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

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8 16:56: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

篇1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is growing,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vigorous development. As the gui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 increasingly underlines can not adapt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market. Architecture design standard lag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lso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prosperity.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 for development, our country's existing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 all kinds of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nd building design standard also faced a revolutionary change and reform.

Keywords: construction; Design code; Architecture design;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的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和多元化给建筑设计带来了难度和进一步的挑战。因此由政府或立法机关颁发了建设设计规范来规定对新建建筑物所作的最低限度技术的规范要求。建筑设计规范的内容和条例一般分行政实施和技术要求部分。行政实施部分规定建筑主管部门的职权,设计审查和施工、使用许可证的颁发,争议、上诉和仲裁等内容。技术要求部分主要包括:建筑物按用途和构造的分类分级;各类或各级建筑物的允许使用负荷、建筑面积、高度和层数的限制等;防火和疏散,有关建筑构造的要求;结构、供暖、材料、照明、通风、电梯、消防、给水排水、通信等的基本要求某些特殊和专门的规定等[1]。有些国家的大城市还制定与建筑设计规范平等的火警区域规范和分区规范。前者规定市区由于防火要求不同而对区内建筑物提出的技术要求,后者规定不同区域内的建筑功能类型以及对建筑物高度等的限制。

建筑设计规范作为指导性原则,它的目的不仅保护人类生命和相邻建筑或其他财产安全的需要,同时保障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发展[2]。而我国现行的建筑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经济和技术水平的发展需要。虽然建筑设计规范提高工程建设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功不可没,但现今的建筑设计规范中存在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了一部分建筑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面在以下各方面:

一、 建筑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设计规范作为控制、指导建筑设计的标准,其中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在设计中起着坐标式的关键作用。现行的规范在许多方面明显的不适应当代建筑的变化发展,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本文通过剖析我国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如下:

1. 由于时间的原因,现行设计规范之间和原来规范条文之间常常出现互相矛盾,互不联系的现象,即设计方法之间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不能得出一个清晰、统一的整体安全度水准。现行建筑设计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物,而各种建筑类型、风格与使用功能的不同,就不能在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中给予清晰的定位。因此,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给出的设计结果无法告诉设计人员各种建筑所达到的安全水准是否一致。当然更不会回答一幢建筑物内各种安全措施它们之间可否做到协调工作,涉及综合作用的安全程度如何。

2. 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部分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略建筑质量,对整个工程设计与建筑解决方案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对建筑方案的评审、推敲、把关,在工程设计中给其它专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对于某些设计单位,尤其是中小型设计单位,因为专业人员配备不齐,技术力量薄弱,保证体系不完善,面临着企业生存危机。企业为了承揽到工程,全部按照业主的意志行事,为投其所好,将规范、规程的要求弃置一边,从建筑设计方案上一味地迁就业主。

3. 限制了设计人员主观创造力的发展,非常灵活的、太过具体的规范条文,常常限制设计人员的想象,无形中僵化了人们逻辑思维。同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跟不上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指导性规范严格的定量规定妨碍设计人员使用新的研究成果进行设计,尽管这样的设计可能导致系统安全程度的提高和投入的降低,但有可能与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不符。指导性规范的危险性还可能是大多数指导性规范的条款来源于对历次经验教育的总结,这种经验总结不会包括所有的事情发生的因素,特别是由于建筑型式的发展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更不可能是建筑设计规范的编写者们在之前或者更早年前编写建筑设计规范时就可能考虑到的全部问题结果[3]。

4. 建筑师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缺乏质量意识及责任心。缺少对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和理解,有的对国家现行规范不熟悉,甚至仍在采用作废版本的规范及图集。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无法充分体现出人的因素对整体建筑设计安全度的影响。建筑的生产是为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服务的,人的素质无疑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防火安全水平。比如人的生产、生活习惯、物业管理水平,人在建筑防水、防火中的心理状态等都在现实生活中成为安全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可是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中是没有体现这类因素的作用。

5.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中缺乏太阳能热水器的有关指标[4]。目前,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应用可谓如火如荼。专家估计,未来几年中太阳能的发展将迅速扩大,这是规划和建筑等行业不可避免的现象。但现行的规范中没有明文规定,甚至连太阳能行业本身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若想发展它那么潜在的问题非常多,主要体现在:发展不均衡。太阳能的应用在需要太阳能的地方不够理想。产品不规范。标准性差,产品规格众多,与建筑结合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二、 改革建筑设计规范的几点建议

1. 规定设计单位提高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企业领导不能只关心企业 效益而不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要定期组织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及设计法规的培训,技术人员要掌握国家现行有效版本的建设设计规范、法规、标准图集,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2. 普遍性建筑设计规范应服从专业性建筑设计规范。普遍性建筑设计规范指较多建筑都适用的规范,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它们拥有大众化的倾向,面面俱到而专业性更强的建筑设计规范是单独为某一类建筑制定的规范,比如《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等。它们更适用于解决某类建筑在设计中的具体问题[5]。

3. 增加太阳能应用相关指标。建筑上的太阳能产品的应用在目前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除应用税收等经济杠杆,通过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也能大大促进其以后发展。建议增加太阳能的两个指标:“太阳能集热面积与绿化面积换算关系”。通过换算,鼓励开发企业、居民应用太阳能的积极性。具体来讲,就是要保证居住区最低绿地率的前提下,规定每增加一平米太阳能集热面积,可以允许减少二氧化碳排量等量的绿地面积,从而节约用地。“太阳能应用率”,这一指标将规定新建居住区内“太阳能应用率”达到某标准。

结语

建筑设计规范是工程建设常用规范之一。标准规范是广大工程建设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定,在提高工程建设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促进技术进步,建设资源友好型社会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者).建筑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 韩金晨. 浅谈建筑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筑学报,2011(3)

[3]周立军.建筑设计基础[J].城市生活,2011(26)

篇2

一、建筑设计规范是灵感开花的土壤

在我一开始从事建筑设计这一行业时,我也曾经迷茫,为什么存在那么多建筑设计规范,限制了我的设计想法。很多大学里学习建筑设计的同学也是一样,老师教的建筑设计规范都被看成了无所谓的条条框框,交上去的作业都注重设计的独特、绚丽、多功能性,嫌弃建筑设计规范麻烦、无趣,却没有贯彻注重过建筑设计规范。很多年的今天,我的设计在一次次被建筑设计规范否定时,我才明白建筑设计规范才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和土壤,如今我再回头看这些所谓“镣铐”、“权威”的建筑设计规范,感觉就是如鱼得水。我国从《周礼?考工记》便有了最早的建筑设计规范,北宋的《营造法式》系统完整的说明了古代的建筑设计规范,最出名的是古罗马维特鲁威著的《建筑十书》。从古至今都离不开建筑设计规范对设计师的“强制性”要求,脱离了建筑设计规范的建筑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严格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尤其在消防等限定方面,更是脆弱不堪。

不遵守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出来建筑只能是理想,永远达不到现实。建筑设计规范之所以称之为规范,就是前人无数的经验总结,是建设一个合格的建筑的必要条件。包括整体性设计原则,要求综合考虑一个建筑物的协调统一,不能单方面考虑一部分的设计;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建筑设计各方面要彼此联系;动态性设计原则,要求对建筑各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时展规律相结合;有序性设计原则,要求建筑分清楚高低次序;最优化设计原则要求各部分整合后达到最优等等。这些原则、规范都是经验教训,是在创作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时灵感开花的土壤。

二、建筑设计规范是设计师肩负的责任

建筑设计师肩负的是一栋建筑是否对其使用者安全的社会责任。在实际的建筑建设中,为了减少投入成本,加快建筑建设速度,往往出现钻法律的空子,只是擦边的满足建筑设计规范而没有真正达到建筑设计规范。导致建筑物出现各种安全隐患。我们应该从建筑教育入手,让建筑设计师们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设计肩负着的不仅仅是社会责任还有法律责任。

曾经一个酒店在建造下水管道时偷工减料,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使用者的麻烦,设计的排水管道没有达到足够的标准管道宽度,减少了建筑设计规范中管道的宽度。刚开始使用上没有出现问题,新颖的建筑外表还得到了一致好评,使该酒店成为了标志性建筑,吸引了大量顾客。但是有一天,所有的房间都注满了客户,巧合的是几乎所有的住户都在同一个时间段洗澡。结果可想而知,下水道宽度不符合建筑设计规范,污水排除速度慢于污水产生速度,导致全都堵在住户的洗手间内,给该酒店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所以,一个建筑设计在很小的地方没有遵守建筑设计规范,就可能造成很大的问题,小到使用者使用不便,大到建筑物成为“楼脆脆”,“豆腐渣”。当我主设计的楼出现什么事故时,我都会很紧张的翻看建筑设计图,看看自己的设计是否存在着问题,是否符合建筑设计规范,这样才能做到安心。因此,遵守建筑设计规范的设计,才能承担起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的责任

三、灵活运用建筑设计规范

篇3

(作者单位:胶南市消防大队)

【摘要】近些年中小学生在上下楼时造成的拥挤践踏事故频发,据统计从2005年至2009年我国中小学发生的践踏事故达20多起,死亡20多人,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平时走的楼道、楼梯在遇到灾难时,就成了逃生通道的一部分。我们在设计教学楼时,确实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这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探讨;逃生通道;缺陷;践踏

【Abstract】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trampling down the congestion caused by accidents,according to statistics from 2005 to 2009 occurred in violation of school more than 20 accidents,killed 20 people,the lesson is profound.We usually go to the corridor,the staircase in the face of disaster,it becomes a part of means of escape.We are in the design of school buildings,the existence of some fatal flaw,which is the contents of this paper.

【Key words】Study; means of escape; defects; trampling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114-02

近半年来,世界连续发生四次大地震,海地、智利、新西兰的地震哀伤尚未散去,3月11日日本又发生了9、0级地震,并已造成了11232人遇难,这些自然灾害带给我们人类无穷的痛苦,也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在建筑房屋时,能否建设的更坚固些,构造更合理些,避免人为造成的伤害呢?如中小学教学楼的设计问题,我们能否设计的合理些,避免学生疏散时造成的拥挤伤害呢?在四川汶川地震时,由于汶川中学的楼道设计过窄,使逃生的孩子死伤达70余人,教训是深刻的。

中小学教学楼疏散问题,即使在没有地震灾害时也时有发生,2010年11月29日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发生一起严重的践踏事故,造成41名学生受伤,其中重伤7人,轻伤34人。这次事故距湖南湘乡育才中学发生的导致8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的践踏事故不到一年时间。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中小学共发生校园践踏事故20多起,死亡20多人,受伤3000多人。尽管每一起事故都呈现出一定的偶然性,但每一次事故几乎都是以相同的情节又一次地重复发生。这告诉我们,看似偶然的现象背后存在着必然的原因。

践踏事故基本上都是发生在教学楼的走廊和楼梯间,追究事故原因,除了学校管理措施不当、教师责任心缺失等管理方面的责任外,校园和教学楼的规划和疏散设计是否存在问题呢?如湖南湘乡育才中学教学楼的建筑设计完全符合现行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施工质量也通过验收,如此合乎规范的教学楼仍然发生了事故,这就提示我们,有必要对现行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规范进行审视。

一、对现行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的审视

198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共分八章,内容包括:总则,选址和总平面布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各类用房面积指标、层数、净高和建筑构造,交通与疏散,室内环境,建筑设备。与教学楼疏散设计相关的内容主要是第六章“交通与疏散”。

1、校园规划分散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校园规划多采用分散模式,即校园一般由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运动场等组成。这些单体建筑看似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但实际上存在着导致学生人流高度聚集的极大危险性。例如:当学生从一栋多个安全出口的单体建筑(如教学楼)集体向另一栋建筑(如食堂)进发的时候,急于到达目的的心情会导致学生选择距离目的地最近的楼梯间和安全出口,这势必导致学生人流的高度集中。如湖南湘乡育才中学教学楼平面呈回字形,四边均设有一个楼梯间和一个通向室外的安全出口。事发时,学生为避雨,几乎都选择了教学楼与宿舍之间最近的一个楼梯间。如此一来,四个疏散通道实际上只用了一个,导致事故的发生。

2、教学楼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净宽度的确定不完善。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第6.2.1条对教学楼走道的净宽度做出规定:教学用房的,内廊不应小于2100,外廊不应小于1800;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显然,第6.2.1条只给出了教学楼内廊和外廊净宽度的最小值,对于具有复合的教学楼走廊而言,缺少在各种不利情况下的具体标准要求。

3、教学楼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的防滑设计要求有缺失。

在中小学校这个特殊的群体环境中,特别需要制定防滑设计标准,但《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对教学楼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的防滑设计要求有缺失。《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6.7.8条规定楼梯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第6.12.2条规定除有特殊使用要求外,楼地面应满足平整、耐磨、不起尘、防滑、防污染、隔声、易于清洁等要求。这仅仅是对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的防滑做了定性要求,而无定量要求。

4、教学楼走道疏散距离的确定有缺失。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对教学楼走道安全疏散距离的设计要求有缺失。《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第5.3.13条对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做了规定,但却是以建筑类型进行分类的,并将学校作为一个类型进行了限定,并未考虑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在智能和体能以及人体尺度等各方面的差别,并以此确定不同的疏散距离。

5、教学楼层数和每层总面积的确定有缺失。

过高的人流聚集是践踏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楼层数决定着楼内总人数的多少,楼内总人数的多少决定着疏散时人流聚集的密集程度。《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第5.2.1条规定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四层,中学、中师、幼师的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当前,世界各国都对中小学校的建筑层数做了严格规定,如日本的学校建筑不能超过三层。

另外,无论是《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还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都没有对中小学教学楼每层的面积作出限定,从理论上看,似乎只要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13条的要求,安全疏散就有保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限定教学楼每层的总面积,有利于减少学生人流的高度聚集。

二、对教学楼的设计进行技术性改进的建议

1、更新现行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从颁布至今已经过去20多年的时间,我国也从改革开放初期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从国家整体实力、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社会进步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来看,还是从国民教育、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各方面来看,其变化都是巨大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的滞后性显而易见。校园践踏事故的频繁发生除了与管理不当有关外,也与现行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GBJ99―86》的不完善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2、校园规划宜采用教学综合体模式。

校园践踏悲剧基本上都发生在学生们从一个空间向另下个空间转移的过程中,这与我国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所采用的分散模式相关。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均已采用教学综合体模式,所有教学功能都安排在一栋建筑内。这样,学生们就不用进行大规模的转移了,避免了人流的高度聚集。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逐步改变分散模式,采用教学综合体模式

3、新规范应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智力与体力差别。

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年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差别又导致了其智力和体力的很大不同,而这种不同又转化为在人流高度聚集的教学楼内进行疏散时的不同的应对能力。我们在更新现行《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时,应该考虑这种差别,应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17条规定的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门的各自总宽度要求为基础,结合教学楼走廊以及中小学生自身的智力、生理特点,进一步明确教学楼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的净宽度要求。

4、定量确定教学楼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的防滑设计标准。

在国际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已制定了楼地面防滑设计标准。虽然各国的标准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采用高标准的安全摩擦系数,以保证楼地面能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当前建筑材料业发展迅猛、各种新材料大量涌现的情况下,我们可在借鉴国外长期研究的先进技术和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我国中小学校特点的防滑设计标准。明确哪些材料可以使用,哪些材料不能使用,可以使用的材料的安全摩擦系数必须达到不同学生群体的安全标准。

篇4

一、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三个层次[1]。

1. 1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是指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计量单位、符号、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2]。在某一专业范围内普遍使用的标准的基础标准例如《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1. 2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一般是指为标准化对象制订的共性标准,具有广泛性,涵概率比较高,适用的方面比较广,也可以作为专门使用的标准与依据,比如具体的卫生与环保要求、施工要求管理技术等,通用标准主要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1. 3专用标准

专用标准指的是针对标准化对象的通用标准的补充与延伸的专项标准,覆盖面较小。比如适用于工程的规划、施工等步骤的质量验收要求与方法,关于卫生、环保的要求与规定也属于专用标准的范畴。

二、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体系的应用分析

2.1要做好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的协调

建立健全的建筑给排水体系是建筑设计工程的基础,在室内给排水环节,需要遵循我国建筑室内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完全落实好建筑给排水设计步骤与应用程序。近年来,我国经过一系列的建筑给排水项目的实践,吸取了丰富的经验,矫正了相关的错误,并紧跟国际的科学技术,借鉴国外的优秀的案例与经验,结合实际进行给排水的具体设计。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一直结合实际的需求,进行科学化的体系构建。我国的建筑由于需求量巨大,对于排水资源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筑给排水设计工程中,要充分利用实践人员的经验与专业知识建立完备而合理的排水设计体系,加快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体系的完善。

2.2规范设计标准,保证居民生活

随着经济体系日益完善与进步,对于建筑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使当前发展的趋势。对于高层建筑需要考虑防火设计,避免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我们应规范设计标准,提高标准体系的执行力,对于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协调与兼顾。这就要求相关建筑管理与设计人员遵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规范,健全高层建筑的管道体系,同时要将防火设计作为设计的重点来抓,保证室内良好的排水性,可以利用防火套管等措施进行防火,保证人们生活的安全性。

常见的民用住宅建筑的建设中要将生活给排水设计作为重点,我国建筑的排水设备地漏装置不合理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在设计中应把握用户需求,按照设计规范标准对地漏装置进行合理的设计,尤其是阳台、卫生间等地方的地漏设计。

在建筑空间设计地漏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应对管线的沉积性进行检验,不能忽视这个重要的环节,以防有害气体的产生,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

我国的很多建筑设计都忽视了地漏设计,尤其是装修过多次的建筑,容易造成地漏数量的减少[3],一旦缺少地漏装置的支持,就会水分渗入地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损失与影响。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按照设计的规范标准进行管线的布置,先根据实际情况排水管线位置的确定,利用设计标准体系进行规范,保证管线处于适当的间距。同时要注意普通塑料排水管道的使用,防止因其管壁太薄而发出共振噪音,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三、建筑给排水应用方案的更新

在建筑物设计施工中,要遵循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保护用户自身的利益,为用户提供便利与人性化的服务,实现建筑给排水施工中所有环节的协调。

对于高层建筑要合理的进行消防系统的设计,按照排水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与施工,工作,使用合适型号的排水管,有效的对火灾情进行控制。对于塑料排水管要进行管径的控制,还要根据实际需求设立消防水泵,保证居民建筑物内部的消防水栓的安全设计与施工,有效的对火灾蔓延进行防治,提现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要对地漏设计进行优化,按照我国的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进行实施与设计,控制地漏水封的深度,与防涸功能的相适应,摒弃传统的

地漏设计的应用。在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对于特殊地段应采用特殊的地漏设置

比如在淋浴间工作中,可以采用DN75型号地漏,将地漏与存水弯配合使用,不提升了美观性,还对水封深度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给水管设计中需要采用正规化的土建支模,为了防止建筑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渗漏,土建施工过程中就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比如预埋套管的方式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排水管道在材料选择上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选用特殊的隔音材料,管道在施工中也可以加入减压阀门,从而更好的防止了共振噪声的产生,为人们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建筑物设计中还应结合节能性分析,近年来,太阳能环保系统的设置为建筑设计增加了可持续发展性,节水型器具的广泛普及与运用,有效的节约了水资源,并减少了人们生活的经济开支。建筑设计人员应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标准进行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四、结束语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应严格遵循规范设计标准,同时要考虑节能设计原则。进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控制有利于保证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健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体系,落实好相关的建筑给水排水工作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协调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各个环节,以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渐发展与完善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F28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住宅建筑是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国民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住宅建筑作为城乡建设的重点,和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住宅建设关系到我国的环境、资源和发展,同时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和居住质量。然而,当下新环境中的住宅建筑设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认清问题,不断分析,总结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1、部分设计规范、标准不协调,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

设计规范、标准是城镇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功能质量以及权益的保障;是提高住宅建筑设计水平、住宅性能,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前提;是住宅建筑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基础。然而,当前部分设计规范、标准相互之间不够协调,且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严重阻碍了住宅建筑设计质量的把控与提高。

1.2、过多注重了外观造型,而忽视了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把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内容,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但是在实际案例当中,部分建筑设计过多注重了外观造型,而忽视了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中的设计与运用。导致住宅建筑出现了节能差、寿命周期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的现象。

1.3、单元平面、住宅套型不合理

我国城镇住宅形式多样,但基本功能及安全、卫生要求是一样的。住宅既要考虑满足居住的功能性要求,也要考虑满足居住的舒适性要求,以提高住宅的内在品质。可往往很多案例中都存在诸如体形太过复杂、平面凹凸过多导致体形系数过大不利于节能设计;交通核设计不合理,浪费面积造成公摊过大;户内交通线长、尺度不合理、空气对流不通畅;功能分区不合理、各功能空间面积比例不当等问题。

1.4、采光设计不到位

各种光源的视觉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照度条件下,天然光的辨认能力优于人工光,从而有利于工作、生活、保护视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天然光充足,为利用天然光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内能满足视觉要求。这在我国电力紧张的情况下,对于节约能源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住宅建筑的采光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天然光,为居住者创造良好的光环境,节约能源。但有些案例却通常忽视了这个问题,出现功能空间窗户面积过小、进深过大,进而窗地面积比不够;窗户周围凹凸造型过大、北向离室外连廊太近,从而遮挡窗户,影响采光效果;建筑玻璃的材料类型、颜色选用不当,使其遮阳系数和光学性能与建筑本身不相匹配等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建筑活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并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解决当下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完善、统一设计规范、标准

相互间不够协调、存在“错、漏、空、缺”问题及不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等的设计规范、标准要及时更新完善。例如: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在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基础上,经整合修订而成。对于我国地方性的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在保留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气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及适当灵活等的前提下,应该由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指导、统一及监管,以此提高住宅建筑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及统一性。

2.2、积极引导绿色住宅建筑

建立绿色住宅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住宅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在住宅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

2.3、合理优化单元平面、住宅套型

住宅单元平面的设计应根据居住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活动规律,来布局和确定住宅功能空间的总体关系,使空间布局合理,动静分区,空间面积配置合理,充分利用空间,套内交通组织顺畅,遵循住宅建筑模数的协调原则,减少套内交通面积和公摊面积。2015年即将实施的新规范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5.5.28条中明确了住宅建筑的高、多层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剪刀楼梯间的设置要求以及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即“三合一前室”)时等的设置要求为合理优化住宅建筑的交通核及单元平面,减少住宅套型公摊面积提供了有利条件。

2.4、重视、提倡采光设计

以GB 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为依据,在住宅建筑方案设计时,按照所在地区的光气候区和对应的采光等级严控窗地面积比和采光有效进深,选用合理、适宜的建筑玻璃材料类型及颜色,采用成熟并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来改善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质量,调节生理节律,益于身心健康。

3、结束语

篇6

目的:施工图设计是建筑学专业基础阶段的一次重要的集中实际环节,它对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和巩固专业基础,提高学生对建筑及环境的分析研究及培养学生施工图设计和绘图能力有重要作用;

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学习、掌握和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建筑施工图设计的设计深度及表达方法,并获得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二.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一) 设计原始资料:一套旅馆建筑设计方案

(二) 设计要求:

1. 根据自己旅馆设计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设计,完成该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建筑设计图纸要求达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2.设计原则:

A.明确设计指导思想,掌握建筑设计规范。

B.严格按照制图规范绘制出图。

3.建筑设计内容及图纸要求:用计算机绘制A2图纸若干张装订成册,电子文档一份(全班统一刻录成一份光盘),图纸应包含下列内容:

A. 总平面图:   1:500(包括建筑物的位置、朝向、绿化、室外活动场地、道路等)

B. 各层平面:   1:100  (内容至少包括底层、标准层、顶层和屋顶平面图)

D. 一个主立面图:  1:100

E. 一个主要剖面图:  1:100(必须剖到主要楼梯)

F. 详图:5-10个(必须包括楼梯、卫生间、勒脚和屋面檐口排水的构造详图)

三. 课程设计进度总体安排

设计总时间2周,其中

(1)   熟悉建筑设计方案和相应的设计规范阶段: -----------------------时间:1-2天

熟悉建筑设计方案的设计意图,及有关设计规范,了解新的建筑设计思潮、建筑风格和市场行情。

(2)上板阶段: -------------------------------------------------设计时间:8-10天

经检查各图纸准确无误后,上板绘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 上板前,注意安排好各图在图纸的布图位置。

B. 按建筑制图的规范绘图,注意各种线型的区别使用,以及剖切符号、图名和比例的标注。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1、考核方式:主要针对各个学生设计期间的组织纪律和思想表现、图纸质量等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评分办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等五个等级。

篇7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由于高层建筑其自身具有楼层多、疏散困难、火势蔓延较快等方面的特点,因此要格外注重其消防防火方面的内容。但是目前在其消防过程巾还有一个环节容易出现问 题,即消防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出现问题原因有很多,实际影响的因素也很多,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层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本文以重庆市某高层综合建筑消防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介绍。

工程概况:工程位于红旗河沟转盘,总面积160591.24平方米,从标高280.50米起算,地下4层,地上南楼45层,高度181.8米,北楼29层,高度127.5米,南、北楼地上1至8层连为一体。

一、 建筑防火

1、 该工程一、二层部分区域及北楼九层至二十七层走道部分未经消防审核擅自装修,没有完善消防审核手续。

2、 该工程8轴交M轴安全出口被封堵,造成1轴和8轴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不足2个,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1.1条之规定。

3、 玻璃幕墙与楼板处的缝隙未封堵,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0.8条之规定。

4、 该工程J轴交H轴电梯未安装,造成裙房商场与酒店串通,防火分区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该工程防火卷帘上部未贴顶安装,造成相邻防火分区串通。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条之规定。

5、 该工程二层H轴至K轴之间首层前室吊顶采用木质材料装修,不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第3.1.13条之规定。

6、 二层8轴防火墙开设门窗洞口,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3条之规定。

7、 PVC管穿越楼板处未设阻火圈,部分管道、消防控制室电缆穿过隔墙、楼板时未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孔洞填塞密实,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5条之规定。

8、 负二层车库设置的自动灭火系统设备室、空调机房未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2.7条之规定。

9、 部分防火门门扇与地面间隙大于0.5cm,不符合《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第5.3.2.2条之规定。

10、 一层14轴交19轴至G轴交C轴之间营业厅采用双向疏散,其室内最远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直线距离超过30米,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1.4、6.1.7条之规定。

11、 钢制防火门未提供合格型式检验报告。

12、 该工程二层12轴至13轴和16轴至17轴之间的安全出口无法直通室外,导致该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不足两个,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1.1条之规定。

13、 北楼九层至二十九层的疏散楼梯间净宽度下雨1.20米(实测1.11米),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1.9条之规定。

14、 屋顶风机房门和物管用房门开向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且未设置防火门,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2.5.1条之规定。

15、 标准层自然排烟窗上缘距室内地面高度小于2米,不符合《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第7.1.2.1条之规定。

16、 空气调节系统风管在穿越防火墙、防火卷帘、消防设备房防火隔墙等处未设置防火阀,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5.3条之规定。

17、 部分设在活分区隔墙的防火阀,未嵌入墙内或紧贴墙体安装,不符合《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第7.3.1.3条之规定。

18、 避难间和车库离心风机,未设置专用风机房保护,不符合《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第7.3.1.2条之规定。

19、 该工程应急照明照度不足,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2.2条之规定。

20、 该工程九层、二十四层避难层未设置应急照明灯具和消防广播,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2.1条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5.4.1条之规定。

21、 一、二层局部,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6.1条、第8.4.1条、第9.4.1条、第9.2.1条和第9.2.3条之规定。

22、 第二层商铺门面内未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应急广播。室内消火栓数量不足,且喷头未设置集热盘,不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8.3.1条、第5.4.2条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4.2条之规定。

二、 报警系统

23、 消防控制室CRT系统未完工。

24、 火灾报警系统部分探测器损坏且被屏蔽,未检修。

25、 消防电梯功能未测试成功。

26、 消防控制室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小于1.5米(实测1米),不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6.2.5.1条之规定。

27、 消防控制室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应急照明系统,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6.1条、第9.4.1条、第9.2.1.2条之规定。

28、 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线路明敷部分金属线管未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不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10.2.2条之规定。

29、 一层部分排烟口未设置手动启动装置,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4.4条之规定;部分常闭排烟口手动启动装置设置过高,不便操作,不符合《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第7.4.1.2条之规定。

30、 负四层车库建筑面积大于4500平方米,消防电梯数量少于3台,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 6.3.2.3条之规定。

31、 部分配电房未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6.7.6条之规定。

32、 负四层防烟分区排烟口排烟量之和小于该防烟分区排烟量,不符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第8.2.4条之规定。

33、 第九层避难层正压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相邻设置,距离小于1,米,不符合《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第7.3.2.2条之规定。

34、 通道吊顶内火灾报警线路未穿金属管保护,不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10.2.2条之规定。

35、 一层门厅未设置火灾报警探测器,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4.1条之规定。

36、 合用前室内部分常闭正压送风口不能远程开启,不符合《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第7.4.1.2条之规定。

37、 各楼层未设置识别着火楼层的灯光显示装置,不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5.2.2.4条之规定。

38、 第二层14轴至15轴之间的疏散走道内最远点至最近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大于30米,不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8.3.1条之规定。

39、 第九层、二十四层避难层的排烟机出风口未伸出室外。

40、 第二层有一个安全出口处设置有排烟机出风口,导致烟气直接排向疏散走道,影响疏散。

41、 车库部分手动报警逻辑编程错误,导致本分区消防设备无法联动启动。

42、 消防电梯机房专用消防电话未测试成功。

43、 裙房第一、二层和负二层排烟机联动启动未测试成功。

三、 消防给水

44、 一层大厅水炮未测试成功。

45、 室内消火栓未设置消防卷盘、消火栓接口、水枪和水带。

46、 第二十九夹层的室内消火栓数量不足。

47、 第九层、二十四层避难层及车库内部分直立型喷头距离顶板距离大于15cm,不符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第7.1.3条之规定。

48、 通道闷顶净空高度大于80cm,且吊顶内有木质龙骨等可燃物,未设置喷头,不符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第7.1.8条之规定。

由于出现了多达48个问题,该工程此次消防验收被确定为不合格,深究其原因,设计、施工、自我调适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自身问题。消防验收项目多、种类复杂,这更要求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严格按照规范及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验收前的调试及问题复核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加强监督监管,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过程中,就可以避免类似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2]《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重庆地标).

篇8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2008年5月12日和2010年4月14日我国的汶川和玉树分别发生了8.8级和7.1级的强烈地震,当地建筑遭受了毁灭性的的破坏。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方外海三陆冲的矩震级规模9.0级,当地的房屋居然没有完全损毁。其实,建筑可靠关系着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可靠,基于不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问题,本文对建筑结构规范差异因素做一简要叙述。

一、灾难发生率

日本是临海国家,相对于中国,日本的海啸和地震发生率是世界上排列靠前的国家,正因为灾难发生率,日本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上,也高过其他国家。

“日本的民居大部分是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好。”“据我了解,日本建筑在隔震、减震方面几乎可以说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曾经表示,尽管此次日本大地震超过了日本建筑的抗震设防,但日本一直以来的高设防标准、高警惕意识还是有效地减少了生命、财产损失。而曾经在日本的留学生说,强震来临时,只见眼前的高楼大厦左右摇晃,仿佛在“跳舞”。但强震过后一看,不仅房屋未垮塌,甚至连大的裂缝都没有。是因为日本建筑质量特别好吗?周福霖院士还曾介绍,日本的房屋抗震性能好与其房屋结构有关。“抗震性能最好的是钢结构房屋,其次是木结构房屋,再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而日本的民居大多正是木结构。周福霖指出,木结构是一种柔性结构。在房屋承受地震作用引起的晃动时,木结构可以更好地吸收能量。因此木结构房屋更不容易散开和松动。“比如我国的一些古老的木塔,遇到强震也不容易倒塌,是因为其采用的是木结构。”

中国是陆地比较集中的国家,各地域差异较大,包括:盆地,高原、临海、平原等等。因此,所以建筑设计过程中无法集中按照一个标准,只能制定相应的规范政策,例如高原地区的房屋结构设计规范无法与临海地区的结构设计规范相比。另外,我国是陆地国家,发生海啸和地震的效率相比临海国家的发生率要低很多,国家为了成本的考虑,并没有太高的硬性要求,才导致我国的建筑规范无法与国外的标准相媲美。

当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高规范理论也开始进入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在将近30年的实际运用中,专家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从国外引进先进的高规范理论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更进一步的一大标志。结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将随机过程转化为随机变量表示的效应方程,以经验校准为辅,加以运用失效概率来度量。高规范在设计理念上进度毋庸置疑,但将高规范运用到具体的规范中就会出现大量问题,其三个基础点仍需进一步完善。另外正常和不正常之间缺少明确的界定导致可靠性理论依赖的三个正常也模糊不清。但在我国,仍有很多建筑装饰公司,还是常常为了美观而任意改造原建筑或房屋的内部结构,结果导致美观有余质量不足。一旦发生轻微地震,极有可能造成很大隐患。

如果想彻底解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不高的缺陷问题,还要势必将国际的规范继续引进,并且继续加大力度控制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使得老百姓住上放心楼。还要加强对装修公司的验收管理,禁止违规改造。

二、国家经济投放差异

结构设计高规范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和资源状况、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以及设计施工技术水平与材料质量水准的综合反映。具体来说,显然,提高结构设计规范时,结构的直接造价将有所提高,而维修费用将减少,投资风险亦将减少;如果降低工程造价,则维修费用和投资风险都将提高。所以,确定建筑的结构设计高规范,实际上是在结构造价(包括维修费用在内)与结构风险之间权衡得失,寻求较优的选择。那种单纯以建造时的材料消费用量和经济指标来评价结构高规范的观点,将导致片面的结论,实际上,结构设计高规范的选择,不仅涉及生命财产的损失,有时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对某些结构,还将可能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而且还有可能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技术经济政策。单单一个日本,因为灾难发生率过高,所以,在建筑设计上所投放的资金大大超过了我国。早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重创日本。当年,日本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抗震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三、整体技术水平

所谓“可靠”,包括保证人员财产不受损失和保证结构功能的正常运行,即所谓的“强度”和“功能”二原则,结构高规范还应保证结构有修复的可能,加上“可修复” 则为三原则。有部分专家认为我国在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上比欧洲模式偏低,比欧美规范低20%-40%,更甚的是有些建筑物楼层的可靠储备相差已超过40%。但是我国梁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与美国基本相等,最小配筋量与国外配筋量基本相平,说明我国的构造配筋并不比国外的少。设计者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结构的重要性适当的提高我国规范规定的最低用钢量,所以不能以我们的最低值与国外比,在实际设计中,用钢量与国外差异不大。另外,在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等构造要求上与国外持平。墙的暗柱配筋率已超过其他国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极少,钢产量与日本持平,人均产量却只有日本的1/10,另外,我国钢的品种不全,质量也不高,大量用钢是错误的选择。1988年美国建筑师学会举办了以“节省材料”为主题的最佳建组设计竞赛,显示出了,发达国家对节约资源的重视,节约材料应该是每个工程师的追求,建筑结构设计师有责任在结构设计中节约钢材,以最少的资源去完成建筑物多项功能的需要。

日本在构筑高层建筑物的基础中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日本最普通的民宅也是箱体设计,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可以整体翻滚而不损毁;在专业技术人员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等级评定基础上,政府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抗震加固

四、依据国家政策合理提高设计规范

我国根据可靠性原则制定的设计规范的标准是可靠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制定的规范不仅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层面有所反应,甚至通过规定的设计能够把握我国政治经济反面的方针政策。规范的材料用量是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的,与欧美标准相比较,虽有差距,但是是最适合我国发展的规范。我国现行规范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改,但基本上正确的,能够满足高规范的要求。例如对关于地震的规范,各国也是根据自己本国的国情设计不同的抗震规范。按照我国设计的抗震工程,在抗震方面成效显著,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五、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设计人员的提高规范意识

建筑结构设计这项工作具有复杂性、精确性、专业性等特征,对设计人员要求特别严格,从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对设计人员都有严格要求。设计人员既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专业知识也要应用自如。增强设计人员的可靠意识,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各项规范,能过把握住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2.严格遵守国家建筑结构规范

我国建筑规范是根据国情依法指定的,符合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规范在我国具有强制性,相当于法律条文,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建筑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设计,在规范不能满足具体情况的设计时,要向国家及时反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发现的违规、钻规范空子的不法设计人员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

结束语

篇9

合格的卓越工程师必须具有熟练运用建筑设计规范、手册及各种标准图集的能力。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指出其所在最新的规范和图集出处,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墙脚构造设计、楼梯构造设计和屋面排水组织设计三次课程作业,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熟练运用建筑设计规范、手册、各种标准图集及参考书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下列出了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常用建筑标准规范和图集:“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建筑图集”(20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和“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等。

2结合三次课程作业的互动式教学

在民用建筑构造教学中,充分重视墙脚构造设计、楼梯构造设计和屋面排水组织设计三次课程作业,每次作业的学时分配为:课上2学时+课下讨论。在课上第1学时,教师详细讲授设计任务书,在黑板上图示重要的设计绘图内容,规范作图,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学生逐步适应设计过程;课下讨论过程中,安排学生每3人组成一个小组,详细讨论设计条件、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在讨论的基础上查阅规范和图集认真完成课程作业;课上第2个学时,学生将讨论结果和作业制成PPT文稿,展示给每位学生互动交流,听取同学和老师的评价意见,在互动的过程中吸取别人的精华,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在互动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构思、设计、绘图、评价,再修改直至完成最终成果,加强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消化和吸收,逐步养成了主动学习,主动查阅规范和图集等参考资料的良好习惯。

3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回归教学法

平屋面排水组织设计是房屋建筑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在实践中接触较少,设计出的平屋面排水组织设计图常造成屋面积水。首先,带领学生到宿舍楼上人屋面实地考察,注重雨水口、屋脊分水线及天沟线坡度、突出屋面上的结构物等知识点的调研;其次,从实践回到理论,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与屋面排水组织设计有关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对涉及到的规范条文进行详细讲解,按步骤总结出简便、正确、易于操作的设计方法,图例展示各种不同形状屋面排水组织设计的画法;最后,学生每3人一组在前期的基础上,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设计屋面排水系统草图,展示作业,汇报设计构思,听取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再次修改图纸并形成最终结果。

基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评价

篇10

一、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

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健全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 建立法人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 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三、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 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

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 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 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 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 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四、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

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总之,设计的优化管理,关键在于优化,实质是部分的优化及与整体优化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是动态管理,就是时时向高的目标奋斗,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主动地开拓进取。当然目标要在运行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其花费的功夫越大,收获也就越多。

篇11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

笔者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质量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审核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三、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四、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篇12

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3、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篇13

前言

建筑设计是民用建筑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建筑设计形式更是对建筑物使用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时代下民用建筑更是具有经济功能和美观功能,这就需要民用建筑设计者不断更新观念,全面分析民用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实用性,满足消费者审美要求,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民用建筑设计。

一、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民用建筑设计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然条件的影响。可以说,民用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诸如气候条件(包括日照、温度等等)以及地形、地质条件和抗震烈度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尤其是我国地域温度跨度大,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民用建筑时,要紧密结合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还要充分考虑各种自然灾害,以保证民用建筑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第二,使用性能的影响。在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满足民用建筑在使用性能上的要求,规定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民用建筑中综合有关技术知识,进行合理设计与计算,并最终选择合理性设计方案;民用建筑根据结构要求、荷载大小、构件尺寸的同时,还要在构造上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确保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可靠,从而保证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化顺利进行。第三,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不同建筑具有不同使用性能,要满足这些使用性能就要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可以说,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是民用建筑由图纸变为建筑实体的根本保证。建筑原材料、结构、设备以及施工企业的资质等是构成民用建筑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民用建筑设计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民用建筑基本建设投资相当大,建筑设计者所设计民用建筑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还要有效降低建造过程中材料、能源和劳动力的消耗,以降低造价,同时也要有利于降低民用建筑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项目管理费和人工费,从而保证工程的经济合理。总的来说,民用建筑处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为提高民用建筑设计水平必须考虑各种的因素影响。

二、民用建筑中住宅建筑和商住楼设计的经济性分析

民用建筑在国家经济建设投资中占有很大比例,为此,在设计民用建筑时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的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从而设计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民用建筑。这里对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住宅建筑和商住楼设计的经济实用性进行全面分析。

(一)住宅建筑设计中经济合理性分析

近年来,很多地方建设了大量住宅,以多层为主。其经济合理与否实是令人关注。可以说户型功能上的合理与否是住宅经济与否的直接因素。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平面应紧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道、过厅等交通面积。按现行《住宅设计规范》与《住宅建筑规范》,客厅、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而卫生间、餐厅、过厅应争取直接采光。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建筑应体型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保证合理的体型系数,以达到节能设计标准,可以说所有这些都是住宅建筑经济合理的前提。设计人员在设计住宅建筑时,应当严格按照各项法规和标准执行,在规划住宅建筑时要严格确定建筑面积,合理布局,从而满足各项技术标准。总的来说,要合理的房屋结构选型,并做到建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住宅建筑多为砌体结构,部分商业区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结构布置应优先采横墙承重或者纵横墙混合承重,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过多凹凸平面,以利抗震;当楼板平面不规则时,应当设置连梁使之形成较规则平面;楼板设计中平面有凹凸时,应当加强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在施工过程中要节约用地,施工造价要合理;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应严格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砌体结构采用普通砖建筑高度不应超过24m,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建筑限高为22m,多孔砖建筑限高为21m,层数不应超过8层。砌体结构构造柱的设置为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七层时隔开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八层时所有内墙与外墙交接处,内墙局部较小墙垛处。圈梁应闭合,外墙与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内横墙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而且要与构造柱对应。此外,对于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其结构设计也应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来严格执行,从而确保住宅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总的来说,民用建筑设计要保证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二)商住楼结构设计中经济应用性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商业区的日趋繁荣,出现了大量一层或二层为大空间,上层为住宅的商住楼。这种建筑多是六到七层,从经济角度考虑,其结构选型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由于这种结构在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执行的基础上相对较为经济,因而被广泛应用。考虑到民用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因素,建筑底部需要大空间作为商业用房,一般采用二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同时应满足两个要求:一是总高度与总层数不超过规范的限值;二是结构选型做到经济适用。在商住楼设计中最关键的就是结构构造设计。在结构构造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时,抗震墙与框架柱对齐,纵横两方向设置适当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这时要注意抗震墙间距精确到22m,过渡层现浇板厚为120毫米的混凝土楼盖。上层砌体要按规范标准来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而上层砌体结构在框架柱对应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此同时,在设计民用建筑时,既要防止滥用高级建筑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要防止过度节约而造成民用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合理。在民用建筑结构构造设计方面,也应大力推广先进技术,选择各种新型建筑材料,采用标准化定型构件,为保证建筑安全可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按照以上要求设计出的商住楼,通过对此类商住楼工程设计的经济应用性分析,其底框结构是正常配筋量,而且结算出的造价较低,属于较为经济的民用建筑工程。当此类商住楼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验收时情况良好;根据此类商住楼实际工程的应用情况,社会反响较佳,在投入使用多年后未出现异常裂缝与不均匀沉降现象,可以说结构安全可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民用建筑设计的经济实用性考虑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应用广泛的住宅建筑和商住楼的设计中应合理进行结构选型,并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兼顾经济与实用。可以说,这为民用建筑设计以执行规范为前提,保证建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进行了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刘清明.浅析民用建筑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6).

[2]黄东平.民用建筑设计经济实用性探讨[J].中华建设,2008,(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