小学的情感生态环境空间里,出现了“家长”与“孩子”交往和互动的行为,在寄宿制小学的情境下小学生看到了父母的身影,那么他们对学校的陌生感一定会消退,他们甚至还会在学校找到一定的归属感。

在民族地区因其自治的特点,很多家庭都有2至3个孩子,且孩子之间年龄差距不大,一个家庭的几个孩子同在一所学校的现象很普遍。为此,各寄宿制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模拟“家长”与“孩子”型学生间的交往与互动,既培养了大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又维系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弥补了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

(1)在安排宿舍及床位时,尽量将同一家庭学生或将直系亲属家庭学生安排在一起,形成“爸爸、妈妈”型学生照顾“孩子”的雏形。

(2)在平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指导教师,指导“孩子”各种生活技能、忠孝仁爱,弥补藏族家庭教育的缺失。

(3)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型学生成为“孩子”的护理员,帮助他们完成自身不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如:洗衣服、梳头等,逐步培养小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发挥生活教师对寄宿制小学生的情感关怀作用

生活老师的责任和目标不仅仅要对孩子的“衣、食、住、行”事事关心,还要给孩子多一点关爱,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更要做一名合格的生活老师。

1.爱心是当好生活教师的前提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都远离父母,他们十分渴望父母的怀抱与温暖。生活老师要有爱心,在生活和情感上给予寄宿学生以关心与关怀,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父母的“代替”。

2.细心是当好生活教师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细节决定成败。因此生活老师要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交心、勤检查、勤表扬、勤沟通。

3.耐心是当好生活教师的保证

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允许他们出现差错,多给他们一些改正的机会,不要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学生的思想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要有长远的目标,持之以恒,反复地教诲,才有一定的收获和回报。

(四)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作用

篇2

委托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依照《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管理规定》全面加强对本地区出租房屋的管理工作;

二、建章建制,配备经过区、县房地局专业培训的专职管理人员;

三、负责本地区向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

四、负责受理和审查出租人申请房屋租赁的有关证件和证明材料,并对出租房屋进行现场勘察;

篇3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的文件精神,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2012年*月*日A公司与B公司签署《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2012年*月*日双方签署《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之补充协议》,协议约定:B公司向A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A公司持有C公司100%股权、D公司80%股权。

本次交易支付对价具体情况为:以2011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本次交易购买资产的作价以《资产评估报告》所确定的评估值为依据,经评估,购买资产的交易价格总额为276,421.99万元,其中C公司100%股权评估作价为230,630.34万元,D公司80%股权评估作价为45,791.65万元。经国务院国资委的备案确认,标的资产评估值为2,777,670,307.00元,其中C公司100%股权评估作价为2,318,330,055.00元,D公司80%股权评估作价为459,340,253.00元。考虑到评估基准日后C公司已实施分红30,538,801.00元,本次交易价格为评估值扣除分红金额,即2,747,131,506.00元。B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A股发行价格为9.02元/股,向A公司发行股份总量为304,560,033股。

一、现就上述重组事项是否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进行探讨

(一)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判断

B公司系收购方。事实:一是 B公司向A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贵公司持有的C公司100%股权、D公司80%股权事宜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二是B公司购买的股权已超过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三是企业重组后,B公司承诺连续12个月内不会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四是在本次交易中,B公司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为其交易支付总额的100%。

理由及结论:根据财税[2009]59 号第五条及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我们认为此笔经济业务属于"企业重组中的股权收购方式",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二)一般性税务处理的判断

A公司系收购方。事实: B公司本次向A公司发行股份总量为304,560,033股。A公司购买的股权未超过被收购企业B全部股权的75%。

理由及结论:根据财税[2009]59 号第五条及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我们认为此笔经济业务属于"企业重组中的股权收购方式",不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二、现就B公司向A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贵公司持有的C公司100%股权、D公司80%股权事宜(以下简称该事项)采取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涉及的企业所得税问题计算比较分析如下

(一)A公司该事项如果采用一般性税务处理,涉及的所得税计算如下:

A公司属股权转让方,应确认股权转让所得:

股权转让所得=取得对价的公允价值-原计税基础=2,747,131,506元-(C公司实收资本×100%+ D公司实收资本×80%)= 2,747,131,506 -(1,967,444,153.93 +400,000,000.00 )=379,687,352.10元

根据A公司提供的2013年度的会计报表,A公司2013年度账面利润总额为-276,920,262.88 元,如果上述事项按一般性税务处理,则A公司2013年度账面利润总额应为-276,920,262.88 +379,687,352.10=102,767,089.20元。

我们假设A公司2013年度账面利润即为2013年度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则贵公司2013年度纳税调整后所得102,767,089.20元应先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根据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A公司201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A公司以前年度结转至2012年度可在税前予以弥补的亏损为401,056,504.60元,其中2008年未弥补的亏损278,095,330.70元,2011年未弥补的亏损122,961,173.90元,2012年度按核定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为170,714,684.43元,经核定尚需在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总额571,771,189.03元。

A公司201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102,767,089.20-102,767,089.20=0.00元,A公司2008年度尚未得到弥补的亏损的余额175,328,241.50元,因为超过五年的弥补期限,不再转入下年。A公司结转至以后年度可在税前予以弥补的亏损为293,675,858.30元,其中2011年未弥补的亏损122,961,173.90元,2012年未弥补的亏损170,714,684.43元。

(二)A公司该事项如果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涉及的所得税计算如下:

依据财税〔2009〕59号文件的规定,符合特殊处理条件的股权收购业务,被收购企业股东可暂不确认股权转让所得或损失。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取得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收购企业取得被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他相关所得税事项保持不变。

根据财税〔2009〕59号的规定,A公司属股权转让方,也属于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取得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即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为:

C公司实收资本×100%+D公司实收资本×80%=1,967,444,153.93 +400,000,000.00=2,367,444,153.93元。也就是说A公司本期可以暂不确认股权转让所得,但这里我们需要提醒A公司注意的是未来A公司转让B公司时允许扣除的计税基础为2,367,444,153.93,而不是取得时的公允价值2,747,131,506元。

根据A公司提供的2013年度的会计报表,A公司2013年度账面利润总额为-276,920,262.88 元,如果上述事项按特殊性税务处理,则贵公司2013年度账面利润总额应为-276,920,262.88 +0.00=-276,920,262.88元。

同样我们假设A公司2013年度账面利润即为2013年度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则A公司2013年度纳税调整后所得-276,920,262.88元可以结转以后年度弥补。

根据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A公司201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A公司以前年度结转至2012年度可在税前予以弥补的亏损为401,056,504.60元,其中2008年未弥补的亏损278,095,330.70元,2011年未弥补的亏损122,961,173.90元,2012年度按核定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为170,714,684.43元,经核定尚需在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总额571,771,189.03元。

A公司201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0.00元。A公司2008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278,095,330.70元,因为已经超过五年的弥补期限,不再转入下年。A公司结转至以后年度可在税前予以弥补的亏损为570,596,121.20元,其中2011年未弥补的亏损122,961,173.90元,2012年未弥补的亏损170,714,684.43元,2013年未弥补的亏损276,920,262.88元。

三、以上两种方式的比较

篇4

二、选聘数量和条件

(一)选聘数量。

按照“一个社区一名大学生主任助理”的配备比例,计划选聘7名大学毕业生到*各社区居委会担任主任助理,以后每年根据社区居委会缺额情况进行选聘。

(二)选聘条件。

30岁以下应届和往届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符合以下条件的均可报名参加选聘: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在校期间未受过各种处分,在社会上没有违法、违纪行为;

2.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热爱社区事业,组织纪律观念强,自愿从事社区工作,服从组织安排;

3.有较好的文字基础和口头表达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身体健康。

三、选聘程序

选聘大学生社区干部,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公开考试、组织考查、择优聘用的办法进行。具体程序为:

(一)公告。

省民政厅将在6月20日前向社会选聘公告。我县将在6月21日在县电视台公告选聘事宜。

(二)报名登记与资格审查。

本次选聘工作采取现场报名方式,考生自6月22日起,到县民政局领取并填写《选聘报名表》。考生需携带如下材料:

1.身份证原件及1张复印件;

2.全日制大专以上毕业证书原件及1张复印件;

3.近期二寸彩色免冠照片3张。

(三)考试聘用。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项内容。笔试满分100分,面试满分50分。笔试和面试试题由省民政厅组织相关人员统一命制,由县民政局会同人事局具体实施。笔试内容大体包括时事政治、公共基础知识、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组织管理能力等,主要测试大学生应具备的各类基础知识、组织管理能力等。根据笔试成绩,按录用计划3:1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选。

面试时间全省统一定在7月17日至19日之间进行,面试地点由选聘领导小组共同确定,及时通知通过笔试的人员。面试设评委9人,由民政、人事、监察、劳动、财政和社区中心等相关人员组成,面试采取现场打分、现场公布的方式。根据笔试和面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选聘人选,并利用电视台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四)签订聘任合同。

通过笔试、面试和社会监督的选聘大学生须与社区中心签订聘任合同,由县民政局颁发聘用证书,聘期3年,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满由民政局、人事局和社区中心联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可任命为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职务。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五)岗前培训。

社区中心负责对选聘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结束后,被聘任的大学生到县社区中心报到,并根据组织分配到各社区岗位工作。

四、相关待遇

(一)选聘的大学毕业生由社区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岗位,一般要安排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根据居委会承担社区工作。要结合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并在社区居委会成员数额度内,逐步将经过培养和锻炼,能力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本人自愿的大学生,通过法律程序选举为社区居委会成员。

(二)选聘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险有关问题按照《关于印发〈妥善解决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工资补贴及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参照我县社区居委会委员现行规定执行。

(三)选聘人员的人事档案由县人事局管理。选聘人员在社区工作满2年以上,通过考录、选拔到本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工龄计算问题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五、考核管理

篇5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83-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业余文化生活,群众合唱艺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异军突起,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蓬勃发展,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青睐。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社区群众合唱艺术普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社区群众合唱艺术普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社区群众合唱艺术普及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唱团队人员构成相对不合理,团队组织意识不强

社区群众合唱艺术组建的团队大多数是自发组织的民间团队,这些人员借用社区的场地进行合唱训练,既缺乏经费支出,也缺乏统一管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人员构成也是相对不合理,不仅老龄化问题严重,而且性别比例失调,女多男少的问题非常明显,这些团员参加合唱团队主要是为了消遣时光,导致团员出勤率也很难保证,教学效率很低,团员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群众合唱艺术的持久性。另外,男女声部比严重失调,因为声部不全,严重影响着合唱团队的演唱效果。还有,许多团员对于合唱演出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团员日常排练时,团队组织意识不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导致所学知识没有连续性,整体合唱水平很难提升。

(二)合唱观念比较陈旧,合唱队员音乐文化基础差

合唱理念太陈旧,抗战歌曲、革命歌曲、政治歌曲等一系列传统的合唱歌曲,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烙印。对合唱声音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许多人认为,合唱就是很多人一起唱,许多群众合唱时不注重整体的协调性,对音准、节奏、呼吸、共鸣、语言等把握得不准,不知道怎样去表现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民众从整体上看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尤其是社区群众合唱艺术团的团员,表现更为明显,许多团员都不认识国际通用的五线谱,有的团员甚至简谱都不认识,合唱训练主要依靠指挥一句句地教唱。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解决措施

(一)正确认识合唱艺术,聘请专业合唱指挥参与

合唱艺术有其自身艺术个性,训练合唱,要遵循其自身的艺术规律,如:合唱时,各队员间必须互相配合,音色寻求共性、音量必须均衡,声部间彼此关注衬托,声音追求和谐统一,强调音乐的整体效果。所以,社区群众合唱艺术要想更好地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合唱艺术,聘请专业合唱指挥参与。正确认识合唱艺术,不仅指要加强合唱团队管理,提高人员素质,还指歌曲选择、平时训练、指挥与团员配合等多方面,不仅需要指挥老师耐心地排练授课,还需要团员长期积累学习,只有经过长期实践,才会逐步提升。由于大部分群众合唱团员缺乏合唱的基本常识,要保障群众合唱艺术健康发展,必须聘请专业指挥与专业教师介入,群众合唱艺术才能少走弯路。

(二)选择有时代气息的歌曲,加强团员基础知识的掌握

目前,从整体上看,全国群众合唱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社区群众合唱艺术,优秀作品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在歌曲选择上,要摆脱传统的观念,尽量选择脍炙人口的、有时代气息的歌曲,这样,有利于调动团员的演唱积极性。对部分难度较大的作品,社区群众合唱艺术可以将其改编,简化和声难度,提高演唱水平。另外,还要加强团员基础知识的掌握,要重视团员的基础素质,规范其声音、气息、节奏、音准。音准问题是音乐的基础,而提高演唱水平,就必须运用正确的歌唱气息,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提高个体的演唱水平。适当参加舞台实践是促进社区群众合唱艺术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各地区、社区要多为群众合唱团体提供展示机会,通过不定期举办群众合唱比赛,加强团员的学习动力,提高演唱水平,促进群众合唱艺术健康发展。

三、结语

群众合唱艺术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正确认识社区群众合唱艺术普及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群众合唱艺术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宁波.以群众合唱助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之新思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2]周先智.群众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J].大众文艺,2013(18).

[3]贺洁琼.简论群众合唱的发展及社会功能[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4]陈晶晶.群众合唱艺术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2(17).

篇6

【关键词】

纵深式教学模式;预防医学;基础知识;专业课程

医学生在学习阶段,由于课程学科很多,内容庞杂,往往会学完一科忘一科,在学基础学科时不知道有什么用,在学专业课程时又忘记了基础知识,很难做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联系,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面对上述问题,我国的一些医学院校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整合模式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使基础与临床结合得到较好的解决[1]。课程整合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2]。但现阶段我国不少院校仍处于尝试摸索阶段,还未能大面积推开,仍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主要问题是:缺乏相适应的师资、教材和考核体系[3]。总体上来说,打破学科的界限,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融合以及与医学实践工作的结合,是现今我国医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现阶段我国开展大面积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仍存在困难,并且在非临床专业将不能完全按照此模式开展,但在各医学专业都可以采用纵深式教学模式,其也是遵循了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融合以及与医学实践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和思想,而实现起来相对更容易。

纵深式教学就是在进行某一专业课程教学时,不局限于教授该专业课程的知识,更注重将已学的与该专业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基础知识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归纳,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纵深式教学在各学科中都可以应用。在我国的大中专院校中,胡美丽等人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进行了应用[4],王瑞等人在《禽畜普通病防治》课程中进行了应用[5],王珊梅[6]、张敏敏[7]、李爱丽[8]等学者分别在临床医学、护理医学课程中实施了纵深式教学。通过纵深教学法可以教给学生如何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纵向联系,同时兼顾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便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但上述学者都是在某一学科中进行应用,对整个专业的教学还没有学者进行过尝试。但是笔者认为在整个专业的培养过程贯彻实施纵深式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达到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才能达到更好地效果。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科课程多,在专业学习阶段也会出现对之前学习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遗忘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预防医学专业知识的情况。因此我们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开展纵深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以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1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课教学。

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很多之前学习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而如果这些知识不是很清楚,就会导致专业知识的理解是基于表面的、模糊的,不深刻的,所以需要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刻理解,但是课堂上老师再讲解却是比较费时而不讨好的,会导致专业知识的讲解不够时间,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我们将这部分的学习移到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复习。老师在课前就布置作业,提出关于本次课涉及基础知识的各知识点的问题,要求学生搞深搞透,在课堂上用点名或自由回答的形式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阐述,另外还要提出这些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知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这些问题是要完成课堂学习后才能回答的。问题的提出也可以是在学期开学时按照授课顺序提出所有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里,在营养学里会涉及到很多基础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已经学习过知识,我们就提出如:“骨骼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血红蛋白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质在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暗适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等问题。学生在课前复习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理解了各类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也就能进一步地理解营养缺乏时对健康的影响作用。在进行《流行病学》授课时,卫生统计学知识就是流行病学知识的专业基础了,因此要求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学习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时涉及到资料的统计推断,我们就在课前提出:“率的假设检验方法有哪些?这些检验方法要如何选择?每种检验方法具体是怎样进行的?”课前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很重要,而课后对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及解决实际问题则更重要。课后问题的提出要更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如提出“与维护骨骼的健康比较相关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对于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可以给予怎样的膳食建议?”。课后问题可以作为课后作业或者下次课的课题讨论、展示,将其评价的结果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2对不同专业课程部分内容进行融合,形成专题讲授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有很多,但这些课程知识并不是完全割裂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需要将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应用,预防医学实践工作就是一个连续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因此一环一环的知识相连结就形成一条很长、很深的知识链。为此我们选择了各课程中相关的部分内容,形成大的综合性专题进行讲授,如设置“社区人群糖尿病的预防控制”这个专题,这个专题包含以下部分:(1)糖尿病社区筛查的开展;(2)糖尿病的分布和流行趋势;(3)糖尿病的危险因素;(4)社区糖尿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具体措施(重点介绍健康宣传的开展,糖尿病人食谱的编制等)。这个专题就融合了流行病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课程的知识。

3改革实验课,建立预防医学专业综合实习课程

以往都是每个专业课程都设有理论课和相应的实习课,但是为了能将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技能融合起来,我们将所有课程的实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门课程,就是《预防医学专业综合实习》。在这门课程里,有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操作性实验,把各门课程的实习内容更有机地融合起来,主要的设计思路就是要综合和实用,使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加深理论知识储备的深度和连贯性。比如案例分析的实习课,采用PBL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师需要设计案例剧本,每个案例分为三幕或四幕,以在社区医院或者在工厂报告的卫生事件为案例,要求学生针对给出的事件材料提出问题,并且要不断地解决问题,但在材料中,老师也会根据事件的发展,不断地提出问题。这里面涉及的知识非常多,除了疾病的诊断,寻找事件发生的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即病因的探索程序和方法,另外的处理也是预防医学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这里面就涉及到现场取证、卫生法律的使用,还有就是卫生健康事件的控制、预防措施等等。整个案例的处理需要同学应用到很多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形成链状,前后衔接,知识链还会交织成网。而这些也是对实际工作的模拟,使学生能够提高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4纵深式教学在考试中的体现

在理论考试中,我们也注重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综合应用,在题目上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题、组合选择题等。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我们还进行实习课的考核,考题设置为综合应用题,一个大题包含数个小题,包括案例分析、自我防护、消毒处理、现场取样、现场测量等内容,如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有案例分析的部分即口述事件调查和控制的基本程序;还有操作部分:进入现场防护服的穿戴,污染物的取样和测量等。纵深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使学生学得深,用得广,知识融会贯通,思考问题周到全面,解决处理问题能有条有理。不过在纵深式教学的实施中,我们也发现不仅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有所提高,需要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和梳理知识,对老师来说要求也提高了不少。但知识就是在温故而知新和实践应用中才能真正地掌握。今后我们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的融合,完善课程考核形式和内容,使得纵深式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应用,培养出我国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公共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司道文,张宇新,杨林,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整合“三步走”的改革探索及设想[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4):2238-2240.

[2]赵丽晶,滕博,李扬,等.基础医学课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整合的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5):167-168.

[3]李翠兰,王子介,邓依凡,等.SBL教学在医学本科生教育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34-36.

[4]胡美丽,良勇.纵深式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5):183-184.

[5]王瑞,刘涛,易本驰.通过纵深式教学法提高《畜禽普通病防治》课程的教学质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0):25.

[6]王珊梅,李婕.通过纵深式教学法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4):69-70.

篇7

    2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必要性

    2.1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信息社会对从业者的信息素养要求普遍提高,随着医疗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各医疗卫生部门已经很难离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医疗保健系统等对现代医疗卫生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信息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技能新挑战。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临床医学生必须熟悉其即将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掌握常用医学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能。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挑战,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

    2.2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是国际医学教育的要求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IME)制定的医学本科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对医学本科教育的最低基本要求就包含了信息管理(ManagementofInformation)[5],它要求:医疗实践和卫生系统管理有赖于有效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信息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毕业生必须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处理的优势和局限,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毕业生应该能够:①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查询、收集、组织和解释健康和生物医学信息;②从临床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③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监控;④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局限;⑤保存医疗记录以便分析和改进。由此可见,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教育是全球医学界的共识。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疗工作的主干专业,加强其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对于推动医学信息化,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的建议

    3.1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

    信息学与医学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6]。医疗实践、医药卫生行政管理、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等工作均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工具的支撑。CT、MRI、超声诊断设备、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数字人体等都是医疗信息化的结果。这些成果的有效应用,既需要医学知识,也需要信息学知识。因此,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机构应该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从发展的角度,加强医学信息学教育,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临床医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

    3.2积极开展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方面,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改革,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中小学生信息教育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掌握,没有必要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因此,可以考虑将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内容从大学课程教学中剔除,以免产生知识重叠和教育资源的再浪费。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从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到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的层面[7]。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的信息化正从简单的费用和行政管理向临床信息管理转变。临床应用的普及,要求医学信息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不断调整。通过课程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现状,熟悉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流程,掌握基本业务系统的操作技能,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临床中的深入应用,也需要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参与甚至指导,从而推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对于临床医学生,可以考虑强化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向应用型、研究型转变,强化医疗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教育。笔者认为,在保留原来信息检索课程和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增加数字化医疗方面的教育,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医疗决策支持系统等内容。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课程内容归纳为以下四大块:信息获取。即当前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通过这一块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常用医学数据库的使用,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因此,不同层次的临床专业学生均应该开设这一内容,以满足今后自我发展的需要。信息系统应用。这一块内容主要是针对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常用系统的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医疗领域关键信息系统的应用,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PACS、LIS、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与医疗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系统等系统的应用,同时应该介绍信息安全与保密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与保密意识。这一部分内容可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培养。例如专科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因此,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医院信息系统等内容应该作为这一块的主要内容。数据处理。这是对临床医学生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医疗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熟悉医疗卫生信息的相关标准与编码,HL7、DICOM、ICD、UMLS、SNOMED-CT等,使学生能够在更深层次使用医疗数据,具备参与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决策支持。这一块是对临床医学生的更高要求,涉及的内容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模式识别等。主要介绍如何用信息学的方法发现关于疾病过程及其新的知识,从而为开发医学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

    3.3按授课对象分层次开展教学

    医学院校的信息知识教学体系必须适应本行业应用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求。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可分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三个层次。三者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专科主要是培养适应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全科医学实际工作,要求能够较为全面地胜任临床医疗、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因此,这一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能够应用辅助决策工具进行医疗决策。主要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检索、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本科生面向的中层医院,除了需要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外,常用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其重要培养内容,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临床医学生主要是培养临床方面的高级人才,对其信息素养也要求更高。在本科生层次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医学信息应用打下基础。

    3.4开课时机与开课方式

篇8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中老年年人高发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导致的,随着病情进展可引发患者体内糖、电解质和脂肪代谢紊乱[1]。临床针对糖尿病健康管理治疗,提出了5项措施:教育、饮食、运动、自测和药物,主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多元化[2]。患者在住院期间多数是能控制血糖的正常值,但是患者在出院以后的血糖值由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的不正确,经常发生血糖控制过高或过低的情况[3]。该研究对该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采取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自己血糖自我管理的能动性,以及糖尿病患者出院以后治疗和护理服药的依从性,从而达到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90例,女90例,平均年龄(69.79±10.36)岁,病程1~22年。入选标准:①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患者住所的距离,步行≤40 min;③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经口服药物、注射胰岛素等强化治疗;④所有患者均愿意接受出院后随访调查与资料收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各45例,平均年龄(68.29±9.77)岁;实验组男女各45例,平均年龄(69.10±12.49)岁,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管理方式 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管理。实验组采取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进行联合干预:①对社区公益血糖检测发现血糖异常的患者进行前期血糖水平控制,无法通过饮食等手段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安排入院治疗;②社区门诊在患者随诊时对其进行持续健康指导和糖尿病基础知识宣教等;③家庭血糖自测、合理运动和饮食控制等。

1.3 评价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等资料。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患者用药、饮食、运动及血糖自测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和血糖指标的变化

实验组干预后生命质量和血糖指标的变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 (P

3 讨论

篇9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在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通过夯实基础、严格制度、建好队伍、健全机制,实现了站点标准化、运行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学用经常化,使远程教育成为了社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舞台”。

夯实基础,远程终端站点建设“标准化”。专项投入,碑林区委成立全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强化硬件,重点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102个,33个站点被市远程办评为市级“三星级”站点;细化管理,与各街道党工委、社区签订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安全责任书,确保各社区站点有“五防”措施,明确各街道一、二把手相关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严格制度,远程教育工作运行“规范化”。建立集中学习制度,要求各站点每周开展集中学习不少于1次,每月开展集中学习不少于4次;建立站点开放日制度,坚持每周三作为远程站点开放日,积极面向社区内的学校、企业、医院等单位人员开放;建立站点督查制度,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包抓各站点,要求每月到社区检查远程教育工作不少于1次,全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抓街道,定期听取街道党工委加强远程教育工作的情况汇报,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建好队伍,远程站点管理服务“优质化”。建立起一支由大学生村官、社区专职工作者、优秀社区干部组成的年轻化、高素质站点管理员队伍;每年对各站点管理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学习省市相关文件、党员电教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站点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确立20个硬件基础较好、社区工作较为扎实的社区作为学用工作示范点,选树一批优秀站点管理员和学用工作先进典型,为全区远程站点管理员树立了身边的标杆。

创新方式,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经常化”。围绕需求抓教学,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建设,每年拍摄4~6部思想性、政治性、专业性强的高质量专题片,不断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围绕受众抓教学,针对社区类型、党员特点、资源需求的不同,指导社区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选学和分类教学;围绕阶段抓教学,在不同时段、不同节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播放专题节目,提高播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赵增强)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34-02

一、社区警务课程的定位

(一)社区警务课程的性质

社区警务战略是第四次警务革命的核心内容,2002年3月公安部召开的“杭州会议”上,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派出所工作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社区警务战略,社区警务成为新时期我国警务改革的新命题。

在这种大背景下,社区警务课程成为治安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警务课程的设计应从社区民警的实际工作出发,教学内容应贴近公安实战的需要。不仅要注重社会转型、时代背景和理论知识的介绍,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社区警务的理念,而且还要提高开展社区警务技能训练的水平。

(二)社区警务教学内容

社区警务课程体系分成基本理论和实训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介绍社区警务的基本理论、原理及其应用,介绍社区民警工作的方法手段。具体分成十一个章节,主要内容为:绪论、社区警务在国外的开展、我国社区警务的历史沿革、社区警务的警察力量、社区警务的社会力量、社区人口管理、社区帮教工作、社区治安信息工作、社区安全防范、社区群众工作和社区警务在林区的开展。

实训是巩固、理解、深化理论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我们设计了户口登记、访谈技巧、 入户调查、调查方法、治安信息处置、社区警务台账管理、技术防范、社区治安防控(阵地控制)、治安宣传、帮教、协商调解、森林公安基础台账建设等实训内容。

(三)社区警务课程的作用、价值

社区警务课程的作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社区警务理念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掌握世界警务发展趋势,了解社区警务课程,认识到社区民警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好社区警务课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社区警务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社区警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社区民警工作有关的技术、技能,具有将所学原理、技术、方法用于社区警务工作和其他各项公安工作实践的能力。

3.通过学习社区警务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社区警务工作,以更好地适应以后从事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需要。

二、社区警务课程的内容设计

(一)基本理念

1.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步发展。社区警务课是既注重理论基础培养,又重视应用性经验,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步发展。学好较系统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强有力的后劲;掌握熟练的基本技能,可促进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这是理解课程作用的重要表现,并为将来实际从事的社区民警工作做准备。

2.注重从公安工作实际出发,引入社区警务的基本理念。社区警务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社区警务工作服务,贴近实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课程的根本要求。社区警务课的教学应从公安工作的实例中了解学习课程内容,并时时紧扣公安实战的要求,使学生学得会用、能用。

3.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强调知识能力的继承与创新并重。根据社区警务课应用性强的特点,改革教学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倡自主学习,科学创新。

4.注意学科衔接,关心科技发展。社区警务课是专业课程,在教授此课程前,应注意前续课程的教学,同时要照顾后续课程和同时进行的其他课程的关系,避免重复教学和缺漏教学。应注意了解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关心科技进步和新思想,为了解新的警务思想和改革趋势提供基础。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应改变一本作业,一张实验报告,一份试卷评价学生优劣的方法,构建过程与结果、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与智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对自己进行反思,评价自己在此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以找出存在不足,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自己学习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

纸笔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式,但考核内容要与时俱进。不宜过多考查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建议一部分笔试采取开卷的形式,这样一方面避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不要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测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知识的整体性去衡量学生。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评价学生。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阐述,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适应森林警察的培养目标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是培养森林警察的专业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林区的特点和森林资源保护的知识。在社区警务课程内容上,我们增加了林区的概念;介绍了森林公安机关的职责职权和森林公安派出所责任区民警的职责与工作制度;针对不同的区域,分别介绍了林区城镇、林区作业区、育林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的特点和相应开展社区警务的对策;突出“三情”(即山情、林情和社情)与“四网”(群防群治网络、情报信息网络、边界联防网络与案件协查网络建设)在构建林区警务战略中的基础地位。

社区警务工作很重要的一项举措是调动社会一切治安力量,我们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林区社区警务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如护林队、木材检查站;林业工作站;野生动植物行政管理机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林区检法机构;森林消防管理机构;林区武装森林警察;林区机降灭火队。

社区阵地控制中,我们针对木材加工厂、贮木场等涉林企业,引入林区“特种”行业的新概念;在群众工作中,增加由林权与山权的变更、林地征用等引发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法;在林区治安防控中,穿插介绍如何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治安管理实践。

三、社区警务教学团队建设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提高和保障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的重点建设项目,各高校纷纷将培养“教学团队”列为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社区警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我们取得一点体会。

(一)建设目标要明确

目标是团队发展的方向,通常是以学校专业、学科、课程等基本建设项目为平台,进行团队建设目标的设定,目标同时应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与前瞻性,体现在对实际应用的客观判断和对职业岗位群的技能分析。

(二)积极开展校警合作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公安院校教学团队必须与公安机关建立紧密联系。近年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与南京市公安局、常州市公安局等二十多个公安机关建立了共建教学实训基地的关系,社区警务课程组也充分利用了这个资源,不定期地到派出所听取社区民警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在社区警务课程的规划制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注重团队带头人的培养

学术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领军人物,只有一个水平高的公安学术带头人才能够有效地带动公安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因此,要加大公安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力度,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公安机关最新警务动态的领军人物,使公安专业建设更好地贴近实战。我校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让要求教师尤其是团队带头人必须到公安机关进行一年或两年业务实践,掌握社会治安的最新动态,丰富公安实践经验,提高公安业务的教学能力。二是积极推荐团队带头人入选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三是为团队带头人创造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业务素养,并扩大对外交流。

(四)构建互补性的教学梯队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社区警务的教学团队成员有10人,其中主讲教师4名,实训教辅人员1名,其他参与建设人员5名。

从学历结构看,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8名,本科学历1名,专科学历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

从职称结构看,教授2名;副教授2名;中级职称5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有公安业务实践锻炼的老师占教师总数90%,有到林区森林公安业务调研经历的老师占教师总数80%。实验人员具备中级职称,是从公安机关调入,有十几年的公安工作经验,专职指导社区警务实训。

从年龄结构看,课程组整体年富力强,其中50岁以上一名,45~50岁的教师2位,占20%;35~45岁教师4位,占40%, 25~35岁教师4位,占40%。教师队伍的年龄呈梯度分布。

篇11

火灾事故基于本身的突发性、可见性、破坏性及当前媒体的高关注度,已成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外街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的服务功能和技术专业,通过购买社会消防技术专业机构科学化、系统化的服务,推进了地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消防工作任务重

建外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集中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辖区城市体量大,消防力量弱

建外街道聚集着2万余家企业,200余栋现代化的商务楼宇、公寓、写字楼,形成了典型的楼宇社会。以国贸三期为代表的139栋高层、超高层建筑林立,另有18处高层、17处超高层建筑正等待建设,总建筑面积达500余万m2。3.4万户常住居民和1.7万流动人口分布在辖区各个不同层次的居民小区。

与巨大的城市体量相比,消防工作人力资源有限、专业技术能力匮乏。消防安全管理形成了“消防力量基本不变”与“消防任务成倍递增”的失调局面。

消防安全管理手段单一

消防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手段简单陈旧,主要表现在消防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基础信息采集不及时、不全面,研判水平不足,利用率不高,消防安全管理“高成本低效益”的现象较为突出。

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僵化

当前政府消防工作主要以火灾指标作为评判成效标准,火情数量和火灾情况成为消防工作的主要评价标准,并未将各地区区位特点、风险源、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配置和经费保障等因素纳入评价内容。

消防安全评价办法缺乏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性,不能完全体现出消防基础的真实情况。

专业介入 消防工作专业化

为克服上述问题,经多方对比、筛选,建外街道办事处与一家专业消防技术支持单位(其技术服务人员多为消防武警退役人员或具有大型楼宇、企业消防安全技术工作从业经历)建立合作,对地区进行消防系统化指导及技术服务。

具体服务内容包括:

消防安全检查

对地区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检查计划:

每日对各社区5个以上的经营性单位进行日常防火巡查。每周对地区重点餐饮经营类单位进行1次防火巡查。每月对消防重点单位进行1次针对消防中控室、设备运行情况、消防组织情况等内容的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对消防重点单位进行1次针对施工现场、内部安全隐患情况及人员消防技能常识掌握情况等内容的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对社区内经营性单位进行1次联合消防检查,主要内容为消防电气设施、设备运行及安全隐患情况;对各社区居民住宅进行1次针对电气线路、燃气线路、消防设施及火灾隐患的消防联合专项检查。

每年对消防重点单位进行1次针对消防基础设施情况、设备设施运行情况、消防管理体系建设、防火重点部位、消防培训体系、消防宣传体系、消防疏散演练等内容的消防安全全面检查。

在各类检查过程中,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单》《消防检查记录单》《消防隐患整改通知单》,妥善存档并定期向办事处提交。

消防安全培训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每月对办事处相关职能科室、社区、社区民警进行1次消防基础培训、1次消防实操培训;对地区消防重点单位进行1次高层建筑火灾防控与处置、商业单位火灾防控与处置及消防法律法规培训;对社会一般单位进行1次消防基础知识培训、消防体系建设及消防法律法规培训;组织社区居民进行1次消防基础、消防体系建设、逃生疏散常识、消防法律法规培训。

每年对办事处相关职能科室、社区、社区民警,进行1次消防疏散演练组织流程的演练。

在各类消防安全培训过程中,制成《消防培训记录》,妥善留存并定期向办事处提交。

消防安全宣传

配合消防工作站及消防中队,每月在辖区内住宅社区、重点区域及人员密集单位开展1次宣传活动,以安全讲座、入户宣讲、悬挂横幅、发放材料、张贴海报等方式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并在每季度组织社会单位人员进行消防疏散、逃生自救等演练宣传活动,同时协助各社区建立完善消防安全日常宣传发动机制。

在各类消防安全宣传过程中,制成《消防宣传记录》,妥善留存并定期向办事处提交。

基础数据收集

完成消防安全指数评定工作的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建立完善地区消防安全数据库,实时更新数据内容。

组织及网络化建设

按照地区实际情况划分责任片区,协助办事处、消防部门建立各片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互助小组,形成片组化管理模式,并通过微信等新型网络平台,建立消防重点单位移动服务系统,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和互动性,随时下发各类通知通告等文件材料,并对各单位提出的消防问题进行在线解答服务。

创新模式 破解难题

从2014年4月开始,建外街道通过购买服务,逐步推进工作,消防安全管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消防安全检查方面,摸清了地区整体消防工作情况。对消防重点单位、一般单位、重点餐饮经营性单位、“六小”门店(小餐馆、小理发馆、小洗浴店、小店铺、小娱乐场所、小网吧,简称“六小”门店)、居民小区等服务对象的消防设施建设、管理体系建设等基本情况进行实地了解、仔细检查和科学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各单位防火等级,逐一制定服务方案和检查评定标准,并为各单位提供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隐患整改方案。指导并协助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整改。每周向办事处提交工作进展报告、基础台账和《消防安全检查报告》等相关材料。每月与办事处相关科室和职能部门召开工作例会,汇报上月阶段工作情况,明确下月工作任务。上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重大事项,由办事处统一协调解决。

同时,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评价办法和绩效考核体系,每季度对办事处及各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作出评价,形成评估报告。

在消防安全培训方面,通过初期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初步提高了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和防控技能。

在消防宣传方面,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在地区普及防火防灾和应急抢险知识,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和社会单位的公共消防安全意识。

篇12

资料与方法

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每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体检发现糖尿病病人收集相关资料录入电脑后随机抽取1例糖尿病患者(所选病例均符合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分成两组:教育组6例其中男例女1例年龄8~7岁平均51.5±1.8岁大专以上文化1例高中以下19例文盲例;对照组6例其中男18例女1例年龄~7岁平均5.7±.5岁大专以上文化1例高中以下16例文盲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健康教育时间为1个月左右。

方法:①建立档案。②发放健康教育学分、举办学习班和座谈会:教育组例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为DM基础知识、DM的心理、饮食、药物、运动疗法、自我监测及预防并发症等知识每周日下午进行集中讲课讲述上述内容时间5分钟1个月讲完全部内容同时在每次课后让患者进行讨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③开展社区咨询服务和针对性教育: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到居民小区宣传糖尿病有关知识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单现场接受有关健康问题的咨询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取得社会和家庭对糖尿病患者的支持并对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的技术面对面的进行示范教育如血糖仪的正确使用、尿糖监测技术、胰岛素注射等指导他们定期做相关检查以早期发现各种并发症教育患者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避免各种感染的发生。④问卷调查:完成所有健康教育计划后对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DM基础知识、DM心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知识共1个问题每题正确得1分错误零分满分1分6分以上为及格低于6分为不及格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得分情况。

血糖监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1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小时血糖血糖比较其血糖控制情况。

统计学处理:卡方检验、t检验。

结 果

对照组>6分7例6分9例

教育组与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情况:结果表明教育组的血糖控制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讨 论

篇13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器械配置及使用情况,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相关部门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1]。如何能够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器械,提高其使用率,增强社区医生的医疗器械使用技能,促进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医疗水平,使得能够为社区民众提高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2]。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的业务能力,提高医疗设备的投入,改善社区居民的就医环境[3]。本研究旨在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器械配置、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希望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力的建议和意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上海市24家社区卫生服务医疗站作为研究对象,总共47名社区医生,其中男性19名,女性28名,年龄为27~61岁,平均(32.3±4.1)岁。学历分布为:本科文凭13人,占27.7%,大专文凭15人,占31.9%,中专文凭19人,占40.4%。称分布为:社区副主任医师2人,占4.3%,主治医师5人,占10.6%,医师15人,占31.9%,医士25人,占53.1%。执业范围为:公卫医师23人,占48.9%,临床医师24人,占51.1%。所有调查对象均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

1.2方法 通过向2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格进行了解,表格主要设计到医疗设备、医疗器械、人员配置等方面,例如医疗器械的配置数量、使用频率、掌握情况等。

2 结果

2.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器械配置及使用情况 由表1可见,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器械主要有12类共14种,在所有的医疗器械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血压计,其次为身高体重仪、体温计及听诊器等。

2.2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掌握情况 由表2可见,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在医疗器械的常规使用、临床意义、基础知识、器械养护方面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6.2±2.6)、(23.7±2.4)、(13.5±2.3)及(15.3±1.8),而合格人数所占比分别为66.0%、46.8%、40.4%及29.8%。

2.3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器械相关使用的知识培训,所有人员均到场,现场调查显示41人(占87.2%)表示支持进一步加强相关培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率。

3 讨论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缺少一些先进的辅助检查手段,因此在平时的诊疗过程中,应该更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借助现代化医疗器械的使用,准确的判断社区内居民常见的健康问题[4]。如何能够在利用现有的医疗器械的基础上,能够使得社区居民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享受到优良的医疗服务,是每个社区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5]。只有通过借助现代化医疗器械的使用,不断更新疾病的诊疗手段,才能提升疾病的诊断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在社区,一些常规的检查可以由全科医生经过专门的培训后得以兼任,为了能够更好的立足于社区,方便居民就诊,全科医生应该常规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做好"健康守门人"的角色[6]。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器械主要有12类共14种,在所有的医疗器械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血压计,其次为身高体重仪、体温计及听诊器等;②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在医疗器械的常规使用、临床意义、基础知识、器械养护方面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6.2±2.6)、(23.7±2.4)、(13.5±2.3)及(15.3±1.8),而合格人数所占比分别为66.0%、46.8%、40.4%及29.8%;③现场调查显示41人(占87.2%)表示支持进一步加强相关培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率。

综上,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器械配置,更好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医疗站的医疗水平,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社区医疗服务,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参考文献:

[1]孟刚,杨兆慧,裴奕.我国医疗器械标准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07):40-42.

[2]杨海波,温灵犀,周军.北京市门头沟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购进管理情况调查[J].首都医药,2008,(13):18-19.

[3]马玉芹,杨艳伶,屈宏伟.京郊地区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现状调查[J].首都医药,2007,14(06):18-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