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数字化

信息技术数字化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16:00: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信息技术数字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2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都采用了信息技术现代化,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校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在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来挖掘数字化资源,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使信息技术课程在运用数字化资源的过程中取得实效。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他们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源。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让他们掌握丰富的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能实现教学的趣味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具备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给学生提供自由、宽广的学习空间,让他们通过人机智能交流来掌握所学的知识,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充满探究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性。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提高他们收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在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具备以下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能熟练地进行文字的录入;掌握文件的创建、编辑和保存;学会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查询,获取数字化的知识。在运用数字化资源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信息技术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三、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策略

(一)注重信息技术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不重视,经常出现信息技术课程少、教师占课等情况。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和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鼓励教师充分运用数字化的资源,给学生构建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和教师的互动中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并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数字化的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在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学习情境,使课堂教学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开放性的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数字化资源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课堂。在积极运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意识,并学会运用数字化信息解决各种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丰富的实践教学来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时,学校要不断加强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使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进行。

(三)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不是专业教师,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不高。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校需要组建一支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并定时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让教师能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篇2

现代网络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便捷和流畅,所以农业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将传统农业技术信息与现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相结合起来,运用网络化信息资源来丰富农业科技,并且由于现代数字化网络的兴起,网络消息的传播速度大幅度提升,而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说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想要发展现代化农业科技就必须将其网络化和数字化,以此来保证农业的高速发展。

1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数字化体系

农业发展的重要辅助要素是科学化技术管理,因为科学的农业技术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最合理的规划和指导,让管理者在进行农业管理操作时少走弯路,从而使农业更好地发展,所以想要发展好农业就必须先发展农业科技信息技术。[1]现代互联网以及信息数字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及时发现这一点,找到合适的时机将传统的农业科技技术与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技术的优势来发展农业,改变传统上的单一化农业信息技术,使农业管理者可以随时利用网络上的丰富信息资源库调取所需要的农业技术资源。另外在农业的发展中,信息资源的传播至关重要,因为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大环境的变化,根据大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对农业的管理,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就能做到信息快速传播这一点,故而管理者应当及时将农业科技信息数字化,并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数字体系,以促进农业的良好发展。以苹果套袋技术为例,苹果套袋是发生在苹果刚刚定果之后,管理者利用苹果袋将幼果进行密封,减少幼果与外界的接触,这样一来就减少了苹果病虫害的发生。但是在对苹果进行套袋时,袋子的不同对苹果保护的程度也就不同,所以这时管理者就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库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在第一时间得知外界已有的苹果袋子的品种,然后根据网上对每一种袋子的评测数据来进行选择,最终选择出最适合苹果生长的苹果袋。这就是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数字化体系的优势,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大数据对比与筛选,来选择出最优秀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

2加强建设农业数据资源库

农业技术的良好发展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以此在不断地对各种农业难题的克服中,才能逐渐探索出最适合农业发展的科学农业技术,但是由于以往的信息技术过于落后的原因,很多农业科技并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最终导致大量农业科技不知所踪,所以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中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数据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传统的农业技术发展很多都是依靠管理者的个人经验进行,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缺少了一定的科学性,尤其是在发生突况时,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有时并不能对其进行解决,最终只能是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以及死亡,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2]。故而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农业数据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管理者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在进行农业技术研发之后,能迅速将这些技术进行文字与视频记录,并上传到网络资源库中,这样一来就能够使每一项农业技术在被研发出来之后不会出现丢失,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以苹果树施肥技术为例,管理者对苹果树进行施肥时,每次施肥的时间和种类都是不同的,俗话说“氮长叶子,磷长杆”,以往很多管理者在苹果即将成熟之时会给苹果树施氮肥,以促进果实和树叶的生长,但是有管理者发现,这个时期对果树施氮肥会造成果实返青的现象发生,所以管理者在研究之后,将传统的氮肥改进成新型复合肥,这样一来既保证了苹果的生长,又不会使苹果在成熟时发生返青现象。之后管理者运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传播技术将这项研究发现进行记录,并上传到网络资源库,这样一来就保证了这项技术不会被遗漏,而且上传到网络上之后,也能使其他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利用,以保证苹果的良好生长。

3实现网络化农业技术学习

篇3

二、数字化技术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1.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数字化音像就相继上市。90年代CD唱机已风行于世,使用磁带的小型数字盒带录音机和使用磁光盘的小型光盘录音机形成数字音响的两大竞争阵营。CD-I(交互式光盘)是国际家用多媒体市场的主流产品。V-CD成为激光视盘的最新成员,数字化无胶卷相机已在一些国家的新闻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数字摄像机和录像机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发。能处理和显示运动图像的多媒体电脑亦是数字化科技应用的典型实例。进入21世纪,在家庭娱乐方面,大屏幕的彩电和新型影碟机配合起来可在家中实现真正的影院效果。越来越多的数码相机走入中国消费者家庭,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2.在广播技术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美国、欧洲开始大力发展常规数字电视广播。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在美国投入商业运行。1995年,该系统在欧共体各国投入商业运行。1994年12月,美国时代-沃钠公司将全数字交互式有线电视系统投入商业运营。目前,数字音频广播(DAB)已在世界各地推广使用。

3.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整个通信网已过渡到数字化阶段。在有线网络中,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正在世界各国迅速普及。在无线系统中,第三代数字化的无绳电话系统已取代第二代无绳电话系统。通信网络正在朝个人化方向迈进。移动通信将逐渐演变成社会发展和进步必不可少的工具。

篇4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155-01

测绘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在矿山测量、湿地测量、水利工程和精准农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地理信息,是国家经济信息和其他行业专业信息的三维空间信息载体。为了能够掌握更准确、更全面、更系统的地理信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对我国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国测绘技术已经实现了由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转变,可是为了符合我国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测绘技术由数字化向信息化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虽然,信息化测绘体系目前尚未成熟,但是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本文就依附于数字化诞生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与数字化测绘技术之间联系做了详细的阐述,以证明信息化测绘技术并不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重复,有特独特的优势。

一、我国测绘技术发展的历史

自测绘技术在我国诞生那日直至今天,以改革开放为分割点可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市场体制的指导下,我国独立创立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传统测绘体系。改革开放后,为符合我国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在全世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测绘事业开始由传统体系向现代测绘体系转变阶段。其中,在这段转变阶段,我国的测绘技术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改革浪潮。一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完成了由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转变;二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开始向信息化测绘技术新阶段过渡。目前,我国正在积极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以形成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为目标。从而,使测绘工作能够为国家各项经济建设活动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理信息,做好各项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从数字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测绘生产过程中结果数字化的过程,是针对传统非数字化测绘技术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基础。

(二)信息化测绘技术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尽管目前我国对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定义没有明确的规定,可是依附于数字化测绘技术诞生的它,除了拥有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外也具有其他特征优势。通过信息化的定义不难看出,信息化测绘体系,已经覆盖了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管理、服务和应用的全过程,尤其注重对社会和经济的服务。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关系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联系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本是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可是,要使生产力不断地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数字化正是信息化发展的技术基础。因此,信息化测绘技术,才会依附于数字化测绘技术诞生和发展起来,数字化测绘技术则是它发展的基础。

从技术层面来讲,其实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这与数字化测绘体系的技术基础是一样。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实时有效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及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才出现了信息化测绘技术。因此,两者在技术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区别

1、目标区别——从“生产”到“服务”

数字化测绘体系注重以测绘生产产品为主,将生产结果数字化;信息化测绘体系更加注重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实现地理信息实时服务于社会与经济。要求测绘体系中的数据采集获取、数据处理生产和数据应用服务三个特征面向信息化,使地理信息更加具有社会化和网络化等特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

2、信息“状态”区别——从“静态”到“动态”

数字化测绘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的建设,只是数字化的过程,不具有实时更新等流动性变化;信息化测绘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的建设,讲究的是实时监测动态变化,并进行不断的更新。因此,由此开始了测绘体系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并且,信息化测绘技术将地理信息的实时更新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3、操作运行环境的区别——从“局域”到“广域”

操作运行环境,即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的网络运行环境。

数字化测绘技术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的运行网络以局域网为主;信息化测绘技术,由于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实时更新地理信息,才能为社会和经济提供综合服务。因此其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依靠国际互联网,从而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网络化和社会化。

4、服务对象的区别——“专用”到“公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所形成的数据库系统,在一般的情况,只服务于本行业;信息化测绘技术获取的地理三维空间信息和数据,通过广域的互联网渠道将信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只要想知道就能够知道。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扩大了服务范围。

5、信息服务社会化——“封闭”到“开放”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使中国地理空间信息通过广域的网络环境,实现了实时监测、实时更新。改变了数字化测绘系统以测绘产品生产为主的体系,逐渐向以社会服务为主的信息化测绘系统转变。同时,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网络化和社会化,也使得测绘系统由内部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完成了信息服务于社会的宗旨。

四、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来看,积极发展信息化测绘技术以构建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是当前测绘事业最主要的发展目标。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构建,可依据其主要特征和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系统分支,再通过真正的工程项目来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尽管看起来简单,但是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可能需要一代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五、总结

通过本文对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之间关系的详细阐述,使人们了解到两者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在一些方面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既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需求,也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同时,积极构建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不仅能够促进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测绘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流媒体系统往往由媒体编码器、媒体文件存储器和流媒体数据、传输网络、媒体服务器以及媒体服务器等部分组成,具体描述如下。媒体编码器: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捕捉、创建和编辑,以此来形成规定的流媒体格式。它通过对图像、身影等原始媒体数据和相关文件进行编辑,使其成为便于网络传播的流媒体格式,然后将其存放于媒体文件存储器或传输至流媒体服务器。媒体文件存储器和流媒体数据:将各种流媒体数据以流格式的文件形式进行保存,多采用磁盘阵列或SCSI硬盘进行。传输网络:适用于采用实时传输协议或多媒体传输协议的网络环境。媒体服务器:对流媒体的数据传输过程进行控制,通过对经Web服务器传送的用户请求信号进行相应,将流格式文件通过一定的网络传输协议输送至用户操作桌面。媒体播放器:对网络媒体数据接受并进行本地播放的工具,实现用户端流媒体文件的预览。流媒体播放方式:分为单播和组播两种形式。单播,即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只有一条单独的数据传输通道,完成将数据包从服务器到客户机的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就成为单播。组播,即通过IP组播技术构建起一个具有组播功能的网络环境,从而将数据包经路由器一次性的复制到各个传输通道中,以此来实现单台服务器对接几十万台客户机的作用,进而实现数据的连续发送,进而减少网络信心包总量,减少延迟,提高网络自用率,大大降低网络传输的成本。

1.2流媒体技术原理

正如前文所述,流媒体传输的载体是连续时基媒体,它通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对进行数据的实时传播。现阶段,由于我国电脑生产行业在电脑存储容量和网络宽带的铺设工作上还不够完善,导致难以满足多媒体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传播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进行网络信息的存储之前,要先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预处理过程包括对信息的有损和无损压缩两种。无损压缩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数据压缩方法,而有损压缩则对信心的质量有所降低。流媒体技术中对信息的处理正是参照了此种方式,即先通过将数据压缩划分成多个数据包,然后再利用计算机进行传输和处理。同传统网络媒体对信息的下载相比,流式传输虽然极大地优化了系统存贮空间,但在数据信息的下载上仍然需要进行缓存。这是因为互联网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是以分组传输为基础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数据被分成多个小组,并在网络内部进行无连接的传送。鉴于网络的烫台性,每个分组选的传输路径也会不仅相同,从而导致了数据到达用户电脑的路径和时间延迟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引入缓存机制,以此来弥补数据的传输延迟以及时延抖动对文件预览的影响,进而保证媒体数据可以进行持续不断的传送,避免因网络传输路线拥塞而出现信息传递停顿的现象。一般来说,告诉缓存方式多采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对数据进行存储,通过不断删除已播放信息的数据空间来为后续媒体的高速缓存提供空间。一般情况下,实现流式传输的方法有两种,即实时流式传播和顺序流式传播。实时流式传播,英文名称realtimestreaming,指通过保证网络和宽带之间的连接与匹配来实现媒体的实时应用,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专门的流媒体服务器及其相关协议。顺序流式传播,英文名称progressivestreaming,其主要下载方式是顺序下载,因而不适应对长片段以及有随机访问要求的视频文件的传输。

2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流媒体技术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的空间和更加有力的市场推动力。目前,流媒体业务在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多媒体新闻、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以及实时视频会议等领域都充满了流媒体技术的身影,流媒体技术应用带来了数字化信息传输时代的变革,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就多媒体的几种典型应用进行概述。1)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群和软件基础上的高级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连接,以此来对大量的结构化信息进行保存的数字化资源信息库。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目的是方便公众在随意的时间和地点都能通过任何连接到互联网内的数字设备来对所需知识进行搜集和学习。数字图书馆系统集多媒体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于一体,其所能贮存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图书馆的信息储备,且在技术上也极大的优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储存的对象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且被保存信息的存在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图书、影像、美术、雕塑、电影、旅游、电子出版物、卫星数据、地理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政府文件等,数字图书馆的储存对象广泛,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来进行技术支持,而流媒体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流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能使信息的检索和传输过程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数字图书馆的整体效率,从而使图书馆发挥出真正的潜力。2)校园视频网。校园网的建立在近年来引起了广大学校的重视,其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在相关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帮助下,各级重点学校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流媒体传输技术的革新,使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已然成为一种现实。目前,已经形成了很多用来组件校园网的优秀产品,比如cisco公司的ip/tv,利用它可以在校园完成实时和定时广播,同时还具有对视频进行点播的功能。这三种通信模式同样可以与数字图书馆进行结合,实现将数字图书馆的视频、音频以及电子出版物在校园视频网上的传输。3)会议电视和视频点播。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网上进行传播的信息资源形式已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形。目前,很多Internet的视频应用都需要在internet网络上进行点播,以此来达到宣传或满足观众需求的目的。于是,这对信息传输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同步各方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流、保证数据下载的稳定性等,以此,要想实现对网络音频视频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传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引入流式媒体的传输方法和相关技术。4)远程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传输方式的更新,网上教育顺应时展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上教育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了碎片化的学习机会,彻底打破了传统教育中“面授”式教学的限制,从而为大众提供了资源更为丰富、时间更为灵活、交流更为密切的新的学习方式。几年来,远程教育系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以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通过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将与课程相关的授课视频、音频以及电子教案传输给学生,并以同样的方式将学生的表现反馈给老师,以此来模拟学校的授课方式。目前,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实现了教学课件点播、网络课堂教授以及教学直播等功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流媒体技术必定会成为促进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一代主要力量。伴随着流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各种流媒体技术的相关领域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比如流媒体终端技术、数字安全技术以及流媒体信息管理技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流媒体技术必定会进行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带动时代的快速进步。

作者:崔志超 单位:昆明市五华区新闻宣传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必云,石俊萍.移动流媒体技术在视频传输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0(5):28-30.

[2]李伟权.流媒体技术在网络传输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9):128-1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