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22 15:31: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透析护理综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引言
工作面端头是工作面和准备巷道交接的部分,工作面的超前支撑压力和固定支撑压力在此处叠加,容易出现应力集中;采煤机和刮板运输机的机头、机尾均在此处,而且端头部分也是行人、运料和通风的通道,容易出现大跨度梁,端头部分就会有较大无支护空间;此空间的顶板经过多次重复支撑已经非常破碎,这也为工作面端头支护出现多种问题埋下隐患。
1 工作面端头受力及支撑压力分析
1.1 工作面端头受力分析
工作面端头是工作面和准备巷道的相交接的重要部分,端头处受到多重支撑压力的影响,在多重支撑压力叠加作用下,端头处出现顶板破碎、底板鼓起、两帮变形等多种严重破坏,对此处的受力情况分析有以下三种:①准备巷道开掘时,原岩应力重新分布,巷道变形稳定后巷道本身还有残余支撑压力;②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形成的超前支撑压力对端头的影响,使端头变形加剧;③工作面端头处煤岩体受到上区段固定支撑压力的影响。
1.2 准备巷道工作面等支撑压力分析
准备巷道本身的支撑压力:大多数矿井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顺序,这就要求工作面准备时,提前预先掘出准备巷道。准备巷道周围围岩由于受到开掘巷道的影响,使得原岩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巷道出现大变形。集中应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围岩的原始应力、岩石性质、巷道支护形式、支护强度和巷道尺寸等因素。
一般回采巷道大都在煤层中掘进,巷宽在2~ 4m左右,可以观测到由于掘巷产生的应力集中引起的两帮变形。又由于工作面准备的支护几乎是无初撑力的支护(锚网索支护除外),在复合顶板条件下必然产生离层。在较大的集中应力条件下,巷帮出现较大位移,造成整个巷道周围浅部岩体破碎,十分不利于端头支护。
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准备巷道开掘出来,巷道残余支撑压力的影响趋于稳定。随着工作面的开采,采空区上部岩层重量将向采空区周围新的支撑点转移,从而在采空区四周形成新支撑压力带。在工作面前方会形成超前支撑压力(以下称临时支撑压力),此时,在工作面端头处同样也要受到工作面临时支撑压力的影响。
上区段固定支撑压力:上下区段的相邻巷道,在上区段开采完后采空区周围会形成新的支撑压力带,上区段采空区在与下区段工作面平行的方向上会出现固定支撑压力,这种支撑压力会影响下区段的巷道和下区段工作面的端头支护情况。现在回采巷道布置中,通常采用煤柱护巷形式,煤柱一般留20~30m,也有留5m小煤柱。但这一宽度煤柱保护下的巷道,还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上区段开采形成的固定支承压力影响。
2 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实例分析
2.1 工作面概况
某矿设计年产量500万t,主采6#煤层,11020工作面布置其中。伪顶为0~0.6m厚的灰色粘土岩,直接顶为2.0~4.0m厚的深灰色粘土岩,岩性单一,层理不育,具有随采随落的特性,基本顶为6.2~15m厚的细砂岩,有较大的岩石强度,但水平层理较发育。底板为细砂岩或中砂岩,结构稳定。由上述力学分析得知,工作面端头由于受到准备巷道的支撑压力、工作面的固定支撑压力与超前支撑压力三系力的叠加影响,根据“OX”板破坏理论,随着工作面推进容易在工作面端头处遗留部分不能及时跨落的三角状顶板,我们称之为弧形三角块结构。此时这种结构由于受到端头支架的反复支撑,顶板破碎加剧,原巷道内的锚杆失去力学作用,因而导致端头支护极为困难。
2.2 针对弧形三角块结构的工作面端头支护方案设计
端头支护方式选择:①11020工作面超前支护方式。在原有锚网支护的基础上,在工作面上出口以外20m范围巷道内,加打三趟HDJA-1000金属铰接顶梁配合DZ-31.5型单体柱进行支护;②端头支护方式。在超前支护的基础上,在中柱与下柱之间增加一趟1.0m金属铰接顶梁配DZ-31.5型单体柱支护,端头支护靠近老塘的3排单体柱空采用戗托板支护,支护角度约75°~85°。
端头支护参数:弧形三角块结构参数。其主要参数有基本顶沿工作面推进方向断裂长度L1,沿侧向断裂跨度L2,以及弧形三角块在煤体中的断裂位置X0。弧形三角块B的基本尺寸通过基本顶在周期来压时的断裂模式和周期来压步距确定,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长度L1即为基本顶周期来压时的步距,根据相邻工作面开采经验,确定L1=16~24m。L2是指端头基本顶断裂后在工作面侧向形成的悬跨度。根据板的屈服线分析法,认为L2与工作面长度S和基本顶的周期来压步距L1相关,根据有关计算分析,当S/L1>6时,三角块的侧向跨度L2与周期来压步距L1基本相等。11020工作面长150m,所以L2=16~24m。端头基本顶断裂位置X0可用相关公式计算。
根据11020工作面顶底板岩性,直接顶厚度为1.5~3.5m,煤体是中硬强度,煤体的内聚力为1.2MPa,内摩擦角为30°,侧压系数为1.2,应力集中系数为1.4,上覆岩层平均容重为25kN/m3,巷道埋深为400m,工作面的巷道煤帮的支护阻力取0.3MPa,经计算X0=4.6m;超前支护和端头支护。在基本顶给定变形工作状态下,巷道内超前支护的强度加上原巷道锚网支护强度应当能控制住直接顶并使其与基本顶贴紧,因此支护强度至少应当承载直接顶岩重。当采用工作阻力为180kN的单体支柱进行支护,单体支柱的柱间距取0.7m时,排距为1m,则巷道超前支护强度明显满足。在计算端头支护阻力的时候应该考虑端头顶板的断裂位置,当采用工作阻力为180kN的单体支柱进行支护,单体支柱的柱间距取0.7m时,排距为1m,受采动影响后,端头处锚杆支护的支护强度进一步的降低,有效系数约0.5,考虑端头基本顶倾向断裂的影响和煤壁支撑力的作用,则单位棚距内所需要的单体支柱数为4根。所以回采巷道超前支护采用在原来锚网索基础上打设四趟单体支柱配铰接梁,另外在顶板围岩较差地段增加支护力度。
3 结语
本文通过工作面端头力学分析,为某矿11020工作面端头弧形三角块结构支护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参数设计,决定在11020工作面端头采用超前支护和端头支护方式,能够确保11020工作面端头支护强度要求。
参考文献:
Abstract: Hemodialysis is the important treatment to maintain the life of patients with kidney disease. It is mainly used in the maintenance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kidney disea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improved,and the diet structure has changed,which makes the number of nephrotic patients continue to rise,so hemodialysis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medical work. Most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lack of effective cure methods,so they need to receive the treatment of long-term hemodialysis. In this process,the nursing of vascular acc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nursing effec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infection and obstruction of access. In the process of hemodialysis,the establishment of vascular acc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ient's life safety and the effect of hemodialysi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nursing of vascular access in hemodialysis.
Keyword: Hemodialysis; Vascular access; Nursing; Research progress;
目前大多数终末期肾病患者将血液透析作为疾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有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而血管通路则是透析过程中将人体血液引出、过滤、送回的通路,在血液透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为了进一步提升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本文针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分类及护理路径
1 、血管通路的分类
依据性质的不同,血管通路有长期性和临时性两种。临时性血管通路包括经皮股、直接动脉穿刺以及动静脉留置针。长期性血管通路则主要由动脉外瘘、内瘘以及移植血管内瘘构成[2]。经过对血管通路应用情况的研究,临时性血管通路中以动静脉留置针最为常见,而动脉内瘘在长期性血管通路种类中具有安全性高和效果理想的优势[3]。
2 、血管通路的护理
2.1 、术前护理
通过分析影响患者血管通路的因素,将感染的发生和血栓的形成作为两组主要原因,所以,护理干预方法的提出以及成功建立血管通路,是影响血液透析效果的关键[4]。对于整个血液透析过程来说,依赖于血液透析的患者,常有较大的负面心理情绪,疾病及治疗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都是降低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的因素[5]。有学者对9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实施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常规组的1.3倍,满意度接近98%,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分值降低近10分,取得满意效果[6]。因此,在穿刺开展以前,应针对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可能发生的风险、治疗效果向患者明确告知,并及时发现和排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以促进血管通路建立的成功[7]。
2.2 、穿刺护理
从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实际情况来看,穿刺效果对治疗和护理最终效果的影响较大。所以,护理人员要确保穿刺的稳、快、准,针头保持20°的倾斜角度,当穿刺成功后,立即固定针柄。如果穿刺失败,则选择另一个合适的位置重新进行穿刺[8]。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如一部分患者血管较细,则可使用罂粟碱扩张血管,然后实施穿刺。注意观察患者的血流情况,如果流量不足,则需调整穿刺针位置。如果有渗血情况发生,应使用无菌纱布压迫,后用棉签按压,按压的过程也要注重对力量的把控[9]。
2.3、 置管护理
应按照临床无菌操作的标准完成透析接管工作,接管完成后,使用肝素清洗导管,如果导管出现推注不畅的情况,应谨记不要强行推注,可以用一定量的尿激酶进行冲洗处理,以免出现栓塞问题。并且,每日消毒置管表层,更换纱布,过程中消毒工作可应用碘伏,对患者的伤口使用无菌敷料掩盖[10]。为了防止静脉导管因空气流入而发生栓塞,透析以后应使用夹子对静脉管端实施封夹处理,并拧紧肝素帽,以防止空气的进一步流入[11]。
2.4、 并发症护理
按照并发症种类,将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分为感染、出血以及血栓等,具有不同的护理措施[12]。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情况来看,感染是患者最常发生的并发症种类,感染一旦发生,患者有瘘管位置的灼烧感、发热和红肿现象,对这部分局部感染问题的护理措施,首先要求按照无菌操作标准完成各项术中操作,然后进行瘘口的有效清洁,尤其重视对瘘口与皮肤接触位置的清洁和护理,保持干燥是避免这一部位发生感染的前提条件[13]。一旦患者有感染发生,则可及时终止内瘘,替换血管通路,并应用抗生素治疗,避免患者感染问题的进一步恶化[14]。对于出血类并发症,发生时患者有穿刺部位渗血和皮肤红肿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发生对于患者的血液循环不利。护理工作中为了减少出血的发生,应避免重复穿刺以及过早穿刺[15]。并且,还要勤于检查瘘管,保持通畅,同时避免过度按压。针对血栓类并发症,可以将瘘管杂音和震颤的消失作为诊断依据[16]。对于这种问题,护理人员必须随时检查瘘管,增加患者的营养摄入,借助抗凝药物等手段降低患者血栓的形成概率[17,18,19]。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和身体健康,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针对穿刺、置管和术前相关工作,落实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根据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确保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黄允,李惠勤,樊桂娟.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62-63,65.
[2]茹曾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1):142-143.
[3]肖玉虎,钟永,王清华,等.湖南省娄底地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现状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6):401-403.
[4]陆赛.济南市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多中心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德吉扎桑.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类型选择及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3):309,311.
[6]戚秀丽.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9,38(24):125-128.
[7]王秀辉.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液灌流凝血原因及护理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4):51-54.
[8]邱素真,郑茜子,刘钟缘,等.我国血液透析导管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6):4-7.
[9]危志强,章旭,蔡小琴,等.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现状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9,19(3):211-213.
[10]韩慧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OST、DKK1蛋白水平与骨密度及血管钙化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9.
[11]严宁,严连喜,石平.不同血液透析通路对老年患者透析效果的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2):115-116
[12]马慧超,于洋,崔天蕾,等.心功能检查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通路术前评估的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9,18(1):50-53.
[13]由晓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1.
[14]雷奎.不同血管通路下尿毒症病人透析充分性与肾性贫血的关系[J].心理月刊,2019,14(5):129.
[15] Elizabeth LH. Outbreak of Hemodialysis Vascular Access Site Infections Related to Malfunctioning Permanent Tunneled Catheters:Making the Case for Active Infection Surveillance[J]. Infection Control&Hospital Epidemiology,2002,23(9):538-541.
[16] Pandora G,Tori B. Cannulating an arteriovenous access in hemodialysis settings[J]. Nursing Made Incredibly Easy,2019,17(4):21-24.
Abstrac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diseases threatening the safety of human life.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modality for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n CKD patients. American kidney disease and dialysi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guidelines require 6 months to MHD patien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assessment 1 times.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exercise therapy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gnosis of MHD patien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nursing research of MHD patients' exercise therapy,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blood purification nurses to carry out the movement of the patients.
Keywords Hemodialysis patients; exercise treats; nursing; revive
运动疗法,指根据疾病特点和患者自身功能状况,利用力学原理,通过器械辅助及患者自身力量,以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改善身体局部或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治疗方法。O'Hare AM十年前就发现透析1年后,长久静坐患者的死亡风险比经常活动者增加62%。近期也有研究认为运动疗法对MHD患者身心健康有益,可改善生活质量。KDOQI指南要求每6个月对MHD患者的生理机能与体能活动进行1次评估。本文对MHD患者运动疗法的护理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血透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1 MHD患者运动疗法的现状
运动锻炼是MHD患者康复的一项重要措施,能够间接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和心理状态。常见的运动锻炼形式主要有:阻抗运动、阻力训练、有氧运动等,具体锻炼方法包括步行、爬楼梯、慢跑、太极、骑自行车。也可以在透析过程中模仿蹬脚踏车动作或做关节旋转、屈伸运动。
低强度持续力量训练对MHD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的疲乏程度。有研究认为,以瑜伽为基础的运动训练对MHD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虽然国外有大量研究证实MHD患者运动疗法的益处和重要性,但国内的开展状况并不乐观。调查发现国内仅12%的患者能够做到规律锻炼,出现此情况可能与两方面有关:一、血透护士对运动疗法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缺乏重视;二、患者信息获取渠道不足,担心运动有加重病情的风险。因此,加强患者对运动的正确理解和重视的同时,也需要增加血透护士关于运动疗法的知识储备。
2 MHD患者运动疗法的形式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通过大量肌群有节律、持续地活动,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受能力。调查显示:有氧运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最大摄氧量(70-88%),改善心功能,降低心率变异率,且安全性高。冷成香对MHD患者进行6个月的有氧运动干预,患者疲乏感减轻,体力活动能力提高;进而间接改善MHD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通过多次、多组,有节奏的肌肉力量负重练习增加肌纤维直径、强健肌肉,从而改善肌力,这类训练常见的运动方式主要有:自由力量训练和抗阻运动。研究证明:较低强度的自由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力、减少肌肉萎缩,提高患者体能。协和医学院的研究证实抗阻运动可显著提高肌肉质量,改善MHD患者机能,提升平衡性、协调性和敏捷性。
目前在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运动方式主要是固定脚踏器训练,即患者借助固定式脚踏器,持续模拟蹬自行车脚踏器的蹬踏动作。透析过程中运动通常在透析治疗的前2h内进行,国外开展较广泛,国内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据报道:在透析中进行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增加尿素、磷酸盐等毒素的清除率。Henrique发现透析中运动能够有效地可以控制血压、改善贫血,且安全性良好。力量训练、有氧运动、透析中运动均能帮助患者改善疲劳感、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提升抗氧化应激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4-0156-03
The Coagulation Reasons of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Treatment and Nursing Progress/TANG Xi-ning,WEI Jin,LU Feng-hua,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4):156-158
【Abstract】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 is collective name of all continuous and slow clearance of treatment of water and solute,hemodynamic tolerance of CBP is good,does not change the plasma osmotic pressure and other advantages,condens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BP therapy in cardiopulmonary bypass,extremely easy to cause the coagulation problem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oagula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agulation; Coagulation; Blood purification; Nursing progres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Nanning 530031,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4.089
1995年,国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会命名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该治疗方式指每天接近24 h或连续24 h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以替代损伤肾脏功能的一种治疗方式,于2000年正式更名为CBP[1]。CBP具有的优势有:(1)血流动力学稳定;(2)可针对患者个体有效纠正机体酸碱失衡症状;(3)对溶质的清除率较高;(4)有助于强化营养支持;(5)可有效清除炎性介质[2-3]。多数学者认为将CBP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具有改善病情预后、降低致死率的重要作用。凝器凝血是CBP治疗中的常见问题,不仅影响疗效,还导致血液丢失、增加治疗费用。笔者特分析凝器凝血相关因素与其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1 血滤器凝血原因分析
1.1 凝器材质
血滤器生物材质直接接触是导致血栓的因素之一[4]。血滤器接触血液时激活了凝血十二因子,从而引起内源性凝血瀑布反应,相关凝血因子活化导致了纤维蛋白沉积,最终形成血栓。有研究证实,不同材质凝器膜的生物相容性均有一定差异,因而对凝血治疗的影响也并不相同[5]。学者曹宁[6]通过对血液透析膜与相关凝血因子的研究发现,磺化聚醚砜膜(PES-SO4Na)、聚砜膜(PS)、聚醚砜膜(PES)、醋酸纤维素膜(C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等血液净化膜材中,磺化聚醚砜膜具有最小的内源性凝血作用,因此血液相容性最好;相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上述五种膜材中内源性凝血作用最大的材料,因此其血液相容性最差。
同一种类膜材在于不同抗凝剂配合使用时,膜材抗凝性也各有差异。如PMMA、CA及PES-SO4Na使用时,肝素活化程度明显低于枸橼酸钠,提示肝素作抗凝剂时血液相容性更好;而PES、PS使用时则相反,肝素活化程度高于枸橼酸钠,提示此时枸橼酸钠的血液相容性更好[7]。
1.2 血液状态
血液出现高凝态的原因是多种凝血因子水平增高,血液中抗凝血酶原的活性和纤溶酶原水平降低,血小板水平、黏附性及聚集性明显增强,血液黏滞度不断升高,更易发生血栓。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合并肾功能损伤后极易出现感染症状,凝血功能亢进,导致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态。在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体重若明显增加,血液在超滤后被浓缩导致黏稠度增加。因此,透析时应严格掌握抗凝剂应用量,避免凝血发生[8]。
1.3 血流速度
血流速度缓慢作为导致凝器凝血的原因之一[9],据相关临床研究报道,在上百例次透析患者中由于血流速度慢而出现凝器凝血的比例达到27.4%,在导致凝血因素中占第二位[10]。分析血流缓慢导致凝血的原因可能有:(1)血管不畅,主要为导管位置不佳,导致动脉管路引血难,血管通路中血流量降低,若管路折叠或扭曲也会影响血流量;尤其在血泵抽吸发生时,一方面对血小板和血细胞的挤压加深,激活凝血因子,另一方面与吸空现象发生有关,加重凝血。(2)透析机警报过于频繁导致血流中断,也可能加速凝血。(3)循环血容量较低时,急危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血流减速[8-9]。
1.4 抗凝剂
相关研究显示,抗凝剂的剂量不足也是出现导管及凝器凝血的重要因素[11]。不同患者凝血功能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需要的抗凝剂量也有不同,若医师估算抗凝剂用量不准确可能导致凝血。
1.5 其他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肝素过敏[12]、术前已行透析、出血或有出血倾向、围术期等,在透析时通常不使用肝素抗凝,血液经透析器时可能附着于透析膜,从而导致凝血。血泵运转停止、管道接头不良、泵血前输血或输液等因素均会导致凝血[13]。
2 护理措施
2.1 血流速度护理
治疗前需先抽出并查看上次透析治疗封管中抗凝剂,确定并未在导管中形成血栓且血流畅通后即可连接。在连通上机后应仔细认真地对管路、穿刺肢体、置管部位进行核查,必要时可适当对患者肢体进行约束,尽可能避免出现屈膝、扭颈、屈髋等可能导致导管打折或脱落的姿态。若患者需要长时间置管,可先由导管注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避免导管血栓产生;若导管位置异常,可采取稍微后退穿刺导管、旋转导管等处理,以恢复血流,如血流量不足也可交换动静脉端。此外,需注意超滤时速度适宜即可,避免过快,同时应对患者血压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出现血压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症状,应遵医嘱应用升压药或者于动脉端血泵前采取纠正措施(如补充适量生理盐水)[14]。
2.2 血液高凝态护理
调节前稀释量(以2000~2500 ml/h为宜)[15],增加滤器置换液量以降低血液黏滞度;在CBP治疗前预冲(生理盐水500 ml+肝素50 mg)滤器、血管路,必要时可用200 ml生理盐水对滤器和管路进行冲洗[16],查看滤器是否有凝血现象,还可降低凝血凝血发生率。
2.3 无肝素透析患者的护理
透析时无肝素抗凝需在行透析前采用肝素盐水对管路和滤器进行冲洗,同时选用生理盐水约300 ml对循环通路进行冲洗约20 min[17],并将冲洗使用的生理盐水量在超滤量中扣除。同时血流量的设置也对体外循环是否凝血、透析最终效果有一定影响,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患者心血管功能良好,可将血流量参数设置在250 ml/min以上[18]。
2.4 抗凝剂不足护理
CBP治疗能持续有效进行的关键便是安全有效的抗凝措施。因此,针对患者体重、凝血指标和血液生化等指标,由医师核算并制定出适宜的抗凝剂首次剂量、维持剂量,由护理人员严格遵照医嘱执行,并在使用后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以便异常及时处理,并不断调整和确保抗凝剂的正确适宜用量。对于存在高危出血可能的患者,建议局部应用枸橼酸或生理盐水加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综合抗凝[19]。随着近年来临床应用和研究的深入,大量资料显示局部应用枸橼酸行抗凝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对保护滤器有良好效果。
2.5 透析液温度护理
相关研究显示,过低的透析液温度可能导致凝血[20]。因此,在患者进行透析治疗时室温应尽可能维持在20 ℃,湿度以50%~75%为宜。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其变化情况,注意患者四肢末梢的温度变化,一旦患者出现寒战、畏寒等应及时加盖棉被等以保暖。对于容易发生低体温现象的患者,可预先将加湿器温度调解到约27 ℃,并准确、及时记录下24 h内出入量和超滤量,预防有效循环血量不够、末梢灌注不良而致低体温。
2.6 及时处理透析器警报
透析器警报也可能导致凝血。因此,工作人员需做到坚守岗位,绝不擅自离岗。一旦出现跨膜压、动静脉压、空气警报、漏血警报等需及时处理。出现空气警报时需对设备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并抽出气泡;漏血警报时,需及时排查产生原因并及时更换滤器;此外应当注意在更换传感器或置换液时需避免管路中进入空气,以免增加凝血风险。
2.7 其他护理
透析治疗期间应尽可能避免输注血浆、脂肪乳等胶体物质,避免输注后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体外循环凝血风险加大。对于必须输注血制品的患者,宜在透析治疗完成后进行。治疗期间也应定时巡视,对滤器、管路中血液颜色进行观察,还包括静脉壶硬度、滤器是否出现黑红色线条以及跨膜压和静脉压水平等。
随着CBP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凝血时有发生。护理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提高责任性和工作耐性,及时发现治疗期间异常并尽快处理,以降低凝器凝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进一步确保安全、有效的透析治疗。
参考文献
[1]毛嘉艳,王莉.连续血液净化透析中透析器凝血的观察及处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175-176.
[2]金爱萍.连续血液净化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8):1303-1304.
[3]杨洛,刁永书,陈志文,等.同步枸橼酸抗凝与无肝素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护理[J].西部医学,2012,24(2):391-393.
[4]朱冬冬.透析膜材料的应用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4):325-328.
[5]钟波,杨飞,王翠,等.不同透析膜材料透析器对透析过程中颈动脉-股骨头距离动脉脉冲速率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4):46-48.
[6]曹宁.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不同血液透析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对比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5):4727-4734.
[7]《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学术部.血液净化膜材料发展及临床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9):5344-5345.
[8]程玉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凝血的观察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5):288-289.
[9]方|.不同因素导致连续性血液净化滤器凝血的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4,35(33):7526-7527.
[10]王莹.连续性血液净化抗凝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现状[J].天津护理,2014,22(1):80-81.
[11]李同妙,常立欣,耿同会,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抗凝效果的观察与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23):3659-3660.
[12]谭芬叶.普通肝素剂量调整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325.
[13]王云燕,张容,刘颖,等.影响连续性血液净化滤器及管路使用时间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65-3267.
[14]郑桃花,邵善清,叶向红,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7):3383-3384.
[15]冷盛君.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预防[J].吉林医学,2013,34(26):5464-5466.
[16]蒋玉兰,唐春霞,周牡丹,等.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于有出血倾向患者CBP治疗抗凝效果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383-封3.
[17]刘雷.无肝素盐水冲洗法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应用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8):77-78.
[18]陈春香,于海燕,黄雪芳,等.无肝素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中的观察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706-1707.
慢性肾脏疾病发病概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高发病率引起广泛关注。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提高以及医学技术不断进步,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多,但是有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差,建立动静脉内瘘存在很大的困难甚至是无法建立,人造血管搭桥也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涤纶环的深静脉留置导管也就是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医学界不断研究下产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临床上倍受青睐。对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为了更深入的探究在血液透析中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特点以及临床价值,对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接受规律透析的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共4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5岁~73岁,其平均年龄为(35.3±11.5)岁。原发病具体状况如下:13例患者为糖尿病肾病、11例患者为高血压肾病,14例患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2方法 在患者右侧的颈内静脉通过经皮穿侧血管插管技术置入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皮下隧道大约是10~15cm,将涤纶套在和皮肤出口距离大约2cm的位置,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的根部,观察其回抽血流状况良好,导管使用肝素盐水进行封管之后将患者皮肤缝合,再使用无菌敷料对其包扎。在置管之后的次日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1.3护理方法[1]
1.3.1心理护理 长期置管手术属于有创手术,因此患者会产生明显的恐惧感。在进行相关手术之前应该全面向患者解释相关内容,消除其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3.2保证有效透析 具体内容如下:①嘱咐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头部姿势,避免进行过于激烈的活动,防止导管出现受压、扭曲或者折断等情况对透析产生影响;②每个月使用剂量20万U以避免出现血栓。方法操作如下:在4ml的生理盐水中溶入20万U尿激酶,完成透析之后注入到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动脉与静脉导管里面,留置时间为30min之后将其抽出并弃掉。按照常规方法封管防止血栓出现。
1.3.3插管皮肤护理 在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隧道上口,一般是在手术之后的7~10d拆线,但是隧道下口需要在手术之后4w才能拆线。每次透析之前将敷料打开确认插管的局部没有发生出血、血肿或者滑脱等状况,对导管还有插管位置的皮肤使用碘伏棉签消毒,透析之后使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每间隔2d时间更换一次敷料。
1.3.4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3.4.1感染 具体如下:①关于留置导管的操作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在操作过程中所有操作人员需要戴上帽子、口罩以及手套等,避免将导管的接口开放在空气当中,将肝素帽卸下之后换上注射器或者血管通路;②肝素帽均是一次性使用,对于导管还有皮肤穿刺位置要严格遵守消毒操作;③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卫生生活习惯,不要拉动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避免淋浴。
1.3.4.2栓塞 避免栓塞的关键内容是在透析技术之后封管的方法,一般使用纯肝素封管。在封管之前使用10~20ml的生理盐水对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冲洗,到无血才停止操作,这是为了保证导管通畅,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积程度。
2 结果
所有患者留置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平均时间为(18.1±10.2)个月;1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情况,经过对症治疗后得以控制,保留导管继续透析;2例患者出现导管栓塞现象,使用尿激酶通管之后继续透析。
3 讨论
血管通路是否通畅以及维持时间长短,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明显,血液透析患者自身动静脉的内瘘失败概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方面的问题[2]。
在进行相关手术之前可以进行体表B超,能够对血管变异情况尽早发现,防止出现并发症。对于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来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发生概率最高能够达到64%,所以对感染进行严格控制是保障导管使用寿命还有功能的重要内容。
综述,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一种血管通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对患者应用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能够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