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行政沟通的意义

行政沟通的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06 09:34:0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行政沟通的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行政沟通的意义

篇1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在 2012 年 9 月2013 年 9 月间进行行政管理的相关资料,该院于 2013 年 10 月开始实施行政沟通进行行政管理,收集该院 2013 年 10 月2014 年 10 月间进行行政管理的相关资料,将所有资料进行分析。

1.2 方法

在将该院于行政沟通前以及行政沟通后 1 年间的资料收集完成后,比较我院在实施行政沟通前的实际行政管理效果以及在实施行政沟通后的行政管理效果,并需要将实施行政沟通前后的实际行政管理出错率进行比较,分析在实际的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行政沟通作用。同时需要让医院管理人员填写对行政管理的满意程度评分表,在该次研究中使用的行政管理满意程度评分表满分为 10 分。

1.3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 PSS17.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该次研究中,实施行政沟通后的行政管理有效率 98%明显优于实施行政沟通前的行政管理有效率 80%,同时实施行政沟通后的行政管理出错率 4%明显优于实施行政沟通前的行政管理出错率 12%,在实施行政沟通后医院工作人员对行政管理的满意程度评分(8.521.48)明显优于实施行政沟通前工作人员对行政管理的满意程度评分(5.031.26)分,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人民对于医疗的需要也在不断地提升。我国人民目前在实际的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是需要医院能够提供较好的治疗,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恢复,同时也需要在实际的治疗以及恢复过程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服务,不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出现任何错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于医院而言,行政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点。但常规的医院行政管理过程中,往往是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即使用行政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各项行为进行约束。 这种方式机械而不灵活,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错误,并且也不能够较好的符合医院实际的工作情况。 由此可见,一种全新的医院行政管理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行政沟通而言,在医院中的行政沟通也是属于一种社会沟通,并且具有社会沟通所具有的创造性、社会性、机动性、选择性等相关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医院行政沟通自身的特点。 首先医院中的行政沟通对象必须是医院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另一方可以使行政管理人员,也可以是专业技术人员。 在实际的医院行政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包括对于各个分院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行政沟通,也包括了行政职能的相关部门与临床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 在实际的内容方面,内容主要是和医院的管理活动有关的医院信息以及相关的医疗信息。

篇2

(一)行政信息交流比较困难。在医院行政管理中,医院行政管理水平能够通过行政信息交流侧面的反应出其水平的高低。要保证能够做好医院行政管理工作,首先就需要实现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正常交流与沟通工作,但是,在实际沟通当中,上级在向下级传递重大信息的时候,很难能够有效的将信息传递给每一基层部门。与此同时,在信息传递的时候,由于医院内部人事结构比较复杂,往往都需要多级进行信息传递,这就使得上级与下级的沟通不足,导致下级无法理解上级所表达信息的原有意思,最终使得在下级执行的过程中无法达到实际要求。

(二)沟通方式不够灵活。医院行政沟通当中,上级往往为了能够促进内部交流与沟通,会召开一定的会议,在会议前需要对场地进行一定的布置等准备工作,这就很容易给医院造成经济上浪费的现象,同时,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甚至有的时候,由于会议召开的次数较多,会引起一些部门产生厌烦的心理,这同样无法达到沟通的效果。

(三)传递中信息丢失分析。当下级向上级放映情况或提出意见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丢失,使得上级无法全面了解下级的意思,造成上级在决策上出现偏差的现象,最终大致医院内部上级与下级之间发生一定的矛盾,这不利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给医院日常正常的工作与运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导致医院出现重大损失。

二、加强医院行政沟通的优化措施分析

(一)拓宽医院信息传递渠道分析。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为此,信息交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极为重要。并且,伴随当前社会各种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创造了更加广阔的传递渠道,更加方便了人民的生活。同时,当上级在传达命令与政策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网络,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传达,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医院内的每位员工都能够直接的接收到上级所要传达的信息,并能够及时的向上级反馈一些意见,这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还避免出现由于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丢失而给医院造成一定的损失现象出现。

(二)提高医院行政管理的透明度。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能够给医院的经济效益与医院的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与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也有着很大的联系。医院内部行政管理涉及到很多事项,如果工作实施不谨慎那么很容易导致出现信息混乱或者失真的现象为此,必须要加强医院行政管理的透明度。通过对医院的行政管理公开透明员工能够更多的了解医院内部的知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身水平,从而促进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实施,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

(三)行政部门要掌握较多的沟通技能。实践表明,沟通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对于医院而言,上级需要与下级多多进行沟通,并听取下级的意见,并根据下级所提出的意见,与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这有利于医院内部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除此之外,由于医院中存在着不同的职务,这就需要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沟通,例如,上级领导应该在员工面前树立一定的威信,真正的做到言出必行,端正工作态度,引导下级要积极学习,及时与其沟通,消除沟通障碍等。

篇3

[中图分类号] F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1-0087-03

[作者简介] 卢安文,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通信经营管理、信息经济学、运筹学。(重庆 400065)

一、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品牌竞争现状

自从1994年中国联通进入电信市场,标志着我国电信业结束了一家垄断的局面,进入到竞争时代。特别是2000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拆分后,中国移动失去了固网的瓶颈优势,中国联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移动通信市场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的竞争中快速发展,到2006年5月,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已突破4亿大关。

中国移动在经过市场的淘汰和选择后,形成了成熟、合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以此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上乘、服务优良的产品,并根据消费者各自不同的消费特点、习惯定制品牌产品,因此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可以满足各阶层消费群体的要求与需要。而且,中国移动在进行市场细分时,依托其品牌特点对市场划分,根据手机用户的特点,结合中国移动的企业特色,以及不同人群所需功能不同划分,并考虑消费人群的年龄、文化背景、收入、兴趣爱好、地位和所处行业等因素,为之提供相对应的产品(服务)。因此,由于中国移动做了较好的规划,目前已形成了“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大全国统一的主导产品品牌,分别涵盖高端用户、流动性较强的用户和收益潜力大的潜在中高端用户。

中国联通则将品牌划分过细,形成了7大品牌,分别冠名为“世界风”、“如意通”、“新势力”、“新时空”、“联通商务”、“uni”、“联通10010”,显得有些臃肿繁多,没有形成极具竞争的品牌,品牌定位不准确,使用户不能找到为自己定做的产品,致使中国联通的品牌知名度还远远不能达到中国移动的程度。而且由于在初期并未对其开展相对应的品牌营销,中国移动采取“打压”、“干扰”和“淹没”战术,投入大量广告转移用户对中国联通的注意力,同时力图主导市场话语权,使中国联通的品牌受到了阻碍,并未完成全面的市场占领。

由于两大运营商提品的同质化,运营商经历了从业务的竞争到品牌的竞争,品牌宣传的竞争。在品牌方面,中国移动目前除了已形成“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大全国统一的主导产品品牌外,还有大量针对区域市场而推出的临时性品牌。中国联通则将品牌划分更细一些,形成了7大品牌新势力,从业务品牌到客户品牌,运营商想尽办法争夺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分析发现,在品牌竞争中,某些运营商的某些品牌总是滞后,比如,动感地带和UP新势力、校园卡、创业卡等,本文运用“智猪”博弈模型来分析其中的奥秘。

二、“智猪”博弈模型

“智猪”博弈中,有一大一小两头猪在同一个食槽进食,在食槽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控制猪食供应量的按钮,在每次进食前,至少要有一头猪过去按按钮,他们才能获得食物。模型还假定:每按一次按钮可出8单位食物,但按按钮要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食槽,则大猪得到7单位的食物,而小猪仅得到1单位的食物:若小猪先到,则大猪小猪各得到4单位得食物;若两猪同时到,则大猪得到5单位,小猪得到3单位食物。

这时,大猪小猪得都有两个战略:按或等待。图1为“智猪”博弈的战略式表述。

如果大猪按电钮,小猪等待,大猪可得食4单位,扣除成本后得2单位,小猪亦得4单位;如果小猪按电钮,大猪等待,大猪得食7单位,小猪得食3单位,扣除成本后得食1单位;如果同时按,大小猪各得5个和3个单位,扣除成本后,各得3个和1单位;如果谁都不按,则无食可吃,皆为0。

上述模型虽然没有严格的占优均衡,但“按”对小猪来说是劣策略,所以理性的小猪会选择“等待”,同样,大猪也是理性的,会选择“按”。于是该模型有“重复提出劣策略的占优均衡解”――(按,等待),“大猪按钮,小猪等待”,这就是小猪的“搭便车”现象。

在电信市场上,大小猪的现象很普遍。在这里,可以将大的主导运营商看作是“大猪”,比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把中小运营商看作“小猪”,比如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众多增值电信业务运营商。主导运营商资金雄厚,抗风险能力强,还积聚了大量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而小运营商得益于政府的扶持,比如国家为了扶持相对弱小的新兴运营商,采取了不对称管制,主要电信资费采取差别化定价方式,即对主导电信运营商实行政府定价,对新进入的电信运营商实行在政府定价的基础上下浮一定比例的政府指导价,浮动比例一般为10%~15%。加上网间结算费用较低,一些新兴的电信运营商就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来打价格战,利用低价在主导运营商的存量市场上“挖角”。另外,主导运营商往往要承担村村通工程、普遍服务义务,而中小型电信运营商可以不承担上述义务。因此,中小运营商就可以实行“撇脂”策略,给主导运营商造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三、“智猪”博弈模型的启示

在电信市场上,开拓市场、推出新的客户品牌,是要付出成本的,且有风险,因为推出品牌未必能够被用户接受。假定开拓市场需要4单位的成本,模仿需要付出2单位的成本。主导运营商A首先开拓市场,可获得11单位的收益,中小运营商B模仿,可获得5单位的收益;如果中小运营商B首先开拓市场,可得10单位的收益,主导运营商A模仿,仍可得到6的单位的收益;如果双方都同时开拓市场,则大小运营商分别可获得10、6单位的收益;如果双方都不首先开拓市场,则分别可获得6、4单位的市场收益。其博弈的战略式表述如图2所示。

此模型的占优均衡是运营商A开拓市场,运营商B选择模仿。即是说在博弈双方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力量强的一方的正确策略是主动出击,力量弱的一方的正确策略是等待,搭强者的便车。因为在电信市场上,要根据用户的需要来细分市场,锁定目标用户,不仅要求有很强的市场开拓能力、雄厚的资金作保证,而且开拓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与动感地带同时推出的还有其他几个品牌,但真正让用户信赖的只有动感地带这一品牌。对中小运营商来说,与其与主导运营商在开拓市场方面火拼,还不如先观看主导运营商的行动,跟随主导运营商采取行动,或者等到主导运营商培育市场后,模仿主导运营商的竞争策略,推出类似的品牌,以政府允许的低价抢占和争取用户。对主导运营商来讲,他的占优战略是努力开拓市场,如果让中小运营商成功开拓市场,那么中小运营商结合其低价策略,可能就会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四、品牌“智猪”博弈实证分析

由于中国移动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有领导地位并力图垄断全面市场,所以它采取了“全方位进入各个细分市场”的全面涵盖的市场策略。“动感地带”就是中国移动针对青少年人群这一细分市场的客户品牌。自从上市以来,其客户规模、市场营销和专属业务发展成绩斐然。据调查显示,“动感地带”在上市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000万,在15~25岁的目标受众中,中国移动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分别达到了80%和73%。“动感地带”的推出正是基于先进的客户营销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客户品牌的性质决定了“动感地带”从诞生之日起就专注于15~25岁的年轻人及其需求特点。正是凭着对年轻时尚用户群体需求状况的了解、掌握和研究,“动感地带”推出的业务套餐和资费组合得到了年轻一族的青睐。“动感地带”聚集的年轻人是一群追求新奇,具备“时尚、好玩、探索”特质,渴望被认可,关注体育赛事,喜爱音乐的年轻人。于是,“动感地带”又推出了“没错,我就是M-ZONE人!”的核心品牌传播理念。对于“动感地带”锁定的“时尚、好玩、探索”的年轻客户群体来说,这一新口号最切合他们的宣言和主张,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客户群的口号。从中可以体现,中国移动希望“动感地带”能够营造出关于年轻人通信、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的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动感地带”是年轻人通信、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的专属地盘和乐园。

“动感地带”它将目标市场定位在年龄15岁-25岁的年轻人群,其中以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白领为主。他们追求时尚,崇尚个性,乐于接受新事物,容易相互影响,尝试新事物,有成长性。而且这一人群的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占据了移动新增用户的重要份额。他们对移动数据业务有着更大的潜在需求,是增值服务的重要消费人群。同时,以大学生和年轻白领为主流的青年人群,是未来高端用户的“预备役”,现在争取他们并培养他们的品牌忠诚度,可以为中国移动打好将来高端用户市场的基础。

“动感地带”以其鲜明的品牌个性和独特的品牌文化,对目标消费群体具有针对性,树立了“动感地带”契合青少年心理的品牌形象,得到了青少年这一目标群体的广泛拥护。可以说,“动感地带”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正是它成功的品牌定位:鲜明的品牌个性――“时尚、好玩、探索”,其补充描述是“创新、个性、归属感”,迎合了青少年人群追求时尚,崇尚个性,乐于接受和尝试新事物的性格;深入人心的广告口号――“我的地盘,听我的”,以其叛逆、独立和自信精神,在广大青少年人群里引起了广泛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动感地带”更容易得到青少年群体的拥护;独特的品牌文化――“年轻人的通讯自治区”,倡导“流行、前卫、另类、新潮”的社区文化把动感地带打造成了年轻人的特权社区,使目标人群对该品牌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实际的品牌利益――“话费节约、业务任选、联盟优惠、手机常新”等特权,它带给了目标群体实际的利益,是“动感地带”获得目标群体拥护和支持的重要因素。

“动感地带”从2003年推出到今天,已经在青少年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品牌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由于“动感地带”当时是在青少年市场唯一的成熟客户品牌,所以整个年轻的目标群体在“UP新势力”出现之前一直被它的品牌文化所感染和熏陶,并在内心深处对“动感地带”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印象。

中国联通要想利用一个完全创新的品牌形象来战胜“动感地带”,势必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它要肩负推倒目标人群对“动感地带”的忠诚,并且在他们心目中重新树立新品牌形象的双重任务。中国移动推出的“动感地带”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并受到了目标人群的追捧,可是一个针对它的创新品牌能否在它身上找到空隙并成功介入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这种迎难而上的做法,无论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于是,中国联通选择踩着“动感地带”的脚步前行,模仿“动感地带”的品牌模式――“UP新势力”:相同的目标市场定位。“UP新势力”将其定位为15-26岁的青少年群体,以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白领为主。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动感地带定位的15-25岁青少年群体没有什么差别,“UP新势力”与“动感地带”争抢的是同一块“蛋糕”。

1.高度相似的品牌定位。“UP新势力”品牌精神的核心是“自信、创新、分享、团队”,可是这些特性都可以从“动感地带”的“时尚、好玩、探索、创新和个性”的品牌个性里面找到影子。但“UP新势力”与“动感地带”的品牌个性的最大差异就是“UP新势力”讲求的是“分享的团队精神”,而动感地带所追求的是“个性、与众不同”。但是,在“UP新势力”的广告宣传中,却很难感受到这种差别,联通似乎并不想通过这种牵强解释与“动感地带”保持差异,而是更加倾向于将“UP新势力”与“动感地带”同质化。

2.运用价格优势,争取市场份额。当产品同质化以及品牌高度相似的情况下,相对更低的价格就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当“UP新势力”将“动感地带”拉入品牌同质化的泥沼中时,价格优势就转化成了“UP新势力”最直接、最有杀伤力的竞争“武器”。

“UP新势力”和“动感地带”都同样推出了各自的“资费套餐”,在比较之下就会发现,“UP新势力”的资费水平要比“动感地带”略低。拿二者的资费政策来对比:同样是200条短信包月的套餐,“动感地带”的资费是15元,而“UP新势力”只需12元。并且“UP新势力”所送的主被叫时间比“动感地带”更长,语音通话服务收费也更低廉。“UP新势力”与“动感地带”展开激烈争夺的青少年市场,是由15岁-25岁的年轻人群组成的,他们大多没有固定收入,属于低端客户。这个群体由于收入低,所以对价格尤为敏感。在“UP新势力”与“动感地带”业务和品牌同质化的情况下,目标客户就会最终将更多精力放在对价格的比较上,最终,部分目标客户会由于价格因素选择或“投靠”价格相对较低的“UP新势力”。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品牌之间的竞争力比较。在电信市场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运营商之间竞争的焦点也将从价格、技术、服务的竞争转向了品牌的竞争。客户品牌不同于传统的业务品牌,它以客户本身及其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业务为中心组织市场营销。客户营销以客户群体细分为基础,代表了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营销理论和实践,也成为用户购买服务的主要因素,品牌等于客户,拥有品牌等于拥有客户。运营商通过品牌创新,创造强有力的品牌实现增值服务,实现服务的差异化,培养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减少用户对价格下降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黄云,何新华.谁的地盘谁最红[J].广告大观,2005,(6).

[2]树刚,杨桦.电信品牌建设问题剖析及对策[J].通信世界,2005,(5).

[3]温雅.浅谈品牌竞争[J].大众科技,2005,(12).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篇4

一、各国有商业银行、其它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必须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时间,停止在证券交易所的证券回购和现券交易,今后各商业银行不得再在证券交易所内发生任何新的证券回购业务和现券交易业务。

二、自文到之日起,各商业银行要组织专门力量,迅速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各证券交易中心核对各自系统作为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各证券交易中心会员、拥有证券回购交易和现券交易席位以及交易的情况,经与交易所和各证券交易中心核查无误后,在1997年6月20日之前报中国人民银行。

三、1997年6月6日以前的回购合同继续执行完毕。从6月6日起,商业银行的证券回购业务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在全国统一同业拆借网络中办理。

四、禁止一切借券、租券等融券交易。商业银行与交易所其它会员和国债特别席位已发生的融券交易由交易双方参照同档次回购利率自行协商融券利率,在1997年6月30日之前自行结束协议。

五、禁止一切金融机构挪用代客户保管的证券进行回购、现券交易及其它交易,禁止一切挪用代客户保管证券进行抵押的行为。各商业银行挪用代保管的所有权属于客户的证券进行一切交易和抵押等行为造成的损失,一律由各商业银行自行承担,各商业银行必须保证客户托管券的正常交易和到期兑付。

篇5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6)-0051-03

长期以来,随着开发性金融不断开拓创新,扩展业务领域,尤其是国家开发银行业绩的快速增长和持续优良,一种观点认为,国家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享受着国家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税收优惠、风险承担等优待政策,在许多领域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关系,为了保证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应该严格区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实行独立核算,分账管理,甚至应该剥离政策性业务并组建专门机构,享受政策性金融待遇,而其他商业性业务,应该实行与商业银行同样标准的监管和条件。

其实,这种认识只注意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区别,没有认识到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共生关系与普遍联系,没有为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和谐共生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

一、正确对待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关系

(一)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

政策性金融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它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政府通过创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校正,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政策性金融机制具有财政“无偿拨付”和金融“有偿借贷”的双重性,是两者的巧妙结合而不是简单加总。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开发性金融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政策性金融阶段。开发性金融作为政府财政的延伸,以财政性手段弥补市场失灵,如1998年之前的国家开发银行,以及目前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第二阶段是制度建设阶段,也是机构拉动阶段。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参与经济运行,以自己的市场业绩成为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推动市场建设和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以市场的方式实现政府的目标,如国家开发银行从1998年起通过制度建设推动各项制度的完善,成功地走过政策性金融阶段,进入制度建设阶段。(3)第三阶段是战略性开发性金融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市场发育的成熟,各类制度不断完善,国家信用开始与金融运行分离,等到经济运行完全纳入市场的轨道和框架后,开发性金融完成了基础建设的任务,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经济运行,在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自身的作用,例如代表国家向其他国家投资、发行债券等等。通常认为,政策性金融着眼于社会效益,不追求自身业绩,强调政府的财政性补贴;而开发性金融则更多地强调商业原则,通过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保持经营可持续,在此基础上实现政府目标。开发性金融虽仍具有政策性属性,但已经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是政策性金融的高级阶段。

(二)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有机融合

当初我国成立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了划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并没有有效解决。时至今日,学界、实务界仍在为如何划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而煞费苦心。不过,那种以是否“赚钱”作为区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观点,却被证明是错误的。事实上,一定要清晰地划分开这二者,从而将商业性业务从政策性机构剥离的努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这是因为,作为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开发性金融具有如下特征:(1)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执行国家政策和任务。这一特征也体现在政策性金融之中,说明政策性金融向开发性金融发展进程中把自己的基本性质保留下来,并成为开发性金融的基本特征。(2)开发性金融以市场业绩为支柱,以市场路径实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这是开发性金融的核心内容,也是与政策性金融的重要区别。开发性金融讲求市场业绩,以商业性金融的方式运作开展盈利业务,避免“政府失灵”。因此,可以说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在某种条件下融合产生了开发性金融业态。开发性金融机构,就是既可以开展政策性业务又可以开展商业性业务的金融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这种多功能“集合体”,是开发性金融的本质特征和特殊定位所决定的。

(三)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开发性金融将

从发展经济学看,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金融形态,与产业阶段相适应的是以企业为中心的资本市场,与消费阶段相适应的是消费金融,在建设阶段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更有效。从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史、经济成长过程可总结的内在逻辑来看,发展政策性金融具有长期性。从国际经验来看,政策性金融业务长期存在,即使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比较强大而且种类多样化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对于采取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发展政策性金融,可以适当集中有限的资金支持需要重点发展的项目,从而加快赶超步伐。

在我国现阶段,无论是科技产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新农村建设,还是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型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近年二三十个特定区域的加快建设,等等,都存在资金不足的制约,这些领域的投资收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往往超出商业性金融的风险承载能力,迫切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借以拉动商业性信贷资金的投入。而在“三农”领域,相关农户和农业企业获得商业性资金的能力一般更低,带有明显的“市场失灵”特征,更加迫切需要获得政府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即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但由于产业区分和项目性质等原因,在服务国家资源能源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棚户区改造、铁路、重大水利工程、新型城镇化、扶贫开发、战略新兴产业、农业、中小企业以及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等方面,我国仍然需要相应政策性金融服务。作为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的开发性金融,在以市场业绩为支持、市场化运作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比传统政策性金融更具优势和活力。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将和谐共存,共同构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生态。

(四)应当将政策性业务从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剥离

政策性金融创设之初,主要致力于解决中长期投融资领域内市场配置资源不足导致的资金不足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等。这些领域由于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溢出效应明显,商业性金融不愿涉足。但是随着开发性金融通过持续制度建设、市场建设以及信用、现金流、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这些领域俨然成为金融“红海”,商业性金融大举进入。尤其是2008年以来,商业银行在住房、政府融资平台、基础设施等本来属于政策性金融业务领域发放贷款迅速增加。目前,这三类贷款占银行业总贷款的比重超过40%。由于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难以区分,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再次泛起,商业银行大肆套取政府隐性担保之红利,追逐房价上涨、影子银行和股市投资等高风险业务成为普遍现象,成为拖累银行资产质量、加剧财政兜底风险的主要原因。到去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12个季度攀升,已进入新一轮不良资产高发期。与开发性金融相比,商业性金融缺乏国家信用支撑,无法提供大额、长期信用,缺乏建设市场、建设制度的能力和方法,大量介入原本属于政策性金融的业务领域,是资源、期限错配,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就必须强调各金融业态协调发展,就必然要求商业银行剥离政策性金融业务。

二、建立与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特征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一)开发性金融机构应该有独立的监管体系

如果将开发性金融从事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截然分开,将商业性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业务实施同等标准监管,将政策性业务实施与其他几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一致的监管标准,那么,就是抹杀开发性金融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回到传统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二元生态的老路。

既然国务院单独明确了开发性金融机构,而不是将开发性金融机构同其他政策性金融机构相提并论,就已经表明,开发性金融机构将按照不同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实现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具体而言,就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以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方法,以信用建设为主线,通过“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实现市场出口”运行模式,服务国家战略。国家要明确开发性金融机构为国家所有的基本属性,给予准债信等级,解决零风险权重发行债券问题,给予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持续注入资本金等,开发性金融机构要把国家信用与机构信用结合起来,坚持保本微利、可持续发展原则,讲求市场业绩,以商业性金融的方式运作开展盈利业务,避免“政府失灵”,以良好的市场业绩作为支撑,通过行之有效的开发性金融方法和模式,最终实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显然,传统的政策性金融或者商业性金融的监管体系,无法适用于开发性金融机构。因此,需要根据开发性金融机构独特的定位和运行特征,建立专门的监管考核体系。

(二)符合开发性金融特色的监管体系

1、专门立法。国外的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成立,无论是创设成立,抑或转型而来,都是先有立法后有机构,这是国际惯例。我国政策性金融实践已有20多年,但至今未出台任何一部政策性金融法,这已经为金融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近期国务院再次启动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正是推动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立法的大好时机。

首先,应针对国家开发银行单独立法。国外的开发性金融机构,通常都是“一行一法”。这样的好处在于能与开发性金融机构独特定位相适应,更有针对性,能较好地保持立法的稳定性。其次,国家开发银行立法从内容上说,既是机构组织法又是业务活动法。立法应对国家开发银行宗旨、性质、法律地位、任务、职能、业务范围、设立变更终止的条件与程序、业务活动原则、权利义务、自主决策权、法律责任、资金来源问题、政府的支持(如税收待遇、利差补贴、亏损补偿等)、资本构成及补充机制、内部治理机制、风险管理等问题作出规定。特别要在立法中对“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界定与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向政府机关贷款、政府信用、监管体制、监管标准、透明度等问题给予较为明确的规定。

2、监管目标。对开发银行的监管,要实现多元目标的统一。一是保证服务国家战略目标的任务完成。二是保证开发银行适当盈利,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开发银行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的,虽然不以盈利作为发展的首要目的,但是却需要依靠盈利和市场业绩来维持生存,维持经营良性循环。此外,开发银行的盈利还有利于维护政府信用的市场形象,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国家信用,更好地、持续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于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三是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制度建设滞后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这就给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开发银行作为政府与市场间连接的桥梁和纽带,运用国家信用建设制度和市场,有利于推进市场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有效地防范造成金融系统动荡的不安定因素。

3、监管组织。在目前分业监管的体制框架下,政府应该考虑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国家开发银行监管的委员会。有关开发银行监管的法规、政策和监管指标可由此部门全权负责起草制定。该委员会有权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国家开发银行的业务运作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安全运营,尽职履责。其监管指标体系应包括:政策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盈利性指标以及总量控制指标等。设立单一、专业开发银行监管机构的好处是:使得监管具备专业性和针对性,同时集中监管有助于监管指令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克服多机构共同监管相互推诿责任、监管重叠或监管真空的弊端。

参考文献

[1]李宇嘉.政策性金融改革还需厘清商业银行角色[N].上海证券报,2015-4-16。

[2]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课题组.开发性金融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贾康,孟艳.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基本定位的再思考[J].财政研究,2013,(3):2-7。

[4]王晓,高璐.开发性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体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6):25-28。

[5]邢会强.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转型及其立法[J].法学杂志,2007,(1):85-88。

[6]张朝方,武海峰.论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相互关系[J].商场现代化,2007,(12):272-273。

On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Policy-Related Business and Commercial Business of Development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ANG Youbin

篇6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更换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统一银钱收据、统一罚没款物收据及票据购领证的通知》

京财综〔1999〕1069号  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三日通知

市属各单位、中央驻京各有关单位、各区县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规定》(财综字〔1998〕104号)和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银钱收据管理规定〉的通知》(京财综〔1999〕283号)等文件精神,从1999年9月1日至1999年10月15日,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更换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统一银钱收据、统一罚没款(物)收据有票据购领证,为确保此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凡在本市行政区城内使用北京市财政局印制的统一银钱收据及罚没款(物)收据的单位,须持本单位原票据的购领证及98年6月15日以后购领的统一银钱收据,统一罚没款(物)收据等材料,到原购票的财政局更换新的票据及票据购领证。

2.从1999年11月1日起使用带有防伪标志、规格为18厘米×10厘米、监制章为菱形的新版票据,旧票一律作废(包括各类专用票据)。对逾期不办理更换票据及票据购领证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请将此通知转所属各单位执行。

换票时间:9月1日-9月15日          市属各局、总公司

              9月16日-9月23日         市属各委办

              9月24日-9月7日          各高校及其它单位

篇7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5〕131号《国务院关于切实抓紧抓好粮食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国发[1986]96号《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合同定购制度的通知》中有关规定,签订粮食定购合同,催收国家定购粮,追究拒交国家定购粮行为人的责任,均属国家行政职权范围。虽某些地区将农民应上交国家的粮食定购数额写入村委会与村民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但这并不影响国家行使行政职权,向农民征收定购粮。国家向农民征购粮食同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是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和法律关系。国家向农民征购粮食属于国家计划定购,除依法减免外,应作为义务完成定购数额。因此,对村委会要求村民按照合同议定数额履行交纳国家定购粮的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此复

附: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村委会要求村民按合同议定数额履行交纳国家征购粮的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请示

                                     (89)宁法研字第5号

篇8

本刊讯 8月15日至16日,北京市档案局组织召开了“基于异构系统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中期总结暨评审会议。该课题是2011年12月市档案局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申请立项的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经课题组半年来的努力,课题按计划得到有效推进,取得多项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了以北京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陈乐人、局(馆)长吕和顺等同志为组长,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高林、北京市丰台区档案局(馆)局(馆)长董化斌、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发展计划部部长高顺尉等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评审。

陈乐人对课题组的中期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课题研究工作富有成效,报告全面明了、工作深入细致、人员得到锻炼,对课题组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课题的研究活动要对我市档案信息化工作产生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二是下半年要将通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落实到我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际操作层面;三是课题组要进一步采取开放式研究方法,多借鉴、多学习,要以虚心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吕和顺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课题组在理论、技术和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出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该课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同时要求,下半年的研究任务较上半年更为艰巨,同志们要有紧迫感,我们的课题在创新性、实用性和复杂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课题组要明白肩负着的重要使命,大家任重而道远。

会上,课题组向与会专家详细报告了课题的基本概况、阶段目标、研究任务完成情况、各研究组工作情况及主要成就、经费执行情况、实施亮点及下半年工作重点等内容。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评审,指出:该课题致力于破解基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处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课题组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模式,立足北京实际,探索并首创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有望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各自为战的现状,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字档案馆的战略定位;课题的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课题调研工作深入、需求分析详尽、方案设计合理、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原型系统的研发工作起到了验证课题成果的应有作用。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本课题组过去半年的研究思路科学、明确,课题管理措施完善、有力,课题成果丰硕、出色,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全面、详实,希望课题组能够继续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果。

课题组长、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陶水龙同志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在课题组内部研讨会中指出北京市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全局性工作,课题组必须要配合好局(馆)领导完成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任务,并就课题组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篇9

1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

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简称办公室,主要负责收发文、机要档案管理、组织会议、收集处理各类信息、内外部协调、后勤服务和工作跟踪督办等工作。行政管理主要通过协调、服务、管理职能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1.1协调职能。协调职能是指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以促进和保证企业各项业务工作顺利有效运行。行政管理部门要善于沟通,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来消除矛盾和冲突,消除不和谐因素,实现有效协调,从而保证公司指令能够准确传达并执行到位。在协调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各方的声音,收集分析各类信息,调查了解事情的全貌,抓住问题的关键点,采用最有效的沟通策略消除各方矛盾,融合各方意见形成统一的思想,保证行动的高度一致。1.2服务职能。服务职能是指提供人力资源、生产、生活条件、办公环境等方面的服务,确保各业务部门的高效运作。行政管理部门也是后勤服务部门,不管是对事的服务还是对人的服务,都要讲究艺术性,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个性,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事情时要有包容性,要注意对人的尊重,要让工作更有人性关怀,既要按制度执行,又不能局限于条条框框,要善于用柔性去处理刚性问题,让工作关系更加和谐。1.3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指保证企业的命令得到执行、政策得到贯彻,企业执行的短期、中期、长期计划和目标能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管理的核心是科学决策。行政管理部门不能仅仅是在日常事务上做好管理者的参谋和助手,还要参与到企业经营、市场分析、内部管控、政策研究、战略投资等方面。现代企业中行政部门的领导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事务性管理者,还要做一个有思想、有创新、善于学习的领导者,不仅仅要善于精于事、更要善于精于人,管理上要有战略性思维,站在全局的角度,为管理者做好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2企业加强行政管理的现实意义

篇10

企业行政管理中主要包括三个功能:管理、协调和服务。企业管理以协调为核心,以管理为主要内容,以服务为根本,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企业行政管理职能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企业

行政管理要为企业实现既定目标做出规划和安排,确立和选择组织目标,确立计划原则,编制和实施计划。计划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管理活动,也是实施其他管理的条件。第二,负责企业的组织活动,

为了实现企业的行政管理目标,企业就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织物结构,并且对每一类业务进行分类,对结构进行调整,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活动为企业进行人员管理、指导和领导以及控制提供了前提条

件。第三,指导和领导作用,就是要对企业的全体人员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目的是使企业全体工作人员能够自觉、自愿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第四,控制,所谓控制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和标准

对企业的组织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控制工作的目的就是保证组织实际活动与成果预期目标相一致。企业行政管理的每项职能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形

成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构成企业管理的有机体系。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首先企业行政管理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服务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该是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服务的,其设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其次是企业行政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独立发展的,所以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的整体发展实力,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加快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是与政府行政管理相比,企业的行政管理更注重实效性,企业的行政管理都是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来制定的相应的管理举措,都是按照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来制定,力求通过改革,提高企业的

生产效率。最后是企业的行政管理更具有灵活性,不像政府行政管理一样的死板、僵化、生硬、不相适应,而企业的行政管理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符合时展和公司实际的。

二、企业行政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不高,还存在着许多的管理问题,阻碍着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简要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企业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管理者常常凭借主观意愿进行管理。由于制度不完善,分工不明确,导致了行政管理中各项程序无章可循。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决策,行政部门和各级负责人形同虚设,导

致了企业人、财、物的浪费,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其次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企业的行政管理中存在着机关习气,官员作风,这些都不适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而是照搬党政管理模式,搞形

式主义,这样的管理形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再次是行政管理中缺乏一套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而且部分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脱离实际,不能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采取

适当的管理方式,很多部门的规定难以执行,甚至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反对和排挤,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三、创新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的策略分析

企业行政管理关系着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行政管理工作的好坏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行政管理的重要作用,重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定位及其作用,采取措施

,积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1.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素质非常重要,应该有较高素质要求。管理人员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管理能力。首先是企业行政管理者要与企业市场、运营以及市场等有一

个大概的了解,熟悉企业环境以及自己的业务,对所服务的对象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文笔表达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管理知识、心理

学知识、组织行为学知识等,更好地做好管理中的沟通、联系和协调工作。

2.加强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沟通。企业行政管理中的沟通可以分为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所谓纵向沟通就是企业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主要是上级领导作出决策,然后传达给执行

人员,同时执行人员要有较强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指示。在与下级沟通的过程中,企业管理领导应该具备足够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行政管理的横向沟通主要是包括公司内部相

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与外界行政机关的沟通等等。行政管理人员在沟通时,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来传达精神和布置工作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与适应能力。

3.转变行政管理职能。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已经在传统的管理、协调、服务的基础上加入了辅助决策和参与策划的能力。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就必须从传统的行政管理中

解放出来,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职能。行政管理者工作必须从企业的经济利益出发,明确自身的角色,强化企业自身的管理职能,将企业管理工作深入到各个相关的管理部门,促进企业部门的协调发展

4.企业行政管理者要注重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象征,企业行政管理中要注意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首先是要做到管理中组织结

篇11

(一)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需要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的宗旨不是为了将考核优秀和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而是为了激励或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发现自身的不足后,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并挖掘自身的潜力。高校是由高知识分子组成的群体,除了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外,他们更多关注被社会认同、社会尊重和实现自身价值等精神方面的其他激励方式。为了有效的调动被考核者的工作潜力,需遵照以下一些原则。

 

第一,激励手段多种多样,多层次、多角度。许多决策者和管理者认为仅仅依靠激励制度的建设就能达到激励的效果,诸不知激励还受到个性差异,文化背景、更受到个人的需求、动机和心里因素的影响。第二,绩效考核指标应与组织目标紧密结合的同时,也关注员工个性需求差异性,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科学合理有效,组织目标应为绩效考核指标提供指导方针。第三;激励机制应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和正确理念做支撑。第四,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规划,把高效的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沟通反馈机制

 

改变传统的单向绩效考核方式即为考核而考核、走形式不务求实效,应积极进行双向和互动的沟通技巧,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结果根据不同的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考核对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找问题—找原因—找出路,从而提升工作能力。首先,在考核之前对被行政管理考核者人员进行有效的指导,让他们了解考核的作用和目的,让被考核者也参与绩效考核的制定和调整中,使考核对象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才能使绩效考核结果更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要积极与行政管理人员的进行沟通,了解整个考核过程中每个岗位的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意义,使考核结果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让被考核者更能了解到自己哪些工作方面做得不到位,哪些服务还需要改进,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这些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最后在考核完成以后,要积极与被考核者人进行沟通交流,对考核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明确未来的工作方向,完善沟通机制,对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在提高工作管理水平,实现高校长远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监督机制

 

篇12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6-003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适应现代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的体制也在不断完善,行政沟通的重要作用开始为人们所认识。虽然目前我国的行政沟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行政沟通还不够充分,仍然存在着很多沟通失败的事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投入于行政沟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急剧增加;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不及时、不准确时有发生,工作交流不够,行政效率较为低下,不少决策因行政沟通不足或失真而造成失误,很多工作因沟通失败而造成损失。

“沟通”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史书《左传》,沟者,本意为水道;通者,本意为由此端而到彼端,中无阻隔。沟与通合为一词,原意指开沟而使两水相通,后来,沟通则泛指彼此相通。信息概念出现以后,又泛指信息沟通。行政沟通是信息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含义是指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各种人员之间以及行政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在行政沟通中,“沟”是手段,“通”是目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行政信息的畅通。行政沟通贯穿于行政组织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人们曾形象地比喻,如果说行政信息是行政管理的“血液”和“粮食”,那么,行政沟通就犹如行政组织的“血管”和“转换器”,其在行政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行政组织规模的日趋庞大,业务内容日益复杂,利害冲突、意见分歧现象不断出现,只有通过良好的行政沟通,才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人员参与意识,改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组织适应日新月异的组织管理环境的挑战;同时行政沟通也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因此,探究行政管理中的沟通失败成因,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个人理解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导致行政沟通失败的成因。

1.由于语言引起的沟通失败。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传递的,传递行政信息的语言,对事物的描绘应该是准确的、客观的、全面的。但是,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由于语言本身的特性和人们对语言使用方面的局限和不同理解,往往导致这方面的不准确、不客观、不全面,从而影响了行政沟通。从前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这个故事说明,沟通的双方如果使用不能互相理解的语言(例如行业用语、方言、外国语等)在传递行政信息时,就会感到困惑,造成语言障碍,影响行政信息传递。实际工作中,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也可能在语言表述上,或者在概念的运用上出现矛盾,形成语言的误解、误用,这都会影响语言交流的效果,导致行政信息传递方面的失败。

2.由于价值判断引起的沟通失败。价值判断,简言之,即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反映客观对象并对事物作出抉择的一种认识。人的认识总是有目的的,认识事物是为了改造事物、利用事物。但价值判断应该建立在对事物特性的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否则,我们基于经验的判断很可能就是错误的。在行政沟通中,对信息的价值判断是不可避免的,否则就难以对行政信息作出抉择。但在对行政信息的处理中,往往基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如集体的利益、个人的经历、知识水平、个性差异、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都可能引起行政信息价值判断上的失误,导致行政沟通失败。所以在行政沟通过程中,要尽量使组织内部的人有着大致相同的认识,特别是要有大致相同的价值观念。如果组织内部人们的认识统一了,价值观念统一了,那么就容易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容易加强行政沟通。

3.没有注重反馈引起的沟通失败。我国行政组织是一个层级多、等级森严的组织,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往往都是通过文件、会议的方式,然而这种沟通形式往往是单向沟通,并不注重信息接收者的反馈情况,容易造成行政执行中的“中间梗塞”和“信号衰减”现象。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立大学对沟通的位差损耗效应研究发现:来自领导层的信息只有20%-30%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不超过10%被领导层知道和正确理解;另外由于政府各种工作分工的固有特点,地区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同部门不同科室之间的公务员可能很少有经常见面的机会,而且上级领导与下级之间无法频繁交流,加上沟通反馈渠道的不畅通,导致领导难以了解下面的情况,一些违规行为难以被及时了解和制止;而管理层的意图也难以完全落实。这类沟通失败称之为没有注重反馈造成的行政沟通失败。实际上反馈是沟通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能够让信息的接受者了解自己接受的信息是否正确,有没有遗漏,从而使沟通双方达成结果一致的看法。

4.不会换位思考引起的沟通失败。行政沟通既指组织信息的正式传递,又包括人员、群体之间的情感互动,前者以制度为基础,后者以换位思考为前提。换位思考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考虑对方的需求,满足对方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了解对方的不足,帮助对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沟通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框架和偏好的交流方式,因此每个人的认知框架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事物,往往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解释。

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行政人员每天所从事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围绕行政沟通进行的,需要与上级、下属、公众进行交流。正像一位管理大师所说:“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不可能实行有效的领导。”在沟通中如果不善于换位思考,不能够按照对方所习惯的交流方式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沟通就极容易失败。所以要想沟通成功,首先应该了解对方的信息接收方式,对症下药地选择合适的交流手段才能使要传达的交流意图得到比较完整、比较准确的接收和理解。

5.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沟通失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沟通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移动电话、电子邮件、短信、视频会议等现代信息传输方式的出现,已经使得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与任何地点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进行沟通,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得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作为行政管理者特别是领导者为了更好地与人打交道,应该慎重地考虑选择最适合于所传递信息的环境条件的沟通媒介。要根据对方的接受信息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文件,电子沟通,电话、面谈或开会。

综上所述,要防止行政沟通的失败、提升行政沟通水平,应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目标。检查每次沟通的正式目的,沟通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每次沟通的目标越集中越好,是为了说明情况、解释事由,还是为了表达、联络情感,或者是为了直接促成某个事项,事先没明确,目标不专一,沟通的基础不牢固,沟通时就可能效率低下,质量不高。

2.方式适当。要想沟通成功,首先必须了解对方的信息接收方式,对症下药地选择合适的交流手段才能使要传达的交流意图得到比较完整、比较准确的接收和理解。除了常用的开会、面谈、传达文件等常规沟通方式外,还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沟通,如电子邮件、短信甚至语音视频等,使沟通形式更加灵活生动,沟通效率更加快捷。

3.擅用语言。良好的沟通与沟通者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紧密相连。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表达,不同的语言运用就有不同的沟通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应尽可能使用沟通对象容易理解的简明语言,尽量减少使用专门术语、抽象语言、意义容易混淆的言词,非用不可的时候,则鼓励对方多反馈,以免发生误解,不利于对方的信息接收。

4.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的个体性格、价值观、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及其行为动机、心理情绪、处世态度、个人需求不一样,容易形成个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团体意识。这就要求沟通者在沟通时要因人而异,灵活机动,根据沟通环境所发生的变化,随时随地调整沟通的方式方法以适应不同的情况,这样才能在沟通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效果明显。

5.提升技巧。沟通传递的是信息和情感,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流。因此,沟通活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技巧性,沟通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提问的技巧。通过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既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也能获得带有引导性的结果。问题有很多种形式,但最常见的是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问题是引入一个广泛的主题,给人们机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封闭式问题则是集中于一个较窄的主题,请接收者提供一个较为具体的答案。还有倾听的技巧、表扬的技巧、批评的技巧、请示汇报的技巧等等。

参考文献:

篇13

二、当下热电公司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日前来看,我国热电公司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为集中的体现在于“先天不足――行政管理基础不牢”和“成长的烦恼――不适应公司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要求”。这种问题的具体表现在于公司召开内部行政会议时,与会人员对于会上所阐述的发展观念以及公司相关问题并不关注,参会的日的大多数是被迫参加,无法真正参加到行政管理当中去。外部会议,部门安排的参会人员不当,无法真正的传达会议精神。除此之外,部分部门对上级部门工作汇报不及时,缺乏相应沟通;机关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效果不佳。之所以造成这些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则是热电公司并没有树立行政管理效能理念,无法让行政管理工作具有高效率。

三、热电公司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意义

热电公司加强行政管理效能建设,可以以最小的行政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实现公司效益的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活动所产生的行政成本,行政成本来源于公司生产运营创造的经济效益,所以说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热电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产出。除此之外,行政管理效能提升,对于实现廉洁、勤政、务实、高校日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热电公司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有效措施

第一,要先树立行政管理效能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树立行政管理效能意识,是开展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关键和先决条件。热电公司只有先树立行政管理效能意识,认识到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将注意力投入到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建设上面。

第二,转变行政管理工作部门的“机关作风”。在热电公司行政部门都流传这样一句话“机关部门都很忙”,但“很忙”的情况下,依旧工作效率低下,效果不佳。通过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机关工作作风不好,这对于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阻碍。因此,转变机关作风,增强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于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行政管理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执行力,对于公司、上级交代的任务要尽快执行。除此之外,行政管理部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将公司决定或有关会议传达的精神传递到“群众”当中,共同促进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第三,提高行政效率。开展行政管理效能建设,其最终的结果必须体现在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率和综合效果提升上面,这是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最终结果,也是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核心意义。行政管理部门要提升办事效率,建设快捷、安全、优质的行政服务平台。同时,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化,实现信息化管理,发挥资源的集约效益。

第四,以制度为保障。完善制度建设,是实现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关键,以制度保证行政管理效能提升,这是公司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必要措施。以制度保障行政管理效能提升,能够让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深化责任意识,促进刑侦管理效能意识的落实。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失职追究制度、否定报备制度,能够更好的明确责任意识,严肃工作纪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