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财务费用对企业的影响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主要就是基于盈利为主要目的法人,是所有经营活动的主要出发点,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方式以及手段,在实践中可以在根本上降低企业的相关成本费用,进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整体收益,对此在实践中,要提升对企业财务预算水平的重视,进而有效的推动企业的高效发展。
一、企业财务预算内容概述
在实践中,所谓的企业的财务预算就是基于现阶段的企业预测以及相关决策基础之上,根据企业的相关战略发展为主要目标,将企业在短时间内的各项资金的具体获得、实际投放以及相关活动的具体收入、实际经营活动的具体成本、对于实际的资金获得、资金投放以及相关活动中的各项资金的实际经营的成本与分配获得、实际投放、各项活动的实际收入与具体的支出、实践中经营的实际成果的主要分配等相关内容的安排。也就是说在企业中的相关财务预算主要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规划以及相关发展的战略目标为重点内容,对于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中的相关预算以及相关资本的实际统计、对于企业的实际现金流量的系统编制为主要核心内容的财务表报编辑,反应其相关内容的方式,进而实现企业利润的增加。在整体上来说,企业在实践中主要就是利用这种编制的方式真实的开展财务预算工作,在实践中相关资本与业务、相关筹资预算等内容主要都是通过月度财务预算报表以及季度财务预算报表的方式开展,对此在企业的实际发展中,财务预算是其管理的关键内容,对于企业相关经济责任以及义务活动的开展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基于现阶段发展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来说,企业的财务预算在实践中要提升对以下几点的重视:首先,要基于企业的实际盈利为核心准则,在实践中要对于企业的实际应力进行总量的平衡性的控制,进而在实践中保障企业可以有效的开展相关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其次,稳定的企业工作开展行动原则。在实践中企业要想有效的实现以收定支,就要提升对其在发展中存在的相关财务风险因素的重视;最后,基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关内容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在实践中要坚持责权平等的基础性原则,进而在实践中保障企业方案开展以及运行的可行性。
二、提升企业财务预算的相关措施与手段
企业在开展相关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基于企业现阶段的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合适的设置相关组织方案,进而实现预期的效果与目标,在实践中基于其实际状况来说,我国多数企业在其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企业内部组织部门相对较为冗杂以及缺乏决策效率等相关问题,对此在现阶段的市场发展中,企业要探究真正意义之上的财务预算,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组织机构
优质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的保障财务预算的有效实施,对此企业在实践中要提升各个部门的参与性,其中总经理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对于整个预算活动进行负责,董事会要设置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其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开展都是通过总经理直接的,,财务预算委员会在企业中的主要义务与责任就是对于企业的发展制定各种发展预算目标。政策以及具体的工作开展方式,在企业相关经济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对平衡财务预算的重视,对于企业业务活动遇到的各种弊端以及不足进行系统的协调,进而保障其完成企业发展中既定的工作目标。
(二)实现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构建企业财务预算的专业管理系统与网络,可以真正的实现财务管理与控制,为企业的相关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实践中企业通过财务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于相关管理部门的实际财务动向进行管理,同时基层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此系统上报各种财务信息数据。同时上级管理部门在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对于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实时监督,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认为因素产生的各种影响,在根本上提升财务工作的整体效率与质量;企业的生产与供应、销售与市场都是其发展的重要元素,对此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要具有一致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了解其实际状况,通过科学稳定的预算管理,真正的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三)基于市场经济调整财务预算
在理论上来说企业下达的相关财务预算文件以及决策是无法对其进行调整的,但是在实践中因为不同背景状况之下制定的财务产财务预算方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对此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要基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市场环境、实际的政策法规等相关内容做出决策,在完善调整之后,经由企业的财务预算委员会对其进行分析整理,拟定损益表,同时在企业的董事会对其进行审批合格之后才可以执行相关命令。
(四)资金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有效配置
企业财务资源在企业的预算管理过程中要精细企业的资金管理,强化信贷政策的整体发展方向,对对于各项资金进行系统地预测分析,要根据实际的状况完善现有的相关制。明确合理的信贷资金预算规模,利用预先防控的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其存在的资金风险以及经营风险,同时对于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资源以及财务能力状况要进行系统的考量以及分析,综合企业的实际发展,对于其与生产以及资金活动等相关分配问题进行合理统筹,对于企业资金的流向以及结构组成进行系统控制与管理,真正的实现企业财务资金的集中化管理,充分的凸显企业资金的存在的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在实践中,提升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是现代企业发展中控制成本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在实践中这两点内容都是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对此在实际中,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就要提升对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在企业的发展中要整合企业现阶段发展中的相关财务管理经验以及各种财务管理技术手段,进而在根本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龚莉娟.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降低企业成本费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208.
一、企业财务费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控制财务费用的重要性,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来降低财务费用,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财务费用的管理方面仍然体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对于筹资结构和投资效益缺乏科学的分析,因而造成企业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使得企业承担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有的企业为了扩大投资领域,而不断在房地产业、信息业、旅游业等主产业以外的行业中进行投资,形成多行业并举的经营格局,虽然在短期内使得企业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扩展,但是由于涉足太多的新产业而偏离主业,在筹资结构和投资效益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计算和分析,容易由于经验不足而导致企业财务费用的增加。
2.有的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多方位的发展,而通过向银行借款的方式来促进自身筹资活动的开展,因此而产生大量的信息费用,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3.有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市场应变能力和敏感性方面不强,无法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容易造成商品的积压,无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也是造成财务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快速增长,因此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受到影响。影响企业成本控制效率的因素,除了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其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各种经营决策的制定与执行,都需要各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财务费用的控制也是如此,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不仅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保证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而财务部门与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的融通与合作的效率,也影响着财务费用的控制效率。
二、加强财务费用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提高财务费用管理效率,必须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就需要对财务费用管理的目标进行明确,同时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控制,以此来实现降低财务费用的目的。当前,企业采取降低财务费用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资金的运作管理
资金运行状态是衡量一个企业生产和经营状况的主要指标,因此资金运作的管理也是影响企业财务费用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一方面要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不仅需要规避货币不足引发的支付危机,也要避免因存储过多的货币资金而导致收益低下。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货币资金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货币资金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存货的管理,存货管理涉及到企业的供、产、销的整个过程,如果存货大量的积压,就会导致资金被占用,这对于企业财务费用的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另外,要加强对应收账款制度的完善,应收账款能够为企业带来较多的销售收入,但是也容易造成资金的占用,因此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控。
2.保持商品产销平衡,控制生产时间
生产企业如果缺乏对产品生产的及科学控制,造成供大于求,就必然会导致库存量的增加,这样就会造成资金被大量占用,而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转,因此,要对产品的库存进行合理的控制,首先就需要对市场信息有准确的把握,根据市场信息来制定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并且对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有科学的制定,这样才能够合理的控制库存产品的数量。同时在生产时间方面,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如果产品的生产周期过长,就必然会造成库存量的增加,如果能够实现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生产,减少生产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管理的效率,便能够使生产周期缩短,减少产品在企业中的停留时间,以此来减少产品积压的时间,提高产品流通速度,促进资金的快速回流。
3.通过科学的举债调整融资结构
在财务管理理论中认为,通过任何渠道获得的资金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如果能够通过科学的举债,对企业的投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也是降低财务费用的一个可行途径。当前很多企业的融资渠道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借债,另一种则是由企业所有者提供资本。企业的资产通常是应当先还债,然后才能够向投资者进行分配,这样说明投资者的风险比债权人的风险大,同时由于负债利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负债成本要远远低于资本成本,这也是造成很多企业盲目举债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利息的支付具有强制性,所以企业盲目的举债必然造成惬意财务费用的不断增加,因而造成沉重的负担。所以企业在进行融资过程中,要对举债进行科学的控制,不能盲目的追求生产的扩大而举债,这样会造成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因此企业要对资产负债率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且将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既能够充分利用举债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也要避免由于过度举债而造成财务费用和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
4.减少企业利息支出
企业向银行借款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利息费用而导致财务费用的增加,而借款又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长期借贷和短期借贷、票据贴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融资,避免单一的使用中长期贷款,这样便能够使利息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通常情况下,企业在进行大额款项的借贷时,一般都考虑以中长期为主,而针对一些小额的贷款项目,则可以以短期贷款、票据贴现为主,这样企业在获得一定的周转资金后,便可以及时的偿还,如果中转资金不足,也可以在短期贷款即将到期时,将其转为中长期贷款,这样企业便可以通过不同的转换,而合理的安排融资结构,以此来降低全部采用中长期贷款而产生的巨大的利息费用,从整体上减少了利息的支出,达到降低财务费用的目的。
5.建立健全科学的信用政策
一、财务费用的趋势与现状
从2001年至2010年,财务费用共发展了10年,可以将这10年的工业企业财务费用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主要是针对其增长规律,分水岭则是国际性金融危机的来临,这两个阶段的相似性十分大。以浙江省为例,据浙江省权威部门的调查,2001年,全省的工业企业,其利息支出增长了2.3%,银行贷款余额也有增长,其环比增长为8.1%。到了2005年,企业银行贷款的余额飞速增长,一举骤增到了29.1%,利息也迅猛增长,很快就达到了28.1%。浙江省全省的工业企业,其财务费用在2001年只有113.21亿元,到了2005年,迅速增长到了323.7亿元,平均增长率居然高达141.2%。从2001年至2002年,增幅仅为7.5%,从2002年到2005年,这一增幅很快达到了27.8%,到了2006年,又增加了26.6%。浙江省全省的财务费用在2001年占全国财务费用总额的7%,到了2006年,这一比例迅速增加到了12%。占用水平在2001年相比全国尚有差距,低了近0.3个百分点,到了2006年,占用水超全国,而且高出了0.3个百分点。2008年,金融危机终于还是波及到了浙江,对浙江的工业企业营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是财务费用,其涨幅很快下跌。据浙江省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浙江省全省的金融机构,其贷款余额虽有增长,但涨幅同比的增长率仅达到了15%。票据融资也有增长,但是在前七个月,同比增长率竟然为负值,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其负值甚至高达30%。到了该次金融危机的后期,生产力逐渐恢复,财务费用也随之慢慢攀升。到了2010年的11月月底,全省的金融机构,本币的贷款余额加上外币的贷款余额共计46638.48亿元,同比增长了19.7%,近五分之一,从该年的1月份到11月份,新增的贷款余额已经高达7414.07亿元。
从以上浙江省的统计数据可以估算出全国的水平,而财务费用可以反映出当地的经济情况,财务费用的具体数额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运营的效率。对于企业来说,财务费用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过多或过少对于企业来说都没有好处,一定要把握好度。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一定要利用好,将有限的资金送到最需要贡献的项目中去。
二、建议
1.投资多元化,转变生产方式。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经营管理的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全国的工业企业都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应该将工业发展的重点进行转移,以前重点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现在发展的重点应该转移到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人力以及物力都要集中在这些企业身上。以浙江省的融资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为例,在浙江省,工业部门的职工,其工资水平十分高,相比于山东,其平均工资高出了20%,相比于江苏,其平均工资高出了30%。融资成本相比于其他省份的成本高出了很多。从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倡导低碳经济,全国的工业企业都应该进行升级转型,这是一项很大的支出,在财务费用中这一项支出已经占了绝大部分。这导致财务费用的大幅度上扬,这一时期也会成为企业的阵痛期,但这是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而且为本企业的经济转型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东南沿海的很多企业都开始实施走出去这一战略,这就会出现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走出去的企业很多还需要后续资金,而后续资金的提供只能通过国内的母公司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温州地区最为严重,因为温州地区的对外投资十分活跃,在温州地区,很多母公司为了给子公司提供后续资金,只能通过温州地区的银行来进行融资,如果因此而出现资金空缺,也只能通过当地银行来解决。工业企业的负债利息,其支出水平十分高,重要的原因也正源于此。
2.面对国家不断变化的贷款利润,要进行合理收缩。2007年,央行曾经6次将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的基准利率进行上调,2008年进行了4次下调,2010年进行了3次上调,每次调整了0.25个百分点。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企业要进行合理收缩。
参考文献:
企业应当根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相应的期间费用预算。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进行预算编制。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可采取按项目反映全年预计水平的方法也可采用将管理费用划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部分费用,对前者再按预算期的变动性管理费用分配率和预计销售业务量进行测算;对销售费用预算,可通过分析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和销售费用的关系,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采用变动性销售费用预算和固定性销售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是指对预算期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所进行的预计。财务费用的发生主要与企业存、贷款数额和利率变动直接有关,该项预算较难估计,它涉及到企业该年的信贷规模,并牵涉到专门决策预算。所以,首先应进行信贷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费用预算。
2.划分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的界限
严格划分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的界限,按照期间费用的规定范围进行会计核算,是保证企业当期损益真实、合法、正确的关键,也是杜绝利用期间费用人为调节当期损益现象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防控:
正确区分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和产品成本是两个并行使用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产品成本是针对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而言的;期间费用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它们都是企业为达到生产经营目的而发生的支出,体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并需要由企业生产经营实现的收入来补偿。但两者在资金流转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得到的补偿时间不同。期间费用发生后不论企业当期是否有收入其费用都将在当期利润中得到补偿;而产品成本只有在产品销售实现的情况下才能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若未实现销售收入,产品成本只能以存货的形式在流动资产中显示。由此可见期间费用与产品成本不能正确区分,将对企业利润核算的准确性造成巨大影响。
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我们知道:利润=收入费用。如果一笔应属于资本性的支出,被视为收益性支出即作当期费用处理,必将少报企业的资产价值。费用增加,则利润减少。如果,一笔应属于收益性的支出被视为资本性支出,就会多报企业资产价值,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增加当期的净收益。因此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对企业与国家的利益都十分重要。
正确划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的界限。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虽同属期间费用,都可通过收入得到补偿但它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性质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会计核算中必须严格对此加以区分。
3.对管理费用中重点内容严格加以控制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折旧计提方法在确定后不能随意更改,严格控制折旧计提范围。折旧表现的是固定资产的一种磨损程度,随着折旧的加大固定资产的价值逐渐减少,这种磨损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得到了补偿,而不同的折旧方法将会使企业的折旧费用大不相同,由此影响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税收。
加强对业务招待费的控制。新税法对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采取两头限制的方式,即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税前列支60%,同时最高额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业务招待费能够在税前扣除,必须有充分、有效的票据和资料来证明这部分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
加强存货的管理。按照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存货计提跌价准备进入“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核算,但存货若有盘盈仍要冲减管理费用,因此对存货的购入发出的管理仍然重要。
二、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数据分析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这五个部分构成。本文分别取这五个指标占总成本的比重作为成本结构的指标。盈利能力,是公司绩效的重要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净利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本文选取了资产净利率作为反映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为了便于观察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将数据绘制成折线图更为直观。由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与生产成本比重相差太大,因此采用标准化后的表1中的数据绘制折线图,如图1所示。
从表1可知,在有色金属行业的成本结构中,生产成本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60.81%~86.10%。2007~2012年间,生产成本所占比重总体呈现出了下降趋势。期间波动比较频繁,尤其是到2011年骤然下降至60.8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税费成本的变化相对平稳,总体上都呈递增的趋势,并且都在2011年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表明,在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成本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企业在优化成本结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从图1可以看出,除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尤其是财务费用比重逐年缓慢增长,而销售费用和税费成本则呈现出了在波动中增长的态势。
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色金属行业的资产利润率由10.47%降至2.45%。自2008年以后,资产利润率才开始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说明有色金属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开始缓慢复苏。从图1可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总体表现出了不断增长的态势,与资产净利率成正相关。只有生产成本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的,与资产净利率成反向关系。
三、灰色关联度计算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它是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用灰色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的。如果样本数据列反映出两因素变化的态势(方向、大小、速度等)基本一致,则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反之关联度较小。与其他传统的多因素分析方法相比,灰色关联分析对数据要求较低且计算量小,便于广泛应用。
(一)有色金属行业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假设反映盈利能力的资产净利率为X0序列,反映成本结构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税费成本所占比重为X1、X2、X3、X4、X5序列,则有色金属行业2007年~2012年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数据如下所示:
X0 =(10.47%,3.62%,3.80%,4.54%,5.72%,2.45%)
X1 =(2.76% ,4.27% ,2.94% ,2.18% ,3.66%,1.56%)
X2 =(7.03% ,8.30%, 8.61% ,7.87% ,25.77%,7.07%)
X3 =(2.83% ,2.86%, 2.92% ,2.96%, 3.76%,3.57%)
X4 =(86.10% ,82.92% ,84.43% ,85.97% ,60.81%,86.05%)
X5 =(1.28% ,1.66%, 1.10%, 1.02% ,6.00%,1.75%)
为了能够比较,先对各序列进行无量纲化,本文采用均值化法,利用序列中的每个数据除以每个序列的均值,得出其均值化序列,
X0=(5.37%,-1.48%,-1.30%, -0.56%, 0.62%,-2.65%)
X1=(-0.13%, 1.37%, 0.05%, -0.72%, 0.77%,-1.33% )
X2=(-3.74%, -2.48% ,-2.17%, -2.90% ,14.99%,-3.71)
X3=(-0.32% ,-0.29%, -0.23%, -0.19% ,0.61%, 0.42%)
X4=(5.05%, 1.87%,3.38% ,4.93%, -20.23%, 5.01%)
X5=(-0.86%, -0.48%, -1.03%, -1.12% ,3.86%,-0.38%)
两序列变化的态势是表现在其对应点的间距上,如果各对应点间距均较小,则两序列变化态势的一致性强,否则,一致性弱。假设S1、S2、S3、S4、S5分别为成本结构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税费成本与资产净利率在对应期的间距(绝对差值),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S1= X1- X0=(0.055,0.029,0.014,0.002,0.001,0.013)
S2= X2- X0=(0.091,0.010,0.009,0.023,0.144,0.011)
S3= X3- X0=(0.057,0.012,0.011,0.004,0.000,0.031)
S4= X4- X0=(0.003,0.034,0.047,0.055,0.209,0.077)
S5= X5- X0=(0.062,0.010,0.003,0.006,0.032,0.023)
计算序列X0和序列Xi(i=1,2,3,4,5)在第t期的灰色关联系数。假设?驻(min)和?驻(max)分别表示对应间距绝对值的最小数和最大数,Si(t)表示第t期序列X0和序列Xi(i=1,2,3,4,5)之间的间距,则
i=1,2,3,4,5;t=2007,2008,2009,2010,2011
是分辨系数, 取值的大小可以控制?驻(max)对数据转化的影响, 取较小的值,可以提高关联系数间差异的显著性,取 =0.5,得出关联系数,如下所示:
=(0.655,0.786,0.886,0.986,0.988,0.889)
=(0.534,0.914,0.925,0.818,0.421,0.909)
=(0.647,0.898,0.907,0.966,1.000,0.774)
=(0.971,0.757,0.691,0.656,0.334,0.577)
=(0.627,0.913,0.975,0.951,0.764,0.823)
最后分别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税费成本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序列求算术平均。假设r1、r2、r3 、r4、r5分别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税费成本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计算结果如下:
r1=0.865, r2=0.753, r3=0.866, r4=0.664, r5=0.842
根据以上关联系数可知,销售费用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为0.865,管理费用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为0.753,财务费用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为0.866,生产成本费用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为0.664,税费成本与资产净利率的关联系数为0.842。这表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成本结构各项因素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并且r3>r1>r5>r2>r4,说明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对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的作用更大一些,而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不同规模的有色金属企业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有色金属行业为了实现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通常要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使长期平均费用下降,从而实现规模经济的效应。因此,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大规模企业。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资源、环境以及管理方面的差异,有色金属行业内部的企业规模大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笔者根据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把有色金属行业划分为大规模、中等规模、小规模企业,探讨不同规模企业间成本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差异。
根据计算得出,不同规模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灰色关联系数,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大规模企业的r1=0.849,r2=0.685,r3=0.743,r4=0.607,r5=0.810;
中等规模企业的r1=0.841,r2=0.772,r3=0.834,r4=0.658,r5=0.836;
小规模企业的r1=0.815,r2=0.743,r3=0.826,r4=0.667,r5=0.889;
由上可知,有色金属行业大规模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为:r1>r5>r3>r2>r4,这表明大规模企业的销售费用、税费成本、财务费用对资产净利率的提高有显著的影响,而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对资产净利率的影响相对较弱。有色金属行业中等规模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灰色关联系数为:r1>r5>r3>r2>r4,由此可以得出中等规模企业的销售费用、税费成本、财务费用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大,而管理费用与生产成本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作用相对较小,这与大规模企业的情况是相同的。但是,根据关联系数的大小可以看出,相比大规模企业,中等规模企业的税费成本、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的变化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影响更弱一些。有色金属行业小规模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联系数为:r5>r3>r1>r2>r4,这与大规模和中等规模企业的情况稍有不同。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成本控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成本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成本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定量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2007年~2012年有色金属行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成本结构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总体表现出了不断增长的态势,与资产净利率成正相关。只有生产成本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的,与资产净利率成反向关系。因此,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的比重提高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而企业生产成本的比重增加反而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二,无论是整个有色金属行业,还是有色金属行业内部不同规模的企业,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费成本的变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都是最大的。而管理费用、生产成本这两个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却相对较弱。
第三,有色金属行业内部不同规模企业的成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略有不同。根据分析结果可知,有色金属行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联系数为:r3>r1>r5>r2>r4;有色金属行业大规模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为:r1>r5>r3>r2>r4;有色金属行业中等规模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灰色关联系数为:r1>r5>r3>r2>r4;有色金属行业小规模企业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联系数为:r5>r3>r1>r2>r4。其中,大规模和中等规模企业的关联系数排序是一样的。
因此,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自身成本结构的优化,寻找适合自身的最优成本结构,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优化成本结构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更加注重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税费成本的管理,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人员,适当增加企业的债务融资,这些举措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企业应该降低生产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生产成本比重的增加会直接导致企业资产净利率的降低,因此,加强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的重要。
参考文献:
[1]孟贵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2]赵瑞、杨有振:《资本结构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3]潘三毛、张月友:《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实证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第24期。
[4]宋忠宁、张建萍:《江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实证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7期。
[5]张红、林荫、刘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
[6]窦育民、李涛:《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年第3期。
[7]张俊瑞、贾宗武、孙玉梅:《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子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第6期。
[8]姜庆华、米传民:《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