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21 14:53: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中心和灵魂。新时期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倾注心血。班主任高质量的班级管理,不仅能保证学校教学秩序正常化,还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新时期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质量。
一、初中阶段特点
初中生的生理特点表现为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产生微妙变化,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学生理性思维发展有限,知识经验和心理品质仍然保留部分小学生的特点。初中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尚未完全形成,在遭遇挫折时易泄气、自卑,有从众心理。初中生独立性和依赖性关系表现为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希望得到家长与老师的帮助。这一时期的学生在班级上需要班主任的密切关注。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有问题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能严管不解决问题。班主任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关乎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的进步。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源远流长,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过去学生对老师绝对尊重,师生关系较为严肃,而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要求平等、和谐、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双方有平等的意识,而要有和谐的关系,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宽容,并能凭借宽广的胸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尊重”二字的维护,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只有关心学生作为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人人都渴望尊严,特别是处于成人和孩子之间的青少年。一旦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友好,他们对班主任的好感就会油然而生,从而更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和谐的关系不仅能使学生健康成长,还能为教学和管理带来便利与理解。
2.严爱并济
当好一名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班主任工作的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严爱并济”能有效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质量。“严爱并济”可以描述为严抓习惯,细下功夫,爱心感化。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管理需要制定班规,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也要列入班规中,对于违反班规的学生一定要严加管理,但是在严中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往好的方面发展。细下功夫就是要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的变化,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细心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对学生有爱,不管是在教育上还是学生生活中,都要让学生感受到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打开心扉,才会产生信任,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总的来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用“严”要求学生,严抓习惯;要用“细”观察班上的每位学生。
3.调动家长力量
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不同于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完成一天的功课回到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学习和娱乐,因此,家长对学生会有一定的了解。有时候学生在学校情绪不好,或者有反常举动时班主任是不能及时知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的作用就很明显了,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家就有一些反常举动,可以与班主任沟通,告知班主任孩子的情况,这样班主任就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及时给予学生开导和帮助。班主任不是万能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管教的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调动家长的力量,对学生的管理双管齐下,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管理班级还需家长的力量。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和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班主任肩负着教导学生学习和关心学生心理成长的重任,管理好整个班级,能优化整个班级的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为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基础。总的来说,班级管理工作应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严爱并济为主,以调动家长力量协助管理为辅。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班主任的角色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是一个多重角色的混合体。班主任不光是学校的教育者、班级建设的管理者,还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心理医生、各方面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应正确、深刻而又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职责,树立“多角色意识”,加强自身修养与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工作的成败。
俗语说:沟通从“心”开始。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之人,不仅要有爱心、耐心,还要有宽容之心。首先,班主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全面、出色地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班主任不仅是爱的使者,更是爱的传播者。只有老师首先关爱每个学生,学生才会爱戴老师。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又远离家人和朋友,刚开始独立生活,难免有一些不适应,这时班主任以真诚、平等的姿态与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需要、情感和个性,在生活上或心理上帮助他们、安慰他们,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心中有自己;课间与学生一起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一起做游戏,甚至公开一点自己的小秘密,透露一点学生感兴趣的“我”,或耐心地倾听学生讲述自己内心的苦恼,这种朋友似的、全无班主任架子的交流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深得学生的喜欢。
其次,《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法国作家雨果曾有一句名言:“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对班主任而言,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作为班主任不能老是拿着放大镜去看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东西,哪怕那只是一件像课间擦黑板这样的小事。如果我们用爱的策略并发扬光大学生身上闪光点的手段,也许今天的缺点会成为学生明天成长的基石。所以,学生的成长是需要引导,他们的错误需要其父母、老师的宽容对待。班主任能够以宽容之心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心胸更加宽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方法更加艺术,对学生的触动也会更大。
二、提升自我,做有才识的班主任
班主任除了必备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等基本修养之外,还应该具有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因为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对班级、对学生的了解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这就是一种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在学科教学或者在专业技能上吸引和征服学生,因为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班主任,以班主任为榜样。如果一个班主任善于探究,那他的学生也会爱思考;如果这个班主任能歌善舞,那她的班级在文艺方面也会比较突出。班主任在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时,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学习意识。中国有句俗语:若想给别人一杯水,那么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如果一个班主任能以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工作能力来管理班级,那势必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所谓创新意识,就是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念,强化“学生发展”意识,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其次,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育人”意识。管理只是一种手段,学生在其中自觉接受教育才是目的。其实,从班集体的建立到各种班级活动的策划都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作为班主任,在已取得的各种成绩和荣誉面前,要善于捕捉新的目标、新的热点问题,创新思维,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环境,使班集体和学生保持活力。
所谓竞争意识,即在学校开展的各项班级工作评比中要有一种争当先进的意识,这是对班级工作开展的效果的一个综合评价,也是考核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会调整、学会创新、学会谦让、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学会纵览全局。班主任将竞争的意识通过班级学习和活动的形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健全他们的人格。
三、班主任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1.良好开端是打造优秀班集体的基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创建以及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班主任在接过任务之后应努力做好两件事。
(1)熟悉并了解学生,初步建立班委会
班主任一接手班级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概况。可以通过自我介绍、个别谈话、军训、学前教育、思想汇报等形式从正面收集关于学生的能力、性格、兴趣爱好、要求等信息,为下一步确定班委打下基础。其次要了解班集体的基本概况,包括班级的基本构成情况及其他方面,如学生生活社区环境、学生家庭条件、学生在校外的表现等。班主任是一项有强度的社会工作,是在打磨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在社会上取得成功。每天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打交道,有时会让人感到身心疲惫。因此,班主任要学会识别哪些学生能赋予你能量,哪些学生会夺走你能量。利用那些能量赋予者使你的工作变得更顺畅、更快乐。在开始两周内,班主任要及时指定几名有能力、乐于参与班级事务的学生暂时负责班级工作。
(2)开好第一次班会,明确班级奋斗目标
书法大师启功先生曾说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切不可放松思想,也不能放松职责,更不可误导学生。因此,班主任要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因为这是在班里树立威信的基础,是搞好班级事务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开第一次班会时,班主任不但要作自我介绍,而且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带好本班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宣讲《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和规定》,使学生对学校生活和学籍规定有所了解,懂得学校的考核要求。接下来班主任要强调班级要形成一个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班集体,对学生提出课堂学习要求和纪律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在第一次班会中班主任可给学生提供两个奋斗目标:短期的目标是课程考试达标,班级没有人掉队;中长期的目标是在学习期间获得各种奖励,拿到一些等级证书,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争取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2.搞好班级建设,塑造良好班风、学风
(1)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班级管理机制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较多接触社会、政治、个人前途等问题的敏感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行为和形态有着明显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已不可能完全服从班主任老师的安排,在面对一些矛盾、冲突、困难和问题时,他们的思想、情绪又往往容易发生变化。班主任要牢记“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开学后可让学生制定出适合本班行为规范的班规。此外,班主任要坚持班干部轮流记录班级日志,便于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班级活动的开展情况。班主任不仅要掌握第一手材料,还要做好工作记录,思考工作对策,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出正确的评价。为了保障班级管理和教学秩序井然有序,班主任需要对学生“宽”、“严”结合。“宽”指的是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敬学生,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和获得的荣誉要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严”指的是凡事以班规、校纪为准,使学生懂得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正确处理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班主任要抓课堂纪律,做好事先预防,严格控制学生的出勤率,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违纪学生要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加强说服教育,促进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
(2)定期召开班会,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主题班会是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同时也能增进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要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民主法制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主流文化教育,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的思想动态,把脉主流价值观,把学生及时引导到主流思想上来,使他们的思想符合时代的需要,顺应时展。班里可开展“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主题讨论或召开如“雷锋精神”这样的主题团日活动。从对某班学生所写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希望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积极进取、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所作为的人。
(3)抓好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学风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是高质量教育的保证,也是实现优良班风的重要途径。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把学习分为四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美国心理学家D.P.Ausubel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依据学习内容的性质及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而青年学生的学习从内容上来说有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方向性较强的特点。从学习方法上来说有自学方式日益重要,学习独立性、批判性、自觉性不断增强,以及校内外学习相结合的特点。况且,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很复杂的:有的学生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想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有的因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而学习;还有的学生希望达到学校教学要求并顺利毕业。根据不同的层次和目标,班主任要对本班学生进行小组分类,如数学小组、英语小组、计算机小组等。通过合作学习,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智力结构、不同知识特长、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共同协作,可以取长补短,融集体的智慧去完成个人智慧无法完成的任务。而小组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和认同他人的观念、态度、行为,形成一种心理上的默契和情感上的相容,得到一种新的观念、态度或行为。各成员之间要学会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营造出和谐的班级学习气氛。
3.培养班级管理干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青年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应采用自主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班干部的选拔通过召开班会,制定出选拔标准,先由学生自荐,然后由全班民主投票的方式推选,形成一个有责任心、组织能力强、乐于为同学服务、甘于奉献的班委。班主任要对班委会进行监督,在工作中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团队意识,把管理方法教给他们,鼓励他们勤思考、大胆创新,并勇于去实践。要定期召开班委会,由班干部汇报近期的工作情况,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同时规定每年班委会实行轮岗或调整,这一方面使学生能力得到拓展,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团结一致。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好的成绩源于好的学风,好的学风源于好的班风,好的班风又源于有一个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此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要动员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课堂。班主任要注意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中领会团结的力量,体会友爱和奉献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带领学生参加运动会、校庆、奥运会等活动,使班主任懂得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组织班会和与学生接触,及时沟通班内事物,使班主任感到工作的繁杂,不断提醒自己工作要做得更细心些、更耐心些。
4.多与学生交流,协调各方面关系
记得有个班主任曾说过: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仍然是新时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校园生活中,学生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作为班主任,若能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谈话,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对于学生在学习、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班主任要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对于入党推荐、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选、推优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班主任要按照学校文件规定,严格把关,做到公平公正。另外,学生的成长是各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晶,班主任要注重和各任课老师的交流,及时做好学生与任课教师间的沟通工作,同时还要和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使各教育者相互配合、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是常规性的,是跟学校的学生管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班主任要紧密配合学校学生工作的部署,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加以引导,关心并帮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这些工作的落实,充盈着班主任工作的全部,体现在开班会、宿舍走访、跟学生聊天等这些日常工作行为当中,从而与学生共同成长,也使班主任体会到做学生工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美]克里斯顿·纳尔森,吉姆·贝利.教师职业的9个角色.刘坤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 李小红,徐玉双.情感管理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中国电力教育,2009(21).
一、建立班主任的威信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肩负着整个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怎样在班级管理中入得成功呢?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1.教师要热爱学生。教育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爱,因为爱是教育永恒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将热爱学生作为教学成功的秘诀”。班主任只有对学生付出真心,爱心,让学生感觉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与期待,这样才能真正缩短学生跟教师之间的距离,班主任才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喜爱和尊重,学生才会主动接近、亲近教师。只有真正的爱学生,才会建立起班主任的威信。
2.班主任应该博学多才。小学生通常爱问为什么,对于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理。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所要拥有的就得是源源不断的水流,也就是说教师要博学多才,既要专又要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都要有所涉猎,这样才能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才能以教师的博学多才来赢得学生的钦佩与尊重,从而拉近师生距离。
3.独特的人格魅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班主任威信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所谓言传身教,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受到教师自身言行举止的影响。试想,如果教师所讲授的与自身的言行不一致,那么就会对小学生产生误导,而有损教师的形象,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言传,更要重视身教,要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建立真正的教师威信。
二、组建一支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是班集体的中流砥柱。要真正管理好一个班级,就必须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将全班学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1.班干部的选拔。全体学生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与机会。当我新接手一个班级时,我首先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班干部的自荐与推荐中来,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干部。我让报名的学生上台进行讲演,然后由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投票,这样的选举更出民主性。
2.班干部的培养。对于班干部,班主任要充分放权,让他们有更多自主选择与决策的机会。我们不能只是让班干部机械地执行班主任的指令,让他们成为“传话筒”,而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民主决策权,要让班干部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与看法,让他们经过民主协调,来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让班干部真正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3.班干部的监督。在充分放权的基础上要加强对班干部的监督与管理,要赏罚分明、扶放有度,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建立班干部的威信,使班干部能够更好地为班级服务。
三、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是班级管理是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在一个班级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后进生,教师一味地批评与讽刺不仅不会将后进生拉回正轨,促其转化,相反还会扰乱课堂纪律,干扰其他学生正常学习,给班级带来负面影响。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要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加强后进生的转化。一是给予爱与期待。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敏感,缺少自尊与自信,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与热爱。对待后进生,我们更需要倾注爱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使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二是体现公平公正。教师对优生与差生不能区别对待,要一视同仁,体现公平公正,不偏爱优生,不冷落差生。三是赏识鼓励。教师要用放大镜来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加以表扬,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带给学生荣誉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促其转化。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枯燥的说教式管理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与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班级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寓教于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以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管理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例如,开展结对子活动,让优生与后进生结成对子,发挥优生的优势,实践“兵带兵”教学法,让优生来帮助后进生。这样更利于后进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可以在学生间建立一种团结互助友爱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师也可以举办各种知识竞赛,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比起枯燥的讲解与机械的记忆更富有成效,更利于学生将准则转化为行动。教师还可以开展爱护校园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爱护学校与班级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爱护桌椅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内化,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系统而艰巨的,需要广大班主任付出百倍的耐心、信心与恒心,坚持不懈,从小处做起,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而愉悦的班级氛围,推进班级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魏莲美,刘会云,时继昌学.小学班主任怎样进行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29.
[2]张海祥.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32.
一、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对一个学校的建设以及学生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班级管理的无效性必然会造成学生难以全面发展甚至影响一个学校的声誉。但是,目前农村初中班级管理面临着困境,造成班级管理缺乏有效性。
1.班干部建设缺乏科学性
对于班级管理而言,班干部也是班级管理者之一,是班主任管理班级时的有效助手。但是,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往往是班主任直接指定,即使有个别采用竞选的方式选任班干部,候选人往往也是班主任比较关注的学生,或者班主任在指定选举标准时往往倾向于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这样一来,就使班干部队伍的建设过于主观性,也使班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难以有效地进行,从而造成班级管理难以有效进行。
2.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较为尴尬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事半功倍,反之,较差的师生关系会使班级管理事倍功半。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以自己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需要,班主任以管理者的角色出现,而学生往往是被管理者,如此尴尬的师生关系最终会造成班主任的高压管理或者学生缺乏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3.缺乏与家长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现代管理学认为,沟通与交流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样,对于班级管理而言也是如此。但是,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忽视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的班主任更多地是通过家长会与学生家长进行简短的沟通,平时基本不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就会使很多家长不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家长对班级管理的漠视。由于受到家长的影响,学生也很难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这也就造成班级管理难以有效进行。
二、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有效实施的策略
针对目前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策略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加强班干部的选举和职责培训工作
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班级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得力的班干部。没有这个核心,班级有可能是一盘散沙,结果必然是活动开展不起来、不良风气在班级内滋生。所以,班级工作能否开展好,班风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接班后能否及时培养出一支坚强的班干部队伍。笔者结合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认为班干部的选举需要遵从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临时的班干部。即在初中入学时,根据学生登记表上的信息以及军训中的表现,一方面让学生自愿,一方面班主任可以直接任命班干部。
第二阶段,通过有目的的选举,确定班干部的正式人选。这一阶段需要在开学一段时间后,学生之间彼此相熟相互了解后进行。如,可以在期中考试之后进行班干部选举,选举结束之后,班主任要与班干部签订责任书,责任书上要注明每个职位的职责。
第三阶段,指导与调整阶段。在确定班干部后,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支持他们的工作,即使他们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班主任首先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寻找合理的工作方法。当然,对于一些难以胜任的班干部,班主任一定要及时给予调整,一直调整到满意为止。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能否有效实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构班集体的先决条件。那么,作为班主任而言,如何来处理好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班主任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要有爱心;第二,要注重沟通和理解;第三,要平等看待学生集体。
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有效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班主任要主动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赢得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一方面,班主任要重视家长会的作用,要给每一个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中表现的机会;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主动地家访,了解学生在学校外的表现。除此之外,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科技的发展,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校讯通这一有利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除了要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还可以就班级管理以及班级活动安排来征求家长的意见,从而使家长逐步融入到班级管理中。
管理定位是关键,定位准确,班级管理工作则事半功倍。民主式、放任式、粗暴式、铁血式,用哪一种管理方式将决定于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及班级的基本情况。班主任要融入班级集体中,必须找准班级情感支点,使班主任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更顺利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产生爱,热爱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管不好的班级,只有忽视班级管理的教师。班主任情感支点、学生情感支点、班级情感支点成三点一线,就会产生一个优秀的班级。师爱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促使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及一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心理发展。
2. 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使班级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班级是个共性,但也是由学生个性组成的。抓准班级情感支点,必须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就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情感支点,全面了解班级学生个性心理,深入解剖经常性违纪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其优点和缺点,夸张性的发挥其优点,针对其缺点开展教育工作,动之与情,让班主任情感和学生情感交流融合,产生心理共鸣,以达到良好些的教育目的。
3. 了解班级整体特点,采取与之匹配的管理方式
要想管理好班级,必须对班级有深入的了解,再逐渐的引导;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必须有良好教育效果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如果了解清楚班级的整体特点,就能树立良好的班风新形象,学生就容易产生新动力,那么,要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就水到渠成了。
班级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只有班级凝聚力才能师生同心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只有学生产生荣誉感,才能促使学生为这个团队而努力,在努力过程中完成自身的提高。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员,都是班集体的主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集体的形象。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要使学生参与到班集规划中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律、自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学生的个人社会化。
4. 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更好的实现自我管理,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高低。提高学生自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合作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保障。运用多样的形式,给学生搭建一个舞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
一、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一)高校班级管理现状
1.管理理念方面。传统的班级的运作、管理、评估机制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外激性的控制管理为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为单向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服从,忽视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需要、选择、个性的独立性。
2.班级管理模式方面。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基本上沿用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权威式管理或无约束力的放任式管理为主的两极模式,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化、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可操作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班干部和学生的执行力差,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氛围,没有明确的目标。
3.学生方面。从“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走出、受市场经济“务实化倾向”影响的大学生,习惯了“领导―服从”的单向管理模式,缺乏民主创新精神和责、权、利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班级归属感,个人目标不明确。
4.文化建设方面。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加偏好个体行动,班级活动少且形式单一、主题散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缺少交流与合作、难以相互接纳和信任,缺乏共同的班级价值观和目标。
5.交流沟通方面。以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以班会为主要形式、以班级事务为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为主,缺乏“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的多层次交互平台,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6.教师管理方面。辅导员往往把握不好班级管理参与度的问题,比如放与收的关系:“放手”不等于“放任”;松与紧的关系:没有形成“外松内紧、形散神聚”的班级氛围;多与少的关系:辅导员往往沿用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方法,没有做到多观察、多分析,少指示、少干涉;管与不管的关系:辅导员往往忽视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管是为了不管”。
7.许多高校虽然都在逐步实施班级自主管理,但往往流于形式,问题颇多:实施时缺乏民主,班委权利独大;目的上急功近利,管理过程流于形式;内容上缺乏人文关怀,以强制性惩罚机制推行,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度设计上“假、大、空”,可操作性不强;贯彻上缺乏连续性,朝令夕改;方法上仍以行政命令为主,缺乏引导和培养;认为班级管理的实质是控制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没有将“隐形规则”和“显性民主”相结合。
(二)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理论依据
1.政治理论依据。党的十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环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环境“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化教育模式的整体性、综合性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
2.心理学依据。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自主化教育管理的主要心理学基础,其主要理论依据就是马斯洛与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也就是成长需要)。这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让学生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我们自主化教育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
3.管理学依据。自主化班级管理的管理学基础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就是自主管理。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可以自制并能自动激发的。如能给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机制,他们会自发地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起来,教师的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践的意义
(一)教育理论和理念方面
高校班级实施自主管理,践行了中央16号文件“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教育方针,培养了学生自主、民主、创造的精神,使班级管理朝着团结、有序、高效的目标前进。
(二)班级管理体制方面
1.建立健全一套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民主化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拓宽了班级管理的深度和宽度,使班级管理工作步入民主化、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2.构建班级信息综合交互平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和沟通渠道,实现“教师――学生――家庭”开放式的交流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三)学生方面
高校班级实施自主管理能够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教师方面
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能够使教师从传统的、保姆式的、繁琐的班级事管理者转化成班级自主管理的指导者,研究、引导、管理、服务和协调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注重学生观念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的人格化、工作措施的人性化、育人环境的人文化,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五)学校方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19-01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有良好的管理,集体才会像一架健康的机器有序、有效地运转。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搞好农村学校的教育,必须得注重班级管理的实效性,结合农村学校班级的现状采取相应措施,使农村学校班级的班级管理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道路。我们所任教的学校就是一所农村初中,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担任班主任,深知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得失,现就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实效性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一、农村学校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家庭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原因。家庭对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三:一是溺爱,现在家里孩子少,很多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不懂的珍惜亲情、珍惜生活,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习惯;二是隔代管理,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带,对孩子的教育乏力,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纪律教育等较为松散;三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大量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课外作业,造成孩子们压力过大。学校方面,一是部分班主任管理方式粗犷,不能用心交流,不能真正关心学生内心的想法,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二是任课教师仍然存在过多关心优生,而忽视差生等问题,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不够。
二、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平等对待。所以,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把学生置于师生交往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班主任要努力地去发现他们身上独具魅力的特点,用欣赏的态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多激励少批评,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2、加强班干部的培养,形成班级核心
班级几十个学生,每一个学生性格各异,班主任要把这样一群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结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没有核心,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集体核心不能自发形成,需要班主任认真挑选、精心培养。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在我们班里,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且我会采用以下做法精心培养:首先,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其次,在鼓励他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即“以点带面”;再次,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即“以面带面”。做了这些工作,班级就有了一个坚强的核心,通过这个核心,带动班级朝着共同目标迈进!
3、科学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加大班级的凝聚力。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订出本班的近、远期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要切合实际,学生易于接近,易于实现,只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其理想的远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4、用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是德育的载体,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主要途径,需要班主任动脑筋精心设计和引导。在活动中,学生会更加热爱这个集体,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活动,他们还会不断的激励自己努力改进不足,并能增强自信,朝着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因此,班级活动对班级凝聚力的产生和加强起到了催化作用。
5、用责任培养自律自强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班主任要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如建立值日班长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才能;民主改选班干部,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事事落实到个人,形成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形成自律自强的班风学风。
班级管理工作既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又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还是教师提升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它直接影响着班风、校风、学风和学生人格的形成及发展,同时班级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老师的幸福感。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要想实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以及“中小学生人生导师”的目标;①要想摆脱“痛并累着”的魔咒;要想收获到成功的喜悦;班主任只有认识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不断解放思想,注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转变思维方式,善于把握育人契机,才能不断提升班级治理能力的水平。
一、班干部――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
班委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班主任的主要参谋和助手,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领导者和服务者,是班级舆论的风向标,是同学关系的协调者和剂。可以说,班委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的灵魂。
二、家长――班级管理的隐藏能量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②
为此,班主任既可以采用家长会、座谈会、家访等传统的形式组织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也可以让家长组织策划班级活动、入班听课指导、读书交流、家长志愿者服务等新形式参与班级管理,还可以经常邀请家长到班上来,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主题,请家长为学生作各种报告。内容可以涉及家庭教育、法律常识、成才道路、心理健康、生活小常识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或者借助家长的力量,经常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由家长指导,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J识社会,完善自我。③
三、课任教师――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同盟
现行的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体制,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以班主任核心的堡垒作用的同时,也极易产生班主任孤军奋战的局面,弱化了其他课任教师的“育人”作用。这一点在引起我们班主任高度警惕之余,也让我们捕捉到了一丝发现积极因素的契机。
班主任应该如何发挥“同盟”的积极因素呢?
首先,要心胸坦荡,摈弃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一亩三分地”的错误认识,敢于并善于让任课教师“插手”班级事务;其次,要利用一切机会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尤其是教师的第一节课前、带病坚持工作等契机,教育学生理解、尊重、感恩每位任课教师;再者,要勤于和任课教师交流、沟通,听取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把握学情;最后,加强同任课教师的情感交流,做好情感交流工作,是班主任协调任课老师的重要内容。情感融洽了,老师们之间的配合就默契了,辛苦的工作变得轻松愉快了。
四、集体活动――班级管理的精神纽带
实践中,有个别班主任不理解、害怕、抗拒学生集体活动,认为是瞎折腾、担心安全问题、怕麻烦等。其实,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集体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活动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④优秀的班主任总是善于抓住集体活动这个契机,利用其积极一面,调动各方面因素,教育引导学生。
总结起来,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①丰富和活跃了学生的集体生活,促进学生聪明才智和个性的发展。班主任如果只是就学习抓学习最终只能是适得其反。②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思想感情、合适的道德观念、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民主、合作、竞争意识。③有助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④有助于在自我管理中培养责任心、诚实、勤奋感、坚毅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⑤恰当的、有针对性的集体活动还能起到巩固知识,开发智力,提升才干的作用。⑥及时、正确的引导还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增强集体的凝聚力。⑦有助于增强体质,强健体魄。
五、“非正式团体”――班级管理中的双刃剑
班主任经常会发现,班级里除了班委、学习小组、劳动小组等一些代表班级的各类组织的正式群体之外,学生中总还有一些人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就近的地理位置、某一偶发事件的撮合等等,而自发地组合在一起,时间一长就固定为三五一群,行动一致,彼此之间保持着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关系,且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这些被称为班级里的非正式小团体,隐蔽性强,破坏力大,给班级管理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令班主任老师防不胜防,十分头疼。
可见,班主任只有树立整体的、全面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主动性,转变思路,班级管理就不再是包袱或负担,反而会收获喜悦和幸福。
注释:
①育部颁发《中小学班主任规定》第二条.
作者:李小琼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在我国高校班级管理中,实行的主要是高校辅导员制度,即由辅导员来管理班级和学生日常事务,这一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大学生身心发展,其思想也逐渐发展成熟,他们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主体意识都日益增强,以个人为主体,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党支部建立在班上、学生党员人数增多及学生团员管理规范问题凸显。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其契约式、临时性特以及班级组织运行机制中不存在强制性的制度等问题不断显现,管理者无实权,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权力,个人威信和个人情感成为维系班级管理的手段和载体。为了加强对班级管理者的监督,还有相适应的考核制度,使一些管理者出现“三不一怕”现象,“三不”即:不敢管、不会管、不去管;“一怕”即怕得罪人。班委会、团支部委员会与党支部委员会之间由于责任不明晰,甚至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班级管理出现空档。
建立“211”例会制度,搭建班级管理制衡平台,提高班级执行力为更好实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中党支部委员会、班级团支部委员会、班委会三个工作实体有机统一整体,建立“211”例会制度。“211”例会制度是根据班级工作的例会制度,依据每月四次例会,其中两次例会由班委主持召开,而党支部书记和团支部书记各主持召开例会一次。通过“211”例会制度进一步明确党支部和团支部两个主体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地位。党支部和团支部通过例会加强管理、监督和服务班级工作等各项权能的实现,积极管理班级各项事务。为更好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核心作用,加强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努力维护学校稳定,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三会五述一评议”活动。“三会五述一评议”活动即: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五述即:述学习、述思想、述工作、述作风、述模范作用,一评议即: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党员自我评议、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和党员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不合格党员进行谈话,对学生党员中整体存在的问题、个别存在的问题,由党支部和党员制定整改措施,提出整改建议,认真进行整改提高。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一是凸显党支部班级核心作用,“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使学生党支部能积极支持、引导和帮助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在抓团内活动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坚持学生党支部思想汇报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规范支部生活,能适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使学生党员讲党性、强纪律,学生支部党员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团结、向上、有战斗力的集体。二是团支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强党团支部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党支部书记和团支部书记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话语权得到加强,工作更有执行力,党员、团员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加强团组织对党员的监督。为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可实行学生党员年度考核制度,在考核中,团支部组织学生对党员的工作、学习、模范作用发挥进行评议和测评,如果党员被评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就要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由党支部和党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提高,党员考核评议工作的深入开展,可有力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健康运行。完善汇报制度,构建班级管理安全信息网,提升班级向心力为更好地实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实效,始终将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位,使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在班级管理、学生思想教育和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其作用,建立及时汇报制度。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其真正参与班级建设中来,推动班级建设的发展,落实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班级组织对他们的生活关怀。主动了解其生活状况,及时问寒问暖,做到不遗漏、不疏忽;牢牢树立服务意识,对需要帮助的班级成员及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开展温暖的班级活动,让班级成员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每位党员在连点宿舍活动中,学生党员要知道连点宿舍中的学生在哪里、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在干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及时报告学生的基本情况,思想管理工作要跟上。学生党支部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明确了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既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班级管理中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作用,又充分体现团支部和班委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三者协调配合共同管理班级事务,同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稳定、学习发展、素质拓展等努力。“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以使班级管理思路清晰,责任明确,班级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协作、共谋发展的团结局面。建立连接制度,营造班级管理和谐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团支部、班委会在党支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团支部、班委会各负其责,团支部主要负责团员思想教育,班委会主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由一批热心为集体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积极分子组成的组织核心,这样才能带动班级成员及时迅速地实现预期目标,带动全班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班级管理中核心作用、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建立连点制度,即:支部连接班级、党支部书记连接宿舍、党员连接问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连接一名普通同学。“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以使学生党支部积极发挥班级核心作用,支持、引导和帮助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在抓团内活动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学生党员党性意识和奉献意识增强,学生骨干的团结意识和服务意识亦得到增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表率作用明显。新形势下探索班级建设新思路,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模式,积极提升“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可以使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可以使班级凝集力得到增强,学风、班风得到加强,党支部班级核心作用得到加强等。
做好班级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班规的意识,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礼貌待人等品行方面的自我约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品行修养。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模范的作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好的自己首先做好,做到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的榜样,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例如,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小组划分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产生竞争与合作,此时教师就运用语言创设情景将团队合作的精神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讨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努力,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而竞争的意识则通过教师自身的职业性来体现,学生最终都会走向社会,都会面临与他人竞争的局面,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价值。
二、以生为本,关注差生的成长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做好师生之间的沟通工作有助于班级良好氛围的打造,尤其是班级里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他们是更需要教师关心的群体,教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谈话等都能激起他们无限的联想,渴望被关注、渴望被认同是差生更需要的。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给予此类学生更多的关注,通过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们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成长。例如,早恋、迷恋网游、成绩差等问题都是班主任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找焦点,抓关键,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又如,在迷恋网络游戏问题的处理中,班主任分析到这类学生往往是学习、家庭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游戏过关的成就感来体验自己的价值。在这类学生的管理中教师采取了与家长共同沟通合作解决学生网络游戏的问题,在家里的电脑上安装相应的软件限制学生游戏软件的使用,与学生达成一致规定每天玩的次数,由多到少逐渐减少玩的次数,同时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多指点和帮助,让学生增强自信,并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思维模式,让学生意识到网络不仅使可以玩游戏,还能学习,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管理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说依赖于班级管理是否到位。因此,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基本职能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本文拟以六维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工作实践,构建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六维模式,推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班主任工作效能的有效提升。
一、传统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班级管理以知识、计划、策略为核心,以班主任为权力中心,班主任根据学生能力大小指定班团干部。这种传统模式虽能稳定班级,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是易使班主任权威发生错位。部分班主任认为“管理即管理者之事”,在管理过程中凌驾于学生之上,我行我素,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淡化师生的平等权利。二是易使班主任管理带有主观性。部分班主任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主观的自我期望去要求和塑造学生,管理方法简单,内容片面,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多元需求。三是易使班主任管理方式落后。部分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苦心寻求到能“治住”学生的秘方,而非循循善诱,教育引导。四是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这种管理模式在班级中容易产生学生“贵族”,出现“班主任指手划脚当导演,几个班团干部忙忙碌碌当主角,绝大部分学生互不关心当观众”的局面。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民主意识受到压抑;班级管理长期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收效甚微。因此,学生日益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教育需求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班级管理模式。
二、六维管理理论及其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六维管理理论是北京大学王建国教授于2006年提出的一个管理学新框架。它融合中西方的管理理念,克服了传统管理中的重战略轻文化的不良倾向,给现代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涵括文化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艺术管理、权变管理和执行管理六个方面,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基本内涵所在。在六维管理中,文化是统帅,信息是前提,知识、艺术和权变是手段,执行力是结果。班级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组织,其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集中体现在过分重视或局限于“人”的因素上的管理。班级管理不仅应该最大限度地寻求“人”因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应该最大限度地寻求到“非人”因素的支撑性,因为管理文化、管理制度、管理环境等这些“非人”因素的存在往往能左右班级管理效能提升的程度。六维管理理论强调“非人”因素的重要性,为现代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的架构
学生班级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组织,其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将六维管理理论运用于班级管理,可建构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六维模式。
(一)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价值目标
所谓文化管理,是指人格化的企业组织的管理方法要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班主任实施文化管理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塑造高雅的班级文化为出发点,以完善健全学生人格为落脚点,注重价值目标、和谐班团以及综合实践的文化构建。第一,价值目标的文化构建。价值目标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激励学生向上的动力;它的构建要以学生的全面、主体发展为指向,注重针对性和层次性,形成目标价值体系。第二,和谐班风的文化构建。班主任应有良好的教风和作风,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选准突破口,精心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充分运用舆论力量等来培育良好班风、学风。第三,综合实践的文化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而且要在实践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文化管理需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炼,从而将价值理念浸润于学生内心。
(二)实施信息管理,广开沟通渠道
信息管理是指各行各业各部门搜集、整理、存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班级信息管理核心是获得班级管理的适用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班级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管理,这就要求建立健全机动、高效的班级信息管理机制。第一,信息的收集。班主任可通过自己观察、向家长了解、与学生攀谈、查阅档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信息,并保证信息的来源渠道畅通。第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班主任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做好班级日记、备忘录等工作,为班级的有效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第三,信息反馈。信息加工处理后,区别不同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作为教育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
(三)实施知识管理,探索科学手段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与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科学的知识管理手段就是要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第一,设置适当管理目标。班级管理首先要根据班级实际状况,引导学生制订出恰当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的设置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第二,倡导民主管理观念。班主任要相信学生,发扬民主,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个性在平等、宽容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第三,建立科学管理制度。要搞好班级管理,教师必然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样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从而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意识。
(四)实施艺术管理,挖掘和谐路径
艺术管理是艺术组织或个人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以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取得最有效的管理效益的一种管理行为,其核心是如何用艺术而非科学的方法激励和领导不同的个人或团队,以追求特效和美感。挖掘和谐的艺术管理路径就是班主任能否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有效激励学生共同努力,实现班级目标。第一,批评教育艺术。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时,一天他偷偷把校长的宠物狗杀了。校长决定“惩罚”他。怎么罚?罚他画一幅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事后,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奋学习,终于成为科学巨匠。假如当时校长采用粗暴的惩罚手段,这位未来的科学家很可能便从此“夭折”。批评处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必须有适当的处罚,但运用处罚手段应注意适度、及时、公正。第二,模糊管理艺术。班级管理大可不必面面俱到,事事问津,时时“认真”,大事要清楚,小事可模糊。这样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刚”“柔”相济管理艺术。“刚性管理”要求做到一个“严”字;“柔性管理”要求做好一个“疏”字。要取得好的效果,班主任必须将“刚”与“柔”有机结合,做到刚有据,柔有理,刚柔相济。
(五)实施权变管理,力求与时俱进
班级权变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管理不存在一种普遍的原则和方法,只能权衡环境的变化,变通管理方法,以达到管理的动态满意。权变管理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班主任应根据变化的环境和对象变更管理方法。一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育人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班主任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整合校内外的各种因素,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班主任应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校内条件,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等,更新工作方法,重视细节管理。三是坚持因人制宜,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随机应变,不断解决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班主任还要因材施“管”,因人而异,给学习困难学生信心以达标,给优秀学生压力以攀高,引导学生参与竞争。
(六)实施执行力管理,注重协调落实
执行力管理就是通过对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五种执行力的协调管理以达到整体执行力的最大化。班级执行力管理要求班主任协调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以更好实现班级目标。这五种单维执行力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木桶效用,其中任何一种执行力的缺失都可能导致班级执行力管理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没有文化执行力,意味着知识有害,可能进行错误的班级管理;没有信息执行力,意味着知识为零,班级管理缺乏确定性,决策失去信息依据;没有知识执行力,意味着班级管理缺乏科学方法,其他执行力就失去效率基础;没有艺术执行力,意味着知识丑陋,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励和领导学生参与班级建设;没有权变执行力,意味着班级管理僵化不能变通,它会大大提高其他执行力失败的几率。因此,班主任实施执行力管理,就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协调各方,全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中关系的协调
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中,六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信息管理是前提,文化管理是关键,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是手段、方式和方法,执行力管理是保障,这六维统一于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班级管理目标。虽说六维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其他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六维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班主任要协调好它们在班级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
第一,引导:班主任直接管理。班级建立初期,班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管理和文化管理。班主任应及时把校纪班规等信息灌输给学生,广泛收集学生信息,有针对性地引导、规范学生行为。实施信息管理是为班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确保管理的确定性、风险度和真实可靠性。此阶段,班主任还应特别注意在学生中的威望和影响,大力推行文化管理。班主任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不同时期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引导班级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班级“个性”,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
第二,认同:师生共同管理。班级凝聚力基本形成后,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应逐渐向班委会转移。这时,班级管理的重点是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这个阶段,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和选拔好学生干部,班里出现问题时,应先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再进行分析、比较学生意见,采纳合理建议,提出解决办法。班主任还应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的手段,加强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有效地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和全体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出师生共同管理班级的良好氛围,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第三,内化:学生自我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是文化管理取得成效,即班级价值取向正确。健康舆论已在班级中成为主导。这时,班主任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执行力管理,指导班团干部开展好工作,让学生轮流值日,实行值日班长负责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实现班级管理“群众化”。实行执行力管理,一要保证思想认识落实,二要保证管理协调到位、措施落实。班主任要抓好各项管理措施的检查、协调、落实,既要严格执行管理方案,把每一项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行动上,同时还要注意各项管理措施的协调,从整体上把握管理目标的实现,多管齐下,追求班级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雪苏,李伟,班级管理的效能之路叫,班主任,2006(6): 10—11
[2]王建国,领导者的五维执行力与六维管理啪,北大商业评论,2006(4):106-109
[3]应焕红,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式[J],学术季刊,1999(1):lOO—109
[4]陈文辉,班集体“精神家园”的文化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 2006(7):81—82
班级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细胞,班级管理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程度上而言,班级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学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从而有效地推进学校管理工作得到更大的提升。
一、班主任工作方法和具体技巧策略探析
1.正确定位,扮演好自身角色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要正确定位,扮演好自身角色。首先,班主任要主动充当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进行及时引导。其次,班主任要充当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之间联系的桥梁,充分协调各方关系,从而实现共同推动学生学习成绩获得提高。与此同时,班主任对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要及时提供帮助,发挥好领路人的作用。
2.学会信任,爱与严格并举
“严格教育”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步淘汰,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学会信任,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例如,时常找学生聊天,询问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收获给予极大的奖励。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细微的举动来感染学生,使学生领悟到关爱。当然,给予爱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不能丢弃,两者要双重并举,共同发挥作用。
3.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为此教师的行为和举止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造成重要的影响。基于此,班主任要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时刻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全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结语
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其主体主要包括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三者,并通过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与写作来达到一种教育管理实践的效果。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的核心在于围绕学生为管理的根本,将管理的内容集中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这种关系处理上,并最终实现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理想而完整的人格品质。所以要将这些理论内涵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坚持把学生作为管理教育的根本。在过去传统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学生主要是从成人的视角和权威标准作为出发点,并按照统一而标准的办法来塑造和管理学生。而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教育理念逐渐发展到以学生为发展主体,促进学生在校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并逐渐让学生在校教育中感受到其主人翁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并实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另外,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还有一个核心关系即是师生关系,要求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从价值理念出发,平等、公平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相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中,即作为老师,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并向着学生。为了让老师行为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老师应该立足于与学生相处的师生关系中,通过恰当的行动融入学生的发展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构建美丽的班级教室。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学校的组成离不开一间间教室。同时从社会角度而言,这些不同的教室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学校或者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教室中每个学生个体即是生命,所以教室为生命而存在。教室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承载生命个体的地方。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这项教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性工作。但也不乏还存在一些中小学老师认为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而且认为只需要通过装扮教室环境即可。但事实上,真正建立“美丽”的教室,在于那份“真”。在这个教室成长学习的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印记或者是自己的一片天。学校教育要对学生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就必须树立学生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自信心,并使其意识到自己成长与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因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应构建一个“美丽”的教室,其美丽在于能够真正呈现出学生的美丽心灵,并让教室成为学生可以表达自我的美好空间和平台,并非只是通过满教室墙面的彩色图纸来让教室显得空洞而缺乏内涵,相反地,应该让学生能通过这个美丽的教室感受到生命的本真。2.始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是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根本前提。而班级管理中的情况其实质也即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性关系即是幸福与痛苦的根源。其中所说的这种幸福即是学生的主观意志和老师的实际班级管理行为是协调统一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所需正是老师所给予的,从而达到两者的相互配合与统一。这种“幸福”的原因在于老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和调查情况,从而对学生的需求和需要有一个准确而恰当的把握。而痛苦则是与幸福相反,学生的主观意志想法正好和老师的相反,学生的需求得不到老师的解决,同时老师给予的也不全是学生需要的。这种痛苦的背后归结于老师的失职,没有充分去了解和知悉学生的需求,而是主观性地去把未必是学生的需求强加于学生。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新课改的重点,作为中小学老师必须重视班级管理,并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来培养和塑造有素质、有能力以及有理想的人才。
作者:孙晓萍 单位:湖南省武冈市邓家铺镇双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