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0 14:55: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村电商运营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电信业面临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电信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缩小这个差异,电信业必须依靠电信普遍服务,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业务,而且业务质量和资费标准一视同仁。”[1]
1、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世界电信发展报告(1998)》中提出实施普遍服务的三条标准。而这三条标准即可将普遍服务的内涵概括出来。
1.1可接入性
可接入性指的是有覆盖全国的电信网络,用户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需要电信服务,都可以接入电信网络。
1.2非歧视性
非歧视性指的是各类用户应当受到相同的对待,就价格、服务内容和质量而言,不论地理位置或者种族、性别、如何,应当没有歧视。
1.3可承受性
可承受性指的是电信服务的价格应定位在大多数用户能够承受的水平上。我国根据自身经济、电信业发展状况,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地将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延伸丰富。到2007年底,我国普遍接入的目标己基本上实现,我国农村地区行政村的通电话率已达99.2%。今后我国普遍服务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镇能上网”。即在已通电话的乡镇,还提供农村互联网接入平台,对部分有条件的乡镇提供宽带数据业务。
2、电信普遍服务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
作为最能体现现代化科技生产力的电信业,已经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中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电信业如何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解决更多的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依靠推动电信普遍服务。
2.1社会层面
2.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为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使农民们安居乐业,城乡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乡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就需要依靠推进普遍服务不断扩大农村信息消费需求,拉动信息产业在农村的大发展。
2.1.2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由于收入、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域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差距。这个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解决,将导致城乡居民在社会中面临贫富分化、机遇不均等问题。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消除数字鸿沟。据《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而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21.6%,城乡“数字鸿沟”差距达4倍。
由以上数据,可发现我国数字鸿沟还是较深的,如何填平这就需要普遍服务。在完成“村村通”工程的同时,为广大的农村提供INTERNET”服务,让广大的农民能够用上互联网、掌握信息。
2.2电信业层面
电信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需要依靠普遍服务,谋求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电信产业有如下特点:一是自然垄断性:进入、立足电信业都需要高额的固定资本投资;二是规模经济性:电信需求量增加的越多,每一单位电信需求量分担的固定成本降的越来越少;因此,网络的效用和成本与用户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现阶段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在不断地扩大市场抢夺用户,谋求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现有7.45亿总人口,手机甚至固定电话的覆盖率还不是很高,而城市里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因此,农村电信市场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现在,各大运营商在城市已经争得头破血流了,应避开这红海(已知的市场空间),运用蓝海战略到未知的市场空间发展,把目标投向农村,使农村市场成为电信运营商新增用户的源泉。因此,运营商在承担普遍服务,承担义务的同时,将又获得了用户数及收入的迅速增长,可谓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之事。
2.3用户层面
我国电信业在城乡间的发展及为不平衡,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3]
推进普遍服务,使广大的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享受到电信基本服务,这不仅不会到损害城市居民的效益和福利,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效益和福利,因为电信业有网络正外部性:当消费同样产品的人数不断增加时,某使用者在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也将增加。因此,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使广大农民享受到通讯的权利,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效益和福利;同时也会增加城市和东部地区人们的效益和福利。
3、电信普遍服务中不和谐现象及分析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电信基本服务的均等化,使每个人能够均等的消费起电信业务、享有到通信权。但为只有几户人家的偏远山区用上电话,投资几十万元建设备,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收益。因此,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政府指导原则“分片包干”失效
我国普遍服务采用的是“分片包干”原则。将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视为31个普遍服务地区,根据各运营商的市场份额进行义务分摊,任务的分配依据是对每个省的实施难度进行打分,再乘以任务系数,计算出每个省的电信普遍服务任务量。这种原则好像体现了公平,但实事上不然,而且已经带来了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3.1.1难以真正公平
一是难度系数和任务系数确定过程中指标的选取,非常复杂,难以做到真正地公平。二是任务分到各运营商的总公司,执行者却是其各省公司,忽略了不同地点的成本差异,导致了西部省份难度普遍比东部大。因此,很多运营商的省公司有抵触情绪。
3.1.2没有约束作用
这是“分片包干”致命的缺陷,因没有规定对未完成任务运营商的具体处罚措施,实际上是个软约束。运营商想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导致很多边远山区的普遍服务实施不到位。
3.1.3导致重复建设
当初“包片分干”政策出台是为了防止重复建设,但如今却加剧了在发展较快的农村市场的重复建设,因为这个强制性政策对无利可图的边远农村是有效的,但对于发展较快的农村市场,例如江浙一带富裕的农村,原先的运营商为了利润早已经进入,而“包干”后反而强制性地增加了一个新的竞争者,导致了各大的重复建设。
3.2运营商定位两难
这里的定位问题,是指运营商将普遍服务如何定位的问题。是当作包袱,硬着头皮按要求把普遍服务做完,不管利润;还是当作利润源泉,从中获取用户增长、收入增长等回报。目前,农村通信的实施成本远远高于城市,且农村通信的单位收益都大大低于城市。因此,有些运营商常有怠工的情况出现,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运营商在承担普遍服务的责任同时又想获得高额的回报,使农村市场成为其利润的源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建设好和谐社会。这里就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运营商如何在低ARPU值即低收益的条件下实现低成本的运营。
3.3农村用户只用不消费
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事,外地打工的儿子每星期固定时间给远在边远山区的家里打电话,用铃响的次数来表示是否平安。可以说是不花一分钱却达到了目的,所以很多运营商发现辛辛苦苦建起来的线路,却没有任何收益。不难看到,农村用户消费电信服务的习惯并未养成,而且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用户会从最节省的目的出发来使用电信服务。4、电信普遍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策略
我国普遍服务存在着“分片包干”原则失效、运营商定位两难、用户只用不消费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政府、运营商两大角度提出若干策略,来化解这三个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1政府做好推动者
推进普遍服务,促进和谐社会,政府要做的就是当好推动者。通过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为普遍服务提供支持。
4.1.1立法
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电信普遍服务义务。通过制定电信普遍服务的规划政策,激励竞争、激励提高电信普遍服务水平,确保信息安全、通信稳定、互联互通,对各运营商的服务进行监督并将信息及时公布于众。
4.1.2成立专门的普遍服务管理机构
现在,我国经过多次电信重组后,电信市场的垄断已经被打破,有效竞争逐步形成。另外,我国已加入WTO,伴随着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市场,具有外资背景的电信企业也会逐渐增多,因此普遍服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必将越来越大。本文认为,我国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协助电信管制部门进行管理。在设立专门的普遍服务管理机构时,应符合透明何效率原则,接受公众、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监督,定情公告普遍服务的进展情况,并有责任向政府提出普遍服务改进建议。
4.1.3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
2005年,在信息产业部和财政部达成共识后,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已然确定无疑。现在,没有确定的只是时间和基金的管理方式的问题。那么,普遍服务基金如何进行管理呢,在这里本文想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因为两国同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且印度在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中国的背景下,但其农村地区的普遍服务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引入了竞争机制。印度普遍服务基金由电信部下属的基金管理部管理,通过竞标的方式来选择运营商。基金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投标程序,包括投标条款和条件,然后评估各运营商的投标方案,最后选择普遍服务提供商。此外,基金管理部还要持续监控普遍服务运营商每一个环节的情况。在进行招标之前,基金管理部根据招标地区的地理、人口特点,聘请专家计算出这个地区实现普遍服务需要多少投资,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招标的最高补贴数额。在招标过程中,基金管理部提出一系列要求,包括计算好的投资计划和建设方案,然后选择报价最低的(报价应低于政府提出的最高补贴数额)运营商为该地区提供接入服务。[5]
4.2运营商实现低成本运营
4.2.1送科技下乡
各大运营商在推进普遍服务建设的同时,可以送科技下乡,了解农村用户的需求,使他们接触电信基础服务,让他们享受到使用电信服务的好处,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
运营商在送科技下乡时就可以深入了解农民需求,例如运营上可就农民在农作的时候说关心的气候以及销售渠道等有关于农产品的外部环境问题,开发出相应的业务;也可以专就农村的劳务输出对通信的需求开发新的业务。真正的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
4.2.2补贴农民
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用户不花钱就能用电信服务的心理,除了大力的宣传之外,还要切实让农村的用户感受到电信服务的好处。比如说在只要有了通话,那么按通话的时间,运营商或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笔钱可以从普遍服务基金里拿出来。同时,也可以补贴给使用电信量大的农户,不断拉动农民对电信的消费需求。变普遍服务这种强制性手段为收入的再分配,对穷人、农民进行主动补贴。变城乡间的不和谐为和谐,带动运营商普遍服务的积极性。
4.2.3实现低ARPU值下的运营
普遍服务运营商找准定位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如何在低ARPU值的条件下实现低成本的运营。那么如何解决,本文认为,首先,运营商在建设基础设施时,应利用最为经济合理也适合当地情况的技术。例如选择450M无线接入系统应用于偏远地区的农村通信,经济方便。其次,为农民提供贴心服务。例如中国移动推出了“农信通”的业务品牌和相关业务,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通过“农信通”的平台送到农民手上。而且“农信通”的价格定为1~2元/月,价格低,这对农民有一定的吸引力。到2006年10月,“农信通”用户已经达到1267万。这样,吸引到更多的农民用户,即可在农村低成本运营好。自然,运营商在普遍服务中的位置也会摆的准。其次,培育良好的用户群。例如在刚进入时采取免费使用期或低价策略培育用户群,培养他们真正形成使用电信服务的习惯。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只有在政府不断地推动下,运营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低收益情况下低成本运营,才能够消除种种不和谐现象,达到帕累托最优。
参考文献
[1]唐守廉.电信管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2]游五洋.国外电信普遍服务简况及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内容和目标[J].世界电信,2002,(05):10-12.
[3]高鸿业.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电信业面临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电信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缩小这个差异,电信业必须依靠电信普遍服务,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业务,而且业务质量和资费标准一视同仁。”
一、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世界电信发展报告(1998)》中提出实施普遍服务的三条标准。而这三条标准即可将普遍服务的内涵概括出来。
1.1可接入性
可接入性指的是有覆盖全国的电信网络,用户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需要电信服务,都可以接入电信网络。
1.2非歧视性
非歧视性指的是各类用户应当受到相同的对待,就价格、服务内容和质量而言,不论地理位置或者种族、性别、如何,应当没有歧视。
1.3可承受性
可承受性指的是电信服务的价格应定位在大多数用户能够承受的水平上。我国根据自身经济、电信业发展状况,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地将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延伸丰富。到2007年底,我国普遍接入的目标己基本上实现,我国农村地区行政村的通电话率已达99.2%。今后我国普遍服务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镇能上网”。即在已通电话的乡镇,还提供农村互联网接入平台,对部分有条件的乡镇提供宽带数据业务。
二、电信普遍服务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
作为最能体现现代化科技生产力的电信业,已经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中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电信业如何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解决更多的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依靠推动电信普遍服务。
2.1社会层面
2.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为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使农民们安居乐业,城乡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乡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就需要依靠推进普遍服务不断扩大农村信息消费需求,拉动信息产业在农村的大发展。
2.1.2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由于收入、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域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差距。这个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解决,将导致城乡居民在社会中面临贫富分化、机遇不均等问题。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消除数字鸿沟。据《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而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21.6%,城乡“数字鸿沟”差距达4倍。
由以上数据,可发现我国数字鸿沟还是较深的,如何填平这就需要普遍服务。在完成“村村通”工程的同时,为广大的农村提供INTERNET”服务,让广大的农民能够用上互联网、掌握信息。
2.2电信业层面
电信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需要依靠普遍服务,谋求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电信产业有如下特点:一是自然垄断性:进入、立足电信业都需要高额的固定资本投资;二是规模经济性:电信需求量增加的越多,每一单位电信需求量分担的固定成本降的越来越少;因此,网络的效用和成本与用户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现阶段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在不断地扩大市场抢夺用户,谋求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现有7.45亿总人口,手机甚至固定电话的覆盖率还不是很高,而城市里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因此,农村电信市场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现在,各大运营商在城市已经争得头破血流了,应避开这红海(已知的市场空间),运用蓝海战略到未知的市场空间发展,把目标投向农村,使农村市场成为电信运营商新增用户的源泉。因此,运营商在承担普遍服务,承担义务的同时,将又获得了用户数及收入的迅速增长,可谓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之事。
2.3用户层面
我国电信业在城乡间的发展及为不平衡,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推进普遍服务,使广大的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享受到电信基本服务,这不仅不会到损害城市居民的效益和福利,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效益和福利,因为电信业有网络正外部性:当消费同样产品的人数不断增加时,某使用者在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也将增加。因此,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使广大农民享受到通讯的权利,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效益和福利;同时也会增加城市和东部地区人们的效益和福利。
三、电信普遍服务中不和谐现象及分析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电信基本服务的均等化,使每个人能够均等的消费起电信业务、享有到通信权。但为只有几户人家的偏远山区用上电话,投资几十万元建设备,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收益。因此,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政府指导原则“分片包干”失效
我国普遍服务采用的是“分片包干”原则。将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视为31个普遍服务地区,根据各运营商的市场份额进行义务分摊,任务的分配依据是对每个省的实施难度进行打分,再乘以任务系数,计算出每个省的电信普遍服务任务量。这种原则好像体现了公平,但实事上不然,而且已经带来了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3.1.1难以真正公平
一是难度系数和任务系数确定过程中指标的选取,非常复杂,难以做到真正地公平。二是任务分到各运营商的总公司,执行者却是其各省公司,忽略了不同地点的成本差异,导致了西部省份难度普遍比东部大。因此,很多运营商的省公司有抵触情绪。
3.1.2没有约束作用
这是“分片包干”致命的缺陷,因没有规定对未完成任务运营商的具体处罚措施,实际上是个软约束。运营商想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导致很多边远山区的普遍服务实施不到位。
3.1.3导致重复建设
当初“包片分干”政策出台是为了防止重复建设,但如今却加剧了在发展较快的农村市场的重复建设,因为这个强制性政策对无利可图的边远农村是有效的,但对于发展较快的农村市场,例如江浙一带富裕的农村,原先的运营商为了利润早已经进入,而“包干”后反而强制性地增加了一个新的竞争者,导致了各大的重复建设。
3.2运营商定位两难
这里的定位问题,是指运营商将普遍服务如何定位的问题。是当作包袱,硬着头皮按要求把普遍服务做完,不管利润;还是当作利润源泉,从中获取用户增长、收入增长等回报。目前,农村通信的实施成本远远高于城市,且农村通信的单位收益都大大低于城市。因此,有些运营商常有怠工的情况出现,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运营商在承担普遍服务的责任同时又想获得高额的回报,使农村市场成为其利润的源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建设好和谐社会。这里就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运营商如何在低ARPU值即低收益的条件下实现低成本的运营。
3.3农村用户只用不消费
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事,外地打工的儿子每星期固定时间给远在边远山区的家里打电话,用铃响的次数来表示是否平安。可以说是不花一分钱却达到了目的,所以很多运营商发现辛辛苦苦建起来的线路,却没有任何收益。不难看到,农村用户消费电信服务的习惯并未养成,而且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用户会从最节省的目的出发来使用电信服务。
四、电信普遍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策略
我国普遍服务存在着“分片包干”原则失效、运营商定位两难、用户只用不消费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政府、运营商两大角度提出若干策略,来化解这三个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1政府做好推动者
推进普遍服务,促进和谐社会,政府要做的就是当好推动者。通过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为普遍服务提供支持。
4.1.1立法
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电信普遍服务义务。通过制定电信普遍服务的规划政策,激励竞争、激励提高电信普遍服务水平,确保信息安全、通信稳定、互联互通,对各运营商的服务进行监督并将信息及时公布于众。
4.1.2成立专门的普遍服务管理机构
现在,我国经过多次电信重组后,电信市场的垄断已经被打破,有效竞争逐步形成。另外,我国已加入WTO,伴随着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市场,具有外资背景的电信企业也会逐渐增多,因此普遍服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必将越来越大。本文认为,我国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协助电信管制部门进行管理。在设立专门的普遍服务管理机构时,应符合透明何效率原则,接受公众、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监督,定情公告普遍服务的进展情况,并有责任向政府提出普遍服务改进建议。
4.1.3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
2005年,在信息产业部和财政部达成共识后,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已然确定无疑。现在,没有确定的只是时间和基金的管理方式的问题。那么,普遍服务基金如何进行管理呢,在这里本文想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因为两国同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且印度在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中国的背景下,但其农村地区的普遍服务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引入了竞争机制。印度普遍服务基金由电信部下属的基金管理部管理,通过竞标的方式来选择运营商。基金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投标程序,包括投标条款和条件,然后评估各运营商的投标方案,最后选择普遍服务提供商。此外,基金管理部还要持续监控普遍服务运营商每一个环节的情况。在进行招标之前,基金管理部根据招标地区的地理、人口特点,聘请专家计算出这个地区实现普遍服务需要多少投资,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招标的最高补贴数额。在招标过程中,基金管理部提出一系列要求,包括计算好的投资计划和建设方案,然后选择报价最低的(报价应低于政府提出的最高补贴数额)运营商为该地区提供接入服务。
4.2运营商实现低成本运营
4.2.1送科技下乡
各大运营商在推进普遍服务建设的同时,可以送科技下乡,了解农村用户的需求,使他们接触电信基础服务,让他们享受到使用电信服务的好处,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
运营商在送科技下乡时就可以深入了解农民需求,例如运营上可就农民在农作的时候说关心的气候以及销售渠道等有关于农产品的外部环境问题,开发出相应的业务;也可以专就农村的劳务输出对通信的需求开发新的业务。真正的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
4.2.2补贴农民
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用户不花钱就能用电信服务的心理,除了大力的宣传之外,还要切实让农村的用户感受到电信服务的好处。比如说在只要有了通话,那么按通话的时间,运营商或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笔钱可以从普遍服务基金里拿出来。同时,也可以补贴给使用电信量大的农户,不断拉动农民对电信的消费需求。变普遍服务这种强制性手段为收入的再分配,对穷人、农民进行主动补贴。变城乡间的不和谐为和谐,带动运营商普遍服务的积极性。
4.2.3实现低ARPU值下的运营
普遍服务运营商找准定位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如何在低ARPU值的条件下实现低成本的运营。那么如何解决,本文认为,首先,运营商在建设基础设施时,应利用最为经济合理也适合当地情况的技术。例如选择450M无线接入系统应用于偏远地区的农村通信,经济方便。其次,为农民提供贴心服务。例如中国移动推出了“农信通”的业务品牌和相关业务,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通过“农信通”的平台送到农民手上。而且“农信通”的价格定为1~2元/月,价格低,这对农民有一定的吸引力。到2006年10月,“农信通”用户已经达到1267万。这样,吸引到更多的农民用户,即可在农村低成本运营好。自然,运营商在普遍服务中的位置也会摆的准。其次,培育良好的用户群。例如在刚进入时采取免费使用期或低价策略培育用户群,培养他们真正形成使用电信服务的习惯。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只有在政府不断地推动下,运营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低收益情况下低成本运营,才能够消除种种不和谐现象,达到帕累托最优。
参考文献
[1]唐守廉.电信管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2]游五洋.国外电信普遍服务简况及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内容和目标[J].世界电信,2002,(05):10-12.
[3]高鸿业.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1.1可接入性
可接入性指的是有覆盖全国的电信网络,用户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需要电信服务,都可以接入电信网络。
1.2非歧视性
非歧视性指的是各类用户应当受到相同的对待,就价格、服务内容和质量而言,不论地理位置或者种族、性别、如何,应当没有歧视。
1.3可承受性
可承受性指的是电信服务的价格应定位在大多数用户能够承受的水平上。我国根据自身经济、电信业发展状况,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地将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延伸丰富。到2007年底,我国普遍接入的目标己基本上实现,我国农村地区行政村的通电话率已达99.2%。今后我国普遍服务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镇能上网”。即在已通电话的乡镇,还提供农村互联网接入平台,对部分有条件的乡镇提供宽带数据业务。
2、电信普遍服务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
作为最能体现现代化科技生产力的电信业,已经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中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电信业如何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解决更多的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依靠推动电信普遍服务。
2.1社会层面
2.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为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使农民们安居乐业,城乡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乡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就需要依靠推进普遍服务不断扩大农村信息消费需求,拉动信息产业在农村的大发展。
2.1.2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由于收入、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域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差距。这个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解决,将导致城乡居民在社会中面临贫富分化、机遇不均等问题。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消除数字鸿沟。据《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而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21.6%,城乡“数字鸿沟”差距达4倍。
由以上数据,可发现我国数字鸿沟还是较深的,如何填平这就需要普遍服务。在完成“村村通”工程的同时,为广大的农村提供INTERNET”服务,让广大的农民能够用上互联网、掌握信息。
2.2电信业层面
电信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需要依靠普遍服务,谋求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电信产业有如下特点:一是自然垄断性:进入、立足电信业都需要高额的固定资本投资;二是规模经济性:电信需求量增加的越多,每一单位电信需求量分担的固定成本降的越来越少;因此,网络的效用和成本与用户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现阶段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在不断地扩大市场抢夺用户,谋求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现有7.45亿总人口,手机甚至固定电话的覆盖率还不是很高,而城市里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因此,农村电信市场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现在,各大运营商在城市已经争得头破血流了,应避开这红海(已知的市场空间),运用蓝海战略到未知的市场空间发展,把目标投向农村,使农村市场成为电信运营商新增用户的源泉。因此,运营商在承担普遍服务,承担义务的同时,将又获得了用户数及收入的迅速增长,可谓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之事。
2.3用户层面
我国电信业在城乡间的发展及为不平衡,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3]
推进普遍服务,使广大的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享受到电信基本服务,这不仅不会到损害城市居民的效益和福利,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效益和福利,因为电信业有网络正外部性:当消费同样产品的人数不断增加时,某使用者在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也将增加。因此,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使广大农民享受到通讯的权利,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效益和福利;同时也会增加城市和东部地区人们的效益和福利。
3、电信普遍服务中不和谐现象及分析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电信基本服务的均等化,使每个人能够均等的消费起电信业务、享有到通信权。但为只有几户人家的偏远山区用上电话,投资几十万元建设备,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收益。因此,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政府指导原则“分片包干”失效
我国普遍服务采用的是“分片包干”原则。将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视为31个普遍服务地区,根据各运营商的市场份额进行义务分摊,任务的分配依据是对每个省的实施难度进行打分,再乘以任务系数,计算出每个省的电信普遍服务任务量。这种原则好像体现了公平,但实事上不然,而且已经带来了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3.1.1难以真正公平
一是难度系数和任务系数确定过程中指标的选取,非常复杂,难以做到真正地公平。二是任务分到各运营商的总公司,执行者却是其各省公司,忽略了不同地点的成本差异,导致了西部省份难度普遍比东部大。因此,很多运营商的省公司有抵触情绪。
3.1.2没有约束作用
这是“分片包干”致命的缺陷,因没有规定对未完成任务运营商的具体处罚措施,实际上是个软约束。运营商想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导致很多边远山区的普遍服务实施不到位。
3.1.3导致重复建设
当初“包片分干”政策出台是为了防止重复建设,但如今却加剧了在发展较快的农村市场的重复建设,因为这个强制性政策对无利可图的边远农村是有效的,但对于发展较快的农村市场,例如江浙一带富裕的农村,原先的运营商为了利润早已经进入,而“包干”后反而强制性地增加了一个新的竞争者,导致了各大的重复建设。
3.2运营商定位两难
这里的定位问题,是指运营商将普遍服务如何定位的问题。是当作包袱,硬着头皮按要求把普遍服务做完,不管利润;还是当作利润源泉,从中获取用户增长、收入增长等回报。目前,农村通信的实施成本远远高于城市,且农村通信的单位收益都大大低于城市。因此,有些运营商常有怠工的情况出现,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运营商在承担普遍服务的责任同时又想获得高额的回报,使农村市场成为其利润的源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建设好和谐社会。这里就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运营商如何在低ARPU值即低收益的条件下实现低成本的运营。
3.3农村用户只用不消费
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事,外地打工的儿子每星期固定时间给远在边远山区的家里打电话,用铃响的次数来表示是否平安。可以说是不花一分钱却达到了目的,所以很多运营商发现辛辛苦苦建起来的线路,却没有任何收益。不难看到,农村用户消费电信服务的习惯并未养成,而且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用户会从最节省的目的出发来使用电信服务。
4、电信普遍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策略
我国普遍服务存在着“分片包干”原则失效、运营商定位两难、用户只用不消费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政府、运营商两大角度提出若干策略,来化解这三个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1政府做好推动者
推进普遍服务,促进和谐社会,政府要做的就是当好推动者。通过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为普遍服务提供支持。
4.1.1立法
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电信普遍服务义务。通过制定电信普遍服务的规划政策,激励竞争、激励提高电信普遍服务水平,确保信息安全、通信稳定、互联互通,对各运营商的服务进行监督并将信息及时公布于众。
4.1.2成立专门的普遍服务管理机构
现在,我国经过多次电信重组后,电信市场的垄断已经被打破,有效竞争逐步形成。另外,我国已加入WTO,伴随着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市场,具有外资背景的电信企业也会逐渐增多,因此普遍服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必将越来越大。本文认为,我国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协助电信管制部门进行管理。在设立专门的普遍服务管理机构时,应符合透明何效率原则,接受公众、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监督,定情公告普遍服务的进展情况,并有责任向政府提出普遍服务改进建议。
4.1.3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
2005年,在信息产业部和财政部达成共识后,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已然确定无疑。现在,没有确定的只是时间和基金的管理方式的问题。那么,普遍服务基金如何进行管理呢,在这里本文想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因为两国同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且印度在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中国的背景下,但其农村地区的普遍服务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引入了竞争机制。印度普遍服务基金由电信部下属的基金管理部管理,通过竞标的方式来选择运营商。基金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投标程序,包括投标条款和条件,然后评估各运营商的投标方案,最后选择普遍服务提供商。此外,基金管理部还要持续监控普遍服务运营商每一个环节的情况。在进行招标之前,基金管理部根据招标地区的地理、人口特点,聘请专家计算出这个地区实现普遍服务需要多少投资,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招标的最高补贴数额。在招标过程中,基金管理部提出一系列要求,包括计算好的投资计划和建设方案,然后选择报价最低的(报价应低于政府提出的最高补贴数额)运营商为该地区提供接入服务。[5]
4.2运营商实现低成本运营
4.2.1送科技下乡
各大运营商在推进普遍服务建设的同时,可以送科技下乡,了解农村用户的需求,使他们接触电信基础服务,让他们享受到使用电信服务的好处,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
运营商在送科技下乡时就可以深入了解农民需求,例如运营上可就农民在农作的时候说关心的气候以及销售渠道等有关于农产品的外部环境问题,开发出相应的业务;也可以专就农村的劳务输出对通信的需求开发新的业务。真正的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
4.2.2补贴农民
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用户不花钱就能用电信服务的心理,除了大力的宣传之外,还要切实让农村的用户感受到电信服务的好处。比如说在只要有了通话,那么按通话的时间,运营商或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笔钱可以从普遍服务基金里拿出来。同时,也可以补贴给使用电信量大的农户,不断拉动农民对电信的消费需求。变普遍服务这种强制性手段为收入的再分配,对穷人、农民进行主动补贴。变城乡间的不和谐为和谐,带动运营商普遍服务的积极性。
4.2.3实现低ARPU值下的运营
普遍服务运营商找准定位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如何在低ARPU值的条件下实现低成本的运营。那么如何解决,本文认为,首先,运营商在建设基础设施时,应利用最为经济合理也适合当地情况的技术。例如选择450M无线接入系统应用于偏远地区的农村通信,经济方便。其次,为农民提供贴心服务。例如中国移动推出了“农信通”的业务品牌和相关业务,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通过“农信通”的平台送到农民手上。而且“农信通”的价格定为1~2元/月,价格低,这对农民有一定的吸引力。到2006年10月,“农信通”用户已经达到1267万。这样,吸引到更多的农民用户,即可在农村低成本运营好。自然,运营商在普遍服务中的位置也会摆的准。其次,培育良好的用户群。例如在刚进入时采取免费使用期或低价策略培育用户群,培养他们真正形成使用电信服务的习惯。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只有在政府不断地推动下,运营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低收益情况下低成本运营,才能够消除种种不和谐现象,达到帕累托最优。
参考文献
[1]唐守廉.电信管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2]游五洋.国外电信普遍服务简况及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内容和目标[J].世界电信,2002,(05):10-12.
[3]高鸿业.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电信业面临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电信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缩小这个差异,电信业必须依靠电信普遍服务,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以承担得起的价格享受电信业务,而且业务质量和资费标准一视同仁。”[1]
1、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世界电信发展报告(1998)》中提出实施普遍服务的三条标准。而这三条标准即可将普遍服务的内涵概括出来。
1.1 可接入性
可接入性指的是有覆盖全国的电信网络,用户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需要电信服务,都可以接入电信网络。
1.2 非歧视性
非歧视性指的是各类用户应当受到相同的对待,就价格、服务内容和质量而言,不论地理位置或者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如何,应当没有歧视。
1.3 可承受性
可承受性指的是电信服务的价格应定位在大多数用户能够承受的水平上。我国根据自身经济、电信业发展状况,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地将电信普遍服务的内涵延伸丰富。到2007年底,我国普遍接入的目标己基本上实现,我国农村地区行政村的通电话率已达99.2%。今后我国普遍服务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镇能上网”。即在已通电话的乡镇,还提供农村互联网接入平台,对部分有条件的乡镇提供宽带数据业务。
2、电信普遍服务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必要性
作为最能体现现代化科技生产力的电信业,已经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中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电信业如何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解决更多的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依靠推动电信普遍服务。
2.1 社会层面
2.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为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使农民们安居乐业,城乡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乡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就需要依靠推进普遍服务不断扩大农村信息消费需求,拉动信息产业在农村的大发展。
2.1.2 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由于收入、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域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差距。这个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解决,将导致城乡居民在社会中面临贫富分化、机遇不均等问题。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消除数字鸿沟。据《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而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21.6%,城乡“数字鸿沟”差距达4倍。
由以上数据,可发现我国数字鸿沟还是较深的,如何填平这就需要普遍服务。在完成“村村通”工程的同时,为广大的农村提供INTERNET”服务,让广大的农民能够用上互联网、掌握信息。
2.2 电信业层面
电信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需要依靠普遍服务,谋求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电信产业有如下特点:一是自然垄断性:进入、立足电信业都需要高额的固定资本投资;二是规模经济性:电信需求量增加的越多,每一单位电信需求量分担的固定成本降的越来越少;因此,网络的效用和成本与用户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现阶段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在不断地扩大市场抢夺用户,谋求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现有7.45亿总人口,手机甚至固定电话的覆盖率还不是很高,而城市里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因此,农村电信市场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现在,各大运营商在城市已经争得头破血流了,应避开这红海(已知的市场空间),运用蓝海战略到未知的市场空间发展,把目标投向农村,使农村市场成为电信运营商新增用户的源泉。因此,运营商在承担普遍服务,承担义务的同时,将又获得了用户数及收入的迅速增长,可谓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之事。
2.3 用户层面
我国电信业在城乡间的发展及为不平衡,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3]
推进普遍服务,使广大的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享受到电信基本服务,这不仅不会到损害城市居民的效益和福利,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效益和福利,因为电信业有网络正外部性:当消费同样产品的人数不断增加时,某使用者在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也将增加。因此,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使广大农民享受到通讯的权利,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效益和福利;同时也会增加城市和东部地区人们的效益和福利。
3、电信普遍服务中不和谐现象及分析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电信基本服务的均等化,使每个人能够均等的消费起电信业务、享有到通信权。但为只有几户人家的偏远山区用上电话,投资几十万元建设备,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收益。因此,我国的电信普遍服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 政府指导原则“分片包干”失效
我国普遍服务采用的是“分片包干”原则。将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视为31个普遍服务地区,根据各运营商的市场份额进行义务分摊,任务的分配依据是对每个省的实施难度进行打分,再乘以任务系数,计算出每个省的电信普遍服务任务量。这种原则好像体现了公平,但实事上不然,而且已经带来了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3.1.1 难以真正公平
一是难度系数和任务系数确定过程中指标的选取,非常复杂,难以做到真正地公平。二是任务分到各运营商的总公司,执行者却是其各省公司,忽略了不同地点的成本差异,导致了西部省份难度普遍比东部大。因此,很多运营商的省公司有抵触情绪。
3.1.2 没有约束作用
话题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通信是我国的一项国策。目前,在农村通信无线网络方面,运营商开展了哪些工作?
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农村通信方面具有技术和网络优势。中国移动通过提供农村移动电话业务,解决了偏远农村通信信息不畅的问题,在基站的容量、数量、传输能力等方面均走在各个运营商的前列。中国联通面向农村开展了“农业新时空”等项目,加强了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覆盖水平。
孟庆录:目前农村通信在信息产业部组织的“村村通电话工程”的推动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自2004年1月工程启动,按照“分片包干”原则由六家运营商具体负责实施,至目前已经超额完成第一阶段计划目标。2006年底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重已经达到98.9%,2007年末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重将达到99.5%。第二阶段工作也已于2006年在部分省进行了试点开展,网络继续向自然村延伸,并同时构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和开发应用农村适用信息资源。
针对农村地广人稀,通信环境复杂,工程建设成本高、难度大等特点,六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认识,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制定详细可行的建设计划,在发挥光电缆固定通信、GSM/CDMA移动通信等成熟技术优势,延伸现有通信网络覆盖农村地区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移动边际网、卫星移动电话等改进型技术手段,同时联手设备制造业和科研机构针对我国农村特色,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利用SCDMA、农村信息机、宽带加机顶盒、VSAT加小交换机等特色手段解决边远农村通信和信息服务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
马红兵:客观地讲,固网运营商的优势不在于无线网络方面。由于农村普遍具有分散、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收入水平低的特点,全部采用光缆和用户线进行布防投资过大,因此在农村无线通信方面,四川等部分省市建设了SCDMA网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农村通信方面具有技术和网络优势。中国移动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特别是通过提供农村移动电话业务,解决了偏远农村通信信息不畅的问题,在绝大部分省份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较大经济效益。同时中国移动通过不断扩容、延伸,在基站的容量、数量、传输能力等方面均走在各个运营商的前列。如2006年10月14日,由河南移动承担的河南省“村村通电话”工程最后一个基站投运完工,标志着河南省49300多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电话。山西移动通过村通工程,覆盖了大量分散的煤矿区和生活区,满足了潜在的巨大话务需求。四川移动也不断大力加大村通投入,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话务需求很大的区域,导致网络不断扩容。
中国联通也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加强了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覆盖水平,有力支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例如,四川联通通过手机短信、中文寻呼机和人工呼叫中心等简便经济的方式建立起天府农信网,目前四川超过1000个的乡镇已经有超过50万的农民加入,带动了当地电信市场的成长。与移动公司不同的是,由于资金限制,联通公司在偏远地区的传输更多采用VSAT卫星通信,而中国移动主要以光缆通信作为中继传输。
张丽萍: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移动通信基础覆盖网。
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覆盖全国大部分县市乡镇。在此基础上,中国移动重视面向广大农村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在我国“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据统计,2006年中国移动为6828个行政村新开通了电话,超过年度计划961个村,另完成1105个建设兵团连队、林场、油田的通电话工程;通过加强农村通信建设,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网络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7%。2006年中国联通为1152个行政村新开通了电话,超过年度计划7个村,另完成236个建设兵团连队和林场、矿区的通电话工程。
其次,加大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搭建移动通信农业信息网。
中国移动积极发挥移动通信网络优势,结合各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信息需求,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2006年10月26日正式开通了“中国移动通信农村信息网”。该网采用统一建设、分省运营、分权管理的方式,系统在重庆集中建设,业务面向全国服务,向各地农村提供移动话音业务、数据业务、互联网接入及其他特定应用业务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并推出“农信通”业务品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的移动信息化支撑。
中国联通面向农村开展“农业新时空”项目,该项目整合了联通覆盖农村的移动通信、数据和互联网网络以及人工呼叫中心等,利用手机、农业信息机等终端,将乡镇信息员、农业信息采编人员和各SP/CP所收集的农业信息,通过短信、移动互联网等方式传递给农村用户。该项目已部署在全国26个省全面启动。预计到2007年底,该“农业新时空”项目将服务400万-500万农户,惠及上千万农村人口。至2008年年末,全国计划共建设完成10000个乡镇的信息站点,服务1000万农户。
话题2运营商已经开始了“从城市走向农村”的移动通信信息化工作。目前农村通信市场的成效如何?农村通信又有何重要意义?
一方面,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城市用户市场逐步接近饱和,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却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并将逐渐显示出其潜在价值。农村通信的效果应该从用户、运营商和社会等角度来分析。
马红兵: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固定电话新增数比2005年减少了一半,尤其在农村新增的固定电话数下降幅度更大。而移动电话新增数却再创历史新高,据中国移动的资料显示,在2006年全年净增的5322万用户中,一半来自农村。从2006年以来,河南移动68.8%的新增用户来自于农村市场,农村话务量已占到全部话务量的64.5%。我国移动通信的平均普及率为32%,而在农村地区移动通信的普及率仅有12%,农村地区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富裕起来的农民通信需求旺盛,而很多地区通信的覆盖和普及还很不够。
农村通信的效果应该从用户、运营商和社会等角度来分析。
从用户角度,农村通信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通公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等政策的落实,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效果非常明显。
从运营商角度,目前中国移动凭借资金、成本优势,通过渠道建设、集中采购、依靠政府等多种手段,通过规模投入,无论在投入回报、品牌建设、社会形象、网络覆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中国移动在农村市场已经占据主导,农村市场必将成为中国移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农村通信对于拉动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生活水平,都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和深远意义。
孟庆录:中国大部分人口在广大的农村,农村土地占我们国土的绝大部分。从工程建设的实践中看,有的未通电话行政村,电话线刚一进村,新装电话马上就会增加一百多户,农村通信市场的潜力非常大。现阶段,“村通”工程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政治和社会效益,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拓展电信业发展空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长远看,实际上村通工程也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下阶段的农村通信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张丽萍:从国家和社会角度看,农村通信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发展农村通信对推动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改善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结束与外界信息闭塞的历史,此外,对农村救灾防灾、维护社会安定起到保障作用。
黄鹏:短期内农村客户平均消费水平仍偏低,以基本话音和短消息业务为主,适用功能简单、资费低的预付费套餐业务,手机上网、手机电视、视频通话等数据业务,一定时期还难以成为主流。但结合农村的生产生活活动,开发惠民策略的天气预报、区域交通信息、产品价格变动、病虫害疫情等信息服务,预计将受欢迎;可视电话对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煤矿、河坝等场所的灾难预警、紧急救援有积极的应用价值;社会保障体系相关的政策动向和账务信息、教学活动信息等相对重要,在PC终端未普及农村家庭时,手持终端、低资费的信息业务将占据一段时期。
其次,农村经营网点稀少,客户购机、购卡和缴费难。如果仅靠运营商自身建设农村网点,不仅资金、人员无法保证,也很难见效益。商一般在农村都有比较广泛的联系,了解当地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对业务发展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经营网点,在农村大力发展代办点和商,扩展营销网络,同时努力为商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推动农村市场积极发展。
话题3目前,一个乡镇建多座铁塔、数条光缆线路同时存在的场景随处可见。如何利用重复建设的基站呢?
要想最终解决运营商之间的重复建设问题,需要大力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推行网运分离,实现资产重组。国家投资的电信传输干线等网路基础设施,交由专门企业管理,负责保值增值;电信运营企业采用租赁、竞拍等方式,有偿使用网路。条件成熟后,可以进一步明晰产权,实现电信主业和辅业务分离。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由更多合格的竞争主体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低价、高效的电信公共服务。
马红兵:由于目前不同运营商在资源共享等方面还存在壁垒和障碍,因此实现包括基站在内的基础设施共享或者网络共享的条件还不成熟。重复建设导致的成本无法减少。
孟庆录: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已建有一些中国移动的GSM基站、中国联通的GSM/CDMA基站及中国网通和电信的小灵通基站,运营商“村通”工程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基站资源,如塔房共用、配套电源共用、传输资源共用等。对于多运营商网络覆盖的地区,多家运营商可以考虑合用现有资源,在这些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增加适用于农村通信的新技术、新设备,以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工程进度。
张丽萍:为了防止农村的投资浪费,我国“村通工程”采用了“分片包干”原则,将全国现有的31个省、市、自治区视为31个普遍服务地区,对每个地区按照提供普遍服务的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打分,得出普遍服务任务量,然后在各运营商之间进行组合分配。运营商所承担的义务多少和其在电信业务市场上的收入成正比例关系。
一、网络融合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机遇
电信企业重组后,每家运营商的实力都得以增强,但运营商仍然面临客户稳定度下降、ARPU下降、增量不增收以及其他行业替代性业务的冲击。随着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统一的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信息服务业开始从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大独立的业务逐渐走向融合。网络融合能通过一套终端平台同时向用户提供多重业务,提高资源利用率,简化网络管理,强化业务管理,给电信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网络融合能有效降低网络的操作难度和复杂性,减少用户的购买成本甚至使用成本,降低业务使用的门槛,为更多的农村用户使用网络创造了条件。
二、电信运营商的农村业务模式
根据网络融合的特点,结合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电信运营商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改革中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本模式以农村信息业务为中心,服务由农业部门、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共同提供,通信运营商根据农民对信息的实际需求打造农村信息业务应用平台。
1.设计理念
(1)业务应用层的融合。业务应用层的设计以农村用户实际需求为中心,着重农业信息服务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为主,注重服务的实用性,是核心部分。
(2)业务运营支撑层的融合。业务运营支撑层是业务后台管理的融合,从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统一业务数据管理、统一第三方接入管理、统一账单管理等视角考虑后台的融合,使得最终用户不必再为申请或取消不同的业务拨打不同的服务电话、登录不同的业务门户。
2.农村综合信息业务提供流程
农民使用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数字化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入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通过统一的用户界面,访问通信运营商的业务平台,根据注册的账号和相应的访问权限享受相应的服务。同时在业务支撑层的业务管理系统、业务计费系统、业务分发系统都会有相应的记录。用户可以动态管理自己的账号,进行相关服务的开通和取消,甚至可以通过网络银行和手机钱包对账户进行充值。
3.农村综合信息业务应用层的模块
7月17日,浪潮电脑与唐山网通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此前半年时间内,浪潮与河北各地网通联合推广“宽带捆绑电脑”套餐,已经销售出数万套电脑。此外,浪潮还在河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展开合作。
据了解,除浪潮之外,国内主要的电脑厂商都已经或早或晚与各地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杀入农村电脑市场。5月15日,方正电脑与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面向广东市场推广“宽带捆绑电脑”套餐。6月21日,清华同方与北京网通联合推出了针对北京郊区客户的宽带上网一揽子市场计划。7月7日,海尔电脑参与山东省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项目,将其开拓农村市场的战略向纵深推进了一步。7月16日,惠普与江苏电信达成战略合作,电信宽带用户首付198元(最低)并每月支付相应的宽带上网费用,持续缴纳27个月即可获得惠普电脑。据了解,除江苏外,惠普还将在中国电信辐射的其他区域展开更大规模的合作。在北方,惠普与网通的合作也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电脑厂商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模式大体相同,就是将电脑与上网资费打包,以分期或者一次性付款的方式推向农村市场,不同的电脑产品与不同的上网资费组合成不同的套餐,面向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用户。
在多年以前,上网送电脑的销售方式就已经出现过,但是并没有成功。而现在,电脑厂商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将有何不同?
初战告捷
“IT厂商实际上是在借助网通和电信的营销体系,以便更方便、快捷地切入农村电脑市场;而固话运营商目前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要想拓展农村市场的宽带接入数量,没有电脑是不行的,这是双方能够达成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浪潮集团电脑事业部总经理黄刚向记者如此分析。
据统计,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70%,但是宽带的普及率却非常低,只有6%。另外,从当前的政策层面上看,信息化普及是国家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一市场前景被业界广泛看好。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农村中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有了强烈的上网需求,他们需要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而且电脑操作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种种迹象显示,农村电脑市场正在逐渐成熟。
2006年12月,惠普首次与电信运营商在江苏泰州展开合作,用户可以通过首付1480元、月付198元套餐的方式,从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泰州分公司购买惠普双核奔腾台式电脑,并能获得每月150小时的2M高速网络接入服务。据介绍,这种模式是泰州电信为推动该地区宽带业务做的尝试。就是这次偶然的机会促进了惠普在泰州的销售业绩,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惠普就卖出了1.8万台电脑,而泰州电信也发展了1.8万个宽带接入用户。
这种销售模式前所未有的成功,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黄刚告诉记者说:“浪潮根本没有家用电脑的销售渠道,直接面向底层的农村市场进行销售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网通这个销售通道,我们不会面向农村推广产品。”据记者了解,从去年年底双方开始合作起至2007年6月,仅半年多的时间,浪潮就卖出几万台电脑,而唐山网通也获得了数万宽带接入用户。
浪潮将功劳归结为唐山网通遍布唐山各地县的庞大的营业网点。但据记者进一步了解,浪潮与网通合作的目的并不只限于农村市场,浪潮还有更深远的打算。
各取所需
此次浪潮与唐山网通的合作已经突破了以往IT厂商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模式,不仅在农村市场上,在网通所面对的政府、教育等行业市场上,双方都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网通联手推电脑的套餐价格极低,浪潮处于无利或者低利的状态之下。与之相比,惠普的套餐价格则呈现出良好的获利空间。那么浪潮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一位唐山网通的管理人员这样告诉记者:“唐山由于南堡大油田的发现,以及首钢的搬迁,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另外,唐山也是河北省最为发达的地区,GDP以及财政收入都处于领先地位;加上市委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各行业日后释放出来的信息化需求非常可观。”
记者还了解到,唐山网通正在大力转型,面向行业客户做系统集成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是,唐山网通在新领域的能力和经验都非常欠缺,选择与IT厂商,尤其是具有商用客户服务经验和整体方案提供能力的电脑厂商合作,会给唐山网通提供很大的帮助。反过来,唐山网通遍布各地的营业网点,无疑会带给战略盟友浪潮巨大的市场机会。
与唐山网通相比,江苏电信的转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江苏农网的建设,使得围绕中国电信固定宽带网络提供增值服务的相关SP企业相继成立,这些项目都将为IT厂商提供市场机会。
评论:“性格不合”蕴含风险
目前看来,IT和电信的确是开拓农村电脑市场的最佳拍档,因为他们面对共同的目标市场,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但不容乐观的是,电信和IT在商业运作方面有较大差异,两者可能会因为“性格不合”而分道扬镳;而且,农村市场有可能把电脑厂商拖入零利润的泥潭。
记者了解,浪潮并不是唐山网通开始最青睐的厂商,另外两家国内知名的电脑厂商之所以出局,是因为无法满足网通的个性化需求,在送货周期、售后服务以及与当地渠道利益协调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另外,网通与电脑厂商对市场的预测可能也会出现非常大的偏差,导致供货周期产生问题。
在记者采访中,一位与电信运营商打过交道的电脑销售人员说,无论是网通还是电信,他们都是国字头企业,与已经完全市场化的IT企业差别很大,电信运营商的决策机制、包括付款流程都难与电脑厂商达成非常流畅的配合。
此种情况下,“家电下乡”成为电信运营公司新的市场增长点。以中国移动河南公司为例,它通过话费补贴方式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该公司到现在已经售出手机10万部,得到了广大农民用户的热烈欢迎。
可是,“手机下乡”要真正落到实处,关键是要让农民用得好,这就要求电信运营商拥有完善的农村渠道和售后服务。除了现有的营业厅和服务店,运营商们也在考虑,如何在一些偏远地区发展更多的商?如何与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通信小店建立起联系,实现实时掌控?如何为手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舒适的服务?如何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解决以上问题?
握奇的“空中营业厅“解决方案则可以帮助电信运营商解决以上问题,使运营商在乡镇、农村等偏远地区发展商更加容易,并且能够实时监控这些商的销售情况,又能使农民在办理业务时快捷方便,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渠道解决方案。
握奇的“空中营业厅“,简而言之,就是通过(U)SIM卡,以短信为传输通道,实现空中选号 、空中开户、空中充值 、业务查询等业务,整套系统的运作如图所示:
在这套系统之下,商的放号流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奔波运营商拿号-放号的方式,被“通过系统查询号码资源、号码预占用、向运营商BOSS申请号码开通、号码开通确认”四步代替。
农村电商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和环节相对较多,想要充分发挥出农村电商的重要作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农村电商发展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同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农村电商的发展效率,全面清除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的阻碍,通过农村电商带动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乡村振兴。
一、农村电商的崛起式发展
(一)农村电商发展意义。农村电商的发展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促进农村整体经济增长。电子商务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兴起的新型商业模式,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来说,电子商务的门槛明显更低,更适合农村发展经济。发展电商能够在低投入的基础上实现高收益,采用合理的经营模式对电商进行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村整体经济增长,缩短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差距,为建设美丽新农村提供经济基础。(2)促进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农民为追求经济利益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的一定程度上的生态失衡,而如果能用电商代替一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就能够避免生态环境被破坏,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能够加速实现我国农村的脱贫攻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二)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农村电商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因此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已经初步构建了农村电商发展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支撑。据相关人员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多数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以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业产业以及农资生产经营等相应产业为主,这些经营类型共同形成了农村电商的产业支撑体系。(2)硬件支撑。所谓农村电商的硬件支撑,主要包括电商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硬件设施以及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包括道路设施以及仓储设施等,虽然说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硬件设施先进性不足,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农村电商体系的支撑。(3)电商交易。所谓电商交易主要就是指从交易开始到交易结束所涉及到的所有环节,包括农产品出售以及农产品配送等。近年来随着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发展,农村电商交易形式越发多样化。(4)服务支撑。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农村电商的重要意义,因此为实现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挥出其重要作用,需要提供一定的服务支撑体系,比如政策支撑、金融服务或者电商培训等。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与其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电商基础设施是实现电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据相关工作人员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多数农村内部电商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且不够健全,无法充分发挥出电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无法实现电商的持续稳定发展。从现阶段我国市场整体发展形势来看,发展农村电商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农村电商对于基础设施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目前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能满足农村电商的整体发展需求。一方面农村的网络设施普遍较差,部分地区甚至无法保证网络通畅,就算能够保证网络通畅,网络运营商在农村地区收取的网费普遍相对较为昂贵,这就大大提高了农村电商运营成本,如果后期收益低的话,极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农村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差,从农村向外邮寄物品存在一定难度,而各大物流公司又不愿意在农村设置相应站点,这就大大限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二)电商运营缺乏专业人才。电商运营在其实际进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和环节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因此其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要求普遍较高,而现阶段我国多数农村电商内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其专业水平是普遍较低的,完全无法满足农村电商的发展需求,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农村电商在其实际运营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扩大农村电商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农村电商专业人才专业水平以及其综合素质。一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对电商运营予以支持与扶持;另一方面需要相关人员自主进行电商运营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三)农村电商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电商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有所不同,而事实上电商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发展环境的影响。据相关工作人员调查发现,我国的农村电商以东部为主,通过农村电商促成的销售额占全国所有农村电商销售额的76.6%,而中部农村电商的网络销售额占比12%,西部农村电商网络销售额占比为9.4%,而东北部农村电商网络销售额仅为2%。基于此需要相关人员充分重视,采取相应措施提升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的销售额,尤其是东北部农村电商发展速度过慢,需要对其有所倾斜。(四)电商主体资格法律规范有缺失。从现阶段我国整体发展形势来看,农村电商已经成为了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甚至是全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和环节相对较多且较为复杂,想要实现农村电商的稳定发展和有序发展,就必须保证我国有针对电商发展的法律法规,保证相关人员在进行电商发展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但是,现阶段我国电商主体资格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针对我国电商发展形势对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实现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避免农村电商市场混乱。
三、农村电商发展路径
(一)优化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想充分发挥电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必须保证电商基础设施的先进性和多样性,现阶段我国已步入现代化社会,基础硬件设施以及现代化设施是电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农村整体经济水平相对城市较低,因此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存在农村电商基础设施落后且老旧的现象。无法保证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就无法充分发挥出农村电商带动经济的重要作用,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村电商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全面分析现阶段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定期对其进行更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网络是电商的基础,不论是城市电商还是农村电商,都只有保障网络才能够保证电商的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实现农村内部网络的全覆盖,政府管理阶层在对农村地区资金进行划分时,需要加大对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的投入,由政府介入适当管控现阶段我国多数农村地区存在的网络运营商高收费现象,合理调整农村地区网费;(2)农村的交通网络普遍来说较为落后,而想要实现电商的稳定发展和高效发展,必须保证农村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道路建设的重视程度,结合实际情况与农村电商的发展形势,合理规划交通路线,促进村镇之间的联系;(3)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健全电商服务站点、加快农村网络信息建设等,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二)加大电商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想要充分发挥出农村电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农村电商发展路径,就必须重视电商专业人才在电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引进电商专业人才加入农村电商当中,从而提升农村电商的发展效率。加大电商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电商专业人才引进的重视程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加大福利,制定并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激励社会各界的专业电商人才自主加入到农村电商发展队伍当中;(2)为提升农村电商的整体水平,需要政府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引进的资金投入,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相应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电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电商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保证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优势,在引进电商专业人才并提升其专业水平的基础之上,提升其对于现代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3)在各地区内定期举办相应活动,促进电商人才之间的交流,比如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在地区内组织电商交流会或座谈会,该地区优秀电商人才可以在会上与大家分享成功经验和经营模式,不同电商也可以在这样的交流会上增进合作,从而促进农村电商整体发展。(三)创办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村电商品牌。品牌是农村电商产业的灵魂,没有品牌的农村电商产品很难取得人们的信任。《云南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提质增效促进农产品上行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中强调政府要“积极采取共享、共用、共推等方式,合力培育一批云南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品牌化引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提高特色农产品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农产品网络消费市场竞争力”。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电商经济助力消费扶贫,实现乡村振兴,农村电商产业邀请了李子柒等抖音网络红人展开合作,借助消费者对抖音网红的信任,刺激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村电商发展。在农村电商平台上,同类型的农产品很多,竞争不言而喻,要想在诸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必须创办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村电商品牌,比如盱眙小龙虾、临沧普洱茶等。另外,农村电商经营主体需具有品牌知识产权意识,进行必要的商标注册与专利申请,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要借助电视新闻、报纸、广播、自媒体App等媒介宣传农产品电商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形象,增强农村电商品牌的正面能量。“5G”的发展必然会使媒体发展达到新的高度,智能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如今,农村电商销售还出现网络直播渠道,自媒体直播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农村电商品牌的影响力,实现了“流量转订单”的可能性。(四)健全农村电商法律监管体系。乡村振兴战略实质也要求乡村法治振兴。国家针对农村电商发展必须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断加大行政监管力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督促平台加大对交易证据的管理,提高交易安全性,保障能够在法律监督下更好地发展农村电商。对于个体农户和合作社来说,不仅需要进一步规范相关经营者注册流程,完善电商主体资格门槛设置,还应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政府应进行法律知识的宣讲,提高经营者法律意识,建立专门化惩罚机制,对“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维护农村电子商务环境。总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成为带动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充分重视。现阶段,我国农村电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与时代的进步以及商业领域的变动存在较大联系。基于此,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充分发挥出农村电商的重要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谭欢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J].乡村科技,2020(21).
[2]朱晓磊.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电商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现代化,2020(18).
[3]张丽群,顾云帆,高越.农村电子商务“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演变[J].商业经济研究,2020(21).
[4]宋福英.农村电商助推乡村振兴机制研究[J].电子商务,2020(06).
随着2009年1月7日三张3G牌照的下发,三家运营商对3G网络大规模的建设和宣传也拉开了竞争大幕。不过,在貌似火爆的全民3G的图景下。潜藏着一个不容运营商回避的问题:在投入了巨额资本后,采用现行的数据服务收费的运营方法能否持续,能否长久地吸引客户买单。单纯靠这种方法又能否实现盈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运营商又该如何突破困局,实现盈利?这些问题将在下面的章节里一一分析。
1 无线网络并非无限网络
1.1 不容忽视的带宽问题
在2G时代乃至2.5G时代,业界普遍认为电信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在初始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进行网络覆盖建设。而针对每增加一个用户的可变成本实际上比较小,因此。对于新进入的3G运营商而言,当务之急是扩大用户规模以降低单位用户成本。
而在3G时代,情况却有些许不同。诚然,3G的目标就是给予用户高速的移动互联网接入体验。首先,要明确一点,3G网络的资源是有限的。以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为例,一个典型的CDMA2000 EV-D0的基站,假设站型为S222,即3扇2载的基站,语音分配283号频点,EV-DO数据业务为37号频点,则理论上每扇区能提供3.1Mbps的下行带宽,也就是说。每一基站所能提供的总下行带宽仅为3.1 M*3=9.3Mbps。合理假定用户正常浏览网页时的速度为300kbps,则每扇区可提供约为3.1 Mbps/300kbps=10个数据业务接入,那么,每个基站所能提供的最大数据接入数量也就不难算出。结果仅为区区10*3=30个。也就是说。随着3G用户的增长,基站的下行带宽瓶颈将极大的影响用户体验。
再回过头来看看运营商在2009年前两个季度的宣传策略,三家运营商都无一例外地将在线视频、音乐以及可视通话等占用大量带宽的应用作为3G宣传的重点。这时就产生了两种情况:
其一,对于移动和联通两家以流量计费的运营商,将用户吸引过来后,用户发现套餐所提供的流量并不足以进行上述应用,如想按照运营商所描述的情景进行娱乐,则需要支付大量额外的金钱购买流量;
其二,对于电信这样初期阶段打出包时长不限流量的运营商,随着用户的增长将面临着严峻的带宽压力,用户体验也会随之急剧下降。
上面两种情况出现之后会让用户产生被欺骗的感觉,从而对运营商乃至3G的观感急剧下降,最终甚至会阻碍3G在我国的发展。此外,由经验看,容易被在线视频、音乐以及可视通话等应用吸引的人群。一般多为学生和刚工作的年轻人,这类人群的普遍特点是ARPU值较低,对运营商用户忠诚度较差,对用户体验要求较高且在互联网上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对于这类群体,手机号码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符号,他们需要的是新潮而功能强大的终端、最快的上网速度、最合适的资费。运营商的巨额投资很难通过这些应用在这部分用户身上收回,同时。一旦这类用户不满意所体验的业务,他们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对运营商的声誉会有很大的影响。
1.2 现有条件下带宽问题的解决
首先,在3G初期推广阶段需要对目标人群进行一定的调整。现阶段,在3G网络优化尚未十分完善的情况下,应该把高端商务人士作为营销的重点。由于高昂的成本,3G在建网的初期阶段本来就不应该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大餐,而高端商务人士作为移动通信用户的特点就是ARPU值较高。对网络的速度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较高,在网时长较长而占有的带宽却很少,一般情况下对运营商的忠诚度也较高。如果在3G的初期阶段能够优先集中精力争取到这部分用户的话,那么对于运营商来说,一方面可以在初期就可以取得较高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不啻于为长期的运营赢得了一个稳定的财源。
综上所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为高端人群定制专有品牌,推出包时长的较高价位套餐,不限制其使用地域,同时赠送大量漫游话费,推出针对商务人士的增值服务并开通专属客服热线;针对低端人群推出低价位包流量套餐,限制其使用地域,同时捆绑本地通话费用和成本不高的增值业务,如彩铃、手机报等。
其次,完善公共场所的网络覆盖。人流密集处(如CBD街区写字楼内、高校范围内、火车站、地铁站内部)建设WLAN热点,同时推广附带符合WAPI标准无线局域网组件的终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大部分的流量都发生在上述的场所内。一个符合802.11b/g标准的无线热点就可以提供高达54Mbps的带宽,毫无疑问,完善的局域网分布可以极大地缓解基站的带宽压力。
最后,在具体业务推行方面,重点推广手机小说、手机休闲网游、手机实时新闻、手机聊天等占用带宽较小的业务。具体运营方法可采取先选定有资格的SP,再进行招标的方式,采用利润分成的模式实现高额盈利,同时也可以达到集中有限的人力优化好网络、做好主业营销的目的。
2 运营商盈利模式的创新与转变
2.1 旧有的3G运营模式陷入困局
盈利模式的创新,实质上就是对3G本身的理解。3G和B3G时代的运营商能否简单地套用2G时代的运营模式而实现盈利?答案是否定的。反面的例子就是欧洲和北美的运营商。欧洲于2003年发放第一张3G牌照。美国也在一年后发放了3G牌照,在建设并运营3G网络3年之后的2007年,他们大部分的3G业务仍然处于亏损边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业务体系。当时,对于欧洲的运营商而言,最主要的3G收入来源仍然是数据卡业务,这也间接导致了欧洲和北美的3G网络覆盖仍然不完善,3G资费居高不下,3G终端市场的发展也一直不尽如人意(如表1所示)。如果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依然沿袭它们的老路,那么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运营商、用户和国家的三输局面。
2.2 盈利模式的创新:整合产业链
3G的到来使运营商可以通过通信网络更好地提供视频业务。运营商为保持目前的高增长速度,将加快与媒体、娱乐行业的合作,提供更加复杂的业务,这就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力支撑。图1描述了一个成熟的电信业产业链的主要环节。
在3G时期,电信运营商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应与引导产业链的能力。
上文已经分析说明了现有条件下运营商将要面临的挑战。以及现行运营策略下运营商很难实现盈利的问题。如何打破眼下将要出现的困局并逐步实现盈利,这需要思维方式上的转变。
美国苹果公司iPhone的问世和成功运营给3G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与其它IT公司不同的是,苹果公司从来都不单 单是一家硬件公司,它的每一种产品都可以说是一种理念。藉由iPhone这个强势的终端,苹果整合了旗下发行音乐和视频的平台iTunes和发行软件的平台AppStore。成为了一家拥有与运营商同等话语权的内容提供商(CP)。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iPhone发货量为393.88万台,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10.8%。而通过内容平台上和与运营商的分成所获的收入更是占据了苹果公司总收入的很大比重。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3G时代的运营商绝不能只是单纯的通信服务商,相对的,将自有的业务资源整合为一个强势的内容提供平台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而事实上。中国已经有运营商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在今年7月3日预先推出其酝酿已久的“MobileMarket”,9月份左右正式开放。中国移动并不是唯一盯上这个蛋糕的运营商。日前,中国电信也正式宣布推出自己的“软件商店”,以期走在中国移动的前面。
3G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应用、服务与内容这条长长的“尾巴”,软件商店只是其中一种整合内容。由于手机本身的局限性,导致3G网络应用并不像PC端web那样具有开放性。这也就意味着运营商可以将现有的资源,如彩铃、图片、音乐、视频等应用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3G时代,如何在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增值业务的快速增长,实质上也就是考验运营商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3 农村市场的扩展
3G是目前中国移动通信方面最热门的关键词,也代表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界现有业务的技术制高点。但作为运营商,必须要厘清的一个观念就是:受关注的业务未必是赚钱的业务,先进的技术也并不等同于盈利的技术。相对的。成熟的市场和业务才是运营商赖以生存的财源,目前中国的运营商最主要的盈利点还是2G的语音和短信业务。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在一、二级市场,2G的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很难再找到增长点。而相对的,目前手机在农村的覆盖率不到30%,新增用户50%以上来自农村。农村市场正是下一个营利增长点。
与一、二级市场不同的是,由于中国的城乡差距,中国农村的移动通讯市场还远未成熟,市场的需求以语音业务为主,数据业务的需求几乎为零。农村用户的特点是ARPU值较低,对网络的速度和服务的质量要求不高,但对话费和终端的价格较为敏感,对运营商的忠诚度较低。所以运营商可以采取的策略是:预充话费赠送终端,同时以长时间的返还期锁定用户;制定较优惠的资费套餐,在较富裕的地区还可以推出与固网宽带捆绑的套餐。
4 结束语
其中,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35.5%达419.15亿元,占总营运收入比例首次突破1/4。中国联通的移动增值业务收入也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占移动业务服务收入比重达21.1%。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一方面移动增值业务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农村信息化业务的开展也逐渐步入正轨。
增值业务的强劲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相关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移动用户的普及率尚未过半,因此,移动增值业务仍将保持很长一段的快速增长期,但具体能持续多久取决于具体业务运营、国内运营商重组、3G业务等因素的走势等等,移动运营商的前车之鉴,对于正在大力开发基于小灵通和未来3G网络增值业务的固网运营商来说,也极具参考价值。
产品构成:实行阶梯化配置
200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增值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36%和17%,居各类业务增速之首。虽然当前移动运营商收入增长靠话音业务和增值业务双轮驱动,但移动增值业务所占比重日益提升,增速不断加快,移动增值业务已经被移动运营商定位为公司的明星类业务。
从移动增值业务产品阶梯来看,一大类是基于话音业务基础上开发的话音增值业务(例如彩铃和IVR等),占当前增值业务收入比重的15-20%;另一类是数据业务(例如短信和手机上网等),作为移动增值业务增长的中流砥柱,手机上网业务增长率超过44%。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马思宇分析财报后指出,数据业务尚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然而目前,真正能够给运营商带来收入的,仍然是短信、彩铃、彩信、WAP等运作成熟、资费低廉、用户群普及度高、对终端设备要求不多的业务。“从产业的角度讲,很难再找到语音、短信一类的杀手级业务。”易观国际分析师刘哲认为,多种业务均衡发展才是增值业务产品阶梯前进的方向。
而上半年的财报也表明,移动运营商正在增值业务的产品创新与收入结构的优化方向上努力。在继续大力推广短信、炫铃、掌中宽带等业务的同时,联通启动了手机电视业务,为用户提供更丰富及多元化的音视频节目;全面升级的“掌上股市“业务,提供专业化移动证券交易服务。同时,移动手机音乐业务的发展已略见规模,无线音乐俱乐部现有会员4800万。至于手机报,付费用户迅即高达1500万。而飞信正式投入商用后,注册用户亦已有近3800万。
鉴于移动增值业务产品普遍生命周期短的问题,运营商提出了所谓的“长尾”效应,即实现三种类型业务的结合。“一是收入型业务,如短信、wap、彩铃、彩信等成熟业务;二是培育型业务,即入网之后业务发展良好的产品;三是储备型业务,即针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各方面储备的产品。”赛迪顾问陈畅指出,三种业务类型结合才能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增值业务构成比例。
农村信息化:最大的增量市场
在建立良好的增值业务产品阶梯之余,移动运营商也加紧发展农村市场。2007年上半年,农村地区新增客户占中国移动新增客户总数的一半。但作为资费敏感群体,农村用户电信业务消费特征仍然以话音业务消费为主,增值业务尚处于培育期。
而中国移动以短信、话音和互联网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实用实时资讯的“农信通”服务,对移动增值业务在农村市场的推广颇有启发意义。中移动上半年财报表明,该业务在带动客户增长,减少客户流失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用户数据业务的使用。
据了解,“农信通”是政府部门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的,以助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三农”为目标的信息化服务。该业务主要通过短信、语音、互联网等方式,提供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天气灾害等方面信息,从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保障农务畅通,推进农村信息化。
“农信通”提供了针对农村用户细分化需求的业务,帮助农民完成相关决策,因而吸引了部分农村用户的使用。“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三月份用户增长了12%,从三月份到六月份增长了23%,用户增长量相当可观。”刘哲告诉记者。
农村用户的分布更加分散,移动增值业务实际上面临着一个更加细分的市场,因此农村市场的继续开拓,将进一步考验移动运营商满足农村用户细分化业务需求以及低成本运营的能力。“农信通”在农村市场的实践对运营商无疑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无形中培养着农村用户对增值业务的使用习惯。
实际上,当前的运营现实决定了,当固网运营商真正涉足移动增值业务时,必须首先面对新增用户以农村用户为主的现实,掌握好这方面的操作手法,对他们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产业链:规范发展为先
与运营商财报中增值业务收入大幅攀升形成鲜明对比,国内SP亏损企业数不断扩大。从已的SP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经营当中,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连SP中的“翘楚”空中网也首次出现运营亏损,据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显示,亏损额达62.4万美元。
相关专家曾表示,基础运营商逐渐向增值上游业务发展,持续下去,将遏制SP、CP的创新积极性。
电信研究院马思宇认为,从移动价值链角度来看,移动运营商目前的确具有绝对的主导作用。但她表示,当前我国增值服务提供商市场规模庞大,企业发展良莠不齐,对如此大规模的市场进行规范,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还需要借助运营商力量进行分层管理才能较快建立健康发展的市场。
然而,由于移动运营商身兼“裁判员”和“球员”的双重身份,会出现利用其垄断资源获取超额利润的现象。但她认为,这个问题要从三个角度分析:
一方面,曾经以暴利、粗放混乱、高速增长引人注目的年轻行业,终于迎来了成熟发展期,但尚需一个高效的移动增值业务行业指导员的角色,通过其强大的市场主导力量来先期规范市场秩序,此时,需要让出一部分利润来激励这个指导员承担规范市场的职责。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国家持续推进农村城镇化,截至2015年底,我国仍有60346万农村人口,占当年人口总数的43.9%,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1]。如何更好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第一产业产值,切实的缓解“三农”问题,成为政府重点关切的问题。信息化平台作为一种效率高覆盖广并由多种数字技术支撑的信息传递渠道无疑将会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村信息化平台迅速发展,但根据多地相关的问卷调查,农民和农企、农业组织对农村信息化平台的利用率仍偏低,由此产生了农村信息化平台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2]。王来等(2011)认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仅体现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更重要是体现在信息产品在农村的应用方面[3]。目前,如何让农村信息化平台用起来,如何使农民、农企、农业组织真正从平台中获取所需,如何让平台真正发挥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对平台建设来说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1 农村信息化平台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信息化平台遍地开花,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通常由政府主导,根据每个地区各自的特点合理布置构建信息网络。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农业信息资源甚至平台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各地政府只需增加部分当地特色信息和应用即可实现信息服务的目的。但由于政府对信息化技术的共享特点不十分了解,又缺乏R底裳过程,使得建设重复严重,从而浪费了资源。
1.2 农村信息化平台使用率低,信息化服务效果不佳,对农民缺乏使用指导
农村地区居住的人群多以务农为主。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影响,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对此类平台不够重视,愿意主动学习如何应用和获取信息的人少之又少,加之平台投入使用后没有专门的指导和培训,这就使得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后的使用率低,信息化服务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目前来看,在农村地区普及信息化平台应用的困难程度较大,除去建设成果本身的缺陷,最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平台使用者对平台的认识不够。
2 农村信息化平台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产生原因
2.1 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缺乏科学性
在实际搭建农村信息化平台基础设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问题较多,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很多的平台由于是政府主导建设,因此设计团队在初期的需求调研阶段只考虑到政府的工作需要,而对其最主要使用主体――农民没有做任何的需求调研与分析,导致平台信息内容缺失,表达形式不易被农民理解,农民不会用不能用,极大降低应用效果。
2.2 农村信息化平台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
农村信息化平台发展良莠不齐的另一大原因是平台建设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一方面,平台种类没有划分清晰的界限。目前与农业农村有关的平台有农业技术指导类、农业种养殖数据库类、农村信息服务类、农产品交易电商等多种类别。每个农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者都需要根据既定目标,依据一些科学的标准去衡量。另一方面,已有平台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资源共享机制,使得每个平台都成了一座信息孤岛。因此,我们需要一套统一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标准和规范,这样也有利于各大平台的完善和对接。
2.3 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
农民得不到良好的信息和技术的培训指导,很大程度源于农村的贫困。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缺乏影响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农村常常伴随着贫困的现状,使得懂技术有能力的人纷纷远离走向大城市。如此一来,留下的人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是能将网络信息技术和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人才更少之又少。农村信息建设的施工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不强,缺乏管理运营维修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信息建设的知识储存不充足,致使信息化服务的效果较低。
3 利用通信运营商优势解决农村信息化平台“最后一公里”问题
3.1 科学规划与设计,提高建设效率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农村信息化的平台建设除了要有对使用对象的准确的需求分析,更要有专业的信息技术团队给予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通信运营商具有优秀的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撑团队,有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合作流程,有丰富的平台建设经验,对农村政府平台建设的需求更加了解,能够更贴切的设计出满足政府和农民需求的信息化平台,从而尽量避免设计不实用,导致建设的效果偏离目标。
3.2 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多渠道平台共享
政府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导者,在构建信息化建设的平台时,需要将农业信息,农村市场的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规划更新,促进信息共享,为农民提供有用的务实的信息。通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云数据资源,有能力整合政府所需的农村需求信息,并且通过大数据可以分析出农民的使用习惯与信息需求倾向,这些信息能够指导政府对农村地区的管理,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和完善对农民的服务。
3.3 加强信息化平台应用指导与培训,提高建设效能
在农村信息化发展和信息服务工作中,“最后一公里”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究其原因,是农村技术人员缺乏,无法满足大量的农民的信息需求。相比于其他大型信息化服务公司,通信运营商的优势在丰富的人力资源上得以充分显现。运营商在村镇支局有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源,通过建立从上到下长久的专业培训机制,可使其在农村的信息化平台应用指导和培训中发挥巨大作用。
4 结束语
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更需要通信运营商的鼎力相助,并对其提供资金的帮助和必要的政策扶持,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其开发、管理和运营的优势,借助运营商对信息化建设的熟悉和高超的技术,共同完成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这个市场的火爆或许超出你想象。2015年,有电商代运营企业获千万级融资,又有企业直奔新三板上市,甚至还有企业远赴纳斯达克。据统计,这个行业年均增幅超过100%,2014年整个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 684.8亿元。
刀剑铿锵,杀伐有声。市场火热、低门槛准入带来的是激烈竞争。打个比方,过去10家电商代运营服务100家品牌商,活得滋润。现在品牌商倒是增加到1 000家,对应的代运营却骤然增加到了1 000家!
数据为证。2012年数得上数的电商代运营商就有上千家。按照天猫总共2300家入驻品牌商测算,每家代运营所的品牌商不足3家。并且,大多数电商代运营提供的服务简单粗暴,就是帮品牌商在淘宝开个旗舰店,组织三五客服负责回应顾客咨询,跟“小二”搞好关系上促销活动……
大浪淘沙。竞争惨烈时,上百家电商代运营一年之内轰然倒闭。剩下者,无不身怀绝技。 这是一门技术活
王老吉在淘宝、天猫、一号店都开有旗舰店。作为京拍档的用户,其工作人员只需登陆一个后台即可完成多平台的同步上新、订单打印、发货,以及库存数据更新。这得益于京拍档开发的“京狗管家”软件。
在创始人王文峰的规划当中,京拍档未来将是一家以技术为驱动的公司。换句话说,他想将京拍档从电商代运营转型成一家IT公司。
王文峰曾供职于京东的搜索部门,这是他天然的技术优势。2011年他创立京拍档,专为京东开放平台的商家提供代运营服务。一开始,他的技术团队只是根据京东的搜索规则开发搜索工具,帮助用户查询、监控排名,选择高质量的标题热搜词。
但电商代运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王文峰就在想能否将软件卖给其他电商代运营,把同行变成客户。在王文峰看来,即便是跟专业的电商软件服务商相比,京拍档也并不逊色。2013年,京拍档在京东首届“京东云C电商软件服务商大赛”上还获得过最佳人气服务商奖。
“2013年我们就计划开发一个标准化的,不仅是内部使用,还可以推向外部的软件,像微商城、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软件我们都有布局。我们每年软件投入大概是两三百万元,但要做一个优质的软件,一年七八百万元是要有的。因为资金不足,所以很多项目都暂停了。”2015年11月,京拍档完成了A轮千万级融资,王文峰将之用于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2017年预计会有10%的服务商用我们的软件。”
王文峰做软件的目的不只是想把同行变客户,他还想进行数据开发。大数据已经成为热潮,王文峰也想顺应大势。因为有了数据,京拍档就能为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服务,比如利用消费者数据帮助品牌商优化产品设计与开发,进行精准营销,甚至获得金融服务等等。
不过,参与大数据竞争的京拍档,还得直面早已在此布局的BAT等巨头。跟他们相比,京拍档的优势或许是以销售为切入点赢得客户,再为他们提供大数据增值服务。
事实上,电商代运营还处于转型过渡阶段,目前还需要靠增加客户获得成长。他们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要提供全方位服务,以获取更多的客户。所以在京拍档的服务清单里,可以看到最新潮的众筹服务和最接地气的电商培训服务。 供应链阵法
对于品牌商来说,自建电商部门不难,但因此产生的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是他们不愿意承担的,所以他们更愿意把这部分业务委托给电商代运营。
电商代运营和品牌商分工合作,一个负责销售,一个负责生产和发货。这样一来,从顾客下单到发货就要经历两个环节――从顾客到电商代运营,再从电商代运营到厂家。流程一长,就容易出问题,再发生退换货就更麻烦。如果是衣服等商品还好,顶多就是延迟发货;但如果是易碎品,就会产生损耗。
这让电商代运营和品牌商都很苦恼。而上海宝尊的一次经历,更让痛感加剧。
2013年,宝尊涉足建材行业,了一个国际品牌,并承诺当年双十一销售10 000个马桶。跟其他商品不同,马桶超重又易碎,一下子让供应链上的弊端凸显。首先是进仓,仓库请临时工来搬运,临时工嫌重要求加价,搬一个20元钱。这下就多花了近20万元。紧接着是出库,普通快递根本不能保障送货质量,这直接导致这批货售后投诉率和退换货率高企。
于是宝尊创始人仇文彬决定着手解决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对电商代运营来说,插手供应链壁垒很高,一方面缺乏经验,另一方面资金也是难题,但这两个条件仇文彬正好都具备。
宝尊的前身是一家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公司,为品牌商提供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服务过像强生、耐克这样的国际品牌。
至于资金,成立于2007年的宝尊是老牌代运营,手上拥有Intel、惠普、雷士照明、养生堂、多乐士等多个知名品牌,年增长率高达500% 。2010年年初,阿里巴巴推出大淘宝战略,将淘宝网从一个网店平台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平台转变,宝尊被纳入其中,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当时被纳入战略的还有像星晨急便这样的物流服务公司。
财、技兼备,仇文彬三管齐下开启了他的供应链计划。一是在物流商的分拨中心旁建仓库,接到订单直接发货,省去了对接厂家这一环节,并且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增添机械化设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宝尊已在香港、广州、北京、苏州等地建立了6个仓储中心,总面积已经接近90 000平方米。
二是打造高效的供应链软件,为物流方提供流程优化和运件追踪服务。仇文彬组织团队自建OMS、WSM系统,这套系统在前端与各种平台渠道、品牌系统连接,在后端与第三方快递系统连接,实现从下单到配送的无延时对接。此外,后端系统可提供个性化设置:预售参考、订单分配、优先发货等。电子化管理产生的大数据,还应用于仓储环节,针对各类畅销商品进行销量预测,为商家在全国分仓备货提供依据。
三是与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进行合作,让菜鸟帮助完成订单的落地配送,从而完善整个物流环节的配置。
“仓储+软件系统+落地”的物流配套模式帮助宝尊在2015年双11顺利完成了350多万个订单的发货,后台系统高峰时每小时要处理65万张订单。整个双11期间零宕机、零问题、零延迟,为商品7天内到达客户手中提供了保障。 选品一招鲜
电商代运营生长在互联网的第一线,他们能够敏锐感知时代的风向,并且行动起来。
施凯文是台湾人,从2011年开始在大陆经营电商代运营公司―上海乐丽,曾经帮助台湾“美妆教父”牛尔的个人品牌和台湾知名主持人蔡康永设计的高跟鞋开辟大陆电商渠道。
施凯文经手的绝大多数是国际品牌,比如日妆品牌艾诗缇、韩妆品牌Dr.G,以及吉列电动剃须刀。能拿到这些客户,跟他在台湾经营电商平台有很大关系。这让他有了很多和国际品牌的商打交道的机会。
2014年,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品牌Costco,为进军中国大陆电商市场寻找代运营。乐丽就是凭借台湾团队对Costco的了解,以及在内地电商市场的运营经验,才拿到合约。现在,Costco已经是施凯文手里的王牌,连续两年成为天猫国际双11的最大赢家。
在施凯文运营这些国际品牌的同时,国内的跨境电商也渐趋火热。2014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超千亿元,有机构预计2015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将达2 478亿元。与此同时,巨头也开始抢占风口,天猫、京东、苏宁纷纷建立海外馆。
之前,施凯文只是凭借手中的资源进入这一领域,但如今看来,他早已身处潮流之中。2014年,施凯文进一步从战略上明确乐丽的发展方向,做国际品牌在中国的电商代运营。
施凯文的竞争对手同样也看到这一前景,像宝尊、京拍档等代运营公司,凭借服务和业绩,获得了平台的引流。面对行业大腕的竞争,施凯文祭出的杀手锏是精准选品策略。
首先是选择代运营的品类。施凯文最擅长的是化妆品电商代运营,他还曾创办化妆品点评网站“二丫网”,有媒体把这家网站列入了“中国女孩需要知道的十大网站”之列。因此,他对女性消费群有丰富且深入的了解。于是,在选择品类时,他会优先选择那些以女性为目标受众的商品,比如食品。
其次是在品牌商的众多产品中选择适合进入中国电商市场的产品。“我们通常只选择其中的50~100个KPU。”
2014年,荷兰最大的连锁超市品牌Albert Heijn进军天猫。这个品牌对国内消费者来说很陌生,于是施凯文在制定选品策略时就抓住一点:荷兰是欧洲食品安全法规最为严苛的国家,而食品安全又是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于是施凯文在Albert Heijn的众多商品中选择天然和有机的食品,特别是能刺激大陆消费者神经的奶粉,回购率一下超过60%。
能做到精准选品,源于施凯文团队对用户群的了解。他曾发现,乐丽经手的订单中,有一半以上是咨询客服后达成的,于是他就把客服做大做强,像培训实体店的销售一样培训乐丽的客服。“我会请品牌商来做培训,会鼓励客服考美容师,考试的钱都是公司出,考过我们会给奖金,甚至加薪。”目前,乐丽已经在上海、常州、武汉三地,建立起100到150个人左右的客服团队。
客服团队所捕捉的消费者信息更为直接、具体,这成为消费者购买数据的有力补充。在帮助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大陆的电商渠道时,这支客服团队也成为乐丽收集用户信息的触角。
精准选品策略是一个系统工程,专注的不仅仅是选品这一个环节,还包括前端的营销推广、后端的物流和数据分析。这当中甚至包括与品牌商之间的沟通。
“但目前既懂外语,又懂电商的人才比较匮乏。物流也是很难把握的一个环节。这样一来备货周期就会拉长,更加考验我们的选品能力。”这是目前施凯文面临的挑战,当然也是他的机会。 代运营不死
“我们很想去线上开店,把这里的土特产卖出去,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没人会弄这个。”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一批想把农产品卖到城市的农村电商正在生长。来自于阿里研究院的数字显示,2013年阿里巴巴各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到500亿元,2014年超过800亿元。但不管是店铺运营、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还是IT技术支持,农村电商都缺乏相应的人才。
对于电商代运营来说,这是一片蓝海。相对而言,农村电商的需求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给了小型电商代运营机会,让他们有了反潮流生存的机会。
但如果优质的电商代运营进入这一市场,也会大大刺激农村电商的需求。他们在基础运营之外,提供品牌推广、IT、供应链等更具含金量的电商服务,不仅能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也能为自身找到新的成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