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学习

临床医学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临床医学学习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临床医学学习

篇1

本次PBL教学与双语教学由教师课题组成员承担,均来自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师组成员包括呼吸内科教授3名(来自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教授1名(来自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教学管理人员1名(来自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学管理科)。教师组成立后,首先由教学管理人员提供近3年的双语教学学生评价,然后进行师资培训,主要包括双语授课方法以及关于PBL的教学理念与技巧的培训。1名呼吸内科教授根据教学大纲承担授课任务(含PBL教与授课)与病例设计,另有1名呼吸内科教授根据教学大纲承担出题任务,教师组内其他教授协助资料收集整理校对等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协助规范教学流程。

1.2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肺心病的教学目的是: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基本病情,熟悉其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肺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其教学要求是:①掌握肺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②肺心病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③肺心病的概念和主要发病机制。熟悉:①肺心病失代偿期的治疗;②肺心病缓解期的治疗和健康教育。

1.3学生分组

参加本次教学研究的学生来自广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200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共234名,分为两大组,临床一组122人,临床二组112人。临床一组122人,分为4个小组,每组30-31名学生。

1.4课程教学设计

临床一组采用课堂双语讲授并融合PBL教学理念,教师组成员除了学习PBL的教学理念与技巧外,还要针对教学大纲,结合肺心病的教学目的,设计病例,病例设计要求逐层深入。在正式开课前,每个小组选派1名代表提前1周与教师组见面,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细化重点理论问题,同时提供病例,确定好授课流程,根据课时情况确定好各小组讨论时间及教师讲授时间与点评时间。教师组成员要求临床一组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准备工作:肺心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产生肺动脉高压的原因;肺心病是心脏病变特点;由肺、心功能不全而引起全身多系统病变的特点是什么;肺心病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肺心病的诊断方法;长期家庭氧疗的适应症等。并结合病例进行具体分析。学生代表组织各小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查阅文献、集体小组病例讨论,各组学生代表汇总集体意见,最后在课堂上发言,发言内容涵盖一定的英语词汇。临床二组则进行传统的课堂双语讲授方式。

1.5课程实施过程

开课后,临床一组授课过程为:首先由各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根据具体病例分析,回答学习主题中的问题,由台下的学生进行提问及讨论,同小组学生予以补充,该阶段主要以生生互动及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最后在设定时间内由教师对肺心病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和重点内容讲解以及点评,指出学生不足及有待改进的方面。临床二组则进行传统的课堂双语讲授方式。两个大组均在课前及课后进行双语病例题测试,两大组的测试题不同,共15道病例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其中英文病例选择题为3题。测试方向主要分为肺心病病理基础以及小病例的诊断、治疗及处理。

2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各大组课前及课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双侧)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提到医学院所订的课程计划及教授方法应该确保学生能对自己学习过程负责,并为他们终身自学打下基础[3]。因此,如何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问题备受关注,鉴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良好效果和自身优势,已被国内外愈来愈多的学校所认同或采纳。但也有教育研究者指出,PBL教学方法因取消了基础理论讲授,不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可能欠扎实[1]。基于这种理论,本研究以肺心病双语教学为实践平台,探讨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两种教学模式,均可使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差异呈显著性(P<0.000),临床一组授课后测试分数为8.4754±2.11728(满分15分),临床二组为9.2679±2.07074(满分15分),提示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对课程进行讲授,而测试题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听课的学生均可以较好的完成病例选择测试题;第二,两组授课前分数比较显示临床一组的成绩较临床二组低,差异呈显著性(P<0.009)。这点应引起教师的重视。有报道认为,应用PBL教学方式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都显著优于采用其他教学方式的学生[4];而且从本研究的课程设计来说,临床一组提前1周开始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查阅文献,集体讨论,而临床二组并未强调进行课前预习。从测试题的方向来看,主要分为肺心病病理基础以及小病例的诊断、治疗及处理,只要理解理论基础的重点,选择正确的选项并不难。但测试结果表明,授课前临床一组成绩较临床二组不但不高,而且低于临床二组。

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增多,作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学好医学英语与掌握好临床专业技能同等重要,其有助于提高医学英语文献的阅读和翻译能力,进而服务于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国际学术的交流[1]。但医学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其为专业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已积累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术语体系[2]。医学英语在词汇构成、语法、句型等方面既与基础英语存在共同特点,又存在自己鲜明的特点[3]。所以对于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来说,学习医学专业英语仍存在难点也是情理之中。本文从主观及客观2个方面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学英语学习的难点与对策。

1主观层面原因分析及对策

1.1学习态度消极

1.1.1原因临床医学研究生是经过5年本科基础医学学习后筛选出来的佼佼者,心理上均存在一定优越感。但研究生初期,无论是在临床上还是医学英语学习上均或多或少存在挫败感。究其原因:本科阶段基础英语虽是必修课,但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2个阶段的英语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本科注重基础英语教育,以通过四、六级为目标,其并未涉及过多的专业医学英语;而研究生阶段则要求学生具备大量专业词汇,以专业英语实践能力“论英雄”。1.1.2策略首先,放低姿态,脚踏实地,虚心学习;其次,充分利用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医学英语课程,虽学时不多,但若做到物尽其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也会对专业英语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最后,一定要时刻认识到医学英语对医学生涯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与学习医学一样,是一项终身事业,随时都不能放松。

1.2缺乏学习兴趣

1.2.1原因与基础英语不同,医学英语用词严谨、语法晦涩、句型复杂,内容上也相对于基础英语枯燥乏味。因此,临床医学研究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逐渐对医学英语学习失去兴趣。1.2.2策略多看医疗美剧。作为医学研究生,虽不能全信医疗美剧中的专业知识及诊疗程序,但其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医学专业词汇,且往往伴随着生动的语境或临床实例,不失为一个学习医学英语的好途径。例如《实习医生格蕾》中的一个场景:(InsideJoe′sOR)Derek:Damnit.Ican′tgettheclamptohold.Givemethebipolars.I′mgonnagoinatadifferentangle.Burke:Timeremaining?Derek:Irrigation,please.这段对话发生的背景是一位外科医生为一位脑动脉瘤患者做深低温停循环(deephypothermiccirculatoryarrest)下脑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过程。这里的OR,是operationroom(手术室)的缩写;clamp意为“钳子”,此句中意为医学专用的“血管钳”;bipolar本是“双极”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外科医生常用的双极电凝钳;irrigation本意为“灌溉”,医学上引申为血流灌注的意思。通过这段简单对话,营造了一位外科医生正在做高难度手术,普通血管钳止不住血,而需要双极电凝钳的生动场景。同时学生可以理解性地记忆多个医学术语,并且不乏趣味。因此,从美剧中记单词是个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2客观层面原因分析及对策

2.1缺乏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环境

2.1.1原因缺乏对应的语言环境,对于医学英语教学来说,语言听说能力应该是在真实情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4]。由此可知,语言学习离不开自由真实的语境,语境理论认为,语言只有在语境中才是活跃的、运动的、有生命力的[5]。想要真正学好英语,特别是医学英语,就必须置身于英语学习的语境中,并且真正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我国目前的医学英语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语境的构建[5]。缺乏听说读写的环境也就是缺乏医学英语的应用环境,随之而来的是医学研究生对医学英语的懈怠,也就不会主动去探索其学习方法,最终导致医学研究生认为医学英语越来越难,而且越来越不重要。2.1.2策略随着我国教育对英语重视度的提高,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6];但在专业医学英语方面,想在我国大环境下构建其听说读写的真实语境可能性不大。但是,对于高素质人才相对集中的医学高等院校,构建一个局限于小团体或是个人的医学英语学习“微环境”[7]还是有可行性的。(1)听:听专业医学讲座。医学院校或其附属医院通常会经常邀请国际上知名的医学专家来开展专业讲座,作为医学研究生,应积极抓住每次机会,因为讲座上会涉及大量以医学英语呈现出来的医学知识,在听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思维,尽快将医学英语与头脑中的专业医学知识联系起来[4]。这种方式对于医学英语听力理解的能力会飞速提高。(2)说:①与留学生交流。通常高等医学院校均有各国留学生,只要主动与之交流,就会有大量“说”的机会,通过与留学生的交流,医学研究生对医学英语的敏感度得到提高,口语交流的技巧也会不断强化。②参加国际会议。研究生阶段会得到不少参加国际医学会议的机会,学生可勇于提问,或是私下与国际医学人士交流。相比于留学生,这是更上一层楼的交流,涉及更多专业医学英语,当然,对专业英语的交流能力提高也很大。(3)读:阅读大量专业文献。阅读高质量的英文专业医学文献既是医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获取医学领域最新知识的途径。通过每天坚持阅读文献,在保持专业知识更新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锻炼了医学英语阅读能力。(4)写:专业论文的撰写。医学研究生作为临床与科研结合的高级人才,专业论文的撰写能力必不可少[6]。从研究生的第一学期开始就应该经常以练笔的方式,用医学英语撰写专业文章,并且在研究生期间争取发表一些英文的专业医学论文。发表的论文质量越高,对以后的职业生涯越有益。学生之间互相探讨论文写作的技巧,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个利于医学英语写作的氛围。

2.2医学英语专业词汇难于记忆

2.2.1原因在所有专业英语中,医学英语词汇量最大,仅病名就有3万多个,而新术语还在以每年大约2000个的速度增加[9]。因此,对于医学研究生来说,需要记忆的词汇很多。再加上医学词汇往往偏僻复杂,晦涩难懂,记忆起来就更是难上加难。2.2.2策略(1)举一反三,学会归纳:①普通词汇的专业释义。某些普通词汇的原始意义与某种医学现象或活动有着相似性,于是就赋予其医学上新的含义。学会联想和归纳二者之间的联系可帮助理解记忆此类单词。例如:plastic普通英语中意为“塑料”,由此引申出其医学释义“塑形、整形”;angry原意“生气、愤怒”,联想到“伤口的愤怒”就是其医学释义“发炎”;类似的词还有:shock(休克)、stroke(卒中)、union(愈合)、tender(压痛)、labor(分娩)等。②一义多词。医学英语中也存在着一义多词的现象,例如:“疾病”一义,对应多个单词:disease、illness、sickness、trouble、disorder、ailment、malady。此类现象必须在阅读文献过程中注意积累与归纳,并尝试去理解各个单词之间微妙的不同。(2)学会构词法:学习医学英语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即越是复杂的医学英语词汇越是“纸老虎”。因为其构词十分有规律可循,只要分析单词的各个结构,迅速掌握该词并不难。应掌握医学英语最基本的构词法,一个医学词汇多由这几部分构成:一个或多个词根,前缀和(或)后缀、连接元音。大量的词根、词缀大多来自希腊语和拉丁语[8],词根决定单词的基础含义,前缀改变词意,后缀改变词性[9]。以thyroid(甲状腺)为例,一切含有此词根的单词含义均与甲状腺相关,加上不同前缀有不同的词意,如hyper-thyroid(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或hypo-thyroid(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加上不同后缀则变为不同词性,如:thyroid-itis(甲状腺炎)或thyroid-ism(甲状腺素毒症)。另外,由多个语素连接而成的长单词往往需要一个元音字母作为中间连接,以方便拼读,称之为连接元音,通常为“-o-”(若连接后面部分以元音字母开始则不需要连接元音)。例如:hepat-o-carcinoma(肝癌);pyelo-nephritis(肾盂-肾炎);而prostat-itis(前列腺炎)和gastr-algia(胃痛)中的-itis(炎)和-algia分别以元音字母“i”与“a”开始,因此就不用再加连接元音了。如此,只需记忆数量有限的词根及词缀,再通过构词法便可轻松地拼出大部分医学词汇的含义。(3)学会缩略词代替:越长、越复杂的术语在实践中越会被缩略词代替[10],拿泌尿外科来说,常见的缩略词就有“下尿路症状LUTS(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rostatespecificantigen)”等。无论是在实践中使用或是研究中使用,缩略词无疑会给工作减轻很大的负担。实践中多积累会让专业术语的记忆任务与压力减轻许多。

2.3医学英语长、难句和文章的理解、翻译困难

2.3.1原因医学英语为了精确表达、避免歧义,往往会用上各种从句来限定句子各个成分之间的明确关系,有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主句+从句就构成句子较长的主从复合句。扩展后的后置定语可以是带从句或较长修饰语的复合句。有些句子结构复杂,插入成分多,修饰语长,从句套从句,这些均是造成英语句子长而复杂的原因[11]。因此,医学英语的句型往往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假象。很多医学研究生由此产生了急躁、畏难情绪,造成不能冷静分析句型结构,分不清主干和支系,对句子各个成分关系的理解也产生偏差,从而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2]。句子的理解偏差放大到文章上,就与原文产生了巨大的误解,这在医学上是致命的。2.3.2策略(1)分析结构。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越是复杂的长句越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句子各层次的关系,更应该有清晰固定的语法结构[10]。经过对句子结构及层次的仔细分析,做到正确理解及翻译。(2)拆分与重组。医学是严谨的科学,做医学翻译一定要做到完全理解原文后再翻译,先拆分,理解后再按照中文习惯重组,切忌断章取义。按照这种方法,先归纳这种方法为“拆分重组法”[13]。常见的拆分点有:①并列连接词:and,or,but等;②从属连接词:when,while,as,since,untilbecause等;③关系代(副)词:who,whom,whose,which,when,where,how,why等;④介词:of,about,for,on,with,by等;⑤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常常引导状语或定语[13]。下面举例说明拆分方法。例:thus/dilution/,byair,waterorothermedia,/whichreducesthenumber/ofpathogenicbacteria/takenintothebody/belowthemini-mumnumber/necessarytoinfect,explainswhy/infections/andparticularlythose/enteringbyrespiratorytract,/arelesslikelytobecontracted/intheopenair/thanundercondi-tions/ofovercrowdingindoors.首先,分析句子主干:dilu-tionexplainswhy.支系有2个:(1)which(dilution)re-ducesthenumberbelowtheminimumnumber;(2)infec-tionsaretobecontracted.每个主干或支系里均有独立的先行词,由各种修饰词或从句修饰,主干里dilution为主语,byair,waterorothermedia为修饰主语的定语;支系里which指代dilution,后面2个number均有修饰语修饰,单独翻译出来不难;另一支系里把infection当作主语,由lesslikelyto限定,引出2个环境的比较。把3个部分当作3个独立的句子处理,既突出每个部分的重点,又能降低整个句子的难点。每部分翻译如下:(1)稀释作用解释了为什么;(2)稀释作用能使进入人体的病原菌数量减少到能引起感染的最低数量以下;(3)感染,特别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感染在户外传播的可能性要小于人群拥挤的室内。最后,总的理解该句的意思,依照中文成句习惯,将3句话融合成一句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且句义清楚的话,即由空气、水或其他介质产生的稀释作用,能把进入人体的病原菌的数量减少到最低有效感染数量以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感染,特别是经呼吸道而入的感染在户外的传染概率低于拥挤的室内。这种方法脚踏实地,刚开始时虽耗时较多,但若加以练习,熟悉方法后自然会变得得心应手,而且在最后一步重组的过程中,英语学习中最为推崇的“语感”也会得到极大的培养[14]。只有做到每个句子准确理解,并以目的语翻译还原句子原意,对整个文章的把握才会称得上严谨[15]。

篇3

    2体验尸体解剖和临床外检工作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病理知识

篇4

1.1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有利于教与学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课程学时一般较少,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板书教学速度适当、重点突出的特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有些教学内容如“电子云”、“杂化轨道”、“手性分子和对映体”等内容,多媒体教学表达的更形象、更直观;有些教学内容如讲课内容的框架和重难点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物质的结构式的写法,板书教学重点突出、效果更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和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对教学过程的掌控。

1.2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是后续各种医学课程学习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的联系。例如,在讲授“氢键和范德华力”时,引申出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稳定力量”;讲授“羟基酸”时,要求学生掌握乳酸、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等物质的结构,为以后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糖代谢”内容的讲授奠定基础;讲授“乙酰胆碱”时,引申出生理学课程中的“神经递质”;讲授“生物碱”时,注重与药理学课程中一些药物的联系。通过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将医用化学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知识和临床知识相联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时也更有动力[2]。如在讲授“蔗糖”时,讲解红糖、白糖、冰糖的知识;讲授“醇的氧化反应”时,讲解“呼吸分析仪检查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原理”;讲授“酮体”时,解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呼吸中为什么会出现烂苹果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发现医用化学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空洞,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医疗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常识、医疗知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优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设医用化学实验时,注重与生物化学和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开设基本操作实验如“实验仪器使用教学”(实验仪器包含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所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溶液的配置”,开设综合性实验如“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同时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验规范操作和各种现代化分析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临床检验所需的部分实验内容,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医学学习的理解。

篇5

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直接为后续专业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方面,值得借鉴的方法有很多[1-8]。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仍然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经常会出现听不懂,听懂了但记不住,记住了但不会做题的现象,致使学习效果不理想,进而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比较多,且各种化合物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对一些立体结构的认识更是难上加难;二是每一种有机化合物通常都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致使部分同学在面对大量的有机化学反应时总感到无从下手;三是有机化学本身就属于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特别是对反应机理的推导和认识,一些同学虽然花了很大功夫去死记硬背但效果甚微。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不断借鉴一些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积极探索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旨在为提高教学效果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1前后对比联系,基础知识清晰化

有机化学学习中有两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点———化合物的种类和命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往往是根据官能团进行分类的。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很多,看似彼此孤立,实则联系密切。经过前后对比不难发现学习有机化合物的顺序往往也是一个组成元素逐渐增多、官能团结构逐渐复杂的一个顺序。烃类有机物主要由C、H组成,包括烷烃、不饱和烃、脂环烃、芳香烃等,官能团主要和碳碳键(如单、双、三键等)有关。醇、酚、醚类主要由C、H、O组成,官能团主要以极性的碳氧单键(羟基、醚氧键)为特征。醛、酮类仍然是由C、H、O组成,但官能团是极性的碳氧双键所组成的羰基。羧酸类化合物虽然也是由C、H、O组成,但官能团却是以碳氧单键和碳氧双键共同组成的羧基。有机胺类物质主要由C、H、N组成,官能团主要是结构与NH3分子类似的氨基、亚氨基等。氨基酸则由C、H、O、N组成,官能团包括羧基和氨基。至于糖类及代谢中的辅酶等物质需结合杂环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学习。掌握了这样一个规律之后,学生对各类化合物的认识也就大致有了个轮廓,再学习起来也就容易一些。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吕以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该教材中各类有机化合物命名在每一章中单独进行讲解,其中系统命名法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由于不同化合物之间的系统命名规律完全相似,为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在教授烷烃类化合物时就对系统命名法进行高度概括和归纳。先将命名原则总结为三大步骤:第一步选主链;第二步给主链编号;第三步确定支链。除了在选主链和给主链编号时注意把握“主官能团”优先考虑这一原则之外,确定支链的办法对于所有的链状化合物来说基本上都是完全相同的。然后再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烷烃、烯烃、醇等几类化合物的命名为实例,,这样一来,学生对命名通则的理解和认识就变得容易了。环状化合物的命名也可以参考之。掌握了构造式的命名之后,再讲到后面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体的命名时,重点放在构型的判断上,再加上相应构造式的名称就可以了。

2搭建分子模型,抽象结构形象化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有关碳原子的杂化类型、顺反异构及对映异构等立体异构体的概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既枯燥又难懂。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虽然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较为生动且直观地展现出来[9-10],但对于一些空间思维较差的同学来说理解起来总还是有难度。故而可以考虑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球棍模型,再借助问题教学法[11]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讲解对映异构现象时,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己动手搭建2-丁醇分子的球棍模型(见图1,结构式1),再任意互换2-位碳上的两个基团后又得到一个2-丁醇的分子模型(结构式2),此时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分子模型是否完全相同?能否完全重合?当学生发现这两个看似相同的分子模型不能完全重合时,及时向学生强调这是一种立体异构现象,结果表明结构式1和结构式2为不同的化合物;(2)使用完全相同的办法引导学生搭建2-丙醇的分子模型,根据2-丁醇和2-丙醇分子结构之间的差异引出“手性碳原子”的概念;(3)引导学生将结构式2在竖直方向沿着底平面旋转180°,这样得到的结构式3和结构式2实则为同一种化合物,然而结构式3和结构式1明显具有相互照镜子的关系,这种分子就称为“手性分子”,结构式1和结构式3之间互称为“对映异构体”。经过这样一步一步动手搭建模型,同学们不但对这种立体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也会理解比较透彻。在建立了对映异构体的概念之后,再利用多媒体教具对2-丁醇的球棍模型进行投影,并根据课本上的要求按“横前竖后”的原则引出Ficsher投影式的书写要点,引导学生顺利地将立体结构向平面式进行转化。最后,利用前面所搭建的两种不能重合的2-丁醇分子模型,讲解“方向盘法”所确定的R/S构型。对有兴趣的同学还可根据立体构型和Ficsher投影式之间的转换关系,总结直接利用Ficsher投影式判断R/S构型的方法。这样逐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分子模型,从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在掌握与对映异构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同时,也对这种立体异构体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紧扣结构特征,化学性质生动化

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重点就是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特点,由于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各类化合物的性质又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总感到内容多、共性少,既难学又难记。如果我们在重点分析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之后能因势利导,让学生尝试自己根据官能团的结构特征推断这类化合物可能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将会有利于学生对各类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记忆。比如在讲有机胺类物质这一章的内容时,首先以大家熟悉的氨分子结构特征(三角锥型)为例,当氨分子中的氢不同程度被烃基取代之后就得到不同结构的伯、仲、叔胺,而这种取代并没有破坏氮原子本身所含有的孤对电子,由此让学生对此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1)按照路易斯(Lewis)酸碱理论,孤对电子将赋予胺类物质碱性,而氮原子上所连接的取代基必将会影响到其供电子性,即碱性强弱;(2)孤对电子的存在使胺类物质具备了亲核试剂的结构特征,可以与卤代烃、酰卤、酸酐、酯等发生亲核取代反应;(3)当氮原子上连接有苯环时,会发生p-π共轭效应,使苯环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进行。这样先通过简单的推理,使学生对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具体讲解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对反应机理的理解也是学生普遍遇到的难题。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材中所涉及的反应机理都只是进行简单的推理[12],即使这样,大部分学生还是搞不清“亲电”和“亲核”是怎么回事。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笔者在讲解反应机理时,首先会引导学生观察此类化合物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可能会引起什么反应?如果反应可能带来什么产物?接着给学生重点介绍一些实验事实,根据实验事实再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反应过程。比如,在讲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时,先让学生根据苯环上碳原子的sp2杂化特征判断出苯环存在共轭效应,共轭大π键的存在使环平面上下都有密度较大的电子云分布。而外界试剂在进攻这样的“富”电子结构时势必是“亲电”的过程,再加上苯环共轭结构的稳定性,最可能发生的就是取代氢的反应。所以苯环上发生的化学反应从机理上来说是亲电取代反应。这样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合理的推断,加深其对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的理解和认识非常有帮助。

4理论联系医学,授课内容趣味化

我校为临床医学等医学相关专业所开设的有机化学通常都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对于接触医学专业课较少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意识不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这也是他们在思想上对有机化学学习不够重视的主要原因。笔者在平时的授课中,一般会利用上绪论课的时间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学与人体疾病、遗传变异等的密切联系,以及有机化学与医学、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和发展,激发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对有机化学有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在学习各类有机化合物时,遇到与医药关系密切的结构就适当进行展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讲到顺反构型时,以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己烯雌酚为例,其反式构型与天然激素分子相似,具有较强活性,可用于对某些妇科疾病的治疗;而顺式构型却因为药效低而不能药用。在讲到羧酸的酸性时,以早期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抗生素青霉素为例,先将青霉素的结构呈现给学生,然后让他们思考青霉素为什么常常是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等同学们发现是利用其羧基成盐的性质改变溶解性时,又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做成粉针剂现配现用,而不是直接做成注射剂?引导学生发现结构中的四元环,这样又把前面所学习过的小环不稳定性复习了一遍。除此之外,平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或和专业课教师多交流,也可以多读一些与医学基础相关的书籍,积累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基本医学知识,在教学中将有机化学内容与医学知识相互融会贯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达到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兴趣的效果,同时还能充分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与医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从思想上重视有机化学。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每当看到学生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以及逐渐露出的笑脸,作为老师也会感到收获满满。总之,有机化学教学是一个长久的、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以上所谈到的几点仅仅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和总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均有一定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需不断努力,改进教学,为培养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兆林,司友琳,曹守莹,等.全面提升医学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实践与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9):704-707.

[2]周丽平,孙立力,胡雪原,等.问题教学法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7(4):362-363.

[3]宋庆平,高建纲,王芬华,等.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化学,2008,23(1):14-16.

[4]罗杰伟,冉利,刘红鸣.医学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科技,2011,27(9):162-163.

[5]黄立新,金克宁.互动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159-160.

[6]郭文宇,杨珂,钟锐锋,等.探究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2):138-142.

[7]张永忠,叶非,徐亚琴,等.有机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85-87.

[8]杨宇婴.“立体”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化工高等教育,2012(6):56-59.

[9]林惠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学教学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53-154.

篇6

[作者简介]王朝辉(1971- ),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神经病学;刘岩峰(1978- ),男,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医学部实验实习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颅脑损伤;温春阳(1962- ),男,北华大学校长助理、医学部部长,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培训模式改革。(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61-01

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正逐步深入推进。《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颁布,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文件)的实施,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中关于培养卓越医生目标的论述,均对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医学理论教育缺乏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实践技能教学环节单一且分散,阻碍了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的培养。特别是临床医学作为一门针对性强、实践难度大的学科,对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临床医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教学平台的建设,才能保证医学生具备合格的临床操作技能,成为优秀的临床医生。

一、目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学模式与医疗体制的转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1.教学模式不合理。现行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主要由外科学总论、实验诊断学等课程组成。根据教学计划,各临床专科技能教学分散在医学生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各系统疾病理论知识不能和相应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并且医学生由于不能在早期学习阶段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在校学生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转变。等进入到课间实习和临床实习阶段,鉴于各教学医院医疗条件和教学水平限制,很多学生无法完成既定实践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造成其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缺失。

2.临床实践资源相对不足。目前,多数教学医院存在着指导医生教师不足、医院床位数不够、病人配合教学意愿低、医疗风险增加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单纯依靠医院见习和实习带教的传统临床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学需求,学生实际操作和接触患者的机会越来越少。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医疗风险和责任,实习医院和带教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在降低,相当一部分临床实践教学浮于形式和过程。

3.临床技能操作及考核形式不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临床技能操作和考核标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完全凭借个人习惯和经验,导致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不够严格、规范。另外,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依然存在,以及考研、就业的冲击,许多教师和学生对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节,操作不严谨,考核走形式。同时,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缺乏严格和规范的管理,易受客观条件制约,加上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组织纪律涣散,很难达到考核和技能培养的目标。

二、加快推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1.进行课程体系优化重组,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根据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我校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非常注重技能培训。集中表现在:对外科学总论、诊断学等课程减少理论讲授,增加实践操作训练;按照外科学、内科学等专科临床操作内容,修订实验课程大纲,随课程进度阶段性培训实验项目;按照省级示范实验中心的规模和标准,参考国内外实践教学中心的成功经验,做到了教学内容规范化,操作标准国际化,并购置了大量新型数字化模拟教学模型,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合理布局实验教学中心,注重实效,有机调整,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实训、考核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根据专业知识结构要求,按照懂临床、实践强、素质高、擅沟通、重人文的思路,建立相互衔接的模块式教学,并将各教学模块分为基础教学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注重职业品德培养,设立多站式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综合运用标准评价方式,形成了“一贯制、多模块、分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新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全面协调地发展,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地掌握医学专业知识。

2.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在实践中创新教学内容及方法,开设临床技能课程,与临床理论紧密衔接;拓展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式教学;开展情景式模拟教学,建立手术室、病房等仿真医疗环境,应用数字化模块及教学模型,整合各专科的实践操作内容,进行模拟训练;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通过实际病例视频讲解操作流程,将理论知识直观融入实践操作中,为下一步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人际沟通,构建医学生职业品德素质培养模式。据调查,80%以上的医疗纠纷案例中,事发原因均源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为此,我校开设了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临床医学导论等课程,在加强医学生临床诊疗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沟通能力、法律法规意识、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项目实施以来,我校学生反映良好,职业素养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3.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临床技能考核中应使用标准化题库,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我校为例,由于以往技能考核内容较为单一、主观性较强等因素,我校尝试将客观结构临床技能考试(OSCE)引入学期末的操作考核。学生进站考核,第一站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第二站体格检查和技能操作;第三站辅助检查,分为心脏听诊、胸部听诊、心电图和X线片阅读四部分。通过对现行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和学时的调整,围绕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行考、教分离,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适当在部分临床学科引入问题式学习教学法,以临床病例为主导,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全过程实践讲解,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临床课程的同时,回顾前期基础课程,使学生充分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创建临床技能多重强化培训与考核系统,进而提高医学生实践技能。

4.加强临床技能平台建设,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进一步加大实践技能中心开放力度,规范实验室开放程序和提高实验室开放服务的水平,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交流,搭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平台,走临床技能教学与优势临床学科结合发展的道路;以器官、系统或疾病为中心,多点融合,开展临床技术创新性设计,实验由指导教师设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重点培养学生在实验项目中的科研思维,引入动物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实践总结

临床医学专业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操作和实训,保证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基础,才能更好地适应医疗环境,培养医学生独立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分析能力,进而促进临床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卉,金延安,张文,等.医学生实习前教育和技能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及其实践[J].咸宁学院学报,2011(5).

[2]孟卫东,杜庆锋,谭剑,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实践的总结[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

[3]史京萍,黄华兴,沈历宗,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基础外科学课程考试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4]于春燕,王云东,董志恒,等.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体系构建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篇7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医学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考试即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目前仅有研究报告影像学专业或医学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或是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但是关于临床医学本科生临床课程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尚未研究。为了解和评价临床医学本科生对于临床课程的掌握程度,进而为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主要课程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了解各科成绩的相关程度。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选择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6级五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缺考、重考或补考者的成绩除外,共计131名学生的成绩列入分析。

2.方法。收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临床课程成绩,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和影像学等六门课程。其中,两次平时成绩各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70%。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用Spe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主要临床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性,r为相关系数。

二、结果

(一)主要临床课程成绩统计学分析

内科学、外科学和儿科学成绩的平均分在70~80分之间,妇产科学、儿科学和影像学的平均分在80~90分之间;只有内科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内科学不及格人数最多,为6人,占总人数的4.6%,外科学、儿科学成绩全部及格。见表1。

(二)主要临床课程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主要临床课程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表1主要临床课程成绩统计量

表2主要学科成绩相关系数(r)比较

三、讨论和建议

(一)进一步重视内科学、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学习

研究表明学生平均成绩在75~85分之间,为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学生对于临床医学主要课程掌握程度较好。但是从平均成绩来看,外科学、精神病学和内科学平均成绩很低,并且精神病学和内科学不及格人数较多。这可能与试卷难易不同有关,但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这些学科不够努力和重视。因此,在以后的临床教学中,学生需要加强对于内科学、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老师在上课时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做到细致耐心,循循善诱。

(二)端正学习态度,加强教学投入

结果显示r值在0.2~0.4之间,呈弱相关的课程有:儿科学与内科学;r值在0.6~0.8之间;呈强正相关的课程有:影像学与妇产科学;其余课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6~0.8之间,呈中等强度正相关。所以在今后的临床课程中,学生在学习妇产科学的同时,亦需要掌握扎实的影像学知识。此外,儿科学和内科学相关程度较弱,这与两者的知识体系差异较大有关,内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为成人,儿科学的研究对象为儿童。因此学生需要端正态度,对不同学科一视同仁,同时学院也应在硬软件设施上给予充分支持,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我院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是可以给予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加大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确保学生达到培养要求,进而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青萍,舒凤鸣.医学影像学本科学生各类课程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3):232~234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9-0082-01

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是临床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临床实习则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转变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医学生从学校到正式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1]。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实习质量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实习状况,提高实习质量,自制了临床医学生实习状况调查问卷,并对2016届临床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2]。

一、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取整体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福建漳州某高职医学院临床医学实习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46份,因回答不完整剔除问卷34份,回收率约为92.9%。

(二)调查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走访相关实习医院基础上,结合历届学生在实习医院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自编临床医学生实习状况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包含性别、专业基础能力、实习困惑及压力、实习医院等级、就业意向、自身评价等31个问题,结果与分析部分将从学生实习前准备、医院实习常见问题以及实习前应加强改进方面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讨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习前准备

49.1%~65.9%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达到良好及以上,87.4%的学生在校临床实训操作达到良好及以上。该结果表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有待加强。78.9%的学生认为见习很有必要,75.7%的学生认为对医疗安全有初步了解。60.5%的高职临床医学生是医学世家或亲戚朋友从医,但只有20.7%的学生会主动寻找见习机会提前熟悉医院环境,自主性较差。

(二)实习期间常见问题

高职临床医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临床理论知识、经验缺乏,占59.3%的比例,50.6%的学生反映医院提供的自主操作机会不多,实操锻炼少。学生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中,面临独自生活的压力以及环境的突然改变,许多常见的个人问题发生,例如,59.2%的学生目标不明确,89.1%的非定向生决定参加专升本考试而且54.2%感觉就业和专升本的压力较大,55.12%的定向生对5年的基层工作也颇感压力。54.%的学生感到自身学历低,没自信心。

(三)实习生基本能力

77.36%的学生认为在实习前有必要加强临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63.21%的认为需要提高医学诊断知识操作技能,除上述两方面外,相关医院实习带教医生也反映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自学能力、人际沟通等能力有所欠缺。

三、对策及建议

(一)针对医学理论知识差

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重视度,同时引导学习专业理论课,必要时,成绩不理想的直接留级或者退学,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理论学习。

(二)针对见习等实践教育活动少

调查显示高达60.5%的学生家人、亲戚或朋友是相关工作人员,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及早去接触、去了解,这对专业的理论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助于尽早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三)针对动手机会少

各大医院实习人数多,各层次人才不缺,高职生不占优势,那就需要学生练好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学院也要加強和医院良好沟通,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学生心理压力大,目标不明确

学生在校有就业指导课,却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学生重视的同时,老师应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质量,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了解自己的处境,学有所用[4]。

综上,调查显示高职临床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有待加强,在校的操作训练非常重要更要提高质量,在校生应注意对职业生涯的简单规划,务必加强自学能力和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建议学院提升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质量,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了解自己的处境,学有所用,减少对升学、就业、不自信等各方面的负面情绪[3][4]。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加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让实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保证实习的顺利完成,提高临床实习的质量,是整个高职医学教育当下应该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期望本调查对高职医学生部分临床实习问题的解决能有微薄贡献。

作者:房英娟

    参考文献: 

[1]肖明贵,廖建宏,胡建刚,等.高职医学生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137-138. 

篇9

人的感知系统有视觉系统、味觉系统、嗅觉系统、听觉系统和触觉系统。在这其中,视觉系统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感官。教师在每次授课时,都会预先设计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都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较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临床医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消化性溃疡时,我们首先向大家讲授该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是她却能导致多种并发症,更是疾病恶化的主要原因。用图片展示它的病理特征,然后阐述它的类型、临床表现,用新闻引用讲诉人们在生活中时如何使自己健康的身体出现该疾病的,最后结合视频的播放讲解中内外最常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同学们就会带着问题与老师共同分析、共同学习消化溃疡这种疾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主动性,教学效果自亦良好。

1.2多媒体教学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

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肃而且高难的学科,它讲述的人们生活中名对的各种疾病。对于一名初学者来说,疾病真是太抽象的事物了,因为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它时就会素手无策,更何况让我们正在的去掌握它。传统的教学在讲授疾病时,注重的是语言,通过语言来传授知识点,学生在繁重并较难的学习中,往往忽略了重难点的区分,最后复习时无从下手。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较合理的分配时间,运用生动而且真实的图片讲解疾病的病理特征,用最近的距离展示疾病治疗的具体操作。使学生能够较快的掌握知识的结构分布,区分重难点,用较短的时间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1.3多媒体教学能够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语言的表达,所以在课堂外的时间,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语言和知识含量的积累上,通过阅读书籍提高自身的素质。而如今多媒体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首先要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学会如何在课件中插入图片和视频,并配带动画效果等。因此教师在掌握临床疾病的同时,也要多加努力练习多媒体的操作,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多媒体在临床医学教学中面对的问题

2.1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黑板和教师

篇10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产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包括有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教育的现状、一些人对这个学科的误解和偏见、整个国家卫生政策的限制、前辈们的就业状况等。

(一)中医西化,发展缓慢

现在中医发展不平衡,虽然全国上下出台了很多中医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现实中,中医院依旧与综合医院的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基层的中医医院基本上发展缓慢,存在中医西医化的倾向,即以“西医的模式”指导中医临床。在临床方面有用西医的辨病取代中医辨病,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治疗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等严重地影响了中医学特色的发挥和中药疗效的体现,使广大大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科学性、中医药的治病防病能力等等产生了怀疑,动摇了大家的专业思想。

(二)专业教育现状

现在的中西医临床医学院校普遍移植西医的培养体系,按照西医模式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医文化熏陶已不存在,中医教育正日益衰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从入学就接受两套学科的学习,即要接受中医学习,又要接受西医课程,课程多,极大地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再者学生是分别接受西医和中医知识,并未直接接受融合的中西结合的临床思维,这是学习过程中造成学生思维矛盾的根本性因素。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学习年限并没有延长,且各课程过分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往往造成学科齐全、内容繁多且重复,学生疲于应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潜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专业深奥,中医、西医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医学具有明快、方便、好学的特点,而中医的特点是抽象、难学、难悟。然而,对于当今靠着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起来的高中生,要认真钻研经典、理解经典是很困难的,因而很多人倾心于学习西医。这就导致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西医知识掌握不牢靠而中医方面知识和技能却捉襟见肘。

(三)就业压力大,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表面上是一个发展前景不错的专业,但实际上与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不相一致,其前景不容乐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就业困难,一些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的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这种就业难题不仅困扰着本科专业的学生,甚至研究生乃至博士生。其原因是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教学、科研、医疗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使中西医专业队伍形成严重的不对等态势;再加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西医身份并没有得到一样的尊重和认可,比如有些综合医院就明确提出,不招录中西医毕业生或中西医毕业生只能到中医科工作等等;二是考研专业受到限制,很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是要想通过考研,脱胎换骨,摆脱中医身份对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困扰。但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报考研究生的受到限制,多数中西医临床医学生考取科学型的研究生。然而2011年国家规定“科学型硕士研究生不得以研究生学历去考取医师资格证,只能以本科学历考取医师资格证”。这对于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异于是当头棒喝。三是职业前景不好,中医发展缓慢,而且具有西化严重的问题,中医院效益不好,学中医没有出路,已经成为很多中医大学生的一个心病。再加上很多中医的执业行为会受到人为的限制,这就导致其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不容乐观。

二、巩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对策

为了解决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问题,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中医自身吸引力和优势

  不断增强中医自身的吸引力和优势,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到中西医均衡发展,给中西医平等的地位。中医药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医学科学,除要有正确的政策保障外,自身学术的繁荣和提高则更为重要。因此,每个中医工作者都应当认清形势,努力把自身队伍建设搞好,不断提高中医学术水平与临床疗效,实现中医的腾飞与超越,赢得社会支持和认可。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师资力量

考虑到较短的培养周期和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课程设置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则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当强调在知识结构上的“复合”,中西医并重,重点着眼于临床技能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弄清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能够建立中、西医两套思路,以便更好地应用中西医两套知识及技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毕业后可以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需要,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在教学安排中,让中西医临床

经验丰富的医生执教,突出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加强学生辨病辩证的能力和临床思维模式,积极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师。 (三)政策支持

将中西医临床医学事业在国家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中西医临床医学在全国各地得到普遍、有力贯彻,确保各地中西医都有一个均衡、稳定的发展。因此,现阶段从中央到地方都要重视中国西医临床医学。首先对中医的投入,要与社会对中医的需求和中医本身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即应用多种扶植、优惠的特殊措施、办法促进中医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中西医临床科研的资金投入,只有新兴学科中得到新探索新研究才能更有利于学科在临床中的应用。另外要取消限制中医发展的政策和局部性的制度,做到中医研究生从业的无障碍化。站在专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有关部门必须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强调研,搞清楚大学生“改换门庭”的根本原因,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将中医研究生的平台搭建得更为牢固。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12-03

七年制医学教育计划主要是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综合素质良好的临床医学专业高层次人才。这不仅要求医学生具备对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和继承,建立“宽基底、大纵深”的金字塔形医学知识体系,还要求医学生逐步形成临床或科研思维模式。儿科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是从儿科医学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的桥梁。但目前儿科临床见习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和医学伦理道德的内在要求,同时医学生人数增加,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战。本研究拟就如何在本校七年制医学生儿科临床见习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一、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化,职业素养培养是临床见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精神、医学道德、医学伦理等新观念。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教学过程中需巧妙的应用语言技巧、动作等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同意配合教学。为配合示教,我们购买了儿童玩具赠送给患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患儿的配合,效果较好。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实行的是规范性、填鸭式、灌输式教育,突出教师、课堂、书本这三个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教育模式显现出滞后于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我们在七年制医学生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着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它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见习教学活动中,带教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医学知识,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病例,教师全程指导,通过讨论病例,分析病例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并在最后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同时介绍相关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这种典型病例讨论形式,能使见习生由单一纵向思维模式向横向临床思维模式转变,提高见习效果,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见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典型病例讨论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大课内容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上都好于传统临床病例示教[1]。

2.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首创,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方法,与传统医学教育采用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等方面均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实施步骤为: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教师总结。PBL在教学中贯穿“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灌输式、权威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答疑式、病例导入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从培养儿科临床医师的角度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真实的病例,以问题为基础,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促使其将既往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快地适应临床实习,从而实现临床见习教学的目标。

3.循证医学教学法。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10年来现代医学实践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由加拿大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其含义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在七年制儿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循证医学是指:医师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以当前最佳临床研究结果为证据,结合临床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考虑患者需求,为患者作出最佳的诊治决策[2]。EBM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来源于临床实践,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对现代临床医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七年制儿科见习教学学时较其他医学生多,教师能更详尽、具体地结合病例,引导学生应用EBM原则进行小组讨论,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加强对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临床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七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和正式临床工作中实践EBM打好基础。从医学教育角度看,循证医学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其实质是一个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符合信息社会的需要。

三、重视医学英语教学

双语教学已成为本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奠定与国际接轨基础的必然选择。七年制医学生公共英语水平相对较高、词汇量大、阅读能力强、听力好,但专业英语接触少。针对这一问题,讲课时涉及疾病、检查的医学名词用英语表达,常用的医学缩略语要给出英文全称并要求学生掌握。在带教过程中,本校专门增设英语病例讨论部分,增强教学互动,对所涉及相关儿科专业术语采用英语表达,根据医学专业英语单词的前、后缀及字根等扩大其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对发音不准进行纠正。同时我们将每周一次的教授英语查房的病例提前告知学生,使学生在有准备的前提下参加英语查房,然后和学生一起用英语讨论。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医学英语词汇量,提高了医学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使其初步具备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注重科研意识的培养

七年制医学生培养的目标,不仅要让其具有完备的临床医学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对医学科学强烈的探索精神。七年制医学生毕业时要达到临床硕士研究生水平,其在临床见习的同时,面临即将选择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问题。因此,对其科研素质的培养要求更高。儿科带教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渗透到儿科学的教学中。①有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正在进行科研活动,这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题进展,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部分活动。②开展科研兴趣小组活动。见习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述某些疾病研究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支气管哮喘”这一章节时,可以介绍目前有关哮喘的发病机制、治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检索相关文献。③参加其他研究生的开题报告。④开展读书报告会,形式多样,内容以儿科学内容为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儿科学的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对于选择儿科专业的七年制学生,要求导师与学生定期交流,指导其文献查阅、综述撰写,部分参与科研课题申报、实验操作、学术交流等,逐步训练科研基本能力,为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提高沟通能力

有学者认为,应在儿科学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实践中培养其沟通、交流能力,并将这一能力作为评估其综合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3]。在儿科见习教学中,医学生不仅要面对小患者,还要面对不同层次、文化背景和道德修养的患儿家长。因此,要强调与病儿家长接触时要有耐心,学会换位思考,要理解此时家长的心情。通过见习要强调医患沟通对临床实践的和重要性;在切入正题前要注意与病人家长以朋友间的交谈方式先做情感交流,并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倾听是发展良好医患关系最重要的一步[4]),获取患儿家长对你的信任和理解;沟通过程中应注意表情(包括:语调、语气、语速、眼神和肢体动作),加深家长对你的印象,进一步获取患儿家长的信任,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对配合的患儿及家长表示感谢,对不愿合作者表示理解。对不合作或病情较重患儿,则主要由教师示教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为学生和患者的交流搭建桥梁。另外,在课余时间开设医患沟通讲座,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介绍医患沟通技巧、注意事项等,并组织学生模拟患儿及家长进行医患沟通实战训练,座谈医患沟通体会,相互交流见习中的见闻和体会等,也是提高七年制见习生沟通能力的途径。

临床见习课是医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医学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起始点。我们倡导创新教育,在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及沟通能力,顺利完成见习阶段的学习,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云英,刘海燕.儿科临床见习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052-1053.

篇12

1引言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搭建起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度的桥梁,在教学内容中也将最新的实验理论与检验技术融入其中,为诊断疾病、观察疗效、监测病情及判断预后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客观依据,是医学生及临床医师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实验技能。 

诊断学的实验课程主要是为了充分了解医学检验指标参考值的范围和临床意义,能够正确选择指标、学会开化验单;根据实验检验的原理及结果对疾病做出合理解释,最终达到对疾病诊断的目的。在开展诊断学实验课程时,首先要对实验技能操作进行熟知,从而进一步实现由项目选择到结果报告、疾病诊断中检验指标的全过程,教学以应用为根本,让学生可以根据获取的各种实验结果进行综合系统分析,从而培养临床思维,促进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提升。而本文主要针对大专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分析。 

2症状学 

症状是指疾病过程所引起的机体或某器官发生的机能紊乱现象,主要表现为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这一般称为征候。在医学临床上有着主观和客观体征之分,而机体紊乱现象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统称为症状。根据致病原因、动物机体的反应能力、疾病所经过的时期,从临床的观点分析,可以将症状分为这样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示病症状或特有症状、早期症状或前驱症状、综合征候群、后遗症。 

3问诊 

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并经过综合分析作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问诊采集病史是医师诊治患者的第一步,它是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医学生要学习正确的方法及良好的问诊技巧,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医师的亲切和可信,从而有信心与医师合作,对诊治疾病有重要作用。 

在大专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验课程中要掌握重点病史的采集,主要是针对就诊的最主要或是“单个”问题(现病史)来问诊,并收集除现病史外的其他病史部分中与该问题密切相关的治疗。需要做这种重点病史采集的临床情况主要是急诊和门诊。通常患者的主要症状或主诉提示了需要做重点问诊的内容。主要流程为:问诊诊断假设某系统疾病过去史系统回顾相关内容省略无关病史。 

4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主要是指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叩诊锤、检眼镜等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为基本的检查方法。许多基本通过体格检查并结合病史作出临床诊断。医师进行的全面体格检查后对健康状况和疾病提出的临床判断成为检体诊断。学生在诊断学实验课程学习时,要掌握基本原则。即对危重病人应先抢救后检查或是一边抢救一边检查,按照一定顺序检查,随时复查,集中检查、分开记录。检查基本方法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视诊主要是医师用眼睛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触诊是利用手接触被检查部位的感觉来判断;叩诊是用手指叩击或手掌拍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听诊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嗅诊是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学生要牢固掌握这几种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从而对病人的体格做出准确的判断。 

5实验室检查分析 

5.1参观临床检验科,认识现代化检验设备和技术 

在实验室中,首先要参观临床检验科,熟悉检验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学生通过观摩这些现代化实验室、自动化检验分析仪等设备,对临床实验室结构和布局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各类仪器的功能及所能完成的检测项目,对检验项目中的操作流程有一个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实验诊断学的兴趣。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强调质量控制,让学生深入了解临床经验与诊疗过程存在密切关系,临床检验不是单一的检验科独立完成的工作,是医、护、检验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完成的工作,对于合格规范的检验结果一般涉及从标本留取到检验结果报告中各个环节。而学习的结果有助于学生未来在临床中实现项目检验、报告分析等的合理应用。 

5.2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诊断学的实验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初次接触临床专业学习的医学生而言,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本内容,势必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需要创新实践教学过程,如图1为创新实验教学过程模式图,教师在基本理论知识授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生理、生化、免疫及病理生理等知识,逐步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和推理实验原理、异常结果,从而将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室检验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对临床意义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如在臨床生化检查这一章中,学习血酮体的测定,教师应该逐步启发学生先进行糖代谢、脂肪代谢这两大代谢过程的复习,从而有助于理解血酮体升高的临床意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验室检查的方式和临床意义,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创建特色化的管理教学体系,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管理为手段,如图2为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图。在每次实验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将下一次要讨论的病例给学生提前布置下去,并在每一个病例的最后附上具有启发式、分散式的问题。学生提前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认真思考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诊断及治疗。最后为小组讨论。学生们在充分自学后,可以明确讨论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从而在每组总结发言中可以提出,最后在教师及全班同学的共同探讨下获得圆满答案,完成单元总结。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完整的系统性知识体系的构建。 

5.3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学习 

由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使得当前大部分实验室检查过程都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的检查仪器操作完成。其实,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仪器进行项目的检验,其基本原理是一样的。由此,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不断加深检验对检验项目原理及方法的认定和理解。根据实际操作,对操作方法进行反复的实践、推敲和摸索,从而深入的认识到化验结果中的影响因素,把握临床诊断主要问题,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6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诊断学实验课程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及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优化教学手段,通过强化技能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此外,在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注重应用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在学习、反思中寻求创新,更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品浩,孙建,周卫红,等.关于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3):312—313. 

[2] 王斌全.诊断学实习实验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2—106. 

[3] 刘丹丹,袁宏,孟秀香.浅谈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2):158—159. 

篇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edical imaging in clinical medicine.Methods Based on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investigation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3 Sichuan provincial western medicine colleges and other 23 universities selected randomly in China,we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quality such as teaching scheme and methods,textbooks and servicing facilities,students number of the class,intracourse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ethods,etc.Results Problems of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exist in China,such as too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in one class and relatively lack of servicing facilities,contradiction among few teaching hours and high requirements,simpleness of test mode,etc.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haracter,educative purpose and realistic situation,we should immediately transform teaching idea and advanc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plan; teaching quality; reform

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其他专业重要的支撑学科,值得临床专业学生深入学习领悟。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高校医学影像专业的不断壮大,理应更好地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但现实状况可能并非如此。因此,为了解本课程教学现状,我们抽样调查了部分医学本科院校,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质量改进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将我国西医类本科医学院校无序排列编号(不含四川省属3所院校),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其中的23所(约占1/3)。结合网络信息,对该23所院校及四川省属3所西医院校(共26所)的相关教师、近2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36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班级人数、课程教材、教学条件、教学计划、见习安排、教学方法与学习效果等。

2 结果

各校理论课教学班级学生数量为80~260人,平均约163人。安排阅片实验/见习课的学校每组学生数量6~30人,平均19人。

各院校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影像学》教材,计划总学时30~112学时,平均58.71学时,其中,理论课时15~56学时,平均33学时,阅片实验/见习课学时3~56学时,平均25.71学时。实施过程中,9所学校并未开展实验/见习课,另17所学校实验/见习课教学学时3~36个,平均7.29学时。

各院校见习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科室环境、工作流程和影像学设备。实验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仍为传统胶片实习(以X线诊断为主),有3所学校同时使用PACS辅助实验教学。无院校常规使用CAI电子教材辅助教学。

各院校均使用多媒体教学,1所院校在理论课教学中全程尝试了参与式教改手段,实验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依旧是教师讲授和答疑。9所学校考核了学生实际阅片能力,其中,8所学校以胶片或PACS方式考核,1所学校以试卷和图像投影相结合的方式考核。

36名被调查学生都认为该课程理论抽象,不易理解,66.67 %的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仅能分析简单的胸部和骨骼X片。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都不够满意,认为学习效果中等、较差、很差的比例分别为55.56 %、33.33 %、11.11 %(合计100 %)。

3 讨论

3.1 教学效果整体评价

学生反馈意见表明,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实践能力很弱,整体教学质量不容乐观,难以达到所用教材“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目标。

3.2 影响教学原因分析

3.2.1 教学任务重 与学科发展同步更新的《医学影像学》,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包含X线、CT、MRI、超声、介入放射学的最基本内容,共六篇二十一章。为缩小篇幅,删减了解剖、临床与病理等基础内容,知识连贯性难免减弱。在省略疾病诊断各论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比较影像学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图像、综合分析疾病的能力,教材配备了CAI教学光盘,并推荐了其他28种电子教材供学生参考使用[1]。因此,该课程内容多而复杂,教学任务十分繁重。

3.2.2 计划课时少 早期《X线诊断学》内容单一,理论与实验课一般以1∶1的比例设计约60学时,另有1~2周的见习课,授课计划条理清晰。目前的《医学影像学》内容至少需要在原先基础上成倍增加课时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与目前总平均58.71学时的计划反差巨大。

3.2.3 学生数量多 平均每班163名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了目前高度依赖PPT的理论课程教学难度,实验/阅片课程更是难以开展[2,3]。

3.2.4 教学设施差 以往胶片式的实验课方式和场所早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在PACS广泛用于临床的今天,运用PACS开展影像学实验教学已成为必然的趋势[4]。由于经费紧张,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所院校建立了可以基本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需求的PACS教学实验室。

3.2.5 教学手段少 目前,国内影像学教改研究极其缺乏,启发式教学方法虽有引用,但仍不规范,而网络教学和电子教材的使用也不普遍,于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用PPT讲授理论并展示影像学图片的理论与实验阅片相混杂的教学手段渐成主流[58],其效果有待考证。由于配套CAI光碟的内容与教材图片相同,其教学辅助作用同样不明显。

3.2.6 考核方式旧 考试是指引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有力手段,在影像学实验课教学陷入困境的状况下,陈旧的理论为主的考核方式将进一步误导学生的学习目标,限制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充分发挥。

3.3 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从长远来看,只有提高人们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进而增强师资力量,改善硬件条件,调整课程设置[2],才能最终改进其教学质量。目前,教师应该重视先进教学方法的合理引用,提高大班理论课教学水平;勇敢探索简易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体系;大胆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自学“三基”重点内容[9,10]。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工作终将再度受到人们的重视,发挥其“融众多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于一体”的优势,为我国优秀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 周杰,虞春堂,温志波,等.影像诊断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4647.

[3] 伍红霞,梅徽.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202203.

[4] 彭鹏,邱维加,唐海民,等.基于PACS的网络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93194.

[5] 袁蕙芸,谢宗豹,陈佩.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5:5153.

[6] 夏红梅,高云华,钱频.超声心动图学教学体会[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1):7172.

[7] 梁东群,孙磊,汤艳萍.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6,5:12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