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

篇1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發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壮大,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广泛应用。为了加快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保证计算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有必要对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传统开发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并与国家发展方向相结合。

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计算机软件的概念

计算机软件技术源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软件的迅速诞生和广泛使用,可以随时为企业用户提供便捷的工具,有效提高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系统管理软件主要是企业计算机所必需的,包括企业计算机的系统管理员和监控系统软件以及系统操作员的系统管理软件。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管理软件不仅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用户正常运行和使用整个计算机的重要基础。

(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现状

在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巨大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迎来了技术发展和替代的新机遇。与前一个时代相比,有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更新换代和技术发展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自从现代计算机技术引入我国以来,它逐渐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广泛青睐,并逐渐广泛应用于实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学习中。同时,现代计算机的广泛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随着软件开发人才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随着软件技术的广泛应用,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员数量逐渐增加。

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要方式

(一)原型化开发方式

这种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主要是指开发人员在开发之前对整个软件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和大致的了解,并根据他们的系统思想设计和开发原型,并将原型投入运行,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整个运行中的程序,使其更接近用户的需求。虽然这种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花费的时间较少,但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要求更严格,不能应用于大规模的软件开发。

(二)自动式软件开发技术

这种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是在第四代软件开发技术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描述用户最终实现的软件的功能和具体应用,开发者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软件开发工作。这种开发方法要求开发人员了解整个开发过程,但不需要详细的描述,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自由地完成软件设计和编码。

三、新经济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趋势

(一)网络化快速发展

在现代信息电子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融合发展的巨大背景下,新经济时期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行业发展要能设想能够实现行业持续稳定性的发展,为广大人们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就要以移动互联网为行业发展的新契机,并逐渐逐步形成行业网络化发展趋势,网络的广泛存在也是逐步形成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基本功能的重要技术基础,因此,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技术发展离不开行业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此外,计算机软件开发服务也是由随着网络化不断逐步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所以,网络化的服务技术不断发展,也就是随着计算机软件开发服务技术的不断发展。

(二)服务性化的发展

作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服务行业的主要业务开发服务目的之一,它是为广大行业用户免费提供高质量、便捷的软件服务。这种业务发展服务理念的充分展现和广泛应用,不仅有利于有效提升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实力,获得广大行业用户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也有利于有效适应新国际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的市场发展需求趋势。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的软件服务开发对象一般是广大的软件用户。为了使用户能够提供更好、更全面的软件服务,这种开发形式也被称为软件服务。全面有效地为用户服务,就是将先进的软件技术和服务理念应用到企业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中,免费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在线软件服务。

(三)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篇2

一、引言

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之下,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各行各业在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辅助之下,高效率地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势,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软件开发行业成为了当下众多行业之中富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特殊行业,各个软件作品的成功应用富含了全体开发人员的辛勤汗水和劳动智慧。在进行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实现从0到1的突破,开发人员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故此要推动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就一定要在其开发前进行规范化管理,明确人员相关责任意识,达到开发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说明

计算机软件的概念上来说,我们可以分为计算机系统软件和计算机应用软件,而计算机软件指的是监控、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软的工具,简单来说类似于防火墙和电脑的操作系统等等。而计算机应用软件则指的是解决某些具体情况的应用软件,例如语言学习专用的教学软件和办公系统软件等等。计算机软件在功能上是利用计算机本身带有的逻辑性来系统安排计算机工作,有些特定软件甚至可以让人们从中脱离出来。

三、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区分

在我们的印象中,计算机应该分为软件和硬件,这种理解大体上是正确的,但是对于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区别,这种理解只停留在外部印象上,故此文章针对其区别主要列举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区别在于其生产上,软件方面属于针对需求开发的专用软件,而硬件则是厂商生产制造的,比如硬盘等等。软件开发是开发人员合理利用想象力来进行研发,而不是在厂商工厂制造而来,在理解上虽然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其次区别在于产品要求上,在计算机软件领域,对于其要求是非常严谨的,在设计之初就要求不能有任何错误存在,而计算机的硬件方面则稍宽容一些,可以在设计上存在细小误差,不影响使用即可;再次则是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计算机的硬件是可以被看见、被触摸到的,而计算机的软件表现则是在设计人员的脑海中或者是付诸于纸上,真正的想法要付诸实践,必须在计算机上运行过之后才能发现其是否可行;最后则是在计算机维护上的不同,软件在理论上是不可能因使用造成损坏的,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软件也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升级,同时面对出现的漏洞要及时发现并修补,保证其能够继续稳定的运行。

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简述

计算机软件开发是在客户需求上研发的操作系统或者是满足某些特定情况的应用软件,其工作是非常系统性的。软件的研发中要探究客户真实需求、开始进行方案设计、实现需求和进行终极测试。在软件使用时要经过版权方许可,否则其软件使用可能会存在风险,究其原因在于国家对于每一个软件都会有相应的软件许可证。另一方面,很多特定情况下的应用软件许可条款和法律法规是不能相互抵触的,没有从正规渠道购买,乃至使用盗版或者在版权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拷贝,极有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

五、软件产品的维护

作为软件开发项目中最后一项任务,是软件被付诸实践测试的重要时期,维护的任务目标是对最终版本进行测试,发现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BUG,从而不断开发补丁,对系统进行完善,让软件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实现软件的量产。对软件进行规范化的维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管理方式上要进行规范化,规避后期可能会出现的不利影响,在修补后要及时进行运行监测,避免出现以错补错,防止因为错误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要严格执行软件管理条例,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修补,对添加的补丁是否解决问题进行反复验证。第二,要对软件产品进行规范化保护。进行规范化保护主要方面在于要增加软件的使用频次,不断增强计算机软件成品的适用性。在软件产品的开发阶段,要对软件产品中可能会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并设置有效修补措施,保证软件产品能够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发挥软件产品的自我检测和自我修补功能。除此之外,在提高软件相关系统功能的同时,对软件产品的维护运行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细化的操作步骤,根据软件控制管理系统要求,认真地对软件产品进行检查、调整、查看。

六、软件研发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简述

(一)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软件设计过程重视度不足

困扰软件设计公司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设计能力上的缺失,很多项目经理和软件开发人员对于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为了赶超进度,在很多项目开发进程中设计得过于简单,甚至于直接省略设计过程,对市面上的相似产品进行搬运和抄袭。这样做的后果极有可能会造成版权方面的法律纠纷,同时极大地制约了设计人员的想象能力和设计灵感。诚然抄袭已有作品能够有效加快项目开发进度,但这种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软件开发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进行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相对详实、系统的开发设计方案,缺少相关设计方案会使得软件开发工作难以为继,出现止步不前的现象。除此之外,创新也是困扰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是技术发展、行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推动力,在我国就有许多企业因为缺失创新能力导致其发展相对滞后。在这种情形之下,相关责任人员应该明确自身职责,通过结合以往参与开发的经验,不断创新思路,发挥想象力,最终推动软件开发创新发展。

(二)对于客户需求理解不甚全面,缺乏深度交流互通

在软件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客户经理没有真正了解到客户真实需求,或是因为沟通的不及时而错误理解客户需求,导致最终开发成品不符合客户需求的现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出来的作品,无疑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换句话说,软件开发没有明确定位,就会让软件产品出现一定的风险。而对于风险的解读方面存在有两种不同的释义,一种解释其风险是带有不确定性质的,另一种释义则解释其风险在损失成本上带有不确定性,不管这两种对于风险的定义如何,能够明确的是其风险引发的后果会有损失发生,甚至极有可能既无损失也无收益,广义上讲风险引发的后果不外如是,金融基金股票中常常提到的风险就可以归为这一种。狭义上讲的风险,其定义重点在于其损失性,表明风险只能带来损失,并不能带来利益。这种狭义风险用来阐述因为信息差带来的软件开发后果极为合适,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供需方面的沟通交流,避免风险的发生。

(三)版权意识的缺失,软件开发处境和编程代码库紊乱

当前对于软件开发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攀升,亟待开发的软件项目数量也在不断上涨,参与开发人员分别负责的版块数随之增加,故此造成版本数量急速增长,到最后甚至会出现某一个专门负责版块的开发人员找不到版本的现象发生,从而引发版本以及代码库紊乱。其次如果参与编程人员水平不高,还容易出现抄袭的现象,造成版权侵权,进而使整个开发项目的质量受到影响,让整个软件公司的发展受到波及。

七、面对问题提出的针对性规范化应用举措

(一)对客户真实需求进行深入了解

在进行软件开发之前,一定要对客户的真实需求进行全面了解,才能使软件的开发少走弯路,在减少浪费时间成本的同时,还能让软件的开发具有价值。软件开发项目中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把握住客户的需求,对其需求有明确的定位。在某种层面上来讲,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中极为重要的工作,它决定了软件开发的研究方向,能够为研发提供策略支持。故此软件开发项目首先要对需求分析进行深入探究,定期对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让其借助于这种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培训来进行自我学习,使得项目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其工作效率,展现出专业人员的技术素养。此外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让其产生文化认同感,针对产品特点来进行介绍,对将要开发设计的项目有整体性的认知,促进相关技术人员之间的交互,为软件开发项目的平稳运行提供助力。

(二)增强相关人员对于软件开发规范化的认知

计算机的软件开发工作是和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一个系统性工作,只有通过人们的认可,在使用中发挥出其作用的软件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软件。相关人员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在软件开发的准入上要设置一定的门槛,挑选出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人员,明确参与软件开发人员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对软件开发行业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并由相关协会制定具体的行业标准,让整个软件开发项目在法律法规的监管下进行,鞭策软件开发人员能够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精神来进行开发工作。

(三)专注于产品开发

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我国软件开发技术发展的严重阻碍,即创新研发方面相对落后。与之相对的国外软件开发行业,能够拥有独属于自己的研发地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其自主创新能力强,研发力量雄厚。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不断进行创新研发能够形成消费合力,是企业长远发展、不断壮大的必由之路。因此创新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我国软件行业能否在软件开发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四)重视规范化经营管理模式

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保质保量进行生产制造,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是提升企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这在软件开发行业中也同样不例外。规范化产业管理模式已经成为软件开发质量特殊竞争力的表现。在我国软件行业中,规范化管理经验相对缺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创新研发成果上相对落后,甚至于已经影响到了我国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我国的软件开发行业要想保证竞争力,就应该在经营管理中不管规范化,这种管理体制上的规范化能够让企业在竞争恶劣的环境中崭露头角。此外,我国的软件开发行业在起步上相对滞后,专业技术能力上存在不足,整体软件开发行业正处在发展阶段。软件开发企业要在技术层面上不断的进行突破创新,在资源利用上进行高度整合,才可以使得我国软件开发不断进步,突破到下一个发展阶段。

(五)对策划设计的方案进行精心审定

在软件开发工作的开展上,想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有一个相对详实的、富有特色的设计方案。只有在这种设计方案的引导下,才能让软件开发工作进展得更为顺畅。在项目开展之初,要对各个环节的细致工作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突出其设计理念,突显其创造性。作为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前期准备活动,规划着软件研发的前进方向。所以,软件开发工作中其设计方案要富有创造力,突破陈旧思维观念的制约,不断吸纳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不断推动软件开发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六)定期开展项目总结工作

软件开发完成之后,项目参与人员要仔细进行复盘总结,细致探讨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符合客户最初需求的部分,还有项目中可以改进的部分。唯有如此,项目开发技术人员才能从中不断获取经验,为后期开展的其他项目开发提供借鉴和帮助。项目开发工作能否最大程度的给客户留下印象,提升工作质量,减少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离不开项目工作组的不断复盘总结。

(七)规范化软件检测

作为软件开发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软件是否能够实现客户的真实需求,需要对开发的软件进行测试。在软件的测试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情况在所难免,如何规避和清除错误,让软件能够真正投入使用,是软件测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考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广泛存在于软件设计研发的各个阶段,软件测试的结果也决定了软件的使用寿命和软件设计研发的质量。因此一定要对软件测试足够重视,真正解决软件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各样问题。在检测过程中,一定要让客户进行参与,由专业人员把软件的设计思路和想要达到的效果来进行说明,利用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规范化的检测方法来对软件进行真实环境检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来满足客户的研发要求。要对检测的过程进行规范化,对软件的各个功能都要进行检测,同时还要对各个功能版块的检测结果进行存档,以便于能够快速定位出现问题的版块,反复修改检测之后,使得软件的性能能够调试到最佳状态,以达到完美的使用效果。在检测完成之后,要详实的填写软件测试报告,对检测结果进行全方位分析,对其做出正确评估。

(八)制定规范性的维护方案

软件研发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软件产品完美交付使用,对出现的BUG要及时进行修复,充分保障功能的实现。在软件实际使用期间,维护人员要对其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填写报告,针对软件问题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软件维护人员要明确其错误出处,精确定位问题板块并解决问题。针对维护需求进行详细评估,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将完整开发版本和客户进行交付,让整个软件开发项目圆满结束。

八、结束语

对计算机软件开发进行规范化操作,是计算机领域长远发展的前期保障,同时也是软件开发创新发展的基础,在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专业技术水平研发上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在软件开发工作中设置明确的标准、规范的行业准则、技术上的硬性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软件开发行业发展,增强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此外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加速软件开发方面,还需要增强业务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在版权方面进行控制,避免可能会因为版权问题出现的法律纠纷。在研发高水平的软件过程中,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要切实维护软件使用者的利益。规范化能够有效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能够显著增强我国软件开发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计算机软件开发向更高层次的阶段发展,在竞争日益严重的国际软件开发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掌握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司利平.浅谈Java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1,17(24):2.

篇3

1软件开发的方式

1.1生命周期法

根据软件开发的过程,从时间角度进行阶段划分,将软件开发分解成研发前期、研发中期、研发后期和反馈阶段等诸多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进程和结果严格控制,确保软件开发的质量和精确度。

1.2原型化法

相比于生命周期法的严谨理论,原型化法不需要重复繁杂的定义和说明,在软件开发初期也不必明确相关资料和信息,原型化法适合初期概念不明确的软件开发。通过原型化系统的深入研究,不断优化从而达到软件要求的条件。原型系统的纸上原型能根据软件的一部分特征进行工作原型还原,将部分制作好的软件功能试放达到初步测试的效果,让用户及时的了解现有的原型以便后期调试和修改。

1.3自动化法

自动化法相对其他两种方法来说,非常简便快捷,只需要说出具体的方法和内容,第四代软件工具就能进行自动分析和结果处理,设计和编写代码。自动化法主要依靠第四代技术的诸多软件开发工具得以实现自动化的功能。

2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技术分类

2.1C语言技术

C语言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中使用最广泛的基础性技术,作为最早被应用的编程开发语言,C语言最早可追溯至1970年,经过数十年的不断进步和完善,C语言技术已经逐步趋于成熟。C语言在诸多操作系统和版本中都可完美使用,比如Windows、Linux、DOS等。C语言在编程过程中,仅包含关键字32个,控制语句9种,编译过程十分简洁,即使新手入门也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初步掌握编写方法。其次,C语言包含了比较大的运算范围,能够处理包括括号在内的很多类型运算,具有丰富的运算类型和良好的表达式类型。

2.2JAVA技术

JAVA技术相较于C语言来说,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和较强的通用性。JAVA技术普遍应用在跨平台的软件开发中,最早可追溯至1995年,JAVA技术最开始被命名为OaK,不断发展过程中更名为JAVA。JAVA技术推广后,主要被应用在Web软件开发中,JAVA技术的出现将Web的发展进程大大缩短。JAVA的界面风格类似于C语言,在继承C语言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改进了C语言的缺陷,通过垃圾回收站功能直接回收不需要引用对象所占据的内存空间,让程序员不必再担心内存不够或内存丢失的问题。其次,编译JAVA的源代码可以直接通过纯文本编辑器进行,不需要任何格式转换或改变,在Windows操作系统能直接使用记事本就能实现JAVA代码的编辑,在Linux操作系统内可以使用vi工具进行编译。利用JAVA技术编写的软件具有结构规范的特性,这是因为JAVA技术在语言使用上非常严谨,结构混乱的程序无法通过JAVA正常编写。目前,JAVA技术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中主流的开发技术。

2.3VisualBasic技术

VisualBasic技术又称VB技术,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非常受欢迎的软件编程语言之一,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开发语言。VB技术没有使用传统的编程界面,源于BASIC编程语言的VB语言实现了操作界面的图形可视化,让编程变得简单明了和修改方便。VB的组件功能让程序员十分轻松的进行应用程式的建立和修改,不论是新手还是专业人士,都能够开发复杂的程序。优化大师、MIS、MRP等企业软件通过VB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VB技术的缺陷也很明显,不支持继承、在处理异常错误时缺乏完善手段、不支持多线程等缺点让VB技术的推广应用只停留在小范围,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3软件开发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软件发展缺乏核心支撑技术

客观的分析我国软件发展历程,我国软件行业依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开发水平和研发能力都比较落后,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比较欠缺,这是我国软件产业世界产业链中下游的主要原因,其次,我国开发的软件层次和质量都不高。核心技术的缺乏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部分前端和关键性的开发领域我国依旧处于空白期。软件人才的结构矛盾是限制我国软件行业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的原因,国内从事软件行业的人员多是基础性的技术人才,专门从事基础程序和技术支持等研究,没有研究高层次科研的专业人才。针对此,我国应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具备自主创新和高精尖科研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才配置,让我国软件开发力量逐步加强,提高软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和产品质量,加快软件开发产业链的发展,让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争取早日到达世界领先水平,软件产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3.2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存在诟病

国内软件产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缺少强大的领头军企业,在国际上也没有比较有说服力的产品和品牌,缺乏国际影响力。其次,国内对硬件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在政策力度和科研经费等硬性条件上也远远不能满足软件开发的需求,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也经常出现人才流失现象。在国内软件行业发展进程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盗版,盗版现象直接导致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智慧成果受到剽窃,致使软件企业经济实力受损、开发积极性降低。其次,不公平竞争、科研投入不足等现实,无法保障工作人员良好的开发环境和工作积极性,造成软件产品质量下滑,难以提升发展空间。针对此,国家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监督,为软件开发和软件企业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公平健康的市场氛围,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盗版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切实保障企业的知识产权,对不公平竞争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严厉惩处,加强市场秩序建设,让国内的软件开发行业能够健康稳定的推进。其次,加大人力资源和基础建设的投入,为软件开发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软件开发的进程,实现软件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参考文献:

篇4

硬件工程师主要从事电脑软硬件和周边产品的安装调试以及组网工作,特别是基于T C P/ I P协议的网络安装调试工作。如果想成为硬件工程师,就必须学会并掌握主板芯片级维修的基础知识、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维修焊接技术。良好的逻辑和思考能力也能让你在这个行业中占得先手。

这个职业适合喜欢动手,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朋友。该职业需求范围很广,可以说,哪里有电脑,哪里就有它。行业发展前景也颇为远大。

参考平均月薪:3968~4600元(京沪)

软件UI工程师

UI的全称是用户界面( user interface ) ,其实就是人和工具之间的界面。

它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很高:既然是搭建软件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就要求有较高的网页设计创意。同时,又必须精通Dreamweaver、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等软件的应用,最好还能熟悉Css、Html、Javascript等网络技术。不过作为软件设计师的分支,这个职业对证书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

参考平均月薪:3912~4188元(京沪)

ERP实施顾问

随着企业管理重要性的普及,围绕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企业管理软件)也产生了很多职业,ERP实施顾问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但要求从业者熟悉ERP软件开发和应用,更要精通企业管理和财务程序,才懂得对症下药。可以说,一个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精英。该职业适合喜欢人际沟通、企业、财务管理和咨询的朋友。

参考平均月薪:5733~7100元(京沪)

系统架构设计师

这个职业是一切软件开发行业的核心。工作内容就是负责互联网产品整体系统架构的分析设计和核心模块实现。

它对知识涉猎广度和应用水平要求较高。大多要求精通Unix操作环境和PHP程序开发,熟悉C/C++和MySQL数据库应用。喜欢纯技术方向的同学,可以考虑从事这个职业。

参考平均月薪:5050~6050元(京沪)

篇5

一、计算机技术特征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特点很明显,那就是速度,计算机从问世到现在的生活工作必备之物,发展的速度可称之为飞速。目前最为明显的计算机技术的弊端就是硬件与软件发展的不协调,下面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影响因素

(一)计算机软件陈旧落后

在计算机系统被开发的过程中,受到材料的限制,计算机硬件设备会出现老化等现象,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也会对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带来负面影响。但计算机的软件不会出现老化的现象,但从计算机软件更新的速度来看,会出现软件陈旧落后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的开发人员没有及时的根据市场情况和发展速度对软件进行及时的更新。

(二)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缺乏

在软件开发行业中,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撑起软件开发的基础。想要有高质量,高效率的软件开发能力,必须要有高技术人才支撑着才能让软件开发的可靠性得到保障。但在实际中,软件行业的从业人员相对其他行业较少些,多数的从业人员都是基础性的技术人员,高技术人员少之又少,这也是制约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技术性技术人员对自身开发的软件技术的调整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差,在软件开发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能够及时的得到完善。

(三)监督和审查力度不够

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每一阶段都是需要严格的审查和监督来对软件的各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此来保证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创造出高质量的计算机软件。但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关的开发人员将效率作为软件开发的首要要求,对于软件的质量和创新方面没有高要求,更别提有效的审查和完善了。这样的开发目标直接导致了软件开发的质量不会很高。相关的企业也没有建立起专业团队对软件开发成果进行审查和监督,监督机制欠缺,相关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在利益的长久影响下回逐渐的缺失。这些因素增加了软件技术发展的风险,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1]。

(四)软件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创新能力是其高质量的保证,也是可靠性的保证。但就目前软件市场中的现状来看,雷同的产品非常多,抄袭现象频频出现。由于基础性开发人员过多,实践机会有限,导致了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创新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所以基础性工作人员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对成熟的软件的依赖性较高,软件的创新性得不到保证,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来看,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研究者一般都比较关注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这也无形中对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产生了限制。

三、降低计算机软件不可靠性因素影响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计算机软件检测体系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企业对于软件的检测是存在漏洞的,没有相应的体系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检测。没有完善的检测体系作为软件开发的基础,很大几率会出现软件漏洞问题,从侧面来看这也是技术性规范缺乏问题,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可靠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计算机软件检测体系,有了自我检测能力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进行及时的修补和完善。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人为的造成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主要来源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首先,从规范方面出发,制定程序编写及相关技术方面错误的惩罚标准,防止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出现基础性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定期培训,提高专业素养,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最后,增加从业人员的实践机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开发出创新性的灵感,提高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2]。

(三)对计算机软件开发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阶段,审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在很多企业汇总,审查和监督的作用,并未在软件开发阶段显示出。一款新的软件技术进入市场后,会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在开发阶段审查缺失导致的后果,如果没有这一环节的加入,软件进入市场后会困难重重,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都是问题,更别提成为大众的新宠。而且,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为他人做嫁衣的结果。所以,在软件开发阶段必须中重视审查和监督的作用,这一环节是软件日后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3]。

(四)综合有效的分析不可靠因素

篇6

随着信息时代和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社会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新型技术,对行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带动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更新和发展,由于软件开发商不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也会应用不同的数据结构,给计算机用户多个软件操作带来了困扰。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可以很好地解决各软件因处理数据格式带来的多种问题,同一用户对多种计算机软件进行不同操作时,就必须依赖数据接口,减少操作困难。

1 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涵义

一般来说,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是指为计算机用户或者软件开发商提供用于连接软件和数据库的一套标准和规范,在确定数据接口名称后,可以实现不同类型、位置的数据库进行不同连接端口、主机等信息的转化和分离,也可以在配置合理的对外接口完成对软件数据的传输和交流,极大的满足计算机用户对不同软件的操作需求,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数据接口具有很好的灵活性,也可以维护计算机数据安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表现形式较为多样,主要是各种计算机数据库和计算机数据文件,是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极其重要的交互桥梁。

2 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设计原则

2.1 数据接口要满足用户的应用要求

数据接口要满足计算机软件用户的应用要求是设计数据接口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设计软件数据接口是为了服务软件应用客户不同应用需求。软件数据接口可以提供的功能服务是由软件自身决定的,但软件程序具体应用范围又需要数据接口进行拓展。因此,要实现数据接口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就需要对具体软件服务性能进行分析,使其既能满足软件应用用户,又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

2.2 数据接口设计应遵守行业规范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软件开发商变得越来越多,由于各个软件开发商使用的软件编程语言、数据库可能存在差异,在每个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库结构各不相同,极不利于计算机软件的维护和升级,在缺乏统一性数据接口的情况下,计算机用户对软件的管理和应用也受到了限制。所以软件开发商在数据接口设计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数据接口的标准,遵守现有计算机行业规范。

2.3 数据接口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软件也必然会升级和更新,在数据接口设计时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是设计需要遵守的关键原则。软件数据接口的设计要以计算机软件为基本点,根据计算机用户对软件使用程度的提高对数据接口进行升级和更新,发挥数据接口在软件应用中的具体作用。另外,具有可扩展性的数据接口可以减少对计算机软件后期大规模改动,对维护计算机用户的数据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4 数据接口设计应面向对象

在进行数据接口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面向对象的要求以及计算机软件性能要求提高设计的合理性,数据接口在一定程度上面向对象是数据接口设计需要遵循的根本要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数据接口的使用效率,也能延长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寿命。设计面向对象的数据接口,需要详尽的把握计算机软件性能和数据库特点,满足计算机用户的功能需求,降低计算机各软件各程序之间的杂糅性,保证用户更为便捷和高效的进行软件应用。

2.5 数据接口应具有高容错性

就是在设计数据接口时,要注重开发数据接口处理规范输入外的情况输入能力,并能做出该种输入与规范输入要求不相匹配的判断,及时为计算机软件用户提供合理的处理方法。如果数据接口该项性能把握较好,除了可以有效接受规范输入的正确指令,也能判断错误指令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让计算机用户在无计算机软件操作经验的情况下,也能维持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因操作错误给软件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计算机软件接口的应用分析

3.1 数据接口的转换文件模式

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应用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软件数据接口的转换文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采用相应的软件数据接口,实现不同数据的传输和共享,软件开发商需要设计和规定软件数据结构,软件用户在数据结构规定下提交相关文件,当计算机软件扫描到相关文件后,就可以完成用户所需要的文件转化,实现不同数据的交互。最广泛的就是TXT文件转换模式。

3.2 应用程序接口的函数模式

应用接口的函数模式在数据接口中比较多见,在这种模式下,数据接口需要具备严格的保密性。在进行接口设计时,需要事先定义好软件需要的函数程序,然后由计算机软件用户进行软件数据操作,技能促进软件数据间的转换,也能有效保证其安全性。较为常见的是应用程序接口函数模式是API模式。

3.3 软件数据的中间数据库模式

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人员在软件设计过程中,依据行业原则建立公用性质的中间数据库,在保证计算机用户在遵守数据接口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经过授权实现计算机软件数据间的传输和流通。这种模式比较多样化,在保证软件操作灵活性的同时,避免数据开发过程中的繁杂流程,常见的有Access、Oracle的主流数据库,但这种主流数据库应用起来具有一定难度,适用范围相对较小。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应用,可以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更好的为用户所用,有效的增加用户进行多个软件操作的便利程度,让计算机用户朝向信息化、高效化、整体性方向发展,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言

软件其实就是以编码形式表现的知识。广义的软件产品包括所有根据顾客指令、指示或要求运营某种体系、系统或设备的支持系统,这些支持系统可以是能够实施不同任务或功能的软件包、信息或影音产品。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软件主要是指计算机软件,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对硬件设备或系统发出相应的指令,从而使硬件满足使用者的任务要求。所有形式的计算机软件都能够修改、更换和升级。

目前,国际上对软件企业的研究主要基于经济学中的网络经济理论和标准化市场的竞争理论。网络经济理论从市场锁住和边际成本两个角度入手。(宗其俊,李卫宁,蓝海林,刘小龙,贾娟,2002)市场锁住问题强调使用者在选择软件产品时的主要决策依据是与该使用者相关的交易活动和目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Carl Shapiro, Hal Varian,2000)另外,软件的成本结构体现了固定成本或初始软件开发产品占有的投入最大,但是其边际生产成本近乎等于零。这一成本结构的特点决定软件产品必须取得关键规模,才能够有利可图。

二、软件行业的现状

(一)行业发展特点

(1)行业竞争激烈。在我国软件行业当中,小型的软件产业占主导的地位,大部分软件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很多方面存在着瓶颈问题,无法满足市场的大需求。这些小型的软件企业在推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软件产品时也会由于人才紧缺、高成本等问题而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处于一种十分不利的地位。软件行业需要的是技术,是智慧,更重要的是需要自身条件的优越,资金、人员、规模等等这些都应该考虑在内。

(2)软件硬件结合紧密,嵌入式软件产业发展迅猛。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微电脑芯片,数字化3C产品不断涌现,嵌入式软件已成为产品的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技术,也是未来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我们平时使用的很多家用电器中,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逐渐走向普遍化,包括手机、网络及通讯设备、汽车、工业控制、全自动的洗衣机等等,这些都是软硬结合的结果。一方面,软件依赖于硬件从而使得空间和载体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硬件依赖于软件则会使得硬件强大的功能更有益于发挥使用。

(3)软件外包开发行业快速发展。由于软件企业业务流程的细分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软件外包会更加流行。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在IT领域要投入硬件、软件、服务等诸多投资,而且需要不断地升级维护,恰恰软件公司可以提供更多的软件服务,包括软件维护、培训等,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企业可以把IT服务外包给专门的软件公司来做。外包的范围广泛,国外软件公司外包给国内软件公司,在国内软件企业之间也会存在外包。在软件开发流程方面,有的软件公司可以只做需求分析和设计,然后把编码外包给专门的软件企业来做。

(二)软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软件行业人才能力不足。随着近年来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很多矛盾也随之出现,软件行业人才的结构日渐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软件行业缺乏基础性的软件开发人才和高层次的项目总设计师。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中国软件行业在国际软件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人员素质制约软件行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因此,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是制约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李热爱,徐惠莲,2009)

(2)软件行业核心竞争力薄弱。就目前我国的软件行业构成来看,大多数的软件属于应用型软件,这种类型的软件技术含量较少,应用软件企业还没有走出作坊式经营模式,项目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很难形成版本不断更新升级的大型行业应用软件和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封富君,李俊山,2003)

(3)软件行业融合问题。计算机不能离开硬件、软件等系统单独使用,这种必须依赖其他产品才能发挥效用的特性称为“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意味着所有的产品,零部件、硬件和软件必须相互兼容,即在同一系统中的产品在操作或运营中必须通过统一的标准并且相互协调才能完成预期的功能。目前,软件行业的发展除自身研发软件外,还应做好软件之间的相互融合或者是软件和硬件之间的融合、软件与服务之间的融合等等。就现今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来看,软件本身的发展已经是捉襟见肘,更谈不上配套融合其他服务与硬件。由此看来,这也是制约软件行业发展的另一原因。(曹军,2010)

三、软件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一)加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下,软件行业所需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人才的短缺是软件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各大企业将越来越倾向于聘用多元化IT人才,不仅须具备IT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掌握多种业务技能,能处理各种工作任务。企业所需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相关行业知识,必不可少的还有实践和自主开发能力。因此,学校在培养软件行业所需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时还应与社会、与行业接轨,培养出社会和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使大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和行业。

(二)改善软件行业的融合问题

软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配套完善的硬件、服务等方面的支持,要壮大国内的软件行业必须考虑到软件的配套服务和硬件设计的更新等问题。提高研发能力,提升技术水平,跟上国际前沿技术,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这是软件行业融合的关键问题。由于我国软硬件比例不均,研发体系比较薄弱,支撑体系不完善。因此,就需要企业在规划自身发展时重视软硬件的融合以及配套的服务。

(三)加强软件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近些年,软件产业政策、软件园区建设都已得到显著加强,语言劣势也逐步得到弥补。但是,软件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却是我国的一大顽疾,也是我国软件产业相对于印度等其他国家的竞争劣势之一。保护软件产业发展,尤其是外包业务发展中的支持产权问题,需要我们真正发挥行业协会在软件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导作用,推动我国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我国软件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Carl Shapiro,Hal Varian . Information Rules[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篇8

薪酬高位,通常意义上,一指薪酬的绝对值高位,二指的是薪酬增长幅度高位。从薪酬绝对值高位的角度来看,

电信行业、手机行业、房地产开发行业、汽车制造业、保险行业、金融行业、石油电力等能源行业,均荣登2006 年高薪行业榜单。传统的高薪行业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拐点或者不可抗因素的话,薪酬不会有明显变化,都会处于高位。

薪酬增幅高位的行业主要有:潜力巨大的网络游戏行业,薪资增幅平均达到15%,其间与网络游戏业务相关的职业,比如网络游戏的运营、开发、企业设计等岗位,薪酬增长速度加快,关键性岗位薪酬增幅甚至高达20%。

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中的ic、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领域,薪资增幅均达到11%。越来越多的ic 国际巨头看好中国元器件制造领域的发展,一些从事研发、电路设计、生产工艺类的人才成为企业抢夺重点。

通讯设备制造业薪酬增幅迅速。随着中国网络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硬件设施的建设更要先行。当然,该行业也属于传统的高薪领域,增幅达到10%以上。

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机械制造类行业,薪资较往年有明显增加,维持在3%~ 4%的水平。2006 年的精密仪器类制造业、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业,薪酬均有明显提高,达到6%左右。

汽车配件制造行业增幅见涨,随着国内汽车使用量的猛增,生产车灯、车龙骨等各类车载系统、改装用品的汽车配件行业薪资速度很快,大概在6%~ 7%。

服务行业发展势头好,增长幅度大,但是整体基数低。酒店、商旅、物流、船务、海运领域,人才竞争激烈,再加上外资的入侵和竞争,薪酬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总的增长速度还是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比如,酒店行业,往年的增幅一般是3%~ 4%,今年可能达到6%。

公关行业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在中国只有近十年的发展历史,由于业务的逐渐扩大,需要公共关系服务的企业甚至政府越来越多,公关行业的薪酬增幅今年达到8%~ 9%,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网媒被划入互联网领域,从薪酬水平来看,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的薪酬总体水平高30%~ 40%,增长速度也高两三个百分点。

此外,2006 年的环保行业、水务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迅速,加上市场需求的增大,薪酬增幅显著,达到8.5%~ 9%。

有色金属行业薪酬呈黑马态势

今年薪酬呈“黑马”态势的行业,最典型的是原来不被关注的有色金属行业,由于铜、铝等冶炼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薪酬增长呈黑马态势,由往年的1%~ 2%的薪资增幅,提高到2006 年的5%~ 6%;造纸业、纸品生产业,以前年增幅一般在3%~ 4%,2006 年薪酬增幅达到7%~ 8%。此外,医药流通领域、医药渠道开发或终端销售、加盟连锁领域的岗位薪酬涨幅可观,未来发展前景巨大。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实,整个医疗体系将逐步推到全国各地,入村入镇,国内各个医药公司,国外的医药流通企业,纷纷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与去年持平的薪酬增幅不明显的行业和职业,有软件开发业、软件系统集成业,大概在7%~ 8%,互联网行业、无线增值运营业、无线服务提供业,前几年发展非常迅猛,薪酬基数高但今年薪酬增幅趋缓;医药、医疗器械行业、平面媒体行业、广告行业、金融行业、石油电力行业,基数均保持较高水平,但增幅不明显。

2006 年薪酬走势趋缓的行业有:服装制造行业、品牌电脑行业,涨幅大概在3%~ 4%,比往年有所下降;消费品行业,家电制造和营销岗位,其增幅较以前略有下降,今年保持在5%左右。

职场薪酬回归理性

篇9

有一本描写80年代美国寻求学习日本汽车业成功的因素研究的学术书籍——《改变世界的机器》。书中阐述了一个现象世界不是供大于求,而是求新、求变、求个性的消费心理对供应市场的一个颠覆性要求下,西方不采取精益方式产生的危机。而相反,日本、丰田等公司在多品种、短产品生命周期内实现快速的占据市场,并且搭上了个性化、物质大丰富的战后一代,精益研发的思想在后续20年大行其道。

 

书中就产品研发有很深入的分析。有一段话,一位欧洲的决策者没有意识到日本在各个领域都采取多品种少数量的方式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占有,并实现了产品从低端到高端的螺旋上升。

 

国内软件服务提供商内部也有此类似的错误认识。“版本更新太快,客户要的不是过多的应用,而是稳定”。实际上,这暴露了服务商自身的对于自身产品不完善,市场跟进速度过慢的问题,低估对客户自我信息化消费的判断能力。

 

应用软件行业分工

 

应用软件开发行业正在经历着类似于汽车这样的大规模组件化、模块化产品行业分工的历程。

 

首先,从企业信息化开始,个性化的需求从未中止过。其中包括企业个性化和行业个性化,一边是企业业务作业的方式方法个性化,另一边是企业在不断个性化的终端最终消费市场的不断冲击下,形成“长尾”的新的企业收益模型。

 

如此,客户在运作上也不得不更多的为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而在组织,流程、资金、人力运用上更具个性特质,以至于会有“没有最佳实践,只有最适实践”。

 

其次,应用软件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了类似于工业企业车铣刨磨的工艺工具的大批量出现,同时这些工具也在不断的专用化和通用化之间进行演化,这点深谙软件开发技术演进的人员能够了解,所谓编程语言之间的鸿沟已经越来越狭小。

 

而这些都针对专门领域的专用构件,各自提供组件的标准衔接和适配,形成完成专业程序的工具。此外对于程序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产业在不断分工中,各显专业。这种情况在工业化产品的零部件衔接分工中,已经如火纯青。

 

再次,面对广泛的,充满个性的应用市场,单个企业通用的产品和通用设计,在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候,仅能够满足部分相对通用的市场应用,而无法满足深入市场。在长期的时间范畴内,终将被挤出市场统治地位,而居于规模市场份额和足够资金的软件公司,不通过金融资本的运作,也很难保证在某些不曾注意的角落,出现一位颠覆者。

 

这些行业内外的各种因素,确定了应用软件行业正在经历着类似于汽车这样的大规模组件化、模块化产品行业分工的历程。为之应对的竞争策略,实际上可以考虑精益化的研发体制,以更快的速度,应对更快的市场需求,并努力做到更多更细的特性构件实现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变化。

 

开发中的浪费是除去技术因素之外,极大影响应用软件公司的敏捷开发的主要因素。简单列举可以包括:多余的开发,返工,浪费的业务协作,人力资源浪费,时间的浪费以及积压的需求。

 

多余的开发指不必要的功能和已完成的功能若干时间内没有被应用,返工指开发阶段的变更和应用错误程序;浪费的动作指开发请求和实际优先级脱钩,维护支持优先级排序无序,以及工作安排不平衡;人力资源浪费指程序员的不同应用交叉培训有限,员工和现有资源利用有限;时间的浪费指同样的需求在不同产线间重复分析,关键资源不到位,支持问题信息不完整,反复协调。程序员闲置,测试资源工作波动大;需求积压指大量不断延后滞留后版的需求,未能一次性完成的应用等等。

 

精益的组织保障和落地方法

 

我将从以下4点讨论软件领域实现精益的组织保障和落地方法。

 

第一,好的产品设计绝对不是花更多的钱和花更多精于聪明的人员投入。最关键的问题是领导方式对于整个设计团队的巨大作用。领导者的巨大魅力和相关权力使得整个设计具备了核心的方向和价值。

 

国内在不断吸取西方。尤其是在吸取美国式管理模式的时候,这方面也存在此类问题。我接触过若干公司也是这种情况,项目经理尤其在推进产品核心价值和关键特性上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而协调力又常有不足。组织给予的职务前景和权力是关键因素。通过团队领导权的绝对集中,以及考核的整体流程的权威制定,才能保证研发中的激励统一到一个方向上。

 

第二,团队工作。这是各大管理学派大为推崇的一个领域。最为主要的问题是当团队成员来自于各个职责组织的时候,团队成员仅仅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工作程序中的一分子,而非团队整体一份子。类似于“我的作用是将营销部门的工作成果传递到工程部门的工作成果承接者”,团队成员从隶属上是部门内人员,仅仅是参与到设计团队中的一个代表,考核、绩效、晋升都是部门说了算。这样的团队无法实现精益和高效的开发,

 

而日本式团队中成员,在项目完成之前,考核直接在主管的控制之下,核心的少数人成为团队的中坚。从书中人数对比来看,这种成本节约和团队的成长是巨大差异的,西方团队平均要900人,而日本仅要485人。

 

第三,信息交流。西方团队成员不愿意直接面对争论的问题,前期做含混不清的承诺,后期问题突然出现,又不得不解决。日本的团队则签署正式契约,所有资源和优先权都是在项目开始获得确认和发现。

 

西方的团队工作的方式,设计过程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进行传递,而不是保留在团队总部内部,从而导致信息交流的问题,在团队内形成部门墙隅,无法通畅。人数方面,一般来说由于事先要进行大量问题和承诺的签署、评议,日本团队设计前期参与人数最大,而后期人数慢慢减少,相关专项设计逐步退出团队,而西方团队正好相反,接近投产期,人数反而大规模增加,来解决前期应当解决的问题。

 

第四,同步开发。无非就是产品多个领域人员,在确定各自的资源和任务阶段之后,能够同步进行生产部分就开始进行作业,而不是等到所有设计完成之后,再进行顺序生产。

 

如此可以大幅度的缩短时间,同步开发中需要做流程处理。保证各研发流程细条。通过协调产出节奏与生产流量,降低产能过剩或过多库存。软件计划有助于对项目进行优先排序,能够防止为满足新要求而引起的延误中固有的浪费。

 

根据项目复杂度对项目进行细分帮助项目经理得到适合项目的资源,避免为简单的任务提供不必要的管理费用,从而消除浪费。而在质量方面应该不仅局限于测试组,应该扩大到业务部门、设计师,以及编程员和测试员。不幸的是,在大多数应用软件开发团队中,端到端的质量负责制还是分散在多个模块的开发测试团队中,而不是整体考核。

 

篇10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7-0166-02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因此,怎样对软件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急需研究的课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也展开了相关的研究。

张家浩[2]以现代软件工程为核心,系统分析了项目管理领域中软件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选择平衡点的建议和方法。林锐[2]编写的《IT企业项目管理:问题、方法和工具》一书为IT企业提供了专业性很强、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相应的工具,解决了大多数IT企业的软硬件开发项目管理混乱、质量低下、进度延误、费用超支等问题。哈罗德・科兹纳[4]在《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一书中讨论了时间管理、冲突管理等问题,分析了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石慧[4]运用动态规划的思想和网络计划的方法,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进行软件项目进度预测,对软件开发项目中的计划和控制应用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并行的IT项目进度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

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政策,软件项目开发的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程序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由于没有一个标准划分,管理上有很多问题不容易解决。本文对影响软件开发进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阐明了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具体的项目开发进度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1 影响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

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其进度的因素,内因、外因、主观、客观因素均有,情况比较复杂。为顺利管理软件开发项目进度,首先要对其中主要影响进度的因素有所了解。

1.1 80-20原则,未按原计划执行进度

80-20原则用在经济学中是指百分之八十的价值是来自20%的因子,其余的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子。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我们可以这么理解:80%的项目工作可以在20%的时间内完成,而剩余的20%的项目工作需要80%的时间。

一般来讲,这剩余的两成工作属于比较难的技术关键部分,通常出现在后期。由于软件开发过程的不确定性,在任何技术关键点上都可能遇到难题,这与开发人员本身的分析、设计、编程风格有关,难以预测。在实际过程中,完全无法预测在什么时候会遇到(甚至可能在最后一步)能导致全盘重建的问题,因此原计划进度一般会调整。

1.2 预算、质量要求等的变更及适应性调整不及时

除了对项目本身的工作量估算不合理之外,设计人员的理解也可能造成问题。如开发人员理解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有偏差,在没有充分沟通并确认时开展项目,过程中又会变更,在验收阶段可能才发现“审题错误”,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与之相关横向、纵向项目的进度也会受影响,易产生“软件危机”。此外,其他问题如设备、人力不符合要求或调整,都会影响实际进度。

1.3 前期可行性分析不充分

由于项目参与人员的经验或素质原因,在项目开始前的准备不足,对项目状态信息收集的不足,没能好好把握项目的内容,容易造成对项目的了解不符合实际情况,加上高估自身工作能力,这就会对进度造成影响。如果没有充分的理解和准备,项目整体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项目本身的低估其实是对自身的一种高估,这样会使得预期的进度在实际进展过程中不仅很难实现,而且容易对工作人员的士气形成打击。

1.4 其他因素

假设、约束、风险等条件考虑“不周”造成项目进度计划中未考虑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发生。例如软件开发项目还会因为项目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缺失(如人员生病、离职、开发人员临时有其他救急任务)等原因,对项目进度控制造成影响致命影响。即项目及时完成是基于环境不变、任务不变、资源不变动等假设。软件开发主要是靠程序员来进行,软件体现出程序员的不同风格,因此程序员本身的主观性也会造成影响。在进度安排的时候应当适当配置应急预案,预留空余。

2 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的目的

加强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是软件开发行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必经之路。项目进度控制和监督的目的是:增强项目进度的透明度,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对项目进展加以督促等,保证项目按时完成。

合理的管理手段可以加强项目的监督控制,对项目进度完成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评估,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沟通交流;遇到有落后进度情况及时督促,对有理解偏差的情况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等。

软件开发时实施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一般一个部门同时会接多个项目,并行处理过程易造成混乱。通常,一个项目会由多部门的课题组共同负责,分项目之间横向并列或纵向承启,分部越多就越容易受影响。因此各分项目的准时能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对项目进度的合理管理可以起到协调作用。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过程中一项最重要的监控内容,负责对项目周期的整体把握与控制。通过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对各个分项目的进度进行控制,保证每个分项目各自按照项目计划书中的预期进度安排完成各自的内容,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从而保证项目整体的顺利完成。

3 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3.1 对项目本身充分了解

在制定项目计划书之前,首先应当对充分了解项目本身。项目进度控制的前提是有效地计划和充分掌握第一手信息,通过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检查、分析、评价项目进度。对项目的充分了解是制定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必要条件。除了了解项目相关技术内容、发展情况外,还应包括主要设备(工具软件)、项目参与者的情况,以合理分工、科学管理。

3.2 项目计划书与定期的进度报告

为了按期完成软件交付任务,目前软件开发单位陆续采取了很多控制进度的管理手段,其中最为广泛实用的就是项目计划书和定期的进度报告的提交。项目计划书和进度报告都是参考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案,同时结合软件开发本身的特点进行的改进。作为项目进度控制的基准,项目计划书是项目的阶段成果完成情况的一个预期与管理依据。根据计划书中的时间安排,在项目的每个阶段点,项目负责人需要向相关管理人员(部门)书面提交阶段工作汇报与计划。在进度报告中,要有完成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安排等,实际上就是项目执行人员的对总结、分析、开发反思。

3.3 进度协调会

在软件开发项目中,一个项目通常由不同的项目团队合作完成,企业有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分、转包、合同期与进度计划的协调。项目经理应该及时掌握这些情况,按计划进行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动态比较,定期向客户提供可靠反馈。这通常是通过进度协调会来完成的,参与项目的每个团队负责人通过协调会了解相关方的进度、探讨问题,根据对方完成情况动态调整自己的进度。

3.4 阶段性审查与应急措施

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过程需要从项目从准备到开始到进行到完成的各个不同阶段都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控制管理,全面把握项目进程。在准备阶段需要提供项目信息,同时确定项目研究进度;编制阶段计划和项目总进度计划;控制该计划的执行;而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控制的任务是编制与用户的沟通计划、需求分析工作进度计划、设计工作进度计划,控制相关计划的执行等。最后,实施阶段进要求编制实施总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编制实施计划并控制其执行等。

在项目设计书中应当有关于应急预案的内容,这是我国现在工程管理、软件开发管理都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内容,其本质是对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和影响的一个预测,对项目整体的合理把握。针对可能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而在实际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具体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避免产生相反的效果。

4 结束语

软件项目的开发与传统的工程项目具有很大的区别,软件本身具有无具体形态、缺乏标准等特点,开发过程不确定性大,主观因素影响对软件质量影响较大,因此进行项目进度管理探讨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总结进度管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以采取的管理手段,希望能对实际工作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家浩.软件项目管理―华鼎项目管理书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林锐,唐勇,黄曙江.IT企业项目管理:问题、方法和工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Harold Kerzner.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杨爱华等译.第7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篇11

[关键词] 地勘单位;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1- 0007- 01

1 现阶段地勘单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在财务软件升级方面存在盲目现象

一些单位在财务软件版本的选择上盲目求高,甚至在对新版本的特点、新增功能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升级,而忽视了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结果支出不少,新增功能难以利用,现存问题未能解决,造成一定的浪费,比如:地勘单位往往是一套班子,企业、事业两块牌子,人事管理及工资管理既要执行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又要考虑企业化经营的需要,因而财务软件的薪资管理升级意义不大。

1.2 现有财务软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1)财务软件有许多的模块,而总账是其中最重要的模块,既可独立运行又可与其他模块协同运转,与其他模块传递相关的数据和凭证,而目前许多单位只重视总账的使用,对模块之间数据和凭证的传递功能没能利用。

(2)会计业务都有其规范性,因而有许多重复业务,一些单位还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加以解决。

(3)现阶段财务软件已大量融入了管理的思想,但许多单位基本上还处核算阶段,财务人员重视账务功能,而管理意识不够,使得财务软件的一些功能处于被“闲置”状态。如:成本管理、预算管理、项目成本等模块仍未启用。

1.3 财务人员岗位设置不利于电算化功能的充分实现

财务人员岗位设置过于固定,有些单位制单会计、成本会计、综合、出纳等岗位很少轮岗,有些人员几年甚至几十年只从事一种工作,造成财务人员工作不全面,工作没新意,各自为战,不想其他岗位所需,造成财务软件的功效没能完全体现出来。如:制单会计常年制单,报表及管理意识不够,给报表编制、财务管理等需求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

1.4 财务人员过分依赖财务软件,而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不够

近年来,单位业务量增大,内外部需求增加,财务软件总有不能涉及之处,而长期以来许多财务人员对财务软件过分依赖,忽略了相关计算机知识的运用,形成电算化工作的一个盲点。

1.5 目前所用财务软件难以满足地勘会计制度要求

地勘单位属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除了承担国家预算内项目外,市场项目日趋增加,且经营形式多样化,存在着事业和企业两块牌子同时运转的现象,地勘单位性质模糊、事企混合,而目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均为通用软件,难以满足地勘会计制度及地勘单位管理要求,比如:地勘单位承担的国家预算内项目及基金项目,地勘会计要求按项目、按工作手段核算,而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按部门等核算,而目前所用软件辅助核算可做两级,用友U810.1虽新增了自定义项来增加辅助核算级次,但仍欠完善。为满足日常管理需要,只能通过设置会计科目来实现,过多的会计科目给查账和编制报表造成一定的不便。另外,地勘单位事企混合的性质,使期末转账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或事业单位,而现有软件开发未考虑这些因素,给财务人员期末处理造成一定困难。

1.6 忽视对财务软件的管理

由于种种原因,地勘单位分分合合近年来较为频繁,但在单位分合期间,相关单位未能对财务软件做合理调配,有些小单位合至大单位后,原来的财务软件成为弃物,而分体运行的单位,分开后各自又重新购买财务软件,这样势必造成浪费。

2 解决的措施及思路

2.1 加强地勘单位内部管理

为使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单位首先应根据本单位的工作需要,选择较为适用的财务软件并建立严格的控制制度,以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其次,地质勘探行业专业性较强,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需要多方共同参与,而不是仅靠财务专业的孤军奋战,比如生产技术人员、预算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参与和配合,构建共同会计核算基础的会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网络财务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与会计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实现数据共享与实时监控。

2.2 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树立财务管理理念

篇12

【关键词】

企业集团;财务系统;优化;对策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的规模扩张,企业集团化发展成为必然。这样,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系统优化就变得异常重要。企业集团不断优化财务系统,将有利于提升集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改良集团整体运营业绩,支撑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1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构成优化

1.1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构成现状

当前,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构成为:财务和会计并设,管理与核算按集团、子公司和项目划分,总部成立资金运营中心并与财务部同列,下属公司资金运作由各自财务部门负责。这样,财务和会计的并设,各自职能均弱化,不利于企业经济活动有效开展。

1.2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构成优化

为了适应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需要,可进行适当优化:集团财务会计部属下分设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中心,方便彼此协调与合作;集团核算集中管理,取消项目部的三级核算,其只负责报账业务,集团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进行二级核算;取消下属公司财务总监。这样,部分财务人员可集中更多精力强化内部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2 会计核算业务统一管理优化

2.1 会计核算业务统一管理意义

借助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企业集团会计核算业务可以更有效的统一管理,时空影响基本消除,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得以实现。同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推进了集团财务管理的统一化。企业集团统一管理会计核算业务,适应了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有利于财务信息集成化和实时化处理以有效支撑决策,有利于集团财务信息共享以利决策服务,有利于实现集团财务实时动态监控以优化企业运作,有利于提升集团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集团管理流程的再造。

2.2 会计核算业务统一管理优化

2.2.1组建集团会计核算统一管理项目小组

会计核算统一管理是财物统一管理的基础,业务开展的方式有别于传统,应有专业小组来领导各项工作的展开。小组成员应该包括总会计师、财务部主管会计核算的负责人、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还有成员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其他管理部门的业务主管人员,以及财务软件开发商的专业主管人员等。

2.2.2方案优化

(1)明白会计核算统一管理目标和原则。目标是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建立有集成、优化、计划、控制、网络化功能的统一财务核算平台,融核算与监控为一体,集团统一帐套体系和会计政策,集中核算与管控相结合。原则是应做到先进、实用、安全和集成。

(2)按照目标确定统一管理核算模式。会计核算统一管理模式很多,应按照集团会计核算统一管理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以集团拥有实质控制权并具有产权关系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为整体,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数据库和账套的核算集中管理模式。

(3)确定核算组织构成。集团统一管理会计核算后,需整合会计核算系统,即三级管理二级核算,项目部层次核算撤销,项目部变为集团成员单位的报账单位。

(4)确定会计核算软件的结构。会计核算软件应包括总账、固定资产、工资薪金、存货、应收应付系统和报表与合并报表等管理系统组成。

(5)确定网络及硬件组成。按照集团确定的会计核算统一管理的模式――实质控制单位建立一套帐,统一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应用模式为:在集团总部配置服务器、应用软件,所有下属企业和部门只保留必要网络连接设备。

(6)统一集团的会计政策。集团总部应按照国家会计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特点,制定统一的、实作性强的会计政策,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告、财务编码和会计科目,确保可以评估证各成员单位财务信息。

(7)明确会计核算职责和搞好会计人员培训。会计核算中心应制定工作职责、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操作规程和内部组织系统。同时,对会计核算中心人员进行财会业务、软件和职业道德培训,对基层项目部的报账人员进行凭证录入业务和财务软件基本业务培训。

3 财务运作战略优化

当前企业集团应建立生产与资本经营齐步走的财务运作战略,彼此促进。

3.1 对于内部资产和业务进行有效整合

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合并或重组,重组后的企业集团应突破历史和条块行程的局限,在企业集团内部有效进行存量资产重组和相同业务归并,使企业资源得以合理使用和集中,便于打造主业。

3.2 对行业资源进行有效并购

企业集团应充分利用自己在行业的优势精心打造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为此,企业集团在经营战略上实行低成本扩张,对于有助于主业产业链构建的重组优先实施。同时,兼并收购同类型企业强化企业集团的自身发展基础。

3.3 强化集团总部的结算、资金管理作用

集团总部应通过合理程序,强化监控下属公司资金,使集团成为内部结算中心――对下属单位统一结算、规范银行账户和结算账户。规范资金管理,统一对外资本运作和向下属单位提供资金服务。集团总部要在集中管理现行资金基础上,依托统一管理会计核算模式,完全实现现金管控,即通过现金管控实现对整个集团的财务控制。

3.4 积极开辟资本运营项目

针对行业企业竞争格局,企业集团提前布局,抓住宏观经济发展机遇,突破传统业务,向资本运营方向发展,占领高端市场,不断开辟新的增长点,实现企业效益稳定增长和做大做强企业。

3.5 实施进行有效的市场融资

随着企业集团的经营发展,集团规模不断扩张,围绕主业积极开展同心多元化调整。但由于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内部资金周转,企业集团发展所需长期资金会严重短缺,资金瓶颈日益凸显。当前,国家投人少,企业会负债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银行债务融资也不易。一些企业经营业绩都取得了较快增长,主业经营突出、资产质量优良,基本具备尽快上市的条件。通过引进战略合作者、管理层持股等方式,将企业整体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主板市场公开发行股票,从外部募集股权资金。同时利用净资产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等优势,积极实施发行债券、中期票据,从而达到优化资本结构、降低成本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目的,并有效解决整个集团发展中资金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杨亦凡,企业集团财务系统设计探讨,中国证券期货,2012.11

篇13

1.会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使我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中对相应的建议与服务提出了更为复杂且严苛的要求。会计、税务、财务规划以及审计等工作,都必须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如此才能够保证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在发展和建设方面的稳定性。

1.1执业环境方面

从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执业环境上来看,会计人员所处的执业环境并不完善,这为其会计处理行为的落实和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一,与会计处理相关的法律规范及制度体系并不健全,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现行的与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等,不能够从根本上为会计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提供有效参考,因此会计实务中往往出现无法可依、无据可循的状况。

第二,会计行业发展以及会计人员的执业过程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对复杂,行业的自律建设也不够规范,会计信息的公开问题透明度不足,从某一角度上看,这已经成为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第三,基于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自身利益的影响,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往往需要按照相关负责人的要求对外提供一种虚假,但同时又“合法”的会计信息,此时,会计人员往往会陷入到两难的境地,迫于上级的压力而选择屈服,按照“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可以说,这样的执业环境,无法使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发展。

1.2人才建设方面

从人才建设的角度上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会计行业竞争的加剧。但会计行业特殊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其行业竞争不仅仅是在产品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竞争。会计行业可以说是高智商的行业,要求业内的会计人员能够向内部提供会计服务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财务信息,可以向外对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债权人以及投资者等提供财务信息报告;同时,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包含职业判断能力、经济预测能力和投资决策等经济能力,具有会计监督能力,且能够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业务进行熟悉。但目前我国高端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再加上国外经济机构通过高薪及优越工作环境的待遇战略参与到人才的争夺中,会计人才流失问题的出现又进一步加重了我国会计行业在人才建设方面的负担和风险。

1.3信息化运用方面

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推动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推广与应用,会计信息化则是以上技术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综合运用的一种产物。从理论上来看,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经营理念相融合而创造的理念上的创新,是会计科学与现代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和综合性发展。目前,尽管各种财务及会计的软件系统都已经进入市场开始贩售,但基于软件开发人员在会计知识和会计技术方面的匮乏,使软件系统的开发严重滞后于我国会计改革的发展,因此信息化的运用也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准确,甚至会引发会计信息无法进行及时传递的问题。影响会计处理质量的同时,也阻碍了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

1.4会计信息处理方面

会计信息实质上就是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的一种最终结果,是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利用各种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所获取的能够对会计主体的价值运营状态进行集中反映的一种经济信息。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形势下,为了满足企业内外利益主体在投资和经营决策方面的准确性,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要求,企业自身的运营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都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在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计量以及无形资产管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严重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总之,我国会计行业在发展的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不足之处,与现代社会、经济及政策发展的基本要求并不复合。因此,基于会计行业的发展来考虑,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基于会计行业发展的治理对策研究

2.1完善会计的执业环境

要对会人员所处的执业环境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首先要根据现有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相关的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起合法、合理的现代会计体系,通过对行业自律性的提升带动会计人员执业水平的提高;同时,要针对人员管理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体系的构建,从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人事关系以及工资福利等方面进行调整,摆脱会计人员与利益主体之间的衣服关系。

2.2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要对会计行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关注,培养出更多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则应当将知识更新和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提升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对会计人员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务实能力。当然,要时刻保持会计人才与市场环境发展变化相适应,需要形成会计人员在知识更新和知识提高方面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2.3强化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要加强会计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则需要从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方面进行强化。为了保证信息化系统在开发方面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会计行业应当与系统开发行业进行有效地联合,通过行业之间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保证系统开发可以事中以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技术为基础,使信息化系统在应用的过程可以发挥其在信息获取、传输、加工和应用等方面的功能。

2.4提高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则需要从会计实务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善,保证会计人员在贯彻并落实我国现行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明确会计要素在确认方面的标准和基础,并对会计资料的确认和计量进行改进,使其与现有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具体来看,会计人员需要在会计实务中对资产的减值准备核算、固定资产的这就以及无形资产管理等处理行为进行规范,在保证会计处理及时、全面、严谨且细致的基础上,其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3.结论

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社会、经济以及制度环境都处于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过程中,而会计行业要始终保持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做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工作,则必须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动态性的管理和发展模式维持会计行业的先进性、发展性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张万里.浅谈会计行业发展的新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0,(07).

[2]熊春秀.新时期会计行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改革问题研究[J].科技风,201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