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30 10:09: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临终心理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临终关怀中心理护理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不能解除来自死亡的威胁和痛苦,但是我们可以运用有效的心理护理缓解临终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对临终患者心理活动及其心理护理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结合大量国内外文献讨论临床实践中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总结出一套方便、可行、有效的临终患者心理护理模式,为临床指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临终患者;心理护理;文献综述
由于临终关怀能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患者在人生的末期安宁舒适,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大家的追捧,也是我们医护人员研究的热点[1]。心理护理伴随着临终护理的全过程,是对临终患者心理上的照护。临终心理护理以临终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基础,以尊重患者尊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为宗旨,这既是人道主义精神又是我们捍卫生命,履行职责的义务[2]。大量临床案例表明通过对临终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或消除患者及家属的不良心理问题等[3-6]。但是目前在临终关怀中开展心理护理尚未有统一规范、标准流程。本文通过国内外学者在临终关怀中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探索出一套临床方便、可行、有效的临终患者心理护理方法,解除临终患者的痛苦。
1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
临终意味着将要面临死亡,给患者身体和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患者在临终前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性情大变、脾气暴躁、害怕孤独、依赖性增强等[7]。不同年龄、性别、宗教、职业的人其应对死亡压力的心理特点也有所不同。美国精神科医师ElizabethKubler-ross的经典生死教育理论把临终病人面对悲伤的心理反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1否认期
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症时最初的反应是极度的惊讶和不敢相信。患者不相信自己身体状况已病入膏肓,常常会怀疑诊断是否正确,不断地进行复查、转院等。多数病人的这种心理反应时间较短暂,也有个别患者会持续否认直至死亡。黄红艳等[8]对3例艾滋病患者跟踪调查发现艾滋病患者在否认期会出现对病史、病情、死亡的极力否认,对住隔离病房和医护人员实施严密隔离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在此期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想法,并理解这是大多数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时的应激反应,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时间去接受这个事实。对否认期患者应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给予患者支持、理解和同情。不要主动与患者讨论病情,对患者来讲抱有一丝希望对治疗疾病是有益的。
1.2愤怒期
在短暂的否认后,病人很难接受病情恶化的现实,往往表现为愤怒、怨恨、生气、痛苦、易激惹等,有时会产生“为什么是我,你们都活的好好的”情绪。会把怨气迁怒于医护人员和家属,以把怒气发泄于他人来表示对疾病的不满。在此期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发怒的原因是源于害怕和无助,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让患者充分发泄不良情绪,宣泄情感,对患者采取宽容、谅解、同情的态度。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做好家属工作,理解患者并尽力满足患者一切合理要求。
1.3协议期
经过否认期和愤怒期患者的情绪转为平稳,不得已接受已存在的事实。患者心存希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期待医学上有重大发现,希望自己能创造奇迹,期望通过自己好的表现来换取生命的延长甚至治愈疾病。这个时期对患者是有益的。在此期医护人员可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减轻心理压力,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4抑郁期
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恶化,患者逐渐意识到自己即将失去生命,现代医学和先进技术已无能为力,往往这时陷入深深的悲伤和绝望。此时患者会表现为痛哭,有时沉默,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渴望家人的陪伴。在此期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内心痛苦的原因,针对问题进行疏导。
1.5接受期
这是患者最后的心理反应,对自己的病情不再抱有侥幸心理。患者认为自己已经尽力,死亡也即将来临,心理上已有准备,既不害怕也不恐慌,表现出平静与接纳。在此期医护人员要提供给患者安静、独立的环境,继续陪伴患者,不断地给予支持。尽量满足患者未完成的心愿,尊重患者的信仰或需求,如祈祷、念经等。适时给予患者非语言安慰,如轻抚患者的手,温和的目光接触等[9-12]。ElizabethKubler-ross认为临终时患者各期心理反应不尽相同,出现的时间和顺序也大有不同。我国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分期和ElizabethKubler-ross的划分不完全相同,有73.2%的患者在否认期之前存在一个明显的回避期,这可能与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历史文化等有关[13]。在对各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应结合各期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2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认识了临终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后,中外学者对采取何种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了质性研究,下面综述几种常见有效的方法。
2.1尊严疗法
尊严疗法是针对临终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的一种新型疗法。通过降低临终患者的心理悲伤情绪,提高尊严水平,增强生存意愿,提高人生价值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4-17]。自2005年加拿大学者Chochinov提出尊严疗法,中外学者进行了研究和运用并取到了良好效果,验证了尊严疗法对临终患者的意义[18-21]。戴宏平[22]对接受姑息性治疗的28例肝癌患者进行个性化尊严疗法,1个月后发现尊严疗法较好地改善了患者由自尊引起的压力水平,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等。具体实施方法为由进行过尊严疗法培训的医护人员、心理治疗师或精神学家对患者进行访谈,访谈提纲包括[15,23]:(1)回忆一下您一生中最美好或最难忘的经历?(2)您有哪些事情想告诉家人或者想让家人记住什么吗?分别是什么?(3)在生活中您认为您承担过的哪些角色(如家庭、工作或社会角色)最重要?为什么?在这些角色中,您取得了哪些成就?(4)您这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最令您自豪的事是什么?(5)您有哪些特殊的事想要告诉您爱的人?(6)您对您爱的人有什么期望吗?(7)您想传授给家人朋友哪些人生经验或忠告?(8)您对家人还有什么需要嘱咐的吗?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可因人而异对提纲内容进行调整。访谈时间不需要严格控制,要给患者充分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虽然尊严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阻力,可能与中国人忌讳“死”及调查者的资质、能力有关[24]。同时,国外学者对尊严疗法的研究较多,国内研究较少,深入探讨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构建尊严疗法模式,进而建立尊严疗法从业人员准入标准是我们的当务之急[25]。
2.2支持疗法
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一般性心理疗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其特点是医护人员利用建议、忠告、鼓励等方式来维护患者的自尊,并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从而防止其罹患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帮助其逐渐摆脱困境,减少或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恢复心身健康。支持疗法取得疗效的关键在于治疗者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支持疗法的干预方法主要有倾听和疏泄情绪、说明与解释、赞扬、给予保证、鼓励、合理化和重构、建议和教育、预期性指导、扩展患者意识以及应对压力和挫折等[9]。韩业坤等[26]在癌症患者临终阶段运用支持疗法使患者大大缓解了恐惧情绪,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段晓霞[27]等对围手术期全麻患者运用支持疗法后发现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王秀云[28]对糖尿病(心身疾病)患者进行支持疗法后发现其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增加患者信心。国外学者对支持疗法进行了拓展,有学者认为Meaning-CenteredGroupPsycho-therapyforCancerSurvivors(MCGP-CS)是一项以意义为中心的集体心理支持疗法,对癌症幸存者进行个性化的集体参与的心理支持疗法,引导患者发现人生意义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癌症幸存者适应和调整癌症后的生活,预防和减少心理困扰[29]。由此可看出,支持疗法能够改善患者抑郁、恐惧心理,实施方法简单,可以推广至临终患者。
2.3人生回顾疗法
人生回顾法起源于19世纪,是一种怀旧心理干预方法,通过回顾、评价及自我重整一生的经历,使人生历程中一些未解决的矛盾得以剖析、重整,从而挖掘出新的生命意义[30]。国内外许多学者[31-36]已经证实人生回顾法可以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和存在意义,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他们认为对以往生活的回忆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提醒自己去感受他们曾经控制自己生活的故事。控制的感觉会导致自尊的增加和抑郁的减少。国外学者多将人生回顾法应用于老年人和临终患者,我国对人生回顾疗法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多用于癌症患者。如肖惠敏等[33]将其运用于晚期癌症患者,金丽花等[35]将其运用于康复期癌症患者,王迎春等[36]将其运用于宫颈癌患者等。在进行人生回顾时要注意观察谈及患者挫折、痛苦事件时患者的反应,若引起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应转移话题另换时间再谈;引导患者进行整个人生的回忆、评价,耐心倾听等。
3临终患者的希望之光
3.1临终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渴求
受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重生轻死。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自1967年桑德斯博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临终关怀机构以来,人们从只重视“优生”逐渐开始关注“优死”问题。在人生的最后旅程,运用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使患者获得幸福感、安全感是患者和家属所盼望的,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龚震晔[37]对532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发现:82.5%的人认为心理干预对临终病人作用重大。刘小红等[38]对16名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死亡认知的质性研究发现93.75%的患者希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减少不必要的抢救和治疗,避免过多有创性的操作与治疗,希望安宁舒适的离开人世。
3.2我国对临终患者心理护理的初步探索
国外临终关怀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对临终患者有多种心理护理方法,如支持疗法、人际关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意义疗法、悲伤疗法等[39]。回顾我国的姑息疗法,起步晚,发展慢,对这些心理疗法尚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在临床上的实践经验。目前国内心理护理主要通过减轻患者疼痛、加强基础护理、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增强其信心,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等[40]。也有学者尝试将中医心理疗法[41]运用于临终患者,如五音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中医心理疗法注重整体观念,因人而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对临终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在国外开展的较好,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服务临终患者,解除临终患者的痛苦是我们的责任。
3.3加强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
临终护理的重点由治疗转为心理、精神的护理,这要求护理人员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栾玉红[42]分析临终护理高投诉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临终护理观念淡薄、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低等。因此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是极有必要的,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从而能为临终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
4小结
本文综述了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三种心理疗法,只有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三种心理疗法方法简单、受益面大、适用范围广泛,但这三种疗法毕竟是舶来品,西方国家与我国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我们应根据我国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文化特点对其内容进行修订。尊严疗法、支持疗法和人生回顾法在我国已开展,只是缺乏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5)[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09-310.
[2]李黎.中老年晚期肝癌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31.
[3]张蕊.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213-214.
[4]李衡梅.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3):320-322.
[5]江卫平.肝癌患者临终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726-727.
[6]王春华,常小娟.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2):1493-1496.
[7]化前珍.老年护理学(3)[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0.
[8]黄红艳,杨云芬.艾滋病病人的临终心理护理[J].山西护理杂志,1998,12(1):31-32.
[9]杜玉凤.医学心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2-63.
[10]王玲,邹淑平,张彦.临终护理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211-212.
[11]曹春玲.老年患者临终阶段心理护理的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304-306.
[12]姜英子,金英花.临终患者的心理支持及护理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483.
[13]李肖君,朱致宪.老年病人临终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C].全国第七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4:51-55.
[22]戴宏平.尊严疗法对肝癌患者自尊相关压力和希望水平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23):66-67.
[24]强万敏,郑瑞双.尊严疗法在癌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及对我国临终护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49-952.
[25]明星,徐燕.临终患者尊严内涵及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19):101-103.
[26]韩业坤,曲秀芬,吴建红,等.恶性肿瘤患者临终阶段心理支持方法探讨[J].护理杂志,2001,18(5):18-19.
[27]段晓霞,伍佳丽,雷宇,等.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全麻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8):94-95.
[28]王秀云.心理支持疗法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5):241-242.
[32]肖惠敏,邝惠容,彭美慈,等.人生回顾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488-490.
[33]肖惠敏,邝惠容,彭美慈,等.晚期癌症患者人生回顾干预措施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31-633.
[34]于玲,蒲丽丽,林乐辉,等.人生回顾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护理学报,2014,21(8):70-71.
[35]金丽花.人生回顾疗法对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4,22(2):75-76.
[36]王迎春,徐耀荣.人生回顾访谈法对宫颈癌患者自尊状况和希望水平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5,23(5):73-75.
[37]刘小红,吴梅利洋,谢志洁,等.16名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死亡认知的质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8B):43-46.
[40]赵红艳.临终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现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2):50-53.
1.1表情亲切温柔自然的表情能起到使患者无戒备心理容易接近的安全感。
1.2眼神安详眼睛可传神护理人员镇定自若或忧郁惊恐都是以眼神为导体给予患者不同刺激,眼神惊恐会使患者慌乱,眼神凝注会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眼神镇定会使患者放松对死亡的关注,增加面对死亡的勇气1.3语言恳切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临终患者的护理中对语言有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年龄、职业等层次的患者要使用不同语言,语言恳切真挚,语速稳健和缓并配合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如抚摸等,使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刻处于被关怀体贴慰藉之中,濒死者进入死亡阶段后视力模糊、语言困难但听觉保留时间长,护理人员在床边既不能窃窃私语以免增加患者猜疑焦虑也不能毫无顾忌,讨论病情防止患者受到意外刺激。
1.4动作轻柔对l临终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时动作要也别轻巧敏捷、稳当、柔和、有序操作准确尽量降低人工呼吸机等各种抢救设备噪声,增加舒适度。
2临终患者不同心理阶段的护理
2.1否认期的护理否认是抵御严重精神创伤的一种自我保护,其中护士应与患者坦诚沟通既不要揭穿患者的防卫也不要对患者撒谎,要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理解患者心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维持他们的适度希望,缓解其心灵创痛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逐步面对现实。
2.2愤怒期的护理护士应把愤怒看作是一个健康的适应性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而千万不能把患者的攻击看作是针对某个人的并予以还击,对患者不礼貌的行为应忍让克制同时也应做好患者家属工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共同给予患者关爱、宽容和理解使他们能发泄自己的愤怒宣泄他们的感情,并在必要时辅以药物稳定他们的情绪,尤其被事业家庭、子女等困扰的中年患者,发怒时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护理上尽量做到仔细、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可亲得到患者的谅解。
关键词临终患者心理过程临终护理
笔者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过接触及护理临终患者,深感临终护理的重要。著名学者KublerRoss将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分为5个阶段,我们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过程及其身心变化,实施临终护理,使其临终前的人格受到尊重,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合理要求,提高最后的生命质量,安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1临终患者心理过程的5个阶段
1.1第一阶段(否认期)接受面临死亡的事实是困难的,患者通常无法接受面临失望的事实,亦否认希望的存在;有时患者已认识到,而家属仍处在否认阶段,这将阻碍患者表达其感觉和想法。但对知情者则会哭诉真情,以减轻内心痛苦,期待奇迹出现。
1.2第二阶段(愤怒期)当病情趋于危重,对自己疾病预后有所了解时,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暴躁易怒,事事不合心意,不讲道理,甚至不接受治疗,将愤怒发泄于家属及医务人员。
1.3第三阶段(磋商期)患者处于死亡边缘、试图与生命磋商阶段,患者祈盼延长生命而提出种种要求:如能看到子女升学、就业、成家等,了此心愿。
1.4第四阶段(忧郁期)此时患者不得不面对现实,随着病情日益恶化,身体各器官逐渐衰竭,精神疲惫以及亲友们伤心、忧愁的表情,所有无法避免的打击更显著,故患者忧郁、悲伤、痛苦以至产生绝望,不愿家人离开,忍受不了疾病的痛苦,但亦依恋生活。
1.5第五阶段(接受期)患者对自己即将死亡有所准备,极度疲劳衰弱,感情减退,表现平静,似乎需要时间独自思考,小声短暂的谈话是此时最好的支持,也是临终患者回忆既往,期待未可知的将来之时。
2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是对已失去治愈可能的临终患者从医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提供周到全面的护理,以患者整体为对象。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具备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正确认识死亡,理解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临终患者的人格与尊严,诚心诚意,尽职尽责护理好临终患者。
2.1临终护理的重要作用患者临终阶段,已从医疗为主转向以护理为主,护士不仅是大量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护理计划的制定者。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使患者感到无论情况怎样变化,护士也不会厌烦、遗弃患者。
2.2做好各项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由于临终患者各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增多,护士应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集中进行各项治疗与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对其利害关系及操作方法,并以熟练的技术、轻柔的动作、柔和的语言,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饮食护理,注意患者的排泄情况以预防感染。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晚期胃癌患者88 例做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分布为54 -71岁,平均年龄60.2±1.34岁。
1.2 方法
对目标患者入院前后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使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
叮嘱患者家属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树立与病魔做斗争的信心,延长患者的生存期[4]。
2.1.1 亲情感化。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利用亲情驱赶患者心上的阴霾,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用信心支撑患者,已达到缓解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5]。
2.1.2 保持良好心态及情绪。
心态的好坏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来说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对疾病和病情发展有清楚的认识,保持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除却负担和顾虑,以开朗心情面对生活。
2.2 疼痛护理
疼痛是晚期胃癌患者常见的症状,控制疼痛的方法一是药物控制,一是非药物控制[9]。患者要按时给药服药。
2.3 营养支持
胃癌是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应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少食多餐,不增加胃负担,忌食冷、硬及过热的食物,以免损伤胃黏膜。此外,肿瘤患者还应多食新鲜蔬果,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增加营养[13]。
2.4 临终关怀
在患者临终阶段,医护人员除了要减轻患者的疼痛外,最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心灵的关怀,使患者安详、舒适的度过最后的人生阶段[14]。
3 结果
3.1 患者入院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患者入院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有较大的差异,经过护理干预,88 例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有较好的缓解。
3.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数据显示,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差异,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生存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4 讨论
晚期胃癌患者恐惧绝望,极易产生轻生的心理[15]。本研究数据显示,患者入院前,心理状况较差,悲观、焦虑、绝望,经过护理干预后,这种不良情绪得以转化,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入院时,重度焦虑抑郁患者数量较多,出院时,重度焦虑和抑郁的患者的情绪得到了缓解。数据说明,把患者的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的健康情绪,配合治疗,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限提供良好基础。
晚期胃癌患者应受疾病折磨时间长,生存质量较差[16-17],入院时,患者食欲差,没有精神且不与医护人员交流,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的患者占很大的比例,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患者慢慢对疾病有所了解,积极的配合治疗。
科学的临终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促进患者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8]。
参考文献:
[1] 安雅兰.22例老年死亡病例的临终护理回顾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3(6):769-770.
[2] 吉新华,焦娇,张红莉.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63-164.
[3] 朱莉.晚期胃癌患者的心理及临终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7):109-112.
[4] 胡文芳.心理行为干预对晚期癌症病人情绪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0,27(10):33-34.
[5] 林爱雪,林爱娥.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抑郁焦虑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6):514-515.
[6] 雷璐.恶性肿瘤患者14例临终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333-333.
[7] 山惠萍.120例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护理[J].全科护理,2011,9(34):3158-3159.
[8] 郑连雪,王清馨.晚期胃癌病人生活质量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7):599-600.
[9] 崔赛辉,龚美元.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6):859-860.
[10] 李蕾帆.胃癌化疗病人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5):385-386.
[11] 赵兰凤.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6):311-311.
[12] 关桂荣.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及心理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2):233-234. Guan Gui-rong.
[13] 杨汝娟,香.临终护理知识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619-2620.
[14] 李佩娜.护理美学在临终护理活动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101-102.
[15] 安爱芝.临终关怀与护理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 104-104.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42-02
晚期临终病人得到的优质护理促使病人满足而安祥的离开人世,是我们医护工作者的义务。本世纪护理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是对护士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护士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她的艺术表达,扮演好人际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1 晚期临终病人心理特征和护理
1.1 晚期临终病人心理特征
大多数晚期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可分为以下五期:
1.1.1 否认期 肿瘤病人在被告知自已患上癌症,即将离开人世时,不能接受现实,通常采用否认机制来应对这一信息所引起的惊恐。这时病人表现为焦虑和忧郁。
1.1.2 愤怒期 当病人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时,常常表现出愤怒,愤怒可指向周围环境和所有人,包括医护人员。
1.1.3 服从、讨价还价期 处于极度痛苦中的晚期病人,为减轻疼痛、痛苦、延长生命,常表现为一个服从医疗的“好病人”,要求任何检查,寄希望以此来换取痛苦暂时解除。
1.1.4 抑郁期 当疗效不满意,病情不断恶化,继而情绪沮丧,对事物淡漠,心灰意冷,需要亲人在身旁,以免孤独地离开人世。病人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消极抵抗的心理。
1.1.5 接受期 病人从恐惧、焦虑不安中解脱出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此期受病人个人修养,文化程度的影响,是我们医护人员对临终病人护理的最高理想。
1.2 晚期临终病人的护理
根据晚期临终病人所表现出来不同心理和生理状态,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晚期和临终病人的首要护理。关注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人文关怀的体现。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采取护理方法和技能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行为指导。其主要护理是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治疗及自身情况认知水平。这要求护理人员与临终病人建立治疗性沟通和信任至关重要,其目的是帮助病人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如焦虑、恐惧等,用自已美好的态度、情绪、行为、动作去影响和改善病人的心境,帮助病人从对死亡的恐怖与不安中解脱出来,使病人正确认识及对待疾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其了解疾病的现状,缓解病人的恐惧情绪,理解、宽容、善待病人的情感,坦诚地与病人沟通,以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树立起战胜疾病和面临新的挑战。
1.2.2 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要以“病人为中心”尽可能使病人处于舒适状态,帮助解决好病人的饮食、睡眠、排泄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临终病人消化吸收能力大多明显降低,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最好符合病人的口味,同时保持食物色、香、味俱全,以增强病人的食欲。多进食蔬菜和水果,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予鼻饲或者静脉营养,保证机体能量的供给。要求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多方面满足病人的需要,以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非语言沟通在临终病人艰难时间段的护理
非语言沟通是指以人的体态、仪表为载体的无声信息传递的情感沟通,其中包括人际交流中的动作、眼神、表情、姿势等,是人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临终病人常表现焦虑、恐惧、忧郁、绝望等一系列心理反应,护士没有充分时间与病人进行更多的语言沟通,这就要求护士要善于利用非语言行为来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之配合和支持治疗及护理工作。如疼痛在疾病晚期病人中较常见,尤其是肿瘤病人。护士要帮助病人减少疼痛的折磨,较为轻松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肿瘤病人、创伤病人遭受着疼痛的折磨,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导致其抑郁,使其痛阈下降,即使轻微的疼痛都能使病人感到难以忍受,从而影响情绪,加重病情。护士可遵医嘱给药,观察疼痛的缓解情况,另外还要教会患者以热敷、冷敷、按摩、放松等非药物方法减轻疼痛。同时通过与病人交流,表达同情,安慰、鼓励、稳定病人情绪,并适当引导其注意力转移以减轻疼痛。尽可能多为病人寻求减轻及控制疼痛的方法,以降低疼痛的阈值。
1.2.4 与家属的配合护理
临终病人都希望有亲人留在身边,使心理上得到安慰,以消除心理的恐惧。因此,家属配合护理给予劝说和疏导,使其配合治疗,鼓励他们与患者一起战胜心理危机。临终病人的死亡,使得家属措手不及,完全无任何心理准备,难以接受失去亲人的现实,对家属来说是悲伤的高峰。护士对待临终病人家属要严肃认真,态度真诚,说话得体,感同身受。像掌握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一样,学习掌握对死者家属的抚慰知识和技巧,非语言性沟通此时很适用,如拍拍肩以示安慰.护士主动帮助病人家属处理死者善后,从而尽量减轻家属的负担和悲痛,帮助他们早日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解脱出来。
2 临终病人与职业化护理
2.1 人性化护理
良好的医德是实施心理生理护理的保证,了解临终病人的心理状况,让临终病人了解不良情绪对其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得到更多的社会人性化支持。护士的情绪特别是面部表情,行为举止以及思想情感在面部的集中体现,对晚期临终病人及家属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对晚期临终病人的护理应做到:言谈话语、举止表情一切从临终病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愿望,帮助解决急需解决的要求,消除不适心理,满足生活需要以及情感需要,用亲人般的服务做好临床护理,使其在短暂的人生弥留之际得到更多的关爱,使其在有限的人生路上、在短暂的抢救中,得到更多的人性化的护理。关爱生命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2.2 安静舒适环境提供
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优美、令人愉快的人文氛围,不仅是提高护士本身的修养,也是影响病人及家属使其改变悲观焦虑,积极配合治疗因素,有信心战胜疾病。
尽管临终病人极度垂危,且生命是短暂存在的,但仍然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交流,需要得到人间的温暖。整洁安静的环境是临终病人精神的需要。舒适整洁的卧位、和谐优美的环境,体现了对临终病人的尊重,心灵的安慰,并减轻对死亡的恐惧。
2.3 家属亲友的陪伴和守候与护理
临终病人多具有需要家属陪伴的心理,渴望见到亲人,希望得到亲人的安慰和守候。同样家属也有为临终亲属尽义务的心理需要,哪怕为他们做一点点事,哪怕说一句安慰的话、看一眼容貌,摸一摸手和头,都可以缓解焦虑和不安,希望不留遗憾。护理人员要格外理解临终病人的需求和家属的心情,安排他们相见和守候,倾听家属内心的忧伤,安慰家属或亲友在承受悲痛和精神打击时,要节哀,要注意保重身体。接受家属的询问时,不计较语气和态度。用优良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临终病人的关怀和周到的护理服务,感动家属、安慰亲友,支持他们克服眼前的危机,在悲痛中得到安慰。
1社区常见临终老人的心理反应
(1)注意状态临终老人往往表现为对本身所患疾病的转归及对死亡的关注,常常表现为默默地计数着自己能留在人世的时间及向医护人员询问有关病情。
(2)情绪体验临终老人常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忧虑,由于对预后不可能改变,常使他们灰心丧气,削弱了克制能力,失控感又加重了忧虑程度,烦躁不安也是常见的情绪变化。
(3)安危应激表现为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和焦虑,甚至出现自杀、粗暴、拒绝治疗的行为。
(4)对环境、家庭、医护人员的举止言行等极为敏感表现出对疾病及死亡信息的极度关注和种种猜测。
2社区护士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
(1)注意保持卧室环境的安静空气新鲜、温度适宜,主动热情地接触病人,尤其对极度衰弱,无力说话的临终老人,给予皮肤抚触,满足其皮肤饥饿的需求。
(2)护士进入室内应注意态度和蔼说话亲切、谈吐适当、举止大方,不可流露出厌烦或极度失望情绪,对于病情尽可能地为老人保密,给予老人良好的心理影响,使临终老人在家接受护理,不受医院各种制约,精神放松,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1]。
(3)随时掌握临终老人的心理情绪如果察觉老人有厌世或绝望的情绪流露时,应特别引起重视,帮助引导老人转移注意力,可采取拉家常,回忆愉快的往事,说古道今,尽力使临终老人忘却病痛和死亡。
(4)熟悉临终老人生活习惯了解饮食要求和大小便规律等,特别对衰弱卧床或神志不清者,应沉着冷静,抢救时有条不紊、动作敏捷、操作熟练,尽量减轻不必要的痛苦,以增加安全感、信任感。
(5)对恐惧、焦虑、抑郁临终老人的沟通应鼓励说出恐惧的心理和忧虑情绪,采取有效的措施,解除病痛,设法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可多采用语言性及非语言性沟通,在语言性沟通中注意积极倾听,谈话时尊重老人,语言应有针对性,因势利导,使用恰当的语气、音调,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并适当地使用非语言性沟通,包括手势、姿势、面部表情、眼神、仪表等。在与临终老人交流中,护士既要注意自身的非语言流,又要妥善观察非语言性信息,以增强交流效果[1]。
(6)妥善处理好临终老人与家属和亲友的关系以取得支持。让家属及好友多陪伴,使临终老人有亲切感和温暖感。并嘱家属和亲友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免刺激老人。采用家属与亲友共同参与的方式,以临终老人为中心,护士、家属及亲友为桥梁,共同分析老人的心理问题,使临终老人获得更多的倾诉、求助渠道、更多的情感和社会支持,使之感到被重视、被尊重,更好的自我调整,消除或减轻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
(7)随着掌握老人的心理情绪如果察觉老人有厌世或绝望的情绪流露时,应特别引起注意,防止自伤自杀事故的发生。
3 结果
由于社区护士对临终老人开展了心理沟通及心理护理干预手段,以高度的同情心关怀老年患者,想方设法减轻临终老人因身体不适造成对情绪的不良影响。理解临终老人在精神、心理的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感到温暖,直至安详地死亡。社区护士对临终老人持续全周期的护理干预,与有效药物一样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2l。社区护士对临终老人的真诚关心、理解和支持的护理干预对策可使临终老人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与临终老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达到减轻痛苦,延缓死亡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29-02
癌症晚期病人深受疾病的折磨,身心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如何减轻晚期癌症病人的痛苦,让病人在充满人性温暖的气氛中,安详、顺利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现将8例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例均为本院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并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放射和化疗。男3例,女5例;年龄41~75岁,其中:肝癌3例,胃癌1例,肺癌3例,乳腺癌1例。
2护理
2.1基础护理
由于晚期癌症病人免疫力低下,加之应用化疗药物,身体极度衰弱而无法起床活动,发生口腔并发症及压疮的概率相当高。故应每天为病人做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次/d,用香油或橄榄油涂在病人的口唇上防止干裂。为防止压疮发生,应每2小时帮助病人变换一次。用毛巾、枕头、气垫将病人的足跟、踝关节、髋关节等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垫好,并定时为病人擦洗,按摩受压部位,保持衣、被、褥整洁。若有皱褶、脏、湿应及时整理更换,以减少压疮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2.2心理护理
由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以及对生命的留恋和对亲人的依恋,病人心理异常复杂。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把病人这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分为悲观期、绝望期、抑郁期、平静期和临终阶段。
2.2.1悲观期恐惧和悲观是所有癌症病人共有的心理表现,此期病人求生欲望最大,对医护人员依赖感强。护理人员应注意倾听其诉说,并使用合适的语言、神情与其交流,使其感受到关心和爱护,从而消除恐惧感,积极配合治疗;对病人敏感的话题,应采取巧妙的回避方法,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2.2.2绝望期此期病人会产生绝望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表现为心情抑郁,沉默寡言,个别病人可有自杀倾向。应以真诚的态度耐心疏导,诱导其把恐惧、忧虑表达出来,以达到心理上的解脱和精神上的平衡。对性格开朗的病人可巧妙地告知病情,因为隐瞒和欺骗的方法会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对病人及家属的交流、讨论,使病人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有所了解,帮助病人和家属共同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同时也增加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从而对病情治疗有很大帮助。
2.2.3抑郁期此期病人急于交待后事,然后沉默不语,但希望亲人能够日夜守候在身边。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应鼓励和关心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尽量让家属陪伴,并安排亲朋好友相聚,增加其希望感,使病人有一种安全感,达到心理上的稳定。
2.2.4平静期一旦绝望期进入平静期,病人变得相对安静,恐惧亦不突出。表现为表情淡漠,非语言性动作增多,但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病人的非语言行为,经常陪伴病人,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对病人提出的合理需要应给予满足,并以和谐的语言及诚恳的态度表示同情和理解。帮助病人了却未完成的心愿和事情,让家属多陪伴病人和参与护理,从而换取病人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
2.2.5临终阶段护士应积极主动地解决病人的疼痛、厌食、躯体移动障碍、睡眠形态紊乱等问题。帮助其整理好个人卫生,尊重个人习惯和信仰。
2.3疼痛护理
疼痛是癌症晚期病人常见的一种症状,持续性的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也容易扰乱病人的情绪。特别是疼痛逐渐加重时,病人常常会失去生存的勇气和信念,不断加重对疼痛和死亡的恐惧。这样一来不但加重病人的思想负担,也容易加剧病人病情的恶化。因此减轻疼痛是提高生命质量的最好办法。根据病人的症状确定给药方式,给药时间。以时间为基础仔细地平衡药物的剂量,计算好时间,在疼痛出现之前给药,最大限度地保持病人无疼痛和清醒之间的平衡。尽管病情的恶化是无法控制的,但是可以使病人在没有痛苦,非常舒适、安静的状态下离开人间。
2.4饮食护理
由于晚期癌症病人长期消耗,大都存在营养不良,再加上化疗药物的应用,往往食欲不佳,故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的事物,最好符合病人的口味,同时保持食物色、香、味俱全,以增强病人的食欲。多进食蔬菜和水果。同时为病人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鼓励病人多进食,以少食多餐为佳,或行高营养鼻饲,必要时采取静脉高营养输入,以补充营养和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5亲情护理
癌症给病人和家属都带来了强烈的震动,极大的痛苦,沉重的经济负担,病人在心理上存在恐惧不安和悲观失望情绪,一般都渴望与亲人团聚在一起。因此,家人应经常陪在病人身边,从而使病人感受到亲人对他的爱和关心,产生被重视、被认可的亲切感、满足感,保持心情愉快,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3体会
晚期癌症临终病人,特别需要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精心的照料和亲友们的依恋。护理必然要从单一护理转变到现在实施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护理。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提高其生存质量。护理人员给予病人的是一种爱,一种减少心理和身体痛苦的帮助;提供的是一种热情、关怀、舒适的环境以及让病人感到舒适、愉快的措施。能够将痛苦、焦虑、恐惧降到最低程度。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保持尊严,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参考文献]
[1]邬婵菊.浅淡癌症疼痛护理[N].现代护理报,2007-03-17.
[2]杨曾.癌症病人临终护理[N].现代护理报,2007-04-21.
临终就是接近死亡。临终患者是指各种疾病末期治疗不再生效,估计只能存活2~6个月者。往往这些人的心理反应较一般人强烈而复杂。且因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社会、家庭、经济等因素不同有所差别。美国医学博士Kiibler Ross曾提出临终心理有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协议、忧郁、接受。但是根据临床观察,各个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大多数人常表现为下列特征:①回避:不愿伤及自己或家属,佯装不知。或掩饰痛苦,心照不宣。②否认:不承认客观事实,唯恐诊断有误,到处求医会诊,直至权威医院和专家做出结论为止。③过敏:喜欢联想,对机体每一细微变化都体会很深刻。痛阈降低,失眠不安。④焦虑:当积极治疗无明显疗效时,精神紧张,出现多种功能失调。埋怨医生水平太低。⑤恐惧:有末日感。尤其在同类患者先故时,悲观、绝望、惶惶不安。甚至出现对治疗、护理的抵制行为。⑥忧郁:话少、孤独、消沉,常自愧、自责、丧失生活勇气,有轻生念头。⑦失落感:认为自己再无价值可言,对都没兴趣。⑧若即若离:害怕孤独,希望探视和陪伴。有时又无端对陪人发脾气,指责别人不关心、不理解、不同情。事事不顺心。⑨后顾之忧:为其今后家庭的生存、发展、子女抚养、上学、就业、经济负担、个人后事安排担忧,总不能放心而去。⑩渴望生存:希望找最高明的医生,用最好的药,千方百计治治。沉默:当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时,冷漠的等待结局。
临终患者心理症状的起因
环境因素:从一个健康的人、社会的人一下变成频死的人,不能再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工作,不再承担家庭角色,事事需人照料,成为社会家庭的负担。住院也整日被病困扰。不像在家处处方便、舒适、自由。
生理因素:饱受疾病的折磨,机能衰竭,躯体和精神痛苦日渐突出。治疗效果差,不良反应出现,引起一系列功能紊乱,诱发和加重了心理症状。
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减轻患者心理症状。反之如果医护人员表情严肃、言词生硬、举止慌张、缺乏保护性知识,或者业务水平低,医德医风差,使患者丧失信任感和安全感,甚至产生反感。
人际关系:如果单位领导和同事漠不关心,亲友有厌烦情绪,对患者疏远,嫌弃,将使患者丧失支持力量。
临终患者的护理原则
着重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临终关怀中占有重要地位。医护人员要以高尚的情操,和善的态度,温柔的表情,自然的神态、稳重的举止,良好的医德对待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要和别人亲切交谈,了解其心理症状的起因,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尽可能解除精神负担,满足其心理需求。
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和生命价值:要尊重患者,爱护患者保证其基本权利。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他们诚挚的安慰和鼓励。加深对患者的了解,尊重患者的人格和个性,帮助他们树立开朗、豁达的生死观。激发患者潜在的生存意识,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重视家属的安抚工作,取得配合:患者病情恶化、垂危给家属的心理造成严重打击。而家属的言谈举止反过来又影响患者情绪。因此医护人员与家属默契配合是实施心理调整的基础。应尽可能的让家属知道病情的严重程度,提醒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以良好的情绪给予无微不至的照料。对患者的一些情感渲泄行为给予同情和理解。指导家属做好一些生活护理,并宣传正确的生死观,本着节约、合理、有效的原则,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社会和经济消耗。
控制疼痛:早期、充分的解除疼痛很重要。疼痛的时间越长,心理反应就越大。疼痛可以改变人格,剧痛甚至可以引起休克和绝望,以致出现各种意外。用同情、安慰、分散的方法对待患者,并可采用联合、多种止痛药交替应用,提高止痛效果,提高成瘾性。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00-02
The impact of psychology care on theadvanced stage of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
CHEN Jie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Zibo City,Shandong Province, Zibo 25506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 of psychology care on theadvanced stage of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Used psychological care methods for 26 cases of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 such as promotion for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s,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psychological therapy from eating and sleeping areas, sympathetic care such as isolation,empacy, encouragement, comfort etc. Results: The patients understood the disease furtherly and correctly, enhanced mental capacity self-regulation. Conclusion: In work, nursing staff should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t of psychological care, combine drug-therapy with psychological therapy, to improve confidence of patients of overcoming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
[Key words]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 The advanced stage; Psychologicalbarrier; Psychological care
心理护理,以其独具特色的护理内容,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患者,尤其对临终期晚期癌症患者,并收到良好效果,临终期患者的心理活动,由于年龄、经济、职业、文化的差异,心理活动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常常掺杂在一起,使患者的心理复杂化,为此笔者抓住患者临终期心理活动特点,对症施治,加强了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临终期恶性肿瘤患者26例,其中,男13例,女13例,年龄25~76岁。职业: 农民9例,家庭妇女2例,工人4例,干部11例。诊断:肺癌9例,食道癌6例,乳腺癌3例,子宫内膜癌4例,胃癌、肝癌、直肠癌、软组织肉瘤各1例。
1.2方法
对临终期恶性肿瘤患者26例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如增进护患关系,协调患者之间的关系,改善环境,从饮食及睡眠上进行暗示疗法,隔离、移情、鼓励、安慰等对症施护。
2结果
心理护理有效25例(96.15%),无效1例(3.85%)。
3心理护理
临终期患者常常由于疾病的折磨,对未知的恐惧,对生活的依恋,与亲人的告别,失去尊严和自尊心,事业未成,以及一些不自觉的被压抑的恐惧等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归纳为三种类型:①情绪抑郁悲观型。②顾虑与恐惧型。③绝望型。分别对症施治,加强心理护理,护理方法如下[1]:
3.1情绪抑郁悲观型
对这类患者必须洞察其内心世界,从患者的言谈或非语言的表情和暗示中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3.1.1增进护患关系
3.1.1.1主动接触,入院后主动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评估,进行健康教育,随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满足患者的要求,征求患者的意见。
3.1.1.2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护患心理沟通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信任、理解。护理患者要热情,观察要仔细,护理要精心,能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护理[2]。护患双方要互相尊重。应用恰当的交流语言,换位思考。
3.1.2协调患者与病友的关系
情绪抑郁患者一般不善于与人交往,喜欢独处。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患者精神振奋,应鼓励患者主动与患者接触、交谈,并引导病友共同进行,增加一些娱乐活动。如听广播,看电视等,使之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使之保持愉快的心情[3]。
3.1.3改善环境
将患者安置在最佳环境中,使环境中的外部刺激减少,有利于机体本能发挥作用,以对抗疾病[3]。因此,应为患者创造整洁、舒适、美观的环境,安排有规律的生活,从而影响其心理环境,利于心理健康的恢复。
3.1.4饮食及睡眠的心理护理
在饮食上癌症患者往往由于放疗,化疗药物的刺激,易引起恶心呕吐,从而影响进食。在护理上应该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药物治疗和饮食对疾病影响的重要性,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尽量满足饮食需求。在睡眠上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优雅舒适的休养环境。首先解除其焦虑与疼痛,保持情绪的安宁,转移注意力,一切治疗安排在患者休息之前,休息之后尽量不去打扰,做好患者的清洁卫生工作,注意卧位的舒适[4]。
3.1.5对疼痛的护理
3.1.5.1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对疾病的程度、发展及治疗效果的了解,常常表现出抑郁、憋闷、消沉及低落的思想情绪,心理负担重。这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以特殊关心照顾,对其要亲切和蔼和尊敬,并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对疾病的宣教,使患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从而增强其耐受力。
3.1.5.2尽量减少疼痛的刺激,在检查、治疗、护理时,动作要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的刺激,如进行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协助,保持其舒适和减少疼痛刺激[3]。
3.2顾虑与恐惧型
晚期癌症患者常有顽固性疼痛,盼望有效药物减轻其痛苦。为避免物的成瘾性和依赖性,笔者采用语言暗示或替代性药物的暗示治疗[5],并以语言强化,配合心理疏导,收到良好效果。
3.2.1 运用心理暗示疗法
患者经各种治疗未见好转,觉得无可救药或疼痛难忍,失去治疗信心。患者角色行为异常,而且担心耗费钱,增加家庭负担,心事重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耐心解释,主动与其交谈,暗示说:“这种药物并不贵,而且效果好,只要配合治疗,病情会有所好转的。”要求家属配合心理疏导,使患者感到仍被关注,在平静安详中去世。
3.2.2 隔离
注意把生命垂危的患者与患者进行隔离,减少恶性刺激,从而消除恐惧感。
3.3绝望型
例如本院收治的1名患者,男,60岁,胃癌术后复发,剧痛,产生自杀动机和行为,护理方法为:
3.3.1移情
做好生活护理,保证治疗,做好心理疏导,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安排一些适合的娱乐活动,如下棋,组织打牌,看电视等。
3.3.2鼓励,安慰
体贴患者,多与其交谈,态度和蔼,让其家属多陪伴,派专人守护,稳定情绪。如遇到患者、家属和护士的意见不一致时,应同意患者的合理要求和决定,体贴患者的矛盾心情,另外还应注意给患者更多的自由,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关怀下表现出积极的反应,预示着心理护理的成功。
4体会
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期心理护理的实质是调整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在临终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作为一名护士不仅应全面细致地观察、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还应该善于根据患者思想上,精神上的各种异常表现,进行深入了解,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结合心理暗示疗法,纠正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并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对症施治,把药物治疗与心理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8-125.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8.
[3]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208.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新生儿的临终关怀是对从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足28天的新生儿,由于早产、感染、疾病等多种因素导致治疗无望者实施的医学、心理、精神等各个方面关心、治疗和呵护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给临终的新生儿减轻痛苦,并做好其父母的安抚工作[1]。2011年7月,我科收治一名严重先天性膈疝新生儿,几小时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最大程度减轻家属的悲伤,感受颇多,现分享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1d,于2011年7月20日13时在我院出生,因严重先天性膈疝伴呼吸衰竭入我科。入科查体:昏迷,体温不升,脉搏102-107次/分,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测不出,四肢厥冷,口唇及肢端紫绀明显。入科后立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暖,补液等措施。20点患儿自主呼吸停止,心率缓慢下降,22点20分经抢救无效死亡。
2 护理
2.1 评估患儿及家属基本情况,确立护理目标
2.1.1 评估患儿情况 由患儿入科各项生命体征表明,患儿已处于濒死状态。在家属强烈要求下,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由于先天性膈疝导致患儿肺功能发育不全,呼吸衰竭致缺氧严重。使用呼吸机后,情况不见改善,紫绀较前加重,体温及氧饱和度都无法测定。经医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长时间严重缺氧已导致无法估计的各脏器损伤,尤其是脑损伤。即使抢救成功,其预后也不容乐观。
2.1.2 评估家属情况 评估后得出家庭对新生儿的期望值高,心理上未做好准备。针对这一情况,理解家属的悲伤,由医生如实告知家属患儿病情,生存的可能性以及预后。经过沟通后,家属表示能接受这一事实,要求医院保密,因患儿母亲还不知此消息。
2.1.3确定护理目标 减轻患儿痛苦,安抚家属情绪。
2.2 制定和实施护理措施
2.2.1 对患儿的护理 (1)做好基础护理。护理人员是患儿走之前,接触最多的人。表情温和、严肃,将娴熟的技能和自己的爱心有机结合。动作轻柔,减少噪音,予以适当的抚摸。减少有创操作,及时清除患儿分泌物和排泄物,保持患儿暖箱干洁。(2)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护理文件书写。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3)做好心理护理。增加探视时间和频次,以人为本,让亲人尽可能陪伴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呼唤式护理。
2.2.2 对家属的护理 (1)了解和理解家属的反应,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新生儿的去世,无疑对家属来说是最大的打击。瞬间从大喜到大悲,是一个正常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痛。在这种应激状态下,会做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护理人员在告知病情的时候,应注意场合的私密性、用词的恰当性。允许家属在小范围适当发泄情绪。此案例的特殊之处在于患儿的母亲并不知道实情。其余家属在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时,还要伪装出高兴的心情面对患儿的母亲。这样极端的压抑如不得到适当的发泄,很容易让人崩溃。因为通过有效的沟通,引导出家属内心的痛苦是在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家属悲伤时,给予同情的目光,或适当用肢体语言表达出对此事感到遗憾和难过,都能达到较好的安慰作用。(2)适当满足家属照顾和陪伴患儿的要求。在不影响其他患者治疗和休息的情况下,如家属要求看看或者抱抱患儿,应尽量满足。给予其相对的私密空间,使家属和患儿能度过短暂的时光。而护理人员此时最需要做的是一个倾听者,适当给予眼神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悲伤即可。(3)对于已故患儿,帮助家属整理和保存遗物。尊重其文化,合理处理患儿遗体。根据家属的要求,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2.2.3 实施健康教育 通过沟通了解到,该名患儿的父母长期在高辐射环境下工作。这也是影响胎儿发育不良的诱因之一。告知患儿父母在怀孕期间的注意事项,避免高危因素以及优生优育的科学方式。并希望其尽快从此次事故中走出来,祝愿其能早日得到一个健康的宝宝。
2.3 评估护理效果 患儿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离开,家属接受事实,情绪稳定,积极处理后事。对于医院给予的帮助和关怀表示了感谢。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其宗旨是减少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提高其生存质量,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让临终病人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无憾地到达生命的终点[1]。终末期心衰患者病情多变、复杂、发展迅速,多数病人临近死亡前仍然头脑清醒,身心都非常痛苦,因此对病人提供良好的临终护理,将其痛苦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其平静地接受死亡,对病人及其家属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 年1 月至2008 年4 月共收住了20 例因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而反复发作心衰的病人,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9-76岁,平均年龄67岁。这20例病人经心脏超声检查后均证实心脏明显扩大。经评估病人病情危重,不能平卧,伴有咳嗽,咳痰、浮肿,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恐惧,焦虑等护理问题。遵医嘱给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吸氧、特级护理等处理。随着病程延长以及心衰的反复发作,患者焦虑、恐惧加重,甚至出现拒绝治疗等消极思想。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给患者提供安置舒适的环境, 尽可能将病房布置得家庭化,保持室内的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患者免受精神刺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 保证呼吸道通畅, 给予病人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维持舒适的,保持皮肤清洁, 防止护理并发症。
2.2 心理护理
为向终末期病人及家属提供支持和信息,我们努力学习交流的技巧、症状控制及终末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与病人讨论和交流经验,每天与病人至少接触1h[2],取得患者的信任,使病人确信自己在需要时随时能得到帮助与救治。
当病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接近死亡时,其心理反应十分复杂。此时的心理反应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医护人员掌握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并结合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因人施护提供整体护理。我们向他们讲述死亡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结果,讲述死亡本身并不痛苦,医学研究表明,在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停止活动的瞬间,人的意识完全丧失,感觉不到任何痛苦。帮助病人正确对待死亡,使病人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否认期的护理:以真诚、忠实的态度与病人沟通,耐心倾听病人倾诉,坦诚温和地回答病人对病情的询问,耐心细致地解释疾病。愤怒期的护理:愤怒是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时采取的正常的健康的应对方法。我们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真诚、热情的态度耐心疏导, 鼓励病人把想法表达出来。允许病人以发怒、抱怨、不合作行为来宣泄内心的不快,给予病人宽容和理解,使病人产生一种被照顾和关心的感觉。协议期的护理:此期病人对治疗是积极的,我们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关心体帖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鼓励其配合治疗,以减轻痛苦、控制症状。忧郁期的护理:此期应给予精神支持,主动安抚病人,让家属陪伴、安排亲朋好友见面,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需要,加强安全保护。接受期的护理:此期的目的是让病人宁静安祥地告别人世, 不应过多地打扰病人,要尊重病人的和民族习惯,让亲属陪伴,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3 评价
经过全面实施临终关怀的护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其中17 例病人情绪逐渐好转,焦虑、恐惧程度明显减轻,并有倾诉和交流的愿望和行为,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有平静的心态接受现实。但仍有3例存在中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失眠、淡漠、寡言。
4 讨论
4.1 尊重生命
对于护士来说,尊重生命是我们做好这个职业的基础,因为护士就是怀着一颗热爱生命之心救死扶伤。但是这并不等同于尊重生命,完整的生命过程应包括死亡过程,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当救治无力,回天乏术时应重视临终关怀和护理。由于传统医疗护理观念的影响,我们在面对病情危重的临终病人而重视治疗抢救过程,忽视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心理问题的解决。完整的尊敬生命应包括尊敬死亡,可见,发展临终关怀,对护士传统的思维定式有一个强大的冲击,需要我们彻底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对临终病人家属进行死亡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帮助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尊敬死亡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它属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4.2 关注护理,将护理作为支持系统
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是对护士理论知识的考验。要求我们扩大知识面,加强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3]。在对病病情人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责任护士要树立起一个值得信赖的支持对象,充分体现出护士担任的教育者、照顾者、管理者等多角色的工作职能。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深对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能独立有效地运用于临终病人的全心身护理上。
4.3 尊重死亡,同时注重悲伤护理
我们应为临终这一特殊阶段病人增加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减少干扰,使病人减轻孤独感,增加安全感,稳定情绪,也使家属得到心理安慰,减轻他们在亲人去世后的悲痛和遗憾。帮助病人和家属共同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通过与病人及家属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使病人了解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针对家属的悲伤护理不是以消除悲伤为目的,而是帮助死者家属一边承担死别难以消除的痛苦,一边明白还要继续生存[4],此时护士需要静静地倾听他们的倾诉或用最简单的语言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安慰。
综上所述,面对这些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而反复发生心衰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时,护理工作者需树立正确的护理观,积极接受这门新型的学科,通过对病人的准确评估,找到影响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和躯体问题,与病人和家属多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病人有更多情感流露,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愿望和要求,帮助病人从复杂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主动地给予临终病人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5]。
参考文献
[1] 周颖清.英国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社区护理[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22 (1) : 6~9.
[2] 周美华, 黄晓青.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 22(5): 208~210.
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由于疾病的影响,必然会产生很多异于常人的特殊心理需要。因此,了解掌握他们的需要,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进而改善医患关系。患者常见的心理需要有。
1.1 尊重的需要 一般而言,患者认为自我的被认识和受尊重,会加深医务人员对自己的重视,从而受到较好的治疗待遇。因此患者需要被认识和尊重,不仅需要被医护人员所认识,而且需要被其他人所认识。医生或护士能够做到多到病房几次,多在患者床头站一会,甚至多给患者一些微笑,患者都会感到莫大的欣慰。
1.2 安全的需要 患者希望能够在医院获得有效积极的治疗,希望能够早日康复出院,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因此每个患者都把安全视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这也是患者求医的最终目的。有些患者看似好像十分挑剔,其实,这正是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故医务人员对任何有可能影响患者安全感的行为,都必须尽量避免。新的治疗手段及措施应加以详细解释,使患者在心里和行为上予以接纳,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这样有利于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稳定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1.3 适应的需要 适应是指患者能否合理应对角色转换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刚患病的患者,一下子很难完成从健康人到患者的角色转换,期间需要有一个过度和适应时期,以慢慢克服以前健康时的习惯性心理作用,适应患者角色生活。同时由于面临着环境的变化,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病员经常更换,不断有新的个体加入这个小群体之中。因此,对每个患者来说都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这样将有利于患者进入患者角色,加速诊疗过程,促进康复。
1.4 提供相关信息的需要 生病后,患者选择医院、医生、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案的意识明显增强。对于患者来说,常常想要知道医疗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如:技术水平高、服务态度好、就医环境优雅、方便快捷、收费低廉、诊断准确、效果好、痛苦小、本人信任的医院和医生、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案以及住院生活制度、治疗护理、自身疾病的进展与预后、如何配合治疗、有关嗜好习惯与治疗过程及疾病关系等。
2 措施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势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包括:①解除患者对疾病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协助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③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各级各类的综合性医院普遍存在,因此,为了加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切实改变护理观念,提出以下相应护理对策。
2.1 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 健康人的日常生活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一旦生病住院,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几乎被束缚和封闭在一个单调的世界里,好像与外界隔绝了,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无所事事,度日如年。因此,要帮助患者尽快熟悉适应医院的环境,为其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病房宽敞,光线柔和,安静,住院环境要逐步家庭化,要创造条件,美化环境,并达到卫生安全的效果。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做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情恢复。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2.2.1 通过身心相关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预测患者可能发生的动机和行为,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进行心理护理,仅有堂堂的仪表,优美的语言还不够,还应该带有感彩。只有护士待患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才能获得患者的信赖,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其早日康复。
2.2.2 通过患者身心反应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
综合医院的整合心理护理模式正是基于满足这些需求之上的,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以及不利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从而防止各种疾病的发展和恶性循环;有助于调整处于病人角色下的人际关系,快速适应环境;有助于增进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合作,做好心理准备便于检查、诊断、治疗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护患及家庭关系;有助于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发挥药物、手术及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
一、心理护理的基本要求
1、在进行心理护理时,首选应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言语温和,动作文静、沉稳,给病人以亲切感和安全感。使病人愿意与护士交往,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逐步取得病人信任,为进一步开展心理护理打好基础。
2、要了解病人主要病史。对不同身份、职务的病人应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要尊重病人,为病人解除痛苦。对暴露出的各种心理矛盾,应给予足够重视,不得歧视。要综合分析,善始善终给予解决。护理人员的行为是无声的治疗。生硬或冷淡的护理态度,不仅使病人产生烦感,对周围病人心理也是一恶性刺激,护理道德的败坏绝不会取得心理治疗的成功。
3、要针对疾病不同特点进行护理。某些重性精神病患者无自知力,常拒绝住院和治疗。此时要耐心劝解病人暂住下来做系统检查,向病人讲解精神卫生的重要意义,使病人能接受治疗要求,安全住院。患有神经官能症和焦虑的病人,常纠缠工作人员,述说内心忧伤向躯体不适,对自身疾病焦虑不安。要向病人宣传疾病知识,解除思想负担,可根据病人病情及文化程度,就主要心理矛盾个别交谈。语气要肯定,观点要明确,使病人有一定收获,争取再次谈话时达到预期目的,以使病人得到安慰。增进信心,缓解忧伤情绪。
二、以癌症复发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为例进行分析
1、癌症复发患者的心理护理。癌症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率和好转率有可较大提高。即便如此,复发率仍然较高。由于患者曾经经历过痛苦的抗肿瘤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等,身心已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因此,患者对复发充满恐惧感,比初治的患者更容易陷入紧张、悲观、低落的情绪之中,往往不愿意继续治疗,严重的负性情绪可抑制机体的免疫识别和监视,导致病情急剧恶化,降低生活质量。此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1)对病情适度保密。当患者遵嘱来院复诊时,多数并不知道病情进展,应对其真实的病情适度保密,以免导致患者过于紧张和恐惧。和患者交谈时,语言要慎重,避免在其面前过多讨论病情,多谈些有关患者生活起居、业余爱好等轻松的话题,鼓励其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对以往的治疗效果加以肯定。但必须将病情如实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有知情权,我们应尽到告知义务。但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否将患者的病情如实告知患者,需要与患者家属及主管医师一起协调,然后做出决定。之后应根据这个决定制定护理计划。关于患者的病情切忌出现不一致的说法。当需要将病情告知患者时,可根据上述的决定配合医生用分阶段告知的方法。每个阶段告知患者哪些情况,告知病情应留有余地,让患者有一个逐渐接受现实的机会,然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逐步深入,避免给患者过于肯定的预后不良的结论,尽可能给患者以希望,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当患者得知病情进展情况时,要及时做好心理上的安慰帮助其认识到癌症治疗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鼓励患者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治疗上,应调动自身的能量,去遏制癌症的死灰复燃,保持良好的心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3)调动患者的积极作用。教育患者尽量不要苦于想象疾病的最终结果,恐惧和疼痛都是暂时的,应该把全部精力用于证明你能够度过难关。关键是使患者自己积极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这些信息的内涵,不要单纯把复发看成是治疗的失败,而应把它看作是体内富有心理暗示意义的生理信息。病情复发提醒你,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力争达到使其欣悦诚服地配合治疗、护理的目的。
3、针对患者抗药心理加以心理疏导。患者对以往的化疗经历,多具有恐惧感,且对原治疗效果产生疑虑,对该治疗手段缺乏信心,导致情绪低落,可产生抗药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对药物治疗极为不利。应及时进行心理上的安慰与鼓励,做好调养精神与生活的指导,以意志与情绪对治疗疾病的能动作用,来排除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