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民办学校管理方法

民办学校管理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民办学校管理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民办学校管理方法

篇1

国家对民办院校的投入远不如公办院校,其发展也不如公办院校,加之社会、家庭长期以来对高职院校的错误认识,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遇到更多的曲折,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对此,应从纠正学生与家长对大专、高职教育的看法,以及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入手,逐步改善当前高职类学生思想迷茫、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散漫、就业竞争力差等现状,从而改变整个大专、高职类院校的精神风貌,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一、帮助学生重建信心

长期以来,高考被认为是人生的第一场博弈,而高职学生由于在这一场博弈中结果不太理想,从此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使他们对未来的竞争失去信心,选择的大学更多是出于无奈,难免对大学生活抱混日子的态度。对此,辅导员应通过公开课对新生进行积极引导,向新生阐述高考只是实现教育公平分配的一种手段,不是鉴别优劣的标准,也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进入高职院校,并不意味着自身不优秀,更不等于失去成功的机会。通过讲解本校一些成功的例子,或邀请优秀校友做讲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引导学生重新定位自我,重新发展自己。对于改变较缓慢者,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促其转变观点,积极调整心态,让他们觉得在这里学习有希望。

二、强化学生纪律意识

目前,我校的课堂缺勤现象较严重,学生自律性差。对此,学校首先要加强管理,采取制度管理与学生自治相结合,正面激励与负面惩罚相结合的措施,制定细致的校规、班规,加强考勤。每堂课做考勤,要求学生自我考勤。上课纪律以学生相互监督、班干监督为主,辅导员、上课教师监督为辅。有条件的应增加辅导员的配置,可让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充实学生工作队伍。实行班干轮换制,让大部分上进的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班干,且每个人担负起纪律管理的一部分责任,利用律他的机会律己,达到人人自律。另外,学校教务部门可设纪律督导员,努力帮助学生培养自觉性。虽然大学生个体意识较强,过多的管束会让他们觉得不自在,但过于放纵会使学习生活秩序失控。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只有加强管束,同时给纪律好的学生充分的自由,在对比之下,使其认识到,只有遵守纪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纪律管理模式。此外,要充实课外活动。我校学生自律性差,生活散漫,集中精力听课不是他们的爱好,但好动活泼是他们的专长。参加体育比赛、文艺表演既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赢得喝彩,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捣乱惹事”的机会。

三、改进教学方法

我校学生由于中学阶段基础较差,进入大学要面对新课程,理解概念颇有难度,课堂积极性不高,不愿独立思考问题,消极应付考试,学习非常被动。而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基本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手段。要改善这种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学时。压缩专业基础课,开设职业技能课,为学生进入社会的职业资格考试做准备。其次,教学方法上,尽量实现多媒体教学,采用立体形象的图片、视频代替刻板枯燥的板书、公式,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堂上来,然后才是对知识的传授。尽量让学生接触实物,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再次,要减少概念题、简答题、名词解释题等死记硬背式的闭卷考试,采用学生自命题、课程答辩、课程设计、提交成果、调研报告等考查方式[1]。此外,我校学生对专业目标的定位不明确。对此,学校教务部门应增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试等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培训。将此类培训、考试的成绩计入学分。

四、改进激励措施

民办院校有很多学生自身具备很好的潜力,他们的天赋并不比重点大学的学生差,只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被贬低、被忽视,在家庭缺乏关爱,在学校缺少鼓励,这使得偶尔的一次鼓励显得尤为珍贵,精神动力一旦被激发,就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抓住每一次机会去表扬他们。如提出一些容易理解、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回答,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认真点评,然后给予表扬,使学生乐于答问,乐于展示自己的见解。有部分学生由于长期被贬低,自尊心不强,对批评有很强的免疫力。对于这类学生,可进行正向激励,不批评差的,只表扬优的。当批评变得很罕见的时候,他们才会明白受到批评的情况有多么严重。

五、结语

针对高职类学生思想迷茫、基础薄弱、自律性差等特点,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应在思想上努力帮助其重新定位自我,竖立信心;在教学上要调整课程设置,与社会职业需求无缝接轨,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学生管理上应细化奖惩机制,采取多重激励方法,用丰富的文体活动充实学生的业余时间。

篇2

管理学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具有理论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特点。为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灵动性为教学重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并且大多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面对民办高校的这种情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管理学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与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案例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用案例教学法来实施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堂设计以教师为主,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授

管理学主要对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进行研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授课,让学生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的基本含义和实施过程。由于知识点较多,课时安排又比较紧凑,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辅助地位。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很容易出现授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大幅下降的现象。

(二)大班授课,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民办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授课。而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目的普遍比较盲目,学习一门课程主要以拿学分、不挂科为目的。在管理学大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得一部分学生出现平时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等现象,考试时临时应付。另外大班授课,教师如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授课,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在讨论环节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三)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试卷考试为主,这种方式容易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公平性和严肃性。但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单一的试卷考试形式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强制性理论知识的记忆为主,忽视了管理的实践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在采用案例分析、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最早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实行,将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穿插到理论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讨论的一种授课方式。1990年以后,我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并推广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一般有四个环节。第一步是课前教师收集整理加工案例;第二步是学生阅读案例,并围绕案例进行查找资料;第三步是案例讨论,这一步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提升效率,教师可以对学生实行分组并围绕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展开讨论;最后教师还应对案例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对学生参与和讨论情况的印象与评价。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也可能并不实用,且非常难以吸收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以管理学中组织职能的过程为例:通过理论可以了解到组织职能是围绕着组织结构的建立、维护和变革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职位设计、部门划分、职权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的协调等内容,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这些知识较少,所以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这些知识点,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但案例教学将这些理论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细节通过案例的形式展现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对这些管理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实施过程,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发表见解。通过这种方式一是促进了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加强了学生对管理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讲授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讲解员,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知识传递,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自己掌握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很少。案例教学是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查阅案例讨论中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的一种授课方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小组讨论和总结三个阶段。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和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不仅注重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也达到了集思广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和引导者。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必须搜集、整理合适的、具有时效性的案例,这一步骤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师教学的与时俱进性。另外,在案例讨论和总结环节,为了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看法,教师必须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较深刻的认识。以案例为媒介,学生将复杂的知识融入到了生动的案例情景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也将新的知识融汇到了原有的知识架构中,并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水平。

三、提高民办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恰当选择案例教学内容和时间

篇3

一些民办学校在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出现了很多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因此,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针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一、民办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工作是民办学校的重中之重,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其中,教学管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民办学校需要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然而,当前一些民办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忽略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甚至一些民办学校将教学、科研等作为教学管理的中心。因此,不断强化民办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民办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1.转变观念,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民办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这是做好民办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民办学校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选拔教学管理人才的时候,尽量从学历、专业等方面入手,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精干的教学管理队伍。同时,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提升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为教学管理人员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好地满足民办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创新管理机制,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主要依赖于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为了打造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学校需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合理设置民办中学教学管理队伍的岗位津贴。民办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非常复杂繁琐,应该充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有效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其次,建立健全民办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晋级制度,充分肯定和支持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员工;第三,采用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方式,强化教学管理工作岗位的量化工作,以便从多个角度考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其中,针对一些表现非常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学校应适当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通过采用激励性措施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管理人才流失的问题。

3.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保障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民办学校在选拔教学管理人员时,应该严格按照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程序,确保教学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学历、专业和管理知识水平。同时,还需要将各个岗位职责全面落实到每个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并严格进行编制、岗位和职责制定。但是,民办学校的教学管理岗位成绩难以量化,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如着重从考核人员的上下级以及服务对象进行综合考评打分,从而全面提升民办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水平。

4.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

为了全面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水平,民办学校需要坚持内外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其中,应根据当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多种问题,采用多形式、分层次、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方法进行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有效增强民办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水平。因此,民办学校需要根据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水平,制订科学合理的岗前培训制度,让更多的教学管理人员深入了解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管理程序和注意事项,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管理工作的岗位需求。同时,制订科学合理的学历提升进修计划,鼓励教学管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学历进修,全面增强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研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总之,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水平关系到民办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民办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逐步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以推动民办学校的整体工作更加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教育与职业》: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甘肃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王智平:甘肃的民办教育大体经历了恢复起步、积极探索和迅速发展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开始,到2000年之后发展较快,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后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全省民办教育已覆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基本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办学体系和格局。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546所,在校生33.86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1441所,在(班)园幼儿21.12万人;民办普通小学19所,在校生6303人;民办普通初级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9所,在校生10320人;民办普通高中41所,在校生40031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0所,在校生11555人;民办高等学校6所(5所独立学院、1所民办高职),在校生5.92万人。此外,还有各类非学历培训机构814所,年培训18.97人次。

《教育与职业》:甘肃民办教育有何特点?

王智平: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落后、观念陈旧、民营经济不发达。民办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发展滞后。与中东部省市没有可比性,即使与西部省区相比,也处于后列。从面上看,各类教育形式都有,覆盖了整个教育领域,但是教育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管理水平低、服务能力和发展的后劲都不足。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我省通过“两基”国家检查验收以后,省委、省政府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经省编制部门核准,省教育厅增设了民办教育管理处,配备了专职干部,以强化省级层面对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与管理。去年,省教育厅出台了《甘肃省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管理办法》,从源头上把好民办学校的审批关;今年又出台了《甘肃省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为全省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教育与职业》:目前,甘肃民办教育发展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王智平:一是法制体系不健全,现有政策落实困难。《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已有10年,部分政策已经不能满足民办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例如,允许教育投入者得到合理回报的政策不够完善,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社会大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我省非公有制经济欠发达,吸引社会资金兴办教育的难度更大;此外,国家出台的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很难得到落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在资金筹措、土地购买、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法律地位很难得到保障。

二是缺乏公共财政支持,管理难度大。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出台公共财政补助民办教育发展的标准和参考意见,我省还未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与部分兄弟省份相比,缺少竞争优势。由于没有政府经费专项投入和政策保障,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抓手,致使多数民办学校接受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难度。

三是审批体制不清晰,办学市场混乱。和大多数省份一样,我省在民办幼儿园和非学历教育机构审批方面存在混乱现象。按照国家对民办教育的“两线四级”(即教育、人社部门两条线,中央、省、市、县四级审批)的审批管理体制,除教育和劳动部门外,其他部门、行业无权限审批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但现实中,工商、文化、卫生、民政等部门也在审批经营性培训机构,造成了办学市场的混乱局面,教育主管部门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此外,社会上还有一批未经审批的机构和人员在办学,导致市场混乱、鱼龙混杂,问题和隐患很多。

四是民办教育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低。从教育内部审批的情况看,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市州民办学校数量较多,有的地区还很少;从发展结构看,一方面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作用发挥不够,所占份额还不大,民办教育的优越性未充分释放;另一方面规模大、投资多、建设标准高、基础设施好、师资队伍强、教学质量高、办学特色明显、社会信誉好的民办学校所占比例还很小,许多学校主要靠租借场地和收取学费维持学校日常运转,在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行。

《教育与职业》:近年来,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王智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一些民办教育发展基础好、民营经济发达的省市和地区,掀起了一场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热潮,为各地提供了许多好的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形势所迫,我省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开创新局面,促进我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是完善制度和机制,为民办教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民办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定位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提出要“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积极探索和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未来工作中,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国家、省上的《规划纲要》为抓手,继续建立健全民办教育管理制度,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民办学校评估奖励制度、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完善日常管理和监督制度。研究制定甘肃省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地方法规,建立健全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有效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平等法律地位,切实保障民办教育举办者、办学者和教师及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研究出台优惠政策,以政策优势吸引民间资金兴办教育。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我们从甘肃不具备区位优势、经济基础薄弱和民营经济不发达的省情出发,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大胆改革,积极研究制定大力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的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政府重视扶持、提高社会地位、努力做好服务等方面,充分吸引省内外民间资金投资发展我省的民办教育。通过突出政策优势、释放政策效应来吸引投资,支持建设一批民办教育项目和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切实促进我省民办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是强化服务理念,努力创造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首先,进一步清理教育行政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流程,规范民办学校和机构的审批工作;其次,依法清理与法律相抵触的、不利于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定和做法,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重点清理纠正教育、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再次,完善民办教育综合协调机制。建立教育、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税务、工商等部门组成的综合协调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完善支持民办教育的政策体系,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护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四是建立民办教育中介机构和研究机构,引导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民办教育中介机构在加强行业自律、推动民办教育改革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今年将成立民办教育协会,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行业服务、行业自律和协调监督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还将设立民办教育研究所,加强民办教育改革理论研究,为我省民办教育政策改革和提高民办教育办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篇5

1.教师队伍的现状

1.1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1.2.近三年专任教师流失情况及流失原因分析:

1.3教师的流动原因问卷调查:

教师的流动如此频繁,数量如此之多,原因何在?为了了解教师的内心想法,我采用了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来探究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真实原因。

1.4问卷的设计:

设计依据:根据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周国平研究员的对工作满意度结构所做的分析来设计的。

评价依据:绝大多数老师如对这20个方面的满意或较满意率比较高,则说明老师们能安心工作,并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认真地做好工作。反之,满意率低的,教师就不会安心工作,随时都有流失的可能。同时,考虑到教师的离职倾向与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问题,问卷还对教师离职意愿设计了三个小题,即“不想离职”、“打算离职”和“未曾考虑”。

1.5调查结果:

我们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9份。其中教师对“进修提升”、“薪酬待遇”和“职称评聘”最不满意。人际关系:领导、同事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感到最为满意,据统计不想离职的占69.7%,而打算离职的占30.3%。不想离职的理由是:①“只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稳定的环境”,②“自己适合当教师,近几年业务水平有长进,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假期”打算离职的理由:基础工资及课时费低、自由支配时间少、环境艰苦等。

2.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适当的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但大批量的特别是中途离开那就不正常了,或者就说教师队伍不稳定了。由于教师流动量大,致使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部分班级一个学期班主任调整多次,任课教师调整多次,学生有意见,家长有看法,造成了不良后果。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因素很多,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有校内的也有社会的,不一而足。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2.1.体制上存在显著差距至原因之一。

2.1.1从青年医学教师身份看:

民办学校的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关系,关系作为民办学校教师的人事关系主要挂靠劳动力市场的人才交流中心。因而走进民办学校就意味着教师要完全领先依靠自身的努力来接受学校的选拔,面临同行与自己的竞争、面临被学生、家长投不信任票,就有随时被学校解聘的压力,职业风险比较高,而在公办学校,尽管教师人事聘任制度改革已经开始实施,但总体而言,公办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是一种由计划经济延续而来的行政隶属关系。进入公办学校也就意味着教师可能终身拥有“准公务员”甚至是国家干部的身份,其人事关系挂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有完整的人事档案,职业风险低。

2.1.2从青年医学教师个人发展上看。

尽管国家规定公民办学校教师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培训进修、个人评先、人事调动等方面一律平等,但实际上,民办学校教师往往不能享受到应有的平等待遇。同时,由于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致使民办学校的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上受到很大的制约,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2.1.3从社会保障机制看:

主要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五保一金”的情况看,公办、民办教师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民办学校只是象征性地购买,,民办学校的优势之一是可以灵活运用经济杠杆,对第一线的教师实行优教优酬,以吸引优秀教师,但高工资并不等于高保障。大多数教师仍面临缺乏社会保障和失业的高风险,基于体制的原因,公办教师职业风险低,工作受制度保护程度高,报酬及福利稳定且较高;而民办教师职业风险高,工作受保护程度低,报酬及福利低且不稳定。公民办教师职业存在着显著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2.1.4“职业倦怠”是教师队伍建设不稳定的原因之二

“职业倦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精神病专家弗洛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的。它指的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它的核心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衰竭、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二是性格解体,个体冷酷、麻木,非人格地对待工作对象;三是性格解体,自我效能感差,长期处于自责感或心理防御状态。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在压力的情景下,工作中持续的付出及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筋疲力尽、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与紧张状态。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和决策者基于办学成本的考虑,致使专任教师师资偏紧,教师的工作量繁重,他们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相对分散,所以往往在学生中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并且教学成绩的提高也并不理想。而这又是领导对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工作中缺少一种心灵上的自由,情感上的舒坦,行动上的机智。大多数教师的生活是规范而又单调,重复而又繁忙,在社会高期望和学校“强有力”的各种检查考核下,变得神情淡漠、情感压抑、职业焦虑、工作低效而陷入职业倦怠。

2.1.5民办学校全面薪酬制度尚不完善

根据周国平研究员的解释,“全面薪酬”体系除了工资外,还包括培训发展机会、个人的发展空间、工作条件及弹性的工作时间等等,这些都为实际的问题,也是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从问卷调查看到,正是这些方面教师对工作满意度是最低的。教师对“全面薪酬”的关注表现良好的薪酬回报和激励体系是促使他们工作满意度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稳定教师队伍的良药。

首先,就内部报酬讲,由于体制的原因,学校在选才用才及教学管理上的缺陷或漏洞,造成教职工很少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决策,教职员工惟命是从,教师与管理层沟通较少,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自由度和权限较小。他们的工作强度大、工作重复性高、工作的挑战性小,工作闲瑕较少,从而对工作满意度较低。此外,从教师的人人成长和发展来看: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师的个人师资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的经费不足、培训的观念滞后,内容单一,效率不高,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较小。

2.1.6“心理契约”影响着工作满意度

所谓“心理契约”是一种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约定。它是联系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心理纽带。它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对学校的情感投入、工作绩效以及教师的流动率,并最终影响到学校目标的达成。正由于“心理契约”的存在,促使教师产生对于双方责任的认知与信任程度。虽然民办学校教师与校方签有书面合同,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契约也不可能反映出相互责任中的所有内容。所以对正式合同中的未尽内容,则必须依赖教师内心中的隐含契约规则来发挥作用。从学校目前情况看,由于大多数教师与校方的签约在3年以下甚至1年,雇用关系持久程度较低,所以民办学校的心理契约多为交易型或变动型,所以这种心理契约会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3.稳定教师队伍的措施

3.1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目前的民办学校,大多凭借经验管理,管理方法和手段陈旧落后,甚至有些民办学校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科学管理机制的缺乏,使教师们看不到学校持续发展的希望;加之民办学校目前是处于夹缝里求生存这就需要教师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呈中去。因此在教师管理过程中讲究科学性是非常必要的,必须走出“行政性”、“经验性”、“封闭性”管理的误区,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民办学校的管理必须打破传统的“经验管理”,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管理、细致的思想工作来稳定教师队謦伍,使管理方式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管理的过程能创造性地把行政的、教育的、心理的方法融会贯通起来,给教师的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使教师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进而提升办学

3.2构建知人善任的用人机制

由于民办学校的办学主体是个人,这种办学方式在用人机制上非常灵活,无需经过一定的组织原则,使得好多的民办学校基本沿袭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其种种弊端不符合学校发展的特点。教师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管理的过程要重视教师的心理感受。

3.3.构建宽松和谐的心理机制

民办学校的教师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是从公办学校出来的,有的是直接从学校毕业而来。他们大多都是有识之士,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大多数人能够做到“士为知己者留,士为知己者用”。从教师的心理特点而言,教师不仅感知敏锐,思维灵活,而且道德自律能力强,他们渴望学术自由、民主管理。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应根据教师的心理特征和劳动特点去找寻科学的管理方式,管理过程应具有灵活性.不能硬性规定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不能搞疲劳战术,应该营造一个让教师感到宽松的工作环境。民办学校也应建立健全各级学校组织,经常举办一些活动,注意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缓解他们的心理疲劳。只有这样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

3.4构建发展性的激励机制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动力产生于需要,而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社会、政治、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要。教师在注重物质需要的同时更重视精神需求,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在充分考虑其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如今的一些民办学校基本凭物质手段来管理教师,这种管理措施对于眼前是有效的,但很难长久。将教师的工作用钱予以物化,其结果只能使教师“一切向钱看”,使得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无钱难以开展。所以民办学校的教师管理过程中在重视物质奖励的同时更应在精神鼓励上下功夫。民办学校要从满足教师发展需要的角度,建立一套发展性的激励机制。比如引进与公办学校相同的职称评定制度,通过职称评定促进教师成长。这不仅满足了教师的心理需要,同时对教师队伍稳定与提高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5构建稳定的教师培训机制

教师队伍的成长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多数民办学校是通过不断

地辞退、招聘达到优化教师队伍的目的。实践证明,不断调换教师,一则不利于民办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二则加剧了教师的不稳定感,促使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一颗红心,多种准备”。要想保证民办学校的稳定发展,必须建立成熟的教师培训机制,才能稳定教师队伍。

3.6消除体制差异,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民办学校教师外部发展环境。

消除体制差异,改善外部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民办教师政策法规,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医辽保险、进修评优、人事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确保民办学校教师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是稳定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当然,这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

3.7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

民办学校要重视文化机制的整合作用,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建设,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立足点、着眼点和重点,协调学校内部的冲突,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提高学校的凝聚力。

3.7.1要创建自由开放的工作氛围,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和信任,丰富教师的工 作生活内容,使教师能在校园里自由平等的交流。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平台,以促进干群间、教师间、师生间的关系,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促进工作任务更有效的完成。

3.7.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包括目标的追求、理想信念、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学校精神和处事原则的建设。最终达到学校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的统一,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7.3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

学校要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教育工会和教代会的桥梁作用,推行校务公开、扩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教职工的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为优秀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管理上台阶,教学质量上档次,为学校发展凝聚人心、增强动力。

3.7.4健全、完善的全面薪酬制度。

3.7.4.1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或专业成长。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或进修。要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帮助确定培训目标、并将培训与获得职务晋升、物质与精神奖励,优质待遇结合起来,使教师有机会、有动力参加培训。

3.7.4.2是要建立外部报酬体系。关心教师的福利待遇,把优秀教师的长期利益同学校的长期利益、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利益的共同体,这样不但能建立起师对学校的信任,而且还会知道“学校为自已做了什么,自己应该为学校做了什么”,这也有助于广大教师消除打工心态,使他们获得一定的安全感和稳定感,教师队伍的稳定就会走向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吴云.论高等医学院校青年医学教师的培养.西北医学教育,2005,13

[2]张启哲.教师提高型培训模式的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0

[3]邓军.建设民办职业学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若干思考.江西教育职教论坛,2008,12c

篇6

二、**、**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强烈的民营意识,孕育了**、**快速发展的民办教育。**、**民办教育起步早、发展快,走在**省乃至全国前列。**市到2003年底,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923个,其中幼儿园1729所,小学17所、初中23所、普通高中34所、职业中学34所、专修学院3所、成人培训学校83所;民办学校在校生20.5万人,教职工总数1.5万人,校园占地面积5840亩,学校资产总值达36.3亿元,民间办学总投资达14.2亿元。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文化助学、技能培训、艺术体育训练兼容并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齐头并进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民办教育体系,涌现了一批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质量较高、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民办学校。**市民办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办学形式多样,有派或工商联等社会团体参与,有企业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办学,有政府部门与企业或个人联合办学。民办教育成为**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有学历教育民办学校31所(不含幼儿园和培训班),占地面积4000余亩,在校生40000多人,教职工2500名,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学校有11所,优秀民办学校占**全省总数的16%。**诸暨市民办教育发展最快,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共有11所,其中幼儿园3所、普通中小学5所、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15170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9.1%。1995年,海亮外国语学校顺利建成,1996年,天马实验学校和荣怀中学相继落成。这3所高起点、高规格的民办学校的兴起,成了诸暨民办教育发展里程碑上的亮点。

三、**、**民办教育发展的特点**、**民办学校起步早、起点高、投入大、质量好,呈现出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投入主体多元化。**、**的民办学校投资者呈现多元化特点,有的是企业投资、有的是社会团体投资、有的是自然人投资,有的兼而有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混合所有制投资。**市椒江区的书生中学就是由椒江32个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筹集股份资金1200万元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教育股份制的民办学校。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任法人代表、校长,区教育局副局长陶仙法兼任常务副校长。如今书生中学已发展成为资产规模逾亿元的书生教育集团,办有书生中学、书生小学和书生幼儿园、通巨幼儿园、成人教育中心、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教育机构。**市(东港)双语学校,是全国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学校的民办学校,在2.5亿元的总投资中,当地民营企业的投资占80%,椒江区政府作为投资一方占20%的股份。此外,区政府每年根据招生数额的实际情况,向这所学校下拨150万元以内的学生公用经费,连续补助6年。**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由该市天马房地产开发公司独家出资1.6亿创办,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既相对独立又集中管理的完全学校。学校占地2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有90个教学班。**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则由**新昌合成化工厂、民盟**市委和**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我们参观的学校中,只有**市路桥区蓬街镇私立中学是个人投资办学。

(二)政策扶持具体化。从1991年颁布的《**地区社会力量办学若干暂行办法》,到后来制定颁发的《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若干意见》,**市对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因此促成了**民办教育在办学主体、办学体制、经费投入机制上都出现鲜明的多元多样的特征来。

民办教育在土地征用和建设配套等各项税费减免上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在收费上,根据生均培养成本自行确定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在本市缴纳所得税的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其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用于办学的,由同级财政全额予以补助。教师在公民办学校间可相互流动。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计划外招生,要在保证其同类民办学校完成当年招生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同时对办学成绩显著,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优秀(示范、重点)学校的教育机构,每年度分别按应使用教师数的2/3、1/2和1/3给予相当于公办教师平均基本工资数额的奖励。

对自建校舍举办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育机构,在学校规范招生、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鼓励支持,在校生超过1000人的,每年奖励5万元;在校生超过1500人的,每年奖励10万元;在校生超过2000人的,每年奖励15万元。对自建校舍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机构,按每一个毕业生奖励5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自建校舍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600人,且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较好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当地政府按公办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不少于20%给予补助。**市诸暨市还出台优惠政策,对民办学校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且单独编班,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高中阶段按市教育局统一规划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的前提下,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人员经费。

(三)教师流动规范化。**、**两市在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上的做法基本相同,教师招聘和流动都统一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之下,人事关系放在教育局或人才交流中心。本市公办学校教师应聘到民办学校任教,保留公办教师身份不变;离开民办学校愿意回到公办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妥善安排。聘用外地优秀教师,经学校所在地主管部门批准,并且服务期在3年以上,男40周岁以下、女35周岁以下,可由学校主管部门重新建档,在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享受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派出公办学校领导和教师到民办学校工作,以此来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民办学校教师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当地政府规定,不管是民办学校教师,还是在公办学校教师,2000年前参加工作的,养老保险都视为已交,以后继续交纳养老保险可由现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退休手续。两市都规定,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必须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招聘新就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也要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聘期不得低于3年。由于这些措施的保障,其民办学校教师队伍非常稳定,教师流动非常有序,从而保证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内部管理科学化。**、**民办学校的管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创造出的新的办学模式——教育股份制,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指:以入股集资取得社会资本的使用权,以持股份额分配股息(不可分红,积累用于办学再投入)和承担有限风险,以招聘校长实行科学管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制度。这一模式采用股份制方式融资,分离了资产所有权和学校管理权。影响最大的是**市椒江区“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该教育实体是由**市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14个法人共同发起创办,除了14个法人股外,另外以3万元一股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到1998年10月共筹集资金4500万元,创办了书生中学。以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教育股份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双法人的运作结构和公司制管理方法。其模式中管理系统由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构成,操作系统则由公司和学校双法人构成。股份公司为资本运行机构,负责筹集、使用和经营资金,致力于为教育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按比例向股东支付股息;学校为教育运行机构,负责资本管理,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股份制中,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公司和学校各司其职,投资方、股份公司、学校职权分明,从而确保教育效益与资本效益双丰收。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各学校也都按照现代教育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惩制,重视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使管理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规范。

四、**、**民办教育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建市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市民办教育发展很快,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和办学档次都有很大提升,民办教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市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对照****、**两地的民办教育发展,我们明显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注入不足、办学规模偏小、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民办教育的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对民办教育规定了9条扶持与奖励政策;2000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事业的意见》中也规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建市以来,各县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扶持政策措施。对这些已有政策措施,要进一步落实到位;有些条款笼统、不具体,或者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要进一步具体化,给民办学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要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对民办学校在建校用地、贷款、基建规费、教师流动、专项奖励基金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要真正打通公办教师向民办学校流通的渠道。三要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教师在公办学校期间的养老保险要由原来渠道补交到位,或参照**的做法视为已交;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敦促和支持民办学校按规定办理教职工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要按事业单位性质给民办学校教师办理养老保险,从而彻底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篇7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5-0046-04

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为地方薄弱高职院校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据。结合永城职业学院办学体制改革实践,对政企共建高职院校的可行性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政企共建高职院校的历史必然性

(一)政企共建高职院校的政策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也在转变,由过去的全能型政府正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职能应逐渐向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保障的方向发展。与之相应,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也正在试图从“国家控制模式”向“国家监督模式”转变[1]。即逐步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向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2]。在办学模式方面,也逐步转向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元化办学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改善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活力。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公益性,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公众的权利[3]。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必须承担为社会和个人提供优质教育的责任。政府、企业共建高职院校,创新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需要。

(二)政企共建高职院校的社会背景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社会、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出台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拉开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的序幕。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2826万人,毛入学率达24.2%[4]。但是国家的投入远远跟不上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速度,多数公办高校的投资主体单一,新校区建设主要靠银行贷款解决,“财政危机”日益显现[5]。尤其是2000年以来新建的高等职业院校,政府投入与学校大规模的建设支出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一些院校财政拨款基本限于人员编制经费,有些院校的编制缺口巨大,人员经费都要依靠学校自筹解决,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和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的质疑。

二、永城职业学院办学体制改革实践

永城职业学院建校以来,紧紧围绕“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保障体系建设”三大任务,逐步加大投入,完善各项基本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学校发展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二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实施;三是教师队伍建设难度大,现有体制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以后,在政策上为学校的办学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通过积极协商,商丘市人民政府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达成了联合办学协议。

201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商丘市人民政府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联合举办永城职业学院,组建股份制高校[6]。改革目标:一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管理体制,即企业政府联合管理;二是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部运行机制,即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三是实现“国有性质+民营机制”的优化组合。政企共建永城职业学院的改革模式是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下,以创办特色高职院校为目标而进行的办学体制改革,具有范例意义。

三、“股份制”为合作共建提供了制度基础

永城职业学院的办学体制改革,是在学校原有资产基础上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学校实行整体转制,这种改革模式,虽然沒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股份制”合作共建模式的合理性毋庸质疑①,也沒有任何政策障碍②。

(一)股份制为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前提

在政府单一投资的办学体制下,虽然高等学校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赠财产有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权③,但并不是民法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政府(学校的举办者)对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行政管理都是通过学院党委行使的,即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制之后,学校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通过建立法人财产权制度,明确合作办学各方的权利义务。这样,地方政府代表国家享有学校财产所有权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就将分离。在新的学校中,政府将作为投资者根据本方在新建学校中所占股权的多少,委派董事会组成人员,通过董事会会议对学校大事进行影响和决策,不再直接干预学校的管理。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5条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学校改制之后实行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商丘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的体制,参照民办学校管理。这就为新建学校确立法人财产权确立了依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为了保证本方在新建学校中的股份,对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高度重视。通过协商,在市政府财政局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委托第三方具有审计和评估资质的公司对学校资产进行严格的评估,改制后的学校资产仍属于学校事业法人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确保了学校原有资产不流失。

(二)股份制为企业寻求“合理回报”留下了制度空间

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将高等教育的属性定位为公益性,如《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法》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样的定位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引入战略投资者是一大障碍。由于资本的逐利性,过份坚持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将不利于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积极性④。

而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这就为学校利用法律合理进行制度设计留下了空间。永城职业学院合作办学双方出资的资产性质都是国有资产,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学校仍然属于公办院校序列,在学校运行机制的设计上吸纳了“股份制‘的合理内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经过论证,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明确规定学校参照民办学校管理。这样,学校的投资方就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保证投资权益。

(三)政企共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体制基础

一直以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地方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事实上,在原有政府办学体制下,行业企业很难真正介入学校人才培养。政府、企业共建高等职业院校后,以股份制的模式确定办学各方的权益,这种体制机制为合作双赢确立了基础,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职工培训、能力认证、技术研发等问题,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平台,有利于吸引企业参与学校办学。

四、“股份制”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政、校、企”三方联动运行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的批文,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商丘市人民政府与学校将构建政府主导、学院主体、企业主办的“三元主体”股份制办学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一系列新的管理体制。由于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价值取向不同,在合作过程中就存在价值认同、达成共识的问题,对“政、校、企”三方联动的运行机制提出了挑战。股份制办学模式下要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政、校、企密切合作机制,前提是遵循市场规则和教育规律,建立切实可行的董事会章程,明确合作各方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新的办学体制发挥应有效用。

(二)企业目标责任管理制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

按照永城职业学院股份制改造所签订的三方合作办学协议,投资办学的企业拟在学校实行“教育专业化、产权股份化、运作企业化”的办学形式,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院、系(部)二级目标管理制度和职工全员聘任制等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的目标考核办法是否能完全应用于高校的教师管理和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量化、工作质量如何考核等。高校的管理机制创新必须以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为前提,教育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实现“国有性质+民营机制”的优化组合

关于“国有性质+民营机制”的办学模式,浙江万里学院从1999年开始实践,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公办院校,又不同于一般民办院校的独特的现代大学制度,被教育专家誉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范例性实践”[7]。永城职业学院与浙江万里学院办学模式的区别比较明显,浙江万里学院是由国有性质万里教育集团举办,而永城职业学院则是以“股份制”的形式由政府、企业共同投资举办,由于投资企业属于省属国有性质,决定了改制后学校的资产性质仍然是国有,但在管理模式上参照民办学校管理,这就要求学校在管理机制和体制上进行创新。首先,要建立起民办高校的运行机制——全员聘任,按需设岗,接受市场的评价;其次,要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和有关法律法规,逐步形成责权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第三,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办学;第四,要遵循市场与教育规律经营学校,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8]。

参考文献:

[1]王保华,张婕.高等教育公平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45-49.

[2][3][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1-11-19)[2010-07-29].省略/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5]段宝玫.我国公办高校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法律思考[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3):6-10.

[6]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永城职业学院办学体制改革的批复[Z].豫政文[2010]185号.

[7]潘懋元,邬大光,高新发.浙江万里学院——一种第三部门高等学校的范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2(4):59-64.

[8]陈厥祥.万里模式:高等学校“国有”“民办”的全新组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22-25.

Thinking on a Shareholding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Built Jointly by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Yongcheng Vocational College

ZHAO Xiao-dong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80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院校快速发展。民办院校的出现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对于刚踏入民办院校的学生来说,却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由于个人情况的不同,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程度也不一样。但是迟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将会给同学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承担着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要及时对学生入校以后的种种不适应现象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合理的教育,使学生尽快融入到学校当中,更好地完成学业。

1 民办院校新生入学不适应原因分析

1.1 对民办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

但是民办院校由于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人们对它的认识不足。首先,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混为一谈。民办教育大致分为两类,即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和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教育培训机构。部分家长和学生误把非学历教育当成学历教育,认为所有的民办学校都是非学历教育。其次,民办教育是否规范。部分民办院校为了扩大生源,在宣传的过程中往往夸大事实。如此弄虚作假,使学生和家长对民办教育的规范性产生怀疑。再次,毕业证是否被认可。一些家长和学生担心民办学校的毕业证不被用人单位认可。

由于对民办院校的认识不足,即使那些已经入校的学生,思想上也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疑惑。如不及时对学生的片面认识进行疏通和引导,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民办院校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2 学校管理模式的不适应

民办院校学生教育背景各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不少学生文化底子薄,基础差,偏科比较严重,总体发展不平衡。为了让学生老老实实来上课,认真学习,民办院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要相对严格。在管理的过程中甚至借鉴了中学的管理方法,狠抓学生的出勤率、及格率、毕业率和考试率。

民办院校的大多数学生认同“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认为学校实行严格管理是对学生的关爱,也是对家长的负责。所以,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能正确对待管理人员合情、合理的约束与管理,能接受管理和自觉配合管理。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抱着体验大学生活的态度,不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毅力也不够强。如果学校不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就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1.3 新生自我认知不足

高职的很多学生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一是在高中时成绩较差,不易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内心需要一种强烈的被认同感。二是不少同学都有或多或少的挫败感,觉得进入高职没有面子,学高职没有出路,对所在的学校和所选的专业没信心。相对于公办院校,民办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普遍较差,认为即使在民办高职努力学习,也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更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遇到挫折或失败,很多学生往往把原因归结于个体,甚至无端夸大自己的缺点,加之对学院、对专业前景缺乏信心,从而产生莫名的烦躁和抵触情绪,甚至自暴自弃。

1.4 新生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前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特别是在高中那种相对比较压抑的气氛下,认为大学应该是自由的、美丽的、像花园一样,而且具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具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具有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学者等。进入大学后,实际的大学与想象中的大学往往有一定的差距。民办院校办学时间较短,很多学校还处在建设中,教学设备难免落后于教学。民办院校中的年轻教师较多,其中不乏讲课生动的教师,但是具有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却微乎其微。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生内心将产生很大的落差感,如不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会使学生丧失前进的动力和学习的热情。

2 辅导员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的探索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但要对刚步入大学的新生进行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的适应性教育,同时要针对民办院校学生存在的特殊性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1 对学校的认同

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学院各方面的发展也不够完善,社会对民办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学生对学院的认可程度也不同。面对种种现实,民办院校一方面要加快学院自身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爱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民办院校虽然校史较短,但是民办院校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学习教材,辅导员用民办院校艰苦的创业历程和学校自身的文化来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通过对学校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学校、认可学校、爱上学校。

2.2 对管理的认同

相对于公办院校来说,民办院校的管理较严格。这与学生所向往的自由的大学生活不太一样。民办高职院校生源整体素质不高,为了让学生学好专业课知识,养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辅导员要让学生认识到“严格”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严格”指的是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学习态度。好的学风和校风的培养,扎实的专业课知识离不开严格的管理。“自由”是指思想上的自由,对专业知识的探索和创新。学习上的探索、创新和学校的严格管理并不矛盾。端正的学习态度对专业的探索和创新起促进作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也离不开端正的学习态度。

2.3 对专业的认同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家急需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然而高技能人才却相对短缺。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因此,高职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光明的未来。选择高职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人生的新起点。学生只有认同了学历、认同了专业,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去,才会对职业有执着的追求,才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4 对自己的认同

进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原因很多:有高考发挥失常的;有填报志愿不得法的;有因专业限制的;有高中时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等等。他们有过悲伤、有过迷茫,也有过彷徨和失落。但是情绪的低落并不能挽回什么。如果一直消沉不但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也会影响以后的发展。“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了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就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自己的学业和以后的职业进行一定的规划。自己所学的专业哪方面是欠缺的,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弥补,所选的专业对自己的能力有哪方面的要求。有方向才有动力。为自己的学业和就业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一步一步去实现。

参考文献:

[1]胡坚达.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6).

篇9

管理就是决策。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办教育的兴起,公办学校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学校校长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角度站高一点、思路放宽一点、工作做实一点、头脑清醒一点、措施具体一点、领导能力强一点、视野开阔一点、工作超前一点和眼光长远一点,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果断而科学地决定学校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使学校能适应新形式下的发展。

首先,组建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位好校长,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学校就好比一个乐团,校长作为指挥员,能否调动起全体演员和谐地积极地发挥演奏水平,关系到演奏效果如何及听众对此的公正评价,带来的后果将影响到人们对它今后发展的支持程度。作为校长,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处理好学校的各种关系,能知人善用,能审时度势,要抓好德育改革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把握住正确的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校长要尽量协调好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网络,合理地发挥出一切资源的教育功能。在一所学校,校长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威望较高,因此,校长不仅要当好学生的表率,同样,也要为教师做出表率。作为校长,在为学校做出重大决策时不仅要有前瞻性,还要关注决策的民主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教师个个都是可以雕琢的宝石,关键看校长怎样去打磨;教师个个都是一座富足的金矿,重要的是看校长任何去开掘。

其次,管理之道在于用人,用人之道又在于重视人才、启用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和教育人才,使人才不断成长成熟。各种人才运用得合理,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调动起来。因此,作为校长,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正气的宽松环境:要不求全责备,用人之长,避其所短;要发展个性,鼓励冒尖并容忍错误;要怀着惜才的心,爱才之心,排除一切干扰,大胆地育才重才用才。作为校长,必须培养一支能干、肯干、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用人的问题解决了,管理秩序、管理方法、管理机制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运行起来,管理目标、管理效益与效应也如瓜熟蒂落,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在新形势下,校长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以充分激发教职工的潜能。用人的标准是:理想要崇高,意志要坚定,知识要渊博,思维要敏捷,心地要善良,灵魂要美丽,语言要文雅,仪态要大方,感情要丰富,性格要开朗,胸怀要宽广,体魄要健全。有了科学的用人观念,还要解决好留人的问题,一所学校,首先要稳住教师队伍,留住青年教师,学校就有希望;留住骨干教师,学校才有名望。在很多时候,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学校留住教学能手,才能繁荣学校的学术氛围,才能为学校创造出一条别开生面的办学之路。其次,还要留住学生,稳住生源。众所周知,谁着教育发展的开放化,越来越多的民办学校抢走了一部分学校的生源,公办学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其实,要留住学生,留住教师特别是教学能手至关重要的条件,教师的威望,能力往往成为吸引学生、吸引家长的首选条件。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要留住教师,还得从尊重教师入手,让教师在自己理想的岗位上,心满意足。

再次,面对新形势,要有新思路,要出新举措。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录用的人事制度。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实现目标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有了一套新的人性化管理方案,教师的创造力就会被调动起来,管理态势将由静态管理延伸为可调节的动态管理,将管理范围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全方位的实现现代化教学开放管理。同时,各种制度在执行中也要人性化、合理化,避免其人情化、极端化、私人化和专制化。以现行的教师聘任工作的末位淘汰制而论,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一所学校,不管教师怎样努力工作,末位必然存在。聘任的目的是激发人、鞭笞人,而在一所学校,教师尽职尽责,仍然有落聘的可能,久而久之,教师的积极性便会受到打击,聘任制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校长一定要注重灵活与合理相结合,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建立在科学而有效的基础上。

最后,从小入手,以实着眼。新形势下,校长的工作应突出一个实字,就是要正式现实,讲究实效,脚踏实地,狠抓落实。工作中必须学会超前思考,早准备,早安排,早部署,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同时要做到制度严,考核严,纪律严,督察严。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负实责、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助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保质保量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做到管理融情,情感互动,为新时期学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

2、进一步贯彻落实“两纲”。以学校“两纲”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结合学科“两纲”实验项目的实施,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学校“两纲”课内外体系的逐步形成。

3、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认真贯彻市教委关于加强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培训的要求,加大分管德育校长、德育教导的培训力度,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区中(职)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中小学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4、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围绕“迎奥运、迎世博”,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推进学科德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引导青少年学生在与文化同行、与实践同行、与健身同行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价值。

二、深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

5、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共同体”为载体,充分发挥3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区示范幼儿园和一级幼儿园创建工作,开展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质量评估,力争市、区示范幼儿园比例达到35%,市、区一级幼儿园比例达到80%以上。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整合实施项目”的研究,制定《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师结构优化方案》。进一步加强与区妇联、区人口计生委的协作,完善区早教指导中心和分中心建设,提高0-3岁儿童早教工作水平。

6、进一步推动小学校际联动与团队合作。发挥4个“教育协作块”的主导、引领作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管理力度,健全教育教学制度。积极探索“中学——小学”教育衔接工作,逐步形成优质、均衡、有特色的小学教育。

7、优化教育“协作链”机制。充分发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办学思想、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育评价、师资培训、学校文化等方面体现龙头学校的龙头效应,把帮助、带动初中作为加强自身建设,促进自主发展的有力抓手和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协作链”初中的主观能动性,与高中达成共识,定时、定点、定内容地进行交流互动,努力形成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新机制,在不断充实内涵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提高综合竞争力。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到98%。

8、深化初、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市、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认真制定和完善学校课程规划、计划及保证有效实施的管理制度。全面实施质量监控,制定科学、客观、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命题、阅卷、听课、评估、指导等),将其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落实教学环节,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开展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评审工作。

9、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市商贸旅游学校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及专业结构的调整。集聚社会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灵活开放、自主发展、职前与职后联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商贸实训中心实体化运作,着力推动其对外开放服务功能的发挥,促进职业教育与发展服务经济相结合。

10、加强民办学校管理。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规范民办学校的管理,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与公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11、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继续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使其真正享受与本区学生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

12、加强特殊教育,体现人文关怀。组织开展特殊教育康复指导研究和特殊教育新课程试点,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确保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接受良好教育,为就业做好准备。

13、提升学生体质。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校内外体育活动资源,确保“三课两操两活动”的落实,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举办好*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课题研究,完成教育部要求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采集、汇总、上报、分析等工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14、开展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和科技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周活动和以“在阳光下成长”为主题的学生艺术教育展示活动。以学校活动为重点,做到“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活动、学校创特色”,提高青少年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继续开展市艺术特色学校、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市知识产权示范学校、全国及市绿色学校等的创建申报工作。结合“二期课改”,进一步加强艺术、科技教育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建设。

三、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落实终身教育体系要求

15、实施区“十一五”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成人教育品牌项目,加强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监管和引导,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查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学科补课班。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筑巢引凤”功能,吸引更多更好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进驻*,形成“培训品牌”集聚高地,提高教育对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贡献力。

16、努力构建以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目标的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深化社区学院实体性运作机制,发挥其在社区教育中的指导、协调作用。推进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工作,实现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全覆盖。积极组织、参与20*年*市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

17、扩大教育资源的开放度。深入探索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配合街道等相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支持、组织全区所有中小学将符合开放条件的教育设施、场地向社区居民开放,更好地满足广大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教育文化需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实施人才强教战略

18、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长全面、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课程领导力。加强领导干部实务培训,着重提高行政管理、经费使用和教学管理能力。

19、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人民满意教师。推行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全面掌握教师的基本功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逐步建立信息沟通平台,以政策为导向,以制度为抓手,建立教师内部流动机制。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倡导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培育教师的特长,发挥教师的专长。

20、发挥名师、区学科带头人、区教学骨干作用。建立开放式课堂教学制度,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实行听课视导检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做好每年一次的教学评比工作,并对历年获奖教师作跟踪调查,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能力。实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组织在职专业教师到企业见习,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1、搭建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继续组织“‘*杯’长三角地区17城市教育发展研究论文评选”等交流活动,交流前沿教育信息、分享教育发展最新成果、推广实践经验,解决素质教育推进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做好干部、教师境外培训工作,除英语专任教师外,逐步输送其它学科的优秀教师出国研修。

22、完善用人制度和管理机制。在编制内科学设置岗位,规范考核、聘任程序,避免因制度缺失、程序不规范而产生的各类矛盾。

五、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3、完善本区“十一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方案。采用“整体思考、分步实施、梯度转移”的策略,化零为整,扩大小学和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总量,逐步实现教育结构整体优化,使小学和幼儿园的布局、数量、规模趋于合理。*区第一中心小学迁址新建项目年内结构封顶;完成实验小学扩建方案论证,启动徽宁路三小扩建和大同中学学生公寓新建项目;完成永安路、好小囡等幼儿园迁址修建工程。

24、加强校舍和教育设备等教育资源的管理。严格落实市财政局、市教委等部门关于教育设施修缮标准的精神,按需实施校舍修缮计划。加强国有资产制度化管理,确保教育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和规范,制定并实施《*区教育局关于自筹资金修缮项目的管理办法》,完善对50万元以下修缮项目的监管制度。按照必须和节约的原则,合理更新和添置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学设施的效用。

25、实施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新一轮三年规划。扩建区教育信息中心,提升网络的环境品质,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充裕的应用发展空间,深化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研、校园文化、学生自助学习等领域的应用。实施*教育信息网全光缆改造工程,构建*教育高速环网,IP宽带教学交互系统实现与国内外姐妹学校进行交互教学实验。

26、建设“平安、卫生、文明、和谐”校园。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学校法人的安全工作责任。积极配合市教委制订《校园安全制度汇编》,继续开展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加强防火安全等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推进健康校园三年行动计划,进行卫生应急预案全面大检查,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防疫安全工作的监管网络。

27、加大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开展学校周边交通和文化环境整治,以及安全文明校园评估。继续做好“退商还教”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六、强化教育规范管理,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8、加强专项督导工作。依照《关于本市建立对区县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实施意见》的精神,重点实施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的专项督查,全面接受市教育督导室和市教委对我区教育工作的综合督政。

29、巩固教育行风建设成果。全面落实中小学校作息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加强政务公开和行政监察工作,完善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

30、推行“阳光招生”。依法治考、依法治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中、高考招生政策的变化,严格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制定本辖区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稳步组织实施。加强对各类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招生工作平稳完成。

31、加强经费使用的管理。细化预算支出标准,试行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使用标准定额。对预算的使用情况实行经常性检查和周期性审计,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加强专项经费的监督与管理,完善对教育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制度,以及新建工程、大修项目的建设标准,强化设备政府采购制度的执行。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制建设。

32、试行领导干部任内审计。在继续做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逐步试行任内审计制度,并将固定资产审计逐步归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33、认真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实施《区语言文字工作“十一五”规划》,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工作,推进语言文字检查评估。

34、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做好部分初中档案管理晋升市级先进,部分小学、幼儿园及其它单位档案管理晋升区级先进的评审准备工作。依法开展2007学年度文书、教学、教科研档案的考核工作。

七、围绕总体目标,做好其它各项工作

篇11

一、“人本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组建一个好的团队

作为小学校长,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处理好学校的各种关系,能知人善用,能审时度势,要抓好德育改革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把握住正确的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校长要尽量协调好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网络,合理地发挥出一切资源的教育功能。在一所学校,校长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威望较高,因此,校长不仅要当好学生的表率,同样,也要为教师做出表率。作樾3ぃ在为学校做出重大决策时不仅要有前瞻性,还要关注决策的民主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教师个个都是可以雕琢的宝石,关键看校长怎样去打磨;教师个个都是一座富足的金矿,重要的是看校长如何去开掘。

二、人本管理的灵魂要培养一种学校精神

人本管理是培育、内化、熏陶教职工的日常行为,是培育学校一种人文精神重要手段,学校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可、带不走和流不掉的校风,才真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精神是学校成长的灵魂,是推动学校不断前进持续高速运转的强大武器。没有学校精神,再高明的管理手段也难以成功。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自觉形成并为广大教职工恪守的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它是学校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是一种能增强学校凝聚力、竞争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敬业爱岗,是每一个教职工做好工作的前提。只有敬业爱岗,才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才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成为灵魂的工程师,才能成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只有求真务实,才能克服形而上学观点,才能坚持依据客观实际,才能在虚浮中求得冷静,喧嚣中求得宁静。负重拼搏,是要我们的老师永不满足,负重前行。一个昂扬向上的人,一个昂首奋进的单位,只有负重拼搏,才能赢得别人尊敬的目光。

三、人本管理的核心之道在于“用人”

人本管理的核心之道在于用人,用人之道又在于重视人才、启用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和教育人才,使人才不断成长成熟。各种人才运用得合理,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调动起来。因此,作为校长,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正气的宽松环境:要不求全责备,用人之长,避其所短;要发展个性,鼓励冒尖并容忍错误;要怀着惜才的心,爱才之心,排除一切干扰,大胆地育才重才用才。作为校长,必须培养一支能干、肯干、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用人的问题解决了,管理秩序、管理方法、管理机制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运行起来,管理目标、管理效益与效应也如瓜熟蒂落,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在新形势下,校长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以充分激发教职工的潜能。用人的标准是:理想要崇高,意志要坚定,知识要渊博,思维要敏捷,心地要善良,灵魂要美丽,语言要文雅,仪态要大方,感情要丰富,性格要开朗,胸怀要宽广,体魄要健全。有了科学的用人观念,还要解决好留人的问题,一所学校,首先要稳住教师队伍,留住青年教师,学校就有希望;留住骨干教师,学校才有名望。在很多时候,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学校留住教学能手,才能繁荣学校的学术氛围,才能为学校创造出一条别开生面的办学之路。其次,还要留住学生,稳住生源。众所周知,随着教育发展的开放化,越来越多的民办学校抢走了一部分学校的生源,公办学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其实,要留住学生,留住教师特别是教学能手至关重要的条件,教师的威望,能力往往成为吸引学生、吸引家长的首选条件。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要留住教师,还得从尊重教师入手,让教师在自己理想的岗位上,心满意足。

再次,面对新形势,要有新思路,要出新举措。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录用的人事制度。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实现目标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有了一套新的人性化管理方案,教师的创造力就会被调动起来,管理态势将由静态管理延伸为可调节的动态管理,将管理范围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全方位的实现现代化教学开放管理。因此,校长一定要注重灵活与合理相结合,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建立在科学而有效的基础上。

四、发挥情感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以人为本,既要尊重他人,也要自尊。在学校中,校长以学校为本,学校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应体现人文关怀。人是有情感的,情感在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特殊的作用。有了情感才能有同情、有理解,有爱心、有热情,它在学校这样的群体中能起一种亲和与凝聚的作用,所以校长要重视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首先是尊重。肯定人是人格的主体,也就是肯定人的尊严。一个人在肯定和尊重自己作为人格主体尊严的时候,必须推己及人,同时也肯定和尊重他人作为人格主体的尊严。尊重教师的人格,校长与教师在政治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校长同教师之间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更是同事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尊重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强调发扬教师在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尊重教师的创新精神,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教育创新,还要尊重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主要是完善人格的要求、完善知识能力的要求等。其次是宽容,对人要宽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只有宽以待人才能够有包容,大家才有“安全感”,才能营造比较宽松的环境,才有民主的气氛,学校才有生气、有活力,事业才能发达。

总之,以人为本管理核心是人的管理,管理的真谛就在于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因此,新时期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用“心”来管理学校,用情感来管理学校。新形势下,校长管理工作要做到管理融情,情感互动,为新时期学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2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重大校车安全事故引起国务院安委会、教育部、公安部等各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做出一系列部署,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由此掀起了一场彻查校车安全隐患的全国性行动。今年两会期间,校车安全更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汇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我国的校车生产企业,如恒通、安凯、海格、长安等做了大量研发工作,设计并生产出新型校车,并提出系统解决校车问题的方案,如江苏金龙海格智慧校车运营管理系统。此外,地方政府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浙江德清校车运营管理模式。

1、校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1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校车事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概括为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原因是人的因素,其中包括校车驾驶员、乘员、其它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客观原因包括校车技术状况、道路状况、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1.1.1人的因素

人因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公安部曾对全国范围内1年中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87.37%的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的原因引起的,导致人死亡的占到78.56%。驾驶员的违章操作和失误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但人为因素中有大部分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加以控制和预防。因此,校车驾驶员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1.1.2车辆因素

车辆性能不好也是影响校车安全的隐患。虽然在校车事故原因的统计数据中,直接由车辆问题引起事故的比例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车辆因素对于校车安全的影响不大。从某种程度上说,车辆的结构和性能完好、车辆的技术状况良好以及安全化的设计,对于减少校车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校车事故的伤害程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1.3道路因素

道路因素作为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和车辆行驶的根本条件,在校车事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道路方面包括道路拥挤、路况和道路结构。从道路设计来看,许多道路的线形、视距、车道宽度、转弯半径、超高、加宽等都不符合规定,而且存在路基松软,坡度过大,视线不良等状况。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校车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1.1.4环境因素

恶劣的气候条件是校车安全的隐患。在雨、雾、风、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危险性较大,驾驶员的视线受影响,车辆难控制,行车安全系数会随之下降。

1.1.5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和安全教育。目前有关校车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安全体制还不够健全。校车安全教育缺少全面系统性,局限于交通管理部门,尚未形成全民校车安全教育局面。有些现存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管理条块分割和冲突现象仍然存在。道路交通管理和路政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某些执法人员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执法水平低,执法力度不够大,执法易受人情和行政干预等。这些社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车安全水平的提高。

1.2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校车安全事故的背后,是地方政府为节约学校管理成本,农村撤点并校操之过及,再加上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学前教育,却又很少投入前提下,导致幼儿、小学生 “上学路远”,带来校车需求急速增加,政府在解决孩子“上学路程过远”问题上,又疏于系统设计和管理。

1.2.1城市化进程

在推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一方面由于户籍限制,外来人员未纳入当地公共教育系统,以致农民工子女学校和民办学校兴起,为了争夺生源,许多学校提供校车接送服务,但是大部分都是不合格校车。另一方面“中学进县,小学到镇”等撤点并校成为规模,由传统的“一村一校”变为“多村一校”,但在整合过程中,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校车的需求应运而生,从而为校车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故城市化进程是校车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2教育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占国内财政支出的比例较少,小学、学前教育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等基本上是靠自身收取的学费维持生存和发展,学校根本就不具备经济条件购买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校车。同时,分配到各地教育系统的投入不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学校水平参差不一。此外,国家鼓励民办学校的发展,以满足当地教育的需求。因而教育投入不足也是滋生校车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

1.2.3校车问题产生路径

由上述引发校车安全的间接因素,我们可以梳理归纳出校车问题的产生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校车安全问题产生路径

校车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校车问题,避免校车事故的发生,应从缩短学生上学距离上下功夫。

2、结论

只有寻本探源,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校车交通事故的发生。校车驾驶员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最主要原因,而上学距离远是产生校车问题最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甘肃省庆阳市“11·1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的通报,

篇13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深化发展,民办高等学校逐渐的增多,如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教育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作,并且通过不断的发展,民办高等学校也逐步的改变忽视质量管理的问题,以及盲目扩大规模的办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优化学生管理模式,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系统,成为民办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管理问题分析

2.1管理模式单一且缺乏时代性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大多的学校均采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即班主任加辅导员的管理模式,并由院系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学校专门设置相应的学生管理部门。其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虽然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统一管理,但就管理的空间范围而言,相对较为狭小[1]。同时,因为大多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大多偏向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忽视了行政管理,但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行为对于自身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因为缺乏与外界经验的交流,致使学校的学生管理缺乏时代性。

2.2学生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中,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的管理人员为本科以下,并且绝大多数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学生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并且管理人员的专业各不相同。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应为科班出身的专业管理人才,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专业和社会学等[2]。另外,大多民办学校的辅导员逐渐的趋向于年轻化,缺乏管理经验。并且因为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自控能力,相对于传统大学相对较弱,大多学生不能够自觉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和管理的能力,极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3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生作为学校的核心,在管理工作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校应加强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应用,站在学生的角度,基于学生的利益问题,实施有效的管理。但在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多的管理者通常在考虑问题时,仅从管理本身出发,缺乏对学生的考虑,很少关注学生的建议,集中表现为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极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不能够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有意的破坏,不利于学校教学的有序进行。

3、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优化途径

3.1丰富管理模式并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在学生管理体制中,班委会、学生会和团支部的设立,为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主要组织体系。因此,学校应积极的选拔学生管理人员,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最大程度的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其思想动向,明确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并且学生自我管理可减轻学校管理的负担,以及培养学生组织和控制能力,通过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整改,促建管理模式的完善。在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中,辅导员具有重要的作用,应提升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合适的管理人员。在组建学生管理人员时,辅导员需通过班级会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独立的学生和生活,并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树立良好的学习楷模,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同时,还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促使学生管理者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并对管理方法进行培训,使其能够较好的完成班级管理工作[3]。

3.2提升学生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应注重人才的任用和选拔,在符合国家相应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选拔合适的管理人员;其次,在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中进行创新式的改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并完善就业服务机制。由于民办高等院校的生源素质层次不齐,并且学校的办学水平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学生人数较多,其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因此,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从学生的人际关系、生活、情感和学习等多方面着手,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为此,要求管理人员需具备心理学知识。另外,基于就业指导的需求,要求学生管理人员需熟悉相应的工作流程,任用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改变以往流于形式的做法。

3.3促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与辅导员接触较多,因此,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较为重要。辅导员应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立足于学生的基本需求,对其行为方式进行观察,找出学生管理中潜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辅导应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行为方式和教书育人中体现自身的人格和价值,让学生产生敬重的心理,进而自觉遵守纪律。首先,辅导员应注重自身领导才能和管理才能的提升,将学生作为管理的根本,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同时要求辅导员还应具备情感交流的能力,能够将爱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关心,并且辅导员还应具有高度的洞察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不良倾向时,应积极的解决。另外,还需在管理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人本管理理念的实现[4]。

4、结束语

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之下,民办高等院校的实力得以不断的增强。为促进民办高等院校的良性发展,应注重学生管理工作的提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管理和教育的根本,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仵云锐.行政管理视角下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J].现代交际,2012(11):169-17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