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精准医学综述

精准医学综述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09 16:04: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精准医学综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精准医学综述

篇1

环境污染物与消化道肿瘤

美国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大数据癌症风险预测系统

欧洲移动健康发展状况及对策

介绍一种改良T形切口开颅术

浅谈国际康复医学发展及启示

美国医院医生是如何治疗病人的

光化学转染对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于健康医学模式的思考与解读

全民智慧健康研究与实践的新成果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两个里程碑

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新材料与新技术

我国数字医学新学科的创立与发展

面向POCT应用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综述

现代社会肠道复合微生态改变与疾病

膝关节对于足底支撑的生物力学响应

植物凝集素结构多样性与药物设计

两种全血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政治理论课教学生动化的做法

小儿胸腔积液150例病因及诊断分析

肺癌患者12项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分析

新生儿肺出血32例的早期观察和护理

妊娠糖尿病30例孕期护理体会

爱婴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分析与评价

强化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主动意识

术中荧光引导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的现状

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有效性的Meta分析

纯中药唐肌康治疗糖尿病足2例效果观察

移动医疗与神经外科医学生教学方式的变革

超声诊断和治疗肌肉骨骼伤病的研究进展

MicroRNA对体细胞重编程的调控研究进展

多学科复合促进发展低剂量医学成像技术

脑梗死患者的早期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选择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河南省密县金银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口腔颌面部复合组织异体移植研究进展

右肾结石、积水并自发性肾破裂1例

洋葱提取物对高血脂小鼠的降血脂作用

不同材料导尿管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PET代谢融合影像导航下胶质瘤外科治疗现状

住院病人92674例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交互式经颅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展述评

基于碳纳米管的高性能核磁共振造影剂研究进展

篇2

1、脑微出血的提出与定义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最初是在2005年开始被发现,因为其在临床医学表现上没有明显的特征,只有在MRI技术T1成像作用下才表现为圆形或者是斑点状的低信号或者是信号缺失的情况[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T2加权像中表现更加清楚。脑微出血真正被提出研究是在2009年,但是因为更多缺少病症样本的研究和讨论,至今还是因为缺乏更加精准的定位定义研究。

2、CMBs常见发病群体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脑微出血发病群体多数体现在老年人身上[2]。年纪的增加,由于人体的脑内微小血管病变的可能更大,所致脑微出血现象更加的频繁。

出现CMBs的人群当中,在脑出血病人中导致CMBs发生的概率是最高的,多达33%-80%的范围,其次是脑梗塞病症的病人发生CMBs的概率是26%,正常人发生脑微出血的可能性在5%-6.4%。从上面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临床表现出来的脑出血会导致CMBs并况,危险进一步增加。

CMBs病症除了有一些共同群体的现象之外,其常见发病的部位依次表现在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其次CMBs体现在基底核及丘脑、脑干,最后是小脑[3]。国外脑微出血研究人员Lee在针对CMBs多发性部位的研究当中,发现CMBs与原发性脑内出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因为上述的关系,所以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和脑微出血关联强度最高,发病率也更高。除了Lee的研究之外,Ying-Fa Chen等医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再MRI检测结果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患位于基底核和丘脑部位的CMBs病灶和pICH的病灶相关[4]。

导致脑微出血发病的病因因多数是因为高血压、淀粉样血管变性等等危险因素[5]。对于这些脑微出血病症的相关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找到更加精准的病因。根据研究显示,CMBs除了和人的年龄、血压、还有就是心脏疾病方面相关[6]。在近一两年更有提出与低密度脂蛋白有关系,这些相关因素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3、CMBs发病机制与原理

当前脑微出血因为其自身病症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联性,所以其也成为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因子之一[7]。所以CMBs受到了现代神经科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还未能够根据临床研究对CMBs进行精准定义,同时发病机制也还处在探讨阶段。

从当前探讨阶段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脑微出血是因为微血管的受到损伤而引起的临床病变,这种微出血血管损伤严重程度的提升,直接体现在病变的严重化,出血表现更为明显。病理学研究结果中,我们发现CMBs病症多数发现是位于脑内微小动脉或者是更细微动脉瘤的旁边,从而能够推测出高血压是导致形成脑微出血病症的因素之一[8]。

4、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MRI检测新技术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临床医学方面应用范围更为的广泛。CMBs被认为和认知知障碍、脑实质出血 、脑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等相关危险因素有相关性[9]。在新医学领域技术的支持下也可以进一步研究CMBs,取得更好的进展,为CMBs病因的诊治、病症防治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带来成效。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可以看出CMBs与脑出血病症表现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 ,所以CMBs也是目前临床医学研究中对出血性微血管病进行预测的一个指标[10]。现在医学手段中,经常采用的检测CMBs的方法主要有:MRI检查方法、血液指标检测方法、统计学方法、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方式方法[11]。

5、针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CMBs分析

针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CMBs分析是采用了MRI检测新技术中SWI技术,结合血液指标的检测,最后统计学计算方式,对比观察CMBs患者和无CMBs患者的数据[12]。从数据对照中进行研究探讨CMBs和LDL之间的作用关系。

分析研究发现,对比了CMBs患者与无CMBs对照组之间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也就是说CMBs病患自身具有的凝血机制没有很大的变化[13]。但是我们从上面的表格当中,可以看出CMBs病症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较低,比无CMBs一组病患来得低。这一现象也表明证实了卒中强化降脂研究中国提出的,低水平LDL会导致脑微出血的发病率的增加 。

CMBs发病机制原理可能是因为合理的血脂水平的降低,才会导致维持小血管壁的完整性降低,微小血管受损发生[14]。低水平LDL会对小血管壁的完整性形成损坏,从而引起了血管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 ,在MRI技术中显示出了信号缺失的病症 ,这也就是CMBs病症发生的一个因素。

经过国内外医学家的研究探讨,有多例CMBs病患病症体现为信号缺失,然后导致了微小血管旁边的含铁血黄素沉积,这个进一步的证实了上面的CMBs发病因素理论[15]。同时经过上面的讨论,得出CMBs 患者自身的总胆固醇(CHOL) 水平来得更好。CHOL水平高对高血压影响大,会导致微小血管的舒张功能降低,血管收缩反应是由于ET释放,使得小血管的通透性也增加了,引起脑微出血的概率增加。

6、高血压

从上面的研究分析当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脑微出血相关影响因素包含了血脂的影响,所以对CMBs患者来说,必须把血脂水平维持在一个正常范畴,防止脑微出血的严重化[16]。从研究分析中发现,那些CMBs患者和没有患上CMBs患者之间,在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 、舒张压 、收缩压、以及LDL 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症状表现上都有所差异。

影响CMBs计数的因素有高血压、 腔隙性脑梗塞 、收缩压、 舒张压有关联。CMBs的分级与年龄 、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 收缩压 、舒张压有关联[17]。把病患针对有无CMB对比,进行与心脑血管等因素的二分类回归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血压以及腔隙性脑梗塞等危险因素,对CMBs 的发生概率影响是明显的,所以高血压对动脉硬化影响,也对CMBs产生关联性。

7、脑微出血与其他脑血管病

因为脑白质中血液供源于各深穿支动脉,这些微小动脉是脑终末动脉,微小动脉之间之间侧支循环来得稀疏或者没有循环, 一旦末端微小血管出现了病变,就会导致脑脑白质区域血液循环工学的变化,使得脑室旁出现水肿与酸中毒发炎,这也就导致伴随LA患病率的增加[18]。CMBs的病因特征和LA病因特征都是属于微小血管的病变范畴,根据这个可以推导出两者之间的病理学原理是相似甚至共同。脑微血管(CMBs)发病会使得血管壁脆性更高,血管损伤容易出血,但是血管损伤未完全破裂的时候,也有可能导致节段性血管闭塞的发生,从而出现缺血性损伤的病症现象。因此可以得出,CMBs病变能够造成出血性脑损害,也可能会导致缺血性脑损害。

认知功能是人脑神经中枢中的一项高级功能。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增多,人群中患有认知功能障碍与痴呆现象的人也越来越多了。CMBs和认知功能之间关系与相互的作用,也是CMBs相关因素研究一个方向。临床研究表现中可以看出CMBs患者发病和前额部、执行功能的损伤有影响,所以CMBs病症研究对长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体现出发生概率的预示作用[19]。

在临床医学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针对动脉硬化性疾病预防治疗中运用范围广。经过对上千例高龄患者的针对性研究中,发现了没有服用抗血栓药物的高龄患者在MRI检测检查中,脑微出血(CMBs)症状出现更为普遍[20]。但是大量服用抗血栓药物也会导致后期CMBs现象更为明显。负责本次CMBs与抗血栓药物关系研究的医者认为,对于一些患心脏病或者中风的患者来说,抗血栓药物使用效果还是利大于弊。但是对于另一些特殊人群,例如CMBs患者而言,一些抗血栓药物的长期使用还是弊端显著的。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得出,虽然脑微出血和其他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由于从宏观大血管病和微观小血管病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性。在治疗方面的共同性还有有所差别的,所以关于CMBs的治疗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8、结语与展望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作为一种新形态的脑小血管病症,使得我们对脑血管基本方面的认识从整体走入细节,从针对大血管关注转变为小血管疾病的研究。CMBs病症是医学新技术MRI推广使用之后提出的一种形态学变化,其临床病症的表现和多个危险因素相关,更加精准的发病机制原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讨论。

CMBs多个相关因素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都有提高与证明,本文中进一步针对CMBs因素进行探讨与研究。虽然针对CMBs的探讨有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对其机制的研究样本还是不够全面,在其诊断、防治、治疗与预后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实践。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在以后找到更好的突破口,完全了解和治疗CMBs。

参考文献:

[1]黎杏群.脑出血中西医现代研究与临床.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04

[2]王峥.脑血管病发病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9

[3]金永娟.李宏妹.朱文云等.高血脂对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J].中国微循环,2012,6(1);22-24

[4]吴文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3年 第2期

[5]范慧敏,张微微,黄勇华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1-08

[6]韦铁民, 吕玲春, 周利民, 等. 脑微出血的磁共振诊断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025): 2007-2009.

[7]王小强, 吴君仓, 张继,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4): 386-389.

[8]谢宗志, 李浩, 游潮.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2, 9(008): 435-440.

[9]史蕙青. 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21): 18-19.

[10]程新旺, 周东. 脑微出血研究进展[J]. 华西医学, 2012, 27(8): 1276-1279.

[11] 吉凤, 王世民, 于兰. 老年脑梗死患者伴脑微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1): 11-13.

[12]王小强, 吴君仓. 脑微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45(003): 192-194.

[13]黄信全. 124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综述, 2013, 19(8): 1510-1511.

[14] 冯洁, 刘运海. 脑微出血研究进展[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2, 19(3): 157-160.

[15]王绍娟, 王利伟, 黄海青, 等. 磁敏感成像序列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价值[J]. 磁共振成像, 2013, 4(5): 335-338.

[16]刘毅, 师敬飞, 段云霞, 等. 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2, 9(009): 499-504.

[17]刘慧, 谢明. 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19(30): 53-54.

篇3

1.1导师遴选标准。导师为本院承担有课题的科研骨干担任,包含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课题涉及口腔肿瘤、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生物力学、颌面部发育等多个研究方向。面向全院。大一至大五的所有本科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以学生自愿的原则参与,尤其是鼓励低年级的本科生积极参与,以贯彻本校“早接触、早实习、早科研”的三早理念。1.2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招生要求后由学生根据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1~3名导师进行面试。面试环节包括简历制作、演示文稿制作、自我介绍、导师提问等,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随后导师表明招生意向,学生根据面试结果再进行选择,实现了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1.3培养过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举办1次,故培训时间至少为1年。待下年培养计划开始时学生可自由选择继续跟随当前导师或更换其他导师。初级阶段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文献阅读,参与组会,了解导师当下课题的进程;中级阶段鼓励学生进行综述的书写,追踪研究进展,提出科学问题,书写开题报告,进入实验室参观学习实验方法,协助导师课题的完成[6-8]。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承担导师课题的子课题,自主选择课题方向、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课题后期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统计分析、论文书写并进行投稿。实验经费可来源于导师课题经费及大学生科研设计大赛的奖金。

2导师制本科生培养计划的经验分析

2.1招生数量。在招生数量方面导师多担任科研、医疗、教学,甚至管理多重职务,时间和精力极其有限,故应控制其指导学生的数量,每年不应超过2名。由于导师能在本科生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研究生作为导师制的辅助可弥补这一缺陷。研究生应选择研二、研三及博士等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年级研究生。研究生可在文献检索、综述书写、实验技能、统计方法等多个环节给予本科生帮助,以减轻导师的负担,也使本科生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而本科生也可协助研究生完成其课题,成为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小助手。2.2加强沟通的必要性。本科生在接受科研能力培养的过程应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导师对自身关注度不足的情况下更应主动联系导师,主动要求新的学习任务。当在科研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及时向导师请教。积极参与组会,珍惜每一次与导师交流的机会。2.3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本科生单独立项时应格外注意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科研项目不宜过大、过难[9]。应充分考虑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实验技术支持,尤其是科研经费的数目和来源。本科生由于自身科研知识储备不足,很难对整个科研过程做出精准的预估,导师应在其立项过程中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口腔医学本科生不应局限于口腔医学范畴,更应参与跨学科的科研项目,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为今后的科研道路提供更广阔的背景。导师也可来自于其他学院,可以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医学相关学院,也可包含物理、化学、生物跨领域基础科学学院。2.4本科生科研培养形式的多样性。单凭导师一己之力本科生很难得到系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除在本科教育中提供文献检索、统计学习、生物实验技能等基础课程外,学院还应定期举办科研训练营作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辅助。在科研训练营中本科生不仅能在文献检索、统计方法等方面得到进阶学习,还能聆听科研精英的宝贵、真实的科研经验,了解当前的科研前沿及热点。2.5考核制度。由于缺乏明确、详细的考核制度,不同学生在不同导师的带领下在科研能力方面的收获差距巨大。随着项目的开展,加强对学生文献阅读、综述书写、开题报告书写、基础生物学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将进一步督促导师和学生双方更好地完成科研培养工作[10]。

篇4

现代医学发展出现了二律背反的态势:一方面,医学科学与技术发展迅猛,医学研究已经不满足于普通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而是继续探索分子病理机制,力求从基因水平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寿命的延续,健康成为人们当下的第一医学需求,而老龄化社会中人类健康状况持续恶化,现代医学“诊断明确、治疗单一”的发展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维系健康的需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教学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转化医学是在当前医学教育体系“偏理论轻实践”的情形下应运而生的,其概念源自美国Science杂志1992年提出的“BenchtoBedside(B-to-B)”,即是寻求将基础研究成果尽快应用到临床实践的科学,目的就是消除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间的屏障。

作为一名医生成长的起点,医学教育应逐渐融入转化医学模式,即一方面需要适应医学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更要体现医学发展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被严格划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基础医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的具体强化,在理论授课时不重视与临床知识的呼应,容易导致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相互脱节的情况。而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重实用性轻理论的教学模式及对于临床与理论相结合的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常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获得的往往是一些粗浅的治疗思路,而难以探寻疾病表象下隐藏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从临床工作中寻找突破点来进行未知科学理论的研究探索更无从谈起。在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中,应重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从而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医学教学的效率、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医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培养科研能力的方法

篇5

1共享优势

新媒体是网络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可分为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和数字新媒体[1]。目前以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简易信息聚合(RS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电子书、网络杂志/电子杂志等为主。融合的宽带信息网络,是各种新媒体形态依托的共性基础。终端移动性,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4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5媒体”。依托它可便捷地实现预防医学信息文献实时精准传播。任何情报文献的学术价值,都是在流动中形成与体现,在共享中最终实现。

2共享思路

理论上一个长远的合理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体系,包括共建与共知。共建是共享的物质基础,共知又是共建和共享的理论基础,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资源共享的手段是馆际合作,通过馆际互借、网上文献传递、原文复制和联合咨询达到资源共知共享,带动资源优化配置,拓展共享的渠道,提高共享效率,保证共享的后续发展。目前我省各县(市、区)疾控机构共享的路线基本以本中心文献信息库为主体,依托网络环境下的新媒体呈放射状传播。随着交流的频繁与深入,不断梳理沟通渠道,加强了解与协作,文献信息共享服务途径将由单向输出逐步演变为实际意义上的共知、共建与共享,做到以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来促进实体与虚拟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丰富与发展。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性的特征,可使不同区域网络连接起来,实现广域范围的资源共享。调查显示,我省基层单位均拥有互联网,工作人员基本可在岗位上自由上网,这为文献信息的传播提供了硬件服务支持。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2.1设立联系窗口

可在中心网站设立一扇和图书情报室的联系窗口,成为与基层单位科研人员、图书情报人员业务联系的纽带,及时接收和回应科研人员对预防医学文献信息的需求。为了使专业人员能够更方便快捷地阅读到本中心网站的最新信息,网站可推出RSS聚合资讯服务,利用互联网支撑下的新媒体传播渠道,围绕预防医学工作性质及当前的工作任务,不断补充丰富RSS订阅源,对预防医学专业信息加以及时、广泛、深度的挖掘与规范化的学科整合,丰富虚拟文献信息资源,科研人员可有的放矢地浏览查询最新信息与科研动态,避免在茫茫网络中毫无头绪、费时费力。

2.2通过微搏共享

可利用微博实现文献信息共享。据新华网报道,微博注册用户2011年底已超过3亿。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消息(字数140字以内)或上传图片,即时浏览最新信息,随时随地参与分享与讨论。一些有影响力的医药卫生媒体和部分省市的疾控中心,•72•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6月第18卷第3期StraitJPrevMed,Jun2012,Vol.18,No.3已在新浪开设官方认证的微博交流渠道:例如健康报官方微博北京市疾控中心长沙市疾控中心等。还可同步申请微博的官方网盘,它是一款云存储网盘,用来存储海量文件,并支持分享文档、音乐、视频等任意文件到微博、邮箱、QQ/MSN等。科研人员利用它可同步分享预防医学情报讯息,保存到微盘的文件可自动同步到电脑、手机等设备,无需携带电脑、移动硬盘,只要能联网,随时随地即可访问到图文并茂的专业文献信息。

2.3提供PDF文献

在为基层科研人员提供实体馆藏的医学文献信息服务时,可利用扫描仪将读者急需的文献转换成PDF格式,通过各类网络邮箱传送到读者的终端接收器。PDF页面最大优点是保证文献文本的准确性与相关图像的精准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