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阑尾炎的术后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

篇1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4-0090-02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炎患者术后腹胀的护理措施,解除病人的腹胀症状。方法 对30例阑尾炎患者术后腹胀实行科学护理与指导。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密切观察和护理,30例阑尾炎术后腹胀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术后腹胀及早康复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腹胀早日康复。

关键词 外科 术后腹胀 护理

手术后腹胀多因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受抑制,使存留或咽下的空气滞留在胃肠道内而引起,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引起焦虑,恐惧,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本文对30例术后腹胀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6年7月收治住院的外科患者中,30例阑尾炎术后腹胀的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在10~60岁之间,经过认真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患者的焦虑表示理解,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向其讲解腹胀的原因,有效护理措施,以取得患者合作,解除其紧张心情。

2.2 术后早期活动 早期活动可维持肌肉的张力,促进肠道蠕动,指导病人术后6小时开始在床上适当翻身及活动四肢,并协助下床活动,活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2~3次/d,15~20min/次,以增加肠蠕动,具体为小型手术(如阑尾炎)术后第一天便可下床活动,中大型手术(如肠梗阻)术后第2~4天视病情允许下床活动,对于体质较差不能下床活动者,可酌情增加床上活动时间[1]。

2.3 腹部按摩和腹部热敷 患者一手按切口,另一手按摩切口对侧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2~3min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摩2~3min,于术后3d进行,早晚各1次,20min/次[1],腹部热敷可使肠管发热增加血运,吴茱萸20g,山萘20g捣碎用纱布包裹湿敷脐部,一般于术后24h热敷20~30min后,仍腹胀,冷却1h后继续热敷20~30min,如此反复进行。

2.4 肛管排气 将肛管从插入直肠,以排除腔内积气,减轻腹胀,无禁忌时可用少量温盐水灌肠,使结肠内积气或粪便排出,可刺激肠蠕动的恢复。

2.5 胃肠减压 腹胀较重时,可行插胃管减压,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的减压,经常通过胃管抽吸胃肠内积液积气,解除或缓解胃肠道内压力,减轻肠管张力水肿,减轻腹胀,肠鸣音恢复前禁饮食,注意补液调整水与电解质平衡,作好口腔护理,腹部膨胀消除,肠蠕动恢复,即可考虑拔管。

2.6 必要时可试用促进肠蠕动恢复的药物新斯的明肌肉注射 [2]。

3 护理体会

采用护理措施为患者解除术后腹胀,避免术后腹胀带来的诸多并发症,促进了手术后病人的康复,密切了护患关系,也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的健康指导和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护士应加强这方面相关知识的宣教,掌握较多的健康教育知识,使之受益于患者。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93-02

急性阑尾炎多发生于青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腹痛开始于上腹或脐部,呈隐形,逐渐加重,数小时(6―8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部分病人也可在发病初时即表现为右下腹痛[1]。急性阑尾炎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熟练技术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亦是决定患者能否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2]。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住院患者共87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6.4±17.8);体温在37.6~39.8℃之间。所有患者均符合2011年卫生部公布的《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且均行阑尾切除术。

1.2 方法:护理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8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术后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保持舒适的环境,注意病房的空气流通,定时消毒,保持病房内的物品清洁、整齐,这对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十分有利。

3.2 临床生命体征监测:术后48h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以及心率,并做好相关记录,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要适当延长生命体征监测时间并增加频率

3.3 护理:患者在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防治隔下感染。有利于减轻疼痛以及腹腔积液引流,避免唾液进入气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3.4 早期活动 术后血压平稳后尽早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增进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3.5 饮食护理:排气后方可行进食流质,以易消化温度适宜的食物为宜,少食多餐,食量逐渐增加,在患者没有出现肠胃不适或是腹部的其他症状时,可逐渐改为普食。

3.6 日常活动护理:患者术后24h内应严格卧床休息,之后可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开展适当的运动,以轻微运动为主。下床运动以保证患者不会产生疼痛,且运动量以不出现疲惫感为宜,术后1个月内患者不得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

3.7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避免受压,,扭曲或滑脱,并接床旁无菌瓶或引流袋,保持引保管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的颜色,性质,量并作好记录,,根据病情变化,在术后48-72拔除,切口乳胶片引流可于术后24拔除。

3.8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8.1 术后出血 少见,常发生在术后几小时至数日内,如病人出现腹痛,腹胀,伴有面色苍白,脉速,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压缩小等失血性休克症状,必须立即进行抢救。

3.8.2 切口感染 较常见。病人表现为术后3-5天后体温有逐渐升高,切口疼痛,其周围皮肤红肿,有触痛,线孔处有脓性分泌物。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8.3 腹腔脓肿 由于腹腔残余感染和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所致,常发生于手术后5-7天。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腹痛腹胀,腹部可扪及包块。腹腔脓肿可有里急后重感,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护理取半卧位,使脓液流入盆腔,减少中毒反应,

3.9 心理护理:由于阑尾炎发病迅速,腹部疼痛明显,患者常常在短期内经历疼痛和手术过程,手术后部分患者一时间难以接受,容易出现心理负担。因此对于阑尾炎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耐心的解释病因,分析病情,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关怀和体贴,使病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励,减轻思想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争取早日康复。

4 健康指导

4.1术后切口疼痛,咳嗽者,要避免,减少空气、吞入胃肠道引起术后腹胀,避免发生肺部感染。

4.2 指导病人尽早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粘连。

5 结论

通过良好的术后护理,8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因此,做好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1-01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186例,男性103例,女性83例,患者年龄I1-63岁,平均37岁。患者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

2 临床护理

2.1 阑尾炎术前护理

2.1.1 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听取患者主诉,记录好腹痛的时间和频次,如突然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畏寒、高热等异常状况,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进行处理。

2.1.2 术前应完善检查项目,术前嘱患者禁食、禁水,做好备皮等术前准备工作,遵照医嘱仔细核对应做准备工作,为手术顺利进行做好基础保证工作。

2.1.3 严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控制和疏导不良因素,及时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抑郁情绪,根据年龄、性别等不同差异,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手术基本知识,重点讲解术中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求等,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2 阑尾炎术后护理

2.2.1 :根据患者手术时麻醉方法的不同,手术后的也不相同,患者术时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的可采取低枕平卧位,术时采取腰麻方法的患者,应采取去枕平卧位6-12h,以避免脑脊液外漏引起头痛。去枕平卧6h后可取半卧位,以减轻腹肌张力,减少切口疼痛,方便引流。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舒适程度选择合适的,还有利于切口的恢复。

2.2.2 观察: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每日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查找原因及时处理,直到病情平稳。如监测到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患者可能有内出血情况,要及时察看切口,报告医师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防止发生肺部感染。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较为严重,可给予适量镇痛药缓解。如三日后腹部切口疼痛加重,要及时察看伤口有无渗液、渗血等,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如患者是老年人,在术后要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2.2.3 引流:阑尾切除术后,如留置引流管,要及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采取半卧位,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等,确保引流有效通畅。同时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流量等,如发现腹部有明显膨胀,引流液或渗血较多,要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并协助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时,应指导患者将引流袋放置在膝关节以下,便于有效引流,可以避免炎性渗出液逆行引发感染。

2.2.4 活动:应指导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恢复,避免发生肠粘连。术后24h可适当活动,可先在床上活动肢体,随着病情好转,坐在床边活动,再下地活动。尽快下地活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2.2.5 饮食:手术当天嘱患者禁食、禁水,术后肠蠕动恢复,排气后,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随着病情好转,进食半流质食物,继而给予普食,避免食用引发腹胀的豆制品、甜食等,禁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重症患者需禁食、输液,待排气后,方可进流食。如患者有不适感,要立即停止进普食。正常情况下,第2-4天可进软食再普食,2周后基本可以达到正常饮食。

2.2.6 切口:注意观察腹部切口情况,指导患者保持半坐位,以减轻腹壁张力,活动时注意保护切口,避免牵拉,在咳嗽排痰时用双手保护切口,以防切口裂开。应定期更换切口敷料,并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发现切口渗血渗液多、皮肤红肿、持续疼痛并加重、体温持续升高或体温下降后又升高,则提示切口出现感染,应密切注意观察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进一步感染。指导患者穿着柔软衣裤,保持清洁,经常更换。术后予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如发现切口裂开、脂肪液化等情况,应及时告知主管医师,对症处理。

篇4

2006-08~2010-10我们分别对两组阑尾炎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力求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术后抗感染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阑尾炎患者87例,男54例,女33例,年龄15~54岁。入选标准:(1)以下腹疼痛为突出症状者;(2)经诊断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者;(3)须尽快手术切除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16~52岁;B组43例,其中男26,女17例,年龄15~54岁。按住院先后次序入组。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性质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准备和阑尾炎术后常规护理,术前1d下腹部及会备皮,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增加护患沟通,减轻患者焦虑,使患者充分休息,术后去枕平卧位6~12h,禁食水6h,给予营养液静脉滴注,切口换药,术后1d鼓励、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刀口愈合。

1.2.2 特殊治疗及术后护理 A组患者术后不禁止探视和陪护,病房做好一般清洁工作;常规联合使用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甲硝唑液1周,广谱杀菌。B组术后2d谢绝探视,病房平均1~2例/间,由护工作好病室清洁工作,每日晨开窗通风换气,并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消毒空气1次/d;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仅使用甲硝唑液静滴。

1.2.3 观察记录 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天数、切口感染例数,拆线天数和住院总天数。体温测量方法:术后3d测体温每8h一次,即:8:00~16:00~20:00。3d后测体温1次/d,即:16:00。切口感染判断标准:术后2~3d体温升高,切口肿胀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1]。

2 结果

A、B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x±s)

3 讨论

3.1 良好的病室环境对于手术患者恢复的重要性 清洁整齐是必须条件。(1)空气消毒: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有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2)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采用湿式清洁法,并且所有情节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干燥。其次,安静清洁的环境能减轻患者的烦躁不安,使之身心闲适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时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而言,手术本身即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应激源,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术后如加上不加任何限制的躁声,即会给患者增添新的应激因素,使其产生多种潜在性危害或不良的生理,心理影响[2]。所以严格控制探视、陪护的人数和时间,不仅可以避免空气污浊而引起伤口感染,还可以大大减少躁声的来源,使患者充分休息,促进康复。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过度,会增加医院内微生物生态压力,加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危险性[3]。因此,要扭转这种现象,应在查清病因或进行细菌检测和药敏实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性杆菌和厌氧菌)而使用甲硝唑液静滴,这种用药方法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医院感染率为2.33%,和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感染率(2.27%)无显著性差异,既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养活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3.3 其他因素 此外,提高护理质量,协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加强营养等对手术后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作用。术后切口换药的质量与切口恢复有直接关系。由于此项操作直接接触易感部位,稍有不慎即可使细菌直接侵入切口处而引起感染。所以严格无菌操作是关键,只有从根源处养活易感因素,才能使控制感染达到最好的效果。手术后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为手术后第1天。早期活动有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篇5

         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即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疼痛为主要特征,治疗方法则以手术为主。护理此类患者除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及消炎补液、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敷料渗出情况等以外,术后护理活动尤为重要,特别是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本院自2010年1月至6月共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123例,其中60例于术后8~1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下床活动,63例则于术后16~20小时,由护士协助开始下床活动。经过对比观察,术后早期开始活动的患者较晚活动的患者,其的排气排便功能恢复得更快,这样做也更有利于促进其肠胃蠕动,减轻其切口疼痛,从而有助于其早日康复。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6月某二级甲等医院外科行阑尾炎手术病例123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51例;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有92例,其中有孕妇5例;其他年龄段的有31例,其中年龄最大的为78岁,最小的7岁。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分别由两组的责任护士负责。123例阑尾炎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都是采用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医生、手术方法、术后用药及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结构见表1

        年龄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9-0099-03

疼痛属于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是指机体在遭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1],急性阑尾炎作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疼痛剧烈的特点[2]。笔者所在科室自2012年以来将优质护理模式引入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之中,效果甚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其意识清醒的前提下,告知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8~67岁,平均(39.5±2.8)岁;病程:1~3.5 h,平均(2.2±0.3)h;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38.7±2.5)岁;病程:1~4 h,平均(2.4±0.2)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环境舒适:给患者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病区环境,尽可能将护理操作安排在日间进行,避免夜间在病房中走动,给患者提供尽量安静的休息。(2)舒适: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予以适宜的,如予以硬膜外麻醉患者以去枕平卧6~8 h以防止头痛发生。(3)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疼痛多与心理因素有关,而不良心理因素的产生则多与患者对于疾病以及手术的不了解所导致,故而针对疾病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其对于疾病的基本知识,使其了解疼痛是术后的正常现象,理性对待可减轻其疼痛程度,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深呼吸、听音乐等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抵抗术后疼痛。(4)术前预防:在患者术前予以其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术后切口感染而导致的疼痛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心身症状评估。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主要通过门诊、电话随访进行,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比较)。

1.4 评价标准

(1)疼痛改善情况:依据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定,分为0~3级的4个不同等级,其中0级为无痛;1级为患者感觉疼痛但在可忍受范围,患者可进行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为疼痛较为明显且不能忍受,需要服用止痛剂方可,睡眠受到干扰;3级为疼痛剧烈,无法耐受,不仅需要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干扰,还出现一系列症状如食欲不振、厌食、心烦、出汗等植物神经紊乱[3]。(2)心身症状评估: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检测评估两组患者的心身症状差别。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疼痛改善情况

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后,两组在疼痛各级评定中,观察组0级、1级患者数多于对照组,2级、3级患者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例(%)

组别 0级 1级 2级 3级

观察组(n=28) 10(35.71) 15(53.57) 3(10.72) 0

对照组(n=28) 5(17.86)* 11(39.29)* 10(35.71)* 2(7.14)*

*与对照组比较,P

2.2 SCL-90评分

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躯体因子、强迫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人际因子以及敌对银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SSRS评分

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SRS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SSRS评分 分

组别 总分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观察组(n=28) 23.18±5.32 5.18±1.29 12.18±1.83 6.21±1.20

对照组(n=28) 37.21±5.24* 8.20±1.26* 19.25±1.90* 9.35±1.22*

*与对照组比较,P

2.4 HAMA评分

两组患者HAMA评分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总分、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镇痛药物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是急性术后的疼痛问题仍较为严重,对于术后疼痛仅予以镇痛药物及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4-5],故而探索缓解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措施,是现今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之一。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时间 总分 精神性焦虑 躯体性焦虑

观察组(n=28) 干预前 24.5±2.6 12.4±3.3 11.3±3.1

干预后 12.3±3.9* 7.2±3.1* 6.3±3.0*

对照组(n=28) 干预前 24.7±2.9 13.3±2.4 11.0±2.1

干预后 20.8±2.6 9.8±3.1 8.7±3.7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

优质护理作为新兴的护理模式之一,其将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该模式的内涵较好的契合了现今时展的要求和医学模式改变的需要[6]。护理人员不再仅仅是对于护理技术的操作,更多的关注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力求有针对性的改善患者的需求,从而更多的体现了人文关怀[7]。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疼痛现象较为普遍[8]。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该症状的产生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故而在对其护理中有针对性的采取缓解其疼痛的措施,以期加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其紧张情绪,从而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综上所述,优质护理不仅可有效改善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的疼痛,而且可改善其心身症状、降低其焦虑情绪,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红艳.130例急性阑尾炎围术期的人性化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4):1300.

[2]金丽慧.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71-72.

[3]叶夏秋.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控制与临终关怀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58-59.

[4]闫丽芳.开腹手术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33):7165.

[5]张秀芳.急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0):51-52.

[6]王晓靖,司菊梅,移燕,等.人性化服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251-253.

篇7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6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发热10小时,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WBC 20×109/L。诊断:急性阑尾炎。于当日下午4时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两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39.7℃),心慌(心率131次/分),烦躁。诊断为术后并发甲亢危象。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将病人置于抢救室,备好各种抢救物品,迅速组织抢救小组,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心电图等变化。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鼻导管或面罩吸氧6~8 L/min,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加强人工气道护理,确保气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及窒息等并发症。

2.2 用药:及时建立静脉通路,遵照医嘱静脉内使用大剂量激素,如氢化可的松200~400 mg/d或地塞米松10 mg。降低血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碳氧嘧啶口服从胃管注入,从而抑制碘化物氧化,阻止酪氨酸碘化,使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应用碘剂,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紧急时可静脉输入。用?茁-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

2.3 迅速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多采用乙醇擦浴,擦浴时密切观察皮肤色泽,必要时可采用人工冬眠疗法并注意血压变化。

2.4 并发症的观察:每半小时测T、P、R、BP各1次,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护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保持内环境平衡,及时测血压,电解质,防止酸中毒及代谢性高血糖等并发症,密切观察引流管情况,注意胃肠道出血反应,因大剂应用激素可导致应激性溃疡发生,及时准确应用抗甲状腺制剂药物,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为患者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2.5 心理护理:甲亢危象患者常伴恐惧、紧张不安心理,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对稳定患者病情,促进疾病转归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不可惊慌失措,动作要敏捷,沉着冷静,操作准确无误,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对过度紧张者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以稳定其情绪。

篇8

对于急性阑尾炎这种疾病而言,实施阑尾切除术,其在普通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其手术风险相对较小[1]。但在进行阑尾炎手术后,较易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其为常见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做法,各级医生各不一样,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增加切口一期愈合率,本文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及护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于本院的176例阑尾炎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在患者年龄分组中,10岁以下者16例,占9.1%,10~20岁者19例,占10.8%,21~40岁者67例,占38.1%,41~60岁者55例,占31.25%,60岁及以上者19例,占10.8。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4±9.8)岁。

在患者性别分组中,男性患者102例,占57.95%,女性患者74例,占42.05%。

在患者术前伴发病中,18例为高血压病,占10.23%,6例为妊娠,占3.41%,4例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占2.27%,12例为冠心病,占6.82%,9例为糖尿病,占5.11%。

在患者的病程中,不高于1d者为116例,占65.91%,1~2d者为42例,占23.86%,2d以上者18例,占10.23%。

在患者切口类型分组中,136例为麦氏切口,占77.3%,40例为探查切口,占22.73%。患者的病理分组中,44例为单纯性,占25.0%,92例为化脓性,占52.27%,40例为坏疽性,占22.73%。在白细胞分组中,30例为WBC 4.0~10.0×109/L,占17.05%,102例为WBC 10.0~20.0×109/L,占57.95%,44例超过20.0×109/L,占25.0%。

在发现切口感染时间分组中,39例为术后1~2d,占22.16%,106例为术后2d~1周,占60.23%,21例为1周以上,占11.93%。

176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膜刺激征,发热、恶心,及呕吐等症状。

1.2 方法

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处理、术中处理和术后处理。对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的性别,切口的选择,急诊干预的时间,疾病发病年龄,起病的时间,白细胞高低,引流管留置,及病理的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组间数据对比,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本组176例患者中,9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5.11%,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手术的时间,切口的选择,病程的长短,及病理的类型,和白细胞分组等,均密切相关,以P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的术前处理,即经完善检查后,安排手术,176例患者在术前30min,全部经静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主要是头孢3代,与甲硝锉100ml。在进行手术前,不采用常规抗胃肠痉挛药物,强调禁食水。对术前备皮,及医患沟通,加以足够重视。

进行术中处理。通常采取麦氏切口,以压痛最重点,作为中心即可。对于诊断不明确,或者考虑穿孔,需要进行探查的患者,则采用经腹直肌切口,或者腹正中探查切口。同时,进行常规保护皮肤切口。通常使用干纱布,覆盖切口保护。阑尾应进行保护,以避免对腹腔及切口,造成继续污染,同时,钳取阑尾后,使用纱布覆盖,缠绕一周。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阑尾钳,夹住阑尾后,避免手触阑尾。寻找阑尾前,将脓液吸净,清除残余脓渣。对于已穿孔阑尾,其通常会合并粪石,并且穿孔的部位,有明显红肿且易烂,应使用纱布缠绕保护。处理阑尾时,采用卵圆钳固定,或者其系膜后,使用阑尾钳夹住,处理系膜血管,简单而又细心,常规处理残端,在必要的情况下逆行切除。处理残端时,一般采取外加浆肌层8字缝合。关腹应逐层[2],腹膜层采取间断缝合,如切口较小,可采取U型缝合数针。如患者腹腔具有明显污染,则腹部的切口,采取可吸收的缝线,进行缝合。肌层向外各层,全部采用碘伏,进行反复冲洗和浸泡。腹腔内使用的吸引器,避免用于外层吸引,采用干纱布擦拭消毒碘伏。手术使用器械,在原则上应进行更换,如患者有明显穿孔,或者化脓明显时,应更换手套。原则上不留置引流管[3],如阑尾残端处理后,对术后可产生的吻合口漏,不满意时,可另行戳孔,以引出胶管。在进行引流管拔除时,拔除的时间,应按照引流情况进行决定,如引流量、性质等。

进行术后处理。在患者排气后,进食流质饮食。在排气前,给予静脉营养[4],及抗生素支持。对切口换药频率,加以重视注意。若怀疑切口感染,则定期进行换药,1次/d,确诊切口感染的视情况,进行缝线拆除。在换药时,采用酒精纱布湿敷。

参考文献:

[1] 戴先鹏,秦春宏,熊国祚等.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1):64-65.

篇9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急性阑尾炎 术后疼痛

疼痛在临床上目前被认为是与呼吸、血压、心率、脉搏等同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属于人体对于组织损伤产生修复的反应发生的复杂心理、生理性活动,主要是包括机体对于伤害性的刺激造成的痛反应与其作用于机体导致痛感觉[1,2]。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常会发生伤口疼痛,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我院采用了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取得不错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6月收治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1~55岁,平均29.53±3.15岁;其中坏疽性阑尾炎14例,化脓性阑尾炎21例,阑尾穿孔9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0~59岁,平均29.15±3.22岁;其中坏疽性阑尾炎13例,化脓性阑尾炎19例,阑尾穿孔12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采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方法:①观察组: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首先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讲解手术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指导患者学习疼痛的相关知识。其次,对患者加强基础护理,保证病房清洁,有助于患者休息,护士在术后执行护理操作时要轻柔,长期卧床患者护士要协助翻身拍背,做好皮肤护理。最后,合理的使用镇痛药物,疼痛剧烈患者积极给予镇痛药物,可采用安慰剂替代治疗,对于疼痛较轻微患者可采取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症状[3]。②对照组:给予患者外科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疼痛的程度采用0~10分进行表示,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无法忍受。其中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患者对优质化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对患者从临床护理服务、医疗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评价。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结 果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讨 论

阑尾炎术后发生疼痛属于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属于机体自我保护反射机制,具有防御性和保护性的功能。目前认为疼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神经末梢如皮肤、肌肉、内脏感受器等受到了各种的伤害刺激后通过了脊髓A传导神经与C传导神经的传导到脊髓后角T细胞,通过脊髓的丘脑束传到丘脑的大脑皮质,进而机体会感知到疼痛的程度、发生的部位等,机体感受到疼痛后再有脊髓的网状系统传导到脑干的网状结构、丘脑的下部与大脑边缘系统,引发了人体对于疼痛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与自主神经的反应[4,5]。

人性化护理模式属于新兴的护理模式,更适用现代医疗模式的要求,护理重心由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换,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加的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我们对进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实施了人性化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采取健康教育的方式让患者了解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以及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消除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同时加强了基础护理,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病室环境,让患者休息好,睡眠充足,护理操作要轻柔,减少对患者刺激,消除疼痛的诱发因素;此外我们对于产生疼痛患者积极给予音乐疗法、安慰剂等干预措施,让患者情绪较为平稳,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不良刺激。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亚琴.非药物护理措施对学龄期儿童急性阑尾炎术后疼痛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6):139.

2 闰丽芳.开腹手术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33):7165.

篇10

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在青壮年群体中比较多发,是由常见的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成的。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相对严重,易发严重的阑尾穿孔和腹腔感染[1],临床治疗化脓性阑尾炎的主要方式是外科手术,但是好发切口感染,如何加强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是当前临床医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化脓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化脓性阑尾炎并发术后伤口感染的临床防治和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化脓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14-72岁,平均(39.52±20.35)岁;患者临床表现为隐性钝痛、呕吐、恶心、右下腹疼痛、压痛、中毒性休克等。所有患者均行阑尾炎切除手术治疗,按照患者术后所接受的防治和护理方式不同,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其中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临床症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预防与护理

1.2.1预防方法

完成各项检查、常规消毒、硬膜外麻醉后采用常规化脓性阑尾切除治疗[2]。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口,观察组采用100毫升3%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切口30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在使用500毫升1%的聚维酮碘溶液反复冲洗切口。治疗后给予两组患者同样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和真经治疗,分析患者的愈合情况,将切除的病变阑尾送病理检查。

1.2.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术后选择患者的舒适;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变化,每小时测量一次脉搏、血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设有引流管的患者保持伴卧,便于引流和避免炎性液体流入腹腔;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术后第一天进食流质食物,第二天使用软食,术后3-4天后尝试使用普食[3];术后一周内严禁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对便秘患者给予轻泄剂治疗,保证患者大便通畅;术后24小时尝试起床活动,增加肠蠕动和血液循环;

如术后患者由伤口疼痛、切口周围皮肤触痛、红肿提示切口感染,应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对于出现腹腔内出血阑尾动脉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应保持平卧,给予吸氧、镇静、输液治疗,准备行止血手术;对腹腔参与脓肿的患者采取半卧位引流,假期那个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粪瘘患者行抗生素治疗。

1.3疗效评定

采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中的相关规定评定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符合以下标准为脂肪液化:术后3-7天内患者切口部位有黄液渗出,无疼痛;经常规检查表示敷料中有黄色渗液,挤压切口后皮下渗液较多;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有脂肪滴;经涂片镜检查能见较多脂肪滴,经3次细菌培养物细菌生长。

1.4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3.讨论

阑尾切口感染是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因素很多,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引流、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均对术后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处理和护理干预在阑尾炎切除术后之分重要。

本组研究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精细化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并采用不同的溶液进行术后的切口冲洗,观察组采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1%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切口,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贺亮,田伟军,王鹏志.术前应用抗生素对急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2(03):159-160.

篇11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78-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住院急诊阑尾切除术后94位老年患者,其中47位为治疗组,47位为对照组,并且,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等没有任何差异,不用考虑相关的因素,便于比较?

1.2诊断标准

多数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都是以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阑尾部位压痛和白细胞升高三者为决定性依据?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则使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不参与选取的病例?

1.3选取标准

(1)年龄设置为超过60岁的患者?(2)一定是刚刚进行完切除阑尾手术的?(3)这些患者确定无明显的手术禁忌?(4)这些患者是自愿参加临床观察的?(5)这些患者是没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禁食法的常规治疗?

治疗法: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干预,由专科护士进行操作,于患者手术完毕后,返回病房后采用双侧耳穴贴压,主穴选择胃?小肠?大肠,先用探棒在耳部相应穴位上按压,再用拇指指腹揉压,每穴按压2分钟,以患者有胀?酸麻感或微感刺痛及热感为度,每次5至10分钟两侧耳穴可交替贴压,每两分钟按一次,至排气后停止?

3.观察

3.1观察指标

手术之后每2小时用听诊器听诊肠鸣音的恢复情况,询问患者是否完成了排气,观察并记录术后首次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和首次排气和排便的时间?在术前和术后的第一天,和术后的第三天的清晨7点进行空腹穿刺抽取静脉血2毫升,放入抗凝管中,摇匀,送往医院检验科,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2观察的两组比较

对于治疗者和对比者的比较情况而言,治疗组患者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缩短了至少10小时,并且,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术前和术后的第一天血清C的反应蛋白浓度并没有太多的差异,但是,在术后的第三天血清C的反应蛋白浓度下降速度加快了20%左右?

4.讨论

胃肠道的功能障碍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症状,术后尽早的促进排气可以提前让患者进食,提前进食就能提前让患者增强营养,提前的恢复体力,尽早的康复?但是,目前西医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依然缺乏有效的方法,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禁忌,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笔者认为中医是目前为止解决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最好方法?

但是,服用药剂不仅溶解吸收的缓慢,而且会加重腹胀,增加胃肠道瘀积的程度,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也不是个解决此类问题的好方法?然而,中医学认为,任何手术,不论大或小都会损伤人体的元气,容易导致气虚并且会导致气血不畅,严重的可造成瘀血内停,血脉瘀阻,气血两虚,甚至,导致胃肠术后动力发生障碍,最后,会发生腹胀腹痛等一系列胃肠道的症状?

因此,经络对于中医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其内属于脏腑,其外络于肢节,沟通内外,联系上下,将内部的脏器和外部的各组织器官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人体内外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对于此,耳廓部分又十分重要,由于,耳廓的神经分布非常丰富,是耳穴与内脏和肢体联系的重要途径,刺激耳廓部分的各个穴位能够起到调整经脉,传导感应,调整气血的虚实的作用,能够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到最快的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在常规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再配合耳穴贴压,一定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疗效,对于老年人来讲,越早的恢复,对自己的健康就越有帮助?对于此,笔者在此推荐耳穴贴压法,并且,讲一下其道理?因为,其具有疏通经脉?清热解毒?调整脾胃的功效,所选的大肠穴主要治疗腹泻?便秘和咳嗽,如此按摩有利于促进肠道的蠕动作用?而小肠穴主要治疗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状况?并且,胃穴具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主要治疗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的症状?因此,在常规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再配合耳穴贴压,是一定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疗效?

血清C反应蛋白是一种经典的对炎症反应最灵敏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组织损伤或急性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会升高,并且,随着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复原以及炎症的好转时,血清C反应蛋白将会逐渐恢复正常?由于血清C反应蛋白反应的速度快?变化的幅度大,能够实现关联疾病的活动度,而且受年龄?免疫状况?药物等的影响较小,因此血清C反应蛋白通常被用作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之一?当采用耳穴贴压法时,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体检者和非阑尾炎患者的相比其有明显的升高,而化脓性?坏疽性?穿孔性等严重性高的阑尾炎与单纯性的阑尾炎相比检测到血清C反应蛋白是存在明显升高的,并且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阑尾炎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因此,本次试用的耳穴贴压法,能够明显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的活性,并且,据临床观察的结果显示,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下降更为明显?

在此,笔者认为对于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需要进行术前护理?由于老年人的年纪原因导致除了疾病带来的疼痛和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在治疗的过程中,老人们就会产生没有安全感,进而,出现恐惧及焦虑等不良的情绪?此时的护理人员应该采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尽早康复?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能让他们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5.结语

综上所述,在老年阑尾炎手术期使用贴压耳廓部分与胃肠功能相关的穴位,可以对肠道产生有利的刺激,并通过神经的传导与反射作用,增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有利于胃肠道内气体顺利排出,从而有效的缩短患者进食的时间,有效地促进患者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有效的实现了患者提前进行营养的补充,也有效的预防手术后产生腹胀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199-1

1资料

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科共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320例,其中男性患者206例,女性患者114例,患者年龄9―65岁,平均37岁。术后出现切口感染9例,占2.8%;出血再次手术1例,占0.31%;粘连性肠梗阻1例,占0.31%。

2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术后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病因,分析病情,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体贴,使患者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励,减轻思想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早日康复。

2.2根据不同的麻醉,选择适当的。如腰椎麻醉患者应去枕平卧6―12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渗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脊膜外腔麻醉患者可低枕平卧。同时术后的选择,必须要符合病情的需要,并兼顾患者舒适,以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

2.3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将患者平稳抬上病床,接好各种管道,调节好室温,每半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直至病情平稳。如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应考虑有出血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地抢救措施。

2.4保持引流管通畅置腹腔引流管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受压、扭曲、堵塞等,确保有效引流,防止发生逆行感染。同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如引流液较多或渗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注意稳定患者情绪。

2.5饮食术后第一天可进流食,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后改为半流食。同时注意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及豆制品、甜食等防止发生腹胀。

2.6活动术后24小时可适当活动,刺激胃肠蠕动,防止发生肠粘连,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2.7腹胀的处理因胃肠功能抑制、咽下空气及肠内容物无法向远端排送所致。轻者无需处理,当胃肠恢复蠕动即能自行缓解。腹胀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和与下腔静脉血回流,并妨碍腹部切口愈合,应报告医师并酌情处理。

2.8术后疼痛正常术后疼痛于麻醉作用消失后最为严重,可酌情给予一般镇痛药。如三日后疼痛加重,应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2.9切口护理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切口疼痛加重、渗出液增多、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则提示切口感染,应加强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2.10肺部护理由于平卧肺部容积变小,切开疼痛及麻醉的影响易发生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约占外科急腹症的1/4。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外形呈蚯蚓状,它有着丰富的淋巴组织、血管和神经,参与机体免疫功能。当血运发生障碍时,易导致阑尾化脓和穿孔。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有固定压痛点,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阑尾炎属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不被医护人员所重视,但本人从事护理工作17年来,通过对阑尾炎病人的术后护理,使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小的手术,没有小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把每位患者都当做危重患者来看待,消除麻痹思想。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勤动口,加强巡视,善于发现异常情况。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合理饮食调配,适当运动,增强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职能作用,培养慎独精神,减少医疗差错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篇13

1 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其中男73例,女27例,年龄7~74岁,发病到住院时间为1~12h,平均时间5h;体温36.8~39.1℃。通过血常规检查结果: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白细胞(4.9~14.7)×109/L,中性粒细胞70%~85%。临床诊断均为急性阑尾炎。

1.2 治疗方法

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和阑尾切除术77例,其余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行阑尾切除术。所有阑尾炎在确诊2~3 h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后出院,随访0.3~1年,未发现异常。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详细询问病史:从发病到就诊的演变,确定阑尾炎的性质。同时严密观察患者详细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禁食并做好术前准备,嘱患者禁食水,对老年患者应做好心、肺、肾功能的检查。

2.2 术中护理

术中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避免二氧化碳气体引起空气栓塞,二氧化碳进入过多过快时容易发生上述情况,其症状为突然憋气,呛咳不止,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力突然下降,心动过缓,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前区听诊可闻及水泡音,预防方法为正压通气,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患者取左侧卧位,吸氧,注射地塞米松,一般可迅速缓解上述症状。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按麻醉方式安置,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去枕平卧6~8h。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促进血液循环并减低腹壁切口张力。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30min测量血压1次直至平稳,常规测T、P、R,当日输液完毕,嘱其由家属搀扶下地活动,以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同时预防肠粘连。

2.3.2 疼痛护理

根据疼痛的程度,采取非药物或药物方法止痛。采取适当卧位,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有助缓解疼痛。对诊断明确的剧烈疼痛病人,可遵医嘱给予解痉或止痛药。指导病人有节律地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2.3.3 饮食护理

术后1~2日肠功能恢复后可给流食逐步过渡到软食、普食,但1周内忌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同时1周内忌灌肠和泻剂。胃肠活动的标志是能听到肠鸣音或排气。术后先进食流质,然后进食软食,在正常情况下,逐渐过渡到普食。

2.3.4 生活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个人卫生,经常更换清洁、柔软衣裤,保护伤口敷料干燥。及时切口换药,必要时每日换药1次。切口感染的患者注意观察体温及伤口敷料情况,做好切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2.3.5 并发症的预防

术后病人血压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内渗液积聚于盆腔或引流,避免感染扩散,防止腹腔脓肿形成。若术后2~3天,切口部位出现红肿、压痛、波动感,且伴有体温升高,应考虑切口感染。及时处理切口感染:应配合医师做好穿刺抽出脓液,或拆除缝线放出脓液及放置引流等。

3 小结

急性阑尾炎手术在外科最为常见,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往往在术后不能够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术后患者常常担心过早过度活动会引发切口出血、疼痛等原因,自行减少活动,推迟下床时间。术后应鼓励患者早下床,循序渐进地活动,消除恐惧心理,以缩短术后排气时间,避免腹胀,促进肠功能恢复及切口愈合。

近几年,通过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手术患者,不管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在护理过程中都要把他们作为危重患者来看待,消除麻痹思想。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异常情况,鼓励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