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21 14:53: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篇1

新闻客户端同质化现象评析

移动社交APP同质化解读

社交媒体的粉丝经济探析

媒体融合发展与党报版式创新

在全媒体建设中占领人才制高点

浅析全媒体“中央厨房”的利弊

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解读

网络时代把握舆论导向的理念与策略

自媒体时代专业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自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新常态

黄志杰:死掉的媒体都是伪媒体

新媒体的同质化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内蒙古日报社各子媒融合发展揽要

如何破解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同质化

全媒体合作:中蒙传播平台发展的新路径

《北方新报》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

报媒微信公众号的同质化现象分析

论新闻舆论观的治国运用

电台广告经营如何借力收听率数据

全媒体背景下对农广播发展思路

道琼斯公司“波纹”式新闻生产模式探析

彭兰:未来媒体发展趋势是“万物皆媒”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挖掘和思考”

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认同

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分歧与合作路径

自媒体时代社群营销模式及其发展图景

全媒体时代传媒人才需求变化特征和对应策略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与对策

全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

“Sage-BFT”模型在自媒体新闻渠道中的运用

中国报业全媒体“中央厨房”的发展路径探析

社交媒体生态环境下的舆论偏失与导向构建

新媒体语境下民族文化传播的规律性特征思考

民族地区电视台应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

开创新媒体研究的新时代——谢新洲教授访谈录

“两微”成谣言高发区——匡文波教授访谈录

责任操守良心——由百度违法违规受罚事件想到的

网络舆论引导在促进民族跨文化认同中的作用

加强新闻观教育培养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民族新闻媒介和受众生态的变迁分析

地方广播媒体融合进程探析——以通辽广播电视台为例

如何增强电视新闻报道架构体系——以内蒙古电视台为例

移动互联网时代需强化4个要点——赵子忠教授访谈录

新媒体社会责任评价尚有提升空间——钟瑛教授访谈录

篇2

1.舆情引导面临巨大压力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分流电视媒体产业的受众的同时,也使社会舆论的传播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人人皆可发声、人人都可接收已成为现实。因此,一旦有问题出现,相关部门要想通过传统媒体对信息进行监控,要想在舆论中达到真正的统一,或许已不可能实现。这些都是电视媒体在短期之内无法超越的。

2.处理网络舆情的手段欠缺

巨大的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面对全媒体时代的社会舆论,有些部门因对社会舆论的特点和传播规律掌握不够,遇有突发事件或不可抗拒的事情发生,在舆论引导中仍然采用旧习惯、老方式和旧方法以及几十年不变的单一灌输式做法来处理。为此极易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和产生逆反心理。随着时间的耽误,媒体也因找不到权威信息,不知该由谁以及怎样信息,最后出现以讹传讹的状况,从而削弱了地方电视台的优势地位,使得整个的电视舆论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二、融入全媒体环境做好舆情引导,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舆论引导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市级电视台的舆论引导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地方的重要体现。所以面对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只有充分发挥地市级电视台的主流媒体作用,正确引导舆情,才有利于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否则将会造成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

1.强化本土主流媒体的地位,提升舆情引导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首先,建立地方特色新闻体系,争取对目标观众的吸引力。新闻节目作为地方电视台立台之本,如何将地方新闻栏目办出自身的特色,如何打造新闻品牌,如何提高节目的可视性,这些都是地方电视台刻不容缓的改革创新重任。地方电视台要想制作出优秀的新闻节目,就必须要作出改革。

一是变当地党委政府的“指令”为信息“富矿”,淡“宣传”重“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在新闻采集中除了要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能力以外,还应该充分发挥作为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的优势,把当地党委政府的“指令”变成自己的优质新闻资源,创新制作,从平民的角度来报道地方新闻事件,尽量让其新闻题材软一些,切入点再小一些,形式更多一些。变枯燥单调的“宣传”为贴近群众的“新闻”,从而更好地吸附受众,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以此提升在全媒体时代引导舆情的公信力。

二是地方电视台应该发挥其地方优势,积极发掘极富地方特色的新闻素材,扎根于地方现实的实际情况,拓宽新闻报道渠道,打好“民生牌”。就地方电视台而言,无法与中央和省级电视台那样雄厚的实力相比拟,但是地方电视台却具有自己接近性强的优势,而这一点是其他省级电视和央视无法完全展现出来的,这也是地方电视台吸引观众的法宝。那么我们的地方台就应该立足于这一优势,真正“弯下腰”、“俯下身”,就能捕捉到更多更好的“活鱼”,为群众所喜欢,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服务,进而赢得老百姓和领导的好评,自然也赢得更多的观众,树立了舆情引导的权威性。

其次,强调和谐统一,增强其服务意识。当前,在各种媒体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地方电视台要想发挥好舆情引导作用,就需要对电视的节目编排进行重新调整,增强自身的市场服务意识。这种调整主要依据频道收视人群的市场表现、节目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对电视台节目进行调整,让其电视节目更加贴近观众,以此来满足和符合观众的收视需求和收视习惯。同时通过对观众群体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分析,在做到保证收视率的同时,努力做到节目编排与市场服务意识的和谐统一。如针对地方台节目单一的情况,如果各地方台之间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就会进一步拓展新闻关联度,产生1+1>2的效果,提高收视率,而且,地方台之间因其可比性更容易做到“比学赶超”。

2.创新管理,加快与新媒体融合,打造全媒体时代舆情高地

篇3

一、什么是全媒体

“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二、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引导优势

当下,全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场,表达渠道多元化的同时也意味着引导方式多元化。这样的引导需要新老媒体的密切配合。

全媒体的舆论引导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表达渠道多元化,引导手段多样化。第二,多渠道、多手段引导更利于正确舆论的传播。第三,根据不同的舆论内容,可以利用不同的媒体及其传播方式进行引导。最后,多种媒体相结合,有利于进行持续有力的舆论引导。

在这样的环境下,全媒体配合的舆论引导有如下特点:首先,新老媒体互补性配合,有利于推动事件得到有效解决。其次,在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传统媒体可借用互联网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发挥网络互动功能,反映民声、民意、民情。第三,恶性社会事件或灾难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更需利用新老媒体联动,各取所长,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遏制谣言滋生,弘扬社会正气,秉持和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

三、全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方法

随着网络的发展,移动媒体的普及应用,其网罗天下的便利性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因此,不同的媒体应当充分利用其特点进行舆论引导。

1.稳定传统媒体权威渠道和公信力

现阶段,虽然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信息容量和交互性上具有绝对优势,但传统媒体仍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魍趁教逵Τ浞掷用各自的传播特点,及时深入全面地向社会传递正面信息,纠正出现在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风气。以及出现在新媒体舆论中的谣言,明辨是非,传递真实,弘扬主流价值观。传统媒体要以全面、平衡、理性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加强报道策划,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主流价值观点通过权威人士、政府官员、专家等人之口,直接传递给受众,加强受众的认知感。

2.纸质媒体利用文字和版面优势做好舆论引导

纸质媒体要利用文字表达和版面呈现的优势,将消息、通讯、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编者按、背景资料等依据新闻舆论引导需要予以组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在客观、真实、公正地报道新闻的同时,用事实说话,传达主流价值观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纸质媒体要充分利用平面排版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进行意愿暗示和舆论引导,提供理性而客观的评论,表明观点,树立主流价值观风向标。

3.广电媒体声像俱佳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

广电媒体的特点是即时性和声像俱佳,广电媒体生动和真实的现场音像能使信息更有说服力。充分利用不同的广电新闻报道体裁,将现场报道、访谈、深度调查、现场直播、评论、专题等多种形式依据舆论引导需求予以组合,重要信息予以重播,保证信息传达有效。此外,娱乐性是广电媒体的一大优势,广电媒体可以以娱乐的形式传达价值观,进行舆论导向,保证娱乐性节目本身的价值导向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社会文化及社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广电媒体要运用好观众来电、现场连线等特有传播形式,对观众的看法及时予以正确的回应和引导。

4.网络媒体利用互动优势引导舆论正向发展

网络媒体要注重与纸质媒体和广电媒体结合,为他们提供反馈交流平台,将反馈信息选取有代表性的意见或观点在报纸或广电节目中予以回复。引导舆论走向。网络媒体要树立自身的主流媒体意识,改变网络即娱乐的观念,自觉承担起社会道德建设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面对网络舆情应站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角度,根据利弊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网络的自由互动优势,主动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澄清误会,拉近感情,引导舆论的正向发展。

篇4

全媒体时代,传播方式、传播渠道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全媒体传播应运而生。全媒体传播是指“综合运用各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等,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的具体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多种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①

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走向融合后“跨媒介”的产物,全媒体传播不再受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方式、手段的限制,而是能够突破现有各种媒体形式的局限,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聚合在一起,实现信息传播平台的全面覆盖,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构建多落点、多形态的大传播体系。

将全媒体传播模式引入典型宣传中,就是要借助其“兼容并包”的特点,使典型宣传从单一媒体、单形态的运作转变为多媒体、多形态的运作,通过各媒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多媒体的联动传播,从而扩大典型宣传的传播范围,促使典型宣传传播效果叠加和放大。同时通过全媒体传播模式的运作,拓展典型宣传的表现方式,使典型宣传的表现手段更加多样化,从而满足受众对信息全面接收和感知的需要,进而大大提升典型宣传的影响力。

当然,全媒体传播并不是多媒体的简单组合,它是以各种媒体表现手段为基础促使不同媒体互相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传播体系。而要促使各为独立系统的各种媒体形式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形成有机组合并产生质变,精心的策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策划,各个媒体平台才能通过有序的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运作、互为补充,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进而才能够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和各传播媒体的特点,制作出可以产生最佳传播效果的信息,为受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因此,对于典型宣传来说,在运用全媒体传播模式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要从媒体融合的视域出发,强化传播过程的整体策划。通过精心策划,合理选择并运用特性各异的不同传播媒体,有步骤、有层次地组织典型宣传的全媒体传播活动,使各媒体之间有效融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立体整合传播之势,产生宣传合力,扩大典型宣传的影响,实现宣传效益的最大化。

突破典型形象塑造的模式化,增强典型宣传的可信性

长期以来,在进行典型宣传时,一些媒体习惯于简单化、模式化地塑造典型形象。比如,在刻画典型人物时,总是将典型人物“神化”,甚至为了突出典型人物的伟大而对其刻意拔高。

而全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变化,为受众提供了众多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渠道,受众与典型宣传主体之间正在逐渐由信息的不平衡走向信息获取的对称与平衡。受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知传播者未报道的信息,或者对传播者报道的不客观、不全面的信息进行更正、补充。

面对全媒体时代传受关系的新变化,如果典型宣传主体还固守着传统的思维方式,不考虑广大受众的接受心理,按自己的想法单一性地塑造“高大全”式的形象,其结果只能是导致所树立的典型形象缺乏感染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有关典型形象更加全面的信息后,受众会对这种按照简单化、模式化思路塑造出来的典型形象产生极大怀疑。

“典型宣传的目的就是让典型事迹或者典型人物内化为社会普通民众或者某一行业的一种标杆和模范。”②而达到这种舆论引导目的的前提条件,是典型宣传所传播的信息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受众认可、接受典型宣传的内容。如果受众对典型形象产生不信任感,觉得典型形象不真实、不可信,必然会由此对典型宣传产生反感、排斥以至拒绝和抵制,从而使典型宣传丧失对受众的吸引力。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全媒体时代,典型宣传只有改变以往简单化、模式化的典型塑造方法,遵循客观、真实、全面的报道理念,才能让典型形象变得更加可亲、可信,进而使典型宣传深入受众内心,赢得他们的认可,最终实现典型宣传的舆论引导目的。

加强互动,提升典型宣传效果

在以往的典型宣传中,贯穿于其中的是一种“传者本位”思想。典型宣传报道往往都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策略由媒体采编人员主导,对受众进行单向式、灌输式的传播。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传播手段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传播渠道的限制,降低了公众参与信息传播的成本,为人们参与传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极大便利,信息传播已成为一项全民皆可参与的活动。这使旧有的“我说你听”式的传播越来越难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互动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成为受众普遍的要求。

为了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典型宣传必须充分考虑到互动在典型宣传中的重要性,赋予典型宣传鲜明的互动化传播色彩,主动为受众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与渠道,与受众建构起常态的互动联系,借此促使受众对宣传内容产生强烈的信任和共鸣,进而增强典型宣传的舆论引导力。

典型宣传与受众的互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体现在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如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多直接参与传播内容生产的机会,使受众不仅是典型宣传的接受者,还能成为典型宣传的发起者、推动者。在全媒体时代,受众能够便捷地利用微博、论坛等各种传播渠道主动地推荐身边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迹,为典型宣传提供丰富的素材。因此,进行典型宣传时,在选拔和树立典型的环节就要强调公众的参与,从而进一步拓展典型宣传资源,并通过公众集体认同元素的注入,使典型宣传从信息的源头就与受众形成深度互动,这无疑有助于受众对典型宣传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同时,典型宣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开设常规的短信互动渠道、开放固定的网站页面互动区域、开发移动客户端的互动系统等方式,不断开辟互动平台和空间,引导受众围绕典型宣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为受众提供便捷的互动通道,让受众最大化地参与到典型宣传活动中来,从而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典型宣传的舆论声势,提升和强化典型宣传在受众中的影响力。

【本文为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全媒体环境下南通典型宣传研究”(项目编号:2012BNT0011)的研究成果】

注释:

篇5

全媒体评价是什么?全媒体评价就是在媒体传统评价的基础上,融合新媒体评估技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的方法,对各类媒介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和点评,以此服务媒体融合走稳走好走快。

全媒体评价是传媒新常态时期对新闻阅评的延伸和补充。它遵循的是新闻阅评的基本原则,拓展的是新媒体平台的范围,评价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内容。全媒体评价不同于对单一媒体的点评或评估,它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互动性较强的运作体系。

全媒体评价评什么?总的来说,全媒体评价就是要评媒体的舆论导向、导向力度、引导艺术和媒体建设,评媒体的内容、渠道、平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运作,评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大到媒体综合指数评点,中到重大主题宣传策划、版式制作、首屏设计、栏目包装、题材选择,小到图片摆放、标题拟制、标点数字、文字润色,等等,都应属于全媒体评价的内容。

篇6

二、树立正确导向,切实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媒体作为大众精神文化产品的提供者,担负着倡导核心价值、引领道德风尚的崇高责任,这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灵魂所在。其中,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着力营造正面向上、积极健康的浓厚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二要大力宣传各类道德楷模,通过典型引领和示范,推动核心价值观念成为人们的自发行为和自觉追求,在多元舆论混杂的情况下,坚持以准确的报道、正确的观点反映人民群众的情感和愿望,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一个媒体的公信力,不仅在于及时、准确、真实地报道社会,更在于反映公众心声,代表公众良知,引领社会风尚,维护社会秩序,滋润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三要深入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和社会思潮的新变化,及时了解干部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问题的关注点,对于社会舆论热点、焦点,要及时进行引导,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减压阀”、“稳定器”的作用,切实引导公众情绪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篇7

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一、融合:区县报的现实选择

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上网的主要载体,“智能终端是人感官的延伸,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共识。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不仅极大改变了新闻传播和新闻生产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极端重要、迫在眉睫。

融合发展是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的时代要求。在开放社会和信息时代,新闻媒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舆论引导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网络等新兴媒体具有信息、舆论传播、社会动员等多种功能,驾驭和运用到位、引导到位,才能发挥正效应,降低社会治理成本。传统媒体必须适应新兴媒体碎片化、个性化、分众化的特点,加快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占领新兴舆论阵地,以巩固红色地带、影响灰色地带、改造黑色地带。在服务群众、满足群众中引领群众,在报道社会主流、关注社会热点中引领社会舆论,在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融合发展是落实党管媒体原则的历史使命。党管媒体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观的本质要求。微博使自媒体迅猛发展、新闻即刻传播,微信公众账号则改变了新闻生产方式,成为深度报道的新兴载体。随着4G技术的广泛应用,每部手机都可能成为一个移动的电视台,每个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一个现场直播的记者。人在哪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在哪里;新的媒体形态出现在哪里,党管媒体的原则就应该落实到哪里。传统媒体必须加快与新兴媒体的科学融合,在新的舆论格局中继续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主导舆论议程设置,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成为引领网上舆论的风向标。

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和挑战,传统媒体特别是区县报的生存空间受到多重挤压。过去,面对电视媒体的冲击,纸媒通过增加信息、文化和思想的深度守住了阵地。今天,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仅靠坚守已经难以独善其身。必须主动进军新兴媒体领域,借鉴新兴媒体的表述方式和信息加工方式,融合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特点,巩固传统优势,形成新的优势,实现在全媒体背景下的发展壮大。

二、路径:建设立体传播体系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路径,谁有勇气、有谋略,谁就能赢得先机和主动。

重庆市永川区新闻社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战略上树立“大传媒”观,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加强外部合作、新建传播平台等办法,综合应用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党的宣传工作内容,走出了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抢占先机,搭建平台。2008年,率先推出了由重庆市永川区新闻社与新华社合作的永川网,开设了国际国内新间、本土新闻等几大板块栏目。这一报网互动的尝试,不仅扩大了受众面、提升了媒体影响力,更提供了一个外界了解永川、关注永川的窗口。同时,永川区新闻社联合中国移动永川分公司推出了第一份《永川手机报》,内容突出永川本地要闻,关注国内国际时政大局,同时涵盖财经、生活、体育等多方面内容。经过几年发展,永川区新闻社又先后与中国电信永川分公司、中国联通永川分公司合作,实现了《永川手机报》全网运营,至今已有用户达20万户。2011年,永川区新闻社与方正集团深入合作,投人近20万元开发了永川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并于当年10月向全社会推出,以其新颖悦目的视觉效果和多媒体新闻功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新平台的搭建,大大拓展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空间和形式。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传递,落实的效果、群众的意见又通过这些渠道反馈回来,为党委、政府加大督办力度,制定新的政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党的中心工作。

篇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已达7.1亿,手机网民突破6.56亿。面对媒体格局深刻调整、舆论生态重大变化,在融合发展的竞技场上,没有第一,只争朝夕。

作为新闻舆论的引导者,党报更应锐意改革,趋时而变,加快媒体融合步伐,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党报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履行好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

以科技理念提升党报引导力

1.以科技理念为引领。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的重要命题。这是党对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部署。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融合发展的深度;理念创新的程度,决定融合发展的力度。党报作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党报需要构筑自己的媒体阵营,通过媒体融合,让发出的声音更响亮、传播更广泛、影响更有效。

2.以科技理念为方向。

观念就是价值,思想就是力量。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纸质媒体的党报,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是势不两立还是相互融合?

孝感日报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孝报集团)给出的答案是:以顺应促逆势。集团确立了“媒体融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大思路,积极应变,与时俱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平台、经营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真正让媒体融合产生化学反应,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互动互融,形成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经过融合发展的蜕变,集团综合收入在4年时间内翻了两番。真实的数据充分证明了融合发展的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3.以科技理念为动力。

媒体融合既是技术革新,也是观念更新,更是体制机制创新,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

近年来,孝报集团按照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力推进各项改革,实现体制机制全方位颠覆式创新,通过拆除壁垒,借助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建立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新闻采编平台,大胆实施采编流程再造,改造升级生产要素,完善考核体系和分配机制,调动了全员参与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了媒体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个阵地由“相加”到“相融”的转变,使孝报集团的传播力实现几何级倍增。

以科技投入提升党报传播力

1.突出“设施+”,巩固融合发展的基础。

孝报集团按照“集团式运作、全媒体发展、多元化经营”的思路,把发展新兴媒体作为其发展升级的重要工具与战略目标,为其提供资金、人力、内容、品牌等全方位的支持,使传统媒体继续巩固新兴媒体蓬勃发展。

近年,集团在科技传播设施建设上不吝财力,先后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建成全媒体采编系统、移动采编系统、电子阅报屏、便民资讯等新媒体平台。升级报纸印刷设备,抓好报纸发行,巩固传统传播方式。新设立孝感网、电子阅报屏编辑部,进一步扩大新媒体平台。同时,配套人才力量。2013年以来,集团共引进各类技术人才67人,其中本科46人,研究生5人,海归硕士2人,中级职称6人,副高2人。

2.突出“互联网+”,开辟融合发展的阵地。

数字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现代人的阅读方式转向了移动电子阅读,接受偏好转向了互动、视频和直播。这些,都对传统主流媒体形成巨大挑战。

报纸是传统传播媒体,互联网是新兴的信息载体。党报要及时发声、适时发声,就必须用好互联网这个利器,通过多元传播,让党报舆论宣传彰显主流、有效传播。

孝报集团顺应互联网传播规律,加强传播力建设。在融合发展上,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打造两报、两微、一网、一屏、一端的互联网+媒体的传播矩阵,使主营业务大为拓宽,整体运营模式更加多元,实现内容、品牌、价值、服务、经营的互联互通。

事实证明,让新闻传播拥抱互联网,为新闻传播插上科技“翅膀”,才能满足人们的“抢鲜”需求,才能成为传播“主角”。

3.突出“新闻+”,探索融合发展的路径。

对于路径的探索,孝报集团进一步挖掘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核心价值,围绕主流新闻生产者和区域信息提供者的行业定位,一手抓新闻宣传,一手抓信息服务,促进从单一新闻生产向“新闻+服务”的跨界融合。

通过构建以孝感日报为主导、孝感晚报为补充的传统新闻传播矩阵,孝感网・槐荫论坛为基石,形成两报一网一屏和“两微一端”为重点的新型媒体政务及社区服务矩阵,逐步实现从传统的报纸出版到全媒体发展、从单一广告经营到多元化产业布局、从新闻生产到“新闻+服务”的跨界融合,并取得了“两个效益”双丰收。

以科技应用提升党报影响力

1.科技在网媒传播中的应用。

在网络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大众传媒的主力军。无论是在人们工作和学习中,还是在休闲娱乐中,网络媒体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孝感网・槐荫论坛是孝报集团旗下的社区网站。网站作为“党网”的角色,精心铸造新媒体品牌,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既激活了人气,又弘扬了正气。通过突出地方特色,合理设置栏目、加强报网互动、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创办12年来,现拥有注册网友超过46万,每天访问人数超过2万,网站牢牢领军孝感网络舆论。《孝感网》及“槐荫论坛”先后获得 “全国最具本土传播力品牌”、“全国地方网络媒体十大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

2.科技在户外传播中的应用。

孝报集团利用传媒文化属性,全面推进报业战略转型,构筑一个以新媒体为主导、多种媒体协调发展的舆论引导新格局。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融合发展,建设党报电子阅报屏,打造新型互动电子媒体,提高党报的阅读率,扩大舆论引导覆盖面。

目前已建设安装室内电子阅报屏近200块,户外电子阅报屏21块,发展楼宇阅报屏127块,覆盖12个大型住宅小区,固定受众100万人,流动受众200万人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电子阅报屏为主体,楼宇电视、电子竞技、文化交流等多元并进的复合型户外媒体平台。

3.科技在分众传播中的应用。

加强党报的传播力,还需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挖掘立体传播深度,突出整体传播效能。

有数据研究表明,占据我们阅读和观看时间的主要平台是微博、微信、各种手机客户端。因此,孝报集团高度重视当今这个“信息无缝隙时代”的重要载体――手机,根据信息阅读差异化需求,适时推出“两报一网一屏”的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最大限度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播。

篇9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115-02

一、引 言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媒体传播进入重要的转型期。2011年,人民网舆情分析备选“年度20件热点事件”的33个案例中,通过新媒体实现议程设置并影响话题走向的比重超过传统媒体一成。江西宜黄“微博直播门”、“郭美美炫富”等事件更为微博时代的到来推波助澜。

新媒体影响力的日益显著也导致广告市场资源配置分散,这让城市广电媒体在题材、制作、传播、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面临巨大挑战。

基于互联网的传媒新生态已经形成,传统媒体尤其是处于中央和省级媒体双重挤压下的城市广电媒体,如果不加快转型,舆论引导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将会被动弱化。

因此,城市广电媒体应积极探索以传统媒体为支撑、以新媒体为重要载体的融合发展之路,迅速打造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为广电媒体的科学管理、高效运营与转型升级提供战略保障。

二、积极利用新媒体,壮大主流舆论场

面对精彩纷呈、泥沙俱下的网络世界,城市广电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着抢抓舆论引导主动权,抢占新阵地、制高点的责任。只有继续发挥“内容为王”的优势,坚持“在多元中竖一元、在多样中立主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的喉舌作用。

(一)重视阵地建设,打造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及时性”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城市广电媒体除利用现有的广电传播渠道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及时做好宣传报道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内容优势建设、利用新媒体,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信息,打造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以南通广播电视台为例,近年来利用3G直播技术实现重要新闻的实时传输与滚动播出,旗下的城市门户网站“南公园”不仅实现了广播、电视各类自办节目的在线直播和碎片化点播,还通过视窗、通栏、专题等形式对自办节目和重要活动进行推介,开设的微博、论坛、社区等频道,在征集新闻线索、与网友互动交流方面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网站还参与了多媒体内容分发平台的建设,向社会网站、手机电视、平面媒体等终端提供节目内容,赢得了舆论宣传的主动权。

(二)强化网络应用,推动全媒体、多层次的报道理念

传统媒体网络化、固定电视移动化、网络平台集成化、手机终端媒介化、信息传播碎片化和新兴媒体主导化,是业内公认在当前传播领域出现的“六化”。顺应形势,城市广电媒体应加大整合力度,强化网络应用,积极推动多媒体、多层次的报道理念。

从节目研发开始,考虑从传统覆盖向跨媒体、跨介质、跨形态的传播方式转变,大力培养全媒体型记者。目前广电媒体的普遍做法是“台网融合”模式:广播与网络第一时间同步发稿,图文、视频多媒体传播,相关议程及时通过社区BBS、博客、微博等实时互动,实现广播电视与网络传播策划、采访、编辑、发稿、互动等环节一体化高效运行。同时,网站可以考虑让广播电视的栏目制片人参与内容建设,节目采编人员同时成为新闻资讯和生活服务类信息的编辑,既通过网络平台洞悉了受众对节目的需求,又让节目资源成为网站内容的重要补充,形成台网通融的平台,实现内容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以契合受众对信息时效和媒介形态的需求。

(三)提高引导能力,彰显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新闻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由于实名制刚刚起步、网络审核技术不尽完善,网络内容的真实性往往受到质疑,所以到目前为止,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仍然难以被新媒体超越。城市广电媒体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事实调查与验证引导能力,主动介入新媒体,以官方微博、同步播出等形式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切实增强网络宣传的时效性、生动性。

主流媒体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从传播学理论分析,就既要重视对传播者的研究培训,又要注重对受众的分析研究;既要充分认识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又要把落脚点放在传播效果上[1]。在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喉舌作用的同时,要做好与网民的互动,通过回应、追问、对话、放大等方式贯通两个舆论场,让“真实”和“善意”占据主导地位,助推形成“官民互动”的舆论场新格局,彰显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三、发展多元新平台,推动传统媒体转型

篇10

"全媒体"―― omnimedia,它最初源于一家成立于1999年的名为"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美国家政服务公司。这是一家同时包含报纸专栏、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形式在内,并统一进行管理,进而宣传和推广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的所谓"全媒体"公司。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受限,这家家政公司涵盖的"全媒体"显然不够全面,也没有手机电视、户外电视等媒介形态,因而更倾向于"multimedia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指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全媒体的其实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全",而是一种概念上的方向和趋势,全媒体是一种全"为理想化目标的多媒体,多媒体与全媒体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近义词的关系。然而,这家家政公司自己可能都没有预料到,这种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全媒体思路竟无意间道破了传媒业巨变的天机。

全媒体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手段、一种媒介形态,更是一种传播理念和新的信息生产方式。我们需要弄清全媒体时代传播的基本特征,这些媒介环境的特征变化是节目主持人在新时期进行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全媒体不排斥任何单一媒体的行为,单一媒体的价值优势还能带动整个媒体联盟的发展融合,与此同时,它覆盖面广,几乎无孔不入的渗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信息接受面覆盖程度高。例如网络技术就将传统媒介的单一属性向试听全媒体的终端进化,存在于传统意义当中的媒介界限正在日渐消失。原有的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被全媒体的出现打破,伴随着日渐成熟的新媒体技术,同样被逐一打破的还有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限制。自从"全媒体"出现,原有的时间与地域限制被打破,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想观看的频道,尤其是近两年移动客户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等的普及,使得人们原本基本固定在家庭环境的规定时间、地点收看电视节目的固有模式被改变,任何时间、地点都可W任意点播自己想看的节目。

全媒体新闻是指将同一个新闻事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进行多层次开发,这些信息通过编辑加工,报纸可以发消息、访谈、通讯、图片,这些内容再加视频信息可以连接到网络上,通过报纸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数字化。建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发挥传统媒体采编资源和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对信息传播内容、流程进行再造,使新闻中心成为跨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综合平台。与传统媒体时代下形成的市场相比,全媒体时代受众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广大受众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全媒体的发展使得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悄然发生了变化,年轻人花在广播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伴随着全媒体的普及,传统媒体的受众群被分流到网络、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广大网络受众受到信息传播多元化的影响,因而更渴望参与,希望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在新媒体中展现出自主参与性。原先传受双方之间的明确界限现在变得愈发模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广大互联网受众群体因而可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事件的探讨和处理事务中来,这也是媒体环境的巨大变迁的鲜明表现。

此外,由于全媒体时代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媒体对于新闻素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如果仅仅依靠媒体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满足受众需求的。因而我们需要依靠受众群体自身的力量来挖掘更多的信息素材,这使得媒体客观上需要更多的受众参与到媒介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这既是为了满足受众的主观需求,也满足了"全媒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篇11

随着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由“合”到“融”的逐渐深入,在推进新型主流媒体打造过程中,媒体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要向着交融互惠的共赢局面发展,要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领导能力,加强媒体内容的管理,自觉坚持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增强传统媒体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意识形态舆论阵地的绝对领导权。

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传播新特征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化的进程已将新闻传播推进到一个革命性变化的临界点。”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舆论场与传统媒体舆论场差异日趋显著,并且传统舆论场在受到新媒体舆论场的影响后,自身的舆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新媒体中海量的、过剩的信息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相对不足,如何让受众在众多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话题。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互联网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年轻一代更是将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新媒体的裂变式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舆论引导和传播格局。

媒体融合使得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观念及方式发生转变。首先,主流媒体在应对舆论结构的变化下,进一步加强对媒体内容的管理,确保正确导向提供新思路,为其自觉坚持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供新的视角。由于新媒体中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活跃性,使得草根话语盛行,从而解构了主流话语。对主流舆论话语进行解构和重读,并由此形成在持续时间上长短不一的众多舆论新焦点,表现为对官方媒体、公权机构、社会名人的批评或带有讽刺性质的移植、套用、修改或是歪曲。这些解构行为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部分网民对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负面情绪,但同时也消解了主流话语的公信力。

其次,传统的舆论引导遵循的是大众传播模式,传播者主要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者是听众、观众以及读者,信息流向是由传播者定向传递给受众,具有一对多的特点。新媒体的大众传播模式则不同,传播者是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以及自媒体等所有能传播的媒介,受者也是包括传播者和受众在内的所有人,信息流向呈多元化、多方向的趋势,传播特点则为多对多。传者与受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有效互动,增强了媒体的影响力、引导力和传播力。例如,传播者在节目、栏目中,通过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终端,与观众、听众实现双向互动,逐步树立起用户理念,让用户能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全方位进行体验,聚集众多的用户,提高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总的说来,在媒体融合环境下,舆论的引导不再遵循单一的路径,也不再以传统媒体为主导,新媒体受众的舆论冲击不仅是与传统媒体舆论的制衡,更是一种多元的、互动式的引导。

最后,媒体融合的实质是舆论阵地之战、平台渠道之战、受众用户之战。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传统媒体的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意识形态舆论阵地的绝对主导。借助新媒体可以扩大节目的宣传力度并且助推线下活动的影响力,一方面能试探受众对即将推出活动的兴趣度,以便及时完善和调整,另一方面也能让活动信息以较快的速度传播出去,吸引受众的关注。借助新媒体获得信息源,利用新媒体的云平台,建立全媒体信息共享,从而打造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平台。此外,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各类媒体之间进行信息能量交换以及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能量的交互,让受众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交流互动,进一步提升内容资源的共享利用水平,进而形成取用便捷、资源共享的广播影视新型生态系统。

媒体融合过程中舆论的特点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更深入的融合进程中,由传统媒体单一引导的舆论主战场也逐步分化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舆论场中。相比作为国家耳目喉舌“上传下达”的舆论管制,如今媒体融合之下的舆论场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间和延展。这样的舆论场建构离不开传播者、传播平台和受众共同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这三个因素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使得媒体融合下的舆论场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特征,每一个特征中都涵盖了正面的推动力与反面的不可控力。

首先,新媒体在与传统媒体争夺话语权的同时,受众也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曾经的受众已拥有了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新媒体赋予受众话语权,给受众提供了自由言论的平台和环境,更建立了与受众之间相互信任的联系。个人情绪的表达既是对社会和生活、对主流媒体话语的某种反馈,又是自身思想与精神输出。个体情绪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感染与扩散,放大成为群体的集体情绪,甚至可以引发对整个社会的情绪。因此,在现实的舆论场中,最易形成轰动效应的舆论压力,往往来自受众对社会阶层矛盾与社会发展矛盾等和有关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负面情绪与过激心态。当这种受众心态被放大和利用时,某些“痛感”话题、谣言和流言的扩散也更为容易和广泛。

第二,传播者和传播平台之间关系的变化使得舆论场形成了多重扩散圈。首先,传播者的范围扩大,传播者的角色不仅限于主流媒体,更有各类自媒体的身影。这必然带动其在不同扩散圈的共同释放,从而造成舆论波浪振幅更为多样。不同的振幅所产生的舆论效应也是不同的。不仅如此,传播平台也在扩大,不仅囊括了主流网站或客户端各类信息的与分享,还蕴涵着由社交W站、贴吧、弹幕、评论、转发、收藏等多种微平台与微渠道。信息在呈现指数型增长的同时,舆论诉求也更加多元,舆论焦点更是无处不在。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个性化推荐技术的影响下,技术扩散与舆论扩散的速度、广度与深度是并行的,只要是具有话题性的观点与论述,都很容易形成舆论聚合,形成舆论影响。舆论热度的极速升温,也就意味着,对舆论的引导同样需要速度的提升。

第三,受众与传播平台之间关系的变化使得舆论场层级更为细化。与传统媒体把握着舆论主导权阶段相比,如今舆论场的广度是相似的。但是新媒体将受众的隐形话语提到了显性的层面之上,在深度上丰富了舆论场的层级。以社交网站、贴吧、弹幕、评论、转发、收藏等微平台与微渠道为层级的舆论场的作用力也呈现出不同的强度,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接地气的民间舆论场的交锋也更为频繁和激烈。民间舆论场对主流媒体话语的解构和重塑,形成了更为活跃甚至更为戏谑讽刺的表达热潮,强化自身话语权的同时,也容易弱化主流话语的公信力。国家精神、传统文化观念等主流意识形态该如何传播,成为当下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媒体机构之间和媒体机构与其他行业之间需要形成“协作互益”关系。传媒产业边界淡化与消失,包括“公共信息生产领地边界的模糊、媒体渠道边界的侵蚀、媒体产品与市场边界的模糊”②等现实情况之下,舆论场的力量被一步步细分,其内涵也随之不断细化。原来我们曾认为的大众媒体传播被细化为在各类媒体平台之上的某种意义上的“人际”传播,使得当下的大众传播也具备了人际传播渠道多元、表达自由、主体分散的特点。这一变化也影响到大众传播媒体向更具亲和力,也更戏谑化的表达方式的转变。可以看出,媒介融合的舆论场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所致,并且随着融合力度的扩大,其传播力量强化的同时,也会带来对和谐健康的传播环境更高的要求。例如,受众所被赋予话语权,其真正意义上是赋予了有更多表达欲望和更强表达能力的受众,在给予了受众自由传播思想的同时,也容易因为有了话语权而更肆意的表达。其产生的舆论力度和受众本身的思想根基都更为强硬和坚固,相对应的沉默的螺旋效应会更为明显。因此,从舆论产生的源头上来说,媒体融合的舆论场需要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引导和把控方式,主流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融合如何形成各自助力的舆论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媒体融合过程中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

首先是媒体融合过程中场域的转变。媒体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的生产内容相对单一,报纸、广播、电视还基本停留在各自的媒介载体内,而新媒体的生产,突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物理形态的界限,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多种形态进行集中展现,契合了不同受众的内容消费需求。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就要借鉴新媒体对媒体物理形态的多重融合,寻求媒体内容的转变。

针对媒体物理内容的融合,不管是最先崛起的新媒体还是后觉的传统媒体,当下主流媒体都已经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在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主流媒体都有献礼工程。《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凤凰网等都拥有各自的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平台以及微博平台,而且在单一平台内,融合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态,满足不同受众群体获取信息的口味,尤其是像《人民日报》、央视、《光明日报》等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应用上更是厚积薄发,利用自身优质的采编平台以及对舆论风向的敏锐捕捉,取得了较好的舆论引导效果,一个个跨部门、跨媒体、跨平台的新型媒体架构正在形成。

在以往由传统媒体掌控的年代,媒体生产的内容,多是以国家社会大事作为主导,缺乏对社会民生、百姓生活的关注。新媒体崛起后,以草根文化为标榜的新媒体不仅与传统媒体争夺国家、社会舆论的话语权,而且在社会民生、社会矛盾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传统媒体曾一度处于失声的状态,新媒体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在传统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换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形式上相“加”,再继续推进媒体融合,就要实现全方位相“融”。保持传统媒体党的舆论喉舌地位不放松的同时,也要适度关注民生问题、社会舆论问题。利用传统媒体在社会热点问题的理性分析,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其次是媒体融合过程中引导思维的转变。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思维应当由传统主流媒体一家独大、居高临下的固有思维转变为新媒体的开源、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这种互联网思维水平。摒弃传统的媒体治理理念,转变以往传统的议程设置权的掌控方式,以应对当下新兴的、更具挑战性的传播格局,整合现有的媒体资源,将传统媒体在政策把握、内容监管、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与新媒体的时效性、影响力、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强强联合,积极拓展媒体融合的形式,实现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转型。媒体融合过程中,舆论引导者应转变思维习惯,培养适应互联网传播格局的思维特质,重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媒介化社会和日益移动互联网化的世界,自觉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观察世界,并按照网络社会新的传播规律来引导舆论。”③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中央电视台为进一步推进电视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利用新媒体开源、开放、共享的思维模式,与央视本身优质的采编资源相结合,着力打造“中央厨房式”采播系统,建设全媒体演播室和“一体化”制作平台,全力支撑媒体融合核心业务。这种被称为“中央厨房式”采播系统可以对新闻节目进行统一采集、制作、播出、分发,实现素材一次采集、多频道共享、多渠道分发。央视利用自己在新闻采编的雄厚实力与新媒体广泛的分发渠道,正在逐步转变媒体引导的思维方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这种创新的融合思路是一个经典的媒体融合案例。

最后是媒体融合过程中传播路径的转变。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传播路径呈现出发散性特点,以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下逐步瓦解,信息围墙崩塌,新媒体集合了广播、电视、报纸所有的传播优势于一身,不管是在互联网PC端还是移动端,新媒体的传播路径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新型传播路径的融合,将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如专业的采编平台、高素质的媒体从业人员、对舆论导向的专业分析等)与新型的传播路径的对接,真正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实现媒体融合下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成功转变。只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这是主流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主流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路径。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主流媒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媒体融合的舆论场需要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引导和把控方式,主流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融合形成各自助力的舆论场,转化舆论引导的场域、思维方式以及传播路径,将主流媒体打造成有思想的新型主流媒体,整合新型媒w的舆论影响力。

(作者单位:北京电视台)

栏目责编:邵满春

篇12

新媒体时代是当前引领社会朝着智能方向发展的重要指标。在时代转型时期,传统媒体的新闻方式及渠道开始面临许多问题,新媒体的时效性远远超出传统媒体的信息效率,再加之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媒体已进入十分窘迫的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能方向需进行全面改革,从传统信息的者转变成信息核实者,并根据现代媒体市场引导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防止信息多元化导致虚假信息的出现。

一、从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角色转变成信息核实角色

在以往,新闻的主流媒介主要是以报刊、杂志、电视为主,新闻消息的人员为记者,通过记者对新闻信息的逐步完善与核实后才可于媒体渠道。但是,在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后,新闻信息的公布和报道人员已不再仅限于记者,社会群体能够通过网络媒体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自己的媒体平台中传播新闻信息,使社会群体通过平台快速了解最新消息。而随着新闻媒体在网络平台中的逐渐发展,网络平台已开始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网络采编团队,这些团队虽能够将新闻信息以最高效率于网络中,但其大部分都不具备合法资格,然而这样的发展形势并未对网络新闻媒体带来任何影响[1]。在新媒体时代中,每个人都能够具备新闻实时的条件,能够快速的将周围事件于网络,而网络媒体只需从群众新闻信息中选择一些具有意义或重要的新闻进行传播和推广,这样的传播方式是当前传统媒体无法到达的。对此,传统新闻媒体记者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传统媒体记者需改变固有的新闻角色,将工作模式转变为新闻核实人员,摒弃传统媒体中所担当的信息采集和信息编辑的角色。记者在选筛选信息时,因网络信息的者存在过多不定性因素,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也存在质疑,因此需要记者从中选择具有可靠性的新闻内容进行逐步核实,并完善新闻内容,将其以一个完整的新闻内容呈现于平台中。另外,传统媒体记者相较于新媒体记者在新闻采访资格上更具优势,其可通过累积以往的采访经验快速寻找可靠的新闻信息源,从中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对新媒体信息开展进一步的深度报道[2]。

二、从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舆论把控者变为舆论引导者

新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在于媒体的自由化,新闻信息的话语权已不再是由传统媒体所掌控,互联网的微博平台、论坛等公众平台已出现越来越多的信息者和传播者,并改变了人们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平台中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模式。在传统媒体的发展时期,记者所承担的角色是舆论的把控者,各个新闻的与报道需在记者发声后才会逐渐得到传播,但许多记者在面对一则新闻时时常会出现自身的偏见及观点,而这样的报道方式会将新闻舆论偏向于不客观的方向,影响了社会群体对新闻的观点。在新媒体时代到来后,传统媒体开始遭受巨大冲击,记者的话语权也开始发生转变,任何一个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舆论趋势,一个记者的报道和声明已无法影响事件的发展形势,这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必然会导致真实的新闻信息无法取得信任。对此,传统媒体记者需从舆论的把控者转变为舆论的引导者,对网络不真实、虚假等新闻信息进行现场核实,从中了解新闻时间的整体经过,再同时在新媒体渠道和传统媒体渠道中进行同步,加强新闻的真实性,引导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同时,传统媒体记者在改变舆论方向时,可与其它传统媒体记者进行联合,增强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使社会群体不再盲目了解网络新闻信息,对网络新闻内容具备自身的分辨能力,将舆论引导至正确方向[3]。

三、从传统媒体新闻的内容收集者转变为新媒体平台的合作者

新媒体的网络平台是一个开放式平台,社会群众能够通过各个平台注册自己的专属账号,并通过账号各个信息内容,与其它社会群体达到相互互动的目的。当前,许多传统媒体记者为扩大自身新闻的影响力也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平台账号,并在新媒体平台中通过微博、论坛、微信等媒体中提早与新闻相关的片段内容, 使新闻在还未在传统媒体公布前就已形成了一定的舆论趋势,在后期传统媒体公布新闻内容后则能够进一步增强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同时,该方法还能使记者在新媒体公布片段内容后快速激起群众的好奇心理,使群众对该新闻有着更强烈的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群众对该新闻进展做好实时跟踪。在后期记者将新闻内容通过传统媒体渠道完全报道后,群众必然会对传统媒体大大改观。由此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在新媒体时代中,传统媒体记者需清晰意识到新媒体的各项优势所在,并对新媒体优势做到接纳,而并非排斥与竞争,与新媒体达成共同合作的关系,从新媒体中寻求传统媒体的发展道路,使双方优势与缺陷达到互补作用。媒体的合作不仅仅在于模式的转变,更是将新闻信息的生产过程进行相互融合,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传统媒体自己的官方网站,并在传统媒体网站中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及共享优势最新的动态消息,同时,新媒体平台还能完善传统新闻媒体与群众无法进行互动的缺陷,记者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与社会群体进行有效互动,从中了解社会群众对不同新闻事件的看法,与社会群众进行良好沟通,使传统媒体形成更完善与更强大的现代媒体。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传统媒体记者在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时,需正确认识到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及不完善之处,对新媒体的发展报以接纳的态度,并根据现代媒体所需与新媒体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完善所在缺陷,建立一个更完善、更强大的媒体平台,为社会群众带来更真实与可靠的信息内容,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达到共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篇13

在网络海量信息爆炸般增长的年代,传统媒体在信息量和传播速度上的劣势,造成部分受众的流失。传统媒体要想在这种新的生态环境中有持续的生命力,就应及时调整自身功能,迅速作出应对之策,其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进行信息整合对于报纸价值的提升尤为重要。

由于网络媒体具有信息容量无限性和信息链接的无限性特征,任何一张报纸都无法和这样海量的网络新闻竞争。针对网络媒体的这个特征,报纸对信息量的追求不应是单纯的数量,而应当采用整合传播的方式出奇制胜;报纸记者对网上信息不应是低层次的移植,而应当进行合理整合,以敏锐的目光,对每日每时层出不穷的网上信息进行鉴别、过滤和筛选。在互联网时代,报纸除了刊载新闻外,将报道重点逐步转到跟踪报道、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系列报道等深度报道上来,无疑是一种有力的竞争手段,也是报纸价值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网络优势把自己的“短腿”加长,应该是报纸编辑、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努力探索的一项内容。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对编辑记者有了更高的工作技能要求,那些掌握采、写、编、评、摄、制、播、录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全媒体具有即时、滚动、互动、汇聚等特征,要求记者突破传统思维,充分考虑受众需求,这也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拥有全新的服务意识和新闻理念。

2010年9月,哈报集团在省内媒体中率先进行新闻改革探索,全媒体记者新锐亮相。以全媒体记者为核心,哈报集团旗下的《哈尔滨日报》、《新晚报》等传统纸媒体与新媒体哈尔滨新闻网省略紧密互动,以图片、文字、视频、QQ组合的多媒体形式,立体交叉、全景呈现新闻事件。新推出的全媒体报道将为广大受众提供全新的新闻阅览体验,扩展报道内涵、实现新闻提速,将传统的新闻报道带入一个崭新的“全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平面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融合,实施文字、图片、视频等组合式新闻供给,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哈报集团主动把握这一趋势,实施全媒体战略,全力进行新闻改革探索。

打破传统新闻传播供给方式,以图片、文字、视频组合的多媒体形式为受众提供更广泛、权威、快捷的资讯,立体式全景呈现新闻事件,扩展报道内涵、实现新闻提速——哈报集团全媒体记者均配备高清录像设备,不仅可以用文字、图片的方式采访新闻事件,还可进行现场实时视频摄录,同时提供文字、图片、视频三种新闻产品。《哈尔滨日报》、《新晚报》每天刊发的全媒体新闻稿件均链接视频新闻网址,读者、网友可登录哈尔滨新闻网观看相关视频、图片及更详细的报道,从而为读者提供更权威、广泛、快捷的资讯信息,实现全景式、立体式新闻供给,为受众带来全新的阅览体验。

两年来,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传统媒体,不断推动媒体间的相互融合,粗浅地摸索出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法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