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常识

小学语文常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18 16:09: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语文常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语文常识

篇1

在我国教育改革新形势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全新的小学语文课堂,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就这一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关注素质发展,开发学习资源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标要求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注重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广泛开发多元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的主要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平台,现行语文教材都是经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语文教育专家,在长期考核和实践的基础上编织而成的,体现出了教材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材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究和探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倡导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感受语文。比如:上网搜集资料、课外阅读、讨论咨询,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故事会、讨论会、朗读会、表演课本剧、手抄报、编儿歌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功底,充分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情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对学习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

二、优化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负担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整个语文课堂上都是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缺点,课堂教学容量不宜过大,为达成既定教学任务,切忌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灌输,而应该合理分配和科学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注意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与教师的思路同步进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课文中指出作者年少时就心系中华,树立了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思考问题:学生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读书不是为了家长,也不是为了老师,每一位W生都应该发奋学习,为了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祖国而不懈奋斗,让这样的崇高思想时时刻刻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另外,教师要注意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培养重点能力。如在正式上课前,用幽默风趣的语气提问学生,你们现在是给谁读的书呢?你们读书学习是为了以后能做什么?提出上述问题后,再留出时间给学生们去认真思考和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再带领学生学习和解读课文。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学生们都豁然开朗,很容易就明白之前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并且从学习这篇课文中领悟到很多之前没有体会的人生哲理。如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够紧紧抓住课堂重点,轻松掌握课文内容,教师也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动口、动脑,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参与机会,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为学生进一步发挥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三、优化设计作业,做好复习巩固

在教学小学语文时,教师应从学生出发,避免使用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努力设计开放的作业形式,如绘画、图片、剪报、手工作品、标本等等。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一个张扬个性、愉悦身心的舞台。比如在进行《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房间给大家看;在学习《菜园里》时,我带领大家去参观菜市场并进行拍照;在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时,我设计了多选题的作业:可以从毛笔字、剪纸、古诗朗诵、讲故事等中任选一种形式来表现我们熟悉的传统文化......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熟悉了教材内容,而且还增长了一些文学、绘画等与教材有关的生活常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验到收获知识的乐趣。此外,小学生天性善于表演和模仿,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多设计一些他们喜爱的表演作业形式。教师可以从童话、寓言故事等课文中选材,以课文为基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编排剧本进行表演。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展示个性,充分体现了对教材的个性解读。比如学生积极参与《坐井观天》的表演节目,制作了漂亮的面具。学生们还对故事进行了续写,有的续写是:青蛙最后还是没有从井里跳出来,直到慢慢老去;还有的续写是:青蛙终于跳出来了,它看到了广阔的天地,在环球旅行中认识了很多朋友。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广的今天,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改革、创新改革,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熊开明等人编著.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篇2

“快乐教学法”的提出是由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4说提出的概念,因为在他看来,世界上效果最棒的教育其本质是快乐的,也可理解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快乐教学法不是“轻松教学”,此教学方法不意味着降低或减少对学生学习负担,该布置的学习任务一点不少。部分教师和家?L认为快乐教学法是减少教学负担的教学方式,其实是对其的误解。

快乐教学法提倡根据各个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适当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来,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快乐教学不是哗众取宠,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保持愉悦、开心的情绪就可以,其实这么做违背了快乐教学法的初衷。此种方法是建立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虽然名为“快乐教学”,但是课堂氛围不一定总是保持快乐的气氛,要完全杜绝悲伤和压抑,恰恰相反一直保持快乐的特点,根本不符合小学生多变的性格特点,甚至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课堂上过度强调快乐的氛围是矫枉过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给予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为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快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硬件支撑。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更直观、有趣的教学素材,从而让学生关注到教学内容中来,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去引导他们思考。

小学语文作为教学的重要科目,是学生们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为了减少学生对文字和语言的厌恶情绪。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字量,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通过文字作品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在思考能力和常识方面有所提升[1]。

课堂上应用快乐教学的方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快乐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与对该科目感兴趣程度有很大关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主要取决于:1、有趣的课堂内容;2、愉悦的课堂氛围。快乐教学法的采用,很好地实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学生们总是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一堂课下来学生会一直注意有趣老师的,学生也不会因此对教学内容厌烦,甚至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专注听讲自然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棒。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门课中,可以先跟学生做个互动,展示几个动物的图片,让学生选择哪种动物是蝌蚪的妈妈。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开始带着期待开始课堂教学。

(二)教学素材贴近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联系好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消除学生对语文文字的陌生和疏离感。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开发,最大程度的利用教学资源,紧密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可将“z”形象比作一只鹅;“n”的形象比作一扇门。这样做是因为学生抽象思维还未健全,以具体事物来展示,更利于学生的认知和迅速掌握。

为学生布置作业练习,也可与生活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把所住街道的商店招牌标出所看到的文字拼音,类似这样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拼音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堂引入游戏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环节,此方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服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注入课堂娱乐性。教育游戏种类还挺多,大部分是以实物、玩具和语言等。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把游戏和课堂知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思考教师所引导的知识,从而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集体造句,先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第一位学生准备好纸和笔,然后随意写上一个字然后将笔和纸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按要求写完一个字后交给第三位组员……直到组成一个句子。如果到最后句子没有结束,则排在最后的组员将句子写完整,写完后将所造的句子高举起来,最后以句子通顺,先举起造好句子的小组为胜。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游戏环节时,要注意游戏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要注意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开小差和偷懒的现象,及时制止并引导学生对知识思考中来。同时游戏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浅尝辄止即可。

(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上文提到有幽默感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但是这一类老师在教师群体中百中取一。严厉、不苟言笑的教师形象才是校园中的主流,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往往都是主科教师,例如语文。因此为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和进展情绪,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进入学习中来,所以教师要努力构建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好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关系,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例如在《哪座房子最漂亮》这堂课时,以更平易近人的语气对学生提问,各自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同时教师也介绍自己房子是什么样,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然后开拓思维,重新把学生的思考重点引回教学中来[2]。

课堂上往往因为学生畏惧教师,而不敢自由发表意见,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提问上。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帮助,适当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面临的问题,这么做将极大改善着师生的关系。此外,平和的语言动作,也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手段之一,一个鼓励的微笑就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消除学生在学习的挫败感,提升自信心。之所以要强调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是因为小学生特别是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初入校园对周围环境陌生,同学也互不相识,以上总总容易让一些内向性格的学生不敢融入班级集体,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

课堂上安排小游戏和同学间的互动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融入班级集体,教?W可组织背课文、背古诗等活动,这样做不仅能烘托语文氛围,还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通过竞赛性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教师在语文竞赛环节里,要充当裁判,过程中为学生加油鼓劲,借此消除学生的严肃权威的形象色彩。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语文在表现信息的形式是比较有限的,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在形象、抽象思维还未发展健全的时期,很难仅通过文字就能了解其意思。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用图片、音频、视频结合文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

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层次也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度不同,有针对性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一些较为深奥难懂,讲究意境和意会的知识如古诗,紧靠一些文字描述和讲解,是很难让学生体会古诗中情感表达和诗义。例如唐诗,小学生在历史观尚未建立的时期,唐代是在多少年以前,学生并未有其概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改变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具体教学中可这样做,教师在讲解古诗时,先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遍古诗《春晓》,再配上适合古诗意境的轻音乐或春季大自然的声音,塑造氛围。除了诗朗诵,教学还是为学生播放作者的生平或古诗创作背景的视频。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中,教学课利用大屏幕幕布展示现实中庐山瀑布的视频,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观看3D视频,这样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保持期待感。

利用多媒体教学尽管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诗所描写的自然风貌,但是也不要忽视的文学想象力,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诗中的瀑布与现实中的瀑布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文字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庐山瀑布[3]。

篇3

一、听读

即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读三遍为宜。

第一遍:学生坐直,四肢端放,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形成直观影像。教师朗读速度要慢,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余地;读得要有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第二遍:学生姿势不变,教师边提示重点边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提示如下:天气――地点――人多――三个“都”――老人――青年夫妇――红领巾。老师提示与朗读之间停顿时间稍微长一些,以供学生思考。

第三遍:教师慢读,学生姿势同上,边听边在头脑中再现画面,巩固记忆。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将文字转化为头脑中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二、 练读

即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一般包括同位齐读、小组齐读、默读、边做动作边读、半读半背等,形式多样,可灵活操作。如在练读《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自然段时,有的小组成员边学小狮子的动作边读,效果不错。于是我在全班抽了两名表演能力最强的同学,上讲台表演五种狮子的形态。表演的同学惟妙惟肖,看的同学兴趣盎然,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背诵的情趣,在欢笑声中,即使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很快背了上来。

值得注意的是练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读,老师也读,最好是边走边读,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甚至与学生比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三、试背

即教师大声背诵,学生随着老师无声或小声地尝试背诵(老师确实背不下来,也可以读)。句与句之间速度一定要放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以强调。哪个地方学生没跟上,要求学生在书上做上标记,背完后动手写一写。

试背能强迫学生集中精力去背、去想,避免了嘴在动、心已飞的现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至于试背的遍数,要随背诵篇目的难易程度而定。

四、 抽背

即抽一些背书速度较快的同学起来背诵,既了解了背诵情况,又激起了其他同学的背诵欲望和竞争意识,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抽背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参与,接受学生的评判。你背得好,会赢得学生的喝彩和敬佩,学生会以你为榜样,背诵劲头更足;你背得不好,也不必难为情,可以鼓励学生说:“你们年龄小,脑子好使,肯定比老师背得好。”同样可以起到激励作用。

五、齐背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齐背,小组长将背诵情况汇报给老师,然后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背诵,教师边背边巡回检查,谁背错了或背不上来一目了然。此法能大大提高背诵的准确程度。

六、通背

篇4

课程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训练得怎么样,而忽视学生自我潜能的开发。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及实践的探索,我们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伙伴,只有教师以“尊重、理解、体贴、宽容”为前提,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宽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例如阅读教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书,来思考,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解读与体验,强调阅读中的对话与生成,敢于超越文本,建立文本与生活、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尊重了学生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可以兴诗作画,可以唱歌跳舞……这些是我们过去不敢想的,更是不敢做的。而新课程给我们更多的创新空间,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了信息技术应用,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鲜活

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更新,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传统的以投影、挂图为主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现在逐渐被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所替代。信息技术有着传统教学不可相比的优势,它能变无声为有声,变静态为动态,变呆板为鲜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培训,网络知识的普及,教师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使学科教学发挥更大的潜力。特别是语文学科,它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程,还是很重要的人文教育学科,如果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必将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角色转变中放飞了学生的个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是知识进入接受器的手段,拥有绝对的权力,学生必须服从。新课改下,教师必须努力转变角色,怀着一颗平常心,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由过去的“统治主宰者”、“支配者”、“直接知识传授者”、“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领者,与学生真诚面对,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环境,真正让学生自主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之一。“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我能学”,让学生尽量自己去学。而此时教师主要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人教版的新教材大大增加了识字量,新课标提出要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参与识字的愿望。那么在教学中,我就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然后再听听他们的发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他们亲历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尽量地给孩子阅读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在读书声中,教师已不是主导者、支配者,而是成了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在读书声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多了,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了阅读兴趣。

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已有的知识结构也不同,那么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肯定也会不同。这时,教师就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尊重学生在阅读时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卡尔威特曾说过:“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时候,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表扬、赞许,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有个性地去阅读。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应该融入到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游动的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词语、句子孤立开来,总是要求学生进行“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之类的语言训练。这样的训练不能将新教材中富有文学性和人情味的内容表达出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富有创意的表达。

四、在教学中体现“乐”

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人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也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又是一位学习的良师,使人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

篇5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

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位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学了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后,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学习《秋天》之前,让学生们去找秋天,并练习说一句优美的话:学了《奴隶英雄》、《草船借箭》等故事性强的课文,让学生们排演课本剧;学了《世纪宝鼎》……课后,他们写起了剧本,开展了比赛;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是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可以说以作业为乐。将学习从单一的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布置让学生自由选择的作业

(l)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另外,在作业形式上也要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面、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增加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如和爸爸一同制作拼音卡,搜集资料,参观调查;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排演课本剧等。

三、布置让学生自己找答案的开放型作业

篇6

当重习惯培养这条主线。习惯,是关乎人一生的东西。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没有理由不将学生的习惯培养贯穿始终。

从小学语文课程特点来看,除了读书、写字姿势等外显的学习习惯外,内隐性习惯特别是语言文字运用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修订版的“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特性,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拿培养学生语感来说,关键是要让学生强化语言的习得机制,最终建立起一种正确的语言习惯和敏锐的语言直觉。这就提示我们,学生的字怎么才能写好看,话怎么才能说明白,文章怎么才能写通顺,都是习惯在起作用,“习惯成自然”。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实践性活动,都必须要形成习惯、技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管用。因此,习惯培养应该两手抓,在日积月累的读书、思考、练笔等习得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外修姿态行为,内强心智反应。在这一过程当中,慢慢地、不知不觉地达成外在行动和语言文字运用内在心理的“自动化”,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提高了。

篇7

一、实施愉快教学的必要条件

要实施愉快教学,既要语文教师自身乐教,更要学生乐学才行。这是因为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1.要实施愉快教学

教师本身要“愉快”,否则其不良情绪就会影响到学生,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必须在上课前及早将不良情绪赶走,迅速进入“乐教”状态。“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作为现实生活中一个真实的自我、普通劳动群众的一员的人民教师,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如果带着这样那样的情绪去上课,肯定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一旦出现情绪不稳定,必须学会冷却自己的情绪,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才能进入正常的“乐教”状态。

2.教师有了愉快教学的心情

还需学生积极配合才能实施愉快教学这一系统工程。因为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缺少任何一方的积极参与均不能算成功的教学。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师的我,已具有素质教育的全新的学生观,教学活动中已把学生还原到学习主体的地位,能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二、实施“愉快教学”的方法

1.激趣导入,体会快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新课成功的导入,要富有魅力,要一下子就扣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是有效的导入手段之一,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学《钓鱼》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钓鱼,相信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吧,钓到鱼的那种兴奋,大家还记忆犹新吧。然而有一个孩子,却把自己辛辛苦苦钓到的一条大鱼给放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第3课《钓鱼》,并把自己找到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一下子被老师的语言带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就马上饶有兴趣地读起课文来了,很快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找到了答案并与同学交流。看到学生们交流读书收获时流露出的喜悦之情,我知道,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接下来的学习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2.巧设情景,创造快乐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的知识。而“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为孩子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提高的平台。

如教学《伯牙绝弦》一课,在引领学生理解了“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时,我便创设情境,让学生品读知音之情。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当堂仿写文言句子这个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学习活动,把自己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溶入学习当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入了“创作者”的角色之中,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篇8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教师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所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潜心研文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制订本课的学习任务,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二、精心巧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实现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例如识字教学《用餐》一课学习认读生字“汁”时教师拿来橙汁,让学生先猜后尝再说,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深化认识“汁”字。随后教师拿出生字卡片来正音正字,引领学生朗读“汁”,又在黑板上板书“汁”字的书写,从而加深“汁”字的学习。

三、灵活用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要开发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人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的学科知识是建构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的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小学语文课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人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篇9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所需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亲切、自然、快乐,使他们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其必然性和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采用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教学实践的需要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紧密结合。小学生在低年级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建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可分别出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三张图片,直观演示。在教学《菜园里》时,也可出示实物帮助学生建立汉字的形与义的对接。

2.素养培养的需要

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营造相应的氛围。如,名人名言、相应字画、植物等,让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二、生活化教学可采用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可结合班级实际、学生实际,部分还原生活现实,发挥情境的教育价值。

2.参观法

必要的模拟和复现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生字词和其他知识。

三、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

1.生活化教学意识

语文是由字、词、句、段、篇章构成的。任何一种形式都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对应的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努力建构两者之间的联系。做到高于生活、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2.实例

如,在教学“嫩绿”等语义不明晰的词时,可指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这样既实现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又有助于学生认知、音形义体系的建构和信息输出。

3.努力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可在广阔的视域条件下审视语文教学。语文是综合性的课程,应基于教材扩充教材。如一些自然景观篇章的教学应尽量结合实际进行。

篇10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瓶颈”,不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乃至小学语文教学,同时也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并且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因素特点,限制了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常用策略如下: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纵观语文教学,作文是对一个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综合检验。要写好作文,必须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掌握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要重视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平时积累得越多,掌握得越扎实,运用的时候就会越得心应手,效果就会越好。要使小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展开合理想象来写作,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订阅的《新少年》《小学生学习报》等刊物,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教育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做到读有所想,读有所学,读有所用,读有所获。课外读书小组、写作小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我们要正确引导,为学生习作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丰厚的写作知识,还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塑造了学生唯真唯美、天天向上的品质。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 我的做法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有了写作信心、写作兴趣,便会有写作的欲望。

三、注重生活中的积累,用心灵去感受

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体验是一种生活的实践;感悟则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观察加思考,作文的法宝。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学会发现,学会发现生活的底蕴,是一种能力,更是长期观察、感悟生活细节的一种习惯与本领。伟大的雕塑家罗丹强调“生活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而写作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感受力。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无材料可写,无从下笔等现象,正是小学生的悟性差,感觉能力不敏锐的缘故。造成感受体悟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差,因此,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与感悟力,不能仅仅靠眼睛和耳朵去感知,而是要重于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的每个闪光的细节,而这种发现的能力又源于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更是一种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

四、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做到多储知识,融会贯通

《语文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言实践能力。”古往今来,多少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横跨多个学科,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先行人。可见,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适当引导,进行科学地结合,使几种学识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定会让学生获得极大受益,大脑得到全方位的激活。如:学会了写日记,不妨让小学生将自己观察和亲自照料植物、小动物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鼓励小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美术、体育比赛和活动,在其中收获各种体验;热爱天文的同学可按自己的兴趣办一个“天文知识图片展”,相信在准备和演示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五、用老师积极的评价,来增强小学生的写作信心

篇11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热点问题 思考与尝试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的讲授是很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很认真的在准备,学生也积极地配合学习,然而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在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点都放在了写作前的审题和写作后的点评,忽视了中间如何写的指导过程,基于上述情况,教师有必要加强对作文教学的反思,并通过思考做出新的尝试,这样才能改善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1.小学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作文的学习与训练,是将口语化的语言变成正式规范的文字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小学生这种刚刚接触初级教育的人群来说,尤为需要,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真实情感和思想观点的教学过程,正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经历和学会的,只有将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才体现出语文学习的高低程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描述能力乃至创新思考能力都极具益处,因此,无论何种原因,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可忽略作文教学这个关键部分,学生也不要因为在写作中遇到挫折就放弃借此提高语文能力的机会,因为在漫长的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这个基础又重要的学习技能,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成绩有所提高。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思考与总结

(1)兴趣热情缺乏,知识储备不够

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们大多数对于写作有一种恐惧,不知从何下笔,缺乏耐心,热情积极性均不高,再加上写作技巧上欠缺,久而久之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自卑怯懦与负担,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严重影响,比如:某学生原本对写作的兴趣就不大,又因为接触作文时间不长,能力拓展训练不够,在课堂中没有听懂老师的讲授,碍于面子没有再请教,因而作文能力不断下降,致使其失去信心,对作文课更加抵触和厌烦,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兴趣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同时,由于是小学阶段,老师没有留过多的课外作业,试图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将知识全部让学生理解与吸收,殊不知,作文的训练更多地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扩展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如若不然,只能使学生在日常习作中缺少素材和知识作为基础,进而影响写作能力提高。

(2)指导方法单一,缺乏生活积累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常常会在教授中忽视对学生多样写作方法的指导,简单的点评,反复强调的审题作用,实际上对提高写作效果不大,学生更需要一种灵活多变的写作方法的传授,如果长时间的单一指导教学,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难以使其写出创新和生动的文章,而缺少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教学活动和课外积累,也是导致学生对作文头疼的原因,作文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阅历积累,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3)作文教学缺乏详细计划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案过于简单化、题目布置仅以教材要求为主,缺乏新颖与创新性,难以对学生形成针对性,使学生的作文固化和死板,并且教学内容编制和安排缺乏重点和目标,使得学生学习中失去重点,让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语文作文成绩自然也无法得到提升,比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就缺少教学重点,过多实行重复练习,而不是寻求突破,让学生自行创新,避免抄袭浪费时间,所以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案制定程度十分重要。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新尝试

(1)制定精准教学目标,实施多样写作训练

针对小学作文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使目标清晰,重点突出,在质和量上面满足要求,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规定任务量,在一学期之内开展多少次作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哪些写作技巧,最终达到怎样的高度,这些都应该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科学合理,有的放矢地教授学生,同时,可以在写作中,尝试多样的训练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程度性质的训练,来获得水平的提升,可以要求学生依照课本文章仿写、改写或续写,在写完之后,做比较,分析优缺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尤其利用续写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写作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2)增加生活体验,拓展知识范围

教师在小学作文的教学当中,不要拘泥于课堂,因为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而且生活中处处能用到语文知识,作文的很多灵感与素材均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体验和丰富阅历的人,很难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文章,教师应正确引导,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在平日里要求学生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将最真实的生活经历记录下来,以供写作时利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关爱,付出真心,从而体验生活中的温暖与不易,为写作贡献有用的素材,因而不难看出,增加生活体验会对学生的作文提高带去很大帮助,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写不出文章来,都由于自身知识面太窄,储备量有限,那么,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增强其兴趣的同时,不断丰富知识。

【结 语】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对于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跳出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新的尝试,无论是对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还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成长都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篇12

情境教学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师生间要做好角色转换,教师要扮演好传授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进步。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网络技术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工具。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们要鼓励学生对司马光砸缸这个行为的好坏进行分析,并创设教学情境,提问学生如果是他们自己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有的学生觉得用石头砸缸有可能会伤害缸里的小朋友,也有的学生好好的缸砸坏了挺可惜……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事件,学生都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非常有新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在导入课堂之前,先为学生播放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一幅宁静的乡村清晨,炊烟袅袅,万物伊始,一派其乐融融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希望的田野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与希望。

二、积极运用归纳演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归纳演绎指的是把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及认知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与旧的知识框架加以重新整合,形成完全不同的新认知体系,掌握新的自学技能,并在新情境中运用它来解决重难点问题,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学弈》的教学为例,由于学生对文言文是第一次接触,学起来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归纳学习方法,并逐渐学会如何自学文言文,等到了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再启发他们回顾学《学弈》时使用的方法,掌握自主归纳法,如此一来,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演绎法是不断发现、深入内化和自主运用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积累,由量变过渡到质变,才能真正实现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篇13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交互活动的合作伙伴,阅读是人的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教决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进行平等、友好的对话,就要有适合这样对话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角色的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造出师生都喜闻乐见的话题,努力构建师生对话的平台。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教师需以童心去阅读、去感悟,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或精心设计导语,诱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或以设激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究——与作者对话;或以童眼看世界,以童心(这一起点)读(体味)课文,领悟出阅读教学中师生交互活动的亲和力,尤其珍视自我阅读的“第一感”,将心(师)比心(生),以情(师)唤情(生),找出阅读教学对话的话题。这样,学生有了悦读的热望,就为师生对话奠定了最直接切入点。如:导读《草原》,对《草原》中那“蓝天白云、小丘碧草、骏马大牛,一碧千里”草原的美。如果我们不能感悟、不能体会,情感不能随文而动,又怎能指导学生去感悟、去体会祖国山河的优美呢?我们如果能并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将草原之美“物化”成“多媒体课件”,为课堂对话提供具体可感的平台的话,课堂阅读教学时,师生就能进行平等、友好的对话,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学生的情感随文而动,就会愉快地去感悟、去体会草原之美、祖国山河之优美!

二、“情随境移”,伴着学生体验“悦读”的过程

教师要伴着学生学海泛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感悟语言,体验阅读的快乐。 放手让儿童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文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例如,教学《郑和远航》(苏教版:第10册第26课)时:夏日的霞光、柔和的春风、闪烁的群星、咆哮的巨浪、可爱的宝船……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是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是绚丽而富有个性的物像。

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儿童的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或运用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直接诉诸儿童的感官。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把他们带入优化的情境中,使他们在暗示、移情、角色、心理场“力”的作用下,伴随着情感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首先确保儿童的主体地位,要不懈努力——积极陪伴学生体验“悦读”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优化的课堂情境空间,根据教材特点营造、渲染一种优美的、智慧的,儿童感到特别亲切、贴近的富有情趣的氛围,让儿童的活动有机地注入“悦读”过程之中。在热烈的学习情绪中,让儿童去感受,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去表达。这样,儿童才能主动学习,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角色。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鼓励学生自读自悟,演绎文中的故事,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借助艺术的手段,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把儿童引入的课文情境中来学习,使其情不自禁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表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感,从而迅速地对学习内容做出积极、向上的反应。这种不显露目的、用创设情境、优化情境的间接方式,对儿童的学习心理及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春雨润物般的实现教育目标。又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苏教版配套光盘中的相关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借助图画感悟语言,活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加深对文本的领悟,更加开阔了学生想象和说话的空间——阅读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特别细心地关注孩子的发展来创设教学情境,落实教学目标,进行听、说、读、写、口语交际等训练。有时,在熟读课文,知晓课文主要内容后,有意安排读写与口语交际的综合训练。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我与学生商量,师生自选角色(有时也有意安排某一孩子担任某一角色),进行人物对话;教学《田忌赛马》时,我组织学生召开答辩会,评点文中人物,热情鼓励这些孩子所述的意见;教学《迷人的张家界》时,我有意启发并指导这些孩子将文中的美景以导游词的形式向大家进行宣讲(让这些孩子享受尊重与成功的感觉)……总之,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的训练,在不拘一格的形式里,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在心情舒畅的心境之中得到落实。

三、“缘文会友”,实践“悦读”的交流与升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