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2 14:52: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个体经济的弊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无论是宜兴的实践,还是其他市(县)、区的经验,都反复证明,发展私营个体经济,解放思想是首要前提。哪个地方思想解放早、束缚少,哪个地方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就快、就充满活力。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全市各级要继续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不断把解放思想推向新的高度、新的深度和新的广度,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活力。下面,我简要讲三点意见。
一、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把全市上下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好,切实增强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思想共识
解放思想,我们讲了多少年,是经常讲、反复讲。正是我们首先坚持了这一条,我们的改革才一年比一年深入,发展才一年比一年加快,工作才一年比一年自觉。现在看来,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第一位的问题还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发展。深入分析各级对私营个体经济存在的偏见和疑虑,突出的有三条。一是还不很放心。看私营个体经济总不那么顺眼,担心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多了,会加速贫富两极分化,影响市场经济秩序,滋生消极腐败现象。对私营个体经济的认识还停留在“补充”的阶段,没有真正上升到“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缺乏深刻理解。产生这样的疑虑,实质还是担心政治上冒风险、犯错误。二是还不很放手。限制多,监管多,条条框框多,吹毛求疵多,私营个体经济还没有真正享受“国民待遇”,还不能与国企、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三是还不很爱护。对民资民力重视不够,体恤不够,珍惜不够,有的地方把私营企业当作“唐僧肉”,实际工作中对私营个体企业远不如对其他所有制企业那样倾心尽力。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扫除阻碍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把全市上下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要求上来,关键是要对私营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个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讲,是推动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事关无锡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七项重点工作。这七项重点工作,无论是国企改革,还是利用外资,无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也无论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还是加快特大城市建设,可以说都离不开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都需要私营个体经济的进入。没有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这几项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就缺乏有利的社会基础和经济条件。私营个体经济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激活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这一着棋走活了,就可以使全局都活起来。所以,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具体地讲,至少有三条:一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二是致富百姓的好路子,三是结构调整的生力军。从经济发展看,是增长极。去年,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值和上交税金已分别占全市总量的、和,在去年全市的经济增长中,有个百分点来自私营个体经济的贡献。可以说,私营个体经济是支撑全市经济大厦的重要支柱。从致富百姓看,是好路子。到去年底,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已达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并吸纳了大量的下岗职工,为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事实证明,私营个体经济就是富民经济,这一块发展得越快,群众得到的实惠就越多。从结构调整看,是生力军。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脱困,还是乡镇企业的转机改制,如果没有私营个体经济的大胆进入、及时补位,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余地就不会这么大,国有、集体经济的活力就不会这么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步伐就不会这么快。因此我认为,对于私营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怎么讲都不为过;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怎么做都不为过。应当象抓开放型经济、国企改革等工作一样,狠抓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市经济增创新优势、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无锡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具备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传统优势。无锡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全国乡镇企业的创始地,经商办实业的历史底蕴十分深厚,群众基础非常广泛。二是有空间优势。无锡经济总量大,开放度高,又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余地大、领域宽、机会多。三是有实力优势。无锡民间资本雄厚,去年底,全市居民存款余额达亿元,大量游资正在寻找投资机会。四是有人才优势。特别是经过这几年市场经济的洗礼,造就了一大批经商办实业的优秀人才。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无锡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确是天时、地利、人和。尽管我们起步不早,但完全可以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形成更明显的后发优势。
二、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促进私营个体经济的大跨越
什么是大跨越,一是要发展,在数量上有大的扩张;二是要提高,在素质上有大的增强。一方面,我市私营个体经济的总量还不大,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还不高,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潜力很大、余地很宽,必须把潜在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我市私营个体经济还没有真正摆脱“低小散”的弊端,优势还不很明显,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直接面对国际强手高水平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必须迅速增强自身的实力和水平。“发展”和“提高”对于我市私营个体经济来说,都很重要,都很紧迫,必须两手并举,紧抓不放。
怎样实现量的扩张?一是要全面贯彻“六放”精神。“六放”,就是要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这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是先进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六放”要求,全面审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看一看思想是否真正解放,观念是否真正转变,政策是否真正开明,该降低的门槛有没有降低,该放开的领域有没有放开,该拓展的空间有没有拓展,从而不断改变我们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潜在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要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要象抓外资一样,广泛出击,招商引资,以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吸引各路英才到无锡投资经商、兴办实业,努力使无锡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园。三是要始终坚持先“有”后“优”。不论私营个体经济初创阶段规模是否大、水平是否高、贡献是否多,都要满腔热情鼓励发展,一切先发展起来再说,真正做到先发展再规范、先发展再提高、先发展再壮大,为私营个体经济顺利起步创造条件。
怎样实现质的提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要牢牢抓住创新这根主线不放,以持续全面的创新,推动和促进私营个体经济素质的不断提升。重点要抓好四方面的创新。一是制度创新。要引导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产权结构由单一化、个人化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企业组织形式由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向公司制、股份制提升,企业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家族化管理向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过渡,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特别要指出的是,广大私营个体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实现资本扩张的好机会,也是实现自我升华的极好途径。通过与国有企业的渗透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促进私营个体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升级,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希望广大私营个体企业敏锐抓住当前国企改革的难得机遇,积极参与,大胆进入。二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私营企业要把技术创新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人才引进,通过产学研联合、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与外商合资合作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快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市委、市政府鼓励和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今后,上规模、上水平的技改项目可以享受贴息,建立省级技术中心可以享受补贴,创成国家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要给予奖励。三是管理创新。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内部运行,切实抓好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水平。要自觉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遵守市场经济的信用准则和诚信观念,坚持依法办事,守法经营,树好私营个体企业的社会形象。四是经营创新。要敏锐把握市场格局的新变化,找准市场定位,完善营销网络,积极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有条件的企业要大胆进军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分工与合作。要加强与外商的合资合作,借船出海,借梯上楼,打开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到海外投资办厂、设立“窗口”,不断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切实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在搞好产品经营的同时,积极探索资本经营,大胆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重组,积极争取企业上市,直接挺进资本市场,努力实现低成本、裂变式扩张。
实现私营个体经济的大跨越,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但主要靠个私业主自身的努力。在座的同志们是全市私营个体企业的排头兵、领头羊,要在加快发展和提高中带好头、放好样。在此,向同志们提几点希望。一是要有创业的激情。始终胸怀对远大目标的追求和渴望。不要满足于办一个小企业,而要立志干一番大事业;不要满足于当一个“小老板”,而要立志做一个大企业家;不要满足于致富个人,而要立志奉献社会;不要满足于在家门口争豪斗富,而要立志到国内外舞台上攀高比强。始终保持起家立业时那样一种闯劲、拼劲和持久的韧劲,真正象省委书记回良玉同志要求的那样,向高的攀,与强的比,同勇的争,跟快的赛。二是要有创新的勇气。创新是一个企业家最宝贵的品质。要增强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突破常规的胆识,敢想敢干,敢试敢闯,敢为人先,以强烈的创新欲望、持续的创新实践,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三是要有现代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考,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发展思路、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真正学会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把握时展的趋势,挺立时展的潮头。四是要有良好的品质。养气、养性、养德、养智,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干大事、创大业打牢根基。
三、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为私营个体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解放思想,我们讲了多少年,是经常讲、反复讲。正是我们首先坚持了这一条,我们的改革才一年比一年深入,发展才一年比一年加快,工作才一年比一年自觉。现在看来,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第一位的问题还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发展。深入分析各级对私营个体经济存在的偏见和疑虑,突出的有三条。一是还不很放心。看私营个体经济总不那么顺眼,担心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多了,会加速贫富两极分化,影响市场经济秩序,滋生消极腐败现象。对私营个体经济的认识还停留在“补充”的阶段,没有真正上升到“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缺乏深刻理解。产生这样的疑虑,实质还是担心政治上冒风险、犯错误。二是还不很放手。限制多,监管多,条条框框多,吹毛求疵多,私营个体经济还没有真正享受“国民待遇”,还不能与国企、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三是还不很爱护。对民资民力重视不够,体恤不够,珍惜不够,有的地方把私营企业当作“唐僧肉”,实际工作中对私营个体企业远不如对其他所有制企业那样倾心尽力。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扫除阻碍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把全市上下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要求上来,关键是要对私营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个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讲,是推动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事关无锡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七项重点工作。这七项重点工作,无论是国企改革,还是利用外资,无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也无论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还是加快特大城市建设,可以说都离不开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都需要私营个体经济的进入。没有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这几项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就缺乏有利的社会基础和经济条件。私营个体经济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激活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这一着棋走活了,就可以使全局都活起来。所以,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具体地讲,至少有三条:一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二是致富百姓的好路子,三是结构调整的生力军。从经济发展看,是增长极。去年,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值和上交税金已分别占全市总量的×××、×××和×××,在去年全市×××的经济增长中,有×××个百分点来自私营个体经济的贡献。可以说,私营个体经济是支撑全市经济大厦的重要支柱。从致富百姓看,是好路子。到去年底,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已达×××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并吸纳了大量的下岗职工,为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事实证明,私营个体经济就是富民经济,这一块发展得越快,群众得到的实惠就越多。从结构调整看,是生力军。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脱困,还是乡镇企业的转机改制,如果没有私营个体经济的大胆进入、及时补位,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余地就不会这么大,国有、集体经济的活力就不会这么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步伐就不会这么快。因此我认为,对于私营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怎么讲都不为过;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怎么做都不为过。应当象抓开放型经济、国企改革等工作一样,狠抓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市经济增创新优势、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无锡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具备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传统优势。无锡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全国乡镇企业的创始地,经商办实业的历史底蕴十分深厚,群众基础非常广泛。二是有空间优势。无锡经济总量大,开放度高,又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余地大、领域宽、机会多。三是有实力优势。无锡民间资本雄厚,去年底,全市居民存款余额达××5亿元,大量游资正在寻找投资机会。四是有人才优势。特别是经过这几年市场经济的洗礼,造就了一大批经商办实业的优秀人才。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无锡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确是天时、地利、人和。尽管我们起步不早,但完全可以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形成更明显的后发优势。
二、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促进私营个体经济的大跨越
什么是大跨越,一是要发展,在数量上有大的扩张;二是要提高,在素质上有大的增强。一方面,我市私营个体经济的总量还不大,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还不高,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潜力很大、余地很宽,必须把潜在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我市私营个体经济还没有真正摆脱“低小散”的弊端,优势还不很明显,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直接面对国际强手高水平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必须迅速增强自身的实力和水平。“发展”和“提高”对于我市私营个体经济来说,都很重要,都很紧迫,必须两手并举,紧抓不放。
怎样实现量的扩张?一是要全面贯彻“六放”精神。“六放”,就是要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这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是先进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六放”要求,全面审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看一看思想是否真正解放,观念是否真正转变,政策是否真正开明,该降低的门槛有没有降低,该放开的领域有没有放开,该拓展的空间有没有拓展,从而不断改变我们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潜在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要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要象抓外资一样,广泛出击,招商引资,以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吸引各路英才到无锡投资经商、兴办实业,努力使无锡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园。三是要始终坚持先“有”后“优”。不论私营个体经济初创阶段规模是否大、水平是否高、贡献是否多,都要满腔热情鼓励发展,一切先发展起来再说,真正做到先发展再规范、先发展再提高、先发展再壮大,为私营个体经济顺利起步创造条件。
怎样实现质的提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要牢牢抓住创新这根主线不放,以持续全面的创新,推动和促进私营个体经济素质的不断提升。重点要抓好四方面的创新。一是制度创新。要引导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产权结构由单一化、个人化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企业组织形式由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向公司制、股份制提升,企业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家族化管理向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过渡,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特别要指出的是,广大私营个体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实现资本扩张的好机会,也是实现自我升华的极好途径。通过与国有企业的渗透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促进私营个体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升级,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希望广大私营个体企业敏锐抓住当前国企改革的难得机遇,积极参与,大胆进入。二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私营企业要把技术创新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人才引进,通过产学研联合、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与外商合资合作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快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市委、市政府鼓励和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今后,上规模、上水平的技改项目可以享受贴息,建立省级技术中心可以享受补贴,创成国家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要给予奖励。三是管理创新。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内部运行,切实抓好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水平。要自觉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遵守市场经济的信用准则和诚信观念,坚持依法办事,守法经营,树好私营个体企业的社会形象。四是经营创新。要敏锐把握市场格局的新变化,找准市场定位,完善营销网络,积极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有条件的企业要大胆进军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分工与合作。要加强与外商的合资合作,借船出海,借梯上楼,打开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到海外投资办厂、设立“窗口”,不断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切实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在搞好产品经营的同时,积极探索资本经营,大胆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重组,积极争取企业上市,直接挺进资本市场,努力实现低成本、裂变式扩张。
实现私营个体经济的大跨越,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但主要靠个私业主自身的努力。在座的同志们是全市私营个体企业的排头兵、领头羊,要在加快发展和提高中带好头、放好样。在此,向同志们提几点希望。一是要有创业的激情。始终胸怀对远大目标的追求和渴望。不要满足于办一个小企业,而要立志干一番大事业;不要满足于当一个“小老板”,而要立志做一个大企业家;不要满足于致富个人,而要立志奉献社会;不要满足于在家门口争豪斗富,而要立志到国内外舞台上攀高比强。始终保持起家立业时那样一种闯劲、拼劲和持久的韧劲,真正象省委书记回良玉同志要求的那样,向高的攀,与强的比,同勇的争,跟快的赛。二是要有创新的勇气。创新是一个企业家最宝贵的品质。要增强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突破常规的胆识,敢想敢干,敢试敢闯,敢为人先,以强烈的创新欲望、持续的创新实践,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三是要有现代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考,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发展思路、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真正学会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把握时展的趋势,挺立时展的潮头。四是要有良好的品质。养气、养性、养德、养智,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干大事、创大业打牢根基。
三、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为私营个体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私营企业万户,创造就业岗位万个;私营个体企业实现产值亿元,上交税收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分别增长%、和%;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已经超过,私营个体经济的较快发展在发展生产力、开辟税源、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增加居民收入、方便人民生活以及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和重要的增长极。目前,全省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新特点:
⒈企业实力增强。上半年,全省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万元,同比增长%。一批规模型企业迅速崛起,全省注册资本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已达户,同比增长%;私营企业集团已达到户。比年初增加户。出现了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雨润集团、苏宁交家电集团等一批销售超几十亿元的规模企业。与此同时,为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少企业十分重视运用品牌战略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目前,全省私营企业已有全国驰名商标件波司登、、梦兰、虎豹、好孩子。省内著名商标件。
⒉经营领域拓宽。目前,我省从事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户,同比增长%,占总户数的%;从事第二产业的万户,增长%,占%;从事第三产业的万户。增长%,占%。民间资本对一产、三产的投入明显加大。全省已有私营旅游公司近家;民营高校所,在校学生万多人;个体、私营医疗机构家;常熟、江阴、张家港市分别在原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改制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人控股占%以上。
⒊外向程度提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私营企业同样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我省私营企业积极拓展对外经济业务。目前,全省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共家,其中今年新增多家。上半年,全省私营个体经济出口创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⒋科技水平提升。目前,全省私营科技型企业已达多家,在全省已认定的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私营企业占强。
⒌特色产业初具雏形。近些年。江苏省私营个体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当地比较优势,走产业特色化道路,通过企业积聚构建块状经济,使得一大批中小型私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如吴江的纺丝业、扬中的低压电器业、武进的灯具业、丹阳的眼镜业、邳州的板材加工业、阜宁的玻璃工艺等已经很具规模。
⒍管理素质提高。今年,江苏新登记的私营企业大部分是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设立的,采取了比较规范的企业组织形式。目前,全省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万户,同比增长%,占全部私营企业的比重达到%。同时,私营个私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员工培训,吸纳优秀人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很大的提升。
二、私营个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江苏省私营个体经济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但从内在根源上看,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⒈私营个体企业的体制机制束缚了自身的发展。大部分有限公司没有按照《公司法》规范运作,特别是部分改制过来的私营企业,其经营机制没有得到真正转换。家庭式管理、传统性管理等问题十分突出,企业在股份结构上单一化、封闭化较为普遍,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使得企业规模难以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扩张,从而对企业的二次创业和产业升级形成制约。
⒉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仍有不足。近年来,省及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鼓励扶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并取得明显效果。但政策落实存在不平衡性,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缺少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例如,目前针对私营企业行业进入的前置性审批还有多项,部门间往往会因为缺乏前置审批的有效手段,而出现相互推诿,有些部门甚至还存在怕担责任,而将前置审批的有关工作一搁再搁,用拖延的办法代替了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作风。
⒊融资难是私营企业发展的又一大障碍。私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一大批处于起步阶段的私营个体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信用等级无法通过银行获取贷款。同时。也存在由于是小额贷款而导致银行不屑一顾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私营企业资本的投入和企业的发展。
⒋“三乱”现象使企业负担较重。据调查表明:仅有%的被调查私营个体企业认为社会负担有所减轻或明显减少;%认为有所增加或明显增加;%认为变化不大。同时,由于利益驱动,少数部门仍存在对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调查中私营个体经营者选中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为其主要负担项目的比例分别为%、%和%。
三、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强调指出:“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面对国际国内竞争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迅速做大做强优势私营企业,为江苏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一提高认识,营造环境,不断壮大私营个体经济的整体规模;
扶持培育和发展壮大私营个体经济,首要的问题是要更新观念,要在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发展私营个体经济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营造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环境,即从社会舆论到政府行为,从体制条件到服务支撑,形成合力,为私营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充分认清当前江苏与部分省市在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方面的差距。就是下一阶段在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从更深更高的层次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工作大推进。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摆上重要工作位置。用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那样的热情、劲头来支持和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用像对待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一样的态度关注和扶持私营个体企业,掀起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
⒉加快改革,着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认真落实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各项政策,使私营个体经济充分享受国民待遇。要把放宽经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落到实处,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取消所有对私营个体经济经营领域的限制和前置审批条件的规定。另一方面,要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要从法律上保障私营个体经济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处理经济纠纷时。要避免处于弱势地位的私营个体企业受到不公正待遇。
⒊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首先,要为私营个体经济提供制度保证。积极推行“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反馈”的并联审批制度,加快由行政审批制向登记备案制过渡,理顺政府管理体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阻碍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不良现象,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其次,尽快建立私营个体企业服务中心,各级工商、公安、质监、税务、物价、交通、卫生、环保、金融等部门开设一个窗口。实行“一条龙”服务。
二转变观念,加快创新,不断提高私营个体经济的整体素质。
私营个体企业生于市场长于市场,在机制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组织结构上的小而全、小而散,产权制度上的产权单一,企业管理上的家族化等弊端逐步显露出来,必须积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在机制上、技术上、管理上进一步创新,增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动力。
⒈大力推动私营个体企业制度创新。要积极引导私营个体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吸纳社会法人和个人资金,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改变股权过于集中的弊病,实行产权制度的创新,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的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⒉积极支持私营个体企业技术创新。要引导私营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技术改造与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鼓励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建立技术开发和创新机构,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私营个体企业发展层次和质量。
⒊进一步引导私营个体企业管理创新。在管理体制上,要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完善规范内部运作,打破原来重要管理岗位由家庭成员把持的状况,面向全国、面向全社会大力引进先进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健全比较完善、规范有序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逐步由起步阶段的作坊式、家族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在管理理念上。要引进“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培育企业文化,努力营造一个既有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又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的竞争环境,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管理手段上,要以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强化财务管理和营销管理为重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使家长式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提高私营个体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三突出重点。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私营个体经济的整体水平。
江苏面对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双重挑战。要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在量的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发展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培育壮大特色私营工业园。构筑私营个体经济的新优势。
⒈培育壮大私营个体企业规模。鼓励一些有实力、有前途的私营个体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和投资、改造等形式,发展壮大,尽快形成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私营大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调动民间资本。加大投入,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向“专、精、特、优”的优势企业和大型集团化企业发展。
⒉积极扶持科技型私营个体企业。鼓励创办私营高科技企业,通过规划引导、重点扶持、典型示范,培育一批规模合理、专业化程度较高、技术先进、主导产品优势明显、在同行和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私营科技型企业。要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业绩突出的私营科技企业到创业板上市。
⒊加快发展外向型私营个体企业。要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个体企业与跨国公司配套协作,直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接进入跨国公司的分工体系和国际经贸网络,从事外经贸业务。鼓励私营企业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兴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私营企业使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积极推动有实力的私营个体企业“走出去”,开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劳务合作和国际科技经贸活动,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⒋大力建设私营个体经济特色工业园区。要加快专业化私营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布局分散的私营个体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对入园企业在资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改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企业间的生产协作,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加强园区内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组建新产品开发研制中心、测试中心、污水处理中心、销售实体、服务型组织等,进一步促进产业的集聚和技术的集聚,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四落实政策,规范管理,促进私营个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要针对私营个体企业创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制约因素,始终把握放手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力争在经营范围、信贷、税收、用地、科技、人才等方面真正做到与国有、集体、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六放”,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⒈坚持做大做强私营个体企业。对列入省和各地重点骨干企业行列的私营企业,享受省和当地扶持重点骨干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帮助其进一步扩大规模,实现跨所有制、跨地区、跨国经营;对规模适中、产品附加值较高、效益较好、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的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融通、用地用电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将其培育成“小巨人”;对目前规模不大,但成长性较好的“苗子”企业,加大综合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促进其快速成长。
⒉继续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坚持“放水养鱼”。各级各地都要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私营个体企业的信用担保、创业资助和技改项目贴息。扩大对私营个体企业的贴息范围,大力扶持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私营个体企业,重点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升级。
⒊强化对私营个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借鉴宁波市的做法,组建以联合经济担保为基础,社团法人式的非盈利性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具有发展潜力的私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综合运用贷款、保函、承兑汇票、信用证、贴现、买方信贷、外汇贷款等信用工具。拓宽私营个体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渠道。
⒋建立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私营个体经济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信息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进行私营企业电子商务试点,降低私营企业市场开发成本。
对区域商贸经济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文章来源:会员点击数:更新时间:
芜湖是一个以商业兴市的著名商埠,商贸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芜湖商贸业从商业业态到经营规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区作为芜湖市商贸中心区,更直接地感受到这一变化及其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
一、商业业态不断丰富。我区商业业态的演进,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创造的巨大商机和外地商贸企业的加盟。纵观我区现代商业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南京新百大厦进驻为标志。上个世纪年代初,南京商界龙头企业南京新百股份公司决策者看准了芜湖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决定进军芜湖,在中山路南端购置黄金宝地建起高层的新百大厦,商场面积近万平方米,改变了市百货大楼“一店独大”的局面,并促使市百货大楼加快改制步伐,建立银座商场,以适应竞争的新形势。第二阶段以江苏时代超市公司进驻为标志。世纪年代末,江苏时代超市公司利用位于银湖中路的电子管厂多平方米厂房开办连锁店,其先进的管理、价廉物美的商品、开放式的购物环境,缩短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这一新型购物方式令消费者耳目一新。随后,上海锦江、华联超市快速跟进入驻我区。第三阶段以联华大卖场落户中山路为标志。联华作为国内连锁商业巨头,其举动无不带有导向性,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实力雄厚的境外商家来我区发展连锁经营。外地商家不断攻城掠地,也带动了本地商家观念的更新,目前,我区已有芜湖人自办的超市家。
二、商业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商业企业来说,规模化经营不仅具有成本优势,而且容易形成人气。近年来,境内商贸企业经营规模越做越大,除传统的大型百货店新百大厦、银座商场外,一批新开业超市连锁店均具有一定规模,世纪联华大卖场营业面积达万平方米,将购物、观光、休闲、就餐诸功能融为一体,给消费者以全新的视角享受。华联超市、时代超市、锦江超市、巨龙超市、品味超市、百家惠超市、四子超市等营业面积也都在平方米以上。
三、特色街区和专业批发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凤凰美食街于年月日建成开街,银湖中路家具装饰材料商贸街已形成气候,天门山电子电器商贸街项目已开工建设,北京路电讯器材商贸街、黄山路图书音像商贸街、九华山路现代办公设备商贸街正在培育和形成之中。此外,适应市场运行规律,在不断的调节与整合中,以吉和商城为代表的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的聚集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在发展商贸经济、重振商埠雄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的看来,这几年我区区域商贸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商业物流体系尚不健全,便民商业发展还不充分,特色商业街辐射面还不够宽等。现就如何适应新形势,促进区域商贸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提出以下思考。
第一,合理调整商业布局。我区作为芜湖市的商贸中心区,随着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商贸经济将在区域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商业分布存在着南重北轻现象,大的商贸企业集中分布在南部老的商业区,而赭山路以北区域鲜有大型商业企业,这种不平衡分布,一方面容易造成相互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商贸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北部地区居民购物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建议合理调整商业布局,构建区域商贸次中心。综合各种因素,商业次中心可以银湖中路与赤铸山西路结合部为中点,向周边地区扩展。在这一区域建设商业次中心,不仅可以方便北部地区居民购物,而且通过提高级差地租,使城市资产不断增值,达到经营城市的目的。鉴于该区域临近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桥经济园区,并与汀棠公园相邻的优势,次商业中心的功能定位应以购物、休闲、娱乐为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购物中心、商场、超市、大众餐饮店、图书超市和文化娱乐设施。
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会为举办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从供需关系和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的角度来分析,表现为以下方面。
1.1数量效应
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相当于在举办地开发出了一个全新的旅游吸引物,并且基于节事活动内在的集聚性特点以及品牌效应,会直接地为举办城市吸引大量的游客。2011西安世园会,会期178天,累计接待游客15728936人次,单日入园人数最多达到302569人次[10]。据统计,西安市2011年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6553.0万人次,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100.23万人次,国内旅游业总收入530.15亿元人民币,旅游外汇收入6.41亿美元,上述指标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26.0%、19.1%、30.8%、32.0%。[11]数据表明,2011年西安市旅游业收入的增长,要明显高于接待游客数量的增长比率,即旅游者人均花费得到了显著提升。
1.2时间效应
节事活动的举办涉及较长一段时间内、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投资开发,会为举办地的旅游产品开发与产品组合带来新的元素,丰富旅游产品谱系,进而带动各项旅游经济指标的持续增长,并且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一般而言,表现为筹备过程中逐步升温的前期效应,举办过程中集中释放的期间效应,以及在活动结束后依然持续存在的后期效应,具有阶段性和持久性的双重时间效应。在筹备期,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旅游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加之节事活动本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举办前就会明显带动旅游业发展,这种预热有利于举办地逐步培养和完善其旅游接待能力,从而适应在节事活动举办期间的高峰客流量压力。在举办期间,由于节事活动的暂时性特点,造就了其作为旅游吸引物的稀缺性,进而就会表现为游客数量在时间分布上密度大的特点,城市的旅游承载力受到考验。在节事活动结束后,一方面,举办地旅游业的综合能力和服务质量会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可能面临由于游客数大幅度下降而引发的投资回收放缓与旅游就业过剩的矛盾和压力。此外,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可以有效调节举办地的旅游淡旺季,举办时间如果选择在举办地的旅游淡季进行,将会有效缓解旅游淡旺季的冷热不均、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反之,如果选择在举办地的旅游旺季进行,也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挑战。
1.3空间效应
基于密度大、专业性强等特点,大型节事活动对于场地条件具有特殊要求,因此通常需要建设专门性场地。而基于规模、成本以及市政规划等各方面因素考虑,选址通常会远离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域。因此,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能调整旅游资源结构,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促进新景观带的形成,进而引起城市旅游空间发生变动,甚至导致城市旅游中心的迁移。2011西安世园会的举办,有效地完善了旅游业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布,以河流治理带动新区建设,以新区开发支撑生态重建,实现了!灞由昔日生态重灾区向城市生态补偿区和生态示范区的转变。2014青岛世园会及周边的项目建设,将延伸和优化青岛市的旅游空间分布,使旅游区域逐步从传统的东南沿海一线向北部扩散,从而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的旅游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22014世园会的旅游效应及青岛旅游业问题分析
2014世园会将引发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对于青岛市旅游业来说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两面性影响。综合分析青岛市旅游业的具体特点,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2.1城市旅游承载力的限制
2014青岛世园会与2011西安世园会同为“A2+B1”级别,为国际性和长期性结合的展会。据预测,2014青岛世园会期间,园区将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100万人次[12],而这仅仅是世园会园区作为一个独立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在关注世园会产生的显著而积极的数量效应的同时,旅游业也必须正视其为旅游业带来的负面效应,在世园会举办期间,大量的客流将会给青岛市的景区景点、交通、住宿、餐饮以及零售业等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给城市的旅游承载力产生巨大压力。此外,由于气候条件及旅游资源禀赋等原因,青岛市旅游具有明显的淡旺季分布不均的现象,这种时间结构也是青岛市旅游承载力发展受限制的重要原因。表1为2009~2010年青岛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的分季度统计情况,从旅游者人数指标来看,青岛市的旅游旺季集中在二、三季度,即4月至9月。而从旅游者人均花费指标来看,尽管在旅游旺季相关价格和成本会有所上升,但是人均花费较淡季反而并无显著提升甚至有所下降,说明在旅游旺季,由于旅游承载力的限制,导致旅游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表12009~2010年青岛市各季度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及人均花费年份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国内游客人数(万人次)2009612.071066.921438.05786.382010661.661234.701618.88881.41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元)20091192.91067.061123.561309.5620101218.541127.851240.641354.07数据来源:根据2010年与2011年青岛统计年鉴整理2014青岛世园会会期拟定自4月18日至10月18日共计184天,相当于仅在世园会园区内,日均接待游客就将达到6万人次左右。而世园会举办的时间区间恰好与青岛市的旅游旺季重合。这种旅游旺季与区间性旅游吸引物的叠加,将加剧青岛市旅游接待旺季的供需矛盾,而城市旅游承载力的限制可能导致旅游者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进而影响旅游消费。
2.2旅游供给空间分布不均衡
基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原因,青岛旅游业发展的传统模式是依托海洋旅游资源、发展海滨观光度假旅游。因此,青岛市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旅游供给要素,明显呈现空间分布不均衡状态,这也是造成青岛市旅游承载力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住宿业为例,表2、表3为青岛市2011年各区市住宿业网点数和从业人员数分布情况。数据显示,青岛市住宿业企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市南、市北、黄岛、崂山等东南部沿海一带;而位于中部的四方区和李沧区次之。在上述区域中,个体网点作为辅助,有效补充供给市场的层次和类型。而位于郊区的各区市,住宿业企业网点数目较少,其住宿业主要靠个人网点支撑。住宿业分布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旅游者在活动空间方面的局限性,客流量大量集中无法合理有效分流从而限制城市的整体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进而影响旅游者的停留时间、相关旅游消费等,造成旅游收入漏损。此外,景区景点、旅游交通条件、旅游餐饮、旅游服务质量等旅游供给要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
2.3基础设施的持续利用和前期投资的有效回收
会场及建筑物的合理安排和有效使用是稳定就业和保持节事活动后续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旅游业而言,节事活动结束后其正面效应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奥运会与世博会结束后,借助后期效应,北京和上海的旅游业发展在整体上均延续了良好势头,保持稳定增长。但也存在出现旅游者数量下降或者旅游需求结构变化的可能,继而引发旅游业出现供给过剩的现象,这种过剩包括“数量”或“结构”两个方面、可能导致旅游就业过剩、旅游投资回收放缓等一系列问题。青岛市应当结合世园会和青岛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借鉴和参考北京、上海及西安的成功经验,避免出现会后效应后劲不足的局面。
32014世园会青岛市旅游业的对策
世园会期间,大量旅游者的进入,将使青岛市主要景区及接待设施处于超饱和状态。而世园会后如何继续发挥后世园的积极效应、应对负面效应,在转变中求发展创新,是青岛旅游业必须面对的大课题。本文仅从旅游需求与供给的角度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3.1数量与结构兼顾,外延与内涵并重,增强旅游承载力与应变力
世园会的举办将引发青岛市旅游供需关系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数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旅游业不应只关注数量上的改变,还应当深入分析世园会这一特定节事活动所引发的旅游需求结构的变化,如旅游产品类型结构、旅游要素结构、消费层次结构等。在此基础上,调整旅游供给结构。分析表1数据可知,在青岛市旅游旺季中,旅游者绝对数量的增加往往伴随着人均旅游花费相对的下降,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之一,就是旅游业的结构性供给不足。只有数量与结构兼顾,旅游供给才是有效的。单纯通过加大投资、增加就业和设施建设等外延式的方法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模式,往往会在现实与预期出现较大偏差,或者游客数突发性降低的情况下,变得脆弱而缺乏应变力。这就要求旅游业在外延扩张的同时,也要注重行业内涵的发展,如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旅游产品价值构成中高新技术和知识服务的含量等,以此增加旅游承载力的弹性和应变力。
3.2借势世园会完善旅游产品谱系,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与产品结构
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将改变青岛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青岛市旅游业应当借助这种全新的形象界定,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近年来,为了调整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和产品结构,青岛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公布的2011年青岛节庆活动中,普通商业节庆38项,重要品牌节庆2项。普通商业节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情况分别如表4和表5所示。
这些普通商业节庆都是分布在旅游设施不尽完善的农村、近郊地区。在空间上分散分布,内容上重点突出文化与习俗,形式上注重民风淳朴和返璞归真,以真实体验为核心价值,而对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具有投资小、收益快的特点。从短期来看,节庆民俗活动可以补充世园会期间青岛市的旅游供给,有效缓解旅游旺季期间传统景区的客流压力;从长远来看,可能会促使青岛市旅游业改变空间结构,改善空间布局。在世园会后期将持续发挥特色优势。应当予以重点培育,而传承世园会的人文价值、深化世园会的主题,将是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设计理念。
3.3鼓励个体经济发展,完善旅游法律法规,加强旅游行政管理
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基层单位人力的投入、劳动力的流向、从业人员和职工的规模及结构、劳动报酬和工资的水平等情况。这些资料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各项劳动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单位用人机制的灵活多样和分配方式不断变化,现行劳动工资统计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我国目前劳动力和工资的真实情况。
1现行的劳动工资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统计范围的局限性。现行劳动统计的范围是地域内的中央和地方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并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随着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乡镇企业、私营、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而劳动工资统计只反映国有、集体、其他经济(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单位的劳动情况资料,恰恰没有反映已逐渐成为吸纳就业主体的私营、个体经济,乡镇企业的劳动用工情况。由于部门工作侧重点的不同,私营、个体经济的用工和收入情况,或多或少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如实地反映一个地域内劳动用工情况,依靠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和部门取数测算,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而当前政府、社会最关心的也恰恰是这部分资料。
(2)劳动工资调查方法单一。劳动工资统计多年来一直采取全面统计,层层汇总的调查方法,工作任务重,收集资料费时、费力。采用全面调查取得的劳动统计资料偏重反映的是国有单位的劳动情况,如果以这些资料反映当地的劳动用工情况,缺乏代表性。统计调查方法单一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层单位的变化,统计总体大量增加仍然沿用全面调查,没有采用别的方法及时进行补充、更换,数据的可比性每年受到很大影响。
(3)劳动工资调查指标针对性不强。从1993年至2003年11年间,劳动情况指标群一直由从业人员、职工年末人数,平均人数,从业人员变动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职工工资总额这几个主要部分组成。这些指标群仅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劳动用工的新情况日益增多,这些指标群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社会和政府部门决策的需要,如今比较关注的行业用工需求,下岗再就业、社区就业、弹性就业等热点、焦点问题都不在劳动工资调查指标范围内。许多基层劳资统计一谈到劳动工资统计指标,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指标陈旧,缺乏实用性和新颖性。
(4)工资总额包括范围不全面。由于现在单位经营管理形式不同,分配方式上有些企业实行岗位工资制、年薪制、技能岗位工资、股票期权等方式分配,工资名目多、标准多、发放渠道多,从性质上讲都要计入工资,但实际情况很多单位并没有全部将其计入工资总额。
2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调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和收入分配多样化,如实反映和描述这种客观经济现象应当是劳动工资统计的基本任务。由于现行劳动工资统计仍带有传统计划经济的痕迹,其统计范围、指标设置、调查方法等已明显滞后,因此,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主要原因是:
(1)统计调查单位变动频繁,行政约束手段弱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单位类型由单纯的公有制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组织模式也呈现多层次化,且单位变动频繁、变化复杂,劳动统计继续延续全面调查已失去原有的客观基础。
(2)利益主体多元化,数据质量难以控制。劳动工资统计指标是依据性指标,用途很广泛,单位所需交纳的许多费用以及社会上的一些经济赔偿案件的处理都与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水平有关,这样就使得一些单位管理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按统计制度规定如实填报,瞒报或虚报工资总额数据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数据质量问题,不能不考虑采取其他更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
(3)职能部门的转变,企业基层统计人员大量精简。由于劳动工资统计的调查范围相对其他专业统计来说不仅数量多,而且差异大,从重要性观察,少量的大单位对总体数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从企业配备统计人员来看,大集团很少配备专职统计专业人员,更何况一些小单位,所以除了对大型企业集团等大单位仍有必要实行全面统计调查外,对小单位再进行全面统计,不论在人力还是在物力上都将难以为继。
(4)现行劳动统计调查范围已不能反映社会经济总体全貌。改革开放以来,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济形式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三资”、股份制、乡镇企业、私营与个体经济发展更为迅猛,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不断增强。而现行劳动统计范围一直延续以国有经济为主、县(区)及县级以上单位为观察对象,而乡镇企业、私营、个体经济等均未涵盖在内。因此,造成对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的总量、分布及流动状况等不能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目前,随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加,有相当一部分下岗职工流向非公有制经济单位重新就业。2000年以后,为搞活企业,对中小企业采取退出政策,也使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为私营、股份合作与有限责任经济,这些都进入了劳动统计调查的“死角”,使劳动工资统计范围缩小,数据的偏差、失实现象越来越严重。
3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必须在满足国家劳动统计需要的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探索建立一套具有地方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因此,改革劳动统计调查方法、扩大调查覆盖面,以便全面、真实地反映全社会的劳动力资源状况以及劳动就业、再就业情况,提高劳动统计数据质量,应是当前劳动工资统计改革的重点。
(1)扩大劳动工资统计的范围。以各专业统计年报确定的单位基本情况名录库为劳动工资统计的调查范围,为准确反映一个地区的劳动情况,应该把私营、个体等各种经济的所有劳动情况包括在内,扩大现行的统计范围,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联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含外国和外地的驻地的企业和机构)。
(2)完善劳动统计指标体系。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新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及其指标体系,对原有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基本上可以满足当前宏观决策、宏观调控和发展市场经济对统计信息的需求。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针对现行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不能充分反映劳动力变动、流向和从单位获得的全部收入情况,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用工、分配机制情况,年薪制、生产要素等分配方式的变化,完善劳动统计指标体系,界定劳动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应当与财务会计和业务核算相结合,改进传统的统计模式,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要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必须尽快删减过迟、过多的无用指标,充实反映市场经济运行指标,尽快建立各种反映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各界敏感的指标体系,以反映社会一些热点、焦点问题,适应市场经济信息的需求。
(3)建立重点企业劳动工资统计监测制度。重点企业最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用工、分配机制变化的特点。通过对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了解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用工、分配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有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及其所产生的问题并进行研究,为今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提出建议和对策,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及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4)建立职工收入水平抽样调查制度。为弥补全面调查和目前劳动统计报表制度的不足,以反映各类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收入水平,为各级政府决策服务。同时研究建立劳动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模型,以加强对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不断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建立“职工工资水平和工时利用调查”制度,以不同的行业、职业的从业人员的一般劳动力价格水平为依据,研究建立工资指数编制方法,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5)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统计自动化水平。网络化运作是统计部门应对的取向之一,即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架起企业与统计部门的直通服务渠道,提高劳动统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减少中间管理层次,提高统计效率。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实行无纸化、网络化、实行统计数据的储存、交换、更新、查询的自动化,利用互联网进行企业调查,网上调查和计算机调查及各种灵活的信息相结合,提高统计操作自动化水平。月报可以通过联网直报的方式由企业直接向省级统计部门报送报表,不需要层层上报,减少了市、县和乡级统计机构的工作量,保证了源头数据的真实性。
(6)进一步完善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制度。我国企业劳动用工形式多样,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制度。一是建立独立的就业、失业调查制度,因为失业就业调查属于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就业失业调查制度,特别是企业失业原因的调查,如结构性失业、体制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等,以便为政府部门解决失业提供有效的依据。
(7)改革现行的调查方式。针对现行劳资统计工作量大,代表性差的弊端,建议采取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结合。对于劳动工资统计年报采取全面调查,并和基本单位的清查工作合二为一,基本单位清查范围是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法人、产业活动单位,若在每年基普清查统计报表中扩大范围,增加劳动情况指标,这样即能节省人力、工作量,又能保证资料全面性。对于定期报表,对于定期报表中企业单位的统计,可以结合城镇劳动力企业进行抽样,按季或按月反映用工需求及流向。
(8)要切实加强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领导。要结合贯彻落实《统计法》,开展对基层单位的广泛宣传,使各基层单位认识到准确统计职工和工资数据的重要性,努力改善劳动统计的社会环境,要加强部门配合与协作,控制源头数据的质量。要进一步强调,要抓好劳动工资统计执法工作,坚持劳动工资统计与劳动年审、社会保险年审结合起来,部门之间对统计数据进行联合监控,对虚报、漏报、瞒报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视其情节,分别予以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以保障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广州市统计局.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问题解答[M].广州:广州市统计局,2005.
至于历史上的私有制,不仅包括奴隶主私有制、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制,还包括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私有制。除了这些典型的私有制(实际也是多种多样的)以外,还有存在于许多社会的农民、手工业的小私有制。马克思称他们为“自由私有者”。
这里附带说一下股份制。这种企业是什么性质呢?很明显,它已经与单个私人资本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了,应该说已有了一定的社会性。但它还在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之内,并没有完全否定私有。至于我国现在搞的股份制,则多数是公有股为主,但也有私人股为主的股份制企业。
过去我们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有制定义为两种:国家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所有制也叫全民所有制。但这是计划经济下的概念和公有制模式。由于全民所有制概念还有虚幻的性质,这些年来我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都公开发表过文章,建议以后不要使用它了,用社会主义国有制就可以了。而且这两种公有制的具体模式都有一系列弊端,如产权不清晰、所有者不到位、缺乏自我约束机制、经营不灵活等,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还出现了大批的非公有制经济,如个体经济、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企业以及外贸经济。这部分经济的数量现在已经很大了,已部分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活力源。
烈山镇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是全省最先富裕起来的乡镇之一。但是,在1980年到1983年的四年间,乡镇企业产值却一直排徊在一千多万元左右.镇委、镇政府在调查中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原地踏步不前的局面,一是个体经济无法适应商品经济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需要。二是已经出现的经济联合体,由于制度不健全,老少爷们一本糊涂帐,存在许多弊端,经济效益不高,有些甚至面临倒闭。三是要建设新项目,改造老企业,开发新产品,又普遍感到资金不足,而较早富裕起来的农民,手中的钱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烈山地区设有4家储蓄所,仅是吴山口一家,私人存款就达六百四十多万元.用什么样的形式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吸引过来?用什么样的纽带把各种经济实体联结起来? 成了这个镇领导探求的新课题。
可贵的实践
烈山镇目前发展起来的六十一个股份合作经济,大体分为三种:
集体股份和集体股份组成的合作经济。这种形式多是些投资规模较大生产技术较先进的企业,由若干村或若干企业出钱入股构成。如年产十万吨的烈山粘土矿,就是由镇和宋庄、土楼、吴山口三个村合股兴建的。
集体股份和个体股份构成的合作经济。这种形式有新建企业,也有把原有的企业转化成股份,再吸收新股份形式的。如烈山陶瓷工艺厂,原来是由四户农民集资联办的。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资金不足,濒临倒闭。1985年镇建筑公司投资十万元入股,把原有的厂房、设备和资金转化成股份,形成了新的股份合作经济,一举扭转被动局面,当年盈利四万元。
个体股份组成的合作经济。这种形式在烈山镇的股份合作经济中占70%左右,其中有几股组成的,也有几十股,几百股组成的。钱多可以入股,钱少也可以入股,如吴山口村九队东升小煤窑.规定每股二百元,有的买一股,有的买几股,共入三百三十股,资金达六万六千元。
尽管这些股份合作经济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是自愿入股,不论大小企业,事前都把建设规模、经营方向、股金数领、分红办法公布于众,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教,自愿入股,不强迫,不硬拉。本地的可以入股,外地的也可以入股,集休可以入股,个人也可以入股。在投资入股方面已经打破了所有制界限和区域界限。
二是董事会负责制,入股者不论股份大小都是企业的股东,由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股东决策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管理制度,企业的厂长由董事会选聘,代表董事会行使职权,并向董事会负责。
三是合理分配,共负盈亏。股份合作经济总的分配原则足,按股分红,盈亏共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具体分配方法上,有的是既付息又分红,有的是只分红不付息;有的是按季结算,有的是年终结算。
广阔的前景
烈山镇的股份合作经济虽然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但已经显示出了它的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可以大范围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在财政、银行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资金融通聚合渠道,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更多资金。据调查实行股份合作经济的三十五家工业企业,入股资金就达五百多万元,其中最多的股金四十万元。最少的股金只有一二百元。
我国目前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伴随着科学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卫生条件的优化,医疗卫生方面的费用也在上涨。虽然这些医疗设备和医疗费用的上涨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我国的卫生服务费用的增长都主要是由老百姓自己承担的,这使老百姓觉得有负担,生病不敢看、看不起。而且,职工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人员,不能像农民那样有国家专门的医疗补贴政策,在医疗保险中只能自己承担大部分,有的甚至需要全部由自己承担,这样就给职工的医疗问题带来了很多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导致普通老百姓不堪重负。
一、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工作的现状
虽然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地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却将在传统职工劳保医疗制度下和在享受半费医疗保险待遇的职工及其亲属都排除在外了,乡镇的职工和城镇的个体经济人及其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无法参与到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险中,普通职工和老人孩子的医疗问题无法解决,这些人群都脱离了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的管辖范围,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些人群基本上都是经济条件困难,家庭负担重,根本承担不了基本医疗保障的人群。因此,产生了在医疗保险报销工作中诸多问题
二、职工的医疗保险工作现在所面临的难题
(一)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难题
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着行政垄断的倾向,缺乏公正平等的医疗保障环境。而且,医疗保险工作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虽然在逐年的增加,覆盖面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职工医疗保险工作覆盖面还是不够广,保险效率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次,仍然有很多的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职工没有医疗保险,一些中小型企业更是以经济效益低为理由,不给职工办理基本的医疗保险,除此之外更有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也没有被纳入到职工的医疗保险范围内。
(二)我国的医疗保险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从中央到地方,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法律条文来保障职工的医疗问题,中央只对城镇的职工的医疗保险工作制定基本原则和管理框架,对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起来,缺乏对中央和地方的公平管理对待,导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医疗保险政策,各个地区的医疗保险政策差别又很大,全国的医疗保险事业发展不均衡。许多退休后的职工居住在外地就会发生就诊、看病的局限性。
(三)我国职工的医疗保险覆盖面低,医疗保险水平仍不高
在面对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时,我国的医疗保险水平仍然不高,人民群众的个人负担重。近几年来,我国职工的医疗保险覆盖面很低,尤其是城镇职工的医疗覆盖面,而且医疗保险的水平也不高,国家给予的基本医疗保险金额不足以支付起标准的医疗保险金额和最高的医疗支付金额。很多人还是很担心资金问题。尤其是医院为追求利益进行的不合理收费,加大了职工个人的经济负担。
(四)社保管理团队的素质明显偏低
当前我国很多单位包括社区的社保管理工作者能力过低,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也不高。常常给报销者带来很大的心理障碍。 通常有些单位甚至还没有成立社保专管组织,仅仅由企业财务组织或人事组织代为管理,缺乏对政策的理解与贯彻性。致使新出台的社保管理体制不能有效传达到基层。
(五)职工个人意识并未改变
受传统的管理思想制约,许多职工到现在仍没有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没有自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基层工作者,其被动依赖于企业的思想十分严重,与此同时,因为我国社保事业开展的时间较短,其宣传幅度和力度都较为疲软,很多企业员工对社保行业关注的力度不足,包括用工制度的差异。这些人对社保概念模糊不清,主动要求参加企业社保的整体覆盖范围十分有限,社保人群也并不广泛,社保管理工作的局限性十分大。
三、解决职工医疗保险问题的对策
(一)要扩大我国的医疗保险覆盖的范围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都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无法实现更无从谈起。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作为医疗保险的根本来开展医疗保险,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制定合理科学的医疗保险范围,逐步加强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应该加强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对职工人群的医疗保险,对中小型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的医疗保险应该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
(二)要建立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
建立起城镇居民职工自己的医疗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应落实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去,不能只做空框架的实行。国家应加强对医疗保险立法的研究,应根据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医疗发展经验,总结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医疗保险制度。对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实行可享受相应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措施。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商业保险,分散资金风险和健康风险。
(三)要同步其他的相关措施进行医疗保障
要协调推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药品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推进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与医疗药品的改革关系,相关部门做好深化改革,合理分配利用医疗药品资源,整改医疗设备的配置方式,大力发展社区卫生资源,推进公共防疫事业的进行。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作用,推进医疗保险事业的改革,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入手,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看病效率,简化看病流程。
(四)加强社保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
各用人单位应重视国家社保的最新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管理部门对社保管理工作的力度。认真完成和履行社保规定,自主自觉的将企业社保宣传工作和贯彻工作落实到基层。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社保法律知识讲座,提升其法规意识,使企业管理人员懂得社保在企业乃至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我国相关宣传组织以及媒体组织也应运用各种方式宣传社保管理的法规法令,营造落实贯彻遵守社保体制的良好氛围。建立企业员工对社保工作的认识和应用。
(五)提升和改进社保管理手段与方管理方式
逐步建立规范透明、功能齐全和覆盖范围广的社保信息传播体系,从而真正使社保工作实现科技管理,增强国家基金抗风险的能力,确保离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基本生活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加强对基金的管理力度,完善企业养老保险体制,规范管理体制中有漏洞的条例,真正使我国社保体制无懈可击。与此同时,社保资金的核算、交纳、支付、记录以及查询等服务都应该纳入互联网管理系统中,并且使社保体制逐渐实现网络互联。
(六)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管理能力过硬的管理团队
系统全面的社保工作一定要有技术过硬的综合型人才和团队来完成相应的操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决定了这支统筹队伍的稳定性,一个管理经验充足的管理团队能够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要想使企业社保的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的开展,就必须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将技术水平过硬、团队意识较强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建立起来。
四、结论
加强对职工医疗保险工作的建设,减轻了职工的经济负担,促进了职工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对整个社会来说,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高效的经济运行体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职工医疗保险工作在实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它的弊端也日益地显露出来。近几年来,国家已经开始加强了对人民群众医疗保障体系的管理,特别是对职工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才能促进职工的医疗保险工作积极健康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进行完善有着推动作用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是互补的,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的不断提高,其生产关系同时也要进行调整和提高,这也正是的基本观点。人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从一开始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商品经济还不复存在,直到进入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时,商品经济才活跃了起来,并在交易的活动中,经济主体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独立的现状,其主体的利益关系在两者之间产生的,其渠道是通过商品交换和生产进行的,但在这样的模式下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了。首先,鉴于经济主体的单一性,其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然而在满足了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却与国家的整体经济目标相违背了,所以对于这类情况我们要及时调整和整顿,但是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市场的手段也是力不从心,不尽人意,市场的弊端还是存在的。这时就需要工商部门的管理,在其管理范围内有效地运用其手段和政策措施进行协调和监督。另外,单个经济主体以谋求自身的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加之在其相互间的交易活动之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差异,会促使激烈的市场竞争,会直接导致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出现更加激烈的矛盾,甚至激发新矛盾的出现。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对实际市场的现有情况加以考虑,以建立和维护有序、公平和开放的竞争型经济市场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干预各个利益主体进行的交易活动。最后,我们将范围扩大到世界市场领域当中来,世界性的市场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进行交易活动。但是和个体经济一样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对商品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冲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外汇制度、倾销以及资本流动贸易的限制。所以工商管理要扩大、提高,解决和协调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交易的公平性、交往秩序的和谐性进行更好地维护。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经济主体在对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化了,引起矛盾的根源是生产力的进步、发展和生产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由于市场的调节机制过于单一、不够完善,其制约力度有限,所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效地维护、管理监督市场经济,就势必要求工商管理的机制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发展。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丽水民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个体经济开始恢复发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第二阶段,是个体经济快速增长和私营企业起步,民间资本进入工业生产领域,形成民营经济稳步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民间投资和社会投资延伸到各个领域,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第四阶段,是民营经济从数量向质量提升的发展阶段。截至2000年,全市合计企业有一万四千多家,工业总产值232.38亿元,其中国有企业44家产值5.84亿元,集体企业315家产值8.70亿元,私营企业2492家,产值93.12亿元,个体企业10730家,产值46.35亿元,其他经济类型企业376家,产值81.68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的产值占全市产值的83%左右。
丽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着力改造丝绸、棉纺、水泥等传统行业,注重主要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竹木加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四大主要产业和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皮革服装及羽绒制品业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了35家省市“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其中浙江纳爱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洗涤行业的龙头,多年来稳坐规模效益首位,今年销售收入预计在上年25亿元的基础上翻番,达50亿元;遂昌凯恩集团公司成为全国生产电解电容器纸的最大企业,产品替代进口;缙云寿尔福化学有限公司是全国生产本硫酚及其系列产品的老大,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中密度纤维板、乳化炸药、木制玩具等产品的生产在省内都有很高的声誉和相当的市场占有率。还培育了纳爱斯牌沐浴系列、凯恩牌电解电容器纸、仙都牌啤酒、意尔康牌皮鞋等一批名牌产品和知(驰)名商标,等等。由于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得到提升,竞争力逐步增强,我市规模企业由九八年的233家增加到零零年的295家,企业资产由六十四亿增加到九十亿元,单个企业平均资产提高了9.67%,实现利税由四点二亿元提高到十一点三亿元,企业亏损面、亏损额逐年下降,综合经济效益考评位全省前列。
而且在这一系列行业中,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丽水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但其发展资金大多是属于自有资本,或是来自于民间融资,银行融资占的数量极少。如缙云县2002年全县共有3300多个中小企业,总产值为8.4亿元,总资产达到了35亿元,但只有2.7亿元的贷款,占总资产的7.7%。在2003年的上半年,全县上规模工业总产值34.47亿元,比上半同期增长16.2%,虽然中小企业发展仍然迅速,但信贷的发展明显较慢,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事实上,丽水中小企业普遍感到的贷款难问题中,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市场政策的原因。
1、企业自身问题
(1)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资金不足,抵御风险的能力弱,还款能力小。虽然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比较灵活、自主、易调整,所谓船小好调头,但经营风险极大,资金筹措能力弱,融资种类少,一般在危机中是首当其冲,而且又缺少银行信贷所需要的保障能力,保证能力差或抵押物不足。比如有些企业具有高新技术产品,而且企业发展潜力比较好,但因其抵押物地处边远地区而得不到银行贷款。
(2)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成为最薄弱的环节。很多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而且家庭式,裙带式色彩极浓。虽然家族式管理在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初期,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显现。在典型的家族式管理中一个企业从上至下关系极近,特别是管理者,会计员,出纳员,采购员等都是“自家人”,很多时候办事都要顾及“关系”问题。中小企业缺少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使得每年因管理而造成的损失时有存在。
(3)中小企业主学历低,信用观念淡薄,品牌意识不强。中小企业主的小农经济思想严重,满足于小富即安,不管企业再生产的实现,不重视扩大规模和发展新技术,因此企业难上规模,难上档次。而且中小企业欠息严重,不良资产比例高。在青田县的中小企业中,至2003年85%的企业主为小学文化水平,75%的企业产品未通过ISO9000认证。
(4)企业的竞争能力弱。很多中小企业设备陈旧,新产品开发缓慢,而且生产经营不稳定,又由于企业主的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导致企业难上规模,难上档次,造成竞争能力极弱,持续时间不长。
2、外部环境原因
(1)现在上市的企业大多数是规模大,持续长,效益好的企业,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达不到这些指标,利用股票,债券等手段融资不现实。
(2)虽然现在国家的信贷政策重点扶持大中企业,也加强了“抓大放小”的建设,但发展仍不乐观。对于办信贷的企业,常常会因为手续太繁琐,时间太长而一波三折,错失商机。而且银行对中小企业不公平,贷款平均利率一般高于大企业5-6倍,将本来资金实力不雄厚的中小企业置于门外。再者小企业所需的资金大多是频率高,额度小,时间短,但迫切程度又极高的贷款,显然繁琐的手续是根本不适合的。
(3)全市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处于下游市场的。如在丽水大多中小企业生产的是汽摩配件、小型机械加工、阀门、家具制造、化工原料等,其科技含量低,而且大多是配套产品,受上游市场变化大,风险大。
(4)担保制度不健全,金融体系不完善。由于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抵押物不足,而企业贷款或是以抵押或是必须寻找有实力的企业担保。但目前大多数担保公司一般为政府所支撑,受地方政府的制约,担保能力不强。虽然有四大银行加上一些商业银行也很少将贷款用于中小企业,并且民间资本大都注入上海,北京,江苏,杭州等地。
三、解决融资困难以及发展对策
近几年来,丽水市政府和各企业家也充分认识到了其存在的缺陷,开始从各方面改进。
1、改进管理方式。近年来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已从家族式向现代企业制度逐步转化。如组建企业集团,以及比较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像纳爱斯公司,在全国的洗涤行业中已经有着非常的市场影响力,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上市发行股票。而且要破除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培训,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把软件建设方面放在首位,比如可以定期举行一些培训课程,从基层开始抓。
2、在观念素质上提升各中小企业的发展理念,把加强拳头产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形成一条长期发展型道路。现在更多民营企业开始注重科技、注重品牌。更多的企业主开始注重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他们的质量意识也越来越强,并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创品
牌、注商标已成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新热点,不少个体私营企业不惜投入巨额广告费,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全市个体私营企业累计注册商标148个,纳爱斯牌沐浴系列、凯恩牌电解电容器纸、仙都牌啤酒、意尔康牌皮鞋等都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3、注重人才的发展。各企业不仅要寻找市场、引进技术,更重要的还是解决人才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民企的激励、引导、扶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现在很多雇员的学历比起上海、无锡等发展较快的城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4、积极拓宽市场。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找经济发展新空间。并要突破传统产业和行业,从工业扩展到交通、旅游、金融、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5、完善政府管理,要加快金融制度改革,制定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具体措施。促使各商业银行出台更有利的政策促进发展。比如要建立完善的小企业信贷制度等。各银行要充分执行《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分五大项为经营者素质,风险保障能力,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及信用,发展前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打分,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甲乙丙丁四大级,再根据等级实施一些比较灵活的方式;还要简化贷款程序,发展金融产品。
6、抓好发展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在近几年来丽水出现的能源危机,使得丽水本地的许多资本开始外逃,而且很多已经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也开始将其基地搬离丽水。如绿源、安特、仙都等。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能源环境。
丽水中小企业不仅要从内在因素改进自身的素质和提高竞争力,而且还需要政府等外部因素的支持。很多研究都提倡丽水要大力发展其民间资本优势,总的来说丽水的民间借贷规模虽日趋扩大而且利率市场化水平也相对较高,但其风险控制仍较弱,很容易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妨碍国家金融调控和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尤其是高利贷、地下钱庄等形式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金融秩序的安全性;民间资本的“羊群效应”,盲目性,投机性,短期性等特性很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影响社会稳定等;民间借贷按期偿还的比例有所提高,但违约或偿还有困难的仍占较高比例,会引发较多的民事纠纷,甚至会掺入黑社会力量,或是政府腐败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大力发展银行借贷资本融通仍然是必要的。这样不仅能较好地协调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产业改革,而且对于丽水整体经济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白宁.王海旗.王兆琪编著.中小企业融资实务与技巧.中国经济出版社.
[2] 罗正英主编.中小企业融资:路径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
[3] 王海锋主编.中小企业圈钱法则.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
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港澳台资经济(亦称“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党的十五大就明确指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港澳台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的飞速发展,孕育了中国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诞生,从过去的计划经济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从过去的一元经济到现在的多元经济。充分说明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势头和重要地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中国的经济管理活动已经非常放开了,经济增长的70%来自私营企业。
非公有制经济的表现方式和涉及的行业很多,本文主要论述非公有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
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否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中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非公有制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当前非公有制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多数建筑企业仍属于劳务密集、粗放式和外延式发展模式。即产出的提高基本上依靠增加各种资源的投入来提高,建筑业总产值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趋势呈正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总产值的增加是靠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说明技术因素在建筑生产中的作用未能实现。这种发展受有限资源的限制,并且与国外先进企业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投入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更高的产出的内涵式发展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建筑企业重视生产经营,重视产值,忽视产出,忽视效益的状况还比较普遍。
由于长期以来受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的影响,市场尚未形成真正公开、公平、公正的的竞争环境。民营建筑企业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小而全,规模相当、业务雷同。普遍存在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不仅造成相应的基础技术工作、技术装备、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重复建设,还造成建筑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的局面。大企业难以与国外大承包商相抗衡,小企业难有专业的特色。
民营、私营、股份制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管理、成本管理仍属于粗放型管理。企业在施工生产中随意性强,未形成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上缺乏先进、实用的手段,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技术还是空白。
建筑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生产一线人员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加上企业对人员的岗前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造成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立起职业化的经营管理队伍、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技能化的操作工人队伍,已成为非公有制建筑企业的当务之急。
三、非公有制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与思考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克服目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关键是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条主线,牢牢把握经营管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立足内外环境,结合组织特点,明确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做到经营战略创新、组织机构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
1、经营战略创新。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坚持做大做强主业的思想不动摇的经营战略理念,高度重视经营开发工作,要在企业范围内加大经营开发力度和优化配置经营管理班子和经营队伍。在经营管理方面要做到三要:一要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市场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本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二要把经营开发工作和资本运营、多元经营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主业做精、适度多元的发展定位;三要重视发挥管理创新和人才效应在经营开发中的作用。
2、组织结构创新。为适应多元发展的需要,企业纵向组织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要将管理重点放在项目上,减少管理层次和裁冗员,提高管理实效;企业横向组织结构逐步实施标准化管理,改变部门工作重复设置的格局,简化专业分工,突出团队合作和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能力与作用;企业管理体制探索分权化管理模式,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调动起各级、各方面的智能和各司其职的敬业激情;企业运行机制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将分工协作变为契约关系,企业内各经济体均在内部市场竞价交易、自选调节、自行运转、相互制约,员工行为由被动执行转向创新与创造。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都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有中小型企业将近5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的社会就业量比例高达80%、GDP高达60%、税收高达50%。这一系列数据显示表明了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帮助中小型企业摆脱发展的外部困境以及中小型企业在新的历史阶段应如何克服自身的弊端和不足、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是解决当前中小型企业发展困难的关键所在。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之一就是融资难问题。众所周知,资金是一个企业成立的前提,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离开了资金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就举步维艰甚至会止步不前直至破产,融资难问题是困扰和阻碍中小型企业不断发展的一个“毒瘤”,因此如何切除这一“毒瘤”、彻底解决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成了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从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历程以及积累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小型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融资难的问题既有外部经济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和弊端的原因。首先,从外部经济大环境上看,一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的金融机构,二是缺乏政府对中小企业给予的政策支持。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只能向大型企业一样向银行贷款或者向民间借贷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但是既然是中小企业就意味着其规模小、可供抵押的财产会很少,因此可以从银行贷款的数额就会非常有限。另外,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不太注重分析市场和信息收集而且信用观念也比较差,因此在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就会无力偿还也不想偿还借款,久而久之,银行和社会大众也就丧失了对他们的信任,不太愿意借款给他们。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之二就是能源利用和污染治理问题。十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五位一体总格局,“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约束性指标。这些格局、规划以及指标的提出对规模较小、资金较少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困境。一方面,污染治理的成本非常大,某些大型企业在这方面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更别说这些规模小、资金少的中小企业了。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营利是目的,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而格局和规划的提出却要求各企业在经济利益和环境质量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选择放弃前者以成全后者。一旦企业得不到利益就可能会宣布破产、放弃经营,这样就会造成中小企业的萎缩,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这两个主要困境,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任其自由发展,这样不仅是对中小企业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国民经济、对国民的不负责任,我们要积极找出各种对策,为中小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找准出路。为此,我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解决:首先,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有重大比例,因此在我国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或者是在银行内部设立这样的部门,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条件,比如,在提供抵押、质押财产方面适当放低要求,与此同时适当降低贷款的利率,减少中小企业的贷款、还款压力。另外,中小企业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长期没有建立信用观念,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就会拖欠还款甚至是直接拒绝还款,有些企业更是为所欲为,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仍然故意私下转移财产以逃避借款,长此以往下去,银行和社会大众也就丧失了对中小企业的信任,这就成了导致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的内因,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坚持严格恪守诚信原则,树立信用观念,取得银行和社会大众的信任,只有这样,才会更好、更顺利的获得融资。
一、县域民间投融资的特点
1、城乡个人资金积累是民间投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个人手中的资金积累越来越富余,由于存款利率较低,个人尤其是农民的投资渠道比较狭窄,诸如股票、债券、保险等领域对他们还比较陌生,加之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民营和个体私营经济的日趋繁荣,民营和个体经济成为城乡个人资金投向的重要渠道。调查了解,在多数较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和绝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自有资金的比重占到90—100%。
2、民间投资依赖地方资源的倾向性明显。调查显示,近年来,济宁市民间投融资大都紧紧围绕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积极投向加工业、水产品养殖业、煤炭及运输业,民间投融资高度集中。如微山县由于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湖泊资源及横穿南北的大运河,该县民间投融资活动异常活跃,其中民间投资煤炭洗选、运输的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达350户,投入资金5亿元;投资水产品养殖、加工的有1300多户,投资2.6亿元;投资水上运输及造船业的有1500多户,投资金额4.6亿元。上述三项占该县民间投资总额的96%以上。同样,金乡县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大蒜年产量60万吨,所以大蒜冷藏、加工业成为该县民间投融资的主要行业,其中,以大蒜冷藏加工为主的民营企业有200多家,约占该县民营经济总量的70%以上。
3、民间资本出现了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流动的趋势。随着县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农业及相关产业成为民间资本追逐的新的投资热点。据鱼台县调查反映,该县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综合性开发,农民投资兴办各种特色种养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以大蒜、小麦为主的农副产业加工业是近年来依靠民间投资发展起来的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鲁王集团、中鲁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美亚食品有限公司等民间投资群体,目前吸引民间投资2.72亿元,同比增长66.12%。
4、民间投资的技术层次不高。民间投资的主体多为个体私营企业,他们出于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的限制,一般都比较看重投资的快速回报,所以效益较好而又容易上马的短、平、快项目比较受青睐,项目的科技含量较低,短期行为明显。据鱼台县调查反映,该县民营企业中,技术密集程度高、附加值高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的企业占比不足5%。
5、民间投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近年来,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注入生产投资领域,主要做法有:一是以“改”融资。即通过部分乡镇企业、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使民间资金迅速流入生产领域;二是以“出”引资。即积极走出国门,到海外融通资金。如曲阜市民营企业圣旺药业,通过上海中智投行公司运作,收购一家美国网络公司,5月份成功地在美国实现借壳上市,融通资金150万美元;三是以“策”引资。即依靠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广泛吸取民间资金。如从征地价格、基础设施配套等多方面给予优惠,有力地调动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6、受融资渠道较窄的影响,民间借贷活跃。由于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上收贷款权限,抬高贷款“门槛”,银行资金供给远不能满足市场资金需求,强劲的内在需求为民间借贷创造了发展空间。据对微山县5个乡镇的抽样调查显示,5个乡镇普遍存在着民间借贷行为,借款规模占当地贷款余额的42%,比2003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抽查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农户发生民间借贷行为的分别占所调查户数的82%、94%、26%,借贷总额较上年增长11%。据初步测算,目前该县民间借贷额高达6个亿左右。另外,当前民间借贷用途广、投向多,从借款用途看,从以往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为主,转向生产经营、商品贸易、煤炭运输等行业,用以解决各类企业、各种专业户、个体工商户等生产经营资金的不足,几乎渗透到私有经济的各个领域。
二、民间投融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民间投融资的快速发展,效益的明显提高,直接拉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省计委为鼓励民间投资,制定实施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规定民间投资享受与外商投资同等的待遇,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也可以竞买政府投资项目等多项政策措施,从而激发了民间加大投资的热情,使得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止2004年7月末,济宁市民营经济户数发展到19.07万户,从业人员107.72万人,注册资金159.94亿元,完成营业收入710.18亿元,同比增长50.8%,上缴税金19.43亿元,增长55.5%。同时,民营企业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兖州市兴隆庄镇,今年来围绕着太阳纸业积极发展造纸助剂、纸品加工、包装产业等,对该镇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三、制约民间投融资发展的因素分析版权所有
1、民间投融资渠道不畅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目前各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十分严格,从企业规模、担保能力、信用评价多个方面限制了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资金支持,加之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完整的财务资料,难以达到金融机构支持的要求。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障碍多,使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现阶段非常突出。民间中小企业在无法取得贷款的情况下,纷纷转向高于同档次贷款利率4倍的民间借贷。一方面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另一方面民间借贷的高利诱惑分流了银行机构存款,增加了银行机构组织资金难度,也使借款人在还款困难时大多优先归还民间借贷,而对银行贷款则采取拖欠、逃废手法,甚至把风险转嫁给金融部门。
2、民间投资受国家政策限制,投资领域依然较窄。尽管国家计委2001年12月颁布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逐步放宽投资领域,使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享有同等待遇。但是,对很多预期利润率较高和发展前景看好的产业部门,如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等,却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体制原因不能进入或难以进行,使民间的投融资领域较为狭窄。由此造成两个弊端:一是有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在寻找稳定、可靠的投资项目,有钱没有地方投;二是一些需要投资的领域又限制民营企业进入,民间资本想进进不去,从而束缚了民营企业投资发展的手脚,压抑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投资的较快发展。
3、民间投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虽然民间投融资比较活跃,但国家或地方尚无规范管理民间投融资活动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具体措施。宏观经济政策和环境的多变造成民间投融资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在经济不景气时鼓励民间投资,经济高涨时忽视民间投资的情况未根本改变。投资者在履行程序、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支持等方面得不到有效服务,往往造成投资的盲目性和经济损失。同时,法制环境仍不完备,非公有企业在兼并国有企业、保护土地使用权和知识产权、明晰财产权等方面,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再者,与国家金融信贷相比,民间投融资大多靠道义约束,几乎没有任何法定程序的审查和监督,给一些非法融资和投资诈骗造成可乘之机。
四、扩大、激活县域民间投融资的对策及建议
在当前县域金融的信贷资金供给与服务滞后民营经济投资需求的现状下,如何规范管理,进一步扩大、激活民间投融资活动,已成为解决县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手段。
1、建立民间投融资服务体系,优化民间投融资环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民间投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把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融资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给民间投资以更多的宽松政策和更有效的支持,可建立健全民间投融资管理组织体系,鼓励建立为民间投资者服务的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发展为民间投融资者提供政策、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中介组织,帮助民间投融资者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财会制度和人员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