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09 14:46: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篇1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

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按性质划分,通常有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种。

1、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Free Trade Policy)就是对进出口贸易不加干预或限制,任其自由的输出和输入以及参与国际市场自由竞争,即采取“不干预”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表现为降低关税、进出口应税商品/服务的减少、非关税壁垒等措施的减少或取消/禁止。但没有所谓完全意义上的自由竞争,所谓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贸易。纯粹的自由贸易只不过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自由贸易,只不过是一种理论分析状态的自由贸易。所谓完全的“不干预政策”;所谓完全放任自流的进出口;所谓不加任何限制的进出口贸易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在国际贸易中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国家(地区),可以说所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地区),甚至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成员方都会通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措施来干预本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哪怕是高喊自由贸易、极力鼓吹自由贸易的国家(地区),也会通过不同的手段、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措施、不同的方法干预本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这一点在后危机时代表现得特别明显,特别活跃。

2、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Protectionist Policy)是指采取各种方法、手段干预进出口贸易,限制进口和某些商品与服务的出口,以保护本国(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定,以保护本国(地区)的市场及生产不受或少受外国(地区)商品及服务的竞争,同时鼓励出口,提高本国(地区)商品与服务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即实行“奖出限入”的国际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是保护本国(地区)市场免受或少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同时使本国(地区)的商品和服务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从历史发展来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周期性波动中交互出现的两种状况。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基础是经济,是经济实力及经济状况,通常情况下,在国际经济实力、国际经济竞争力中处于强势的国家(地区)多主张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特别是施压于其他国家(地区)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在国际经济实力、国际经济竞争力中处于弱势的国家(地区)多倾向于贸易保护政策,在迫于外在压力的情况下也会出台自由贸易政策。在特殊情况下,强势国家(地区)也会选择贸易保护政策。如为了摆脱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大萧条,从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算起英国抛弃了主张近百年的自由贸易政策,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一方面缔结英帝国特惠制,另一方面英议会于1932年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等自己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进口商品都开征进口关税。此法案的出台,意味英国自由贸易政策走到历史尽头。美国则通过霍利―斯穆特(Smoot-Haley)《关税法》(Tariff Act)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平均关税税率由33%提高到53.2%,为了摆脱金融风暴,美国抛出“购买美国货”的条款,欧盟随后也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二、灵活选择国际贸易政策的意义

1、保护贸易政策及措施是时代的产物

(1)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的时代背景。15世纪末至18世纪下半叶是西方国家进入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及保护贸易政策正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物。资本原始积累视金银为财富,视金银为货币资本,故推行“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奖励出口的政策手段是出口退税、出口津贴、减免出口关税、鼓励制成品出口、限制原料或半成品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手段是禁止本国能生产的消费品进口、禁止奢侈品进口、对原料以外的商品进口课证重税。保护贸易政策的目标是实现贸易顺差,积累财富(金银),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重商主义时期保护贸易政策的实质是只出口不进口,或是虽有进口,但一定要使出口大于进口,即一定要保证国际贸易顺差。对进口采取或禁止、或严格限制、或高额的进口关税。

(2)幼稚工业保护贸易政策的时代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弗里德里希・李斯特(Ge-org Friedrich List)的保护贸易政策理论正是自由竞争时期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相对英国的大机器工业而言,德国工业及经济处于落后状态,必须采取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国际贸易政策,其国际贸易政策手段是提高进口关税,即通过征收高额关税使本国幼稚工业免受进口商品的“扼杀”。李斯特提出的保护性关税政策是“滑动关税”政策,即本国的关税随本国商品成本的降低而降低,当外国商品进入威胁到本国制造业的生产时,或者说当本国制造商受到外国商品不公平竞争威胁时,就立即提高关税。李斯特采取的保护贸易政策手段是关税措施。无独有偶,这一时期的美国采取的保护贸易政策措施也是关税措施。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2000多种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世界贸易额下降了70%,几千万人失业,国际贸易因此而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的实质是避免进口外国工业品冲击本国落后的制造业,避免进口外国工业品冲击本国有潜力的制造业,他由重商主义的禁止进口或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措施改为对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即由数量限制的贸易政策措施改为关税贸易政策措施。

(3)超保护贸易政策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重演重商主义贸易顺差思想,迎合了垄断资本的利益。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将国际贸易与国内就业状况联系起来,如果是国际贸易顺差,就可以增加国内的投资,扩大国内的就业机会,反之,就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因此,凯恩斯主张干预对外贸易,而干预的贸易政策措施不再是以关税措施为主,而是转为以非关税措施为主,关税措施为辅,这就是凯恩斯的所谓超保护主义和超保护贸易政策。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与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有异曲同工之效,都是以实现国际贸易收支顺差为目的,但凯恩斯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实质不再是为了金银财富,不再是为了保护本国弱小的幼稚工业,而是要扩大国内投资,增加国内就业机会,由解决经济问题为主转向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于是,凯恩斯将国际贸易政策措施进行了调整,即将以简单的关税措施为主调整为以复杂的非关税措施为主,使保护贸易政策的措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是保护贸易政策的转折点,他将国际贸易政策的经济性转变到国际贸易政策同时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政治性,使国际贸易政策手段由经济手段转变到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外交手段等同时并用。

(4)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时代背景。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局面,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为了缓和“滞胀”局面,走出危机,新贸易保护主义应运而生。新贸易保护主义将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建立在动态的基础上,而不是像传统的保护贸易政策理论那样建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新贸易保护主义认为现实世界经济中普遍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要改善这种受到扭曲的竞争环境,需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来支持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新贸易保护主义出口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以出口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如出口退税、出口减税、出口奖励)、出口贷款、特殊优惠税收等支持本国寡头厂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新贸易保护主义进口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用关税(包括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特保税等惩罚性关税)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达到增加本国净福利,并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目的。同时,“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一个在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上从事生产的企业能够通过扩大生产,降低自己的边际生产成本,使自己低成本的商品潮水般地涌向国外市场。支持技术、知识密集程度最高、与国家利益和声望关系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必要的保护。如果政府采取保护或补贴的政策,将能够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并增加国民福利;而外国政府对这些部门的支持和保护,可能使本国丧失或减少这些有益的技术外溢,因此,本国必须采取对应的反击。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及措施不仅仅是要保护本国国内市场,而且要扩大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同时控制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及措施是放眼全球的贸易政策及措施,是全球化的贸易政策及措施,这也是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力推自由贸易、力推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力举保护贸易的原因。力推自由贸易要求其他国家符合他们要求开放市场,让其商品及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力举保护贸易既可控制国内市场,又可开拓国际市场。

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随之国际贸易专业成为我国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目前,我国七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该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宏微观经济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是理论性较强,虽然实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已经逐步被引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课时较少,内容设置不合理,不能及时反映国际贸易新动态等问题。而案例教学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不能了解最新的实际案例情况,所以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还是不强,对专业课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学习效果也就不太理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的原理,成为处理实际业务的外贸人才,我们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专业技能大赛就是改善这一情况的有效途径。

2专业技能大赛对本专业的有利影响

21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技能竞赛一般都设置有奖项,并颁发有相应的证书,对学生毕业时找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加分项,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先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举办的首届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在省级各高校比赛的决赛中设置有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相应的有安徽省教育厅盖章的证书,这对参与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进而能激发同学们参与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更认真主动地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22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国际贸易是一项涉外经济活动,就业涉及众多经济部门,因此具有线长、面广、风险大、复杂程度高等特点。从事这类工作也就需要学生掌握对外谈判、国际结算方式、国际贸易术语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联系密切,通过比赛,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例如安徽省首届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初赛是校园选拔赛,主要通过校园商品交易会和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还需熟悉进出口采用哪种贸易术语对己方比较有利;汇款、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哪种更为安全可行等专业的理论知识。

23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国际贸易需要和银行、外经贸部门、海关、商检部门、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诸多部门和企业打交道,尤其对外谈判的时候还涉及法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因此,从事这类工作还需要学生具有团体合作意识。专业技能大赛一般通过团体赛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默契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例如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规定参赛小组一组7~10人,参加省级决赛前要提交一份国际贸易参展商业策划书,决赛时是15分钟的产品会,这些都需要每个小组成员贡献出一分力量,相互之间还要衔接流畅,否则就会给整个小组表现带来不利影响。

24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任务是育人。但是目前高校教师的育人功能远远低于社会和学生所要求的水平。据调查,在高等学校,除了上课外,80%的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而在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讲台似乎成了阻碍师生交流的鸿沟,师生关系薄弱。班级同学之间接触则主要是课堂上,课下沟通机会少。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不仅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有更多的沟通机会,还能加强不同高校之间师生相互交流学习,从而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25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双向选择的就业机会

专业技能大赛往往会得到一些优秀企业的重视,如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的评委除了一部分是国贸专业的优秀教师,还有一部分是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外贸企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这个比赛让更多人了解本企业,也可以为企业选拔优秀的储备人才。对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自己精彩的表现选择自己心仪的企业去实习或工作。尤其对于位于非一线城市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

3改善专业技能大赛的建议

31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当前多数高校开设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广泛趋同,与国际市场和用人单位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特点差距较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校企合作、企业和机构人员培训等实践教学的形式。因此,专业技能竞赛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对外贸型人才的需要设置相应的竞赛内容。

32扩大竞赛规模、种类

就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来说,目前还只是省级比赛,类似有意义的比赛应进一步扩大比赛规模,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而且通过省级之间的比赛,能加强省级之间高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此外,比赛种类可以多样化,与国贸专业课程紧密相连,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各科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33竞赛内容多样化

优秀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掌握外?Q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较高的素养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因为外贸工作需要和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国家公民的形象,所以竞赛内容除了与专业课联系密切外,还应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例如可以在比赛最后环节设置一个5分钟左右的提问环节,评委可以提出相应问题,由学生灵活应答。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也能够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而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34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在专业技能比赛中,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团队小组的整体水平,指导老师只有掌握了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到最新的国际贸易动态,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可以请企业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给指导老师做集中培训或者组织指导老师到企业中去学习来实现。

35注重学生的年级性

篇3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电子商务目前在各个国家或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在通常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界定。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国际互联网寻找商机并完成交易的商务活动,例如利用电子邮件进行广告宣传、网上拍卖、网上采购、网上支付等。这种以网络为基础所从事的商务活动,包括了贸易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消费者、广告商、商等有关各方行为活动的总和,这也是人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电子商务。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事各种商务活动。即借助服务器、国际互联网、专用通信网络等各种电子工具,使企业内部、供应商、消费者之间,实现电子业务资源共享,加速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以此提高企业在生产、仓储和库存、营销、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无论是狭义的电子商务,还是广义的电子商务都以国际互联网为平台,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商务活动为主体,进行各种商务交易。与传统的国际贸易运行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破除时空壁垒,扩大贸易机会。建立业务关系是企业进行贸易的前提,在这一环节中,企业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搜集各种贸易信息、了解最新贸易动态、寻找潜在客户,还可以通过自建网站或者凭借相关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及时向世界范围内的潜在客户商品和服务的供求信息,开展网上促销,扩大采购渠道。这样,电子商务凭借网络这一重要的信息渠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国际贸易进一步全球化和扩大化。

(二)将传统的贸易流程无纸化、电子化,降低贸易成本。在国际贸易中,企业要与银行、保险公司、海关、运输部门等各方打交道,贸易环节多、程序繁琐、耗时耗力。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企业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办理与各方有关的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用电子流来代替实物流大量压缩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复劳动、缩短了贸易流程、节省了贸易费用、提高了贸易效率。

(三)加强贸易双方的良好互动。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与出口商、买方与卖方、商家与客户、企业与消费者通过国际互联网贸易平台进行交流,了解商品信息及市场动态、进行贸易谈判和签订贸易合同。与此同时,客户、消费者可以针对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向企业提供反馈信息,以供企业调查有关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生产,更新手段来维系与客户、消费者的关系,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积极影响

1、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和环境发生变化:“虚拟市场”的出现。网上促销、网上采购、网上谈判、跨国公司内部网络销售为国际贸易开辟了新的运行方式。电子数据交换(EDI),又称无纸贸易是信息技术与社会化服务系统的结合,进出口企业通过电子单据进行货物的商检、通关、投保、运输和结算等工作,大量减少了外贸过程中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消耗,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了国际贸易的绩效。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打破了时空限制,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建立了一个以现代技术手段为纽带的全球“虚拟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形成。与此同时,信息的流动推动了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流动,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2、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发生变化:“虚拟企业”的出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的出现。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电子商务根据单个企业在各自领域中掌握的核心技术,通过国际互联网,将众多企业相互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企业网络合作团体,完成一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更加高效地向世界市场提品和服务。由于“虚拟企业”集合了各方优势,尤其是技术层面上的优势,毋庸置疑“虚拟企业”在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开发方面更能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所以其产品和服务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高端水平,这一点是任何单个企业难以媲美的。“虚拟企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即跨国企业战略联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跨国企业的经营提供了良好机遇,为了寻找更为有效的竞争武器,跨国企业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降低成本创造规模经济,实现企业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克服壁垒有效占领新市场,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达成总体战略目标。

3、国际贸易经营模式发生变化。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的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善的“虚拟市场”环境,国际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正确运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使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优配置,充分强化市场机制的配置、选择功能,逐步形成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资金流为形式的全新经营模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这种“四流一体”的经营模式通过国际互联网,能够向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式贸易服务。其一,它利用电子交易平台将国际贸易流程引入到国际互联网内部,便于企业创新经济运行方式和节约经济成本;其二,它利用电子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传统贸易方式,不断向企业提供贸易信息咨询、市场状况分析、进口商品的保税办理及仓储等服务,便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消极影响

1、加大国际贸易中的安全隐患。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确实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既有硬件方面的因素,也有软件方面的因素。硬件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网络信息安全,软件方面的因素则主要是指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性质,也就是无纸贸易、电子交易。在电子商务贸易中,由于贸易信息没有进行严格的加密,电子版权管理系统相关标准的缺失,使得贸易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遭到网络黑客的侵袭和不法分子的窃取。被泄露和被篡改的贸易信息不仅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会让交易者面临潜在的财产诈骗风险,蒙受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在“虚拟市场”上进行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的资信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不法商家通过假冒贸易平台,利用有利条件吸引客户到平台上进行交易,骗取支付款项。这些都增加了国际贸易中的贸易风险和不可控因素。

2、增加国家税收管理难度。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虚拟市场”贸易,给国家在获取税务证明上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由于国际互联网贸易缺乏有形货物贸易的信息,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加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得纳税人的信息显得扑朔迷离,中介机构的“代收代缴”行为变得难以取证,这些原因导致国家很难掌握纳税人的准确信息,无疑加大了国家对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行为税务征收的难度,为企业国际避税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了国家应征税款的大量流失,影响了政府的经济管理工作。

3、加剧国际贸易中的“马太效应”。在国际贸易中,相对于贸易发展水平滞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源、雄厚的资金和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在电子商务的激烈角逐中抢占了先机。发达国家除了对内密切关注国际互联网对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及制定国家政策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之外,对外还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电子商务的统一标准、协议和框架,争夺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制高点。发达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拉大了他们与发展中国家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加剧了国际贸易中的“马太效应”。

三、我国应用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问题。首先,加快国际互联网安全系统的研发、推广、监管与维护,进一步加强国际互联网贸易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传输安全,建立对外贸易安全预警机制,确保电子商务贸易的安全性、保密性和高效性;其次,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创新和电子商务安全控制技术创新。前者主要包括电子认证、电子加密、协议交易等。后者主要包括网络共享、技术支持、安全协议和交易协议等;再次,加强贸易双方的诚信管理制度。大力提倡商家进行诚信贸易,增强商家的贸易自律意识,建立完备的贸易双方诚信档案,建立科学的、规范的电子商务诚信评价标准;最后,加强电子商务、交易规则、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立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完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应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具体状况,在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方面一定要把握对内要采取优惠政策,对外要坚持税收的中性原则。要保证通过不同技术手段和各种购买方法达成的贸易都能得到同等公平的税收待遇。在关税和税收等新问题上,政府还应该积极开展国际对话,参与国际公约和贸易伙伴协议的制定,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平衡利益分配,努力避免国际之间对电子商务贸易的双重征税,提高各国电子商务的国际兼容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

(三)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力度。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加大非营利性和商务性电子商务培训活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政策扶持;高校应该密切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根据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设置和调整专业,向企业输送既精通电子商务技术又通晓贸易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应该积极转变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员工业务技能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综合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已经凭借自身优势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如何利用电子商务这把双刃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利益是我们应该长期思考的问题。

作者:马欢欢 滕俊芳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94-02

1 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要素

开拓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营销要素基本上是一至的,无论是依据4P′S或6P′S,还是依据4C′S或4R′S原理来进行。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单靠产品、价格等作为手段打开国际市场的策略越来越显得难行,深入地分析总结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文化”是最基本的营销要素,进军国际市场,需要文化先行。具体可以通过国外企业成功开拓我国市场和我国企业成功开拓国外市场得到证实。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欧美国家与日本都看中了中国的家电市场,但欧美国家由于缺乏对中国的认识,迟迟不敢进入,而日本家电企业则通过赞助《排球女将》、《血疑》等多部电视连续剧营造新的文化氛围,促使了我国消费者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优秀文化的认同,同时把National、Sonny、Yamaha等品牌形象带进了中国,并在产品逐步引入我国市场中注重较高的产品品质,使消费者形成了“日本制造,精良品质”的观念,从而轻易地打开了我国的市场大门。

韩国商品近两三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可谓是随处可见,也是与韩国的文化大肆进入中国关系密切。“韩货”热销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先通过韩剧将韩国文化内涵传入中国,以《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多部优秀电视剧,形成了巨大的“韩流”,“韩流”威力带动了“韩货”的热销,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等,并通过电子产品扩散到饮食、美容、生发、医疗等多个产业行业。韩国近期相关统计表明,三星、LG、易生・印帝安(NANDAMO)生发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40%左右。07年韩国2月份出口增长17.4%,重新恢复到两位数增长,其中对我国的出口增长31.6%,其中增速最快的是韩国美容业,尤其是韩式生发品牌产品。

再如,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可口可乐公司全球第四大市场,并成为其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在过去五年里,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翻番,平均每年增长17%左右,这与可口可乐不遗余力的广告宣传和“美国制造”关系密切。还有就是P&G所生产的系列产品独占我国洗发美发护发用品市场的熬头,这与该公司80年代开始就将护发的文化观念引入给我国的消费者,“P&G 世界一流产品”深入人心,我国的消费者深为喜爱直接相关。

我国也有许多企业成功地开拓了国外市场。如海尔集团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投资设厂的大型企业。主要是通过本土化的战略和策略成功占领美国市场的一定份额。综合这些国家企业成功的经验,都是先从文化上渗透融入目标市场当地,然后再将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目标市场。

相反,文化的不相融使得国际贸易寸步难行。我国的玩具商品由于理念落后、品牌缺乏,国产玩具根本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我国玩具产业研究小组于07年1月完成的一份报告中显示,虽然全球75%的玩具在我国生产,但与国内玩具消费急剧增加的市场背景相比,由于缺乏品牌支持,国内大多玩具厂商是以为跨国公司巨头们“打工”为“生”,很多玩具都以贴牌加工生产的方式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前景令人堪忧。可口可乐公司开拓印度市场遇到的阻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印度市场一直是可口可乐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中遇到的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30年的时间里却得不到认同,发生的事件是连连不断。如在1977年曾遭印度政府驱逐出境的“礼遇”,可口可乐公司不甘心退出印度市场,16年后,1993年10月才重新登陆印度;2003年印度的“科学与环境中心”首次公开调查宣称,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两大公司在印度生产销售的部分软饮料中杀虫剂含量超标;同年,印度卫生部门警告该国民众,可口可乐含有污染成份,切忌饮用;同年12月26日,印度当地法官判可口可乐败诉,原因是在当地滥加采用地下水,甚至还发生了当地农村妇女在企业大门口抗议;2004年2月17日当地妇女组织以保护国家利益之名向跨国公司诉讼,当地政府函令可口可乐厂关闭;2006年,印度再爆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有毒”事件,印度最高法院下令要求百事和可口可乐公司公布它们秘方。诸多的摩擦,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人难以从精神文化上接受可口可乐。当年大英帝国以贸易为名,逐步吞食印度半岛各个国家的和领土,最终殖民统治了整个印度。东印度公司是印度人心中永远的痛。所以印度人对外国投资特别敏感和敌视。而印度国内的政策,对外资也是诸多阻拦和刁难。当然,这里也存在可口可乐公司方面的问题,就是没有放下架子,没学会充分尊重当地文化。

诸如此类的实例有很多。从理论上来分析,商品是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无论是什么地方的消费者,商品都是用于满足生活消费。消费者对商品满足消费上的要求包含了实体效用上的满足和消费心理上的满足。而商品本身就应该是“商品实体”和“商品文化”的结合,才能够满足消费者两方面的需要。由此可以很容易地引出对“商品文化”的认识。商品文化是生产经营者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意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所包含的精神方面的总和。可见,“商品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商品作为商业活动的载体,既具有物质属性又具有文化的属性,并且在商品设计、生产、流通上的文化属性可以成为商品的延伸,本身就是“完整商品”的一部分,所创造的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商品文化”的形成包括在围绕商品活动的所有过程,是可以不断充实和发展的。上述“日本制造”、“韩国制造”、“美国制造”的观念的形成就是很好的说明。正是这些观念充实了“商品文化”的内涵和自身商品文化的丰富,使他们的产品能所向披靡。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精神需求上的商品的满足。结合上文提到的这些国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也包括诸多未提及的国外产品,都是紧紧抓住国内消费环境的变化,把“商品文化”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先行营销要素,满足国内消费的心理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相反,“商品文化”没能首先满足消费的心理需求,商品无法被接受,也就难以在市场上行销。

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作用和力量被世人共识。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吸引力。文化可以形成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成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与商品结合能创造商品更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商品文化”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要素,文化营销要素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要素,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必须文化先行。

2 国际贸易中“文化营销策略”的运用

(1)提高对商品文化营销力的认识。进入21世纪后,国际贸易中以价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态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正在被释放出来,文化创造财富的神话已经变为活生生的现实,文化生产力事实上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除了直接作为商品、资产进入市场之外,还成为现代营销的资本。文化营销与营销文化进一步令人关注。文化营销,是指以消费者文化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以文化创造和文化渗透为手段的一种营销方式,也就是利用文化要素开拓市场、促进商品销售的方法和手段。营销文化,则是指营销活动中注重文化的要求。两者都是可以为提高商品文化营销力服务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都必须加以重视。另外,还要注意“商品文化”的形成包括了围绕商品活动的所有过程,应加以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2)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商品文化”的创造包含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即文化创意力。创意力特别是在广告创意设计、艺术产品、网络游戏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和娱乐产品拥有强大的优势,是这些文化产业产品的财富源泉。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创意早已成为涉及众多领域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产业。由此,在国际贸易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3)发挥文化在流通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文化在流通领域也具有创造价值的作用力。包括商品储存运输、包装、渠道等等方面。特别是包装文化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非常重要。包装具有文化价值,能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4)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中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信仰和消费习惯。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直接决定了消费的行为。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和适应才能顺利地开拓市场。

(5)积极开展跨文化营销。

篇5

FTA对智利经济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自从FTA生效后,智利对中国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增加至32.6%,进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3.7%,这与未签署类似协议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数额形成鲜明对比,进出口率分别下降19.1%和6.1%。

目前,中国被视为智利的主要贸易伙伴,因为智利出口量总值的23%集中在中国(比FTA出现之前所占的比例增加了一倍以上);中国也成为大部分智利地区最大(或第二大)出口目的地。2010年经济危机期间,贸易的强劲增长及积极发展充分证明智利与中国之间实施的FTA是最成功的案例。在2010年金融危机可以有资格作为最成功的与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条约的国家为智利,并且中国更多地参与智利对外贸易的关键便是智中FTA.

1.智利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背景

智利和中国间的外交关系始于1952年的外交访问,由当时智利的总统卡洛斯伊瓦涅斯戴尔坎普为代表,向中国总理表达关于打开双边关系的意向。在这次访问期间双方分别就以进一步发展问题达成共识,并且智利承诺拒绝台湾加合国,以此承认一个中国,同时智利与中国外交关系的建立,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打开了新的篇章,双方于1970年12月15日正式签订建交的书面文件。

然而,随着两国外交关系的形式化,加上当时的政治冲突,两国的外交关系被迫停滞。自从1980年以来,两国政府的相互关系日益增加。在1980年两国签署第一项政府间科学与技术协议,该协议规定在该地区建立一个联合委员会,并于1988年实施了两国外交部间的政治磋商。此外,自两国外交关系建立之日,智利政府始终支持中国的统一政策,并且成为第一个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

一些学者认为,两国外交关系建立后,其商业发展史可分为四个阶段:缓慢进展期,包括七十年代末,中国结束了五亿三千九百万美元的贸易逆差。在此期间,两国正处于贸易初期,初期末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仅有一亿美元左右,然而,与70年代初的一千四百万美相比,其增长是非常显著的。稳定发展期:在八十年代,那时的贸易额仍接近一亿两千万美元。在此后有利增长期的九十年代,贸易额则超过了六亿五千万美元。最后,开始于2000年的最后阶段,其贸易额相比于上世纪翻了一番,其增长高峰出现在加入FTA的2006年。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智利是第一个以独立名义与中国签署FTA的国家。该协议包括三个部分:关于商品的FTA(在6轮谈判中签订),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在4轮谈判中签订)和投资协议(写这篇文章时正在进行的谈判中签署,即第7轮谈判)。商品协议签订于2005年11月18日,并于2006年10月1日起生效;服务协议签署于2008年4月13日,于2010年8月1日生效。

2.两国商业关系的主要特点

直到2000年,智利才出现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2000―2006年间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均有显著增长,超过了智利贸易总额的增长。在FTA的第一年间(2007年),智利强劲加速向中国的出口,超过智利出口总增长量的6.3倍。

表一 中国在智利的贸易伙伴中所处的地位

资料来源:国际(DIRECON)经济关系的综合部门和智利中央银行。

事实上, FTA生效之后,智利向中国出口量急剧增加。 2007年超过了智利总出口增长的6.3倍。自2007年以来,出口份额大幅增加将中国变为智利的主要出口国。此外,尽管经济危机期间,智利向中国出口份额仍呈现持续上升,超过了智利总出口的20%(2009年的23.1%和2010年上半年的23.9%)。

相反,FTA之前的最后3年间,智利从中国进口量以37.5%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2007年上升到40%,2008年为39.2%,将中国变成智利的第二大供应商。此外,危机期间,智利从中国进口量的降低小于智利进口总额的降幅(在2009年分别下降了24.5%和31.5%),下面是中国在智利总进口结构的增长(达总商品的13.2%,占消费品的30%)。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智利贸易平衡的积极增长所做的贡献。 2006年, 7.1%有利于智利的贸易平衡贡献的。 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3.5%,2009年,上升到53.6%和2010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4.5%。

图1 中国在智利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2000-20100901,以总额%计算)

来源:作者整理。

关于FTA影响几乎所有评价都是相当积极的。 2007年,智利向中国的出口量增长了98.3%,远高于2006年(14.8%)的增长记录。2008年出口量下降2.5%,但在2009年经济危机期间,智利向中国出口量同比增长20.6%,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弥补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量的减少(-26.2%)。在2010年上半年,智利向中国出口量增长65%,同时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量为43%。

由于FTA的签订,智利与中国间总贸易远远大于没有签署类似协议的国家,甚至比其他签署FTA的国家贸易量大。事实上,FTA生效后,智利向中国的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2.6%,同时年平均进口率为13.7%,相反,没有签署协议的国家年平均出口率与年平均进口率分别以6.1%和19.1%的速度下降,而其他签署协议的国家年平均出口率与年平均进口率分别以3.5%和3.9%的速度增长。

3.铜在智中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上述情况,先前所展示的数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中国对铜的依赖,因为2009年间,中国生产的铜不足其自身需求的五分之一,却消耗了全球铜供应量的35%。自2007年,智利每出口5吨铜,其中就有1吨是到中国的,并且中国每消费5吨铜,其中就有1吨来自智利。

图2 智利出口到中国的铜量和中国占智

利铜出口总量的份额(2003--20100901,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智利铜委员会(COCHILCO)

2008年,智利向中国出口铜的总额为7.844,5百万美元,2009年为9.203,6百万美元,2010年上半年达到6.361,9百万美元。这意味着,智利向中国出口的约80%的商品是铜,与FTA签署之前的状况大致相同。并且智利出口到中国的铜比例将会增加。2008年智利向中国出口的铜量占其铜总出口量的21.6%,2009年占35.6%,而2010年上半年占35.2%。

因此,矿物资源的出口占据了总出口商品的82%,这将强烈影响智利向中国出口价值的增减。据统计,智利向中国的月度出口趋势与铜出口之间的度相关性高达0.984。

图3 智利向中国的总出口量,铜出口量

及其所占份额(2003-20100901,单位:百万美元)

来源:作者整理。

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到铜的出口值,但由于向中国出口量强劲增长到36%,致使铜的出口值仍增长17%。这是因为与世界其他地区(19%)相比,中国增加了来自智利的铜收购量,特别是精炼铜(部分用于建立库存,在所有行业中铜的需求加速)。2010年上半年,铜价升高导致中国(以及世界其它地区)不得不使用库存铜,这降低了对铜的需求从而导致铜的价格略有下降。但这种行为仍然是积极的,对中国出口的年价值量增长89.5%,以及出口贸易总量达841.000吨(比2006年多2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结论

2009年期间,中国出口量的大幅度增长对智利的经济发挥了重要和关键的反周期作用。FTA生效后,中国成为智利的主要贸易伙伴,因为它集中了超过23%的出口总额,是FTA出现之前比例的两倍多。

由于在这两个方面的强劲增长,危机期间, 贸易的数量和价值及其积极发展都证明了智利与中国之间实施的FTA是最成功的案例,因此中国也更多地参与智利对外贸易之中去。

FTA签署之后,智利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急剧上升,这种增长同时还受铜价格上涨的加强。此外,尽管2009年的经济危机影响了智利出口商品的价值量,但并没有影响到商品出口量,主要是因为中国铜消费量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出口大于进口的增长大大增加了中国对智利贸易收支平衡的贡献:智利每获得两美元,其中有一美元就来自中国。

在评估FTA的签署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进口增长将会超过出口增长,进而影响贸易平衡,甚至影响到整体经济而感到恐慌。FTA对中国预算影响(在部分协议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的初步估计是,出口将会增长3.7%,进口将会增长13%。但是,恰与这些初步的估计相反,事实上,发展结果更有利:中国向智利出口量在第一年就翻了一翻,第二年翻了两倍,第三年增长了20%,第四年的增幅接近65%。反过来,进口在第一年增长了40%,第二年增长39%,第三年下降24%(主要是受经济危机影响),预计在第四年将增长42%。

篇6

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不论来自何种途径,其所需的基础知识及职业技能的训练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但是,在现阶段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并为企业所用,学校教育的课程与训练活动是否能跟得上时代;在现今失业率的不断提高,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中,培养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已刻不容缓,特别是高职院校。

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一直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本研究从人才需求面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所需的专业技能,以作为高职教育专业规划与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1研究范围

职业所需的能力要求大致可区分为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能力、工作态度、判断能力概念能力等六项本研究主要针对专业能力,即职业技能。

2研究流程与步骤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产业界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际贸易公司从业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术与能力,确立国贸专业技能的基本内容;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形成问卷初稿;通过相关从业人员业者问卷预试并修正后,再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以了解相关企业认知的国贸从业人员所需的职业技能及其排序;通过量化分析,归纳出研究结论与建议,以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与实训设计的参考。

3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主要围绕调查业界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需求,从商务英语(贸易英语会话能力、英文阅读能力、英文商业书信能力);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信用证实务、国际货物运送实务、国际货运保险实务、关税法规与通关实务、国际商务仲裁、国际贸易谈判技巧);国际营销(国际营销基本理论、市场调查、贸易参展实务);贸易法律(民法、商法、贸易法规);国际金融与汇兑(进出口贸易财务操作、国际汇兑暨厂商外汇操作)五个层面进行题项设计,受访者依其认知的各项能力的重要性分别回答。问卷采用采李克特尺度衡量各项能力的重要性,r非常重要j5分、r较重要j4分、r一般重要J3分、r较不重要j2分、r非常不重要J1分,N不计分。同时为了解职位自身背景对答题的影响,针对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国际贸易行业的工作年限设计了个人资料部分。

4资料搜集

篇7

归结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无法脱离,所以我们加快了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的步伐,但是实践证明环境保护工作与国际贸易之间也同样形成了矛盾问题,所以如何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一、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的,所以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我国环境保护法已经明确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包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污染防止问题等,所以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环境保护工作。实践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水土流失情况,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出现严重退化问题,这不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考虑,由于环境的严重污染可能会造成更多癌症的产生,最为严重的是环境污染还会影响到下一代,引起胎儿在母体中出现畸形的严重现象,所以说环境问题关乎到子孙后代,是无法用经济去衡量的。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一定要有约束限制,保证人类生存的环境,这样才会反过来促进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伴随着国家贸易的不断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已经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制定,所以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关系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环境保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所以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化责任,同时也成为了国际贸易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际贸易显得过于自由化,所以引发了很多自然环境问题,同时也限制了国际的良好发展状态,所以为了追求国际贸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绿色贸易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绿色国际贸易的作用是为了有效遏制国际贸易中对环境的破坏问题,将一切贸易手段正常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认识到国际绿色贸易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保证贸易工作的健康积极发展。但是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限制国际贸易的情况,所以虽然实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程度,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所以必须致力于解决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

三、如何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国际贸易对环境的破坏性我们无法估量,所以新时期社会发展下我们必须强化环境保护工作,为子孙后代谋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但是实践证明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为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所以新时期国际社会环境下如何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共同解决的现实问题,下面就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工作进行有力分析。

1.对引起环境的外部性问题进行适当的削弱

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常常因为环境外部原因使得环境资源在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以及薄弱现象,所以想要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必须强化政府的合理干预,来起到调节市场外部环境的作用。可以采取财政手段,但同时要进行适当的补贴,这样才能保证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了调动私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要适当的减少私人边际成本,使之与社会成本之间相持平,保证价格的合理化,要适当收取环境税,有效减少在经济生产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这样才会把保护环境也列入建设目标的执行中,保证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现象。

2.加强国际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虽然相关规定已经明确指出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中国家之间要要区别的承担责任,但是相对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来说,自身经济利益的发展会更被人们所重视,所以最后使得国际上的各个国家都坚持以自我为中心,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中都是站在本国贸易的角度上进行环境问题的处理,这一过程难免存在不足,而忽视了全球化环境问题,最后可能还会产生国际利益冲突问题,严重制约着全球化健康发展目标。所以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国际政府要站在绝对客观的角度上进行问题的处理,保证坚持绝对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可以采取协商谈判的方式来进行问题的处理,让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才会做到及保护环境有促进国际贸易的双赢局面。

3.强化发达国际的援助

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开始盲目的展开国际贸易活动,根本无暇顾及环境保护工作,当人均收入在逐渐提高的同时环境污染情况也会越发的严重,所以环境污染指数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发展,不但会限制本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还会危及到全球。所以针对这一现象要求发达国家要适当的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以及相关技术援救活动,这样才会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当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速度达到了持平人均收入效果的时候,就会转向追求环境的保护工作,将国际贸易带来的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所以很显然想要保证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要求发达国家要多付出一份辛劳。

四、结语

从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问题也面临着极大地压力与挑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想要实现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强化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有效改进已经出现的不良现象,将它们之间的影响控制在最小,促进全球化健康发展的要求。

篇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跨国间的国际贸易交往频繁,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下借助网络营销促进国际贸易而言显得较为普遍。网络营销是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以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下的产物,并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兴起,不仅在国内各企业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国际贸易也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展开对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概括

1.网络营销的内涵

网络营销在营销领域又被称为电子营销,主要是指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采用一种互联网模式的新的营销形态,通过互联网、计算机以及相关的移动平台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工程,满足商家与消费者在网上的交换需求、服务需求等全过程,产品生产商家则利用网络对产品进行宣传和加之传递,从而达到对网络中客户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新型营销手段。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网络营销是当前各生产厂家与消费者之间较为普遍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具有整合性、成长性以及经济型特征,逐渐以其独特的方式逐渐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

2.网络营销应注意的事项

网络营销通常情况下是在网络中对商品进行宣传,产品生产厂家在网络中进行产品推销,消费者在网络中对产品进行购买,由于网络存在虚拟的特性,因此企业在做网络营销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多种。一方面,网络营销在进行网络营销前,应了解网络营销的内涵以及特征,明白企业网站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网络营销,因此在网站设计过程中要以方便客户、吸引客户为主;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网路营销时,不能够毫无目标的横冲直撞,应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市场中对于自身企业产品的程度,对网络营销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从而保障网络营销在企业产品经营中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二、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1.网络营销能够有效的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网络营销逐渐在企业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世界逐渐一体化趋势的新形势下,网络营销对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首先,网络营销能够有效的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一方面,网络营销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通常情况下,企业产品的采购成本与企业产品成本息息相关,通过网络营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品运费问题,以及采购信息不通畅的问题,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采购的成本;另一方面,网络营销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以往人为营销的情况下,需要企业销售人员进行走访销售,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和财力,而网络营销实行后,能够通过网络对产品进行销售,极大程度上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

2.网络营销能够提高业务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

在世界逐渐一体化趋势下,各国企业之间的交易贸易往来逐渐频繁,但是由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时间差,对于国际贸易商务谈判不是十分有利,尤其对于国内企业来讲,在相对传统的条件下,对客户提供24小时服务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由此因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往来。而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实施,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做到全天服务,无论客户在哪里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相关企业的商务信息,企业根据网络营销能够有效提高国际贸易的业务水平,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而促进自身企业的健康发展。

3.网络营销能够改变国际贸易中资金的支付方式

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对传统的企业资金支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贸易,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到来之际,网络营销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在经济贸易中逐渐转变了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以往传统的商务贸易活动中,我国部分企业进行贷款结算通常会采取支票和汇票的方式,此中支付方式体现出一定的弊端,在网络营销应用于国际贸易中后,资金支付方式逐渐采用电子货币和信用卡等进行支付,不仅有效的节约了资金支付时间,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国际间贸易的平稳发展。

4.网络营销能够增加国际贸易的商机

以往在企业营销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企业通常不会选择进行国际交易,仅通过企业自身的销售人员进行国内销售,相对传统的销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步,也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商机起到限定作用。在我国逐渐进入信息化网络时代过程中,各企业在经济贸易中逐渐加强对网络营销的运用,网路营销的主要特点体现为互联网、快捷和方便,网络营销在企业贸易中的应用,不仅打破了国内外企业之间的时间隔阂,减少了国际市场壁垒,同时也为国内企业增加国际贸易提供商机,促进国内企业更快的融入到他国市场中。

三、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相对较为单一

网路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正出于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初级阶段,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网络营销中国际贸易应用中的营销手段和方式相对较为单一。虽然多数企业中在国际贸易中应用了网络营销,但是仍存在部分企业未真正认识网络营销的内涵和特征,着重将竞争的重点定位于实体的市场,而未对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进行评估,致使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对网络营销的正确认识,缺乏网络营销的意识,由此导致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存在营销手段和方式单一的问题。

2.网络营销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

虽然网络营销在企业经济贸易中属于线上营销,但是并不意味着此种营销手段不需要相应的管理机制,正是由于网络营销的特殊性,企业在国际贸易应用过程中更要采取管理监督机制,以促进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目前部分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对于网络营销的管理过于疏忽,由于网络具有虚拟的性质,因此对于网络营销管理监督的疏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商业信息的可信度,虚假信息产生的可能性加工,容易出现骗局致使公司破产等,网络营销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是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应用存在的重要问题。

3.国际贸易中缺乏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

国际贸易中缺乏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是当前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应用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能够采取的营销方式有多种,尤其在国际贸易中所选取的网络营销方式也各式各样,不同的网络营销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当前部分企业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缺乏对网络营销方式进行理性选择的问题,根据不完全统计,一旦社会中某企业因选择某种网络营销方式而获取成功,则可以发现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多会效仿该企业的营销模式,此种盲目的营销选择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由此可见国际贸易中缺乏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

四、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应用

在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问题时,必须要加强对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应用。一方面,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加强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和认知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其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从而加强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的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网络营销模式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对自身企业产品的需求情况,对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进行创新并应用,以此提高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水平。

2.完善法律体系以促进对网络营销的监督管理

完善法律体系,以促进对网络营销的监督管理,是当前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问题的主要措施。在估计贸易中加强对网络赢营销的监督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方式,以法律为基础度网络营销模式进行保障,对于促进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通过各级政府加强对企业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的管理,保障网络营销能够在国际贸易中有序并平稳的运行;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营销的法制宣传,使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能够有法可依,从客观上推动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健康发展。

3.加强国际贸易中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

加强国际贸易中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对于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要理性的选择网络营销模式,一方面,企业在国际贸易发展进程行,要根据自身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产品的自身性质和属性以及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选择符合企业特点的网络营销方法,避免跟随大众趋势而使企业陷入绝境;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企业所采用的网络营销手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评价,并对评价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促进网络营销在企业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和理性选择。网络营销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的兴起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也将以其独特的贸易方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业务中的重要手段。本文关于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问题的研究,首先主要对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对网络营销之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同时从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相对较为单一、网络营销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对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加强对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应用、完善法律体系以促进对网络营销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问题的措施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作者:张芮 张忠慧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开敏.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J].通讯世界,2015,03(19):236-237.

篇9

一、前言

近些年高新科技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无论是在方式上还是在市场组织形式上,国际贸易融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目前我国银行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融资业务体系,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并且以减免保证金开证、进出口押汇等基本形式的业务占主要部分,而较复杂的业务所占比重较小,如国际保理、福费廷等,还有就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这种种存在的问题都给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带来了各种不同形式的风险,而面对这些风险,各银行和企业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认识不够,错误的认为国际贸易融资是零风险业务,不需要实际动用资金,但是在出现问题之后,又表现为过度夸大评估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性,结果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还有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还不够完善,跟国际惯例有一定的脱轨。国内也缺乏高素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人才,没有能够把握融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从业人员。

三、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风险

1.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一般分为国内动乱风险、转移风险、其他风险三类。如果涉及国际贸易融资的国家出现战争、外汇管制等问题时,由于其中的债权债务清偿问题,这就会使另外的交易主体承担相应的风险。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对融资决策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国家风险。

2.利率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利率的上下波动会引起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大幅涨跌,这就可能会给交易的经济主体带来损失。而且目前在发达国家中,利率都是通过自由竞争市场自动调节的,没有限制,因而自由的利率波动会加剧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的利率风险。

3.汇率风险

外汇风险分为:外汇折算风险、外汇交易风险、外汇结算风险、经济风险。跟利率风险类似,在国际贸易中,汇率的上下波动也会引起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大幅涨跌,从而导致给交易的经济主体带来损失。

4.信用风险

在国际贸易融资中,信用风险是各个交易主体都要考虑的。出口商承担着受货风险、财务风险和结算方式选择风险三类信用风险,进口商则要面对对方的不合格商品或延迟发货的信用风险,而银行要承担借贷人不能还贷的信用风险。

四、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防范体系

现在我国对各种融资风险防范比较薄弱,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完整而有力的防范体系,而且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国际信用风险加剧,这都体现了建立体系的重要性。我国应以政府为主导,可以建立一个国别风险信息检索库,密切跟踪国际形式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提前有一定的参考和了解。

2.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一方面,国际贸易融资属于高风险业务,所以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实施监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融资前,银行必须尽量做好贷前调查的工作,对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要严格审查,更要充分了解申请企业的相关资料,如企业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另一方面,我国的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有时候会出现某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无法可依的情况,并且会有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分歧的情况,因而我国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加快与国际惯例与通行的做法接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业务操作方案,让我国银行和企业能够利用法律途径来保护自身的利益,从而降低风险。

3.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在当今全球市场需求整体低迷,企业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减少,银行业务量下降的恶劣情况下,我国必须重视融资风险,要积极借鉴国际上某些已比较成熟的贸易融资方式,再结合自身的国情,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设计专业的贸易融资方案,持续发展保付、福费廷等业务,并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促进贸易融资的多样化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这也有利于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和拓展自身业务量。

4.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

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其能够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产品特点、外汇等相关知识掌握透彻,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透彻,准确判断和掌握客户资信,从而增强国际业务的市场效果,降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5.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网络技术也日趋完善。我们可以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能够让客户及时、详尽的了解最新动态,从而可以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以及加强客户的信任程度,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五、结束语

风险是融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认识风险的不同种类,采取与之相应的防范措施,就能够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从而为国际贸易融资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

参考文献:

[1]黄蕴洁,肖新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J].今日财富,2010;2

篇10

在营销专业中国际贸易是一个重要学科,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当今社会培养出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型应用人才。但是,当下我国很多高等学校在进行国际贸易教学的过程中,依旧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教师依旧还是过于倾向于传统教学方法,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对一些实践性教学却存在严重忽视,同时还有一些高校因为师资力量的问题,促使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这也是当下我国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因此,相应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应用人才,就必须对当下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从多个方面上入手,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目前国际贸易课程在营销专业的教学问题

1.太过重视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上依旧还是倾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导,严重的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很多学生在毕业工作之后,依旧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去适应自身所处或所学的岗位需求。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制定教学计划还是安排课程设置,都依旧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基本模式,过多的去强调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促使实践教学的时间严重不足,相对于相关的实践教学时间标准还依旧存在很大差距。虽然在教学计划中以及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相关的监管制度和标准,学生规模越来越大,但相应的教学费用和设备却无法跟上脚步,从而致使很多学生实训出现严重问题,很多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环节,学生却只能在一旁观摩。

2.学生没有重视起国贸实务训练和专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当今的大学何时能都有着较为开放的思想和张扬的个性,但是在心理上却较为脆弱,严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团体合作精神。学生在模拟学习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严格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也不错,因此对未来没有压力,从而也就对实践课学习的重要性严重认识不足,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差。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如果缺乏主观能动性,就很难收到有效的实践成果。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忽视了专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不会从自身实际出发,缺乏相应的针对性。

二、国际贸易课程在营销专业的教学革新

1.对国际贸易教学内容进行改善。

国际贸易课程的主要核心所在就是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国际贸易教学开展工作的基础所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伴随着国际形势而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在教学内容中及时的融入国际贸易变化所产生的新理论和新知识,转变教学重点,使其逐渐走向现代化贸易理论,将当今最新的理论知识讲解和传授给学生,例如:国际贸易新理论、国际投资理论以及服务贸易理论等。另外,国际贸易教学老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的结合其理论和实际国际形势,努力的迎合向国际教学模式,详细解析当下所发生的国际经济事件,例如区域经济一体化教学中,相关的CEPA和欧盟东扩的分析,或者向学生合理分析美国经济活动等,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学生兴趣得到最大程度激发。

2.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

在营销专业中国际贸易课程在技能实训上,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因此,学校应该对探索和实践进行重点加强,将具有特色和较强针对性的外贸实训教学基地及时构建出来,让稳定的学校和企业合作实习基地得到形成,从而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提前感受到自己将来将需要做的工作,加强学生对工作的认识度,同时也让相关企业更加方便的去发掘和选择人才,促使学生和相关企业中间逐渐形成共同发展和进步,学校通过建立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可以得到工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的技能训练得到强化,从而使学生未来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能够对各种资源做到更加广泛的运用,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学校可以找到相关政府部门,让其选取相关的国有企业或私有企业,推出相应的优惠政策,提升企业兴趣,然后促使企业原有和学校合作;然后学校在将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送到企业中实习,从而让学生能够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对其进行观察,使其能够及时的挖掘出优秀人才,让自身能够始终伴有新鲜血液的输入。

3.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服务于国际贸易课程教学。

在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对现代化信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运用,这样不但能够将更好的教学环境创设出来,同时还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结合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课程内容为核心,让信息技术成为课程的辅助手段。在整合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课程时,则需要相应的实施环境。例如:先建立起一个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将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的实验场所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所学知识和内容得到更好记忆和巩固,同时也让其更好地掌握时机操作技能;然后将教学信息资源库建立起来。其中包含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素材以及视音频资料等,设定可以交叉使用各个数据库,使其能够彼此互补,从而让学生的要求得到满足;另外,还可以将相应的课程学习网站建立起来,实施动态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得到加强;最后,则可以实施双语多媒体教学,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学效率。

4.提高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就目前而言,我国国际贸易课程中双师型专业教师较为缺乏,不管是拥有较深资质的老教师,还是一些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回到校内工作,在企业业务实践经验上存在严重缺失。而且很多教师还存在较弱的动手能力,从而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开展和实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国各大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具有外贸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和高专业的师资人才,来促使学校中传统师资队伍得到充实,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实践水平。其次,还应该积极鼓励一些专业老师去往一些企业进行锻炼,促进教室能够主动去考取相关的专业职称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对教师实践能力进行提升的方法之一。第三,各大学院也应该鼓励和支持相关专业老师进行深入进修,还可以对一些诸如外贸企业、银行国际业务部、海关以及商检部门等外贸单位中一些专家进行聘请,让其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对最新的国际贸易的信息和动态进行不断吸收,改进教学内容。

三、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只是整个教育改革中一个组成环节,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其对整个教育系统所带来的作用。在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对国际市场动态时刻进行关注,将现实意义的营销理论和业务知识及时的容纳到教学内容中,从而促使教学的内容能够时刻与时俱进。此外,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让教学培养目标得以明确,这有这样才能将适应市场需求的有效国际贸易营销人才给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宋泽楠.母体学科、知识内核与商务英语专业经管类课程教学——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179-181.

篇11

在营销专业中国际贸易是一个重要学科,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当今社会培养出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型应用人才。但是,当下我国很多高等学校在进行国际贸易教学的过程中,依旧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教师依旧还是过于倾向于传统教学方法,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对一些实践性教学却存在严重忽视,同时还有一些高校因为师资力量的问题,促使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这也是当下我国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因此,相应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应用人才,就必须对当下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从多个方面上入手,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目前国际贸易课程在营销专业的教学问题

1.太过重视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上依旧还是倾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导,严重的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很多学生在毕业工作之后,依旧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去适应自身所处或所学的岗位需求。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制定教学计划还是安排课程设置,都依旧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基本模式,过多的去强调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促使实践教学的时间严重不足,相对于相关的实践教学时间标准还依旧存在很大差距。虽然在教学计划中以及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相关的监管制度和标准,学生规模越来越大,但相应的教学费用和设备却无法跟上脚步,从而致使很多学生实训出现严重问题,很多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环节,学生却只能在一旁观摩。

2.学生没有重视起国贸实务训练和专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当今的大学何时能都有着较为开放的思想和张扬的个性,但是在心理上却较为脆弱,严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团体合作精神。学生在模拟学习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严格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也不错,因此对未来没有压力,从而也就对实践课学习的重要性严重认识不足,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差。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如果缺乏主观能动性,就很难收到有效的实践成果。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忽视了专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不会从自身实际出发,缺乏相应的针对性。

二、国际贸易课程在营销专业的教学革新

1.对国际贸易教学内容进行改善。国际贸易课程的主要核心所在就是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国际贸易教学开展工作的基础所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伴随着国际形势而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在教学内容中及时的融入国际贸易变化所产生的新理论和新知识,转变教学重点,使其逐渐走向现代化贸易理论,将当今最新的理论知识讲解和传授给学生,例如:国际贸易新理论、国际投资理论以及服务贸易理论等。另外,国际贸易教学老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的结合其理论和实际国际形势,努力的迎合向国际教学模式,详细解析当下所发生的国际经济事件,例如区域经济一体化教学中,相关的CEPA和欧盟东扩的分析,或者向学生合理分析美国经济活动等,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学生兴趣得到最大程度激发。

2.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在营销专业中国际贸易课程在技能实训上,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因此,学校应该对探索和实践进行重点加强,将具有特色和较强针对性的外贸实训教学基地及时构建出来,让稳定的学校和企业合作实习基地得到形成,从而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提前感受到自己将来将需要做的工作,加强学生对工作的认识度,同时也让相关企业更加方便的去发掘和选择人才,促使学生和相关企业中间逐渐形成共同发展和进步,学校通过建立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可以得到工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的技能训练得到强化,从而使学生未来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能够对各种资源做到更加广泛的运用,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学校可以找到相关政府部门,让其选取相关的国有企业或私有企业,推出相应的优惠政策,提升企业兴趣,然后促使企业原有和学校合作;然后学校在将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送到企业中实习,从而让学生能够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对其进行观察,使其能够及时的挖掘出优秀人才,让自身能够始终伴有新鲜血液的输入。

3.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服务于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在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对现代化信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运用,这样不但能够将更好的教学环境创设出来,同时还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结合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课程内容为核心,让信息技术成为课程的辅助手段。在整合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课程时,则需要相应的实施环境。例如:先建立起一个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将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的实验场所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所学知识和内容得到更好记忆和巩固,同时也让其更好地掌握时机操作技能;然后将教学信息资源库建立起来。其中包含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素材以及视音频资料等,设定可以交叉使用各个数据库,使其能够彼此互补,从而让学生的要求得到满足;另外,还可以将相应的课程学习网站建立起来,实施动态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得到加强;最后,则可以实施双语多媒体教学,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学效率。

4.提高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就目前而言,我国国际贸易课程中双师型专业教师较为缺乏,不管是拥有较深资质的老教师,还是一些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回到校内工作,在企业业务实践经验上存在严重缺失。而且很多教师还存在较弱的动手能力,从而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开展和实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国各大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具有外贸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和高专业的师资人才,来促使学校中传统师资队伍得到充实,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实践水平。其次,还应该积极鼓励一些专业老师去往一些企业进行锻炼,促进教室能够主动去考取相关的专业职称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对教师实践能力进行提升的方法之一。第三,各大学院也应该鼓励和支持相关专业老师进行深入进修,还可以对一些诸如外贸企业、银行国际业务部、海关以及商检部门等外贸单位中一些专家进行聘请,让其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对最新的国际贸易的信息和动态进行不断吸收,改进教学内容。

三、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只是整个教育改革中一个组成环节,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其对整个教育系统所带来的作用。在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对国际市场动态时刻进行关注,将现实意义的营销理论和业务知识及时的容纳到教学内容中,从而促使教学的内容能够时刻与时俱进。此外,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让教学培养目标得以明确,这有这样才能将适应市场需求的有效国际贸易营销人才给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来。

作者:黄德圆 单位:南宁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二、分析国际贸易统计的规则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关于服务贸易统计的规定:一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收支统计(BOP)。另一种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1.IMF的国际收支统计。BOP统计的原则,主要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简言之,就是跨境贸易。这里所说的居民和我们的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常住人口差不多,通常是指在该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自然人和设有营业场所并提供货物或者服务的实体。在这个意义上,服务贸易统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即跨境的服务流动统计。例如:中国的某企业接受外国海运公司的运输服务,对中国而言就是服务的进口。又如,外国旅游者在中国的旅游消费支出,对中国而言就是服务的出口。显然,包括在国际收支统计中的跨境服务贸易统计,具有服务跨境消费和跨境交易的特征。BOP统计已经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并且IMF也已经认识到了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统计的重要性。在其出版的国际收支统计方法手册第五版BMP5中,已经将服务贸易项目由手册第四版的五项细化为十一项,并逐步说明指标涵盖的范围和编纂方法。为了统计的准确性,该组织统计局已经在1999年出版的服务贸易统计手册,全面介绍IMF和WTO关于服务贸易统计的原则、分类和内容。但是IMF坚持其居民和非居民的统计原则,不统计境内外资企业对境内的服务贸易,认为这部分交易的统计不属于BOP范围,而属于国民核算统计。

2.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是迄今为止的第一套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多变规则,其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娱乐文化及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和其它等12个部门类别,每个部门又细分为若干个分部门,共155个分部门。GATS要求统计的服务贸易按其交易方式,既有跨境交易,包括过境交易、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又有境内贸易,包括商业存在,即境内的外资企业对境内的居民和非居民提供的服务交易,但是这种方法的统计资料很少,在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中,采用此法的国家不多。

3.外国附属机构的贸易(FAT)统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国家间经济联系的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跨境贸易,而包括了由于资本流动而导致的货物和服务的境内交易。例如,中国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然后在中国境内销售。由于按IMF的BOP统计的,这些外资企业属于居民的概念,或者说是常住单位。他们和中国国内的企业或者个人发生的交易,包括货物交易和服务交易,都不能统计到BOP中去,因为没有发生跨境交易,只是在中国居民之间进行交易。但是它又是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又不同于纯粹的国内贸易,它不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投资者所在国家的利益,而且这种交易已经属于中国和外国之间的交易。

三、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

篇13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地位是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大,要想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上得到一定的地位,中国企业就要改革创新,科技创新是现在信息社会的根本,也是社会竞争力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首要的观点,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上胜出就必须实行科技创新。

〗一、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是不断增加,科技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的的的社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现在社会一科技为第一竞争力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的激烈,随着科技在企业竞争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使得人们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更使得人们重视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并且在科学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方面加大了研究与精力的投入,让科技的改革与创新能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胜利与进一步的发展。

(1)科技创新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十分的明显,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是逐渐的加大,中国贸易要想在国际贸易上站稳脚跟,就要寻找一个很好的出路与支点而这个支点就是科技创新,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中国还不是贸易的强国,随着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趋势也是越来越严峻,所以,中国贸易要想在国际贸易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找到一个全新的改革之路,而这条路就是科技创新。

近几年来,科技创新这个词语不断的被人们提出来,也是人们看到了日益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趋势,认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所以,发展到现在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对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趋于劣势的认识与醒悟,并且中国人们在认识到这一方面的不足后,主动的在中国贸易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寻找出路,把中国企业立国际贸易于不败地位。所以,科技创新也就成为了中国贸易在国际贸易中胜出的必备武器,当然,科技创新也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社会要想发展与进步,市场经济要想发展,那么科技创新就是关键所在,而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步也是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社会进步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2)科技创新是中国贸易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胜出的重要因素。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更是取得了更好的成就,但是取得的这些成就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显得有些落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水平比我国的进步了好几倍,我国在日益增长的市场竞争力中还处于劣势,要想我国的市场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与进步,就要对我国企业进行改革与创新,并且面对这一形势,国家也是鼓励我国企业进行改革与创新,而科技创新就是我国企业进行改革的主要方面,也是我国地位在国际地位中提高的根本。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越来越激烈,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努力也是投入的越来越大,当然收到的成效也是显著的,使得我国的贸易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水平得到很高的进步与发展,更使得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一定的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使得我国贸易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的胜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重要因素。

(3)科技创新有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得我国市场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结果就促进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使得中国人民的国际地位也有所提高,更让我国企业在国际组织上有了稳定的地位,让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我国贸易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

二、科学创新与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关系

中国的国际贸易需要科技创新,而且中国的国际贸易也离不开科技创新,中国国际贸易要想在国际贸易这个大舞台上取得一定的胜利,那么就要进行科技创新,这样才能让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贸易上立于不败之地。

(1)科技创新是中国国际贸易的基础。中国国际贸易要想在国际贸易舞台上胜出,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占有一定地位的基础,也是中国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国际贸易在国际舞台上更进一步的重要标志。

(2)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离不开科技创新。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国际贸易就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也使得我国贸易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履步维艰,所以我国的贸易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创新,而科技创新就是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首要解决的问题。

(3)科技创新与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国际贸易离不开科技的创新,而且科技创新也是中国国际贸易在国际舞台上胜出的基础,所以,没有了科技创新,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贸易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失败,甚至会被国际舞台所淘汰,所以,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要想成功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三、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