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物质质量

化学物质质量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06 09:34: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化学物质质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化学物质质量

篇1

前言:作为一名在读高中生,笔者本人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也有着一段较为苦手的经历,但在频繁请教教师、查阅资料后,笔者总结出了一套较为适合自身的高中化学解题方法,虽然这一解题方法不见得存有较高的普世性,但笔者还是希望本文内容能够为苦手于高中化学解题的高中生带来一定启发。

一、物质的量概述

对于物质的量这一高中化学的重点专题来说,其本身包含着较为繁多的知识重点,结合自身高中化学的实际学习经验,笔者将这一重点概括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辨析、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有关推论、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P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释计算等内容,这些知识点在高考中都较为常见,而高中生想要取得较为优异的高考化学成绩,较好掌握上述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1]。

对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一知识重点来说,高中生必须掌握这一溶液配制的具体步骤、使用仪器、重点注意事项等知识,并能够结合这些知识完成实验误差的分析。具体来说,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步骤一般为计算所需溶质的量、溶解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这一系列过程需要使用托盘天平或量筒(滴定管)、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等实验仪器,而为了保证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能够较为顺利且高质量的完成,这一实验还需要保证容量瓶瓶塞不漏水、容量瓶规格与配制溶液相同、避免溶质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和稀释、移液需要在室温下进行、水定容超过刻度线后便需要重新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结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这一重点知识点的内容我们能够发现,小小的一个知识点包含的内容完全能够转变为多种问题,所以说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解题的重要基础,这点必须引起高中生的高度重视[2]。

二、物质的量基本概念解题与突破方法

(一)基本概念解题

在上文中结合笔者论述我们能够较为全面了解物质的量所涉及的各类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的变形、变换,就能够组成各类化学问题。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物质的量这一高中化学知识专题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选择题的难度并不高,但由于物质的量所涉及的知识点过多,这就使得高中生还是很容易在这类专题的化学问题中出错,但这类问题只要高中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相关化学基本概念就能够实现较好解决[3]。

(二)突破方法

为了较好应对物质的量相关的拔高题,高中生还需要对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考查、以气体物质为中心的计算、与物质结构基本知识联系、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合、化学键数目的计算、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等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对于以气体物质为中心的计算来说,分析物质的体积是否符合标准、考虑粒子数目是否与外界条件无关;而在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这类问题中,相关高中生需要了解这一定律适用于所有气体与混合气体、阿伏伽德罗定律本身不能作用于非气体、以及这一定律的“三同”推“一同”,只有掌握了这些物质的量相关突破方法,才能够保证高中生能够较好完成物质的量相关问题的解答[4]。

三、相关建议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较为全面的了解了物质的量相关概念以及其在高中试卷中的具体表现,而结合上文内容与实际高中化学学习经验,笔者就能够提出针对性较高的高中化学物质的量问题解题相关建议,这一建议可以细分为学会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结合解题分析掌握物质的量相关的解题规律。具体来说,在学会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这一建议中,这一建议要求相关高中生需要在物质的量相关学习中了解这一概念的适用条件,而在了解这一适用条件后,高中生就能够较为好实现对物质的量的整体认识,这样在具体的高中化学问题解答中,因概念掌握不足引发的解题问题就能够实现较好解决;而在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一建议中,这一建议本身来源于近年来我国各地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相关问题分析,而在了解了这一相互转化关系后,对这类关系进行灵活转化、举一反三,就能够较好实现化学问题的解决;而在结合解题分析掌握物质的量相关的解题规律这一建议中,这一建议本身属于一条拔高建议,这一建议希望高中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化学学习水平,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化学问题的解题练习,这样高中生不仅能够较好解决自身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其本身也能够在这一解题过程中实现解题规律的总结,长此以往高中生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物质的量这一高中化学专题问题的解题自然也将实现更好的展开。

结论

本文以物质的量专题为例对高中化学基本概念解题研究及突破方法展开了详细研究,虽然介于笔者对阅历限制本文还存在着一定漏洞,但还是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我国相关高中生的化学解题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肖晓君,衷明华.高中化学基本概念解题研究及突破方法――物质的量[J].江西化工,2013,04:283-284.

篇2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19-01

化学是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包含了初、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包含了化学在相关专业中的的应用,更大地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所以,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采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的几个策略,供大家参考。

1 创设优异的化学讲授情境,实现高效学习

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他们真正学有所得,首先要设法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总结创设情境的策略如下:

1.1应用化学史创设情境

在化学讲授历程中贯通化学史,可使讲授不仅局限于现成知识自身的动态结果,还可以追溯到它的起源以及动态变质,使学生学到成长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1.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生产、生活情境,不仅不会降低讲授质量,还会使讲堂讲授向学以致用的方向趋近,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铝的性子时,提出“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会有玄色斑点产生,这是为什么?”作为讲堂引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实现学习;在“铁以及铁的化合物”的讲授中,设计如许的问题”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变黄,谁能知道原因吗?”引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思索,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1.3通过仿真软件,创设实验情境

充分应用好多媒体技巧,依据学科内容、课程特色、讲授环境等因素,创设声情并茂的实验情境,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忱。

比如,可以创立一个仿真化学实验室。.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烧瓶、锥形瓶、集气瓶、漏斗、导管等这些真实实验室中的器具,在仿真实验室中应有尽有。学生可以自由的搭建实验仪器、削减药品,进行模拟实验。比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还原CuO,用NaOH中和滴定HCl溶液等实验。通过逼真的仿真实验,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提高学习的效果。

2 精心组织教学,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的教学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采取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3 指导学习方法,掌握记忆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思考与总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寻找记忆规律,将复杂的化学知识尽量简化,突出重点、难点,达到触类旁通、掌握重点的目的。

3.1知识组块化记忆策略

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所有正常的成人而言,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个组块。而根据个人的经验和认知,使记忆材料中孤立的事物组合形成更大组块的思维操作过程称为“组块化”。这是记忆活动中最一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它可以转换记忆单元,使人脑中较小的记忆材料结合成较大的记忆单元,从而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提高记忆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将庞杂的化学知识进行组块化,再通过联想和扩充掌握知识,不仅能够增加大脑的记忆量,更能提高记忆的效果。例如,学习电解质概念时,让学生抓住“或”、“化合物”两个关键字词来记忆电解质的概念,就容易把握实质。“化合物”表明只有化合物才可能是电解质,由此可知单质和混合物都不在电解质之列;“或”则表示对化合物而言,无论其熔融态还是水溶液,只要两种状态下有一个满足条件能够导电,该化合物即属于电解质。

化学基本概念的语言描述是概念本质的抽象概括,任何一个成熟概念的定义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锤炼的语言。所以在教学中,找准并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进行适当的分析论证、比较对照、综合推理,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顺利完成概念的教学。抓关键词法就是中职化学基本概念学习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知识组块化记忆策略,普遍适合于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2对比记忆策略

篇3

人的素质是以先天遗传的生理属性为基础,但后天通过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而获得新的属性。后天的教育和实践不仅能够强化和优化先天素质,而且能够充实和扩展后天的素质,促使人们能够适应个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时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1 转变教师教育理论,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前提

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既要培养良好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可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大部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手段,又要重视目的;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获得,又要让学生对获得的知识学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看课本,而要放眼临床实践的需要;教学中既强调教与学,也要重视探究和体验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走出来;实验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又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做到全面发展,既要重视优等生,又要注重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教学中因材施教,不要“一刀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学习动机、兴趣、毅力、情感、性格、气质、自信心、对挫折承受力等的培养。

2 深化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注意:

2.1 结合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大纲和临床实践要求,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案例、事件引入教学内容,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的实际生活常识到抽象的理论知识,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了学习生化的兴趣。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展示出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料,采用清晰的动画和图片,使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便于记忆。

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知识点多、化学分子结构复杂、化学反应变化多样、新的知识理论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很吃力,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也就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多样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来注入式、满堂灌、抱着走的教学方式,要使学生养成自主的,独立的进行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既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学习,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点明关键,寻找线索和思路,有步骤,一环扣一环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之中解放出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定代表性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多采用讨论法,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放权给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达到共同的目标,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4 加强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验教学过去是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现在多采用探索性实验,例如酶的专一性、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学到酶具有专一性、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具体影响,对酶的这些性质通过动手能力亲身体验,既便于理解和记忆,又便于拓展这些性质,甚至在实验中通过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5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找回学生的学习信心,掌握学生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由于过去长期认为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不只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丧失。课堂教学中常听到的是:“老师,我听不懂”、“老师,我不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鼓励,慢慢让学生在小组发言,多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逐渐转变为“老师,我试一下好吧!”。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加上及时的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展现自己。

3 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

教师业务能力和知识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首先教师要热爱教师行业,爱岗敬业,教师工作就是在自身素质优化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优化。教师应在言行方面为人师表,既要注重自身的各种能力培养,又要有介绍古今中外优秀人才的兴趣、毅力、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取长补短。

篇4

    二、舞蹈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导师想要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透过优秀的舞蹈教材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形体美。舞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根据学生的身体特征,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舞蹈教学内容。舞蹈教材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舞蹈风格种类丰富多样,技能技巧有要难度适中,不仅要能体现舞蹈训练中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舞步的能力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积极主动性。导师在选择教材内容上要针对学生的形体训练和协调性训练安排教学内容。突出舞蹈内容的覆盖面广,和舞蹈潮流的时效性。在教学方式上,应突出参与性与创造性。舞蹈课程的理论教学比较枯燥,导师在教授舞蹈理论知识时比较枯燥乏味,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我想象力,根据舞蹈形体动作与课本相结合,大胆发挥,使得课堂生动有趣,不仅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印象还提高课堂的舞蹈教学质量。

    三、舞蹈教学评估

篇5

    2)学生的原因高中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易受外界环境所影响.不少高中生因迷恋上网、谈恋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加上高中物理学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就放弃了物理学科的学习.还有些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存在偏差,总是一味的记公式、套题型、背课本和例题,缺少了对知识的重吸收和理解.

    3)物理学科本身的原因当前我国高中的物理教学普遍都存在着硬件不足的问题,不少地方实验室设施奇缺,材料都未必配备齐全.有一些比较抽象和细微的实验在高中根本无法完成,这也导致了高中的物理知识教学难以理解,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

    l)从老师着手高中物理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能一味的填鸭式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高中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主动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高中物理老师还可以安排学生上台讲解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章节?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鸽力,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2)从学生的角度着手高中时期的学生身心都处于发展的即将成熟时期,在这个时期高中生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培养爱学习、主动学习和认真学习的习惯.

篇6

初中生大多存在厌学情绪,对事物缺乏应有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学习习惯不好,常常存在得过且过、自我放弃的态度。对此,教师要端正对学生的认识,以对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更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 的提高。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语言和体态语言,面带笑容,把微笑带给每个学生,切忌语言粗俗乏味,用文 明礼貌、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起自信;课堂外,注意关心学生,天气变了提醒学生加衣服,学习掉队了要及时辅导,有困难及时帮助,师生之间要架起信任的桥梁,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此同时,教师不仅要“闻道在先,学有专攻”,具有丰富的专业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的头脑丰富而睿智,而且要有终生学习的自觉性。不能因为学生能力低就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注意知识的新动向和新发展,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走在本学科的前沿,掌握必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广闻博学,追求卓越,才能在学生中更具感染力,使学生乐于接受,达到提高物理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成功地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让学生参与到情景中来,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答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所以,教师首先必须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直观、醒目、新颖。实验中设计一些吸引学生兴趣的环节,引发学生好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悉心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根据物理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

1.预习指导

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予以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的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理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2.听课的方法指导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教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归纳,学会反思。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清楚教师的总结。

3.复习及作业指导

指导学生一是要把复习放在做作业之前: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的重难点、解题思路,回忆课讲授的内容,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业书写格式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要引导学生规范的书写,使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并画出规范的图形。

四、 开展小组活动,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篇7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主要以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生物体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规律[m。医学生物化学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及其复杂的代谢反应,它是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程,为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

但是,对于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加之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生物物质的代谢过程非常复杂,难于理解和记忆;而对于教师而言讲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掌握物质代谢的过程和物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1、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与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集光、声、色、动画于一体,很好地解决了医学生物化学以往静态教学的难题,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其教育对象年龄普遍偏小,知识功底比较差,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还没有成熟,意志薄弱、贪玩、不能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千扰,注意力较差,集中力分散,但对新的事物易接受,产生好奇感。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恰恰克服了孩子的这些缺点,多煤体教学使那些深奥,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从而激发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热清,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利用网络下载某些三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在讲解影响氧化磷酸化因素中甲状腺素的作用时,就可以下载一些患甲亢病人的图片,对幻灯片上的图片讲解该病的发生机理,发病症状:甲亢病人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诱导Na-K-ATP酶的生成和解偶联蛋白的表达增加,使氧化磷酸化加快,三羚酸循环加快,营养物质分解加快。此时,由于耗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增加,导致病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产热和产水增加,病人会大汗淋漓;而能量生成的增加,会使这类病人异常兴奋易长期营养物质的消耗也会使它们变得消瘦。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甲亢病人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疾病,也加深了对生化知识的理解,所掌握的知识经久难忘。通过生化理论与临床病例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东西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知识,而是可以实际应用的手段和武器,使学生感到生物化学与其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这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摄取,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多媒体应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避免了枯燥的平面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和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点,但它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是教学的原则,精心选择课件,将课件、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师的手势、教师的眼神有机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以教师为主导,合理选择利用多煤体教学,即不单纯依赖多媒体技术,也不单纯依赖静态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是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促进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不断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改进实验方法,强化实验教学手段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化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实验室硬件的建设,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首先应该重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面对一些中专学校实验室硬件建设条件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不断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基础设施设施的建设,只有硬件条件具备了,学生们才能够完成基本的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强调教师在第1次实验课时就给学生一个标准而又规范的示范,例如,玻璃仪器的清洗、刻度吸管及微量加样器的正确量取、离心机和分光光度计的规范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实践。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手脑并用的能力,把科研项目有意识地纳人实验教学,可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不仅对活跃学生思维,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8

认知心理学家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首,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很重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是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二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将“创境型导课”方式运用于导课环节。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要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相互了解和支持。虽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但教师仍然主导着课堂教学进度和方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和谐的教学环境令整个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师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都不约而同地期盼下一节课到来。

(一)教师要热爱、尊重自己的学生

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不是简单靠装修舞蹈教室实现的,而是要在课堂上创造和谐的气氛,具体来讲,是指在课堂上创造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应该做到热爱并尊重学生,学生才可能会热爱并尊重教师。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学生接受能力差或身体条件差而怠慢他。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要懂得尊重学生,通过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冷漠会令学生在舞蹈课堂上感到压抑,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学生会缺乏自信,逐渐对舞蹈学科失去兴趣,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

人的言谈举止会随着情绪而发生变化,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坏情绪,较容易产生不当言行而伤害学生,严重的会打击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保持良好情绪。教师将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如果是学生所熟悉教师,学生还会了解这是该教师暂时的行为而谅解他,如果是学生陌生的教师,该教师的这些行为会令学生丧失对他的信心,也会让他们对该教师所承担的舞蹈课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保持良好情绪,不可因为坏情绪影响教学环境、氛围和学生的情绪。教师的良好情绪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正常的教学秩序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并有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讲规矩方能成方圆”,教师应在授课初期,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让学生接受其中所制定的规矩。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只需一个手势或指令就能控制住整个课堂,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完成,良好教学秩序最终有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导课环节采用“创境型导课”的方式

(一)导课环节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学过程由三部分组成:导课、新课内容的展开、结课。在教学过程中,导课环节是很重要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处理好导课环节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若教师能在该环节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这节课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为例,分析“创境型导课”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二)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上应用

“创境型导课”导课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数不胜数,其中舞蹈教学常用的有温故而知新的“温故型导课”,教师用激情的舞蹈示范引起学生内心共鸣的“激情型导课”,教师精心设计调动学生思维和主动探究兴趣的“设疑型导课”,还有设计课堂内容的情节或环境的“创境型导课”等。“创境型导课”就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最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追求。笔者以实例分析“创境型导课”在舞蹈教学导课环节中的应用。

1.实例一:在讲授新风格的舞蹈课中采用“创境型导课”在一次学习新的舞蹈风格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创境型导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蒙古族舞蹈,笔者在导课环节中采用音乐、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笔者准备了一段具有浓郁蒙古民族特色的音乐和一段蒙古族大草原人们生活的视频,将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播放,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草原风光。学生在聆听音乐、观看视频的时候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进了草原,正惬意地享受蒙古人的生活状态,学习蒙古族民族的人文知识和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当学生完全走进这种意境之中,积累了丰富情感的时候,笔者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示范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手位、基本步伐等,要求学生模仿,学生一一模仿并自觉地反复练习。通过本次课堂实践总结:在讲授新风格的舞蹈课中,采用“创境型导课”的方式可以获得比采用其他导课方式理想的教学效果。

2.实例二:在讲授蒙古族舞蹈组合柔臂动作时采用“创境型导课”

(1)采用“创境型导课”方式之前的教学效果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直接讲授新内容,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多次强调柔臂动作需要手臂关节连贯传导,运动顺序:大臂—手肘—小臂—手腕—掌关节等循环运动。尽管笔者反复讲授和示范,但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手臂还是不能灵活地完成动作,在柔臂动作上,大臂、手肘、小臂、手腕、掌关节都没有连贯动作。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耗时长,而且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没兴趣。

(2)采用“创境型导课”方式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尝试采用“创境型导课”的方式。在导课环节安排了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抛气球。这个游戏根据柔臂动作特点设计,能充分练习手臂的连贯动作。上课前,笔者准备了若干个气球做游戏材料。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用手臂将气球托起前进,这个过程中气球不能落地,不能用手掌和肩膀接触气球。这就给学生出了道难题,如果手臂的几个关节不能灵活连贯地运动,气球马上会掉下来。学生对这个环节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开始研究如何让气球不落地。同时,笔者播放适合蒙古族舞蹈柔臂动作的音乐做背景,让学生体验柔臂动作的要点。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学生对柔臂动作的掌握有了进步,笔者改放蒙古族舞蹈音乐做背景音乐,带领学生练习柔臂动作。事实证明,采用“创境型导课”方式的教学效果比直接进入新课的教学效果要好,这再次证明了舞蹈课程中设计好导课环节的重要性,也证明了采用“创境型导课”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创境型导课”的特点在于内容可变性强,它可以紧密结合舞蹈教学的内容设计情节或环境,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调动课堂气氛。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创造出一个“尽在其中”的意境,为课堂的下一环节做了铺垫,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深感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巧妙地运用了“创境型导课”方式的教学过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最理想,在今后会更注重提升创设课堂情境的水平来提高舞蹈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朱智平.舞蹈教学情境化研究[J].大众文艺(教育理论),2012(20).

篇9

一、 前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都是现代科学的代表性学科,其高速发展直接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时代之后注定是生物工程的时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引起重视。

二、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其目的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构成生命体的生物大分子―――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而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化学的延伸学科,主要研究基因的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以及调控的科学,借此为基因的检测和制备、基因诊断和治疗、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等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所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提高思想素养来提升教学成果。如果一个老师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永远停滞不动,那么任他有多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经验,其教学将是一潭死水,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兴趣。比如老师在讲授基因工程一章时,如果老师自己实际操作过,那么他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把理论知识讲授得更加具体。涉及表达体系时,阐明载体多样性,并结合各自特点以及自己的经验将它们的优缺点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展示给学生。尤其是给研究生授课时,这些内容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和具体的知识体系,而且对他们课题的设计和完成都能够给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

当然,如果老师只有完善的知识体系,而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那么他就会失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文影响,而这种思想的教育对培养医学生的职业人格和专业精神尤为重要。因为医生永远面对的都是痛苦的病人,都是生活中最需要关注的患者,如果医生没有舍己为人的情操,没有对病人的爱心和怜悯之情,那么他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所以每一位教师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前提下,还必须注重自身的人文修养,有意无意地将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贯穿于教学中,积极而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中, 教学模式比较程序化, 即教师讲解- 学生操作-预期结果- 实验报告。很明显,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 学生往往上完一个学期的实验课了, 仍不知道这个学期的实验课上了什么内容。事实上, 教师最重要的讲解内容就是实验的要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 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例如, 在讲解质粒DNA 的制备实验中, 碱裂解法提取DNA 质粒要用到三种溶液: 溶液I、II和III。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这三种溶液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可以把同为脱氧核糖核酸的基因组DNA 和质粒DNA 分开? 等等。通过提问, 使学生把理论课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共同讨论, 激起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着主导作用, 教师准备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3 ]。因此, 教师在课前除了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 写好实验教学教案, 并且还要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改革传统课程、开设设计性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对于科研工作大有裨益。因此,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 除要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外, 还应增加设计性综合实验的内容, 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符合培养新型人才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研究实验之间, 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教学实验。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检测手段和实验方法,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用配套的仪器设备, 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 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乃至学术论文。

设计性实验具有综合性、典型性和探索性的特点。此外, 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性精神, 是培养学生终生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设, 不仅使实验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五、讨论型教学

专题讨论教学,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除厌学心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容庞大, 理论复杂而抽象。众多的结构式、反应式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学生眼花缭乱。多数学生反映打开生化书就感到头疼, 愿意学习生理课不愿学习生化课, 感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好像对临床用处不大。针对这种情况, 联系临床和实际的讨论题或病例能极大地引起大二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不愿学到愿学, 从强迫学到主动学,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助于学生加强思维, 增强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往往带有章节的独立性, 尽管授课教师对相关章节做了一些联系, 但学生缺乏将相关内容横向联系的能力, 分析问题时往往带有思维局限性。按系统、跨章节的讨论题或病例可引导学生加强思维, 全面分析, 从相关章节内容的相互联系中找到答案, 自觉地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活跃了思维, 提高了综合知识的能力, 也为将来临床分析病例打下基础。

六、结束语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应该进行自我提高,其次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善,只有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36-02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于2004年实施基础化学教学改革后,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的一门新的课程,是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门化学课,对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整合以后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更紧凑、合理、连贯,并且大大减少学科间知识点的重复,从而建立起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课程体系。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课时数较少的情况,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大舞台,教师要在这个舞台上面充分展示自身学识、能力、魅力。教师在课堂中若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必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单纯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讲授知识是不够的。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需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业务能力。专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并且时刻关注学科前沿信息及发展动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避免过多地讲授陈旧过时的知识。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科研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和弥补自身知识、技能的缺陷,促进自身对于科研方法的掌握、运用与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校采用的教材是林培喜、朱玲主编的《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第一版),全书共十九章,主要分为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四大化学平衡与定量分析、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元素化学和现代分析方法四大部分,教学大纲要求是一个学期教完,70个课时。学生普遍觉得教学内容繁多,上课进度太快,对知识点的消化理解周期短,上一节课的内容还没有掌握好,下一节课又有新的知识点,如此下去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也就谈不上对教学内容学透、学深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设计的布局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适当安排学生自学的内容。为此我们选择了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及元素化学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处理。由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内容学生会在后面的物理化学课程中重点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只是重点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及其与化学平衡的关系这一内容,因为这一内容对后面四大化学平衡的掌握非常重要;而元素化学部分的内容繁多且没有规律,由于学生在高中化学也学过相关的知识,要掌握起来也不算难,所以在教学这一部分时,重点把各族元素的通性向学生介绍,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其它的知识点。如此就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其余部分的教学上,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制定教学内容。例如,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除了基础概念的讲解之外,在涉及具体的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时,可以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如自来水硬度的测定可用EDTA滴定法、环境中甲醛的测定可用分光光度法等;而对于食品及生物专业的学生,可以把“如何分析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如何检测三聚氰胺的存在”“如何鉴别及检测地沟油”等相关的热点问题和教学联系起来。这些内容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跟学生的专业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分析科学在实践中的具体过程,也能将抽象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即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帮助其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

三、讲解做到深入浅出

一个知识点,阐述方法不同,难易程度可能大大不同。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疑点、重点、难点,应该做到深入浅出,讲明讲透,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对于教材中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这一类空间结构的内容,很多学生感到抽象难懂。如果我们单纯地照本宣科,只是把其中的条条框框讲出来,很多学生是听不懂的,而且也会因此对这个内容产生厌恶的情绪,也不会主动再学习,不利于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深造。比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要遵循的三大原则中的“洪特规则:电子在简并轨道上排布时,应优先分占尽可能多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一内容,如果以公共汽车上的座位为例,将原子核外的各个电子比做乘客,将原子核外的各个轨道比做座位,学生觉得有趣,通俗易懂,普遍反映比较好理解。诸如此类问题,在课堂上要随时发现并用通俗的实例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提高教学质量。

四、善于综合利用教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人才培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都认识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弊端,也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实施。在课堂教学上一方面要继承和借鉴传统教学的经验和长处,使其不断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要在认真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改革那些陈旧的、落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理念及课堂教学工作的更新、丰富和发展。要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起来利用,如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启发式、设问式、提问式、自问自答式等方法;在以研究探讨为主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开放式、研究式、创造式等教学方法。

五、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日益丰富、教育技术的日益提高,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的主流之一。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利用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对教学任务繁重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来说是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而且这种教育技术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渲染力,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上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将现代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是课堂信息过多过滥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甚至造成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不仅仅是现代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同时也包括传统的教学手段,如粉笔和黑板等。课堂教学不应该单纯依赖于教学课件,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比如对于教材中的公式推导,应该通过板书的边讲边推理来引导学生理解公式,如此学生才可以清楚地理解公式的来源及推导过程,对于公式的应用及理解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应避免盲目使用和滥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现象,要正确把握其中的度。只有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六、注重课后辅导和答疑

课后辅导和答疑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一种途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一方面,教师通过辅导答疑可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辅导答疑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学生咨询的问题包罗万象,无疑会给教师造成一种压力,进而转化为教师积极学习、不断提高的内在动力。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的课时有限,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来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除了每周应安排固定的答疑时间,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后辅导。如可以利用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在网上解答问题,上传一些教学心得、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教学安排、实验安排、考试成绩和优秀的化学课程网站等,学生通过课外时间上网查阅各种无机化学的资料,扩展了知识,弥补了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的不足,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

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教学方法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我们要始终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俊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2]肖顺华,钟福新,刘 峥等.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J].梧州学院学报,2008(6)

[3]于新蕊,宋 辉,邓淑凤,郝 勇.对课后辅导答疑的探讨与实践[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J].2012(5)

[4]夏金虹,莫德清,李学军.环境工程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2007(1)

篇11

引言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1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种做法

1.1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等等。

1.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实验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如:分子的扩散作用、电子的得失过程、中和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化学实验课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手段适当结合,恰当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自行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学生在不了解实验程序前不知道如何去操作,也不知道尾气应处理。因此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师边讲解边实验的录像片,将学生容易忽视的环节、容易出错的环节一一分解、剖析。学生就很清楚实验成败的关键。

1.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的父母在他们年幼时,这条河是不是现在这种样子?”我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1.4举行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

除了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教师也要积极争取在课堂上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将化学实验活动拓展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之中,让教师积极指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外化学实验活动,组要注意的是学校应加大对化学实验室的投入,以满足实验教学对于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的需要,保障化学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我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补充和改进的演示实验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五分之一。

1.5动手实践将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如在新课标中的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如在做“铁钉生锈”这一实验时,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后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继续探究意识,即有意地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学生的探究热情猛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了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进而我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通原因和条件。学生有这么广泛的后继知识和获得的能力,那可以肯定今后对金属防腐、防锈的知识将理解深刻了。

2总结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在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学。除常规的教学手段外,作为有进取的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来探索化学实验教学,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化学,2004.

篇12

2课堂的教学

2.1重视第一节课

对于一名医学生来说,生物化学历来都是学生很敬畏的一门学科,首先它是医学基础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以后学习临床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学生想学。然而,当学生打开生物化学教材的那一刻,立即便有了畏难情绪:太多的反应式,太多的抽象知识,太多的问号,,。这是作为一门生化老师最初将要面临的问题,怎么让学生一开始就有兴趣也有动力去学习它。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而使人感兴趣的问题应该是新鲜有趣的,所以将绪论讲得新鲜有趣,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因此,第一节课绪论的讲解非常重要。很多人对绪论的理解就是走走过场,尤其是新大纲下,学时压缩后,更觉得可有可无,随便说两句,马上就进人正题。但是事实上,从教学角度来说,如果第一堂课能够释然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又可以激发大家的兴趣是尤为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怎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兴趣学?首先,不要盲目的一开始就照本宣科的阐述生物化学的定义、内容、目的等。而是通过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形象的例子来J唆慢引人生物化学的定义。例如:可以问学生“你们听说过糖尿病吗?它是怎么发生的?”“维生素c有什么好处啊”“听过亲子鉴定吗?“等等,从这些大家感兴趣的例子,通过老师的引导,J唆慢引人正题,了解生化要学什么?学好生化就可以解释一些疾病的发生。其次,可以引今据点的介绍些生化的发展:起源很早,现在应用很广泛和未来基因时代不可估量,让学生产生对生化的兴趣。当然,最后一定要告诉学生学习生化的方法,只要方法得当,是完全可以克服困难的。

2.2突出重点,弱化分子结构

学生在生化学习过程中,第一印象就是满篇的分子结构式和大量的化学反应,容易使学生产出畏难情绪。在新大纲下,学时的减少,目的也是让我们要突出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分子结构的阐述比例可以减少,反应详细过程的讲解最好弱化,而取而代之的是反应的总体过程及其反应的结果,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正常人机体内的代谢总过程及生理意义,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更紧密地结合临床,分析在疾病模式下,病人机体内的代谢发生什么变化,从生化的角度怎么解释病因及如何有效治疗。这不仅重点更为突出,而且也紧密结合临床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

2.3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验教学

生化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老师普通重视理论课的教学而忽视实验课。尤其在新形势下,教学学时减少,往往的做法就是压缩实验学时,这样更容易让老师上实验课敷衍了事,缺乏耐心。如果加上有些学生自身对实验课的重视也不够,做实验马马虎虎,迟到、早退、缺课现象时有发生。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呢?首先,优化实验项目。比如以前要4个学时完成的实验,我们可以有效的进行组合,将一些不是关键环节的实验过程通过实验老师完成,而对于验证实验的重点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实验操作的机会,还可以有效减少学时。其次,对于实验的选择要有所侧重,挑选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来进行。当然,更可以进行综合性实验的探索,适当融合多个知识点来进行实验操作,更能有效提高实验的效率。我们必须摆正实验教学地位,加强实验教学管理,重视老师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的改进目前医学教育普遍采用“三段式教学”,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实践。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把三者分割的很开,导致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基本脱节。学生不知道学生化究竟在临床上有什么用处。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以往这种教学理念,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形象生动的病例来讲解生化的理论,并通过提问适当的启发学生,既可以让学生兴趣增加,而且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比如讲血氨的来源和去路,可以结合肝性脑昏迷这个疾病,阐述其生化病变机制,并启发学生如何通过有效控制血氨来源减少血氨去路的原则,寻求治疗方法。这样课题教学互动增加,学生兴趣浓厚,理论与实际也有了很好的结合,教学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篇13

教学目标优化,首先要全盘统筹,克服片面性、盲目性。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都是在认知的过程中进行的,它有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例如:眼睛和眼镜这节教学目标的制定。通过教学,(1)使学生了解到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和危害,受到用眼卫生的教育(认知、情感)。(2)学习和应用新旧知识来矫正近视眼(能力)。(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近视的度数(认知、能力)。其次,教师要制定一个最明确的目标、最佳的方案、统筹教学,实施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的优化。

2. 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优化关键在于是不是抓住了重点、难点和突破点。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确定难点。特点主要是指选择的内容区别于其它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特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如在教学透镜及其应用节中,尝试将物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本节的特点,重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是透镜对光的作用。

3. 优化课堂结构

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更好被学生接受。因此,课堂结构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课堂结构优化:(1)课堂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凡学生能通过感知、推理等心理活动弄懂的,教师少讲或不讲,以训练为主线;(2)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旧知到新知,从基础到发展,层层铺垫,循序渐进,结构科学合理,严密紧凑;(3)时间支配和控制科学合理,利用学生注意力最佳时间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一堂课的成功,关键取决于明确、具体、高质量的教法。教师远博的知识储备、严密的课堂组织、科学的时间分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准确优美的语言、清晰的板书设计,是一堂课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要熟悉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结合不同教材、不同课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4. 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准确而多样的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思维领域,便可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尽其所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来获取知识,促进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处理折射使池底变浅时,我为更好的理解作铺垫。逐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池底?池底射出的光通过怎样的路径射入人眼?光射入人眼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进而教师讲述造成错觉的光线是被我们认为的虚像发出来的,学生思维顿觉开朗。接着学生在处理潜入水中的人观察岸上的物体的位置高低时,就显得自信心增强了,也获得了成功的愉快。由于教学对象的年龄、智力、能力、基础、兴趣、态度各不相同,因而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既可以新旧知识结合,又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