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分数的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小学数学中,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它既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为达到高级思维奠定基础
加涅的智慧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条件的层级关系是:辨别(以辨别为条件)具体性概念(以具体性概念为条件)定义性概念(以定义性概念为条件)规则(以规则为条件)高级规则。由于分类活动往往涉及辨别,因此学习往往可以从分类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最后为形成规则和高级规则奠定思维基础。
2.形成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
分类往往是为了建立一定的序,因此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运用分类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有条理、有顺序,并且不重复、不遗漏地归纳整理知识,形成完善合理的知识网络图。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知识结构对于提取知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3.发展儿童的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可见学会分类是发展组织策略的重要前提。根据研究表明,小学中低段儿童虽然不能自发地产生和运用组织策略,却能通过一段策略训练后学会使用组织策略。 因此通过数学学习渗透分类思想后,可以发展儿童的组织策略,并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二、小学数学教材部分有关分类思想的内容
分类思想贯穿整个小学数学阶段,除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有分类单元以及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涉及分类思想外,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其他隐含的分类思想,如下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三、小学分类思想的教学策略
1.用分类思想引入新知识和新概念
(1)用分类活动引入新知识
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来看,在低段往往通过设置具体的分类活动,使学生通过概念形成,达到不严格的具体性概念阶段。如在“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时,可以出示点子图,根据图形是否为封闭图形分为封闭和不封闭图形。在封闭图形中,根据图形有几条线段围成,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三类。在学生完成点子图上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后,又根据三角形是否有一个直角再分为两类。
(2)用分类思想引入新概念
而到了中高段,则可以适时地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来逐渐地通过概念同化来形成定义性概念,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如在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时,不少教师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介绍,再经抽象概括形成“平行线”的概念。可是,实际生活上见到的都不可能是严格定义上的平行直线,可能是射线,或者是平行线上的两条线段。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将同一平面内两条线段的关系进行分类,得到有交点和没有交点两种情况,然后再将没有交点的进行分类,得到适当延长后就会有交点的,和无论怎么延长后都没有交点。然后让学生想象每幅图中的两条线段向两方无限延长,成为两条直线的情况,从而认识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只有有交点和没有交点两种位置关系。这就为更加理性地认识平行线,通过概念同化来定义平行线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3)引导学生关注分类的依据
在引入概念时,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分类,怎样分类更合理。例如“三角形分类”的教学,应该将重点集中于“为什么要这样的分类”“怎样分类较为合理”,而不应在“角的度量”等实践活动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首先对角的分类情况作出回顾,特别要提醒:在各种角中直角是较为特殊的,而后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分类和角的分类有什么不同?能否参照角的分类去进行?并引导学生对这样一种分类方法的合理性作出具体分析:第一,是否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即如一个三角形既是直角三角形,同时又是锐角三角形?第二,分类是否有遗漏,是否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三角形,它既不是直角,也不是锐角或钝角三角形?
2.用分类思想归纳整理知识
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往往需要用分类来归纳所学的知识,到了中高年级尤其如此。因此需要学生掌握合理的分类方法,满足互斥、无遗漏、最简便的原则,以形成完善合理的知识网络。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根据数学分类的方法常有以下几种:1.根据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类。如整数、小数、分数的分类,运算法则的分类,等等。2.根据图形的特征或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如三角形按角分类,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如果以边的长短关系分类,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可分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3.根据解决问题的探索方向进行分类。如:直线行程问题和环行行程问题,可以看出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相似性。
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用分类思想归纳整理知识时,往往需要同时借助比较、对比、举例等方法来突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查缺补漏,消除错误的知识印象。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也可借助表格、图表等表示,如“韦恩图”就是个很好的工具。
另外教师应注意在运用分类思想整理归纳知识时,引导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网络。如吴正宪老师教授数的整除复习课时,当学生出现不恰当的分类时,吴老师放慢速度,耐心等待,不急于告知,而是通过一个个问题,如“什么叫整除?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这个整除到底管谁?”等等,巧妙地引导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去自主构建关于数的整除的知识网络图。
3. 用分类思想解题
用分类思想解题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解题方法。首先通过一一枚举,然后根据对象正确分类,并不重复又不遗漏,既能解决很多问题,又能预防学生的错误甚至盲目拼凑的毛病,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如2、3、4能排多少个数字,根据数位的分类排列,就不会有遗漏。
4.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渗透分类思想
新课程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对于分类思想的教学同样也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强调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来让学生亲身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和新课程中关于分类的方法,即“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如吴正宪老师教学二年级《搭配问题》一课中,首先联系学生穿衣搭配的情境,让学生在多层次的活动中体验无序之乱,从读中悟序,然后通过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学生演示和教师演示,用符合表示,等等,让学生体会在分类的过程是否可能出现交叉重复的情况,是否有遗漏,使分类思想的渗透润物细无声。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和意义
顾名思义,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借鉴他人身上的优点,从而更好地完善和提高自己。
二、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1.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分组学习的教学情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来严格划分,从而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
2.有计划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严密的计划作基础,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是如此。由于小组的人员相对比较多,为了避免任务的重复进行,一定要在开展学习之前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小组成员先推选出一个组长,然后依照个人能力进行科学分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进行有效的指导,明确谁负责建模、谁负责计算、谁负责列表、谁负责最后的问题阐述等,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参与度。例如,在进行统计分组合作的教学中,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任务分工,明确谁负责统计数据的测算、谁负责表格的创设等,从而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
3.制订明确的评价指标
积极地评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自己打分与其他小组打分的综合成绩作为衡量小组分数的指标,并给予记录,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公平竞争的意识,实现有效教学。
综上所述,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关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教学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实现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析
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点、难点: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新课开始,联系学生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百分数,再让学生试着找出日常生活见到的百分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几条信息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理解百分数的读、写法,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这样教学循序渐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学法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2、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数
给学生一段含有百分数的信息:期末考试,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情况如下:得优的学生占65%,得良的学生占25%,及格的学生占10%。
师:在这条信息中出现了一种我们没有学过的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是怎样理解这里的百分数的?在生活中你见过百分数吗?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百分数的意义
(1)出示两条信息:①长城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是
11%;②五粮液酒的酒精度是39%。问:喝同样多的长城干红葡萄酒和五粮液酒,哪个容易醉?为什么?
(2)出示信息: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提问学生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得出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比五年级大。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2、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分三个层次学习:(1)、学生先自由看书;(2)、指名学生汇报百分数的写法,老师要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3)、汇报百分数的读法,学生容易把分母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混淆,要指出两者的区别,并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学生读
3、探究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师提供信息,下列三句话中的分数,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数?哪些不能?
(1)修了一条路的3/5。(2)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4。(3)一根绳长5/8米。
学生在做出判断后,组织学生讨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并小结。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先读出下列百分数,再用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00%2%120%90%10%
(1)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2)今天来这上课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3)由于这次测验,同学们准备很充分,不及格人数只占总人数的()
(4)去年植树节,我班植树中,成活的棵数占总棵数的(),死亡的棵数占总棵数的()。
2、出示信息:(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2)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这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
艺术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应当立足于以艺术的“校本”特色,要求学生学习书、画、音、舞等艺术大师德艺双馨的美德内涵。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德育从个人修养、人际伦理、爱国为民等三个基本方面充分挖掘,进行重点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艺术学校道德启蒙教育的新路子。学校力求给每一名学生享受艺术与美的机会,使学生的智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智力潜能在特定的艺术文化情境中不断被激活、释放,学生能充分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感受到自己才智的力量。
(二)挖掘校训含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和而不同”,“德艺立人”,“教学相长,德艺双馨”等观点相继提出,艺术学校的校训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一些旧的学风虽然易记、好懂,但因与缺少个性化的内涵,立意措辞已不能体现时代精神,不免淡化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属性,其文化启迪作用也随之泛化。因此,将校风调整到位,挖掘校训含义,既能保持原校训赋予时代感的特色,又能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价值观念。
(三)建设制度文化
德育制度制定的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一所学校德育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准,它能反映学校领导和文化素质,也反映学校德育管理的水平。我们可以依据教育规律,参考上级领导部门颁发的法规、条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艺术德育章程》、《教师德育工作考核制》等制度。在规章制度中突出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文化方面的条款,注重把“软文化”与“硬文化”熔为一炉,给制度以灵魂。
(四)独特环境文化
我们可以把优秀的古典文化跟传统艺术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处、每一景。如在教学楼的厅堂设置“书画吧”,让书画艺术的文化,由静态向动态发展;设置“戏曲、器乐吧”,置戏剧文化的精华于展厅,让学生耳濡目染艺术大家的风范,使学校的书香文化由一元向多元发展。我们还可以在学校的每条走廊上,布置古代书画名家如王冕、王曦之、智勇等书画大家的生平与艺术作品,这不仅让更多的孩子有了接触艺术文化的机会,更使每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知识文化、艺术文化的熏陶。
二、以阵地搭建体验平台
(一)“主题班队活动”阵地
充分利用班队课的特殊地位,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模式中解脱出来,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十佳,确立主题鲜明、富有时代特色和童趣的班队课,巧设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许多模拟场景,让学生原有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多次撞击,多次体验。
(二)“校园艺术节”阵地
利用“校园艺术节”这方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节”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三月“生态节”,让孩子学会保护生态平衡,自觉维护自然美;四月“读书节”,让孩子从阅读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语言美;五月“科技节”,让学生动脑、动手,体验到做一个勤于探索、善于钻研的“小问号”的乐趣;六月“书画节”,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自己书画艺术才能的舞台。
(三)“微型社会”阵地
1.服务社区,走进社会
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的地理环境,积累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能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的问题,并能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和解决,形成对社区生活环境的良好情感和积极态度。
2.珍惜环境,保护生态
通过亲自参与环保宣传、你丢我捡、绿色行动、爱鸟周等形式的活动,体验环境保护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提高环境责任意识。
3.善待自己,感恩亲情
通过校内外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奥妙。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和类型,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为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奠定基础。
三、以奖章引领德育内驱
(一)依托活动定奖章,让奖章引领“爱与美”的体验
根据浙江省少工委主编的《雏鹰争章手册》,确定有主题的基础章和特色章,让奖章作为育人的评价方法,使争章的过程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努力构建教学的评价新体系。
如一、二年级的主题为:感受艺术文化,体验养成教育;三、四年级为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提问,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五、六年级的主题为在研究中学习、能够有所发现,提出独立见解引导学生在共同研究中探究、创新。
(二)规范雏鹰争章的操作过程,提升队员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积极性
根据操作过程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我们要规范雏鹰争章的过程,根据少工委提出的争章五步(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在定章中体验选择中学自主,在争章中体验实践中求感悟,在考章中展示中强自信,在颁章中体验激励中有内化,在护章中体验持久中有品质,注意争章活动的完整性,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努力提升队员争章的积极性。
四、以社团内化道德行为
充分发挥社团的功效,各团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儿童在学习和时间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审美与艺术鉴赏能力。
如书法分团可以分为低、中、高段三个教学组:
低段小分团的艺术教师上课时不仅指导学生进行摹写练习,更多的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姿势和强调正确的执笔方法,并通过用毛笔画直线、压圆点等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段小分团,要求学生在临帖的基础上,用所学的书体进行创作。其次,艺术教师要创造学书法气氛,帮助学生形成专注心境,让学生临帖、创作时排除杂念,做到平心静气、专心致志。
高段小分团,则注重挖掘中国书法的艺术性、广泛的实用性,和自身蕴藏着的丰富的德育因素。艺术教师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如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我们看到,许多艺术学校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时俱进,立足现代教育,坚持先进文化和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全面构建学生德育文化,形成了富有个性化特点高品位的德育文化。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艺术学校更应坚持创设动态的德育,积极构建德育文化,用爱与美丰
一、分层异步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异步”是相对于教学的“同步”而言的,指的是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去适应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这里的“层次”指的是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方面的层次的不同,以至于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学习的态度. “分层异步”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个性化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二、传统教学与分层异步教学的对比
1. 传统教学
传统的教学是“同步教学”,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在一个班级里不管成绩好坏,接受能力强与弱,所有的同学都接受着同一种教学方式,同一种教学内容;另一个是,一个班级里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都跟老师授课的进度是相同的,即老师讲到哪,学生就学到哪.
2. 分层异步教学
“分层异步”教学的概念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步”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明确教学目标且能够适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式.
3. 分层异步教学的优势
分层异步教学对比传统教学,其优势在于能够将老师的指导形式跟学生的学习形式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使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老师的指导形式为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学生的学习形式为自学、互学、群学和请教教师.
三、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在分层异步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才能更有效?可以根据以下几条策略来实施分层异步教学:
1. 学生层划分策略
要实施分层异步教学,首先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状态,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将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所谓的“隐性”分层说的是,分层只在教师的心中,明白哪些学生是哪个层次的,这样做是因为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受到伤害,然后根据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目标设计和选择策略
在分层异步教学中,“异”指的是在指导方式、练习内容、评价等方面的异,但所教内容还是必须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对某一学习内容设定几个不同层次的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给予一定的目标定位引导,最后再根据目标的差异,进行异步教学.
3. 分层设问策略
分层设问策略,就是让教师对某一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几个问题提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解决一些基础性、变式性的问题,也能尝试着解决一些难度高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4. 个别指导策略
个别指导是分层异步教学的重点,但是有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在分层异步教学过程中,会有两到三个不同的层次,要加强各个层次的过渡引导,达成最终的“统一战线”;第二,要加强分类指导,及时对不同层次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第三,延展学习时空,促进“提升”和“补差”.
5. 分层练习策略
分层练习策略就要求在对练习问题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弹性,以便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举个例子来说,可以针对数学的某一个方程式设计一道有多种解题方式的题,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用一种或多种解题方法对题目进行解答,并鼓励他们尽可能地尝试利用多种方法去解答,以便提升他们的能力.
6. 合作互助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与困惑,以及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认知,都是非常有用的课程资源,能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关系到班集体教学的优势是否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可以利用“高层次”学生的能力与优势去帮助“低层次”学生,以达到最终的共同发展.
7. 区别评价策略
分层异步教学评价,要根据层次的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让评价指标达到弹性化、多元化和手段多样化,以便使评价能够发挥它的激励功能,激励“低层次”的学生,让他们能够积极自主的去学习,也能够发挥它的矫正功能,矫正“高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其优势上更为突出.
8. 习惯矫正策略
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密切,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用多种方式去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的来说,要引导的内容有:一是学会倾听,二是学会读书,三是学会表达,四是学会认真书写,五是学会反思和总结.
9. 环境支持策略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构建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反,在一个非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会阻碍学生的发挥,降低其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就能够很好地将分层异步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从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达到一个班集体在各个方面都能快速提升的效果.
【参考文献】
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且基本保持不变的。数学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学生间的智力差异,而应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九年义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学好必备的一些数学知识,但应试往往采取淘汰制,面向少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是否面向每个学生是区别素质与应试的分水岭。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呢?首先制订目标要因人而异,不求“齐步走”。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其次练习设计,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既要使差生“吃饱”,又要满足优生的求知欲。对差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当然,当他们的学习确有水平或创见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
二、实施创新教育
培育创新意识,就是对与创新有用的信息及创造活动、方法、过程本身的综合觉察与认识,也可以理解为想去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是创新的欲望。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得出新方法、新知识、新规律,就是创新表现。
实施创新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多角度联想,多层次猜想,鼓励不同的解题策略,然后验证得到正确结果和最佳答案。在数学解题中不仅要正确,还要合理。在教学中要注意“扩散思维”,引导学生解答一些答案不适唯一的问题,培养探索与思考的习惯。比如说,让学生自己去猜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
三、落实面向全体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实质。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人为本,还学生学习主置。为此,数学教学应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切实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每个教学环节、手段、方法要切实建立在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基础上;二是切实改革“以讲代学’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师生真正从“教师什么都讲清楚,学生什么都听清楚”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中跳出来,大胆引导和放手让学生通过主动去感知和领悟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三是切实改变“以少代全,忽视一片”的现象,既重视“个性发展”又注重“全体积极参与”。 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精心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机会。尤其是中、慢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有了成绩而受到鼓舞,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减轻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对教与学的活动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是牵动教育全面性、导向性的一根杠杆。扭转在“应试教育”下“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现象。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将极大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此外,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比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并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全体学生中的地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小学生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素质教育的评价内容应当是全面的,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且要有对学生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等;其次,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除了常用笔试、口试方法外,有些内容如几何初步知识等可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考核,看一看每人的实际能力,以全面了解被试者的实际水平,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第三,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后者。由于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前后连贯性.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测查,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也便于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弥补随时可能出现的漏洞,消除隐患,保证整个学科整体的教学成果;最后,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多采用指导性、鼓励性的评语,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自我评价.增进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主要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异步教学的意义以及当前现状,详细分析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从本质上探究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为分层异步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文字参考。
一、小学数学中开设分层异步教学的意义
分层异步教学主要把相同层次的学生放到一起开展教学,这样的优势是避免班级中优等生和差生在一起由于待遇不同产生自卑或者消极的学习状况,相同层次学生放到一起可以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整组学生的学习程度相差无几,从情感上面尊重学生的需求,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学生不会处于压抑状况,其实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方面不同,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能有效规避教学中的抵触情绪,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适应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且找到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因而教学过程适宜从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式,打牢数学基础。
二、分层异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合理分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状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从感性因素考虑问题,对学生做分层处理,有的学生比较感兴趣数学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对数学和焦虑,针对这两种情感,教师可以从情感方面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运用学生认知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在分层时一定切忌一点,教学分层的依据只能教师自己清楚,不要公布分层原因,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那么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开展将失去意义。并且这种分层形式不是固定不变是需要根据学生的状况作出适度调整的,在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内就要调整教学状况,当然对学生开展分组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比较常用的是运用同质分层或者异质分层,教师教学中结合教学情况和教学实际,采取适合的分组方式。
2.分层设问
分层异步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环节提出分层设问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提问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不同的理论知识,通过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提问方法,让问题更具连贯性,学生可以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先给学生提出大众性的问题呈现,然后再引出难度稍大的问题,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想法,然后教师根据问题回答情况辅导能力较低的学生,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
3.合作互助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积极和学生互助,由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而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经常面临的困惑,然后不断的挖掘课堂中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挖掘相关学习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可以体现出集体教学的优势。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讨论共性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可以实现有效交流互动,在互动中学生应补充问题或者补充答案,其实学生说的问题也许并不深刻,但是会很普遍,学生说的答案也许不准确,但必然是经过思考。另外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优带差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之间互动学习,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大致相同,因而同龄之间的沟通往往要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一方面是都是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很多问题他们敢于问,另外一方面是可能某一个同学遇到的学习困惑,其他同学也曾经碰见过,所以能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师给出的建议都是来源于教学实践和以往的经验,未必适用于每一个学生,通过生生间互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课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4.开展练习活动矫正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分层异步教学方法,更好的克服了两级分化现象出现,在进行训练时需要根据学生特殊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分层异步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将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类,分层异步几个层次在进行教学。从最初的教学方式开始,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方法。另外,在课程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动静有序的进行教学,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更多时间给学生实现自学,逐渐形成一种学习能力。精讲应该得到改变,改变满堂灌之教学方式。讲到关键的位置,应该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是将课本知识和新知识相互结合并且不断延伸的过程,这是内涵与外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发现,分层异步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学习质量。
二、目标设计和选择策略
分层异步教学方法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内容相同要求下,使用异同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遵守下要保底,上要扩顶原则。层级目标不能过大,而且跨度也不能过大。同时,明确各个层次的学生,他们应该的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定位引导。当学习目标确定之后,可以实施以下做法。第一,在同一项学习中,提出不同难度的学习要求。第二,在相同的课程学习中,提出第一层次学生学习目的,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第二层次以及第三层次学生学习目标。教师要善于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当完成了基本的层次目标之后,要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第一阶段学习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不用明确出教学目标,但是可以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向主题方向学习。在第二阶段,教师要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去帮助学生认识认购目标,在学习中明确学习要点,激发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策略
(一)分层异步备课
教师备课在教学环节中占据重要位置,这是教学开展之前提。教师要备大纲、备教材,这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进行备课时,不仅要认真的研究课纲,把握教材各个知识点,找准难点知识。教师还要明确学生是否能接受这些知识,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各个层析进行划分,逐渐提升学生的听课、练习等等存在的诸多思维障碍,根据学生学习不同层次设置出教学目标。在短短的课程时间内,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当前教学使用该教学方法一大要求之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分类推进。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对后进生应该努力挖掘这类学生的优势,善于抓住后进生的优点加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二)教学方法分层异步
对于AB类型的学生,教学可以直接进入主题,可以向更深的方向讲解,给些这类型学生课堂独立思考时间长一些。而C类型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渡到新课中,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在授课过程中,将B类型学生作为着眼点,注重精讲精练,重视一些习题和例题的讲解。着重在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上提升。对A层次学生,实行少讲多练,引导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对c层学生,放低起点,浅讲多练,使之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力求学得进、跟得上、求发展。根据A、B、c层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A层以“启发――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要方法;B层则采用“启发――研究――讨论――讲解”为主要方法;c层采用“低起点、多反馈”的方法。
(三)分合有致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标中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避免“一刀切”的教学状况。如果教师忽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那么就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优秀的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后进生在学习中又会感到吃力,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状况不满意,因此就可能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不能保持持续的动力,造成学习质量提升较慢。而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就需要注重分层异步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从每天的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1教学内容的分层异步
在分层异步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分层。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对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就不同。教师需要制定出符合不同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内容。在制定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内容和目标的制定,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设置分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分为三种层次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次主要是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将其应用在一些简单相关题目的解决中;第二层次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基础之上,学会将其应用到一些实际题目的应用过程,注重定理应用的灵活性;第三层次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实际应用以外,还需要能够正确推导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定理的推导过程往往蕴含了许多的智慧。学生在推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时候,就能提升其思维逻辑性。经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都在学习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学生也享受到了的知识的获取过程。
2教W方法的分层异步
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以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除了进行教材教学以外,还需要学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楚解题的思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较大自由度,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来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发现、分析以及探索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圆锥和圆柱”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层次,实物观察、想象分析、抽象分析。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实物观察开始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用卡纸自己制作圆锥和圆柱,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圆锥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就会有直观的感受,在进行公式推导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很快推导出来;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就不需要让学生花费制作圆锥和圆柱模型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直接想象圆锥和圆柱的展开图,然后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其想象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很容易理解公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题目,这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就得到了提升。总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一些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3教学作业的分层异步
分层异步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体现在作业的设置上,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包含基础题、提高题以及发展题这三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这次具有层次性的题目设置以后,学生在完成的过程就知道自己具体优秀学生还存在着哪些差距,在课下的时候学生就会根据这些题目来不断进行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以后,教师在安排课外作业的时候,教师在整个的作业中设置三种类型的题目,第一类基础题就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四则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例如、等这样的混合计算式子类的题目;第二类提高题就是让学生能根据一些应用题列出四则运算的式子,然后根据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例如学校有620棵树,现在由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来负责浇水,三年级学生每天浇40棵,浇了8天,接下来由四年级学生来浇水,问需要5天浇完,平均每天浇多少棵;第三类拓展题是给出学生一些发散类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一些四则运算的式子自己来设计出一些应用题,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学生以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时候就会考了题目与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师让学生根据四则运算式子来设计一道应用题。这样三种层次的训练题目,就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负担,都会积极愉快地参与到作业的完成中,学生在自己的积极主动中提升数学能力。
综上所述,分层异步类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持续发展。而教师在进行分层异步式教学的时候,需要深入到学生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样才能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分层异步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328-02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实施和拓展,我国教育事业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宣传和推广素质教育,高标准小学数学教学。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懈怠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种层面对其进行改革创新。本篇文章以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方法为课题,探究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过程如何具体实施,以及具有的意义和重要性。我国各小学教师员工都应重点理解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法,重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小学数学知识掌握量。
1.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意义与现状
这样一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团结合作,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将学生合理的分组,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小组进行不同的引导工作。总的说来,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分层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是近代教学模式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是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层异步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班级的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学习积极性等标准进行分组,把具有同等标准的学生分到一组,然后再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分层异步教学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还可以加强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人而异,从根本上提高小了学数学的学习质量。换句话说,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在激发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管理方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重要性
所谓"分层异步教学法法",就是指教学活动进行的时候,可以根据某一特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级,对不同层级制定出符合其实际状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异步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2.1 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热情和执着 。分层异步教学法和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小学生们年龄小,他们的好奇心较强,实施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法可以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探索知识,发现其中的奥秘和神奇,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2.2 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分层异步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要求,进而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异步教学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创新。
3.3 培养小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分层异步法的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仅仅是对每一小组引导,而不再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中才是主体,教学活动需要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研究,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具体实施小学教学中分层异步教学法过程
3.1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设计明确的目标,对不同层级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引导,让学生完美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且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
3.2 掌握分层工作原则。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应该把握其分层原则,,它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情况、自身道德品质、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这样才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分层工作起到其真正的意义。
3.3 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过程当中,老师需要明白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应该把激发学生思维作为目标,问题应该新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完成教学工作;第二,问题应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连的关系,并且在问题讲解完了之后,鼓励学生回家讲解给自己的家人,使数学内容充分发挥其意义。
4.总结
在当今讲求高效率的社会形势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应该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总的说来,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对学生合理的分层,引导各层级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习的潜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为了追寻优质的课堂,老师必须不断的对教学结构,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层次不断的改善,让学
生来适应现在的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层异步教学 策略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让优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已经成为分层教学的主导,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中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真正地从分层教育中努力的去寻求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所有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达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异步教学策略和作用分析:
1.学习测评,划分层次
小学数学实行分层异步教学的前提,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学习能力测评,其次,老师需要通过平时上课的观察,看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以及学习能力的快慢,再次,通过查阅学生的档案看学生的综合能力,家访,翻阅学习档案,综合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接收能力,对知识掌握程度。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将学生划分了不同的等级,进行不同等级的学习安排,形成优等生帮助差等生的学习氛围,让差等生自身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然后不断的进行阶段性学习测验,这个是对差等生学习能力的考验阶段,培养差等生自学的能力,培养优等生综合能力。以公平,公正,发展的眼光划分学生层次,更有效的实施分层异步教学。
2.灵活教学,反对模版
在填鸭式教学的模版下,学生对于课堂知识掌握的少之又少,无论课堂内容,作业形式,复习资料老师都按部就班,没有更新,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在这样的前提下,考虑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教学的大纲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教学提纲,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保持学习的乐趣,对整个教学起着调节,导向,和控制的作用。
3.因材施教,课堂全面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在分层异步教学下,老师要对学生全面的提高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快速的发展’从而真正的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材施教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的挑战的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4.层次明确,及时调整
在分层异步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层次必须明确,做出合理化的调整,由于每个学生完成任务方法,途径和速度不相同,出现两种结果,提前完成和退后完成,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老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分类引导,延伸学生的学习时空,提优补差。围绕数学教学的重点反复的强化,帮助同学达到提高的标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补救以及提高。
5.各有其长,明确策略
小学数学实行分层异步教学针对所有学生,每个学生都各有其长处,数学练习题分为A B C三类,按照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题型。一题多练,并列选择式练习,递进式练习。例如;同一内容设计的难度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扩展提作为课外的一种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练习题。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以完成练习题准确性和数量给与正确的引导和奖励。
6.合作互助,内外兼顾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周围的环境一体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好的环境总是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热情。尤其对于数学学习的学生有困难时,外部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利用内外部的环境一起让学生互相帮助,形成积极氛围,主动接受不同层次的学生,家长的建议,同学的互助,形成教育合力。
总 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研究是不遵循原有的教学模式,老师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和付出更多的劳动,加强各种方面的不规则学习,从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从集中授课,再到分层点播,最后因人而异,从集中留作业,到分组,最后因人。形成最后分层评价,老师必须保证每个环节的协调性和一致性,环环紧扣,这样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才能在未来的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使得这种教学模式逐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郭仕萍.小学生数学学习障碍与认知风格建档分析: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研究报告[J].宁夏教育科研,2008(1).
[2]李雪纯.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方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3]“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中国教学愈看,2006(11).
分层异步教学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分层次教学,二是异步达标,分层异步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全面地发展。分层异步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的几个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综合评价学生,合理划分层级
学生存在差异是每个班级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学生差异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方面,还体现在学生的性格、心理、兴趣爱好、特长、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以及态度等等,因此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将学生科学、合理分层前提下展开分层异步教学。①加强观察与评价,合理分层:老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然后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理解与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若干组,通常可以分为3组。②调整座位,合理搭配:分层后应进行作为的调整,前后两排的学生应包含3个层次的学生,加强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交流,达到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③保护学生自尊心:在对学生进行划分时,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小学生具有期望得到关注和表扬、感觉敏锐、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心理特点,因此老师在划分层次时最好不要公开,以保护基础较薄弱、接受能力不强这一层次学生的自尊心。
二、调整教学计划,分层制定目标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常只是在教学任务的要求下制定了整体的教学目标,没有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和重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时应调整教学计划,分层制定教学的目标。分层制定教学目标主要是将原较为笼统的教学目标细化,按照学生的分层为其量身制定合理的目标。①制定阶梯式的分层目标:比如分为A、B、C3层,A层为基础薄弱,在数学学习上较为吃力的部分学生,对这一层级的学生可制定“课堂认真听课,尽量理解课堂上的基础知识点,并能够用所学解决简单的基础题型”这样的教学目标;B层为基础较牢固,整体学习水平处于中等等部分学生,对这一层级的学生可在A层的基础上适当调高教学目标,加入掌握课堂知识点,理解重点与难点知识等;C层为各方面较突出的部分学生,教学目标应在稳固基础的前提下朝着知识扩展和拔高的方向靠拢。②及时调整、更新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水平会不断进步,也有可能会落后,因此应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时对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新。
三、改变教学策略,分层设置问题
将学生分层后,如果仍然使用“一刀切”的教学策略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要及时地改变教学的策略,在课堂教学环节可分层设计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比如在设置问题时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给学生一个过渡与缓冲的时间,比如在学习倍数问题时,可以设置2~3个难度程度不同的题目,首先是简单的计算题如“12是3的几倍?”,然后是简单的应用题,比如“有15个苹果,5个梨,苹果是梨的几倍?”,最后是难度最大的情境式综合应用题,比如“3个小朋友在踢毽子,小红踢了10个,小明只踢了5个,小红踢的个数是小明的几倍?小丽踢的个数是小明的3倍,小丽踢了几个?”。难度较小的问题可以让A层的学生回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难度较大的问题则可以让B、C层的学生思考回答。
1.依据数学《课标》的目标,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实施差异教学。
2.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通常是指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分层教学的步骤及其运用
运用分层教学必须做好“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检测分层”等方面的工作。
1.学生分层。每个班的学生及其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层次划分时要求教师深入地了解、研究每一名学生,召开学生家长会,对分层次教学进行说明、解释,反复宣传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使学生乐意到相应的层次中去,分层后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地做调整、合理地升降。一般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
2.备课分层。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各层次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层次备课,在每一章或每一节中,每个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学分层。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层次。(1)教学目标的层次。“教”的目标分别是压纲缩本、达纲靠本、超纲拓本。“学”的目标分别是:在知识方面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在技能方面一般分为“模仿、初步学会、学会”。当然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要求,对相同的内容层次也应随知识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提高。(2)教学方法的层次。对A层次的学生,在自学时,教师的指导应有所倾斜,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小一些,采用“小步子,慢速度”的教学原则。而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放开走,设计的问题可灵活一些,难度大一点,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等等。(3)落实知识点的层次。相同的知识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落实应有所不同。分层次教学是课堂结构的一种改革,它既要有面向全体的共同要求,又要有针对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因此既有集体教学的“合”,又有分类指导的“分”,兼具有“集体教学、个别辅导”的优点,必须设计好课堂的各个环节,使“分”和“合”有机结合,整体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