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小讲课

健康教育小讲课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30 10:09: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教育小讲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教育小讲课

篇1

世界正向21世纪迈进,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于现在学校压力和社会压力都很大,所以很多学生都不程度的出现了心理不适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环境和学习上的不适应,产生自负和自卑的心理。当他们来到一个新环境时,既感新奇又感陌生,既兴奋又压抑。因失去了父母在生活上的关怀备至和老师在学习上的督促检查而渐渐感到束手无策、孤独落寞。虽然每一个学生在入学前都做了大量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但这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突然转换,使许多学生仍然无法适应。特别是那些好胜心强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往往遇到一点挫折,就闷闷不乐,精神抑郁。由奋发向上转变为甘居下游,陷入苦闷的泥坑而不能自拨。

二、人际交往的困惑。体育能否改善人际关系呢? 体育在心理健康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力相当,兴趣相同(如都喜欢打网球或足球等),除了在学习上作为伙伴外,在体育锻炼方面也可成为好的伙伴。一般说来,二人结伴进行运动的较多,如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运动。学生有了进行某项运动的兴趣,也就会去寻找合适的伙伴。通过锻炼,不仅增进球艺,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供了交往和了解的机会。这是因为体育运动中所进行的身体活动,具有和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不同的特点,不必牵涉更多的其它方面的问题及利益,不必借助于更多的语言为媒介进行交往,可以使他们之间少有戒心,彼此容易接近,产生亲近感。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第一,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第二,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四、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篇2

摘要: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以浙江省为例,选取了10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071—02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3年度研究课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及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台州市教科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台州为例”(项目编号:GG14063)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3—12—08

作者简介:徐增杰(1983— ),男,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孙丽苹(1984— ),女,山东潍坊人。椒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政史地教研组,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一、背景介绍

根据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工作趁势展开。那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现状如何呢?笔者以浙江省为例,分别从该省的国家示范院校、省级示范院校、一般院校中选取了10所高职院校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开设现状

调研涉及的10所高职院校全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有9所学校选择在第一学年开设心理健康的公共必修课,设置两个学分(32~36课时)。其中有3所学校,在两个学分的公共必修课之外,还开设了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有一所选择在第一学期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理论),设置一个学分(16课时)。在大一、大二的其他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实践),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修满另一个学分(16课时)。

(二)教材使用现状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第一年,基本上采用省编的通用教材。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后,普遍感觉省编通用教材过于偏重理论,因此,在第二年,接受调研的高职院校绝大部分采用了自编校本教材或合编教材。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的开设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考虑到高职院校心理学师资较弱,为更好地推进课程的开设,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工作由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及相关学科教学研究单位共同组织实施。从调研结果上看,多个部门参与心理课程的开设确实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课程的组织和教学力量不足的问题,使得各高职院校能及时地开展心理课教学,但也衍生了职能关系不顺的问题,表现如下:1.部门之间容易出现扯皮、推诿现象。部分院校开课职能归入人文学科的院系,部分院校则由学工部门下属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牵头,还有些院校是由教务部门主导开课。由于职权不明确,不少院校在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上存在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的现象。2.任课教师的岗位类别不一,阻碍了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调研发现,同一个学校在任课老师的编制上存在教师岗编制、辅导员岗编制、行政管理岗编制等。由于岗位类别不同,导致了上同样的课,待遇却不同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

(二)课程的建设未形成体系,针对性不强

1.课程建设未针对高职的年级、学制特点,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课程在设置时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所遭遇的主要心理问题的不同。目前,各高职院校没有按照自身的学制特点和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课程建设未按照高职本身所属的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和专业特点,构建课程体系。高职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本质上是服务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课程体系建设应该贴近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调研发现,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较短,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尚未按照高职本身所属的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和专业特点来构建课程体系。

3.课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合班教学,教学效果不佳。在所调研的高职院校中,每个学校平均只有两名专职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各院校不得不合班进行教学,甚至部分院校的合班学生数达到130~140人。匮乏的师资和上百人的大班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佳。

4.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主要采用传统课程的评价方式。传统课程的评价方式停留在以考试成绩为手段的终结性评价层面上。调查表明,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都是以考试成绩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为主要评价方式。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部门可考虑专门指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目前,还没有专门指导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相比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实践性等特性,高职院校具有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师资力量积累不多的特点,高职学生具有文化课程的起点较低,体验式学习能力强,理论性学习能力弱的特点。因此,教育部门有必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出台指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以进一步促进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规范化。

(二)加强制度建设,解决课程开设机制不顺的问题

理顺机制,才能更好地加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机制不顺的问题:1.在课程开设上理清学工部门、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的关系;2.努力消除任课教师间的岗位类别差异,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加强课程建设,形成具有高职特点的课程体系

1.建设适应高职学制和年级特点的课程体系。在高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除了考虑到一般的心理发展诉求外,还要考虑高职教育、高职院校、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并注重课程设置与学制体系的衔接。

2.建设适应行业、区域特点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高职培养的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具有极大的行业性特色。不同区域也存在文化心理差异。因此,在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时,尤其是在教材编写和课程开设形式上,要适应高职本身所服务行业、区域的特点。

3.加强招聘和培训力度,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与参与者,一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调研的结果来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专任教师严重匮乏,尤其缺乏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理教师。可见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都有待提升,急需加强招聘和培训工作的力度,增强师资力量,以提高教学效果。

4.在实践中探索,建立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的课程评价方式。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授课过程与授课目的都有别于传统的课程。因此,应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价、通过档案记录进行评价、通过心理测评进行评价、在情境中进行评价、在协商对话中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式,以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邱开金,周晓玲.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9(5).

[2]李玲玲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式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篇3

二、延聘专家,专题讲课。于本年月日,月25日分两次请县防疫站和县病院的专家,给公司员工进行健康教育,使大家对什么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都有哪些,若何经过组织和小我的通力合作,来推进我县的健康教育,克制和改动有损健康的不良行为、生涯方法,有了初步的调查。大家一致反映,“不听不晓得,听了吓一跳,本来在我们的生涯中,有这么多风险健康的要素存在,真得好好改一改了”。讲课结果优越,也鼓舞了健康教育指导小构成员,搞好工作的决心更足,县长进行的相似讲座,都能实时组织员工积极参与,从中遭到教育。

三、多种方法,加大宣传。年头,公司印制了650多份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分发给每一位员工和他们的家眷,各底层单元共同公司活动,举行专栏、黑板报,构成多方位的宣传气氛,加大宣传力度,为健康教育造势,以获得优越的宣传结果。

四、制订准则,严厉控烟。公司明白规则,在商品库房、营业大厅、贸易网点等公共场合,一概制止抽烟,并张贴了夺目的禁烟标记。发现顾客抽烟,要实时疏解事理,加以劝止,发现员工抽烟,按准则每次处分10元钱,毫不姑息将就。准则施行以来,惹起员工高度注重,都能严厉恪守,到达了令行制止的目的。

篇4

社区护理又被称为社区卫生护理、社区保健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和护理相结合的一种健康教育,其一健康为中心,以社区的人群为对象,重点在于预防疾病、延长人群生命,并控制慢性病进展[1]。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看病难已经成为公众的话题,慢性病患者也正呈逐年上升趋势[2]。如何有效地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是社区工作的关键。我院在社区护理干预中,使用网络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2011年1月~2011年6月18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排除有失语、认知障碍、严重肝肾疾病、肿瘤、严重心肌疾病的患者。纳入对象:患者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疾病从首次诊断至今在3年以上。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在33~78岁之间,平均(41.26±4.28)岁。患者疾病包括:糖尿病16例,高血压29例,冠心病20例,脑卒中11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个人经济收入: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44例,2000元以上者46例。

实验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在31~81岁之间,平均(42.78±4.58)岁。患者疾病包括:糖尿病19例,高血压27例,冠心病23例,脑卒中7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个人经济收入: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40例,2000元以上者5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月收入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网络社区健康教育,建立QQ群,通过QQ、邮件等方式,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给予不同的饮食、用药、运动等健康指导,并及时跟进患者的就诊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半年的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焦虑抑郁状态采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半年的网络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

3 讨论

使用社区健康教育,是对社区患者进行管理的必须方式,以往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多采用讲课、宣传册等方法,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方法存在有较多的弊端。患者由于工作较慢等,没有时间参加小讲课,而宣传册并不能做到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更不能及时跟进患者的病情变化。

使用网络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社区每位慢性病患者进行建档,是用QQ等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为其制定更好的健康教育方法,包括饮食、运动等方方面面。护士能够对患者的情况随时地了解,患者有各种疑问时,也能够及时地与护士交流和沟通。而QQ群还能够使社区内慢性病患者彼此交流和沟通,无形中为患者建立了新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其能够相互鼓励,共同积极地,面对疾病。

通过网络健康教育,社区内慢性病患者得到了更好的照顾和护理,其能够得到更多的信心积极地面对疾病,并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其焦虑和抑郁状态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进一步说明了,护理管理使用网络健康教育能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给予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篇5

1 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

1.1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是血中葡萄糖含量异常、升高及尿中出现葡萄糖。血糖过高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少,且伴有疲乏无力。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且合并多种感染。随病程延长,代谢紊乱可导致眼、心、肾、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

1.2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带给患者的不仅是心理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痛苦。很多患者吃不好、睡不好,总是担心自己的血糖升高或者是害怕发生并发症。同时,糖尿病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少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这些现象表明,糖尿病健康教育没有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怎样才是科学合理的治疗,应该怎样吃,怎样做。让他们心里有“底”,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应对糖尿病治疗这一持久战。

1.3饮食指导

1.3.1计算热量方法 根据每位患者在休息、轻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以上的分法。总热量是在25%-30%、30%~35%、35%~40%、40%以上。总热量必须适应生理需要,保证营养供给。要求患者进食定时、定量。饮食总热量的估计应按年龄、性别、身高、计算标准体重后计算(标准体重计算为:40岁以下者:身高(cm)-105=体重(Kg),40岁以上者:身高(cm)-100=体重(Kg);>10%者为超重,>20%患者为肥胖。

1.3.2饮食分配 按患者的不同情况计算分配,较轻体力劳动总热量为60%×30%=1800kcal/d,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百分比符合算过要求,为合理饮食计算其数量,并转化为食谱,将食物分为1/5、2/5、2/5分配于早、中、晚三餐。

1.3.3忌食 限制高脂、高胆固醇,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少吃油炸食物。

1.3.4避免发生低血糖 在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前应注意增加少量食物,以避免发生低血糖。

1.4运动指导 一般Ⅱ型糖尿病早期运动严格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就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依照患者身体情况选择运动种类:慢跑、散步、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球类运动等。最好采用有氧运动,选择在餐后一小时进行。

1.5用药指导 无论患者采用哪种降糖药物都会有相对不同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教会患者正确掌握用药的时间、用法及用量。如:降糖药饭前、饭后服用的不同类型,用药要准确,凡联合用药时更加要小心谨慎,不要过量或重复使用。胰岛素在饭前半小时注射,注射后按时进餐,抽取胰岛素计量必须准确。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计量。

1.6预防并发症指导

1.6.1定期去医院进行血糖、尿糖监测。全面了解用药水平和控制水平。在家采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经常测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定期检查眼底,眼压,防止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

1.6.2鞋袜要合适、卫生、透气,防止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致足损伤,避免使用电热毯、热水袋及热水烫脚等以免烫伤。

1.6.3如出现出汗、心悸、手抖、明显饥饿感等低血糖反应,立即喝糖水和进食。如出现倦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甚至昏迷,诱发酮症酸中毒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2 教育方式

2.1随机教育 利用各种治疗和晨、晚间护理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发药和注射时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和避讳等。

2.2发放宣传手册 在病房和护士站醒目位置,放置宣传栏,放置大量宣传手册。让病人随时拿取。让患者了解掌握有关疾病知识。同时给予必要的解释。

2.3病房小讲课 一般安排在下午,固定时间,地点设置在科室示教室。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资深护士负责授课。将内容制成课件,以电教形式授课。每周1-2次,每次小讲课30min-60min为宜。

3 总结

糖尿病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仅是糖尿病患者,还包括普通人群、病危人群、患者家属。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得到个性化、经济化、科学的治疗,保证治疗的经济合理。

篇6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即课堂讲授+社区调查实践,试验组则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灵活采用多元化教学法。

1.1.1案例教学

“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护理”这个单元,为督促学生主动学习,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提前1周准备好临床典型的老年疾病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7~8名为1组)抽取案例,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课前预习,搜集资料,组内成员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达成共识,最后写出案例讨论分析结果。每组推选代表在课堂上发言,老师负责引导及总结剖析各组讨论情况,最后根据教学目标梳理出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

1.1.2学生小讲课

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单元如“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的护理”,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小讲课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提前2周布置小讲课内容,要求每名学生在自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备课,编写教案和讲稿,制作PPT课件上交给老师,备课资料记入平时成绩,教师根据学生备课情况在每个学习组中遴选出1个优秀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小讲课,每次讲课时间20min,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强调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1.1.3角色扮演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这个单元的部分内容和技能学生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已经学过,为突出老年人生活护理特色,强化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我们采用了角色扮演法教学。教师选择若干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案例,在上1周课后发给每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编自导自演,教学地点选择在模拟病房,教师创设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场景。每个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教师负责引导课堂气氛,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1.1.4题讨论教学法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养老照顾”这个单元,采用专题讨论教学法。教师在课前设计与之相应的讨论专题,如“庞大的老年人群给社会带来哪些压力、中国目前的养老现状是什么、社会和家庭如何提供有效的养老服务”等问题,将专题讨论的问题、有关要求、参考书目、网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写出讨论发言稿。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推选1~2名代表参加,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学生的讨论发言稿上交,记入平时成绩。

1.1.5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

为提升《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质量,精心设计社区调查实践课。3~4名学生为1小组调查1名校内或周边社区老年人,选择教材中或自行设计的评估量表,对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社会、日常活动能力、安全用药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并要求每组成员运用所学知识对该老人进行健康教育,最后写出调查报告。

1.2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2.1考试成绩

学校期末用同一份试卷统一组织闭卷考试,总分100分,采取密封式阅卷。授课老师不参与命题、阅卷。

1.2.2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在《老年护理学》课程结束后,当场发放问卷116份,回收116份,回收率100%。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对多元化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描述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2.1多元化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质量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老年护理学》内容多,课时少,并且与其他课程有交叉重复,采取传统的课堂教授法,学生易感觉到枯燥乏味,也很难深入了解老年护理的特色和需求。现代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灵活采用了多元化教学法。多元化教学法中教师把案例、问题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课余时间去学习、查找资料、预习等,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精神;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和临床病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学生小讲课、专题讨论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以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表1显示,试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6.72%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82.76%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法激发了学习兴趣,87.93%学生认同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81.03%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

2.2多元化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采用的案例、专题讨论等教学法中,教师用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组织引导学生去主动讨论、质疑、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老年护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老年护理特色的理解,并能将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表2显示,74.13%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84.48%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提高了各课程之间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3多元化教学法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及团队协作能力

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自我组织、分工合作、互相启发,在小组相互讨论中,学会容纳、理解、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和观点,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多元化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上台发言、讨论、表演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表2显示,75.8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沟通交流能力,93.10%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篇7

我科护理人员共15名,均为女性。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6岁。学历:本科6名,大专8名,中专1名。初级职称6名,中级以上职称9名,从事外科临床护理工作1~19年。

2 方法

2.1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健康教育是一个新的技术领域,我们有计划地安排小讲课,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及提高护士沟通与交流技巧,外出参观学习,向护士灌输健康教育的理念,深刻领会护士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病痛”,从而把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必做的护士行为自觉实施。护士观念转变,为全面开展临床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2.2 改善病区环境与设施 健康教育实质是干预,它提供人们行为改变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1]根据疾病特点、病人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我科积极改善病区住院条件及环境卫生,创办健康教育园地宣传栏,制作心胸外科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购置彩电、录音机及其相关录相资料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受到病人及家属的欢迎,为临床健康教育开展创造条件。

2.3 树立健康教育护士良好形象 护士是健康教育具体实施者。健康教育对护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除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外,还应具备较强的交流与沟通技巧。同时,健康教育护士应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让患者及家属感到真诚和信赖。因此,成为健康教育护士是对自身护理水平的肯定,是护士的最大殊荣。科室逐步形成人人争当健康护士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好中选优。

2.4 竞聘健康教育护士 采用自愿报名―竞聘演讲―投票选举,产生1名健康教育护士,任期半年,健康教育期间不参与临床护理工作及晚班,主要从事临床健康教育活动并督促、指导其他护士进行临床健康教育。护士可要求承担健康教育任务或对某一病人作全程健康教育,参与竞争。每期健康教育护士简介及彩照贴于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并附有监督电话。护士长采取随时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效果,结合民意测验。评出当月最佳健康教育护士。连续3个月健康教育护士成绩不理想,重新竞聘。

3 结果

我科实行功能制护士模式,长期以来,护士只是被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只关心工作任务完成与否、护患关系冷淡。通过竞聘健康教育护士、深入开展临床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见表1、2。

表1 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资料比较

表2 护士健康教育前后相关资料比较

4 讨论

我们强调健康教育人人参与,每个护士都有责任、有义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但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严重的束缚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临床健康教育停留在口头说教,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竞聘健康教育护士极大的激发了护士工作热情,发挥了护士潜能,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成就了护士自豪感与满足感。竞争上岗强化了护士竞争意识,机会与压力并存,健康教育护士常有危机感,促使她们把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自觉地加强学习,防范不利因素,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增强了护士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科室凝聚力。同时也激发了病人及家属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被动接受护理到自觉参与其中,密切了护患关系,建立了参与合作型的新型护患关系,从而使临床健康教育事半功倍。护士长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健康教育护士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而逐步过度到临床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

篇8

健康教育的形式

宣传手册发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我院在门诊及住院部显要位置都设置了宣传栏,放置了大量宣传手册,可供社区居民随时拿取。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们阐述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起到科普宣传的效果。优点显著,推及面广,节约人力;缺点是对于文化基础差的人而言,作用深度不够。

群体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室实施群体小讲课,参加人员由数人至十余人不等,由全科医师负责授课,讲授内容广泛,均为糖尿病有关知识。时间不定,短则半小时,长则数小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具体安排。这种授课方式易为患者所接受。由授课人将内容制成课件,以电教形式授课。优点是直观、生动,由于许多资料细节配有图片说明,通俗易懂,且普及面广。

个体化家庭教育:根据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病程、有无并发症及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接受程度不同的教育。对个别病情较重、行动不便、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我们则定期进行家庭随访或个别指导。我们特别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糖尿病患者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成员有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饮食习惯,没有家属的配合,糖尿病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的开展很困难,也就谈不上糖尿病的良好控制。

健康教育的内容

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糖尿病一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发病原理、分型、诊断、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治疗原则等。

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学会自我饮食管理,控制热能, 维持标准体重,兼顾患者的生理营养需求。

运动指导: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的有效疗法之一,适当有效的运动可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利用,有效增加自体胰岛素分泌,有利于血糖控制,促进全身代谢。应与患者共同讨论喜爱的运动内容并共同设计安全适量的运动形式。

心理指导:糖尿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易反复等特点,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行为。因此,思想负担重,对生活没有信心,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可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病人了解糖尿病,认识糖尿病,使其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和安全感,并有针对地实施心理治疗,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药物指导:当饮食和锻炼不能控制血糖时,口服降糖药是最基本的治疗。在应用药物时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口服药的种类、作用特点、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应用胰岛素治疗时应介绍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保存方法、注射方法及注射时间、常见不良反应等。

篇9

整体护理是集身心护理、健康教育和院外指导为一体的新的护理模式。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以患者及其家属为主要对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可增进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帮助其建立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本科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O月对320例外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质量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外科住院患者320例,年龄l7~68岁,其中男150例,女170例。学生20例,工人98例,农民120例,干部82例。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知识、症状处理、用药观察、自护技能四个方面。通过护士长组织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师进行广泛交流后,编写了《外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手册》、《外科疾病注意事项》、《手术前注意事项》、《常见疾病出院指导》,具体内容包括疾病的防护知识以及术前准备的目的、术后的注意事项、护理配合等。此外,本科护士为了使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编写了《外科病区指南》、《入院须知》,其中详尽介绍了病区的规章制度、作息时间、探视安排等。还摘录了外科常见药物的用途、剂量、方法,并制订成册,以便患者了解和掌握。同时护士们还下病房与患者广泛交流,精心收集了如《外科患者的饮食》、《外科患者的心理》、《外科患者的用药》等患者共同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其内容丰富,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更易于患者和家属接受。

1.2.2 健康教育的方法

1.2.2.1 入院宣教患者入院后首先接触的是护士,由于患者对医院这个特殊环境比较陌生,再加上患者对其病情不了解,特别是需要手术的患者对手术的担心恐惧,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和精心照顾。因此,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热情接待。不仅要详细介绍入院须知、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介绍同室患者,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及有关制度,进入患者角色。而且责任护士要成为患者与之交流的知心人,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处于接受诊断、治疗的最佳精神状态。

同时,护士还应介绍患者结识同类手术康复者,讲解自己的经历及经验,患者之间相互交流,使患者通过同类患者的现身说法体会成功的经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勇气,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2.2.2 术前宣教完善的手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手术前护理的重点是评估和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有关手术的健康教育。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特点,结合其病情,利用图片资料、宣传手册、录音、录像或小讲课等多种形式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手术的方式,术者的临床经验,不仅有利于纠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错误认识,提高其健康意识,而且能使患者对自身将经历的一系列治疗过程有所了解,减少恐慌,主动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

1.2.2.3 术前准备护士对术前患者的各种检查、护理等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说明、解释及指导,以改变患者的负性心理。鼓励患者术前练习并掌握深呼吸运动、咳嗽和排痰等方法,指导胸部手术者进行腹式呼吸的训练,腹部手术者进行胸式呼吸的训练。有吸烟嗜好者于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1.2.2.4 术后饮食指导根据不同的病情制订相应的饮食处方,如: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软食、低脂饮食、低盐饮食、糖尿病饮食、普食等。以半流质饮食为例,膳食特点:① 较软饭更为细软,而且易消化、易咀嚼,含纤维少而营养较高呈半流质食物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②制备半流质时,应少用或完全不用强烈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粉等。禁用油脂过多或用油煎炸的食物;③少吃多餐,每天可供应5—6顿餐。其热量为1500~2000 kcal(6276—8368 kJ),蛋白质达到正常需要量;④ 肠道手术后患者,不能进食含纤维及胀气的食物,如蔬菜、生水果等;不能进食牛奶、豆浆及过甜的食品。

出院时的健康教育患者康复即将出院时应重点强化预防复发、饮食、服药、休息、随诊、院外急救的要点。增强患者的自护技能,使其减少疾病的复发,及时掌握就诊时机。

2 结果

篇10

1.1一般资料

将2006年5月~2007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生共91人作为对照组。2007年5月~2008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生共77人作为实验组。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在校学习时间、生源等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用传统带教模式进入实习,即护生入科后由护士长指定l临床带教老师,护生采取跟班制实习,带教老师根据临床情况进行随机带教。出科前进行综合考核(专科理论考核占50%,专科操作抽考占50%)。

1.2.2实验组

采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进入实习,即学生人科后,由教学组长统一进行入科介绍、实习要求与考核方法后,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临床带教老师,临床带教老师根据设计好的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进行带教。出科前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平时表现占20%,专科操作技能抽考占30%,专科理论考核占20%,护理病历和健康教育个案占30%);并调查临床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对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意见。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制订:借鉴临床路径的思路,根据实纲要求和我院妇产科特点,以实习时间10周(4周妇科,2周产前,2周产后,2周门诊)为纵轴,以实习护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教学方法为横轴,纵横轴交叉处是本周主要教学内容。

1.2.2.1入科1~2d入科介绍:带教组长带领新人科护士参观并介绍病区环境;主要仪器与设备、各种物品、药品的放置与管理制度;妇检室、人流室物品准备与管理制度;人员分组,职责与分工;疾病收治范围;实习目标、要求,考核内容与方法。

1.2.2.2入科3----5d跟班学习住院病人接待程序,入院评估、人院宣教、术前宣教、术后指导、出院指导;带领护生进行各种治疗备皮、灌肠、导尿、配血、皮试、输液、吸氧等基本护理操作,强调“三查七对”;指导书写护理病历,强调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1.2.2.3第2周利用跟班学习、护理查房、小讲课、个案讨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重点学习子宫肌瘤、妇科肿瘤、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抢救与护理流程;化疗病人的护理流程;药物流产用药指导与观察,孕中引产术的手术配合、产程观察与引产接生;妊娠28周以下保胎病人的健康指导;对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小结。

1.2.2.4第3周利用跟班学习、护理查房、小讲课、个案讨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重点学习尿瘘、子宫脱垂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流程;掌握会阴抹洗、阴道灌洗、阴道上药技术;熟悉妇科病人健康教育与沟通技巧;对外阴、阴道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小结;完成l份护理病历和健康教育个案。

1.2.2.5第4周利用跟班学习、护理查房、小讲课、个案讨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重点学习妇科炎症、月经失调病人的临床表现、护理流程;进行专科理论考核和护理操作技能抽考。

1.2.2.6第5周带教组长介绍并带领参观产前区、产房环境,工作制度,各班职责与工作流程,重点介绍产房消毒隔离技术;跟班学习产妇入院评估、人院宣教等病人处理流程;示教并模拟训练胎心监护,腹部四步触诊法以及肛查技术。

1.2.2.7第6周利用跟班、临床指导、护理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方式学习正常分娩、异常分娩的护理流程,产程观察、产程图的描绘;催产素的应用;产后出血观察与处理;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流程;妊娠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流程。

1.2.2.8第7周带教组长介绍并带领参观产后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工作特点;利用小讲课、跟班学习母乳喂养指导;通过调研、跟班、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产褥期妇女的身心护理。

1.2.2.9第8周利用跟班、查房、讨论学习新生儿喂养、沐浴、脐部护理、卡介苗接种与新生儿筛查技术;通过小讲课学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蓝光治疗的意义、方法。

1.2.2.10第9周带教组长介绍并带领参观妇产科门诊环境,门诊手术室规章制度,消毒隔离技术;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10月第25鲞箜!!塑跟班学习分诊技巧。

1.2.2.11第10周跟班学习围产病历书写、产前检查时间、次数,孕期保健指导;示教产科腹部四步触诊和骨盆外测量;跟班学习妇科小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出科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抽考。

2结果

2.1两组护生出科综合考核成绩比较(表1)

从表1可见:经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coxon秩和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科综合考核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意见(表2)

从表2可见: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对该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评价较高。

3讨论

3.1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临床路径最早起源于国外的工业质量管理体系,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英格兰医疗中心第一次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健康照顾系统。它是指针对某一疾病而制定的一个有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目的是减少资源浪费和康复延迟,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2|。近年来临床路径逐渐被医院系统推广应用。护理临床教育者也将临床路径的理论和方法引入l|缶床带教和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1]。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应用II缶床护理路径教学组的护生与传统对照组的护生出科综合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Z=4.29,P<O.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说明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可以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3.2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可以引导临床教学,避免传统教学中随意教学和重复教学现象

篇11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76-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日益现代化及社会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且发病率有年轻化倾向。全球现有糖尿病患者1.35亿,我国现有近4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5%以上[1]。2010~2012年我院共收治入院糖尿病患者245例,每年以平均2.4%递增。而在门诊治疗的患者平均每年568例,以5.2%递增。面对这些数量日趋庞大的患者群,我院除切实做好扎实的诊治护理工作之外,更是结合实际进行了大量的科普宣教工作。通过宣教,使糖尿病患者认识到疾病并发症给自身健康带来的潜在的巨大危害性,提高警惕,自觉自愿地完成对医护工作的配合,从而提升了生活质量,节约了家庭、社会医疗费用支出。现将我院开展过的健康教育方式逐一比较,找出其中各种方式不同的优缺点,及其在临床具体应用的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宣教对象 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计76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48例,高中及以下158例,大学56例。

1.2 宣教方式 采用口头宣教与发放宣传手册相结合的方式,个别交谈与集体授课穿行。个别交谈随机进行,集体授课则由医院和科室统一安排。

1.3 宣教内容 包括糖尿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主要方案、个人护理注意事项。

2 效果评价

自从我院开展糖尿病宣教形式多样化以后,将有计划有组织的授课与临床小讲课结合穿行,口头授课与宣传手册发放因人而异,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方面使患者自觉地采用遵医行为,尽可能远离疾病困扰,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推动了医院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应。

3 分析

3.1 个别交谈 作为一种主要的口头教育方式采用。个别交谈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各个发病阶段。于新入院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有着大量广泛细致的事项需要向患者交代。于病程较长的患者而言,疾病过程中亦可能遇到许多新的问题。个别交谈的优点在于能直接详尽地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患者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缺点是耗时耗力,且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否则可能事倍功半。

3.2 宣传手册发放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我院在门诊及住院部显要位置都设置了宣传栏,放置了大量宣传手册,可供人们随时拿取。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们阐述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起到了科普宣传的效果。优点显著,推及面广,节约人力。缺点是对于文化基础差的人而言,作用深度不够。

3.3 病房小讲课 根据临床工作实际情况穿插安排。一般将时间放在下午,患者都完成当日治疗后。地点设置于科室示教室内。参加人员由数人至十余人不等。资深护士负责授课,讲授内容广泛,均为糖尿病有关知识。时间不定,短则半小时,长则数小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具体安排。这种授课方式易于为患者所接受。一方面省时省力,且有病程较长的患者现身说教,使授课内容更为形象生动,真实可信,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患者与患者间关系;另一方面锻炼了护士的沟通能力。缺点是:不能随时随地进行,只能在工作空隙间穿行。

3.4 社区授课 由医院和科室组织统一安排。授课对象为院内外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或有兴趣前往听课的人们。授课者为科内专业资深护士或专业医生。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均由医院和科室统一安排。一般安排在周末、院会议室内。由授课人将内容制成课件,以电教形式授课。优点是直观、生动,由于许多资料细节配有图片说明,通俗易懂,且普及面广。缺点在于前期投入需要付出一定时间与精力,且不利于解决每个患者的问题。

4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1)代谢紊乱症群:少数患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严重者发生酮症酸中毒及昏迷,而多数患者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仅在体检或以慢性并发症存在去就诊而被确诊。(2)慢性病变症群:糖尿病因长期高血糖等而导致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发生早而严重的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器官受损,出现相应脏器的症状及体征。(3)急性并发症群:糖尿病常因机体免疫力和防御机能下降,易合并皮肤粘膜及软组织感染性疾病(疖、痈、蜂窝组织炎、坏疽)、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真菌等感染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严重者由此而诱发酮症酸中毒及昏迷。糖尿病(特别是2型)患者有迅速增加的势头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随着糖尿病发患者群的不断增长,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建立全面、全程化的健康教育体系是目前糖尿病护理的关键。糖尿病健康教育已成为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2]。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有利于解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群体所受教育程度深浅不一的难题。每一种教育方式均有其利弊。面对不同人群,单靠一种教育方式,要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可能事倍功半。且教育者自身在教育过程中亦需不断学习此领域的先进观念和技术,及不断完善沟通技巧,才有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因此,笔者认为,糖尿病健康教育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尽可能使之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翔实。教育者在此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各项知识的积累,完善自我。

篇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84-02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新的护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也对产科护理提出更多的要求,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让孕产妇和家属掌握国产保健相关知识,充分发挥自我护理能力,形成国产保健三维一体的模式,即一体化护理模式(1),取得了较好成绩。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孕期经我院门诊查体且于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分娩的产妇600名,分为2组,对照组300名,年龄22―42岁。文化程度:小学5名,初中 17名,高中35名,大专及以上243名,初产妇187名,经产妇113名。干预组300名,年龄22―48岁。文化程度:小学3名,初中21名,高中43名,大专及以233名,初产妇204名,经产妇96名。2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及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成立一体化护理小组 科室选出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一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组成一体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经过5个月的培训,科室统一对该组成员实行考核,考核合格者从事孕产妇的整体连续护理工作。针对孕产妇不同的护理要求,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指导。

2.2建立孕产妇档案 对600例准妈妈建立产前档案,档案信息包括:1.年龄2.身高3.孕前体重,现体重4.学历5.孕产史6.本次怀孕情况7.孕产妇及家属对围产期的了解情况8.孕产妇及家属是否按时参加孕妇学校学习

2.3 开设准妈妈课堂 对干预组所有孕妇发放课程安排表,鼓励孕妇、家属一起听课,每周由小组护士轮流讲课,讲课前护士作自我介绍,使干预组的准妈妈能听完所有的孕期课程,认识了住院分娩期间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也会掌握孕妇孕期的情况。

2.4根据产妇、婴儿每日生理变化制定健康宣教计划模板 针对不同的孕产妇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并在每个房间放置健康宣教手册,方便孕产妇及家属随时取阅。一体化护理小组成员会根据健康宣教计划模板对入院分娩期间的产妇进行个体化指导。

2.5为干预组精心设计了温馨的出院指导卡片 方便专业护士针对不同产妇出院时不同的关注点,进行手写记录。QQ群号并由专人负责产妇出院后电话回访、登记。

2.6为干预组成立了专用QQ群 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提供给出院产妇及家属所需求的知识,方法更加简捷、便利。使产妇及家属在无需排队咨询的情况下,就能够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

4 讨论

4.3一体化整体护理模式进行孕期体重管理,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减少了剖宫产发生率

近年来, 我国的剖宫产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大中城市,剖宫产率甚至超过70%[1]部分孕妇错误的认为剖宫产是十分安全的, 分娩痛苦小, 且有助于体形的保持, 但该种分娩方式并非绝对安全, 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和麻醉风险,是解决母婴并发症和分娩困难的手段之一, 并不是最佳的分娩方式, 不建议产妇首选[2]。阴道分娩即顺产, 符合人类生理进化规律, 应为分娩的首选方式, 因此, 妇产科工作人员应尽量创造有利条件, 保护、促进、支持顺产[3]。有研究表明[4], 产前健康教育对提高顺产率具有重要作用。产前健康教育可使孕妇充分了解分娩过程, 深刻认识顺产的优越性及剖宫产的利弊。

4.4一体化整体护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产科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满意度。

在产科的护理工作中,高入院率、高出院率、高周转率,再加上休班,有时孕产妇及家属未及时进入被护理角色,护士为深入了解孕产妇的全面情况,不利于护患沟通交流。干预组孕妇及家属首次接触护士是在孕中期甚至是孕早期,所有的孕期课程听完,住院分娩期间的护理人员也就都认识了,护理人员也会掌握孕妇孕期的情况,更了解孕妇的家庭情况。增加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4.5一体化整体护理模式为产妇提供了产褥期更贴心的延续服务

现在是网络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上的育儿知识并不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家庭,甚至有些观点、观念还很陈旧、不科学。QQ群内的产妇及家属能够彼此交流,护理人员能够在孕妇只是了解较为模糊时,给予解答,及时消除其内心的顾虑。护理人员可以掌握产妇及新生儿的动态变化,及时予以解答。同时通过网络交流,有效地避免了产妇及家属在医院之间的往返,减少了排队等后的时间,缓解了医院为产后家庭带来的无形压力,使产妇及家属在无需排队咨询的情况下,就能够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建议

参考文献

[1] 董霞,王叶颖,王恩霞,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影响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42-243

篇13

妊娠、分娩虽然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常有各种危险因素威胁到母婴的生命与健康。孕产妇死亡率与婴儿死亡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卫生水平高低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1]。随着社会发展, 计划生育的实施, 人们对优生优育期望值越来越高[2]。然而孕产妇对孕产期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又如何?为探讨新入院孕产妇对孕产期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本文对100名新入院孕产妇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新入院孕产妇100名,其中小学文化12名;初中文化21名;高中文化30名;本科28名;硕士及以上9名。年龄层次:20岁以下的23名;20—30岁的33名;30—40岁的32名; 40岁以上的12名。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100%。

2 结果

新入院孕产妇对孕产期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其中胎膜早理方法认知率仅为9%,对何时会感到胎动、12小时胎动次数、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最佳时间、产检时间与意义、饮食与休息认知率为50%以上,其他为50%以下。20岁以下的认知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文化程度高低也影响了认知情况,文化程度高的认知率相对要高。

3 讨论

3.1新入院孕产妇对孕产期相关健康知识比较缺乏 调查显示,新入院孕产妇对孕产期相关健康知识比较缺乏,其中对胎膜早理方法认知率仅为9%,只有对何时会感到胎动、12小时胎动次数、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最佳时间、产检时间与意义、饮食与休息五项认知率为50%以上,其他均为50%以下。

3.2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健康意识,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孕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既有生理上的显著变化, 又有心理上的恐惧担忧, 她们迫切需要了解孕产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因此, 通过责任医生及护士不失时机的开展健康教育, 满足她们对知识的需求。通过孕产期一系列的健康教育, 调整孕产妇孕产期的心理状态,加强了自身保健, 减少一些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广大孕产妇通过健康教育这一特殊手段破除了迷信, 摒弃了陋习,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强化了健康意识, 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健康教育向人们讲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使母婴保健知识得到普及,提高了母婴保健水平。它架起了医护患沟通的桥梁,使孕产妇能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了孕产妇保健意识的能力,有效的降低了孕期并发症、产褥病、难产率。

孕产期知识涉及范围广,内容非常繁杂,要在短期内累积建构成自身可理解记忆的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医务人员可以将孕产妇保健的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易于实现的和可以逐步提高的小目标,这样可使孕产妇不断有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有利于下一步目标的实施和完成。医院定期组织准妈妈、新妈妈课堂,将孕期、产后的准妈妈和新妈妈们聚集到一起,谈谈感想,交流交流经验,并聘请有名望的产科专家给予讲课,组织一些趣味性的答题,并进行疑问解答,提高每个准妈妈和新妈妈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医务人员还应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为孕产妇服务。

3.3加强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健康教育是一项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实行病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而病人家属教育尤显重要,且自我护理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以往产科病房的健康教育是以责任护士为主的针对孕产妇实施的健康教育,由于产科病房住院天数短、周转快、陪伴家属多且更换频繁,仅靠责任护士个人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易使计划落实不到位。家属和陪护不良的健康习惯极易影响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只有建立整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才能保证孕产妇及婴儿的健康。因此,应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如张贴宣传画、进行专题讲座等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