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生科学知识

小学生科学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小学生科学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88-01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小学科学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感悟、提高。下面就谈谈如何扑捉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把生活化的科学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一、抓住身边的有用资源来充实科学教学内容

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无处不在,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鱼虫为伍,日日与山河草木为伴,生活的内涵不比城里孩子逊色。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融入到大自然当中,体会大自然的奥妙,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如此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将教学调整到更恰当的时间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观察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奥妙,然后收集标本带到课堂来观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完整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二、利用生活实践来扩展科学课堂活动时空

以前,我们上完课就结束了,可现在我们让孩子把科学带回家去,使他们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通过孩子们的这些举动去改变家长不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会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如在学习《我们的营养》一课前,可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内吃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利用电脑、书籍等方式查阅你们家所饮用的食品的营养作用,并与父母共同讨论,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制定出一份食谱。老师再次利用学生手中的食谱为活动材料,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每位学生了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然后把这张食谱带回家,再与父母共同讨论修改,从营养学“色、香、味”俱全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家庭的具体生活水平,制定出科学营养的食谱,这张修改的食谱既提高了孩子主人翁的精神,也可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去创新,更提高了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为人服务的,现代人离不开科学。

三、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来进行探究学习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给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陌生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不用专门的实验器材DD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又如,在教学“热胀冷缩”实验的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盐水瓶和学生喝牛奶用过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教学中如果一味地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篇2

一、浅析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素养现状

在素质教育得到大力推行的现阶段,我国对于小学基础教育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小学生科学教学作为小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由于多年小学科学教育搁置造成的弊病,使目前多数小学中的科学教师无法做到专业教学,这是造成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对现今的小学科学教师展开有效的培训,提升其自身的专业修养以及科学素养,便成为改善教学质量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二、提升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措施

鉴于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性以及入门性,这使小学的科学教学不需要教师具备过高的科学水准,而这一特点也为目前教师的素养提升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笔者认为,对于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以以集中培训、组织学习的方式开展,具体的施行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

1.对教师开展基础性科学知识的认识性培训

该培训的教学内容应以经典的科学哲学思想为教学基础,同时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案例,使得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对于教师的科学认识的意识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教师对科学的实质有了一个深刻的把握,小学科学教师才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科学教学配备足够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

2.对于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培训还可以通过讲座、网络授课、技能培训等形式展开

而以上培训方式的确定与施行必须符合素质教育中对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有针对性地展开培训,务必使受培训的教师学习到具有真正实践性的科学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若要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与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在确定了具体的培训措施之后,如何促进这类措施的有效落实亦是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教育部门的有效监督以及小学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篇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9-0035―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9.007

一 研究问题

科学发现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良好的问题解决活动。小学科学发现学习实际上是小学生通过探究科学实验,从而发现并获得科学知识、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技能的活动过程。微世界(Mircroworld)是一个经过实证研究证明十分有效的认知学习环境与心智工具(mental tool),尤其适合于发展科学(技)学科的探索与发现学习活动。国外已经有许多微世界应用于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案例。但在国内,特别是小学科学教学中,还很少有关于微世界的教学应用研究。如何运用微世界促进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如下三个具体问题:

(1)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有什么特点,其活动过程是什么?

(2)微世界的功能特性是什么,它在小学科学发现学习中起什么作用?

(3)如何有效地运用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

二 微世界支持的科学发现学习

1 科学发现学习的含义

科学发现学习(Scientific Discovery Learning)是指学习者通过构造科学实验而进行的发现学习,即学习者像科学家一样,针对某个科学问题,通过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的方法,探究、发现并建构其中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学习活动。因此,科学发现学习是指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学习者针对某一个科学问题,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等步骤探究科学实验,发现并建构其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从而提高科学素养的学习活动。科学发现学习的目标、过程都十分强调学生自己的发现经历,并希望能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方法,建构起有关的概念、原理,发展有关的认知技能。

2 科学发现学习的活动过程

De Jong和Nioo曾把科学发现学习称为“探索性学习”(Exploratory Learning),并对科学发现学习的过程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一过程主要由两类活动组成:转化性过程和监控性过程。张建伟和陈琦对科学发现学习进行了结构化分析,认为在科学发现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完成问题表征与假设形成、实验探索、自我监控与反思概括三种相互联系的活动,这三种活动构成了科学发现学习中相互交织的三条线索。同时还强调,在整个科学发现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领域性知识(domain knowledge)和元知识(meta-knowledge)具有重要的作用。陈刚提出了计算机模拟支持的科学发现学习的活动结构,认为科学发现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在实验空间和假设空间中展开的双重搜索,包括有三个子过程:搜索假设空间、搜索实验空间和证据评估。

综合上述所有观点,笔者认为科学发现学习实际上是学习者通过开展科学实验进行学习,它可归纳为三个基本活动过程:科学探究活动(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自我监控活动(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反思概括活动。在这三种活动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领域性知识、元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发现学习的基本探索活动。

3 微世界支持的科学发现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虽然科学发现学习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欢迎,但是,许多实验研究表明,科学发现学习的实际效果并不一定优于传统的讲授型学习。究其原因,是因为学习者在科学发现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新的问题与挑战。而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微世界支持的科学发现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困难:

(1)学习者在使用微世界开展科学实验探究时,容易将其等同于“游戏”,导致无法发挥微世界的学习功能;

(2)由于受到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学习者对科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理解不够,不知道如何开展科学实验,具体表现在:①不知道怎样从具体的任务情境中选择自己的研究问题;②不能正确地完成实验设计:⑨不知道应该记录哪些实验数据;④较难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来得出结论:⑤对自己的实验过程不能进行很好的监控和调节,经常是随意地、没有逻辑地开展实验探索。

三 研究方法

为了最终形成一套能够有效促进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和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

1 总体目标的确定

本行动研究的总目标是根据理论分析提出的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教学策略的总体思路,开展行动研究,通过不断修正、完善,提出具体的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与操作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本行动研究将设计成三轮循环,每轮的目标分别为:

(1)第一轮行动目标:探索微世界的使用方法,细化各个并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策略,即“知识解释支持策略”、“实验探索支持策略”和“反思支持策略”:(2)第二轮行动目标:修正、完善各个环节的策略;(3)第三轮行动目标:总结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分析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对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2 实验对象和内容的选择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广州市体育东路小学五(3)班的学生(共30人),确定如表1所示的部分教学专题作为实验教学内容。

“种植外星植物”、“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三个专题是小学科学的重要内容。“种植外星植物”内容侧重于将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提出研究的问题,并根据问题设计对比实验,学会如何从收集的数据中,分析整理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生态瓶”帮助学生探索在封闭条件下建立良性生态系统的方法,再用于实际生活的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孩子们形成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维护生态平衡”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会失去平衡。

3 微世界的设计与开发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微世界的设计理念是为小学生提供模拟真实世界现象的发现式与探索式的学习环境,通过操作微世界中的元件或命令进行模拟实验活动,促进小学生主动探究进行科学发现学习,从而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种植外星植物”这一专题是根据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中“生物与环境一”单元中“设计种子发芽”、“种子发芽实验”、“从实验中获得信息”三个专题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拓展内容,该软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科学实验研究环境,通过探索三种养料A、B、C中,哪种是外星植物“小菱花”生长需要的养料,并找出该养料的最佳分量范围,从而帮助“小菱花”生长得最好,以打破宇宙高度,操作界面如图1。

“制作生态瓶”微世界是针对小学科学五年级内容“生物与环境(二)”中有关生态瓶的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构建、观察、改变“微型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加深对生态系统及生物圈的理解,明确非生物、植物、动物之间的依赖关系,软件操作界面如图2。

在“维护生态平衡”微世界软件中,呈现了一条由“草”、“兔子”、“狐狸”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软件开展对比实验,观察这一生态系统50年里草原生物数量的变化,软件操作界面如图3。

4 总体行动方案

(1)将微世界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探索微世界的使用策略与方法,并制定第一轮行动计划;(2)实施第一轮行动;(3)观察并收集数据,分析效果;(4)反思第一轮行动结果并总结;(5)改进教学,细化策略与方法并制定第二轮行动计划;(6)实施第二轮行动;(7)收集并分析数据,观察结果;(8)反思第二轮行动结果,并改进:(9)以同样的模式进行第三轮行动研究。

四 研究过程、结果与反思

1 第一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与反思

本轮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微世界的使用方法与策略。作为一种计算机模拟软件,微世界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拟真实实验的虚拟环境,因此需要让教师和学生熟悉和适应利用微世界开展科学学习,克服因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困难。

在本轮行动研究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较为有针对性的支持策略。首先,在开展科学实验探究前,教师利用微世界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并联系旧知识,帮助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接着,教师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微世界中的科学实验分解为两个任务,要求学生借助实验方案和其它辅助工具来完成一定任务,在整个实验探索过程中,教师还采用了搭建“脚手架”、同伴辅导、提供辅助工具(如Excel)、反思等策略。

笔者通过课堂观察、课后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对微世界这一新的学习软件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并且大部分学生在明确了任务要求后,很快就能熟练操作微世界;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研究方案的重要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阅读并填写实验方案,但也有不少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作记录:部分学生利用了Excel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直观化的图形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图4(a)、(b)是学生利用Excel处理的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所得到的“小菱花”生长曲线图。

但是,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还有以下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学生对微世界的“热情”过高,导致他们忽视了对教学目标、教学问题等重要信息的理解,少数学生甚至将操作微世界当做玩游戏,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能把握学生进行科学发现学习的关键环节给予及时和恰当的指导;二是未能对所有学生进行指导,导致学生间学习效果差异较大。针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对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教学策略加以改进:

(1)在开始实验操作前,对学生的操作权限加以控制,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微世界,由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探究任务、提出研究问题、形成了假设并制定了实验计划后,再给予学生操作的权限。

(2)教师加强对教学关键环节的把握,并针对关键的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的概念转变和思维发展。同时,采用同伴辅导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策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协作,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的水平差异。

2 第二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与反思

本轮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细化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策略,即知识解释支持策略、实验探索支持策略和反思支持策略,并通过课堂观察、课后反思、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进一步总结三种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方法,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从而加以改进。

在本轮行动研究中,教师在教学的关键环节,设计了较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提出问题和形成假设的阶段,教师提供的知识解释支持策略主要包括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概念图支架等,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理解所要探究的科学问题,教师除了直接讲授,还提供了相关的案例供学生观摩学习,同时还让学生学会利用概念图工具对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梳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建构有关的科学概念。在实验探索阶段,教师分别针对设计实验、检验假设和分析实验三个关键环节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实验探索支持策略,包括:搭建“脚手架”、操作示范、提供辅助工具等。

本轮行动研究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活动,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我要利用微世界来发现”,因此更加重视实验研究方案的阅读和填写,部分学生能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辅助工具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由于本轮行动研究中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在操作微世界和理解实验研究方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访谈教师发现,在实际教学中,问题提出和假设形成阶段在整个课堂中处于很关键的地位,需要充分引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明确问题基础上开展实验的探索。因此,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知识解释支持策略、实验探索支持策略和反思支持策略外,还应考虑在最初的教学环节中,加入任务驱动策略,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等步骤,使学生积极投入探究过程。

通过访谈学生发现,学生主要在两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一是不知道如何根据研究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较难根据分辨猜想和假设选择相关信息: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对收集的证据进行推理和解释,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虽然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已经针对这两方面的困难提供了相关的学习支持,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解决。

本轮行动研究对教学策略进行细化并改进了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案,较第一轮行动研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也发现以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发现问题

学生在形成假设和得出结论两个环节还存在着较大困难,需要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支持。

(2)改进措施

发挥小组协作探究的优势,利用“同伴辅导”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促进。

3 第三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与反思

本轮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的操作过程及方法,分析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教学策略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本阶段的教学实验中,主要针对前两个循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重点关注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开展科学发现学习活动中的有效性。

通过执教教师的反思,可以发现:(1)各种策略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开展科学发现学习活动,也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2)教师认为微世界很适合于支持小学科学中部分难以在课堂中完成的科学实验探索,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

学生对微世界的使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访谈发现,学生在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1)能够应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完整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了动手操作的能力;(3)极大提高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五 总结与评价

通过三轮行动研究,总结出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如图5所示,并得出如下结论:

1 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实施步骤包括“明确探究任务――建构问题空间――制定实验计划――开展微世界探索――形成结论――反思评价”六个环节

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实施步骤分为:明确探究任务、建构问题空间、制定实验计划、开展微世界探索、形成结论和反思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必须是一名参与者和行动者,实验方案和操作都应尽可能由学生来完成,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通过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帮助学生明确实验探究任务。在科学发现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设计实验、开展微世界探索、收集数据,并猜想背后的规律,直到实验数据能够支持所猜想的规律,最终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可通过简单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迅速了解微世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减少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2 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包括任务驱动策略、知识解释支持策略、实验探索支持策略、反思支持策略和多元评价策略

通过对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试验的归纳总结,得出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包括了任务驱动策略、知识解释支持策略、实验探索支持策略、反思支持策略和模糊评价策略。在微世界支持的小学科学发现学习中,学生始终是进行探究和发现的主体和中心。在微世界操作中,但由于受到背景知识、思维水平等各面的限制,小学生在利用微世界进行科学发现学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激活有关背景知识、提出问题和假设,教师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微世界探索和实验分析与总结,并能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篇4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44-02

Take about Sense of Career on English Teaching for Primary School//Luan Zhichun

Abstract It’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have the sense of career when they begin their jobs. It’s the same with their long-term employment. They can work steadily for a long time if they have the good sense of career. We have known that the training of sense for students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teaching skills for students.

Key words student; the sense of career; skill

Author’s address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Qiqihar, Heilongjiang, China 161005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全国各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之一。在师范学校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实践中也应以此为指导,首先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引导和教育,然后再培训职业技能,与此同时不断强化职业意识,这样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就业后的稳定程度都有成效。

1 职业意识

1.1 什么是职业意识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从业者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影响下,在教育培养和职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是从业者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

1.2 职业意识的形成

从进入大学起,大多数学生对今后的职业开始形成一个粗浅认识。就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而言,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意识形成得更快一些,因为这个职业的指向性明确,领域确定。但是此时的职业意识萌芽仍然停留在职业的方向及领域。

1.3 职业意识的深化

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随着专业课的开设就在连续不断地渗透职业意识,特别是英语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法的开设,对职业、教师职业等一系列内容进行讲授,通过试讲、见习、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职业意识的深化有一个落脚点,使学生对职业意识的认识与体验更进一步。

1)职业: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较为稳定的并以其报酬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2)教师职业: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

3)教师职业责任: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对社会发展负责。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或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教师培养的学生应是对社会、国家和人民有用之才。

常听到这样说法,因为教师的一句话、教师的关怀、引导,使学生产生一个美好的愿望并努力实现。有一位学生家境贫寒,她的小学老师非常关心她,常给她做吃的,有时给她买一些衣物等,她非常感动,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产生“长大我也要当一个老师,像我老师一样帮助学生”想法。考入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后,她努力学习,各方面表现积极。毕业不久,她工作得很出色,很快在学校成为教学骨干,她所带的班级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思想品德在区里成为典型。这一案例说明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有时是不可估量的,这一点一定要使准备以教师为职业的学生认识到。

2 将职业意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及具体行为要求

2.1 热爱教师职业

如果一个人从事的职业是个人的兴趣所在,并不断地追求,努力拼搏,最终他会将职业转化成事业去做,这就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先,注重引导学生对教师职业产生情感,对所要从事的工作有认同感;然后在教育见习、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使学生执著于教师职业。

2.2 深刻的教育观、发展的学生观

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全面而深刻,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1)发展的学生观。最重要的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善待学生。学生的发展潜能是不可估量的,要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可以培养和塑造的个体。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不论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都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活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无论学生大小,都有思想、有情感、有分析、有判断,在与他们沟通、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他们的人格,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2.3 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

目前的岗位需求,经过调查、了解、实践,总结出“一专多能”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综合教学技能。“一专”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语言综合水平,是对学生的专业要求;“多能”指多种教学技能,是对学生能教学的要求,是教法课的要求。

1)语言的示范能力。①听辨出每一微小音素的变化与不同并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语音;②要有一定的口语能力,能用简练、准确的言语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语言规范得体;③教师的语音语调要纯正、流利,对学生有模仿作用;④板书字迹工整、规范,设计合理并能突出重难点。

2)综合教学技能。①能唱,结合教学教唱学生英语歌曲,利用学生熟悉的曲调填充新内容用于教学或辅助于教学;②能画,具有四级或五级简笔画技能,在教学中能运用既利于学又能说明问题的简笔画;③能表演,能充分利用体态语,以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表达意义或情感,做到有声有色;④能组织课堂游戏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用恰当的游戏组织教学;⑤能设计、制作适用于教学的各种教具,能制作、使用课件,能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录像、幻灯片、多媒体等)。

2.4 具备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在学校中,职业责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包括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以及应该承担的义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是衡量这个教师是否称职和胜任工作的标尺。有责任心就会有敬业心,工作中就会认真负责,勤于思考,甘于奉献。这些非常重要,必须注重培养,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

3 职业意识体现的难点――师德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的道德要求。师德的核心是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儿童。捷尔任斯基在表达师生关系时说道:“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主要表现在亲切感、理解感和期望感上。

有一个学生在实习时,管理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不久,有一个孩子给她一支铅笔,她当时就说:“我没有用,不要。”就在这个孩子转身返回的时候,实习生发现她含着眼泪,于是她抱起孩子说道:“老师不能要学生的东西。我知道你喜欢我,我也非常喜欢你,你用这支笔每天为老师画一张画,好吗?”这个孩子笑了。在她实习期间,这个学生每天都拿着画在班级门口接她。实习汇报会上这个实习生讲了这个故事,感动了很多学生。这种亲切和理解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同时期望学生用笔记录老师,产生教育效果。

4 实习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升华他们对教育对象的爱

英语教育专业的见习和实习是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体现学生对教育对象爱的非常重要的渠道。因而在评价学生的见习、实习成绩时更注重对他们的职业意识的评价,对他们敬业精神、责任感的评价,对他们的师德核心――爱进行评价。

有一次实习前,有一名学生提出到实习学校要带高年级,她感觉自己带不了低年级。带队教师开导她:“你如果能让一年级的学生喜欢你,说明你有能力。他们和你同样有思想,有感情,只要你耐心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他们就会喜欢你。”带队教师把她分到一年级,她下课后及课间操期间深入班级看护学生,而且常常蹲下与学生谈话,很快得到学生的喜欢,也得到指导教师及校方的认可。每当她出现在班级,很多学生就会兴高采烈地迎接她,下课会有很多学生跟着她甚至拉着她手走出教室。有一个小学生天天回家向家长谈起这位实习老师,家长特意赶到学校见一见这位实习老师。实习结束,她不仅被评为优秀实习生,还被这位家长聘为家教。将这个案例讲给要下去实习的学生,让他们从中体会和感悟。

每次学生实习返回学校,都会津津有味地谈起他们实习的感受、当老师的体验。有的学生说,看到孩子围着她,感到很骄傲。有的学生说看到她的学生问这问那,感到的责任很重。通过实习让他们体验教师这个职业,让他们体会教师这份责任,让他们释放教师这份爱。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意识完全可以通过实习得到固化。学生的责任心体现在工作中,转化成对其教育对象的爱,提升到敬业的层面。

参考文献

篇5

1、冰糕为什么会冒气,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2、蝉为什么会蜕皮,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3、蜜蜂怎样酿蜜,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来源:文章屋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