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安全风险防控机制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8 16:56: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安全风险防控机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篇1

一、工作目标

1.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稳定社会秩序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救人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分级管理:根据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原因、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坚持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的应急工作机制。

4.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

二、应急指挥体系与职责

1.领导机构和职责

成立XX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镇长XX任组长,分管市场监督管理的副镇长XX任副组长,成员由党建办公室主任XX、卫生院院长XX、农业服务中心主任XX、安全办公室主任XX、交管站站长XX、民政办负责人XX、市场管理站负责人XX、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XX、林业工作人员刘新建、各村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XX任办公室主任,XX、XX负责日常办公。

主要职责:

(1)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

(3)向XX县政府、县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及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4)完成县委、县政府和县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工作机构和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办公室主要负责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处理工作;组织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完成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3.工作小组

(1)事故调查处理组

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牵头,党建办、党政办、镇农业服务中心、镇食药、安办、社会事务办、镇卫生院、等单位负责,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提出控制措施和防范意见;组织协调事故发生地实施救援工作。

(2)后勤保障组

由镇财政所、劳动和社会保障办牵头,负责筹措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经费、设施、设备和物资的组织协调。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各村委员会、镇级各单位和辖区内农业企业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日常监测和现场督查工作,发现有违规、违法行为的要及时逐级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漏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四、加大宣传力度

各村民委员会、镇级单位和辖区内农业企业要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各种会议等形式对广大清费者进行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五、责任追究

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农产品安全风险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组成人员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XX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XX副镇长

成员:XX纪委副书记

XX党建办主任

XX党政办主任

XX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XX财政所负责人

XX安全办公室主任

XX市场监督管理站负责人

XX民政办主任

XX社保办主任

XX交通管理站站长

XX中心医院院长

XX林业工作人员

XX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各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XX任办公室主任,XX、XX负责具体办公。

二、事故调查处理组:

组长:XX党委副书记

成员:XX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XX安全办公室主任

XX中心卫生院院长

XX市场监督管理站负责人

XX林业工作人员

XX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XX畜牧工作人员

XX畜牧工作人员

三、事故评估组

组长:XX副镇长

成员:XX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XX便民服务中心主任

XX安全办公室主任

XX中心卫生院院长

四、后勤保障组

组长:XX副镇长

XX党建办主任

XX党政办主任

篇2

(一)总体思路。学校安全是教育工作的保障线,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二)工作目标。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教育系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机制,强化教育部门监管责任,实现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力争至2018年底,全区校园全部建成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二、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由吴雪慧局长任组长,李可可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湖里区教育局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科,

联络人:叶宁,电话:5722662。

三、工作重点

(一)排查风险点,建立“一校一册”档案

学校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并逐一登记,建立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档案,详细记录单位基本信息,风险点名称、风险点情况描述、风险类别、风险点详细位置、安全风险等级、存在危险因素、隐患情况、管控治理措施、管控治理责任部门、责任人及手机号码,形成动态化的“一校一册”管理制度。(见附件:湖里区学校安全风险点名册)

(二)全面开展学校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1.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在建工程、老旧校舍、大型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和周边治安状况。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学校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原则上分为IV级(低风险)、III级(一般风险)、II级(较大风险)和I级(重大风险)四个等级,依次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学校绘制成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期间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IV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如发生,可能造成较小财产损失或人员轻微伤害;

III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如发生,可能造成一般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

II级:风险可能失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如发生,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I级:风险失控可能性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群死群伤。

3.教育系统预判。区教育局将结合学校预判情况,针对以往发生事故规律和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必要时邀请专家参与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逐项分析研究,逐类预判评估,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确保学校安全。

(三)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治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隐患。

1.严格管控。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学校、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2.风险公告警示。学校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安全岗位的管控责任,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或湖里区学校危险因素告知卡,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教职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治理隐患。各校园及时收集、汇总相关的风险分级信息,编制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区教育局将组织对适时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各设施设备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4.应急管理。学校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与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动机制的作用,与相关联防联动部门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学校要建立专(兼)职应急队伍,重大风险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要开展经常性的全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自护、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四)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各校园要加强校舍、消防、校车、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细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

(五)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工作

各校园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校园治安防控、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反恐防暴、消防安全、校车安全和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建立完善校内风险分级防控制度,扎实推进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各项工作,实现校园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智能化,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物品和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校园安全防控水平,为“平安校园”等级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2018年4月)

各校园要依据本实施方案所列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立即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组织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二)开展试点,制定标准规范(2018年5月—6月)

各校园对照《厦门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表》,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制定隐患排查清单,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完成制定“一校一册”建档工作。区教育局择优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较好的学校作为试点标杆学校。

(三)组织推广全面实施(2018年6月—11月)

各校园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对标活动,推动学校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对安全风险开展全面的排查、辨识、分级、建档、标识和管控,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五、有关工作要求

篇3

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平稳进行。本文对建筑施工现场常见

安全风险和控制方法做出了详细论述。

关健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控制方法

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迅速增多。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安全是建筑工程的基础。近几年虽然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各别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现代建筑如何在保证质量与效益的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每个建筑企业都关心的重点问题。本文将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常见安全风险进行具体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2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风险

2.1建筑企业安全意识的不到位:目前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安全生产工作的形式主义现象,国家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指示中对提高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但是部分建筑企业的领导,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积极态度。在安全生产方面得过且过,依然只讲求形式主义,对安全生产工作只摆摆空架子,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到应该重视的位置,只重经营、重效益而轻管理,重质量而轻安全,对安全生产的不够重视,直接导致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落实,甚至形同虚设。平常的一些规章制度只用来应付上级的突击检查。

2.2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由于企业领导不注重安全意识培养,导致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不合理,普遍存在专业素质较低,专业水平较差等现象。目前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仍然存在凭经验管理,抓事后处理等问题。过分的凭经验管理,使安全管理工作时紧时松,抓抓停停,很难做到对各类事故的有效预防。而形式上的安检工作只不过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种表现手段,并不能起到治本的作用。这种凭经验和后事型的管理模式不会从根据上避免事故的发生,更谈不上防患于未然。目前,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在改制过程中将安全管理部门或人员进行合并或精简,有的安全管理人员,甚至根本不具备应有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水平,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很难起到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的作用。

2.3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不足:由于建筑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和对安全意识的淡薄,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完全不能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很多建筑企业认为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是在浪费资源,根本看不到效益,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甚至阵旧、老化。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大量的采用不合格的、甚至假冒伪劣的防护产品。(二)一部分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基本不具备从业资格,没有做到持证上岗,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又很淡薄,在进行施工时,经常出现违章施工,冒险施工的现象。施工人员往往处在一个充满事故隐患的生产环境中。(三)近几年来,有些建筑企业,为了在某个工程的投标中得到加分,将投入的力量集中在个别的工地,来达到创优的目的。有的甚至将其它工地的安全投入转移到一个工地,导致个别工地的安全生产水平提高了,而其它工地投入却产生了很大的缺失。(四)有些企业总是强调工程的造价低、资金缺乏、拖欠工程等客观理由,在压缩各项支出时,首先压缩的就是安全方面的费用支出。

2.4建筑企业教育培训不到位:建筑企业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机制,工人缺乏自我的安全防护意识,一般的建筑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或者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基本都是临时招收的农民工,这些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也普遍偏低。而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又不够重视,缺少相应的培训体系,甚至连最基本的“三级安全教育”都不进行。目前来看,已出现的事故当中,大部分属于这部分人员。

2.5建筑市场管理的空白:目前随着建筑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一些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一、二级企业,已经过渡到纯管理型企业,虽然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较高,但大部分不具备过硬的劳务施工队伍。这些大型的建筑企业所承揽所有建筑项目,基本都分包给其它的施工队伍,企业只派出几名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有的甚至根本不到现场,只是挂个牌做做样子。所以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当然达不到标准。

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措施

3.1科学的规划、精心的组织: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建筑企业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规模及质量要求,并结合生产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施工人员的基本状况、机械设备的配备情况以及物资材料的存放运输条件等。进行安全的管理措施和管理目标详细制定,并生成有效的文件,形成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条文。管理上要组建相应的机构,明确其责任,要具体落实到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施工现场必备安全控制措施。

3.2提高建筑企业领导的安全意识:只有企业的领导对安全的意识提高了,才能对安全控制起到根本的作用:(一)要加强企业法人及主管部门领导的安全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国家对于安全生产和重视,并强化学习国家制定的政策、方针以及法律、法规。让企业领导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树立起企业领导的导向作用。(二)把安全生产与企业领导的政绩挂钩。由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决定企业的资质和项目经理的资质,从而在企业的评级和招投标中,起到综合评定的参考作用。(三)加大对安全事故相关责任者的处罚力度,迫使企业的领导者提高安全工作的重视度。树立抓生产、更要抓安全的工作观念。

篇4

施工监理中安全风险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中的重点,加强施工安

全监理,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促使施工单位保证施工安全,以实现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

1、评价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及控制原则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每项危险源进行风险和承受程度的评价,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对于建筑施工项目,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四类,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具体操作方法有:a.直接判定评价法。如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b.安全检查列表法。如公司级、项目级、班组岗位与专项性安全检查表。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故障树分析法。

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就需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

a.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

b.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

c.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2、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减少人为失误,从而起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过程。控制危险源的一个方面是通过技术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也应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发生事故时,防止事故扩大或引起二次事故,把事故的损失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一般方法有:a.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职责;b.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c.制定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程序、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d.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e.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

危险源控制的管理方法是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管理措施的失效将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发生。鉴于此,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管理控制方法建立管理控制程序。

a.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b.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源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

c.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日常安全检查和按操作规程进行正确作业。

d.建立安全信息反馈制度抓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制定信息反馈制度。

e.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应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

3、控制危险源的技术对策

3.1 运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

首先,通过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计算工作单元中各个工序的浮动时间,通过浮动时间的调整来均衡协调单位时间内的各类资源数量;其次,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危险性值超过容许范围的工序,对这些工序引入专门的前导安全防护工序,从而引入安全防护工序或通过增加安全防护资源,起到降低系统危险性值的目的;另外,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进行危险预警;最后通过技术措施或组织措施,对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进行调整改进,从源头来控制风险,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或消除危险源。

3.2 运用工艺技术降低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危险性。运用恰当的工艺

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或消除施工项目危险源。在施工项目中,工艺技术还体现在恰当的工艺组合和必要的组织间歇时间。同时,完成一个工艺组合通常需要交给一个有机搭配形成的专业作业队。对工作单元的确定,需要和工艺组合的分析和划分结合,特别是工作班组的综合危险性评价中,一个合理工艺组合及一个相匹配的专业施工班组将极大地降低工作单元的综合危险性。

施工项目的资源自然特性和技术工艺特点决定了一些客观规律,要求我们认识这些规律并遵照执行,否则就会出现危险隐患。如基础混凝土浇捣以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养护时间,才能继续后道工序,墙基础的砌筑,门窗底漆涂刷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干燥时间,才能涂刷面漆等等。这些工艺间歇时间的确定和改变,必须在完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其进行任意的缩短或延长工艺间歇时间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使得系统的危险性增加。

4、重大危险源的特别控制

对于重大危险源,必须明确须达到的目标,确定完成时间,由责任部门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通过资金保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来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公司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应对专项施工方案及其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4]。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满足以下原则:

a.应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的安全技术要求;

b.要进行充分评审,广泛听取意见,方案应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c.符合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条款的,必须经专家论证;

d.随着认识的提高、施工进度的发展,重大危险源会发生变化,专项施工方案应随之不断更新或补充。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有以下三种:a.消除风险。若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如淘汰钢管搭制的井架等。b.降低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安全风险,如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作业时,按要求做好临边防护及隔离措施,定期对支护、边坡变形进行监测等。c.个体防护。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模板支撑、拆除时,操作人员穿戴好安全带、安全帽、工作鞋等。

篇5

Abstract: I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out of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safety occurs occasionally. Combined with working experience i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isk sour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isk sources, and detailedly introduces the measures to control risk sour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safety risk; contro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施工监理中安全风险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中的重点,加强施工安

全监理,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促使施工单位保证施工安全,以实现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

1 评价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及控制原则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每项危险源进行风险和承受程度的评价,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对于建筑施工项目,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四类,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具体操作方法有:a.直接判定评价法。如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b.安全检查列表法。如公司级、项目级、班组岗位与专项性安全检查表。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故障树分析法[1]。

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就需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

a.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

b.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

c.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2 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减少人为失误,从而起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过程。控制危险源的一个方面是通过技术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也应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发生事故时,防止事故扩大或引起二次事故,把事故的损失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2,3]。

一般方法有:a.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职责;b.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c.制定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程序、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d.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e.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

危险源控制的管理方法是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管理措施的失效将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发生。鉴于此,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管理控制方法建立管理控制程序。

a.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b.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源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

c.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日常安全检查和按操作规程进行正确作业。

d.建立安全信息反馈制度抓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制定信息反馈制度。

e.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应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

3 控制危险源的技术对策

3.1 运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首先,通过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计算工作单元中各个工序的浮动时间,通过浮动时间的调整来均衡协调单位时间内的各类资源数量;其次,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危险性值超过容许范围的工序,对这些工序引入专门的前导安全防护工序,从而引入安全防护工序或通过增加安全防护资源,起到降低系统危险性值的目的;另外,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进行危险预警;最后通过技术措施或组织措施,对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进行调整改进,从源头来控制风险,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或消除危险源。

3.2 运用工艺技术降低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危险性。运用恰当的工艺

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或消除施工项目危险源。在施工项目中,工艺技术还体现在恰当的工艺组合和必要的组织间歇时间。同时,完成一个工艺组合通常需要交给一个有机搭配形成的专业作业队。对工作单元的确定,需要和工艺组合的分析和划分结合,特别是工作班组的综合危险性评价中,一个合理工艺组合及一个相匹配的专业施工班组将极大地降低工作单元的综合危险性。

施工项目的资源自然特性和技术工艺特点决定了一些客观规律,要求我们认识这些规律并遵照执行,否则就会出现危险隐患。如基础混凝土浇捣以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养护时间,才能继续后道工序,墙基础的砌筑,门窗底漆涂刷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干燥时间,才能涂刷面漆等等。这些工艺间歇时间的确定和改变,必须在完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其进行任意的缩短或延长工艺间歇时间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使得系统的危险性增加。

4 重大危险源的特别控制

对于重大危险源,必须明确须达到的目标,确定完成时间,由责任部门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通过资金保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来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公司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应对专项施工方案及其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4]。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满足以下原则:

a.应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的安全技术要求;

b.要进行充分评审,广泛听取意见,方案应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c.符合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

查办法》规定条款的,必须经专家论证;

d.随着认识的提高、施工进度的发展,重大危险源会发生变化,专项施工方案应随之不断更新或补充。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有以下三种:a.消除风险。若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如淘汰钢管搭制的井架等。b.降低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安全风险,如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作业时,按要求做好临边防护及隔离措施,定期对支护、边坡变形进行监测等。c.个体防护。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模板支撑、拆除时,操作人员穿戴好安全带、安全帽、工作鞋等。

为了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中,实施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应加强管理方案的落实实施,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a.对于一个施工项目,项目经理是落实安全管理方案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项目的特点,把重大危险源清晰地列目,并一一进行摸底,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及所需的一切物资资源。同时,组织制定实现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b.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地掌握和运用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指导帮助施工单位及操作人员如何有效地识别重大危险源,如何针对安全管理方案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c.全体发动,人人参与。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以预防事故为主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的安全教育,真正做到“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氛围,不断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使重大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做到施工和安全双丰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上新的台阶。

5 结论

本文讨论了施工监理中风险源的安全等级、控制方法、技术对策和重大危险源的特别控制。通过分析危险源,明确了施工监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来更好的控制施工监理中的安全风险,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丁传波,关柯,李恩辕.施工企业安全评价研究施工技术[J].土木工程学报,2004.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8-0217-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网络,以此来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联结形式具有多样性,而且终端分布不均匀,使得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很容易受到黑客、恶意软件以及其他不法行为的供给,所以使得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1、企业计算机信息网路系统的安全风险

由于不同的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方式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企业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区别。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局域网,还是外部的广域网,都存在着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潜在风险。因此,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1.1 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中,由于受到自然灾害或者是非法攻击等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安全风险。在通常情况下,火灾、水灾、盗窃以及等因素都可以称之为外部风险因素,这也是造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遭到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主要的破坏层面以硬件系统的破坏为主。同时,由于使用人员非法建立的文件或者是记录,并且通过某种手段企图将他们作为有效的文件或记录,也会对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造成潜在的风险。有的操作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通过非法手段进入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希望以此来达到对数据的分析和程序的利用。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中面临的最大的威胁,主要是来自黑客的攻击,黑客的攻击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是网络攻击,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进入到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企图破坏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第二则是网络侦查的方式,他们不会对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而是通过窃取、破译等方式来获得机密信息。无论是使用哪种方式,都会对企业的网络安全造成重大的危害。

1.2 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一般只是指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这往往是由系统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一般常见的内部风险主要有: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登陆系统的账号和口令等随意转接给他人,没有访问权限的人员进入到企业计算机系统中会造成网络安全风险的产生;由于计算机软件本身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漏洞,这些漏洞的存在也会成为黑客攻击的首选目标。有的软件中留有“后门”,通常都是由软件开发公司留下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一旦后门遇到攻击,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另外,防火墙等产品自身的安全等级如果达到不到信息安全的等级要求,也会对系统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

2、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风险控制方法

只有对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相对应的风险控制方法。为了有效的保证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就要从信息的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形成完整的数据控制方法,达到对系统安全风险的控制。

2.1 数据信息的输入和传输

在企业进行信息系统的输入阶段,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一般可以通过加密技术对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再通过网络进行传输,这样则能够避免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遭到篡改或者是窃取,从而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当前常用的加密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文件加密或者是文件夹加密等方式。

2.2 数据信息的接收与处理

当企业受到由外部传输而获得的需要处理的订单信息时,需要利用预编程序质量对于该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处理完成后的信息再次输出时,便可以将信息输出到企业所运用的如磁盘、交卷等信息媒介,这时惬意应当关注的是对获得的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进行控制。如果需要对信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存储,则需要控制用户对数据的使用情况,同时也应当掌握用户对数据的存储状况,这也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风险控制十分必要的一环。

2.3 结果数据信息的保存和处理

这是风险控制的最后一环.即对数据使用过后的处置,如存储的方法和地址、保存的时间和清除等。有些用户不再使用的数据应妥善处理.防止被一些人当做“废物”加以利用,即对这些被废弃的信息加以研究,获得有用信息,这对系统的安全构成一种威胁。

2.4 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

上述风险控制方法在计算机风险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管理平台,确保计算机设备的各项功能获得有充分的发挥。网络管理对于网络资源的最优化、监控和有效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3、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共安全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要保护计算机本身的设备安全,同时更要注重对计算机内部信息和数据的保护,因此,我们应当从多个方面对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此来保证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系统的安全性,保证企业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祝峰.如何构建安全的企业信息网络[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04).

[2] 张希武,陈宇.全面提升企业信息网络整体安全防护水平[J].网络与信息,2011(10).

篇7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对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员工廉洁从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廉政风险防控的着力点还是应当放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注重源头治理,努力防范重点环节的廉政风险。

1.以制度建设为平台,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要以岗位廉政风险排查为抓手,编制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各基层单位单位和部门对现有制度体系进行梳理完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做到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业务部门在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必须确立“抓业务必须防风险”、“健全制度是防控风险的前提”等理念,围绕业务工作排查廉政风险,结合管理实际制定防控举措,使风险因素通过规章制度得到有效防控。二是做到与标准化建设相结合。要将完善规章制度与健全标准体系作为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抓手,及时补充完善公司的标准体系,将操作层面的防控举措转化为执行标准,落实到部门,分解到专业,做到事事有标准、执行有依据、落实有考核。三是做到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纪检监察部门要组织开展各个专业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专项调研,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公司廉政风险的重点领域和表现形式,为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以重点环节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成效

在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抓好落实,逐步建立完善了重点岗位交流换岗、业务协作单位监管、优质服务建设三大制度体系,以这些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突破,不断提升公司廉政风险防控成效。

2.1积极推进重点岗位交流换岗,切实管控岗位廉政风险。要综合分析纪检调查、廉政风险排查等方面的信息,掌握和分析具有人、财、物管理和使用权的重点岗位人员情况,研究制定交流换岗管理办法,会同相关各单位共同进行研讨,统一思想,提高认同度。对重点岗位人员应明确一定的任职年限,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灵活处理,充分考虑人员年龄、一次交流换岗人数比例等问题,有效保证了职工队伍稳定和工作有序衔接。对于符合换岗条件但确因特殊原因暂时无法换岗的人员,可通过离岗稽查等方式对相关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全方位核查。

2.2大力加强业务协作单位监管,有效防范业务廉政风险。一个企业的发展总会与社会各界发生业务关系,涉及物资采购、工程建设、技术支持等方方面面,因而廉政隐患存在的部位与环节多与这些业务协作单位有关。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外协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对外协作等方面的制度体系,重点对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文明施工、诚信服务、技能培训、廉政建设等进行详细规定,明确了停止协作、退出和禁止入围的条件,细化禁入期限。纪检监察部门还应当制定业务协作单位廉政准入规定,对存在违反廉政规定、发生投诉事件、结算审计偏差过大、安全质量不过关等问题的单位,根据情况限制或取消业务承揽资格。另一方面,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要对业务协作单位的企业资质、施工质量、施工业绩、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考评,压缩数量,确保质量,便于管控,将廉政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对廉政准入规定等规章制度,要严格落实,对无视公司管理规定、拉拢腐蚀员工的协作单位,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2.3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建设,坚决杜绝行风形象风险。正面宣传教育是重要手段,适度的查纠曝光是防范行风形象风险的有效手段。一是要明察暗访常规曝光。发动廉政监督员等各方面力量一同参与查访,以发现问题、改进管理、堵塞漏洞为出发点,将发现的问题在全公司曝光,并要求责任部门通过健全制度确保整改效果,做到有通报、有整改、有反馈。二是要专项督查预警曝光。找准薄弱环节抓好督办,将符合性审计贯彻到每一个审计项目中,把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制度执行的成效,对于不符合制度要求的环节予以预警式曝光,以提醒其他项目的制度执行。三是要焦点问题网上曝光。贯彻“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廉政安全”的理念,在单位网站上建立曝光台,将管理规定公之于众,同时公布受理曝光问题的电话和邮箱,甚至有奖征集问题,把违规行为暴露在阳光下,使整改情况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

3.以执行力建设为保障,扎实筑牢反腐倡廉制度防线

要加强执行力建设,充分发挥协同监督工作机制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设。一要加紧完善制度,发挥长效机制建设根本作用。督促、引导各单位和部门结合业务流程、标准化体系和调研成果编制制度修订计划,使廉政风险防控举措转化成制度成果,真正发挥制度对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设的根本作用。二要加强监督执行,发挥长效机制建设保障作用。好的制度需要有效的监督执行,执行力建设是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的有力保障。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对涉及廉政风险的岗位、业务等环节加大合规性审查和执行力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对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设的保障作用。三要加深协同监督,发挥长效机制建设合力作用。建立健全“大监督”格局,整合监督资源,拓展监督主体、体系和范围,努力将监督工作渗透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发挥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对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设的合力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机制目标是在揭示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现象的内在特性、形成原因、影响以及运动趋势基础上,构建一种能够分析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波动形势、诊断波动成因,提供波动对策的防控机制体系,识别、监控和防范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和发展,全方位地揭示风险投资活动的安全机理与成功机理。具体说来,这一总体目标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正确认识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现象,揭示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现象的内在特性、形成原因、影响以及运动趋势等;二是识别和监控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和发展。在理论原理和实践方法的指导下,建立一种能够分析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和基本准则,为防范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三是防范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对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信息系统、影响因素评价体系、防范对策体系的完整防控机制的建立,防范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和发展,使风险资本投资步入正确的轨道。

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机制设计不但要求能有效保证或提供其基本职能的作用,还要求有其独特的功能。一是防控功能。通过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信息系统、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的建立,识别、监控和防范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和发展,其核心是针对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提供防控对策。二是矫正功能。它是指对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引起的波动和负面效应进行纠错和矫正的一种功能,使风险资本投资步入正确的轨道。三是指示功能。指对同类同性质的失误行为和波动局势具有适应性和指示作用,从而迅速识别并有效监控和防范的一种功能。当风险投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失误征兆或相同的致错环境时,它能准确地预测、识别并迅速运用规范手段予以有效制止或规避。

二、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闭环式防控机制构建

闭环式防控机制是指通过防控信息系统的建立,在某一防控信息输入后,观察其带来的后果,然后作出相应的调整。在风险投资阶段后移现象中,如果防控机制能够吸收被控对象实际运行的变化信息,不断修正和补充原来输入的防控信息,并运用有效的信息分析和评价方法,从而提供防控对策,使防控机制的运行逐步趋近既定目标,就是风险投资阶段后移的闭环式防控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投资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其变化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很大,人们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影响因素和波动趋势一一作出精确的估计并拟定相应的对策。采取以信息反馈和有效的信息分析、评价为特征的闭环式防控机制,就可以及时收集被防控对象实际变化信息,将其实际变化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一旦发现偏差,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和评价,适时调整防控对策,使风险资本投资步入正确的轨道。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机制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是防控信息系统。该系统是整个防控机制的基础,其主要功能是搜集风险资本投资过程中内外部环境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并进行初步整理、加工、存储及传输。它是保证防控机制充分识别、正确分析和评价波动现象的前提条件。二是信息分析和评价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从防控信息系统中挖掘重要的数据信息,建立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有效的信息分析和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分析和评价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影响因素和效应。三是诊断系统。该系统根据信息分析和评价系统的结果,将防控对象实际运行的信息与信息分析和评价系统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偏差,诊断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形成原因、内在特征、运动趋势等,区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四是防控措施。该系统是防控机制的最后一个阶段,根据诊断系统的输出信号,针对影响风险投资阶段后移因素的重要性和可控性,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如图1。

防控机制即使已经建立并运作起来,要保证其持续有效,还需要以下几个重要配套要素:一是良好的防控环境。在强有力的防控环境内,运行良好的防控机制能使潜在的问题及早地得到暴露,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防控对象的信息,通过有效的信息分析,一旦发现偏差,迅速予以矫正。二是持续的防控检验。防控检验包括检验信息分析与评价系统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诊断系统是否可靠以及防控措施是否有效。三是决策咨询机构。决策咨询机构主要为防控机制的运行提供专家建议,根据市场环境和形式的变化,定期对防控机制进行评价,保持持续而良好的沟通。

三、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方法

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现象是一系列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为了防控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和发展,首先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判断和识别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信号,防控机制发出预警信号后,决策者可以通过实施各种防控措施或方法,使风险资本投资回归到正确的轨道。

第一,促使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前移的组合投资决策。马柯威茨 (Markowitz)等人的现资组合理论说明,若干投资的总收益等于这些个别投资收益的加权平均,若干投资的总风险不等于个别投资风险的加权平均,而是比它要小。此外,投资组合的风险,将随着组合的投资种类的增加而降低。因为组合能够用分散的方法消除非系统风险。随着组合数的增加,风险减少的程度越来越小,总体风险越来越趋于某一数值。为了促使风险投资机构进行风险投资时将投资阶段前移,可以通过早期阶段的组合投资策略分散风险,获取平均收益。

第二,促使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前移的联合投资决策。投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虽然具有预期的高收益性,但却要承担高风险。风险资本早期阶段投资的高风险性往往超出一家风险投资机构的承受能力,但往往又无法拒绝早期阶段投资所取得的预期高收益。联合多家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恰恰可以突破单个风险投资机构进行风险投资的瓶颈,它通过一家风险投资机构发起,多家风险投资机构联合起来投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一般根据联合投资协议,在保证投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能够顺利实现的情况下,联合投资的多家风险投资机构按照各自注入早期阶段风险企业的风险资本份额实现收益分摊和风险分摊。

第三,发展私人风险投资成为早期阶段投资的重要补充。私人风险投资市场是一个没有中介的私人股份融资市场。它是私人投资者(Bussiness Angel)以股份或类似股份的形式直接向新生高成长性企业投资的市场。投资者与企业家之间一般不存在亲属关系,私人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企业重要的资本来源,一般投资于企业的早期阶段。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风险资本市场较发达的国家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私人风险投资者网络,其中的大多数是由政府部门或非盈利机构经营的,也有少数是出于商业目的而设立的。因此,为了促使私人风险资本更多地投向风险企业的早期发展阶段,可以建立相应的配套支持体系,比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向风险投资者和企业家提供各种投资机会和投资者的详尽资料,还可以提供自动配对服务,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提供极大的方便。

第四,政府防控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选择。为了推动风险投资更好地服务于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政府要高度关注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现象,采取防控措施。

首先,政府在扶持风险投资时的重点介入阶段。政府在扶持风险投资时的重点应放在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早期阶段中小企业,因为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最难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类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向、投资阶段和投资期予以限制。政府应对扶持风险企业的哪个发展阶段进行明确定位,并注意在实际中根据本地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其次,政府应该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根据前面的分析,风险资本投资阶段的不断后移,会导致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功能逐步缩小,直到消失。政府的投资应该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要部分,尤其是种子阶段的投资应成为主体,充分重视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的杠杆作用,使风险投资拥有更多选择的高新技术项目,为风险资本投资阶段的前移创造条件。

篇9

为有效增强对腐败现象发生的动态预警,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滋生的土壤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党员干部的犯错机率,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任务。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完善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增强预防腐败实效的制度创新。目前,全局在如何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方面还处于探索之中,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如何结合我局实际,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笔者以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基本架构应当具备风险排查、防控措施、运行机制这三个基本的要素,继续推进全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就要重点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环节。

1.查风险点,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关键环节

风险点管理是安全生产中预防和控制事故的一种方法。在廉政建设中引入风险点管理,是一种机制创新。廉政风险点就是指权力运行流程中可能产生廉政风险的具体环节或岗位等。对廉政风险点进行分析排查与预控,是基于一种逆向思维,它从可能发生的后果来提醒人们注意各种腐败行为的危险,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我们说每一项权力,就是一个风险点。查找风险点其实就是一个晒权力、点问题、严管控的过程,因而全面梳理和排查廉政风险点是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其目的就在于明确风险范围和风险点。

2.防控措施,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加强制度机制的约束和制衡来化解、转移和降低风险,同时依靠制度机制的优化达到防止主观偏差和客观环境侵扰的效果,所以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就成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防”是立足把工作做在风险未发生之前,类似“扎篱笆”;“控”是把工作做在风险尚未转化为腐败之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隐患。

首先,要坚持“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原则,按照“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控措施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紧紧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对现有制度措施进行全面梳理,有针对性筑牢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对腐败易发多发环节进行防控,并适时将防范措施上升、固化为制度,构建“一项权力建立一项制度”,使各项制度成为“条条高压线”、“道道防护堤”。

其次,要强化遵守制度、落实制度的意识。要把按制度操作,按制度办事作为一种习惯,把遵守制度、落实制度当作一种理念,真正做到风险防范不麻痹,思想意识不淡化,制度落实无死角,最终形成用制度规范用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风险防控机制。

3.运行机制,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保障要素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保障机制的有效建立和科学规范运行,我们还要注重整体推进、同步跟进督查、评估、考核、整改、责任追究等配套措施,努力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出现问题能修正、事后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体系,让权力接受全方位的监督、全过程的制约。为此,必须形成四个运作机制:

首先,健全综合工作机制。要依托路局腐败风险防控办公室的领导,构建形成各级党组把“舵”,分管领导把“脉”,中层干部把“关”,个人把“度”的上下一体、左右联动、通畅有效的层层抓落实的综合工作机制。通过对廉政风险实施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防止和弥补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这两个层面的缺失,努力形成具有我局特色的“大小有界、运行公开、过程留痕、全程监控”的权力运行机制。

其次,完善考核监督机制。为做到有制度的地方就有评价覆盖,不致出现内控盲点,我们要遵循“立体、宽带、刚性”的监督思路,加强纪检监察、审计、组织人事等部门的联动,整合各方监督资源,全方位开展监督,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廉政承诺、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等方法,切实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业绩考核体系,作为评定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

篇10

【关键词】

效能监察;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1 腐败的危害以及廉政风险的基本特征

1.1 腐败的危害性

①腐败践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党的先进性质、奋斗纲领和崇高宗旨,是通过一个个党员干部的模范言行和优良作风表现出来的,而党内的腐败分子及其腐败行为践踏党的纲领,亵渎党的宗旨,腐蚀党的肌体。如果党的性质和宗旨规定是一套,某些党员干部的行为是另一套,那就必然注定党的失败。

②腐败破坏正常经济秩序:国家资产和人民的血汗钱被腐败分子通过贪污受贿而被无情侵吞,而且他们还通过手中的权力,对市场经济直接破坏,危害社会的正常秩序,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受阻和倒退,妨碍经济发展自身的功能和健康。

③腐败毒害社会风气,破坏社会稳定:腐败不仅使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根本上被损害,以至严重挫伤损害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使人民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慢慢失去信任,长此以往,会使社会的公平竞争性质被践踏抛弃,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当民众的理想和愿望变为空谈,民众的权利被践踏时,那么有着血肉关系的党和人民的这种关系也将不复存在,久而久之必使社会呈现出四分五裂的局面。

1.2 廉政风险的特征

①廉政风险是危害廉政的。廉政风险不是明确的腐败行为,而是腐败行为发生的条件,是廉政的隐患。

②廉政风险是可描述的。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具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③廉政风险是可防范的。针对廉政风险制定的防范措施应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从而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 行政效能监察与廉政监察的关系

2.1行政效能监察是指行政监察机关及其受行政监察机关委托的组织,依照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行政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监检查,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行为的效率、效益、效果和行政机关组织、职责、程序、措施及资源配置情况。

2.2廉政监察指为了保证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公正和行政机关清廉稳定的政局,行政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行使权利的过程进行监督监察,对违法违纪分子的行为给予纠正、惩处,以此来遏制腐败。廉政监察是廉政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在廉政体系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行政效能监察、廉政监察与执法监察三者共同构成了从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行政效能监察与廉政监察相互融合并相互促进,效能监察的持续开展会进一步促进廉政监察的深化,同时廉政监察搞好也将有利于政府管理效能的提高,促进效能监察的开展。二者最终的目的也是统一的,兼顾实施有利于“保证政令通常,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二者准则相同,都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依据法定程序进行。

3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的干部职工认为自己的岗位没有风险,不需要查找;有的干部职工不愿深入查找,甚至在思想认识上还存有抵触心理;有的部门对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体意识,认为这是纪检部门的事,思想上存在不愿管、不想管的现象,被动应付,消极防控,流于形式。

3.2 风险防控措施的针对性不强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要求各部门对其业务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各个环节和管理流程认真加以梳理和分解,建立具体的监管制度,明确具体的权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或管理办法。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一些部门尚未达到要求,存在照搬照抄、脱离实际的情况,尤其是具体的风险防控措施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3.3 考核机制和责任机制不够明确

现有的廉政风险防控考核评审办法对于如何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等问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纪检部门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无法用量化的手段进行评估,检查仅停留在“做了没有”的表层,难以触及到“做得怎么样”的深层,导致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厘清廉政风险防控的责任,进行责任追究,从而妨碍了监督的效果。此外,由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建立,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由事后查处变为事前预防,工作量急剧增长,纪检监察部门人员配备,难以全面应对。

4 确保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有效落实的办法

4.1 做好廉政风险信息的采集工作

①通过受理、举报、投诉,开展专项检查、廉政监察、政风行风评议、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反映、案件查处、责任审计、巡视巡查、干部考核、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活动,采取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客户回访、员工座谈、与当地检察院、法院、公安、纪委建立工作联络机制等方式,多渠道收集廉政风险信息。

②坚持把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导管理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三重一大”等重点部位和环节作为廉政风险信息收集的重点,充分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③科学确定风险等级。对查找出的各类廉政风险点,依据廉政风险点的发生频率、权力行使的重要性和危害程度进行廉政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大小,由高到低划分为三个等级。对与不同等级的潜在廉政风险,以不同级别的标注方式来划分,逐一登记,归类汇总,形成《权力廉政风险等级目录》,并根据形势变化和权力项目的增减,对廉政风险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险等级。

4.2 强化机制建设,确保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有效落实

廉政风险防控制度设计应坚持内控管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制度约束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坚持廉政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坚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勇于探索,对症下药。针对如何强化领导干部作风纪律建设,增强预防腐败的能力,保障权力的行使安全、项目建设安全、资金运行安全、干部成长安全,纪检监察部门需要扩大监督渠道和网络、深化教育,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4.3 拓展廉政教育内涵,不断完善“不想为”的自律机制

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理论学习、作风纪律和企业文化教育,提高认知水平和政治素质,是切实防止领导干部“精神缺钙”的有效途径,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保证。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及重要岗位人员从思想上提升自律性、自检性,纠正党员干部职工从众心理、侥幸心理等模糊认识,形成按规律自律、按程序决策、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从根本上营造守纪执纪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及重要岗位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4.4 加强效能监察,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管理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效能监督监察的同时,要健全效能监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涵盖监察程序、监察方法、重点环节、成果评定等各方面的效能监察标准制度,并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科技监察,实现管理与监督的信息化、网络化,降低监督成本,提升监督成效。

5 优化行政效能监察与廉政监察的执行与方法

5.1若要加强我国廉政监察的独立性,究其根源就要先从体制层面来看。就是要改变行政监察机关同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的现状。因此要在体制上慢慢改变党政不分的现状,从而逐渐避免由于权力过度集中于党而导致政府作用口益退化的状况出现。事实上,自从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部合署办公以来,党和其他权力部门对廉政监察的干预,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廉政监察在廉政体系中的作用。

5.2从我国现在实际的国情来看,行政监察机关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的现状短期应该不会有所改变,但是在合署办公的大环境下,行政监察的党政分离并非没有可能。

①彻底划清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机关各自的职能。行政监察部门行使廉政监察职能,负责对国家公务人员的廉政问题进行调查、取证。纪律检查委员会主要任务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但是即使党员涉案,纪律检查委员会只能在方向上对廉政监察人员进行指导,绝对不允许随意介入或者干预廉政监察人员的工作,更不能以党内处分替代行政处罚;

②行政监察机关同纪律检查委员会应充分利用合署办公的优势。在工作中互通有无,合力办案,工作力度要大,进而提高反腐效率,彻底改变行政监察机关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5.3为了进一步增强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更好的发挥廉政监察在廉政体系中的作用,就一定要将行政监察体制变换到双轨制上,彻底实现行政监察的党政分离。从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上来看,党政关系越是清晰,廉政监察部门独立性越高,发挥的作用越大。所以由此可见,行政监察体制的党政分离不仅可以加强行政监察的独立性,更好地发挥廉政监察的作用,并且在某些程度上会起到示范作用,也许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

6 结语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既是一项机制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是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探索创新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是将关口前移,规范权力运行,提高从业人员廉政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举措。廉政风险防控近几年虽然有了进步,但作为一项创新的任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点是动态的,防控措施却不是一劳永逸的,可谓任重道远。未来,识别新的廉政风险点,及时补充和调整廉政风险内容、完善防控措施,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以期使廉政风险防控全面发力、给力,真正实现最大限度预防腐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海明.基层检察院如何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2012.

篇11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廉政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以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内控管理、工作行为“四个重点”,两个不发生、三个明显减少、四个明显提高的“三个目标”,公司领导班子、职能部门、班组“三个层级”等要素确立了公司廉政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公司成立风险防控管理专项领导小组。积极借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验,认真吸取近年来营销管理发生的违规违纪教训,做好宣传发动及阶段工作安排,统一思想,明确要求,紧紧围绕“识别、防范、控制”,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深入“风险点”查找、分析和防控管理三个阶段工作。

全员参与,全面梳理。开展风险查找,公司每位员工人人参与,自下而上,层层负责,实施员工岗位自查、前后工序互查、职能部门评查、分管领导评查。

廉政风险点“问题库”的建立。根据风险出现的概率、频率、潜伏期和波及面探索推进廉政风险分析、防控工作,建立风险点“问题库”:一是建立逐级分析制。二是建立等级分析制(对廉政风险点进行等级评定评估)。三是建立常态分析制。四是建立分析制。

(二)建立廉政风险管理运行及防控机制。建立风险管理工作与责任机制。对照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的性质,逐条细化作为各部门、基层所站《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底考评并与业绩考核挂钩,明确业务部门风险防控方面的责任,形成以岗位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和“上一环节对下一环节负责,下一环节对上一环节监督”的廉政风险管控责任机制,有利工作载体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廉政”要求,通过风险识别、评估、监测,由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组织协调,通过分级防控、易发腐败关键点防控以及联合管控等办法规避风险、降低风险等级,加强前期防范、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

篇12

关键词 工程项目 质检点 廉政风险 防控

工程项目腐败易发、多发,长期以来是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反腐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工程项目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本文基于我公司近年来工程项目关键点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管理,对如何加强发电企业工程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笔者就工程项目关键点廉政风险防控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一、公司工程项目关键点廉政风险预控的经验

伴随公司近几年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公司工程项目关键点廉政风险预控工作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并有了自己一定的特色。

公司作为浙江省发电企业的标准化“AAAA”企业,正逐步形成集“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自律、他律、律他三管齐下,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为一体的廉政建设防腐机制。自公司成立始,在工程项目中未发现有违廉洁要求规定的事件、案件。2011年公司成为浙能集团“廉政风险防控”示范企业,2012年获得浙能集团“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

二、在工程项目关键点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工作中的不足

(一)主要是工程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当前审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当前,工程项目的审计一般是在工程竣工决算、验收合格后进行的,审计滞后,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不够清楚,尤其是隐蔽工程无法全面了解。因此工程项目在核算时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

(二)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协助审计工程项目,解决了人员不足问题与廉政风险防控的矛盾存在。公司因审计人员不足聘请中介机构对项目实施审计。中介机构不常驻公司,审计时存在对某些工程变更单的合理性不作进一步分析等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发生。因此,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协助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虽解决了人员不足问题,但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三)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与廉政风险防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由于工程项目审计需全覆盖,对审计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公司的内控制度还存在着可操作性和执行上往上提升的空间。二是工程核算、审计人员在项目监督时间、空间的隔离使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三是对项目开展经常性的监督还不够多,事前、事中监督做得还不够好,大多都是事后监督,离廉政风险防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社会上,一般工程项目关键点的廉政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目前社会上大多工程项目从项目决策到结束主要包括:投资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结算阶段竣工决算阶段六个关键环节。做好这些重要环节即关键点的廉政风险防控和管理,是做好工程项目廉政防控的基础和前提。但社会上工程建设队伍多、人员素质差参不齐,在工程管理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目前社会上,工程项目管理中关键点廉政风险表现形式

1.决策审批环节。在这环节,廉政风险可能有:决策有违“三重一大”制度、审批不规范等情况。

2.招标投标环节。主要表现为对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以会议纪要或集体讨论决定等形式替代招标审批文件或规避招标;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干涉工程项目投标人资格的确定或评标、中标结果等。

3.工程项目实施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环节。主要表现为工程量签证不规范,可能会存在一些手工修改工程量而未进行签字确认的情况;审批签字不规范等风险。

4.资金管理使用环节。主要可能在预算上超标准、超范围编制预算;擅自提高标准和变更内容,以致项目发生超概算问题;存在年度提前入账等。

5.竣工验收环节。主要表现为不按规定程序及时组织项目的竣工验收,存在竣工验收时间与合同期限有冲突的现象。

(二)工程项目廉政风险产生的根源

社会上的工程项目廉政风险产生根源,既有制度上的缺陷、监督上的缺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也有项目参与人员行为失范的原因。

1.存在着制度上不够完善、执行不够到位的情况。从工程项目的具体环节和运行程序来看,虽然各项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制度设计中,重制度制定,使制度执行不是很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对设计变更、质量监理、工程验收等环节的监管不够严密,特别是各个环节上的重要岗位人员作为工程项目的具体执行者,同时又拥有短名单推荐、招投标、项目费用预算和结算、竣工验收等诸多处理权,这些都将一定程度上导致的廉政风险可能长期存在。

2.存在着监督乏力的问题。社会上发生腐败的工程项目的制度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身处关键岗位的专职人员就长期处于“他律形同虚设”的境地,一旦自律的堤坝决口,腐败便成顺理成章之事。

3.外部环境方面具有腐败的“温床”。一方面我国还处于新旧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时期,如何制定好制度来避免腐败还处于探索阶段。另一方面,社会的价值失范和道德约束乏力,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也是腐败案件发生原因之一。

4.承包单位或施工单位的恶性竞争。目前社会上存在有些工程承包商先低价中标,再通过增加变更工程量或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来取得其商业利益等做法,加大了廉政风险。

5.人员素质缺陷。一起廉政事件是否发生,人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是决定性的因素,政治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质好,自然抵御廉政风险的能力就强;反之,即使法规制度健全完善、投资领域健康安全,仍有可能被钻空子。为此,工程项目廉政风险产生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各环节关键岗位人员的道德素质不够高、拒腐能力不够强。

一旦发生廉政方面的问题,必定会损害业主及参建各方的合法权益,影响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若不及时治理,还将会助长腐败现象的蔓延,妨碍企业的科学发展及和谐稳定。

四、加强工程项目关键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对策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为防止公司发生诸如上述的情况,对公司工程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以内控制度为中心、以“教育助廉”、“网络护廉”、“ 制度建廉”为抓手,建立以“敬畏、尊严,知足、惜缘, 感恩、价值”为廉洁文化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一)以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为基础,对公司工程项目关键点廉政风险进行充分排查

1.对工程项目相关流程、关键点上各重要岗位人员的廉政风险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并分类管理、制定防控措施。结合工作岗位,规范各关键环节的业务操作流程,将重要岗位及工程项目关键点上廉政风险排查条目列入公司廉政风险信息库,实现工程项目廉政风险与公司廉政风险信息库年度动态更新的长效机制,实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权。

2.建立工程项目重要岗位的“廉政风险提醒卡”机制,由各党支部及时对新变动的工程类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廉政风险提醒,同时在招投标、合同谈判、废旧物资处置、人员招聘等工作中对相关人员进行“廉政纪律提醒”,实现廉政安全交底,同时建立“廉政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对岗位廉政风险进行动态预警。

(二)抓早抓小,以“教育助廉”强化职工法制意识、自律意识,增强工程相关重要岗位人员廉洁意识

加强工程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教育。抓早抓小,运用廉政典型和工程项目上的案件,深入开展岗位廉政纪律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工程项目及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其一,增强思想道德的约束力,用道德环境和廉洁氛围,并将公司“敬畏、尊严,知足、惜缘,感恩、价值”的廉政文化融入企业管理,潜移默化地教育、陶冶和感染、影响公司员工,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预防腐败的重要作用。

其二,实行重要事项教育助廉形式,将有形载体载体和无形载体相结合,将教育主体从重要岗位人员向重要岗位家庭和全体职工延伸。通过“廉内助”、手机廉政课堂、企地联合进行廉政主题教育或廉洁工程教育、工程重要节点廉洁教育等多种形式浓郁廉洁从业氛围。

(三)强化监督和惩防职能,使工程项目监督全面细化,推动人员素质和监督管理双提升双促进

首先固化监督处理形式。通过“正风肃纪”、专项效能监察等活动进行工程项目监督,及时跟踪,整改闭环,确保反腐倡廉制度的落实。其次是延伸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内外结合搭建“网络护廉”平台,加大对腐败风险的有效防控。

通过构建纪检网络队伍,成党风廉政的刚性监督,构成“网络护廉”的主干力量;引导家庭助廉力量,通过召开“廉内助座谈会”等形式构成工程建设项目的柔性监督;深入开展“阳光工程”活动,接受员工对工程项目的阳光监督;设立兰电公司党风廉政的举报通道,及时受理工程项目及党风廉政相关举报,通过广泛的群众监督,形成“网络护廉”的基础力量,促进监督防控双提升。

(四)抓内控体系建设,完善约束机制,规范业务流程,有序形成“制度促廉”工作局面,实现反腐倡廉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

1.以内控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确定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制度运行评价等工作进度,制作流程图,评估内控制度合理、合规性。

2.健全工程建设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机制。把工程建设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同时签订《廉政合同》,落实“一岗双责”制,把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统一起来。

3.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相近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

4.建立风险防控座谈会机制,共建廉政防控阵地。

5.针对金额超过50万元的项目在招投标、资金使用、材料采购、设计变更等存在廉政风险的重点环节,通过看现场、查资料、听意见、核数据等多种方法,提高制度执行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规范行为、防范风险的既定目标。

篇13

开展建设系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建设行业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创新性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建设行业工作涉及面广,窗口单位、执法单位多,建设行业的高风险程度不断升级,历来是全社会瞩目的焦点,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加快城乡建设中,始终面临着反腐倡廉的严峻考验。因此,建立具有建设行业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一定要融教育、制度、监督于一体,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降低廉政风险,才能够保护我们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二、主要做法

(一)探索工作思路

1、形成风险点查找的建设特色。

查找风险点是防控的基础和前提。风险点查找不出来,或者找不准、找不全,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就没有针对性,既“防不住”,更“防不好”。为此,我们理清了查找思路,明确了查找方法,做到了有的放矢。

一是注重正反结合排查风险点。正向按照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要求,结合政风行风评议中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从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思想道德风险“三类廉政风险”入手查找廉政风险点。反向则通过上级部门或其他区县建设行业已出现的问题、投诉反映的情况以及易发廉政风险的倾向性、苗头性、突发性问题作为“三个突破口”进行查找。务求通过正反结合,将廉政风险点查深、查透、查全。二是注重横纵结合查风险点。横向做到全局上下联动、深入查找。局党政班子、机关股室、局属各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与建设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全局工作出发,使风险点定性有据,定量科学。纵向结合行政审批与行政执法工作,做到风险点查找更有针对性。同时从防控的角度分析,注意查与防的关系,做到风险点查找与后续工作推进相关联。

2、形成风险点全员覆盖的态势。

机关各股室,局属各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积极采取内部查找和外部监督反馈“两条途径”开展排查工作,通过运用自己找、群众提、领导点、组织评等“四种方法”,从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其它岗位“三个层次”,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并通过梳理岗位职责、自我主动查找、广泛征求意见,做到人人参与排查,人人来找风险,人人提高防范意识,确保廉政风险查找工作层层推进、全员覆盖。

3、形成四大类风险认定类别。

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一共排查出风险点76个。在此基础上,又以风险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划分确定了高级风险点42个,中级风险点22个,低级风险点12个,并在全局范围内公示,让其“晒”在阳光下,让干部职工充分了解这些岗位的职责及潜在的风险点,并自觉接受监督。在风险点认定上,力求表述准确、全面、有说服力。经过股室、单位负责人把关、分管领导点、局党组会讨论梳理,几上几下,反复讨论,修改完善,最终由局党委会对风险点进行审定。结合我局履职范围,体现住建部门特点,把廉政风险点分为管理、项目、审核、执法等四个大类进行认定。

4、形成风险点管理模式。

对风险点的管理注重常态与动态结合,把四大风险点类别作为长期性的认定标准进行规范统一,既解决归类问题,又为防控工作的深入形成基本思路。同时,认识到风险点存在是动态的过程,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增减风险点,体现风险点动态管理,确保防控效果。

(二)加强工作推进

按照“试点先行、总结提升,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找、防、控”三个环节,逐步建立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1、从管理类风险防控抓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以全面梳理岗位职责、加强科学分工为基础,以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高效工作为原则,根据日常工作积累,对由于岗位管理制度不严而产生的廉政风险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完善内部岗位管理。另外,及时开展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对不适应上级要求和形势发展的制度及时予以废除,对需要完善的制度抓紧修改、完善。在建设系统原有的127条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台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具有住建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如:《廉政风险防控学习教育制度》、《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廉洁自律目标》、《建设工程廉政制度》等二十五项,共152条。通过不断增强制度建设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真正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

2、从项目类风险抓分权办理。

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建设等项目类风险,在规范权力运行上做文章,实行分权办理、流程再造,进一步明晰岗位职责。通过定岗、定职、定责,明确人员工作职责,梳理形成权力行使依据、程序、时限及相应责任的职权清单,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优化权力运行路径,规范办事程序,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办事效率,从体制上规范权力的运行,从源头上减少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3、从审批类风险抓政务公开和流程再造。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要确保权力运行透明,公开则是监督权力的基础。为了规范权力运行、推进阳光政务,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通过建设部门政务网上办事平台,把相关告知、办理流程、办理条件、办理手续等在网上予以公布,公开了监督电话、投诉渠道、政风行风监督等事项,杜绝违规不廉洁行为、工作偏差、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

4、从执法类风险抓监督管理。

建设监察大队这个执法单位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单位内控制度,有效监督防范执法类风险。进一步加强决策权、审核权等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规范执法的廉政制度、监督制度和违规处罚制度;制定建设工作人员的执法守则、案件审理办法、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一系列的配套管理制度,从思想道德和岗位职责风险入手防范。

三、主要成效

我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主要取得三方面工作成效:一是认识得到高度统一。全局上下统一思想,明确查找风险点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醒、自我提高的自控过程。对权力的认识产生根本性转变,充分认识权力与职权的双重性,理顺工作职责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增强责任意识,淡化“权力”观念,实现权力行使的自我约束。二是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廉政风险查找、预防、控制环环相扣,动态管理,突出辐射性、长效性、指导性,形成立体化、交互式网格体系。三是特色得到充分体现。风险点查找注重正向与逆向结合,横向与纵向结合,做到全员覆盖、层层推进;风险点认定紧紧与建设部门特点相联系,形成管理、项目、审核、执法四类风险认定类别;风险点管理与制度完善、流程再造规范,从制度流程上有效防控,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四、主要体会

1、坚持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和上下联动是做好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工作的基本前提。局党委统一领导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教育发动、风险点分类认定和阶段工作安排等事项听取汇报并进行具体研究部署。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事业单位负责人于第一时间召开本单位的领导班子会议和全体职工大会,统筹抓好本单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干部在“找、防、控”各环节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局监察室深入各股室、单位进行调研指导,先后深入环卫所、市政所、园林所、房管局、质监站、征收办等单位,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工作进度、听取意见建议。

2、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管齐下是做好建设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提高素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建立形成符合住建特点的廉政风险教育机制。尤其是把廉政风险防控立足于岗位,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好岗位廉政风险日常提醒工作。二是完善制度,根据廉政风险点的存在形式,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在整合清理原有制度、建立健全岗位管理的基本制度基础上,针对廉政风险防控制订考核、监督、问责、预警等一系列廉政制度。三是规范权力运行,实行分权办理、流程再造,进一步明晰岗位职责。通过定岗、定职、定责,明确人员工作职责,梳理形成权力行使依据、程序、时限及相应责任的职权清单,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流程再造35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