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心理辅导的重点

心理辅导的重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11 16:07: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心理辅导的重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心理辅导的重点

篇1

2.好寄、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初中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一旦在学校、社会上挨了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

3.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矛盾。初中生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

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他们发号施令,但是,他们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

4.初中生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初中生对身体发育上的巨大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他们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却又找不到正当的途径,他们也不愿意对家长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惑。特别是那些神经类型为弱型的学生,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沉思,很容易产生许多无以名状的烦恼、孤独和苦闷。

5.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初中生追求前途,富于理想,但往往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一些不正确的宣传、不健康的思想缺乏分析批判能力,结果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初中生面临着多种矛盾的困扰,感情是比较脆弱的。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特别是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进行心理教育,就是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和家庭的关系,提高心理自我调控能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用新的学生观来对待学生

篇2

中图分类号:G4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15-01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从总体上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看到了由此产生的变化及影响,也导致学生偏离了正常的心理状态。因而,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传授科学文化自述知识,而且还要将心理辅导作为我们教育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明确地把心理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把心理教育辅导融于其中,根据每个大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帮助及教育,促使其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帮助其学业的成功,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在这里,我只谈谈其中一例。

本学期开学后不久,我班来了一位女生,该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文静,不善言辞,在老师与学生面前总是低头悄然而过。后来在几次的各科测验中,我了解到该生的学习成绩较差,是什么原因呢?我开始对该生注意起来,并时常利用课间或课后同该生进行一种单纯性的谈话。一开始并不是以心理辅导来进行,而是以一般性的谈话为主,从而为日后的心理辅导作铺垫。

开始交谈时,我避开了该生最敏感的词语,诸如关于学习方面的语言:“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学习,没有知识的人将一事无成。”“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想有理想有抱负,要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有用之才”……这些话虽然听起来没有什么不对的,但这不但会使谈话进入僵局,而且还会使该生产生心理障碍并对老师产生戒备心。在几次的交谈中,我对该生有了大概的了解。该生自我感觉差,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但自尊心又强,不愿向他人流露自己的感受。一遇到不幸的情况,就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意志消沉。尤其是在期中考试后,这种行为更为明显。每天都低头不语,即使与人谈话,也是声调平缓,时时发出叹息,总以内心的抑郁的情绪来看周围的一切,一切都蒙上了阴影,感到处处不如意。针对这一切,我与其家长进行了数次的交谈,对该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她的这种表现为自悲、退缩、消沉、漠然的“自我放逐”是由如下的原因形成的。(1)对自己缺乏清楚而正确的了解,因而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对自己有不当的评价,当个人对自己产生不当的评价之后往往严于责备自己,归因于自己的个性,不管自己表现得多好,总会感到有人比自己更好。于是自己永远都是不好的,永远不看自己的成功表现。永远都是首先自责,也不接纳他人对自己的肯定。(3)对自己有不可能实现的希望,这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脱节。个人的行为常常自相矛盾,个人的自我概念混淆。(4)缺乏适当的自我强度,一是缺乏对挫折的忍受力,如果挫折忍受力弱,则易处处受挫,从而引发其他许多的困扰。二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无助、依赖的行为。(5)缺乏长远的生活目标,往往产生失落,彷徨的心态。(6)缺乏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不知道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发展密切的关系,故常感到孤独、无助与惶恐。原因查清楚了,也就好对“症”下药了。于是我就频繁地与该生接触,让她感觉到我不仅仅是她的老师,而且还是她可信赖的朋友。在日后的交谈中,我们的谈话方式及内容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不是该生听我讲话,而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是我听该生说话。这样,我们双方都可以充分表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我们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理性的信息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我们交谈的情绪完全能影响对方。通过对该生的情绪变化来了解对方,并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情绪方式去影响对方,在她的身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效果。在这种交谈中,使她有了一种积极情绪的体验,产生了安全感,减少了防御心理,能理解和接受新的观点,学习和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同时还提高了该生的自尊心,使她明白并接受了“成功是必然,失败是偶然”“不是你不行,而是你行,只不过别人努力而你没下功夫而已”……这样,就使该生充满了自信心,明白了作为一个社会人都有自尊、自重、自信的需要,她也开始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他人公正的承认和赞赏。

全班同学都觉得该生变了,变了一个新人,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这对她后来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生的转变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心理辅导而取得的成效,这也使我对心理学辅导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柏德森说过:心理辅导是一个帮助人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两人所要建立的某种关系不但是必需的条件,而且那关系是足够令人改变和成长的。同时,我们要知道心理辅导是为那些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致产生问题的人所进行的一种特别的治疗。

总之,辅导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气氛或条件,能使辅导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

篇3

薛某,男,16岁,职中高一年级1203班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智力较好,对学习不感兴趣。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没有办法。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头仰得很高,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家长和老师十分无奈。

2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2.1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薛某的父亲是某工地负责人,工作忙,由于和孩子沟通少,任其自由发展,父母只给孩子每月的生活费,不太关心他的行为和生活,偶尔问起成绩,若不理想,见面父亲就斥责、谩骂,造成孩子任性放纵。而他的母亲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对孩子的教育两人意见不一致。

2.2老师教育和处理方式不当。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捣蛋插嘴,东张西望,老师缺少与学生心理沟通,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使师生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

2.3中职生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一方面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开始有意识的摆脱童年期的直率和纯真,并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来观察和面对周围的事物,这一阶段容易冲动,行为不易预测,逆反心理比较强,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拒绝一切批评,所以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产生抵触情绪。

3辅导方法

3.1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其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其二,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父母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只顾赚钱,忽视对孩子的教育,而且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打开他心灵的窗户。其三,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引导、处理和治疗,消除心理冲突,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3.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3坚持疏导教育,保护自尊心。教师要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3.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薛某的优势成立一个兴趣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

3.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薛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3.6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

3.7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薛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4辅导效果

通过两年跟踪辅导,薛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也比以前缓和多了。学习比以往有信心了,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下课问老师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各科成绩很快就跃到了60分,老师都夸薛某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篇4

2015年七月份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6.68亿,网民中初中学历占比为36.5%,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占比为30.5%,大学本科占11.8%,总体上中学生占比最高。打开中国知网输入网络、中学生、心理健康等关键词搜索发现80%以上的文章都是关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中学生上网人数很多,但使用网络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我们都知道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它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也能与时俱进,利用网络自主、隐蔽、安全、快捷等优势,搭建网络心理健康平台,就能改善或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如果又能与传统的学校、家庭、朋辈互助等辅导方式结合,建立一个完善的线上线下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那我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是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鉴于此,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开发完善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网络课程

应国家教育政策和纲领的要求,中学都配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但一个学校1、2名教师满足不了几百学生的需求。尽管学生的需求不一样,但是处于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身心发展阶段,心理问题往往也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情绪情感,人际关系、自我成长、性心理、学习等问题。如果我们针对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网络课程开发,把一个个问题做成微型课程或者主题课程,配以图片和动画视频。例如性心理问题,课堂教学有些时候学生不好意思问,老师也不好意思讲,但是做成课程就可以在大家都能接受的范围内深入客观的讲明白。同时学生还可以匿名留言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课程放到学校网站心理健康教育板块,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自主学习。当然也要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和增添内容以满足学生心理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二、结合网络课程健全心理测量与评估系统

很多高校心理中心已经具备完善的心理测量和评估系统,这种模式也可以应用到中学阶段。我们可以筛选适合中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心理测评内容放到学校网站心理健康板块。如中学生智力测验量表,各种情绪状况量表、爱情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等量表。还可以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合,针对课程内容有相应的测量分析。未来这种模式做的更好的话甚至可以针对学生的分析报告再给出合理的建议以及改进策略,网络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学习过的课程和做过的测验,一定时间后,自动提醒他们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测验,让他们看自己有没有进步或改变。当然,我们的测评系统内容可以更为广泛,不仅仅只局限于和心理健康课程对应。所有目前国内外科学规范的适合中学生应用的量表和问卷都可以涵盖,让处于自我意识飞跃发展,情绪情感变化剧烈阶段的青少年们能通过科学的方法了解和认识自己。

三、建立动态的网络互动交流模式

学生遇到问题,需要专业的老师进行咨询,但不是所有学生有的有勇气接受咨询。承接网络测评系统的内容,有些学生做了测评,感觉内容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话就可以找专业老师进行辅导。因此可以开发一款既可以一对一和心理辅导教师交流,也可以就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群体讨论的APP。老师在线工作时间内,可以和有需要帮助的学生一对一的进行咨询,一般问题在线就能解决,如果老师感觉得有必要当面约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改为面谈。如果学生主动要求线下咨询的话可以进行传统心理辅导。对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例如大考前的焦虑、厌学、早恋等我们可以有几十人同时提问、分享、参与讨论的群,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传统的朋辈心理辅导,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但是更为安全和自由,对于内向型的学生来说,这种形式更利于他畅所欲言,同龄人的观点和建议也更容易被接受。需要强调的是每个群里需要有至少一个心理辅导人员的参与,对大家讨论的内容起一个监督和引导的作用,保证内容是健康的、科学的、可行的。

四、开通学校与家庭的网络沟通互助渠道

很多学校有自己网站,网站上分门别类的有很多板块,各种信息。家长可以及时查阅,了解学校动态。教师也常常利用社交软件建立自己的学生家长联系群,班里的一些动态会及时的传递给家长。传统的学校---家庭合作心理辅导模式在网络环境下也可以实现,甚至会更为有效和便捷。教师都具有心理学的知识,学校也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但家长在这方面就比较弱。所以心理健康网络课程的开发,不仅学生可以学习,家长也可以学习。学校不定期的心理专家讲座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现场互动提问。不能参加的家长,学校可以录制视频放到学校的网站,家长自行观看学习。建议家长经常上学校的网站了解学校的各种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话题。班主任对于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出现的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可以直接提供给心理辅导老师,让辅导老师开展相应的辅导活动,或制作微课视频帮助孩子们。对于个别孩子较为严重的问题,可以征求孩子意见网上和老师交流或进行面谈,与此同时和孩子家长联系,提醒他们注意孩子的表现,以及给他们一些如何应对以及怎样沟通的建议。班级孩子多,教师照顾不到所有的孩子,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反常表现,或者家里有什么事情发生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也要及时的跟老师沟通,让老师在学校给予更多的关心或帮助。在班主任建立的家长群里,老师可以经常放一些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和辅导的材料供家长们学习,家长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问,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和进步。网络的普及使身在不同时空的人有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为我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人研究网络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主要集中在负面的影响上,可是这么多的研究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研究网络成瘾的文章数据显示孩子成瘾的人数、比例,列举成瘾的原因,可是那些成瘾的孩子依旧在成瘾。网络是把双刃剑,中学生使用网络有诸多的危害,但这不是网络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监管和引导的问题。所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利用网络好的一面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去帮助家庭,帮助学校。希望有一天再打开知网输入中学生、网络、心理等关键词搜索,出来的文章大部分是如何利用网络造福孩子、家庭和学校的。

参考文献:

篇5

in the Work of the College Counselors' Talk

ZHU Hua[1], WANG Qian[2]

([1] School of Scienc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2]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of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Abstract To talk with the students is one of college counselors work content, the art of conversation counselor directly affect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care education effect. If the counselor can work in talk proper us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elated skills and methods, will play a multiplier effect. Solution Focused Brief counseling process is simple, easy to learn, and can solve the problem in a short time, so the rise in recent years, and is widely used in.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everyday talk to a counselor to work with students, and can be fast and good solution students learn everyday life appear i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Key words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counselor; talk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能否在学生迷航、彷徨之时是否能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关键在于辅导员的谈话艺术。如果能将心理咨询的相关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定会提高辅导员的谈话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辅导员的引导和教育,从而使辅导员工作更加完善,更加和谐。

1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简介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属于心理咨询的后现代派别。该咨询技术的思路是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解决问题的积极观点来促使改变的发生。因此,咨询师把会谈的内容更多聚焦在探讨解决方法上,聚焦在会出现什么新的改变而非阻止已经发生的事情。

焦点解短期心理咨询立足于以下几点基本设想:(1)尽管生活充满挑战,但所有人都具有力量,这些力量汇聚起来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2)当来访者解释这些力量的时候,通过对力量的持续强调可以增强来访者的动力。(3)对力量的发掘要求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有一个合作探索的过程。(4)对力量的强调让咨询师避免冲动地做出判断、就问题指责来访者,转而去发掘来访者在最艰难的环境下是怎样成功渡过难关的。(5)所有的境况(即使是最黯淡的境况)都包含着可以利用的资源。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每次大约60分钟,包括三个阶段: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40分钟),主要任务是来访者描述问题、制定良构目标、探索例外;休息阶段(10分钟),主要任务是咨询师整理思路,设计对来访者有用的反馈;正向回馈阶段(10分钟),主要任务是称赞来访者已经在做的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做法,建议来访者应该去观察什么或者做些什么以进一步解决他们的问题。

在焦点解决会谈中,咨询前改变、问题的例外时刻、刻度化提问以及奇迹提问,所有这些技术元素都把会谈的核心聚焦在有效解决上。在一次会谈结束后,咨询师通常会给予反馈,鼓励来访者进一步做出改变,布置的家庭作业往往是“做那些有效的事情”或是“做一些和过去不一样的事情”来帮助维持改变。在焦点解决模式中,通常3~5次会谈就能取得明显的变化,而大约25%的来访者仅仅需要一次会谈。

2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辅导员谈心工作的适用性

2.1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咨询方法思路明确,层次清晰,简单易学,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与技术,只要用心学习并认真实践,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员也可以很快掌握。高校心理咨询力量相对薄弱,让更多辅导员掌握这种简单快捷的咨询技术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第二,咨询过程简洁,目标指向明确。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不关注产生问题的原因,而指向如何解决问题这一目标。学生与辅导员谈心,往往目的性比较强,希望辅导员就某一方面对自己给予指导与帮助。因此,在谈心中运用焦点解决技术,辅导员可以有效引导来访学生利用自身资源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自己生活的专家。第三,效果明显,见效快。一般来说,学生不需要和辅导员进行长期、多次会谈,行为就可以发生明显改善。

2.2 从辅导员谈心工作的特点上看

第一,辅导员谈心工作可以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健康状况,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疏导来自学业、人际、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困惑给学生带来的压力,预防这些问题的积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问题。第二,辅导员在谈心工作中主要是依靠自己的经验与学生谈话,缺乏相关理论指导,谈话技巧缺失。如果能够合理引入心理咨询理念,将心理咨询技能适当运用到谈心谈话工作中去,势必将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3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辅导员谈心工作的应用

在辅导员与学生进行谈心,帮助学生解决适应、学业、情感、人际、就业等困惑的过程中,使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会谈技巧,使来访学生在与辅导员谈话后采取建设性的行动,而不是陷于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使辅导员的谈心工作取得实效。

3.1 谈话开始阶段

辅导员在与来访学生谈话开始时,首先要与其建立平等、合作的咨询关系,充分了解学生所困扰的问题。可以先与来访学生一起探讨遇到的问题,比如,“你想从此次谈话中得到什么帮助?”注意当事人在谈话前已经做了什么尝试,了解其已经做过的努力和效果。例如, “你试过的这些方法,哪一个对你比较有帮助,你是怎么做到的?”“其他人在这些问题上给过你什么建议?”等等。最后,辅导员还要进一步了解来访学生改变的意愿、信心以及行动力强度。

3.2 建构解决方案的对话阶段

这一阶段是谈话的主要部分,包括制定目标、探索例外和假设解决三个部分:

(1)制定目标。在这一步,辅导员和学生进行对话,寻找学生现实的、正向的目标,即在来访学生能力范围和生活环境下可以实现的正向目标。可以采用典型的问句,大多采用开放式问句,比如“你希望从谈话中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你理想中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样的?”“你希望大学四年如何度过?”等等。

(2)“例外”是来访者生活中某些过去的经历,有理由认为问题在那个时候会发生,但却没有发生。例外的存在,代表来访学生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只是被他忽略了。辅导员的任务就是协助学生找出“意外”。以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为例,辅导员可以这样问:“许多学生到了大学崭新的环境,都会遇到不适应的问题。请你想一想,在你过往的经历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但是适应的还可以?那又什么情况?”如果学生曾经有过类似的解决办法,可以按照这些方法继续执行,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

(3)假设解决架构部分,是让来访学生想象自己目前面临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个时候自己与现在会有什么不同。一般可以用“奇迹问句”来提问,如:“假如有一天奇迹发生了,你之前面临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你是否会变得不一样?”通过奇迹式问句,会让来访学生思考无限的可能性。同时,这种问句方式聚焦未来,让来访学生把焦点从他们目前和过去的问题上移开,畅想未来更让人满意的生活,增添当下努力的信心。

3.3 正向回馈阶段

在这一阶段,辅导员经过快速梳理,将刚才与来访学生的谈话内容进行整合,让来访者重构对自己面临问题的认识,给予学生正向回馈,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和策略,布置家庭作业,促使来访学生进行实践行动。一般来说,辅导员可以一系列称赞作为反馈的开始,为来访学生解决问题创造希望,也委婉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应该主动利用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力量,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称赞一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辅导员给来访学生布置作业和任务时,可以利用谈话中搜集到的信息,让来访学生发现什么样的行为或渠道对于改善目前面临的困惑有帮助,让来访学生继续坚持做下去。

4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辅导员谈心工作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坚信学生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辅导员在运用焦点解决的技术时,要坚信来访学生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坚信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资源。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辅导员的作用是陪伴、倾听、引导、鼓励、强化,努力立足于探索来访学生的参考框架,相信学生可以创造自己更满意的生活。

(2)谈话中多使用开放式问句。在辅导员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会提出许多问题,既包括封闭式问题,也包括开放式问题。学生在回答封闭式问题时,趋向于回答冷冰冰的事实,而开放式问题更多涉及来访者的态度、想法和感受。正如本杰明所说,封闭式问题缩小了来访者的焦点,开放式问题会拓宽来访者的视界。

篇6

”,问:“老师,这里有多少个三角形?”我一时也没数清楚,就说等我回去数数再告诉你。以后,来往的次数多起来,我就记住她了。

二、个案基本资料

后来小z开始给我写信,我们之间的交流大部分是通过书信来完成的,总共有六次书信来往,在书信来往的中间,有过一次面谈。通过交流,我发现她有一些完美主义的倾向,对自己没有信心。原来她在初中的时候,腿受过伤,现在要去医院做检查治疗,她很担心腿治不好,生活、学习会受到影响。小z是英语课代表,晨读的时候要站着领读,因为腿疼,20分钟都坚持不下来,她只好让别人代她领读,这样老是麻烦别人,她觉得很不好意思。她的腿伤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这让她产生不安、焦虑的情绪。从小父母给她灌输的思想是只有超过别人才行。她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和同学拉开很大差距,但从这次考试的成绩来看,她和同学的差距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时候她会出现一些强迫行为的倾向,临出门前反复检查自己的东西,生怕忘记东西,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自己控制不住。

随着了解的加深,我发现她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很好,语文和英语很突出,尤其喜欢写作,人际关系也不错,有很多要好的朋友。即使是这样,她对自己依然没有信心。

三、辅导过程

我试图运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技巧来和当事人通信和谈话。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目前短期心理咨询中相当盛行的一种。它不探讨事件发生的原因,亦不积极于催化当事人情绪的宣泄,以免当事人深陷困境或扩大悲伤、焦着或痛苦感。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重视生命的正向积极面,强调积极肯定鼓励当事人,着重探索当事人内外在资源,企图协助当事人提取过去成功经验中的要素与信心,学习以建设性的新眼光来重新诠释生活的困境、失落或创伤,并且建立具体可行的正向目标,配合立即可为的行动,以催化当事人开启心灵的动力,重新创造新的成功经验,走出生命的低谷。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重视正向思考及未来导向,也强调个体之所以产生问题,往往是其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当,所以重视的是问题的解决而非问题的成因。我决定运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一些理念来帮助小z。

1.以正向为焦点的思考

一个人的思考方向会影响其思考内容与结果,进而影响他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效能。当个体把思考焦点放在正向的、积极的、目标导向的方向时,就可以催化他朝向所期待的方向改变;若他将思考焦点放在问题的描述上,那么就很容易陷入抱怨与无助的情绪里,对解决问题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运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问题解决的积极观点,把焦点放在问题解决导向的谈话上,避免局限于问题取向的讨论,以协助个案产生改变。

小z在第一封信中说到她没自信,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困扰了她很久,我让她寻找以前的成功经验,以前的成功是怎么做到的,现在是否可以尝试,以此消除陷于绝境的过度担忧,由过去的成功经验,找寻可供解决目前问题的策略。她说到很多过去的辉煌,我趁机指出她的潜力,鼓励她继续尝试努力。

2.例外带来解决之道

不论多么麻烦的问题,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例外。人们往往只注意问题发生的时候,陷于问题发生时的愤怒或无助里,很少去思索问题何时会不发生,也常常忽略自己已经做到的、曾经做过的或开始在做的行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相信任何问题都有例外,个案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要协助个案找出例外,让个案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减少个案对问题的焦虑,增加个案的自我控制感、自我效能感,带来问题解决的可能。当来访者叙述其不开心,陷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时,咨询师经由来访者的叙述,找到例外的可能,也就是“何时焦虑不会发生”或是“何时焦虑会少一点”,透过研究个案做了什么而使例外情境发生,加强、增多例外情境的发生,使这些小小的例外情境变成改变的开始,逐步发展成更多的改变。

小z在一次通信中说到自己不开心,觉得自己就像得了焦虑症似的总是好像在担心什么。我就让她回忆自己在什么时候会比较开心,焦虑的情绪会少一点,她回信说在她写文章的时候感觉比较舒服,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感觉会很开心,我就让她思考为什么做这些的时候心情会好一些。从这个方向思考,找到问题发生时个案做什么可以使例外情境发生,从一个小的改变开始,带来问题的解决。

3.转变问句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主要是以“可以做什么让问题不再继续下去”这样的问句,取代“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以探究此时此刻可以做些什么的问句,取代探讨过去原因的问句。由于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专注于朝向问题解决的历程,而非探索原因的历程,所以有可能在不探究问题原因的情形下,就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了解原因”在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过程中不一定是必要的,重要的是“解决”的历程。

小z和我面谈的那一次是一次晚自习,她找到我说,这次考试中,自己的名次和同学相比,差距没达到自己的要求,担心现在都没有差距,将来怎么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父母也给其灌输“只有超过别人,才能行”的思想。我问她:“你如果想考上理想的大学,要超过别人,你可以做些什么?”她说她应该在数学上再多下一点功夫,因为自己的其他科目都挺好的,就是数学有些薄弱,才和同学的差距很小。至于数学上怎么再提高一些,她也说了一些具体的做法,比如利用中午的时间找老师答疑,平时多向同学讨教方法,自己在做题目的时候也多思考总结。通过询问她可以做些什么让问题不再继续下去,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再一味地陷于担心之中。

4.刻度问句

刻度问句能协助来访者将抽象的概念以比较具体的方式加以描述。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中最常用的刻度问句是0到10的刻度量表,10代表所有目标都实现,而0表示最坏的可能性。例如:

分数 状况描述 咨询师和来访者探讨内容

10 最完美的解决用奇迹问句鼓励来访者积极思考。

7 好的、现实的结果小的、现实的改变,使问题不要干扰来访者的生活。

3 来访者现在的状态 来访者现在已经做了什么。

0 最坏的情境 最好不要详细探讨。

针对小z提到自己去上学的时候,在临出门前会反复检查自己带的东西,我问她,如果10分代表自己反复检查东西的这种行为已经完全没有了,而0分表示最坏的可能,那么自己目前的情况可以打多少分。她给自己打的分数是5分,我问她如果想再升一格,应该做些什么。借由刻度问句帮助她看到自己已经做了什么以及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让解决问题有明确的方向。

篇7

研究初期,为了统一认识,组织教师参加系统的抗逆优质教师工作坊培训活动。系统的学习让教师们吸收了当今心理辅导的前沿知识,更进一步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的积极意义,学会调节心理平衡。如果说开始时老师们是被要求去参加学习的,那么真正参与抗逆教师培训活动以后,他们就是主动的、被吸引着去参加的。许多老师每次听完课,首先对照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不自觉地学习调节,实现了“自助”。面对学生时,自觉地思考:怎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锁,怎样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意义上的解释,促进他们自我领悟,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等。

为了使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落实行动,获得体验。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设计开展了系列的提升自身抗逆力的团体训练游戏实践活动,分享活动体验,有趣的活动增强团体的凝聚力。系统地学习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教师们的心理辅导知识储备,还在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辅导学生抗逆能力上、心理辅导能力水平提高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问卷调查

认真分析我校学生的家庭和生活背景及结构等特点,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全员参与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本校不同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心理特点的辅导目标和重点,灵活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和小组辅导、个别咨询等不同的心理辅导形式,建立长期开展的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辅导体系。

长期坚持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等辅导活动。在辅导目标、重点、专题的确定上,坚持做到重点个案跟踪辅导,在个案辅导的基础上,筛选出共性问题,全校开展团体辅导;在原来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新时期的学生,设计与时俱进的辅导专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的活动。遇到棘手问题,及时求教同行专家,提高了心理辅导工作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抗逆互动营”活动

把团体心理辅导和小组建设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抗逆力有重大的推动作用。2007-2008年度的“抗逆互动营”活动,每学期开展了四节小组活动、两次家长工作坊、一次家教旅行。

(四)个别辅导,提升个体抗逆力

每天定时开放心理辅导室,重点关注个体,跟踪辅导了不少有需要的学生、家长、老师个案,展开家庭辅导,有效提升个体抗逆力,以下是部分接待记录。

(五)引进趣味性较强的先进心理辅导技术

学习国外、港台地区的先进辅导理论和技巧,引进了绘画辅导、沙盘游戏辅导、心理剧辅导、音乐辅导、团体心理游戏辅导、感觉统合训练等辅导技巧,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组织全体教师利用校本研究的形式,学习内化理论,并应用于实际的团体、小组、个别咨询与辅导中,成为一种吸引师生的充满趣味的有效的辅导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内涵和空间,收到较好的效果。

(六)“情绪知多少”校园小记者行动

每学期开展,培养校园抗逆气氛的,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抗逆力的提升。

根据常模,低于1个标准差(32.5-11.8),即≤20分,则孤独感较低,高于1个标准差(32.5+11.8),即≥44分,则孤独感较强。在初测中,23名学生中有4人分数高于44分,占总人数的17.1%。(见表1)

1.团体辅导实施后23名被试的社交状况分析

通过4次的系统团体辅导训练,对23名被试进行社交状况再次测量,问卷仍然采用前测中使用的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见表2)

根据儿童焦虑量表全国协作组制定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18分则为具有社交焦虑倾向。在后测中,23名学生中,有6人分数高于18分,占总人数的26.1%。

根据常模,低于1个标准差(32.5-11.8),即≤20分,则孤独感较低,高于1个标准差(32.5+11.8),即≥44分,则孤独感较强。在本次调查中,23名学生中,有2人分数高于44分,占总人数的8.7%。(见表3)

2.团体辅导实施前后23名被试社交状况对比分析

通过前后测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总体的分数还是个人的总分,后测分数均低于前测,说明干预措施有成效。(见表4)

二、思考

1.学业期待过高与亲子关系疏远

在小学,来访的小朋友都有被打的经历,挨打的原因都是成绩不好,不听话。文德路小学有不少孩子由保姆或者长辈带到大,读书前很少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长辈和保姆对他们很宠溺,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以他们为中心。但是父母不一样,当他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后,父母会对他们的言行有要求,不会满足他们的过分要求,他们做错事情时会教训他们。文德路的孩子更愿意和保姆或者长辈生活在一起,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他们觉得是父母不喜欢自己,所以才打骂自己,他们不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2.同学关系不稳定

在小学,研究者感到同学关系也困扰着小朋友,他们喜欢一群人一起来访,谈论一样的话题。他们喜欢成绩好、才艺多、人品好的同学。他们排斥偷东西或者行为不好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关系很单纯,形成一些小团体,一起玩。小朋友会集体讨厌或者排斥某个小朋友,不和她玩,不理他,讲他的秘密,让他在全班面前丢脸。小团体间会相互排斥和攻击,这些团体不一起玩,不理睬对方,借机嘲笑和打击对方,提高自己。文德路的小朋友喜欢讲自己很善良,很好什么的,是其他小朋友不好。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小朋友,寻求支持,他们的关系复杂。

三、总结

1.每个小朋友都有内在的抗逆力

在观察中我发现,每个小朋友都有内在的能力,这种内在的能力可以转化成抗逆力。心理辅导老师创造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技巧去教授和传递这些抗逆的技巧,让小朋友通过游戏感受能力的增加和发掘。小朋友竭力去组成关系、解决问题、发展认同感和达到自己的目标。抗逆力是小朋友具有的天赋,这就对传统的恶观念即抗逆力只是属于少数“超级儿童”,要想拥有抗逆力必须足够的优秀、足够老练。

2.学生可以创造自己的抗逆力

篇8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1-0136-03

朋辈心理辅导,又称朋辈帮助(peer helping)、半专业咨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同伴教育(peereducation)、辅咨询(paracounseling)等,在本文指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和助人技能的学生,在专业心理工作者指导下开展的心理疏导和助人过程。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存在着学生心理需求求助量大与服务资源提供匮乏的矛盾,表现在专业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数量不足,工作超负荷的问题。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我国高校短期内难以从根本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同样的困境在20世纪60年代也曾经存在于美国的高校。美国高校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办法是开展朋辈咨询。

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局限性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起步晚、基础弱,专业咨询人员严重不足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提供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普遍不被重视,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成熟水平低,导致高校学生心理求助需求量大。进而,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促进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成为工作的重点,当前我高校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呈现重教育、弱服务的特点。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这是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基本矛盾,具有阶段性,是必然要被解决的。

1.共性化心理课程教育与个性化心理需求之间的矛盾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队伍主要是通过开展课程教学和专业心理咨询开展工作的。课程教学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健康意识的主渠道,但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越来越大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由于上课时间固定,从而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差;专业心理咨询工作优势在于能提供专业心理服务,劣势在于专业心理咨询队伍数量不足导致服务提供能力和咨询覆盖面有限。

2.障碍性咨询服务定位与发展性心理需求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问题,在认知层面可以通过教育、宣传形式对问题加以引导和解决,开设课程教育教学是根本的解决途径和措施;在行为及个性化层面需要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对能力加以拓展和提升,开展心理咨询和素质拓展助力成长是根本的解决途径和措施。我国高校心理服务机构的建设基本参照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由于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的理解、侧重点不同,受行政经费、人员编制等限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心理健康活动体系、危机干预体系方面存在不平衡发展倾向,呈现重问题、轻发展的局面。心理咨询机构工作重心落在了解决障碍性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干预上,难以有更多精力和资源投放到广大学生发展性心理需求和能力拓展服务方面。

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服务能力不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之间的矛盾

在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配备数量方面,美国有关行业协会的专业标准是每1000~1200名学生要配1名专业人员。屈正良等人调查我国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师生比约为1:10985,[1]即平均每个专职教师要面对1万多名学生,这大大超过了一个教师所能承担的工作量。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是由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学教师、高校医务人员等组成,其中一部分人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边学边干边提高,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充实心理咨询专业队伍,部分高校尝试开展辅导员职业化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心理方向的辅导员。这对缓解专业队伍的不足是有力的举措,但是限于辅导员的流动性和专业培训不足,所起作用是有限的。心理专业咨询人员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既不同于专业心理咨询,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同学间的谈心聊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覆盖面广,受众最大化

在专业心理咨询中,遵循有需求就有服务的原则,采取咨询预约的一对一模式,受现阶段专业咨询队伍数量不足的影响,专业心理咨询难以扩大咨询覆盖面。朋辈心理辅导可以突破咨询队伍不足的瓶颈,可以渗透到班级、寝室、社团中,可以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各个方面。

2.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朋辈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近,体验相似,易于建立信任关系,经过准专业化的培训,能较好胜任辅导工作便于推广。

3.反应迅速,时效性强

相对于专业个体咨询需要事先预约,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咨询,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在双方达成的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某些一般心理问题处理上,朋辈心理辅导处理时效性比较高;在心理危机干预上,朋辈心理辅导的突出作用体现在“早期发现”和心理危机发生时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发挥的“监护”作用。

4.助人自助,共同成长

助人自助是专业心理咨询的工作理念,同样适用于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朋辈心理辅导外在助人过程是单向的,存在助人者和受助者。但是内在成长过程却是双向的,无论助人者和受助者都在辅导过程中体验到了成长。这也是朋辈心理辅导在广大学生中受欢迎的原因。

三、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

朋辈咨询能够满足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的需要,符合我国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弥补专业队伍人员不足,扩大心理辅导的覆盖面

李焰等对比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差异时指出,中国高校的咨询机构重点在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是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重点在个别心理咨询。斯坦福大学在校学生约16000人,咨询中心每年接待8000多人次,1500余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校22000人,咨询中心每年接待11000~12000人次,2200余人。这种情况与我国相差悬殊,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在校生24000人左右,每年咨询学生1000余人次,400余人。我国高校的个体咨询服务提供能力还不到美国高校的20%。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可以扩大心理咨询覆盖面,朋辈心理咨询可以处理较简单的心理问题,使专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更迫切或更严重的个案,有助于提高学校心理咨询的整体效果。

2.有利于搭建学生自我教育平台,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在针对美籍华人、港台学生所作的有关求助行为的研究显示,当遇到心理问题而需要寻求外界帮助时,他们更多的是向家人或朋友求助。王晓刚调查表明,心理危机发生时向同学朋友求助占经历心理危机人群的比例为39.9%,向教师求助的占4.9%,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占7.3%。[3]朋辈咨询过程中,相互间在年龄、生活背景、学习内容等方面具有相近性,对相关问题易于感同身受,能快速建立关系,因此,发挥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互助的力量,搭建学生自我教育平台,对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朋辈心理辅导作为学校专业心理咨询的有益补充,将其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一个支持系统,对于形成良好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四、朋辈心理辅导建设策略

朋辈心理辅导是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非专业心理咨询模式,我国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能有效弥补专业辅导教师数量和精力的不足,对专业心理辅导和教学起到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不能停靠在理念上,理论必须要落地,这意味着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上都要将要将朋辈心理辅导本土化。

1.将朋辈心理辅导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

在西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价值中立,无干涉,无批判;在互动方式上,一般是求助者主动咨询,而不是助人者主动去预防问题和解决问题。[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重要形式和载体,承担着塑造社会责任、传承道德文明、倡导主流价值的责任,这要求面对问题必须主动预防,而不是消极等待学生寻求帮助。我国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在工作网络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社团、班级、寝室等组织载体优势;在文化氛围上,和谐发展早已深入人心;在心理接纳上,我国青年更倾向与同龄人沟通而不是咨询师与长者。

2.将朋辈心理辅导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我国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成熟水平低,高校有开展心理咨询的现实需要。然而,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大学生普遍对心理咨询抱有偏见,专业心理咨询利用度不高。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突出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双方的心理成长,辅导者帮助被辅导者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被辅导者在朋辈互动过程中体验到温暖、关爱和接纳,实现了“助人自助”的目的。我国高校全面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符合中国大学行政和学生心理特点,我们有班级建制,有党团组织,学生集体住宿,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和互相督促,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

3.将朋辈心理辅导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相结合

有效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扼守的一条底线,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是成功干预心理危机的关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一是危机学生早发现、早预警,二危机学生日常监控。这一任务单靠专业心理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危机干预体系触觉必须向下延伸到学生班级、学生寝室和学生社团。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是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的重要力量。

4.将朋辈心理辅导建设科学化定位规范化发展

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发展大学生个性品质的有效模式,是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专职队伍不足问题的关键。我国开始朋辈心理辅导的时间很短。朋辈心理辅导的“准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只能作为专业心理咨询工作的辅助与补充地位,在实际的助人工作中,要给予朋辈心理辅导人员一个正确的定位,既应以预防性和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矫治性咨询为辅。对于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转介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处理。同时,在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的工作网络、工作机制、人员选拔与培训等方面要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益补充,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各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的优势,弥补其中的不足,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成为广大学生知心朋友。

参考文献

[1]屈正良,易玉屏,夏金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6(6):62-65.

篇9

一、引言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教学和育人单位,班级班风、学风的好坏,凝聚力力、归属感的强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会经常面对在思想、心理及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学生,然而,单纯的灌输式、说理式的教育不但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满。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与优势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是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手段,它是让团体成员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获得良好的适应能力与发展的助人过程”1,这种寓教于乐的辅导形式颇受学生的喜欢和认可,同时,发挥了较好的教育、预防、发展和治疗功能,活动效果明显。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环艺123班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要包括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人际交往、实现自我成长、有效管理情绪四个方面。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在班级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相对于传统的个别咨询或集体讲座、授课,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团体心理辅导一般都会采取各种趣味游戏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个人更容易被团体的氛围所感染,指导者与全体成员之间是互相接纳、信任的,团体氛围和谐融洽。其次,团体辅导的对象是全班同学,指导者是班主任,对象稳定、过程持续,更易于组织和实施;同时,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开展辅导活动,既省时省力,提高效率,也更便于跟踪和总结,活动实效性明显提高。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高班级凝聚力

为了让同学们更快的适应学校,适应新的班级,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吸引力,笔者开展以“相聚环艺123,相亲相爱是一家”为主题的辅导班会课。首先,在热身环节,通过“互帮互助”按摩操、“大风吹”、“进化论”三个游戏进行把原先严肃拘谨的氛围彻底打破,同学们进入了欢动、愉悦的团体氛围。紧接着,通过三轮“寻找有缘人”的游戏,让同学们互相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大学心愿和目标,达到增进了解、彼此互相激励的目的。再通过“马兰开花,寻找我家”的游戏,让同学们体会“孤独”和“找到家”的感觉,体会被抛弃的孤独和无奈,被接受的温暖和感动,引导同学们学会彼此关爱。最后,分组进行“姓名叠罗汉”、“团队大比拼”的游戏,让同学们明白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道理。在最后的交流分享环节,同学们都表示班会课的形式很新颖,玩的很开心,也认识了很多新同学,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馨有爱,收获很多感悟很深刻。

(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班级管理中,关于人际交往的问题表现的愈发明显。有拉帮结派的、有小打小闹的、有“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有交往不自信的、有不懂得人际交往艺术的,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困惑,笔者开展了一期以“坦诚接纳、有效沟通”为主题的人际关系成长团体心理辅导。首先,学会理解他人。笔者通过组织“横渡鲨鱼河”故事的辩论会,使同学们自己认识到:原来改变他人是极其不容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价值观形成的背后都有深远的原因,观点本身没有对与错之分,学会站在他人的视角看问题时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同样如此。其次,学会倾听与表达。笔者重点进行了“我说你画”的游戏。使同学们明白到:沟通是一门需要互相表达与倾听的艺术。如果不会表达,那么其必然无法沟通,不会倾听就更谈不上沟通了。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再次,学会坦诚接纳。先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同学们体验交往中的问题和困惑,再通过沟通五步法的技巧进行沟通模拟,体会二者的差别,认识到沟通需要彼此坦诚、尊重,一些同学活动现场就主动承认错误,坦诚表达自己的不足之处,把以前的误会和矛盾都化解开了。最后进行了“信任之旅”的游戏,让同学们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强对他人的信任和接纳。

(三)实现自我成长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的同学过分关注自我的感受却经常忽略他人的感受;有的同学对自我毫无认知,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在哪里,参加社团及选修课程都是随波逐流;有的同学自我认知存在偏差,稍微遇到些困难和挫折就内疚、不安,缺乏自信,不能正确客观的评价自我;还有的同学自控力较弱,懒散缺乏自律意识,时不时的犯点错闯点祸。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开展了一期以“探索自我,实现成长”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首先,学会认识自我。通过重点进行“假如我是……”的游戏,让同学们学会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引发对自我的思考。并进行了“优点连环炮”游戏,让同学们感受了一下他人眼中的自己,发现自我的价值和优点,增强自信心。其次,学会探索自我。重点进行了“心理自画像”活动,让同学们画出一个关于自己的场景,一个以前的自己,一个现在的自己,一个未来的自己,通过这个游戏让同学们回忆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更深入的探索了自己的内在需求。之后进行了“我的选择”游戏,帮助同学们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并在体验丧失的过程中学会珍惜和拥有。最后,学会规划自我。重点进行了“人生墓志铭”游戏。包括写出自己人生的最大目标,不同年纪希望取得的成就,对社会、对家庭的贡献,并进行讨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会总结自己人生中的遗憾和不足,希望制定更好的计划并实施,让人生更加充实丰满;也有的同学们明白了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

(四)有效管理情绪

生活中难免经历挫折和困境,如考试不过、失恋、竞选失败、人际矛盾等等,有的同学不懂得表达宣泄情绪,往往压抑,久而久之就消极低沉,抑郁寡欢,严重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宣泄负面情绪,以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是每位同学都需要学习的。为此,笔者开展了有关情绪管理的团体心理辅导。首先,学会理解情绪。通过“情绪接龙”的游戏,让同学们体会各种不同的情绪。其次,学会处理情绪。重点进行了“情景大考验”游戏,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情绪困惑问题,由各组同学上台表演,并交流情境中的表演者的情绪如何?再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同学们从他人身上学到了许多处理不良情绪的好方法。再次,学会管理情绪。重点进行情绪表达训练,让一名同学表演自己穿衣服并询问大家意见的情景,三个同学分别进行不同的回应,讨论哪种方式更好一些?为什么?由此引发大家多情绪表达技巧的大讨论,最后进行总结,教导大家在情绪表达中要真诚,考虑他人感受,在语言、非语言、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都要有所注意。最后,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等缓解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建设和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以下问题。

(一)指导者缺乏专业培训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指导者的技术水平、人格魅力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班级管理的班主任,绝大多数是来自管理人员或专任教师,由于绝大多数都不是心理学背景出生,许多班主任都不会组织和策划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再加上教学科研工作的压力大、任务重,用于创新班级管理的思考和实践时间就更少了。现实中,更多的班主任还是采取理论灌输、批评说教的比较多,学生逆反情绪大,实效性差。

(二)方案设置难度大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般都有20-50人不等,既要照顾到每个个体,又要顾整个团体,这就要求指导者在活动主题、环节设计、游戏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要精心策划和实施。同时,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行为问题也错综复杂,如何因材施教,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无疑是对指导者的极大挑战。

(三)活动场地器材不足

团体心理活动不仅需要好的指导者,更需要活动场地、器材设备、游戏道具等硬件设施的支持。需要有专门的团体辅导活动教室,配备可移动的椅子,可播放视频、音乐的电脑、音箱等,教室内的环境布置需要宽敞、明亮、干净和温馨。同时,每个不同的游戏内容还需要不同的道具和素材。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硬件设施配置不完善,也影响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团体心理辅导改进的建议

(一)加大经费投入

首先,加大对师资培训经费的投入,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等一线学生教育工作者,使他们能够策划较好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具备较强的指导能力。其次,增加对活动场地设施的投入,为各系部、各班级、各学生群体顺利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活动空间,购买活动器材。再次,加强对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运用的研究投入,特别是研究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易于操作的评价系统。

(二)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分享和引导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形成内化的自觉行为。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多提开放性问题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时,班主任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中,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多倾听、多引导,避免评价和说教,引导同学们自我觉察和学习。

(三)在方案设计上有计划有目标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方案的设计。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中,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计划,是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既要注重解决突出的主要问题,又要与当前院系学生工作的重点相结合,将辅导活动分为若干个单元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有目标,是指尽量做到使用的每个游戏都有意义和价值,同时,要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进行意见调查和跟踪反馈,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逐步提升辅导效果。

(四)坚持团体辅导和个别谈心相结合

团体辅导有吸引力强、效率高、省时省力的优势,但个别谈心仍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只有通过多次的多个的个别谈心,才能发现和总结出共同的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团体辅导方案。另一方面,团体辅导结束后,还需要通过个别谈心进行跟踪和反馈情况,以便总结经验和不足,改善下一次的团体辅导。特别是因种种原因不能全面投入到团体中的同学以及问题特别严重的同学,只有通过个别谈心谈话的方式帮助其进一步处理。

篇10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133-03

随着高职院校的逐年扩招,每年毕业的高职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在就业市场中,高职毕业生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相应增加。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如何通过有效的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正确引导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其就业成功率,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话题。而目前来说,由于高职院校的就业心理辅导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于专业性职业测评、就业心理指导方法的多样性、量身定做高职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状态

作为高职毕业生,对于就业有一种天然的焦虑心理。这种心理一是来自对自身定位的不确定性,二是来自对就业的陌生感。作为学生,长期处于比较封闭与单纯的环境中学习,对外界的参与度不高。高职生在进入就业竞争后,与本科生相比,发现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各方面的比较,且高职学生处于劣势方的不在少数。因此在不同程度的负面评价背后,就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与受挫感。而另一方面,一些毕业生还会出现由于自身定位不当而形成的自傲。主要心理表现在,对于工矿企业一线工作不屑一顾,不愿意去基层。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对月薪的要求与其能力匹配不当。如在对某高职院校进行就业月薪期望值的调查中发现,500份的问卷中,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的占总比重的21%;期望月薪在2500-3000元的占46%;期望月薪在1500-2500元的占18%;期望月薪在1500元以下的占8%。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高职学生对月薪的期望在2000-3000元,但就目前的就业市场来说,用人单位对大专毕业生的就业实行月薪一般在1500元左右,很少出现2500元的待遇。当最终就业市场上面对的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出现落差时,不仅加重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同时也直接打击了高职学生的就业成功率,造成其不同程度的心态失衡与就业困难。

二、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重点

基于此,对高职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心理辅导,不仅关系着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心态平衡。而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重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纠正自我认知的偏差

对高职学生而言,自我认知偏差主要体现为两种心理表现。一种是低估自我,一种是高估自我。低估就易产生自卑,在进行就业时的自我展示与推销时,就易给用人单位留下怯懦、胆小的印象,没有突出的个人印象与实力展现。高估则易产生自负与自傲,对就业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当落空时,便会抱怨而削弱自身的就业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以上两种心态进行心理承受能力的就业心理辅导,从实际出发,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认识与客观的评价,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为标准,扬长避短地进行求职设计。对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都提前进行心理预演,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与正确面对接纳失败的能力,从而越战越勇,在经验中得到提升,最终得到成长,得到良好的就业机会。

(二)正确引导与调适择业应激

作为高职毕业生,其年龄阶段处于心理波动期。就业中面临的各种紧张心理出现后,就易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择业应激反应。很大程度上,高职学生都因这些而导致求职失败与自我表现水平下降。当周围同学择业成功时,其产生的心理落差更会加重这种不良择业应激反应。容易患得患失,以周围同学的成功为自身的求职榜样,甚至当自己失败而同学成功时,引发心理上的动荡与自我怀疑。高职院校的就业心理辅导针对这种现象应重点进行就业心理服务的丰富化。一是让高职学生认识到,这种心理应激的存在是正常的,只是每个人的表现不同而已,程度不一而已。让学生在发现自己出现这种行为时,能保持理性,正确地对待与处理。可以提前进行就业预演,在心理辅导时个别辅导应激表现强烈的学生,团体辅导与演练就业可能出现的各种易触发择业应激的情况,让学生学会调适,如深呼吸、调整自身语速等,通过这种场景式演练可以有效达到应激式反应的下降,使学生在获得就业经验的同时,增强了其对于择业应激的心理抵抗能力。

(三)准确的职业方向定位

有部分高职生,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从众和依赖心理。对于就业求职没有自己的主见,往往是别人说什么好,自己就往哪头去,不看具体情况,不作客观评价,随大众潮流选择其工作,并在求职中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其中。因此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职学生在就业中一味偏向大企业、大城市,不以自身出发来进行就业选择,一味依靠着家庭关系、学校推荐被动就业。对于这种情况,在进行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时,应重点进行职业指导与就业客观态度的培养。高职院校应以学校为单位,对就业市场动向进行密切关注与重点分析。研究就业市场上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录入条件,在大量的客观数据与市场走势分析上,为学生量身定做职业生涯的规划。在规划时,应保证心理辅导教师可以正确分析当前的就业局势,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不同专业水平、性格特点等,帮助学生制订出符合其发展的最平衡职业发展规划,设立其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如在求职阶段,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来划定其求职的目标,是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妥协与选择,帮助自身实现自我最大化等。培养学生审时度势、挑战精神与求稳并重以及对就业市场的快速适应力与生存能力。

三、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必知

考虑到心理辅导应以疏导为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从而进入情感上的接纳。因此在进行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时,应让学生知道造成目前就业形势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用人理念上存在着浪费现象,由于用人单位对于文凭有着第一印象上的选择,也就造成了用人单位在面对高职毕业生的求职时,会提出针对其毕业院校、学历、专业、经验等方面的高要求,而这种高要求不仅增加着高职生的求职难度,实质上也会造成用人单位的留人难。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主要由中小企业构成,在进行就业招聘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成本控制原因,不愿意花费成本进行上岗方面的培训,倾向于招聘已经具有一定经验的人员。而应届的高职毕业生在这一方面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大都缺乏实践与工作经验,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职生应认清现实,另辟蹊径,进行自我才能的展示,以取得用人单位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另外,在进行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时还应考虑到,由于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在校的很多时间都用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学习上,缺乏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团队协作能力,对于职业定位与职业要求理解不深入,心理上还未真正进入工作这一角色,显得稚嫩的同时,也易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与不专业的印象。高职院校在进行这方面的就业心理辅导时,就应从职业角度去分析与讲解学生在就业中应具备的心态,敬业爱业,有责任心,重视团队协作,放低个人姿态等。

四、目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一)职业测评

随着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不断推进,职业测评也逐步引入到心理辅导内容中。作为一种帮助学生进行科学职业规划的工具,职业测评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判断。基于此,目前存在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测评软件、试题等也就大量应用于心理辅导中。但就观察而言,职业测评的专业性仍有待提高。

1.对于职业测评的发展而言,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作为一种能普遍性测试受试者的方法,职业测评对于受测环境、测试者心理状态、情绪、常模等有着一定要求。所以,不能以一种迷信的心态去看待职业测评结果,而应作为一种职业规划的参考。但目前看来,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不仅“神化”了职业测评,且由于过早给学生进行了职业定性,也就容易造成高职学生在就业时的定位不准确。

2.对于职业测评而言,常模、信度、效度也是应该重点考虑的对象。但我国在这一块起步晚,缺乏专业的职业测试机构与人员,测评管理不严,市面上各种不同的测评软件与试题水平参差不齐,并且缺少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专用常模,从这一角度出发,也应认识到职业测评的信度与效度会打一定的折扣。

3.职业测评并不仅仅只是几份试卷这样简单。作为职业规划的其中一项参考内容,测评的报告具有持续性与延续性。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为学生进行职业测评时,应将其视为一项科学、系统的长期性工作,以学生的个性化、测评的专业化为标准,避免出现测评工作的“大而化之”现象。

基于以上所言,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应以全面为标准。选择专业性强的职业测试机构进行合作,认识到职业测评应根据自身院校的高职学生特点,针对性设计试卷、抽样、统计分析、建立常模等才可以选为常用性的职业测评试卷。不仅是做职业测评,还应结合心理分析、就业市场信息分享、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后,方可为学生提供最具科学性与全面性的职业规划意见。

(二)师资力量

在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中,老师的水平决定了心理辅导的水平。目前来说,对比高职院校在教学、校园环境等方面的投入,在心理辅导师资与环境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另外,在进行就业心理辅导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金少、人员少甚至没有的情况。这就直接造成在为高职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时,老师以个人经验出发,没有理论体系的支持,也没有外部环境的配合,以一套试卷进行简单测试后,即完成了就业心理辅导。对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于相关专业性人才的选拔与培训,在就业心理辅导这一块加大资金与人力投入,以自身的院校特点为标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测评与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同时,应树立因人而异的观点,避免对学生进行简单分类、粗放式辅导的出现。对于职业测评的结果不迷信,不偏信,不作为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而应仔细倾听学生情况,再以其学生特点与条件进行个性化心理辅导,全面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提供跟踪化长期化指导服务,以科学人性化为标准,来开展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学生作为技术性人才,填补了社会发展中的空白。正因为如此,在就业市场中,对于高职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职学生应正确定位自身,在客观评价自己的同时,以社会需求为标准,先就业,后择业,在工作中去增长应有的岗位知识与职业技能。而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就业前的最后港湾,应做好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专业特色的就业心理辅导,从师资力量、职业测评、心理咨询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有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而制订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案与职业规划设计,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后援,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周玮,周裔平.浅谈不同社会群体主观认知对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科教园地,2009,(20).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58-01

网络心理辅导系统是一个基于Web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采用的数据库是Oracle,链接工具是Hibernate,开发工具是Java语言,设计环境是Tomcat,开发平台是Windows XP。在网络心理辅导系统中对各类用户的权限进行了设置,用于保护患者的隐私,更好地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 网络心理辅导系统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变得微妙而复杂。如何与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更好地融合,更好地与人交往,更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变得非常重要。

大学生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学校,要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和学习,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压力,如学习压力、与人沟通困难、就业压力等。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压力,有的长大了、成熟了,有的由于心理得不到帮助和指导,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早恋、打架、自杀等校园问题。因此,指导学生如何面对问题,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如何适应学校生活,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网络心理辅导系统的开发和实现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 网络心理辅导系统的设计意义

传统的心理辅导方式主要是与心理辅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辅导方式优点是能更好地观察患者,给出相应的治疗意见,指导老师通过语言、动作、微笑等方式,给患者以鼓励和帮助。但这种辅导方式的缺点是会受到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而且对某些性格较内向的患者来说,他们无法在别人的目光中走入心理咨询室,无法坦然地说出自己的问题。这时,网络心理辅导系统就能给他们提供帮助,系统在心理辅导教师和需要辅导的学生之间架起一个相对隐蔽的平台,让患者能更加自然、真实地去诉说,使辅导教师能给出正确的意见。因此,网络心理辅导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辅导方式,是传统心理辅导方式的有益补充。

三 网络心理辅导系统的总体设计

网络心理辅导系统是一个基于Web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数据具有实时性,大量的数据存在于数据库中并实时更新,采用的数据库是Oracle,链接工具是Hibernate,开发工具是Java语言,应用J2EE为服务器端应用提供一个独立的、可移植的、多用户的、安全的和基于标准的企业级平台,设计环境是Tomcat,它是J2EE企业级应用的部署平台,开发平台是Windows XP。

网络心理辅导系统包括四个模块:角色登录模块、管理员模块、心理咨询新闻管理模块、心理咨询论坛模块。本文主要对其两个模块进行阐述:

第一,角色登录模块。登录页面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和角色,进行身份验证。首先,系统对用户名和密码进行匹配,当出现用户名与密码不匹配、用户名不存在等情况,系统将进入到出错页面,给出出错提示。接着,系统设置flag字段来判断登录者的角色,如管理员的flag值为0,学生的flag值为1,教师的flag值为2。程序在CommonAction中通过判断flag的值,然后根据flag值的不同跳转到不同的页面。

第二,管理员模块。管理员通过身份验证进入系统后,可以添加和管理班级和学生的信息;添加和管理教师信息;添加和管理心理咨询新闻;管理心理咨询论坛等。管理员通过在页面提出的*.action,通过strut.xml转入到by.xml文件,查找到对应的action对应的类AdminAction.java,调用业务逻辑层AdminService.java,业务逻辑层调用AdminDao.java与数据库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从数据库中增、删、改、查数据。

四 结束语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辅导方式,是传统心理辅导方式的有益补充。指导学生如何面对问题,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如何适应学校生活,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网络心理辅导系统的开发和实现就显得非常重要。网络心理辅导系统对未来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

篇12

1、不能区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异同。

一些辅导员班主任面对学生的问题存在两种认识偏向,即心理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心理化。或者轻易地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简单地当成思想政治问题来处理,或者把学生一般性的思想困惑问题当成严重心理问题来对待,夸大心理辅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还有一些辅导员班主任不具备心理辅导能力,把学生的问题都看作是思想政治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只采取单一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2、不能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阶段,大学生处于情绪体验比较强烈的时期,同时也缺乏人生经验,因此许多外部事件,例如学业失败、人际关系失调、亲人死亡、失恋、遭受暴力伤害等等都可能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在这一特殊时期大多数辅导员不能及时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干预,则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的学生甚至会采用极端行为,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可是大部分辅导员班主任没有心理辅导的能力,不能及时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因此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掌握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一般包含两大方面,一是预警机制,能够识别易产生心理危机的个体,避免严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起到预警作用。二则是应对机制,这是当心理危机事件己经发生后,应当采取的系列措施。

3、难以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提供有效指导。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特点反映在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但是,有的学生没有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从困境中走出,解决自我心理问题。辅导员班主任应用自己学习心理辅导的知识帮助学生,但是因辅导员班主任缺乏心理辅导能力就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保健指导。

二、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能否将心理辅导职能运用到工作中,是辅导员班主任能否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那么,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在做心理辅导工作时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知识技能缺乏。

目前,心理辅导已成为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有力补充,在思想教育中加强心理辅导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心理辅导可促进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促进德育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但是要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辅导员班主任需要运用心理辅导专业知识,有时需运用各种特殊的技巧与方法来开展活动。心理辅导涉及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知识与技术,其中心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绝大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并没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学业背景,更不用说具备心理咨询的经验了。有的高校虽然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了心理辅导工作方面的培训,但往往流于形式,而且辅导员大多缺乏专业背景,因此对于开展心理辅导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辅导员并没有真正掌握,更不用说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自如了。 转贴于 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是非常缺乏的。

2、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培训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

高校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指导和资格认证,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直接影响着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对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和资格认证等也未施行统一的要求,培训及督导工作仍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教育行政部门虽已开始重视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但培训力度仍然不能满足客观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

1、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辅导知识与技能培训。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心理辅导基本技能的培训,是提高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的重点。心理辅导能力的提高需要以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为基础,辅导员班主任应通过系统地学习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辅导和咨询、心理测量学、变态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构建合理的心理辅导知识结构。

高校可分批分期组织辅导员参加系统的专业培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辅导能力水平。如定期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与专职的心理咨询人员进行业务交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各项工作。如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月)系列活动等;参与主持心理测试,让辅导员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参加团体培训,让辅导员班主任掌握团体辅导的能力等。

2、鼓励资助辅导员参加心理辅导相关专业进修。

辅导员班主任系统的学习与培训是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各高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鼓励并支持热爱学生工作、责任感强的优秀辅导员参加心理辅导专业进修。如攻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或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3、提供辅导员参与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机会。

篇13

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引起国家与高校的高度重视。因此,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某校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自2004年开始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及时掌握和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入学后诸多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解某校2012级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于2012年9月19日对学工系统心理管理人员和部分辅导员老师进行大学生心理筛查知识及筛查过程的培训,9月24日至9月28日对该校2012级新生进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普测筛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报告:

1 对象及方法

心理辅导中心运用学校心理管理系统网上平台对2012级大学新生2714名学生进行测试,无成绩209人,有成绩2505人,其中有效问卷2438份,无效问卷67份。男生576女生1862平均年龄20 岁。

2 调查方式与处理方法:

本次筛查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十五分钟的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然后进行学生基本信息注册并作答。在筛查系统中,采用的量表是大学生人格问卷 (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UPI) ,该调查表1966年由日本大学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等,第二部分采用由樊富珉、王建中1993年修订本,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UPI量表的筛选率是指所筛选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率,包括第Ⅰ、Ⅱ、Ⅲ类筛选率。第Ⅰ类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是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需符合下面3个条件之一:总分≥25分,25题做肯定选择,辅助题中至少有2题作肯定选择,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第Ⅱ类心理健康状况学生是具有某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需要满足下面3个条件之一:20≤总分

3 结果:

总分大于等于25分或者第25题(想轻生)作肯定选择者,即被界定为异常,经统计,有效问卷中心理正常学生为2353人(96.5%),异常学生85人(3.5%),第一类(重点关注)筛选标准占施测人数的比率为199人(8.2%),其他为2239人(91.8%)。目前在使用UPI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中,各高校一类学生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有研究发现,各高校一类的筛选率在6.3%~40.8%之间[2],由此可见,该校2012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检出率低于各高校的平均水平,总体状况较好。

3.1 各项目的选择频率

各项目的选择频率见表1,UPI 心理健康症状项目中,有 4 个关键症状项目反映目前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状况。2012级新生中,选择关键项目8:感觉“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有133人,占总人数的5.3%,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家庭的不良环境及个体的早期不良体验有密切的关系,在咨询与干预中,需要结合此项做咨询资料收集;选择关键项目16:“常常失眠”的学生有153人,占总人数的6.3%。“常常失眠”往往是诊断神经衰弱的一个重要症状,这些学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之中,来到大学后又面临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从而引起睡眠障碍。关键项目25:明确表示自己“想轻生”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 1%。这些有轻生想法的人如果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的苦闷状态,或遭遇外界的不良刺激,更容易选择伤害自己的生命。因此,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重点对筛查出的此类学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选择关键项目26 “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的有96人,占总人数的4%,此特征是鉴别抑郁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长期处于萎靡不振郁郁寡欢的心理状态,将会导致其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甚至会萌生自杀念头。这也是在危机干预中除25项“想轻生”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2统计各项目的选择频数,即分别计算在UPI各项目上做肯定选择的人数及其占施测总人数的比率,该统计指标可反映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要特别注意关键项目的频数以及认为自己心理卫生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比例和主动提出咨询要求的人数)。由表2可知,其他精神状况方面的重点关注项目主要是反应强迫倾向、人际交往、自信心、自制力、神经衰弱等方面,这反映出部分新生的精神状况在某一方面存在不稳定性,需要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

4 措施:

4.1心理辅导中心于2012年10月10日至10月18日对第一类学生中第25题(想轻生)做肯定选择的23人(1%)逐一进行了回访。结果表明,有一名学生存在严重轻生意向,经干预仍不能解除危机状况,已转介专科医院治疗。十位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该校心理辅导中心同所在系部及辅导员进行重点关注,对其进行心理发展动态观察并进行主动干预。有7位学生存在一般的心理问题,该校心理辅导中心已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症状已基本排除。其他学生基本排除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存在一般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将作为长期关注对象给以心理咨询与辅导并反馈给所在系部,所在系部领导和辅导员也需耐心对其关注,定期谈话,了解心理发展状况,强调要注意保密原则,因为这些学生心理特别敏感,戒备心理特别强,不愿让别人知道自身存在的状况,所以在做其工作时,要求心理老师及辅导员注意谈话方式,做好谈话记录,指导、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保证身心健康发展[4]。

4.2 对一类其他学生的回访情况,心理辅导中心在一类学生中,有选择的对部分学生进行回访,结果发现随着大学生活的进一步适应,这些同学基本没有了新入学时的不良身心状况,该校心理辅导中心要求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提高2012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同时要求各系部对筛查出的一类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关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继续关注该校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确保他们顺利度过学校生活。

4.2.1第一类学生中第25题(想轻生)做肯定选择共23人,排除5人,存在误选或随意作答,7人基本排除轻生意向,但存在其他心理困扰,属一般性心理问题,有11人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所在系部在以后的管理中重点关注。。

4.2.2一类学生中,显示心理异常共85人,除23人想轻生外,其他62人为总分大于25分者,心理辅导中心要求辅导员进行积极关注,一旦发现异常,要求按照学校三级预警机制及时与辅导中心联系。筛查中,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学生共199人,虽然对其他176人暂时未作干预,但并不能保证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出现异常心理,要求系部领导和所在班级辅导员积极关注这些学生,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对于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的的学生,一般要求约请面谈,要求辅导员重点关注。

4.2.3筛查中另有209名学生无成绩,67名学生未通过测谎,答卷属无效问卷,本次筛查没有其心理状况的准确描述,对于这276名学生,要求各系部也予以重视。

4.3运用大学生心理测评软件采集数据,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筛查出存在心理异常的群体,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运用大学生心理测评软件采集数据,建立完善学生心理档案,使心理辅导中心工作从繁重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后期的学生辅导上,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4加强新生适应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素质拓展活动中。

该校心理辅导中心对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做了系列讲座,应对新生从中学进入大学面临环境和学习方式方法的变化,使他们及时适应这些变化。由于很多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适应有关,因此心理干预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素质拓展活动中,如素质拓展训练、文明修身教育、班级心理活动等[5],让学生有机会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缓解身心压力。

4.5关注学生动态心理变化,做好预警工作。

学生心理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心理测评结果作为评定正常和异常心理的量化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对学生的关注还应考虑个体在生活中实际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求辅导员老师如发现某学生言谈、行为异常,须及时报告系部领导、心理辅导中心,切实做好心理预警工作,真正做到对心理问题学生早发现、早干预、早预防。[6]

参考文献

[1]王建中.UPI与SCL-90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17-118

[2]林静.大学生人格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相结合用于大学新生心理普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45-46

[3]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2):483-48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