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思想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思想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思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思想

篇1

1、鲜明的时代性。新教材中引进了具有鲜明特征、学生喜欢的通俗歌曲、数字化时代的音乐、民间传统的音乐、娱乐音乐等,这些作品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作品,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作品。即符合现在的审美特点,同时这样的设计也隐含着音乐文化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道理,使学生树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文化现象反映不同的时代特点;事物的发展要适应时展的观念。

2、丰富的创造性。由于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等特点,它必然能发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这种能力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这种能力能更好地得到培养 。新教材中体现创造性的地方有许多,欣赏、唱歌等教学都可以有教与学的创造性体现,但最有代表性的是“创造与活动”,如:“漫步动物园” (六年级),不管学生用有音高的旋律还是用没有音高的节奏来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都培养了学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不同类型表现方式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充分的开放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们二期课改的重要思想和行动口号。要促使学生发展,就要给他们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新教材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新教材的每一课的主题切人点都比较小,为教学中的拓展留下了广泛的空间;新教材是以音乐人文现象作为结构教材内容的条件,为引导教学中不同层次的深入探究提供素材。

4、显著的综合性。新教材的内容上除了音乐本身以外,还涉及到大量的舞蹈、文学、历史、戏剧、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综合性是显而易见的。新教材的综合因素其实质就是把音乐放到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之中,音乐作品的产生、音乐流派的形成等现象都是受到了其它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二、教材框架结构特点

各课(单元)教学主题鲜明,人文色彩鲜明。古今中外的教学课题循环穿插,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整体化内容设计,使听、唱、奏、创作、律动等教学活动更加紧扣主题。模块化的栏目组合,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实施新教材的策略与方法

1、更新理念是前提

学习模式:实施新教材试验工作的困难,首先来自音乐教师们对二期课改精神的认识不足,他们虽然对老教材并不满意,要求改革。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旧观念来看教材, 最为突出的是不能正确地把握“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甚至出现重技轻艺的现象。因此理念问题没有解决好,新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就不能自如的运用。因此在新教材试验的前期,我们首先从教学理念的转变抓起。

从而正确理解〈行动纲领〉的指导思想和改革的四个突破口,通过听听、学学、议议,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活动为基础,适当淡化乐理知识、视谱内容,突出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功能的指导思想和加强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为前提的审美基础教育、提倡以听觉为先导、动觉为切入口的音乐基本训练、以即兴创造为抓手,以想象、联想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与学生需要的音乐学科教育体系的四个突破口。

2、指导方法是关键

方法模式: 观念的改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数千年以来一直是私塾式、梨园式的师“授”生“ 受 ”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教师本身所接受的就是此种教育,只是角色的转变而已,即有学生转变到教师。由此通过三条途径来解决:

(1)途径一:以课题为抓手,把我们在新教材试验中发现的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加以解决,进一步推进试验工作不断深入的研究。

篇2

二、总结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方面:

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之一,音乐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认真学习音乐带来的兴趣与收获,能通过学习音乐使学生懂得学生之间是团结合作、团结互助的。

1、音乐组教师共同探讨新课标后新的理念,鼓励老师潜心钻研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能认真讲解好年段的音乐乐理知识,其中包括: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乐欣赏等等的感情演唱。

2、能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能认真准备课程,能认真写好音乐的教学教案,并做好音乐道具。能不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寓教于乐,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热衷于音乐。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立创造性的音乐让学生感知。

4、能坚持培养部分音乐方面的特长学生,鼓号队的小指挥手,套笛乐队等等,开发他们的潜力,给他们信心,提高他们的水平,并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本学期,鼓号队的同学基本上都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音乐感觉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与实施措施总结方面:[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1、音乐教师能够探讨新的音乐教学方向,以便指导音乐教学。

2、能坚持常规月查,能把课备好、能保证教学高标准的正常进行。

3、在音乐教学中,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良好的唱歌习惯,如正确的站姿,练声,练耳,视唱,唱歌习惯。

4、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可用资源。如:各种音乐器材、多媒体设施等,能充分体现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

5、课余时间对音乐方面有一定天赋的学生进行指导,能让他们沿着自己的特长方向去发展,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激起他们的创作火花。

四、竖笛进课堂教学总结方面:

1、在教学竖笛教学方面,每节课能让学生竖笛器乐进课堂,每次就是二十分钟左右的练习。包括基本的音阶、旋律等等。

2、能配吹谱方面统一采用简谱,能让学生看得懂,而且让学生明白歌词里面的意境,能使学生做到吹奏熟练,学生遇到不会吹奏的地方,教师能够立刻解决难点的问题。

3、能够使五年级的学生也坚持必须要带,能做到课堂做音乐笔记乐理知识,能够使学生掌握乐理知识。加强对器乐艺术的理解与审美能力。

五、总结学生音乐成绩方面:

篇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7―0063―01

一、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小学音乐教材改革

1. 要把培养小学生审美素质作为教材编写的首选指导思想。要清楚地认识到审美教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而又各自独立的两种教育方式和目的。

2. 审美思想的渗透要自然地融合在教材的每一个部分。无论是视唱还是歌曲,无论是欣赏还是律动,首先要考虑美感并尽量选择小学音乐宝库中最具美感的小学音乐作品来编写教材。要让教材的每一页、每一段旋律、每一个音符,甚至每一幅插图都清楚地印上美的烙印。

3. 加大小学音乐作品分析、理解的内容。要在唱歌、欣赏等课程中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一些小学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分析来理解小学音乐作品,体会美感。

4. 要科学合理安排小学音乐要素的教学。音乐的美感,离不开掌握旋律、力度、速度等基本音乐要素的基本常识,这些知识在现行教材都有涉及,但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导致教学上缺乏层次感和连贯性,有的知识安排单调枯燥,不宜于学生接受。

5. 教材编排要有一定的灵活度。由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不同的地域条件、历史传统下有不同的情况,一刀切的教材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要么针对不同地区编写不同的教材,要么在教材中留下较多的供教师发挥的空间,让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作有意义的删除和添加。

二、加强小学音乐师资的培养

1. 作为专业的培养小学音乐师资院校,要努力加强对师院生的审美素质的培养,要通过文学、艺术等姊妹艺术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2.学校要把评价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和其在课堂中是否注重了对学生审美教育直接挂钩,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明确把审美思想的渗透提出来,督促教师主动地做好这项工作。

3. 要支持和鼓励小学音乐教师积极开展美育方面的研究。选课题,定步骤,开展实验,及时总结提炼并尽快予以推广和应用。要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审美、崇尚审美的舆论氛围和环境。

4.要督促在职小学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修养。要给他们定任务,压担子,要组织他们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认清教育发展的形势,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要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学习经验,增长见识。

5. 要尽快解决师资“量”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音乐教师的师资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小学音乐课由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教。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一些基本的小学音乐常识都无法正确传授给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改进小学音乐教育的方法

篇4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 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 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 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 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 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 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 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 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 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 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 ;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 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 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 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 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 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 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 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 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 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 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 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 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图式: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综合音乐感教学活动模式为:

    附图{图}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 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 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 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 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 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 。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 个性发展。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的音乐教 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 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4.静态与动态。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 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 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

    5.单一与综合。

    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多种,主要为声乐(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本训练。作为普及的学校 音乐教学,“综合”是它的主体,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综合”更为适宜。

    四、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 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 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 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 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 ;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

    附图{图}这一模式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让儿童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 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 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游戏模式既是唱游课的教学模式,也是唱游教 学的过程,这模式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紧扣,循环发展。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 ,还可引伸到中年级。⑤唱游课教学评估,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能力、 审美情趣进行测试,并评定“优、良、中、差”。

    2.小学的中、高年级及初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 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

篇5

关键词:

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启发其音乐兴趣、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形成健康审美价值观的基础。而当前的教育资源并不平衡,相比较城市而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指导思想、师资、硬件、教学方法等层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听之任之。需要有针对性的通过不同层面来不断改善。笔者于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间分别对南阳市下属的南召县皇路店镇广庄小学、尹店小学;镇平县石佛寺镇党庄村小学、老毕庄小学;内乡县赤眉镇齐营小学、马营小学;方城县拐河镇姚店、史家庄小学;社旗县桥头镇史庄、陶庄小学进行实地了调查。结合调查所得出的存在问题,进行实际分析探讨,进而结合实践探讨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之策。

1思想认识方面

1.1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这些学校的领导基本都对音乐课不大重视,更难说能认识到音乐教育的作用,这也难怪音乐课在这些学校中的尴尬地位。虽然说当前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但那种唯升学率第一的思想在当下尤其是农村学校还是相当的存在。我们不能指望着农村小学的领导能够马上转变观念,但通过笔者和几所小学校长的长谈,可以感觉到,其实他们也是明白道理的,只不过也是身不由己。乡里、镇上、县里一层一层总是要去评比排队,而排比的依据基本就是所谓主科的联考成绩以及升学率。所以说,要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思想层面的不重视,更多需要的应该是上层机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层面思想上彻底的转变,并将这种转变真正的转化为实际教学实践层面的改革变化。

1.2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理念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其非具象性、非文字性的特点,使得我们在进行欣赏时具有充分的想象、感知空间,实际上就是从中感受到美。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强调音乐的美育作用,强调音乐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审美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学会发现音乐美、感受音乐美、创造音乐美,得到音乐美的陶冶。所以说,我们的音乐教育绝不能以教会多少歌曲、欣赏多少歌曲为目的。而是每欣赏一首、学习一首都要从中真正得到音乐美的感染。这里首先就是音乐的选择问题,教师在选取音乐进行教学时更应该注重音乐的品质,其内在感染力,能否打动人。那些空洞无味、大而空、形式大于内容的音乐,对学生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即便选取了合适的音乐,教习上也要讲究方法,要注重课堂互动、注重学生自身真实的感知,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而不是简单的教唱完事。

2加大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教学条件

这是一个极其实际的问题。随着社会的飞速,音乐传播技术也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课堂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音频视频资料的搜集与播放,电子音乐教室的使用等等在当前的城市小学音乐教学中已广泛运用。但在我们对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调查中发现,其硬软件设备运用方面及其薄弱。不要说电子音乐教室,有一些学校甚至连个教学用的电子琴都没有。至于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有很多学校没有。这样的情况下,音乐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一些音乐教师也很无奈地表示,自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应付了事。通过我们和学校领导的交谈知道很多时候他们也很无奈,因为每年所拨的教育经费很有限,而他们需要办理的事情有很多,所以作为一直并不被十分重视的音乐课,自然很难从中分得一份羹。所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还是要在思想上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就是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大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这就回到了一个老话题,就是需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当然,这些年,政府在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笔者多调查的几所学校的校园环境、设施都相当不错。但这些大硬件的不错并不能代表教学设备这些小硬件的不足,尤其音乐教学设备。这就需要我们不要总是搞“面子工程”,也就是说,有了相应的资金扶持,不要总是盲目地把学校建筑搞得多么“高大上”,要注重教学设备的跟进,注重“内核”的提升。

3师资及教师素养问题

和当前很多农村小学一样,笔者所调查的几所学校师资力量较差。只有两名教师是本科音乐专业,其他的有专科还有其他专业带教的。其实,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音乐师范类毕业生也日趋增多。但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并不愿意去农村,哪怕是在城市干一些其他工作也不愿意到条件差一点的农村教学。面对这样的现实,切实可行的就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吸引更多大学生投身于农村小学教育中。对于那些已经在农村小学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一方面应该从思想上安定下来,真正的愿意全身心投入教学当中。另外就是学校领导应该切实将音乐课放到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不能过于漠视。还有就是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去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这不仅是面对现代化教学的所需,更是自我素养提升的必然。

4教学方法层面

4.1音乐的选择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的选择至关重要。而在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农村小学生最喜欢的音乐形式还是流行音乐,其次是儿童歌曲。所以说,在教习音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适当加大选择一些的清新健康、风格活泼的流行音乐。比如《飞得更高》《感恩的心》《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这些内容向上的歌曲,能使得学生在欣赏学习的同潜移默化地获得正能量。另外,针对小学生爱动活泼的特点,可以适当选择如《嘻唰唰》《最炫民族风》《倍儿爽》等这样动感且朗朗上口的歌曲,在教习的同时适当编些舞蹈,又唱又跳,特别能调动小学生情绪。当然,并不是说要清一色选择流行音乐。其实,真正最适合小学生学习欣赏的还是优秀的儿童歌曲,教材中也选择了大量儿童歌曲。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儿童歌曲的热情不如对流行音乐高呢?这个一方面是当下的大传媒环境的影响,流行音乐的传播过于强势。但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师在教习儿歌时过于死板,重说教而轻互动,重欣赏而轻练唱。这就涉及到我们下一个要探讨的问题。

4.2实践互动层面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上课时不太不注重互动性的实践,不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其实,小学生处于爱动爱闹的年龄阶段,不具备对事物的深层思考能力。音乐的教学不能太过于死板,过于说理。而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使其在自身实践基础上获得音乐美的感知。当然这里所谓的实践能力并不是说要每个学生唱的多好,弹琴弹的多好。主要是让他们多亲身参与,培养音乐感知力。比如在课堂上少一些教唱,让学生听伴奏后自己模拟演唱,分组分队像比赛似得演唱。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上课用的电子琴,哪怕是一些简单的音符的弹奏。这样起码他们有了参与感,有了好奇心,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去感知。

4.3与本地音乐资源的结合

前面我们提到了对流行音乐的运用,这里要说一说对民间音乐资源的利用。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国家音乐发展的根和魂。尽管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民间音乐的生存在当下不容乐观,但随着人们传统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力开展,人们对民间音乐的传承愈发重视,而教育传承是其中很好的一项途径。当然并不是说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要怎么大量的去教习民间音乐。而是说,我们可以恰当地和本土民间音乐资源相结合去进行教学。河南历史悠久,民间音乐资源丰富,南阳地区的大调曲、民间歌舞、宛梆等音乐种类有相当的名气。我们可以很好地去结合这些乡土气息极其浓郁且蕴含丰富的资源,在课堂上去欣赏、教习一些地方戏、地方曲艺等。这样的做法并不稀奇,其实在很多民间音乐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有体现。比如西安长安区的农村小学校都学习西安鼓乐的演奏,还要举行定期的比赛。其实对于小孩子,教习一些地方民间音乐,他们并不会很排斥。在此次的调查中,我们在四所学校做过实验,教习他们一些地方戏、地方民间歌舞,他们非常好奇,十分乐于学习。这样做,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也是极其有益的。

4.4美育在教学方法应用上的合理渗透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使其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我们通常所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其中的“美”说到底就是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而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提升学生音乐审美价值观,学会感悟音乐美、发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也就是说,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实际上处于很重要、很有效用的一个位置。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教习音乐中通过讲大道理,告诉他们什么是音乐的美,怎么样感受音乐的美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并未完全形成固定的审美价值观。但也正是源于这一点,我们在音乐教学上更要注意怎样能够在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音乐审美价值观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

5结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的当下,我们应该重视音乐教育在此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和许多农村小学一样,南阳市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调查分析,提出较为切实可行的改进之策,并尽力将其付诸实践,以使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有极极之改进。

作者:杨丽 单位: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图式: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综合音乐感教学活动模式为:

附图{图}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篇7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制力相对也较弱,并且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充满热情。因此,要想搞好小学音乐教学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况且,在小学生这个阶段,他们自身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因此,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所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兴趣的激发是需要一定情境的,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利用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来创设情境。多媒体可以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掌握教材上没有的内容,也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教材内容,还可以以丰富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二是教师在讲解音乐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加入一些音乐创作背景或者时代特征以及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从内心深入到创作音乐的氛围中去,去感受作者的思想,去理解音乐的内涵,这样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把握会更加全面,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本身的音乐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2.快乐教学,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乐教学既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在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以及教材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快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做学习真正的主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以及性格特征,快乐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感染学生的情绪。作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学习楷模,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以自己不同的情绪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入其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学习音乐时肯定会有不同的表现,作为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同时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让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三是以故事或者游戏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这样学生会更加易于掌握。

二、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就必须要树立足够的自信心,音乐学习同样如此。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赞美可以激励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相反,呵斥只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压抑学生的潜质。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赞美学生,学生在教师的赞美下会越发地努力学习,对音乐学习以及将来的发展充满自信。同时,我还经常鼓励学生要大胆地创新,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演奏方式或者对音乐独到的理解要给予支持的态度。在教学中还可以辅之一些著名音乐家的成名故事来帮助学生树立起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没有缺点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因此,在赞美和表扬的同时教师要适时地把学生还有待加强的或者理解表现出现偏差的内容委婉地告诉学生,此时,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对其的指导,改正起来相对容易,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性格特征也不相同,由此而带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也大有不同,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以自己诚挚的感情和学生交流和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生活上或者学习上遇到困惑、困难或者阻碍时,适时地给学生引导、指导和帮助。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毫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快乐地学习,对音乐萌发出无限的喜爱,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三、勤加练习,学会体验音乐

学生只有具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真正地从内心深处爱上音乐。只有热爱音乐才能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才能在音乐创造出获得极大的满足,也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所以说音乐体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勤加练习,学会体验音乐。唱歌是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大家都知道能够唱歌不代表就是会唱歌,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要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追求演唱歌曲的内涵。教师在让学生演唱歌曲时,要让学生充满情怀,要指导学生一边演唱一边在心里描绘出歌曲所描绘出的画面,把自己想象其中,让学生可以在心中全面融入到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中,使学生的演唱充满感情,有生命和活力。

篇8

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

在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德育教育的观念,切实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思想基础,分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

在我们小学音乐的教材中,有很多教材具有明显的德育教育的影子。比如:《国旗国旗多美丽》《我的好妈妈》《我们多么幸福》《爱我中华》……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其中所赋予的思想精髓,这些都具有明显的德育教育。比如有一些教材其蕴含的德育教育比较隐晦,学生不能直接从歌曲中感受到德育品德,需要教师发现和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例如,《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等。

(二)巧设教法,创设情境德育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教材中讲述的故事,将故事中所表述的德育内容生动的给同学,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音乐趣闻趣事、音乐作家传记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例如,我在讲述《卖报歌》时讲述卖报郎为了能够吃饱饭、不饿肚子风里雨里去卖报,“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以此为对比,告诉学生现在生活的美好,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的难能可贵。

二、音乐赏析,开展学生心灵“美”育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强调“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活泼鲜明的。教师应该选择适宜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讲述音乐的内容知识,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例如,我在讲述《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先要讲述学生自己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敢于斗争、不畏强权最终英勇牺牲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思想,并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句歌词所赋予的丰富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对王二小产生崇敬之情,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品质。

三、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篇9

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是我国学生培养与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性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其核心思想。核心素养是中国每一位学生应当具备的、支撑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我国的核心素养教育及实施现状

有学者提出,核心素养通过“提出”“研制”“整合”“渗透”“深化发展”五个阶段渗透教育过程[1]。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关系紧密,教学内容及其实施的过程应当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载体与途径。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时间并不长,或存在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准确,如西北示范下雪教育学院、西北少数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李泽林教授曾指出许多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准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有“被泛化的危险”[2]。我国大多数地区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刚进入从理论向实践转化阶段,实践成果略显不足,转化经验也不甚统一,教育政策要相对滞后。

二、青少宫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优越性

“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是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三个途径[3],有学者认为,在此项三途径中,难点和焦点在于形成核心素养评价体系[4]。当下教学评价的改革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核心领域,然而,究其本质,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社会矛盾在教育中体现,包括人才标准、社会价值取向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这些都会直接制约和影响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改革进程。青少年宫教育形式能很好地规避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阻碍。青少年宫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这正契合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同时,青少年宫教育作为学校教育补充形式的性质,决定了青少宫教学评价理念不同于学校教育,青少年宫的教学评价理念可以回避诸多社会矛盾,从这一点出发,在青少年宫推广与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将更有利于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经验的累积及其对教育的全面渗透。

三、青少宫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实践活动强调以实践和探索为主地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相契合。将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2.跨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原则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分科课程有其优势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分科使得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被破坏遭到,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及排他性和独立性也非常突出的。这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碎片化,知识很难还原到问题情境中。因此,传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促进学科融合,是推动和落实核心素养课程变革的有效手段。3.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原则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养成是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打破填鸭式讲授教学模式,开展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势在必行。将教学过程开放、作业开放、评价过程开放,加强课堂教学与社区、家长等多方面的联系,能够更好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作用,让核心素养积淀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共生。

四、青少年宫音乐教学模块核心素养目标设定

1.文化基础了解中国以及世界音乐历史文化,能够自觉尊重和维护音乐财富,在各种音乐实践中积累音乐审美经验,形成健康的审美取向和表达欲望;通过音乐表现和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帮助孩子在感性的音乐活动中坚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理性思维形态,在构建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勇敢的探索精神。2.自主发展学会学习音乐,乐于学习音乐,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调解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和手段辅助音乐学习;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觉、自信、自制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3.社会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音乐的文化的多样性过程中建立民族音乐自豪感和中华音乐文化自信,形成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意识和行为。

五、青少年宫音乐教学模块课程设置

1.年龄结构5~10岁儿童。原因:依据植物神经学观点,生命早期,许多神经元决定了皮层上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10岁以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决定了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因此,对于音乐动作技能的学习来说,10岁以后才进行已经比较迟了;心理学家认为,音乐动作技能开始血是时间最佳时间在5岁左右;音乐心理学家爱德华•戈登认为,音乐才能的发展似是在9岁时达到平衡[5];柯达伊认为,儿童的音乐学习最好在6岁之前,最迟不能迟于9岁。此外将年龄设置为5~10岁也是青少宫教学的一般性质与特殊性决定。本纲领为青少年宫音乐课课程设计的总体指导纲领,旨在为青少宫各音乐门类学科教学大纲设置提供指导方案,是青少宫各音乐学科在制定教学内容时的指导依据。以声乐1课程为例,在实现“人文积淀”核心素养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以“选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材料4~6首”,则可以确定教学材料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将核心素养的其他基本要点相结合,如:教学材料《悯农》,在实际教学中需关注的核心素养应包括:如上所述,同一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多个核心素养基本要点目标的共同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考虑核心素养各基本要点的实现路径,缜密设计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过程。综上所述,自我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以来,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正逐渐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但是实践成果仍不足,转化经验也不统一,教育政策相对滞后。在核心素养推广的众多难点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问题是其中之一。青少年宫的教学评价理念可以回避诸多社会矛盾,更有力于做试点项目,推广与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本文通过核定青少宫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确立青少年宫音乐教学模块核心素养目标,研究核心素养在青少宫音乐教学中各教学课程设置纲领,为青少宫推广核心素养教学打下基础,为核心素养在教育的各个层面的实现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田秋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9.

[2]李泽林.防止核心素养被泛化的危险——兼论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化倾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05):158-163.

[3]一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9):34-37.

篇10

现阶段,要想提升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基础,它能够指导教师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新时期,在积极加强中小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未来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重点教学目标。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深入掌握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并对义务教育的内涵进行充分的理解,将其作为最终目标来设计并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才能够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我国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将审美作为音乐教学开展的核心,并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培养做努力是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和关键指导思想。在以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引入课堂,促使学生对我国音乐历史和文化进行充分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了解,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因此为我国综合型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制定教学策略

(一)应用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创编活动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抓住课堂活动中的细节,鼓励学生应用发散性思维展开思考,从而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中小学学生的日常生活通常相对丰富,课余活动较多,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节奏,这些节奏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内涵、情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学习中切实存在的“铃铃铃,铃铃铃,下课了”等节奏,自主的展开音乐设计,并逐渐增加难度。这种创编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思考和大胆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充满特色的音乐课结尾

在设计音乐课程结尾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首尾呼应。例如,在进行《光辉的历程》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程之初,应以《当兵的人》一首歌作为开头,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当兵”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而在课程的尾声部分,应将《中国军歌》作为结束曲。这样首尾呼应的教学模式,充满了特色,学生在对类似歌曲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此类型音乐中雄壮有力的特点,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样一首曲调、节奏的背景下走出课堂。生动、个性的音乐课程结尾设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根据学生特点科学应用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学生喜好选择并应用教学模式,更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新时期,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而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仅仅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展开,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掌握。

例如,在进行“节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节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各自进行思考,并通过合作提升任务完成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促使学生对大量的音乐信息进行搜集,并对节奏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对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新鲜的事物能够有效吸引中小学学生注意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为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人文素养,能够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而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能够从小培养其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对于学生内在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现阶段,为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我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增加音乐教学比例,并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人才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静玉,丛林.多声声乐表演课中获得的启迪——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的拓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4).

[2]袁国贤.回归本位教学关注内涵发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思想的核心及策略[J].音乐天地,2014,(07).

[3]周顺平.论高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两份调查结果的评价与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15,(03).

[4]袁国贤.回归本位教学关注内涵发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思想的核心及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

[5]刘畅.生态系统理论:一个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新思路[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02).

篇11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进行音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凡是成功的音乐家(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无不具备超群的听音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抓住契机,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能力训练,是不可忽视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下面是笔者在具体的教学中的做法。

一、把握小学音乐的指导思想

小学音乐新课程的目标强调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极力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小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1.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吃透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一些教师没有转变教学方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缺失等问题与困境。小学音乐新课程的目标强调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极力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小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比如:月亮和星星是童话世界里最美丽、最神奇的自然景物。面对浩瀚无垠的星空,孩子们可以展开无限的幻想,并对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在星空下,美丽的传说、奇妙的神话、妈妈的催眠歌也伴着月光娓娓流出。月亮和星星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孩子们的童年不能没有星星和月亮。因此,我们这一单元选编了一组以月亮和星星为主题的歌曲、乐曲,旨在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从小立志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便长大后去探索宇宙、星空的奥秘。

小学生音乐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在音乐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境,诸如音乐教师不乐意教,音乐教师不知道如何教,学生不愿意学,学校其他学科教师不重视,学生家长漠视等,这些现实而具体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校、音乐教师、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积极寻求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推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三、音乐教学也要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好、中、差等很多个层次,教师上课前要运用启发、激励、真情实感去激励学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齐步共进,促使“学困生”由自卑情绪向自信方面转化。教师对不爱音乐的学生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在技能训练方面放低要求,做到量体裁衣,激活他们的音乐细胞。教师要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来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情绪和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个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作为小学音乐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以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四、在音乐教学中自我提高的体会

篇12

(二)融合乡土音乐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种音乐教材中均包含着优秀的民族经典音乐作品,但是多数的乡土音乐作品却未被编进教材。因而,在高校音乐艺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多运用乡土音乐教材,让学生学习乡土音乐,了解家乡、爱家乡,在开拓他们视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尊重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应将乡土音乐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热情和兴趣。

(三)突出音乐学科的主体性

当前,艺术领域中包含着戏剧、舞蹈、音乐等丰富的艺术形式,但是艺术教学的课时较少、教学方式单调及各学科的不相互往来却与之形成了现实矛盾,因而有必要强调学科综合性。不过,要将音乐学科作为学科综合性的主体,将音乐作为教学的主线,运用实际的一些音乐材料将其他艺术门类学科联系在一起。总之,学科综合只能作为音乐学习的途径,不能置于音乐理解和学习之上。

(四)传承优秀音乐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外国音乐作品涌入我国,这也预示着音乐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对待这些外来音乐文化,从中吸取有益成分,去除不利于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成分,将国内外优秀的音乐艺术融合到高等院校音乐文化领域当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音乐艺术。改变音乐课堂仅唱歌、仅听音乐等单一的教学形式,多元组合和排列音乐知识理论、表演技能、欣赏、唱歌等课程设置,以激发在校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获得比较好的课堂效果;⑵为了使高等院校音乐艺术课程改革更好的进行,应将各种评价方式相互结合,例如互评、自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并逐步形成音乐教育鉴赏及音乐教育批评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模式。

篇13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

Enlightenment of Comprehensive Music Sense Teaching Approach upon

Normal University Instrument Music Teaching

PANG Rong, HUANG Hong-yan

(Music Schoo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1)

高师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肩负着发展中国音乐教育的重任,器乐教学是高师音乐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师音乐教育本科专业所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师器乐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指导思想单一,忽视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集体合作技术与协作精神。在培养学生方面追求规范化的演奏技术技巧和曲目的难度,而忽视舞台表演和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采用传统的教材和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独特性和差异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人格修养以及与其他课程的相关联系。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课程都是分科设置,这种设置容易忽略与其它课程或学科之间的联系,造成了理论与技能的割裂和孤立。同时技术至上,重技轻艺的教学导致师生不熟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最新动态,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脱节。而当今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新焦点,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已转向多学科为基础的音乐教育,面对着21世纪国际音乐教育的新趋势,中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器乐教学同样面临着激烈的挑战。

一、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核心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美国音乐教育研究项目“当代音乐计划”中的研究成果之一,是真正产生于美国本土的一种教学法。又称美国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式发掘创造力教学法,包括音乐共同性因素原则、音乐实践性原则、综合性教学三大原则。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主要通过构成音乐共同性因素进行音乐教育,因而具有总体性、综合性的体系特征。这种特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音乐史和相关音乐理论进行音乐素质培养。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以往教育中音乐知识、技能条块分割、不能相互融合、促进的状态,它并不强求一定的技术或学习方法,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音乐诸要素和音乐实践活动的综合,以及演奏、演唱、分析、创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水平和程度上都能建立起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下的高师器乐教师

(一)准确的教学思想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不是重复千人所做的事情。”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都有一个共同点:教育思想的核心都是建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来领悟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器乐教学是一种操作性的技能教学,它不同于其他理论知识可以无师自通,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训练,才能顺利正确地掌握。一位好的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成果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因此高师器乐教师要彻底改变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将通过对学生自觉乐感的培养,营造一种富有刺激性的音乐环境,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综合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器乐演奏等理论基础将概念性的知识与技巧性才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充分感知音乐的能力和交流音乐作品内容的能力。从而推进高师器乐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出具有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一专多能”的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

(二)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众多的乐器种类、多样的演奏手法、丰富的音响色彩,将人类的音乐思维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摆脱了声乐艺术的一些局限,人声不能演唱的音域,乐器演奏能达到,人声不能达到的音响效果,乐器演奏能做到。在国外,青少年学习一门器乐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都是以器乐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师资和设备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高师器乐教学从教学效果上并为凸显其重要的地位,要想器乐教学向正规化、多样化、综合性发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综合性音乐感教学法中提到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完整的音乐体验和审美体验,在一切课上强调表演、分析和作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在探索音乐过程中有个人的自由。将音乐体验与本民族文化和自己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在每一音乐体验中提供综合的音乐因素,不要使音乐的任何一方面、因素、功能从音乐的统一整体中割裂而孤立开来。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的学习音乐上,提倡从爵士、摇摆、流行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电子音乐中吸取多种音乐体验。那么高师器乐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不光只设立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应当从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个性、学习效果出发设立长远的教学目标。再将长远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导,分学年、期、月、周来设立教学目标,这样教学就会有一种延续性、发展性、自省性。无论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还是长远目标,教师都可借鉴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中提到的课堂教学目标来设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因为这种教学法是在综合、比较、精心研究世界多种先进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比较适合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中提到教学内容要综合音乐史与音乐理论知识进行素质训练。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中有的是由器乐基础的,有的是没有器乐基础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按教学对象的水平选择教学内容。对一些有基础的学生,除了进一步提高其演奏技巧、拓宽曲目和演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中外名曲外,最重要的是在演奏乐曲时要求学生能结合音乐史、乐曲的创作背景正确理解所演奏的乐曲,同时能有创意地独立进行乐曲处理,了解其乐曲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的一般规律,使之具有更高的演奏水平。对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除了要求在初步掌握该乐器的演奏方法、基本技巧时更应了解该乐器的发展过程、发声原理、性能、表现力和代表人物、代表作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有感情地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无论是有基础的还是没有基础的学生都应深入的了解乐队的编配和排练方法。在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提出在课堂和排练中,都通过实际表演、欣赏、描述、作曲、即兴等活动来强调共同性因素,教师在选择教授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演奏表演时对音乐作品进行正确的识谱并进行再创作,在分析作品时能感知音乐,并通过所学乐器对音乐进行描述,最后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乐曲后能抓住所学乐曲的风格特点进行作曲。

(四)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

综合音乐感教学方法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要强调个体化的指导。器乐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示范讲解为主,教师在口传心授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模仿练习中形成对音乐和音响的概念,从而掌握技巧,获得控制乐器的能力,这种教学的方法容易使教师成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高师器乐教学的教师不应局限于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而应该在教学中将示范法与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发现法、情境法等交叉运用,互相结合,灵活变化具体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在接受能力、个性特点、学习目的等方面的不同,因材施教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缺点并找到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教学从而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所采用的独特教学方法下获得最佳的发展,使学生在每一次上课都能充分地享受到每一次演奏所带来的美感,从而获得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动克服困难掌握复杂的演奏技巧,将概念性的知识与技巧性才能结合起来,提高音乐修养和对音乐的感知力,形成各自独特的演奏风格。

三、综合音乐教学法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

(一)端正学习思想

一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认为器乐课是一门无关紧要、为了修满学分而选择的课程,因此在学习思想上就有一些被动。思想一旦处于被动,那么学习起来就觉得很难,学习效果也就不好,效果一旦不好,那么学习积极性也就不高,于是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上课而上课。要知道现在很多中小学多很重视器乐教学,作为以后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到两门器乐。这种被动地学习器乐课程只会让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而后悔。要想学好器乐为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服务,首先要端正思想明白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器乐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感受、理解、创造、表现音乐的能力和音乐思维的发展,器乐中眼、耳、口、手、脑等器官的协调并用,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能使各种感觉、运动器官更加敏锐、灵活,使其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综合发展,提高智力水平,丰富课余生活。器乐教学中的合奏、重奏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相互配合、顾全整体、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其次要有刻苦勤奋、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乐器演奏的训练是一种复杂艰辛的脑力和体力合一的技能性训练,单靠一时兴趣头脑发热是绝对不行的,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让演奏技能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取得进步。

(二)有效的练习方法

学习乐器,是非常讲究练习方法的,只要找到有效地练习方法,就能将乐器中的技术难点攻破,取得进步,坚定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首先要重视乐器演奏的基本功,基本功指的是掌握这门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和基本技巧。要想解决基本功这个难题,就得认真的观察和听辨教师在上课中所讲的相关知识,在课上尽可能的掌握,课后有针对性地练习一些与这些技法相关的练习曲,在练习的时候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其次在练习一些技术难度高的音乐时,要学会分段练习,先将其分解,慢速练习,然后加快速度,再将整首乐曲连起来练习,这种练习方法能将复杂的演奏动作形成一种肢体记忆从而变得容易掌握。最后在练习的时候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用心地阅读曲谱,对每一种记号、时值、指法、速度、力度、节奏、音准等都要一一检查,看看是否在练习的时候有遗漏。把这些技术问题解决好后,就要讲究音乐的意境和美感,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要求自己在内心形成乐曲相关的音乐形象,对所演奏的音乐作品有深刻的感悟,先感动自己,然后将音乐的内容与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感动别人。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剖析自我、现自己的能力和所长来找到有效地练习方法,做到事倍功半。

(三)提高艺术修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