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景园林设计及其理论

风景园林设计及其理论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风景园林设计及其理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风景园林设计及其理论

篇1

关键词:

风景园林;景观色彩;设计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设计者还要考虑到色彩的运用,因为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将色彩美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不但能使风景园林的作品内容更丰富,园林设计更优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需求。

一、色彩美学理论的基本概述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一直都比较高,而如何选择适合风景园林设计的色彩,也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虽然风景园林可以在视觉上带给人们愉悦感,但由于一些风景园林设计者缺乏科学的色彩美学理论知识,因而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忽略了色彩的运用,从而影响了风景园林的整体视觉美观性。而色彩学是研究色彩产生及其应用规律的学科,它以光学为基础,涉及到心理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和美学等学科。

二、风景园林设计的色彩及其分类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主要分为三种,具体包括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

(一)自然色

风景园林中的自然色主要有石材、水、天空、土地和植物色彩等,自然色又被分为生物色彩和非生物色彩两种。1.生物色彩:生物色彩主要就是园林中的植物色彩,植物色彩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2.非生物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如天空、山石这样的生物色彩做背景外,天空中的云朵或是朝霞等也是构成风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

(二)半自然色

半自然色是指经过人工加工但自然物质本身性质没有发生改变的色彩,例如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木材和石材等颜色。

(三)人工色

人工色顾名思义就是经过人工加工后自然物质呈现出的颜色。比如,人工建筑的各种景物颜色,或者建筑物用的瓷砖和玻璃等的颜色。

三、不同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构成风景园林的色彩元素比较多,而且风景园林中的色彩元素又会受到社会和历史文化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防止风景园林在色彩设计中出现形式单一,或是杂乱无章的情况,人们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色彩设计的问题进行认真考虑。

(一)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以色彩美学原理为基础

风景园林中各个景观之间的色彩搭配,要以确保各个色彩之间的协调性和色彩本身的多样性为主,另外,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还要遵循尺度和比例、变化与统一、均衡和稳定的美学原则,因此,风景园林色彩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上还要保持统一,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来获得心理上的体验。另外,运用科学化的艺术手法对风景园林的色彩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色彩艺术,还能使园林景观中的各种色彩达成统一和谐。各种园林景观的色彩搭配要有呼应,以便在空间上使园林的景观实现协调统一的效果。但如果不遵循色彩美学的规律将各种色彩随意搭配在一起,整体上会给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园林景观的设计自然也毫无美感。相反,如果使用的色彩单一,没有任何色彩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刻板。所以,在风景园林色彩设计中,还要按照色彩美学的基本原理,对各种色彩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打造出视觉上令人感到舒适且充满美感的风景园林景观。

(二)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风景园林的色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的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影响。色彩既能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比如绿色象征着希望,能带给人安宁,从而给人带来精神慰藉。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而蓝色则意味着忧郁,黑色给人一种压抑、沉重之感。所以,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该以人为服务主体,在进行色彩选择时要以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审美情趣位基础。

(三)充分利用植物的季节变化进行色彩设计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而植物的颜色和形态等,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改变,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色彩设计时,还要充分利用园林中植物的独特的观赏性,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合理布局,从而创造出多样化的园林艺术景观。

(四)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

在同一个园林中,也存在不同功能的环境,因而在色彩设计上还要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在搭配园林中的景观色彩时,要与园林的空间结构相统一,同时又要凸显园林所要表达的主题风格。另外,突出园林色彩设计上的地方特色,不但能使其和其他园林景观设计有所区分,还能使之成为具有持久特色景观的设计。

四、结语

风景园林中最常见的元素就是色彩,色彩的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而在风景园林色彩设计中,还要依照色彩美学原理进行色彩选择,不但能更合理的运用各种色彩,还能创造出统一、协调且具有美感的园林景观,从而满足人们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的多元化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郭丽娜.光影与景观建筑设计[J].现代园艺,2011(13)

[2]赵湘伟.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光环境意向[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5).

[3]汪丽君,刘兰.光影诗篇——墨西哥建筑艺术中的地域智慧与启迪[J].新建筑,2011(1).

篇2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步伐也逐渐加快,能够提供一个让大家娱乐休憩、放松心灵的地方,是十分具有价值意义的,现代风景园林的出现,不仅提供了一个放松休息的地方,加上构成艺术元素的融合,更给人的营造了一个心旷神怡的场所(见图1)。其中将构成艺术元素有机的融入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与传统园林设计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园林整个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以及在园林中的构成艺术设计方法上。与此同时,构成艺术元素成功应用,使的现代化风景园林建设在观赏性以及生态性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也正好与中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匹配。所以,不断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融入构成艺术元素,能够大大提高现代风景园林艺术品位,更能满足现在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2构成艺术基本概念

创作艺术的核心思想主要是以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艺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构成艺术注重几何抽象造型的表达,极其注重独立形式价值。风景园林艺术隶属于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艺术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是所有艺术设计的基础,属于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了情感与理性思想。构成艺术在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的前提下,对基本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最终达到满足感性的视觉艺术效果。现代景观设计师在构成艺术形式上获得更多灵感以及理论基础依据,探讨在空间结构和形态上的景观设计的形式,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景观的视觉表达形式。在整个现代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构成艺术元素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布局,色彩以及形体表现上,园林景观与构成艺术设计有效结合,呈现出的色彩、立体感等等,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功能需求以及审美标准。

3构成艺术与现代风景园林之间的关系

现代风景园林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根本问题是塑造空间。主要强调可操作性的“空间结构”和形态表现方式。构成艺术应用到现代风景园林中体现在形的构造规律、抽象美的形式。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切合点。形式角度进行分析,要掌握好其运行规律,就必须在形成概念性的归纳视觉特征的基础上,具体了解园林形式基本构成情况以及其视觉特征。构成艺术为此提供了一种合乎艺术规律的思考方法,进而更好地把握园林设计中的形态、空间、美感等。

4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构成艺术要遵循的原则

整体和谐,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时应该从两方面保持设计的整体、和谐。风景园林作为一个整体,首先需要将其内部各要素做到和谐统一;以此作为基础,达到园林整体风格的整齐和谐。即在宏观方面和微观细节方面都能够达到和谐一致;“人本”中心,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时,要全力做到人们的审美标准与园林的功能相一致,要通过融入结构艺术元素理论达到两者的统一,使园林设计展现出更多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特色鲜明,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时,不能够将原有的环境风格完全摆脱,而需要结合实际人文环境等情况、就地取材,将地方特色融入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增强园林艺术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艺术表现力。除此之外,还应不断进行艺术风格的创新,跟上时代步伐,有效将时代气息和社会潮流与设计艺术结合起来,使园林风格别具特色和韵味。

5现代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应用情况

构图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专业基础,是科学创造的提高,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就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而言,构成艺术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主要表现在艺术形态、色彩、材料以及空间等多个方面,从视觉体验中提供各种可能的设计形式,丰富并且完善了整个现代园林表现形式。现代风景园林主要是根据设计理念,将各种元素有机组合,并合理使用室外空间等不同环境,体现出更具人性化、现代化、审美化、艺术化的风格形式。研究如何合理的利用室外的空间,包括从艺术的角度将理性的空间环境安排的更加合理美观,将景观概括为简单抽象的点、线、面、体和色彩等,巧妙运用造型,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在进行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展现一定的视觉艺术语言,进行视觉形式美法的再创造。

5.1点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形态基础

一切事物都是由点组成的。在设计领域,点不仅只是表示一般意义的点,主要代表的是所有相对较小体积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点为设计师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点可以拥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风景园林中的一处盆景、某个艺术雕塑,或是花园中耸立的重要景观植物等等。点作为所有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设计师将点运用更合理化,能够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吸引观赏者的关注和钦佩,与此同时,也为重点的园林景观做了强化表达,起到了比较强的引导作用。点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能够强化园林艺术美的动态化,为园林创造出极佳的视觉效果。

5.2线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视觉语言

线由一个个点组合而成,无数的点即视为线。线以曲线和直线两种常见的形式为主。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直线又被分为斜线、垂直线以及水平线,曲线则以自由曲线、几何曲线为主。在设计中,将线以不同的变现形式呈现出来,会给人带来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在风景园林中加入直线设计,往往会给人壮观宏伟的感觉,对轴线加以强化,还会带来庄重感以及仪式感。

5.3面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整体效果

面有点、线组合构造而成,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面的形态以点、线的具体表现所体现。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引入面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整个风景园林的设计效果,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形式主要包括具体景观物体的小面设计和大面设计。在进行大面景观设计时,要了解风景园林的区域以及实际规划面积,结合景观园林的具体要求以及功能要求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采用将园林中要素分配组合的形式,加上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将整个风景园林的景观面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艺术整体,展现园林景观的整体艺术视觉效果。因此,在应用构成艺术中的几大基础元素时,一定要结合不同的规划设计,呈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效果以及美观形式。

5.4体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三维状态

体作为点、线、面共同形成的三维形态,给观赏者更好的空间视觉感观。将其应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更能够第一时间吸引住人的眼球。比如,在园林中心位置设置标志性建筑或独特的植物造型都能表达出风景园林的核心文化。有几何形体抽象得到的体,常见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都能展现出稳定的视觉美感。园林设计中很多造型都是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来的。

5.5色彩的构成

人们认识事物、对事物产生兴趣的第一印象就是颜色,色彩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处地方。色彩不单单只是丰富物体的颜色,更能够增加人们的情感。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能够体现出民族文化、信仰等。不同色彩还可以采用远近、软硬、冷暖的感觉,通过调和色彩增添环境中的空间感。当空间相对较小时,可以用蓝灰、绿灰等色彩饱和度较低的颜色,进而增加空间延长性,还可以采用强烈色彩对比,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遇因此,在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区域文化、人群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色彩。

6结束语

作为重要的休闲景观,现代风景园林对于人们放松身心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享受品质生活,人们对于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的要求日渐多样化。由于构成艺术在现代艺术领域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效果,因此将构成艺术有效的融入其中能够有效地提高现代风景园林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表现力,也是符合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必然趋势。构成艺术以其兼顾个性之美与共性之美的审美特征及多元素运用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周际.平面构成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蒋湘琴.亭台楼阁界画的山水美学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J].科教文汇,2009(9).

篇3

1引言

一个仔细分析过场地特征的景观才能算是好的景观,了解充分以后,就能通过安排场地及场地上的空间和物体,使景观的各种功能得以协调和完善。因此,认真分析场地能使景观及其功能得到全面理解,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园林场地确定的步骤

首先要收集场地现场情况的资料和当地的植物、土壤、气象、水文地质,再了解上级有关风景园林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的规划书,以及当地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队伍状况,最后还要进行现场调研和踏勘,这样风景园林中主要组成部分的合理高程,道路纵坡坡度、坡长,排水方向就可以基本确定。

3 不同园林场地的设计

3.1 园林场地依靠在建筑旁

依靠对现有山体、荒地的绿化恢复改造工程来使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使风景园林的理念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才是最重要的。宅院、学校、办公空间里的园林设计也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提高而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建筑基地环境条件会制约这种依附于建筑体的景观设计,因为地形比较复杂,布局相对比较分散,所以有一定难的处理难度。对于这类园林场,计成在园冶中也有所解释: 保护建筑区域是在建筑环境周围建造园林的最大作用。游园的乐趣远比园的大小更重要,在园中就能博览,文人雅士的诗人情怀一触即发, 所以休闲与实用双重功能在这种风景园林的设计中都要顾及到。满足功能需求要放在建设周围绿地设计的首位,其中包含必要的遮阴的亭廊花架、休憩平台、道路交通,甚至壁炉、水池等,在功能满足的前提下将其与景观相融合。

3.2 园林场地依靠在水旁

水孕育了生物的生命,是生命之源,也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人与生物具有亲水的天性。最重要的风景园林设计造景元素就是水景,它模糊了古今、中外的界限,在各种形式的园林中以不同形态出现。而且,很多设计师兼文人借水景抒发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景观的隐性范围和景观视觉效果可以借助水环境扩大。在园冶中计成对于择水造景有下列观点:首先在水边建造园林,不仅可以给园林提供很好的景色,还能让绿色植物生长得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景观环境可以很开拓。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特别是在规划我国很多内河、沿江、沿海的城市设计中, 城市的地域特色可以利用对水环境的处理来突出,所以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滨水景观的处理。虽然水能塑造城市人文特征, 拓宽景观视角,延长景观轴线,然而不同的水系江、河、湖、海给人不同的景观感受, 设置江河等长条状水系观景点时可以选择水流转角处这些景观焦点,以竖向高点取胜,湖海等块状水体为最大限度满足人的亲水性需设置亲水平台。

3.3园林场地地势平坦

如今随着城市建筑密度加大、人口增加,目前的生活环境却越来越不尽人意:公用空间在市区内的的面积越来越小,为了使生活质量和环境得到改善,以及满足人们聚会、沟通交流等精神文化需要,可以多设置城市广场。而且这些广场也可以成为当地的地标,让人类和城市和谐发展。在对城市景观用地进行处理时,很容易发现这种环境有几个相同特点:因为现有的地势、土地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规划和调整,所以地势相对平缓,处理地形的难度相对比较低的风景园林是大多数大城市建造的首选。景物在这样的平坦地形中可以使一览无余,大型集中的标志性景观可以在此处设置。就像上海世博园的世博轴,拥有平坦的地势, 以及突出的主轴景观,设计大气而又具震撼力。然而景观设计表现时最难处理的地理环境就是坦荡的地势,因为它可以凭借的条件比较少,所以相对其他环境来说,如果不好好处理,就容易在平面的布局形式美观上限制该园林设计,缺乏竖向的吸引力和震撼。主体景观的体量感要在打造风景豁然的效果时被保持, 大气而又坦荡的地势和突出的重心之感只有在主次分明的前提下才能被体现,同时要对配景的点缀效果加以要注意,不能够喧宾夺主。

4 关于改善自然风景园林场地劣势的措施

需要解决的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自然地势环境条件,在景观设计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地形地势。在对基地环境进行处理时,并不能借用所有的自然条件,一些基地条件中不利因素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每一个设计规划中的环节都会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直接影响。不利因素可以分为人为不利因素以及自然不利因素两个方面。人为不利因素是指在人工开发和利用时,没有对自然要求进行考虑,任意违背自然规律,造成不可利用的土地数量增多,如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地质结构变化、土壤的酸碱性改变等。自然不利因素包括险要的地势环境,它会给后期的设备配置以及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对于自然不利的因素,要在分析和实地考察后找出矛盾的焦点。在基本的造园要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其显著的特点要加以突出,并对其特点进行放大,使景观达到变不利为有利的效果。尽最大努力在设计时加强对不利因素进行处理就是设计师的职责,通过各种生态保护的方法、科技手段将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转变,而且这些设计师能够通过特定的造景手段将不方便改变的环境条件融合或隐藏在环境中,甚至可以把其打造成为基地环境中景观核心的部分,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人类发展的历程和社会效益上同时实现。

5 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正面临着不能很好地将中国传统的符号与西方设计的手法结合、不协调的环境与景观、浪费资源等问题,这使得迫切需要将现代中国风景园林设计革新,所以希望借助我国传统风景园林造园理法园冶中归纳划分现代风景园林自然环境种类,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场地的选择与利用进行探索。风景园林设计的先决物质条件就是场地的利用, 景观效果和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由其成败直接决定。解决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现状要通过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理论结合,寻找继承与发展中国风景园林传统理法精髓的方法,解释继承与发展中国节约型园林的理念,从而使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有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孟兆祯.人居环境中的园林[J].中国园林,2005,21(1):59-61

篇4

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1矫正培养目标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以行业特点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实际(符合生产实际)、实用(企业急需)、实践(训练为主)、实效(学生就业率高,社会信誉好)”为教学原则,体现特色,提高质量。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备从事风景园林行业一线工作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学生“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快”,做到让学生安心、企业放心、家长高兴。

2创新理论体系

要重视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的教学,以及跟设计关系密切的美学、艺术和植物学知识。风景园林的核心是园林,而园林的理论要素最早应该是“田园诗、山水画”,讲究的是“形、神、意、趣”。从人们对风景园林专业的要求来看仅有“形、神、意、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赋予风景园林专业生态学、植物学、地理学、土壤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建筑、山石、地形、植物、声光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场地分配,使学生的设计作品能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物化过程中,做到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要将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群落的概念引入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做到“适地适树”,把营造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作为植物种植设计的基础和落脚点。要进一步规范风景园林设计的步骤、成果和评判的标准体系。

3改革教学工作流程单一

课程体系的教学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应当转向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及其实践体系,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设计素材和全面把握设计主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为此,要制定科学的教学工作流程

4改进教学模式

要将过去的认知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不仅要教会学生“形”的设计,更要教会学生“神”的设计,做到“形神合一”。设计无常形,却有常理,要把“理”传授给学生。设计灵感源于生活,出于实践,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要使学生提早接触社会、接触市场、接触生产第一线。例如,加强同一些优秀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合作,多给学生创造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

5强化设计教学

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是对地形、植物、建筑形态、设计风格、设计尺度的理解和掌握。任何一件富有创意和具备物化条件的设计作品,必然建立在专业基础课程扎实掌握的前提下,因此,除了加强手绘、电脑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训练外,景观生态、工程施工和植物种植等相关基础性学科知识教育必不可少。要训练学生对设计理念的精准定位,对市场的成功把控,对设计元素、设计素材的合理收集、整理和运用。要丰富风景园林设计的教学内容,例如“别墅庭院设计”、“广场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设计”、“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等,并以主要园林设计类型为平台,综合性地运用历史、文化、地理、建筑、植物、小品等有形或无形的元素和素材,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及其内涵。

篇5

1 风景园林设计色彩及其分类

一般来说,组成风景园林的色彩分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3种。自然色是指自然物质本身表现出来的颜色,如风景园林中天空、水体、植物和石材等呈现的色彩;半自然色是指虽经人工加工但不改变自然物质本身性质的色彩,如风景园林中经人工加工过的木材、金属和石材的颜色;人工色是指利用人工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颜色,如风景园林中所用瓷砖、玻璃等的色彩。

2 风景园林设计中各种色彩的综合运用

2.1植物自然色的运用

艺术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看到风景园林景观时,最刺激眼球的首先是色彩,其次才是形体、线条与质感。风景园林景观的大部分由千姿百态的植物来装点,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色彩搭配非常关键。科学合理的设计应该既考虑植物色彩的丰富多样性,又要充分发挥丰富的植物色彩自然优势。

2.2半自然色和人工色彩的运用

构建引人入胜的风景园林优美景观,需要设计工作者运用园林艺术手法,将各种植物的观赏要素与“硬性构筑物”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硬性构筑物”主要是指山石、水体、道路、建筑、栏杆、雕塑、小品装饰和园林灯饰等园林要素。在“硬性构筑物”设计中,既要关注单个“硬性构筑物”元素的材质和色彩的美观,又要注重这些元素与植物色彩的搭配,以及这些要素相互之间的色彩搭配。在半自然色和人工色彩的运用中,要注意根据园林的整体布局,利用冷、暖色的自身特点,通过合理的搭配与处理,使园林空间达到美观生动的艺术效果。

3 丽水市南明山风景名胜区色彩设计分析

南明山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城南2km处,与南明湖山水相映。根据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丽水市将形成“两城夹一山”的城市格局,南明山将从丽水市城区的一座郊外山转变成为“城中山”。根据南明山风景名胜区控制规划,南明山风景名胜区将成为城市绿心、绿肺,将成为市民双休日甚至平时傍晚康乐、休闲、观光频率最高的风景区。

3.1色彩在南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文化方面的体现

篇6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学科相互渗透已使得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此,对于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人员来说,必需加强景观设计与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风景园林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1 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盲目模仿现象,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好的风景园林设计是可以借鉴的,条件适合也是可以完全照用,但它只是在特定的气候、地理、文化等多方面条件的协调下才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不进行科学研究,不顾实际盲目模仿,最后适得其反,观赏效果降低,园林建设生命力不强,经常需要改造,浪费大。

1.2规划理念与方案缺乏连贯性,设计理念空洞,肤浅而花哨,不能在作品中得到切实反映。如大型的风景园林工程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通常是政府美化市容和获取民心的工程,这不仅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而且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这就造成了设计上时间的紧迫,出现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

1.3风景园林设计中,建筑单位被经济利益驱动,缺乏专业性的设计,规划不合理,园林观赏性偏低。很多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工程建设都是同一单位或个人,为了能使设计方案被接受而在设计中不顾科学,一味地迎合领导的意图和为了推销利润高的树种或自己有的苗木而随意规划。这是产生园林观赏效果低,从而不能满足市民的工作生活需求。

1.景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的态度,没有立足点。有些建设单位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园林绿化设计项目,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不进行科学的论证,就难以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不能保证设计的完整实施,达不到理想的质量要求,设计出来的东西相对于乏味。比例有的设计初看确有可取之处,但实施起来又有困难,出现问题自己也难以解释清楚,最后或者要改变设计方案或是半途而废。

2 风景园林设计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落后。风景园林设计并不是现代化的产物,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风景园林历史都漫长而久远历史。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远的影响,但昔日的辉煌并不能掩盖我们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以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为代表的美国景观园林设计,伴随着美国的城市发展和国家自然生态建设日益完善,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系统制度、完善的理论和教学培养体系。而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到建国初期才得到初步发展,但在60 年代风景园林学科受到打压,处于倒退状态,从80 年代开始,风景园林学科才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园林设计工作者普遍缺乏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研究兴趣,认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诗情画意”、“意境”等都是过时的产物,是封建腐朽的东西,更愿意一切向欧美看齐,花大量时间去盲目模仿一些西方的“极简主义”和“后现代”的做法。

2.2缺乏科学合理的政府主导。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 个别领导者的长官意识强烈, 城市管理者通过相互观摩、取经、效仿,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实施过程中为求变、求新、求洋、求大,不严格执行城市景观规划,造成很多景观设计成了长官意志的产物。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时髦,打造面子工程的需要,另一方面有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才能凸显主政者的政绩,这样的严重后果使一些大型园林风景工程,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等工程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到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往往粗制滥造。

3 解决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3.1坚持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能进行理性的行政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宏观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规划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整个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比如2008年广州园林绿化管理行政部门依法分解责任到各个相关部门,其中明确了各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分别依据相关法规制定了如“因工程施工或其他原因需修剪园林绿化植物的由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修剪,所需费用由申报单位承担”,“各类工程管线、交通设施施工时,确需砍伐、移植、修剪城市树木的,应当由绿化专业人员统一进行”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分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确立传统与现代园林有机融合的理念

传统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与大厦林立的现代城市难以融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过分强调任一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转变思想,继往开来,在批判中吸收和借鉴,促进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园林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脉,又符合现代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风景园林新形式。如某公园园林项目南北景观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观景内容。

3.3 遵循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3.1功能性原则。园路不仅是二维平面的几何构成,而更多的考虑其功能性,即满足道路承重及安全使用。安全性中很重要的就是使用便捷性,譬如步石之间的距离如果不合理,使用起来就比较整脚。从某工程就可以清楚的体现出这点,一般说来,成年人的步幅为50cm左右,其园林游步道的设计施工以此为依据设置石板更为合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设计中避免使用光面材料。

3.3.2艺术性原则。对于普通受众而言,美学感受往往就是其对景观评判的直接标谁,感受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是基于所有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而设计,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景观的艺术美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同样也在某公园景点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辅设聚点湖石或黄石数块,又缀以花草竹木,这样粉墙似纸 , 石和花木似笔,在不同的光阴之下,形成静中有动的一幅幅活的画面。

3.3.3文脉性原则。尊重地域文脉,延续地域文脉,是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某公园景观意在现代社会营造古代文化意境美的园林文化,塑造现代公园景观。运用现代的水泥、钢板、玻璃等材料来着力表现中国古代山水园的意境美,并运用竹、荷、水、桥、榭、 窗等植物及小品的构成,达到景中有景,意外有意的中国园林的特色,延续中国人心理文脉的继承感。

3.3.4经济性原则。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因此在风景园林中尽量使用本土植物降低造价及养护费用,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加以推广,达到经济与审美的平衡。

3.3.5可持续性原则。应引进多方参与制度,好的设计应该是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完美无缺或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设计在实施和维护中,也难免费有忽视之处,或者需要扩建等更改,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而公众则能有效地对领导者和设计者这两个主体进行制约,形成合理的公众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决策模式。某城市公园设置了公园信箱,公众联络员等多种与公众建立密切联系的反馈体系,能够更好的使园林景观融入公众生活,并根据公众的需求而适时调整,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在中国景观蓬勃发展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严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社会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学科相互渗透已使得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此,作为新一代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与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中国风景园林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现代园林整体发展思路分析

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在于不断的满足人们群众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因此,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整体思路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园林设计应当服从于城市整体生态功能的发挥

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规划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应当在发展的过程中服从城市功能发挥的需求。现代园林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便在于提升和完善城市的生态绿化系统,以便更好的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节约用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用于满足人们娱乐和绿化的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现有的土地规模很难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改善的需求。其次,重视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的相互协调统一,使其在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效果。最后,将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目标。设计应当立足于人们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着眼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循环发展。

2、园林设计应当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园林建设是人的活动,同时也是服务于人的活动。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应当成为园林设计服务的对象。园林建设活动与其说是服务于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发挥,还不如说是为了广大人们群众更高品质的生活提供条件。鉴于此,城市园林设计中,更应当体现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这一点同时也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区别于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原则和关键点。以人为本具体来讲就是要将人们最迫切的需求、将广大人们群众未来发展的需求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有漏洞,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对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标准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规范文件,这就使得风景园林规划有着较为混乱的管理体制,大多数的规划都没有丰富的前期规划作为基础,都是现场临时规划,这大大影响了风景园林本该有的观赏价值和环境功能。同时,城市风景园林的管理者也大多没有深厚的专业素质,不懂得怎么有效地管理风景园林,监督力度不够,导致风景园林管理体制中问题百出。 。

2、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3、 风景园林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城市园林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景观设计对是为人而设计的,但是人的需求却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应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也是如此。但是在一些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却缺少了对人的关怀,坚持的却是以我为本。目前,很多的城市有宏大的广场,但是偌大的一个广场,其地面不是用硬地铺设,就是以草坪为主,只有少量的乔木配置于道路的两旁,即使有许多休息设施也只得置于露天之下。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多雨的季节,既没有大树庇荫,也没有遮雨设施,因此,即使再美的风景也没人久留于此。

4、忽略与当地环境的协调性

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在于讲求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与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协调,做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将自然环境与设计理念巧妙地融合起来,但是在目前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却忽略了风景园林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就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来看,仍有很多停留在模仿引用阶段,没有自己独特设计关键,也就因此出现了盲目学外,没能做到因地制宜。

三、风景园林设计不足的对策

1、提高认识,完善管理体系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园林建设的认识,以绿色设计为理念,充分体现低碳、环保的设计特点,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城市园林建设的宣传力度,使风景园林设计得到可靠保障,将风景园林建设行动落实到全体人员身上,促进风景园林建设健康、长远发展。例如:政府相关部门安排人员参与绿色植物的运输和管理,并给以一定的资金投入,使风景园林建设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促进风景园林建设早期完工。

2、风景园林设计应充分考虑其生态理论

第一,应注意优化园林的布局结构。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应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协调好城市绿地与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功能分区间的关系,着眼于整体的城市生态环境之中,将自然引入城市。因而可以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充分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第二,选择本地带野生或者栽培的建群种。追求城市绿化的个性与特色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目标,地区之间因气候、土壤条件的差异造成植物种类的不同,乡土树种是表现城市园林特色的重要载体。使用乡土树种使其更可靠、廉价、安全,充分发挥城市园林建设的作用;第三,应注意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植物本身并没有低劣好坏之分,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些植物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因此,在植物配置中,应尽量挖掘植物的各种特点,考虑不同植物的搭配,切实增添园林的色彩及其个性特色。

例如:某市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永宁江公园方案提出6大景观战略,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这些战略包括: 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化工程 ;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

3、注重创新,体现艺术性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水平,使城市园林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风景园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因此,注重风景园林设计创新,要将城市文化、特色和经济等结合在一起,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城市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与此同时,对各种绿化指标进行仔细计算和认真审核,对绿化覆盖面、立体绿量和植物种类等进行全面分析,保证城市空气质量,避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只有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营造良好视觉景观,提升城市形象,降低风景园林建设成本,促进经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才能体现出风景园林设计的艺术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例如:在休憩的走廊上刻画植物图案,将园林的植物形象描绘出来,并与地方特色和文化结合在一起,可以使景观内容更加丰富和富有趣味性,以体现风景园林的艺术气息。

4、因地制宜的景观园林设计

城市景观园林不但能够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洗涤人们的心灵,以稳定明朗的形势使社会经济能够向前发展。要实现这种目的,对景观园林设计场所的植被、地质、水利、民族风格等情况首先就要有充分的认识,而后实现因地制宜,充分将蓝图掌握,以统筹和规划的视角,对创意与细节方面强调设计。这样才能在传统与创意的碰撞中设计出整体性极强、自然和谐的景观园林,使园林不但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视觉刺激,又能给予舒适的感官享受,成为适宜人群休闲活动的场所。

5、有效贯彻传统与现代园林理念的有机融合

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建设所处的时代有着极大的差别,传统园林艺术很难适应现代城市的高楼林立,两者之间的不统一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两者之间同时存在着较为重要的统一性。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强调两者之间的统一性,应当主动转变思想,继往开来,在对传统园林艺术思想进行批判的同时,有借鉴的吸收,并将其中好的部分有效的同现代园林设计理念融合在一起。园林的有机融合创造不仅能够体现我国特色的社会、民族发展历史,同时也迎合了现阶段人们群众对于城市居住环境改善的要求,又极大的丰富了现代城市的功能。既富有现代气息同时又寓于自然的园林设计风格同时还能够极大的丰富园林观赏的内容。

结束语:

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应当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以及时展所表现出的特征相一致,应当将人们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期望和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着重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以便促进我国绿色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泉煌.浅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15-16.

篇8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当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风景园林设计总是敏感的反映着这种当地文化思潮、思想体系、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这样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具有某种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就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而又包含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也就形成了当今世界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风景园林。

1对场所精神的的表达

20世纪末,随着工业的逐步萧条,景观设计也慢慢开始转向后工业景观,北京798艺术区改造就是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工业厂房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了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1]。

后工业景观作为后工业时代一种新的景观形式,伴随着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展而兴起,这种工业文化的独特表达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认可,也为后工业国家生态修复做好了铺垫。这种趋势很好的反应了城市更新理念对工业历史的追寻以及对现代艺术的表达。

波尔多植物园是一个以分类为主题的植物园,风景园林师通过运用当地的乡土植物和普通的自然生境来展现不同植物景观的特点,将全园划分为水花园、生境走廊、耕作田、植物林荫道等几个部分,以表现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景观艺术变化,较好的展现了城市历史及园林师对艺术的追求。

2对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文化传统最能代表一个地区独特的景观风貌。因此,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的体现最能反映当地的地域特征。巴西著名设计师布雷马克思将巴西当地的地域特征与他的风景园林作品完美结合,展现了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艺术天赋。布雷马克思早期主要受巴西本土文化和当地自然植物景观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当时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先锋艺术并没有把他完全给淹没。布雷马克思发挥他独特的艺术天赋,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现代主义设计思想,通过丰富的图形,夸张的色彩打破了那种完全模仿自然的设计方式,同时也与世界其他的现代主义思潮划分界限。他对民间艺术和抽象、立体主义很感兴趣,创作的方式多种多样,灵感来源极其丰富,陶瓷贴面、花岗岩废料构筑的景墙和铺地,像绘画一样的设计平面,利用棕色、黑色、白色等马赛克组合形成有机线形的图案以及富有动感的铺装效果,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1]。正如布雷马克思所说:“一个好的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件艺术品,对比、结构、尺度和比例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首先它必须要有思想。”这个思想就是对场地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3]。只有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够体现出出色的艺术特质,也才能够很容易让大众接受。

3科学、艺术、文化的融合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途径和方法,发挥艺术构思,才能体现结合场地特征。而L. 麦格哈格的设计方式就是这3个方面的完美结合。L. 麦格哈格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书中直观的揭示了景观设计与环境后果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叠图分析法。麦格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指出,“西方的傲慢与优越感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东方人与自然的和谐则以牺牲人的个性而取得”,似乎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由于人类的行为正成为景观可持续性、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在自然与人之间,在发展与保护之间,人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生态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必须坚持。

4结语

风景园林发展到今天,很多好的作品都是完美的结合了场地规划设计,而现代化城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得人类更加注重结合场地的风景园林设计。地域性的表达成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最求的目标,如何将科学、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入设计是风景园林发展不变的主题。

5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在不断加大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环境建设也备受人们重视,而突出园林建设成了各地必然的选择。在过快的造城运动中,由于很多城市缺乏园林设计的经验与传统,有的只是一味地向国内兄弟城市学习、观摩 取经,有的是一味追求高品位,向西方园林形式靠拢,采用大量的西方元素。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在设计中总是延续着规划、建筑景观这样一种传统的设计流程。因此,笔者发现在这个设计流程中,规划景观设计总是被排在第三位,没有置于与规划和建筑同样的地位, 导致在现实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1.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无法持续贯彻。

(2)规划理念与方案缺乏连贯性,设计理念空洞,肤浅而花哨,不能在作品中得到切实反映。

(3)方案停留在平面阶段,追求形式上的美而忽略功能,规划设计名品精品意识太强,对人性的关怀不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不能满足市民的工作生活需求。

(4)没有很好的立足于基地本体,基地生态的观点、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均等未能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实际结合,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

2.风景园林设计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落后。风景园林设计并不是现代化的产物,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风景园林历史都漫长而久远历史。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远的影响,但昔日的辉煌并不能掩盖我们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以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为代表的美国景观园林设计,伴随着美国的城市发展和国家自然生态建设日益完善,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系统制度、完善的理论和教学培养体系。而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到建国初期才得到初步发展,但在60 年代风景园林学科受到打压,处于倒退状态,从80 年代开始,风景园林学科才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园林设计工作者普遍缺乏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研究兴趣,认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诗情画意”、“意境”等都是过时的产物,是封建腐朽的东西,更愿意一切向欧美看齐,花大量时间去盲目模仿一些西方的“极简主义”和“后现代”的做法。

(2)缺乏科学合理的政府主导。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 个别领导者的长官意识强烈, 城市管理者通过相互观摩、取经、效仿,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实施过程中为求变、求新、求洋、求大,不严格执行城市景观规划,造成很多景观设计成了长官意志的产物。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时髦,打造面子工程的需要,另一方面有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才能凸显主政者的政绩,这样的严重后果使一些大型园林风景工程,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等工程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到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往往粗制滥造。

3.解决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3.1坚持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能进行理性的行政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宏观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规划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整个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比如2008年广州园林绿化管理行政部门依法分解责任到各个相关部门,其中明确了各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分别依据相关法规制定了如“因工程施工或其他原因需修剪园林绿化植物的由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修剪,所需费用由申报单位承担”,“各类工程管线、交通设施施工时,确需砍伐、移植、修剪城市树木的,应当由绿化专业人员统一进行”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分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确立传统与现代园林有机融合的理念

传统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与大厦林立的现代城市难以融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过分强调任一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转变思想,继往开来,在批判中吸收和借鉴,促进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园林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脉,又符合现代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风景园林新形式。如某公园园林项目南北景观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观景内容。

3.3 遵循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功能性原则。园路不仅是二维平面的几何构成,而更多的考虑其功能性,即满足道路承重及安全使用。安全性中很重要的就是使用便捷性,譬如步石之间的距离如果不合理,使用起来就比较整脚。从某工程就可以清楚的体现出这点,一般说来,成年人的步幅为50cm左右,其园林游步道的设计施工以此为依据设置石板更为合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设计中避免使用光面材料。

(2)艺术性原则。对于普通受众而言,美学感受往往就是其对景观评判的直接标谁,感受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是基于所有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而设计,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景观的艺术美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同样也在某公园景点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辅设聚点湖石或黄石数块,又缀以花草竹木,这样粉墙似纸 , 石和花木似笔,在不同的光阴之下,形成静中有动的一幅幅活的画面。

(3)文脉性原则。尊重地域文脉,延续地域文脉,是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某公园景观意在现代社会营造古代文化意境美的园林文化,塑造现代公园景观。运用现代的水泥、钢板、玻璃等材料来着力表现中国古代山水园的意境美,并运用竹、荷、水、桥、榭、 窗等植物及小品的构成,达到景中有景,意外有意的中国园林的特色,延续中国人心理文脉的继承感。

(4)经济性原则。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因此在风景园林中尽量使用本土植物降低造价及养护费用,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加以推广,达到经济与审美的平衡。

(5)可持续性原则。应引进多方参与制度,好的设计应该是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完美无缺或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设计在实施和维护中,也难免费有忽视之处,或者需要扩建等更改,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而公众则能有效地对领导者和设计者这两个主体进行制约,形成合理的公众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决策模式。某城市公园设置了公园信箱,公众联络员等多种与公众建立密切联系的反馈体系,能够更好的使园林景观融入公众生活,并根据公众的需求而适时调整,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处于园林事业辉煌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依然在很多方面潜存一些较为严重性的问题需要解决,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学科相互间产生渗透影响的效果,进而诱使风景园林设计逐渐从单一的学科开始转变为多学科的综合。所以,要想成为一名称职、赶上时代变化的高级园林设计师,一定要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将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等学科有效的综合在一起,以此创造出独特的、独具特殊生命力的园林艺术,为我国园林设计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篇10

1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1.1 生物多样性原理

园林生物多样性理论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这四个层次有机结合。园林生物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性、协调性等,也反映种群间连续,动态,稳定和谐共处,以及种群与景观环境相互影响。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贫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1.2 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的概念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生物在完成其生命周期时所表现出来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是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又称生态灶。生态位理沦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1.3 相生相克原理

物种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现象。相生又称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共存、双方获利。如有些植物是相生的关系,皂荚与黄栌、百里香相邻植株易增高。山苍子与山茶花、茶梅、红油茶在一起可减少煤污病发生;但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榆树与栎树、白桦、葡萄为邻,栎树、白桦发育不良,葡萄减产至死亡。桃树与其他果树混种,其他果树根系易受伤害。刺槐与果树混种会抑制果树结果。核桃落叶性炭疽病病菌易引起相邻果树大量落叶。铃兰与水仙为邻、两败俱伤。铃兰与丁香为邻,丁香迅速萎蔫。毋忘草与丁香、紫罗兰、郁金香在一起互相伤害。

1.4 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己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与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园林建设的道路。

2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2.1 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主要手法有:

2.1 合理,科学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理论要求。

2.2 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2.3 对现场土壤改造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

2.4 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2.4.1 植物材料的选择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士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因此,在植物材料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

2,4.2 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2.4.3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

2.5 以循环为主的水的设计

篇11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要使各种景物协调共存,而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因地制宜。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的本质完全相同,都是以场地和区域的景观资源和空间运动为特征进行的整治行为。而现代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设计的差别在于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范围在不断扩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以及对景观、空间、尺度、运动等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深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是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如今景观的意义已不仅是对人文的崇拜,对野趣融合的要求,更是对地域性及居住理念的尊重,因而,景观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形式,而是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下文主要针对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1、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在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些缺陷,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1)一味的模仿,以至丧失自我特色。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乏非常经典的案例,对于这案例我们可以参考,如果条件适合也可以照搬使用,但是我们必须在使用时对这种设计所适合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以及文化条件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使设计与城市更好地融合。如果我们不进行全面的调查,只是一味地盲目模仿,那样不仅不会对城市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还会影响市容,造成极大的浪费。

(2)设计过程缺乏连贯性,造成设计肤浅,不能真实地反映城市的特色。现在存在很多园林设计过分的追求规模或者是华丽感等,这就造成了设计过于肤浅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真正需要。比如说在修建综合性公园、河滨绿带、城市广场时,我们不能只重视施工时间的长短,因为真正优秀的园林设计在短期内是完不成的,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园林设计时间,这样才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园林,从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3)在利益的驱使下,园林设计的建筑单位的设计不具备专业,从而导致园林观赏性较差,缺乏合理性。现在很多园林设计都是由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设计师完成的,这样为了保证自己的方案能够被接受,设计者就不顾科学依据,向领导者推荐那些利润比较高的树种或者是现有的树种,这样就降低了园林的观赏性,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4)缺乏公共参与

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始终维护着人民的利益,于是人民对政府形成了一种信任依赖的关系,另一方面受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公共事务都由政府一手负责,公众很难有机会参与。从而导致城市公共风景园林设计中缺少公众的参与。长期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的高度集权型和高度计划性,抑制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及个性的发扬和社会批判精神。

(5)缺乏科学的态度以及立足点。现在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园林绿化的设计时都不尊重科学,对已经设计出的方案也不进行科学的检验,这样就不能保证园林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导致修建出的园林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比如说,在有些设计中只考虑了设计的美观性,却没有考虑设计的可行性,这样在实际操作时就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设计方案的修改或者是放弃。

还有的方案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土体情况和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这样在设计时就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所以这种设计是不可取的。

2、对风景园林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作为领导者或者决策者,应该具有相当的专业素养,进行理性的行政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适度的文化品位,体现对人的关怀和找到独特的创新视角,或许这些才是风景园林设计与时俱进的新思维。提倡“解题”的思维和方法论,从宏观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规划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克服浮躁和盲目,反对商业和文化炒作,摒弃故弄玄虚、玩弄概念、“深沉”,禁忌重演本文所列举的各种误区,提倡简约、朴素,反对过分雕琢。针对问题,坚持一条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创作路线。

2.2 传统园林与现代风格的相融合

纯传统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与大厦林立的现代城市难以融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过分强调任一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转变思想,继往开来,在批判中吸收和借鉴,促进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园林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脉,又符合现代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风景园林新形象。如某风景园林工程,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观景内容。

2.3对风景园林设计法规的完善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应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法律科学合理的保护,并在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下实施,以确保规划设计思想的有效落实,才有利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完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法规建设,加强实施,保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质量。

2.景园林设计的原则性问题

(1)注重功能性没计。园路不仅是二维平面的几何构成,而更多地考虑其功能性,即满足道路承重及安全使用。安全性中很重要的就是使用便捷性,譬如步石之间的距离如果不合理,使用起来就比较整脚。

(2)发挥艺术性设计。对于普通受众而言,美学感受往往就是其对景观评判的直接标准,感受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是基于所有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而设计,不然就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此景观的艺术美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3)运用经济性设计。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尽量使用本土植物降低造价及养护费用。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加以推广 ,达到经济与审美的平衡。

(4)继承文脉性设计。尊重地域文脉,延续地域文脉,是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某地方景观意在现代社会营造古代文化意境美的园林文化,塑造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运用现代的水泥、钢板、玻璃等材料来着力表现中国古代山水园的意境美,并运用竹、荷水桥榭窗等植物及小品的构成,达到景中有景。具有中国园林设计的特色,继承中国人心理文脉的表现手法。

(5)发展可持续性设计。应引进多方参与制度,好的设计应该是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可持续的发展。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完美无缺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设计在实施和维护,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或者需要扩建等更改,在实施中就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而公众则能有效地对领导者和设计者这两个主体进行制约,形成合理的公众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决策模式。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综合平衡各种使用者的需求,有利于克服片面性。公众的参与能集思广益,使决策更为科学,增强设计项目的可操作性,避免设计师陷入形式的自我陶醉之中,而继续坚持风景园林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篇12

关系人类从丛林中走出来,从聚居于原始的山洞到营建自己简陋的居所,这是改造其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持续体现着人类的意念及其对生存空间的构想。因此,规划设计就是一个将人类的理想转换成现实或是说参照人类的理想来改造他们生存聚居环境的过程。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数千年中,不断分化出多个学科的规划设计体系。如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与大地规划学等。尽管它们对于处理城市室外空间环境有着各自一套系统的方法和传统,但人类改善城市环境的信念、对美好生境的追求却是一致的。

1 风景园林设计的内涵

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园林设计与营建是人类文明史上传承下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改善生存环境,追求美好生活的最为直接的体现,同时也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上,从古埃及到古罗马,从古巴比伦到古印度再到古代中国,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每一种古老的文明形式都无一例外的伴生着自己独特而辉煌的造园艺术。早期人类的造园活动一般都伴随着或者说脱离不了生产的目的,是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的。当农耕文明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聚落附近出现了种植场,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这在客观上已经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例如法国一些勒诺特式园林仍然保留有种植菜圃的传统,这种传统是从中世纪的城堡庭园中一直延续下来的[6]。在几千年园林营造的历史传承中,虽然世界各国不同的历史地域条件形成了各种风格的造园形式,但都应用着共同的基本元素,主要涵盖建筑、山、水和植物这四大类。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可以分为规划(Landscapeplanning)和设计(Landscape design)两个层面,规划主要是对较大范围和较大尺度地域进行整体上的构思,而设计是在规划基础上形成具体

实施方案,直至施工图设计。虽然风景园林设计在深度上有多个层次,但并不是所有具体的设计项目都要经历这些过程。

2 城市设计的内涵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顾名思义,就是对城市体形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1]。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其目的是改进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在专业划分上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进行城市区域形体与空间的组织,形象和功能的设计,重点进行建筑物及建筑物之间的组合与组织[2]。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典型的规划师的工作就是考虑城市的整体,事实上他们思考的角度经常突破城市的界限,从更大的地域角度考虑城市的作用,例如交通系统与周边郊区和社区的关系是怎样的。城市设计师与城市规划师各自都接触规划中的社会、文化、物质实体各方面,区别只是侧重点的不同,前者侧重细致入微,后者侧重宏观与整体。

建筑设计侧重建筑单体的详细处理,包括使用功能、三维造型、空间组合、结构、构造、材料、色彩等,而城市设计更多关注三维空间的形态品质,关注建筑单体形态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城市设计起着联系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作用[3]城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早在14世纪就已形成基本格局的北京古城,被世界公认为城市设计实践的杰出典范[4]。现代城市设计在20世纪中期兴起,并且在几十年间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凯文•林奇等许多大师级人物。如今,城市设计已经成为人类改善生存环境,创造更为宜人和和谐的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

3 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

3.1设计客体的同一性城市设计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布局,创造理想的城市空

间结构。风景园林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如城市内部的绿化设计一直是风景园林师最本行的业务。由此可见,城市设计与园林设计在设计对象上有着高度的同一性,城市外部空间是其共同的工作领域。

3.2 设计目标的一致性

不管是城市设计师还是风景园林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耕耘不断的创新发展,面对和追求的都应是同一个目的――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营建理想的可持续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所不同的只是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向这个目的努力和迈进。

3.3 设计理论的互通性

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在理论基础也有着很高的互通性。20世纪人类在哲学、艺术、科技领域里几次大的潮流,几乎同时对两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如功能主义到人文主义的变迁,既左右了城市设计理论思潮的发展方向,也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当相关理论基础随着人们的审美和社会的潮流改变时,两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就随之改变。

3.4 从业人员的互渗性

城市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渊源很深,突出的一点就是从业人员的互渗性。许多城市设计师有着风景园林的学科背景,而许多风景园林师又是学城市设计出身的。国际著名的风景园林教育家卡尔•斯坦尼兹(CarSteinitz)教授,早年就是师从于城市设计巨匠凯文•林奇。亨利•文森特•哈勃德是哈佛大学第一个风景园林学位的获得者,后来成了城市设计领域的著名专家。

篇13

中国风景园林是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世界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1年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之后,围绕学科发展与研究范畴问题有众多的讨论,经过几年的实践,作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理论与学科研究范畴已形成基本统一的观点。各学校应以此为基础,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

一、现代风景园林理论趋势

(一)现代风景园林美学的新标准

(1 )形式美的多样化――东西方园林审美的交融

在古典园林中,东西方对形式美的艺术表现存在明显差别。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一直以自然式的山水园林为主要形式,与此相应的是西方古典园林更为重视科学原理的应用,几何形的构图和台地式的地形表现出理性的秩序与严谨的规律,形成了其规则式的园林形式[1]。

但是,在经济发展进入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普遍,从目前世界园林的实践情况看,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规则美,只要是符合地域文化特征的美,都是东西方园林所共同追求的,东西交融的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能创造出具有高雅艺术美的作品。

(2)生态美――风景园林的综合美

艺术美自然是评判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但是,单纯的以艺术美为标准的审美时代已经难以适应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景观是一种社会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生态资源,审美观念不能只停留在一些风景名胜震撼人心的地貌上,必须强调绿色空间,不仅是为了游憩和观赏,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正在被破坏和消亡的绿色空间,作为自然一贯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2]。在风景园林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运用生态美学的基本原理创造人地和谐的理想生活境域是大势所趋。

(二)生态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生态意识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商周时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表现了古人朴素的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要保持和谐统一[3]。而今天,风景园林中的生态思想更是普遍,规划中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中国风景园林实践领域目前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次:景观和园林设计、城乡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具有尺度、性质上的区别,对生态学理论的应用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小尺度的景观和园林设计,适宜用以个体植物为研究对象的植物生态学理论作指导,重点研究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在绿地中形成合理的植物组群结构;对于较大尺度的城乡绿地系统和风景名胜区等的建设,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理论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更大尺度的区域性的大地景观规划,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5]。

(三)社会科学的指引

1.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自然,因而中国古典园林平淡含蓄,形成了自然朴素的山水园林形式。西方文化征服自然的思想贯穿在对自然大加改造的园林中,故西方古典园林规则对称的形式宏伟而华丽。一方面要以继承的态度来保护传统,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要在设计中予以保留;另一方面,应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用新的形式对传统文化予以表现,创造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氛围的现代景观。

2.社会因素的影响

任何园林均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故其内容与形式必定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首先,社会的发展观决定了风景园林的发展方向。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倍受关注的今天,风景园林的建设也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兼顾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其次,社会的需求决定了风景园林的性质。当代人对自然环境的爱好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使园林更注重优美的自然风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再次,社会文化影响着园林的风格[6]。风景园林风格要符合使用者审美心理及文化习俗。最后,国家的政治、法规与经济等因素也会对风景园林产生影响。公众参与规划的政策使园林更能反映大众的意愿[7];法律与规章制度的约束使风景园林更加注意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3.大众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为)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的)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风景园林学要运用环境心理学理论去研究分析人在园林中的行为及心理,从游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去规划设计园林的空间与景观,创造一种能引起游人产生愉悦心理倾向,满足游人活动需求的环境[8]。

二、学科研究领域特色

(一)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学科涉及的内容包括生态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范围广泛。根据学科理论基础,风景园林学包括6个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是研究风景园林起源、演进、发展变迁及其成因,以及研究风景园林基本内涵、价值体系、应用性理论的基础性学科,包括中外古典、现代园林史和风景园林学科史以及风景园林理论、风景园林美学、评价与管理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是营造中小尺度室外游憩空间的应用性学科,研究和实践范围包括城市各类绿地与城市景观等。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是以维护人类居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为目标,在大尺度上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各类生态地规划与修复等。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是对具有遗产价值和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风景园林境域保护和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传统园林和遗产的保护和修复等。园林植物与应用是研究风景园林植物材料及其养护的应用性的学科。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是研究风景园林保护和利用的技术原理、材料生产、工程施工和养护管理的应用性学科。

(二)我校研究领域及特色

我校风景学科立足华南,面向全国,以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为指导、吸取和发掘岭南园林艺术的精华,开展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学术优势,重点在下述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

(1)岭南城乡环境与园林景观研究

岭南园林艺术是立足我国热带、亚热带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当地文化形成的一种园林风格,在建筑风格、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方面形成了特色。我校应以岭南园林艺术为基础,着力于岭南城乡环境与园林景观研究,并结合现代造园艺术、新材料、新工艺、科学发展理念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研究岭南特色园林无疑会为我校风景园林学科特色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2)环境绿化适宜植物的研发与配置技术研究

尽管目前广东省从事环境绿化的企业及科研单位较多,但在环境绿化植物筛选的基础研究方面较缺乏,如乡土园林绿化树种筛选与研究、边坡乡土植物筛选与配置研究、适宜河涌治理的植物研究、垂直和屋顶绿化植物筛选等,这些特殊用途绿化植物必将成为以后环境绿化建设植物利用的主导。

(3)生态景观工程技术研究

由于我国在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方面刚开始起步,且目前能够综合各方面学科进行节约型环境生态绿化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企业和科研单位甚少,也没有相关成果成功转化并形成产业化,所以,生态景观工程技术研究将是风景园林的热点研究问题。我校将开发低碳环境绿化技术、边坡、矿山绿化技术、屋顶与垂直绿化工程关键技术、环境友好植物保护技术等系列节约型环境绿化工程技术,并与企业联合进行成果转化。

三、结语

任何的发展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理论研究应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借鉴西方园林的成功经验,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立足本土,博采众长,尊重科学,开阔眼界。当今,风景园林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基础理论也正从单一学科向内容更为丰富的综合学科转变,因此,学科的研究也要走向多元化,不同类型的院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

基金项目:1、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一级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2JK339);2、2014年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园林专业《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参考文献]

[1]章志红.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的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2003,(2):13-15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的教育[J].中国园林,2004,(1):2-5

[3]姜玮.中国传统美学观“天人合一”与生态美学[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2): 22-26

[4]刘家麒.中国风景园林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广东园林,2005,28(2):3-5

[5]蔺银鼎,武小钢.园林生态学科发展的现状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6,(2):35-37

[6]王丰.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历史的发展对园林艺术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 6(11):122-1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