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13 10:26: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

篇1

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教学高效进行的保障。因此,在追求教学效率的同时,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讨论等形式进行语文教研。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校和初中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注重教研活动,为了活动的方便快捷,可结合网络进行,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听课、评课、讨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研,每个教师都能够畅所欲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对讲课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广泛接纳教师提出的观点,可以使教师能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在网络教研形式下,为语文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直观、互动的交流平台,使教师在民主、自由的教研氛围中进行讨论和分享,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借助网络学习优秀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网络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找到很多教学课件,对这些课件进行研究,可以学习其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课件进行上传,通过网络上的教师分析讨论,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教研,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拓宽了教师的学习途径,让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更多优秀教师。网络教研不受地点的限制,教师不仅可以和同一学校的教师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学课件,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讨论。通过教学讨论,让教师掌握了更多的有效教学经验,他们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教学能高效进行,教师的业务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在网络教研活动开展的同时,要针对语文教师队伍进行培训,针对教研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教学问题进行指导,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运用学到的教学经验,不断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初中语文优质教育的构建。

1.对教师进行教学的系统培训。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学校需要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教学专题讲座,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抓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讨论,使教师能拓宽思路,找到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系统培训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网络的重要作用,让专家和优秀教师对学校教师进行网上远程指导和培训,通过教师培训,让本校教师能有效地、直接地选择教学方法为自己所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加强教学实践培训。只有把教师掌握的教学经验和学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把这些收获转化成教学能力,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实践培训时,可以把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让教师在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录制视频课件,上传到网络上,请初中语文教师和有关专家进行点评。在网上进行专题教学点评,可以让教师收集到更多的改进意见。

篇2

一、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提出的新要求

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针对于阅读和写作,新课标明确了新的要求,将关注点转移到作品本身,能通过作品所描述的形象和语言表达来关注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现,并能够把自身对阅读的感受与他人分享。学生通过对他人作品的分析,逐渐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自身独特感受和观察视角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通过一线教学经验,将教学所得、所感、所悟与同行分享,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明确阅读目标,加强方向指导,实现有效阅读的新方法

“开卷有益”阐明了读书的益处所在。但是如何完成初中语文的有效阅读,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确立阅读任务,帮助学生设计阅读时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是有效阅读的方法所在。在对文字的梳理和理解之上,通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表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所确定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这就初步完成了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后,要引导学生对于作品本身结构、写法和语言凝练进行分析,并给予学生有效的训练,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过渡,在模仿中掌握作品本身情感的升华,并将阅读所感、所悟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领悟。增强学生课外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奠定自身文化底蕴,将阅读、写作乃至生活融合在一起,实现有效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就是教师根据有效设计将信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的过程,实现“读写结合”,以课本为依托,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并积极指导学生的写作。学生从“阅读”中学“写作”,在“写作”中促“阅读”,让阅读和写作比翼双飞。

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就语文学科的学习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能帮助学生“开启”学习语文的“大门”。故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极具现实意义。

1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交于小学教学,初中教学的知识面更广、知识点更深奥,面对书本上的难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举一反三才能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要举一反三,首先就应在思维上具备独立性,特别是在初中语文的学习。初中语文不单单是生字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诗词的情感和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独立创作文章。这些看似简单的教学过程,事实上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相互交流,可见,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对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特点和优势,结合他们的特点、利用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找到培养自身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此外,学生具备良好思维能力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学习都有很大作用。因此,不论从哪方面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2.1传授思维方法给学生:思维方法有很多种,如观察法、联想法、比喻法、分析法、分类法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本文主要分析两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一是观察法。观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通常有两种,即对比观察和顺序观察。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应注重观察,观察时要运转思维思考,同样思考时也应结合观察[1]。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作者通过观察创作的,而这些作品自然也就成了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的最佳教材。故教师可将重心放在文章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作者的观察技巧和方法,逐渐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联想法。联想法不仅要联想,更要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作者创作时就利用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在教学时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领悟诗歌里的美妙景象,去体会作者笔下的“天上街市”,感受作者内心的美好情怀。鼓励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天上街市”。

2.2发挥课堂“主渠道”价值: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良好的课堂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讨论、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游戏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2],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变向思维等。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春》(朱自清)的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先给学生们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是动态画面,春草、春树等,与学生探讨春天都有哪些景象,接着引入主题《春》。这个过程主要是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讲解课文时,很多问题学生们都可能有不一样的观点,如“作者对春天的感受”这一问题,有的学生会认为作者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盼和喜悦,也有的学生会认为作者是想借盼春反衬自己对统治时期的不满和愤慨,并不是真正盼望春天的来临。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作者的背景、人生和课文,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一来强化学生对课文和作者的理解,二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转动思维,不断思考才能找到有用信息,因此讨论过程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

2.3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教学就如同地基不稳固的建筑,经不起考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并稳固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教学是关键。一方面,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除了要有课堂知识外,还应包括具有实践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也能进行实践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和能力[3]。此外,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鼓励学生去探索,然后在课堂上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如写作、阅读等和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活动,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主要知识点,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开展配套的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阅读空间,一来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二来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可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发现和收获,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同学间相互讨论。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特点、需求和优势,采取配套的教学方法。除了从教学角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外,教师还应注重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及时、有效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道林.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俪人:教师,2015(12):65-65

篇4

新课程改革指引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通过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推动其他学科学习。本文剖析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并且探究出了创设互动高效课堂的对策。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待提升的地方

1.课前教学备课不充分。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一样,初中语文互动学习课堂要求教师摒弃原本按本照宣的教学方式,而是使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然而,根据调查统计的情况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前教学备课的情况远远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备课工作方面表现出两种极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中老年语文教师,一直相信沿用多年的教学方案是最有效的,不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较为年轻的语文教师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在备课环节中缺少把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意识,制定的教学策略容易受到挑战。

2.课堂教学效果不乐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扮演好学生知识的指引者,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大部分初中语文课堂上,依旧是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为了在预设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几乎所有教学环节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渐渐地学生会进入老师预设的套路中,教师只要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教学即可;其次,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表面上看是被引入了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但是实际缺少明确可行的教学策略,只是营造出看似热闹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3.课后教学反思不理想。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初中语文互动高效的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课后反思技巧,培养课后反思的教学习惯。然而,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初中语文教师普遍没有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习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课后反思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作用,大多数教师认为课后反思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对策思考

1.科学安排,塑造高效课堂。重视课前预习。充足合理的课堂备课是开展互动高效课堂的有效保证,可见课前备课十分重要。教师应反复多遍地阅读教学内容,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弄清楚弄明白,每一知识点需要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应该非常清晰。同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有预见性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疑难困惑,并且能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困难,让学生更轻松更容易地掌握学习的要点,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找准课程切入点。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把握内容的切入点,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灌输式教学”就是把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生字生词中心思想,平铺直叙地向学生介绍,这样不仅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要求语文教师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介绍文章前,让学生首先明确本次课堂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结合文章细节体验自身的生活经验着手,以正确领悟生活的苦与乐为教学重点,从而对文章开展每章节的学习。

强化课堂训练。无论是巩固旧知识,还是接触新知识,都必须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练习的题目。怎样才能挑选设置出好的练习题目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教学的重点任务,通过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最终营造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的课堂训练设计中,教师可以提问:“假如登上了月球,你们将会在月球上做什么呢?”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分享想法,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2.加强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初中语文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神态是营造良好氛围,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的桥梁。言行亲切、情绪饱满的教师,更能够以满腔的热情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互动探究学习中。初中语文互动高效课堂应该展现为“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使用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科无穷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该在深入摸索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和设置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问题,进而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适时恰当地提出问题。问题提出的实效性也是影响互动、高效教学课堂塑造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能充分发挥提问对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在最合适的时候,以最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创设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在大概把握文章,理顺文章情节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桃花源里有怎样的景色?生活着怎样的人民?文章最后南阳人刘子骥为什么没有找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在全面分析课本塑造的环境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3.做好反思,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后教学反思,从四大方面着手,包括思效、思得、思失和思改。思效就是对上完课后对本课教学效果作自我评价,例如哪些内容学生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教学有待提高;思得,课堂教学结束后,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并及时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思失,课堂教学有得必有失,面对性格各异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可能会有出入,教师要勇于总结教学工作的不足,认真琢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思改,进行课后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深入剖析问题,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科教师每个星期集中进行一次课后反思的交流会议,分享自己的看法,学习他人的经验,也是做好课后教学的有效办法。

总体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设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我们要认真观察和反思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创新思维,改变思路,不断摸索,从而探寻出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当今学生需求且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推动教育事业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交流平台随之出现。而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学,鼓励教师要大胆革新教学传统,并积极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这就需要教师在当前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加大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加大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1.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不是逻辑自然学科,而是人文学科。它对于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及知识积累程度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仅仅将目光集中在书本学习上,否则只能学到表面,而无法得到深入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将目光拓展到信息网络平台,开阔自己的语文眼界,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2.基于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一般是十三岁至十五岁,他们的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活泼好动依然是他们的天性。而传统枯燥的书本式语文教学,很难长时间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数值模拟和信息仿真特点,可以将抽象枯燥的事物通过仿真进行形象化、直观化。通过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同时,通过对感官、视听、思维等全面的进行信息技术仿真刺激,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1.创设校园网

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设备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网络知识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创建网络平台,将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及名师课堂分模块上传。创建学习专区、讨论专区、分享专区等多维度立体框架学习模式。课文的重难点、复习目标也可以上传到学习专区。而关于学习后的总结,可以上传到讨论专区及分享专区。这样学生就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增强同学之间友谊。

2.基于数字图书馆,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一般规定阅读量在200万字以上。但是很多学校的中学生阅读量远远小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中学生年龄还小,对枯燥的文字阅读难以提起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个新型教学辅助手段,来刺激学生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数字图书馆,然后每一个学生创建一个登录账号。在新课内容展开前,教师搜集相关资料,设置教学内容,然后上传到班级图书馆,让学生登录账号查看。海量的资料可以很好地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量。而后在课堂中要针对上传的资料信息进行班级小组讨论,使学生去主动地阅读资料,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

3.基于网络平台,强化专题讨论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语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很高。很多题目往往没有定性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创建讨论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大胆设想。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教师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创建专题讨论。讨论的主题就是围绕“克隆技术的利弊”。然后基于信息网络平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然后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在学生讨论克隆技术的利弊时,便会主动地去搜寻资料以强化自己的论据。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及交际能力就会得到飞快提升。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鼓励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三、总结

综上可知,在当前信息技术相对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地整合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了创建数字图书馆、专题讨论、校园交流平台等策略。强化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效果甚好。

参考文献:

[1]李 涛.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学周刊,2012(02).

篇6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打破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对作文创作的热情,使学生通过作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事物的认知。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介绍了让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研究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于语文作文本身存在一种排斥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作文的写作效率,“兴趣”则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W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几点方法:

第一,创设作文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学生个性发展情况和教学内容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做到“思生之所思、想生之所想”,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例如,教师在进行“描写季节”的作文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一年四季独有的景色、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视频、图片、动漫、音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他们对季节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通过参加户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有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情感的表达。同样以“季节”的写作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春游的活动,使学生对“春季”有切身的感受,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踊跃的回答,强化了学生作文中的情感表达。

第三,对学生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将优秀的作品分享给学生并给予学生表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的乐趣。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断思考创新,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注重学生素材的积累,夯实作文基础

素材对于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具有重要的影响,创作的思路与作品的内涵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对学生高效完成作文写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加强学生的阅读量,积累作文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和提高思维创作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以我们身边的事物作为语文写作主题,让学生通过对“主题”的深入观察,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章。同时,语文教师通过分析与创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生活实践机会,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语文作文的内涵和写作的高效性。

三、强化学生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由于初中作文写作不是素材的累积,而是对素材的加工,所以强化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是让初中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的必要途径。

首先,有效利用初中语文教材和把握课堂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不仅包括知识内容教学,也含作品写作分析教学。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针对作品写作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其次,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积累写作方法。例如,教师通过订购文学期刊或语文作文练习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四、作文修改的有效培养

在初中语文作文写作过程中,“修改”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效地对作文内容进行修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对于“作文修改”来说,目前大部分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学生很少做到自行修改作文,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忽视以及在写作过程中形成“惯性犯错”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能力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让学生高效完成语文作文的方法有很多,在现今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开拓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7

针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下面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激励机制的运用等五种方法,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单一地传授知识,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却没有进行自我内化,使得教学效果非常差,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低。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现状,语文老师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那么如何才能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例如,老师在教学《孙权劝学》这篇文章时,可以先不和学生讲明《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意思,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阅读文章,让他们猜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句是什么。学生便会开始积极地通读全文,寻找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无形中得到了强化,他们不再依赖老师的讲解,而是靠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来掌握文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课堂中,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新课改中关注学生发展的基本

要求。

二、语文课堂生活化的运用

很多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对学习语文提不起兴趣,其实最大的原因是语文老师没有将语文知识和日常的生活进行结合,而是专注于课本内容的传输,这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非常不利的。那么语文老师如何将课堂变得生活化呢?具体来说,老师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汲取知识。例如,老师在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篇文章时,可以创设情境:“每个人分享一下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你们做的一件令你们最感动的事情。”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发言讨论,其他同学听着台上同学的讲述就会想到平时爸爸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便会很有兴趣想知道文章中作者亲爱的爸爸妈妈会是怎么样的。这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入新课。通过这种生活化场景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改变单讲课本内容的枯燥模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三、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很多人认为语文教学最缺乏的就是探究能力的培养,因为语文并不像数学、物理那样逻辑思维比较复杂的学科,它更多的是感性,所以,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上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时,老师在给学生讲完基本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然后对《桃花源记》进行演绎,也就是表演陶渊明从发现、进入桃花源以及在桃花源里受到款待的话剧。老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对话剧内容进行删减或者是增加,但是主体不能远离课本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小组便会开始自主地探究《桃花源记》到底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又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该怎么表演才能体现这种感情,等等。同时学生内部也进行了分工合作,大家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可以看出,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强化自己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精神所在。

四、建立课堂激励机制

很多时候,即使学生做对了题目,语文老师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对学生的优秀表现没有采取任何的激励策略,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渐被削弱,更不用说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了。因此,课堂激励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激励机制呢?下面就举一个自己实践中的例子。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老师在教完基本的知识内容之后,便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学完了《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基本知识后,大家能否猜想一下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这时有个学生回答:“文章主要告诉我们范进的承受能力不高,自我控制比较差。”很明显,这样的答案是很偏离主题的。而且比较肤浅表面,但是老师不能马上否定学生,而是要鼓励他,让他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老师可以说:“你说出了文章的内容,但是为什么范进看到自己中举就疯了呢?如果按你说的,那么范进很有可能在之前受到什么小刺激就疯了。”学生便会顺着思考:“因为考试很难。”老师这时就要及时地肯定他:“你的思考方向对了,就是因为科举制这种毒害他人的制度,使得很多人都变得极端。谢谢你的回答,大家为他鼓掌。”通过这种积极引导和及时鼓励的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也有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五、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同数学、物理这些理科相比,语文的课堂教学缺少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反的,一些语文知识中的条条框框有可能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变得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开创一些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开放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仍然拿《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来举例,老师在学生学完基本的知识内容之后,便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结局进行改编或者是对结尾进行续说。这样的话,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地思考这个问题,打开自己的思维,想象如果陶渊明一直生活在桃花源里会怎么样,如果陶渊明没有报官,而是带上自己身边的几个好友再去探寻会是怎么样,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他们的思想领域会变得更加广泛,而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结局,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篇8

1.从个体差异角度开展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课堂变成"一言堂"。教师在讲台上不停板书,滔滔不绝地讲课,恨不得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要点,而学生在下面不停地记笔记,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听的昏昏欲睡、茫然不解。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很多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很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发展,这种语文教学现状亟需改变。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相互探讨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考虑学生个体的特点和感受,从个体差异角度开展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从个体差异角度开展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合理分组,明确学习合作任务。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指出:"小组合作的基础是个人的独立思考,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并形成合力......"。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合理分组并选好组长,明确小组学习合作时每个学生的任务,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指导过程,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避免出现学优生扎堆,学困生扎堆的情况,以及"一人独撑"的局面。

例如,初中语文教可以先了解掌握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6人,让小组成员自主协商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同时,教师还要选好组长,明确组长职责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推荐的方法选组长。这样既能保证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合作学习,又能保证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2设计问题,开展有效合作探讨。在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有意识、有目标地设计教学问题,把握好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角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开展有效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多,但是有比较明确的文章结构,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介绍苏州园林的?然后让小组探讨分析文章结构。教师提出有效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带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探讨交流中,让每位学生都产生存在感和被重视感,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加深对课文内容和结构的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积极学习。从依赖教师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在学习过程中依赖教师主动讲解,不管是内向的、学习能力强或者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都能从教师主动讲解中汲取知识,可能无法及时适应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因此,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习。

例如,在《小石潭记》一文的学习中,学生会碰到很多生字生词,如篁竹、卷石底、为坻、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悄怆等等,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合作学习时,每人负责一部分生字词的查阅翻译任务,让成员借助《古汉语字典》查找生字,了解它们的发音、具体含义和用法。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积极发言,给大家分享自己查阅的生字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对他们合理的回答表示肯定和赞扬,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综上可知,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组,明确学习合作任务,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有效合作探讨。同时,教师也要参与进来,指导学生探讨学习。通过多种举措,从个体差异角度开展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篇9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当今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还存在着大量制约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这些影响的存在大大阻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偏重于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传授语文知识,渐渐地就忽略了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没有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及积极性。日积月累,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慢慢减小,这就导致学生上课表现不积极,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本文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在改革实行的过程中,思想理念的更新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观念的更新,教学的有效性也不能得到改善和提升。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有目标,才能达到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将学生作为教育的核心,一切以学生为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顾着一味地讲授语文知识,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发挥积极性的平台,以学生为核心,合理地传授教学知识。教师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这恰恰就说明了,作为教师,仅仅是学生的一个引领者,指引学生,而不是简简单单地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只有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可以有效提高传授知识的效率。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不仅是要让他们学习到语文的魅力,更是要让学生从心灵上真正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自然而然,教学的有效性也会提高。正所谓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的高效性。所以,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新的观念,从原来的为了教学而教学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人文关怀的新理念,这样教学的效率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创建互动的学习课堂

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则是改革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自由、合作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而现在的初中生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自主学习成为了他们首要掌握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有机会相互交流和讨论。如果提问方法运用得当的话,对于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将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互动教学中,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建构者和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扩充教材内容,并参照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和信息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课堂互动不是简单的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有意义的互动达到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涉及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信心、兴趣和情感等方面。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建构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开拓视野。在语言运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己的人格和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互动结束后,教师要适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这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多元化,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一改以往教学中一张嘴、一支粉笔,或者一台投影仪、一块小黑板的模式,它以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和方便的操作,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生动情境,带来了丰富的视听效果,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从形式枯燥的学习中跳了出来,充分享受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新鲜和丰富。图像对于学生的记忆是深刻的。多媒体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强烈的感官刺激记忆知识,将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大幅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由于正处于成长时期,好奇、探索等心理特征凸显。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来进行学习。

四、课后作业多样化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课后作业多、任务繁重普遍成为了学生的压力。而语文的课后作业只有背诵课文、理解生词、写作文等。这些作业虽然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却日渐消退,很难有兴趣。然而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不难,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我们可以使作业形式多样化,由原来单一的作业形式转变为开放的、实践性的活动。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我们在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而阅读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本能力。因此,广大语文教育者,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以不断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为教学目标,并一直坚持下去,这才是语文教学本质意义的体现。

一、倡导自主阅读,坚持以“书”为本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文字基本功底的主要对象是“书”,在教学中就是语文课文,没有课文就谈不上阅读训练。因此,无论多么优秀的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课文为出发点,并以此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全面地把握,并加深理解。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甚至让学生抛弃课文,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围绕教师抽出的几个重要问题来进行阅读,当然这样的方式也能让学生读懂课文,但是却属于蜻蜓点水的方式,没有深入,纯属走马观花,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但却导致学生无法整体感知与综合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将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升起来的。所以,为什么要强调自主阅读,就是要坚持以“书”为本,杜绝以“题”为本。

二、阅读应该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体现,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理解以及体验。例如:学习《桃花源记”》相关知识时,在进行阅读这个环节时,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由他们的不同方式去读,认真阅读几篇以后,鼓励学生进行全班或者小组阅读交流。一位同学这样说:“我非常希望能住在桃花源这个地方,这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真是诱人。”另外一个学生说:“在这里社会环境非常安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真是一个完美的地方!”等等。此时,教师应该从鼓励的角度去赞扬这些敢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学生,“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近似于理想的社会,在这里没有剥削也没有压迫,人人热爱劳动,生活环境安宁。《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现实社会的批判,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利用文字将广大人民的意愿充分表达了出来。”此时,有一位学生说:“虽然这里很好,但是消息不流通,住在这里的人与世隔绝,必然会孤陋寡闻。”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超出单纯思维的阅读体验,此时不能喝斥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应该鼓励地问道:“你是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这位同学根据课文“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段文字认为这是自我封闭的典型特征,因此他们孤陋寡闻是必然的。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桃花源虽然好,但是由于自我封锁严重也必然面临被淘汰的结果。通过以上各自阅读以后,学生有了不同的感受与体验,教师应该以心来鼓励、呵护和尊重学生的感受,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昂,这个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体现,让课堂成为了他们训练阅读能力、体验成功的乐园。

三、阅读应该鼓励学生对文章空白进行大胆想象

任何文化作品都具有未定性,作品本质意义的实现需要读者通过阅读将之形象化、具体化,应该以读者的感受与知觉经验将作品的空白处填补起来,从而使其作品的定向得以明确,最终将作品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空白”即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者暗示的东西,直观来说就是作者留给读者想象的地方,也就是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的部分去思考、去分析。我们目前阅读的文章,其实都包含了这些未定之处,即是空白。无论有多少细节的讲述,也无法将其中的未定点消除,这些就需要读者大胆想象将之填补。

四、阅读应该坚持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道新的风景线。虚拟问题的设计,能有效地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开场白: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纯真、自由、欢快是童年的象征。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神奇之旅。你们想一起进入这段神奇之旅吗?这样的课前导入,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来讲是非常有效的。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性提问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观察,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课文,提出问题,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解答的目标。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提问的这个“度”,从课文的主旨出发,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教学任务,而干扰了学生的思维,一定要进行适当地引导。这样,有助于形成课堂的和谐氛围,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总之,阅读就是要让教师利用各种时机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中相互竞争、相互交流。让学生能亲身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幸福,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益。通过阅读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篇11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实效 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于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这些都有利于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提高,只有实施精彩的教学,才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笔者积极学习和总结经验,并加以实践,总结了几点观点供大家分享。

一、鼓励学生挑战质疑,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教学艺术,所遵循的准则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挑战权威,释疑解难,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例如,在学习《春》这一课时,作者有意将原本做定语的修饰词放在被修饰对象的后面,这样一来,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难免会产生质疑,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从语言规律上进行分析,经过思考,学生会明白,这时作者在强调春的特征,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求异的本质就是创新,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坚持“教学相长”“藏息相辅”的教学特点,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二、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加强学生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是有限的,要想更大程度地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就要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教师要活化语文教学方法,安排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加强对语文的感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感知理解能力。生活化的语文活动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如让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文章,加强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将课文故事情节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亲身演绎,角色转换,站在文中角色的位置看待问题,通过现场演绎体会文章的意境,辩论大赛提高学生口才和思维应变能力,同时还可以开展读书大会,随后进行读书心得展示,加强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也可以进行语法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例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听过或读过这篇童话,对其内容比较熟悉,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研究各个人物的性格,为上台表演作好准备,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就会马不停蹄地作准备,争相上台表演。参与表演的学生亲自做课文中的“事”,说课文中的“话”;旁观的学生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可以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连教学难点“为什么连一个小孩都能看破的骗局却能骗倒皇帝和老大臣”也会迎刃而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表演的艺术性。

三、挖掘情感因素,促进德育教学开展

古人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教不能凭空而论,道德伦理从来不是抽象存在的,而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具体情感密切相关。语文教材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载体,同时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平台,教师要仔细挖掘文章的情感的因素,与学生的情感发生碰撞。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字词的学习和文章结构的分析,但却忽视了语文对人文的渲染和情操的陶冶,语文应该是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工具,它是丰富学生的情感思想,培养学生品质道德,提升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者。例如在《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中,这篇文章最宝贵的不是字词应用的精妙,也是不结构的应用技巧,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质和思想境界,这才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这种胸怀天下的胸襟和谦让的品质正是现代学生所欠缺的,所以传达文章精神所在正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再比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出文章蕴含的美好意境和情感思想,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经历,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独立意识

课后练习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布置课后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针对性地设置课后练习和作业。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这不仅是一个巩固强化知识的过程,更是学以致用的过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分层作业,让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内化知识,强化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提高他们独立意识。

总而言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精彩而又实效的语文教学,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需要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实践,提高自身内在职业水平,创新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交流互动,掌握学生的发展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春茂,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12

自新课改实施之后,很多地方的教学模式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并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仍在止步不前,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促进农村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一、创新教学方式

(一)体验式教学

这些年,有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结合课改要求在课堂中实施了“合作探究”的方式,这种模式有着其自身的有点,但未必适合所有的语文课堂,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其通过自身的参与和实践能够更好的吸收知识,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中采取了“体验式教学”

的教学方式,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生存过程的体验;二是课程文化的体验;三是创造性活动的体验。因此,体验性教学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实践。将课堂中的知识点结合到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们积极寻找语文的乐趣,在日常的教学之外,我还积极开展了很多的文学活动,以及让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办班报,每周由一个小组完成一个班报的制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动脑和动手能力,喜欢绘画的学生们尝试着使用各种漫画来设计样式,喜欢思考的学生找来很多语文的课外读物思考如何加入班报中,在这种体验下,学生们的语文成绩进步很多,这种学习方式轻松、活泼,学生们通过长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学到了很多的课外知识,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我一直坚持着使用体验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

(二)扩展式教学

新课标中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艰苦,学校各方面配备不齐全,学习资料有限,学生无法像城市的孩子一样走进图书馆和使用网络资源,这就导致了很多农村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狭窄,语文素养不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尽量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在课下,我会查找一些有益学生语文学习的文摘、名著,如《意林》、《青年文摘》等,并列出一些列书单,让学生们接触更多的新鲜事,同时,我还在班级上开展读书活动,将这些书单列在黑板上,学生们可以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进行购买,然后大家相互借阅观看,鼓励有书的同学积极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学生阅读的都不只一本书,这样几个月下来,学生们的阅读量提高了很多,语文知识也不再只局限于书本,有些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们补充些知识,增强学生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以往,我们都是采用传统落后的单一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书本式的教学,也不管学生们能否吸收,只是一味的灌输,这样的课堂气氛不仅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没有积极性,我们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也很难实现和完成,长此以往,只会让我们的教学越来越落后,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困境,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将语文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起来,除以上几种教学方式外,我还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其他对学生有益的教学方式,如“情景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等,我们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起到积极的辅导和指引作用,而不能是课堂的主角,只有发挥出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让其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充分学到知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并为以后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我们的教学才更有意义。

三、总结

总之,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无论从备课、上课,还是课外辅导上,都应以“实”为重,突出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逐步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潜能,语文教育者有必要利用资源,增强实践;注重建构,强化效果;形式多样,有效体验;营造氛围,培养精神。

参考文献:

篇13

前言

现代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以往,教学理念相较传统教学有了较大的提升与进步,教学的改革也一直探索与前进中。现代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提高语文成绩,而是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其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语文课需要专门安排自读课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读课也成为了初中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科学、学校管理能力不足等,导致自读课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影响语文的教学效果,需要引起各个教育部门的重视。

1.初中语文自读课的现状

自读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其教学方法也与教读课有多区别,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略读、概读、泛读的方式进行,但是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既不过分的讲解,也不能缺乏对学生的指导。但是由于自读课没有硬性的指标进行教育效果的衡量,且其一不属于考试的范围,其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是一种软性的、隐形的作用,因此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对于自读课的认同度不高,长期忽视其对于学生语文能力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认为自读课在教育中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价值较高的内容可讲或者认为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可讲可不讲,甚至私自将自读课的时间挪用,用于其他教学活动。不但没有正确认识到自读课的本质意义,也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2]。

另外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自读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的技能素养的限制,对于自读课的教学方法把握不准确,该类型的现状又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具体情况如下:①放任教学 开设自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许多教师认为该项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学习,才能逐渐培养阅读能力,采用放任的教学方法,不加以正确的指导。但是初中生的自律性较差,学习能力尚未成熟,放任学习的效果不理想;②讲解详细 过于重视自读课中对学生的指导,而将自读课的教学当成一般的的语文教学,将内容十分详细的进行讲解,时间消耗较多,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也使学生不能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无法达到锻炼阅读能力的目的,且该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反而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③模式不完善 自读课是较为新型的课程,许多教师对于其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教学模式,也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无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3]。

2.教学模式分析

2.1阅读的重要性

自读课的重点核心自然是朗读。初中语文教材中自读课的教学要求是需要学生进行多次朗读,再对文中的句式、文法、修辞手法、感彩及意境进行深刻的理解与研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学生可以自行想象,将文字信息转化为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先播放朗读录音,是学生能够直接的感受到语言与文字中包含的感彩,使之感同身受。然后安排时间学生自己阅读,并在阅读之前设计好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是阅读有更多的动力,更加有目的性,效果更好[4]。

2.2词汇的积累过程

在自读课时,也需要可以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如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也能享受到动手的乐趣。初中生的词汇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可以自如阅读的水平,在遇到生词时,教师不必马上为学生讲解,而应鼓励学生自己使用字典查找,深入了解生字词的读音、意思、内涵及深层的典故等,在该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能力,也加深了对生字词的印象,使其能够很好的记住该生字词,慢慢积累词汇量,还可以由该字词的引导作用,对整个句子、段落有深刻的思考。

2.3课后写作练习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需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有效的巩固,如语言组织能力、词汇运用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而写作则是将该项能力综合运用的结果。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自读课及其他课程的重点任务,设计课后写作练习,布置作业,不限制形式,如改写文章、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将意境美好的诗词写成文章、将诗经编成故事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5]。

3.总结

初中语自读课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语文综合水品有一定的辅助效果,该效果一般较为隐性,但是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帮助是较为显著的,因此该课程应该受到初中语文教书的重视,并很据学生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及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到既放开学生手脚,让其进行自主阅读,有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且不能完全详细的给学生讲解,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或者使教学气氛凝重,要把握该尺度及具体方法还需要各个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道路并认真全面的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一套适合本班级的语文自读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景慧.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法探究[J].新课程(中学版).2009(11):69.

[2]郦兴.独立学习法:提升学生独立求知解难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