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化管理创新

数字化管理创新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04 11:05: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化管理创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化管理创新

篇1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222-02

声像档案是指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影像、声音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也称为声像资料。其主要是以照片与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将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以最直观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予以再现,具有现时性和不可重复性。

一、声像档案归档与保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过去物质和技术条件所限,产生的声像资料很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数码相机、摄像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声像文件。如何对声像档案进行归档与保存,是其有效管理与利用的首要问题。

1.摄录人员对声像档案的归档意识薄弱。或者对声像档案的性质并不了解,导致未能得到妥善的归档保存;或者在数码、影音设备使用过程中,因存储空间不够等原因,将原有声像资料在没有备份的情况下进行覆盖、删除,造成声像档案大量流失;或者部分声像档案未及时移交档案部门统一保存,因无相应的记录和说明导致归档困难。另外,档案人员的变动和机构调整,也会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或流失。

2.档案部门在声像档案收集上难以控制。拍摄多为业务部门,档案部门对其拍摄时间、内容及照片、录像数量没办法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声像档案的归档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滞后于业务活动,且多数情况下收集到的声像档案仅为不完整的一部分。因此,不能全面完整反映当时业务活动的原貌,失去了声像档案的历史意义。

3.声像档案归档范围不明确。目前多数单位在归档材料类别中均有声像档案的类别,但对于哪些范围内的声像档案应该归档没有明确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摄录人员将声像资料主动归档的积极性。

二、声像档案归档与保存中的数字化管理引入

如何保管好声像档案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是摆在档案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现代化建设的大势所趋,有利于实现声像档案的应有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照片档案归档的数字化管理创新。对原有已归档的纸质照片档案,如果数量较多,可以用扫描仪分批进行扫描,并标注说明,包括时间、事件背景、人物、地点。而作为档案保存的数码照片,原则上不要进行处理,照片上的原始数据,不仅是拍摄时间与光线条件的记录,还可以起到原始凭证作用。另外,数码照相机拍摄的照片档案,可以直接用数据线传输进电脑,存储在硬盘盘上,并可编写程序对其进行管理及利用。

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的照片档案,电子文档即是照片也是底片,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随时进行打印。同时,对于破旧或由于保管不善造成损坏的老照片,也可以使用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进行修复和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调看电子照片档案,次数再多也不会对图像效果有任何损耗。

2.磁带、录像带、光盘等其他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创新。对于原有的磁带、录像带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转换成数字化模式,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存储入硬盘,可以长久保存。在归档的过程中,可根据其所反映的内容或专题来进行,使同一内容或同一事物的照片归入同一类中。

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形成了声像电子档案,可以随时进行归档,方便快捷。在接收到电子文档的同时,就可以马上给每份文件编制一个唯一的文件号或相应的分类号和档案号,在归档的同时,即可进行电子档案的主题词标引、著录。技术条件允许时,还可以方便地编制多角度、全方位的检索工具,便于检索查询。用户查阅时,只需给出文件号或主题词,即可以检索出相应的文件,从而大大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声像档案资料转化为电子文档后,利用计算机可对电子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信息整合和加工处理,克服手工信息加工模式时间长的缺陷,缩短信息整合加工的时间,提高了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与纸质照片档案相比,电子档案信息传递更快捷、更方便。

三、声像档案数字化归档与保存的风险控制

由于国内外至今没有声像档案归档、保存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很多单位采取与纸质档案同样的存储方法来保存声像档案。声像档案归档时采取迁移或多次迁移声像档案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在迁移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很多风险。同时,存储硬件设备在归档过程中也存在着几个需注意的问题。

1.数字化格式转换的迁移风险。技术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格式的转换方面,格式的转换对数字声像档案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通常的格式的转换就是将文件由一种格式(多数为压缩格式)压缩为另一种格式,这里就需要先解压缩,再进行压缩。数字声像档案格式的转换过程中,对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面对这样的风险,《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做出规定:音频电子文件以WAV、MP3为通用格式,视频和多媒体电子文件以MPEG、AVI为通用格式。

以WAV为例,其属于声音文件的“源”,上述《规范》的规定也是考虑到了避免经过有损压缩破坏文件的二进制数据流配置,进而破坏声像档案内容信息。然而作为声音文件的“源”,WAV占用了极大的存储空间,因此,在保存档案时要综合考虑档案价值与存储空间,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选择。然而,《规范》提出了声像档案的通用格式并不意味着档案工作人员在存储档案时要将档案全部转换成一种格式。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格式规范,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国际标准,这就导致了一旦格式规范由某个组织或个人所专有,一旦这个组织或者个人消亡,则所有的数字档案将成为不可解读的无用信息。因此,采用专有格式存储声像档案面临数据丢失的巨大风险。

2.数字化硬盘存储的设备风险。在硬盘式管理模式下,声像信息都存储在硬盘中,如果硬盘发生老化,就会导致声像档案数据的损失。一方面,可以对存储声像档案的硬盘采用“自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监测磁头、磁盘、马达、电路等,当监测对象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时,会自动发出警告,自动降低硬盘的运行速度,把重要数据文件转存到其他安全扇区,甚至把文件备份到其他硬盘或存储设备。因此,可以对硬盘潜在故障进行有效预测,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驱动器健康检测技术,让用户方便快捷地检测硬盘的运转状况,通过读取伺服位置错误信号来计算出盘片交换、伺服稳定性、重复移动等参数,并给出图形供用户或技术人员参考,可以对硬盘式声像档案进行备份,以移动硬盘的方式在合适条件下保存,并定期在独立系统的计算机上进行检测,确保档案安全。

四、声像档案数字化归档与保存的措施建议

1.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数字化管理工作。这是实现声像档案数字化的有效途径。首先,对原有的声像档案材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其次,把数字化的声像档案材料实行信息资源网络化管理。各单位可利用局域网,建立档案馆主页,把数字化的声像档案放到局域网服务器上,直接通过网页点击来选择和播放相应的声像资料,设立相关声像档案资料库查询专栏,方便检索;最后,加强计算机的防毒措施,对声像档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这是实现声像档案数字化的组织保证。要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懂档案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高专业素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先行”是加快声像档案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的前提。由于历史原因,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不熟悉信息技术。为此,必须突出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培训和外出进修等各种方式,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再教育;其次,继续加强有关网络技术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英语学习,使她们尽快适应数字化、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陈玲.创新声像档案的收集和归档模式[J].科技资讯,2009,(33).

篇2

创新就是人类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有效提升,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促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并且进入到全新的管理形式,解决了以往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同时满足了现阶段高校学生和人们的需求,有效的推动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主要是依据数字转换、扫描、压缩等网络技术将以往的档案素材归纳到完善的档案库中,从而有助于高校学生、教师以及研究者等进行阅读和下载,从而保障了档案素材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但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实施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落后,因此需要实时创新,从而满足现阶段高校发展的需求。

一、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和档案管理数字化具备的含义

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依据现代管理方案为依据,全面依据现代管理观念和形式,结合优质的管理形式和设施,突破以往的管理形式,促使高校档案管理更具备创新观念,引导高校管理走向科技、数字、系统化的管理形式。

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与以往的管理形式对比分析,有非常多的特点,例如占据的空间相对要小,减少了资源的流失和浪费,信息储存的形式多变,同时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个性化的管理形式不断的推广,还加大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提升高校档案资料的传播速度,保障信息资料传播的有效性,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高校档案数量和时间也在不断地改善。因此,现代化的管理形式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和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到达创新,进行数字化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实施工作的人员坚持实施。在目前的高校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档案标砖缺少完善性。由于不同高校的发展时间和形式也不相同,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依据高校来说,其时间的差异性,促使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统一,设施应用的效率和时间等也存在不同,这些都影响着整体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二)管理形式缺少创新性。高校的档案管理发展形势逐渐向数字化挺进,这是时展的需求,具备一定的连续性。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初期到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关注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但是随着科技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在实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高校没有满足时展的需求,缺少一定的创新观念。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促使档案管理也需要具有创新观念,从而满足时代和人们的需求。

(三)数据库构建缺少实用性。现阶段,国家在投资高校管理经济上,依据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资非常的少,因为投资金额较少,但是大部分的高校实施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法及时更新优质的设备,促使大部分构成的档案数据库形式较小。大部分的高校档案数据库管理都缺少实用性,数据库模式的减少,标准不完善,形式单一化,同时没有规范的管理,以此无法满足时代人们的需求,从而减少了高校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三、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方案

(一)完善档案管理的系统,减少网络影响。要想实施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最先要完善管理系统的软件,从而奠定有效的基础,以此高校需要提升软件的开发工作,开发有效的高校档案管理软件。一个优质的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满足各种形式的档案需求。第二,可以保障档案管理信息不受到网络技术和平台的约束。第三,应用技术简单方便。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据上述三点实施创新,不但要提升软件的有效性,还要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例如,可以构建优质的专属服务器,促使校外的人员可以进行搜查。并且定期更新数据库信息,确保信息的有效性。

(二)构建数字化档案管理,促使文书档案自动化应用。构建数字化的档案馆是科技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改变了档案管理工作形式、目标以及方向等。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信息和网络形式构建数字化的档案馆。最先需要将高校以往的馆藏信息和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有助于校内外的人员进行阅读和下载。工作者可以依据扫描、手工录入的形式将有效的信息资源储存到光盘、U盘等系统中。在最开始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较为复杂和艰难,需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有效的实施工作。之后,现阶段的档案工作都将实施数字化,需要工作者依据数字化技术和系统的要求将文书工作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从而自动化管理文书。文书档案管理是进行自动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是其实施的时间较长,不仅是工作人员的录入工作转换为数字化的形式,还要将整体的管理工作转换为数字化的形式。这需要数字管理的构建融入管理,依据系统管理人员的录入可以明确哪些工作没有完善,以及及时解决问题,保障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提升数字班培训,提升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管理能力。为了满足新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需要制定有效的档案数字班培训工作,从而提升工作者数字化管理能力。工作者依据培训班,可以学习新的知识,优化自身具备的知识系统,并且掌控新的计算机管理能力,满足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要求,提升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信息数字化已经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创新的重要依据。高校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中组成部分,结合了创新的理念,满足了现阶段时展的人们需求,同时也推动了档案管理数字化理念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勇.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2]季轩.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探索[J].产业

与科技论坛,2016,15.

[3]乌日娜.浅谈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

篇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发展就要有创新,档案事业也是如此。高校档案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跟上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对档案工作的需要。

一、档案信息时展的要求

首先,数字化档案信息可使任何一位利用者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一地点、任一时间只需有一网的电脑,即可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戈德海伯于1997年指出: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对人们来说,信息已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是相对过剩,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因此,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 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提高档案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以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网上利用的开展,将会使档案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进入极好的良性循环之中。

以往档案人员为开发档案资源,为档案利用而进行许多文献汇编、数字汇编、专题汇编等编研工作可以减少,甚至平时查阅工作中可取消,档案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档案数据整理工作。其次,使高校档案业务工作变得方便、快捷、高效。数字化档案信息使档案能及时归档,尽快地提供利用。平时在网上文书处理部门将收文或发文都输入到计算机中,各级部门可根据自己的权限范围在网上分组传阅自己相关的文件,并注上处理意见,年终归档时,只需向档案馆移交一份分类组卷清单,把数据通过网上按档案数据格式传输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即可,从而使档案馆减少了档案数据录入工作。

二、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计算机大量应用于高校管理的必然结果

首先,高校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档案可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它以光盘、磁盘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向数字格式转变。 许多高等院校建立了校园网,并与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相连。校园网的开通为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崭新的网络环境,广大师生可以不出校门、不出国门就与国内外的专家进行科研项目合作、查询资料、 学术交流、筹备各种会议等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出现,使计算机从辅的工具很快发展成一种工作环境,并伴随着应用的普及而演变成一种工作方式。伴随工作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大量机读文件,即电子文件也就应运而生。

三、数字化、辅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现有的高校档案工作计算机管理模式,多数是建立在原有的手工管理模式基础上,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以档案信息载体为核心,工作对象不是档案信息,而是纸张、塑胶等载体材料。计算机的作用只是辅助人工管理档案实体,而不是处理档案数据。其结果是非但没代替手工管理工作,而且是大大的增加额外手工劳动的投入。表现在:首先是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模式仅局限于档案工作内部的编目和检索环节发生局部作用,而且是辅助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实体进行编目和检索,不是针对具体的档案信息,比如,这种形式编目须大量依靠手工劳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常常须先手工做好著录或填写好手工目录后,再往计算机中录入。编目的实际目的是为了让计算机排版和打印出“至臻完美”案卷目录。以供展示或手工查阅。其次是档案工作计算机辅助管理不同外界发生关系,它只为档案部门内部服务,作用是辅助档案工作人员人工管理档案实体。这样做档案工作计算机辅助管理发展也失去了外在的动力。

四、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

由于受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不同的高校隶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散管理体制无形中使各高校档案馆形成了条块分割、自成系统、各自为政、自我完善、自找发展的局面。虽然许多高校档案馆已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与必要,但缺乏馆际合作的行动。而国家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规划协调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工作。大多数档案馆仍然是采取封闭式的办馆方式,无论是软硬件的购置,还是数据库的建设,都处于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状态,这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影响了我国档案馆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2、标准化水平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相应国家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

3、数据库建设滞后

篇4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2-085-02

社会管理主要是指为促进社会系统和谐有序的运转,政府和社会组织站在各自的立场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协调与服务的过程。对社会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就是要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目标、以调节社会矛盾和平衡利益为重点、以有效的社会政策为手段,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权明确、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高校社会管理主要是指为促进高校内部系统和谐有序的运转,高校和高校内的组织站在各自的立场对高校内部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高校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协调与服务的过程。对高校社会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就是要以维护公平公正为目标、以调节内部矛盾为重点、以有效的政策为手段,建立起高校主导、师生参与、责权明确、运转高效的高校管理体制。高校社会管理创新就是管理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高校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信息化在高校社会管理创新的应用对整个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借鉴意义。清华大学率先根据企业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提出了URP(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理念,用以指导其数字化校园建设并取得成功,本文根据大多数的学校的特征的基础上使用了校园资源计划(CRP—Campus Resource Planning)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

1 高校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学院系部、教职工团体、学生团体、教职工、学生等高校的组成部分各个环节之间的规范、协调与服务的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

1.1 学生管理问题

1)学生管理的主体还是高校一元化管理,而不是多元化管理,学生不是管理的主体。学生管理的权限基本都在高校手里,而没有部分下放到学生团体或学生当中。同时也缺乏机制和手段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2)高校和学生的关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方式,而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部分高校还认为管制学生越严格就越好。

3)学生缺少有效的途径和学校、各部门、老师进行交流,且各方面诉求很难得到满足。

4)学生对高校各个环节的监督作用很有限,双向反馈长久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学生没有长治有效的机制反馈自身需求给学校、学院系部、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师。

在这样的关系下,学生会失去应有的活力,参与学校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1.2 教师管理问题

1)缺乏一个定量和透明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想法普遍存在。

2)高校管理的透明度有待提高,教师对学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3)教师反映想法和诉求的渠道比较有限,不能很好的被学校决策层和相关部门了解。

4)教辅部门有变成教管部门的倾向,老师变成教辅部门的管理对象,在这样的关系下,教辅部门对教学的支持和老师对教学的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教学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同时阻碍了教师个体发展的工作热情。

1.3 管理规范化问题

很多高校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也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手段,很难实时向学校各级领导提供准确的信息,使学校的工作可视、可控及可持续改进,不利于学校管理层决策。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极大地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

在信息时代,面对高校社会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如何利用信息化创新高校社会管理体制,解决高校目前出现的管理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2 基于CRP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促进高校社会管理创新

高校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社会管理体系创新要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就高校而言,师生是高校社会管理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师生的积极参与是高校社会管理成功的关键。积极满足师生需求和回应师生诉求,充分调动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服务意识,符合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为高校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技术支持。

2.1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是理顺高校和师生关系、提高效率的“加速器”

在传统的高校社会管理中,管理采取的是一元化管理方式,形成了只有学校对师生行为约束的管制型学校,其后果就是各个方面难以受到有效的监督,同时高校决策层要想获取各种信息只有通过传统的单一渠道来传递,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排除各个相关部门因对信息进行过滤或修饰造成的信息传递失真。师生的真实想法无法有效地通过正规渠道向上传递,大大影响了师生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

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可以让人和人之间方便直接地交流,并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自动采集相关信息反馈到决策层和相关部门,这样可以很好的理顺高校管理的内部关系,提高高校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师生能够借助网络、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等多渠道将信息直接与决策层对接,使政策的决策层获得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这样,信息与决策层之间的人为阻滞和时空限制就能得到消除,就能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从而有效避免信息传递失真,以及由于信息迟缓和信息失真所引起的决策滞后及决策失误,带来明显的高效率和低成本。高校可以通过在CRP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研发以下软件模块解决高校社会管理中存在的教师和学生管理问题,以下是部分重要软件模块。

1)督导模块。学生根据督导模块可以方便地将大量的学习、生活问题通过高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反映到高校决策层和各个相关部门,办理问题的过程可以选择在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上公开透明办理或直接发送到决策层的信息平台办公门户上,通过学生的监督使得发现问题的频率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高,提高了学生参与学院管理的积极性,既方便了学生又能促进高校管理。督导教师可以将听课记录和反馈录入数字化信息平台,督导模块会自动将听课反馈发送往教师的信息平台门户,这样有助于教师根据反馈意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投诉、建议模块。师生可以根据投诉、建议软件模块方便地向高校决策层和各个相关部门提交投诉、建议信息,投诉、建议处理过程可以选择在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上公开透明显示也可以直接发送到决策层的信息平台门户,这样使得高校师生可以方便真实快捷地反馈自己的诉求。

3)评教模块。评教模块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连入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简单快捷地参与评教,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学生按月评教,这极大的提高了评教的效率,并且各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评教的结果展开听课、评课工作,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根据反馈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起教师和学生快速的双向反馈通道。

2.2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是提升高校服务、创新应用的“催化剂”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改变高校为师生提供服务的方式和手段,不断促进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高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可以方便地为师生提供服务,通过在CRP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研发以下主要的软件模块来解决高校社会管理存在的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问题,提高学校服务师生的能力:

1)报警、报修模块。师生可以方便地在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上进行报修、报警,报修、报警消息在信息平台会自动发送往相关的责任人,同时可以根据相关部门提供服务的质量给予评价。这大大提高了师生进行报修、报警的效率,同时在广大师生的监督下可以让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给相关部门,使得一些潜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也践行了管理无死角的理念。

2)审批模块。师生可以方便地在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上提交请假申请、勤工助学申请、批文申请、办公用品采购申请等审批申请,高校领导的审批结果可以实时地在申请人的门户中看到,这种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师生需求得到了满足。

3)校园办学能源管理模块。师生可以方便地在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上缴纳水、电、气、网的费用。

4)学习资源平台。师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平台获得教学和学习上的海量电子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高校成为可能,数字高校成功地推动了高校服务供给形式和手段的创新与再造,它使得各部门经过数字重组形成了信息互动网络,服务供给方式得到了整合,服务供给手段得到了优化。

2.3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是高校精细管理、促进和谐的“稳定剂”

由于时空不统一、信息不对称使得高校决策层难以准确了解高校管理各方面的准确信息,影响了高校的工作可视、可控及可持续改进。信息化在收集数据和智能统计数据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可以在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建立基于高校各岗位的信息采集系统定期采集各岗位的工作数据,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处理显示成直观的图表,使得决策层可以实时地了解高校各个方面的情况。很多高校都引进和建设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这个信息系统来促进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即一系列的管理流程得到刚性地贯彻执行,从而实施健康、有序、高效的质量体系管理,通过在CRP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研发以下主要的软件模块来解决高校社会管理存在的管理规范化问题。

1)教师日志模块。教师上完课后在教师日志上填写相关的教学信息,如学生听课表现、考勤情况、教室设备卫生情况、课程的建议等数据。学生听课表现可以自动发往辅导员日志模块,教室设备卫生情况可以自动地发往教室负责人的信息平台门户,课程的建议可以自动地发往教务处相关负责人的信息平台门户。

2)辅导员日志模块。辅导员录入一天的工作情况,如突发事件、班级活动、走访宿舍、家长沟通等情况,同时要确认教师日志发送的学生考勤情况。

3)实验员日志模块。实验员根据教师日志发送的设备卫生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对实验员的处理情况作评价。

4)督导员日志模块。督导听课结束后填报“听课反馈”,同时将一天的督导信息录入督导员日志。“听课反馈”自动发送到被听课教师的门户上。

5)教学秘书日志。教学秘书录入每天上课的检查情况、调课、补课、停课数据到教学秘书日志模块。这些数据会自动上报到教务部门。

6)安全保卫、宿管员日志。安保人员需要录入当天的安全保卫情况,宿管员需要录入学生宿舍发生的异常情况,这些数据会自动地往相应的负责人的门户递送。

3 总结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可以将整个系统各个模块包括各个岗位的数据提取出来进行智能的处理并通过图表的方式显示出来,提供给高校决策层进行管理决策,同时利用信息化流程刚性化的特征促进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

基金项目

2013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jkj2013-57)

参考文献

[1]高芙蓉.信息化对创新社会管理的影响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13):70-73.

篇5

1 我国公路系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公路系统工作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在我国公路系统工作的档案管理体系中,档案管理人员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抄写信息的简单工作,导致公路系统工作档案的总体制度混乱,而且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制度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理解和重视,导致了公路系统工作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从而造成在公路系统档案管理上出现漏洞,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在我国公路系统档案管理中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我国公路公路系统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远远不够健全,仅仅进行档案库的归纳与整理,不重视对数据库的防护,缺乏严格有效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与之相配套。

1.2 公路系统档案管理工作的防护管理力度不够

现如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式档案管理方案,电子档案便是其中之一,公路系统档案也利用这种档案管理手段,但这都是建立在网络与电脑的基础上,网络上是存在风险的,简单的档案防护会导致网络上的病毒与黑客进行攻击,我国现有的公路系统档案工作安全技术不全面,缺少在保密方面的安全防护技术,在查杀公路系统工作档案系统本身的漏洞技术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前几年的公路系统档案管理还止步于人工手写的方式,现如今科技发展速度增快,档案管理中也需要相应增加了信息技术的因素,但是对公路系统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还没有达到专业的地步,导致公路系统工作档案管理的系统安全防护技术不足。

2 探究加强我国公路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手段与措施

2.1 公路系统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创新的必要措施之一

近几年来,我国的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诞生许多新的产物,公路系统工作的档案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公路系统档案管理利用互联网上现有的资源与空间,对公路系统的名额与文件条例进行整合与共享,形成网络上的公路系统档案管理,方便公路系统部门的工作需求,但是互联网作为公共平台,会存在公路系统信息丢失盗窃的现象,所以现如今对公路系统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管理,保护公路系统档案安全与用户的信息安全。

2.2 建立健全我国公路系统工作档案保护管理的制度

稳定的档案管理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保证,由公路系统部门内部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档案管理的保护,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使档案保护管理的可靠性大大增强。公路系统应该设立专门的技术部门负责档案系统内部的安全管理与漏洞维护,并建立档案保护管理培训班,对档案保护管理人员进行档案保护意识的培训工作,使得档案保护管理达到与国际同步的水平,健全档案保护管理制度有利于对公路系统内部档案管理人员形成制度上的约束,推动档案保护管理机制的建设。虽然健全档案保护管理制度有利于公路系统档案管理的安全,但是更重要的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专业技术的合理运用,配合档案管理人员严格的技术审核,使我国公路系统工作的档案安全管理可靠而稳固。

3 探究我国公路系统档案管理数字化的问题及措施

3.1 分析我国公路系统档案管理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互联网本身存在着威胁

互联网本身作为一个用户交流体验平台,是开放式的交流系统,本身的安全防护系统很薄弱,对现有的互联网威胁很难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在设计时的目的只是为了进行更方便的用户体验,而对互联网本身的安全方面考虑不全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协议的漏洞也随之显现出来,互联网的用户急剧增加,导致对互联网用户的信息安全难以保障,逐渐暴露的漏洞使得一些黑客与不法分子对公路系统档案信息进行窃取,导致公路系统档案的信息丢失,严重的还造成了经济损失。

3.1.2公路系统档案管理数字化本身的安全防护技术不全面

现如今在国际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档案管理数字安全防护技术与手段,我国也在积极的引进这类技术。我国原有的公路系统工作中档案管理的安全技术不全面,缺少在用户方面的安全防护技术,在查杀公路系统工作数字系统本身的漏洞技术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前几年的档案管理数字技术还属于先进行列,但是由于近几年来互联网用户的急剧增多,导致公路系统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安全防护技术不足,影响了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公路系统档案的数字系统破坏很大,所以引进优化公路系统档案管理安全防护技术的改革迫在眉睫,保护公路系统工作的数字系统安全是当下的核心问题。

3.2 探究强化我国公路系统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措施与对策

3.2.1要强化公路系统档案管理数字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现如今我国的公路系统中数字信息安全防护手段多偏向于技术方面,而忽略了对公路系统档案管理人员与广大用户的安全防护意识的强化。强化安全意识一直以来都是数字系统安全建设的重要手段与步E,公路系统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是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网络体验,一旦公路系统工作的数字网络安全受到威胁,广大网络用户的公路系统信息安全也会面临着威胁。强大有力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系统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需要管理人员敏锐的安全意识以及网络用户的防范安全意识来配合使用,所以公路系统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应该对下属的工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更好的利用公路系统数字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进行防范危险,为进行更好的公路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3.2.2全面完善我国公路系统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技术

在我国的公路系统档案管理数字系统中,包括管理人员的访问控制程序,档案信息的加密程序,以及扫描漏洞的防漏程序。管理人员访问控制,是公路系统档案管理数字系统的第一重保护锁,它能够辨别用户是否有资格进入公路系统档案库,很好的实现了对公路系统档案的管理与控制,从根本上减少管理人员方面对公路系统档案系统的威胁。档案信息加密技术,是应对公路系统档案信息遭受盗窃的一种安全手段,通过加密技术,可以防止非公路系统部门内部用户对公路系统档案数据的窃听,防止不法分子对公路系统档案信息的破坏,是非常稳固与常用的档案保护手段,档案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数字系统的正常运转情况。最后是档案系统漏洞扫描修复的技术,在公路系统档案系统运转到一定的程度与时间要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并对出现的漏洞进行修复,保证档案管理数字系统整体的完好。通过这几项技术,保护公路系统工作的档案管理正常进行。

4 结束语

我国公路系统档案管理需要加以高度重视,对于档案管理中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并积极进行创新工作,数字化是我国公路系统档案管理的重要创新手段,因此要积极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的更新换代,保证我国公路系统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月香;;加强高职院校公路系统档案管理之我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0期

[2]殷涛;;如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篇6

[关键词] 档案管理;数字化;创新策略;规章制度;档案信息安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93

[中图分类号] F290;G2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175- 03

0 引 言

新时期,随着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管理方式,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顺应时展趋势,还能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人们获取档案信息资源创造便利。但不能忽视的是,目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革新思想观念,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

1 新时期档案数字化管理及其创新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之中的背景下,档案管理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其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顺应时展趋势

当前,信息技术、扫描仪等先进设备逐渐被广泛应用到档案管理活动当中,有力的推动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也为档案管理创新发展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管理方式,健全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这是顺应时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对推动档案管理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1.2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当前,在信息技术和扫描技术得到有效利用的背景下,再加上档案管理人员综合技能的提升,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事实上,实现管理数字化,不仅方便档案信息资源的整理和归档,还能方便查询,可以有效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促进档案管理服务质量提升。数字化管理还可以减少档案资料的占地面积,提高档案资料的防火、防水能力,进而促进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有效满足人们使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

1.3 提升档案工作服务质量

在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趋势下,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构建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编号并存储,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资料库。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档案资料时,只需要输入目录和编号就可以快速查询到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满足使用者获取并使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并且这对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质量,有效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 新时期档案数字化管理及其创新的策略

当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一些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制约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影响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为弥补这些不足,顺应档案管理数字化趋势,促进档案管理水平提升,有效满足人们使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创新策略。

2.1 做好宣传工作,重视档案数字化管理

新时期,要充分认识档案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创新思维,革新管理理念,顺应时展趋势,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并在制度、资金、档案管理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措施,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顺应时展趋势,把握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要求,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丰富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努力适应新形势和新需要,进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2 健全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

根据档案管理数字化需要,健全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和落实,为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要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建立并落实责任制,让他们自觉遵守制度要求,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整理、归档、存储、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管理工作到位,服务质量高的部门和个人实施奖励。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更好顺应档案管理数字化趋势,努力提升档案管理和服务质量。

2.3 重视数据库建设,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

构建档案管理数据库,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做好档案资料扫描、图像处理、业务管理、目录管理、信息查询、数据分析等工作,充实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还要采集档案信息资源,构建档案信息数据库。利用扫描仪、数据压缩等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并保证档案信息资料完整,从而方便数据信息查阅和使用,促进档案管理水平提升。

2.4 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可靠

加强安全管理,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应该重视档案管理安全保障技术应用,综合采用密钥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加密存储和传输技术等有效措施,提高数据库信息的安全,防止档案信息泄露,避免档案资料丢失,进而有效确保档案信息资料的安全。对于纸质档案,也要及时整理和归档,保证室内环境良好,注重防水、防火和防鼠害等工作,避免档案信息资料丢失。综合采用上述安全保障措施,进而实现对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完整,为人们有效使用档案信息资料创造便利。

2.5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注重引进基础扎实,档案管理技能强的工作人员,建立素质高的工作队伍。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他们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技巧,有效开展各项工作,顺应数字化管理趋势,努力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3 结 语

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应用,档案数字化管理趋势越来越明@。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思想观念,健全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从而有效约束和规范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丽勇.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164-165.

[2]李惠华.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0-82.

篇7

般阳路街道位于淄川城区中心,区委、区政府驻地,总面积9.26平方公里,辖11个社区,人口5.8万人,有管理服务类工作108项。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医保、社保、住房保障等惠民政策,以及大量新的社会管理服务项目的实施,传统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底数不清、数据不明、重复劳动、重复投资、各部门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街道办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街道现有的工作力量也已远远无法满足为居民服务的需求。以该街道的般阳社区为例,该社区共有居民楼147幢,社区户籍人口3855人,实际居住人口12642人,而社区工作人员仅有6名,平均每名工作人员要为2100余人服务,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针对这些现实需求,淄川区编办学习借鉴外地社会管理创新经验,积极创新方式,科学配置资源,在般阳路街道率先实施了“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模式,为提高社会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新模式的实践途径

(一)建设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现资源整合。今年以来,般阳路街道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目标,坚持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信息化建设支撑社会管理创新,投资10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般阳路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中心下设便民服务大厅、综治维稳中心和矛盾调解中心,打破了原有的机关行政框架,将所有涉及居民事务的部门全部纳入中心服务窗口,统一管理,实行“一门办理、一站式服务”,实现了资源的整合,防止了推诿扯皮。依托“三维数字社会管理平台”,建设了五件制(即办件、限时件、承诺件、补办件、建议件)办件系统,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寓于居民事务干部代办工作中,为代办员搭建起了智能受理平台。社区代办员将居民的代办事项通过三维专网传送到街道办,系统能够自动对办理事项进行分类汇总,分派到各个职能部门,代办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对代办事项进行处理。五件制办件系统可以将代办情况第一时间通过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手机短信平台、政务大厅咨询、网站等途径告知群众,群众也可随时通过触摸屏查询代办事项目前由哪一个部门、哪位干部负责代办,最大程度地方便居民群众。真正实现了代办员鼠标轻轻一点,键盘轻轻一敲,就能为居民提供指尖上的贴心服务。截止目前,共为居民代办各类事项3126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二)建设“三维数字社会”系统,实现政府管理方式创新。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整合GIS地理信息系统、三维数字仿真模拟技术、传统拍照技术和街面实景视频技术,按照“以房管人”的原则,将街道辖区内2万余户家庭、100余家企事业单位、2000余家沿街商铺、700余幢居民楼、1600余座院落以及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区域地貌,立体、直观地搬上管理平台,形成一个真实的三维实景立体街区。同时将街道100余项工作纳入到党建管理、民政双拥、劳动保障、城建城管等19个业务模块中,为街道和社区建立了一个规范、统一、共享的服务与管理平台。系统建设初期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街道组成120余人的队伍进行了一次覆盖全街道大走访活动,共走访2万余户采集400万条信息,走访人群涉及到困难户、低保户、上访户、意见户、失业群众、下岗职工、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极端人员、流动人口等各类人员,消除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先后解决了包括历史遗留难题在内的问题100多个,化解了一大批矛盾和纠纷,走访困难群众1000余户,帮扶救助困难群众300人次。现街道根据网格配备了50名网格员,网格员手持PDA手机终端,将随时变化的居民信息发送到该系统平台,保证了信息的鲜活、及时、动态,为街道进行社会管理决策提供迅速详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三)建设“四个平台”,实现政府服务方式转变。一是无线政务平台。对社区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将街道划分为50个网格,形成街道、社区、网格员、楼院长四级全覆盖信息管理网络,实现了“一网多格、一格全责、全员互动”。网格员随身携带“PDA手持终端设备”,与“三维数字社会”总控中心相互连接,及时对治安防范、人口管理、计划生育、劳动保险、社情民意采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等信息进行采集, 全面了解掌握社情、民情、舆情,也有效解决了因基层工作力量不足造成的管理滞后、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二是视频监控平台。依托三维系统平台,同步设置了视频监控中心,形成了治安、城管、社区三位一体的视频监控网络。对辖区的治安状况、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等进行全天候、多方位监控,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动态,及时受理反馈各类社情民意,及时调度有关力量予以处置。三是服务群众平台。系统将辖区内孤寡、空巢、独居的老年人、残疾人、特困人群等纳入平台管理,安装了“民情通”呼叫器,通过拨通呼叫器,工作人员会根据三维数字社会个人信息系统迅速判断所处的方位、家庭情况,及时调度医疗卫生、派出所、物业单位、社区家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单位,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多项人性化的贴心服务。“民情通”开通以来,已处理热线电话629件,其中热线咨询425件,网上办理医疗保险、低保救助、廉租房申请等事项94件,处置辖区发生的环境卫生事件12件,为老人们服务98次。四是政务量化平台。机关干部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三维系统平台会及时将事务的处理过程、处理时间、处理结果、处理依据对群众进行公布,由群众进行监督,真正将机关工作“晒在阳光下”,在提升群众话语权的同时,机关干部的评先树优也“一切以指标说话”,有效杜绝了基层管理中底数不清、数据不实,各部门相互独立、工作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三、新模式带来的主要效果

“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模式集综合管理、分类管理、分类统计汇总功能为一体,切实提升了机关工作效能,改变了机关工作面貌,得到了基层群众的一致认可。

(一)群众切身获益。一是规范和简化了群众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缩短了办事等候时间。二是群众向街道和上级单位反映问题的渠道畅通了,处理速度提升,信息反馈及时。三是监督方式实现多样化,现场评议、网络评议、电话评议多种方式并存,各项工作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群众有急事可通过“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及时得到解决。五是公共服务系统可让群众很方便地查阅到各类社会服务信息。

篇8

一、引言

全球知名调研机构IDC对2000家企业进行专项调查,这些企业都是跨国公司。根据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世界1000强企业中67%和50%的企业管理者对于数字化转型有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想要继续保持竞争力和领先地位,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然而在2020年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上,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专题报告中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89%的中小企业尚未开始数字化转型。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人才、资金、技术积累,加上组织与管理的创新不足,数字化转型之路并不顺利。现在的公司发展,是离不开绩效管理的,同时绩效管理也是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版块。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以前单纯的绩效管理逐渐式微,难以为公司前进做出贡献。不仅如此,中小企业在这一方面管理上还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未能形成系统化的有效管理、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每个中小企业亟须加强绩效管理创新,提升绩效管理能力。

二、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现在中小企业面临很多问题,起步晚,并且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不符、绩效管理中缺乏沟通和反馈、绩效管理制度的执行中缺乏员工的参与和沟通等问题。但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绩效管理依旧十分重要,探究这些问题并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非常关键。1.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相脱离树立长远目标并确定发展规划对企业百年经营至关重要,绩效管理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制定管理计划和内容时必须目光长远。中小企业在现实中,却并不能做到。很多企业依然把企业目标作为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部门提出方案,领导层层审批,最后大领导做出决策再由部门执行。这就使得没有参与企业目标方案制定的部门没有参与感,没有把企业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给部门设定的绩效目标他们往往能够达成,但是整体战略目标却未能达成。长此以往下去,企业的竞争力慢慢下降,长期经营目标事与愿违。甚至在有的企业中,只是把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发放奖金的依据,只督促员工个人,却没有从科学管理,实现员工和企业共赢的角度,来整体把握企业发展方向,促进员工潜能激发。这些实际情况其实归根到底源自于企业战略目标与绩效管理脱离,未能使绩效管理制度启发员工工作激情,最终使得企业未能达成想要的高度。2.绩效管理理念落后理念认识决定了绩效管理制定、执行的高度。如果只是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那么这个部门是难以从公司整体运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不仅如此,如果只是人力资源部在推进和执行绩效管理这件事,那么很容易其他部门不愿意主动参与。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其他部门和员工甚至会不认可,这就使得绩效管理的执行存在阻碍。如果绩效管理无法确定其他部门和员工的认可,那么很容易落空导致没有作用。绩效管理理念落后还体现当前市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将重心和精力都放在绩效考核工作上,忽视了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绩效考核来衡量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付出程度,进而调整员工收入水平和职务晋升等。但是长此以往,企业绩效管理水平难以提升,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3.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如果一个绩效管理的指标不合适,那么很容易导致最后出来的评价结果不合理。现在中小企业设计指标在设计的时候与具体工作针对性不强,目标过于宽泛。一方面是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在指标设置时或者太多,或者不明确,这时候并不能对员工有明确的启发作用。不能激励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考核目标,对于企业来说,是难以帮助企业取得预定战略目标的。另一方面,有一些企业在设置绩效管理的时候,非常重视领导的意见,这就导致领导个人的意见占据过多比重,导致最后失去公平。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不但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长此以往会造成员工心理上的排斥和不满,最终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高效实现。4.缺乏员工的参与和沟通绩效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员工能够将工作中的问题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去改进,因此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点,企业管理者有义务和企业员工展开有效的沟通,对每一位员工的性格特点、工作状态等进行认识,逐渐拉近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距离。但是当前很多中小企业员工在绩效管理工作中更多的是处于被动角色,对相关绩效考核指标缺乏深刻认识。同时员工对参与企业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一线员工和管理者对工作目标理解层面存在分歧,不利于绩效目标实现。在过程中没有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那么这就导致员工只知道最后的结果,而不知应该改善的具体内容,最终会导致绩效管理的失效,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的交流绩效对管理同样重要。

三、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特点

现在随着高新技术的出现,绩效管理工具已经与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使得绩效管理更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1.绩效管理工具呈现高效化传统的绩效管理在如今的大数字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大数据时代对所有的信息能够进行整合处理,这是个小企业,同样能够在绩效管理方面实现高精尖的水平,小企业也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信息的集大成,实现搞笑透明。企业管理者可以借用数字化的技术和手段更好地把握内外部环境的动态(企业外部环境动态是指人才市场信息数字化、客户信息数字化、行业动向数字化;内部环境动态是指员工信息数字化、工作场景数字化、组织结构和人才信息融合,环境动态包括内外部环境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消除阻碍企业员工获取信息、机会和资源等结构。比如利用数字化技术(如钉钉)提高组织结构、政策和渠道等,改变企业管理的情境条件、增加柔性与反应速度,提高组织效率。另外,数字化技术有助于员工间的直接沟通和信息自由获取,以及跨职能、跨部门的决策制定,帮助员工提高自身技能与管理能力,进而增强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其工作潜力。当员工能够对自身工作所需的信息和资源的控制能力增强时,能更大地增强其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开发出更多的创新资源和能力。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绩效管理的计划制定、过程实施、考核与反馈都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更透明更公开,从而促进员工间的直接沟通和信息的自由获取,还有助于跨职能、跨部门的决策制定,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改善绩效和突破创造,从而使中小企业的整体目标发展更便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取得突破。2.绩效考核目的多元化对于信息能够完全把握的大数据技术,使得现在的绩效考核不仅仅成为传统的提高工资水平以及完成职务晋升等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能够实现个人职业方向的引领作用,呈现出完全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中小企业中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大数据提供的精准信息实行岗位与人员的供需匹配,达到精准匹配,这样不仅能够使员工更具有工作的积极性,也能够调动员工能动性,同时也能够使得员工发挥更大的价值。在这样精准匹配的过程当中,同步也能够起到公司减少用人成本、完善组织架构的效果。在这样的数字精准匹配的技术背景下,员工对自己也能加深了解,更能够了解自己所擅长的工种,这样也可以彰显公司人性化的用人理念,同时使员工在公司施展自己的才华,找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中小企业想要在如今的时代保持自己的竞争力,那么就必须要利用高精尖技术。关于复杂的绩效考核体系用技术远比传统的方式要更加高效,并且管理者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与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使员工感觉到公司的人性化管理,更能够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能够使得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使企业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在新时代保障自己的持续发展。

四、数字化时代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创新策略

新时代新技术,出现了新需求以及新的用户价值,行业之间不再有那么多的行业壁垒,大量新技术的到来也重新定义了新的商业模式。在这个变化的过程当中,如果不能够紧跟时代的潮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在新技术的加持下适应新的绩效管理模式,那么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1.绩效管理平台与监管机制创新传统模式已经远远不符合现在的现代社会对于中小企业的要求,如果不进行变革,那么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现在的中小企业必须要学会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进行设置绩效管理平台和监管机制。在之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存在企业的管理目标与绩效管理的目标存在脱离的现象,那么针对这一现象,现在的数字化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精准的获取信息,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分析出现在这个行业所最新需要的绩效管理模式,并根据企业个人的情况设置合理的分阶段的绩效管理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要照搬大企业数字化绩效管理的模式,在这一过程当中更应该实事求是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绩效管理模式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讲让数字化管理模式为自己的企业服务,提高自己企业的效率和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比如中小企业可以采用业绩考核和价值观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将企业发展目标内嵌于KPI,并且对业务目标进行阶段评估;另一方面,各级管理者对员工日常行为作出判断是否符合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要求。如果该中小企业是服务性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数据管理平台上设置相关的指标体系,根据这些指标可以分析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并根据这些分析出的结果,由管理者主动与员工沟通反馈,使得数据化技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工作人员的效率和质量。2.绩效管理理念创新中小企业在如今这个时代,仍然对绩效管理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只是简单的奖惩。其实这完全掉进了传统绩效管理模式的误区,现在的绩效管理侧重于使员工的成功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也是一个成功的绩效管理应该做到的事情,那就是让个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帮助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这一错误的观念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管理者他绩效管理的理念是错误的,那么因此帮助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树立正确的理念是重中之重。首先,正确的认识绩效管理,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工作整体目标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把它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只是把它作为某一个部门的工作,那么这是永远也无法让绩效管理去带动企业整个发展的。用好绩效管理工具,对于任何一个中小企业来说,都可以产生非常理想的效果。其次,数据技术给予绩效管理更多的可能,这个时候管理者不应只以自己的意愿为主,而是应该把所有人、所有员工的想法统一考虑。这样不仅能够获得员工的认可,并且可以更快地推动绩效管理模式的执行。企业可以把绩效管理目标分为分阶段进行,这样可以使员工对公司的绩效管理有一个逐步的认识,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管理者可以与员工相互交流沟通,及时反馈。最后,大数据背景下的绩效管理侧重于激发和鼓励员工工作自主性和创造性。在传统的绩效管理中,员工之所以与考核者相对立,是因为员工认为考核指标可能存在有失公允或者不透明。而在新技术背景下完全没有这种担忧,因为我们是使用数据技术来进行精准预测,使员工公开透明地看到自己的信息。这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并且推动公司的整体发展。透明、公开、公平、公正应该作为绩效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3.绩效考核指标创新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在绩效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以往,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企业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可以通过对该岗位的分析,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针对有关特殊岗位的特殊问题专项解决,同时注重在绩效管理中保障员工的权益实现。只有保障员工的是员工权益的实现,才能够激发员工最大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管理者应该对所考核的岗位情况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制定出的考核指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量化的,指标的量化可以通过财务或者非财务的方法。非财务指标一般用于难以量化的岗位,比如品牌提升、产品质量的提高等,绩效考核指标可以结合公司经营发展的目标,用岗位工作的时间、成本、质量、数量等适时转化,从而使被考核者能够清晰指导所完成目标的时限、要达到的标准。管理者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分析不同项目或角色的工作强度、复杂程度及可行性需求,可以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对服务标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等建立具体的考核机制,这样的绩效考核使得绩效管理更具有客观和可操作性,利于企业对项目或角色的监管,而且更能使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更容易激发员工工作的目标感和积极性,让绩效管理更具有指导性,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4.绩效沟通与反馈创新科学的绩效管理应当包括中途交流和反馈,使得被考核者与考核者达成一致意见,搞清楚自身缺点,主动提升自身的绩效表现。很多中小企业在绩效沟通与反馈方面较为欠缺,在绩效管理中经常忽略绩效沟通和反馈的重要性,没有养成定期开展绩效面谈的习惯。绩效沟通是对员工工作绩效的沟通,更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情感的链接,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可以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反馈给管理者,管理者也能意识到要如何采取行动帮助员工,这样的反馈更有利于双方提升工作、相互学习。对管理者来说,绩效沟通有助于为下一次绩效目标和考核指标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员工来说,绩效沟通能够让自己对工作有所总结,通过他人和管理者的视角认识到自己可改进的地方,从而更有利于自身今后的规划,明确努力的方向,提升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数字化时代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往如果需要进行绩效面谈,管理者和员工必须要约定时间当面沟通,但在数字化的今天,双方完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更有效率地实现绩效沟通,打破时空的限制,沟通和反馈的周期也更灵活和高效,双方可以在事前计划、事中干预和事后考核各个环节进行绩效沟通,从而帮助员工随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内容。而且在数字化时代,绩效沟通与反馈不再是问责的方式,而是更符合双方探讨、员工与管理者双方正向激励、共同进步的过程,从而使得绩效管理能够最大程度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五、结束语

新的数字化技术出现,技术结合管理,这些不仅能够使得管理水平大大提升,而且能从更加科学的角度促进企业的腾飞。中小企业在管理过程当中应该充分重视绩效管理,从而利用好这一工具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数字化时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一个超越的机会。如果能够根据精准的数字化技术来分析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绩效管理办法,并在分析的过程当中做到与员工的互通有无,及时察觉员工动态,为员工的个人价值实现提供平台。绩效管理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同样需要动态的变化来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绩效管理目标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应该是与企业战略目标发展相结合的。如果只是在形式上,而不是在实质上用管理绩效目标去推动企业发展,那么很有可能会使企业发展目标落空。

参考文献:

[1]各国加速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J].信息化建设,2020(11):54-57.

[2]杨晓琰,郭朝先,张雪琪.“十三五”民营企业发展回顾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对策[J].经济与管理,2021,35(01):20-29.

[3]蔡清龙,苏畅.数字化时代的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创新策略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4):60-62.

[4]张胜.数字经济背景下饲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的策略探析[J].中国饲料,2021(06):127-130.

篇9

1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数字化图书馆管理观念落后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使电子信息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成为助推图书馆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数字化过程理应有效的服务读者,使读者在电子平台上有效获取知识。但是,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省级及以下图书馆还停留在纸制图书的管理方式上,主要用来管理纸制图书的方式方法被用于电子图书的管理,图书管理员还不具备操作电子图书借阅平台的技能,还有些数字化图书馆的技术不能有效快速更新,操作系统运转速度慢,数字图书格式受到严格限制,不能与现代电子阅读工具有效兼容,致使图书馆数字图书的使用率较低等问题长期存在。

1.2图书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图书馆目前采用的是分类整理的存储方式,图书馆管理员习惯将不同各类的图书分别放置供读者阅读,不同分类管理员只熟悉本类别的图书,图书管理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配合,这种管理方式极大的制约了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不能有效发挥数字图书馆的强大信息检索功能,成为了制约信息化时代有效发挥数字图书馆管理优势的瓶颈。

1.3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图书馆迎来数字时代,信息化操作技术理应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但是,我国图书馆管理人员还不具备必要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技能,还不能达到熟练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大量以数据形式存在的电子图书和以文章、图表、杂志、报纸等信息形式存在的电子信息资料,更需要维护人员和平台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这种专业电子图书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一方面加重了有限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又使传统图书馆管理员不适应现代工作需要,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转变这种技术人员短缺和传统管理员冗余的问题。

2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馆应当具备的功能

2.1使图书馆馆藏资源充分利用

图书馆藏书量巨大,不仅包含着现代流行的社科类图书,还有大量的古籍资源和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在以往直接依靠人工登记、借阅、查询、维护的管理方式下,这些珍贵的古籍资源很难进行有效的流通,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大幅提高图书馆的开馆范围,将所有纸制资源进行编码处理,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网上电子借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减少了信息检索查阅的时间,更利于读者远程进行借阅查询,使古籍图书在合理保护的范围内,进一步提升它的使用空间。

2.2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方式

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各种网络终端的使用,使读者的电子借阅已经从计算机扩展到移动互联网终端、平板电脑终端、以及学校、医院、军队等不同的特殊借阅群体都可以方便的查询,读者的借阅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渠道也不断拓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地点借阅方式,读者甚至可以对感兴趣的某本书的某个章节进行下载阅读,而不必再借阅整本图书。这样不仅改变了读者的借阅方式,而且使读者的阅读效率更高,实现了读者对图书资源的有效获取和快速阅读。

2.3图书馆服务模式人性化

图书馆的服务应当以读者为中心,充分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使全社会的读者共享图书馆的资源。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可以有效方便读者检索,可以提高读者的借阅效率,更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需求读者的阅读愿望,数字化的图书馆不会再有图书归还期限的问题,不会再为了等某一本书而排除阅读,图书馆甚至可以通过与专业机构、大学校园图书馆和么人馆藏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对电子图书资源的共享,这样可以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全社会的阅读需求。

3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创新策略

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图书馆的创新管理需要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资源借阅需求,要不断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处理能力,形成有效的数字化图书目录,使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有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目的,具体来说数字化图书馆的创新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3.1创新数字图书馆管理理念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来获得电子图书资源,传统纸制书籍的借阅量增长速度显然低于电子图书借阅量的增长,图书馆要在信息化时代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创新图书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广大读者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广大读者放在突出位置,要开发符合读者需要的电子借阅平台软件系统,要提升电子借阅平台的检索效率,不断更新最前沿的图书数据资料,尽快实现图书馆资料数字化的全面到来。

3.2创新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

为了符合读者通过数字图书馆检索资料的需求,图书馆必须在电子图书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电子图书内容越来越繁杂,社会电子图书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的今天,努力创新电子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电子图书的借阅服务内容,积极引进最新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字化管理方法与图书馆的现状相结合,建立起分类科学的数字图书管理体系,加快构建方便快捷的通过服务信道,有效应对读者提出的个性化电子借阅需求,不断减少读者的时间成本支出,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3.3提升数字图书馆人员素质

发挥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解决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具体来说,应当加强对图书馆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让所有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工作规范和基本流程。不断引进高素质的数字图书馆管理技术人才,尽快通过人才的换档升级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电子借阅平台的专职化管理速度,使现有电子平台能在专业技术人员运营维护下为读者提供有效服务,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4结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数字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必要的软硬件条件,不断促使图书馆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图书馆目前还存在着数字化观念的落后,技术手段有待更新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低问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字化的创新管理,一方面加大在经费和科学技术力量上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促进图书馆向现有工作人员普及信息化技术知识,同时进一步引进专业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人才,切实提升图书馆的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关于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

[2]何晓美.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探究[J].信息技术,2016,8.

篇10

二、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设备落后。图书资料管理设备主要有书架、目录柜、阅览室、报刊架等,多数图书馆仍然保留传统的管理设备,对图书资料业务的长期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载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落后的管理设备无法满足图书资料管理的要求,信息采集、整理、组织、加工等流程也不得不作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

(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是制约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智能管理手段,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但是目前,我国图书馆普遍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多数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甚至不能对图书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立卷归档,严重制约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传统。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过于守旧,不能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的价值,无法满足用户学习、教育、科研、医疗等方面需求。据了解,我国大多数图书馆仍采用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即人工管理的封闭性管理模式,有些图书馆甚至尚未进行信息化建设,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利于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更不利于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信息技术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发展契机。其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加快了网络知识的更新速度,同时对传统的图书资料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据了解,网络知识不论是在速度、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图书资料,增加了图书资料管理难度。但带来冲击的情况下,也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图书馆及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不断改革与创新,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效率。其二,网络知识的更新速度刺激了图书资料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多以人工方式为主,且多数用于保存,利用率较低,用户在进行借阅查询时效率极低,导致图书资料不能充分发挥其真正价值。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促进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并为信息交流提供了网络新平台。其三,读者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增多,电子化的图书资料应运而生,图书资料的网络化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减少了图书资料管理的人力投入。总之,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满足新型图书资料的发展,图书馆必须结合当前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库的开发,建立新的管理体系,以在确保图书资料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质量。

四、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与创新措施

(一)图书资料管理转型。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转型要从提料的存放、来源、处理几方面进行。

1.图书资料的存放。图书资料传统的存放方式多以柜架为主,柜架式存放有利于读者阅读。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则需要将存放方式转变为网络式,网络式即将电子化的图书资料存放在计算机的硬盘,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阅读,提高了阅读和查询的方便性。

2.图书资料的来源。图书资料传统的来源是以直接购买的方式获得,图书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获取信息资料。在网络条件下,图书馆可以减少相应支出,只需要管理人员登录相关网站即可获取图书资料信息,且来源较广泛,能够用较少的资金投入换取丰富的图书资料信息。

3.图书资料的处理。图书资料传统的处理方式以人工手动形式为主,管理人员对图书资料手动采集、加工、检索、组织、分类等,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增加了失误的几率。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引进系统管理软件,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相应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效率和质量,又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的价值。

(二)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与创新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图书资料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要想提高图书资料管理质量,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图书馆可以对管理人员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以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图书资料管理队伍建设。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培养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信息管理者的责任与义务,利用图书资料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为图书资料的网络化管理奠定基础。

2.健全和完善图书资料管理体系。与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体系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也要作出相应改变。管理人员要根据图书资料管理的特点、网络技术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用户对图书资料的个性化需求,来制定新型的管理制度,完善网络条件下的图书资料管理体系,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并辅之以必要的奖惩措施,充分发挥管理体系和奖惩机制的激励和监督作用,确保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大图书资料的管理力度。电子化的图书资料比纸质的图书资料容易保管,但网络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很难确保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因此,图书馆及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加大图书资料管理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图书资料的管理,定期检查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防止病毒的侵入。此外,图书馆可以建设技术系统,为用户提供联机检索和网络文献检索系统,提高图书资料的管理效率和检索效率,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加工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4.强化图书资料服务质量。网络技术实现了图书资料的共享,用户可以同时阅读图书资料,但是增加了图书资料管理难度。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审查图书资料的质量、完整性,并不断创新图书资料服务方式,做好数据库的更新、完善与维护工作,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图书资料服务。

5.购买先进设备,加快网络建设。管理设备作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图书资料管理的水平与效率。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要求图书馆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购买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实现文献管理的统一化,允许纸质形式和电子形式并存,积极探索图书资料管理的新路径。加快网络建设有利于图书资料共享,图书馆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其进行采集、加工、组织与整理,将其转变为特色的数据库资源,通过局域网、地区网、全国联网为用户提供有序的网络环境。

篇11

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已经受到信息化浪潮的猛烈冲击,数字化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成为当今高职院校教育现代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数据化管理服务模式缺乏深刻认识,从而未能有效地运用数字化管理。本文通过对数字化管理服务模式的研究来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和学校高效管理服务模式。

1 数字化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数字化管理?它的内涵又是什么?首先我们来认识何谓数字化,数字化是将许许多多复杂且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适当的数字化模型,将其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而引入计算机内部,再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数字化管理是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管理环境,它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最终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切切实实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和优质服务的目的。

数字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对资源的高效率管理、有效利用和更好地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管理思想。重点突出是效率和服务,没有效率和服务,就没有数字化管理,这是数字化管理的内涵。

2 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一)传统管理与数字化管理方式相对比

(1)传统管理

在一些高职院校,管理独立在各部门,学校管理功能有重叠现象,管理观念停留在传统管理状态,数据封闭,不仅信息观念差且信息处理能力差,存在信息孤岛,在管理的范围上也有时空限制,管理效率不高且缺乏决策依据。

(2)数字化管理

管理将贯穿学校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管理功能重叠部分被取消,所有数据集中管理,信息共享,管理范围不受时空限制,还能为管理者提供全面、准确又实时的数据统计与数据分析,这为管理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二)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从传统管理与数字化管理方式可知,数字化管理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优势描述如下:

通过对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采用这种数据化管理,有利于推进优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有利于提升学校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质量;有利于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的革新;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决策水平。

3 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采用数字化管理能统一全校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和流向,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共享;统一身份认证,实现所有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各部门信息的集中展示。通过数字化的管理,还能成功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移动门户、移动教务、移动办公的建设工作,实现对学校新闻资讯、教育教学、日常办公等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无线化整合和集成。现就数字化管理的应用简述如下几个:

(一)教务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能实现智能排课、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成绩录入、顶岗实习监控、全校公共课教师的申报与学生的选课等等。该应用能实现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快捷、安全,以及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有效推进都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校园办公管理自动化、现代化。该应用主要有发文管理、收文管理、会议日程申请等等常用的业务功能。如:学校需各部门进行文件接收时,将以邮件或是通知的形式提醒各部门相关人员,相关人员直接在该系统里即可完成接收并传阅;学校要学习有关文件、下达各种通知时,均直接通过网上办公实现;本周有各项重要活动安排只需在相应地方进行公告即可。本应用能帮助各部门快速构建起安全、可靠、易用的一体化办公环境。

(三)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卡是高职院校师生所持的一张卡片,仅需一张卡就可在校园内消费、图书馆书籍的借阅、宿舍和学校大门的刷卡出入、会议签到、教职员工电子考勤等等。持卡者可查询、修改和申报所属权限范围内与本人相关的信息,可以说是一卡在手,方便所有。

(四)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

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建立有精品资源公选课、数字化学习平台两大类数字化资源。每位学习者都需通过实名制进入网络学习空间,可在自己的所属权限内自由学习、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

数字化管理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运用十分广泛,除了上面的一些应用外,还有一些其它数字化的应用系统,如:学工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数字化资产管理系统等等。这些在学校较好地推广运用将大大提高管理水平,深受全校师生欢迎。

4 数字化管理的体系和机制

(一)数字化管理的体系

众所周知,传统管理模式是用非信息技术手段主要实施管理模式的,而对于复杂的变量管理、预测和信息传递效率等之类问题却很难去解决。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证明,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能实现各种复杂多变的管理。

数字化管理体系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协调性、整体性及可持续发展性,且每一个维都是多层次的。其维有:管理系统维、管理对象维、服务对象维、系统规则维和系统环境维。从它的五个维度体系结构可知: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数字化管理的机制

数字化管理系统能为高职院校所有师生提供高效的、便捷的、多层次以及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在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也有相关制度的修订,如数据标准手册、校园网安全管理办法、网站建设技术规范、校园网用户手册等等。

关于数字化管理机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从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角度去思考;(2)数字化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建设需要当一项重要工程来着手抓;(3)数字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遵循统一的管理规范;(4)建立数字化管理应用激励机制,促进其应用与推广高效且快速发展。

实行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我们工作效率,有利于解决行政运行中职责不清、办事拖拉等现象,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互动、协调和联系,从而改进工作作风,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构建出新的校园教学模式和校园管理服务模式。数字化管理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但打造出数字化管理也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程。

参考文献:

[1]黄津孚,张小红,何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篇12

学校是一个数字化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绝大部分人员年轻、思想比较活跃、文化层次和数字化信息水平相对较高、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对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比较大的特殊社会板块。在学校开展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运用,有着优良的社会基础和重要的特殊意义。虽然在一些条件优越的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绝大部分学校档案室仍然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与学校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开展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对学校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具有启迪和推进作用。

一、学校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现状

学校档案门类较多,除文书、人事、基建、会计、声像档案外,还有教学、学籍、科研成果等档案。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绝大部分学校领导都比较重视,都建立的自己的档案室,配各有专兼职档案员,档案都进行了规范整理。部分学校大部分为可对相关人员开放查阅的非机要保密档案,服务对象广泛,是建立两个体系实行两个转化的重点领域。而且学校档案利用率和实用性都比较高,特别是学籍档案,在为毕业生就业就学报考、出国深造提供学历证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依据和凭证作用,查阅利用者很多。在一些大的院校,每年都在1000人次以上。但由于大部分学籍档案在形成制作过程中,因填制和书写不规范或打印不清楚,造成字迹模糊,无法为师生和社会提供利用。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在省级以上条件较好的高校有所发展,一些学校还利用自身优势研发了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并在各部门建立了局域网,可以在网上进行立卷归档,有的还进行了数字化全文扫描。但地州市级以下包括高校在内的绝大部分的学校,档案的归档整理和查阅利用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的状况。

导致这些状况的原因,一是学校领导认为资金的投入应该放到教学上,只有把教学质量搞上去,把生源数量搞上去,学校才能做大做强。档案的投入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没有数字化照样查档案。对手工传统的档案管理也是现状,很难有资金投入,至于数字化和网络化,在领导的思想意识中还没有这个概念;二是一些学校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资金本身有限;三是很多学校档案员缺乏计算机基本技能、更没有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和经验,因循守旧不积极主动争取和创新发展。

要实现学校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除了针对以上来提高学校领导的档案意识,增加档案的投入资金,提高档案员的素质这些常规方法外,学校还可以从以下途径,创造性地开展数字化和网络化。

二、与教学设备相配套,解决学校档案数字化设备

学校开展计算机技术教学和科研,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在条件较好的小学,都设置有计算机或多媒体教室,而在条件较好的中等以上的学校,大部分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条件更好的则组织了校园网络。但是,很多这样的学校的档案室却没有配备一台电脑。而这些没有电脑的档案室,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资源共享,从事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数字化的设备,除了计算机,还需要有扫描仪,而一般学校因以计算机为教学重点很少购置。但用其作为数字化的重要工具对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也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其价格也不高,如果建议学校购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共享这些设备资源的办法,首先是向学校领导提出共享方案,与教学部门达成协作共识,在把档案数字化的数据库建立在教学用的主机或服务器上,档案室可配备一台低造价的终端。如果这还办不到,则可与教学用电脑分时段使用,档案室可在没有教学任务的时候由档案员上机使用。也可把档案的数字化与教学内容结合到一起,在进行数字化教学的同时,也巧妙地利用了教学设备对档案进行数字化。

三、与教学对象相结合,发动师生动手建立档案数据库

在一般学校,档案员并不是专职而是兼职人员,除了档案工作还有其他很多工作,而学校档案数字化的任务比较大,仅靠档案员是很难完成的;其次绝大部分档案员不具备电脑技术,开展数字化和网络化有很大的困难。与此相反,担任电脑教学任务的老师,都是具备较高计算机技能水平的人员,他不仅可以当作档案数字化网络化的指导老师,在教学任务不太紧张的情况下,还可以亲自动手参与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更重要的是,他还可以指导学生,来在课堂或课外建立包括自己的档案在内的数字化档案,形成一个数字化档案制作的强大队伍。以解决学校档案数字化巨量工程的人员投入问题。在具体的数字化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利用为本,常用先上”的思路,首先在档案的年度上由近及远地进行,从当年的档案开始,然后向上推进;在内容上首先对学校利用率最高的文书档案、然后对利用率较高的教学档案和学籍档案、最后对利用率一般的教师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进行目录的录入和全文扫描,对全部室藏档案实行数字化,建成完整、系统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四、与校园网络相链接,有效开展数字化档案利用

篇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社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等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在各方面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公共管理是以政府是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并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和公共利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因此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称为化解社会冲突的重要举措,政府的数字化改革为政府绩效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一、提高绩效是现代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

所谓绩效是效率和效能的综合,在实际生活中,高效率并产生良好的工作效果就成称之为绩效。行政高效率成为各国政府尤其是民主整体重要的行政目标。公共管理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利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当代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实践证明,公共管理绩效评估作为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性措施,为政府改革实践和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并促进了西方国家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管理能力的增强,缓和了社会危机的矛盾。政府绩效通常可以被划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两个层面,其中组织绩效通常是指某一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绩效水平,而个人绩效往往是指公务员或管理人员个人的绩效水平。由于公共部门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必须由民众支付成本,公共部门功能的扩张与强化势必将增大施政成本,另一方面,公共部门是在一个竞争不足和难以严格监督、考核的条件下,花纳税人的钱为广大民众办事,往往缺乏花最少的钱、以最经济的手段、提供最优质服务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动机。我国一些地方盲目攀比、大搞形象工程、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以及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这些成为影响政府效能的主要问题,政府绩效评估是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而采取的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政府改革策略,是持续改进和提高政府部门绩效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当今许多国家实施政府再造、落实政府责任、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形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

二、当代公共管理改革以提高效率为目标

当今世界各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建立与完善公共行政信息系统,分权与权力下方,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改革,公共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服务质量以改善公共机构形象,实现公共行政传统规范与工商企业管理方法的融合,促使公共部门更具有绩效,提高公共管理效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英国、美国、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掀起了公共管理的浪潮,也被称为“政府再造运动”或“新公共管理运动”。虽然各国的改革在广度、深度和成效方面存在差异,但都普遍采用工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并且都是以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作为改革的基本取向。

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改革,强烈关注财政控制、成本核算、钱有所值和效率问题,关心信息系统的完善;建立更强有力的一般管理中心,权力向资深管理者转移;强调对顾客负责,让非公共部门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解除劳动力市场的规制,加快工作步伐,采用绩效工作制以及短期聘用合同;雇员自我调节权力的减少,权力向管理者转移,吸收部分雇员参与管理过程,采用更透明的管理形式;增加更具有企业管理色彩的授权,强调责任制;采用公司治理的新形式,权力向组织战略顶层转移等。

传统的政府办公模式依赖于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机构设置的管理层次多,决策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费用较多,信息失真率较高,往往使行政意志在执行与贯彻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影响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也造成了机构臃肿膨胀、行政流程复杂、办事效能降低等不良后果,阻碍了我们打造民主、高效、廉洁的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进程。

三、新技术革命是当代公共管理改革的“催化剂”

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为打造新的政府模式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能大大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管理的透明度,还能极大地方便公民与企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网络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时代从三个维度影响着各国的公共管理改革。一是随着知识爆炸性的增长,政府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运转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为改革这种状况,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和实现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政府治理与范式的变革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基础。每一种范式都需要有自身的技术手段支持。现代社会推动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的主导力量之一就是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信息通信技术,它使各种过去难以想象的改革方案变得切实可行。三是信息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与决策分散化的变革,使得社会团体与广大公民在社会权力结构中日益重要,他们摆脱对政府的传统依附关系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从而对政府治理的监督作用不断提升,这一趋势为人本文明的复兴与民主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当代公共管理信息化改革的主要标志是推行电子政务。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起,率先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的改革理念。在美国的带动和影响下,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也把构建电子化政府作为其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并开始实施政府治理电子化的总体规划。电子政务是一个引进的外来词,我国先是有政府信息化,之后在国外的电子政务热潮下,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酝酿并启动了我国的电子政务。

对电子政务的描述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例如,电子政府、网络政府、政府信息化管理等,真正的电子政务绝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工程”,更不是为数不多的网页型网站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说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规范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四、信息社会为政府效能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