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8 16:56: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1

一、在课堂中学会积累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积累和运用。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重任,主要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规律、语言典范的积累。重视积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1. 积累语言,读是根本

朗读,是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丰富积累。如《秋天的雨》这种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生动地描写秋天的美好。并且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将秋雨人格化,将其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反复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有的学生喜欢颜料,学会了“五彩缤纷”一词;有的学生喜欢,掌握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等描写颜色的词;还有的学生能够品鉴“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等美句。这就是一个积累语言的过程。

2. 背诵内化,积淀语感

背诵是学生语言内化、强化的重要过程,通过熟读背诵,可以积淀语感,全方位积累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背诵160篇(段)。另外,在每一册教材中还要求背诵的一些文章或段落。由此可见背诵的重要性。然而,如何才能有效地落实背诵,达到积累量?自然是要在每一节课中落实,特别是阅读教学。让背诵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背诵中丰富语言,积淀语感。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运用比喻和巧妙的想象,将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的程度,积累语言。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想象:“在作者眼里,春风是一把剪刀,剪出了细细的柳叶。那么,在你眼里,春风又是什么呢?”学生兴致盎然,创意无限。有人说:“二月春风像画家,她把绿色给了小草和树木,将更多的颜色都给了花朵,红的、黄的、紫的……”这位同学的话刚停,立刻有学生补充说:“就像学过的《秋天的雨》一文似的,春风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正因为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精妙语言,且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等在头脑中联系起来,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做到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背诵内化的确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语言感悟能力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自然也就提升了。

二、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要提高学生语文方面的能力,除了生活中的体验,更多的提高来源于阅读,因为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还能汲取精神养料,提高其整体素质。那么,如何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呢?

1. 激发兴趣,爱上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乐读。如教学《花的勇气》时,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花儿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如此娇美的花儿,有何勇气呢?从而跟随作家的脚步,去文中探寻。在理解文本时,抓住作者心情变化这条线索,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作者心情的“一波三折”,感悟“生命的意味是勇气。”并可进行拓展:“你还从哪些事物中感悟到勇气?”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课外阅读。教学之初,让学生质疑,带着好奇心进入文本,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主动阅读,拓宽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2. 点亮思维,丰富理解

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点亮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通过品读课文,来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创设情境,让学生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来探究人物的内心,从而明白文中的爱有两种表现形式。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围绕“你是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对他的爱的?”展开辩论。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自由表达心中所想。此时的他们,融入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有情有理地表达,个性飞扬的同时,更体验到表达的快乐和学习的愉悦。此时,再拓展至?W生的生活实际,是否有类似的感受,交流后再写下来。“读、思、悟、说、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打开思维的广度,提升阅读能力。

3. 独特体验,升华情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对文本多元化解读,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如教学《桂花雨》时,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将文章高度概括。随后,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抓关键词,细细揣摩,记录下自己的独特体验。在学生充分阅读后,再与同学、老师交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阅读和思考方式,并且阅读兴趣及经验有差异,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我们既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还要鼓励学生敢于与众不同,在自由的氛围中,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文中的人文思想,不需要教师刻意地渗透,而是学生自己从字里行间“读”出来,并将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灵。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进行阅读,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而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2

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王崧舟老师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去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首先要具有找到语文本体所在的能力,能看到语言文字承载的内容并教会学生文章是“怎么写的”。当然,这样的能力并非成于一朝一夕,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中外史以及中外语文教育发展史。其次,一堂好的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欢迎。例如,在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开始讲课之前,学校领导都会要求教师将现行几个版本的教材研究、吃透。因此,我们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具备这一能力,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

(一)提高基本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师生的互动。教师比学生更需要集中注意力。教师在遇到复杂的教学情景时,要能够适时地做出合理判断和处理。组织好一堂课,保证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实属不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和表现,作出教学反馈。根据学情,在教学中适时地设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找出答案时,我们要给以合适的评价,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学生日后将面对小学生,更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例如,中等师范教材中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就是专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里面提到“低年级写话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写话的内容随处可得,写话很有趣。”这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学生如果出现值得称赞的亮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学生如果写话时理解出现偏差,我们也要注意将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二)提高课堂的调控能力

新型课堂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的引导调控能力至关重要。一般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自控能力比较弱。如果教师不能组织调控好一个课堂,那么课堂很可能成了一盘散沙,学生也学不到任何东西。学生的上课状态低沉了,教师要学会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相反,如果学生情绪过于激动高昂,教师也要将他们拉回课堂的学习中。

例如《小学语文教学法》就要求教师能够学会不仅是在教一个课堂,更要去学会管理一个课堂,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师除了教学之外,还要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确定所期望的学生行为,而且所确定的学生行为一定要与课堂的运转方式相适应,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如课堂自习、小组讨论等。这些对教师的调控能力要求都十分高。

三、重视课外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

(一)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如果要给一杯水,那么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不断学习,那么作为学生“偶像”的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首先,教学的第一目标就是要教对,不能误人子弟。也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教错了之后,被学生指出,然而碍于面子竟没有承认。这种现象给学生带来极坏的影响,也同时说明了某些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其次,教师要教好,教会,要注重语文课上的情感熏陶、价值引领。这就要求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清晰,才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相应地,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应该创建一个有灵气的语文课堂,或能够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

(二)增强自身教学改革能力

对于新时代的教师而言,仅仅固守当前的教学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有着对语文专业未来前景发展的担忧,不断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语文教育的发展。作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如果我们一直固步不前,那么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首先,教材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应一成不变,时代在发展,学生的观念和理解力也在发生着变化,教材也应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所以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教材,结合学情和学习环境不断改善教材。其次,改革自身教学方法。现代化的课堂,不再仅仅是黑板的教学。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每一个学校的课堂。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现代化、视听结合的新型课堂。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使中等师范的教学在方法、观念和测评方式上与时代同进。当前各种新技术在教材中均有体现,如电子白板的应用、教育云应用、移动技术应用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结语

总之,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师素养培养的关键是能力的培养。教学前,教师要提升自我,注重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调控能力,组织好一个自由不失约束的语文课堂。最后,在现代化进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改善自身,利用好身边的教学道具,同学生一起学习、进步。笔者希望今后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也希望中等师范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篇3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对特殊教育对象,语文更是他们将来获得生活能力的前提。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会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过度重视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正好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阐述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以及对策。

一、游戏化教学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从根本上讲,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分析,发现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

前面我们谈到: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理解却存在不正确的现象。一些教师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一种娱乐性的教学模式,致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重视游戏的效果而忽视教学的本质和意义。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都是将游戏作为核心要点,忽视了是在教学中渗透游戏活动,而不是全程游戏。正是因为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理解上的偏颇,影响了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效果。

2.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手段单一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长时间反复运用,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意义。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手段,也需要有所创新,而不是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使得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习惯性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长此以往,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手段也失去了意义,难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游戏化教学的政策宣传引导不够到位

当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游戏化教学并没有被广大教师采纳并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究其原因,在于游戏化教学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游戏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也没有进行广泛地宣传,从而极大地制约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和发展。

二、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针对当前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顺应时展变化的需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重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1.利用游戏作为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学生的一大特点。对于特殊教育儿童,特别是聋哑儿童,可视化的游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导入,利用有趣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游戏化教学作为课堂导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正好可以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解到一些有趣的教学课程,如有关童话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童话短片作为课堂导入,或者是挑选几名学生扮演童话故事里面的人物,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2.通过竞争性的游戏调动特殊教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争强好胜是每一名小学生与生俱来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通过具有竞争性的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词语或者是词语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成语接龙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成语接龙的游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曾经使用,学生是比较喜欢,教学的效果也格外好,整个课堂教学一片欢声笑语,且成语接龙的方式,对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引入很多竞争性的游戏,如猜字画的游戏、课堂辩论、知识竞赛等,这些竞争性游戏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3.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创新特殊教育游戏教学模式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何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关键性能力。在核心理念的要求之下,教师的教学应当尽可能地跨打破学科的限制,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对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打破学科的限制,通过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的引入,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诚然,语文本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些美术知识或者是音乐知识的引入,对于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以及“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创新游戏化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效果。

篇4

21世纪是知识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给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和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素质教育成了时代教育的核心。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改变传统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语文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讲,素质教育不是口号,而是要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实施。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该通过怎样的改革和创新,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和发展呢?

一、当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理念实施存在的问题

相比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而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只有区区二十几年。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和内容,为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将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依然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小学生缺乏“说”的能力,为何?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考核的内容,所以教师不够重视。这就导致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尤其是对于乡镇地区的学校,很多小学生尚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敢问,这是素质教育么?学生的“素质”,都体现在什么地方?

(二)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形式化严重

中国本就是一个形式化严重的社会。各种形式主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而在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呼声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但教学的效果依然不明显。为啥?因为素质教育理念本就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依然采用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国家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依然是应试教育。但为何还把“素质教育”炒得如此的风生水起?因为形式主义。正是因为这种形式主义的影响,使得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呈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革和创新。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21世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应试型人才,而是能力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落实和践行新课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等等。

(二)立足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立足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激活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远程教育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都将成为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创新教学评价,落实素质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积极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有利于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形式化严重的现象,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认真思考自己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素质教育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实,彻底改变传统形式化严重的素质教育模式。

(四)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

当今社会,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何为核心素养?通俗易懂地讲,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应当具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语文教师要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必须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竞争力以及关键能力的提升。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都是提升其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当今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严重不符。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

篇5

2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情趣

作为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路径,增加教学和课堂的情趣性无意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建立高水平的小学语文课堂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要善于对小学语文教材、小学生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认知,采取多样化、系统化、层次化的方式,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情趣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兴趣性,使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因素得到调动,进一步活跃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抓住小学语文教学重点,紧扣小学语文教材,大胆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周边因素、环境因素进行创新和变革,挖掘小学语文教学各方面有利的资源,形成特定的环境、氛围和空间,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热情,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亲近感,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情趣和欢乐,拉近小学语文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3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分析能力

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形成和提升分析能力,小学语文有效性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策略的选择和优化同样要将学生分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核心的价值和目标。要加强学生认知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告别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零碎分析、浅层分析的做法,加强小学语文中直观、形象的内容,将小学语文课堂转化为一幅完美的山水画,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课堂上的分析能力,提升分析的水平,加深粉丝的深度,这样就会把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成完整的画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小学语文中学生灵感的迸发,通过有效吸引和强化练习,形成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认知与分析能力。进一步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人文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4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质疑能力

学生的主动质疑是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堂主动学习的基础,高水平的质疑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取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告别“为了提问而提问”的传统方法,将发问和质疑的主动权让渡给学生,在传统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逐步转化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全面思考和深度反思形成高水平的提问和疑问,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小学?Z文教学效果。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始之前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准备和素材的配备,利用学生思维活跃、泛化能力强的思维特点,在方法、内容和体系上预留学生思考和认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认识上充分了解和深层次把握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抓住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发问,将更多的答案回答交付给广大学生,突出高水平的学生语文课堂发问、反思和质疑,在师生交往和共同研讨中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讨论、争论和辩论中有效进行交往和沟通,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形成和提升学生小学语文技能与素质。

5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良好氛围

篇6

关键词:

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语文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儿童文学予以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儿童文学,进而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突显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儿童文学内涵

所谓儿童文学指的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为儿童提供阅读的作品。儿童文学的种类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话、诗歌等,诸多的创作方式,都使得儿童文学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与小学语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儿童文学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去学习。在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应该将儿童作为主体,向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儿童学习儿童文学能够陶冶其情操,为日后语文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1]。总之,儿童文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补充,对于我国现代儿童文学而言,是在五四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教育人员加大了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讨论,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自从产生儿童文学开始,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材通过多次改编,并推出了一系列儿童文学创作,目前,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空前发展[2]。同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总之,儿童文学的产生,能够积极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的重要资源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是教师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材料,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儿童诗歌、散文等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更有利于开展故事会和表演等活动。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外习作练习时,可以将儿童文学作为范本,所以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陶罐与铁罐”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先向学生朗诵该文章,学生仔细分析故事,可以了解到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比较骄傲,对陶罐持有鄙视的态度,然后将二者埋在土里后,陶罐出土却成为了文物,而铁罐变成了泥土。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该寓言故事,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而我们一定要看到对方的长处,并正视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尊重,并和睦相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能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学习到一定儿童文学知识[3]。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儿童文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当前,在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儿童的核心,所以小学在语文教学期间,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将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其内容和题材都相对广泛,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相关矛盾冲突等都能够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此外,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儿童心理特征需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在讲解“小小竹排画中游”期间,学生通过诵读“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诗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该诗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观察江南秀丽的风景,并感受到江南水乡物产丰富[4]。同时,鸟儿欢唱,鱼儿游动,从而表达了小男孩愉悦的心情。此外,借助于对两岸禾苗和树木的描写,呈现对大自然赞美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儿童文学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对语文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结合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展开语文教学,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松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4(12):21-21.

[2]李艳玲.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展望,2014(22):69-69.

篇7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长期以来是基础教育的重点所在。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入,语文课程的教学追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大,从传授知识到发展能力再到形成素养,历经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当然,这三个阶段是层层递进的,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拓展和延伸,语文素养的形成则是最终的目标。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此一目标,教师必须强化课程建设,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角度出发,采取好相关的教育策略。文章在此做了相应的探究。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界定

素养指经由实践而获得的道德修养,基本内涵与素质相通。核心素养则指素养中居主导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成功融入社会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能力以及态度。不同的学科受学科属性以及教育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其核心素B也不尽相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以下三重属性:首先,学生属性。素养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在教育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核心素养培育的最终目标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科教育是其载体与平台;其次,学科属性。教育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渠道,不同的学科在核心素养中肩负着相同的责任,但培养的方向却有所不同;最后,基础属性。核心素养指所有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也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关键的,比较稳定的且适应时展要求的学习能力与人格修养。

二、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手段研究

素养教育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居主导性地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对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采取好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中的先导性因素,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流程的规划发挥着指导性作用,是否具有清晰明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了语文教育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对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工作:首先,教学目标需要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本位。“以生为本”是当前最具价值的教学理念,因而,教学目标也必须从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其次,教学目标需要从单一目标走向多元目标。对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注重其综合价值,就以西师版二年级上册《川江夜航》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兼顾知识、技能、情感三个层面的内容,既要传授给学生最为基本的学习内容,如“落”、“洗”等生字,也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后,教学目标要从静态目标走向动态目标。

(二)转变语文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依据特定的教学理念,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直观性的影响。对此,教师需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采取圆形教学结构,所谓圆形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流程中,紧扣教学中心,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学中心开展,并以内核层、中间层、外表层等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区分开来,如此不仅重点突出,而且层次分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大有裨益。就以三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的教学为例,笔者以“文字优美,意境清新,情感真挚”为教学中心,所有教学活动都从此出发,通过文章语言的分析,尤其是各种修辞的手法的分析、意境的呈现,如展示相应的图画、视频等,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来感悟三月桃花水的优美。

(三)训练学生学习能力

如前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素养形成,其中能力培养处于中间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发展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探究能力是自学能力中的关键要素,教师需要借助教学问题、教学任务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探究,比如在《小蓝裙的故事?》的教学中,笔者就给学生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小女孩的礼物是什么?她是怎么得到礼物的?这些礼物有带来了什么变化?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所需的主要人才,因此,也是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

(四)养成学生健全人格

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其学科特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在教学中除了需要肩负一般性的智育教育任务以外,还承担着相应的德育教育的重任。就以《和母亲》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展现了和其母亲两个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形象各有其特征,比如母亲的勤劳、吃苦、能干,的勤劳、懂事、孝顺,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诵读课文,并将课文中描绘母亲以及品质特征的小故事总结下来,并依此反思自己平时在家中是否有帮助过母亲做家务活,比如帮妈妈洗菜、倒垃圾等。如此便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程教学实践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与发展大有裨益。

三、结 语

素养培育是当前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有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核心素养在素养中居主导性地位,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素养培育的必经途径,也是强化素养培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对此,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多个角度出发,采取好切实有效的途径,做好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篇8

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如果按照广义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素养这个概念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比如在小学识字写字训练时,应一方面注意到学生能力训练,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对学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优势。

二、核心素养观照下的教学评价原则

在核心素养观照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当遵循下述几个原则:首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考虑系统性。语文教学评价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作用相对重要。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当关注到其全局性和动态性,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问题、某个阶段上,使评价囿于狭隘是不科学的。其次,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考虑前瞻性。小学语文教育的时间较长,而且学生始终处在心理的变化过程之中,因此评价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到学生未来发展走向,考虑到评价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第三,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考虑客观性。这一原则是所有评价的基础,如果没有客观性,则无论评价语言如何优美、评价方式如何花哨,都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且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学生某次成绩取得进步,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其进步的深层次原因,是偶尔的发挥,还是长期坚持的结果,是主观的进步,还是客观条件的促进等。总之,只有坚持了这三个原则,才能使接下来的教学评价更富现实意义。

三、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三个结合

(一)口头评价同书面评价结合

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口头评价具有直接性与快捷性优势,而且富于情景表现力,易于使教师进行价值引导以及情感渲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应当与课堂教学相始终,从而为促进学生兴趣提升服务。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口头评价过于随机、难以记录,这使得该种评价方式的范围和效果受到了限制。因此,只有将口头评价同更具稳定性的书面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使评价发挥更大作用。而在进行书面评价时,则要注意语言的积极性,多鼓励,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使之有更大热情进行后续学习。

(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合

主观评价指学生自主评价,客观评价指教师、其他学生与家长评价。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评价处在核心位置,这种局面需要得到调整,让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才是未来趋势。首先,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使其主动了解自身优势及不足;其次,学生同伴评价,能够基于同龄人的视角达到能力审视效果;第三,教师评价会以富有鼓励色彩的语言对学生表现加以说明,其科学全面的总结依然具有难以取代的优势;第四,家长评价能够从家庭角度对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给予提示,形成与课内评价的良好配合。

(三)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结合

篇9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落实,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技能传授之余,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则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将以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为依据,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展开探究。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多媒体技术是当前现代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一大重要产物。教师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原本平面的知识内容直观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本身强大的交互性,也能够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互动感和趣味性。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并以更加高效、精准地方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技能,这对于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因此教师有必要探寻出将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路径,从而通过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应有效用,帮助学生深化小学语文学习,切实提升学习成效。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教学内容形象化

笔者在长期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小学生习惯采用具象思维学习语文,加之因受到年龄和学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部分小学生识字量偏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写作等学习活动。而通过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将博大精深的汉字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其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如说在开展山、人等象形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向学生展示汉字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出与象形字相对应的图片,运用此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具象思维顺利完成汉字学习[2]。而在讲解形似字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将众多形似字集中展示在学生面前,随后引导学生对多媒体展示的汉字进行认真观察,找出其中的相似处和不同点。再要求学生对各形似字进行组词造句,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强化对汉字的理解记忆。

(二)教学内容丰富化

考虑到小学生普遍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单纯依靠教师讲解难以长时间集中学生注意力。因此在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则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如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笔者便通过事先从网络中搜集大量关于小兴安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同时节选了一小段关于小兴安岭的纪录片片段,在课上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给学生。笔者一边为学生范读课文,一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多媒体中所展示的关于小兴安岭的图文资料与视频资料,从而在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使其对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形成初步认知,为其在后续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深刻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只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通过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寻找更多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将其合理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进而在有效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下,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应用优势帮助学生迅速、精准把握教学重点,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语文学习。

(三)教学内容审美化

篇10

引言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大力推动计算机情景创设,既是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要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模式。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计算机情景创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很多教师对此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能够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计算机情景创设的有效实现形式,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直接导致计算机情景创设出现了误区,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影响。对此,既要深刻认识到计算机情景创造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质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着眼于解决计算机情景创设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措施,推动计算机情景创设实现更大突破,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1计算机情景创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情景创设即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计算机情景创设就是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场景,进而使小学生能够与之形成“人机互动”,进一步提升教学吸引力和有效性。将计算机情景创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同时也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讲,计算机情景创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融合和创新,教师对此应当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在深刻认识到计算机情景创设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计算机情景创设模式,努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小学生听”无法取得更好的成效,而通过计算机情景创设可以模拟再现课文中描写的场景,进而使小学生融入课文当中,小学生的兴趣必然得到显著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还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通过计算机情景创设能够使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Flash展现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小学生不仅能够很好的理解,而且则于其具有趣味性,也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总之,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计算机情景创设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由于其可以使小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质量必然会显著提升。

2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计算机情景创设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很多教师在这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如计算机情景创设内容越来越丰富,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定的融合,使计算机情景创设模式发生了变化,小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体系也更加完善。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特别是从落实“核心素质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师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有的教师在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

3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的优化对策

3.1突出计算机情景创设针对性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计算机情景创设取得更好的成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突出计算机情景创设的针对性,使其能够更加有的放矢,既要强化计算机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同时也要体现计算机情景创设的实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计算机情景创设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特别是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设计模式,努力使其能够实现更大突破。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小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中涉及的内容,教师可以到网络上收集与之相关的声音、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资料,并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具体化的教学内容。突出计算机情景创设针对性,还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以强化小学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举一反三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对计算机情景创设进行特色化设计,如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Flash动画将生字的起源、演变以及笔划等作出生动的设计,既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小学生对生字的理解,教师应当在这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和组织实施。

3.2强化计算机情景创设互动性

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来说,一定要注重发挥小学生的积极作用,使他们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既有利于满足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应当通过其强化互动性,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组织实施,如在运用多媒体PPT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入”的方式进行,对教学内容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灵活设计与安排,而且还要在前期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加深问题的难度。如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古诗词中涉及作者、年代、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小学生到网络上收集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通过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型”多媒体PPT课件,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和探究,这对于培养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3.3促进计算机情景创设融合性

篇11

所谓人文教育,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以人性教育为实质,以涵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以促进其人性境界的提升,实现其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促使其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注重的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由外而内的文化素养培育。人文教育注重对人的精神的养成,其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如通过传统方式传授广博的文化知识,运用高雅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氛围进行熏陶教育,以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熏染教育,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来进行自我养成等等。

语文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语言、文字和文学等文化事项的学科,它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的表现,它是物化的人文情怀,它就是一种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的传统教育方式,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人类文化。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是每一个孩子进一步地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文字基础,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才能为我们进一步地学习其他知识创下条件和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充分发挥其学科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科学性以及人文性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育作为文化教育最基础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色彩鲜明,其人文特征明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育所追求和基本目标,是开展语文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对文化素养追求的自主性,培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的根本所在。因而,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把一个个的汉子和词汇教给孩子,更重要的还是要把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概念、文明现象和文化精神输送到学生的大脑中,让学生在进行字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吸收和人文价值的获取。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具体表现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它具有实用性和文化性双重特质,小学语文最为基础性的教育,它更多的地是教会孩子如何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这一获取所有其他知识的基本工具,帮助孩子更好地运用汉语言文字来进行思想的交流和自我情感的表达。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涵盖了汉语言文字的精髓,是最主要的人文教育方式。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化,语文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传扬和发展。语文的这种形式和精神都深深地体现出了人文教育的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和遣词造句等基本语法知识的灌输,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精神的培养就是人文教育的最佳体现,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学的主要表现。

其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关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仅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还体现在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感的关怀是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人文内涵的最显性的事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教授者,同时也是学生价值观的“指引人”,情感的“依附体”和人格模范的范本。特别是小学教师,孩子正处于思维启蒙,观念构建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态度,情感表现和人格形态对孩子的影响尤其重要。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数学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从人文关怀和人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情感关怀,给学生树立良好地人格范本对于学生的成长更加重要。可见,将情感关怀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能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人生的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涯中,在经历了牙牙学语的阶段后,孩子就已经开始接触语文了,小学语文作为整个教育阶段中连接“说”与“识”、“识”与“写”、“写”与“用”的关键阶段,连接“能说”与“会用”的关键阶段,其无论是在教学的要求还是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都有着自身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灵动和全面的培养,要求做到教方式方法灵活,教学内容除了要注重知识面的拓展和知识点的深入,同时还要注重对孩子进行人文教育,在知识传授中加入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情怀的养成,实现语文教学内容在纵深方面的扩展和在人格形成和人文精神层面的灌输。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文化敏感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和吸收汉语言文字的内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未来的人生态度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篇12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能存在误区,直接对小学语文教学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语文教师和学生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进程。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误区着手,以提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误区

(一)基于语文教师的问题

从小学语文教师角度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对阅读教学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缺乏系统的方案预设。其次,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由于自身并未对文本进行认真的分析,难以深入文本而挖掘其中蕴含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内容,降低阅读教学效率。最后,尽管部分教师能够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其培养方式过于单一,未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效率。

(二)基于学生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不能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其次,多数小学生的阅读基础能力相对较弱,尤其对语言文字、语句的素材积累较少,使小学生的阅读文本理解能力明显降低。最后,小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不足,难以深入理解文章核心思想,久而久之,产生厌烦心理,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发展形成阻碍。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解决小学生面临的诸多困扰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主动的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兴趣,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受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的影响,教师必须主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例如,在《甘罗》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所了解的少年英雄都有谁呢?话音刚落,学生纷纷陷入短暂的思索中,并七嘴八舌的说出他们的名字,如小兵张嘎等。然后,教师接着说道:今天,教师带领大家深入文本,认识另一位少年英雄。如此,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传授小学生正确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求教师既要传授语文阅读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学习方法,以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阅读,强化自身的阅读能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寻找关键句,并告知学生,关键句通常在句首或句尾。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对优美句子、带有启发性的句子进行摘抄,并加强研读,既细心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病房里的故事》阅读文本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关键句的教学方式,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并了解主人公吉姆的故事。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可在业余时间,搜集有效的阅读材料,题材不限,然后在班级内部定期开展集体阅读活动,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其次,在集体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针对阅读文本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等,既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为增强阅读学习氛围,教师应善于营造意境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置身于画面中,赋予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长城》文本阅读教学中,通过阅读学习环境的营造,学生不仅为长城工程的伟大而惊叹,也为中华民族而自豪,同时还能深深体验到劳动者的智慧。在情感升华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四)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

就阅读活动而言,本身具有个性化,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不能等同于学生的认知,所以,应注重对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的培养。首先,为学生选择阅读文本材料时,可从学生感兴趣的视角着手,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使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应将自身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强加于学生,而是使学生在阅读之后,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索,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习惯和发表独特的见解。再次,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和阅读能力,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且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受语文教师、学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通过有效策略而解决该问题。首先,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其次,传授小学生以正确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再次,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最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谈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W,2010.

[2]刘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篇13

一、自由阅读概念

自由阅读主要是教师要给学生相对自由独立的空间进行。对于学生们想要读哪种题材的文章,出于什么目的去读、如何阅读以及采用哪种阅读方式都要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自由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再以教学工作者为中心开展阅读活动,而是将学生作为核心元素开展阅读的教学模式。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完全从学生的爱好出发,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完全把课堂当做学生锻炼阅读能力的场所,充分考虑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形式多样的想法。

二、自由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课程改革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倡注重激发学生宽泛的阅读爱好,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鼓励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上述要求来安排学生的阅读活动。将教师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元素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用于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较为自由的阅读教学模式。自由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尤其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自由阅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十分注重在课堂开始时让学生对课堂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进行后续的学习。而自由阅读的理念就是由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安排阅读任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文章、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而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其次,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自由阅读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观得以塑造,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好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好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学素养。我们所提倡的自由阅读,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处于一种较为自由宽泛的阅读空间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品位,为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句话说“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这句话主要是说,作为传统美德的读书活动,不仅仅是出于获得知识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提升自身的素养。因此,阅读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

自由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的阅读活动摆脱任务束缚,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就是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毫无压力的束缚和驱使,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倡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自由阅读的实践应用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自由阅读,不是单纯的理论应用,还要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应用。教学工作者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制订较为明确的实践应用计划和规范。一是自由阅读不等于放任阅读。充分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在引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制订相应的规范。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自我约束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十分欠缺,教学工作者要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在进行自由阅读的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阅读方式和内容,发现不足,要予以指导和纠正,还要适当传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二是需要教师采用间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在理解自己的阅读目的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例如,在进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行之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书中涉及的问题,由书中问题联系到其他相关书籍和资料,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继而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些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自由阅读模式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培养认知能力的需求。自由阅读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学书.自由阅读理念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