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选修课

计算机网络选修课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11 16:07: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计算机网络选修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计算机网络选修课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以下两难问题:一方面计算机网络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行业存留率低。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造成这种两难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它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应具有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学校培养计划却没有跟随企业的需求,因各种限制学校只重视理论培养。

为了更好地解决网络工程人才结构失衡的现象,就需要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加快转型升级,面向市场和行业,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一、专业和课程建设

为开展校企合作,黑龙江工商学院成立了H3C网络学院,根据用人单位需要确定计算机网络专业技能的培养方向。根据专业方向设置把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岗位群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实习实训类课程,供学生选择。本专业课程与实验、实习紧密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保持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完善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更好地提升综合能力,以此缩短结业适应期。

二、实验室建设

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实验室建设,学院新建H3C网络实验室和综合布线实验室,并鼓励学生参与认证考试,实现完整的实践教学。

三、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不断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践内容及实践教学所占时数。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制订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网络技术的更新较快,因此高等学校特别是民办高等学校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黑龙江工商学院以创新眼光瞄准专业发展趋势,开拓校企合作共同研发的新领域,在创新中发展专业优势。

篇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规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费安排

二,表格

安徽省高等学校设置专业的基本情况简表

专业教师及教辅人员简明表

专业建设带头人简明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专业教学周分配表

校(院)审议意见表

高等学校专业评议委员会评审意见表

一,关于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返回

为了满足滁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根据我校的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情况,拟在我校开办三年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应用能力的计算机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要培养方向为计算机软件设计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毕业学生至少具备该两方面中的一方面的应用能力.

1.设置本专业的必要性

⑴从全国范围的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设置本专业是必要的

目前,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紧缺人才.根据今年全国各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各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均占前三位,而其中又以软件及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最为强劲,在未来五年中,我国每年需要近百万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各方面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中,大量的是从事基础性技术工作,维护工作的专业人员,而并不全是高学历人才.例如,一般的程序设计人员,即所谓的程序员或软件蓝领,软件工人,未来五年这方面的需求量约25~30万人/年,国家教育部也针对这方面的需求专门推出了建立软件学院的计划以培养各种层次的软件专业人才.而就网络方面而言,从全国范围讲,电子政务, 根据滁州市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为了充分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人才需求情况,我们对滁州市计划发展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局等政府部门及扬子集团,安康集团,全柴集团,天大集团等大企业进行了调查访问,同时也对数十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访问.调查表明,在未来的五年中,每年约有300多家中小企业拟开展 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国外的认证培训与考试.

进制我们还聘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杨寿保教授为我校客座教授,在杨教授的指导下,在办学思路及教学科研方面,我校均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为我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备好了一支胜任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

⑶实验设备及图书准备情况

目前,我校信息中心有专门供学生上机实习用机房5个,微机310台.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有微机80台.

我校于1998年建成校园网,投入运行以来,对教学和科研发挥了重大作用.

另外我校物理系还建设有专门的电路技术实验室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

以上各方面的实验室为我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提供了物质保障.

我校图书馆现有计算机类图书近4万册,中外文计算机类期刊近百种.另外,我校还新建了电子阅览室,其中计算机类电子读物近2万种.

⑷实习基地准备情况

我校与滁州市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为本专业的学生实习提供了保障.目前联系的实习基地共有三个,分别是滁州市国税局,滁州市信息中心,滁州市电信局数据分局.

综上所述,我校已具备了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条件.

3.本专业的特色

本专业从计算机学科的基本要求出发,本着理论够用,实践加强的原则,特别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认真总结了我校信息中心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多年的办学经验,同时结合国外先进的IT教学模式,将注重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力度.本专业的

主要特色应该有以下几点:

⑴厚基础:为了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及适应能力,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如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厚实的数学与英语基础;

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学生在面向市场,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及教学方面,我们将特别注意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力度,适当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实验与实践时间,特别是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加大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与实验时间;

⑶紧跟学科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我们将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动态,及时调整应用性实践性课程的内容,保证学生学到的是最新的技术,用得上的技术.

⑷"双师型"教师:本专业现有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丰富的应用开发经验,都有实际的应用项目开发经历,同时也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这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也符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求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要求.

⑸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培养模式:在本专业的教学中,拟借鉴国外IT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方面做必要的改进,以保证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校已先后有4人次的教师接受了国外的认证培训.

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本专业侧重培养计算机软件编程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返回

1.培养模式

(1)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2)修业年限:三年.

(3)学历层次:专科

(4)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象应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业务要求: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最新应用技

术,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等.使得学生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至少具备计算机软件编程或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②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具备一定的算法分析和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或者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

③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④对计算机与网络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⑤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教学和软件开发能力.

⑹就业方向与范围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适合从事一般性的程序设计或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就业范围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以企业为主.本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参加"专升本"的考试,进一步的参加本科段的学习.

2.本专业主干课程

围绕上述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我们设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限选课程等几个方面,具体如表四所示,其中部分主干课程名称如下:

⑴高等数学

学时:168

⑵计算机导论

学时:90

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学时:108

⑷电路技术基础

学时:90

⑸数据结构

学时:108

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学时:108

⑺操作系统

学时:72

⑻计算机组成原理

学时:72

⑼微机原理

学时:72

⑽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学时:90

⑾计算机网络

学时:90

⑿多媒体技术

学时:54

3.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的课程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课.这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与专业课.在本部分的课程学习中,要使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使学生对计算机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对计算机网络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对计算机应用的其它方面也有初步的了解.

第三部分,选修课.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计算机软件编程或者网络技术方面掌握一定的应用能力.本部分课程为两个系列的选修课,学生必选其中之一.本部分课程强调紧密联系技术发展与应用实际.

详细课程安排参见表四.

4.教学时间体系结构

在安排教学时间体系结构方面,充分考虑专科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因此适当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加大了实验教学的时间比例.

三,设置本专业的发展规划返回

1.专业的课程调整与发展计划

对本专业的课程调整我们拟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学科发展规律与教学规律,从实际需要出发,专业基础课程相对稳定,选修课程根据学科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

按此原则,专业基础课程的调整周期相对较长一些,拟三至四年一次.选修课程,将不断淘汰落后的技术课程,紧密联系市场需求,每两年时间调整一次选修课程,以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在选修课程方面,拟开设两个方向(系列)的选修课程.一个方向是计算机软件编程方面,另一个方向是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

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向省级重点专业努力,争取将其中的二至三门课程申报为省级重点课程,五至八门课程申报为校级重点课程.未来我校升本后,争取开设本科的相应专业.

2.教师的配备与培训计划

我校一向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办好本专业,并保证本专业有较好的发展势头,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积极引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加大本校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为本校年青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与锻炼机

会等.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初步具备了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有关这方面的详细情况请见附表.为了保证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拟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拟订今后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一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充实本专业的教师队伍.在引进时特别注重本专业教师人员结构和整体知识结构,注意学历梯度,职称梯度和年龄梯度.学校已制订了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与措施.

(3)聘请校外专家为兼职教授.考虑到我校的实际情况,拟聘请国内知名大学的专家担任我校的兼职教授.担任或指导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对我校教师进行指导,以便更快地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拟与省内的其它高校合作开展横向的科研项目,以便拓宽本专业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实验条件的配备与建设计划

我校现已基本具备了开设本专业所需的实验条件.信息中心现有微机310台及多媒体教室8个,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现有微机80台.物理系有电路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我校1998年建成校园网.我们将从校内资源共享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室,发挥其效益.

同时,为了进一步地做好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学校计划投资如下:

2003/2004学年度投入40万元,新建一个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2004/2005学年度再投入30万元,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

四,本专业所需经费安排计划返回

为了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确保其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和本专业的健康发展,在近三年内计划投入110万元资金用于本专业的建设,具体安排如下

: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40万元;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30万元;

篇3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本科院校共计11所,其中综合类院校3所,即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211工程”本科院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疆。塔里木大学是排位仅次于这两所大学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合实力排名第三的本科院校,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创建于1958年,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塔里木大学原为农业部直属院校,现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现有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5人,副高以上职称占17%,硕士学位的教师占64%。学院包括5个教研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硬件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数学教研室以及1个计算机实验室。目前该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本科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每届两个班,每班30余人,该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7人。

一、专业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现代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信息论与编码技术、单片机与外围电路、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

与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相比,其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大学计算机基础(由于中央民族大学生源较好,因此没必要开设该门课程)。中央民族大学按照专业选修课开设、塔里木大学按照专业必修课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由于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是按照两个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即无线通信和通信网络,因此这种设置是合理的)。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未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机械制图、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网理论基础等。

2.专业选修课

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大一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工程专业导论。大二?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据库原理。大二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仿真技术eda。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matlab及仿真应用、综合布线技术。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web系统与开发技术、现代传输技术、dsp原理与应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工程专业英语、多媒体通信技术、前沿技术专题讲座、宽带无线通信、图像处理与通信。四学年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共计13门。

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分布如下:大二下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3门,大三上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5门,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8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16门(由于大部分学生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在前三学年已选够,且到了大四很多学生要考研究生、找工作、忙着联系出国等,故大四上学期能够真正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寥寥无几)。四学年开设专业选修课共计32门。

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远远多于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但在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中也不乏颇具特色的课程,如综合布线技术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二、其他专业教学环节

1.实验与实践教学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教学楼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拥有10个多媒体教室、10个公共机房和8个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通信工程、数学建模、计算机创新)。通信工程专业所开设的实验课有:电路分析实验、现代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matlab及应用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通信仿真技术实验、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移动通信系统实验、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计算机网络实习等。

2.专业实习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进行,时间为8周(4学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为学生联系了多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通信工程专业有关的实习单位,如新疆阿克苏移动通信公司在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师实践锻炼、实验通信机房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力支持。为了保证专业实习的效果及真实性,每个实习点都有学院专业教师带队,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并保持和学院的经常联系。这种保质保量的专业实习为学生们毕业后走向社会并尽快融入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毕业设计

塔里木大学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为12周(6学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严把开题关,提倡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相联系,避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弄虚作假。为了鼓励教师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带一个本科生毕业设计给10个课时的工作量;若所带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秀,则工作量加倍。为了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公平、公正,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程序与标准。

4.学科竞赛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非常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全国举办的各项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在2011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通信工程专业有两名同学分别获得了国家的二等奖,一名同学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等奖,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了自治区的二等奖,还有两名同学获得了自治区的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是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全国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创办时间很短的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能在这样的大赛上取得如此成绩实为不易。

篇4

作者简介:李阿丽(1979-),女,山东即墨人,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寇光杰(1977-),男,山东临朐人,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山东 烟台 264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鲁东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课程教改项目、2011年鲁东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改项目(项目编号:Z1111)、2012年鲁东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共建课程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38-02

21世纪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并实施新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正在深入研究的热点课题。鲁东大学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作为201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各个学院都在积极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本文总结了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提出了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学校党委和学院领导的组织领导下,本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路和目标是:明确以应用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完善专业方向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通过凝练专业特色和专业方向、调整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优化课程教学、强化实践环节等形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网络工程专业改革调研

网络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2002年新设立的目录外专业,在专业设置上没有任何现成的专业建设经验可供参考。2004年,鲁东大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本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工作。2011年,为了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做好鲁东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改革,针对用人单位、在校学生、毕业学生、专业教师以及省内外高校展开了广泛调研。调研采用面访、电话和网络问卷的形式展开,收到了良好的反馈。

调研结果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单位认为毕业生的本专业知识基本能满足工作需要。但是对于某些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要求高的公司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有待加深、加强。另一方面,社交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也很重要,而本专业毕业生在这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创新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方面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要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专业教师认为应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认为应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同时对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这些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各有不同,各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强势学科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理念,各有自己的特色。调研中还查看了各大招聘网站,了解到近几年网络工程类人才比较紧缺。根据调研结果,明确了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改革的方向,拓宽了办学理念,同时也增强了改革的决心。

三、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经过充分的调研,明确了鲁东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和技术开发、应用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的实用技术,接受网络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从事网络系统设计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网络性能评估等相关知识;掌握网络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掌握信息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对网络通信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安装、调测和应用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与别人协同合作、组织管理的能力和竞争能力;了解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四、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施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鲁东大学2006年开始实行按学科大类招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按大类电气信息类统一招生,不分专业。一年半后学生按照专业兴趣选取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按学科招生、分阶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形式。按照知识结构和课程的层次关系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下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课程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下设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三个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平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通识教育平台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

(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现了学科专业的交叉和渗透。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课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修养、身体素质和英语应用能力,且在思想修养课程中增加了实践学分。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奠定了学生良好的数理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2]

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为了强化语言能力培养,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增设了“普通话应用”必修环节,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的记为合格。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科基础课程中增设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

(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学科选修、人文素质类选修和公共选修三个课组。学生选修课程主要有“数值分析”、“数据建模”等课程,可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科选修学分中学生需获得2个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参与课题等方式获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需从人文素质类课程选修中获得6学分。该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课程详细设置如表1所示。[2]

2.专业教育平台课程设置

专业教育平台下设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三个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为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中任选一个方向模块,完成该方向的所有课程。网络安全及应用方向旨在培养网络环境下安全方向的软件开发人员,学生主要学习网络安全相关的理论知识,加强网络安全软件的开发能力。网络工程技术方向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网络工程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学生主要学习网线、构建局域网、利用路由器构建各种网络互联、路由器各种命令的熟练配置、交换机各种命令的各种配置、网络故障分析、异构型网络的互联、无线局域网技术和广域网技术等。对于专业任选课程,学生需选6学分,可从软件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的课程中选取,或在本方向的任选课程中选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取相应的课程。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需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专业方向,增强了实践环节。专业平台的必修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均设有实践课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

五、结语

目前,鲁东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已成为校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全体成员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已申请多项省校级教改课题,实时地对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适合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篇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在全球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1],因此社会对高素质计算机网络人才也提出了大量需求。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大量具备较强网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普遍和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教学探索与实践,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方法,有效保证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网络方面的专业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

1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笔者调研,如果不考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本科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以讲解计算机网络原理为主,实验内容也大多为验证性实验。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则注重学生网络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网络课程虽为大专层次教学,但综合了其他院校网络教学的优点,在一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既打牢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熟悉因特网的各种协议;掌握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技能;熟练掌握各种网络服务器的架设和交换设备的配置;掌握套接字编程及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熟练掌握网络维护、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技能;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教学内容及教材选择

我校直接面向公安边防部队培养学生。为了使学生能够胜任边防信息技术岗位,同时也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重点突出计算机网络原理,还要根据边防网络应用情况,增加无线网络(包含无线局域网、蜂窝通信网、卫星网、短波组网、超短波组网、集群网、无线图传等),多媒体通信网络(重点掌握VOIP、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网络安全(重点掌握数字信封、数字证书、PKI基础设施、防火墙、网络攻防等),网络管理(掌握网络测试、网络优化、设备维护、故障排除等)以及网络规划设计等内容。

为了改革课程教学,我们参考了大量网络教材,最后选中了陈鸣教授翻译的教材《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选择这本教材主要基于以下四点原因:一是理论体系完整,其体系结构基本符合课程教学的内容要求;二是原理讲解透彻,大量采用了类比、幽默和实际的例子来讲解复杂的网络原理;三是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法,突出了网络应用和因特网协议的教学,符合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四是内容编排科学、环环相扣,将各部分网络知识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试用了两年《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教材更有针对性,更加贴合边防网络实际,我们在借鉴这本网络教材创新思想的基础上,编写了《边防网络原理与应用》教材。此外,为了配合理论教学,我们还编写了网络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的选择和顺序与理论教材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

3师资力量培养

在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为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我们制定计划,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到边防部队调研,了解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人才需求;积极与上级机关沟通,组织教师参加边防部队的信息技术培训,以了解部队采用的最新设备和技术;定期派遣教师到地方IT培训机构学习,以了解他们的课程设置,学习他们的培训技巧和方法,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此外,我们还经常邀请边防部队主管信息技术的机关领导或业务骨干到学院讲课,给学生介绍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信息技术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等。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增强了学习动力,又使任课教师明晰了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我们还邀请IT公司的业务主管讲解最新的网络设备及其性能,使教师了解最新技术的发展。

为了推动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还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学院教改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课程教学,主讲网络的教师们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此外,在学院的校园网升级改造、教学指挥中心建设、网络实验室设计建设等工程中,学院也号召和带领主讲教师全程参与,大大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

4实验环境建设

在前期缺乏网络专门实验室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探索,我们将虚拟实验平台引入到教学中,解决了在普通计算机机房中部分网络实验不好做、做不了的难题。主要做法如下:

1) 在普通计算机上安装VMware虚拟机和Ethereal软件。这样就可以把一台计算机虚拟成多台逻辑相联的计算机,实际每台计算机自身就构成了一个网络环境。学生既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进行网络实验,又可以与机房中的其他计算机联通进行实验,每台计算机还具备网络协议分析功能,因此实验环境大大改善。

2) 安装网络设备仿真软件。通过使用Boson、DynamipsSee和Packet Tracer等网络设备仿真软件,就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各种类型的网络交换设备操作,还可以开展VLAN配置、三层交换机实验、路由协议配置、防火墙设置和复杂组网等重要网络实验。通过精心设计,目前大多数网络实验都可以在虚拟实验平台上实现。我们还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自己的个人计算机上安装这些实验环境,以便在课下进行更多的训练[2]。

虚拟实验平台的使用提高了网络实验课的质量。但由于处于虚拟仿真环境中,网络实验的拓扑图相对比较抽象,因此对于那些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实作进入情况较慢,实验效果打了折扣。2010年,我院建立了专门的网络实验室,学生可以全面、直观地观察到整个网络并可以实际操作所有设备。目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专用实验室也安装了虚拟实验平台,主要用于学生的平时训练,最大程度地发挥专用实验室的优势,提高实验效率和质量。

5教学实施

根据教学大纲,我校大专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总课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为50课时,实际操作为30课时。在课时量少、教学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实施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5.1改进教学方法

在授课方法上,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转变。教师们大量采用启发式、联想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为了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教师经常联系生活事例讲解复杂和抽象的网络原理。比如,将路由器的工作过程比喻成收费站的处理,讲解了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区别;将TCP传输比喻成一本书分成一页页纸,再包上信封进行传输,到达对方后,用一个记账本(类似于窗口概念)登记失序信件,待到顺序页到达后,才能按照正确顺序向使用者交付。

在授课思路上,我们注重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国内不少教师是按照数据通信技术、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的顺序讲解网络课程的。而笔者认为,TCP/IP网络体系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此为框架分层次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在教学顺序上,按照自顶向下的思路,从与用户交互最广、学生体验最多的应用层讲起,比如Web网页浏览等。这样,学习网络复杂协议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应用到原理,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探索历程。除了教学内容是从应用层到物理层外,教师对整个课程和每一章节的内容均按照先总后分、先轮廓后细节的原则讲解,这符合大多数人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网络课程的教学安排方面,我们将实作课与理论课交叉设置。理论讲到哪儿,实验就做到哪儿,这样可以保持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进度一致,使教与学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5.2合理设置选修课

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新方法,但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很难真正解决。为了提高网络课程教学效果,我们把课堂上难以解决的、对学生又非常重要的内容放在选修课中教学。选修课的设置与时间安排要与本专业其他课程通盘考虑,做到选修课与专业主课的最佳配合。近年来,我们陆续开设了Linux操作系统与服务器的配置、网络数据库的操作与配置、网络交换设备的高级操作、.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网络攻防等选修课程,有效配合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

5.3建立教学互动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我们建立了网络课程教学互动平台。互动平台上既有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还有每次课程的教学重点、课后作业以及下次课的预习内容等。对于每一阶段的教学,网络平台上都有相应的课程练习和自我测试题目,并且能够自动给出评价。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平台上还有课程学习的高阶要求及相应的指导材料。此外,学生还可实现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资料共享、网上答疑等功能。教学互动平台解决了军校学生因岗哨勤务缺席课程的补课问题,为他们的自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平台,也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网上指导。

5.4重视实作教学环节

网络实作课质量直接决定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每次实作课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详细了解实作课内容、程序和实验难点,清楚每次实验要达到的技能要求。实作课上,要求指导教师脱离PPT演示稿,能够在记事本软件上边讲边写,能够结合设备仪器现场写代码,敲命令,手把手带领学生一步步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过程写出实验报告和心得体会。实验报告、实作课表现及实作考试成绩记入实作课总成绩,在课程期末总成绩中占有30%的比重。

5.5注重教学反馈环节

教学改革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做好课程教学的跟踪与反馈是保证教学改革方向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每学期坚持开好3次教学座谈会。在课程开始前、学期中段、课程结束后,分别召集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效果,听取学生对任课教师和课程教学的意见建议等。平时,主要发挥课代表的桥梁作用,每次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提供给教师。此外,任课教师还要负责管理网络互动平台,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了解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是学生毕业后,坚持长期跟踪反馈,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能否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其中,尤其要虚心听取毕业学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和意见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

6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网络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课程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坚持教学改革,既增强了学生的第一任职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又打牢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增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当然,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是一个贯穿教学周期全过程的课题,需要网络教学工作者不断认真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袁志祥,秦锋,郑啸,等.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5):70.

[2] 冯永利.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8):5003.

Training Qualified Network Talents by Reforming Computer Network

FENG Yong-li ,WEN Yu-can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