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小讲课

健康教育小讲课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30 10:09: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健康教育小讲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教育小讲课

篇1

世界正向21世纪迈进,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于现在学校压力和社会压力都很大,所以很多学生都不程度的出现了心理不适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环境和学习上的不适应,产生自负和自卑的心理。当他们来到一个新环境时,既感新奇又感陌生,既兴奋又压抑。因失去了父母在生活上的关怀备至和老师在学习上的督促检查而渐渐感到束手无策、孤独落寞。虽然每一个学生在入学前都做了大量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但这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突然转换,使许多学生仍然无法适应。特别是那些好胜心强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往往遇到一点挫折,就闷闷不乐,精神抑郁。由奋发向上转变为甘居下游,陷入苦闷的泥坑而不能自拨。

二、人际交往的困惑。体育能否改善人际关系呢? 体育在心理健康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力相当,兴趣相同(如都喜欢打网球或足球等),除了在学习上作为伙伴外,在体育锻炼方面也可成为好的伙伴。一般说来,二人结伴进行运动的较多,如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运动。学生有了进行某项运动的兴趣,也就会去寻找合适的伙伴。通过锻炼,不仅增进球艺,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供了交往和了解的机会。这是因为体育运动中所进行的身体活动,具有和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不同的特点,不必牵涉更多的其它方面的问题及利益,不必借助于更多的语言为媒介进行交往,可以使他们之间少有戒心,彼此容易接近,产生亲近感。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第一,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第二,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四、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篇2

摘要: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以浙江省为例,选取了10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071—02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3年度研究课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及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台州市教科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台州为例”(项目编号:GG14063)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3—12—08

作者简介:徐增杰(1983— ),男,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孙丽苹(1984— ),女,山东潍坊人。椒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政史地教研组,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一、背景介绍

根据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工作趁势展开。那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现状如何呢?笔者以浙江省为例,分别从该省的国家示范院校、省级示范院校、一般院校中选取了10所高职院校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开设现状

调研涉及的10所高职院校全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有9所学校选择在第一学年开设心理健康的公共必修课,设置两个学分(32~36课时)。其中有3所学校,在两个学分的公共必修课之外,还开设了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有一所选择在第一学期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理论),设置一个学分(16课时)。在大一、大二的其他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实践),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修满另一个学分(16课时)。

(二)教材使用现状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第一年,基本上采用省编的通用教材。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后,普遍感觉省编通用教材过于偏重理论,因此,在第二年,接受调研的高职院校绝大部分采用了自编校本教材或合编教材。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的开设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考虑到高职院校心理学师资较弱,为更好地推进课程的开设,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工作由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及相关学科教学研究单位共同组织实施。从调研结果上看,多个部门参与心理课程的开设确实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课程的组织和教学力量不足的问题,使得各高职院校能及时地开展心理课教学,但也衍生了职能关系不顺的问题,表现如下:1.部门之间容易出现扯皮、推诿现象。部分院校开课职能归入人文学科的院系,部分院校则由学工部门下属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牵头,还有些院校是由教务部门主导开课。由于职权不明确,不少院校在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上存在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的现象。2.任课教师的岗位类别不一,阻碍了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调研发现,同一个学校在任课老师的编制上存在教师岗编制、辅导员岗编制、行政管理岗编制等。由于岗位类别不同,导致了上同样的课,待遇却不同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

(二)课程的建设未形成体系,针对性不强

1.课程建设未针对高职的年级、学制特点,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课程在设置时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所遭遇的主要心理问题的不同。目前,各高职院校没有按照自身的学制特点和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课程建设未按照高职本身所属的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和专业特点,构建课程体系。高职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本质上是服务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课程体系建设应该贴近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调研发现,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较短,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尚未按照高职本身所属的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和专业特点来构建课程体系。

3.课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合班教学,教学效果不佳。在所调研的高职院校中,每个学校平均只有两名专职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各院校不得不合班进行教学,甚至部分院校的合班学生数达到130~140人。匮乏的师资和上百人的大班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佳。

4.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主要采用传统课程的评价方式。传统课程的评价方式停留在以考试成绩为手段的终结性评价层面上。调查表明,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都是以考试成绩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为主要评价方式。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部门可考虑专门指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目前,还没有专门指导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相比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实践性等特性,高职院校具有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师资力量积累不多的特点,高职学生具有文化课程的起点较低,体验式学习能力强,理论性学习能力弱的特点。因此,教育部门有必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出台指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以进一步促进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规范化。

(二)加强制度建设,解决课程开设机制不顺的问题

理顺机制,才能更好地加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机制不顺的问题:1.在课程开设上理清学工部门、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的关系;2.努力消除任课教师间的岗位类别差异,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加强课程建设,形成具有高职特点的课程体系

1.建设适应高职学制和年级特点的课程体系。在高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除了考虑到一般的心理发展诉求外,还要考虑高职教育、高职院校、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并注重课程设置与学制体系的衔接。

2.建设适应行业、区域特点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高职培养的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具有极大的行业性特色。不同区域也存在文化心理差异。因此,在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时,尤其是在教材编写和课程开设形式上,要适应高职本身所服务行业、区域的特点。

3.加强招聘和培训力度,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与参与者,一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调研的结果来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专任教师严重匮乏,尤其缺乏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理教师。可见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都有待提升,急需加强招聘和培训工作的力度,增强师资力量,以提高教学效果。

4.在实践中探索,建立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的课程评价方式。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授课过程与授课目的都有别于传统的课程。因此,应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价、通过档案记录进行评价、通过心理测评进行评价、在情境中进行评价、在协商对话中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式,以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邱开金,周晓玲.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9(5).

[2]李玲玲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式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篇3

二、延聘专家,专题讲课。于本年月日,月25日分两次请县防疫站和县病院的专家,给公司员工进行健康教育,使大家对什么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都有哪些,若何经过组织和小我的通力合作,来推进我县的健康教育,克制和改动有损健康的不良行为、生涯方法,有了初步的调查。大家一致反映,“不听不晓得,听了吓一跳,本来在我们的生涯中,有这么多风险健康的要素存在,真得好好改一改了”。讲课结果优越,也鼓舞了健康教育指导小构成员,搞好工作的决心更足,县长进行的相似讲座,都能实时组织员工积极参与,从中遭到教育。

三、多种方法,加大宣传。年头,公司印制了650多份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分发给每一位员工和他们的家眷,各底层单元共同公司活动,举行专栏、黑板报,构成多方位的宣传气氛,加大宣传力度,为健康教育造势,以获得优越的宣传结果。

四、制订准则,严厉控烟。公司明白规则,在商品库房、营业大厅、贸易网点等公共场合,一概制止抽烟,并张贴了夺目的禁烟标记。发现顾客抽烟,要实时疏解事理,加以劝止,发现员工抽烟,按准则每次处分10元钱,毫不姑息将就。准则施行以来,惹起员工高度注重,都能严厉恪守,到达了令行制止的目的。

篇4

社区护理又被称为社区卫生护理、社区保健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和护理相结合的一种健康教育,其一健康为中心,以社区的人群为对象,重点在于预防疾病、延长人群生命,并控制慢性病进展[1]。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看病难已经成为公众的话题,慢性病患者也正呈逐年上升趋势[2]。如何有效地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是社区工作的关键。我院在社区护理干预中,使用网络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2011年1月~2011年6月18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排除有失语、认知障碍、严重肝肾疾病、肿瘤、严重心肌疾病的患者。纳入对象:患者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疾病从首次诊断至今在3年以上。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在33~78岁之间,平均(41.26±4.28)岁。患者疾病包括:糖尿病16例,高血压29例,冠心病20例,脑卒中11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个人经济收入: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44例,2000元以上者46例。

实验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在31~81岁之间,平均(42.78±4.58)岁。患者疾病包括:糖尿病19例,高血压27例,冠心病23例,脑卒中7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个人经济收入: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40例,2000元以上者5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月收入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网络社区健康教育,建立QQ群,通过QQ、邮件等方式,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给予不同的饮食、用药、运动等健康指导,并及时跟进患者的就诊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半年的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焦虑抑郁状态采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半年的网络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

3 讨论

使用社区健康教育,是对社区患者进行管理的必须方式,以往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多采用讲课、宣传册等方法,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方法存在有较多的弊端。患者由于工作较慢等,没有时间参加小讲课,而宣传册并不能做到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更不能及时跟进患者的病情变化。

使用网络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社区每位慢性病患者进行建档,是用QQ等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为其制定更好的健康教育方法,包括饮食、运动等方方面面。护士能够对患者的情况随时地了解,患者有各种疑问时,也能够及时地与护士交流和沟通。而QQ群还能够使社区内慢性病患者彼此交流和沟通,无形中为患者建立了新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其能够相互鼓励,共同积极地,面对疾病。

通过网络健康教育,社区内慢性病患者得到了更好的照顾和护理,其能够得到更多的信心积极地面对疾病,并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其焦虑和抑郁状态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进一步说明了,护理管理使用网络健康教育能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给予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篇5

1 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

1.1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是血中葡萄糖含量异常、升高及尿中出现葡萄糖。血糖过高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少,且伴有疲乏无力。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且合并多种感染。随病程延长,代谢紊乱可导致眼、心、肾、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

1.2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带给患者的不仅是心理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痛苦。很多患者吃不好、睡不好,总是担心自己的血糖升高或者是害怕发生并发症。同时,糖尿病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少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这些现象表明,糖尿病健康教育没有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怎样才是科学合理的治疗,应该怎样吃,怎样做。让他们心里有“底”,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应对糖尿病治疗这一持久战。

1.3饮食指导

1.3.1计算热量方法 根据每位患者在休息、轻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以上的分法。总热量是在25%-30%、30%~35%、35%~40%、40%以上。总热量必须适应生理需要,保证营养供给。要求患者进食定时、定量。饮食总热量的估计应按年龄、性别、身高、计算标准体重后计算(标准体重计算为:40岁以下者:身高(cm)-105=体重(Kg),40岁以上者:身高(cm)-100=体重(Kg);>10%者为超重,>20%患者为肥胖。

1.3.2饮食分配 按患者的不同情况计算分配,较轻体力劳动总热量为60%×30%=1800kcal/d,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百分比符合算过要求,为合理饮食计算其数量,并转化为食谱,将食物分为1/5、2/5、2/5分配于早、中、晚三餐。

1.3.3忌食 限制高脂、高胆固醇,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少吃油炸食物。

1.3.4避免发生低血糖 在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前应注意增加少量食物,以避免发生低血糖。

1.4运动指导 一般Ⅱ型糖尿病早期运动严格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就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依照患者身体情况选择运动种类:慢跑、散步、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球类运动等。最好采用有氧运动,选择在餐后一小时进行。

1.5用药指导 无论患者采用哪种降糖药物都会有相对不同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教会患者正确掌握用药的时间、用法及用量。如:降糖药饭前、饭后服用的不同类型,用药要准确,凡联合用药时更加要小心谨慎,不要过量或重复使用。胰岛素在饭前半小时注射,注射后按时进餐,抽取胰岛素计量必须准确。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计量。

1.6预防并发症指导

1.6.1定期去医院进行血糖、尿糖监测。全面了解用药水平和控制水平。在家采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经常测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定期检查眼底,眼压,防止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

1.6.2鞋袜要合适、卫生、透气,防止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致足损伤,避免使用电热毯、热水袋及热水烫脚等以免烫伤。

1.6.3如出现出汗、心悸、手抖、明显饥饿感等低血糖反应,立即喝糖水和进食。如出现倦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甚至昏迷,诱发酮症酸中毒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2 教育方式

2.1随机教育 利用各种治疗和晨、晚间护理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发药和注射时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和避讳等。

2.2发放宣传手册 在病房和护士站醒目位置,放置宣传栏,放置大量宣传手册。让病人随时拿取。让患者了解掌握有关疾病知识。同时给予必要的解释。

2.3病房小讲课 一般安排在下午,固定时间,地点设置在科室示教室。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资深护士负责授课。将内容制成课件,以电教形式授课。每周1-2次,每次小讲课30min-60min为宜。

3 总结

糖尿病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仅是糖尿病患者,还包括普通人群、病危人群、患者家属。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得到个性化、经济化、科学的治疗,保证治疗的经济合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友情链接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