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历史学好的方法一、观念转变,早作准备
如今的高考形式,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中考在去年才考历史,而且作为综合科来考,初中课时安排少,许多学校又缺乏专业教师,历史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初上高中后,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属新编教材,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缘于此,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课时少,进度紧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渐扎实的情况下,如何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学好新教材,是摆在每一个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二、讲究方法,注重理解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触《中国近代现代史》时较为头疼,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具体来讲:①要培养自学能力。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总之,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历史至关重要。②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首先,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类历史试题中,理解性的题目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好,做选择题时,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③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高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对高一新生来讲,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错误无疑是学习的障碍。因此,高一学生首先应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练、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第三,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如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一至四章,展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四部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阶段(18401864)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18601895)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阶段(18951901)中国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阶段(19011912)。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高一学生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当然,高一新生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为他们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高中历史的复习介绍第一,每位同学应首先找到一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并能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每一课的要求熟记于心。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删除一些不要的点,比如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必修三第一专题第二节的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我们在复习时就可以删除本节有关秦朝儒学的发展状况的相关内容。这样复习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二是在以后做题中,又能很好地收缩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因为无论选择怎样的新材料还是如何设问,命题者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第二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逐一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在落实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强调第一次记忆过程的准确性。比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要求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那么同学们就要注意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比如宗法制的源头、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以及宗法制的影响,是不是自己已能很准确地表述。其次对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也要力求准确理解,比如对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掌握。因为只有对概念做到准确理解,才能使我们既提高记忆效率,又能使我们在解题时,灵活运用。在落实知识点的过程中,又可以分成两步。
第一步就按照专题来进行复习,这一步比较容易,重在熟记每个知识点,为下一步打下基础。第二步可试着按时间顺序,将同一时间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内容进行梳理。这步较难,但很有意义,因为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时间观念。第三,在不折不扣完成前面两点要求后,如还学有余力的话,可适当做一些题目。这样不仅可以检测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先行一步,在实战中,锻炼自己的应用能力。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者,通过以上三点夯实基础,才能使同学们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腾出更多宝贵时间,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为最后的高考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一、构建历史知识框架
掌握历史基本目标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与方法,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置于相应的知识框架内,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好应对高考历史选择题。
引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探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艺术生是区别于普通文、理科学生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一方面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要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历史教学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成为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都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中艺术生需要有一技之长,因此高中阶段重点任务是学习音乐、体育或者美术等特长,这就使得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大大减少。同时,历史课作为文化课中的非主干课程,本身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艺术生大都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可学可不学,等高考前两个月再来学习和背诵还为时不晚,所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上,都很难保证历史教学的效果。另外,高中艺术生以艺术技能见长,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也很一般。高中历史相对于初中历史来说更具有深度和逻辑性,艺术生学起来往往感到很吃力。例如高中历史在讲述各朝生的重大事件时,往往会依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顺序对其做横向梳理,许多艺术生本来就对各朝代的先后顺序都掌握不清,高中课本把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进行的这种横向梳理,他们学起来更是云里雾里,就这样艺术生薄弱的历史基础给历史教学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2.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一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教师造成的。一方面,许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对艺术生历史教学不够重视,认为所有的艺术生都只重视艺术技能而不在乎文化课的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往往都是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态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给高中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的质量一般不高。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储备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当前学校和师生都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因此学校为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大都质量一般,这就使得历史课堂往往鲜有生动、枯燥无味,于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
二、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1.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发挥主导性作用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肩负着编写学案、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一系列重任,所以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改善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提升历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师德素质,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做好历史教学不断地积蓄资本。例如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中提到“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知识点,而且还要了解“什么是简仪”、“简仪的用途是什么”等相关知识并将其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其次,要培养“民主型”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校要让历史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课上多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言,真正融入到历史教学之中,课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巩固所学,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效果。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艺术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历史教师要想对其开展好历史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和兴趣需要,并在了解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诸子百家”这部分内容时,一位历史教师为了培养艺术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帮助艺术生加深记忆,精心设置了一个场景:“在一条很有名(名家)的大道(道家)上有一位儒(儒家)者,他左手拿着一瓶墨(墨家)水,右手拿着一本法(法家)学著作,这本法学著作里既不讲述玄妙的阴阳(阴阳家)之气,也没有高深的纵横(纵横家)之说,而是记载了一个农家(农家)中所发生的杂七杂八(杂家)的小事”。历史教师利用历史知识创设出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在快乐中好学历史。
3.优化历史教学手段,夯实艺术生基础知识
“授课―接受”式教学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往往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学生则参与甚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对这种理论灌输式教学大都存在抵触心理,缺乏学习热情。新课改背景下要想优化历史教学效果,就要努力丰富历史教学的手段,重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的课件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且易于对课件进行修改,这将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展开教学,增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在为艺术生授课时,还要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做好由初中历史到高中历史的过渡与衔接,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方便于以后的进一步教学。
三、结语
总之,虽然高中艺术生在历史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只要历史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勇于应对教学中的难题,历史教学的效果就一定能得到改善。
如何学好高一历史的方法阅读教材
1、以把握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基本要素特征为支点。
原因可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背景与条件;各个侧面原因。
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个人、政党、阶级)、方式、重大事件等。
特点、意义一般包括性质、功绩、经验教训。
性质一般从目的、人物、内容、结果等方面思考。
2、阅读与辨证思维结合。
也就是说,阅读与理解和思考结合,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有思考地读。
记忆历史知识
有人不是说“高中历史不就是靠死记硬背吗?”,有一点道理,高中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不记忆基础知识可是大失误。怎麽记呢?试试下面的方法:
1、机械记忆,就是死记硬背了,但是学死,不是死学,用死知识回答活问题。
2、理解记忆,对内容理解越深,记忆效果越明显。
记忆的知识越多,理解能力越强。
3、直观记忆,可以利用图、表等进行比较归类,帮助记忆。
4、反复记忆,可不要忘光了再来。
学会理书。
所谓理书,就是理清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结构层次。理书的方法有多种,具体可以说有以下几种:
(1)四题法。所谓四题法:就是专题、课题、标题、问题去边读边理书。
(2)事件中心法。所谓事件中心法:就是围绕历史事件把背景(原因、条件、)过程(标志、开始、发展、、转折、)结果(意义、作用、影响)梳理清晰。
(3)时间轴法。所谓时间轴法就是以时间为轴,把高中历史当中的同一时间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以数轴的形式呈现,并概括阶段特征。
学会压书
所谓压书,就把高中历史课本知识归纳成很少一部分内容,甚至归纳为几句话或几个关键词或字,这样有利于记忆。这种归纳必须建立在系统掌握课本知识,领会其精神实质,深知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压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始指导学生压书时,可对一段或一节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或一两个字概括。
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便是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规律。生产力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社会上层建筑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的复杂体系。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反作用。适应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落后的或超前的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第三、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个人在社会中是比较渺小的,只有当个人结合成群体,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社会主体的重大作用。即使是杰出人物,他们的作用再伟大,也只反映群众要求,依靠群众力量的基础上,才能对社会历史发挥一定的影响。
第四、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任何历史人物、政党、团体、历史活动、制度、措施等都必须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将灭亡。
高中历史的一轮复习方法1、对教材进行整合:一轮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但是高中历史所学过的课程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换句话说就是高中历史知识是一专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各位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可以先将教材知识进行整理。
使其形成新的模块,减少各位高三需要复习的量。变相的降低了各位同学的复习难度。
2、重点在思维培养上: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所以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三学生想要提升这一能力,可以对自主命题的试卷的材料题进行自我总结。或者是从多个角度分析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3、用多元史观进行复习:高中历史大概可以分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史史观等几大类,近几年的高考出题也对这几项内容进行了重点考察,所以各位高三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要对所学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理解。
4、关注热点新闻:社会中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
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阶段,在学生的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是历史老师们必要的教学任务。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获得的知识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 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特点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在新课改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当今实际,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如今各省市的高中历史教师都在跟随课改的步伐,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从而总结了一系列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但如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高中历史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束缚,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二是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由于初中所学的历史知识较薄弱,所以,他们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自己以往的薄弱环节进行补习,就增加了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此外,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没有了解到考试的真正内涵,没有从研究考试入手,一味地认为学习高中历史是应对高考的手段,这就没有更好地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探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可能导致高考的失利;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缺乏继续教育,较深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对当今历史的研究,也没有进行知识创新,而导致了自身知识陈旧,在课堂上,教学方法不够创新,进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
(二)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
相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高中历史教学有其独到的特点,其特点具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是不相同的,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浅层次对历史的了解;而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为高校输送合格的和有潜力的人才,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好历史的同时,考入自己理想的学府,从而做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在教育对象方面,与初中生不同的是,高中生通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高中生比初中生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再次,在教育层次方面,高中历史教育是初中历史教育与大学历史教学间的一个桥梁,肩负着普及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任务。高中历史知识是初中历史知识的扩展和加深,它运用初中所学的知识积累和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了高中生较高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
面对如今的社会形式,对教育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高中历史教学也应该如此。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新课改下,教师们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见解,并指出学生意见中的不合理问题,通过共同探究来解决问题。通过探究,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历史问题,从而解决历史问题。另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高中政治中的哲学思想,来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更加科学地认识历史,以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历史的能力。
(二)在课堂上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探讨、研究,在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和发掘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探究性学习的好处。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对于高中现代史方面,一般的考试题目都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和用联系的观点来解决问题,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就是要把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当今社会相联系,从而为社会服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把社会作为学生的最大课堂,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延展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大小事,让他们能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走进图书馆,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中拓展自身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开展一些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历史的意义。教师在带领学生去参观的过程中,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高中生对历史认识的水平,真正使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
三、 总结。总的来说,要想做好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就必须结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地改革与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为祖国培养更加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中新课程通识性培训丛书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龚奇柱.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历史教学.2006(1).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内容更多也更深。
一、注意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初高中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两大方面上。在课程内容上,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破除旧课程繁、难、深、重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展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展现出的特点是分量重、内容深。因此从课程内容上看,这轮历史课程改革使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距离拉大,有所脱节。在呈现方式上,旧课程初、高中都是严格地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它的弊病在于教学内容重复率高。新课程改革克服旧课程的弊病,高中历史课程采用模块与专题的方式呈现。但受所规定模块与专题的制约,存在难以反映历史全貌的缺憾。历史是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时间是串联历史的线索。时间的顺序性反映着历史事物的纵向次序或因果关系,注重时间概念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忽视了这一特点,历史就会变成一团难理的乱麻,“新课标”规定的“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课程目标就会落空。因此初中历史的学习基础关系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与高中历史的链接,防止学生感觉到高中历史知识混乱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
1.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2.要引导学生合作解疑。开展多彩的讨论是其重要手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
3.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三、以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1.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学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面向生活,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会焕发它的生命力。实际上,无论是关注“质”还是“量”,教与学就是围绕课改精神进行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实践与探索,就是通过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健全的思维方式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方法内化为学生一生成长的动力的过程。
西藏的学生在新课改下,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历史时,才不会很吃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在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学习高中历史。可是很多高中生不重视历史预习,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其他科目方面,使得历史学习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鼓励学生重视历史学习,重视历史预习,采用有效的预习方式,使预习的作用得到发挥,也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一、预习作用
(一)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历史书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历史知识内容比较多,在教学中不可能都讲解。历史教师只会重点讲解重要的内容,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内容只是简单带过,不会细讲。对历史事件的背景知识了解不清楚,分析历史问题就会不全面,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课前预习历史课本,可以很全面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也会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也可以很快的吸收。长时间的预习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在预习高中历史知识时,学生会理清知识系统结构,考虑每一章节学习的重点,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预习是一项需要毅力的工作,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显著的效果。
(二)使课程效率得到提高
在教师讲解高中历史知识时,学生在课下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大概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新知识。如果没有预习,教师侧重讲解重点内容,很多学生对很多知识不清楚,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没有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预习新知识,对知识的结构有所了解,可以研究出学习高中历史的规律,知道重难点知识的具体结构,学习新知识就会比较容易,新章节的高中历史知识是继承和发展原先章节的历史知识,前后连贯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预习中碰到弄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记,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授这些地方,就会加深对这些地方的理解。
(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在预习时可能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了学习中的难题,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如果还是没有解决不清楚的问题,在课堂中经过教师讲解,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还有在预习中由于没有人指导,对历史知识结构认识不全面,思考问题角度可能不正确,经过教师分析,对所学知识认识更加全面,达到巩固高中历史知识的目的。
(四)改善记笔记的方式
由于高中历史知识面特别广,学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记笔记也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合适,也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只要是教师讲的内容都记在笔记上,没有侧重点,查看笔记的时候也很麻烦。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可以不用记在笔记本上,教师反复强调的地方要着重记录,复习的时候比较方便。不重视课前预习,不清楚上课的重点,盲目做笔记,既耽误时间,又不能提高学习能力。
二、创新的预习方式
(一)习题式
习题式预习方法是主要的预习方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习题册。高中学生做适量的习题,可以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习题中考查的知识一般都是每章节历史课的重要内容,做习题可以反映学习的情况,而且也不会给高中生太大的学习负担。教师也可以针对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印发一些重要的练习题目给学生做,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懂的地方会去查阅资料,预习课本知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听课效率得到提高。
(二)提纲式
要学好高中历史知识需要对整体知识结构有所了解,书本上的知识结构比较适用于教学,学生需要自己列出高中历史学习的框架,然后在针对提纲的分支进行总结,整理出来的知识会比较容易理解。不仅学生可以自己总结提纲,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提纲,教师所列的提纲知识面更加宽,知识结构更全面,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笔记式
做习题和提纲预习方法可以锻炼高中生的预习能力,要进一步强化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笔记式预习方法就是改善学生记笔记的方式,把教师上课的重点记录在笔记里或者把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里,然后让教师解答疑难点。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预习,综合小组内成员的问题,一起交给教师解答,大家学习的知识会更加多。
三、结束语
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时候,可以采用创新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对知识了解更加清楚全面,锻炼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快学习新知识的进程。
参考文献
一.高中政治和历史难度分析高中政治的难度在于理解和对比记忆,因为政治会涉及到很多易混淆的知识点,各知识点之间只有加以区分、对比,理解透彻了,做题时才能把正确答案选出来,所以难度就在于会背、会理解。而历史的难点也在于背书,同时历史材料里面会出现一些古文,这时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只有读懂题目才能做对题。
高中政治和历史都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所以最好对这两科产生兴趣再去学习,这样学起来不仅会更加有意思,还能保证考高分。学政治和历史都有一些各自的背书方法和窍门,但理解以后再去背无疑是最好的方法。相比之下,政治这科要抽象一些,老师如果能讲出生动的案例更易学好,历史时间和事件较多,记忆较为复杂,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选科。
二.政治和历史要怎么才能学好高中政治学习要以教材为主,课本上的每一句话都要认真去看,把它当做考题去做,从一句话里面看到几个出题角度,比如单选、多选、判断、填空等,看完一句话或一个章节以后,一定要把所学知识背下来,这才是学好政治的根本方法。要想知道自己理解的是否到位,可以通过做题去检验,题目做错了就对照书本去验证,下次不再出错。要想看是否书背书了,就合上书本背一遍,再翻书对比。
高中历史学好也很容易,历史学习不需要多做题,但是教材必须反复去看,直至背熟为止,同时要把各章节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去背。无论是政治还是历史大题,都要学会分析材料,看采分点答题,把各类题型进行归类总结,整理出一套通用的答题模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三.自学历史课本的程序一、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目前高中课程改革在我省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各个学科在课程体系、课程编排、课程深广度、教法学法等方面的变化可谓很大,而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历史教师,我越来越感觉到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初中到高中急剧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高中学生的角度来讲,必须做好历史知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升级”,从而找到一把适合自己的打开高中历史学门的钥匙。
一、与时俱进,把握高中历史教材相对于初中历史教材的不同。
1.史实内容上。拿到高中历史教材,你会发现有很多的老面孔,但是对于这些老面孔的学习角度、把握程度显然是和初中不一样的,要求更高。如果说初中历史多为“知其然”的话,那么高中历史则更加注重“知其所以然”。由于高中生年龄大一些,思维更加成熟,历史的线索及其规律性还有不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高中历史学习中更加注重的。
2.知识结构上。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兼顾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则选取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纵深发展的知识,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它是在初中历史学得很好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专题研究,时空跨度大,更注重思维的连贯性和跳跃性,站得高,潜得深。
3.能力要求上。初中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能力,比如: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高中历史科考试的能力要求可以初分为历史事实、史学方法、史料解析、历史解释和文字表述。这五类不是各自独立,而是有相当多重叠的地方,每一类中还可以再分出若干小类。五类目标包含各种能力,如:记忆、分析、推证、想象、表达等,不是某类目标只测某种能力,而是一类目标往往可以测试多种能力。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探究的方法、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习的能力,等等。
二、自我升级,找到了打开高中历史学门的钥匙。
1.观念转变,抛弃“副科”之说。如今的高考形式,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3+学业水平测试(必修+选修)”模式下,历史学科是选文科必选的科目,选理科,也要通过高二下学期时的学业水平测试,所以,学好每一门功课是高中生义不容辞的任务。虽然选修历史最终是考等级,但是江苏50万考生中要考到25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B,15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B+,10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A,2.5万名之前才能拿到等级A+,与报考本科院校直接挂钩。所以观念要转变,不是初中的所谓副科之说,只有战略上重视,才能打好每一场战役。
2.高屋建瓴,记住编年史体系。因为高中历史是专题史,所以头脑中要先有一整套编年史体系,否则学起来会云里雾里,摸不着方向。最好先好好看看初中历史教材。如果连中国朝代更替顺序都搞不清楚,就学不好中国历史;如果搞不清楚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的大概脉络,就无法记住相关史实,更无从做必要的横向纵向联系,更是无法做对题目。所以,记住编年史体系,是学好高中历史的前提。可以编成歌谣记忆,如:“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还有香港版本的:“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当然,还要记住基本的时间顺序,做试题时要用到。
3.重视基础,强化知识点记忆。历史作为文科,多背是应该的,必须把课本前的目录、单元结构、课文结构、基础知识都背下来。要不断与遗忘作斗争,就必须强化记忆。万丈高楼平地起,忽视基础就像空中楼阁一样是华而不实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质的飞跃。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只要持之以恒,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就终会劳有所获。
4.讲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一是先理解后记忆。强化记忆固然是需要的,但不理解就死记硬背有很多弊端,费力大,收效小,记不准,易混淆,记不牢,容易忘。二是尝试多种方法,如:特征记忆法、重复记忆法、回忆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归类记忆法、重点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等。重复是记忆之母。三是广泛阅读。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罗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所以要多看书,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为历史服务,当然学好历史也可以为学好其他学科作好铺垫。
5.学会解题,提高解题能力。高考都是以考试的形式来考查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必须在多看书、多记忆、多思考、多联系的基础上动手练习,强化记忆,提高解题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做题,适当做一些典型习题,积累经验,提高解题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历史试题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要重视每一次考试,做到错过不能再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艳芬.现代历史教育呼唤新的理论成果――历史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观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7):4-7.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5.
[4]叶小兵.历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在高中历史是文科的代表性学科。也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科。它不仅仅给你以知识,还全面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特别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随着高考对历史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原来依靠死记硬背记忆一些历史知识就可以考高分的可能性日益减小,所以,历史高考成绩的提高必须不断地适应高考的要求。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全面提高你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试能力。但在现实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同学畏惧历史,认为它关绪繁杂,特别是高中的历史课本体系庞杂,内容极其丰富,而高考的涉及又是无所不至,况且千变万化,又极具时代特色。所以很难把握,致使许多同学放弃历史。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历史是很容易提高的。
一、引导学生正确的态度看待历史学科
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记载,是培养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手段,对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重要意义。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唐太宗也说“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要以知兴替。”可见,学习历史可以加强个人的修养。除此之外,历史上高考中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说白了,它直接关系着你的高考成绩,在当前情况下,你没有选择的余地,不管你对历史有无兴趣,但在主观上你必须重视它。
二、指导学生认真听讲
听课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一般都会把所学内容的精华在课堂上讲解,并集中解答同学们的比较难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并给形成体系和线索。这在高三尤为重要,因为高三课堂的特点就是容量大,速度快,而且极切近高考。老师往往会联系高考考点,考纲,和往届考题,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全神贯注,力求听懂老师讲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跟上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争取在课堂上留下知识的深刻印象,减轻课后复习的负担。
三、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课本中的大字部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当然,对于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也必须指导学生去阅读,这对于加深理解主要内容及拓宽学生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就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内容,归纳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我在近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中通过对课本的大字与小字、文字与图表的联系贯通,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引伸和拓展,充分利用课本中智能因素,对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大 有好处。
要想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是没有什么捷径可寻的,主要是靠阅读。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代字含义,如认识字词的形、音、义,懂得词和短语的外延和内涵,认读句子和语段并明了其意思。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在解读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中代字表述的实际所指,而且要能够与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四、教会学生把握历史线索
历史是一门线索性极强的科目,上条脉络清晰的线索可以使你无论是学习还是复习,都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把它分类,归纳成三条大线,即: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中国的近代经济的发展。而在列强的侵略的这条线索下,可以归纳到,第二次,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中日,帝国主义的狂潮,,以及日本等,这样就把分散的历史通过列强侵华这条线联系起来了,省下了我们很多工夫。还有,课本有些东西看似零碎,只要我们注意整理,还可以找出其历史线索,无论是时间线还是空间线。
五、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历史的高考题型,一般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要切实地注重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凡是书上的文字都应认真去看,还有书上的小字部分,每页的注释,也要做到一一过目。不要侥幸的认为这不会考,那不会考。要抓住考试重点的同时,全面地铺开战线。还要反复不断地看书,持之以恒,特别对重要的章节有强烈的印象,这样才能打好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基础好了,才能完成从“自由王国”的飞跃。最后做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同时就有了心理优势,不至于在高考时过于紧张。
六、传授学生多种学习方法
历史的学习和复习是有规律可循的。有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全靠死记硬背,表面上看来,历史的学习确实离不开“记”和“背”,但是,任何“记背”都要有灵活的方法,否则你可能是心劳疲而是一无所获。其实,“记背”只是学习历史的一种笨方法,我们还有许多适合自己的方法可以选用。特别是高中历史涉及了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其内容丰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又多,所以,正确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例如,在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特点时,不外乎表现为工业、农业、商业等。而要挖掘其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我们都可以从市场、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市场资本、技术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几个条件。以普法战争后的法国为例,其经济衰退,原因可以从市场:国内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而狭小,资源:大批高利货资本涌向国外,和向德国的赔款而短缺,劳动力:小农经济的存在战胜了大量的劳动力,技术:国内中小企业的存在使大量的科技成果不能广泛应用。这个分析方法在近代的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广泛应用。所以,我们通过学习可以知道,历史不是各个历史史实的简单堆积,它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有些可以按时间顺序(如一个国家或某个人物在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状况)。有些可以按空间顺序(如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地区发生的大事)去掌握。
七、要重视对做题的训练
做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我们在平时的一种能力的试卷上的反映。所以要特别仔细,对题要一字一句的读,扣住关键字词,并把它放到历史背景下分析,研究其具体的历史意义。不要审漏,审错漏了题,即使似曾相识,也要从角度、要求的不同来考查,一定要在审准题材的前提下产生第一感觉,不要犹豫不决反复涂改。做问答题或材料题时,还要注意答题范围尽可能宽,但应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所侧重,切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否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高中历史的关键。但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的前提是让高一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学习历史的能力与技巧。只有学生学起来轻松,才会对历史学习有持久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做好初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衔接,是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下面就初高中历史学习的不同及做好衔接的策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的区别
1.从教材内容的编排看
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模块。初中教材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其中,必修课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个学习模块,选修课则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究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模块。高中教材的编排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但弊端是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
2.从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看
正因为初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板块设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这对于初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要求又有所不同:从《课程标准》来看,初中学生的能力要求基本上是识记、了解、理解,更多侧重于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应用及综合能力的考查,如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
二、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状况的分析
1.初中生历史学习状况
(1)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2)初中历史学科长期被视为“副科”,学生在初中时普遍不重视历史学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由于思想上的松懈,导致历史知识的欠缺,这也给高中历史学习带来了困难。(3)学生习惯于机械背诵,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
2.高中生历史学习状况
(1)由于初中大多数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而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知识储备。这种脱节现象,导致高中生普遍感觉历史课内容偏多、偏深、偏难。(2)高中历史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比较枯燥、深奥、抽象,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及社会活动的体验、感受,但现在的高中新生在这些方面显然欠缺,这也增加了历史学习的难度。(3)在学习方法上,初中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并且,升入高中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转变学习方法,这就使学生产生“我全背过了,为什么题却做不对”这样的困惑。正是因为对所学知识不能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也就无法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上述这些因素都会给抽象的高中历史学习带来一定障碍。
三、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策略探究
1.让《课程标准》来引领你的教学
可以说,《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灵魂和指南,是上好历史课的前提和保证。但目前,教师往往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也不能恰当地处理好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被教科书所束缚,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这不仅使教授内容更加庞杂、琐碎,使学生无法把握重难点,增大学习负担,还会使教师在规定的学时内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整合,对教学内容灵活处理,该删的删,该增的增,做到合理调整。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既有利于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欠缺,也做到了与初中知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接触高中历史时不至于感到陌生和无头绪,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2.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初中学生对所学知识习惯于全盘接受、死记硬背,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在高中阶段,随着教材内容增多、加深,不少学生依然沿袭原来的学习方法,结果就出现了学生把课本背熟了,可考试时却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这在无形中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和思考,逐步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思维习惯。只有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当然,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循序渐进地引导,以此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初高中学习的衔接。
3.上好开学第一课,帮助学生构建宏观的知识框架
上好第一节衔接课很重要。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清初高中历史在各方面的不同及在学习中应注意的相应事项,还可以利用“统筹全局导学法”在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粗线条地引导学生梳理所学教材的知识框架及宏观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构建起心中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知道这一学期主要学什么,宏观知识结构应该怎么学,具体历史事件应怎么分析。这种教学法让学生对新学期的学习任务、知识结构有了宏观把握,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这种教学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让学生对今后的学习充满期待,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课是引领学生迈入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一步。
4.开展集体备课,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有效弥补教师个体在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帮助教师在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处理,取长补短,提高业务认识和教学水平。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年轻教师,更应该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依据学情,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对于教学模式大胆地去探索、尝试。只有教师自身素质过硬,才能创设出有趣、高效、受欢迎的历史课堂,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样的课堂也会使高一新生转变对历史课堂的传统认识:历史课堂也可以妙趣横生,历史学习也可以轻松愉快。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积极性自然会被调动和激发。高中新生也会在心理上接受历史并爱上历史,快速融入历史的学习中。
总之,高一是初高中历史学习过渡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实现其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等方面的调整、转变,是高中历史教师必须重视并需长期探究的课题。此外,我们也要认识到,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历史老师的努力和付出。只有我们持之以恒地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阚韶辉.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148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不间断历史记录的文明古国,这些历史文化需要我们来继承弘扬,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历史这一学科应运而生,特别是高中历史的学习在整个学习阶段中对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讲,这都是不可或缺的。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帮助自己摆正位置,通过对历史这一门学科的学习,可以站在现在看见过去,从一个侧面了解古人的思想状态、社会背景等;通过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浓厚底蕴,能够从心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历史的仔细研读,可以吸取古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可以学习古人的长处,对历史中有营养的文化的吸收,有利于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目前很多学生对v史的学习抱有偏见,以至于掩盖住了历史的现实价值。当然历史学科也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涉及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加上教材中配的一些插图太过刻板,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要比初中阶段时更为深入,历史知识不单单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本身,其还包含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让学生感觉到这完全不像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像是几门学科的综合体,因此觉得历史的学习难度颇高。因而,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讲,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当然很多教师也或多或少的向学生提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历史就要对历史感兴趣”、“学习的关键是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之类的话。事实也是如此,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在有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所达到的学习效果肯定好于在没有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因此,要想学生在高中学好历史,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让学生学习历史、喜欢历史、爱上历史,这样才能使其积极主动的去对历史进行深入的探究,才能在历史学科上取得不俗的成绩。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中有必要帮助学生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从对历史不感兴趣的状态过渡到对历史感兴趣的状态。
第一,引导学生读书、看报、观新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持续发展,科技也得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目前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学生获取信息资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学生通过读书可以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好奇程度,从而培养其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看报、观看新闻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时事动态,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程度。而且新闻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比文字更具冲击力,能让学生对相应的事件的认知更为直观形象,同时也更容易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例如,新闻联播中经常涉及到一些外交事务,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不光是看现在的正常邦交,很多时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通常伴随着很多历史问题。而我们日常对欧美国家的看法,还掺杂着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反侵略战争,学生通过对目前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的了解,加上对古代、近代史中我国同西方国家的外交事件进行联系并进行深入思考,这更能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历史学习。
第二,让学生切身体会历史文化。书本上的文字学生理解起来过于抽象,这让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把历史学好,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就要想办法缩短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历史遗址,这些历史遗址距今时间短则百余年,长的有上千年,这些历史文化遗址是古代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学生近距离感受古代文化最直接的途径。
古代的生活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这些历史遗址给我们留下了古人的痕迹,同时也给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文化等留下了可能。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借此来培养其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当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带学生参观一些年代久远的古建筑,这同样能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趋于成熟,但好玩依旧是学生们的天性,带学生前往历史文化的遗址,让其在愉快玩耍的同时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学生在参观历史遗址或者博物馆的过程中,置身于相应的历史场景之中,会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学生更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也能进一步激发起其对历史知识探究的好奇心,使其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
二、回归课本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素质教育正在全国各个学校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个学科的教学也正在努力达成新课改的目标。高中历史主要向学生讲述具体的历史知识,教会他们科学的历史分析法,形成正确、积极的历史观,对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也必须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具体的教学。虽然获得了不少进步,高中历史教学还必须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更深层次的改善。
一、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有一个普遍的道理,解决问题必须先发现问题。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首要做的就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具体的措施。笔者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缺乏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缺乏兴趣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倦感。高中历史是一门很严肃的学科,也是一门比较深厚的学科,其内容比较复杂,知识也比较琐碎,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这对于比较喜欢新鲜事物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另外,与初中历史相比,高中历史更注重专题研究,更注重学习方法,这对于一些基础未打好的学生来讲就比较困难。高中历史学习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记忆相关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负担稍重,这也挫伤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部分学生学习历史只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可能本人对文科也包括历史并不感兴趣
2. 学习方法的不合理。所有学科的学习必须有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目前很多学生之所以历史学不好,就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前所述,高中历史都是专题研究,记忆的内容也稍多。很多学生对知识的“专题性”视而不见,只知道一股脑的背诵和接受,不知道对知识进行分专题学习,也不知道进行归纳总结,也不知道对知识进行串联。
3. 教学方法的缺陷。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有学生的学,还要有老师的教。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主宰着具体的课堂教学,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了。许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述课堂知识,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的听,教学中没有学生与老师的交互性。笔者想到多年前自己还是学生时的情形,当时的历史老师整节课都坐在黑板前滔滔不绝的讲课堂内容,而有的同学都去见周公了。
二、提升教学有效性
上文分析了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那么下文就对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提出增强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措施,具体如下。
1. 建立自主性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针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本末倒置的情况,历史教学必须建立自主性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把自己置身于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这样的角色上,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课堂的主导者;是学习目标达成的参与者,而不是学生思想的学生课堂的控制者。教师在做好自己角色定位的同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转变教学方法。教师除了转换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外,还应该完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拒绝单一的授课方式。高中历史课本的知识比较单调、枯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穿插小故事或者趣闻,来活跃课堂气氛,使之不再单调。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技术具有画面、声音、视频等,可以将高中历史知识生动、鲜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或者互助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一举多得。同时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分析、开阔、归纳、比较等,运用层进式、碎步式的教学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另问题的设计要非常讲究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的、身边的事例和历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对历史学习的有效性的认识,也可以问一些学生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如讲文化专制的时候,问“想一想最早对我们进行文化专制的人是谁”,“父母对我们进行过思想专制吗”等等以引起学生的头脑风暴。
3. 采取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而言,要想学好高中历史,必须具备好的学习方法。而这个方法必须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分析他们自身的性格、学习状况、学习中具体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自己亲身探索出来的学习方式才是真正适合的。
三、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有着更高的目标和任务。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做出改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改善教授、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成长为具备正确历史观和科学的历史分析能力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孙群章.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J].魅力
中国,2013(13):163-163.
[2] 李志斌.浅谈课标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J].华夏教师,2013
(8):86-88.
[3] 郑伟.浅议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优化与提高[J].文理导航,2013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探究式教育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探究知识和信息来检验和研究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以实现教学目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探究式教学也被称为"问题导向教学",因此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逐步引导,才能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程必须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积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
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挥自身的探究精神与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探究历史。"因此,探究式教学是新教改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新教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我们从新教改的要求中可以看到,高中历史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开拓。探究式教学这种"问题导向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和实践性,将学生引导到问题的"质疑"中,锻炼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知识的能力。我们说的探究式教学一般分为三个步骤:"提出质疑","探究问题","解答问题"。
1.提出质疑,营造问题情境
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实践探究式教学,首先得从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开始。现代高中生都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主动作出判断。历史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提出质疑"的能力,多选择一些历史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在课堂中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提出自己的质疑。老师可通过学生的疑问推出新知识点,并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探究知识点,最后解决问题。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和研究知识的方式往往能收获较好的教学成果。在我们营造问题情境时,我们要根据知识点来创建,问题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建设性,能够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供学生来思考和探究。
例如:我们在讲授"新航线的开辟"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先播放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大背景,然后教师再及时提出"为什么说1500年前后是历史上重要的分水岭"这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在有视频资料的辅助引导下,学生的兴趣往往能提起来,学习积极性有了,便有有利于进入教学课程。
2.探究问题,传授思维方式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会如何分析问题。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通过引导给学生传授如何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够不断更新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然后再用这些方式方法运用到更多的学习探索中。在我们教授历史课程时,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依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主张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历史知识连贯起来并运用它,做到真正地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如何才能让学生将历史知识连贯起来呢,我们认为最能够展现学生能力的探究方式便是调查。在授课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调查或者查阅资料来了解历史事件和影响,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成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会如何从多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历史古迹和纪念馆等等,让学生切实体会历史的真实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究历史问题。
3.解答问题,展开讨论
在解答问题的环节,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更鼓励学生采取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学习已经被证实是一种能够大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积极性的方式。在我们解答历史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任务小组,就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个问题,然后得出自己的答案。然后进行课堂交流,小组之间再互相考核和思辨,最后通过教师答疑,让大家的探究成果得到肯定、纠正和分享。
三、新教改下如何做好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
在新教改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到新的教学模式是需要充分的实践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更新理念,不断探索。新教改下如何做好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观念转变从教师开始,实践从教师开始。在新教改的要求下,教师要主动改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增强改革意识,并在课堂中开始主动实践新教学理念。
2.要善于抓住知识点和矛盾点。探究式教育的关键在于质疑,有质疑就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如何能产生质疑呢?那就是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的矛盾点。我们抓住的矛盾点还需要跟知识点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在疑问中获得真正地知识。
3.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育手段,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我们知道,只有创设了更真实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学习中。从而学好历史知识,学到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