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市场动态

金融市场动态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17 16:00: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金融市场动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金融市场动态

篇1

银监会2006年1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条例分七章73条,分别是:总则、设立与登记、业务范围、监督管理、终止与清算、法律责任、附则。条例自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监管当局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取消外资行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鼓励外资银行设立或者将现在的分行转制为在中国当地注册的法人银行。并将对法人银行和未转制的外资行分行,根据审慎监管原则,区别对待。外资银行分行在吸收中国居民的零售存款等人民币零售业务方面,将比法人银行受到更多限制。

条例还明确表示,将对法人银行全面实施国民待遇原则,实施与中资银行统一的监管标准,但条例明确表示将给与外资行一定的宽限期。条例明确规定,对于在中国当地注册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法人银行),将全面实施国民待遇原则,允许其经营全面的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包括人民币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而外资银行的分行,可以继续做人民币批发业务,但小额的零售业务将受到一定限制,只能吸收100万元以上的居民个人定期存款。

(二)保险资金可投资银行股权,不设上限

2006年10月17日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保监会了《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首次对保险机构投资银行股权有关事宜,作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通知》明确,包括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内,各保险机构可以投资境内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未上市银行的股权。投资资金的来源可以是公司资本金、负债期限10年以上的责任准备金等保险资金及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资金。《通知》还强调,“保险机构进行重大投资,一般不超过两家商业银行”。

(三)国库现金管理正式启动

2006年11月10日消息,财政部、人民银行在京举行“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主协议签字仪式”。符合条件且自愿参与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的记账式国债承销团、凭证式国债承销团、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的商业银行总行,参加了签字仪式。据了解,目前,为积累经验,国库现金管理操作采取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两种方式,以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为主要方式,在取得成功经验后,逐步扩大到国债回购和逆回购等其他多种方式。

(四)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银监会2006年12月22日消息,银监会制定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准入政策调整和放宽的具体内容为:(一)放开准入资本范围。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以下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二)调低注册资本,取消营运资金限制。(三)调整投资人资格,放开境内投资人持股比例。(四)放宽业务准入条件与范围。(五)调整董(理)事、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六)实行简洁、灵活的公司治理。《意见》中加强监管的主要措施为:(一)坚持“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实施审慎监管。(二)根据农村地区新设银行业法人机构的资本充足状况及资产质量状况,适时采取差别监管措施。(三)引导和监督新设银行业法人机构的资金投向。(四)建立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农服务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五)银行系QDII购汇额度可循环使用

2006年12月28日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外汇管理操作规程》明确,投资购汇额度可以循环使用,累计购汇与累计结汇之间的差额(收益部分除外)不得超过国家外汇局核准的购汇额度。《规程》指出,境内机构不得以债务性外汇资金购买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境内居民个人以自有外汇资金购买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的,不得直接使用外币现钞,只能使用本人存放于境内银行的外币现钞存款和现汇存款。赎回款和分红款由境内托管账户或经商业银行账户划转至原外汇存款账户或指定账户,不得直接提取现钞或结汇。境内机构以自有外汇资金购买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的,赎回款或分红款由境内托管账户或经商业银行账户划回境内机构的原外汇账户。

(六)人民银行调整个人外汇管理政策

人民银行2006年12月31日《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办法》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此次政策调整的重点包括:一是对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二是对个人贸易外汇收支给予充分便利。三是明确个人可进行的资本项目交易,规范了相关外汇收支活动。四是不再区分现钞和现汇账户,对个人非经营性外汇收付统一通过外汇储蓄账户进行管理,对外币现钞存取和携带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同时,《办法》对现行个人外汇管理相关规定进行了梳理,废止了原来有关个人外汇的16个管理规定。

二、市场动态与经营现状

(一)银行业改革进入分类推进阶段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2006年10月22日出席“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高级论坛”时表示,下一阶段的商业银行改革将按三类分别推进。首先,对于已经进行财务重组并顺利实现上市的银行,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实现从形似到神似的转变;二是全面推进金融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缩小与国外银行的差距;三是追求市值最大化,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对于目前未上市但财务基本达标的商业银行,一是加强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巩固财务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各项指标,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二是对这一类中已完成股改的银行应做好其他配套改革,未股改的银行要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提高透明度,为上市做好准备,最终接受资本市场的检验。再次,对各项财务指标未达标的商业银行来说,当前主要任务则是进行财务重组,优化财务状况,同时做好其他工作。

(二)保费收入继续增长

2006年全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共计5641.5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财产险为1509亿元,人身险4132亿元。赔付总额为1438.5亿元,其中财产险为796亿元左右,人身险642亿元左右。2006年保险公司总资产1.97万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29%;保险业共支付赔款和给付1438.5亿元,全年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到5.8%,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3年最好水平。保险深度2.8%,保险密度431.3元。(见表42)

篇2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及描述性统计本文分别选取上证综指、中国国债总指数以及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对数收益率(分别表示为:R1、R2、R3,且Ri=ln(当天指数收盘价/前一日指数收盘价),i=1、2、3)来表征我国股市、债市和汇市的价格变动情况。其中上证综指数据取自wind数据库,中债总指数据取自中国债券信息网。为了与股市和汇市所代表序列相一致并能更好地体现人民币的对外价值与相对购买力,因而本文选取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作比,数据来源于锐思数据库。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象征,我国股市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迎来一轮牛市上涨行情,上证综指于2007年10月16日报收6124的历史高位后狂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之后,上证指数大多位于2000-3000点间振荡。为了研究在不同市态下我国股市、债市、汇市的价格互动的异化现象,本文将样本区间划分为:阶段一(牛市),2005年7月22日-2007年10月16日;阶段二(熊市),2007年10月17日-2008年10月28日;阶段三(振荡市),2008年10月29日-2013年1月10日。各阶段模型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的均值与标准差的检验结果可知,债市与汇市波动要远小于股市波动,且由股市收益率均值可见,阶段一股市普遍处上涨态势,而阶段二则大部分处下跌趋势。偏度与峰度的检验结果均表明三个变量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特征,这也可从JB统计量看出。另外由Q统计量可知各变量都存在一定的自相关性,且ADF检验的结果表明各变量均为平稳序列。

(二)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基于DCC-MVGARCH(1,1)模型分别对三个阶段我国股市、债市及汇市的相关性及波动溢出效应进行检验。波动溢出效应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三个不同市态下的股市、债市及汇市间的动态相关性如图1、2、3所示。从表2可知,各阶段βi(i=1、2、3)均在1%水平上显著,且各αii,t(i=1、2、3)也较为显著,这些都表明股市、债市及汇市均存在ARCH效应,即方差时变与波动持续性。就第一阶段(牛市)中αij(i,j=1,2,3;i≠j)的估计结果而言,该期间股市与债市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较为明显(α12、α21均显著);股市的波动增加会促进债市的波动(见α12),可能的原因是股市的波动意味着市场风险增大,导致资金在市场间的转移。而牛市下并不存在汇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仅对其自身与债市有一定的影响,这与第二、三阶段的检验结果一致,即不同市态下均存在汇市对债市的溢出,且振荡市情形下还存在汇市与债市的双向溢出效应。综合第三阶段振荡市态下的情形以及α13、α31的大小可见,相对而言汇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要更显著,也更强于股市对汇市的溢出,这与高海霞等(2007)的研究结论一致。这或是由于相对于股市所传递出的信息,汇市的波动更为关注债市传递的市场利率信息(这也有赖于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理论)、货币供应以及对外贸易等。综合三个阶段的结果可知,除阶段一外,其余时期α12、α21均不显著,即股市与债市间波动溢出效应并不很显著(这与王璐等(2009)、王斌会等(2010)的结论一致),二者间的价格传递效应较弱,这是由于我国债市仍存在较严重的市场分割现象(分别存在交易所及银行间市场,两市的交易主体及品种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以及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债市的信息反映不如市场流通及有效性较高的股市。综合图1、2、3可知,三市场间动态相关性存在较大波动,且大小形成鲜明对比。牛市期间三对相关性由大到小排序为:股市与债市、债市与汇市、股市与汇市;熊市期间相关性排序为:股市与汇市、股市与债市、债市与汇市;振荡市态下相关性排序为:债市与汇市、股市与债市、股市与汇市。这是因为对处于第一阶段及之后的第二阶段,人民币刚经历汇改,形成了较明显的升值态势,因而该阶段人民币汇率收益率普遍为负,而股市收益率在牛市期间普遍为正,熊市期间普遍为负,债市指数的收益率则较为稳定。所以,牛市期间,股市与汇市收益为负相关,而熊市期间,股市与汇市收益相关性从三者间最小一跃成为最大。相对而言,牛市期间,股市与债市的相关性稍好(大部分介于0-0.2之间),而在熊市与振荡市情形下,二者动态相关性较弱,这是由于经历2007年的通胀年后,债市行情在第二阶段处于大起大落态势,因而与股市相关性较差,且方向不一致。同时,在振荡市态下债市与汇市间的相关性最高,且呈现一定的正相关。这或是由于振荡市态下股市波动较大,且收益方向不一致,而汇市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10重启汇改后依然表现出升值的趋势,且该阶段债市的波动相对小于前两期,因而该阶段债市与汇市的相关性更强。

(三)风险传染的异化分析———考虑市场间溢出效应与否的比较基于DCC-GARCH模型分别对不同市态下的我国股市、债市、汇市三个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如表3、4、5所示。其中,表3给出的是基于DCC-GARCH模型得出的条件方差求得的单市场VaR值,失效天数为当天实际收益率超出所预测的收益率VaR区间的天数总和,失效率为失效天数与样本观察期的比;LR统计量及其p值是检验模型拟合优度及有效性的回测检验(Kupiec,1995)。表4给出的则是不考虑其他市场波动影响下的独立方程所测得的单市场VaR值。由表3可知,在95%和99%的置信度下,股票、国债及汇市的指数收益率的VaR失效率几乎都小于给定的失效率,同时LR统计量也显示所测得的结果除了振动市95%置信水平下的汇市收益率风险值存在一定的高估外,其余都拒绝了显著异于给定置信度的原假设,说明DCC-GARCH模型给出的拟合结果较为合理,而不考虑其他市场波动影响的单方程模型给出的结果大部分显著异于所设定的置信水平,说明模型可靠性较差。可见,由于考虑了其他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基于DCC-GARCH模型所测得的VaR值均要大于单方程所测得的VaR值,即不考虑其他市场波动影响会存在一定程度风险低估。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不考虑其他市场波动影响,三个市场能接受较低的损失收益率;其余相关金融市场波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市场的风险,即存在市场间的风险传染现象,应引起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的重视。

相较而言,在不同市态下股市的市场波动都要明显高于债市与汇市,这也可从标准差看出;同时熊市下的三个市场波动要高于牛市情形。就拟合效果和失效率的情形而言,牛市与熊市下模型测度的效果好于振荡市的情形,这说明当市场趋势性明显的情况下,模型跟踪效果较优;而趋势不明朗的情形,模型拟合效果较差。为分析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问题及多市场间的风险传染,进一步计算三个市场的组合VaR,结果如表5和图4所示,其中,DCC:95%指的是基于DCC-GARCH模型所测得的条件方差-协方差阵根据相应权重计算而来的95%置信水平下的组合VaR值(图4中S、X分别指上下区间);SWA:95%指的是将表4中未考虑其他市场波动影响下的单方程所测得的三个金融市场的VaR值进行简单的加权平均,即PVaR=w'VaR,w指的是三个市场的权重,本文以(1/3,1/3,1/3)为例。由表5可知,DCC给出的结果无论何种市态还是何种置信度下均大于简单加权平均的结果,标准差的结果也一样,这可从图4中直观看出,也与上文的分析一致,即考虑了其他市场波动影响的投资组合波动性更大,对风险管理的难度也更大。并且,牛市与熊市两个趋势明显市态下的模型拟合结果依然要优于振荡市态下的情形。由LR回测检验的结果和失效率来看,DCC模型给出的组合风险值存在一定的高估,而单方程给出的简单加权平均失效率依然是都要高于预设的置信度。综上可知,不考虑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性,将会倾向于低估风险;金融市场间的波动会增加并引致其他市场的风险,对于投资组合风险管理这点不应忽视。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采用多元DCC-MVGARCH(1,1)模型分析了不同市态下我国股市、债市以及汇市三者间的动态相关及其波动的溢出效应的异化现象,并对相应的溢出风险进行了量化测度,结论表明:在不同市态下,我国股市与债市间的信息传递效应较弱,这源于我国债市仍存在较严重的市场分割与流动性较弱等现象,使得债市的信息反映不如市场流通及有效性较高的股市;相对于股市信息,汇市的波动更为关注债市传递的市场利率信息、货币供应以及对外贸易等,因而使得汇市对债市的溢出效应要更显著于对股市的。不同市态下,三个金融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存在明显异化现象:牛市期间,股市与债市的相关性稍好,而在熊市与振荡市情形下,二者动态相关性较弱;牛市期间,股市与汇市关联性为负;而熊市期间则为正,这也与人民币汇改及升值态势有关。进一步的风险传染的异化分析表明,DCC-GARCH模型的风险测度效果较好,不同市态下股市的市场波动都要明显高于债市与汇市,当市场趋势性明显的情况下,模型跟踪效果较优;相关金融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不但增加了单市场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组合的风险;不考虑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会倾向于低估市场风险,即市场间存在风险传染现象,应引起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的重视。本文的研究可见,自人民币汇改以来,随着热钱不断涌入使得我国汇市的波动日益增强,汇市与股市、债市间的波动溢出性也日益显著,在投资风险的管控中除了关注股市与债市间的相关性与投资转移、资产配置外,还应密切注意汇市波动对股市、债市的影响。

篇3

3.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2).

4.杨绍基.我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效应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

5.彭方平.STR模型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非线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6.白静.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篇4

传统的投资学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方式单一、手段落后,长期停留在静态板书、口头讲解、课堂灌输上,缺乏模拟实践手段和实际操作流程的展示,学生无法获得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目前,大多院校都已建立起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环境。(1)本课程主要面向本科生教学,在理论内容上力求全面、完整,理论体系严密,使学生系统接受本课程的理论教育。(2)本课程注重理论分析的力度和深度,重点讲授金融投资的基础理论、运行理论、决策理论和调控理论,涉及金融投资技术、技巧分析时,在理论上也侧重于理论方法的阐释,以期在理论层次上体现出“金融投资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点和要求。(3)本课程注意与金融相关学科如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风险管理等理论知识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形成较合理的知识结构。(4)理论课程注意吸收学科最新成果,特别是关注国内外证券市场的发展动态及最新知识,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地将传统理论与现论进展有机结合起来。(5)精心设计与理论教学的配套案例,运用到教学中。

2.基于行业标准《金融投资学》教学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以及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向多元化发展,非常注重金融从业人员的应用能力,注重其对金融市场变化进行决断的胆识、气魄和把握机会的能力。金融市场的需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导向和目标,因此,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金融投资学》,应该在研究金融行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后,增加对多教授理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型,培养学生领悟、理解金融市场的能力,从而达到社会需求的目的。

2.1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填鸭式教学,即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听,这种讲课模式对于《金融投资学》这样的应用型课程而言,不能达到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而应该提倡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师生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方法是对于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作为老师,应该能够做到对金融市场动态有深刻的关注和了解,试试关注社会经济新闻热点,在课堂中经常穿插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市场动态,形成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以及改进。对于《金融投资学》的教学案例,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去寻找金融市场自己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形成PPT,在课堂的最后二十分钟,上台进行分析。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行当前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而且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2进行案例教学

《金融投资学》理论体系比较复杂,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和掌握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识和投资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进行案例教学,首先要对实际可得的金融案例进行精心选择,选择最有代表性、典型的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在学生对所选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获得关于案例的问题及讨论对问题的见解后,便可进入案例的分析讨论环节。可采用的方式有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方式。讨论中,授课教师不仅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独到见解,还要把学生的各种想法进行联系,实现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案例总结和评价。

篇5

直接上司:总经理

主要工作: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为公司制定长远营销战略规划以及月度市场推广计划(促销等手段)并负责配合销售总监推广实施。

岗位职责:

(1)协助总经理制定公司总体发展计划以及战略目标(销售目标 财务目标);

(2)为公司提供准确的行业定位,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反馈;

(3)制定和实施年度市场推广计划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提出合理化建议);

(4)依据市场变化要随时调整营销战略与营销战术(包括产品价格的调整等),并组织相关人员接受最新产品知识与市场知识的培训;

(5)制定公司品牌管理与发展策略,维护公司品牌;

(6)管理、监督和控制公司市场经费用使用情况。

职位要求:

(市场总监不仅策划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强还要具有项目组织实施的团队指挥能力)

对市场营销工作有深刻认知,有较强的市场感知能力、敏锐地把握市场动态、市场方向的能力;

密切的媒体合作关系,具备大型活动的现场管理能力;

工作努力,积极进取,责任心强;

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建设能力、组织开拓能力;

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促销主管

直接上司:市场部经理

主要工作:书写促销计划,并监督实施促销计划(以节日促销,现场终端促销为主)

岗位职责:

(1)根据公司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年度、季度、月度以及节假日的各种促销活动;

(2)拟订各种促销方案,并监督各种促销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3)指导监督各区域市场促销活动计划的拟订和实施,制定各市场促销活动经费的申报细则以及审批程序,并对该项程序予以监督;

(4)设计、发放、管理促销用品;

(5)协调各区域进行销量的分析并提出推进计划;

(6)制定不同时期,不同促销活动的各项预算,并依据预算控制促销经费的使用。

职位要求:

具备良好的客户意识以及业务拓展能力;

熟悉公司产品及相关产品的市场行情;

熟练操作办公软件;

独立工作能力强,有一定领导能力;

出色的表达能力和说服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能力强,有责任心。

公关主管

直接上司:市场部经理

主要工作:主持制定与执行市场公关计划,监督实施公关活动

岗位职责:

(1)主持制定和执行市场公关计划,配合公司项目策划公司对外的各项公关活动;

(2)监督实施市场公关活动,与有关部门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

(3)定期提交公关活动报告并对市场整体策略提供建议;

(4)开展公众关系调查,并及时调整公关宣传政策;

(5)向外部公众宣传解释公司有关情况,策划主持重要的公关专题活动,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6)建立和维护公共关系数据库、公关文档;

(7)参与制定及实施公司新闻传播计划,实施新闻宣传的监督和效果评估;

(8)提供市场开拓及促销、联盟、展会、现场会等方面的公关支持,协助接待公司来宾。

职位要求:

对市场营销工作有较深刻认知;

有较强的市场感知能力,有敏锐地把握市场动态、市场方向的能力;

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篇6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各国都在抓紧采取措施,提高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抢占世界经济的制高点。而货币国际化作为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全球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在改革开放以后都得到了迅速提升,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经济贸易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了世界市场。展望未来,在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抓住全球化机遇,实行人民币“走出去”战略,走与世界经济更融合的道路。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一系列事件集中发生的事实,是向外界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在提速,但是从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所承担的各项国际货币职能程度上不深,范围上还十分的有限。同质的商品,特别是涉及大宗初级商品和标准化的中间品贸易,一般使用少数几种货币定价结算,美元是首选货币;对于差异性较高的商品,通常倾向于使用出口国货币。当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民币在境外的接受程度,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全面开展。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大

目前,人民币的境外需求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制约。中国与东盟国家和地区存在贸易逆差,所以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将会增强进口方接纳人民币计价的意愿。但短期的价格因素并不是贸易双方接受人民币计价的唯一因素。近年来中国进行人民币汇改,汇率更加受市场供求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人民币从2004年开始已经持续升值,2013年4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25关口,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

(二)跨境贸易结算缺乏法律支撑

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给我国监管和政策带来新的挑战,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待完善。中国人民银行1984年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对政策工具的运用还不成熟,应对经济变化的相应经验不足,对世界经济、金融动态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研究能力还不强。。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细则层级、主旨无法一直适应发展的要求,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新规则还是不能妥善合理解决。

(三)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逐渐成熟,外汇管制逐步放松。但我国金融市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内部存在着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受国内金融业改革的牵制,金融全球一体化进程有待加快,境内金融产品匾乏,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现象。完善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的货币进行国际范围流动的重要载体。

二、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建议

(一)推动人民币汇改,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汇率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人民币被用于国际结算后,币值有了更大范围的参照标准,利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改革会促进人民币市场的开放,促使更多境外企业采取人民币支付结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人民币汇率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国际化客观上要求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化为基础,通过本外币间供求关系的变化,发现人民币的真实价格。因此,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上下浮动,打破对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的心理预期。

(二)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金融监管建设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使人民币在境外大量流通,给我国的金融监管带来新的难题,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建设,满足更高的监管要求。

建立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金与货物流的匹配核对,统计、分析、监测跨境收付情况。中央银行要增强对人民币与外币市场联动的分析、预警及预测能力,根据海外人民币的规模情况,分析研究调控的渠道和效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提高货币政策对市场动态的应对能力。而且要将长期以来以外汇和外汇收支作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转变为以跨境资金流动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从制度安排及监管设计上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以及境外资产负债纳入监管监测体系并作为重要的监管内容。

(三)开放中国金融市场,保持金融系统稳定

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成绩可喜,但我们仍不能放松,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远远不够,金融体系还有待完善。我国政府应吸取国际经验,联系我国实际,推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建立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完善金融市场的总体功能;进一步促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强化利率的调控作用;规范发展资本市场,稳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总的来说,我国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提高微观金融主体的竞争实力。这对于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篇7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日渐迅猛,随之而来的则是金融市场的日夕万变,各种崭新的问题和现象不断地涌现。为了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国际金融理论和政策的更新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由此可见,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跟随金融市场发展的步伐,深入理解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金融体制的革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传授。

一、国际金融课程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一)理论教学知识更新迟缓

国际金融课程是研究经济领域各种金融现象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各种经济往来的全貌及宏观经济的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金融危机、汇率波动、政策法规的更新等层出不穷,现有的国际金融教材已不能囊括所有更新内容。

教材是学生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最直接最基本的渠道,目前,各大高校金融类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体系比较完整,但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却不能及时更新。国际金融课程知识点包括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外汇储备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等,而这些内容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也需及时进行更新。当下各大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在知识点的更新上比较缓慢,且大多数侧重于理论知识,缺少与实际社会需求相关的实务性知识,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实践训练的需要。

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若在理论教学上不能及时地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更新教学内容,则不能满足实际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当下金融行业需要的人才是兼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现今大部分高校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模式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仅仅给学生传授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和认识,任课教师由于缺少在金融行业从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课程的讲授上只注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忽略了实务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忽略了实际社会需求,教学模式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取相应的岗位能力、职业技能上有所欠缺。

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一)理论教学

1.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授课前,除了根据教材进行授课准备之外,应根据当下经济环境中的热点问题和热点现象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在课程准备的过程中,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和模块,启发学生课后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金融市场动态,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教学

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并讨论,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讨论、辩论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帮助进行分析和梳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从而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

3.案例式教学

国际金融课程作为一门金融类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课程中有大量复杂、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对学生而言较无吸引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应进行创新和突破,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前沿且有代表性的案例,这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辨别、理解和掌握。

另外,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融入网络教学手段,第一时间将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上发生的最新信息通过图片、视频、评论等方式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金融市场上的最近信息,既更新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热点问题的产生有了全面地认识,较好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能力、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

1.实验室模拟教学

由于国际金融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借助金融教学软件模拟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通过模拟交易系统使学生能将掌握的金融操作和市场运作等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模拟系统中进行模拟交易等,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交易流程,在模拟实践中训练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教学

除了模拟实践教学,到社会单位中参加社会实践也是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任课教师可积极地联系一些与金融专业相关的单位,如证券公司、银行、期货交易所等,带领学生到以上单位进行认识实践,了解实际工作的具体业务流程、操作过程、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及工作单位的实际业务操作模式等。

3.用人单位专家讲授

国际金融课程对实践性的高要求同时需要配备一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各高校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尽可能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可聘请银行、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从业人员参与到教学中,通过讲座、实践环节指导等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业务操作经验,同时自有教师也可以借此汲取实际的工作经验,以便于在教学中更好的指导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莉,刘黎明.普通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经济师,2013(02).

篇8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的影响因素。

Harvey(1989)认为经济增长率与市场风险通过影响实际利率与公司利润对股票价格与债券价格产生影响,从而使股票收益率与债券收益率之间相关。Campbell和Ammer(1993)使用对数线性定价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美国战后的月数据,研究得出:股票的超额收益主要受有关未来股票超额收益的信息的影响,10年期债券的超额收益主要受有关未来通货膨胀的消息的影响,解释了美国战后股票和债券的超额收益几乎不相关的原因。Fleming,Kirby和Ostdiek(1998)认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波动关系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影响两市场交易主体预期的共同信息;二是跨市场的套期保值行为。Stivers和Sun(2002)研究了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对股票和债券市场联动性的影响。由于跨市场的套期保值行为,债券收益率受股票收益率变动的影响,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随着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变化。Forbes与Chinn(2003)将一个国家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为国际因素、区域因素与国家自身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因素与区域因素是股票与债券收益率联动的重要决定因素。Connolly等(2005)发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相关性与股票市场波动率和换手率负相关。在低(高)隐含波动率时期和未预期的低(高)换手率时期,股票和债券的相关性是正(负)的。Baur(2009)的实证研究表明:一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相关程度更多地受到国际因素,特别是美国证券市场的的影响,而不是这两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家间金融市场依赖程度的增强使得投资者更加频繁地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重新配置资产,进而使得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相关系数较低。Andersson等(2008)研究了通货膨胀、股票市场波动率以及预期的经济增长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通货膨胀预期时期,股票与债券价格同向运动;在低通货膨胀预期时期,股票与债券收益负相关;股票市场的高波动率会导致股票与债券价格的解耦;预期经济增长率基本不会影响股票与债券的相关性。Yang等(2009)选取美国和英国1855年至2001年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月收益数据,研究了不同宏观经济背景之下(经济周期,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美国和英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相关系数的变化规律不同,美国债券市场在转移股票市场风险和提供多样化收益上起到的作用大于英国;短期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升高会同时增大美国与英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Baur和Brian(2009)选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8个国家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数据,分析了flight-to-quality以及flight-from-quality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相关性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在市场之间转移提高了金融市场动荡时期不同市场之间的关联程度。Baele等(2010)以利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和现金流增长率作为状态变量,以风险厌恶、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因子作为潜在变量,利用半结构机制转换模型研究美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解释股债相关性时,流动性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宏观因子的贡献并不大。王茵田,文志瑛(2010)实证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流动性之间的波动相关性,研究发现宏观环境变化对两个市场的波动相关性会产生显著影响,且宏观环境对市场波动相关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另一市场的传导而间接发生作用。

国内外相关文献评价

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梳理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的联动性,以及影响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联动的因素都作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研究,不过,也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缺少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加和背景下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性的研究。已有文献多研究某一段历史时期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或某一危机时期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性与平常时期相比的不同表现,几乎没有研究针对“双危机”加和背景。

2、缺少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的主要影响是国际因素还是国内因素的研究。已有的关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没有区分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国内因素还是国际因素,导致已有研究无法把握不同时期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的真实原因,容易导致政策制定者应对措施的不适当。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平常时期、美国金融危机时期和“双危机”加和时期为背景,分析不同时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国际因素还是国内因素,以及影响程度的强弱,以使反危机政策更具针对性。

模型的构建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影响金融市场之间联动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外部因素对不同金融市场的共同冲击使其具有相关性,例如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由于受美国金融市场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共同冲击而联动;一种是内部因素的影响,使不同金融市场相互关联,例如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行情的变化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国际上习惯上将后者称之为纯相关性(pureco-movement)。本文将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性的外部共同因素与纯相关性因素分解,前者称之为国际因素,后者称之为国内因素。设定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总体回归模型分别为(1)、(2)。其中,Rs和Rb分别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f为影响市场收益率的因素,βs、βb为回归系数,εs、εb为随机动项。

若样本容量为n,则两个市场收益率的样本相关系数及残差相关系数见(3)和(4)。设模型(1)和模型(2)中f表示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国际因素,ρ为这两个市场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则ρ''''表示在给定f的情况下,Rs和Rb的偏相关系数(partialcorrelationcoefficient),可以用来近似测量排除了国际共同因素的冲击后,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的纯相关性。我们可以通过ρ和ρ''''的联合特征衡量不同时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联动的原因主要是国际因素还是国内因素。例如,如果一个时期的ρ和ρ''''都是正的,且ρ''''低ρ高,就可以推测两个市场之间的联动主要受国际因素影响;若ρ低ρ''''高,就可以推断这两个市场之间联动主要受国内因素影响;如果国际因素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是负的,则剔除国际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增强了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收益率之间的联动性;如果ρ和ρ''''相等,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之间的联动性完全由国内因素解释,这时βs=0,βb=0。在危机事件冲击下,从ρ和ρ''''变化的联合特征同样可以推断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当ρ增加,而ρ''''减少或不变时,表示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国际因素;相反,当ρ减少或不变,而ρ''''增加时,表示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内因素;若ρ和ρ''''同时增加,表示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的同时受国际和国内因素影响;若ρ和ρ''''同时降低,表示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主要受其他区域因素等1的影响。具体见表1。

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

本文使用中信公司和美国标普公司合作推出的中信标普300股票指数和中信全债指数作为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指数数据;选取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和巴特来债券综合指数(前身是雷曼美国全债指数)作为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指数数据,进而衡量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之所以选择美国金融市场来代表国际金融市场,是因为,第一,美国是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市场的变化会通过传染效应对他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即使在欧债危机背景下;第二,美国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因此美国金融市场的变动会通过实体经济渠道传染至我国;第三,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为主,因此美国金融市场的变化会通过金融渠道影响我国金融市场。本文所有的原始数据均为日数据,并使用(5)式将各市场指数数据转化为对数收益率(以下简称收益率)。其中,It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在t日的收盘指数,It-1为t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指数,如果遇到休市或者节假日,本文默认节假日或者休市期间的指数等于休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指数。这样我们共收集从2007年1月4日至2012年2月24日期间的1342组交易日指数数据,换算成收益率之后共得到1341组日对数收益率数据。本文中模型(1)和模型(2)的具体形式见模型(6)和模型(7)。其中,RST和RBT分别为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日收益率,RUST和RUBT分别为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日收益率。

实证检验及其结果分析

(一)全样本期

1、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对样本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平稳性检验的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股票市场收益率、美国债券市场收益率、股票市场收益率序列均为平稳序列。从表3及图1和图2可以看出:(1)RBT和RST均围绕“0”值频繁上下波动,再次证明了RBT和RST是平稳的。(2)股票市场的收益率比债券市场高,波动幅度也较大。(3)债券市场收益率的最大值及最小和次小值分别出现在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这三个时间段内。其原因是:受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股票市场受到较大冲击,投资者转向投资于相对较安全的债券市场,flight-to-quality效应使我国债券市场受到积极的影响;而在2009年开始的债务危机中,纯传染效应的存在使我国债券市场受到波及。对比来看,股票市场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波动明显,跌幅较大,在2010年和2011年债券市场波动较大的时期内,股票市场也有所波动,与债券市场明显不同的是,股票市场在2009年7月到9月也有较大的波动,原因是我国股票市场比债券市场的开放度高,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危机比较敏感,因此比债券市场对国际金融市场危机的冲击反应更迅速。表4是滞后两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由表4可知,我国股票市场是债券市场的格兰杰原因,但债券市场不是股票市场的格兰杰原因,这可能是因为,当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均处于上升趋势时,投资者偏爱具有高收益的股票市场,但当股票市场低迷时,一部分投资者会将资金从股票市场转移到债券市场。在全样本期内采用60个工作日的滚动窗口,求得两市收益率的样本相关系数和残差相关系数共1282组,绘制成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图。由图3可知,第一,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在国际金融市场危机时期波动幅度比较大,两市场收益率的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的最高值分别为0.489418、0.492184,最低值分别为-0.304722、-0.308311,这说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会增加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联动性,降低两市场的分割程度;第二,除个别时段,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曲线的走势相似,距离较小,说明从整个样本期上看,国内因素对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性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不同时期和事件窗口下,国际因素影响程度的变化将在接下来的部分具体阐述。

2、不同样本期的比较。

以2007年8月3日欧美股市全线暴跌和2009年12月8日惠普下调希腊信贷评级为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点,将整个样本期分为美国金融危机前期(2007年1月5日至2007年8月2日,简称平常时期)、美国金融危机时期(2007年8月3日至2009年12月7日)和欧洲危机发生后的“双危机”2叠加时期(2009年12月8日至2012年1月24日,简称“双危机”时期)三个阶段。从表5可以看出:(1)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均值在平常时期为正,在美国金融危机时期和“双危机”时期均为负,说明国际金融市场危机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我国股票市场在“双危机”时期的收益率比美国金融危机时期的收益率更低,说明“双危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冲击更大。(2)我国股票市场的标准差在平常时期、美国金融危机时期、“双危机”时期分别为2.486646、2.442186、1.416363,合高风险高收益特征。(3)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均值在平常时期为负,在美国金融危机时期和“双危机”时期均为正,说明在平常时期,我国投资者偏爱股票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危机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从而使一部分资金流向了债券市场。另外,我国债券市场在美国金融危机时期的收益率的均值大于“双危机”时期,表明欧债危机对我国债券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4)我国债券市场的标准差在平常时期、美国金融危机时期、“双危机”时期分别为0.049229、0.081754、0.059202,依然符合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如表6所示,滞后阶数为2时,由三个时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得出结论:(1)在平常时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之间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具有一定的分割性,一部分风险规避者坚持投资债券市场,以获得稳定收益。(2)在美国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之间也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可能的原因是这一时期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因素主要是国际因素,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立即(同期)传导到债券市场而没有延迟。(3)在“双危机”时期,股票市场是债券市场收益的格兰杰原因,但债券市场不是股票市场收益的格兰杰原因,原因是在“双危机”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且我国股票市场的开放度高于债券市场,因而对负面消息更为敏感。图4-图6分别为三个时期收益率的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由图4-图6可以看出:(1)平常时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基本上大于0但绝对值较小,说明在平常时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总体上正相关,但分割现象依然存在;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基本小于动态残差相关系数,说明国内因素对二者联动性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原因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不高,在平常时期,国际因素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有限。这一时期内国际因素对两市场联动性影响比较大的是2007年3月至4月上旬,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相差最高达到0.06332。(2)在美国金融危机时期,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的波动幅度较大,2007年8月美国金融危机来势迅猛,国际股市崩盘的传染效应引发国内股指大跌,投资股票市场的风险大增收益大降。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破产,致使大规模资金从股票市场流向收益较有保障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的相关系数由正转负。这一时期动态样本相关系数也基本小于动态残差相关系数,说明国内因素对二者联动性的影响仍占主导地位,不同的是国际因素对两市场联动性的影响比平常时期明显增大,特别是2008年6月至7月,2009年6月至9月,动态残差相关系数和动态样本相关系数相差最高达到0.16772。(3)在“双危机”时期,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由负转正,二者绝对值平均值为三个时期中最高(如表7),说明“双危机”对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产生了更大的冲击,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联动性在这一时期最强,这是因为一方面,从紧的货币政策、房地产调控等的共同作用使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投资者根据股票市场的变化决定资金是否流向债券市场;另一方面经过美国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证券市场的分割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这一时期,其中2010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3月至4月、12月至2011年1月以及2011年8月至11月等多个时间段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大于动态残差相关系数,说明在这些时段国际因素对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性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另外,动态样本相关系数曲线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曲线的距离在三个时期中最大,也说明了“双危机”时期国际因素对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性的影响最强3、事件冲击。

本部分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危机时期国际金融市场的典型事件对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性的影响。采用30个工作日的窗口期([T-30,T+30])考察ρ和ρ''''的大小及其变化,分析不同事件冲击下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表8为不同事件冲击下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的变化情况,选取从美国金融危机开始至“双危机”时期内的九个典型事件;图7至图12为对应的时间窗口下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动态样本相关系数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图。2007年8月3日,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欧美股市全线暴跌,由表8和图7可知,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在这次事件的影响下动态样本相关系数绝对值由0.017764升高至0.464974,残差相关系数由绝对值0.017420升高至0.468302,说明在此事件下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同时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性,且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的联动性增强;并且,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两市场的动态残差相关系数大于动态样本相关系数,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动态残差相关系数小于动态样本相关系数,说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因素是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性的主要因素。

2008年5月2日,美联储在一年多的救市之后,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此影响下的动态样本相关系数绝对值由0.094475增加至0.314789,动态残差相关系数由0.094395增加至0.347605,这说明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同时影响两市的联动性,也说明了危机期间国际金融市场的利好消息会增加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联动性;而且2008年5月2日之前,两市场的动态残差相关系数多小于或等于动态样本相关系数,而2008年5月2日之后,动态残差相关系数大于动态样本相关系数,说明美国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金融市场利好消息对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的联动性的影响不及利空消息的影响大,因此,国内因素成为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性的主要因素。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时投资者更加消极,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负相关且系数绝对值较大,说明股票市场的不景气使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比较稳妥的债券市场进行投资;2008年9月15日之后,动态样本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动态残差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且两者的差较大,更进一步表明美国金融危机的加深使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收益率的联动性受国际因素的影响更大。图8标普下调希腊债券至“BB”级2010年4月27日,标普下调希腊债券评级至BB级别,5月2日欧盟与IMF启动救助希腊机制。如图8所示,这一时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动态样本相关系数的绝对值由0.074839上升到0.134337,动态残差相关系数的绝对值由0.115027下降到0.089358,表明这一时期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性的主要是国际因素;并且总体上看,动态样本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动态残差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更进一步表明“双危机”时期,国际因素是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性的主要因素。图9标普下调希腊政府债券至“CC”级2011年7月27日,标普下调希腊债务评级至“CC”级别,前景展望为负面。如图9所示,这一时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之间的ρ由0.340576下降为0.167488,ρ''''由0.403674下降为0.132714;2011年7月27日之后,多数情况下ρ''''大于等于ρ,说明这一时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联动性反而主要受国内因素的影响。原因是,长时期有关希腊债务危机的负面消息使得我国投资者对负面消息的敏感度降低,特别是,市场认识到我国债券市场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投资者的心态又回到平常时期。2011年11月28日,穆迪宣称欧洲债务危机正在威胁欧洲国家的信贷情况。如图10所示,这一时期,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动态样本相关系数由0.042976升高至0.276255,动态残差相关系数由0.015679升高至0.263431;并且2011年11月28日之后,ρ''''小于ρ,表示国际金融市场因素又成为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性的主要因素。原因是债务危机由欧洲个别国家延伸到几乎整个欧洲,使我国投资者对我国债券市场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担心加剧;另外,从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动态样本相关系数曲线和动态残差相关系数曲线的距离与其他事件相比最大,这说明,这一事件的冲击下,国际因素对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联动性的影响最大。

篇9

当前,国际间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势头迅猛,资本全球化已成为大趋势,但伴随而来的是更加巨大的金融风险,局部地区的金融危机可能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并从金融业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加强金融经济风险管理十分必要,笔者通过分析查找我国金融业的风险源,研究防范风险的对策,以降低金融风险带来的危害。

一、金融业新态势

“创新”二字是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随着金融自由化改革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金融领域内部新的制度、产品、技术、工具、业务、服务等被创造和更新,当前我国金融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监管趋于自由化。为了推进金融改革、促进业务创新,各国金融监管方面更加注重互助合作而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国际金融监管趋于自由化使得风险程度不断增加。二是活动国际化。我国拥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为了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我国大力发展境外理财业务,使金融活动逐步拓展到国际市场。三是业务多元化。不少的银行为适应市场需要积极探索多方面、多形式的跨行业经营,银证、银保等相关业务的交叉销售使全球金融业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四是产品复杂化。我国许多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满足客户的投资、避险需要,创新推出形式多样的金融衍生产品,产品的多样化让产品结构变得复杂,风险也随之水涨船高。五是服务个性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经融服务的个性化需求程度也越来越高,许多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推出私人定制的财务规划、投资分析等个性化服务,使金融创新不断深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借贷、金融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等新生的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掀起一股热潮,各金融机构纷纷积极投身电子化经营改革,利用信息技术重构自身业务,既给客户群体带来更为便捷的体验,同时也为机构自身业务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有力的推进了金融业的电子化进程。互联网金融有效的提高了客户的识别能力,金融机构借助电商平台可以建立庞大的用户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发新客户群体和留住老顾客群体,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去满足顾客需要。同时,互联网金融也有效的的解决了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筹资者利用网络平台公开资金需求的想法和项目,投资者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对融资者的信用状况进行充分的掌握,通过直观的了解对方的身份和信用状况作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例如网络贷款平台,借贷双方通过该平台直接签订借贷合同,借贷过程更加的直观透明,此外,该平台可以提供少量贷款,最大程度的分散了风险,低门槛、低渠道成本也是该信贷方式的特色优势。

二、金融风险表现形式

1.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中的风险主要成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操作时因操作上的失误而引发财务风险问题,例如短款问题常常是因为从业人员在处理现金时没有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财务信息的失真容易导致虚假利润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会计监督的不到位,许多金融机构记账由会计师负责,而会计监督却在这之后,对财务会计操作中的违规行为很难发现。财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欠缺、风险意识淡薄和职业道德的缺失使得财会操作错误频发,引发会计核算风险。

2.金融创新风险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为自己的储蓄存款寻找投资机会,金融机构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创新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和结构的复杂化使金融风险不断增加。一是信用风险。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机构为了扩大市场,采取降低客户信用要求的方式来吸引客户投资,这导致许多新兴的金融业务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二是利率风险,金融机构为了降低因客户群体扩大带来的机构负债,会采取降低利率的措施,导致利率风险。三是汇率风险。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拓展到国际市场,各国汇率的波动情况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的金融市场。四是资产风险。金融机构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是严格遵循谨慎性原则,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佣金业务、中间业务等快速发展,这导致资产风险不断增加。

3.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依赖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因此其具有天生的系统风险。各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建立起共同的多边信用融资平台,双向互动中的每个节点关系到整个网络,任一部分的风险都有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网络体系的瘫痪,高联动性也使感染风险大大增加。互联网模式下,用户数据库的信息安全问题受到了较大的威胁,且在交易过程中也较难保证交易的真实性,互联网金融欺诈行为极易发生。此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使抵御风险的能力变弱,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资金保障制度建设

完善资金保障相关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通过建设保证金制度和持仓限额制度来确保参与金融产品交易的投资者履行合同义务,确保交易活动有必要的资金支持。此外,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交易活动还可以通过提高或减少保证金存量来抵御交易风险,满足客户投资需要的同时也为防范金融风险做足了保障。

2.保障金融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金融相关信息的真实性是保障金融决策正确性的前提条件,失真的信息会扰乱管理人员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从而导致决策的失误,严重时可能威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督管理工作,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操作和强化责任监督,确保独立的监管权来保证统计信息的真实性。

3.完善信息中介服务

为消除投资各方因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金融风险,应当进一步完善信息中介服务,通过建立信息中介机构来加强投资各方的信息沟通。对于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明确其责任和义务,通过健全的制度规范其行为,确保中介机构的独立性,保证其提供的财务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对于信息中介机构的违规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或取消其行业准入资格,以保障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

4.行业标准与国际化接轨

随着国际金融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我国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将受到国际上更多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约束,要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我国的金融业的监管标准必须与国际接轨。各金融企业也应当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深化推进企业结构调整,按照国际化标准规范企业运营,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时刻掌握市场动态,加强市场监督检查,以保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5.探索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

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相关的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必须:一是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准入机制,确保进入该市场领域的金融机构具备足够的硬件和良好的技术,以保证金融交易活动的高效开展;二是实施互联网金融联合管制,互联网金融交易业务种类日渐增多,单一分业监管模式易出现职责不清、多头管理问题,实施多部门联合管制能够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增进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立法,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监管模式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为规范网上金融交易行为,保障各交易参与主体的利益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对金融经济风险管理还处在摸索探究阶段,许多的应对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共同推进。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应当履行创新金融业务和防范、承担金融风险的责任;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规范金融市场行为,此外还应当广泛的向市场投资者普及金融知识,提高投资人的风险意识,以便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发生。

参考资料:

篇10

近年来,我国a股市场波动非常剧烈,这给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带来巨大挑战。世界上,金融机构由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不善而导致巨大损失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等一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因此,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必须准确辨识、测量金融风险。var 即value at risk,已逐渐成为各种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监管者测量市场风险的重要工具。与传统的风险测量方法如β值相比,其优点在于简明、综合性。value at risk按字面解释就是“价值风险”,其含义指: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即在一定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价值在未来特定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损失,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prob.表示资产价值损失小于可能损失上限的概率;1p表示某一金融资产在一定持有期1t的价值损失额;var表示置信水平α下的风险价值,即可能的损失上限。

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历史模拟法、分析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本文主要讨论历史模拟法和分析法中的riskmetrics方法。

1 历史模拟法

历史模拟法就是用历史时期上市场因子的变化,来表示市场因子未来的变化。在估计模型中,历史模拟法采用的是全值估计方法,即根据市场因子的未来价格水平对头寸进行重新估值,计算出头寸的价值变化(损益),最后,在历史模拟法中,将组合的损益从小到大排序,得到损益分布,通过给定置信度下的分位数求出var。如对于1000个的可能损益情况,95%的置信度对应的分位数为组合的第50个最大损益值。

历史模拟法的优点有:①简单直观,实施容易,容易被风险管理者和监管当局接受;②历史模拟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不需假定市场因子变化的统计分布,可有效处理非对称和厚尾问题;③历史模拟法无须估计波动性、相关性等各种参数,也没有参数估计的风险,历史模拟法不需要市场动态模型,因此避免了模型风险。历史模拟法的缺点有:①历史模拟法假定市场因子的未来变化与历史变化完全一样,服从独立同分布,概率密度函数不随时间而变化(或明显变化),这与实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不一致;②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③历史模拟法计算出的var波动性较大,当样本数据较大时,历史模拟法存在严重的滞后效应,尤其是含有异常样本数据时,滞后效应就更加明显,这会导致var严重高估。

2 riskmetrics模型

riskmetrics模型是1994年由j.p.morgan风险计量部门提出的。在假定资产的对数收益服从条件正态分布的前提下,riskmetrics模型利用指数移动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收益的条件方差,它的基本思想是采用ewma对时间序列中的数据根据距离现在的远近施加不同的权重,距离现在越近的历史数据被赋予的权重越大。计算公式为:

4 实证检验

4.1 历史模拟法

通常历史模拟法需选择较大的样本,以保证估计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分别选择上证a股和深证a股2004年7月16日—2010年10月13日的收盘数据,然后转化为收益序列,根据历史模拟法,利用matlab编程,进行515次var估计。估计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5%置信水平下,lr的值小于3.841,表明var的估计准确,但是在1%的置信水平下,lr的值大于3.841,失败次数分别为22次和18次,显然低估了风险。

5 小 结

由以上可知,历史模拟法在1%和5%的置信水平下,准确地估计了风险,而riskmetrics方法在5%的置信水平下,准确地估计了风险,但是在1%的置信水平下,低估了风险。对于1%置信水平下,riskmetrics方法低估了风险,可能是由于证券市场收益率分布具有尖峰厚尾的特征,不符合标准正态分布,与riskmetrics模型的前提假设不符合。2010年4月16日,我国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以后市场的运行的特征是否会发生变化,有待以后有足够多的数据,再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j.p.morgan.riskmetrics-technical document[m].4th ed.new york:j.p.morgan and reuters.

[2]张玉.基于riskmetrics模型的单个期货合约保证金比例设计[j].统计教育,2008(11).

篇11

(一)私法的社会化

私法的核心精神是自由,福利经济学认为合同法乃至私法应主要着眼于促进交易,着眼于财富最大化。2009年2月2日,《金融时报》主编莱纳尔-巴伯对总理采访,表示:“我们渴望平等与公正的社会,这个社会里人们可以在自由和平等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发展。”但私法制度设计、解释与适用的关键却在自由与强制的交汇点上,因此,财富在交易双方之间如何分配不宜由私法调整。正如布坎南在《自由、市场与国家》中所说的那样:“许多经济学家在人的行为的所有方面,都把他构造成一个财富的极大化者,他们没有看到的是,除非被约束在共同利益的界限内,否则在规范含义上,人不可能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的人是一头野兽,这是一个必须为我们所有人承认的简单而基本的事实。”现实的悖论是,民间金融市场主体在事实上广泛存在,其交易相位对经济金融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民间金融市场主体出现伊始都具有隐蔽性、临时性的特点,如合会,它是我国民间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数额少则数百,多则可达千万甚至上亿,影响甚广。如果民间金融市场主体在法律上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其行为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依然含混不清,那么民间金融市场主体就不可能在法治的经济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必然是畸形发展。由于我国的金融管制比较严格,有些地下的民间金融主体,融资规模较大,有合法规范发展的需求,司法实践中就顺应了私法的社会化的潮流。更深层面上而言,应该进一步放松管制是基于私法的社会化的考量,这样有利于民间金融市场主体培育。首先是因为在金融交易中,尽管某些干涉能够促进个案的公正,但时刻存在的受干涉的威胁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交易的安全,使全体商事交易的参与者都被迫付出法律确定性受损害的成本,尤其商事交易中的价格确定往往是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获利与亏损,常系于一念之差,若法律强加干涉,必将极大地延缓交易的进行;其次,债务人作为商事主体,逐利目的明确,更具专业性,擅长成本收益的计算,通常会量力而行,无法律给以额外关注的必要;第三,商事主体通常是以公司形式存在的经营者,其自然人股东已拥有有限责任等制度的保护,也正因此,债权人在放贷时亦会非常谨慎,在此背景下,再管制交易以保护相关自然人的必要性不大;第四,在企业经营中,限制人们从事冒险的经营与社会要求鼓励企业家精神的取向有所冲突。即使进行管制,人们也可以通过其他办法加以规避,强行管制的效果并不理想。就民间金融而言,有利于主体培育的环境便是稳定的货币、稳健与具公信力的机构体系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

(二)民间金融市场主体培育

与其他市场一样,金融市场也是一个生产要素市场,民间金融市场更是一种纯粹的市场金融形式和市场金融交易制度,因为民间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行为都是市场化的,随行就市。市场行为是民间金融市场主体存在的表现。民间金融市场主体行为是经济行为和法律行为结合体。民间金融市场为社会交换提供场所,在这个市场中,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资产,从事交易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即民间金融市场主体。在当前我国市场不完备的情况下,从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来看,那些面临着较大的宏观经济风险或者难以解决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合约履行等问题的金融机构可能拒绝向一些客户提供服务,尽管这也构成了金融排斥,但这可能是催生民间金融市场主体的较好时机。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提出“差序格局”说,指出中国乡村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可以说,我国的民间金融是以资本的形式嵌入差序格局中。民间金融市场主体具有以下三个优势:一是信息优势。正规金融市场中信息非对称现象经常存在,而民间金融市场主体与当事人由于彼此之间比较了解,与交易相关的信息极其容易获得且高度透明。二是成本优势。在民间金融市场主体交易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对交易方进行公关活动而支付寻租成本,其交易前的信息搜集成本和交易后的管理成本较正规金融低。三是效率优势。民间金融市场主体交易手续简便,交易过程快捷,交易效率较高。随着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日益壮大以及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非人格化的观念的确立,民间资本大量积累,这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资金力量,民间金融市场的内容更加广泛,主体逐渐多元化,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化。应该来讲,只要民间金融市场主体没有对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造成破坏,这类主体是应该被允许存在的。真正的民间金融市场主体采用现代公司制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完全与市场接轨,股权独立,经营自主,遵循市场经济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只要行业有利可图,就会有新的主体进入,通过竞争提高效率,这样的市场主体才具有活力。以融资担保机构为例,其多由政府出资设立,以政策性扶持为重要经营目的,依靠自身经营扩充资本金的能力有限,只靠低额的担保费收入是难以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得到政府定期或不定期的资金补助。金融制度具有透明度:因此,应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设立新型地方民间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

效率视角下的合同衡平与消费者保护

(一)合同衡平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佳方式,市场经济中遇到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的手段来解决,这一点在温州的民间借贷关系和行为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中将民间合会称为互助会,并将其描述为“集体储蓄和借贷机构”。然而这种民间金融市场主体没有独立的财产,不像公司那样可以成为独立的法人组织;也很少与组织以外的人发生交易,甚至不需要像合伙那样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因此,可以将这种不稳定的民间金融市场主体理解为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合同行为。民间金融市场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因为没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导致合同失去平衡,消费者保护保护阙如,因此依据合同衡平的理念,即使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对合同自由进行适当限制也是必要的。限制合同自由功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维持社会的基本结构,从而使“社会”、“市场”的存在成为可能。正如康德所论,虽然人们有按照其个人意志行动的自由,但此人的自由与彼人的自由难免会有所冲突,总会产生各自的边界。正规金融市场形成信贷配额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难以为继。发挥民间金融市场主体的作用是要确保市场对各方参与者来说都是自由和公平的。我国法律中亦有类似的规定,在实践对合同衡平制度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均在不断深化,这从法院对以下三个案件的审理和判决中就可以得到初步判断。一是在穆进宝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被告设立的互助会获得了民政部门的批准,并登记为社团法人。被告通过互助会参与融资,互助会以独立法人的形式承担责任。二是在孙国群诉沈文焕等合同纠纷案件中,慈溪市人民法院认为,“原、被告与其他会员之间为筹集互助会订立的会单性质上属于多方合同,系各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其内容亦不违反法律规定,依法成立并合法有效,应受法律保护”。据此,法院判令被告按照会单支付会钱。三是在张崇福诉陈乾永民间借贷纠纷上诉案件中,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等标会行为,系民间调剂资金的互助行为,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亦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应属合法的民间借贷,依法应受法律保护。”可见,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把民间互质的合会融资归入民间借贷的范畴。

(二)消费者保护

对于民间金融市场主体而言,它提供交易硬件设备和软件信息服务的场所,可能会陷入“追逐高利”的旋涡而无法自拔,罔顾交易双方的利益,隔绝了交易双方,导致交易双方造成信息非对称状态,为其实现自我牟利创造了便利条件。对社会公众(消费者)而言,它是一个融资供给、需求等经济信息的机构。风险是所有金融组织都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预防和控制风险具有极端重要性。由于民间金融是一种草根性的制度设计,这种经济行为紧密嵌套在其他社会活动中,因此可以通过与之关联的社会活动来确保民间金融的收益回收或违约惩罚,使得交易活动能够自我实施。尤其是在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消费者逐渐成为法律上重要的主体对民间金融的合法性和风险进行把控,尽力减少借贷双方的法律纠纷和借贷风险。当然,民间金融市场的消费者保护不应只是制定防范性措施,而是制造良好的机会,建立一个能够支持金融消费者和经营者需要的金融新秩序。根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2年7月统计显示,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58037件,涉案标的额283.9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6.98%和129.61%。其中,温州、舟山以及湖州地区上升最为明显,增幅分别达96.42%、87.37%和57.61%。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浙高法[2009]297号)则认为,“自然人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中,企业将借贷资金用于合法生产经营活动,不构成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金融犯罪活动的,不宜认定借贷合同无效。”相对来说,浙江省对民间金融市场主体态度更加温和,如果从文字层面理解,即使以市场主体的形式向不特定多数人筹集资金,但是没有构成金融犯罪活动的,只要资金用于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交易行为就是有效的,可以肯定的是,浙江地区的法院正试图将民间金融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动纳入到合法的范畴。

民间金融主体法律制度生成及监管

(一)法律制度生成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如果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只有当这一条件得到满足时,我们才有可能发现在一个社会内改变现有制度和产权结构的企图。”如何制定合理的管制规则,促进民间金融主体法律制度的生成及适用,这既是经济实践,也是法律实践。制度生成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始终处在核心的、关键性的地位。按照法理,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义务的调整属于民商法调整的范畴,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不应进行行政干预。因为,民间金融主体法律制度的生成具有扶助贫弱的效果,并且未必造成经济效率的降低。要实现规范经营,市场主体的经营范围必须由其公司章程规定,在营业执照上载明并严格按照经营范围开展交易活动。民间金融主体法律制度主要应对主体的组织形式和经营范围作出明确规定。按照《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现行法律法规对于公司超范围经营行为的罚则规定不尽相同,甚至超范围经营也会因所涉及的前置许可项目不同而罚则不同。2005年和2010年,国务院先后颁布的两个促进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发展的若干意见(新、老“36条”),均有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兴办金融机构的规定,但其实施效果均不理想。我们亟需在立法上廓清民间金融的功与罪的边界和分野,而区分合法与非法应具有一定的明确的标准。这方面,地方性法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可根据地方性法规确定监管部门。采取听证会等民主形式对监管机构进行有效监督,一味地采用行政、刑事手段来解决民间金融主体纠纷是欠妥的。民间金融市场主体之所以游离于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之外,是因为没有正规的组织,整个市场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对民间金融市场主体应该适用民商法体系,民间金融市场主体作为创新型的组织机构,因而出台专门的单行法规尤其显得迫切。当真正的民间金融市场主体的出现,就可以消除民间金融市场的种种乱象,实现规范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对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产出贡献和素质提升作用大大增强,经济与金融的和谐发展与良性互动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和民众的共识。在浙江这样一个民间金融非常发达的区域,货币政策的执行必须考虑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相互作用。地方政府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天然职能,政府从民间金融市场机构的数据中发掘出有用的信息,掌握行业市场动态和行情,为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地方要抓住国家金融管理当局对民间金融的看法转变、民间金融可能合法地登堂入室的大好时机,率先完成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和制度化,以国家法律的权威形式为民间金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提供制度保障。如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是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其主要经营活动和业务范围是为民间金融交易提供登记备案、融资对接、交易款项支付结算、资产评估和法律咨询服务。地方政府应注重民间金融发展战略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经济意义和实施效果,需要着力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构建区域民间金融市场上下功夫,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二)监督管理

篇12

0 引 言

在较早的外文文献中许多的研究已经证实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相关性:1973年McKinnon[1]和Shaw[2]推断出金融市场对于实体经济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之后Bencivenga, Smith,和Starr[3]和Levine和Zervos[4]多次论证了这一观点。1980年Ross[5],Roll和Chen[6]论述了他们的看法:从宏观角度看来,金融的发展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然而实体经济对于金融也存在相当的影响力,两者密不可分。1986年Roll和Ross[7]进一步论述了实体经济通过直接影响资产的价格从对资本市场有着一定成都上的间接影响。

本文旨在探究航运干散货市场和中国股票市场之间的一个动态关系,本研究领域中航运干散货市场和中国股票市场分别代表的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基准的行为,并针对这两个市场的相互依赖性,构建相关研究模型来确保任何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线索都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信息。同时,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例如黄飞雪等[8]将全球经济危机视为全球股市联动性变化节点,论证了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股票市场的相关性有了较大的提升。此外,美国股票市场对于全球股市的影响力有所降低。张莹毓[9]基于CMOT、DCE和TOCOM玉米期货市场考察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并论证了中国市场的地位在金融危机之后有了较大的提升。ElieBouri(2015)[10]选取了2003年至2014年的约旦股票市场的对数回报率与全球原油价格来进行信息溢出的研究,并以2008年作为分界点,区别金融危机的前后时。

然而现有的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研究大多都局限于金融市场之间,例如Chiang, Jeon,和Li(2007)对关于亚洲股票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日本,韩国的股票市场具有较强的联动性,三地股票的波动方向基本一致[11]。 Aslanidis,Osborn,和Sensier(2010)研究美国和英国资本市场,并发现两个市场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12]。Syllignakis和Kouretas(2011)对德国美国俄罗斯股票市场进行研究,得出两个国家的股票市场相关系数总体为正,共同波动性较强[13]。但对金融市场与经济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研究较为不足。我们希望通过向量自回归的设置,在以金融危机为节点的不同市场的风险动态的基础上,评估中国股票市场和航运干散货市场内生因素的互动来得到所有有用的信息并z测两个目标市场的相关性。

1描述性统计与数据检验

1.1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的上证A50指数和波罗的海指数的每月和每季度数据作为样本,描述十年内中国股票市场与航运干散货市场短期和长期内的市场信息溢出效应。并以2008年9月雷曼兄弟正式破产标志的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分界点,来观察金融危机前后中国股票市场与航运干散货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变化。

1.2 描述性统计

表1-1显示了不同频率和不同阶段的数据特征。可以看出无论是月系列还是季系列对比组中,BDI收益率的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相对上证A50指数对照组较大,这表明航运干散货市场的波动性较为明显;BDI的收益率波动也较为显著,上证A50指数的波动性最为平稳。此外,相比较金融危机前,在后阶段中所有指数的波动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从平均数和标准差的角度看来,月系列和季系列的数据都显示:BDI的回报率成负数,回报率不甚理想,同时市场风险较大;上证A50指数季系列回报率最佳,风险程度较低。金融危机后,BDI回报率进一步的下降,然而上证A50指数的回报率有所提高。但是两个指数的风险程度也都随之上升。

所有系列的偏度均小于0表明:次分布具有负偏性,其中BDI的负偏性较强;BDI收益率序列相对于其他序列有更多数值大于平均数;上证A50指数的负偏性较弱。序列的峰度的表现:序列的峰度均大于3,显示两个收益序列分布均有尖峰厚尾的特征,意味着序列中存在着大幅度偏离均值的异常值,由此可以看出,四个收益率序列的波动都较为剧烈,其中BDI的季收益序列表现得极为明显。最后从JB统计量看出,两个序列JB值都远远大于0,均不服从正态分布。

1.3平稳性检验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为避免导致伪回归,需要对所有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表1-2显示,所有序列的检验值均小于5%的临界值,并且伴随概率皆通过检验,从而拒绝原假设;四个序列都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所以该样本可以用来进行VAR模型分析。

2 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研究

接着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详细分析股票市场与航运干散货市场之间的信息溢出效应,并检验相互间的引导关系。模型的基本形式是

此外,本次研究选择选择向量自回归的原因在于,它可以让对变量的内生性约束更加少,并且可以从两个系列之前的观察结果中得到更加广阔的信息回馈。向量自回归估计至多滞后阶数为8,并且根据AIC准则,SIC准则,均值等式的相关滞后阶数是确定的。

采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该VAR模型,检验月系列、季系列、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VAR模型表达式。经过查表得出所有表达式中的T统计量均大于1%界值,该VAR模型中的参数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2.1 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航运干散货市场和股票市场进行两两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它们间的动态关系,以及是否存在时间上的先导和滞后关系。

(1)市场之间长期和短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首先针对航运干散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在长期和短期的相关性的变化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表2-1显示了对BDI和上证A50指数进行两两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并发现:无论是月系列还是季系列都显示了不同的反应。从短期看来:上证A50指数对BDI可以进行一定的解释,其伴随概率通过了5%和10%的检验。但BDI对上证A50指数无解释能力。但从长期的角度看来:恰恰相反,看BDI之前的变化可以较好地解释上证A50指数的变化,伴随概率分别通过了5%的检验。然而上证A50指数并不是BDI的格兰杰原因,伴随概率均未通过10%的检验。

因此中国股票市场短期的波动对于航运干散货市场的参与者来说是不得不考虑的信息,然而这样的结论在长期角度看来却不明显。另一方面,从长期角度看来,波罗的海指数波动似乎更加容易解释中国股票

市场的波动。这个结论与2004年Robert.F.Mulligan[14]针对欧洲12支航运股票与波罗的海指数相关性和2013年Oral Erdogan[15]针对波罗的海指数与道琼指数的相关性的研究发现结果较为相似。Robert.F.Mulligan在文中指出航运公司股价虽然与运价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但是彼此之间依然存着在长达一个月的滞后性。这是因为股价的变化中存在许多其他经济、政策等其他因素的干扰。此外Oral Erdogan提出波罗的海指数的波动更好的解释2个月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原因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抵抗单个因素影响能力较强,因此海运运费波动所导致的大宗物资需求变化引起的宏观经济的波动更新的相对较慢。此外笔者认为另一原因在于海运运费波动容易受到类似美国次贷危机事件的股票市场崩盘影响。尽管在BDI史上短时间内剧烈波动情况并不多见,但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通常回在短期之内迅速影响投资者信心从而直接影响大宗物资需求量。然而各支与大宗物资密切相关的行业股票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受到运价连续上升或下降的影响,大宗物资的价格以及需求量开始变化,其股价也随即开始波动。

(2)市场之间不同阶段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接着针对航运干散货市场和中国股票市场的在金融危机前后阶段相关性的变化,进行两两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从表2-2中看出:金融危机之前上证A50指数对于解释BDI的能力较为不足。然而金融危机之后上证A50指数对于BDI的解释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这说明了中国元素对于世界航运产业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2.2 脉冲响应函数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月系列和季系列中波罗的海指数与上证A50指数的相互影响关系,运用脉冲响应方法进行外来冲击分析,用以观察VAR模型中的变量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此外,考虑到指数引导策略的合理性,本文认为从不同时间频率的角度比不同时间段角度更具有说服力和实用性。因此,仅针对月系列和季系列中波罗的海指数与上证A50指数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2.3 BDI和上证A50指数的脉冲响应分析

图2-1至图2-4显示了脉冲响应的结果。BDI与上证A50指数对来自不同指数变化的冲击反应,大约在7期后消失。在月系列中,BDI对外来冲击的反应时间长,而且反应强度大,而在季系列中,上证A50指数对来冲击的反应时间也较长,反应强度较大。这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完全符合。各个指数t+1期对自身t期一个标准差新信息反应迅速,BDI在月系列和季系列中分别为0.486和0.279,而上证A50指数在月系列和季系列中分别为0.095和0.019,这说明BDI对市场新信息的反应程度也要大于上证A50指数。此外,从图3.7中可以看出:上证A50指数对BDI的外来冲击在t+1期并没有完全反应,而是在t+2期达到最大,进入t+3期后冲击效应逐渐变小。这同样也与股票市场与航运干散货市场的时滞性有关。从图3.8中,可以看出:BDI对SZ的外来冲击在t+1期已经完全反应并缓慢下降,并于第5期消失。因此对于中国股票市场,从长期角度看来(1到2个季度),航运干散货市场对股票市场参与者可以产出信息。另一方面,对于航运干散货市场,在短期角度看来(2到3个月),分析股票市场动态有助于更好的预测航运干散货市场的变化。

2.4 方差分解

不同于脉冲影响函数,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以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因此方差分解给出对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

(1)月系列与季系列的方差分解分析

从表3-1可以看出:在预测月系列中,BDI对上证A50指数的解释能力比较弱,相反上证A50指数对BDI有着比较强的解释能力。以预测第10期为例:上证A50指数可以解释BDI方差的11.07%;而BDI却只能解释上证A50指数方差的1.71%。

在预测季系列中,上证A50指数和对BDI的解释能力比较弱,而BDI对上证A50指数的解释能力比较强。以预测10期为例,上证A50指数仅能解释BDI方差的5.5%,而BDI对于上证A50指数的解释力可达34.8%。

此外,从上表中也反应出,BDI相对于上证A50指数有着更好的自我解释能力。@或许是因为航运干散货市场合同的特殊性如远期运价(FFA)以及运输货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运力不可替代性较强等原因,以至航运干散货市场内部的动力是不可忽略的。

(2)不同阶段的方差分解分析

从表3-2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之前,上证A50指数对于BDI的解释能力较同期解释力仅为10.38%。然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上证A50指数的同期解释力达到12.84%。其原因为:面对全球经济的低迷,虽然我国股票市场与航运干散货市场在金融危机之后遭受严重打击,而工业化的进程并未放缓脚步,每年的国际贸易增长率远超美国并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国际贸易对海上运输的依赖性极大。因此我国经济的晴雨表――上证A50指数与BDI的相关性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3 Y论

第一,在短期内,上证A50指数对于BDI有着较强的解释能力;而在长期内,BDI对上证A50指数具有比较好的解释能力。

第二,1到2个季度内航运干散货市场的变化对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可以产出信息。另一方面,对于航运干散货市场,2到3个月内中国股票市场动态分析有助于更好的预测航运干散货市场的变化。

第三,相比金融危机前,上证A50指数与BDI的相关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国际航运干散货的市场中,中国元素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基于以上三点结论,本文提出,航运干散货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存在信息溢出效应;同时这种信息溢出效应作为两个市场之间的重要的纽带对制定海运运价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也可以对金融资产的定价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McKinnon, R. I.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73.

[2] Shaw, E. S.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3] Bencivenga, V. R., Smith, B. D., & Starr, R. M. Equity markets, transactions costs,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An illustration[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996, 10(2): 241-265.

[4] Levine, R., &Zervos. Stock markets, 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 88(3): 537-558.

[5] Ross, S. A. The arbitrage theory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76, 13(3): 341-360.

[6] Chen, Roll, & Ross, S. A. Economic forces and the stock market[J]. Journal of Business,1980, 59(3): 383-403.

[7] Roll, R., & Ross, S. A.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rbitrage pricing theory[J]. Journal of Finance, 1986, 35(5): 1073-1103.

[8] 黄飞雪,寇玲,杨德礼.金融危机前后中英美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比较[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4):185-194.

[9]张莹毓. 金融危机前后国内外期货价格动态关系研究――基于CM0T、DCE和TOCOM的玉米期货市场的VAR模型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5(10):69-73.

[10] ElieBouri. A broadened causality in variance approach to assess the risk dynamics between crude oil prices and the Jordanian stock market[J]. Energy Policy, 2015(85): 271-279.

[11]Chiang, T. C., Jeon, B. N., & Li, H. Dynamic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financial contagion: Evidence from Asian market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Finance, 2007, 26(7): 1206-1228.

[12]Aslanidis, N., Osborn, D. R., &Sensier, M. Co-movements between US and UK stock prices: The role of time-varying conditional correlations[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Finance & Economics,2010, 15(4): 366-380.

篇13

1.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程度不断加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型化、多样化、化为特征的金融创新,改变了英国传统的金融运作模式。发生在银行业、保险业、证券投资业之间的业务彼此渗透,使英国金融业多元化混业经营的趋势加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浪高过一浪的金融业并购浪潮,使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实现了跨行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业务界限愈来愈模糊不清。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也开始经营金融产品和业务,如英国的房屋建筑业协会通过开展住房信贷业务日益银行化,事实上已经成为金融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混业经营的日益发展,使英国成为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一。

2.金融业分业监管的缺陷日渐暴露。1998年6月1日之前英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共有9家金融监管机构,分别是英格兰银行的审慎监管司(SSBE)、证券与投资管理局(SIB)、私人投资监管局(PIA)、投资监管局(IMRO)、证券与期货管理局(SFA)、房屋协会委员会(BSC)、财政部保险业董事会(IDT)、互助会委员会(FSC)和友好协会注册局(RFS)。 这些监管机构分别行使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投资业、房屋协会等机构的监管职能。由于在英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跨行业的金融市场,银行、保险公司与投资基金都在争夺共同的顾客,经营着类似的金融产品。分业监管虽然表面上无所不包,但一个金融机构同时受几个监管机构政出多门的“混合监管”,不仅成本增加,效率降低,监管者与被监管者间容易产生争议,而且某些被监管者可以钻多个监管者之间信息较少沟通的漏洞,通过在不同业务类别间转移资金的,转移风险,人为地抬高或降低盈利等方法,以达到逃税、内部交易甚至洗黑钱等目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分业监管有效性的降低,使英国朝野上下对改革金融监管模式,逐渐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二、金融监管模式改革的主要

1.颁布新的金融监管。英国曾实施过较长时期的自律式监管体制。英格兰银行对银行业监管的主要特点是以金融机构自律监管为主,英格兰银行的监管为辅,且以“道义劝告”为主要监管方式。20世纪后期,英国制定了一系列用以指导相关金融业的法律、法规,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2000年6月,英国女王正式批准了《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Fina 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2000)。这是一部英国上议院对提案修改达2000余次创下修改最多记录的立法,也是英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部关于金融服务的法律,它使得此前制定的一系列用于监管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如1979年信用协会法(the Credit Unions Act 1979)、1982年保险公司法(the Insurance Companies Act 1982)、1986年金融服务法(the Financial Services Act 1986)、1986年建筑协会法(the Building Societies Act 1986 )、1987年银行法(the Banking Act 1987)、1992年友好协会法(the friendly Societies Ac t 1992)等,都为其所取代,从而成为英国金融业的一部“基本法”。该法明确了新成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和被监管者的权力、责任及义务,统一了监管标准,规范了金融市场的运作。这一整套新的“游戏规则”为英国适应新世纪金融业的发展和监管,提供了一个空前崭新的改革框架。

2.设置新的金融监管组织。根据《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的规定,英国成立了世界上最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监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简称金管局,FSA)。FSA是英国整个金融行业唯一的监管局,其内部职能部门设置分为金融监管专门机构和授权与执行机构两大块,前者包括银行与建筑协会部、投资业务部、综合部、市场与外汇交易部、退休基金检审部、保险与友好协会部,后者有授权部、执行部、消费者关系协调部、行业部、金融罪行调查部、特别法庭秘书处。FSA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有:(1)保持公众对英国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的信心;(2)向公众宣传,使公众能够了解金融系统及与特殊金融产品相连的利益和风险;(3)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保护;(4)为发现和阻止金融犯罪提供帮助。FSA作为英国唯一的、独立的、对英国金融业实行全面监管的执法机构,拥有制定金融监管法规、颁布与实施金融行业准则、给予被监管者以指引和建议以及籍以开展工作的一般政策和准则的职能。根据有关法律,FSA拥有监管金融业的全部法律权限,并从2001年12月1日起开始行使其全部监管职能,但其并不是政府机构,而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的监管组织,它的经费收入直接来源于它所监管的金融机构。FSA虽然要全面负责对拥有100多万员工的英国金融业的监管,但其机构并不庞大,现有雇员仅2100人,现任主席为戴维斯(Howard Davies)。

3.制定新的金融监管规则。根据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的授权,FSA已经制定并公布了一整套宏观的、适用于整个金融市场各被监管机构的“监管11条”。其具体内容有:(1)被监管者一定要诚实地开展业务;(2)被监管者一定要勤奋和细心地以应有的技能开展业务;(3)被监管者在适当的风险管理机制下,一定要负责和有效地采取适当的谨慎态度组织和管理其业务;(4)被监管者一定要保持适当的金融资源和财力以应付可能的危机;(5)被监管者一定要遵守相应的市场行为准则标准;(6)被监管者一定要公平对待其客户,并对客户的利益给予应有的考虑和重视;(7)被监管者一定要对其客户的信息需求给予应有的重视,提供给客户的信息应该明了、公平、不能误导;(8)当被监管者对其客户的资产负有责任时,一定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以保护这些客户的资产;(9)被监管者一定要以公开及合作的态度接受FSA的监管,被监管者一定要将必须及时通报的情况报告给FSA。

4.确立新的金融监管理念。监管理念即监管,指的是金融监管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如监管尺度的“严”与“宽”、“松”与“紧”等。改革后的英国金融监管,不能一概而论是更松了还是更紧了,FSA的基本原则是围绕风险管理这个核心,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用“量体裁衣”式的金融监管。 FSA对英国的银行业,将采用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监管原则,并拟根据《巴 塞尔资本协议》的规则和要求制定英国银行业的实施法规。近期内,FSA将对银行业批发业 务的监管进行改革,给予从事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银行以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监管条例 。对英国证券业,FSA将吸收欧共体改革证券业监管的成果,将其有关内容纳入监管英 国证券业的法律框架。FSA将打破伦敦证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垄断证券市场信 息的格局,推进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未来12个月内,FSA将逐条审查证券交易和 基金管理的规章制度,修改现有的“上市规则”,制定新的资本守则(Capital Accord),以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对保险业,FSA将在近期内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整顿,并从严制定新的保 险业规则。概括起来,新时期内FSA的监管理念是:(1)运用谨慎的规则来监管,而不是以“控制”为基 础去实现监管;(2)大量运用在“外部”的保持一定距离的监管,而不是以频频到银行内“查账”为基础去实施监管;(3)在监管中充分重视被监管机构的报告;(4)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进行监管。

5.建立新的金融监管制衡机制。为确保FSA能够正确地行使《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所赋予的权力,全面履行其负有的监管职责,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同时也为了制止FSA在金融监管中可能发生的以权谋私、渎职行为,英国成立了专门的金融监管制约机构 “金融服务和市场特别法庭”(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 Tribunal),并于2001年12月1日与FSA同时开始运作。该法庭主要审理发生在FSA与被监管机构之间且经双方协商难以解决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该法庭对金融监管案件的审理采取闭门(对公众保密)审理、公开审理两种方式,并以公开审理为主。“金融服务和市场特别法庭”的成立,无疑能够促使FSA认真依法进行监管,有助于提高英国金融监管甚至整个金融业的法制水平。三、监管模式改革的若干

1.金融监管的权力高度集中。FSA继承了原有9个金融监管机构分享的监管权力,如从 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手中将银行业监管的权力接过来;与英国财政部签定协议,将原 由财政部拥有的保险立法的职能移交给FSA;对上市公司的审核责任也从伦敦证券交易所转 到FSA手中。换言之,英国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服务于该市场的专业机构和个人、清算 和支付系统、有的金融案例进行谨慎监管的全部权力,都由“唯一”的金融监管机构FS A“统一”行使。 FSA除接手原有各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以外,还负责过去某些不受监管的领域,如金融机构与客户合同中的不公平条款,金融市场行业准则,为金融业提供服务的律师与师事务所等的规范与监管。

2.金融监管的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英格兰银行的监管职能始于20世纪40年 代,但直到1987年,其监管职能才被《1987年银行法》所规范与定位,权力得到强化。进入 20世纪90年代,英格兰银行由于对银行业及金融市场具有精湛而透彻的了解,经常对政府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方针给予技术性的建议,其在整个金融、中的作用得到加强,独立性亦有所提高。FSA成立后,英格兰银行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能被移交,而操作货币政策 的职能被强化。新的形势下,英格兰银行负责英国金融和货币体系的整体稳定,并对支付系 统等基础设施发挥独特的支持作用。英格兰银行有权独立地设定基准利率,独立制定并实施 货币政策。鉴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密切联系及相互影响,监管职能从英格兰银行分 离出去后,规定英格兰银行与FSA负责人交叉参加对方的理事会,实行互相介入,以保 证二者之间的有效协调。这种安排能保证FSA负责的金融监管与英格兰银行负责的货币政策,在重大的宏观层面上的决策能够保持较强的互通性。

3.金融监管的方式与发生重要变化。FSA成立之初就表示将要采取崭新的监管方式,发表了《新世纪,新监管》报告,阐析了FSA如何开展监管。FSA负责人也十分强调FSA管理的“崭新性”。与昔日英格兰银行、证券与投资管理局等9个金融监管机构不同的是,FSA在监管别强调 以下环节:(1)最节约和有效地使用资源进行金融监管;(2)被监管金融机构管理层是否尽职 尽责是相当重要的;(3)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尽可能不压抑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力;(4)鼓励被 监管的金融机构之间开展有序的金融竞争;(5)努力保持英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及其金融服务 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特征。另外,在监管目标方面,FSA将通过积极关注金融发展动态,实现瞻前监管,以维 持一个“高效、有序且清洁”的金融市场,帮助客户达成公平而合理的交易。在监管手段与 规则方面,FSA所拥有的监管手段都是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尤其是业务风险与控制风险;F SA正在全面修定监管条例,预计条例总数将比原有金融监管条例减少30%; 在监管重点方面,FSA吸收了原监管者英格兰银 行对银行业风险监管的经验,对整个金融界特别是三大金融业务的“零售市场”实施“以控 制风险为出发点”的监管;为此,FSA制定了清晰的市场行为守则(Code of market conduct ),并将把严重违反市场行为守则的金融机构送上法庭,其主要管理者也将同时受到惩处。

四、金融监管模式改革的简要评价

1.促进了金融监管效率的提高。FSA专司金融监管、英格兰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金融制度安 排,能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率优势。一方面,英格兰银行无须在货币政策与银行监 管双重目标之间取舍,从而更有利于宏观货币金融的稳定;另一方面,FSA统一集中 监管,消除了多头监管司空见惯的交叉监管现象,被监管对象负担的监管费用下降。尽 管FSA的业务范围比原有9个监管机构的业务范围宽泛,但FSA在1999/2000年度的预算比原来 9个机构预算,总额低很多;更重要的是FSA的各业务部门通过有效利用集中的监管设施,可 以共享监管信息,便于监管人员全面地了解金融市场动态,从而提高FSA实施金融监管的准 确性与有效性。

2.适应了金融混业发展的需要。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是国际潮流。 美国银行经营制度从“分业”到“混业”,经历了66年漫漫长路;英国的综合银行体系,则 已存在较长时间。英国政府在金融服务发生巨大变化时进行的以混业监管为目标改革,为金 融 业提供了一个金融监管服务的“超市”,无疑是顺应这一变化的理性选择。这一改革,不仅 方便了英国的金 融机构及其全球客户,而且提高了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强化了伦敦的国际金融中 心地位。5年来的实践表明,英国设立FSA、实施混业监管的改革是成功的,伦敦已成为世界 同行公认的具有杰出监管机制的金融中心。

3.树立了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典范。从全球层面上看,英国的金融监管模式改革,代表着全球金融业在混业经 营时代的一种发展方向,对各个正在迈向混业经营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不无启示与借鉴 意义。其一,金融监管要“专业化”,要由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可靠人品和较强能力的专业 人士从事金融监管;其二,金融监管要“规则化”,要以理性的规则、日程的监督代替“运 动式”监管;其三,金融监管要“责任化”,要对监管失败或渎职者予以警示与重罚,不得 异地为官,也不得到其负责监管的机构任职;其四,金融监管要“国际化”,要面向瞬息万 变的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动态监管;其五,金融监管要适应形势的变革不断创新,探讨新时期 金融监管的理想模式与可行路径。

①银行伦敦分行:《混业监管的最新模式》,《国际金融》,2002年第1 期,40~46页。

②项卫星等:《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世界》,2001年第6期,49~54页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