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工职业危害

化工职业危害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04 11:05: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化工职业危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化工职业危害

篇1

中图分类号:X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2803

1引言

为了解珠三角地区涂料化工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现状,为预防职业病提供依据。笔者于2016年6月至8月对佛山市某涂料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检测与分析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某涂料化工企业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

2.2方法和依据

(1)采样方法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依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GBZ/T 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 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检测结果按照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所用检测、检验仪器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部门检定、校准。在设备基本满负荷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转的状态下,选择工人经常操作或定时停留的地点,连续3 d进行采样。

(2)检测方法实验室检测采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原子火焰吸收光谱法和焦磷酸法等进行检测。所使用的仪器均经过计量认证检定。

(3)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已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

(4)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按 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

3结果与分析

3.1职业卫生学调查

某涂料化工企业成立于1996年6月,目前大约年生产销售聚酯树脂清漆500 t,聚酯树脂绝缘漆150 t,聚氨酯漆稀释剂2000 t,水性涂料500 t。本次调查范围为:①水性单元,包括:一车间、化验室一;②油性单元,包括:二车间、三车间和化验室二;③辅助单元,包括甲类仓库、丙类仓库、配电房和辅助卫生用室等。三种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水性乳胶漆生产场所为一车间,生产工艺:投料混合分散配色过滤检测分装包装;聚酯树脂清漆生产场所为二车间,聚酯树脂绝缘漆生产场所为三车间,生产工艺:投料混合分散研磨过滤检测分装包装。主要原料和辅料为醇酸树脂、聚酯树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甲苯、乳液、钛白粉和滑石粉等。主要生产设备有高速分散釜(3台)、高速分散机(4台)、防爆分散机(6台)、砂磨机(5台)、灌装机(4台)和空压机(4台)等。

该企业现有员工46人,实行每天8h、每周6d工作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38人,占82.6%。设置了职业卫生管理小组,已制定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配发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高效过滤式(单罐型)防毒半面罩、301-XK防尘口罩、3M 1100型耳塞、防护手套等。对工人进行了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以及应急救援演练。在工作场所内均设置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3.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对该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调查,根据企业提供的MSDS,结合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材料等,确定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其他粉尘)、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丙烯酸、甲苯二异氰酸酯、甲醛),噪声和工频电场等。

3.3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检测结果

(1)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对于其他粉尘的检测,设置2名个体采样对象和2个定点采样点。检测结果显示,2名个体采样对象接触的总尘浓度(CTWA)和2个定点采样点的总尘浓度(CSTEL)为0.7~7.3 mg/m3 ,全部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见表1。

(2)化学毒物浓度检测结果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丙烯酸、甲苯二异氰酸酯、甲醛等10种化学毒物浓度96个点,其浓度均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见表2和表3。

(3)噪声强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设置7名个体噪声检测对象和5个定点检测点,噪声检测结果显示,该企业工作场所或作业岗位的噪声强度均低于85 dB(A),在相关职业接触限值以下(一车间、二车间和三车间和化验室一的各个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了80 dB(A),属噪声作业),见表4。

(4)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工频电场检测配电室1个点,结果显示,电场强度为1~2 kV/m,均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

3.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检测

(1)防护设施调查①防尘设施:一车间在每个分散岗位都设置了一个上吸罩,共9个。②防毒设施:二车间、三车间和实验室二共设置12个局部通风装置。③防噪设施:采用低噪声设备,对产生噪较大的工序采取隔声措施。④防高温设施:在生产车间内设置了电风扇,以加快车间内空气的流动,有利于人体的排汗。⑤防工频电场:配电室高压设备设置围栏和区域划分,对高压线和电柜进行屏蔽处理。

(2)防护设施检测检测22个局部通风防尘设施的罩口风速,检测结果显示,该企业所设置的排风罩罩口风速能够达到设计要求[1],可以有效的将有害物质排出,检测结果见表5。

3.5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该企业2016年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应检46人,实检46人,在岗期间的体检率为100%,委托体检的机构具有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格。用人单位已将两例有粉尘职业禁忌证的工人调离原工作岗位,从事不接触粉尘的工作。对于另外两例苯系物项目待复查的作业人员,用人单位已按相关要求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安排进行复查。体检结果中发现两例粉尘职业禁忌证,没有发现职业病和职业中毒患者以及疑似职业病患者的记录。

3.6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1)粉尘危害控制效果该企业设置了粉尘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经现场检测4个点总粉尘浓度全部合格。接尘工人未发现疑似尘肺病。

(2)化学毒物危害控制效果设置了化学毒物防护设施,设施运行正常,现场检测10种化学毒物共96个点浓度全部合格。接触毒物工人未发现疑似职业病。

(3)噪声危害控制效果对噪声源采取的降噪设施,现场测量噪声强度12个点全部合格。噪声作业岗位工人未发现疑似职业病。

4讨论

涂料化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已有报道[2~5],但其现状调查报告较少。本文调查的某涂料化工企业目前主要生产销售聚酯树脂清漆、聚酯树脂绝缘漆、聚氨酯漆稀释剂和水性涂料等产品,原辅料主要为醇酸树脂、聚酯树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甲苯、乳液、钛白粉和滑石粉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其他粉尘)、化学毒物(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醛),噪声和工频电场等。作业工人长期接触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倘不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可发生尘肺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6]、职业性噪声聋[7]、职业性中暑等,严重时会危害作业工人的健康。

本文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某涂料化工企业的现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8,9]。设置了各种职业病防护设施,从源头上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序或岗位设置了防毒、防尘、防噪声、防高温和防工频电场的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所检测4个点总粉尘浓度、96个点(10种)化学毒物浓度、12个点的噪声强度和1个点工频电场强度均全部合格,受检查的接触化学毒物和噪声的工人均未发现疑似职业病,说明防毒、防噪声和防工频电场的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良好。不过二车间投料操作位的其他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较高,最高值为7.3 mg/m3,接近8 mg/m3的职业卫生限值。说明粉尘危害控制效果欠佳。需进一步完善通风除尘措施和对应岗位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投料操作位其他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较高的原因是由于投料口是敞开式,工人在进行投滑石粉过程中整包迅速倒进投料缸,从而短时间产生粉尘飞扬。在投料过程中工人应轻拿轻放,慢倒,尽量在倒料过程中粉尘袋口伸进缸里,防止物料飞扬。同时应降低上吸罩与污染源的距离,更有效地排除毒物与粉尘。调查显示,该企业各岗位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情况较好,相关管理人员仍应注意防护用品的失效与更换周期,尤其对于一车间操作工防尘口罩和二、三车间各岗位防毒半面罩的使用,务必确保防护用品的有效和正确使用,避免或减少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194-2007[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彭洁, 刘莉. 中小化工企业职业卫生检测与职业卫生安全问题浅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5, 32(12):1788~1789.

[3]轩飞飞. 天津市某涂料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 职业与健康,2014, 30(17):2369~2371.

[4]平庆玲. 某化工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J]. 实用预防医学,2013, 20(11):1341~1343.

[5]周杰, 蒋立新, 张雪, 等.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测定[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6, 34(5):412~414.

[6]王国彬, 李南春. 慢性苯中毒研究概况[J]. 职业与健康,2010, 26(15):1767~1769.

篇2

1.1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为某化工企业45 000 t/a室温硫化硅橡胶建设项目。包括总平面图中实线框的45 000 t/a室温硫化硅橡胶及配套工程项目主要生产装置:合成车间(107胶橡胶生产、甲基硅油生产),制胶车间(硅酮建筑密封胶生产);辅助生产装置(罐区、原料仓库、成品仓库、成品装车区、污水处理池、事故清净下水池),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水、电、气供应)。

2.2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等是评价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C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等是评价的主要规范、标准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是评价的基础依据。

2.3评价内容

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该建设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

2.4评价方法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对企业所提供的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核、分析并作评价。

2 结果

2.1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本项目的主要原料有水解物(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羟基线性体的混合物)、二甲基硅氧烷混合环体(DMC)、正硅酸乙酯、六甲基二硅氧烷、白炭黑、碳酸钙、催化剂、中和剂等。主要产品为45 000 t/a室温硫化硅橡胶(30 000t/a的硅酮建筑密封胶和15 000 t/a的107硅橡胶),并配套建设30 000 t/a 107胶装置和5 000 t/a甲基硅油装置(另15 000 t 107胶和5 000 t甲基硅油作为硅酮建筑密封胶生产原料);中间产品为5 000 t/a甲基硅油、15000t/a的107胶、DMC线性体(由水解物分离)。该项目有合成车间和制胶车间。主要生产装置有:1条107胶合成生产线、1条甲基硅油合成生产线;硅酮建筑密封胶生产线分别为中性胶、酸性胶、特种胶三条生产线;辅助生产装置有贮罐8个、原料仓库、成品仓库、成品装车、办公室,中控室等;公用工程17个,包括水、电、气供应等。

2.2 生产工艺

室温硫化硅橡胶“硫化”指的是固化的含义,是加入固化剂(正硅酸乙酯)后可以在常温下固化变成弹性体的过程。其特征是,混匀的胶料密封在一个软管或封筒中,使用时,挤出胶料,在常温常压下遇湿气即硫化成弹性体,使用特别方便;硫化时,不放热、不吸热,并可得到透明或任意颜色的制品。生产中不添加硫化物,生产中无硫化物分解逸出。

2.2.1 生产装置 本工程的主要工艺生产装置有107硅橡胶生产,甲基硅油生产,硅酮建筑密封胶生产。

2.2.2 107胶生产工艺 原料(泵打入)脱水(温度100℃)加入催化剂、中和剂进行中和一脱低沸物后生产出107胶。催化剂、中和剂的剂量和加入为人工操作,操作时间为每班次0.5 h,1人操作,107胶取样为人工取样,每班次2次,每次取样100 mL,其余为自动化管道化操作。

2.2.3 甲基硅油合成生产工艺 原料一脱水(温度100℃)一加催化剂一脱低沸物后生产出甲基硅油(聚二甲基硅氧烷),催化剂加入、取样为人工操作,其余为自动化。

2.2.4硅酮建筑密封胶工艺 硅酮建筑密封胶分为中性胶、酸性胶、特种胶三条生产线,生产工艺方法相似,主要分卸料、配料、胶体生产、包装等工序。卸料、配料:107胶、甲基硅油经管道与白炭黑,碳酸钙根据配方进行配料,袋装白炭黑为人工运至输送带后自动操作,袋装碳酸钙由人工定量投人加料斗后自动操作;胶体生产:配制好的原料和各种助剂进行搅拌、混合、挤出,催化剂有机锡为人工开桶,用泵管道输送,其他过程采用连续自动化方式;最后进行包装。

2.3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本项目的生产工艺及原辅材料等分析,该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因素、粉尘、噪声、高温。不同岗位产生的危害因素见表1。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企业调查

3.1类比企业情况

因该项目为建设单位自行设计,自主开发,所以该项目只有107胶工序生产有类比企业。该类比项目除生产规模略小,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不高外,在自然环境、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原辅料使用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措施等方面与本项目的部分工序相似,具有可比性。硅酮建筑密封胶白炭黑配料工序与类比企业密封胶的白炭黑配料工序相同,将该岗位作为类比;而甲基硅油生产、硅酮建筑密封胶其他工序无类比企业。

3.2化学毒物

2009的3月对类比项目的107胶作业场所空气中主要化学毒物因素(氢氧化钾、磷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各作业点,在满负荷生产、防护设施运行正常、工人操作正常的情况下,其检测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有害作业分级预计为0级别,为安全作业。其余化学毒物由于无标准、无检测方法等原因不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

3.3粉尘

密封胶配料主要是运送原料白炭黑及开袋、送粉过程中产生的白炭黑粉尘,监测点粉尘CSTEL最高值为4 mg/m3,CTWA为2.1 mg/m3,符合国家标准。结果见表2。

3.4物理因素

压缩机、风机是噪声主要来源,本项目对5个岗位进行噪声监测。最高值为84.6 dB/(A),各岗位噪声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高温强热辐射主要在脱水、聚合反应釜,因采样时间为非高温期间,所以未对高温环境进行监测。各岗位噪声监测结果见表3。

4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

4.1选址及总结布局

本项目选址依据我国现行的法规和标准,考虑了水文、地质、气象、卫生防护距离等因素,选址与该厂所在区域的功能定位基本符合;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明确,但中控室及办公室的布局欠妥,设在生产区的常年主导偏下风

侧,生产区在其主导风向的上风侧,中控制和办公室可能会受生产区有害气体的影响。

4.2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该生产工艺采用计算机自动化,原料采用管道化输送,从原料到产品全部采用管道化、反应塔、贮罐槽密闭生产方式,噪声主要来自各泵机,均选用低噪音设备,对鼓风机、压缩机等采用基础减振、隔声措施。

4.3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本工程拟采用先进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和安全仪表系统(SIS),同时减少作业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生产过程中从各种液体化学原料由槽车或密闭管道运入界区,通过泵由管道送至相应区域。工人无需直接接触。人工加氢氧化钾及磷酸时有防毒手套,防护眼镜,每天加料量少,接触时间短;管道材料采用耐腐蚀材料,防止跑、冒、滴、漏现象;车间内有机械排风装置系统,设备内保持负压,投料口和出料口有排风罩,在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经管道部分冷凝回收后再利用,部分送至三废预处理工段处理后排放。在酸碱工作场所、设置淋浴装置和洗眼器。同时拟根据本项目的化学毒物特点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

4.4卫生辅助用室

在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卫生辅助用室的设置拟按国家标准要求设计,包括在各主要生产车间设置休息室、更衣室、浴室、厕所和女工卫生室等。

4.5职业卫生管理

该企业设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有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有详尽的职业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了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有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 讨论

篇3

【摘要】 目的 考察便携式色谱-表面声波检测仪(以下简称GC-SAW检测仪)定性、定量方法在大气有害物质快速检测中的准确度。方法 设定一定色谱、表面声波检测条件,使用自动进样技术,测量环境空气中主要有机化合物种类,被表面声波检测器检测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将识别出的主要化合物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采样分析,比较两者关联性。结果 GC-SAW检测仪检出空气中苯、甲苯、二氯甲烷、环己烷等物质,并能给出准确定量范围,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相近。结论 GC-SAW检测仪技术可以较好识别环境空气中存在的有机化合物种类、浓度,与实验室结果比较,准确度、识别率均在90%以上。

【关键词】 色谱-表面声波检测仪; 气体检测; 识别

气相色谱是分离气体化学物质种类最常见方法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将之与表面声波检测器(SAW)联用,表面声波检测器固有频率与参考频率差值发生变化即得到中频,数据处理系统将中频与时间曲线转换成常规的色谱图。随着不同样品前处理技术与GC-SAW检测仪结合使用,此方法可对不同基质中有毒化合物进行分析。国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GC-SAW检测仪研究与运用,对有机化合物(包括农药、溶剂等)具有很好定性作用,定性准确度高、速度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GC-SAW检测仪:美国EST公司zNOSE系列,DB5色谱柱(5%二苯基,95%二甲基硅氧烷,弱极性固定相);大气采样器:杭州恒达PC-300型;固体吸附管:100 mg活性炭管;气相色谙仪:安捷伦6820型;热解吸仪:RJ-3型。

1.2 GC-SAW实验条件 检测器温度60 ℃,柱初温40 ℃,阀温165 ℃,进样口温度200 ℃,预浓缩管温度250 ℃,程序升温速率40 ℃(10 ℃/s),最终温度145 ℃,泵吸时间10 s。

1.3 试验方法 进行现场检测前,将仪器放置清洁空气环境中(或用专用氮气袋),选择“2 min色谱系统清洗”方法(仪器内部自带方法,除检测器温度设定为50 ℃外,其余实验条件同上),首先对仪器内部通道系统进行清洗,然后在现场运用上述条件对现场空气进行采样,空气中有机化合物首先进入仪器内部的碳浓缩管进行浓缩,然后在145 ℃下解吸后经过气相色谱分离,被分离物质进入表面声波检测系统(SAW),固有频率与参考频率差值发生变化即得到该物质特征中频,数据处理系统将中频与时间曲线转换成常规的色谱图。运用仪器软件自带化学品图谱数据库对谱图进行匹配度搜索,匹配度最高的即被认为是该种物质。

2 结果

2.1 GC-SAW现场检测结果 运用携带式GC-SAW检测仪选择了3个采样点进行现场识别及浓度分析,各采样点存在主要物质种类及浓度比较见表1。

表1 各检测点不同毒物快速检测与实验室结果比较

本实验采用的色谱条件能够较好地分离开试验中存在的物质,以存在化合物种类较多的采样点1为例,色谱图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苯、甲苯、二氯乙烷、环己烷能够很好的分离,并且与内标也有较好的分离度。

2.2 实验室检测结果 为了研究便携式GC-SAW检测仪在环境监测中检测空气中浓度及化合物种类识别的准确度,笔者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根据GC-SAW检测仪的定性结果,对空气中苯、甲苯、二氯乙烷、环己烷等使用国家标准方法采样,并进行实验室分析,分析主要采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检测。每个点4个样品,见表1。

2.3 现场快速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 本次现场检测分为现场快速定性、定量和实验室定量分析,每个检测点浓度范围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现场快速检测结果符合程度较高,且实验室检测浓度基本在快速检测范围之内。以实验室结果为标准,实验室对3个采样点识别出化合物的个数为15(包括同一化合物,不同采样点),便携式GC-SAW检测仪识别出13个,识别率达86.7%。

3 结论

越来越多的快速检测方法在职业卫生防病过程及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和环境有害因素的识别、检测中使用,便携式GC-SAW检测仪作为较先进的分离-定性手段,具有准确度高、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能够识别出空气中存在的大部分有机化合物,且能够半定量空气中主要物质的浓度,目前正逐步用于突发卫生事件的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如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但由于该仪器价格较贵,该技术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普及推广仍需要广大同仁的努力。

参 考 文 献

篇4

全市各施工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全面预防、控制和消除建筑施工领域职业危害,保护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现就做好建筑施工职业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事关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施工企业要站在保护建筑工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建筑施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促进我市建筑施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坚决杜绝建筑施工群体性职业危害事件发生。

篇5

1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造成的主要健康危害分析

1.1毒物危害

化工企业生产和开发的产品,主要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腐蚀性产品,与其他普通企业相比,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而且,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相比于其他行业,化工行业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化工生产工艺复杂多变,原材料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及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腐蚀性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员工不可避免地要长期接触到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种类繁多的工业化学品,这些工业化学品大多具有有毒有害的特点。极易危害到身体健康。这些生产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工业毒物,主要来自原料、中间产物、添加剂、成品、半产品或废弃物等,经常常以气体、蒸汽、烟、尘、雾等形式,出现或停留在化工企业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同一毒物在不同行业或生产环节中又有差异,可来自于原料、中间产物、添加剂、成品、半产品或废弃物。工业毒物可,经人体呼吸道、皮肤、消化管进入人体后,就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能够对人体的器官产生破坏作用,有些刺激性的毒素甚至会造成呼吸系统的衰竭。因此,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毒措施,才能将其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

1.2噪声污染危害

噪声是一种重要的危害源,根据相关调查,目前,我国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的危害日趋严重。据统计,我国大约有1000万工人长期在噪声超标环境中作业,大约有10%的工人罹患的环境中作业,其中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性耳聋。噪声污染危害很大,研究表明,人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就会引起听力系统变化,出现听力下降、听觉疲劳等。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早期可能只会出现生理性病变,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可引起病理性改变,导致听力下降或永久性听力损失,进而引发职业性耳聋。如果员工患有职业性耳聋,将既难以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也会对迟滞反应报警信号,甚至造成工伤事故等重大人身、财产损害。

1.3粉尘污染危害

粉尘污染是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如果生产环境通风状况不佳,性粉尘就有可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粉尘,就会对呼吸系统产生损害,引发上呼吸道炎症、肺炎、肺肉芽肿、肺癌、尘肺等肺部疾病。其中,尘肺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职业病害,主要是因为员工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导致,并病症以肺组织纤维化为典型特征。尘肺在职业病害中,是一种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疾病。目前,我国职业病人群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尘肺病例约占我国职业病总人数的2/3以上。

2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有效策略

2.1根据企业实际健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是生产危化品的企业,应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产品危害程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使企业内部职业健康管理有据可依。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化工企业还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详细规定和明确,并监督这些制度切实落到实处。

2.2立足生产环节强化工艺技术管理

化工企业的工业毒物危害是可以进行预防的,只要从生产环节进行防控,并加强个人防护,就可以有效避免员工发生职业健康危害。化工企业要从生产环节,加强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和操作技术的维护与创新,配备现代先进的净化、回收设施,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环境的各类污染和危害。对容易发生问题的设备、管线、阀门等,应当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处置其中存在的问题,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如果在密闭或者半密闭生产环境中,突然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逸出、泄露等,要立即有序撤离现场人员,并进行应急处置。在有毒作业车间,应确保报警装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都完善、齐备,同时,以醒目的颜色和字体明确、清楚地标明。对于噪声污染比较大的设备,应将其单独设置在独立厂房内,加强隔音防噪处理,例如,墙体应用吸音的新型环保材料,在设备底部增加减振设施,在放空口位置安置消音器等。生产所用的机泵设备等,要安排专人进行定期和维护。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污染问题。如果作业环境中,粉尘污染比较严重,需要设置喷淋除尘装置,保持良好的通风,利用喷雾洒水、通风和负压吸尘等方法,大幅降低粉尘浓度,以减少对员工身体的危害。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进行湿式作业,还可采取密闭抽风除尘方式,将粉尘空气抽到除尘处理设备中,经过无害处理后,再排入自然环境中。对作业环境的地面和墙壁,应定期进行冲洗和清扫,避免发生粉尘二次污染。

2.3全面做好员工个体防护工作

化工企业应通过培训和案例教育,增强员工个体防护意识,并检查、监督员工个体防护情况,使全员都形成主动、严格的防护理念。建立健全防护用品采购、验收、发放、使用和检查制度,并将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中。采购防护用品的时候,要通过正规渠道,采购具有资质的、合格的防护产品,避免使用劣质防护产品。对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环境工作的员工,要指导和监督员工正确、规范地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正确佩戴防毒面罩、空气呼吸器、全封闭式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等;对在噪声污染较大环境中工作的员工,要指导和监督正确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对在粉尘污染较大环境中工作的员工,要确保其一定正确佩戴防尘面罩。

2.4加强员工职业健康培训教育

职业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与能力,化工企业应严格执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健康教育,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制度和法规,以及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工艺进行生产作业,同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教育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工种及风险的种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创新引入培训讲解、现场模拟演习等多元教育手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风险能力,帮助员工正确地、规范地掌握应急事件处置与逃生方法,杜绝职业病的发生。

2.5定期检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对生产作业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全面了解工业毒物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程度,及时采取防毒措施。在实施防毒措施之后,还要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并将检测结果公开,保障员工知情权。如果经过整治之后,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仍达不到国家和行业标准,必须要停工进行进一步整改,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标准。

2.6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化工企业在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规划时,应将员工职业健康体检纳入到规划中,定期组织员工到具有职业病体检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检查。在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都要按照规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详细告知检查结果。在具体管理中,化工企业应建立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对员工职业健康进行动态管理。对发生健康损害的员工,要及时安排进行医学观察、诊断、治疗,并调换工作岗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员工职业健康管理不仅关乎到员工的个体利益,也关乎到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化工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饿原则,加强员工职业健康管理,确保员工身心健康,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增强员工向心力、凝聚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最终推动企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作者:姜云杰 单位:山东金朋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篇6

以粉尘和高毒物品职业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为核心,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为突破点,以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为抓手,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努力完成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目标任务

完成县政府下达的职业健康指标任务(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建立、警示标识告知牌设置、法人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职业健康培训、企业职工职业健康培训、企业职业健康制度建设、专项治理)和职业健康“三同时”监管及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工作任务数。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严格落实职业健康监管“两个”主体责任。今年,我镇将职业健康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以考核来推进社区、村监管责任主体的落实。以强化执法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职业健康防治主体责任,要求企业做到职业健康监管机构、管理制度、危害因数申报、“两检”、职工健康监护档案、企业职工职业健康培训、危害警示标识、告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八个落实”。

(二)深化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今年,要继续以专项治理为抓手,在粉尘和高毒物品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开展专项治理。各社区、村要认真对辖区内水泥制造、木制家具、化工、非煤矿山、印刷、机械加工企业进行清理,督促企业针对重点场所、重点工艺、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的治理,督促企业在工程防护设施上有投入,采用先进工艺和设施,从本质上提升防护水平。

(三)强化职业健康宣传培训工作。年是修订后《职业病防治法》及一系列配套法规密集颁布出台的一年,各社区、村要积极采取宣传画、标语等方式面向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监管人员、一线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职业健康的知晓率,为顺利开展职业健康工作营造氛围。

(四)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工作。职业健康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数据说话,而数据需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依法检测而来。因此,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需要强有力的执法来保障。各社区、村要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材、化工、木制家具制造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尤其要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主体落实、制度建设、“一报两检”、职工个人防护用品、职工监护档案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对拒不执行规定和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及时上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坚决予以查处。

(五)强化职业健康“三同时”监管。各社区、村要积极履行职责,结合本辖区实际,全面抓好职业健康“三同时”工作。按照规定,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都要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并且要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要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因此,各社区、村要积极督促有关企业开展职业健康“三同时”工作,及时上报企业新、改、扩建项目。

(六)逐步推进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工作。按照县安监局的统一部署,年,所有水泥制造、冶金、木制家具、皮革、化工、非煤矿山、印刷、机械加工行业,必须完成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工作。各社区、村要认真对辖区内这些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及早确定企业数量及现状,及时上报镇安办。同时要加大督促力度,按照县、镇的统一安排部署,对所涉企业提出具体要求,制定计划,规定时限。所有现状评价报告都要报送安监部门备案。

(七)做好职业安全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准备工作。职业安全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是新纳入政府行政许可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家安监总局正在加紧制定的具体的许可办法,各社区、村要认真对照《高毒物品目录》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梳理和排查,确保许可证的顺利实施。

(八)推进职业健康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建设是提高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水平,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社区、村要积极宣传,做好摸底工作,待条件成熟时先期试点推行。

篇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051-02

1 前言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16号文件的精神,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应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相结合,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

职业体能是指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分为两类:与职业有关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我院是以化工工艺为龙头,以化工机械、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自动控制专业为支撑的化工类高职。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大多是化工企业,化工企业的污染严重,工作环境危险,对人体的危害较大,这导致学生职业体能的要求相应更高。

因此,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构建化工专业职业体能教学,使学生在身体、心理上胜任化工行业的需要,是目前化工类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希望通过对化工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改革的设想,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化工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内容和化工系与应用化学系化工专业的老师、学生和已就业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了高职体育教学研究的文章近百篇,了解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近期方向。

访谈法:就化工专业的行业特点访谈我院化工专业的教师;并到生产一线体验工作环境,访谈不同岗位的工人和我院的毕业生,探讨化工生产各岗位对学生的体质要求、需要用到哪些体育技能、目前的岗位容易得哪些职业病。

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函调及当面发放当面回收两种形式。发放教师问卷85份,回收79份,回收率为92.98%,其中有效问卷75份,有效率为88.24%;学生问卷1138份,回收1096份,回收率为96.31%,有效问卷1007份,有效率为88.49%。

数据统计法:通过调查、访谈收集的第一手数据,运用 EXCEL和SPSS1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现状

我院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改革,确立了“健康第一,重在参与”的指导思想。学院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28学时)。

对一年级学生开设了特色体育项目教学,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是24式太极拳、身体素质练习;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舞蹈和身体素质练习。对二年级学生创设了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轮滑、武术、定向越野、瑜珈、体育舞蹈、太极柔力球、跆拳道、形体训练、康乐保健等近15个运动项目。

3.2化工专业生产特点分析

3.2.1化工行业特点分析

化工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论从生产环境、原材料、生产过程都存在危险。因而化工生产较其他工业部门有更大的危险性。

生产环境: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难闻刺鼻的化工废气、这些气体有毒、腐蚀性,有对人体的器官及皮肤有一定的伤害。

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种多,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品。

化工生产要求工艺条件苛刻。有的化学反应需要高温、高压,有的要求低温、高真空度。

化工生产方式逐渐变为高度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生产设备由敞开式变为密闭式;控制方式由分散控制变为集中控制;生产操作由人工手动操作变为仪表自动操作。

3.2.2化工行业所需要的职业体能

高职类化工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都是一线的操作工,分为主操和副操两个工种。主操在室内,通过计算机等设备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副操确认设备的正常运转。另外还有质检、技术开发研究等一些工作岗位。根据工作环境的具体情况与工作岗位的需要,化工专业的“准职业”人需要这样的业体能。见表1、表2

3.3化工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设想

如何构建化工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呢?首先要以化工职业体能为导向,以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和工作环境为基础,设置相应的实践课教学内容,强化职业体能教育;其次要确立以常规体育教学为基础,发展学生的一般素质;再次改革理论教学内容,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明确职业体能的重要性。

3.3.1体育课程目标

高职体育兼有高等体育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既要体现“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参照《指导纲要》对目标领域的划分,化工专业职业体能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运动参与目标:理解体育文化与化工职业素质提升的关系,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方案,积极参与有利于化工职业技能发展和职业体能提高的相关运动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运动技能目标:掌握化工专业岗位群所需的体育体能与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能正确理解化工岗位群身体机能要求,明确利于身体形态与机能发展的科学的体育手段;了解本专业岗位群职业病类型和特征,学会利用体育锻炼来预防与矫正职业性疾病的方法。

心理健康目标:明确化工专业岗位群的心理素质要求,积极地通过体育手段改变自身的心理状态和发展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岗位工作的需要。

社会适应目标:积极通过体育手段提升职业素养,胜任本职岗位工作,提高个人生活品质。

3.3.2体育课程模式

我院目前体育课程模式是“2+2”模式,即第一学年特色项目教学,第二学年“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这种“2+2”模式的缺憾是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而身体素质恰恰是掌握其他运动技能的基础。

正是源于“2+2”体育课程模式的缺憾,所以根据体育课程的功能特点、化工行业的职业特点,提出了与职业体能相结合的体育课程模式,即构建“1+2+1”模式,即第一学期体育基础课+第二、三学期职业体能课+第四学期体育选项课的的体育课程模式。

这种“1+2+1”的体育课程模式,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是独立的,但在教学内容上,基础课、选项课、职业体能课所要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身体素质是提高职业体能的基础,身体素质的练习可以迁移到职业体能训练上,如运动中的快速反应能力、耐力、力量、协调性、注意力等等,都是许多专业技术和职业劳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通过体育选修课,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职业体能教学和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了基础。

3.3.3体育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与化工职业体能相结合的体育课程的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兼顾正常教学、未来的职业要求、生活、发展等因素,因此化工类专业的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是围绕基本体能、化工专业核心素质和终身体育行为而设置的。

3.3.3.1理论课的内容

(1)大学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体育与健康的概念、内容;运动处方和运动卫生保健知识;简单实用的健身养生方法。(2)职业体能概念内涵;工厂操作姿态类职业体能的锻炼方法;工厂操作姿态类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运动疗法;职业工作中常用的身体保健与按摩技术等。(3)灭火的方法及灭火器的选择与使用;面对化学爆炸性与火灾的逃生技巧。

3.3.3.2丰富与化工专业有关的实践课锻炼

职业体能训练的手段,主要采用一般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动作,以及根据化工行业的职业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具体内容:

(1)消防训练:正确掌握使用各种灭火器、水枪。(2)逃生训练:火灾逃生的技巧(毛巾、手帕捂鼻护嘴法;遮盖护身法;封隔法;多层楼着火逃生法等等)。(3)篮 球:发展力量、弹跳力,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4)乒乓球:锻炼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锻炼人的眼睛。(5)足 球:发展下肢力量和奔跑能力,增强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统机能。(6)羽毛球:重点发展腰、背肌肉力量和一般耐力素质。(7)身体素质练习:发展耐久力,锻炼心肺功能、发展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及快速反应能力。(8)太极拳:发展呼吸肌,增强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神经疲劳,锻炼全身关节、韧带,增强身体控制力。(9)拓展训练: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培养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3.4课程评价

根据13号文件的精神和我院提出“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教学理念建立化工专业职业体能体育教学评价。课程评价采取“过程+结果”的评价方法,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运动技能考核评价方式由原来教师评价改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4 建议

我院今后体育教学改革应与化工生产职业特点相结合,为将来的“准职业人”提供职业体能储备。

建议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引进专业人才,壮大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产学研相结合,体育教师也应到工厂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针对职业特点,把职业体能与体育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胡振浩等.高职体能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苟波等.“体能”概念辨析[J].体育科研,2008. 2 :51-52

[3]李丽等.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施问题研究[J]. 成人教育,2011,(5).

篇8

保证职工的生命平安和健康,1切实增强平安生产和劳动保护的责任意识。加强平安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平安生产责任落实、平安生产源头治理、平安生产法制建设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为重点,严格管理,有效监督,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平安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未做到同时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2强化“三同时”审核和监督。切实加大对建设项目平安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未做到同时施工的责令立即停止施工,未同时投入使用的不得颁发平安生产许可证;对违规操作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切实加强了源头防范力度。

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检测和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3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防范和治理。针对化工、医药、家具制造等职业危害易发企业。以“一报两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和职工职业健康体检、作业场所检测)为重点,预防和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平安的身体健康,切实履行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促进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10年12月底,已完成具有职业危害因素60余家企业申报工作,1186名企业职工参与了职工职业健康体检。

建设平安班组。每年组织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平安生产分管负责人和平安生产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特殊工种从业人员进行职业任职资格培训;积极推广“1000平安班组”模式(即:坚持平安第一,4严格平安责任。做到班组违章为0隐患为0事故为0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企业平安生产宣传和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平安生产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

二、切实维护实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疏通职工反映平安生产、劳动维护问题的渠道,一是建立健全平安生产、劳动维护监督举报制度。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等形式。使之成为维护职工平安健康权益、监督各种平安生产违法行为的有效途径。对职工举报本单位存在严重威胁职工生命平安和健康的重大事故隐患,尽快核实,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对举报属实者应视具体情况予以必要的奖励。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演讲;单位负责人接到演讲后,二是建立健全事故演讲和调查处理制度。事故发生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安监局及有关部门演讲。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安监局和有关部门演讲。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原因和责任认定提出意见和主张,对事故责任方提出处置意见或建议,督促、协助做好事故善后处置工作,依法维护遇难职工家属和受伤职工的权益,监督、协助企事业单位落实整改措施。

三、不时提高平安生产和劳动维护工作水平,广泛开展群防群治。

篇9

石油石化工业是高危行业,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线长面广等特点。石油石化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达410多种,且地域分布广、接触人员多,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比例高。

“我国目前的《职业病目录》收录的职业病有10大类115种,但是石油石化行业的员工除了面临法定职业病的威胁外,更多的是没有列入法定职业病目录的职业危害因素。中石化有106万多名员工,有约50多万名员工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防控职业病危害,保障员工健康责任大、要求高。”中石化安全环保局副局长寇建朝如是说。

HSE体系一体化管理

1983年中石化成立时,就在燕山石化、巴陵石化、江汉油田等重点骨干企业设置了专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卫生技术研究,进行员工健康监护工作。寇建朝说:“当时的劳动条件差,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多,职业危害很严重。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对职业卫生工作就很重视。在企业重组改制等改革过程中,中石化始终坚持职业卫生机构不撤、管理不松、力度不减,并发文件要求各个企业必须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保留在母体,充实技术人员,强化职业卫生工作。在很多机构都被精简的情况下,为什么职业卫生服务这支队伍一直保留着并且得到了充实?因为我们太需要这支队伍了,我们将其当成一种财富,当成一支重要的技术支撑力量。”

中石化将原来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展为HSE委员会,实行HSE一体化管理。通过每季度召开一次全系统HSE视频会议,部署并监督落实HSE重点工作。中石化每年在审定企业HSE工作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时,同时审定职业健康工作规划与年度职业健康、劳动保护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并进行监督考核,建立职业卫生责任追究制。

根据HSE管理总体要求,中石化在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设立了职业健康处,并在25家直属单位的HSE部门设立了职业健康管理科,其他直属单位均在HSE管理部门设立了专职或兼职职业健康管理岗位,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网络。

“为了落实HSE责任制,加强HSE风险管控,我们每年年初都由集团公司HSE委员会负责人,与直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管HSE负责人签订年度HSE责任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硬性责任指标分解落实。”寇建朝边说边拿出了一份《2013年度HSE责任书》,“中石化2013年关于职业健康的指标有5项:无3人以上职业卫生急性中毒事故发生;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确保大于96%、力争实现100%;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率确保大于96%、力争实现100%;职业危害合同告知率达到100%;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100%。除了这5项指标外,另外一项指标也与职业健康相关,即新建、改扩建工程项目HSE‘三同时’执行率100%。我们的HSE责任书,不盖章,由总部领导亲笔签,并手把手地交付。”

中石化还建立健全了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规范体系。2011年8月,中石化出台了《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规定》两项基本制度。另外还了《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为中石化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中石化还完善了《苯作业防护管理规定》《高毒物品防护管理规定》《高温作业管理规定》等系列专项制度,形成了职业卫生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

中石化还通过建立一些新制度,来弥补职业卫生管理上的漏洞。寇建朝举例说:“在中石化,大量的承包商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部分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日益紧迫和重要。我们对承包商的职业健康管理,一是一体化管理,与直属企业一并纳入HSE体系进行监管;二是一视同仁管理,不搞区别对待,不搞特殊化。”为了更好地厘清企业、承包商各自的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避免“以包代管”和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转移,加强对承包商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有效监督,中石化制定了《承包商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源头控制 本质健康

石油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都有多种高毒物品,员工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往往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其职业危害控制与健康防护的要求高、责任大、任务重。

中石化注重职业危害源头控制,以提高本质安全健康环境条件,明确要求新建、改扩建项目“三同时”率要达到100%。由于抓好、抓实了“三同时”管理,近几年中石化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均得以顺利达到开工条件和验收条件。

中石化坚持设备设施系统密闭化、自动化、信息化设计理念,严格考核动、静密闭指标,同时实施密闭采样、密闭加剂、密闭排污(渣)改造,根治现场跑、冒、滴、漏问题,消除恶臭,提升现场条件,保障本质安全健康。

寇建朝说:“十二五期间,中石化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考核。操作室的新风量必须达到每人30m3/h;对剧毒、高毒、恶臭、严重粉尘等职业卫生特征二级的作业场所,恢复、建立车间淋浴间;有强酸、强碱的工作地点必须设置应急喷淋器和洗眼器。对于这些必须配置的防护设施,没有的必须配齐,已有的必须保证完好运行。同时,推广密闭采样、密闭装车技术,减少员工直接接触有害物质的时间。”

寇建朝还说:“现场职业卫生搞得好与不好,主要看有毒有害物质、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情况。员工在进行传统采样时,会接触一些泄漏或外溢的有害物质,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现在进行密闭的自动化采样,消除了有害物质的影响,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上海石化等企业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另外,中石化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逐步替代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用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是减少职业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中石化过去在对循环水进行灭菌时,使用的是氯气,氯气属于高毒物品,腐蚀性和流动性强,泄漏的风险也高,每时每刻都是一个延续性的污染源,也是一个重大危险源。现在中石化已经对循环水进行加密处理了,并将氯气改成了其他无害化物质。再如,有些装置过去是用放射源仪表来计量料位,现在已经改为非放射性仪表了,消除了射线危害。”

“十一五”期间,中石化共完成职业卫生隐患治理项目317个,总投资5.8亿元。治理项目涉及粉尘、密闭取样、装车系统改造、液氯防护设施改造等方面。2012年,中石化用于职业卫生隐患的治理资金为7 000万元,主要用于实验室通风系统改造、粉尘治理等。

“每一滴油都是承诺”

寇建朝说:“如果一个企业有一定比例的员工健康出现了问题,企业就会立即陷入困境。人的健康是企业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健康的损害最终会导致企业发展的损害。在高危行业、高负荷生产装置下作业,如果员工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心态,风险是极高的。”

中石化以促进并维持员工良好的身体状态为目标,努力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健康的负面影响。中石化从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个体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等工作入手,为员工的职业健康提供保障。

加强现场监测是控制职业危害的一种有效手段。中石化所属各企业对包括苯、氯、硫化氢等112种毒物,矽尘、煤尘、电焊烟尘等30种粉尘,射线、噪声、高温3种物理危害因素进行了常规监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展每月一次的定期检测、不定期检测、随机抽查、特殊时期检测和特殊作业检测。

中石化对所有员工进行了上岗前职业体检、在岗期间职业体检、离岗时职业体检。2012年,中石化实际累计职业健康监护体检52万1 150人次,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员工受检率大于98.7%。中石化将体检结果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并告知劳动者本人,对职业禁忌证者调离职业病危害岗位。对发现的疑似职业病患者全部安排了复查和诊断,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安排门诊或住院治疗,做出了妥善处理。

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许多职业危害因素不能得到根除,个体防护还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保护员工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2012年,中石化共投入劳动保护费用21.7亿元,较2011年增长4.3亿元。寇建朝说:“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培养员工进入噪声作业场所自觉佩戴护耳器的良好习惯。要像戴安全帽一样,逐步使员工由被动考核变成自觉行为。”

篇10

基于职工基本情况信息,健康检查计划子功能模块可以根据职工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1次为单个或1批职工制定健康检查计划。健康检查计划的内容包括年度、批次、健康检查类别、健康检查日期、健康检查人员名单及其基础信息及各自健康检查项目。健康检查计划制定是直接从系统中选择人员对上述体检计划信息进行选择后形成健康检查计划表,并可利用功能按钮对健康检查计划进行新增、修改、删除、导出、打印等操作。健康检查数据录入子功能模块完成对职工职业健康监护结果数据的输入、保存、查询、筛选、导出等功能。健康检查结果数据录入由基本信息、健康检查信息和健康检查结论3个Tab页组成,其输入可通过单个手动录入和批量导入实现。同时还可在此子功能模块中通过设置筛选条件,将各项健康检查结果异常者筛选出来,便于职业卫生管理者及时了解异常人数及异常者情况以采取相应措施。

1.2监测管理

监测管理功能模块实现职工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的录入登记、存储、岗位值计算、报告、查询、导出功能,由监测点维护、监测点数据录入和岗位值录入3个子功能模块组成。在监测点维护子功能模块中可以设置、修改、删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设置的监测点的内容包括单位、部门、监测点编号、监测点位置、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岗位及接触时间。监测点数据录入则是将已设置好的监测点的检测结果录入到系统中,按照不同危害因素分类设置不同的输入页面进行输入,并且根据参数维护中设定的不同危害因素的标准值自动判断是否超标。岗位值录入子功能模块由系统根据监测点数据录入中的结果及接触时间自动生成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值。

1.3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各种职业卫生档案报表的生成、保存、统计、上报、查询和导出,由平面分布图、职业卫生报表、体检结果表3个子功能模块组成。平面分布图由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分布图等组成。基于体检管理和监测管理功能模块中输入的体检数据和监测数据结果,职业卫生报表子功能模块可自动生成职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统计表、工作场所监测结果汇总表、工作场所中化学因素、粉尘和噪声超标岗位汇总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报告表、职业健康检查统计表、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结果处理报告表、职业病登记表、职业禁忌登记表等职业卫生档案报表。此子功能模块设置有新增、查询、导出等功能按钮,可以生成月报、季报和年报等各种报表。1.4其他功能劳动保护费用管理功能模块由3个子功能模块组成,帮助企业建立劳动保护用品电子台账、生成劳动保护费用报表并可进行劳动保护费用的统计查询。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功能模块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信息登记和查询功能。登记的信息包括服务机构证书类别、等级、单位名称、业务范围、为本企业提供的服务的内容和时间等,并提供资质证书附件上传功能。系统参数维护功能模块实现对管理系统的各种参数进行设置,包括企业的组织框架、部门、岗位、疾病ICD码、健康监护类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标准限值、健康监护的健康检查科目及各项检查的参考值范围等。职业卫生管理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

2职业卫生管理系统的实现

2.1开发工具

本系统利用Struts和Spring作为架构,Orca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进行开发。Struts是一种优秀的J2EEMVC架构方式,利用Taglib获得可重用代码和抽象Java代码,利用ActionServlet配合Struts-config.xml实现对整个系统导航,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Spring是一个开源框架,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程序开发复杂性而创建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其分层架构,使得每层之间和类与类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强绑定与强耦合转变为不绑定和松耦合,直接面向接口编程,达到设计与实现相分离的原则,并可分单元进行测试。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并且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

2.2系统的实现及应用

在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软件开发公司人员共同努力下,具备上述功能的职业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已开发完毕,现已在中国石化的部分企业进行试点运行。整个系统包括总部功能端和企业功能端,试点企业利用本系统已实现职工职业健康监护、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卫生档案的生成与上报等管理功能;总部系统端实现企业上报数据的浏览、汇总、查询与统计功能。

3系统的特点

3.1逻辑结构清晰

整个管理系统根据功能目标分成相应的6个子功能模块,每个子功能模块按照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形成了明确清晰的逻辑结构,例如健康检查管理遵循“职工基础信息录入—制定健康检查计划—输入健康检查结果—生成健康监护档案”结构,监测管理的逻辑结构为“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输入检测结果数据—生成岗位值—生成监测结果统计报表”。清晰的逻辑结构便于基层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快速理解整个管理系统的架构和操作流程,便于系统的准确应用。

3.2权限式管理

系统采用权限式管理,整个系统可灵活的按照企业的不同层次实现不同的功能并为操作人员赋予相应的权限,同时设置了上报审批流程,保证了系统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例如系统按照直属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的3级架构分别为3级架构的操作人员赋予了权限,使各级操作人员只能进行本级及以下范围内的职业卫生管理的各项操作,下级的数据必须经过上报、审批方能生效。

3.3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高

系统的设计均采用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进行设计,数据的统计、处理及各种报表的设计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4内容完善

整个系统涵盖了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各项主要业务,包括了健康监护、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卫生档案、劳动保护费用管理等。同时特别考虑了石化行业的特点进行了针对性设计,便于基层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的操作和使用。

3.5完善的信息管理功能

管理系统可实现数据输入保存、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输出等传统的职业卫生档案所无法比拟的功能,系统可自动将各类职业卫生信息汇总、分析,提供科学的数据,便于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发现问题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篇11

1、组建机构,落实责任。

在防职工作中,能够建立以法人为组长的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明确了企业职业健康管理责任,做到了一定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2、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部分企业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结合上级部门文件精神,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劳动者开展预防职业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在工作面、办公楼等有职业危害场所设置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牌,提高了全员对防职工作的意识,了解了所作业的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因素,能够自觉使用和购买防尘口罩。

3、制度建设方面。制度建设依然欠缺,防治职业卫生的规章管理制度方面需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防治职业病工作才有成效。

4、健康监护

所调研企业能够进行岗中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开展,岗前检查和离岗检查有的没有落实好。

5、档案管理

基本能够完成档案管理。

6、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估。所调研3家企业均完善了检测报告。

二、存在的问题

篇12

一、我县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情况

(一)机构能力建设

为加大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力度,中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于3月同意中县安监局设立职业安全健康和企业安全监督管理股,其工作职责是: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监督检查工矿商贸企业有关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工作,组织指导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参与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并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建设,配备足额专兼职人员。

(二)“一报两检”工作

根据德安监[]33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一报两检”工作,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检测和职工职业健康体检的紧急通知》(安委办[]55号)文件,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要求各相关企业在6月底之前如实申报本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时落实本单位职业危害一检测与体检工作。于3月20日组织召开了由卫生、劳动、工会、乡镇安办及有关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会议,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大部分企业属于初次申报,对申报内容不够清楚,我局克服人力紧张的情况,上门切实帮助企业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全县累计完成职业危害因素申报123家。同县疾控中心一道深入各工业企业调查了解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情况,全年完成140家覆盖制药业、纺织业、电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制鞋业、化工业、印刷业、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砖瓦建材制造业等10类工业企业的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对接触粉尘、噪声、毒物类1500余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帮助各企业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档案,完成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企业90家,监测职业危害因素15种共284个监测点。

(三)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根据德市安监[]200号《关于开展木质家具制造业高毒物质危害治理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联合卫生、劳动、工会等部门从年底开始积极主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一是结合我县实际,成立了以安监局局长为组长,安监、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县总工会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我局以安监[]1号文件《关于开展木质家具制造企业高毒物质危害治理的通知》下发到各乡镇安办和有关企业,通过初步摸底调查,全县存在职业危害的木质家具制造企业28家,现有3家属于规模较大企业,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达300余人,其中,接触粉尘200余人,接触有害毒物100余人。

三是我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帮助企业完善了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建设和职业危害申报,以迎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复查。

(四)职业健康培训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法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意识,强化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我局于5月7日至5月27日举办了二期各企业法人、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共280人参加的职业健康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各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的法律法规意识,使他们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重视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五)执法监督

今年1至10月我局组织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县总工会等部门分两个小组,就存在职业危害、粉尘与使用高毒物品企业开展联合执法监督检查共3次,出动检查人员42人次,检查企业共95家,发现问题及责令当场改正的85项。

二、虽然我们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开展了有效监管,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严峻形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领导和部门对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发展轻职业健康、重效益轻投入、重治疗轻预防、重红伤轻白伤;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争相降低条件招商引资,导致大量未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三同时”审查竣工验收的企业开工投产,带“病”运行。部分中小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职业健康工作不重视,对职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有害因素置之不理,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是职业健康基础建设薄弱。目前,职业健康监管机构还采取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做法,身兼数职、疲于应付。特别是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独立的职业健康科(股)和专职人员仍未落实。另外监管监察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也制约了监管监察工作的发展。部分企业没有健全职业健康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部分企业未发放防护用品或使用不合格防护用品。

三、结合目前我县在职业健康监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我简单谈一下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打算

我们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目标是:以国家总局和省、市两级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安排部署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安监总局23号、27号令和职业病防治规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监察执法。开展有效监管,力求实现“一个落实”(落实职业健康“两个”主体责任)、“三个强化”(强化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监管、强化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强化执法监督)、“一个深化”(深化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一个推进”(推进职业健康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具体要落实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严格落实职业健康监管“两个”主体责任

各级安监部门要按照国家和安监总局的要求,严格落实监管主体,履行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责任。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我们要按照总局23号令要求,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到“七个落实”。即:落实职业健康专(兼)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落实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制度;落实职业危害因素的申报工作;落实“两检”工作;落实职工监护档案;落实企业内部职工职业健康培训;落实职业危警示标识、告知。

(二)逐步推进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职业危害现状评价是全面改善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环境的有效途径,要通过职业危害现状评价,找准治理方向,实现从根本上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提高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水平。全县所有水泥制造、皮革、化工、非煤矿山、印刷、木质家具、机械加工等行业,必须完成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工作(新、改、扩项目除外),乡镇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统计调查工作尽快摸清当地上述企业的规模、数量等基本情况,及早做出相应的安排,对涉及行业提出具体要求,制定计划,规定时限,确保三年一次的职业危害现状评价顺利进行。

(三)加大摸底申报工作力度

各乡镇安监办、各有关部门要在基础上,加大职业危害较重(机械加工、汽修、加油站、建筑以及使用高毒物品)的中小企业的申报力度。要严格申报程序,确保申报质量。对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一报两检”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55号)文件要求,认真摸排本辖区内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底数,登记建档,并依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督促企业及时、如实进行职业危害申报,不得漏报、瞒报、谎报。已申报的生产经营单位如无生产工艺和接触职业危害人数的变化,将不再申报,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改变和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工体检、检测数据等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相应申报资料。对拒不申报的企业和申报虚假信息的企业,要严格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四)推进“两检”工作的全面落实

职业健康体检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是职业健康监管的经常性工作,各乡镇安监办要严格按照市、县安监局关于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一报两检”工作的文件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好抓实此项工作。

所有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组织对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到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及时掌握本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对检查出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患者的职工要按规定及时调离原岗位,并进一步确诊,结果报县安监局备案。

所有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每年至少做1次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示和告知,检测报告报县安监局备案。凡检测职业危害因素浓度超标的作业场所,必须限期整改。

职业健康体检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具体时间安排见附表,各乡镇、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按照本附表规定提前做好工作安排。

(五)加强职业健康宣传培训

一是抓好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已于12月31日正式颁布并实施。为此,各乡镇安监办、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将《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列为重要工作,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宣传,做到人人皆知。二是继续做好对生产经营单位法人或负责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县安监局将继续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法人或负责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人员分批次进行培训,各乡镇安监办要加强组织协调。三是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把职工的职业健康培训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做好相应的培训记录,建好培训档案。

(六)强化职业健康“三同时”的监管

篇13

2、围绕“怎么防”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对职业病危害岗位作业人员培训,强化从业人员职业卫生意识,解决怎么防的问题,提高职业病防范能力和水平。

二、全面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和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工作

3、继续抓基础。全面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摸清企业底数,督促和引导用人单位积极开展职业卫生健康监护体检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查找差距,加强整改,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同时以典型引路,积极开展职业卫生示范创建活动。

4、持续清老帐治源头。全面开展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工作,从今年开始,省局将下达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年度考核任务,分解至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并纳入全市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计划用3年的时间督促用人单位全面完成现状评价工作,以掌握全市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及相关企业生产工序职业病危害基本状况。同时,强化新、改、扩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从源头杜绝职业病危害。

三、强化执法,深化治理,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和工业园区职业病危害监管

5、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要深化对直管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三大行业(领域)和直管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指导企业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6、强化专项执法工作,特别对石棉开采、选矿业、矿山开采、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电力、制鞋、陶瓷、耐火材料、家具制造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重点地区加强监督检查。

7、强化职业卫生示范引领。引导工业园区开展职业卫生示范园区创建,2015年主推1-2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争创全省职业卫生示范园区。同时,以水泥生产企业粉尘治理为引领,全面启动职业病危害整治工作。

8、严格现场行政执法,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企业,对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存在重大隐患、不能保障职工职业健康的企业坚决采取“四个一律”措施,并公开曝光,强化震慑和警示作用;建立职业卫生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对情节严重的企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四、加强职业卫生监管能力和支撑体系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