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02 15:55: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语文线上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

篇1

1研究目的

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线上教学成为各个学校完成各学龄段教学任务的主战场。但这么大规模长时间的线上教学史无前例,线上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详细了解在疫情下线上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更好推进线上小学体育教学,本文选取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教学为例,分析疫情期间线上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找出应对策略。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疫情”“在线体育教学”“线上体育课”“空中课堂”等关键,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心,查阅相关期刊文献资料。认真研读相关的文献,查找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还未解决的相关问题,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切入点,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理论依据。

2.2调查法

本研究以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中小学体育教学为调查对象,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相关信息。

2.3数据分析法

将线上小学体育教学面临问题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汇教学探索JIAOXUETANSUO总,从而找出线上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真实问题,并制定应对策略,更好推进线上体育教学进行。

3结果与分析

3.1“空中课堂”无法进行常规体育教学,各水平段开设的线上教学内容未做针对性区分

这次疫情的爆发,暴露了当前体育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适合疫情下的专项体育课程匮乏等问题。小学体育教学计划中的大部分运动项目必须在有场地与器材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在线体育教学如果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在居家的环境下是无法完成的。体育教学要想居家在没有特殊场地、器材、练习同伴保护下,部分常规运动项目的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居家做一些简单的徒手模仿练习或步法移动练习,很难达到体育教学的相关的要求,无法很好掌握运动技能。全国肺炎防控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员徐建方指出,“疫情期间,居家运动强度须适宜。强度过低,没有锻炼效果。强度过大,导致身体机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1]从表1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各区教学内容都比较丰富,但多以身体素质练习、武术、各种操类练习为主,加少部分技术动作模仿练习,部分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较少涉及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运动需求,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各个区域小学各学龄段体育教学内容完全相同,各学段的线上课程没有根据各学龄孩子的特点,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未完全考虑各个学龄的运动需求,缺少教学的针对性。

3.2“空中课堂”注重了老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

通过观看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的每堂体育课,可以发现,各个区的“空中课堂”体育教学都是采用录播课的形式进行的。虽然每堂课都是由各个区安排优秀老师录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环节设计都是很科学的,但我们忽略了最大的一点,一堂课是由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我们虽然在直播平台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但不能保证孩子能好好学习,线上的教学是借助网络平台将教学内容共享给学生进行学习,在“空中课堂”中没有师生互动的窗口,而且课程又是录播课程,无法及时解答学生学习时的疑惑,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也无法看到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学生是否认真完成了学习内容,是否有疑惑,授课教师是无从得知的。整个教学环节只注意到了老师的教,未注意到学生的学。

3.3“空中课堂”录播课程存在不足

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线上教学对老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出了挑战,为更好组织线上教学,各区组织优秀的教师统一录课通过“空中课堂”进行线上教学,但由于疫情的原因,武汉“封城”居家隔离,在缺少相关设备的情况下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很多体育教师“摇身一变”变成的网络主播。以往体育教学都是在操场、体育场馆进行面对面教学,我们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于录制视频和制作视频是没有任何经验的有的甚至一窍不通,由于没有相关的经验,也无法现场指导,各区只能组织教师网上研讨,然后线下自己摸索拍摄制作课程内容,才有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平台展现的每一堂精品课程,可以看出我们体育教师的辛勤付出。但是因部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有限录播课程还是有一定的缺陷的例如:嘴型和声音对不上,画质不清晰,视频字幕编辑动作讲解太专业化,未区分各水平段等。此外“空中课堂”平台由于是录播课程,无法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馈效果和学生的疑问,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3.4“空中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提出了挑战

“空中课堂”既然是线上教学就需要学生借助一定的现代化智能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电视)居家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自律、自觉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小学生本身自制力就比较差。从上录播课的教师和家长的教学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没有老师或者家长的监督下,是很难按时完成各个科目内容的学习,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还会存在分心、打瞌睡很难做到专心上课学习。造成这些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孩子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第二小学生本身自我监督的能力就比较薄弱尤其是水平一的孩子;第三家校沟通机制未能完善,部分家长复工复产白天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督促孩子的学习,部分孩子就可能拿着手机玩游戏看电视,教师无法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时进行管理监督。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小学常规体育的教学计划受阻,疫情期间线上开设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没有针对各学龄段进行区分教学。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平台小学体育课教学都是各个区里统一安排,上课的形式基本是录播课。平台没有设置师生互动的窗口,也无法看到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学生是否认真完成了学习内容,是否有疑惑,授课教师是无从得知的。整个教学环节只注意到了老师的教,未注意到学生的学。“空中课堂”教学平台部分录播课存在技术缺陷,部分教学内容动作技术讲解未做详细字幕标识,教师口型和声音对不上,画质不清晰,部分动作讲解太过专业化,未合理考虑各个水平段的理解力。“空中课堂”教学平台学生主要通过平板、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居家进行上课,加上“空中课堂”部分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很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跟着老师一起学习,在缺少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生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学习,部分学生学习就会分心,学习上无法做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监督,长时间看着屏幕还影响孩子视力。

篇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8-01

一、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在衔接上的常见问题

1.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差异过大

中学生呆在学校的时间比小学生长,这就意味着早上更早出门,晚上更晚回家,与爸妈呆的时间就短,有的孩子还不适应这种生活,刚入中学时难免会有想家的念头。中学在让孩子有归属感这方面却非常薄弱,只一味强调学习,既没有抚慰孩子的心灵,还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其次,小学生在午自习期间一般是休息时间,中学生在午自习期间多是被作业包围着,且下午课间休息时间只有5分钟,这就意味着中学生的活动时间较少。

2.学习负担差异严重

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都希望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课程设置上主要以活动为主,学生的学习负担自然就轻。而中学则比较重视孩子的升学率,学生的学习负担自然大。

为此,很多孩子在作文中写道:外面漆黑一片,万家灯火已熄灭,独我一人与灯火为伴!在这样的学习负担下,学生如何才能健康成长,学习成绩如何有效提升?

3.学习方法的差异

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听、说、读、写,孩子习惯于听从老师指挥。中学在抽象思维的引导和成绩的催促下,学校和老师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以期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4.部分教学内容的缺失

就语文而言,在新型教学的倡导下,为了避免知识的老旧,现在很多小学都忽视了拼音、笔顺笔画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基础部分完成得非常差,分不清声调、前后鼻音,不注重笔顺笔画。在这样的基础背景下,学生还要去补小学阶段的基础部分,无疑是给学生增加了学习量。

5.行为习惯重视程度之差

小学阶段,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都会进行2―3周的入学教育。中学阶段,学校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行动,没有入学教育,只重视成绩,忽视了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致孩子升入中学后突然失去了行为习惯的约束,易滋长恶习,阻碍孩子成长。

二、原因分析

1.小学学习“多元化”,中学学习单一化

小学阶段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和谐个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时机,于是就赋予小学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多元化”。

活动多元6、7岁到12、13岁的学生正处于孩提时代,天真懵懂,活泼可爱,是天性使然。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为此是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整天精力充沛,学校都会开展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课程设置多元孩子在小学阶段其学习能力比较强,且兴趣广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重视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式多元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清楚、深刻持久”。我们知道一节课40分钟,半节课之后学生注意力就会减弱,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都会依靠各种教学工具,如彩色卡片吸引学生的兴趣。

评价多元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下,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多元,并不仅仅看成绩,更多的是看到孩子的长处。

与小学的多元化相比,中学则比较重视孩子的升学率,即成绩,为此学校举行的活动比较少;中学老师由于升学压力,也会拔高学习任务;因为作业量太大,学生每天晚上都会熬夜做作业到很晚;在真实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标准也似乎只有――成绩。

2.小学学习指导性强,中学学习自主性强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活动,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是依靠教师和父母的监督和指导。而中学则注重孩子学习的自主性,教会孩子方法,鼓舞孩子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学习任务。

3.小学学习易而简,中学学习难而繁

首先是课程设置,小学以语文、数学、英语作为主科,其他学科仅作为兴趣课程,为此小学生的学习就比较简单、轻松。中学阶段不止语文、数学和英语是主科,还有政治、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课时数增多了,其学习内容就比较繁。其次是教学内容,小学的教材内容具有基础性和趣味性,难度比较小。中学的教材内容则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且概况性强,教学内容随即增多,难度加大。如语文学科在识字与写字板块,小学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中学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临摹名家书法,并能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三、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必须靠多方努力,才能帮助孩子平稳渡过关键期,开启崭新的明天。

首先,学校是承担着学生学习的场所,为了帮助孩子平稳渡过关键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中学与小学应该多联系,多联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小学生对中学的了解;制定合理的六年级和中学初期的生活作息制度;在中学初期做好小升初的入学准备和教育引导;多鼓励并实行多元评价方法,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其次,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小学高年级老师应该加强与中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交流;坚持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接着熟悉并关心孩子,因材施教;同时给予孩子鼓励式教育;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实行多元评价方法。

再者,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强的后盾,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关心和鼓励;经常和老师进行沟通;在家督促孩子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帮助自己平稳渡过关键期,学生要保持对中学学习殿堂的向往,不断鼓励自己;坚持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己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时向父母和老师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恼。

参考文献:

[1]王惠.浅谈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J].成长之路,2008年07期.

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体罚是高压线,触不得;但,谈惩色变,也要不得。《赏惩教育问卷》统计显示,40%左右的老师对品行不端、屡教不改的“问题生”不愿惩戒或不敢惩戒,在说理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对“问题生”的管教是“开只眼,闭只眼”。为什么?问卷统计显示,这些老师怕“好心没好报”,其中,42.4%的教师怕受处罚(如解聘、扣绩效工资等),37.8%的教师怕被曝光、怕无理取闹,11.1%的教师怕被报复……

“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的分水岭在哪里?现今的中国,没有一条政策、法规、条款上有明确的界定。学生无论犯了多大的错误,我们心里明白应对他们进行惩戒,但在行动上,我们不惩戒他们。”某资深老师说,“因为我们无法知道惩戒学生会不会给自己惹祸。理论上,谁都知道,体罚是指以损伤学生人体、侮辱人格为手段的处罚方法。学校中的体罚包括直接伤害学生身体、侮辱学生人格、变相体罚等形式。惩戒,是通过处罚来警戒。处罚是指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加以惩治,警戒他们,使他们注意改正错误。怎样惩治他们?怎样告诫小学生注意改正错误,尤其是那些屡教不改者?让他们坐着,老师和颜悦色地劝说,收效甚微;老师脸色严肃了,有恐吓之嫌:说得重了、多了,有说话不当之嫌;劝说无效时,拉开斗殴的学生,有动手体罚之嫌……由此引起的问题,都是老师的责任。‘体罚’、‘变相体罚’这些帽子教师不敢戴,‘惩’、‘罚’之类的字眼,令教师触目心惊。

二、惩戒缺方,教师是无方难抓药

教育部已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规定》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部分班主任高兴地说:“惩戒学生,有了依据。”也有部分班主任表示:“‘适当方式’指代不明,不敢打这个球。”部分非班主任教师更是困惑:“在讲法制的今天,依法办事不可动摇。上级主管部门没有给我们开出惩戒的方子,我们怎敢抓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惩戒方面,虽然有少数成功的例子,但存在问题更多,在调查整理中发现,主要情形如下:1不去惩戒,原因是不知道如何惩戒;2不敢惩戒,原因是怕惹祸上身:3惩戒力度不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原因是教师责任心不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在作怪;4“借刀杀人”,让别人替己惩戒,利自己得,祸别人挡。如,让学校领导或学生家长去惩戒……次要情形如下:1惩戒过度,产生负面影响,原因是极个别教师素质差;2以惩代教,只考虑立竿见影,没有做细心的、深入的思想工作……

惩戒缺方,教师难以对症下药,是小学阶段“惩戒缺席”的主要原因。沉迷网吧,有暴力倾向,有小偷小摸恶习……这些屡教不改的小学生,可以怎样惩戒?老师束手无策,只能与大家一起叹息:“唉,犯罪越来越小龄化了!”

三、形似神异,赏识教育差之毫厘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在“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等一系列“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下,小学教师更多地倾向于赏识教育。但是,很多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和理解赏识教育的精髓和实质,错误地认为称赞、夸奖、表扬了学生就是赏识教育,结果出现了形似神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象。具体情形如下:

1表扬缺少分寸,负面影响过大

赏识教育是赏识那些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进步,是激励和赞赏的结合,激励要放在克服困难之前,赞赏应该放在克服困难之后。赞扬时,还要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要学生去超越。而我们有些老师,不提目标,只提没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张口就能回答。如,一年级的数学复习课:2+3=?“啊,答对了!你最聪明!最能干!你是数学小天才……”甚至全班学生一起鼓掌:“某某某,你最棒!”有的老师还不厌其烦地给答对题的学生额头上贴花,把他们装扮成“小印第安人”。至于这样夸张,这样肉麻?过度的鼓励和表扬,会害了孩子。他们的骄娇之气滋长后,他们的心灵会脆弱,在成绩面前,他们虚荣、骄傲;在困难面前,他们退缩,没有责任心;在失败面前,他们脆弱、自卑;在集体中,他们经常表现为心胸狭窄、爱嫉妒。

近几年来,学生出走、跳楼等事件的增多,就是耐挫力差的学生在增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2赞赏语言雷同,手法缺乏科学

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是周弘老师首倡并全身心倡导、推广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学校运用赏识教育时,面对的是整个班级,几十个学生,这样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因此,教师不但要考虑被赞赏的学生的感受,还要考虑周围几十个学生的感受。激励和赞赏时,应注意手法多样化、科学化。可现实中,大部分老师赞赏学生时语言雷同,缺乏新意,不外乎“真聪明”、“真能干”、“真棒”、“真行”之类的语言,很少使用点头、翘大拇指等肢体语言:赞赏学生答题正确的语言多,鼓励学生战胜困难的语言少:赞赏学生聪明能干的语言多,鼓励学生心胸宽阔、不怕挫折、超越自己的语言少;表面上的肤浅夸奖多,发自内心的真正夸奖少:流于形式、应付式的夸奖多,真正起实效的赞赏语言少;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上的夸奖多,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方面的语言少……

篇4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在诗歌的选取上唐代占有较大的比重,其次是宋代,而元之后以及唐以前选取的诗歌则较少。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清楚认识当今教学的现状,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对策,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

一、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滞后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诗歌教学的实质是希望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教学效果,最终更多的都是侧重于对学生诗词背诵的考查,而对学生是否体会诗词的内涵,是否能享受诗词的意境没有重视,这种教学理念的滞后对于学生鉴赏诗歌是极其不利的。

2.教学方法零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在进行诗歌鉴赏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整体感悟,让学生通过对于诗歌的鉴赏培养阅读能力,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独特的阅读享受,进而感受诗词的语言美。而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采取“分解式”的意象分析,往往侧重于对文章中重难词句的理解,而没有将整篇文章串讲起来,这种“抽刀断水”式的教学方式只能将诗词内容肢解,学生在诗词鉴赏时也不能获得对诗歌的整体感悟,这是和教学原则相违背的。

3.学习方式落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诗歌语言精练、意蕴丰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适合这种学习方式。但是在现今语文诗歌鉴赏课堂中很大一部分还是“满堂灌”,教师往往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对于整篇诗歌的教学往往凭借教师的个人品味,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人创新性,这种学习方式对于诗歌鉴赏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学对策

1.掌握教学的精髓,把握授课节奏

如果想要使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更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就要掌握诗歌所讲授的内容,将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有整体的把握。在课前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就能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游刃有余,从而更好地把握授课节奏,提高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以诗歌鉴赏教学内容为主,从而从知识层面保障了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讲授小学语文《咏鹅》这首诗歌时,由于这首诗简单易懂而又朗朗上口,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前就有了一定的接触(当时班级里很多学生已经会背诵这首诗了),但是笔者还是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针对教学内容也准备了很多辅助教学的小卡片。这样在教学时通过小卡片的引导教师就能有条不紊地把握授课的进度,也可以对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挖掘其深层含义,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感,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2.给予学生自,尊重学生的需求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训练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新课改以来,教学过程越来越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主动权。通过教学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实现独立的学习过程,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通过一定途径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歌的时候,由于当时小学生往往都没有离开家对家思念的经历,因此在诗歌鉴赏上很难切身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基础的把握以后,让学生根据平时自己知道的例子去讨论这种思乡之情的由来,帮助彼此理解,这样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教学现状,合理地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是合作学习的核心部分,教师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制定好合适的评价标准,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笔者认为在小学诗歌鉴赏教学中应该采用“鼓励进步”的评价方式。例如,在诗歌教学中若某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高于其他的小组,给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加分,特别是对那些小组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进而促进他们努力学习,这样对于整个班级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在小学诗歌鉴赏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的底蕴,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学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应用符合学生学习现状的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好地完成小学诗歌鉴赏的学习。

篇5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9-0062-04

[作者简介]刘惠(1971―),女,辽宁本溪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贺月婷(1987―),女,广西龙胜人,硕士,泰国东北部四色菊府甘平埠侨南学校汉语教师。

前言

在全球“汉语热”的背景下,泰国是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汉语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2005年,泰国教育部考虑到汉语教育对泰国各方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制订了《促进汉语教学,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规划》的五年计划,将推广汉语教学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同时,教育部还制订了泰国公立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从政策上保障汉语教学的顺利推进。2006年,泰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泰国东北部的孔敬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之后的几年里,泰国先后成立了孔子学院13所,孔子课堂11所,成为亚洲拥有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与泰国在汉语教育事业上的合作。自2003年以来,中国国家汉办先后派出11批、近650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前往泰国任教,极大地支持和促进了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截至2012年5月,由中国国家汉办派出,现在泰国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多达1200余人。但泰国教育部仍表示本国汉语教师供不应求,希望中国国家汉办能加大派遣力度,增派50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争取2013年在泰国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达到1700名。

泰国华文教育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虽然20世纪90年代之后,泰国不少公立学校、国际学校、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都争相开设汉语课程,但华文教育的主要阵营仍然集中在各所华文民校。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初,全暹罗(泰国旧称)已有华文民校99间。泰国按行政区划分为中部、南部、北部、东北部、东部五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开设若干所具有区域特色的华文民校。泰国东北部的华文民校大多建于20世纪40年代,侨南学校(Kiawnum School)即是其中之一。侨南学校从最初的纯汉语教学发展到现在的“三语”(泰语、汉语和英语)教学,从最初的几十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1700多名学生,从只有1名汉语教师发展到如今有12名汉语教师,其间经过坎坷的办学历程,从侧面反映出汉语教学在泰国华文民校的艰难发展及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泰国东北部华文民校的共同特点。因此,选择侨南学校作为研究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便于将来与其他区域的华文民校作对比研究,通过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促进泰国汉语教育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研究泰国汉语教育的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层出不穷。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归纳,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地阐述泰国整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汉语教育现状。这类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泰国北部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现状及质量控制研究》(郝琳琳,2011)、《泰国中小学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王宇轩,2008)、《泰国华文教育若干问题管窥》(尉万传,2007)、《泰国南部汉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严钰,2007)、《泰国高校泰籍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现状》(〔泰〕黄汉坤,2005)。另一类是以泰国某个具体的地区或学校为例,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泰国的汉语教学现状。这类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泰国乌汶大学汉语教学现状与思考》(〔泰〕曾金枝,2011)、《泰国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泰国庄他武里府他迈中学为例》(范亮,2011)、《泰国汉语本土教师培训的实证研究――以曼谷市教育局汉语教师培训为例》(朱华,等,2010)。

由此可见,自2005年泰国实行《促进汉语教学,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规划》的五年计划,开始大力推广汉语教学以来,研究泰国汉语教学的著述日渐丰富,基本涵盖了汉语教学发展策略、汉语本体知识、汉语教学法、汉语教学课堂管理、汉语教材等各个方面。但是,泰国东北部相较于其他区域而言,地理位置偏远,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汉语教学发展缓慢,研究该地区汉语教学的文献也相对匮乏。为提高泰国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有必要对泰国东北部的华文教育发展史进行梳理,分析、思考当地华文民校的汉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积极、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一、四色菊府及乌吞蓬披赛县的汉语教学概况

位于泰国东北部的四色菊府,北接泰国乌汶府、黎府、益梭通府,南邻柬埔寨,东连乌汶府,西毗素辇府,总面积约为8840平方公里,距首都曼谷约571公里。泰国东北部土壤贫瘠,降水稀少,农业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89.1%,是泰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在泰国《地区开发第五个发展规划》中,东北部的城市发展被划分为六个等次,四色菊府位列第三等,下属的乌吞蓬披赛县(UthumphonPhisai)则被列为农村开发部分,由此可见,四色菊府的经济发展状况处于低等水平。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四色菊府的汉语教育发展缓慢,远不及附近的乌汶府、呵叻府、孔敬府这些一、二等城市的教育水平。四色菊府共有小学185所,中学23所,所有学校都开设中文课,但均同韩语、日语等并列为选修课;四色菊府有3所大学,分别为Chalermkanchana university、SisaketCampus和四色菊皇家大学,后两所大学设有中文专业。

乌吞蓬披赛县为四色菊府下属的22个县之一,共有小学48所,中小学(包括小学和初中)13所。这61所学校中只有3所开设中文课,分别是:Kiawnum School(侨南学校)、Nondang Nonmuang School和Fapha School。侨南学校是这3所学校中唯一的华文民校,是由本地侨商成立的教育慈善机构,受政府教育部资助。

泰国现存在汉语教学规模和水平的区域性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历史、经济等原因造成的。但如何改善泰国东北部这一相对落后地区的华文民校的汉语教学状况,促进东北部各地区汉语教学均衡发展,需要汉语教育界人士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进行自觉独立的思考。

二、侨南学校及其汉语教学现状

(一)侨南学校概况

侨南学校位于泰国东北部四色菊府乌吞蓬披赛县甘平埠,原名“培新学校”,1947年重建并更名为“侨南学校”。该校是本地侨商为让子弟能够接受华文教育而集资建立的“教育慈善机构”,也是泰国教育部资助的华文民校。2004年,该校学生人数还不足200人;到2006年,上升至400人左右;到2008年上升至接近800人。几乎每两年,学生人数就增加一倍(见图1)。截至2013年,学校共有教师72人,其中中文教师12人;学生1717人,其中幼儿园417人,小学909人,初中391人。

(二)生源以及师资力量

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附近的农村地区,极个别学生来自四色菊府。有95%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其中,少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少部分学生患有先天性疾病。政府若不提供义务教育,这些家庭基本无力供其子弟上学。学校现有华裔学生人数少于5人,学生入学前的汉语水平几乎为零基础。在侨南学校成立之初,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华侨资助,学校所有课程均使用汉语授课,并且教授中国历史、中国地理等科目,是名副其实的华文学校。现侨南学校受泰国政府教育部资助,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泰国文化教育为主导,实行泰语、汉语和英语并行的“三语”教育,汉语已丧失原有的主体地位。尽管中文仍然是学校的必修科目,但实质上并不影响学生升学。

侨南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开设中文课,由中文教师任教。以前由于学生人数太少,对中文教师的需求并不大,执教教师多为泰国本土的汉语教师;但随着侨南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校对中文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2007年,学校聘请中国潮汕人士郑卫强先生为中文校长,以加强学校的汉语教学管理工作。同年,中国国家汉办派遣1名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下文简称“汉办教师”)前来支教,开启了侨南学校汉语教学的新面貌。此后,侨南学校的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从未间断,汉办教师在中文教师队伍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见图2)。

由上图可见,侨南学校中文师资的中坚力量是汉办教师和泰国本土汉语教师,侨办教师则是近两年才开始加入的新生力量。本土教师的数量呈现出逐年稳定增长的势头,汉办教师总数增加,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侨南学校汉语教师人数在2012年达到新高,这从侧面反应学校汉语教师的需求逐年扩大。据了解,侨南学校在2013年将有2名汉办教师离任,学校决定再申请增加侨办教师1名。预计2013年侨南学校将有本土汉语教师4名,汉办留任教师2名,侨办教师4名。

(三)汉语课程设置情况

侨南学校汉语课程的设置每年会随着师资力量和学生人数的变化而调整。校董会的原意是要保证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周上5节汉语课,但由于学生人数和汉语教师人数不断变化,除小学一、二年级能保证每周5节汉语课之外,其他年级目前基本稳定在每周3节,小学和初中每节课50分钟,幼儿园每节课40分钟。由于学校汉语课程的设置并没有明确的分类要求,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标准,汉语课程的教授长年处于衔接不良的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螺旋渐进式体系。

(四)教材使用情况

多年来,侨南学校汉语教材的选用全凭教师根据个人的意愿和喜好自行选择。迄今为止,由中国国家汉办赠送以及汉办教师自购的教材有:中国国家汉办规划教材《体验汉语》,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汉语乐园》《开开汉语》《成长汉语》,暨南大学出版社的《汉语》《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乘风汉语》,商务印书馆的《世界少儿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这些教材均为汉泰对照版。侨南学校历届汉语教师较常用的教材有:《体验汉语》《开开汉语》《汉语乐园》《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

侨南学校虽然拥有的教材种类多样,但是种类繁杂,缺乏针对性,而且大部分教材数量不足,无法保证学生人手一本,只能作为参考教材。2008年,侨南学校中文教研室拟定全校汉语教学统一使用汉办教材《体验汉语》新版。《体验汉语》是一套注重听说能力的教材,配有汉字部件教学,课堂练习部分生动有趣,较受学生欢迎。但因为侨南学校购书数量不足及其他各种原因,目前为止仍无法真正做到统一使用《体验汉语》,教师们依旧各自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教材,或者使用自编教材,导致学生长期处于上课“无本可依”的状态。

(五)中国文化活动与交流情况

侨南学校极少正式开展专题性的中文活动,唯一一次大型中文活动在2010年举行。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张志宏邀请了八九个在曼谷的台湾中文教师来校,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中文夏令营活动,以集体授课的形式为主,辅以中文游戏和问答,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以往汉办教师和侨办教师很少单独开展中文活动,他们一般只在泰国的节日活动(例如儿童节)来临之际,跟随全校的泰国文化活动开展一些小型活动,如展板展示、游戏互动等。而在2013年新春佳节之际,全体中文教师(12人)组织策划了侨南学校历史上第一台由中国教师主办的春节联欢汇演。整台汇演由中文教师和所教授的学生联袂出演,共有12个节目,包括歌舞、太极、书画、饮食、走秀等多种形式,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全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今后学校举办中国文化活动开了个好头。

此外,侨南学校每年都会有少数人参加个体文化交流活动。例如:2011年国务院侨办文化司主办、泰国华文教师工会协办的“海外华校校董、校长访华”活动,在六十二周年国庆之际,邀请本校17位教师到中国北京、山东等地进行文化考察,参观教育学院,听取文化讲座。再如:由侨办组织赞助的中国“寻根之旅”,自开办以来,基本每年都会分配一至两个名额给侨南学校的学生。参加这个活动需要24000铢的费用,一般由学校出资12000铢,学生自费12000铢,只有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六)中文竞赛的参加和举办情况

篇6

从事六年级英语教学已有好几个年头,从中发现六年级与一到五年级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主要涉及了与初中一年级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好这个工作,作为六年级的英语教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是指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和过渡,主要体现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使小学所学知识和技能顺利地在初中得到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从英语教学衔接方面谈一些看法与感受。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存在的

1.教学要求上的差异

首先,体现在单词方面。每当我们教授到一个新单词的时候,老师总是很习惯地用中文来解释,比如“apple”,在领读过几遍之后,老师便会问学生:“What does this word mean?”学生答道:“苹果。”老师点头默认,并加以表扬肯定“Good/Well done.”其实从潜意识上老师也默许了学生用中文来诠释英文的这种方式,甚至可以说,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他们自身也习惯了这种方法并且没有感到不妥。事实上,到了初中以后英语教师在诠释单词的时候并不会出现中文注解,再比如:apple,老师在解释这个单词的时候会配上适当的动作,“It’s a red round fruit, sweet and healthy, most of us like eating it.”虽然解释得不是很彻底全面,但是学生基本上可以从点滴的信息中俘获一点相关的讯息,并且可以通过不断的猜测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很好的英文解释英文的习惯,也训练了他们日常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体现在课文呈现上。小学英语课文基本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只有到了五六年级的课文才会在对话之前出现一段文字交代下背景。既然是对话,一个人所讲的话不可能会过多,最多也不会超过四句,那么记忆起来也相对简单些。而到了初中,英语课文都是以语段的形式为主,以大篇幅的文字呈现。

最后,是语段学习或阅读上的不同,小学到初中,课文的难度明显增加,学生需具备良好的阅读技巧,以及要能熟练地查阅字典,而最好就是英英词典。正因为英语学习从小学到初中这一个跨跃而使得各方面都有些许的不适应,所以具备良好的学英语心态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教师的引导也至关重要,初一英语教师要做到很好的承上,而我们小六英语教师也要很好地配合做到启下。

2.教师教学方法差异及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差异

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原因。小学英语教师一般偏年轻,在课堂上,会唱会跳。课堂上有唱歌,有表演,有游戏,有调查。特别是低年级的英语课,整个单元也只有简单的几个单词堆成几句话,因此教师得花大部分的时间设计这堂课,不能冷场,不能让孩子们觉得英语课无趣,那么大量的游戏表演是必不可少的了,所以整节课有歌声,有笑声好不热闹。100%的学生都举起小手,说:Let me try!学生回答大声,朗读也大声,回答更大声。整节课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很轻松愉快。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然而慢慢地到了中高年级,就会发现课堂气氛没那么活跃了,举手的同学也少了,虽然教师还是一如既往的“激情”,但对于生理年龄开始成长心理随之变化的孩子们来说,每节课嘻嘻哈哈的课堂气氛已经慢慢不适合他们。尤其是到了六年级,就我个人而言,我们班这群学生升到六年级以来,举手的是日益减少,有些问题他们并不是不会只是羞于启齿,或者说是不屑举手发言,他们认为答错是件丢脸的事,或者认为根本没举手的必要,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而举手却是件幼稚的事情。那么对于这样的一帮学生,对于六年级这样的教材,教师只有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争取不断突破。需要借鉴的是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因为毕竟马上他们面临升入初中的问题,这样的一个衔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学生们在小学的尾巴上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初一的学生相对小学来讲他们的心理更成熟些了,所以初一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做到能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有信心有毅力坚持英语学科的学习。然而到了初一,教师不可能像小学里一样蹦蹦跳跳,这样的教学手段远远不适合初中生,那么靠什么来吸引这些所谓的“大人们”呢?靠的是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与新颖的教学手段。

3.教材设计的差异

小学英语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教材内容简单,有丰富的图片,每一单元都有歌曲和歌谣配套。即使是六年级的教材,也是几个单词或一两个句型或图文并茂的几行阅读小文章就是一节课的内容了。老师上课就是围绕这几个单词或一两个句型进行各种形式的操练:游戏,表演,歌曲。学生又唱又游戏,自然学得开心又轻松。

且来翻翻初一的教材。某些教材中一个topic包含三十、四十几个词汇量是常有的事;课文图片少了;一个topic的对话增多了,练习有配套的练习册,通常还有辅导报,都得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最主要的是单词不再仅仅要求会读,而是要求培养对单词、句子、对话、短文等方面听、说、读、写的能力,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兴趣上,而是体现在运用语言的能力上。

二、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解决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一种美味如反复食用会让人倒胃口。同理,一种好的教学形式连续不断地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从心理上讲,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观看录像、听录音、进行有趣的比赛和角色扮演、唱歌曲等。国内外语言游戏很多,一般可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根据情况进行改编。例如学了一些关于水果、蔬菜的名称,可以进行“传球”游戏,一人先说自己爱吃的水果,再说别人爱吃的东西,被说到的人接着也先说自己再说别人,依次轮回,要反应快速。例如:

S1:I like bananas. He likes apples.

S2:I like apples. He likes oranges.

S3:I like oranges. She likes pears.

S4:I like pears. He likes melons.

2.重视语音,打好语音基础

如果能够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也就拿到了英语入门的钥匙,也是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基础。教科书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语音教学,紧密结合单词和句子的教学,系统地安排了语音练习。因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把握,把语音教学贯穿始终。把语音教学作为初一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做到长期训练阶段侧重,综合提高。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语音,充分发挥课本录音的作用。听音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要坚持先听音后开口,做到听清发准。让学生在学语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受到正确的语音熏陶。

3.找准切入口,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1)举行单词竞赛

在小学教材中圈定几百个常用的、与初中教材紧密相关的单词,然后定时、分批竞赛,优胜者获奖。利用学生争强好胜,愿在新的环境里有个新起点的心理,有效地复习旧知识。

(2)教会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记忆词汇的效率

如:按音节记单词。根据规律,掌握多义词、同义词。以旧带新,广泛联想,组织若干单词链,扩大词汇量。

(3)每天听写单词,迫使学生回家自觉记忆每天所学单词

(4)及时发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看,因为这是复习词汇、句型、语法的最好方法和有效手段

老师对学生应该以诚相待,像朋友一样,不摆架子。要清楚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层次,因材施教。要熟记每个学生的姓名,提问时面带微笑,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喜、怒、哀、乐。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之间,与其多交流、多沟通,听取教学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5)学生应准备好课外词汇积累本、短语好句积累本

整理课堂的,收集课堂之外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不断地丰富、充实,日积月累,就一定会有提高。

(6)教师可尝试将English Corner,Talk Show等带入课堂,让学生观看VCD,视听结合,利用任务型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只有通过这样的活动才可以让学生有大量的机会实践语言,进而学会语言。

4.教研室应在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搭建好交流的桥梁

(1)增加沟通机会,互相听课、学习

(2)经常互通信息,交流资料,看看彼此怎样教、怎样练

(3)适当改变彼此的教学方式,为中小学过渡打好基础

(4)教研室多组织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活动,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完善小学英语教学制度,达到步调一致

要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首先中小学的英语教师要全面了解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要适当增加笔头练习,适当归纳出现过的知识点、语法现象,面向全体学生,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否则到初中很难跟上。初中英语教师要有大课堂的教育观,应积极思索怎样让学生对英语不失去兴趣,仍然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热爱英语。初中英语课堂既要适当保留小学英语课的活跃气氛,尽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寓教于乐;又要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初一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应逐步从模仿、机械训练过渡到交际运用,发展学生听、说、读、写以及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其次英语教师还要争取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当然,中小学的衔接最基本的还是教师衔接的问题,英语老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与交流,不断深入探讨摸索学生的各方面差异,寻求社会、家长的共同关注与支持,让升入初中的学生都能学英语快乐、快乐学英语,这是我们中小学英语老师的共同心愿。

篇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汉语言品味--文章构建--审美情感"的机理,构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审美体系。它是一个反映阅读教学本质,揭示阅读教学规律,体现阅读教学的崇高审美层次的系统。所以说,在新课堂中,老师应把阅读品味和感情交流放在重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和感悟,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

1.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品味

1.1.赏读品味法

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学中,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用优美的文字来表现秀丽的自然风光、复杂的内心情感、未曾亲见的事物等。朗读能够使学生脑海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诱发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人间真情、感受万物生灵。作为教师要在范读过程中,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倾注到字里行间,也要教会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读,感染学生,诱发其去想象,使其入境入情,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其对美的共鸣,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同时,教师在朗读后,还要针对文本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通过阅读来分辨真善美的能力,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具体的朗读方法灵活多样,但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1.2.比较品味法

比较,是语言品味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让学生领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精妙之处,从而体验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对于简练凝重的语言,如果常规的品味方式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意味。新课程所选的大部分文章,语言都很有特色,每一个词语都是作者仔细推敲之后精心选择的,决不能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采用换词的方法,通过比较品味法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语言的准确与生动。如分析《北京的春节》一课中的一段“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这一段中的“敢做”能不能换成“在做”呢?教师要引导同学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敢”字能够突出那种过年的红火景象,而“在”却在语意上显得平淡,所以二者不能互换。

2.体验情感进行阅读

2.1精心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文中真情

教师只有正确把握文本,仔细斟酌文本的切人点,精心设计对话的话题,才能让学生既能在话题中找到阅读的支撑,又能充分发挥阅读的主体性。如:《妈妈的账单》这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利用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来设计话题:妈妈面对账单,她做了什么?试想一下当时妈妈内心会有什么想法?应该说这个话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后一个问题,学生想要独立地去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正是话题有了一定的难度,思维有了一定的强度,才容易激发起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欲望,才能够使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地揣摩文本的语言、体验人物的内心,也才能让这个话题始终似一股无形的力量,把学生的心拴在了课堂上,拴在了对文本语言的阅读和感悟上。当阅读过程中把话题打开后,可以适当地把阅读问题向生活实际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一议。如有可能,可以将口语交际的教学与阅读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可灵活掌握。

2.2换位思考,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手法

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非常重视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利用这种优势来设计换位思考的阅读模式是十分有利的。在课堂上,当学生的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当学生的理解流于肤浅时,教师要耐心给予指点;当学生徘徊于语言文字的门口,教师要智慧地引领学生登堂人室。引导换位体验课堂有效对话的手段之一就是引领学生进人文本语言所描述的境界之中。例如:感悟《唯一的听众》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我”心理与行动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与行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然后进行换位思考,讨论一下:“如果文章中的‘我’变成哪位‘教授’,你认为他会做出相同的举动吗?”这时,学生的意见可能会出现分歧,有的会认为“我”会做出同样的鼓励,而大部分则认为,一名学生不会有老教授那样的深刻思想境界,不会做出同样的事,甚至会和其他人一样厌恶的躲开。通过这样的交流感悟,学生们会进一步地理解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和深厚情感,对文中的“我”的感激之情也就更容易体会了,从而全面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特色。

篇8

0引言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素质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小学应用语文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既为小学提高听说能力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也对小学的语文技能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不仅要能够读懂课本上的基本课堂信息,要求能独立作文化,更要求能在沟通和表达上准确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建立在语文素质改革教学基础上的,要求小学具备运用语文进行听、说、读、写的实用能力。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听说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些问题,MOOC技术的出现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新的教改方向。

维基百科把MOOC定义为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课程,既是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发展,也是开放教育资源所推崇的开放教育理念的新发展。MOOC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为重新构建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创造出知识传授和学习的新方式。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运用现代技术实现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

1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作者来自于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掌握了小学语文听说学习的情况,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最近几年,笔者也参加了不少教学改革和实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也有着不少体会,以下三个问题最为突出。

(1)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应该适合学生自身能力、水平,贴近学生专业。小学的生源复杂,年龄、工作学习经历差距大。城乡方音口音各不相同,如果不重视他们的个体差异,势必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小学有着更加成熟的心理和生理,面子观点较重、学习目的性很强,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应该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每个人不同的听说能力、现有水平和专业需求。

(2)小学语文听说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应该对课堂学习进行有效延伸。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时十分有限,如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培育目标。实现语文学习和听说练习的课内外“全覆盖”,利用教育技术的发展给语文教育带来的契机,打造各种语文听说练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听说氛围。

2部分学生听说水平薄弱的原因

以铜梁区虎峰小学为例,交际方面,有些学生语音语调不标准,流利程度低,词不达意,口语交际能力不强。学生很难开口,无法用语文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平时与重庆市其他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发现都存在与我校大致类似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背景。

3 翻转课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大多数学生很难提高听说能力,因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但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学流程一般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传统教学模式课前教师的任务是备课,学生预习课本。翻转课堂课前学生则需要自主在网上观看授课录像、掌握知识点,而教师的任务是设计和准备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学习机会。翻转课堂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产生了改变。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教师对学生“满堂灌”,教学进度也只能整齐划一,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通过提供了在线的课堂教学微视频,学生可以自己灵活、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偏好、能力选择任何时间、以自己感到合适的进度学习新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翻转课堂还使课堂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转向了学生,教师转换了角色,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反观现有的小学语文听说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学习主要依靠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和课后的题海战术。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苦练答题技巧,缺乏实际的听说技能锻炼,最终还是“听不懂”和“开不了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使教师摆脱繁重的课堂讲授,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组织听说训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听说技能。如果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小学语文听说教学中,有助于把小学语文听说教学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提高实际语文语言技能教学的效果。

翻转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过程。课前的线上学习就相当于MOOC的课程,学生自主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课前线上学习的难点和问题开展课堂活动,课后学生还可以在线上练习MOOC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出语文听说自主学习平台,方便学生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随地学习,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固定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课堂学习进行了有效延伸。课前的在线微课导学、实体课堂教学、网上虚拟社区和大数据综合评估构成了环环相扣的听说练习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模拟出真实语言环境,在仿真的环境中练习听说能有效提高实际的语言听说技能。

4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小学语文听说教学面临很多新的任务和挑战。传统的小学语文听说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亟需使用新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小学的语文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小学语文听说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小学语文听说课程的革新。

篇9

所谓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性,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不断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当前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观点,实行与小学生身心相符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小学生沉重的书包及一些带拉杆箱的书包,都让人不禁有点同情现代的小学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让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实行不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总结起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如下:

1.教师缺乏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虽然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培养,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很少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与生活严重脱离,不利于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2.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生活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和生活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更重视学生的因素,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太小,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照顾;或者有教师认为:小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所以需要教师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其实不然,当前的小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对很多事情有主观意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学会尊重学生的生活主体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3.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和评价

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没有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甚至部分教师不愿意承认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这种讳疾忌医的教学思想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观点没有充分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面对这样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当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以实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手段,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呢?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一种比较有效且实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主体性,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化的情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达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现实状况,及时消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利因素,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现状,也可以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手段音、形、色于一体的教学优势,达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滥用多媒体,应当合理利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重视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应当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通过认真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势、问题与不足,对于优势的地方应当再接再厉;对于不足的地方,应当及时进行改进,用正确的思想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方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此外,在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亦可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强化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新课改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并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容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实施课程课改后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然而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具备什么样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驾驭创新课堂,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般被简要地概括为四条: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

4.为人师表。也有人把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归纳为三个“心”,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本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师德素养的主要内容是:

(一)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灵魂———人格

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引路人,是培养人才的传播者,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大任务。俗话说:“成才先成人。”要想使学生有完善的人格,首先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塑造好自身的职业人格。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他们对老师特别信任和崇拜,教师要依靠自身具有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坚韧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知识技能来影响和塑造学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身正品端的道德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基础所在———知识

现代教育课堂是以创新性的教学为主,我们要想达到更好的教育质量就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扎实: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极强。为了打好小学生的文化基础,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一定要准确、牢固、熟练,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精深:我们应该掌握所需专业知识的完整体系,精通所需业知识的系统理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性地运用的境地。求新:社会在不断发展,许多新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创新型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为了驾驭创新型课堂,我们应该不断地去获取知识及时为自己充电。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知识面需要我们去记忆,并在基础上下功夫,在钻研教材上用力气,在拓展知识上求发展,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用课件展示出来,使知识内容简单化和趣味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获取文化知识,开拓眼界,与时俱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总之,从我个人而言总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基础素养的是知识。扎实的知识好比建筑物的根基,如果根基没有造好就不会有高楼大厦。因此,我们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

(一)关于选择和运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广大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优选出来的,并经过一定理论的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阶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样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选择和运用“听话和说话”、“写字”、“直接教学”、“合作学习与激发动机”、“阅读教学”等模式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本的内功。语言表达能力,含有声语、文字语和态势语三种。声语的结构,从横向看包括讲述、描述、复述、讲解、讲读、讲演、谈话、提问、答问、讨论、辨论等各种方式的讲话能力。从纵向看包括准确地运用普通话教学的能力,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语体和口气,采用儿化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语言的情感力量,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地激起小学生真善美的共鸣,启迪学生的心智,点亮学生的心灵。

文字语的写作能力结构,以横向看应具有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具有写作计划、总结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以纵向看应具有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谋篇立意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的修改能力等,写得一手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有采的好文章。

“态势语”的结构,从交际方式上看,主要有无声的和有声的两种,无声的又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有声的则是一种“类语言”,并无固定的语义。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态势语主要是通过眼神、手势和神态的变化等来表达情意。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教态的修养,以落落大方,优美高雅的体态语言,来陶冶并影响学生,使之共鸣和感化。

(三)全面创新的能力

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能力所特别强调的。现在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而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所以,当今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掌握语文信息的能力和语文知识更新的能力,即具有语文知识的“扩展能力”,那就是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的能力,主要指语文信息处理能力(即吸收、更新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即获得语文新知识,扩充语文新知识的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从我个人而言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是综合性的,而小学语文素质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师范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要重视师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培养我们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生存能力。我们一定要适应开放的需要,培养尊重多元化的态度,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更好地去教育和发展我们的未来。

篇11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远程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能够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促使优秀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优秀教育资源、教育模式和师资力量等的共享,促使我国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性的提升。因此基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尝试探索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借助远程教育优势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

一、巧用远程教育,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才能够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讲解工作,进而深入理解相关语文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1]。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小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影响,他们对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必然能够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借助远程教育中的媒体优势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具有一定感染力的教学信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争取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赤壁之战》一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应用远程教育,借助远程媒体优势为学生播放赤壁之战的模拟战场画面,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恢弘的气势中对赤壁之战形成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像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的原因进行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问题分析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氛围也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必然会更为理想。

二、合理应用远程媒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远程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其不仅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共享,还能够保证教师素质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轻松自由学习氛围的创建都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该巧用远程媒体,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促使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激发,进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例如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远程媒体的优势,设置相应的线上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狼扑向小羊后的多种后果”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如狼用力过猛掉进河里;猎人经过后用枪打死了狼;小羊被狼吃掉了等等。这样借助线上远程教育,学生具有充足的独立学习空间,并且一般不会受到其他同学学习思路的影响,学生能够自由的发展联想和想象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独立得出学习结果[2]。这样,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突破传统学习思维的限制,还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也必然会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应用远程教育,突出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进而掌握教学重点,攻克学习难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的介入远程教育思想,能够对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攻克学习难点,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对于城市中的学生来说,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悯农》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农民生活的感悟就是一项教学难点,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向学生播放与悯农诗文有关的农民生产场景,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辛苦,体悟诗歌情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适当的应用远程教育,学生就能够顺利攻克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学生的精神思想也会得到适当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新时期,随着远程教育的出现,我国基础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远程教育不仅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的强化,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马飞 单位: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武康小学

参考文献:

篇12

课堂提问是每一个教师在为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样小学语文教师也是如此。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师再为小学生上语文课的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将课堂提问教学模式运用的恰当,就会激发小学生的大脑思维,让他们养成愿意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所以只要是任何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再为小学生上语文课的过程中,都会少不了课堂提问。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受到自身能力的影响,并没有从课改的核心理念入手创新教学教法,仅仅只是从形式上作出了调整,“满堂问”的现象不在少数。就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抓不住文章的脉络与层次,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一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通常有十几到二十几个内容,貌似面面俱到,把什么内容都教了,实际上令学生什么都没学到。例如,我了解到有的语文老师几乎两分钟就有一个问题,学生弄得非常紧张,慢慢的都没有学生举手了,课堂提问效率很低。

2.提问过易或过难。

为了让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们总喜欢设计一些过于容易的问题,好令到全体学生可以争先恐后地答出来。例如,有的老师喜欢提“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行不行?”、“大家说对不对/好不好?”等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揣摩出问题的答案,起伏之声不绝于课堂;也有另一类过易的问题,如“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孔明智退司马懿,最后谁赢了?”等这样的问题过多地反复出现,这类问题仅是从教材内容出发,基本没有开放性答案,学生根本不用费脑筋去思考,只需要照本宣科即可。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长此以往,所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本无从谈起。小学语文课堂中也不乏有过难的提问,为了展示出教师的高水准以及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新问题,教师往往容易脱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水平,提出一些艰深的问题,让学生不知所云,无从答起。这样的情形往往容易出现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身上。这样一来,课堂的有效性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提问过难,会导致问题低效甚至无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低下。

二、激发学生积极提问的方法

1.引导提问。

新课改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正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真实体现,但是不少教师还没有重视到学生能够主动提问的优势所在,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四十五分钟自己占用了三十分钟,根本没有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权利,更不要说学生主动提问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思想动态,把握时机运用好激励性口头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存疑的知识、看法、观点提出问题,主动提问,这样才能让教师清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那里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那里存在疑问,从而可以对症下药,解疑答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擅用提问语言、积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特别是对自己还存在疑问的知识和理论要点提出疑问,因为这些疑问不单单是学生一方面的问题,同样反映了教师在教案、备课等方面存在的漏洞。通过小学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来提问,就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的疑问展示给老师和同学,通过师生的互动,将问题加以解决。

2.激发提问。

小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性所决定,特别是争强好胜的心理使主动提问能够实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擅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对那些喜欢主动举手、主动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提升全班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对一些性格内向、不愿意出风头的学生采用激发式教育方式,抓住小学生心理激发其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以及敢于辩论的能力,让学生只要有疑问、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举手提问,这个提问既可以是教师的回答,也可以深思学生间的回答,从而实现师生间的互动。

3.疏导提问。

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停留在学生只是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而是要针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点评,特别是对一些学生的错误认识和理解,更要尽快的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正确的路线上来。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擅用学生提问,最终疏导学生提问,将学生的疑问进行科学合理的疏导,最终使学生提问能够得到最为正确合理的解答。

虽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提问策略,相信,一定会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使小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启发,让小学生养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积极回答的好习惯。

篇13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又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改善自我和发展自我。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应用存在较多的问题,从而导致赏识教育不能有效发挥教育效果。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对赏识教育进行有效研究和分析,以促进赏识教育的深入开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点

1.赏识教育的含义

赏识教育从字面上理解,即欣赏、认识、教育,欣赏是前提,认识是目的,而教育则是结果。将赏识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则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欣赏和认识,以达成教书育人的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人而异,为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对学生的优点给予鼓励,反之对学生的缺点加以改正,以实现更好教育学生的目的。

2.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点

(1)特殊性。其一,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在学生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其二,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2)必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最大的鼓励,进而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力。(3)重要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大的区别,不仅要教会学生认知,而且要教会学生做人,因而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修养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总之,每个学生都是在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因而其学习能力和思想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语文教师则不能将所有学生协调到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赏识教育,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赞美,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更好塑造学生的人生。

二、赏识教育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更好应用的原因

赏识教育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能更好应用的原因有许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文化底蕴因素的影响。我国历史悠久,而传统的教育观念贯穿于古今教育教学中,进而对现代教育教学有较大的影响,而以师为尊的思想深入人心,从而导致教师难以突破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第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受社会环境的熏陶程度不同,从而导致赏识教育不是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能奏效,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第三,评价标准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所依据的评价标准过于狭隘,从而导致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很少。评价标准的手段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实施,过于追求教学质量的教师缺乏欣赏学生的能力,而学生对自己也不能正确赏识,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难以更广泛地应用赏识教育。第四,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同时也是最好的教师,因此学校开展赏识教育需要有家庭方面的密切配合,为此学校教师与学生父母都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进而对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夸奖和鼓励,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被赏识和被教育。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实施赏识教育的方法

第一,教师应该善于表达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在口语中,而且表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教室文化,进而对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将爱更好地传递。第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进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力,又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赏识。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并未有效应用赏识教

育,这不利于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需要教师的赏识和鼓励,进而可以使学生感悟美、生命和生活,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旷达的胸襟,从而促进学生在融洽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