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检验与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与技术专业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19 16:10: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学检验与技术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学检验与技术专业

篇1

随着基因克隆技术趋向成熟和基因测序工作逐步完善,后基因时代逐步到来。在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蓬勃发展形势下,分子诊断学技术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1],也给检验医学带来了崭新的领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种以核酸生化为基础的新技术自发现以来,已逐渐成为医学领域不可缺的最有价值的诊疗手段之一[2],作为医学检验的最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检验学科的各领域之中;如PCR技术广泛用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测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开设《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对检验医学专业学生实验技能有促进作用[3],因此与时俱进地在检验医学专业开设该课程显得紧迫和必要。

分子生物学技术种类繁多,发展迅速,对于医学本科生阶段来说不可能全部实际操作,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我们要以传授分子生物学中和临床检验诊断关系密切的技术为主,改善检验医学专业知识结构,适应新世纪临床检验诊断的需要,同时启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及疾病诊断研究的热爱[4]。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与其他实验课有相同之处,又有其明显的特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与结果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既体会到生命微观世界之奇妙,又认识到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医学检验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实验技能的全面训练,是我们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的动力和方向。

1 完善实验课整体设计

根据医学检验本科生教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写合适的实验指导书;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实验的整体设计,以完整、系统、实用为原则,经典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从整体上设计为一个完整的大实验,实验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连贯,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下一个实验的材料;同时开设与临床应用较密切的实验项目。如我们在设计遗传多肽性诊断实验时就包括DNA的提取、PCR扩增、限制性酶切、凝胶电泳、结果统计分析等方块。不仅如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强调一种总体的设计理念,系统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去做实验,更要学会如何去设计实验、如何筹备实验,因为他们是未来的医学检验诊断研究人员而非简单的操作人员。对任何一个实验,都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领会,掌握其原理,尤其是实验的整体设计思想,逐渐形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从中吸取其精华,学为己用。而且,通过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们接触更多的、课堂上又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技术,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为真正走进实验室做好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2 实验项目及内容的选择

鉴于以上的设计理念,在实验项目及内容上进行了精心选择和合理安排,既注重系统性,又强调实用性,将教学实验、临床检验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实验内容更加贴近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生物技术在医学研究及检验中的应用;内容的选择实际上是以一个临床检验诊断或科研项目的分子生物学实验部分为基础。如:PCR-RFLP 检测基因长度多态性分析实验,就含有基因组DNA的提取、核酸琼脂糖凝胶电泳、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等几个实验内容。基因的克隆表达实验就包括:质粒DNA的提取、限制性酶切、目的片断连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以及表达产物的鉴定等内容。而最后的实验设计更是要求学生对整套实验技术及原理的全局把握,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划分小实验课的实验分组人数,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和动脑的机会,注意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3 规范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包括备课、预实验、实验讲课、指导、总结、批改实验报告等环节,把培养目标严格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规范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积累教学管理经验,逐步将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教学效果。采取的措施是:①新开课之前首先试讲,听课对象是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和技术人员,对内容安排、授课重点等进行把关。同时,必须做预实验,熟悉掌握整个实验流程。第一次带实验的年轻教师必须先听课,并与高年资教师一起带教,以后再单独带教。②坚持集体备课。在开课之前,组织全体教师和技术人员集体备课,理顺前后课之间的关系,分清各课内容的主次。实验技术人员介绍实验总体安排,强调操作注意事项,教师相互协调实验的具体步骤,保证在共用仪器时步调一致。③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组织部分学生座谈,面对面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④改善实验条件。联合临床检验科配备了荧光定量PCR仪、冷冻离心机、低温冰箱、各种电泳仪、恒温振荡培养箱、紫外暗箱凝胶分析仪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必备的仪器和设备,从而保证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得以完成。

4 实验教学效果及体会

学生在开始接触分子生物学的时候总觉得很深奥,在理论讲解时总感觉很难理解;特别对于以前没接触过分子生物学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经过整个实验教学完成后,很多同学都觉得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以及许多看似复杂的原理突然显得前所未有的清晰、有条理。这其中包括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整体流程的全局把握,也包括对有关实验原理、分子生物学理论及临床诊断应用有了直观、全面、现实但又体系的认识。学生感到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不仅涵盖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重要内容,而且前后贯通,学到的不仅是几个实验的具体操作,而是掌握了一种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当中常用的一整套技术,这是一般零散实验难以达到的一种效果。

从这几年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体会到,首先教师要做到经验丰富,实验准备工作充分,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仔细分析实验步骤以及每步的条件是如何设计出来的,探讨其优缺点,如何改进,还有无其他方法,让学生了解与实验相关的一系列同类技术,使学生的思路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方法,而是扩展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途径。尽管他们可能没有机会将这些方法一一实践,但开阔了思路,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灵活自如地选择应用,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当面对新的相关实验技术时也不会束手无策。

5 结束语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解决,比如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新观点、介绍新技术、实验教学的考核、实验成本昂贵与实验经费紧张的矛盾,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与知识结构的更新等,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每一位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应该不断探索和完善, 使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天文,尹晓琳,陈兴,等.绿脓假单胞菌超广谱B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9):546-548.

篇2

[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8)01(b)-0091-02

2005年國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8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序列,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职业技能竞赛”的局面[1]。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但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一个手段,它应该融合在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工作中。

从2014年举行首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以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先后参加了三届全国检验技能竞赛,大赛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及临床应用、细菌分离技术、革兰染色及细菌鉴定思路、血糖测定及临床应用、形态学检验4部分,内容涵盖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等专业核心课程。在组织竞赛与常规教学中,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教师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逐步把技能竞赛融合在常规教学活动中。

1健全组织,分工协作

成立“教师工作室”,组成教师团队,形成以工作室为平台,专业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实训中心主任、实验指导老师等多方通力合作的教学体系,细化任务,明确职责。

2优化资源,完善教学硬件建设

利用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优化实验室资源,规范设备及耗材采购的种类、数量,合理配置及使用实验室。大力推进与医疗机构、企业的合作。以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为导向,依托医疗行业的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该院与广州科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科方临床检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践教学基地,该中心按照专业要求进行装修、配置,不仅能满足常规教学、临床见习、操作考核,还为技能竞赛提供适合训练、比赛的场所。该院还引进了数码互动形态网络教学系统构建数码互动实验室,实验室连接60台学生用数码显微镜(内置300万像素摄像系统),1台教师用数码显微镜(内置500万像素摄像系统),未来将购入多人共揽显微镜进一步完善数码互动实验室,为形态学教学及竞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3深入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医学检验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学渗透结合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而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与助推器[2]。参考技能竞赛要求,该院组织教学骨干、临床专家进行研讨,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修订,调整个别专业课程时数,如《寄生虫检验技术》由原来的36学时调整为48学时,《血液学检验技术》由原来的60学时调整为72学时。

4制定标准,融通课堂教学

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一方面,竞赛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改革,另一方面,教改为竞赛提供更强劲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使教学改革、技术应用与创新、职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教学质量与竞赛成绩双丰收[3]。

了解学生的意愿该院对2014级、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56名学生,在其在校学习第三学期初,有关技能竞赛进行问卷调查,98.0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技能竞赛,超过96.49%的学生希望参加技能竞赛,超过93.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技能竞赛标准融通到常规教学(见表1)。学生对参与技能竞赛有强烈的意愿,对技能竞赛融通课堂教学有较强的期待。

4.1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等相关专业内容学习班,参与临床顶岗实践,观摩国家级、省级学生技能竞赛,参加技能竞赛说明会,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等形式提高教师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

4.2规范教学环节

利用职业技能竞赛平台规范教学环节,对课程体系进行梳理,整改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教学标准,修订相关课程教学计划,把竞赛项目的内容、标准和要求融入到常规教学中,积极开发各类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教学,使课程既适用于实际应用又能满足竞赛要求。

4.3整合教学资源

组织教师整理并整合相关课程教学资源,完善题库、图库、课件等教学资源,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实践教材,修订学校技能竞赛评分标准及题库。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中形态学部分,其内容涵盖了《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细胞形态学部分内容。为能满足技能竞赛和教学需要,参考全国技能竞赛标准,利用技能竞赛图片库、临床实践与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图片资源,按课程创建形态学教学图库,组建形态学题库,修订学校形态学技能竞赛评分标准。

4.4优化课堂教学

调整教学方法,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复杂的竞赛项目分解成若干小工作任务融入到课程具体教学中,个别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5改革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课成绩,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项目任务都进行考核,计入课程总评成绩。实践考核与工作过程要求相对应,个别项目参考技能竞赛评分标准,从过程到结果以及职业素养方面都设置具体考核指标,体现职业岗位要求。

5健全保障,构建学生技能竞赛“训练营”

职业院校举办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学校教育目的是一致的[3]。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保障技能竞赛各项工作能有序且高效地开展,该院根据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划定专项经费;健全教师激励办法,将教师指导学生技能竞赛纳入日常工作,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评和职称评聘工作;健全学生激励办法,将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综合考核、就业推荐等方面的一个重要依据。

常规教学中将竞赛项目分解到具体课程教学内容中,形成一个个小的“竞赛项目”,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微信平台组建学习小组,分发学习任务,共享学习资源,让学生全员参与,完成竞赛初级阶段准备工作。学院每年春季举办一次校级专业知识竞赛,秋季举办一次实践技能竞赛,选出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学生组成特别学习团队。成立由教研室选定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组成的竞赛指导小组,以“科方临床检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训练基地,构建学生技能竞赛“训练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分三阶段,层层筛选,精心挑选出适合参加全国技能竞赛的选手,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加深对竞赛内容、评分标准等方面的把握。该院自2014年组织学生先后参加的三届全国检验技能竞赛,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多项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

6结语

将技能竞赛的内容和要求有机地融入常规教学,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加強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拓展课堂容量和学生参与的程度,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轻了教师的竞赛辅导工作量,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结合”。

[参考文献] 

[1] 马晓娣.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0. 

篇3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33-02

生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其内容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密切的联系。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及其将来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尚缺乏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的生理学教材,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因此,我们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旨在交流共勉,提高教学质量[1]。

1修订教学大纲 体现专业特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目的要求,定期对生理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编制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的教学大纲。

1.1学时分配:在学时的分配上作了调整,生理学中与检验技术专业联系密切的内容增加学时,如血液,临床专业一般是6个学时,而检验技术专业为8个学时。其他章节如尿液的成分和性质、排便反射及异常等与检验联系密切的内容都适当增加学时。相反,生理学中与检验技术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减少学时甚至删除,如神经系统,在临床专业是8个学时,而检验专业只上4个学时,让学生有一般了解,不至于出现医学知识的断层即可;修订的教学大纲中删除了“生物电”这部分内容。

1.2教学目标的设置:在教学要求上,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需要作了适当的调整。各章节教学目标的设置均考虑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体现出专业特色。

2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专业联系

目前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采用的教材是《解剖生理学基础》,其内容涵盖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内容结构一直沿袭传统医学模式,教学内容不够精炼,纯理论内容偏重,不能与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1]。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对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对各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精减。

部分章节的内容相对来说与检验技术专业联系较少,进行了精减。如细胞的基本功能、感觉器官、能量代谢和体温、神经系统和生殖。只讲授基本知识、介绍相关的基本技能,大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部分章节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密切的联系,增加了教学内容,加强了生理学与检验实践的联系。如血液、血液循环、尿的生成与排出、消化与吸收、内分泌。讲授血液和呼吸时,联系临床上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测项目;讲授尿的生成与排出时提到尿常规和肾功能等检测项目;讲授消化时加入胃液、胰液、胆汁成分分析检测项目,同时联系肝功能检测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内分泌这一章在其他专业一般不作为重点,但因为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临床检验中也经常检测体内激素水平,所以,内分泌的内容应该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重点。

3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记忆,尤其对于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高职生而言,极易产生枯燥乏味感。采用传统授课模式,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3.1引入PBL教学模式: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式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其教学理念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先问题,后内容”的主线,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动者。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将学会如何主动获取知识,能够自主的学习,积极有效地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PBL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重在技能的培养。因为问题的来源多采用临床案例,这刚好符合了早期接触临床的要求。如,讲授尿液的成分及性质前,先提出一个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分析哪些检测项目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进而主动学习这些项目检测的原理、方法等相关检验知识。另外,生理学的知识有很多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可以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而引导教学,让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生活化而变得容易理解,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如利用每日三餐的进食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消化食物所需要的消化液,如果这些消化液的成分和性质发生了改变会诱发哪些疾病,这样一步步启发,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随着医学检验科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实施问题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可能。比如,教师可通过网络、临床工作等途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先介绍病例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后展示该病例的一系列形态图片、阳性检验指标,启发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指出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印象[3],同时,启发学生找出所学生理学知识与病例的相关性。

3.3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新工具和新模式,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而且能够传播更多信息[4]。根据生理学内容的特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应用于课件制作,直观性很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增强了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完全不板书,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多媒体和板书、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4改革实验教学 满足专业需要

生理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并不多,这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有一定的限制。针对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对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4.1精选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开设与检验技术专业有关和学生动作机会多的实验项目。如血液的实验项目中,开设了出、凝血时间的测定、血液凝固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血型的鉴定等多个项目;影响尿液的因素也与检验联系密切而作为主要实验项目。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设了人体机能测试项目。与医学检验专业关系不大的项目,可作为示教或取消。如呼吸运动调节、胃肠运动的观察可示教,刺激与反应和动作电位的引导这些项目在医学检验专业可取消。

4.2改革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上,由封闭式教学改为相对开放式。即学生在课堂内没有完成的实验项目,可以在课外业余时间继续完成,实验室是开放的,学生学习的环境也很轻松,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实验可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譬如,“ABO血型鉴定”这一实验项目预期分10组进行,就确定10个同学为小组长提前参与实验准备。小组长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实验室条件提出若干问题,有些问题与临床检验工作有关,有些问题是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把问题带回到全班学生中,学生根据问题查阅文献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解决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通过改革,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学检验专业的需要,提高了实验效果。

以上改革在我院2007、2008级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理学教学中应用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义荣,陈振文,张朝霞等. 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57-259

篇4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设在教学楼A 区五楼实验室,分别由6 间实验室构成,实验室编号为: 529、530、531、532、533、534。这几间实验室彼此相邻,以满足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和紧凑性。

2 实验室的具体安排和设计

2. 1 529 实训室( 仪器室)

( 1) 承担课程。临床学检验、血液学检验、仪器分析学、仪器维修。

( 2) 实验室配备。实验室的四面墙均设有电源,分别摆放供实训课程常用的临床仪器: 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血沉分析仪、血象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等。实验室中间摆放由附属医院提供的示教仪器,包括: 不同品牌的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血沉分析仪、血象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其中包括希森美康的各型号仪器,如: SYSMEX R - 500、SYSMEX SF - 3000 、SYSMEX UF - 50、SYSMEX KX - 21、SYSMEX F -B20 、SYSMEX AD - 270,这些仪器按照型号排列摆放,相当于此品牌仪器在临床上的一个发展史的展示。实验室配备冰箱1 台,供临床学检验和血液学检验专用,用于存放一些血液标本、血液实验试剂盒和仪器校准试剂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尿液常规检验、尿沉渣检验、尿液分析仪结构、调试、使用、维护等。

( 4) 特点。此实验室是由原来的教师办公室改造而成的,所以已具备空调,可以为实验仪器提供适宜的运行温度,但是电源插座设置不是很充足,水池只有一个符合办公需求的小水池,有待改进。

2. 2 530 实训室( 采血室)

( 1) 承担课程。临床学检验、血液学检验

( 2) 实验室配备。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荧光显微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3) 主要实训项目。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尿液常规检验、尿沉渣检验等

( 4) 特点。房间较小,相当于正规实验室面积的一半,且模拟临床实景操作,配备采血窗口,以采血窗口为界将实验室划分成两部分。学生可以在采血窗口模拟临床的采血过程,然后运用采血窗口后面区域的常规临检仪器,直接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采血室与其他实验室配合使用,在校医院的监督下,可完成每年新生的体检工作。

2. 3 531 实训室( 显微镜室)

( 1) 承担课程。临床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仪器分析学。

( 2) 实验室配备。水浴箱、离心机、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实验室配备冰箱1 台,供微生物学检验专用,主要存放微生物菌种、血平板和微生物生化管和药敏纸片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球菌检验、培养基制备( ss胨水KIAMIU) 、肠杆菌科检验、非发酵菌检验、真菌检验、线虫、吸虫、绦虫、阿米巴、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镜下观察、复染色法、单染色法、革兰染色法、培养基制备、微生物生长性状观察及接种技术、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菌种保藏、微生物生化试验( 糖、蛋白质、酶) 、常见致病菌鉴定( 编码技术) 、细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菌体、菌落、芽管、假菌丝)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酵母菌) 、平板菌落计数法( 土壤中细菌总数检测)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

( 4) 特点。标准的显微镜室,配备45 台显微镜,能够保证实验学生每人一台显微镜,为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提供可靠保障。且实验室两端有水池,适合微生物和临检、血液等较复杂的染色操作。

2. 4 532 实训室

( 1) 承担课程。免疫学检验、仪器分析学、细胞生物学。

( 2) 实验室配备。722 分光光度计、水浴箱、离心机、水浴箱、移动式紫外线杀菌车等。所有玻璃仪器按照名称、规格、数量分别储存在12 个靠墙的柜子里面,抽屉、柜子分别加锁分类储存各检验专业课程的常用实验器材。配备冰箱1 台: 免疫学检验专用,用于储存免疫学试剂盒、标本、标准品、仪器校准试剂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免疫凝集实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甲胎蛋白的定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胶体金法对血HBsAg和尿HCG 的检测、抗体提取纯化实验、甲型肝炎病毒IgM 抗体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离心机结构、调试、使用、维护等。

( 4) 特点。标准的实验室,具有大量的储物功能,相当于医学检验专业的一个小型库房。且实验室一端有水池,具备标准实验台,实验仪器齐全,可以完成很多复杂实验的前处理阶段。

2. 5 533 实训室

( 1) 承担课程。临床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仪器分析学。

( 2) 实验室配备。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水浴箱、离心机、移动式紫外线杀菌车等。配备冰箱1台,微生物学检验专用,主要存放微生物菌种、血平板和微生物生化管和药敏纸片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血细胞计数板使用、RBC计数、WBC 计数plt 计数、血涂片制备、WBC 分类计数、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尿液常规检验、尿沉渣检查、RH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BM 正常形态阅片、贫血阅片、白血病阅片、球菌检验、培养基制备( ss? 胨水? KIA? MIU) 、肠杆菌科检验、非发酵菌检验、真菌检验、线虫、吸虫、绦虫、阿米巴、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镜下观察、不染色法、单染色法、革兰染色法、培养基制备、微生物生长性状观察及接种技术、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菌种保藏、微生物生化试验( 糖、蛋白质、酶) 、常见致病菌鉴定( 编码技术) 、细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菌体、菌落、芽管、假菌丝)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酵母菌) 、平板菌落计数法( 土壤中细菌总数检测)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4)特点。标准的显微镜室,配备45 台显微镜,能够保证实验学生每人一台显微镜,为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提供可靠保障。且实验室一端有水池,适合微生物和临检、血液等较复杂的染色操作。

2. 6 534 实训室( PCR 实验室)

( 1) 承担课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 2) 实验室配备。PCR 仪、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凝胶成像系统、漩涡混匀振荡器、低温冷藏冰箱、药敏细菌鉴定仪、超净台、摇床、DNA 测序仪、酶标仪和洗板机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乙肝病毒定量、丙肝病毒定量、耐多药基因表达、HIV 抗体。

篇5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学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交叉的、以通过实验室技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的应用性学科[2]。我国自从1983年开设该专业的本科教育以来,培养了很多高层次的检验人才,相比以往以中专生为主的学历结构,检验人员的素质和结构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使在岗的低学历检验人员也逐步通过各种继续教育方式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检验人员的素质得以普遍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前身是医学检验,虽然专业名称看似只有两字之差,但从学习体制、办学模式及学位专业课程设置上,都有一定改动。在2013年之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的医学检验专业均是五年制,学生毕业后为医学学士;而2013年之后,国家教育局将医学检验专业更改形成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所学专业方向从医学改为理学[3]。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给检验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的达到该专业教学的核心能力要求,需要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进行剖析和总结。2017年是我国医学检验教学改革后第一批四年制理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在过去的四年制教学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和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分析和解决。

2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现阶段教学目标

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普遍具有时间紧,任务重,赶场上课现象突出的特点[4]。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2013年改革后,学制变为四年,除去大学四年级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所有的理论课学习时间仅有三年,虽然相比五年制的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上稍有缩减,但总体上,医学院学生专业课程安排不堪重负,学生几乎全天候在上课,而目前各大院校的医学检验技术院校授课依然主要沿用课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随着现如今不断增大的教学信息量的,目前正在沿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建设致使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更是无从谈起。

2.2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及时传授前沿知识

医学检验作为近几十年发展较为迅速的学科,检验技术、手段及相应的仪器设备的更新非常之快,而各大高校所采用教材再版速度较慢,致使学生通过课本学习到的知识滞后于医学的真正发展,到临床上实习和工作的时候,学校所学知识及技能不能完全和临床进行对接。因此,对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改革的医学检验技术四年制的学生来说,让其积极参与慕课教育的实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慕课教育作为基于网络的线上教育,可实现学科前沿知识的广泛传播,学生可多渠道全方位的了解和学习整个学科的所有知识点,而不局限于教材和教师只能在课堂短短几十分钟所能讲授的内容,为学生及时的更新知识体系,接受最新的学科前沿发展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

2.3对学生创新性引导不足导致科研水平低

医学检验专业从起步至今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相对于其他学科起步晚,整体科研氛围还不是很强,而目前检验医学的技术发展迅速,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除了最基本的课程学习之外,需要多接触和培养一定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性思维,才能在日后走到工作岗位,尤其在医院的检验科工作的时候,能适应临床复杂多变的样品,并始终保持探索发现的工作态度,能更紧密的跟临床结合,为临床更好的服务,而不仅仅是按照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机械的重复性操作。据笔者观察和临床带教老师反应,学生在毕业实习进入工作中,动手不动脑的现象比较严重,科研素质整体不高,开拓创新性思维欠缺。

2.4学生能力水平不一使实验教学难度加大

如今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仍然持续增加,而学校的硬件建设和相应的师资配备不一定能完全跟上,尤其表现在实验性学科,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很多学校采取了不同班级合并上课的方式[5]。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师资与学生人数增多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多个班级一起上课,教师的实验教学设计难度大幅度增加,工作量大,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只能操作整个实验流程中几个关键的步骤,教师也无法亲身指导每一个学生。同时,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口头讲授实验原理、方法、教师示教,然后学生再动手操作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直观性和生动性,不利于其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势必会大大降低实验教学的效果。

3慕课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的互补优势

3.1教学模式翻转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

目前各大院校的教学模式仍主要采用集中式课堂学习方式,虽然这种教学方式难以被替代,但在现如今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及知识更新迅速的信息化时代,也存在诸多弊端。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的授课受制于教学大纲和教案的范畴,课堂教学时间又有限,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讲解最为重点的内容和知识点,没法尽可能的为学生拓展知识面,往往出现课堂授课的教学内容年复一年的几乎没有变化,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体系更新慢,更无法针对学生做到差异化教学。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如今,学生的学习仍然是填鸭式的非主动式学习方式,完全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而将慕课引入到传统教学中,对于传统教学的最大改变就是使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定位发生转变。应用幕课的网络教学形式,知识的传授不再只局限于课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课堂外的碎片化时间,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方式提前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在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之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只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一个过程,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比例可以大幅减少,而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面对面的讨论和交流时间,使课堂交互性增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转变为积极的参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讲课”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幕课的出现使教学方式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可使传统教学所不能及的“层次化教学”和“个性定制式教学”得以真正实现[6]。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本来就有差异,因此幕课的引入可以完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决定学习的速度和内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不受制于教师课堂所教授的内容和进度,可以利用幕课拓宽自己的学习宽度和深度;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幕课资源反复学习相关内容,并可通过幕课平台随时向不同的教师寻求帮助,多方位去巩固和理解知识点。因此,幕课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性很强,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传统的课堂学习则更多的成为师生之间知识进一步内化和深度探究、思辨的互动场地。

3.2慕课课程内容短而精并极具吸引力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虽然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大量的基础知识都是要学生通过识记的方式固化知识点,很多内容繁杂琐碎,目前虽然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均采取的是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的辅助教学方式,但是45min1个课时的大量知识点输出,其课程设计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对备课老师是一个挑战。在传统教学中引入幕课的教学形式,其内容多以动画及视频的形式呈现,相比于传统的幻灯和教师一个人长达45min的讲授,慕课课程制作的视频一般均为10~20min高度精练的“微型课”,视频内容针对某一个知识要点或重点、难点进行举例和讲解,其内容更具吸引力,短而精的知识点不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和产生疲劳,从而更容易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7]。

3.3激励和增强教师的再学习及创新能力

在慕课平台,同一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不是一个或几个人,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室,而是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包括一些顶尖名师、学者的团队,这个团队的授课将具有更为新颖的模式和更加出色的教学理念。在这种体系下,学生所拥有的资源和平台优于传统的集中式课堂教学,学生将吸取的知识更为广泛而深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将越来越多。同时,在信息量庞大和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幕课环境下,每个人都必须是积极的学习者,作为学生引导者的教师更应该是忠实奋进的学习者。在幕课平台下,教学课堂将不再收到任何一个老师的控制,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目标和课题要求、能力培养等指标都更进一步提升,教师要做的工作量倍增,这就要求每一个老师的知识量要比以往更大,需要不断地丰富、补充、更新,才能持续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此外,通过慕课,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与世界上其他优秀的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高人”从不同的角度自由地发表带有质疑甚至批判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问题难免会带入到实际课堂,大学教师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复杂和多样的学生群体,提出的问题也是极具针对性,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挑战。而目前高校很多教师很少研读新的内容,缺少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一直处在自我陶醉、自我封闭的环境下,甚至有些教师的教案好几年都没有变化过,相同的内容以固定的方式讲解,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量,必将被淘汰。因此,慕课的引入和应用,可大大激励和增强教师的再学习及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老师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

3.4降低实验教学难度并提高实验效果

篇6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4-210

引言

受到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影响,促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应的教学宗旨与内容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阶段,培养高水平、高职业素养的学生,成为了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该合理开设职业素质课程,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借助学科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增强了其职业素养,进而确保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质量。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基于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的有效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凸显出职业素质课程中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凸显出对学生们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与训练,不仅逐渐培养学生们的医德,形成较高的职业素质,而且不可以忽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实践应用的机会。实际上,如果学生们单纯听教师在职业素质课堂上的讲解,并不能深入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素质的内涵。所以,教师应该向学生们讲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与内容,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深切意识到职业素养在实际医学检验工作当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所以,教师需要和医院进行合作,让学生进到医院中的检验科进行实习工作,为其布置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明确相应的实践工作规定,加深学生们对医学检验工作的认识,增强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够自觉、严格地遵循医院的相关管理机制与行为要求,在实践工作过程的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培养了学生服务患者的意识,对待工作更加认真、负责[1]。

二、合理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的时候,教师需要在职业素质课程当中融入对不同行业的介绍内容。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详细了解不同行业发展历程、当前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势态,并且也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掌握不同职业工作岗位在人才的知识学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需求情况,由此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与此同时,为学生们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未来的发展状况与各个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帮助学生设立职业发展的目标,然后结合个人的具体现状,针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科學规划与设计,为实现目标进行不断努力[2]。

三、积极组织专题讲座活动,发挥出案例教学的作用

篇7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入,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更注重实用性的教学效果,“教、学、做合一”教学,已经在高职教育中逐渐被推广,并以其强大的优势不断的发展和被普遍应用,推动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输送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实用性操作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一、“教、学、做合一”教学的内涵

“教、学、做合一”教学是近年来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高职教育而推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把“教、学、做”合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做”的功能,对于教师来说,“做”便是”教”,对于学生来说“做”便是“学”,同时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涵是反推法,就是说根据“学”的方法,来决定“教”的方法,又根据“做”的方法,决定“学”的方法。也就是“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与“学”的最终成果都在“做”上得到具体的检验和体现。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

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模式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实践“教、学、做合一” 教学,首先要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实践“教、学、做合一” 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情景教学,以及问题教学、比赛式教学等模式都可以采用,主要一点是充分体现“做”就达到了教学目的,突出“做”的特点,就需要建立充分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参与和互动,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做”中,以“做”为中心,紧紧围绕“做”来设计教学模式。比如在多媒体教学中,把经典设计播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经典模仿秀,进行自我设计,比赛看谁的设计更像经典;也可以进行奇思妙想大比拼教学,让学生对指定的物品进行设计创意,看谁的创意更奇特,更与众不同;还可以把一款经典设计做为道具,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设计创意解读。这样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做”为中心,围绕做展开教学,根据“做”设定教学模式,突出“做”的功效,为学生动手打下理论基础。

2、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模式

“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模式是在教学的另一个主要环节,这一环节中,“做”的功效更加突出,整个过程以“做”为主线,教师的“教”只是起到为学生的“做”服务的作用。笔者在进行月饼包装盒设计的教学中,把自己对月饼包装盒的创意及尺寸材料等要求给学生,然后就让学生自行进行设计,并要求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设计中对创意的体现,要求学生的设计中把创意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一一的落实。由于在表面上教师没有过多地进行要求,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设计起来更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实际上,通过创意教师已经把要求充分融入,这样既规范了学生“做”的形式,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做”发挥了更大的功效。

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模式

当今的“教、学、做合一”能够充分地配合“产、学、研”一体化,能够把“做”的功效落实到生产实践中,依然以笔者的月饼包装盒设计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包装盒的尺寸,包装盒的材料,包装盒的印刷工艺,和学生的经典设计,都送进印刷厂,印刷出样稿,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改价,最后成盒。整个个过程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模式。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的未来前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与实践将于“产、学、研”一体化结合的更加紧密,首先更多的教学模式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互动教学将更加普遍被推广;第二,学生的实践将更能够接近未来的职业,实践更能够推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在实践中能够充分体现“做”的价值;第三,学生的设计将能够更多地被采用和实现生产,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第四,更多的学生由于在学校中充分实践了“做”的动手能力,毕业后就能够直接适应工作岗位,并能够顺利进行动手操作,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对接时间。

结束语: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更加突出,“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模式,会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培养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性、技术性、动手能力强的操作型人才方面彰显其巨大的意义,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为我国提供更多的实用性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的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平;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材初探[J].美术观察.2003年第02期

[2]于静;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一体化初探[J].工业设计.2011年第12期

篇8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依据

1. 教学团队的概念。团队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领域。所谓团队,有研究者提出: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绩,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精神是形成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团队作用的根本渠道。而“教学团队”作为团队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团队的一般属性,同时体现“教学团队”的特殊性。它是指“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为任务,整合教师力量,形成教学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的业务组合”或者是指“在高等院校中,由一定数量业务能力互补、教龄年龄梯次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他们认同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共同目标,并能够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分担责任,其行为和谐统一,为共同打造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而努力的集体”。

2. 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近来来,不少学者根据教学团队的概念的界定,对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较多的探索,笔者认为,教学团队最主要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教学团队组建和形成的原动力,也是教学团队建设的归宿。而专业教学团队的目标就是建设具有示范和辐射功能的达到某一等次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或优势专业,由于专业建设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有下一层次的目标,如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基础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均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不过归根到底,依旧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②有结构合理的人员梯队。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团队目标最终是通过人去实现的。而合理的人员梯队,其合理性体现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专业领域结构,等多方面。一个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是完成团队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团队建设是否可持续的决定性因素。③有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团队的成员类型上,有团队负责人、团队核心(骨干)人员和一般人员,在分工上承担不同的任务,但教学团队所承担的任务和所实现的目标随着学科领域的发展、交叉和融合,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攻关。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才能形成“整合效应”,达到最佳的效果。④有明显的绩效或取得绩效的趋势。绩效明显是衡量教学团队建设成效的指标,教学团队的成果应在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加以体现,如在具体的教学建设中取得的各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示范中心、品牌(特色)专业等。

二?建立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1. 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但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跟不上学生规模的扩张。教学团队建设是在有限师资资源下提升教师效益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课程教材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必须要建设良好的教学团队。通过团队的作用,有效整合教师的集体智慧,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相结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协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2. 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教学的实效性是以教师的学术水平为基础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只有在从事科研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在团队活动中,教师之间的知识交叉、渗透会使教学研究出现崭新的局面,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实现教师个体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学团队也是高校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培养的有效载体,它可以让有能力的教师脱颖而出,在团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得到较快的成长。

3. 承接重大教研课题和项目的需要

作为高职院校,纺织学院的教师一般都要从事教学研究,而教学团队的构建会形成学历、年龄、职称结构、研究方向等相对稳定的组织,团队成员长期、固定的合作和联系不断积蓄力量,与个人或松散的课题组相比较,教学团队更具备承接重大教学研究课题和项目的能力。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确定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其基本目标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适时跟踪人才需求状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 专业办学条件的建设。教材建设“系列化”,坚持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保持先进性。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广告设计教学课程整合,加速立体化教材建设,建立精品课程网站等。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

3. 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包括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资源的开发、具体课程的建设。教学团队要紧密联系学校和系院的发展实际,结合各自专业特点,优化课程体系,扩大课程资源,协调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优质课程与网络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力度。

4.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其基本任务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实习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保证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的基础性条件。

5. 改进教学方法。团队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教师间经常进行研讨,分析学生面临的困难,寻找答案。教学合作小组共同协商教案、教学计划、评估内容及评估方式,协调教学进度。开展传统板书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师传授知识结合课堂小组讨论、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学科前沿知识、广告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四结合”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相互听课,分享教学资源等。

四?组建合理的教学梯队,提升团队水平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在艺术设计专业开办10年后于2011年开始组建,经过2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成为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该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1人,平均年龄35岁,其中有副教授3人,讲师6人,助讲2人,有博士1人,硕士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7%;有江苏省青蓝工程1人,省级优秀指导教师1人,该团队于2011年确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人才质量、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广告专业人才为核心,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专业建设的工作,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团队对促进本院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各项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根本保障,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教师是第一资源,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它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且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今后,对团队建设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在团队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的研究方面还需健全制度,坚强管理,使团队的发展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9

近几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艺术专业联考招生放宽等因素影响,部分学生的文理课程基础薄弱,高中阶段对美术专业学习的不系统,本身的绘画基础和手绘能力都不强,导致学生学习盲目和质量下降,最终削弱了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十分严峻。这对我国高职院校培养模式提出挑战,针对这个情况,在对2014届毕业生实习指导中,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117名学生,56.5%从事专业对口工作,89.5%学生毕业后通过几个月的实习才能上岗,而不能毕业后直接上岗,延迟转正时间。这些数据都预示着,现今培养的学生与企业脱节,无法快速胜任相应的设计工作。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而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而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中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加大校企合作,推动顶岗实习。

1顶岗目的

结合学院培养计划,带领2014级艺术设计专业多名同学到“江西三维环彩科技有限公司”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岗位为公司的室内建模设计师及3D设计师助理,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研究积累了一定经验。此次顶岗的目的:第一,了解江西艺术设计专业中动漫产业的发展情况。第二,企业对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了解室内设计师及3D设计师在企业中的工作范畴与工作职责。第三,学习公司的行业管理模式,并让个人的设计思想尽量向企业靠拢,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实际的操作技能,并将在企业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日常教学中。第四,对顶岗实习进行总结反思,把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养应用技能型人才。

2顶岗内容

江西环彩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是省内第一家涉及3D打印这一新领域的公司,以三维打印为切入点,全面覆盖包括三维数据处理、三维模型建模及修复、虚拟现实场景建设、3D产品打印等业务,为3D行业提供全面技术研究及技术服务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业务主要有三维数据处理、三维模型建模、虚拟现实场景建设、3D产品系列打印等。主要技术是运用3D全彩色打印机结合高性能复合材料,给客户提供最佳的打印效果。该技术广泛用于航天和国防、医疗设备、高科技、人像、建筑、工业、创意产品等。

顶岗的学生在公司系统地学习了3D软件(3D建模、材质贴图、灯光、VRay渲染等),在几化练习后,进行任务式订单操作,打破了学校的工具教学,并完成了公司的三维模型建模订单,得到了企业指导老师及客户的肯定。

3顶岗成效及总结

3.1顶岗实习职业式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角色转变

企业实习期间,公司大部分老员工都是从各个职业院校刚毕业的学生,有泰豪动漫、工业技术职业学院等,他们已在公司顶岗半年至1年,上班6天制,时间为8点30到17点30,没有迟到早退,工作时安静无喧哗,没完成任务的还需自行加班,这些实习人员的积极认真、自觉自律、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影响到我们的学生,让其迅速适应到职业式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中。角色转变也让学生学会遵守企业的相关规定,并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企业指导老师的项目作业。而与学校强调的出勤三令五申管理模式相比,确是千差万别。所以,今后的课堂教学,也需引入任务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前预演实习,感受企业氛围,转变学习态度。

3.2顶岗实习促进教学提升并检验教学效果

(1)顶岗实习能更好检验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此次顶岗发现学生到企业不能明确的理解项目要求,需要企业指导老师多次指点,完成项目质量和效率均不高,这就反映出平时的课堂实训难易度太低,学生积极性不高,完成效果不佳,缺少实习预演的机会,导致上岗不能直接上手。所以,平时教师课堂的教学实训需与企业需求挂钩。

(2)顶岗实习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不足,通过带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可以从课堂到企业,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又能结合企业要求更好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进而才能共同探索出一条成熟、有效、互利互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3)顶岗实习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在顶岗期间,到慧佳传媒公司回访,看望了与系部合作培养的12级完美动力合作班毕业生。完美动力推荐5名学生就业,只有2名学生留在慧佳,其余3名学生均因公司安排的拍摄任务太累而违约辞职,这也让我们思考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需提升和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而在三维环彩公司的同学以职业人身份顺利完成了2个月的顶岗,这也提前培养了他们的适应能力及实际的工作能力。2015年12月他们分别被策动设计机构、在中堂装饰设计有限公司、道和设计公司、左岸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提前录用。根据顶岗实习后企业反馈的意见,在新的教学培养计划里加设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与训练》等必修课程,由企业设计师担任教学,让学生入学就能清晰了解自己的专业,并有计划的规划和学习。

篇10

生物安全是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及对生物危害进行有效控制的理论及技术措施的新兴边缘学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containment for laboratories)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毒素时, 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感染,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1]。针对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教育现状, 为此,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探讨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1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现状

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教育的现状是由于医学检验系列规划教材中存在着重“临床检验”和“质量管理”, 但对于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提及较少, 多只言片语, 直接导致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习时暴露出对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标准预防的概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等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缺乏, 体现在临床实习中存在不懂自我防护、不按检验科操作规程和制度办事, 例如:不戴防护口罩、帽子、手套, 发生标本洒漏、皮肤破损、锐器损伤、标本污染等意外事故, 穿工作服进入休息间等。有调查显示:学生在回答“标准预防”概念正确的只有10.6%[2]。医学检验专业人员工作性质特殊, 日常工作中要直接、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随着HBV、HCV、HIV、肺结核等发病率的不断上升, 危害检验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也日益增加[3]。

2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紧迫性

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之后,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视,临床医护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已将增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 国务院和卫生部分别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 如国务院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卫生部制定了《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卫生部令第50号), 湖南省卫生厅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湘卫科教发2010年8号), 这些都充分说明强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 解决的办法及措施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申子瑜教授曾经撰文指出:目前, 实验室安全防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软件建设, 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认识, 是能否搞好生物安全防护的基础, 只有认识到位, 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并付诸实施[4]。针对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紧迫性及现状,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强化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的认知,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防护教育是医学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职责。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加强了在专业课程中对学生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 强调了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着重讲解了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生物安全水平的分级、安全屏障及要求;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等。通过学习我们必须让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安全教育 带教老师在掌握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标本的来源、微生物致病力、传染途径、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基础上, 制定相应的检验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实验室的废物处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及免疫学阳性标本的保存以及使用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学生进入临床检验实验室, 首先老师要讲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规章制度及学生应该注意什么, 并讲解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尤其是接触未知标本或一些探索性试验项目时, 可能会出现难以解释的情况, 对此老师一定要告诫学生, 使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2)在实验的过程中带教老师注意巡视, 认真指导、监督, 要经常提醒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 规范操作。

(三)对实习前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安全防护知识的考试、考核 2002年12月, 经卫生部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开创了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新篇章。我国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我国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19781-2005/ISO15190: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办法》(第32号)等[5]。

本校对于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以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系统学习, 在此基础上进行医院感染的慨念、六步洗手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哪些操作应穿防护衣、临床实验室的废物正确处理、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检验科安全防护级别、哪些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准预防的慨念、哪些操作可产生气溶胶、生物安全图标的识别、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等生物安全知识考试, 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实习单位的随访, 对本校医学检验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掌握很满意。

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开展在检验专业学生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教学, 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期间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增强其自我安全意识, 将促进检验专业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有效减少实验工作中生物危害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教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1.

[2] 贺志安,张晨光,赵庆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44.

篇11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休闲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游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同质化瓶颈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使得游戏产业对游戏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质量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产品创新是游戏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核心竞争力,行业企业和研发机构将越来越看重具备复合性、发展性、创新性、竞合性四大特征的高级游戏设计人才。

作为新兴学科专业,现阶段的游戏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课程体系设置僵化、不合理、不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教学模式模糊摇摆,不能充分适应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等缺点。这也直接导致游戏开发企业、开发机构急需的合格设计人才严重短缺。从社会消费、产业经济的急迫需求以及专业学科健康良性发展的角度而言,游戏艺术创意设计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已刻不容缓。

如何培养具有高创造性、高适应性、高发展潜力,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竞合性,既拥有较强的产品创新与设计创意能力,又具有较强美术创作实践能力的游戏创意设计人才?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完善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索创新“产学研用”结合模式,促进学生实践、就业渠道和方式的拓展,这是近年来四川美术学院游戏设计专业一直在努力探究的课题。

通过整个学科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方式与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探索,游戏人才培养教学和管理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提高。专业教学实行“以用促创、以创促研、以研带学”的核心模式,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依托实验室平台及游戏研创基地,建立游戏作品“创意—制作—发行”平台,以用户、市场为导向,探索游戏艺术设计 “产学研用”结合模式。与相关的企业、机构进行了广泛合作,创新的的教学模式正在积极地推行并取得一定成效,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一、建立着重培养创新创意能力与创作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优化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在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中,前期以基础技能培养为主,后期以培养创新思维、专业艺术和技术结合的创作能力为主。细化基础课的内容设置,突出重点。根据专业特点梳理、优化了色彩素描等艺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运动规律、三维游戏美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重点,并强调了与后续设计课程的衔接关系,增强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整合专业课(比如对游戏概念设计、游戏服装设计、游戏道具设计课程的整合),强化创作课,结合市场基本需求、用户体验需求和产品热点状况分析精心设计了七段创作课程,每段创作课程均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训练侧重点,比如横版过关游戏创作课程对场景设计、角色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要求和引导,塔防游戏创作课程对模式平衡的设计要求,与界面设计、特效设计课程的衔接等。充分利用创作课程来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和创造能力。

二、实施基于“以用促创、以创促研、以研带学”的游戏艺术设计专业核心教学模式

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根据游戏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实际,结合现代游戏产业现实需求以及适应未来互娱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基于“以用促创、以创促研、以研带学”的游戏艺术创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及其在本科教学中的实施可能性,探索创作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实作训练课程的相互关系,分阶段、分层次、阶梯式同步引入产品创新研究性项目创作与商业项目级实作训练。以创促研、以研带学,以创新性游戏项目创作统摄和带动三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实作训练课)教学,用项目创作促进创新研究,提升学生创新、创意能力。在创作课设置上,根据教学实践结果反馈,有效评估以创促研、以研带学模式对专业课程教学的总体影响,按照游戏类型、难易程度、维度差异等指标逐步调整、分段,合理控制课程节奏,平衡创意性与商业性的要求,让项目创作课程与实作训练课、专业设计课进行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充分利用项目创作的研创特性来引导和强化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学习动力,改善常规实训课程模式下过多强调商业规范与策划限制所导致的主观控制性(创意)和设计系统性的不足,有效稀释实训内容的负面因素,改善和克服专业课程目的认知、专业知识结构认知方面的常见难题,带动学生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效率和深化、强化和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学生既具有较强的游戏产品创新与设计创意能力,又具有较强的游戏美术创作实践能力。

同时,利用本专业建设的游戏研创平台及合作实训基地,实行“创作带动科研”的教学方针,以用户、市场为导向,将游戏创意制作的全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结合教师科研创作项目进行教学,加强了学生的实战训练,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2011年,四川美术学院基于以创促研、以研带学游戏艺术创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游戏艺术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功获评重庆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三、结合游戏研创平台、游戏作品“创意—制作—发行”平台建设,实现创新“产学研用”结合模式

近年来,本专业规划中的游戏研创平台、游戏作品“创意—制作—发行”平台一直在持续建设、完善,建立了游戏体验实验室、交互实验室等。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合理利用新兴行业平台,在此基础上打造自身作品平台,实现“创意—制作—发行”一条龙的完整创意产业链条。通过“创作—制作—发行”平台的完善来实现“全球范围内发行师生创作作品”的目标,为师生创作作品提供发表、采用、获奖等多种成果呈现的平台。在分析国内外游戏行业前瞻需求的情况下,将前沿领域的设计需求和规范引入课堂创作,大量的学生在熟悉行业规范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在学习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同时,独立地针对国内外创意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游戏产品市场进行游戏的创作与。这在国内院校的相关专业中尚属首次。

在这些平台的推动下,师生的创作作品在多个重要赛事、展会上获奖、展演,如学生的独立游戏作品《Magic beans campus》获游戏界顶级独立游戏开发大赛——2012第四届独立游戏节IGF(Independent Games Festival)学生组优秀奖(亚太区前三名中唯一中国大陆学生作品),还有多个游戏艺术设计作品获2012中国学院奖第二届游戏大赛二等奖、2012中国学院奖第二届数字绘画作品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这些成果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使相当部分学生获得了业内很多知名用人单位的关注,得到了许多实习、就业、创业的机会,对学生实践、就业创业渠道和方式的拓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游戏研创平台、游戏作品“创意—制作—发行”平台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的结合,形成通过“创作即实作”来实现“作品即产品”目标的创新“产学研用”结合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社会需求保持持续有效对接。

结语

篇12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2001年中国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成都诞生,点燃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第一把火。此后,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迅速发展,并成功引入民营资本,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政府从政策、资金、管理等各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成效有目共睹,社会、高校对它越来越关注。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纽带,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创业园的孵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包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要在艺术学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科学方面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总体上,设计艺术中富于创造力的艺术构思、源于生活并引领生活的设计理念、形于物质的艺术表现技巧以及生产加工技术,共同构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要素。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知识传授难以实现,只有深入生产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启迪思维、训练技艺。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实践教学,需要在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出现了“学生基本功偏弱、原有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⑴、“专业课程内容与社会脱节”等问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虽历经多次改革,但仍滞后于市场经济中该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软件、硬件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扩招,许多院校无论是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上都相对滞后。忽视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教学场地受限、实习基地建设滞后。(2)办学理念滞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美术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传承着美术教育的思路,注重感性、艺术创造性而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3)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的认识。(4)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三、结合策略研究

1.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双轨制教学”

“双轨制教学”最早源于包豪斯。包豪斯创建初期,教学上采用了所谓“双轨制教学”,即每一门课程均是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造型教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及创造思维等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等内容。包豪斯早期的技术教育是以工厂实习的形式实现的,并建有书籍装帧、编织和木工工厂等。在当今欧洲的众多设计艺术院校中,包豪斯初期创建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并没有随包豪斯的消失而失去生存空间,而是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立,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实践导师”提供了新的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一般都有创业导师,他们即充当了“实践导师”的角色。创业导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资深员工甚至管理人员承担,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还能提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高等教育已经从知识传承教育转变为知识创新教。尤其是艺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创造力是设计师的职业能力。

2.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工作室教学

工作室制借鉴“包豪斯”工作坊的成功之处,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形成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学校的职责包括总体协调控制、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由于学校人事上有特殊的要求,可安排校外设计院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进人教学队伍,补充师资力量。其次,艺术院系的教师和学生是工作室的主要力量,是工作室人才培养的主要受益者。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是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组织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个专业工作室以教师为主导,根据学院专业设置成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等等,以实际设计课题、创业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共融互通,为教学资源整合与交流提供了便利,在教师队伍、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创业园等资源上统筹安排,优势互补,增进各专业学术交流,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加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突出各个工作室教学特点,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3.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的实践教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具备企业的部分特征和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场所,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具体而言,它有院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两个培训主体,两种教学内容。院系的教学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及外语等普通文化知识,创业园则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两类教师,学院教师和创业园配备的创业导师两种身份,他们共同参与教学。这种模式由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创业导师、资深专业人士组成合理配置的团队,负责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并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创业园的实践,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篇13

1.前言

经过十年多的发展,独立学院走到了巅峰,按照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要求,独立学院要在2013年前完成学位授予权评估、教学质量合格评估和转制评估,独立学院将与母体学校脱钩,真正走向独立。

独立后的独立学院将成为普通民办高校,一方面失去了母体学校的耀眼光环,但另一方面也摆脱了母体学校在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束缚,发展更加自由。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树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是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硬道理。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格,要想树立品牌和特色,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为之大胆改革。

2.艺术设计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在独立学院大洗牌的浪潮中及时明确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一体”是指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业能力;“两翼”是指管理软件能力和外语能力。

在艺术设计行业,计算机给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风格和语言,同时也对艺术设计的工作程序及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能更有效地完成创作工作,便于修改和传播,如Photoshop、AutoCAD、3DMAX等设计软件广泛运用于艺术设计各行业,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能力已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必备的能力。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于西方国家,许多教育方法和理念需要从国外“拿过来”,如三大构成等基础课程学习德国包豪斯;在风景园林行业,虽然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但现代园林的发展却滞后于西方国家,于是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不少境外景观公司进驻,抢占中国市场。在这种行业的国际化交流和渗透中,语言是通行证,外语能力是吸取国际化养分的前提,也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法宝之一。

基于独立学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意义,针对艺术设计系专业其内涵为:“一体”是指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业能力;“两翼”是指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辅助软件设计能力、外语能力。

3.“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策与实践方法

“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归宿。这就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传承性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改革对策才能使“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3.1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综合性设置和调整,一般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院校,在此基础上,确定1—2个专业作为优势学科重点发展,其他专业协调发展。我校就以经管类专业作为重点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特色建设专业。这个特色就要以经管类的学科优势为突破口。而跨学科人才是目前市场紧缺人才,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培养计划明确提出优先考虑跨学科组队项目。因此,发挥学校的综合学科背景与学科优势,依托优势学科的坚实后盾,培养跨学科、宽口径,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顺应时代变革的。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增加消费者心理学、管理学、品牌推广、金融基础知识等与优势学科相关联的课程,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更加系统,专业口径更加宽阔。另一方面加强与优势学科的交叉互动,如与经济系、会计系合作申报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共建网上购物平台、格子铺设计经营等。

3.2利用国际教育中心平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艺术设计人才。

“跨文化”、“跨国界”、“跨领域”和“跨专业”之“综合”教育的理念,在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意义的。①同时在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境外公司进驻中国市场,使我们拥有了更多与国外设计师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并面临与其博弈的挑战。具有语言交流能力和国际化专业素养的艺术设计人才是令人期待的。康大教育园成立的国际教育中心是培养这种人才的优越平台,应得以充分利用。一方面通过“3+1+1(2)”模式将学生送出去,即国际联合办学本硕连读,学生在本校学习3年,第4年学习与国际接轨的课程,本科毕业后到国外读1—2年后取得硕士学位,学生兼受国内外艺术教育,既深明本土文化的价值,又感受异邦文化的魅力,更能适应国际化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国际教育中心的资源,将国际人才和先进理念引进来,通过聘请国外知名人士担任客座教授,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和学术讲座,毕业生设计作品联展等方式,学习国际设计院校的理念和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和跨文化语境下的新的设计思维模式。这种国际化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外语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