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2 14:52: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凝聚共识,综合施策,广泛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是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村庄清洁行动的主攻方向是生活垃圾、生产废弃物、河塘沟渠清理及村容村貌提升、“厕所革命”、污水处理,聚焦的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切入点是最基础的,影响面、带动面却是最广的。各村(社区)要动员干部、党员、代表、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集中开展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盖板等面上的环境问题进行摸排上报,从而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我街道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
一、村情实际
***村地处***川区上游,**水库下游,距县城5.5公里,属省定贫困村。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56户951人,耕地面积3265亩,其中川台地1200亩,山台地2065亩,人均面积3.43亩。全村贫困户101户419人,截止2020年底,剩余贫困人口5户12人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为零。今年以来,***村全面贯彻落实市县镇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各项要求,立足全村人居环境整治确定的工作任务,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上下齐心、全民行动,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入了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呈现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2021年***村被评为市级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
1、深入宣传发动,积极动员参与。***村紧紧围绕全域无垃圾全民参与工作思路,在宣传发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上想点子、出实招、求实效,成立以党员干部和群众志愿者为主的2个专门宣传队伍,常态化深入农户、学校和农民种养合作社,通过发放倡议书、悬挂横幅、刷写标语、现场讲解,集中宣讲、播放影视资料、大喇叭宣传和建立微信群坚持定期推送环保知识等方式,扎实开展“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为主题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活动,全面宣传了全域无垃圾工作重要意义、具体措施、任务要求,消除了群众思想顾虑,激发了参与热情,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全域无垃圾,建设干净美丽家园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强化顶层设计,靠实工作责任。“村两委”坚持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推进乡村振兴全面结合,作为全村重点工作研究部署,抓促落实,以村为单位,按照实用、宜居、宜业、生态等原则,打造生农业态型乡村,聘请兰州大学设计院专业人员,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并按照分类施策原则确定实施内容,优先提升基础设施和村庄美化亮化建设,包括村庄主干道路及两旁的创意化美化亮化建设、农户门前屋后硬化及院墙院内修缮等方面、通过顶层设计,推动***村人居环境建设突破提升。同时,成立了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村文书任副组长,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立了1个人居环境群众志愿保洁队,选聘3名专职保洁员,制定并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和村组干部分组包片责任制,将责任和区域分别靠实分解到村组干部、专职保洁员和群众,并组织农户逐户签订环境卫生保洁责任和承诺书,形成了村、组、户三级齐抓共治网格化治理工作格局。
3、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实现村庄生态宜居。以***沿川线为重点,深入推进环境整治,整体提升全村乡村面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施全域无垃圾,以治理整顿环境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以点带面,对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整治,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保障。同时,动员各方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在全村上下形成了支书、主任亲自抓,村民小组具体抓,户户包抓的工作机制,明确了村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区域,做到了任务清楚、工作具体、目标明确,确保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落到实处。实行保洁员全天保洁,群众半月集中清洁、红黑榜每月公示、大喇叭定期宣传等措施,形成环境治理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全面养成群众良好卫生习惯;结合全镇消除“视觉贫困”专项行动,拆除危房、残垣断壁和乱搭乱建等43处,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面貌; 建立村级河长组织体系,经常性的对河道两岸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河道周边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大量推广秸秆青贮、揉丝打包等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乱堆乱放特别是玉米秸秆污染等问题,2020年***村秸秆青贮8000多吨,发展产业的同时,促使村庄环境面貌有一个长期的、较大的改观。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村卫生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群众卫生意识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了村容村貌整洁干净的目标。实施“一村万树”工程,以生态建设为主题,按照生态美的要求,从塑造村庄风貌、发动群众参与等角度出发,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对***村荒山地、边角地、废弃地、道路两旁等公共空间栽植彩色乡土树种和特色经济树种在***村荒山荒坡栽植云杉等1万多棵,在道路树畦种植四季玫瑰和三叶草11000平方米,绿化主干道路2.6公里。用绿色厚植乡村振兴生态底色。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整治提升、美化亮化、干净整洁”的要求,科学规划,周密部署,严格实施。采取争取项目和自筹的办法,先后在***村实施了主干道柏油罩面、入户道路硬化、水渠整修、墙面粉刷、墙体改造、建设文化墙,安装景观亭、景观石,安装菜畦栅栏,修建农民休闲小广场等项目,有力改善了村庄面貌。以村为单位,建设垃圾收集处置点5个,配套垃圾清运车1辆,为农户免费发放家用垃圾箱100多个,实现了运有车、户有箱,使全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每半月1次,组织群众,出动机械,以组为单位逐村户逐地逐河逐路全面清理农村积存垃圾,对道路两侧、学校周边、水源周围、塬边咀梢、河道河岸、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长期积存的垃圾堆、柴草堆等垃圾进行了集中清运。并严格落实保洁员定时清扫制度,为群众创造了干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环境。
一、宣传重点
重点宣传我镇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攻坚的决心与毅力;重点宣传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重点宣传我镇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全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明显改善;重点宣传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
二、宣传安排
*、创新宣传方式。各村(居)开展好假日课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各村(居)多用图片、视频等形式,精心策划一批报道,使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社会效果更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开设专题专栏。在微信平台等新闻媒体开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在行动”专栏,及时报道各村(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有效措施、整改进展、成果变化。
*、加强舆论引导。强化各类负面信息的监控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工作。
*、加强素材报送。各村(居)要主动与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对接,要明确一名新闻素材报送员,积极报送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三、工作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提升村容村貌为主攻方向,以改变村民卫生习惯、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为切入口,加快补齐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提升生活水平、生产能力和生态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分工负责。按照“政府主导、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具体实施”的原则,落实工作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区域统筹,科学规划。按照“区域统筹、高点定位、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经济适用”的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与脱贫攻坚、移民(易地)搬迁、特色产业培育、文明和谐社区创建、重点镇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科学编制各类专项建设规划。
(三)典型示范,有序推进。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以贫困村及高速公路、铁路、国省干道两侧、重点流域和县城周边、传统村落、城乡结合部村庄等为重点,通过抓点示范,深入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四)政策激励、群众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争在全市上下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工作目标
2019年覆盖全乡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08个村庄环境整治。力争年底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基本解决。
四、存在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旧突出。一是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生活、生产及建筑垃圾四处散落;二是畜禽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露天沟渠现象普遍。(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村民理事会、水务站、乡人民政府)
(二)乡村规划编制欠缺。一是农村住房布局凌乱,农村房屋建设存在盲目性、自发性和无序性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很多环境卫生死角。二是“六乱”现象依然突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普遍存在。三是各村内巷道硬化参差不齐、标准不一、衔接性差,甚至有部分村寨庭院及入户道路没有硬化,影响村民出行;四是公共厕所修建距离不合理,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存在建成后无村民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村民理事会、国土自然资源所、乡人民政府)
(三)路灯照明设施还没有完全覆盖。一是无路灯或只安装部分路灯村寨普遍存在;二是已安装路灯村寨,路灯损毁严重。(责任单位:各村委会、项目办、乡人民政府)
(四)垃圾清运及处理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造成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能及时清运;二是保洁人员没有履行好职责,未能及时清理村内环境卫生;三是垃圾无害化处理难,村上收集的生产、生活垃圾只做简单的焚烧或填埋。(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村民理事会、项目办、乡人民政府)
(五)人居环境整治配套资金投入不足。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地方财政收支更加紧张,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由于配套资金落实困难,势必会在推行各项政策时进行取舍。(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村民理事会、项目办、乡人民政府)
五、实施时限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9年8月下旬)。乡、村逐级召开动员会,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各责任单位按照各自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迅速开展工作。
(二)集中攻坚阶段(2019年8月至2019年11月)。全民动员、部门联动,上下协调、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确保到2019年底,全乡70%以上村小组基本达到验收标准。
(三)完善提升阶段(2019年11月至2019年12月)。总结经验,完善配套政策,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创新提升建设水平,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乡落实好分管领导、工作人员,紧紧围绕本乡镇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推动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保洁人员工资、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所需资金,建立完善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公共财政投入与村民适当缴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推动村庄保洁、管护及项目建设、垃圾收运处置、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市场化。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一是要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广大村民环境整治的主体意识和环保意识;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二是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三是加强学校教育宣传,以学生促家庭,形成“小手拉大手”共同保护绿色家园的氛围。
(一) 人居环境整治:今年以来,我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实行各党政负责人带队,组织专班对镇内交通干线进行专项整治,在“五清一改”的基础上实行补绿、增绿;另一方面,全镇首批确定12个重点整治村庄,邀请安徽建筑大学做规划设计,聘请第三方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各村按照“四议两公开”和议标程序组织实施,同时,目前已有8个重点整治村庄完成“五化两改”。自6月份开始,根据县里要求,各村每月至少整治1个村庄,严格按照“五清一改”标准整治到位,目前全镇已整治村庄60个。
(二) 美丽乡村:鲍店中心村是2018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包含阳家墩和燕窝地2个村民组,中心村规划范围内共143户526人。为实现“五清一改”和“五化两改”目标,在中心村内零补偿拆废拆旧295处,共计4700平方,清理乱堆乱放500余处,完成主、支、入户道路约6公里,污水管网约10公里,农户“三口水”全部接入管网,对143户厕所进行标准化改造并进室入户,完成自来水安装,清塘3口,安装路灯70盏,完成公共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新建公厕2处、广场1处、停车场2处及多处小游园、小菜园、小竹林等,建设后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大为提升。
高桥中心村是2019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包括塘头、河边、檀树、柏柯、竹元5个村民组,中心村覆盖人口154户共580人。高桥美丽乡村于2019年7月29日完成公开招标手续并确定了施工单位。现已完成154户厕所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全部进室入户;污水主管网总计3797米和检查井160个,已完成2050米和污水井105座;污水支管合计7500米,已完成4050米;7口池塘清淤已完一口池塘清淤及一口池塘排水工作;3921米的道路工程已完成约400米路基整平;活动广场1处和公厕1处在建。预计在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
二、主要做法
(一)规划先行,成立专班。一是邀请安徽建筑大学专业设计团队对中心村及重点整治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征询党员群众意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整治村庄资源禀赋;深入挖掘自然人文景观,对村内古迹、古建筑以及古树进一步加强保护,杜绝整治过程中的“一刀切”。二是成立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管和分管,细化责任分工。先后组织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先进地区的学习典型经验做法,同时强化包村镇干与包片村干责任,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定期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座谈会,交流经验,找出差距,补齐短板。三是成立中心村建设项目指挥部,镇党委书记任指挥部指挥长,党委副书记驻点办公,统筹协调项目建设,村两委负责中心村建设宣传动员及现场协调保障工作。
(二)注重引导,尊重民意。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在群众理解和参与,整治成效才能持续见效不反弹。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先后通过发放《致道路沿线居民的一封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征求意见表》,并以微信公众号和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镇各村(社区)分别召开示范、重点整治村民组全体会议,每月底提前考察确定次月整治村庄,提前做好动员部署。坚持因户施策,明确工作内容,充分尊重群众选择,听取群众意见,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人都是主角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保障,全力推进。一是成立专业工程队伍。确定一名牵头责任人、相对固定清理人员、机械手,把握工作步骤,依次确定挖机进场、专业施工队伍、专业治乱队伍和保洁人员进场次序,确保整治工作顺畅进行。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力度。在整治村民组未完成道路硬化且群众呼声高的村庄,充分发动群众自发捐款捐物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村共筹集村民捐款约60万元,镇级同步配套600万元,用于整治村通组道路硬化。三是开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岗位175个,充分发挥村内党员、村民组长、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进一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自觉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生产生活垃圾,自觉整治乱堆乱放行为,主动配合清理自家无功能建筑,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带头示范作用,切实扭转干部“独唱”局面。
(四)加强监管,重在长效。一是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结合农环检查,对各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一月一查和一月一通报。二是坚持整治一个,移交一个。进一步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监管与考核力度,做到村庄保洁与垃圾清运处置及时、常态高效。三是明确专人专岗,加强整治后村庄的管护工作,确保整治效果持续长久见效。四是充分发挥村民组长、五老人员日常宣传和监督,定期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清洁意识。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长效管护机制效果不佳,仍需进一步完善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尽管我们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付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村庄整治后再反弹现象比较普遍。
一是农民千百年来旧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群众的卫生保洁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乱丢垃圾、乱堆乱放现象仍然存在,生活垃圾在街道、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仍然可见。
二是保洁队伍虽然成立,但部分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岗人员及保洁队员岁数较大,素质不高,工作标准不高,工作范围不到位。
三是部分自然村庄因受山地等因素影响,村庄基础条件差,改水改厕难度大,整体整治效果不明显。
四是畜禽污染治理措施效果不佳,污染仍然较严重。由于近年来农村扶贫产业自种自养规模养殖户及种养大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确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大多数养殖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臭气四溢,粪水横流。
五是春秋两季秸秆焚烧屡禁不止。部分农户就地焚烧秸秆肥田,造成了空气、土壤的严重污染,留下一块块黑斑,虽然镇村已开展常态化秸秆禁烧巡逻,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仍然不容乐观。
(二)镇村两级整治资金压力过大,存在债务风险。
今年以来,我镇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五清一改”整治村庄及“五化两改”重点整治村庄投入了大量要素资本,对村民组道路硬化给予每公里30万元奖补,预计今年除县级补助外,镇村仍需投入约1500万元。目前所有村庄已分层次、分目标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每个村庄整治费用在5-8万元之间,整治后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后续工作保障,并且村庄整治后的长效管护也需要配备专岗专业人员,镇村面临的资金压力过大。
四、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首先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以政府主导为主,充分发挥群众的能动作用,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实行典型试点示范,逐步推开,建立起一套可行管用的长效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必须坚持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新的层次和水平。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村庄规划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一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二要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镇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等生产生活实际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雅观、简单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