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业模式的特点

商业模式的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22 15:31: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商业模式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商业模式的特点

篇1

传统的BMW车里,发动机占了非常大的空间。传动系统、变速箱等,则把车的前端塞得很满。特斯拉则没有发动机和传动设备。它的主体部分是1700块电池,都装在车底。后面两个轮子是马达,尺寸不超过一个西瓜大小。这样独特的设计,使得特斯拉有巨大的空间,有前后两个后备厢。

而且由于前备厢产生巨大的空间,车的安全性非常棒,因为它给车前面的撞击开拓了很大的空间。此外,对比5系BMW,在发动机方面,对于一辆常规535系列,发动机占整车成本的20%,特斯拉则将这一成本从7000美元下降到3500美元。

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1.用硅谷的思维,打造一个硅谷的团队来造汽车

特斯拉团队里最重要的一位成员,就是其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马斯克曾创办了贝宝(PayPal),并卖给了易趣,在美国硅谷互联网领域一举扬名。

第二位是布莱克,他原来是苹果的一个高管,现在是特斯拉的用户体验高管,主要负责用户体验方面的VP,所以嫁接一些电子行业,尤其是智能手持设备方面的一些基因。

还有一位是特斯拉CTO,他的背景更多是在航空航天业,负责怎么把航天航空业的技术嫁接到特斯拉汽车制造过程当中。

另外一位关键成员是负责生产制造方面的成员,他来自于丰田,他原来是负责丰田一个主要生产方面的技术人员,现在就到了特斯拉负责生产方面。

2.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特斯拉在用户体验方面强调三个焦点:第一是技术;第二是酷、时尚,尤其是把汽车作为一个大玩具;第三是环保。整个用户体验的焦点,是如何给用户提供一款车,这是一款高端跑车,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间不会感到任何性能上的损失,而同时增加很多新的技术和很多炫的亮点。

另外很多方面超越用户的预期。主张要做一款最酷的数字化电动跑车。在这个引导下,有几项具体的点,第一不同于普通的汽车,特斯拉整个车的控制中心是一个17英寸的显示屏,构成它和整个互联网对接的主要通道。它有智能手机APP端,可以对整个车实现远程控制。另外通过数字化大脑,可以实时更新操作系统。更接近互联网思维,而且进行了两次更新。

此外,特斯拉还给用户提供8年免费电池维护和更换,同时针对用户对充电方面不方便的考虑,它在全国用太阳能板建网点,当特斯拉充电网建好之后,你可以从南开到北,从东开到西,可以免费使用这个充电网,在整个过程中间不产生任何的费用,在这个方面也是超越了用户的体验。针对有些用户提出对于电池的更换不方便的考虑,特斯拉最近推出一项技术,1分半钟之内更换它整个底部电池,这个速度甚至会快于你去常规的给汽车加油的时间,在加油的时间内可以换两次电池。

3.颠覆式的营销模式:体验店+网络直销

在营销方面,特斯拉绕过了传统的4S店+经销商模式,主要通过体验店和网络直销进行销售。和苹果的概念一样,你可以到一个体验店去看去摸去感知,销售人员不会给你推销某一款产品,而是让你更好地体验这款产品。你的单可以在网络上下单,最后这个车下单之后会通过,会给你直接从厂家寄过来。体验店的地点不是在常规的郊外,而是在高端的购物中心,有很多人,整个环境也比较舒适。在体验店的内部,你可以坐在里面感知这个车;在体验店里,你如果对这个车感兴趣,可以回到网上预约来做一个试驾,当然时间非常短,不超过几分钟。

篇2

【关键词】HDPE 土工膜 特点 应用

中图分类号:F470.22 文献标识码:A

1、土工膜HDPE的特点

土工膜HDPE是以塑料薄膜作为防渗基材,与无纺布复合而成的土工防渗材料,它的防渗性能主要取决于塑料薄膜的防渗性能。根据材料机理,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防渗系数高,具有高强抗拉伸机械性,它优良的弹性和变形能力使其非常适用于膨胀或收缩基面,可有效克服基面的不均匀沉降。

(2)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高低温,耐沥青,油及焦油,耐酸、碱、盐等80多种强酸强碱化学介质腐蚀。

(3)优秀的耐老化性能,抗老化、抗紫外线、抗分解能力,可使用,材料使用寿命达50-70年。

(4)施工速度快,有多种规格多种铺设形式满足不同工程防渗要求,采用热熔焊接,焊缝强度高,施工方便。

(5)环保无毒性,防渗膜采用的材料均为无毒环保材料,防渗原理是普通物理变化,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

2、土工膜HDPE的应用

石油、石化行业,由于原材料及成品的特殊性及敏感性,一旦发生事故,对环境影响巨大,群众关注度极高。目前,油田在环保上的投资显著提高,并呈逐年上涨趋势,本文仅就土工膜HDPE,简述在一些实际项目上的应用。

在设计事故水池时,斜坡占地面积大,不经济,通常向下开挖直角边坡,用浆砌片石形成池壁,在地下水位高的工程中,一般采用池里、池外设排水井,由管子相通,施工及检修时采取降水处理或者在池底铺设HDPE土工膜后,用片石或碎石配重。当有需要排气时,可用土工膜将卵石包裹,形成盲沟,效果非常好。

铺设时,应在HDPE土工膜裁切之前,准确丈量其相关尺寸,然后按实际裁切,并逐片编号,详细记录在专用表格上。同时应力求焊缝最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原材料,这样做也容易保证质量。膜与膜之间接缝的搭接宽度一般不小于10cm,通常就使焊缝排列方向平行于最大坡度,即沿坡度方向排列。在拐角及畸形地段,应使接缝长度尽量减短。除特殊要求外,在坡度大于1:6的斜坡上距顶坡或应力集中区域1.5米范围内,尽量不设焊缝。铺设过程中,应避免产生人为褶皱,温度较低时,应尽量拉紧,铺平。铺设完成后,应尽量减少在膜面上行走、搬动工具等,以免对膜造成意外损伤。

在储罐基础设计中,HDPE土工膜整铺在基础上,由于铺设的直径比罐底钢板直径大,只在罐中央安装检漏装置,在罐底形成完整的罐基与储罐隔离层,一旦发生事故,泄露的石油即被HDPE土工膜隔离,只能从检漏装置流出,第一时间发现漏油,而不会侵入基础,从而不会污染土壤和地表水及地下水。

篇3

一、引言

B2B(Business to Business)电子商务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为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等商品交换提供服务的现代交易模式及交易关系。它迥异于传统商务模式,也不同于C2C(customer to customer)电子商务模式、B2C(Business To Customer)电子商务模式以及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电子商务模式。B2B电子商务模式借助互联网快速反应的特点和优点,使得企业的市场活动可以以更快更方便的方式进行,从而推动企业在竞争中不至于落后进而获得相对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SMEs)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成分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所扮演的社会功能也越来越显著和重要。而B2B电子商务模式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创新和理念创新提供了契机和工具,如果中小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新时机谋求自身的发展和创新,那么于企业、于社会都将是大有裨益的。

二、B2B电子商务模式的特征

B2B电子商务模式具备电子商务模式的一般特征,如方便、迅捷、互动、多选择,但是在此之外,B2B电子商务模式还有着自身独特的一些特征。

(一)B2B电子商务模式的规模效益呈现递增规律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某一商品的规模效益呈现递增规律,那么该商品生产者就会在一定时段内增加投资从而获争取得更大的边际收益效益。规模效益呈现递增是B2B电子商务模式最为重要的特征,这也是该模式与B2C电子商务模式最为本质的区别。与B2C电子商务中买家对商品价格和利润率的被动接受不同,B2B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有着平等的议价定价能力,双方对利润的分享一般不会发生显失公平的倾斜。

B2B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交易网络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你挂着我来选”。这种双向的交易网络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买主的多选择权,也就是买家可以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搜寻多种符合意向的产品或者服务,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加以选择然后再做出购买决定;另一方面,卖家也拥有多选择权,他们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潜在顾客,对于与谁可以成交,卖家也更具有选择性,特别是对于稀缺商品更是如此。在这种双向模式下,尝到甜头的买卖方都愿意继续使用B2B电子商务平台,并且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随着进入市场的群体越来越大,B2B电子商务模式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就呈现出了递增的特征,并且会是级数递增,规模效益呈现递增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B2B电子商务模式的专业性

像淘宝、亚马逊等B2C电子商务模式由于是对传统零售店理念的模仿和改进,因此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运作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商业常识和电子商务基本知识。B2B电子商务模式的运作所需要的是专业知识,也就是专业性,主要表现在需要平台的幕后人员对特定业务、特定产品以及特定客户群有深入的了解。对于B2B电子商务模式而言,没有专业知识就无法生存。比如,SciQuest(实验器材专售网站)、eSteel(钢铁交易平台)等等,这些交易平台的运行都是依靠着一个拥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幕后团队才得以继续并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可以断定:B2B电子商务模式的运行如果单独依靠交易网站自身而没有专业主体的参与,那么是很难在钢铁、矿产等特定的产品的销售业务上取得成功的。

(三)企业之间的关系稳定而牢固

B2C平台在建立业务关系的过程中,卖方通常是通过诸如广告和共同营销之类的“外推式”的方式来吸引买家并与之建立关系。但是,B2B电子商务模式却与之不同,该模式下的企业对广告的信任和依赖都不会太强,它们会将“外推式”和“内拉式”的营销手法结合起来吸引对方并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虽然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会消耗更大的人力或者财力,但却是必须而且必要而有效的。比如,A公司对B公司的无缝钢管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通过eSteel平台达成了初步意向,那么B公司会派出专门的业务员上门洽谈或者邀请A公司来看货洽谈。另外,B2B电子商务模式下,电商平台需要和各个企业内部的产品系统或者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和整合。如此一来,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就较为稳定了,流动性大大减少,这对于双方的业务都有着很多的好处。

三、B2B电子商务模式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通过以上对B2B电子商务模式的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发现B2B电子商务模式的创造利润的潜力十分可观,这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讲,是一次改变和完善营业模式的契机。那么,中小企业应用B2B电子商务模式有哪些方式可以采用,这些方式又是否合适呢?本文接下来将对此展开论述。

(一)中小企业常用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应用效果

1、企业自身搭建的电商平台

如果,一家企业欲搭建属于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那么他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从网页的设计到服务器的设置,从传输接口的设计到与其他网站的连接,再到网页内容更新。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为企业节省广告费用,同时还可以推广和展示企业的产品和公司实力。

篇4

德鲁克提出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一个适合的商业模式十分关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这些基于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很可能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一枝独秀。因此为了使企业不被社会发展的潮流冲击,必须使得其商业模式与时俱进。

二、商业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对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目前学界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经济层面,运营层面和战略层面。经济层面的商业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盈利模式上,重点诠释企业的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层面的商业模式重点关注企业的运营结构,也即企业的价值链。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集中于企业战略的总体考核涉及企业的价值主张、客户分析、关键流程等多个方面。

(二)商业模式特征。首先,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把企业的各个价值模块连接起来,使之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其次,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具有独特性。再者,优秀的商业模式还应该具有较好的盈利结果。不仅对企业内部而言,对于企业外部也能做到双赢的效果。最后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具有可更新性,考虑到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以及随着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可以迅速调整商业模式进行应对。

三、商业模式的发展

(一)传统的商业模式。店铺模式,最传统的商业模式就是店铺模式,经营者根据经验和分析,把店铺开在潜力消费人群较大的位置。其供应链就是商品从厂商―商―零售商―客户。赚取中间各层级差价是主要的获利方式。直销的商业模式,直销模式就是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缩减中间环节,减少层级结构,使得生产商和客户建立面对面的交流关系。

(二)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产生后使得整个商业模式逐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经济的平台进行不断创新,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正在进行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重构,其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类:工具+社群+商业模式,首先搭建一个社交平台,然后基于社交平台产品内容这些内容在海量的客户群之间通过信息的渗透,强大的社群关系使得这种渗透性裂变性的扩散。最后通过支付手段使得产品变现。长尾型商业模式,描述的是媒体行业从面向大量用户出售少数的拳头产品到销售庞大数量的利基产品的转变。通过C2B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跨界商业模式,凯文・凯利表示真正的威胁来自于你看不到的行业之外。该模型的实质既是利高效率整合低效率,对核心要素再分配。

(三)数据驱动下的商业模式。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开始尝试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数据集合。

四、几个主要类型商业模式综述

(一)一体化战略商业模式。指出行业的突出问题是产业集中程度较低,导致无法达到规模效应,由此削弱了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纵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可以使价值链上的各个成员在统一的指导思想下经营,关注和满足客户的整体需求,进而提高客户的依赖性。纵向一体化过于关注顾客的总体需求,拉长了企业的价值运作系统,使整个企业对外部市场变化反应过慢,并且在企业不擅长的部位浪费过多的投入,降低了公司的效益。

(二)基于战略配衬的商业模式。作者提出构建基于战略配衬的商业模式,该模式立足于解决企业在战略管理中的问题,以战略为出发点设定符合其实施的商业模式。以战略为指导,延长其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配衬理论最早由Porter(2004)提出战略不仅在于选择适当的经营领域,因为建立在经营领域选择基础上的竞争优势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所复制,战略管理的重点在于将企业体系营运活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为其所选择的经营领域提供特别价值的系统。而这种可以实现各项活动间相互协调的机制称为配衬。

(三)基于模块化的商业模式。童清华(2012)提出了模块化背景下商业模式的生产网络,企业价值模块在重新组合时,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同模块化价值链的企业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进行战略合作,形成具有模块化价值链特点的价值族群,进而演变成包括供应商内容提供商互补者等各种产业角色的模块化生产网络。

(四)基于价值网理念的商业模型。价值网络包括一系列承担不同专业分工的不同组织,是一种组织间关系更为灵活和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链接起来的价值体系,且这种连接是基于对公司业务进行重新分解后的核心能力要素,不同企业把他们各自的核心能力要素连接起来,通过紧密合作同其他价值链进行竞争,是模块化重构的一部分。构成价值网商业模式的三个重要因素是模块价值的相互关系,核心能力和客户价值。

五、小结

商业模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社会背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变化,以及为了适应自身战略结构等。依靠一种理论去构建企业的商业模式很难适应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融合不同的理论结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的优势和特点,建立适合商业模式并及时与时俱进的更新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研究的深入,商业模式与竞争战略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李东,2010)。二者关系的模糊,使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对使用战略还是使用商业模式感到困惑。有的管理者撇开战略,在没有任何战略意图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商业模式,这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危险(Mansfield and Fourie,2003)。所以厘清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变得非常重要。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的深刻揭示也有助于对商业模式本质及其相关理论的理解。文章借助已有的理论或研究结论,在对商业模式形成过程进行案例说明的基础上,分析和揭示了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具体关系。

一、文献回顾与总结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

Morris,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通过对30个商业模式定义的归纳,认为,商业模式的定义可分为三个层面:经济(盈利)层面、运营层面、战略层面。经济层定义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或盈利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层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战略层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模式应该揭示经营系统如何协调凝聚起来的本质,于是Morris, Schindehutteb and Allen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商业模式是一种简洁的表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企业战略、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

本文使用Morris等的整合性定义,不过为使该定义表述得更全面和确切,对运营结构的描述应从内部流程扩展到外部,包括与外部的交易和合作流程,并将运营结构改称为“运营逻辑”。从战略层面的定义和变量可以看出,战略层包含了运营逻辑甚至经济逻辑。为了避免内容的重复,本文用“战略方向”来表达战略层面的内容,并规定它仅包含战略原则(包括使命、战略目标、定位、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等),这并不影响商业模式概念及构成要素的完整性。所以,商业模式包括三个层面的逻辑,即经济逻辑、运营逻辑、战略方向。

(二)战略的概念

希特等(2009)认为,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三)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

研究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的文献较少,且仅限于浅层次的探讨,尚未对两者的关系本质和结构进行深入揭示。

1.商业模式与战略是高度一致的。梁晓雅、陆雄文(2009)通过系统分析中国本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及路径选择,指出商业模式是对战略的具体化,两者高度一致。

2.商业模式和战略是相近和互补的。Mansfield and Fourie (2003)认为商业模式与战略非常接近,但战略的很多内容是商业模式所缺少的,两者必须结合使用。商业模式描写价值创造的逻辑,而战略内容中也包含了对价值的创造的策略,比如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就是对价值创造过程的描述,同时他们认为战略的资源基础观点也非常接近于商业模式的概念,资源基础观点认为企业通过内部资源和能力创造价值并获得竞争优势。Casadesus-Masanell and Ricart(2010)通过研究发现,在简单的竞争环境中,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一一对应和难以区分的概念,环境变化时,变革战略是商业模式所不具备的。

二、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研究

很多文献在研究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时,将战略理论等同于战略内容,或将战略原则等同于全部战略内容,与商业模式相比较,于是得出了片面的或错位的结论。所以,有必要将战略理论和战略内容区分开,本文也将从理论和内容两个层次上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案例说明与模型构建

本部分,首先通过案例说明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由此提出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并构建关系模型。在商业模式概念出现之前,企业主要依据战略安排所有的价值活动。当商业模式概念出现后,研究人员开始对成功企业的价值活动方式进行研究,并归纳成某种所谓的商业模式。具体商业模式形成过程通过图1和案例来说明。

从图1可以看出,首先,企业按照战略理论制定出具体战略内容;然后,研究者通过对企业已实施的战略措施体系的分析和比较,归纳出三种商业模式(只针对前六家企业),即商业模式A、B、C。

图1商业模式形成过程

在商业模式概念尚未应用于企业管理,以及国美电器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之前,我们从未提及国美具有某种商业模式,而国美自身也从未依据商业模式构建自己的价值活动,它只是运用战略工具规划、安排自己的活动。可以审视一下国美的战略制定过程。第一步,制定战略目标,即国美在家电销售零售行业的领导地位以及为利益相关者带来的预期利益或收益。第二步,国美通过SWOT分析和战略定位,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增加消费者对电器的需求。八、九十年代,家电主要由百货大楼销售,购物缺乏便利性。国美电器于是发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开始自建连锁商店,方便顾客购买,由此给顾客带来更高的价值,国美的战略定位是家用电器的便捷传递者和服务者。第三步,选择业务竞争战略。通过对家电产品特点的分析,发现家电产品的差异性很小,零售经营过程也很难实施可持久的差异化,而且自身的经营成本比百货大楼低,所以业务竞争战略必须采取低成本战略。第四步,对价值链进行分析,发现核心竞争力来源,并构建竞争优势。国美认识到零售行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终端(渠道)控制,于是,国美通过密布的连锁卖场建立起了强大的竞争优势,使其在价值链中处于主导地位。第五步,围绕业务战略和竞争优势构建具体的职能战略。采购和供应上,它采用信息化和整合的供应链,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这些都降低了经营成本;销售上,采用低价策略、标准化的服务;财务上,将收入来源定位于场位费、销售返利、房产增值等,并高效利用对供应商的延迟付款带来的财务资源(案例来源:根据作者长期对零售业的考察并结合参考文献[7]整理而成)。以上战略措施经过实施,构成了国美电器价值活动方式。当国美发展成行业领导者时,人们开始关注国美的经营模式,研究的焦点集中于这些具有可视性的价值活动方式即职能战略措施体系,归纳出其所包含的经济逻辑、运营逻辑及其所体现的战略方向等,并把这些内容称为国美模式。实际上,我们往往简单地把以上战略措施称为国美模式。

因为只有(职能)战略措施直接表现为企业的价值活动方式,使命、战略目标、定位、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等只是指导战略措施的构建,并不直接表现为价值活动方式,所以,本文将这些战略内容归为战略原则。因此,战略内容包括战略原则和战略措施体系两部分。

图2 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模型

(二)商业模式与战略的联

1.商业模式与战略具有相同的本质。Elliot(2002),Magretta(2002)和Chesbrough(2010)等认为商业模式与战略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商业模式是“价值创造”导向,战略是“建立竞争优势”导向。然而,从商业模式概念的递进过程可以看出,这两种导向应是相互依存和不分割的。Morris,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认为,从经济层面到运营层面再到战略层面,定义的综合性是递进的。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战略层面(原磊,2007)。

“价值创造”导向是基于经济层面和运营层面的定义而对商业模式的定位,其中经济层面描述的是对企业价值的创造(包括成本控制和收入来源),运营层面描述的是对顾客价值的创造。这两个层面的定义未强调所创造的价值必须具有独特性、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由于缺乏这三个特点的价值是不可持续的,这样的商业模式无法持久(Mansfield and Fourie ,2003),是不值得研究的。所以商业模式的概念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定义,即商业模式是符合以上三个特点的价值创造逻辑,能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可见,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对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的描述(经济逻辑、运营逻辑、战略方向分别描述了价值活动开展方式及其所遵循的战略原则)。尽管Mansfield and Fourie后来又提出了整合性定义,但其与战略层定义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在内容描述上显得更饱满些。战略是通过对企业行为的谋划获取竞争优势(希特,2009),而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价值链的某些环节(波特,1985),这些环节能够创造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模仿的价值,可以看出,战略的本质是通过对符合以上三个特点的价值创造活动的规划,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由以上分析可知,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本质是相同的,从价值活动实施前的角度定义,它们都是对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的规划或设计;从实施后的角度,它们就成了对带来了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的描述。

2.商业模式是对已实施的战略的描述,与战略在内容上高度一致。商业模式的内容可以通过其构成要素或三个逻辑层面来描述,构成要素和三个逻辑层面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可以归入不同的逻辑层面。

(1)商业模式是对已实施的战略的描述。我们将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方式作为中介(中间变量),来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价值活动方式包含了价值创造过程中所有的价值活动、结构及价值琏中的伙伴关系。首先,经济逻辑和运营逻辑是对战略措施体系的描述,它们是等价的。价值链各环节由企业的各种职能构成,职能战略是对价值链上所有价值活动的具体规划,实施后的(职能)战略措施体系直接表现为企业价值琏上的价值活动方式。根据商业模式的定义,运营逻辑和经济逻辑是对价值活动方式的描述,所以它们实际上就是对已实施的战略措施体系的描述。正如前面案例和图1所示,运营逻辑和经济逻辑是从已实施的战略措施体系(价值活动方式)中归纳而来,是战略措施体系本身所具有的。需要说明的是,经济逻辑描述了企业在价值琏环节上的盈利方式,而盈利实际上是对企业价值的体现或回报,所以经济逻辑可以看做是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经济逻辑和运营逻辑包含了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创造方式,是对战略措施体系的全面描述,所以它们是等价的。其次,(商业模式中的)战略方向描述了战略原则。因为商业模式来自于对价值活动方式的描述和分析,商业模式中的战略方向必然从价值活动方式中得到。尽管价值链活动方式是对战略措施体系的直接体现,但企业战略、业务战略、核心竞争力又体现在战略措施体系上,所以可以通过可视的价值链活动来察觉这些战略原则。通过对价值活动的分析可能无法察觉所有战略原则,但这并不影响战略方向与战略原则的高度一致性。

(2)商业模式和战略在内容上高度一致。因为商业模式是对战略的描述,两者在内容上必然一致。下面结合案例进行说明。Morris,Schindehutte and Allen(2003)经过对19个文献中提到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汇总分析,认为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包含三个方面的八个要素:价值定位(产品或服务内容、目标顾客、基本市场竞争战略);价值创造和传递系统(资源和能力、价值创造过程、价值链中的定位);价值获取(收入来源、企业经济)。根据前面的案例,国美电器的采购、供应、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战略措施,都属于价值活动方式,它们构成了“价值创造过程”。国美在“价值链中的定位”是通过控制终端而占据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产品和服务内容、目标顾客、基本市场竞争战略、资源和能力”等要素可在国美的战略定位、低成本战略、核心竞争力等战略内容中完全体现;“收入来源、企业经济”指国美在财务上的收入和运作方式。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战略内容一一对应且高度一致。

3.商业模式理论属于战略理论范畴。既然商业模式与战略在本质和内容上是一致的,商业模式理论必然属于战略理论范畴。明茨伯格等(2002)将战略理论归为十大学派。其中学习学派将战略视为一种模式,模式是对已实施的战略的描述。学习学派认为战略无法提前设计,只有根据变化的环境及不断的试错,即经历持续的学习过程,才能得到一个有效的模式。这些观点,将商业模式理论与学习学派联系了起来。由于竞争的强化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为了建立有效或更好的商业模式,不断的试错或学习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随着商业模式理论的发展,更多的战略理论,如核心竞争力,市场定位等被其吸纳了进来,这些都是为了设计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的需要,在直观的经济逻辑、运营逻辑基础上增加的。这使得商业模式理论与设计和定位学派等更多的学派产生了联系,并逐渐显示出与这些学派的理论的趋同。总之,所有商业模式理论内容均可从战略理论中寻踪溯源。

(三)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区别

1.商业模式理论与战略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由于新技术(如互联网)、新观念(如价值网络)的不断涌现,企业在制定战略措施体系时可以有更多选择,于是很多别具特色的(职能)战略措施体系出现了。这引起了人们对战略措施体系及其所呈现的商业模式的研究的兴趣,商业模式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或侧重点就是这些别具特色的战略措施体系。从图1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理论从战略制定的结果处开始研究,着重于对特定(属于某个企业的)战略措施体系的分析,归纳出其包含的各种内在逻辑特别是价值创造逻辑,不同的逻辑呈现出不同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所包含的逻辑关系对企业构建具体的战略措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是战略理论所欠缺的。战略理论从战略制定的源头开始研究,主要研究战略制定方法及形成过程,缺少对具体战略措施的研究。因为战略理论缺少对具体战略措施体系内在逻辑的研究,人们并没意识到运营逻辑和经济逻辑是战略措施体系本身所包含或应该包含的,所以往往认为商业模式和战略是两回事。

2.商业模式和战略在概念表述上不同。由于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造成它们在概念表述上不同。商业模式从战略措施层面着手研究,所以在概念表述上,除了战略方向,还包含从战略措施体系中得到的经济、运营逻辑,这与战略的概念表述区别很大。特别是经济层面或运营层面的商业模式定义,不包含战略方向,让人觉得商业模式无任何战略意图。

3.商业模式理论拥有战略理论所不具备的特点。由于难以归类,商业模式常常通过案例来描述,比如国美模式、京东模式等,这赋予了商业模式理论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特点。这些特点使商业模式理论对管理者更具指导性,更易于接受和产生兴趣。企业可以借鉴这些具体的模式来构建自己的战略措施。另外,由于商业模式的直观性,基于对商业模式的分析和创新可以更好地寻找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

4.战略理论的很多重要内容是商业模式理论所不具备的。比如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等分析工具,并未出现在商业模式理论中,另外很多战略学派的重要战略理论或观点也是商业模式理论所未涉足的。由于以上区别,战略制定过程中,应将商业模式理论与战略理论相结合。理论侧重点的不同,并不影响商业模式与战略在内容上的一致,只是内容的形成方法不同而已。

本文使用理论研究方法并结合案例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揭示,所形成的各种结论或观点对于战略理论和商业模式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尽管本文是以商业模式的最初形成过程为基础展开的论述,但所得结论在商业模式重塑或创新情况下也是适用的。这是因为,商业模式的重塑或创新可以视为新的战略措施体系的构建,这基本重复了商业模式的最初形成过程,唯一不同的是,新的战略措施体系的构建需要商业模式理论与战略理论相结合,但这并不影响本文中所得出的各种结论。

参考 文 献

[1]李东,王翔,张晓玲,周晨.基于规则的商业模式研究――功能、结构与构建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10(9):101~111

[2]G. M. Mansfield and L.C.H.Fourie.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strange bedfellows?A case for convergence and its evolution into strategic architecture[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03,35(1):35~44

[3]Morris M,Schindehutte M and Allen J.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58(1):726~735

[4]迈克尔 A. 希特,R. 杜安・爱尔兰,罗伯特 E. 霍斯基森.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吕巍译[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梁晓雅,陆雄文.中国民营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权变资源观的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J].市场营销导刊.2009(3):67~73

[6]Casadesus-Masanell R and Enric Ricart J.From strategy to business models and onto tactics[J].Long Range Planing,2010(43):195~215

[7]张新.国美电器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8]Elliot S.Electronic commerce:B2C strategies and models[M].Chichester, U.K: John Wiley,2002

[9]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2(3): 3~8

[10]Chesbrough H.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J].Long Range Planing,2010(43):354~36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