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世界经济发展状况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世界经济发展状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篇1

《省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注重发展壮大省际边界地区中心城市。作为“湘北门户”的**市,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边界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笔者于近期对鄂赣边界地区县市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这些县市在金融经济发展环境上与我省同处边界地区的县市相比存在明显优势。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借鉴外地经验,发挥边区优势,推动边界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查总结,我发现鄂赣边界地区县市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状况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一是地方财政收入相比较富。XX年,**市和修水县分别实现财政收入8.2亿**5.5亿元,并且,主要是来自于地方的工业税收。而**市同期财政收入仅为2.96亿元。二是园区经济发展相比较快。XX年,**市和**市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38亿**56亿元,上缴税费分别为4.35亿**1亿元,上交税收过千万的企业分别达到8家和3家。而**市仅实现了工业总产值35亿元,上缴税费只有0.4亿元,上交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也只有1家。三是企业信贷投入相比较大。**市和修水县XX年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39亿**28.2亿元,当年新增贷款分别为12亿**10亿元,其中9成以上都投放到了中小企业。而**市XX年各项贷款余额仅为21亿元,当年新增贷款为8.6亿元(XX年各项贷款余额为13.3亿元,新增贷款为零),投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仅有1.4亿元。四是经济发展环境相比较优。**市自XX年以来连续6年被评为**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县实行了全县中小企业“一卡制”收费,修水县对中小企业的证照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而**市虽然大力加强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但由于历史原因年度考评一直位居**市的中等。

笔者认为,我省边界地区在金融经济发展环境上与邻省边界地区之所以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在四个方面:在发展理念方面,邻省边界地区县市都十分重视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均由省社科院或综合性大学负责编制,还聘请第三方专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善于因地制宜,挖掘资源优势,坚持工业园区错位发展,做好支柱产业发展文章。比如,**的旅游业、**的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业、修水的钨矿产业等都成为了全国很有影响的产业。在行政效能方面。邻省边界地区县市在实行“县财省管”的同时,均实行“乡财县管”,大大减少了行政管理性支出。同时,这些县市早在3年前就实行了县(市)委书记由省委直接任命。特别是**市委书记由**市委副书记兼任,**修水县委书记还进入了**市委常委班子,大大增强了工作的推动力和执行力。在优惠政策方面。邻省对其边界地区县市的政策支持都相当明显。比如,**省在XX年和XX年连续两年下发了支持省际边界县市优先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在税收、土地、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支持,特别是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其省际边界城市的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很大,市、县也有较多的资金配套,这一扶持政策使不少中小企业受益,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融资平台方面。邻省边界地区县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以及各种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也较为健全。比如,**市有花旗银行,**市有商业银行,修水县早在XX年就组建了村镇银行,等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研究,结合**实际,要实现边界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要着力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在实现县财省管的情况下,边界地区县市要稳步推进“乡财县管”,加快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机构和人员,全面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要理顺工业企业管理机制,整合工业管理行政资源,形成由主管(县)市长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的工业管理新格局。二是要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省委、省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省际边界地区县市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财政、税务、土地、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要予以政策倾斜。要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金融发展的奖励力度,着力完善涉农贷款奖励制度,促进代币信贷合理投放。三是要大力构筑企业融资平台。边界地区县市要尽快组建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从源头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要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加快组建商业银行。大力引进外资商业银行或组建村镇银行,发展小额贷款,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四是要切实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要大力整治社会信用,加大金融生态城市和信用乡镇、村(社区)创建力度。要尽快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通过大力开展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信用社贷款清收、打击企业逃废金融债,以及金融胜诉案件集中执行等工作,促进社会信用环境根本性好转。要规范融资评估和中介行为,降低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成本,扩大信贷需求。要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发展环境,坚持科学招商引资,大力倡导“回归经济”,促进边界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2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0-0132-02

引言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全球资本市场趋于开放和融合。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信息科技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条件。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也越发清晰地认识到高质量、规范化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运营及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当前国际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运行体,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激烈的企业竞争态势下赢得主动、选择科学、恰当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成为企业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分析

1.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构建完善化,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性增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日益迅猛,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科学化、规范化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历程遭受了重大冲击,严重滞缓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现阶段各国经济监管机构以及企业自身都在加大力度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以维持世界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维持世界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在这一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成为必然的发展结果,主要体现在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的构建趋于完善化和体系化,加大国际经济监管的合作力度,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全球性经济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另一方面,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性逐步增强,为各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2.传统会计准则格局被打破,新兴经济体影响力不断扩大。现阶段,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还可体现在传统经济发展形态下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秩序被逐渐打破,以中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步增强。这一点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结构的人员分布上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共有22位受托人,其中有4位来自新兴经济体;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15位理事中有4位来自新兴经济体。上述职位一定程度上可有效代表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这一趋势的出现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以及相应机构的改革、发展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伴随着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在一些地区性、国家性的组织会议中,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以及其他途径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实现了新兴经济体内部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两者之间的实时互动,从而促进了国际会计准则在制定和修改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综合考虑新兴经济体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经济发展形势,体现了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下的综合性。

3.国际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加大结构改革力度。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等机构也在逐步加大结构改革工作力度,为不断提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全球公认性和适用性创造条件。改革工作过程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标志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的正式形成。相关制定机构与监管部门加大治理结构改革力度,能够有效明确当前估计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适用性、认可度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而为提升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科学性和适用水平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分析

1.会计准则趋同模式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形势是基于国内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开展工作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选择,因此具备明显的抗外干扰性和严谨性。从我国企业现阶段的转型、发展状况来看,会计准则趋同国际模式符合我国的法律环境,主要表现为“趋同”模式下我国会计工作制度的统一。在中国会计法中有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有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公布。”因此,在面对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模式时,“直接采用”的策略明显缺乏法律依据,与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背道而驰。坚持会计准则趋同模式则可以坚持我国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权这一根本原则,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有效一致的同时,维护了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环境的稳定。

篇3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7-0005-04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早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解决和未来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剧。对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的研究必然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世界经济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实际上,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就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一直是困扰各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外部影响。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视角看,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在世界经济不稳定的状态下,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是世界经济最直观的不确定因素。这一因素对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当今的世界还不是一个能实现统一管理的共同体,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值中涵盖着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差异,其中存在超过两位数的高经济增长国家或地区,也有相当多的长期徘徊在低速经济增长区间的国家或地区,更有少许出现负增长的国家或地区。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已是一个难题。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它们作为主导势力对稳定世界经济增长还不能做出根本的保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的情况还不会有明显变化。

(二)经济合作的不确定性

经济合作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主流,但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现阶段,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主要是由政府推动,从政治层面考虑经济合作的意愿比经济层面的考虑为先为重,这就造成经济合作几乎沦为政治的筹码,有时会完全失去经济合作本身的意义,这是经济合作不确定性存在的根本原因。不论是20国集团的合作,还是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都是很有必要的,也都能对推进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只是这些合作本身还都很不牢固,即使没有风吹草动,也很难避免合作搁浅的局面。不论是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这样的经济合作中都会自觉地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不会全力维护这种国际经济合作契约的规定。

(三)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

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看似复杂奥妙,其实不堪一击,直到2008年,爆发大规模国际金融危机。不论是在这次危机前,还是在之后,国际金融体系始终处于动荡中,相关货币理论的陈旧已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在相当的盲目中,各种国际货币的运作充满不可预见的风险。各国或地区实际上还没有看到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的实质性变化,依然还固守在传统的货币发行与回笼的认识窠臼中。在此前提下,国际投资与国际融资都必然充满不确定性,国与国之间的货币兑换可能留有巨大的漏洞。

(四)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

进入21世纪后,国际贸易量巨增。我国成为世界市场中最重要的贸易国家之一,极大地扩展了国际贸易的交易量。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家的兴起,也使目前的国际贸易大大超过以往。但在这样的增长中,也表现出相当的不确定性。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曾给世界市场以重创,2008年以后的复苏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活力。国际贸易在新兴国家还有一定增长,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迟迟未能显现新的生机。尤其在欧盟,由于债务危机频频出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早已被各国或地区一致排斥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借此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复苏,造成国际贸易中更多的不确定性。

(五)经济结构调整的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结构需要根据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断进行调整,更要根据技术进步对现实生产、生活的影响不断调整。这种双重动力源的调整需要科学性与及时性,不是现实社会所具备的。不要说这种调整缺乏统一部署的可能性,就是在各国或地区内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都难以顺利进行。一方面,世界经济研究的力量严重不足,缺少精英人才的有力投入;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格局不稳定,一些国家的政局也不稳定,很难理性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而且每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都很难有科学的把握,全球的调整也只能是跟在自发的世界市场后被动进行。因此,没有哪一方面的力量能左右或事先准确预知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动态。

(六)跨国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虽经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全球性跨国公司的数量仍有数万家,其散布在世界各地的附属子公司已达几十万家。在20世纪末,各国或地区的跨国公司增长极快,掌握了全球海外直接投资额的绝大部分。由于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因素,在国际经济合作、科学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中发挥最大、最活跃的影响作用,因而跨国公司的经营也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跨国公司的投资投向哪里,投向哪个产业,会直接决定哪里或哪个产业的走向。但各跨国公司的投资投向哪里,投向哪个产业,这是很不确定的,或是说,也是很不一致的,甚至事先毫无迹象表露。这就使跨国公司对各国或地区的影响具有偶然性的特征,十分不易把握。

(七)政治影响的不确定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政治必然影响经济。因此,政治的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不确定因素。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政治交往更为活跃与复杂,和平的政治也充满神秘性,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政治摩擦此起彼伏,对经济合作或国际贸易造成一定损失。

(八)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

人类最不可抗拒的是自然的力量,自然生态的变化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具有最大的影响和最大的约束力。目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即使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也很不全面和缺少有效对策。因此,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最突出。

二、世界经济可改变与不可改变的不确定因素

在影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中,并非所有的不确定因素都是不可改变的,也并非所有的不确定因素都是可以改变的。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与不确定是要加以区分的,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可以是一种常态的存在,但对这种状态的认识今后是能够给予确定的。

世界经济的合作可以由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这取决于由各国政府推动的经济合作未来将以经济层面的考虑为先为重。可以说,世界经济合作中的政治影响因素是这种不确定性存在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消除或降低政治影响,才能消除或有效降低这种不确定性。真正的经济上的纽带关系会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产生长期影响,会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源自经济学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凸显了现代经济学研究对金融领域的认识还很粗浅。金融市场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至今还处于自发盲目的生长状态。所以,这就要在国际范围内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只有自觉的理性提高到能全盘把握世界金融市场的程度,那么国际金融不论怎样变换,都不会再是不确定因素。

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更是可以转为确定性。消费决定市场,不是市场决定消费。只要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消费需求是可以确定的,那么国际贸易的总量及结构就是可以确定的。这就是说,消除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即使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也不能抵挡确定的国际贸易的发展。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不确定性源自经济理论研究的滞后。在当今时代,尽管计算机已高度普及与发达,但在经济理论的研究中,似乎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理论不应落后于实践。世界经济结构一方面需要根据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整,另一方面需要根据高科技的发展不断进行相关的调整。目前,这种调整只能跟随世界市场自发变化不自觉地进行。因为没有理论能准确预知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所以这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而目前的这种状态,必然会被未来的经济理论发展所打破,因而未来可以大大降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确定性。

减少跨国公司的经营不确定性也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世界政治发展状态趋于平稳和企业经营更加理性,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企业支撑力量,跨国公司减少经营的不确定性无疑对各国或地区都是一大利好。

生态环境对世界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不同于以上可以改变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生态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最难掌控。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直接来自于自然,不像其他七个因素中的自然方面只是间接发生作用。目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十分有限,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还很支离破碎,难以起到全面掌控和有效应对的作用。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各国或地区只能尽力维护全球生态环境,而全球生态环境对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将造成的不利影响只能是不确定的。生态环境是世界经济发展中惟一不可改变的不确定因素。

三、如何从根本上应对可改变的不确定因素

对不可改变的不确定因素,也就是生态环境的影响,虽然人类历来都是尽量避免遭受其毁灭性的打击,但其不确定性的存在是不会改变的,甚至还有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对于现代世界,人类所能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是对那些可以改变的不确定因素,也就是对世界经济增长、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经营、政治影响的不确定性可以发挥作用,达到减少或降低其影响的效果。具体讲,应对以上每一个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都需要各国或地区政府达成基本一致的共识,共同采取相应措施。

从根本上讲,改变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必须深化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21世纪世界经济的复杂性与总规模不是19、20世纪的经济状态所能比拟的,如果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认识还停留在19、20世纪的水平上,那么让人们如何能用理论工具研究21世纪世界经济已经高度发展的现实?更何况,在今天看来,某些出自19、20世纪的经济学家创立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分析都是不适用的,这样的一些理论怎么可能成为认识21世纪经济现实的基础。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与其说是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震撼世界的危机,还不如说是一场表现经济学研究滞后于现实经济发展的危机。若将19世纪或20世纪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应用于减少21世纪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研究,那基本上是无效的。可以说,在新技术革命之前与新技术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已发生重大转折,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必须实现与时俱进,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否则,缺少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作为工具,对于目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在将来转变为认识上的确定性,减少其不确定性的影响;对国际经济合作的不确定性也不可能有效促其摆脱政治方面的干扰而降低不确定性程度;对于国际金融体系不确定性的消除,更必须依靠新的货币理论的建立,即货币理论必须要由目前的实体性货币理论向虚拟性货币理论发展,以适应现阶段全世界都已进入虚拟性货币应用的时代;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的减少,也需要创立新的贸易理论,不能囿于19世纪贸易理论应对新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确定性的研究,更需要全面创新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缺少新的理论认识,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都难于科学调整,更不要说对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做出准确的超前性认识。此外,对于跨国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政治影响的不确定性,也都毫无例外地需要从根本上依赖于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创新,才能切实发挥社会理性作用,减少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影响世界经济的程度。

信息技术进步也将对减少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新技术革命的重大意义在于,在计算机问世之后引发了一场信息革命,世界从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现在的问题是,直至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处于一种与自然、与社会沟通的初级阶段,信息的精度和针对性远远不够应对科学发展的需要,这也就使更多的可改变的不确定因素处于自发的旺盛的毫无自觉抑制的状态,在其他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推动世界经济的运行与发展不断表现出不确定性。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停留在这种初级阶段,在未来的研究中,必须由造成信息爆炸的混乱走向更加有效地处理信息的理性发展阶段,并要将新的技术更好地运用在对世界经济的应用研究中。

另外,要重视数学在现代经济学领域的应用。目前,数学尚不能在经济学研究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旦数学理论取得突破,在经济研究领域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应用,那么肯定会对减少可改变的影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我国以发展新型工业化应对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影响

未来我国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世界发展,我国的稳定将对世界的稳定发挥巨大的作用,其经济发展状况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欠发达阶段,世界经济短期内很难有大的发展,即使存在少数发达国家,也无法改变世界总体上的不发达状态。一旦我国实现经济腾飞,世界的经济发展就将实现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就将会在某种程度上跟随中国经济一道腾飞。因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不确定性的降低或减少,也必将极大地降低或减少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篇4

从我国数十年的经济发展走势来看,我国经济增长走势逐渐趋于平缓,增长速度变慢。过去三十年,GDP平均增长速度接近10%。但是各个行业的发展却是极度不平衡的,农业发展速度缓慢,第一产业中农、林、牧增长率不到5%,第二产业增长率达到11.4%,第三产业也达到了11%。从实际增值来看30多年过去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都大幅增长,第一产业有所下降。考虑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产业价格的上涨导致实际增长速度平稳。以理发店为例,八九十年发价格仅在五角到一元之间,而现在一线、二线城市理发价格至少十五元。二十年之间增长超过了二十倍!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份额占的份额相对很小。反而是第二产业即制造业占用的劳动力比例奇高,这便是我国三十余年来发展状况。而国内制造业能源浪费情况极其严重,同发达国家相比,耗能比竟超过了7:1!世界能源结构已经难以支撑中国经济的传统发展路径。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规律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知道:实现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发展,另一个就是转变。

一、为何要优化经济增长结构依赖

1984年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装变为市场经济,价格制下经济软着陆成功。而同时期转型的前苏联却由于转型而导致了经济崩溃。

2001年,中国加入WTO,经济模式状变为出口外向型经济,这段时间经济增长最为明显的是制造业。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中国的出口第一次出现调转。制造业大批崩溃,经济第三次转型。

由我国经济上次转型的背景来看,每一次转型都是由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引起。这是一种被动的转型而非自发的改变。而且,我国经济的三次转型都与美国经济息息相关。与其把责任归咎于美国经济造成的危机,不如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数十年来经济的爆发式增长过度重视了量的增加,而对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忽视了过度依赖外部经济环境可能造成的恶果。第三次次经济转型时期第二产业的崩溃充分说明了过度依赖外来经济的危害。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没有强劲的内部消费环境,经济结构就会变得如此脆弱,以至于世界经济的动荡都要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牺牲自己大量的产业并提供大量的外汇来埋单。

由于我国是在没有任何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的探索和牺牲无可避免。实现经济转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是当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要走出的一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实现经济转型与优化产业结构历史大势所趋,长痛不如短痛,优化经济增长依赖结构势在必行。

虽然经济转型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各个产业都受到了不同成都的影响。但是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和利益仍然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动力。中国充足的外汇可以用来购置能源等战略资源,或者通过圆柱的方式打开国外市场,并借此要求国外市场对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开放,同时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进受经济危机打击较大国家的证券或者职场。通过外汇投资最大限度的降低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下降。

二、如何优化产业结构

党的十指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前进的方向和只能动力:经济增长动力应相应的从投资驱动转变为新形势下的制度红利,以实现富民强国为目标。争取处理速度与效益、质量的关系,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首要目标,着力增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步伐。逐渐建立创新企业,淘汰落后的制造企业。

当前经济形势下,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经济陷入萎缩,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持续下行,以往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的高流动性和效益低下等问题将逐渐暴漏,实体经济要素流失严重,中小型企业盈利能力低下且生存困难。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等严重问题。因此必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应在适应国内外经济变化的基础上,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努力处理好稳增长和转型之间的关系。逐渐降低政府投资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积极探索结构调整与转变之间的契机。稳步培育内部经济增长的动力,向效益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目前形势下我国居民收入的分配制度存在很大缺陷,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导致了居民收入与劳动报酬比重过低,贫富差距加大,企业各类附加费用过度挤压员工薪资,军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衡。上述一系列问题致使我国军民消费低迷和内需不足。同时这也是我国经济长期过度依赖外部经济,出现了内需与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严重失衡的原因。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是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点。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长发展与企业利润及转型发展周期有密切的关系。企业通过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包括对市场、产业、管理、经营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获得竞争优势并持续发展。从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将来来自国内消费需求将持续加大,从企业角度来看生产效率必须大幅加强,从产业结构来看,来自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和新兴企业将会蓬勃发展。转型期的企业正是要从这些方面寻求新的机遇。企业的转型需要价值观的转型,为此,可以就以下方面作出改善:

1、研发新产品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设计、研发、销售、服务、品牌等非生产环节利润空间巨大,能对企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改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提升工艺流程质量,向高附加值区域挺进是最佳的选择。

2、实现企业转型,需要在专业水平分工和晚上产业链以及产业多元化等角度实现转变。因此拓宽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产业发展阶段,进行跨领域发展可以保证企业拥有更丰富的资源以及更多的机会。

3、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型将是企业是否能够成功转型的关键。面对原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融资风险加大等因素。如何通过加强管理实现成本的降低使企业生存发展必须深思熟虑的难题。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根本改变,企业的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微观基础与起点。因此必须从企业转型着手,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时期占据有利条件。在经济转型完成以后中国才能真正的走向经济强国的道路。

三、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与策略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一个长期的转变过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客观要求。因此在转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继续转变是必选之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是社会生产技术基础更新所引发的产业结构的改进,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以技术创新为前提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增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重要力量。如何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化使技术条件更加成熟以及不断更新,促进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不断更新并形成新的生产力,同时研究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换的可行性,长线产业向短线产业转换的可行性,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转换的可行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质上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催化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这一生产力催化剂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基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现代经济增长幅度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团体精神,即产业间和产业内各部门间通过合理关联和组合,使组合后的整体功能大于单个产业或单个部门的功能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增强产业团体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支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经济增长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相适应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总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激发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的同时,又要利用结构调整的外部压力,还要积极营造结构调整的外部条件,积极推动结构调整以取得新突破。

篇5

一、引言

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自从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造成了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并伴随着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对全球的经济前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国际金融秩序带来了极大冲击,同时也将国际金融体系中累积的系统性风险暴露了出来,迫使各国对过去经济、金融的运行机制、监管方式等进行反思,吸取经验教训以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面对当前的状况,各国经济学家、首脑在各种经济会议上重复得最多的要算是信心了,的确,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的发展走向,对摆脱危机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我国来说,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起到了市场变化风向标的作用,为我国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消费者信心归根结底是消费者对其家庭收入水平的估计和预期的反映,这种估计和预期建立在消费者对各种制约家庭收入水平因素的主观认识上,主要包括: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等。一定时期这些因素的变动必然使得消费者信心产生变化,从而会导致其消费决策的改变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回顾过去,进入2008年后,9月起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开始下降,到12月这三个月间的消费信心指数更是跌至多年以来的最低点。面对危机,居民增加预防性储蓄、减少消费也正是规避风险的审慎选择。于是,本文对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滞后性进行数量上的分析来观察其广泛的经济含义。

二、数量分析

经济全球化不仅是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世界经济的走势势必将更加有效而深刻地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从总体上考虑,美国经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经济的综合状况,所以美国的股指对世界经济的反映应该比较有效。本文将美国道•琼斯指数看作世界经济状况的代表,作为影响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华尔街日报,本文选取2006年1月到2010年2月的50个月度数据,按可比性要求进行分析前的统计处理。为避免伪回归,我们对数据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在最优滞后阶数的控制下,根据Eviews软件得到的结果可以在统计意义上认定道•琼斯指数是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格兰杰原因,信心指数也是道指的格兰杰结果。因此可以认为两个变量间存在着某种经济上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来利用它们建模。

本文在模型的构建上根据变量间的相关性主要比较了1阶、2阶和3阶模型总体上的优劣。通过比较估计方程在不同阶数情况下的滞后量的AIC、SC值,根据对模型各统计指标的分析[1],选择如下较优的模型:(ci表示消费者信心指数,ci(-1)表示信心指数的1阶滞后变量,di表示道指,di(-2)表示道指的2阶滞后变量)。

ci=0.0006di+0.992ci(-1)-0.0005di(-2)

根据Eviews给出的结果,各变量前的系数都是统计显著的,模型经调整后的拟合优度达96.94%,DW统计量为2.1,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2]。可以看到:道指上涨,世界经济局势逐渐向好,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外部环境改善的大背景下会被同向带动而上升;经过筛选,道指的1阶、3阶及更高阶的滞后量由于对消费者信心指数影响不显著而被舍弃,道指的2阶滞后量集中对信心指数产生影响,其系数为负,本文认为:经济形势的持续走好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通胀压力,加上我国一直以来都是投资强于消费,再考虑到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所以消费者信心指数反而受到了拖累,而且应该看到该系数的绝对值只有0.0005,作用发生的力度很小。另外,信心指数自身的2阶及更高阶的滞后量也不显著,只取其1阶滞后量纳入模型,系数为正,本文认为:在信心的支撑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健康而快速,这将为以后的消费打下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再根据行为金融学期望理论的观点: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可以认为信心指数间的同向影响是合理的。根据上述结果,对于我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国际影响是传导时间更长的隔月作用,国内影响则是每月递延作用,这对于早期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结束语

纵观全球金融市场,经过各经济体的共同努力,现已经渡过了最为艰苦的时期,正步入复苏之途。目前,在各国的刺激方案中,中美两国的方案规模最大,两国的经济也最早显示出了经济复苏的迹象,有可能先于其他国家复苏,发挥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作用[3]。只有寻找到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平稳增长模式,世界经济才可能迎来再一次的大发展。

从国内看,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分析,我国各方面信心已经开始回暖,体制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自主创新的积极推进都确保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在增强,说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具有较好的基础。而且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上述模型,我国可以考虑更好地把握国际上2个月的经济影响滞后期和国内1个月的经济影响滞后期,利用时间差来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确保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汇率制度由单一走向多元

在国际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所形成的货币制度是单一的,各国或是保持与黄金、或是保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而在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制度走向多元化。各国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状况确定本国的汇率制度,如单独浮动、联合浮动、钉住某一国际货币、钉住一揽子货币及有管理的浮动等。这使得在牙买加体系下维持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稳定的难度比起在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将会更大。

表1说明了截至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兑换安排,包括钉住单一货币如美元、法国法郎或其他货币国家、钉住一揽子货币包括SDR或其他货币的国家以及参加欧洲货币体系和其他管理浮动和自由浮动的国家。

不同浮动汇率制度的制定主要是依据各国不同的经济实力状况、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参考各国的历史条件综合做出的。像法郎区国家如贝宁、喀麦隆、塞内加尔和多哥等15个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一直钉住法国法郎,而欧洲货币体系现今为欧元区成员国则将其汇率在一定范围内联合浮动。美国、日本以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则在牙买加体系初期就实行单独浮动。没有钉住某一货币历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或是实行钉住一揽子货币、或是实行有管理的浮动。

(二)汇率、利率成为最主要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国家干预手段则更多地使用汇率政策

牙买加体系运行之中突出的一个特征便是世界各国会频繁地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最主要的手段便是汇率调节。由于世界各国均抛弃了固定汇率采用浮动汇率为基础的各种不同汇率制度,使得经济变化的不确定增加,加之石油危机等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冲击更加深了这种不确定性。各国为维持本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会根据不同情况实施对汇率的干预,如当美元汇率变动频繁时,德国和日本就会对本国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达到维护经济稳定的目的。同样,在欧盟内部,德国中央银行对其货币频繁进行干预,尤其是在1992年到1994年这两年里(见图1)。

汇率的调节遵循着这样的经济学原理:当一国经常项目顺差时,对本币的需求会超过对外币的需求,或者说对外币相对于本币的需求会减少。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本币的汇率上升,若该国进口价格需求弹性大于 1,而出口价格需求弹性大于0,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则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于是经常项目顺差会减少,甚至成为逆差;当一国经常项目逆差时,对外币的需求会超过对本币的需求,于是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贬值,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该国进口价格需求弹性大于0,出口价格需求弹性大于1,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贸易条件会改善,逆差会减少甚至成为顺差。

利率调节是牙买加体系下各国干预经济、调节国际收支所运用的主要的国内经济政策措施。利率调节需要和其他的经济政策手段相互配合使用才能达到一定的政策效果。利率调节主要原理是:一国提升利率,则在均衡条件下会引起资本流入,从而相应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反之,降低利率,在均衡条件下会引起资本流出,从而恶化国际收支。

(三)美元仍旧占据国际货币主导地位,但国际货币储备多元化趋势明显,且有继续发展的势头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的国际货币主导地位大大下降,但由于美元仍旧是当今世界第一的经济体,其货币依然在全世界有相当的需求,美元没有像二战时的英镑那样交出世界第一的宝座。随着德国以及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德国马克(当今的欧元)和日元已经与美元共同占据了一部分甚至相当部分原本是美元的统治领域。如IMF原来统计世界各项经济数值时仅用美元作为依据,但在牙买加体系中逐渐增加了以欧洲货币单位现在为欧元和日元作为统计依据,这便是很好的例证。牙买加体系中由于汇率的变动对各国的影响,增加国际储备货币以分散风险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的做法,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动荡程度加深,国际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和影响程度加大,这种趋势必将继续发展。

(四)黄金虽然失去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但由于其内在价值的稳定性,依然成为重要的价值储藏手段和最后的结算工具

IMF的第二修正案明确规定了黄金的非货币化方向,并且卖出了自身1/6的黄金储备,并将另外1/6分给基金组织的各成员国。实际上由于黄金内在价值的稳定性,加之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普遍地增发甚至滥发货币所造成的货币价值下降,具有内在价值稳定性的黄金自然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确保其国际储备不遭受损失的不二选择。像原来的欧洲共同体,现在的欧盟就规定了其各成员国官方外汇储备中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的黄金储备,当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更是增加了其外汇储备中黄金的比例。

三、牙买加体系与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比较

(一)牙买加体系的优越之处

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较之金本位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优越之处:第一,各国不必以牺牲国内经济目标为代价来维持国际固定汇率,同时各国也将摆脱因为黄金储量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通货紧缩。在国际金本位时期,由于各国货币与黄金具有官方比价、各国货币汇率通过与黄金之比价间接确定且各国的货币发行量取决于其黄金储备量。因此,一旦一国出现贸易收支的逆差,为维护经济的稳定,必须要承担国内经济发展减缓甚至停滞、失业增加等等的困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黄金储量和开采量无法满足世界经济调整发展的需要,使各国经济增长率无法达到或接近其潜在的增长率;第二,各国运用汇率与利率政策调整其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增长更具灵活性与独立性。在牙买加体系下,由于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其汇率制度且不必束缚于与国际货币间的固定汇率,因而一旦发生国际收支失衡或经济发展缓慢,各国可以即时运用汇率和利率以及国内各项政策干预经济与调节国际收支。相比于国际金本位时期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就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以及政策执行的独立性。

(二)牙买加体系的不足之处

牙买加体系同样具有比国际金本位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更深的缺陷:第一,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不如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固定汇率更有利于促进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促进国际资本流动及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牙买加体系的浮动汇率制度其国际资本流动自由程度最低,国际金本位时期最为自由,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次之。第二,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深度和广度较之国际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都大大增加。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牙买加体制本身的制度缺陷,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各国均根据当时自身的经济状况确定相应的汇率制度,使得当时世界汇率体制空前复杂,而且各国由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经济周期的不一致,使得一旦各个国家都为自身国际收支平衡与经济较快增长频繁运用汇率、利率调节时,国际间主要货币汇率就会波动频繁,而这大大增加了贸易往来中成本核算的不确定性,严重制约了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篇7

高中政治教学主要是将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为学生分析和了解时事政治作铺垫。只有将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从分析时事政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要政治知识点的印象,才能促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走入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将重要知识点渗透在社会时事政治分析中,就可以确保学生对社会时事政治认识的全面性,避免学生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对社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进而对其发展形成不利影响。从当前高中政治教学来看,教师应该注意利用社会时事政治来丰富政治教学内容。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人们生活在经济社会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社会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将国家举办经济会议提出的政策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如2014年重要经济政策指出目前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常态下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才能适应“新常态”。同时,也指出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特点,以及在新的发展状态下,中国将要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再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分析,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全世界经济发展状态有了直观的认识,使得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由此可见,将社会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以社会时事政治的内容丰富政治教学内容,就可以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知识系统,逐渐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

二、实现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政治教学更偏向于理论性,将政治教学内容与社会时事政治分开,政治教学就会失去其重要意义。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在思考有关社会政治方面问题时可以站在多角度、多层面的视角分析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并主动担负起建设社会的重要责任。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部分的“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内容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详细向学生剖析了我国的社会性质,从社会性质的角度出发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并引入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佐证。据调查发现,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虽然与以往生产总值增长相比,我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仍然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期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8%,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这些都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证明政治教学内容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得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更具时效性。由此可见,将高中政治教学与社会时事政治进行有效结合,能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角度分析政治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确保学生对社会政治问题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充分的保障。

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社会时事政治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将社会时事政治内容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就可以激发学生分析政治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促使学生对重要政治知识点形成深刻的印象,进而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分析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教学内容的时候,学生首先联想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新农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分析,并延伸到小康社会建设中,由于有些学生可能亲眼见到过“新农村”的建设过程,所以在分析问题时说出了他们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有些学生表示:“新农村建设很漂亮,标准规划的建筑,以及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这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总结,进而揭示社会生活蕴含的道理,以实现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学生生活中的时事政治作为高中政治教学的核心,通过分析社会时事政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加深学生对重要政治知识点的记忆。

篇8

高中政治教学主要是将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为学生分析和了解时事政治作铺垫。只有将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从分析时事政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要政治知识点的印象,才能促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走入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将重要知识点渗透在社会时事政治分析中,就可以确保学生对社会时事政治认识的全面性,避免学生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对社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进而对其发展形成不利影响。从当前高中政治教学来看,教师应该注意利用社会时事政治来丰富政治教学内容。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人们生活在经济社会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社会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将国家举办经济会议提出的政策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如2014年重要经济政策指出目前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常态下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才能适应“新常态”。同时,也指出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特点,以及在新的发展状态下,中国将要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再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分析,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全世界经济发展状态有了直观的认识,使得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由此可见,将社会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以社会时事政治的内容丰富政治教学内容,就可以使学生脑海中形成知识系统,逐渐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

二、实现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政治教学更偏向于理论性,将政治教学内容与社会时事政治分开,政治教学就会失去其重要意义。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在思考有关社会政治方面问题时可以站在多角度、多层面的视角分析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并主动担负起建设社会的重要责任。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部分的“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内容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详细向学生剖析了我国的社会性质,从社会性质的角度出发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并引入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佐证。据调查发现,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虽然与以往生产总值增长相比,我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仍然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期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8%,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这些都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证明政治教学内容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得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更具时效性。由此可见,将高中政治教学与社会时事政治进行有效结合,能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角度分析政治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确保学生对社会政治问题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充分的保障。

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篇9

2.区域化、贸易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现象。区域化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使我国经济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规避世界经济贸易中带来的风险。

3.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持续性。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持续性是全世界各个国家一直关注的重要方面,如果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没有一条持续性的道路就会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性

1.促进经济发展必须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就不可能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前进。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加地明显,经济的发展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不能分开的,而如何促进经济的增长,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国际贸易的增长。

2.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能够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要想发展国际经济贸易,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位置,同时这样也能够促进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加强科技创新,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科学技术发展了,经济才能发展,国际经济贸易才能发展,而且也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才能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一条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道路。

三、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新趋势

1.跨国企业的发展。在国际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企业迅速地发展起来,而这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实,在上世纪末,跨国企业的发展就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趋势,跨国企业的贸易总量在整个世界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不同的跨国企业来看,其中制造成品的跨国企业在众多的跨国企业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所占有的比重也是相当大的;而利用技术进行贸易的跨国企业也是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佼佼者,大部分的技术创新都是从这些跨国企业中出现的。从现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全局来看,跨国企业在世界中所占有的生产总值即将达到一半,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与此同时,跨国企业的发展更进一步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2.贸易自由化趋势增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地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增强。自从上世纪末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合作也越来越增强,这就在一些方面促进了贸易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不仅仅是在技术,还包括第三产业的一些贸易。

3.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贸易形式,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从联合国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得知,电子商务在一年中所创造的利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这也就说明电子商务等新形式的经济贸易的发展将会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四、发展我国国际贸易的措施

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自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面临的形势越来越窘迫,因此,我国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增强综合实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2.积极响应世界贸易组织的条约。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些条约要切实坚持和实施,坚决抵制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免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创造有利的环境。

3.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政府要对我国的一些企业进行指导,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客观环境,同时还要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走一条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篇10

尽管粮食安全所遭遇的挑战已经引起了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警觉,但粮食安全问题并非一个或几个国家和区域性组织的单兵作战所能解决,未来需要制定一个全球性的应对方案。

不可否认在世界粮食市场价格长期稳定甚至低迷时期,个别国家尽情享受了遵循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所带来的所有益处,可是,这些国家也必将承担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诱致的巨大粮食需求和生物质能源开发消耗的巨大粮食需求以及投机基金引起的粮食金融化导致的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暴涨诱发的长痛。从这个意义上讲,似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也具有相对性?

当今的世界,已经由“富有”就可以买到粮食走向“富裕”也未必能够买到粮食的新阶段,以粮食(经济)援助和中断粮食贸易契约为代表的,以粮食作为武器的趋势日益凸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许人类真的已经步入重新定义“富裕”这个概念的时候了。也可以说经济学在面对粮食问题时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分析粮食问题对经济学而言真有些强人所难的感觉,抑或是也许经济学已经踏进需要认真思考自身的基本观点、参照物和分析工具的门槛阶段。何故?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包含着浓厚的政治、军事、生态、社会等色彩。说到底粮食问题是人性的善与恶的完美结合。

《谁来养活世界》旨在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将世界粮食问题置于世界经济坐标系中,分析世界粮食生产条件、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消费、贸易和库存的基础上,对农业协定以及粮食价格等进行详尽的考察。以此为依据指出世界粮食面临的问题,并从提高产量、合理消费以及科学制定粮食价格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方略。

《日本的粮食》利用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政治学、食品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将日本粮食问题放在日本经济的坐标系中,把握日本粮食发展的态势及空间分布规律。从空间维度探讨了以下理论与实践问题:日本粮食生产条件和农业经营规模的空间分布剖析;粮食生产、农户经济分析、农业组织化、粮食贸易、消费、库存现状、粮食价格与政策等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的把握;日本食品经济的发展;日本粮食问题面临的挑战;日本粮食问题的对策。

篇11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政府该如何进行管理、指导和协调,如何依法行政,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处理好知识经济与依法行政的关系,是搞好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

知识经济具有四大特点:科学和科技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人力资源及其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爆炸,使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将取代知识含量低的实物产品,知识产业的高知识含量和创新性促使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超动力。知识经济财产是无形性的,具有依附性、流动性、扩散性等特点,知识经济的活动更为活跃和自由,因而决定行政管理不能再固守原来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模式,而应从知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前提,制定一套合理的产业政策,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很好地引导和支持企业朝知识型的经济发展。这就要求在经济行政关系方面,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必须由直接控制的经济发展。向间接控制转变,更多地利用非权力性的行政方式作为“依法行政”的补充,更好地发展“依法行政”的作用,引导企业朝知识型的经济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加以政策扶持,使知识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政府部门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自觉推行由单纯的行政命令向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转变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对知识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使企业与生产者从行政命令被动服从关系中解脱出来,与政府部门之间形成一种相适应的具有高创新、高互动和高合作化的新型的经济行政关系;激发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融企业和生产者的意见、观念于行政决策之中;为企业和生产者提供优质,全面的信息服务,保障知识经济朝健康方向发展和运行;行政性指导能使知识经济的发展更科学、合理、规范。

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政府部门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不适用的管理模式,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订一整套灵活性强、管理性全面、科学合理的依法行政管理方式,调整管理思维,优化管理职能。

1、转变观念,培养现代行政意识,充分发挥行政指导作用

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的行为,属于“积极行政”范畴。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政府为了平衡公益与私益,兼顾公平与效益,势必要求行政管理机关从社会发展的目的出发,实施积极的行政指导,以补充单纯的法律强制性手段的不足。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这与知识经济时展的特点和需要十分融洽、适应。因而,正确使用行政指导的管理模式,树立行政指导的工作意识,十分有利于推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从我国现阶段知识经济发展状况及法制建设状况来看,要充分发挥行政指导的作用,必须先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建立审议会制度。充分发挥各种行政政策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把各种专门知识引入行政实务,确保协调各方面行政相对方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沟通行政机关与相对方之间的联系,使相对方的意见能充分反应到行政决策中去。(2)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告示制度。充分利用行政机关在信息收集、整理和运用方面的优势,尽快建立起行业、地方和全国的各种行政信息、告示制度,为相对方提供优质、全面的信息服务,正确引导相对方的行政选择,保障知识经济健康运行。(3)建立行政建议、劝告、告诫制度。行政机关可采取书面或口头形式对相对方进行建议、劝告,以促进其成为一定作为或不作为。为保证此类行政指导的效果,行政机关的建议、劝告、告诫行为应力求规范化、定型化,使受指导者明确地知晓行政指导的内容和要求,以便作出正确的反应。(4)建立健全行政奖励制度。知识经济不同于管理性经济、惩罚性经济或制裁性经济,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在依法律、法规予以管理的同时,应予以正面引导、指导。所以,行政机关通过正确的表彰、鼓励、奖励(包括非物质性奖励、鼓励)等方式来引导和影响相对方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是非常重要的。(5)健全行政计划制度。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合理使用行政计划,仍然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在 日本、法国,不排斥行政计划。在我国,行政计划主要是指导性计划,因此,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进一步健全我国行政计划制度。法律应对各类行政计划作出更明确的专门规定,做到科学、合理、规范,使行政计划对知识产业的发展起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2、加强行政立法,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我国虽然已基本建立起较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所提供的法津保护尚欠周全,其立法活动因周期费用和知识等局限不可能完全满足目前知识经济发展对立法的需求,难以为“依法行政”设定面面俱到的法律依据和具体对策,因而,在知识经济管理领域迫切需要而法律调整不能及时跟上时,国家行政机关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制定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服务,以实现真正的“依政法治”或“依法行政”。

3、优化行政管理,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政府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主要起三个方面的作用:(1)运用优良的管理方式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知识产业的发展。(2)运用法律的手段和灵活的指导模式,维护产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秩序。(3)知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引起组织决策内容的重大变化,即以单纯生产决策向知识化决策转化。 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行政管理提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管理要求,它可通过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动态进行预测,制定一系列的组织制度与组织形式,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连续发展与创造的过程,为整个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营造和完善适应知识经济运行的环境,以推进新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4、立足于通过投资教育及技术培训,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知识是一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的秘诀,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贫苦的病根。全球正在发生的知识大爆炸既可以帮助世界上成千上万穷苦人摆脱贫困,也可能造成知识鸿沟的进一步扩大,使穷国家越来越落后,并且指出,国民收入低不是造成国家贫富差别的唯一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真正缺乏的是获取和利用经济技术、社会知识的能力,而正是这些知识激发了世界上许多成功发展的例子。如日本二战后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内迅速崛起民族工业,复苏国民经济,并逐步跻身世界经济先进行列,正是植根于引进消化科学技术,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结果。

篇12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84-03

世界经济发展经过三次工业革命后,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一大批以知识水平为要素的服务业类型,这种类型的服务业在诞生后立刻迅速发展,以知识为核心的服务业正式在现代社会结构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1995年,知识型服务业逐渐在国际经济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正式出现了“知识型服务业”的概念,由此,知识型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在知识型服务业上发展较晚,进入21世纪后,国内一线城市逐渐出现了知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随着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开始逐渐重视知识型服务业,并开始制定相关的政策推动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该文探究了我国当前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1 知识型服务业的概念

关于服务业的概念,知识型服务业是指以知识技能为核心,利用知识技能为个人或企业提供服务的行业,这类行业相对于普通的服务业类型,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与当代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共同推动着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传统的服务业概念里,所谓服务业指的是人们以出卖劳动力来获取利润,这是最早关于服务业的解释,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特别是在经过几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在传统的服务业当中,只重视人们所进行的身体劳动提供的服务,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向别人提供自己的知识型服务,利用自己专长的领域为别人提供服务,这就是当代知识型服务业的诞生。在国际上,知识型服务业指的是以知识技能为核心,依靠某个领域的专业性知识为他人提供服务,这就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广义概念,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可以知道知识型服务业其实是到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的,金融业、制造业、互联网、咨询业等到处都有知识型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各类服务业的交汇当中,知识型服务业作为商业资本核心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形势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行业水平,随着知识型服务业在科学研发、专业技能、管理制度等方面愈加完善,最终将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产业链,会在现代经济网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 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服务业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传统服务业对于社会的经济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界经济下传统的服务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世纪末,知识型服务业作为新的服务业类型开始逐渐出现,在21世纪初,知识型服务业的特性迅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而得到了极快发展。在最近的10年里,世界范围内知识型服务业在各个行业内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俨然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行业之一,我国的沿海一线城市的知识型服务业也从萌芽开始发展到当前的水平,也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教育上已经极为重视,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教育水平还是比较低,这就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在我国最近两次五年规划下,都对社会教育结构提出了改革方针,并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规模和能级,积力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设计等专业服务业”,这表明我国的政策已经对于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知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向发达国家学习管理形式、学习模式、商业运营模式等,在追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遇到了许多的问题,知识型服务业虽然在各个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其行业本身而言,其发展的速度还是较为缓慢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方向感较低,许多从业人员盲目地选择热门的行业类型进行学习,使得部分服务业从业人员超出了社会需求层次,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知识型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相符合,知识型资本化运营效率较低,对我国的经济整体缺乏有效掌控,从而使得知识型服务业无法起到较好地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解决迫在眉睫,知识型服务业作为潜力巨大的行业,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我国在政策上已经对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推M政策,相信在未来的时间内,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将逐渐进入发展的黄金时间,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3 知识型服务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3.1 行业侧重较明显

在对我国的知识型服务业从业状况进行调查后可以知道,我国当前的知识型服务业发展中,金融行业是最受欢迎的服务业类型,从业人员主要从事银行、基金、保险等行业,并且薪资水平普遍较高,除了金融业,发展较快行业还有专业广告业以及建筑业,这两个行业的热门与我国的商品经济以及房地产的发展有着极大关系。其他的知识型服务业包括咨询业、计算机技术、会计、审计、统计、职业律师等,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对业内人员进行调查后可以发现,业内从业倾向还是都是倾向于金融业,知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对于金融业的倾向预计还会持续热门下去,但是这种经济结构不利于行业整体的发展,有关机构必须调整相应政策,使得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呈现出金融业为主,各个行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3.2 知识型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

从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现状来看,发展整体水平较低,是较为明显的缺点。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弱势,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和基础设施上。思想观念上,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目前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仍然有许多人对于行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这种观念性的差距,严重制约着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其实是作为软知识产品来产生经济效益的,依靠知识技能提供服务来创造效益,很难在短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部分企业对于知识型服务业的认知有着较大的缺陷,不能真正看出知识型服务业的巨大潜力,从而对知识型服务业不重视,社会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制约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的阻碍。基础设施上,我国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社会性基础设施”,即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等方面,在发达国家,其社会性基础设施较于发展中国家是比较完善的,社会知识技能的教育比较全面,能够为每一个公民提供非常全面的知识技能教育,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缺陷之处却是显而易见的,在基础知识培训上还可以,但是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使得在从业能力上差距较大,我国想要加快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3.3 知识资本商业运营较差

从资本结构调查可以发现,我国的知识型服务企业的资本运营状况有40%以上不尽人意。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资本投入与资本经济效益的差距较大,虽然企业已经尽可能地优化知识资本运营的环境,但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知识资产保值增值能力还是太弱,很难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通过调查我国知识资本运营总体效益可以明显观察到,我国知识资本运营总体效益并不理想,在对企业进行详细运营状况调查中,发现非公有制企业在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资本运营状况,在较为艰难的国内资本环境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说明知识资本运营在我国的发展还是有着较为巨大的潜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也是会受到国外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来知识型经济对我国的冲击是在所难免的,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实际,调整相关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知识经济运营环境,从而使得我国知识资本竞争力得到提高。

4 知识型服务业未来发展方向

4.1 提高整体行业的从业积极性

我国知识型服务业从业总体趋势较为明显,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会因为较高待遇的原因而选择金融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型服务业整体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未来的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趋势应该是各个行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所以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是必要的。金融业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使得金融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应该调整相关政策,让每一个人都能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都对我国的未来尤为重要,如法律服务业可以完善我国的法治化建设,计算机服务业可以促进我国的信息化水平,科技服务业可以促进我国的科学研究进程等,这样可以使得我国的整体行业积极性活跃起来,使得人们在不同的行业中都能发挥出较高社会价值。

4.2 观念的转变与人才培养

要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知识型服务业的思想观念。在政府方面,有必要在政府官员业绩考核上加上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水平考核,在政策上体现出国家对于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视,并增强每一个官员对于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观念。在个人方面,我国应该向个人普及知识型服务业的重要意义,详细阐述知识型服务业的实际发展影响,加大宣传的力度,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去从事这一行业,还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去详细了解知识型服务业并能去主动消费知识型服务产品。我国还应该对当前的教育制度进行深一步的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所教授的东西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当前对于人才知识水平的要求,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我们要建立起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不同人的兴趣进行详细分类,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去发挥自己的潜能,鼓励每一个人去创新,并加强对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在从业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4.3 建立适合知识资本运营的环境

从根本上讲,我国重视发展知识型服务业,还是因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知识型服务业将会是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极为巨大的。为了促进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建立适合知识资本运营的金融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应该在当前的金融背景下,主动去加入知识资本试运营,对运营状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采用融资、投资、创新等方式,逐渐使得金融环境适合知识资本运营。另外,我国还应该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知识型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其资本运营能力是比较弱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让其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政策就必须向其倾斜,从而让知识资本在进入金融市场后,不会由于经济冲击而造成阻断。我国还应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是知识经济运营的重要前提,能够有力地鼓励人们去创新,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价值,从而促进知识资本的增长与提升。

5 结语

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慢,在各种社会压力下艰难前进,但是其经济潜力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某て谛б胬纯矗促进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的总体观念对于知识型服务业不重视,使得知识型服务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基础极为薄弱,自主创新能力较低,所以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有限,但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对于知识型服务业已经开始重视,政府不断巩固基础教育并加深高素质教育,努力营造适合知识资本运营的环境。知识型服务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已经在发达国家经济中得到体现,我国促进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13

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形式,也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在对金融全球化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其争议有很多,对其定义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更深层的含义。同时,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经济发展开放政策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且将其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因此,我国在金融行业的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是建立在世界金融全球化发发展的格局之上的。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的优势,和国际金融建立良好的和合作关系,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本文就从我国发展的角度,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合作进行了简单的探索和研究。

一、金融全球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创新和掌控因素。金融技术创新是世界金融全球化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在金融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各个国家对金融行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控制,对其管理也加大了力度。因为金融行业也是各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在各个国家不断发展金融行业的过程中,为了紧跟这个时展的脚步,便对金融行业进行了不断的变革个创新,自然我国也是不例外的。因此,在金融行业的表面上看,对金融行业的控制和创新,两者本身就存在着一种矛盾。但是,在金融行业的发展中,其实对其形式掌控的越严,其创新的形式和力度也就会也大。换句话说,对金融行业的掌控,也构成金融全球化格局重要因素。

另外,在金融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整个行业的改变,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并成为每一个国家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例如:在金融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金融的种类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严格的掌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者提高了更多的投资范围,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鼓励债券公司加大投资的力度,这样可以为资金的利用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除此之外,在金融行业不断的过程中,也相应的加大了管理的形式,降低了危险的发生系数。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不仅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的服务,也促进了其市场的发展。

(二)制度因素。目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依旧有很多,例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那么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控制程度过多,这样金融行业的利率和汇率的发展,对其发展的现状,并且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企业多以国营企业为准,民营企业少之又少。这样在金融行业的发展中,大部分的企业都掌控在政府的手中,对金融企业的发展就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在金融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应的制度较为落后,其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这样就造成我国往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金融行业的进行压制。在这样的环境下,金融市场得不到快速发展,发展的形式较为单一化,使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选择性,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金融行业的时候,经常会,面临着一些资金短缺等问题发生。

二、中国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合作的措施

国际合作是指:不同范围内国际行为,在利益和目标等是相同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的扶持,建立一种相互工作和协调发展的状态。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其利益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其政策也是随着发展的形式随时的变化。因此,在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中,要和其它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下面就对我国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关系进行简单分析和阐述:

(一)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形式进行不断的加强。我国的金融行业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了,所面临的危险和压力是非常巨大。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建立良好的危机意识,对其发展的形式进行不断改革,我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现代化金融企业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改革的速度,不断的加快,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其利率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调整,这样可以将我们人民币推向国际市场。另外,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我国人民币的价值进行全面的控制,将其保持在一个平衡范围,逐渐形成我国完善的汇率机制。因此,在金融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是离不开金融的,两者相辅相成,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建立合作区域。由于东南亚地区一般都是的处于发展的阶段,其经济发展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发展体制上和经济发展形态上,也存在着较大程度上的差异。因此,我国在金融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底层开始建立,逐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心思进行提高。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对东亚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国际合作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平稳持续的发展,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地重要支持力量,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形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结束语: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各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象征。我国在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下,要想不断提高金融行业的发展的速度,就要和其它一些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在世界经济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竞争力,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彭浩岚.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合作研究[J].现代商业,2012,10:84-85.

[2]许多奇.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国际调节的三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52-5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