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生的劳动教育

初中生的劳动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初中生的劳动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生的劳动教育

篇1

劳动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生活在社会上首先要满足吃穿住行的需要,劳动是人获得生活资料的基本手段。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较发达的今天,人们往往不再满足于获得基本的生活资料,而是追求自己最高价值的实现,劳动正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根本途径。但是在技术经济的背景下,劳动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劳动是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就开设了初中劳动技术课程。这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巨大。应该说,没有劳动内容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俱佳的新人。但在目前初中的教育实践中,还是有不少缺陷的,特别是在劳动与技术课方面有明显不足。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家校双方都忽视劳动技术教育,由此带来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学生好逸恶劳、动手能力差、轻视体力劳动者等等。当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就会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能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初步的劳动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因而,陶行知说“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够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

二、打破教材局限,增强劳动实践

初中阶段的学习分为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学习两种。多少年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初中学校已经适应了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但属于实践能力学习的劳动与技术课则不适合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新课程理念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不允许有原来意义上的教材出现,不允许每个学习领域都编成教材”。劳动与技术课的实践性是第一位的,要紧紧地围绕着劳动实践来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是加强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应该是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有阵地”。第一,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初中阶段各个学科都会涉及一些手工制作,这是进行劳动实践的很好契机。比如,在数学课中会涉及很多图形,班级可以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中引导对这些图形加以制作。物理课中,半导体、滑轮等也都可以在劳动实践课中让学生进行制作。第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校园的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比如,每周的一次的大扫除就是进行劳动实践的好机会。校园板报、班级板报也是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舞台。第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安排“周末我给父母洗脚”“周末我做家务”等活动,然后教师通过家访和课堂点评,总结相关情况,这种方式增进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也加强了家校共建合作。第四,让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报纸义卖活动、市区街道清扫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在劳动的艰辛中体验社会生活。

三、在劳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来自于实践,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内容结合起来,运用‘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达到目的”。第一,学生是劳动实践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劳动实践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那种参与到了劳动场面中却飘在劳动实践表层的行为是培养不出创新能力的,要谨防劳动实践中的假“实践”,要把劳动实践真正地落到实处。第二,在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教师主导的强势职业心理。通过让学生发挥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开创创新性的学教活动。第三,教师通过及时评价,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但如果不是严重的错误,教师不适合把问题全部抖开,要给学生留下想象、发挥、革新的余地,这样可以锻炼、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第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互相配合、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容易培养各自的创新能力。如果是复杂性的、规模化的劳动场合,学生之间的配合、交流就更重要,老师要教育、启发学生通过默契协作,完成劳动实践任务、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总结

劳动是应该从少年时期就培养起来的思想,初中生要树立劳动观念,并培养出初步的劳动技能。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劳动实践间活动中打造初中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的根本责任与使命。增强劳动实践的具体步骤是,第一,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第二,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校园的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第三,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 第四,让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进行。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发挥主体地位,发挥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J].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29.

篇2

德育工作是班级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决定着班级教育工作的方向。班主任是班级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一、德育工作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励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重要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对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班主任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中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了解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前仆后继的光辉业绩。

2.理想教育

对初中生进行理想教育就是帮助学生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发展。中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社会认知不够全面,因此理想往往带有很大的空想成分。班主任要对中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教育,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使其理想能够与社会相接轨。

3.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班主任要对初中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能够较为清楚明白地了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当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对初中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为其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4.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任何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一种创造性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光荣的事业,劳动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对初中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产和劳动成果,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德品质。

二、德育工作的方法

1.说理教育

说理教育是以马列毛邓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教育和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道理,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提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班主任必须抓住一个理字,把道德讲透。班主任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心理教育,把握住机会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培养道德情感

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中逐渐形成的。首先,知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班主任在讲述道德范例、分析道德准则时应该投入真情,充分发挥表情的信号功能,用表情的感染力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其次,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班主任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评价,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水平。再次,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3.善用表扬

表扬是对学生好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的评价,其目的是使受表扬的学生清楚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并进一步巩固与发扬。对于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积极表扬,从而提高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性。班主任还要鼓励学生去学习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对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予以表扬是班主任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肯定,对于学生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慎用批评

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不正当思想和行为进行否定评价的过程,以使学生引起警觉,促使他们改变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境、以理服人,而且要语气温和,态度和蔼,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使其接受批评。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对于反应比较慢的学生要注意措辞,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5.实践锻炼

篇3

我们知道《中学生守则》是对学生日常言行最基本的规范,但它毕竟是书面规则,班主任应在此基础上把道德精神和理念传达给学生,做好德育工作,笔者认为这是一项协同工作,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和必要的社会活动参与。

一、提高班主任自身德育素质,做好道德榜样

由于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是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的人。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与好奇的年龄,价值评价体系并不成熟,缺乏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常常“有样学样”。基于此,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影响源”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即所谓“言传胜于身教”。另外,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王逢贤指出:德育素质的内涵是随着德育观念和德育实体的不断完善、德育经验的不断丰富、德育理论成果的科学化,不断呈现扩展和严谨的趋势。因此,班主任应随时展加强德育理念的学习,及时巩固既有的经验成果,并能科学的运用于实际德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研讨、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及巩固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二、德育与心理学的融合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同样是迈向人生的转折期。这段时期的青少年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因此,单纯的道德说教显然是不明智也不科学的。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型的基础教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心理多变,情绪不稳,思想活跃,既容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丑恶现象的侵蚀和危害。因此,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针对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易于为青少年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同历史教育和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良好教育环境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这时候的德育工作要灵活,掌握好“无声”与“有声”方法的运用。在处理某些事情时班主任并不必须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合适,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情。此外,由于初中生身体急剧变化,第二性征凸显出来,会让不少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已长为成人,并开始用评判的视角审视周遭,一部分学生还会对教师和家长产生抵制情绪,即所谓的“叛逆期”。由此,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力的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爱与耐心。班主任实则也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对有心理遇挫的学生班主任应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及早发现,并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机与学生诚恳的谈心。用教师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段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其年龄的优势,展现友情、亲情的关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及体验到情感的归属。总之,教师德化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尽管这一阶段的学生心智并不成熟但身为“心理咨询师”的教师应秉持一份耐心与智慧,灵活应变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加强家校联系

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家长共同的参与。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极其厌烦班主任家访的,怕班主任“打小报告”,也有的怕班主任看到自己是单亲家庭或贫困家庭。因在上文中已提到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由此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变换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逐渐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感染,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敢于坦然面对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四、必要的社会生活的参与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环节

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86-01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可谓不遗余力,文章连篇累牍,俨然千方百计。然而,在现实面前,却往往不尽人意。“晓理动情”,无动于衷而厌烦生腻;训斥责罚,抵触逆反而关系疏离……温情感化与严厉鞭策时时无能为力。于是,依然故我:或因缺乏自制力,放纵贪玩,迷恋网吧游戏;或冷漠孤僻,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或任性懒散,或偏执叛逆……大都厌倦学习。如此,也常常令老师与家长束手无策,却又不能放弃。那么,对于还在可塑期的孩子,难道就不可为了吗?

其实,只要用心,总会有办法。可以迂回智取,可以化复杂为简易。比如我们就比较相信“苦其心而发愤”的策略,且有不少成功案例,可以叫做“体会生活辛苦,决意发愤读书”。

严冬临近之际,我们当地农民还在雪地里收割玉米,有一初中生逃学了。他虽智商还好,但在小学时就因家中曾开小卖店而贪吃、贪玩、不肯用功学习,进入初中又爱上网吧,因而留级。起初成绩还行,竟因一次考试成绩低,也因觉得累而逃回。他爸用了我们的办法:带她上山打工―― 收玉米。雪花飘飘,他可感受不到诗意;却体会着寒风萧萧。玉米棵或在风中瑟瑟抖立,或埋在深雪里,手欲冻僵,脚下冰凉,风吹在脸上如刀削,真受罪啊!昔时的杨柳依依,今日的“雨雪霏霏”,还有离群的失落孤寂,心在流泪……还没等到天黑,他就决意复读。当天晚上就捧起书……期末考试,班级进入了前十,至今仍很刻苦。

这就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冰天雪地,又冷又累,但不过是一日之苦,他的父母这样的劳作已二十余日,且近二十载,无论严寒酷暑,他应该清楚,只是未经切肤之痛缺少体会而已。

那时,我(本文第二作者)曾问他,怎么决意复读了。他说:“太遭罪了!不读书,我这辈子就完了,我要离开这破山沟。”“你肯发愤读书是好的。但是,我们的父兄就是这样的付出艰辛,且收获年年的丰收喜悦,怎么能说这就完了呢?家乡养育了我们,怎么能叫破山沟而嫌弃它呢?你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应是为了脱离劳动,因为即使习得本领,可能要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但也可能有较繁重的体能劳动,应该是为父母乃至天下更多的人―― 不再那么辛苦、安康幸福,为了家乡的更美好,也为改变自己的人生,即使付出辛苦,也更有意义吧。”“惭愧!谢谢大舅教导。以后我再不用功,就不是人!”我们都笑了。

其实,这办法的有效性,一般是屡试不爽的。廿年来,我对每届学生,都有体能的历练活动,如登山、打球、植树栽花等,每每据学生个体学情,暗嘱家长尝试劳动教育或曰生活教育:种地、酷暑时钻玉米棵施肥、霜秋雪冬之际收庄稼……使知生活苦辛而后发愤。我们考出去的学生都较多,即使读技校,也能坚持。我也“以身试法”:女儿读三年级时,不肯用功,我们就有意带她去锄地,“草长豆苗稀,汗滴禾下土”,她愁哭了,对妈妈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从此,便常常是枕书而眠了。读初中时,几乎每日往返二十里,路远山高,穿越风雨,逾越大雪冰封,她居然能够坚持。终于,凭着坚毅获得大学国家奖学金,考取吉大公费研究生且硕士毕业、参加工作了。她说:“成功是属于有准备且能够坚持的人的。”我感到欣慰。

如此等等,我们以为:对于问题学生乃至所有学生,这类励志的生活教育都是有效的。由此,我们也有几点思考。

1 生活教育的思考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1]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2]在强调联系生活这点上可谓异曲同工。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而英国的斯宾塞则把教育看作是为将来生活做准备。我们认为:教育既要关注当前的生活教育,也应考虑为未来谋生做准备,如上的劳动教育案例就是。即通过近年来已被淡化的劳动教育,仅就学生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层面来说,则能够使之体会当下现实生活之艰辛,从而理解父母,给心灵以洗礼,进而重新反思、审视自我而觉醒而改变行为,对将来生活的预备也同样意义深远。就暂且不说有所了解的劳动技能、生产生活知识之类了。

生活可以教育人,我们不要只关注自然科学教学的生活情景化,也要关注生活之于人文科学、思想道德之精神层面的教育。这也是生成强大持久内驱力的源泉所在。对于生活教育,近些年来,人们也津津乐道,但对劳动教育―― 事实上却已被边缘化了,而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体会劳动的苦辛能够对孩子有深刻影响―― 对于养尊处优的孩子尤其如此。它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时下,有重提和给予关注的必要了。

2 苦其心,始发愤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苏秦游说遇挫而刺骨夜读,终能纵横捭阖;范雎被尿辱厕而能坚忍,历苦难取相位于强秦;司马宫刑而成“绝唱”、通古今……“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真是至理名言!如上的劳动教育,也意在苦其心而后作。不知劳动的苦辛,也难以珍惜学习的机运,体验了劳苦艰难,也颠覆了过去的认识与荒诞;唤醒了良知,灵魂复苏,才渴望和能都有革命性的改变。于是,竟融释冰封,使沉沦者跃然振作,迷失者幡然来归,“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能够坚忍、义无反顾、奋然前行。

3 重树理想,生成隐形翅膀

问题学生大都理想缺失,还应在其痛定思痛之后,循循诱导、指点迷津,引领帮助他们重建信念,如生隐形翅膀,灵气冲霄,伴着永远的憧憬向往。坚信:“不管夜有多长,黎明早已在那头盼望”,心底已升起一轮朝阳。

篇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古至今都是每个中国父母的最大心愿,而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是每位家长必须认真对待、慎重考虑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重症”就是农村的家庭教育。本文以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问题的种类,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提出解决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初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若有人问:是成人重要还是成才重要?如果二选一的话,大部分家长会说成才重要,许多家长只关注“我的孩子成绩排到全班第几”,平时只和语数外老师联系。2.忽视心理健康。当前人们已形成一个共识: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而且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初中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不良的家庭氛围、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最初原因。许多事例可以让我们作出这样一个推断:任何一个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任何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总或多或少存在家庭原因。3.缺少情感交流。记得在一次班会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记忆里最快乐的生活片断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说与父母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或娱乐时感到最温馨、最快乐,他们把亲情间的交流看得很重。也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他没有这样的回忆,因为从小到现在,他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有管过他,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他最快乐的事情是放假回家,拿到钱就出去玩。可见在学生们眼里父母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条件并不十分重要,而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亲子间的交流是否温馨更重要。有研究证明,缺少亲子交流的孩子往往显得孤僻、自卑、焦躁、易怒。这样的孩子最容易患上情感缺失症,当他们感到在情感和亲情上找不到寄托时,他们就会去寻找其它寄托:如有可能结交不良的朋友、早恋、网络成瘾等。4.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而言,真诚的鼓励比不当的批评更为重要。有些家长不懂得学会积小胜为大胜,不懂得只有通过体验小的成功,才能追求更大的成功这些道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