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网格化监督

社区网格化监督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08 17:47: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区网格化监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区网格化监督

篇1

前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飞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逐渐向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才是促进社区管理、提高基层组织管理效率的必然趋势。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政府提出的创新手段,结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形成一个数字化的社区管理平台,从根本上提高了社区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加强了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处理速度,推动社区管理的稳定发展。

一、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将我国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一个个“网格”,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网格”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提高我国社区管理的效果。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每一步建设都要与国际接轨,不断进行社会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而在这一系列的手段中,社区网格化管理占据着很大比重,为我国社会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了方向,提高了社会服务的水平,完善了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得来的。将城市划分成一个个“网格”,加强对“网格”的监督与管理,政府就能及时发现社会问题,并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提高了政府对社区的管理能力和面对社会问题的处理速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解不到位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因此,很多管理人员对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解不到位,不了解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社会价值,从而影响了其效果的充分发挥。我国社区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生活质量、服务态度方面也更加的重视,从现阶段社区管理的发展情况来看。只有优质的服务才是王道。但是由于我国社区管理人员对于网格化管理的认知不全面,导致“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效率低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说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都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是我们的社会向着更加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推动社区网络化管理更快、更好的发展,与互联网科学技术的结合势在必行,但是我国的社区管理者和居民对互联网科学技术的掌握却不是非常的娴熟,很多网络管理和服务平台都不会使用,其应用效率非常的低,使社区网络化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原本的应用效果。

(三)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仅要结合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还需要优秀的人才配合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根据我国现阶段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形势来看,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由于管理人员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解不够充分,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动力,丧失了对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其他员工之间的矛盾也会越来越深,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敷衍了事、拖延时间、推卸责任等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网格化管理队伍的团结友爱和整体水平。

三、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扩散

(一)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宣传力度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手段,而人们对于新事物都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要想充分发挥社区网络化管理就要让管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理解网格化管理的含义,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宣传力度,能够缩短管理人员对网格化管理的接受时间,从而加强了管理人员的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充分理解,提高了政府对社区的管理能力和面对社会问题的处理速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

我国社区网络化管理之所以进行的不顺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健全的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只一旦遇到了问题,没有对应的规章制度去进行约束与解答,管理人员手足无措,领导也不知该如何解决。首先,要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配套制度,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帮助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其次,要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信息采集机制,信息采集对于社会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系统化的信息平台,为社区管理提供方便。

结论:综上分析可知,社区网络化管理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得来的,只有对网格化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与理解,才能够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代福.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现状与机理分

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3,06:77-85.

[2]杨代福,董利红.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的事

件史分析[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04:46-50.

[3]许欣.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网络化管理的反思――

篇2

摘 要: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在实践中面临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制度建设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是城市区域差异、筹资渠道有限、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流程缺陷、管理目标偏差等原因导致的。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应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多管齐下地妥善解决。

关键词: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3203

1 引言

社区作为微观生活与宏观社会交融汇聚的平台,与居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化,必然要求城市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管理创新的新思维指导下,社区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所谓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支撑,将城市按照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人口规模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若干网格管理人员,实现网格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与服务,促进社区资源整合和共享。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0.0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29.5%;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809个,社区服务中心15497个,社区服务站87931个,其他社区专项服务设施9.6万个。全国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覆盖率72.5%,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9.7万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9.3万个,社会组织达到49.9万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13.3万人。与此同时,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如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足、财政压力过大、职责分工不合理、信息化和制度建设不够等矛盾和问题亟需解决。此外,做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步伐、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生活需求,使广大社区居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2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原因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管理方式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形势下一种比较合理、科学、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

2.1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社会体制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社会转型、制度转轨的剧烈变迁中,社会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长,导致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交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化。基于社会面临的这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网格化管理这种新的社会治理方略应运而生,由于它能在政府和自治组织之间提供一个平台,形成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因而备受众多城市管理者的青睐。

2.2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合理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打破各层级间的壁垒,实现监管分离,及时发现问题并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应对和解决问题,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和各领域协同合作。同时,社区网格化管理逐步发展并拓展到整个城市网格化管理,可以实现对整个大系统内的一切信息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这既避免了资源闲置又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也能够对辖区内的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管理与服务,实现对整个城市的动态高效管理。因此,对于一些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实施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2.3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科学性

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来看,一旦社区发生异常事件网格内的触发机制将会把出现的问题传送至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当问题超出它们的处理权限或能力时,这些部门将及时上报上级协调处理。同时,社区相关部门将及时根据收到的各类信息动态调配各种资源,为任务协调和执行做好服务工作。当问题解决之后,网格内的评价反馈机制将会对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并将评价结果再次反馈给触发机制,从而更好地改进应对机制,更科学地做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

2.4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有效性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对管理技术和理念的重大变革,它以万米为基本单元,将社区划分为由多元主体构成的若干单元网格,在网格多元主体的交互作用下,利用网格管理技术将社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到对应的网格空间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不仅将动态管理对象分割管理,确保对社区内的一切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理,而且能对各网格单元负责人进行全时段监控,实现对所有社区居民的动态安全管理。正因为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转高效、执行有力,因此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管理效果。

2.5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创新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网格、细化管理服务单元,责任到每一个网格管理人,实施精细化管理,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家庭,实现管理对象的无缝覆盖,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管理和社会控制能力。网格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集成化管理,创新了社会治理的技术和手段,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率。社区网格化管理突出了社区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强化了政府的社区管理与服务职能,能够进一步下放事权,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3 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

社区网格化管理依托行政领导、行政组织、行政资源,在网格划分、人员配备、管理方式选择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它把侧重点主要放在了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上,忽视了对社会管理格局和主体关系的整体调整,过于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的充分参与,扩大了行政管理的范围,制约了社会自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压缩了居民自治的空间,难以形成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区的自我管理功能。

3.2 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在居委会组织体系之外单独设立专门的平行组织、增招额外的社区网格管理人员负责实施,这些新增的网格负责人、网格管理员需要额外增加工资报酬和各种经费开支,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此外,政府新招的这些网格管理员大多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少,并且基本不是本网格居民,在处理网格内矛盾纠纷方面往往能力有限、难以独立自如应对,不少情况下需要社区居委会干部亲自解决或协助,这不仅增加了社会治理的层级,也增加了内耗、降低了效率。

3.3 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将现代信息科技与社区管理有机结合,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乏专业的网格化管理系统。不少社区仅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收集、整合、存贮,缺乏专业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很多工作比如信息的整合、网格的划分、网格组的管理等都依靠人工去完成,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社区只是初步建立了社区管理数字化档案,尚未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难以对整个城市从地上到地下再到人居实施全方位、专业化管理。

3.4 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

在网格化管理中各网格负责人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常出现网格负责人与其在社区管理体制中分工不一致,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推诿的现象。同时,有些网格管理人员本身就是本社区各行各业的代表,作为兼职的网格管理人员对自身管理权限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网格化管理中要求网格之间协调合作、相互交叉,但社区之间在跨街道、跨部门的业务协助方面一般比较困难,各职能部门在涉及利益纠纷时往往很难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去调动其他单位、部门的资源。

3.5 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制度尚不健全,社区治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主体权利与义务尚没有明确的界定,公共权力使用不当很有可能触及到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利益而引发纠纷。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忽视城市各区域、社区特点,盲目地“一刀切”,容易陷入执法难、协调难的困境,难以充分发挥各地区、街道、社区的平台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与服务中来。此外,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尚不完善,缺乏规范的监督、考核、评价标准,甚至已有的制度也落实得不到位。

4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追根溯源,造成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4.1 社区间存在区域差异

由于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很多地区在运行和推广的过程中都不能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有序合理实施,加上网格化管理过程中政府的过多干预、组织形式上行政色彩浓厚,难免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或特大城市地域面积大,人口众多,居民成分复杂,社会组织多元,城市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及郊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群体结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均存在很大差异,社会治理任务艰巨,各区域在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一般很难照顾到区域自身特点。

4.2 社区筹资渠道有限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仅需要硬件投入,如购置相关设备、建设网络等,而且社区自身的党建、治安、计划生育、卫生医疗、文体活动、设备维护、雇佣人员及培训等诸多工作均需要配套资金支持,但社区自身筹资能力有限,各个城市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社区基础状况各异,缺乏有效的经费筹资机制,筹资渠道单一,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资金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区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的赞助及社区自身收入和积累在资金来源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这势必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3 社区激励机制不完善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达到对资源的优化、整合、共享,从而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在实际的网格化管理中,由于社区激励机制不健全,仅依靠行政命令和简单宣传,无法充分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同时,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网格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随着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趋于年轻化,一些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工作热情不高、信心不足,使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来,进而使整个网格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

4.4 网格化管理流程存在缺陷

网格化如同在政府和居民之间又增加了一个层级,使得管理体系更加清晰,有利于社区提高服务效率,促进精细化管理,但管理层级的增加使信息采集的环节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区底层的信息难以通过网格迅速、真实地向上反馈。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均需要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加上横向部门间沟通协调的困难必然导致基层网格层面的问题不断积压。另外,信息采集环节过于繁杂也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网格系统的整体管理能力有所削弱。

4.5 网格化管理目标存在偏差

社区网格化管理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一定程度忽略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核心目标。过于寻求工具性方法的创新应用,简单呆板的管控,也给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自治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相对独立的网格化管理也容易使网格负责人的关注点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忽视整个社会治理的大局,而更多地把他们的注意力投放到自己网格内的琐事上。网格化管理目标的偏差客观上也造成了网格、居民之间协同合作、互动交流机会的减少和人际关系的淡化。

5 改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应多管齐下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5.1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大力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基层组织的成长,调动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自治的积极性,通过制度约束规范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机制,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自,将居民个体分散的利益诉求整合上升为组织共同的合理化诉求,并尽可能在政策层面上体现社会整体的诉求。搭建互动平台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状况,促进政府部门和社区自治力量的有效衔接,社会多元主体在社区管理上加强合作、协调互助,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合作治理机制。

5.2 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

政府要不断畅通资金来源渠道,走出单枪匹马独自负担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困局,对于市场有能力承担的管理和服务项目要果断放手,对于不愿投入或能力不足的非政府组织要适时进行引导性资金投入,促进社会各界主动投身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投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吸引力,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社区财政经费筹集和合理使用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利用社区自身优势,规范社区募捐机制,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不断增强社区自我积累和资金募集能力。

5.3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网络和互动平台建设

社区网格化管理要立足于社区自身业务和城市长远发展,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将各项业务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框架内,不仅在硬件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在软件维护上也要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完整、规范的信息化城市社区管理系统。将居民家庭、民政、经济、党政、计生、社保、治安等诸多内容纳入网格化管理互动平台,按照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人员的分工差别分配权限,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网络平台。社区居民的各种管理服务需求通过互动平台得以及时妥善办理,真正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社区管理。

5.4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范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保证城市社区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他们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将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积极引进有工作经验的社工人员和善于学习、富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加入社区管理队伍,加强社区管理人员专业化工作梯队建设,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定、注册管理、岗位职责设置、工作绩效评估等制度,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职业化水平。

5.5 分阶段、分层次、因地制宜地推进社区管理工作

无论在大中城市还是中小城镇推广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都必须深入结合各地区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分阶段、分层次、分地域地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可行路径,灵活机动地有序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人口结构复杂的区域需要适当加强政府的引导、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改革创新;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则要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引导、调节多元主体自觉投身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仁显,邬文英.从网格管理到合作共治――转型期我国社区治理模式路径演进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02109.

[2]张楚文.论长株潭城市群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J].湖南社会科学,2011,(3):101104.

[3]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23(3):17.

[4]高孟翔.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5]曾媛媛,施雪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新视野,2013,(3):9397.

篇3

关键词: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网格化管理

Key words: intelligent community system;management system;gri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92-03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方面进行的各方投入,是开展社区网格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社区网格化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必然结果。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它利用电子网格化地图绘制技术,按照不同地区属地治理、地理规划、现状管理、便利管理等原则将社区划分为不同的单元管理网格,依据城市部件管理和城市事件问题管理,将各个部件和问题都赋予一个代码,并标注在对应的利用电子网格化绘制的地图中[1]。这样就可以利用移动通信手段对所管辖的范围实行分层、分级、全方位、全时段的管理。

近几年来智能化,智慧化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一些专家和学者从研究 “智慧城市”的内涵外延、应用技术、平台构架及运行模式,逐步拓展到我国 “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管理应用领域。蔡艳、蒋力群等剖析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发展,并针对重点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李逦、肖凌等剖析了在智慧社区中云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如何借助云平台打造智慧社区[2]。总的来说,在现有的智慧社区建设中,最主流的还是将智慧社区划分为两个模块,三个系统,四个层次。2015年4月7日,住建部和科技部了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90个智慧城市试点。但是各地试点城市的社区管理工作均处在探究阶段,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技术规范版本不兼容,业务流程复杂,致使资源分配不均匀、反复建设、没有办法连续经营等问题。而且信息领域碎片化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采集规范不一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有时甚至不同部门关于同一事项公示的信息还不统一,相互矛盾[3]。各个管理系统有各个管理部门单独辖管,中间并无有效统一的综合管理部门,这给智慧化社区的建设带来一定的难题。要想在社区网格化的基础上构建智慧社区,就必须要构建一个综合平台,方便汇总处理统一信息并分类发放到指定的部门进行解决。

1 网格化管理理念

1.1 网格化管理观点

目前网格化管理的观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比较侧重资源的整合以及对资源的协同利用,它着重运用3S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来完成市、区、街道和网格监督员的四级联动管理模式。二,比较侧重管理信息的优化,将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实时采集传输数据,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管理体制。三,强调把信息化作为凭借,将各种管理服务资源集合汇总起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更好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不断发展的管理需要的一种新模式。总之,网格化的管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建立的,把所辖管的地区进行单元网格划分进行管理的一整套管理思路、手段的总称[4]。

1.2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

划分网格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它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将管辖的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为了避免推诿扯皮,出现问题责任不明的现象,每个工作人员应进行相关责任和任务的划分,共同负责处理网格内的相关事务。在网格化管理的责任划分上,每个网格可以分配3名工作人员,分别为网格协管员、网格管理员和网格督导员,他们分别由社区综合协管员、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和街道办事处挂点社区干部担任[5]。网格协管员作为网格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网格内不和谐因素的排查和汇报,另外也负责网格内信息的收集和汇总;网格管理员作为网格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对网格协管员采集、排查的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并录入系统,同时做好紧急信息的上报,矛盾纠纷的处理和工作的整治问题;网格督导员主要负责接受上级信息反馈,做好对网格工作的查看、指导和督促[6]。

2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系统建设

2.1 空间数据化引擎

空间数据化引擎作为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主要是为了处理储存在关系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与运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ArcSDE很好地解决了存放在在数据之间复杂的拓扑关系,并且能够构建一个网络几何空间,运用空间索引机制来提升信息查询的速度,运用长事务和版本机制来完成多用户同时操作同一类型数据,运用特殊的表结构来完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7]。这可以解决我们常见的社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与保证数据库技术统一存放,管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要求相一致。ArcSDE的客户应用层将客户应用端分为直接客户端和间接客户端。直接客户端的客户直接访问的是ArcSDE的应用服务器,间接客户端的客户直接访问的是SQL引擎。ArcSDE原理示意图如图1。

2.2 节点建设

根据网格化管理的方法,对社区进行网格划分,对划分后的网格节点进行节点强度分析。节点强度的分析可以在网格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要进行节点强度分析需统计每个网格节点流通数据量的大小,请专家评估的每个节点的权重,然后将节点的流通数据量与该节点专家的评估权重结合起来,构建评价体系,得出节点强度评价结论。在节点强度最大的地方设置中心信息管理平台,将节点强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绘制等强度线,在网格的基础上布置节点强度网。同时可以在节点处设置节点级数据布局感知机制,尽可能地将计算部署到存有要处理的数据节点,使得 Map/Reduce任务在本节点的数据读取比率提高,减少从远程节点读取数据的操作,以便大大节省网络开销,提高信息检索速率[8]。

2.3 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信息搜集系统,通过线上,线下以及各种无线设备进行社区信息的收集,将搜集的信息上传到信息分类处理系统,按照信息所属管理类别,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分类处理后的信息,上传至客户应用层的信息储存系统,对于信息流量比较大的节点可以启动信息缓存系统,将社区重复、多次搜索的同一信息可以分类存储在信息缓存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查询效率,便于便客户快速查询。针对通过信息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后分离出的紧急信息,可上传至紧急信息上报系统。紧急信息上报系统可以将分类判定好的紧急信息上传,重大紧急信息事件将直接传至决策层,有利于决策者快速并及时地做出决策,以便迅速解决相关问题。非重大紧急信息将直接传至工作层中的相关管理系统,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管理环节信息传达速度慢,容易失真的问题,而且所有汇总信息均在应用层的信息储存系统中,这样一个统一的信息储存平台就解决了信息领域碎片化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采集信息规范不一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等问题。

“网格”起始于信息技术范畴,在网格化管理引进智慧社区建设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构建的信息层,设立信息分类系统,将社区常住居民情况、人员流动情况和区域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各种商户情况等录入系统终端,对信息进行分类,建立对应的电子数据储存库。将电子数据储存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社区公共服务储存区,设立公共服务系统,一部分为社区便民服务储存区,设立便民服务系统[9]。公共服务系统和便民服务系统全汇总存储在客户应用层,常用信息存在客户应用层的信息缓存系统中,便于提升客户查询信息速度。信息层各种系统实行全天运转制,社区居民、工作层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登录应用层进行相应的事务办理等。同时还可以将居民每天所用的移动电子设备与构建的电子数据库相连接,居民可以随时自愿更新相关有效信息,并建立奖励机制,以便提高相关服务工作的质量。

2.4 管理系统建设

根据社区管理基本工作内容将社区管理系统分为五个,即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系统。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是包括社区的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安全部门(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部门组成的维护社区治安,对社区内的公共治安进行统一管理的管理系统。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是针对生活废弃物的处理,社区绿化,街道清扫等相关工作设立的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管理范围涵盖社区福利,社区公益,经济商业圈,智能物业等一系列便民活动及相关设施管理。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包括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居民就诊等与社区居民健康息息相关各种事物。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包括教育系统,社区党建系统等。每个管理系统根据对应管理部门分类构建相应管理平台,这样每级服务管理平台有该级相关政府部门管辖,同时建立党员群众监督机制,可以通过短息,网络,电话,上门等投诉方式进行,实时监督,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实现智慧社区全员参与,监督机制纳入管理系统成员绩效考核。(如图2)

以网格化管理基本做法为基础,在社区内部也实行网格划分、分配专们人员[10]。社区服务范围涵盖社区所有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居民。当出现突发事件时,网格协管员作为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可以通过信息层,将收到的信息第一时间汇入信息分类系统,通过信息分类处理系统,自动上传至紧急信息上报系统,将信息报送至决策层,或者对应的管理系统,下达指派命令,指派事发区网格管理员及时到位,控制事态发展。

此外,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联合起来构建一个在线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与信息网格化管理的结合。对社区每个网格中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等通过信息层进行分类整合处理,统一放入信息缓存系统,实现同一社区不同管理系统资源的共享,有效地解决了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由社区网格督导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行全时段监控,社区网格协管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行信息资源的汇总,社区网格管理员对所分管的网格进行问题的及时处理和反馈,同时明确社区总负责人,从而在横向上实现统一管理,纵向上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

最后,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工作层涵盖了社区服务方方面面,除了事中,事后控制之外,还应建立事前控制机制,除了将社区系统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外另可加入传感设施,实行部分与整体总系统的挂接,同时加强管理监督中心的监督巡视工作,加强社区群众危险防护意识,及时应对一些可以避免的重大意外事件。

3 结语

将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管理相结合,根据区域情况布置智慧社区网格,设置社区网格关键节点。在ArcSDE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部门间信息壁垒问题,加强了部门与部门间的联系,提高了社区管理的办事效率。搭建了一个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平台,构建信息分类上报系统,减少了管理部门间不必要的决策,避免了信息下达过程中的失真。网格化管理的实施为智慧社区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与智慧社区的结合,有效地整和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分割的局面,为智慧社区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智慧社区系统的构建可以适用不同区域,便于在不同区域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道军.城市地下空间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5.

[2]张燕,余庆泽.我国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构架与应用功能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

[3]王万华.大数据时代与行政权力机制转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

[4]管婷婷.浅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预警机制[J].网友世界,2013.

[5]朱彦.网格化管理:智慧社区发展的黄金产业[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5.

[6]韩江.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1):70-71.

[7]袁荣建.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

篇4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工作要求,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根本目标,着力解决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全局工作重心下移,实现全局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听民生、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促进联系群众工作网格化的全覆盖,树立全局干部“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为建设平安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深入开展以“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促进机关执行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三解三促”活动,进一步实施局领导干部下基层网格化管理,以“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成效”为目标,切实为民服务。

三、工作方法

(一)定人定岗定责。根据《区区级领导及区级部门联系城市社区网格任务分解表》,我局所联系网格为斗胆社区第17、18、19、20网格,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负责人,各网格具体明确一名分管领导牵头,要主动和社区网格员联系,充分掌握联系网格内的基本情况、社情民意和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每个月下网格联系一次,帮助解决基层实际困难。充分利用司法行政职能优势,逐步把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法制社区创建等法律服务项目纳入网格,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网格内容。

(二)完善联系网格的资料台账。在下网格过程中,及时填写网格情况登记表和走访记录,建立活动台账,对所有联系点实行定人定点,做好下基层情况的收集、整理、登记,认真做好所发现问题的汇总汇报,定期统计相关数据,完善资料台账备查。

(三)督查考核。第一责任人每月对局领导干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将干部下网格情况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对发现工作不力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网格化城市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的有效途径,部门联系城市社区网格是实现干部深入一线听民生、察民意、解民忧、聚民心的重要工作方法,全局干部要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充分掌握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主动发挥优势助推基层加快发展。

篇5

一是有布置有落实,社区每月召开一次“扫黄打非”工作例会,制定了专项整治和集中行动方案,每季度一次集中对社区范围内印刷企业、网吧音像市场、休闲娱乐场所、小超市等进行拉网式检查。

二是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网格信息员、志愿者队伍利用重大节日活动,对“扫黄打非”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累计专题宣传6次,张贴宣传海报32张,悬挂横幅12条,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等。

三是先培训社区工作人员,再培训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最后培训社区志愿服务队成员,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扫黄打非”专题培训10次,参训人数达280人。

四是社区成立"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网格化管理让人人都有责任田,设立

工作站并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和信息员。其中社区书记担任组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网格员担任组员,配合具体推进。

五是有办公地点,制定制度、职责,制做“扫黄打非”办公室标牌,收集整理"扫黄打非”会议记录、开展活动的各项资料。

六是有督查,市、县、镇及相关部门领导,通过培训、指导、检查等形式,督促"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落实到位。

(二)网格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为进一步拓宽"扫黄打非”工作局面,姚家社区着力组织实施“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模式,发挥社区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社区干部为引领,网格员、五老监督员为主体,社区志愿者为补充,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检查巡查工作。

篇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社区城管工作站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社区城市管理网格化”试点,做到城市管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推进社区城市管理工作敏捷、高效、长效开展,为建设“宜居、靓丽”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总体目标

通过在协民社区、太康社区、美湖社区、隐秀苑社区、糜巷桥社区、水乡苑二社区、仙河苑三期、和平社区和花汇苑社区9个社区开展“社区城市管理网格化”试点,为2013年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社区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三、网格划分

社区网格划分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以道路、楼栋、河道、市场、工地、企业、自然村及重点场所等独立单元为基本网格,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片区网格,确保网格划分科学规范,区域边界闭合清晰、无缝覆盖。

四、职责分工

1、区城市管理局。是“社区城市管理网格化”体制的信息枢纽,主要任务是抓督查、抓考核,对街道、社区城市管理网格化进行指导,并根据实施推进情况,进一步完善社区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体制。

2、街道(镇)。全面负责社区城市管理网格化的落实、协调、督办等工作。各街道要成立专门的“社区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资金,抓好宣传,制定“社区城市管理网格化”方案、考核标准、奖惩措施,督促社区扎实开展网格化管理;协调街道一级的工商、公安、交通、卫生、建设、水利、房管等部门,强化对社区城市日常管理的联勤联动。

3、城管(中队)办。协调、处置、督促发现问题的落实整改,指导社区、城管工作站开展工作;配合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太湖杯”城管创优、“优胜街道”、“两整两创”等工作;负责社区违法建设、车辆抛洒、无证设摊等违章行为的查处、整治工作。

4、社区。负责具体落实社区网格化工作,梳理社区城市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及时抓好整改;排查摸清社区网格内具体管理对象,根据社区实际合理划分网格责任片区,并公示详实的网格划分示意图;加强管理、处置、作业力量配置,落实责任到人,设立网格化管理责任牌,公布责任人姓名、联系方式、责任内容、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相关部门和居民监督,形成与市民的良好互动机制;对整改确有难度的问题,及时上报街道,并由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处置。

5、物业公司。对所在居住小区履行物业管理责任,协助和配合社区做好相关工作。

6、社区城管工作站。协助社区做好辖区城管相关工作,重点是发现问题、反馈情况等。每天组织工作人员,对社区实行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责任人联系,可以立即解决的立即完成,一时不能完成的,上报社区予以组织完成;对问题涉及市场化服务的,督促服务单位尽快完成整改;对涉及工地擅自开工、单位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违法建设等执法类的城管工作,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劝阻,同时上报街道城管中队。

五、工作内容

1、容貌管理:辖区无“三乱”,无暴露垃圾、残土积存,无私搭乱建,无乱摆乱放,无乱堆杂物,设施完整无损坏;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按要求放置垃圾桶,无乱倒装修垃圾或乱扔破旧家具现象。

2、秩序管理:无店外占道经营、作业;沿街店面无占道清洗车辆和新增无证洗车场;主要路段店面无经营铝合金(木器)加工、摩托车修理等业务;无乱停车,停车划线规范到位。

3、环境管理:责任区域环境整洁,垃圾收集管理规范,无散倒垃圾污物,无残土废料堆积,无新增废品站;冬天除雪及时无积存;厕所、果皮箱等环卫设施整洁无缺损;便民摊点有明显标识牌,管理统一规范。

4、市场管理:无占道经营、无证设摊存在,出入口秩序良好,无外延等现象;有专职保洁人员,经营场地及周边环境整洁。

5、绿化管理:花草树木无缠绕吊挂、无枯死;无擅自占用破坏绿地、树木现象;绿地内无种菜、垃圾、杂物,无残土堆积;绿化设施完好无损,无泥土,无缺株死株。

6、市政管理:人行道板平整无缺损;路面无积水外溢;各类井盖、护栏、缘石等设施完好无缺损,雨污管按要求疏通;道路平坦、畅通,出现坑凹、隆起等要及时修复,无违章挖掘道路;开挖道路等市政工地周围环境整洁;建筑物无残墙断壁、无破损、立面清新亮丽。

7、工地管理:严格遵守“六不开工”原则;工地周边无乱堆乱放物料,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产随清,无污水外流;车辆无带泥上路现象。

8、河道管理:河道、水岸要保持通畅、清洁,无岸坡、岸脚垃圾,不得向河道倾倒废弃物,水面漂浮物应每日打捞清除。

六、工作措施

篇7

2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设计

2.1服务架构

基于SIMG的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可分为4个层级。由网格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实景影像数据、社会服务数据、社会管理数据、视频数据等组成数据层,统一进行网格化编码,运用WebServices技术将多源数据与服务资源有效聚合,为城市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上层应用提供服务。

2.2功能设计

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

1)提供对多级网格的管理,并基于多级网格进行精细化查询与定位。

2)提供各类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全程透明化管理。

3)集成视频监控、可量测实景影像和电子地图等信息,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动静结合。

4)提供各类社会服务管理过程的考核评估管理。

2.3数据库设计

基于SIMG的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网格数据。网格数据包括单元网格数据、专业网格数据和责任网格数据等。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划分市-市区行政区划-街道-社区-单元网格5级网格,记录网格代码和其他属性信息。针对社会服务管理需要,在参照单元网格的基础上对城市区域进行划分,形成专业网格。每个网格管理员负责的单元网格集合形成责任网格。

2)人口数据。按照社会服务管理的需求,对城市中的实有人口记录自然人的完整生命周期数据,其中包括出生、就业、住房、婚姻、社保、医疗等方面的信息,以此来实现城市社会服务管理中自然人的生命周期全程信息管理。

3)法人单位数据。对市区范围内的法人单位进行普查,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地址、基本状态等信息,并记录法人单位信息和房屋、单位所属自然人之间的关系。

4)房屋数据。对市区所有房屋进行普查,记录房屋坐落位置、层数、建筑面积、房屋用途等物理性质以及房屋所有权人等内容,实现房屋信息与自然人、法人数据的关联。

5)城市管理数据。普查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数据,对其进行统一分类和编码,同时记录其空间位置、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单元网格、状态等属性信息。

6)社会服务数据。统计社会服务相关数据,同时记录无偿或有偿参与网格内社会服务管理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信息,为社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7)社会管理事件数据。将社会服务管理的事件进行统一分类和编码,同时存储事件的基本属性项,如事件名称、主管部门、事发位置、所在单元网格、事件描述等属性信息。

8)视频数据。分布在城市公共场所的监控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数据为视频巡航立案提供服务,实现对城市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全方位、全时段的可视化监管。

9)基础地理数据和可量测实景影像。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所使用的基础地理数据主要是城市基本大比例尺地形图,可量测实景影像主要是从城市街区主干道和重要的次干道连续采集得到,覆盖部件的普查区域。二者主要是进行各种部件、事件等管理对象的快速定位,以及基础地理要素的浏览和简单查询。

2.4社会服务管理流程再造

网格化城市社会服务管理的主要运行流程如下:

1)在网格层级,以网格员巡查处理为主,同时注重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尽量将问题在网格之中协调解决,网格层级不能解决的再上报到社区网格管理站。网格员对其权属内的网格进行巡视管理,负责社会服务管理数据的采集更新,或对问题进行现场核实取证,对专业部门的处理情况进行复核确认和向群众反馈。网格员队伍由社区网格员(可以是社区群干和专干等)和专业网格员(可以是城管网格员、工商网格员和食药监网格员等)组成。专业网格员和社区网格员交替行使发现职能和核查职能,从而在各级监管中心的指挥下,构建专业网格员和社区网格员上下协同的工作机制。

2)城市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监管由市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区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街道网格管理中心和社区网格管理站四级负责,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级下放。监管中心接收上报或举报的社会服务管理问题,本中心层级不能解决的问题将上报至上级中心处理;负责对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指挥协调和管理决策,对有关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3)各相关专业部门按照监管中心的指挥管理,依据工作的具体流程和规范,处理本部门负责的社会服务管理问题,并向监管中心及时反馈处理结果。通过此流程,基于多级网格的城市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将发现登记、指挥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评价考核、结单归档等社会事件处理6个环节紧密关联起来,实现网格员队伍、各级监管中心、各专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健全对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发现机制、监管机制和核查机制,加强对城市社会事务的精细化透明监管,提高城市社会服务管理部门与公众上下双向沟通的效率和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3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运行实例

下面以武汉市东西湖区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典型实例,展示基于SIMG的城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特色。民众有社会问题需要反映时,经其所在的社会服务管理网格的网格管理员使用“社管通”或社区服务终端向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提交问题,由相关专业部门、社会组织或公众等参与处理,最后将问题处置结果反馈给最初反映问题的市民,从而促进社会服务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实现网格、人员和问题归属部门之间的信息关联,为社会服务管理提供了新模式。系统实现了可量测实景影像、视频监控与电子地图的联动,加强对网格中的人、房、物、事、组织等社会服务管理对象的动态管理,利用人、房、单位(或组织)等实体的高度关联和社会服务的高度共享来实现社会服务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称,满足社会服务管理问题客观描述和快速解决的需求。展示了可量测实景影像与电子地图联动的实例,可以清晰地显示事件所处的地理位置、街道实景和属性信息。此外,系统还实现了服务于民政管理的应用专题分析。以社会保障分析为例,利用网格化人口数据,可汇总东西湖区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进行社会老龄化分析,获得该区人口的老龄化率。统计处于空巢、残疾、低保等状况的老龄人口分布,在更精细的层次上把握全区老人的生活状况,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部署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社会保障分析功能,确定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和社区老人关爱帮扶中各项服务所占比例,为推进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篇8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便民、利民、助民、安民为出发点,认真贯彻民政部“推进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的工作要求,全面建立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为社区居民创造幸福、传递幸福,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二、目标任务

以居民群众满意为宗旨,引导广大社区工作者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融入度,把社区打造成居民的幸福港湾、温馨家园,实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

(一)建设和完善服务平台。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导向,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规范服务方式,积极整合服务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内各类为老服务设施、残疾人康复设施、困难群体救助帮扶设施、文体活动设施以及“一站式”办事大厅、“老少活动家园”等项服务设施。要在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紧紧围绕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围绕创建“幸福社区、温馨家园”服务品牌,设计服务项目,开展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提高社区综合平台的使用率,提升居民的参与率和满意率。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以社区管理“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为目标,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要认真总结前期经验,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让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到网格化工作中来,在辖区内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在各楼道张贴宣传资料,向居民发送网格化服务宣传信息,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清晰划分各网格的整体示意图,张贴清晰记载网格人员编号、照片、联系电话、服务范围及工作职责等内容的服务公示栏,张贴服务流程图等,利用社区远教平台播放网格化服务有关知识,上门入户走访,向居民发放联系卡,营造浓厚的氛围,促进网格化服务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积极赢得居民的支持和参与。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将党的建设、综治、计生、社会事务等工作统一纳入网格内,在各网格内设立网格服务员公示牌,上面标明照片、姓名、联系电话、服务范围及工作职责等事项,确保网络全覆盖,做到服务零距离,提升居民满意度。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督。为促进网格化服务高效、长效运行,镇、社区要不定期组织对各网格“四位一体”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将其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开展民意测评,并依据评定结果对优秀者适当给予奖励,对工作不积极、责任不落实、群众满意度低的网格员进行问责,与绩效工资挂勾,使服务更全面、更彻底、更到位,让广大居民真正受益,让“幸福社区、温馨家园”服务品牌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三)加强民主自治建设。按照“四有”(有平台、有制度、有组织、有活动)标准,开展“市民主自治示范社区”评选活动。并将以此为抓手,在社区深入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全面提升社区自治建设水平。

三、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11月)。各社区要制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于11月28日前报县局并立即组织实施。

2、推进阶段(2014年12月至2014年3月)。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活动内容扎实推进。县局及时开展督查指导。

3、评估阶段(2014年4月)。县局对创建活动进行评估总结,待市局验收后进行通报。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幸福社区、温馨家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推进。对创建成效突出的社区县局将进行通报表彰;对创建活动组织不力的将进行通报批评。

篇9

通过健全单位化、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建立区、街道、社区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单位化管理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重要平台,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社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网格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二、基本原则

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在社区内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格,构建“纵横交错、分片包干、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的长效管理体系,建立一岗多职,一专多能的监管网络,以及权职明确,任务清晰,流程规范,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

三、划分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

按照“地理布局、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依据社区实际情况,将社区划分为两种类型7个单位体,

两种类型为自管型和单位型,其中自管型为(原六道湾村一队、五队自建房片区)由社区单元组长,社区民警负责网格内各项工作的开展。单位型为(龙润锦城、卧龙a、b区、丽云小区、君悦大厦),由单位组长和社区民警牵头,联络各小区物业及单位负责人,通过由物业提供服务,社区辅助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

四、总体目标

通过创新社区管理机制和实践,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

制,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扁平化、精神化、信息化、全覆盖化和全天候零距离的服务。

五、人员力量配备

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社区书记张宏国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为成员的社区单位化、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网格管理的总体协调和系统管理工作,总体实施及各网格综合事务的调处。构建了“书记(主任)——片区组长——包户干部——、楼栋巷道长”四级管理机制。在科学合理的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为了落实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辖区的稳定,x六道湾建立健全了网格化模式管理制度并细化网格化管理模式,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根据辖区特点,社区对划分的七个单元分管组长和片区民警共同负责片区的工作开展。每个小组分配多名工作人员,统一归组长调度,由组长安排每日的工作,即“小组组员向组长负责、组长向社区书记负责”从而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六、各级职责任务

根据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配备及划分,明确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及任务。

(一) 书记职责

社区书记负责各职能职责,制定维稳工作网格化实施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向社区分管组长及包户干部传达街道相关文件,向分管组长安排相关具体实施方法,召开研判分析会,听取各包户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

(二)网格组长职责

篇10

前言

“网格化”是近段时间消防警务工作中频频出现的一个热词,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如何理解网格化管理,如何借力政府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夯实消防工作基础,完善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提高城乡消防安全水平,对于我们消防警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课题。

网格化管理起源于计算机网格管理领域,它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在网格单元间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系统资源,最终达到整合系统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

1 网格化管理模式下消防警务工作的优势

1.1 明显提高了消防警务工作的效率

现行的基层消防警务编制与当前日益繁重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不相适应,管理范围广,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繁重,各种临时性工作层出不穷,消防机构警员少事情多,监督范围太大不可能面面俱到,导致各种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普遍存在,这些都影响了消防监督工作的质量,导致群众举报投诉量与日俱增,影响了消防机构的形象。

网格化管理模式下每个网格有配有专门的网格员,他们的任务就是及时发现网格内的问题和隐患,人员分工明确,问题定位精准,上报处理途径简洁,消防机构不再独自承担发现火灾隐患、捕获消防违法行为的责任,从任务繁重的日常消防监督工作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各种小型场所的消防监督中解放了出来,降低了消防警员在发现隐患上精力的消耗,由于隐患发现及时,处理及时,隐患造成的影响后果较小,处理成本也大大降低,明显地提高了消防警务工作的效率。

1.2 有助于建立消防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面积和规模日益扩大、人民物资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各类饭店、宾馆、娱乐场所等服务业逐年增长,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消防工作中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矛盾新的课题又纷至沓来,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与火灾防控需要不相适应,现有消防力量与消防现实斗争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消防工作的健康发展。

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制度缺陷和技术障碍,各种信息收集传递的及时准确使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走出过去的“运动式管理”、“突击式管理”的尴尬境地,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下的管理工作流程再造,使得消防监督管理由过去的粗放、被动、分散向高效、敏捷、系统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消防机构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建立消防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1.3 提升了消防监督管理的民主化水平

市场化经济条件下,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消防意识的淡薄,毋庸置疑,很多社会单位和基层组织消防主体责任不落实,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不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还未形成,这说明原有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与当前日益复杂的消防工作环境不相适应。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一大特点是沟通渠道的双向性,通过网格监督员的纽带作用,实现了群众与管理部门的良性互动,加速了信息传递,密切了政群关系。群众的问题能及时传达给管理者,方便了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同时,群众评价被列为管理者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了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群众参与管理、协助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一整套的反馈控制系统,增强了管理的有效性,提升广大群众消防安全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消防管理工作的民主化水平。

1.4 进一步规范了消防监督管理行为

消防监督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创造、维护城市平安、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因此,消防监督管理应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关怀的理念,重疏导,轻压制,重宣传,轻强制。而近年来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以罚代管、以收代罚、粗暴执法等不和谐现象屡屡出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消防监督管理者的价值取向问题,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在绩效考核环节过于重视机构内部评价和机械的指标评价,忽视了外部评价和主观评价。

网格化管理模式下按照网格大小和消防监督管理任务,人员均衡分工,明确各网格监督管理任务,立足网格,建立公平公正的责任体系,新模式下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群众和相关方面的主观评价列为一项重要指标,内外兼顾,起到了端正管理理念、规范管理行为的功效,彰显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精神。

2 网格化消防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领导上热下冷

个别基层单位对网格化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工作,重视不够,推动不力,指导不实,有的地方既未对本辖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也未与辖区网格进行消防安全工作对接。基层领导对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不了解,更谈不上组织领导,工作不是主动作为,只是被动应付。

2.2 工作落实重部署轻落实

一些基层政府、消防大队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仅仅将网格化管理职责和制度挂到墙上,没有将责任明确到个人,仅仅张贴了几张消防宣传海报和标语,没有按季节火灾特点及时进行更新维护,编制了《网格员消防工作手册》,没有认真组织群众学习,致使网格化消防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2.3 监管手段粗放型突击式

对辖区消防安全管理方式粗放,对管理对象底数不清楚,特别是对各种小型场所排查不彻底,台账登记不翔实,以突击式管理方式整治火灾隐患问题,被动应付上级机关检查,造成消防安全管理效率低下,发现隐患多少没人管,发现隐患严重与否没人管、隐患整改是否及时没人管,隐患整改到什么程度没人管。

2.4 管理体制缺乏长效机制

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对于辖区火灾隐患整治局限于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热衷于搞突击检查,对如何改善辖区消防安全环境缺乏长远规划。对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的评价考核方法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缺乏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检查考评,不利于工作推动。

3 对策建议

3.1 夯实基础,全面创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网络

各基层单位应根据本辖区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把基础工作做牢,把固有亮点做大,试点社区试点网格应先行一步,脱颖而出,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各基层消防机构要定期指导试点社区试点网格的建设工作,派出所要加强和社区警务室的点对点联系,加强沟通协调,提升工作效率。

3.2 加强宣传,全力打造社区消防宣传教育亮点

各基层单位应以开展网格化消防监督管理为推手,坚持职能部门调度指导,街道社区网格具体负责,辖区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思路,既抓好公益消防宣传牌、栏和橱窗的硬件建设,也要组织好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既要依靠社区群干、网格员开展工作,也要广泛发动治安积极分子、普通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全力打造网格消防宣传教育亮点。

3.3 多警联勤,大力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各区公安分局、消防大队、派出所要认真研判本辖区的消防安全形势,明确各警种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健全“全警动员、消防为主、多警联勤”的工作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拓展群防群治的消防工作力量,切实查找火灾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火灾多发部位和场所,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多警联勤,有针对性地制定网格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切实提高预防火灾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3.4 突出重点,坚决预防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

要对网格化消防监督管理的排查整治信息进行仔细地分析和研判,找准街道、社区和网格的消防安全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分级确定监督管理对象,要推动街道社区网格发动辖区群防群治力量,对重点监管对象开展巡查督促整改,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参考文献

[1]汪蔚.数字北京找到自己的模式[N].中国计算机报,2006.

篇11

――科学划分服务管理单元,建立“网下网上”一致的社区网格。以社区网格为城市服务管理的基本单位,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和200至300户为“一格”的标准,将城区112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在两级政府行政体制框架内,形成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服务管理层级。对社区网格进行边界勘查和城市部件普查,全面清晰网格“四至”界限,明确城市部件归属。实地划分社区网格后,由电子政务办组织专家在网上对电子地图一并进行社区网格的细分、编号,组建“数字网格”,并进行网上公示。通过建立“网上网下”一致的社区网格,为全面摸清社情信息、实施精细的社会服务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建网格管理员队伍,实行网格综合管理。社区网格管理员的日常管理由市网格监管中心负责,实行“统一购买服务、统一薪酬待遇、统一综合履职、统一考核管理”。对社区网格实行“一格一员、综合履职”管理模式,建立“事项准入、一岗一格、综合履职、分线考核”的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机制。每个网格安排一名社区网格管理员,该网格管理员实行“全科式”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履行“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六项职责,从根本上解决了“各自为阵、政出多门”的问题。

――建立社区网格信息采集机制,实现采集手段数字化。一是着力信息来源全覆盖。组织由综合信息员、环卫监督员、治安巡防员、民间调解员、劳动保障服务员、社会养老服务员、计生服务员和心理咨询疏导员组成的“新员”志愿者队伍,广泛收集信息,为社区网格管理员及时提供人口、房屋等基础信息变动情况。同时,网格管理员在服务群众中主动采集社区网格内的小区、房屋、门牌、住户、居住人等基础信息。通过统一配发的3G无线信息采集终端――“社区e通”,直接上传到全市人口基础信息系统。二是着力信息核查专业化。网格管理员根据社区志愿者等提供的信息和网格监管中心的指令,入户核查和调查,并利用“社区e通”及时更新。三是着力信息工作有效监管。通过网格管理中心(站)日常管理、网格监管中心GPS定位监控以及志愿者组织的内部约束机制,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通过专群结合、“面上收集和点上核查”相结合的方式,既实现了各类信息全面收集、动态更新,又避免了信息频繁多头采集、入户扰民。

――建立社区网格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社区信息空间化。一是依托电子政务专网,整合公安、人社、民政、司法、房管、工商、计生、卫生、教育、残联等部门信息资源,建立起全市统一、多方响应的人口基础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二是将网格内采集的信息与部门信息进行关联、比对、核查,形成包括人口、房屋、就业、社保、计生、信用等9大类、189个子项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三是以网格为单元,在电子地图上展示人、房、物的基本信息及分布情况,同时实现空间位置的查询、统计、分析。如一旦发生案情、火灾和其它突发事件,即可点击电子地图,快速定位到某一网格的具体部位及其相邻各部位,查阅其全部准确信息。

――建立社区网格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实现矛盾化解扁平化。充分发挥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管理员、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作用,通过居民恳谈、干部(党员)下访、定期排查、诉求热线、网络巡查、媒体监督等渠道,将矛盾排查化解关口前移到网格、楼栋,全面收集各类矛盾纠纷。利用自主开发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对于社区网格自身无法化解的矛盾,按不同类别在系统中进行分流,直达市直、区直部门或街道,实现社区、街道、部门三级联动化解,大大增强了化解工作的时效性。

――建立政府、社会协作体制,在社区网格实现综合管理与综合服务的良性互动。依托社区网格,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以此为载体推动行政服务、社会服务、法律服务进社区。整合面向社区居民的各类社会服务,利用信息化技术,与有关部门和组织的业务处理系统对接,建立社区前台受理、部门(组织)后台办理、社区前台回复的运行模式。

――建立长效保障体制,完善社区网格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在社区网格综合管理推进工作中,建立了“一化三纳入”制度,即实行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化,将社区网格综合管理纳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保证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从而建立起长效投入保障机制。

西陵区西陵街道办事处:推动社会矛盾联动化解

西陵区西陵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10.2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居民住户2.5万余户,人口10万余人。2010年6月28日, 宜昌市“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在西陵区西陵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及乌龟碑、土街头社区、石板溪社区、绿萝路社区、铁路坝社区等五个社区试点。试点社区安排专人负责系统的信息录入、签收、转办等工作,形成全面覆盖、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综合信息工作平台,将社会矛盾信息收集、排查、化解的关口延伸到社区(村)、楼栋(组)。“扁平化”改变了以往多层级式信息报送、处理程序,实现了社会矛盾收集、报送和化解的扁平化管理,建立了“签收必须办理、首办必须负责、转办必须阐明理由、社区直接与市、区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试点一年多来,西陵街道办事处依托该系统,初步形成全面覆盖、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体系,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加强综治维稳中心、工作站建设。西陵区政府和西陵街道投入15万余元,高标准建设200多平方米的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在乌龟碑、石板溪等5个社区建立了综治维稳工作站,统一安装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街道综治维稳中心设“三区一所一室”,即联合办公区、指挥处置区、联合调解区、司法所、专家室,形成了以、民政、工会、司法等多个部门联合办公的工作格局;在五个试点社区工作站设立矛盾纠纷受理台,配备矛盾纠纷信息录入专用电脑,安排专人录入信息。设立限时办理制度和超时预警机制,在案件录入系统后,案件在进入签收、办理、办结等阶段时会自动发送短信到诉求人手机上,将收集的矛盾纠纷信息在第一时间交办到第一责任单位,极大地缩短了办案时间。

――规范综治维稳工作流程。西陵街道各社区都有一个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流程图和市、区部门联动流程图、街道化解工作流程图、社区信息员工作流程图,构成社会矛盾信息流转网络,明确了各级处置矛盾纠纷程序和职能职责。配合这个被称为“1+3”网络图的是热点问题处置机制、处置机制、接待日、包保责任制等10多项规章制度,以及《综治维稳中心接访接案登记册》、《综治维稳中心工作手册》、《综治维稳中心调处通知单》、《七类重点人员台帐》等7本台帐,实现了社会矛盾化解资料收集的标准化、规范化,矛盾纠纷处置的制度化、程序化。

――实现社会矛盾化解的扁平化管理。推行《宜昌市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受理、办理、转办、协办、回复等社会矛盾联动化解运行机制,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间形成了快捷便利的联动网络,切实改变了以往层级式报送信息,部门间相互推诿,办案效率低下的情况,实现了社会矛盾化解的扁平化管理。

――建立矛盾信息专业收集队伍。街道将“干部下访了解民情”活动纳入“1+3”管理流程,与社区一千名由退休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的居民组成的安保、楼栋信息员、调解员、义务巡逻员、综治协管员、社区党员工作室党员等6支队伍联动,走访居民,查找社会矛盾和纠纷。此外,街道领导坚持领导接待日,每月9日和16日为街道书记、主任接待日,大力推行“困难户五必访”制度,及时为困难户排忧解难。街办每名干部每半个月用半天时间深入社区、小区、企业和居民群众家中,访民生、听民意、解民难。

西陵街道石板溪社区:“三联一带”家庭文明建设模式

篇12

网格化管理作为一个新的基层社区管理模式,大量学者对其利弊进行了研究。有学者从社区治理的角度来看,认为网格化管理是“更加全面的社区服务和管理体系”[1],网格化管理以其涉及范围广、灵活性高的特点便于实现对基层事务的全面覆盖和高效处理。网格化管理在宜昌推行以来,短短五年时间就已经覆盖了宜昌边缘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可见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相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说,网格化管理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最明显的转变就是政府角色的变化,政府不再是原来的被动管理,而是成为了管理的主动承担者,由此带来的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的变化都是网格化管理的创新之处。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来说,网格化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及经济物质条件作为支撑,还需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的发展。本文的调研地伍家岗区,作为最初推行网格化管理的试点地区,可以说是宜昌市网格化管理的先行者,推行过程中在职能分配、制度建设、流程完善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与理想状态不相符合的问题。

一、伍家岗区现行治理方式

宜昌市的网格化管理在借鉴前者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道路。在此基础上,伍家岗区在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体制也逐渐趋向成熟,本文主要从网格化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构成、职能与工作流程、信息共享、部门协作、现有考核制度五个方面对其进行治理现状分析。

(一)机构设置和构成

宜昌市的网格化管理2011年开始在伍家岗区试点推行,2014年全面推行到伍家岗区下的农村地区。网格管理系统主要由各级网格监管中心、各政府部门、基层网格站构成。

1.各级网格管理中心

网格管理在市、区(县)两级设网格监管中心,在街道办一级设网格管理中心,在社区、村设网格站,构建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体系。但是市、区、街道三级管理机构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政府的法定职能部门,仅仅是一个协调机构。

2.基层网格站

在伍家岗区的每个居委会和村委会下都设有网格站,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在城市社区按物业小区500户或杂居小区300户为一个网格,将居委会下辖的地区按照大小分为6-10个不等的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的网格员。农村地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在于,农村地区划分标准为每400户一个网格,由于刚推行网格化管理,网格员配备尚未齐全,存在一个网格员负担两个网格的现象。伍家岗区网格员的任用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直接任用村委会原有的工作人员或本村居民,看重这部分群体在村里的人脉以及本身具有的实际工作经验,便于初期工作的开展;第二市人社局通过面试、笔试的方式面向全市统一招聘大专学历以上、35岁以下工作能力较强的人担任网格员。不同网格站的工资水平是不一样的,刚开始推行网格化管理的火光村社区网格员的工资在1200-1300元左右,网格化管理较为成熟的白马山社区工资在1900元左右。

3.政府各个职能部门

宜昌市共有34个市直部门与网格管理部门联系,伍家岗区中的多数职能部门也与网格管理系统紧密联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有宜昌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以往这些部门中直接面向民众服务的工作,都是依靠一级一级的任务分配落实,现在可以直接依靠网格管理系统将协作任务直接分配给网格员,也可调用网格管理系统中的居民信息。这些职能部门与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协调机制主要有两个:第一,这些部门中都设有网格管理协调室,专门与网格管理中心进行联系,一方面接收网格中心下发的任务,另一方面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向网格管理中心反馈,报送和接收工作任务;第二,针对需要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有定期的网格管理联席会议机制,联席会议机制主要是由多个部门协作治理社区,多部门一起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对各个部门出现的问题以及可以协调合作的工作拿出来一起商讨,寻求解决方案。

(二)职能与工作流程

1.依主体划分为网格管理中心职能和网格员职能

网格管理中心的管理内容主要是是根据市区一级下发的工作任务指派网格员的工作内容;其次是对网格管理员的考核,考核项目主要为日常下达的民政、计生和居民信息普查等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另外还包括对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网格管理中心自身组织的信息采集录入,管理软件的使用等。

网格员在这个系统中主要起到信息收集反馈的作用,第一,将各项社会事务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有民政、劳保、计生、城管、卫生、消防等方面,收集居民意见,上报网格管理中心。第二,网格员每个工作日内都需一日双巡,在巡逻的过程中检查基础设施,听取居民意见。第三,网格员负责居民的基础信息收集,包括有居民个人基本信息、房产信息、工作信息、计生信息等,整合入网格管理中心的系统。

2.依职能性质划分将其分为信息采集和提供服务

(1)信息采集

为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最新动态,对居民进行统一化管理,减少职能部门因信息不足或信息不畅通导致的工作过程中的困难,网格化管理系统中建立了多个数据库和数据分享平台,包括社区综合信息采集核查系统、人口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社区网格管理信息系统、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系统、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系统等。由网格员负责收集各项基础信息,居民须填写伍家乡社区(村)居民综合信息统计表,这张表格涵盖了详细的居民信息,包括各项身份信息、教育信息、房产信息、土地信息、车辆信息、就业信息、税务信息、医疗保险信息等。除居民基础信息外,网格员还搜集社区中最新发生的事件信息,如基础设施损坏或垃圾无人清理等。网格员通过社区E通将各类基础信息和事件信息实时上传,建立社区“综合采集、多方共享、动态更新、实时处理”的信息采集机制,形成完善且更新迅速的信息系统。

(2)提供服务

网格管理系统联系社区居民与各个政府部门,居民只需负责将问题上报给网格员即可,减少了居民反映问题的难度,提高了信息的传达效率,使问题得以快速的解决,网格管理系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做到了便民利民。比如在没有物业的小区,小区井盖丢失,居民将相关情况反映到居委会,居委会不会立马落实,实行网格化管理以后,网格员得知这一消息后,可以迅速到达现场采集信息,并通过“E通”软件将信息传达网格管理中心,中心会将任务分配到当地政府的城建部门,并要求限期整改,网格员将会随同工作人员一起处理井盖丢失问题,该部门在问题解决后,网格员在系统中同样以图文形式上报表明已办结,同时居民或网格员对整改结果做出评价,缩短了很多问题的处理周期。

(三)信息共享

居民信息由网格员采集后录入数字网络平台,通过网格化管理平台中的部门对接应用以内网的形式与职能部门共享,各个部门通过自己的对接系统与综合信息平台建立联系,获得工作中所需的信息。部门对接应用主要包括:公安网格化对接应用系统、人社网格化服务系统、民政综合网格化管理系统、人口计生管理服务联动系统等18个。在宜昌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页面上,允许各个社区用户和街办用户凭密码登录,在日常办公板块中包括有社区办公、社区服务、社区台账、网格管理、基层党建、综合治理、部门联动、数字网络等,部门联动和数字网络是系统内部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的主要平台。

以民政部门的低保审批为例,在信息平台搭建之前民政部门需要搜集申请人综合信息,申请人也需要办理许多繁杂的手续,现在民政部门只需提交调取信息的申请,街道办在收到申请后,直接从综合信息平台调阅核对申请人的信息,进行初审后返回社区公示。其他部门如公安部门掌握流动人口信息、交通部门掌握车辆信息等都可以从这个综合信息平台中调取信息。这些应用保障了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避免信息重复采集,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四)部门协作

网格化管理在社区居民与职能部门之间起到信息传达与协调的作用,因此在执行过程中,网格管理中心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相当频繁,网格化系统实施的是科层制管理,其系统内部有明显的上下级的划分,上下之间的分工合作也是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主要条件之一。

1.网格管理机构与职能机构的协作

网格管理机构与各职能机构之间密不可分,网格管理机构负责统一承接市政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分配给各个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直接从网格管理机构处获得信息,解决问题。同样,网格管理机构也对职能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的标准即市政部门对问题的解决程度,包括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解决、是否完整解决问题两个标准,这是网格管理机构对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考核职能。

2.各级网格管理机构之间的协作

宜昌市网格管理系统实行两级监管一级管理,即市设网格监管中心,区、县一级设网格监管分中心,街道及乡镇设网格管理中心,社区、村设网格站,网格站管辖若干个网格,构建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体系。

网格作为网格管理系统中的最基层的组成部分,负责的网格员将网格内部所有相关信息,突发事件上报给上级网格管理中心,同时由上级网格管理中心负责下派任务并对网格员进行工作考核,网格员作为各级网格管理体系中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执行中心下发的任务,向上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五)考核

1.对网格员的考核

在网格员考核评分汇总表中,考勤情况占15%,日常工作占45%,专项工作占30%,社区的总和评价占10%。具体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一日双巡、弹性工时、基础信息采集、信息核查、矛盾纠纷排解等。网格员除受上级网格中心考核外,居委会或村委会也会对其进行打分,在加分项中与网格员有接触的各个职能部门及群众也可对网格员的工作进行考核。最终由网格监管中心的工作人员填制表格,形成网格员的最后得分。

网格员的考核体制中存在三个问题,第一考核内容过于繁琐,分数均摊到每一项工作任务上,对其进行考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第二考核的主体复杂,不光网格中心对其考核,居(村)委会也对其考核,导致网格员面临更大的考核压力。第三对网格员的评分没有完善的量化指标,受打分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2.对行政部门的考核

网格化系统创建“红绿灯”机制,形成监督体系。市综治办内部成立“市社区网格监管中心”,选调6名工作人员,利用电子监察系统“红灯预警机制”,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监督。其运作方式是当网格员拍照上传事件后,网格监管中心需要根据事件性质分给对应部门,并监督相应部门处理事件的情况,通过红黄绿灯记录工作完成的进度,事件顺利处理的管理系统标明绿灯,延迟的标明黄灯,当事件滞压得不到解决亮红灯,亮红灯的部门需要受到核查和进行说明情况。以此项机制加快各职能部门对事件的解决速度。

二、管理方式效用不足的原因

(一)工作职能下移造成网格化管理的泛化

网格化管理不是社会治理的全部,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既要发挥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人们往往误认为网格化管理能应对社会治理的全部内容,把社会治理的内容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反而导致职责不清。另一方面,网格化管理事项准入制度不健全,网格员大多没有拒绝居委会和政府职能部门“委托”给他们的不属于工作范围的事项。

(二)固有上层行政体制的制约作用

在推行新型治理方式的同时,上层行政体制没有转变,仍然对公共资源和权力有着绝对的分配权,这也是在网格化管理推行过程中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网格化管理建立了由各级网格监管中心和基层网格员组成的完善的管理系统,但没有能力和权力解决问题,本质只是一条连接的纽带,与之相比,职能部门掌握着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公共资源。即使网格监管中心有权对职能部门进行考核,但是执行难度大并且没有完善的责任机制和惩罚机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理体系的效率和增强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此,要想对现状进行根本上的改革,只从基层治理方式入手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对上层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三)单一管理主体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社区由“管理”向“治理”转化,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引入除政府以外的参与主体,季燕霞指出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迫切需要增进社会主体的权利,增强社会力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2]。我国长期处于“单一权力”管理模式下,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大包大揽”各项社会事务,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单一的管理模式和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实现从单一管理模式到多元化治理方式的转变,需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当然在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尚未成熟的前提下,仍需要政府以其行政力量来规范社区管理,作为主要管理主体的同时,应该允许和鼓励更多非政府力量参与到管理体制当中,形成治理合力,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政府资金、减少政府管理盲区,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

在伍家岗区的白马山社区,社区负责人已经采用引入多种资金的办法来促进社区活动的开展,通过建立白马山社区网格管理互助基金,吸收来自伍家岗区总工会、三峡晚报、宜昌消防支队甚至是负责人自己的稿费来支持社区内部诸如为困难居民捐款、帮扶生病居民等活动的展开。这是由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化治理转变的良好开端。

(四)静态的管理模式导致采取措施的滞后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管理主体向多元转变,静态模式已经不能与其相协调运作,日趋发达的信息化技术和网格化管理方式的结合打破了部门之间、管理结构之间的壁垒,信息得以共享。在实际操作中,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仅起到信息共享的作用,其由上到下的和由下到上的反馈机制仍不够灵活,造成上一级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了解具体问题和处理方式,或者下级在面临问题时与上级沟通不够导致措施的滞后性。滞后性在与民众的交流中表现的更为明显,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处理民众反映的问题造成民众不满,政府公信力下降。要想使信息和问题在不同级别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之间实现动态流通,需要最大化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推动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反馈机制和管理主体与民众之间的快速交流机制。

三、现存治理问题的改善方法

(一)合理分配基层服务职能

1.完善网格管理工作事项准入制度

建立健全网格管理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将网格员承担的事务加以明确。网格管理中的七项职能太过笼统,留有的操作空间太大,将很多本来应该由行政部门所应该承担的工作全推给网格员。对于每一项职责,都要将具体内容加以详细确定,即使是需要网格员来临时协助工作,也要明确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同时,对于已经纳入“网格员工作事项”中的内容,市区网格监管部门应该积极听取社区、网格员建议,对于不适合网格员承担的工作事项予以取消。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在明确网格管理系统和基层网格员所应承担的职责的同时,也要明确职能部门职责。在管理服务事项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必须要对诸如公安、民政、城管等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梳理,对于新增服务管理职能依据实际情况分配给各个职能部门承担,明确主体责任。

2.协调网格管理与原有社区管理工作

设在社区里的网格站和下辖的网格员的工作,与居委会所承担的任务重合度更高,名义上网格管理中心直接管理基层网格站,但网格员仍在村委会班子内。网格员的工作核心应在信息采集反馈,计划生育、民政服务等工作,应由居委会原本对应的委员进行管理。要明确权责,避免产生居委会无事可做,网格员负担过重的现象。使得两者协作处理区域内管理服务事务,从根本上控制网格员所负担的职能和工作任务的膨胀。

(二)职能部门工作流程再造

推动行政体制改进的根源还是在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体制调整,网格化管理机构本身是一个协调机构,主要职能就是组织调动各方资源去解决问题。要想真正解决各类民众反映的问题,根本上要靠职能部门。网格化管理的实施为职能部门的改革提供了契机,网格化管理利用可以交互联系的信息系统打破了职能部门间的壁垒,使得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再造成为可能,一定程度上变革了以往职能部门间“横向交流不足”的问题。

推动职能部门工作流程再造要明确两点:第一要以服务民众为核心理念,同时精简流程;第二是要以网格管理信息化系统为主要的载体,提高效率。首先,各个职能部门要对自身所承担的管理服务项目进行重新梳理检视,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协调的,分成明确步骤在信息系统中由各部门审核,并限定期限。同时宜昌市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中没有普通民众使用的网络软件终端,配套开发供普通居民使用的网格管理手机软件,用于居民上报社区里的公共安全隐患等问题。经各级网格管理中心审核中转,交至对应的职能部门去解决。可以用这种方式将提出工作任务的权力交给民众,由上级部门根据完成情况考核工作绩效,实际上也是有效的民意参与。

(三)完善网格管理系统内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1.职能部门奖惩

网格化管理现阶段存在反映问题解决难的现象,实际上与其工作考核机制存在很大关系。要想让职能部门从根本上树立起服务意识,就应该对职能部门的结果评价附加更严格的失职惩罚制度。对于未完成工作事项的职能部门,要给予严厉惩处,将这些工作事项的完成情况与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与部门领导的升迁适当挂钩。在惩罚机制实施的过程中,把握力度,注意方式,最好的方法是形成以民众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机制,以此作为奖惩的标准,民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是职能部门形成服务意识的关键。

2.明确网格员考核主体

解决宜昌市网格员考核主体复杂的问题,关键在于改变考核的体制,减少考核主体,以所完成的事务的好坏为中心,而不是各类部门领导的评价。网格化管理实行垂直化管理体制,是下级对上级负责,不需要在网格员考核中引进各个职能部门和村委会等如此多的考核主体。现阶段整理考核内容,明确考核主体,使网格监管中心成为单一考核主体,将其考核的主体逐渐从“四位一体”转变为仅仅由网格管理中心对其进行考核。同时探索以办理的事务的质量评价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如果该事务是民政局下派的,则民政局仅就事务完成情况打分做出评价,如果是居民提出的请求解决的问题,则由居民通过网格管理系统打分。网格员总的工作绩效主要由这些事项的评分决定。

(四)增进居民参与

在网格化管理未来的发展中,要逐步培育起社会组织,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基层网格员对社区治理的作用有限,而且由财政供养,如果对网格管理体制不断扩充,使其有全能化的趋势,对地方财政将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宜昌市的网格化管理已有较好的探索,下一步要重点将社会组织参与、居民参与和网格化管理相结合。通过向社会分权,形成控制网格化管理职能膨胀的有效方式。比如以往社区的文化、卫生、就业都是由居委会操办,现在当地的文化活动只由居委会引导,居民自己组织。当然这些还只是浅层次的,主要的目标还是在涉及社区居民重大利益的关键决策上,能做到有效的民意参与。

同时激活基层党员的积极性,让网格员和党员的沟通协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党员带动群众参与进来,充实志愿者队伍,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积极配合网格员的工作。让其参与和担负起更多社会治理的功能,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又可以精简机构、减少编制,也为民间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篇13

以辖区划分网格定人定岗定责管理

乌兰浩特市铁西街以所辖居委会为单位,将全街四个社区的居民,按照地缘相近、人文相联、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以50—100户为一个单元网格,把整个辖区7800余户划分为128个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网格管理员。各社区绘制了网格区域平面图,图上标明每个网格的具置;在实地醒目位置设置了小区网格标识牌;制定了网格管理员岗位职责和考评奖励机制,印制了网格管理员标志帽;下发了标注网格员姓名、住址、电话、服务项目等信息的通讯服务卡。形成了“社区网格员队+二级服务团队+一级服务团队”的工作格局,对社会事务实施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

今年60岁的刘丽是社区网格员之一,她每天吃过早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己负责的网格里走走。去年冬天,乌市天气格外的冷,因为有些人不自觉,乱倒脏水,使路面上结了许多冰,时常有过路人滑倒。刘丽看到这些很着急。她找到二级网格员陈晓芬,建议将社区内放假的学生组织起来,帮助铲除路面冻冰,监督制止乱倒脏水行为。这样做,既能减少乱泼乱倒脏水的不道德行为,给行人一个安全的环境,又可以培育孩子们维护公共利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在刘丽的努力下,社区环境卫生条件逐日改善,广大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在铁西办事处,正是众多像刘丽这样的网格员们,在第一时间掌握社情信息、了解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让每个网格都成为一个有服务团队、有组织、有场所的服务基本单元,从而更好地发挥居民“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

干部下沉到网格中服务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提高

网格化管理让乌市铁西街的干部走出办公室下沉到基层,他们妥善调解处理各类矛盾,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铁西街根据本区域的实际状况、网格内的居民特点和群众对服务多样化的需求,组建了以办事处骨干部门、社区卫生服务站、政协委员组成的九支组团式一级服务团队,同时,各个社区又针对本社区的实际情况,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社区协管员、环卫工人、治安员、法律志愿者、便民利民网点等人员组成的20支社区二级服务团队,专门解决网格员和社区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做到能立即解决的就地消化,不能解决的上报给一级网格服务团队快速解决。截至目前,铁西街的29支网格服务队共走访辖区居民6000余户,收集意见和建议260条,解决实际问题121件(次)。

同时,下基层的干部们还创办了网格管理的又一个特色品牌“相约星期五,有话大家说”座谈会。社区精神残疾居民史锁柱,媳妇和他离婚,平日就靠低保和拾荒为生的事儿就是在相约星期五的唠嗑中被发现的。事情很快反映到社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社区出钱为他安装了塑钢窗,解决了过冬问题。每个月社区还为他买一些衣物和挂面等基本生活用品。

延伸管理触角驻街单位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铁西办事处通过网格化延伸管理触角,注重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社会管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社会共治,把群众进一步“带”起来,社会管理进一步“活”起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