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识

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识

篇1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都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与理论为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部分。对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工作关系到他们是否可以真正地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等。

一、研究现状

教育和工作及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研究却不够细化、具体。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其研究的个案与案例较少。本人通过图书资料等渠道搜集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没有一本(或篇)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几乎都以“大学生”为主体。

同时,本人在CNKI上搜索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相关的研究,只有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车广吉在2003年第2期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中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的吕良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构建能力及建构;中国矿业大学法学院的胡廷龙在《考试周刊》期刊2007年27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由此看来,尽管部分学者涉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但都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些探讨,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关注却尚未涉及,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研究者们去探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政策与对策。

二、存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即重外延,轻内涵;重能力,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心理需要认识不足,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相应行为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2)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专业的独特性;政治理论的高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社会实践的深度性等特点。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

(3)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地明确自己所学,同时高校应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和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式和载体创新研究不断丰富,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越来越多等,这些研究为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理论研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探讨与研究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2)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为立足点,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利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方法、内容与途径等。

(3)有必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管理者、政治领导与干部等。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如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知识理论灌输,广大学生主要凭借对思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着艺术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除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会如何主动运用、教授思想政治知识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实践作用。

(1)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2)启发从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理解,重新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其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榜样与产生辐射效能、带动力、感染力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敏锐感,从而学会运用政治眼光评判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教育者、政治领导者;有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工作机制。

(4)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提高我国行政领导与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教育人员的职业教育,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及我国政治教育体系与制度均具有导向意义。

篇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06-03

【Abstract】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movement into the t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socialist reform, and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social upheaval in various field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and a lot of trouble.In this paper, from the society, organization (school) and students (object), and other more aspects analyzes the new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argeted to explore contempora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effective ideas and measures, to cultivate the idea of healthy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ability strong "dual core" talent.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Talent training;The mire;The trap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是我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和重要的后备资源。随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巨变,我国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凸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更多更高――除了专业能力强,还必须具有比一般专业人才更健康的思想和过硬的政治素质。这就要求高校采取切实举措,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环境、培养模式及具体途径的特殊性进行研究,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指20世纪90年代“剧变”以来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处于比较艰难的境地。本文从四川省高等学校的实际出发,分析一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虽然有管窥之嫌,但仍希冀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启示。

1.社会层面

(1)人们的思想认识出现偏差。

主要表现在人们受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习气的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过去意识形态至上时期的“万能”专业看作市场经济时期的“无用”专业。

主要的原因在于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期,以坚持、传播、实践理论为主体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被看作意识形态的产物,不被重视或在某些领域被边缘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冲击。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许多人推崇“金钱万能”,一切向钱看,钱成为衡量人生的重要标准。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明确指出,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过弱的人文精神”的现象,这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此外,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校园内的踏实和沉静越来越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布局和学科点布局进一步扩大,众多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人才培育特色有所削弱,而大学生规模的巨大增长带来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不利影响。

客观现实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社会适应性较差,社会需求萎缩,就业前景不被看好。对口就业岗位稀缺,就业面相对狭窄,社会工资水平偏低。主要是保研或考研,考教师编制,通过高学历进入高校、高职院校从事教学科研或行政工作,也可以在中学、中专教思想政治课;或者报考行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村官,村官比较好考,但是收入很低,一般一个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并大多远离中心城镇,工作还不轻松;少部分需要自身家庭社会关系到大企业单位搞政工或销售工作。思想认识方面和现实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很多现实现象反衬出自己思想认识的所谓正确。

(2)组织(学校)层面

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伴随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许多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专业可谓异军突起,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则受就业不畅、办学规模效应欠佳等因素影响,被看成弱势专业,甚至被看成可有可无专业,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招生规模不大,经费投人严重不足。一些具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本来具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悠久的办学历史,但是也把开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看作负担或累赘,认为给该专业上几十门课,会耽误大量的时间,拖老师科研工作的后腿,在研究生生源不错的情况下,往往停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

专业办学优势缺失。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其学科地位、学科价值、学科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学科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许多场合和重要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和地位尚未形成足够优势。二是开办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包括院系在内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特色不突出。目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的在“变”与“不变”之间徘徊;有的定位“厚基础、宽口径”,则显得相当笼统;有的专业培养方案主要是按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导致在具体的课程体系上杂乱,无专业特色,趋同化现象严重,造成学生的失谐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三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封闭落后,途径单一。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培养模式上仍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为主,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灌输,教育口径狭窄,而缺少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训练,就业方向局限大,就业竞争力不强。四是人才培养的师资参差不齐。有的院校师资匮乏,但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应急式地招聘了一些师资,这些师资能力水平差异大,新进师资的成长本身有一个过程;而有的办学实力相对雄厚的高校,以科研成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导致高水平师资难以进入本科生课堂。

(3)学生(客体)层面

对专业主观认同度低或很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渗透到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影响着每一个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与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教育教学的内容缺少认同感,对专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而大多数高校都允许学生多次转专业,并降低了转专业的条件限制,如四川农业大学教务部门规定,所有必修课成绩合格的在校本科生在一二年级末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因此,转专业人数众多,学习组织或平台缺乏稳定性,学习团队缺失。在多个开办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教师交流过程中,都反映该专业在学校中是转专业学生最多的,一般达招生人数的40―60%,如果学校没有一些限制条件,这个比例会更高。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解困

1.社会层面:营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氛围

教育既反映社会,又服务社会,还受制于整个社会环境。教育不可能处于真空环境,任何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众所周知,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组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和培育人才。

首先要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是塑造和影响人的灵魂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世界教育体系中具有普遍性,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具有高举旗帜保证方向的特殊性。这一工作的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感染力,也受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克服人才培养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社会功利、学校功利和学生功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危害甚大。社会不能过于强调GDP的增长,忽视了人们精神追求的一面;大学不能过于强调大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忽视了大学超越性的一面;学生读书求学不能停留于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高、收入高的职位,忽视了完善人生、升华人性的一面。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既要强调理论素养和意识形态特性,也要突出其历史文化传承作用。

2.组织(学校)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条件

(1)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包括人才理念、教育理念以及创新理念等方面的转变。一是要打破学历人才观,树立“人人能成才”、“人人是人才”的新人才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不拘一格成材。二是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强化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三是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内涵式发展。观念决定目标定位,决定培养模式、途径和方式的选择,最终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四川农业大学罗承德教授在2016年学校说课比赛中意味深长地指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什么是好的课堂呢?是教师不停地讲、不停地灌,学生不停地记,不停地背,还应是传授有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衷心希望教师们不要当教书匠而是教育家。

(2)人才培养定位上注重突出特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必然具有盲目性。有学者指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定位,需要坚持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并行,坚持以职业岗位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坚持以复合型人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总之,人才培养定位上必须结合社会需求实际,突出地区特色、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理性批判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能在诸多单位中从事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1]

(3)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坚定的信仰,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可持续的发展后劲。突出人才培养“双核心”(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特色,即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诸多环节中,既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又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培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自我辨别能力和理论素养,特别是把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热情和受社会欢迎与接受程度作为检验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指标。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和差异化教育是必然趋势,必须坚持同质培养与异质培养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从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从教师的辩护式教学转变为“素质教育”,从简单地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生本教育”视阈下的综合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把“教”的模式与手段和“学”的模式与手段有机地、富有成效地结合,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科学合理地解释或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一是建立复合型课程体系。在突显思政专业的思想性、政治性、实践性特色基础上,构建课内理论课与课外实践课、理论必修课与理论选修课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别注重强化通识教育,建构“中西结合、融汇古今”的公共基础课体系。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在2011年发表的《论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一文中强调,通识教育是融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类核心知识获取为一体的教育体系。通识教育不是为了简单地扩大知识面和增加知识,不是为专业知识打基础,也不是作为专业的补充,而是为人的一生做准备。[2]二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课堂师生互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等工作,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导学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研究式教学法等,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追问探究精神,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意识。三是突出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强调实践环节。应当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的考核各类方法与各种途径,让他们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从而提高大学生们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能力。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学科发展引导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一定的师资数量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但师资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思想政治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结构上注重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年龄上注重老中青相结合,学科背景上注重多元化。[3]在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的高校,可以通过理论学科建设,凝聚人才,加强学科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引导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3.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锻炼社会技能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自学意识和提高自学能力,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对缺乏的知识进行随时的补充,并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发现专业优势与自身发展目标的理性认识,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问题上不盲从,正确认识专业、客观确定就业期望和职业定位,使之追求个人最大利益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当然,此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辅导人员对学生的转专业倾向进行及时化解,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疏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形成学习的自觉意识。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立足于实际,努力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才有存在的意义。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还要在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特别是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才能成就事业。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通过社会、组织(学校)以及学生(客体)等多方面的努力,多管齐下,多途径探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有效思路和举措,一定能够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种困境,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健康政治过硬、专业能力强的“双核心”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究,中国人才,2012(4).

[2]钱颖一.论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

[3]李斌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发展的主要经验,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

[4]秦正为,秦正良.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

篇3

【Abstract】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rmally knowledge theory of indoctrination,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to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But political students after the work to be performed is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e work is very artistic. On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sk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knowledge, but also to let them to learn to use the knowledge of other social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some practical function, and then realize the social harmonious management, this is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

【Keywords】harmonious socie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现在,我国对于和谐管理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和宏观性的研究偏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研究一般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的。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的组成内容。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我们国家将来的社会领导者,或者说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实现社会管理的和谐。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现况

教育专家和相关的学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做了许多的研究工作,可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研究的不够详细、具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对这个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案例还比较少。笔者收集了很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相关研究的论文与著作,这些理论文章中多数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发现关于研究和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体系的文章,这说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分析工作还不够具体,深入,还有一些可以值得我们继续探究的课题。尽管现代很多的学者都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可是都没有对和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做出深刻的探讨,有的学者对于这样一个课题还相对缺乏研究热情,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缺少应该有大主动性和方向性以及实效性。尤其是对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缺少必要的关注,其实针对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另外,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课题,就会卓有成效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于他们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肯定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急待克服的问题有:

(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定位和功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就是比较重视延伸的内容,而轻视了内涵;重视专业能力,而看轻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视灌输知识,轻视人格的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真实的心理要求了解的不够透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并不意味着他的所做所为会体现这样的思想认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现象。

(二)科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跟普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区别性和联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表现出特殊性;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的高层次性,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社会实践的深刻性等特征。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有业务、人文、创新素质都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一定要更加深刻的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们更加具体正确的理解自己的所学知识,并且高校应当要构建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所接受教育的质量以及相应的评价体系,持续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四)全面发展保障问题,基础教育原来施行的是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没有办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可以自我掌控,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自主的进行各个内容的活动与增强各个方面的能力,全部的行为都是为了完全的激发学生自己的潜能,增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原来的应试教育机制采用的是百分制的评分方法,太过重视从分数上来选拔和筛选学生,可是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能力与他们本身已有的一些优势,将他们的特长忽略掉了,导致很多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而感到自卑,可是他们的一些优点经常会被轻视和埋没。有教育专家认为,学生的智力培育应当是多元化的。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上智力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基础教育的目的应当是最大化的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并且要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智力优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摘 要】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情况下都是知识理论的灌输,大部分的学生一般都是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可是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以后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项工作是非常有艺术性的。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除了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之外,也要让他们主动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的其他个体和组织产生一些实践性的功能效用,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管理,这都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有待完善的方面。

【关键词】和谐社会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Abstract】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rmally knowledge theory of indoctrination,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to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But political students after the work to be performed is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e work is very artistic. On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sk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knowledge, but also to let them to learn to use the knowledge of other social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some practical function, and then realize the social harmonious management, this is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

【Keywords】harmonious socie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现在,我国对于和谐管理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和宏观性的研究偏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研究一般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的。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的组成内容。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我们国家将来的社会领导者,或者说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实现社会管理的和谐。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现况

教育专家和相关的学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做了许多的研究工作,可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研究的不够详细、具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对这个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案例还比较少。笔者收集了很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相关研究的论文与著作,这些理论文章中多数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发现关于研究和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体系的文章,这说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的研究分析工作还不够具体,深入,还有一些可以值得我们继续探究的课题。尽管现代很多的学者都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可是都没有对和谐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做出深刻的探讨,有的学者对于这样一个课题还相对缺乏研究热情,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缺少应该有大主动性和方向性以及实效性。尤其是对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缺少必要的关注,其实针对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另外,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课题,就会卓有成效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体系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于他们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肯定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急待克服的问题有:

(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定位和功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就是比较重视延伸的内容,而轻视了内涵;重视专业能力,而看轻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视灌输知识,轻视人格的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真实的心理要求了解的不够透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并不意味着他的所做所为会体现这样的思想认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现象。

篇4

Abstrac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s a key role in fostering students ' tal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re integral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 has its own strong professional, strong social particularities. Keywords: Medical College,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等医学教育所培养的是与人类性命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人才,一般,医学生直接面临的职业是医生,医学生的道德直接关系到他们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后行业的道德,也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当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较大时,特别是当前的诸多社会现象,势必会给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深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迎接挑战,重塑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整合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医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薄

1.1在政治观念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过于关注个人的生活,往往缺乏政治的敏锐性,表现了对政治似乎离自己很遥远的漠然态度,并对党团活动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或功利的心态。

1.2在个人价值观方面,当代大学生中,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个人价值的选择上开始表现出一些不良观念,责任意识缺乏,公共关怀遗失,个人主义以及自由散漫思想作风开始兴起,这体现了大学生在个人价值观上的不良倾向。

1.3在道德认知方面,部分学生不再把责任、诚信,社会公德看作是不可违背的品行,虽然大部分学生认同这些道德的正确价值,但在行为中却不能做到言行合一,在一些小事上不能树立良好的道德习惯,更有甚者,对一些基本的道德常识竟也不屑一顾,这些都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倾向。

1.4在专业认知方面,专业是医学大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未来就业的保障,明确要学习医学,投入到专业学习中,但由于学生自身思想状态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对专业的态度出现偏差,调查中,竟有34.20%的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前途感到不可控制,没有信心。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对专业也不甚了解,再加上未来工作的压力和社会生存的竞争,才产生了这样消极的专业认知情趣。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单一

国家在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新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两点问题:

2.1原有的思想政治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要,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也更灵活也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2.2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现在大学生自身也出现了变化,特别是像医学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性强,可能无法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容易出现积极性不高的局面,这说明新形势下,也需要不断创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使思想政治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3.1教育机制的功利化倾向冲击了学生的思想状况。“现在的大学教育,还未能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都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色彩―功利性”。

3.2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与考核不够标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又如何来衡量这些效果,这些工作要远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本身要滞后,评价也是一个导向问题,做好了,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学生本身有了良好的互动,这就需要科学的指标,并且结合学生实际,以评价考核来促进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3.3队伍构成和队伍素质也存在问题,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由于医学院校专业性较强,专业课得到充分重视,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对学生吸引力都有限,在心理上有被轻视的感觉,所以,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地位。虽在医学院校,却不从事医学专业方向,容易被社会误解或被轻视,因此,医学院校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与提高。

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1过于重专业知识学习,轻视理论学习。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强,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首要的任务和期待就是学好医学科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职业上更有竞争力,成为一个技术过硬的医生,从而轻视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认为思想教育和他们的专业及以后的职业的相关性不大,因为它跟医学完全是两个学术领域的东西,并不能直接带来专业素养的提高。

1.2医学生极易受外界的直接影响,特别是负面的社会冲击较大。一方面,在大学的医学生由于正是思想转变的阶段,本身的自制力和社会的辨别力较差。另一方面,医学生是社会医疗人才及职业的储备,而医疗机构的作风和医生的医德及医患关系,会对医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社会中部分存在的医生道德问题及利益取向,潜移默化中会被医学生模仿并接受,以致产生各种错误的判断。

2、医学院校的原因

2.1医学院校个别领导、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潜意识中存在偏见。毕竟医学院校主要现实方向是医学教育,大量繁重的专业教育不免会冲淡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潜在边缘化,也在人的意识中形成了专业优先的倾向。另外的问题是容易把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学生的生活日常工作。这使得学生工作队伍的压力增大,职责增多,学生工作人员工作繁重,难以应付。

2.2教学工作与育人存在脱节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实对于医学大学生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也和医学专业的学习密切相关,仅有专业教学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多方面的训练和素质,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在意识上把二者对立起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限制,当然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高。

3、社会的原因

3.1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挑战,需要及时疏导学生的社会认识与判断。医学大学生也同样受到影响,不同程度的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

3.2当前西方的个人主义及自由化思想还依然存在,也在无形中鼓励了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忽视了集体主义等传统的道德规范,开始自由散漫。

3.3社会中医疗卫生行业的不良风气,也造成了医学大学生思想上的波动。这些为医学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道德建设起到阻碍的作用,学生产生了极坏负面影响,削弱了他们在思想根源上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阻碍了医德医风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加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各项工作的基础,在高校中尤为重要,医学院校也要在根本上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在思想上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意识,只有在思想上放到正确的位置,才有可能进一步开展具体的工作。

2、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理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提高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有助于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等医学的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掌握熟练的医学专业技术知识,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3、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医学是个比较特殊的学科,即研究自然生物的一般规律,又以人为研究对象,由于人的社会特质,就使医学同时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质,是个综合学科,同时医学教育要培养医术高明并且具有高尚医德的医学生。

4、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医学大学生由于专业的特定性,进入卫生医疗系统是他们的职业方向,而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要求,这个职业要求就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之所以说它特殊,这是因为它和道德相关性更大、更为直接,对职业的道德要求也相对要高,所以,从根本上提升医学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及职业道德水平,已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要急迫承担的核心任务。

5、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医疗的服务性质决定了医务科研人员接触的是具有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群,涉及的是关乎患者健康、幸福和经济利益的实质性问题,因此要求医学人才具有广泛的人文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能防病、治病,还要关心病人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平时要做到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在实践中提升人文精神,在校园中孕育人文精神,总之,要运用可能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医学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高校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也日益提高。但是,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队伍建设、方法、内容、载体等发生了新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的影响,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急待创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由于形势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前进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1.缺乏平等性理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常是运用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灌输,而受教育者只是被动的聆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人以居高临下、严肃有余而亲和力不足的印象,缺乏现代教育平等性的理念,容易引起具有很强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当代大学生的反感,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新形势下,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难以被受教育者接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看作是一个被动的教育对象,而要看到他们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选择能力的主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主导、主体关系,同时还要多一些亲情和友情的成分。因此,教育者要思考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选择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重“群体”轻“个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传统的工作形式多停留在开会、听报告、学文件等形式,即使上课,也是不问对象,不分层次,不考虑个性的差异,不因材施教。居高临下的灌输一气,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多数人特别是年青人的心理特点。在内容上很少有超前的理论做指导,只是通过个案、事例的分析来做思想工作。在教育方法上,存在重“群体”轻“个体”的倾向,不利于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

3.单一、呆板、无活力。过去的灌输教育由于太注重“灌”,而轻视“输”,不可避免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会呈现出诸如不问条件、不管对象、不重艺术而不负责任、不讲实效而胡乱灌输的现象,这样,普遍采用的强硬灌输方式便突显出来。当然必须承认,在特殊环境下,强行硬塞的灌输有其特殊的地位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然而,强硬灌输方法并非唯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有与之相应的,如像温和式灌输、分散式灌输、间接式灌输等多样性的其他灌输方式。要真正将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众所形成的某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灌输给一代新人,不采用多样的灌输方式,仅凭单一的强硬灌输方法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目的。

4.缺乏民主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常采用的是“我讲你听”的“讲听”式、“我说你做”的“说做”式、“我令你止”的“令止”式方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一种完全对立关系,承认的只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否定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严重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校没有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学习培训等,但其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受“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权威性和管理者的身份依然是严重存在的现实,我们习惯于以老师或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通过正面灌输来对学生实施教育行为,不注意调动受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能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天赋发展受到了束缚,他们逐渐失去原有的特色和鲜明个性,遇到问题时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

2.社会环境的变化。由于当今社会变化来得巨大而又迅猛,社会生活中的矛盾错综复杂,有时还很尖锐和突出,大学生自然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结果使社会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1]社会影响是复杂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又良莠混杂,使一些不谙世事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处于穷于应付和无所适从的状态,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已不适应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队伍建设落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完成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相当缺乏,且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某大学调查显示,学校的思想教育队伍中真正出身于思政、管理专业的人数不多,而且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背景的更是人才欠缺。从思政队伍专业结构来看,毕业于思想教育专业的仅3人,占3.2%;管理专业的10人,占10.6%;政治专业的3人,占3.2%;经济专业的10人,占10.6%;法律专业的有37人,占39.3%;其他专业占33.1%。从来源结构来看,目前有69.1%的思想教育教师毕业于本校,虽然从专业接近于学生所学专业,但是这种“近亲繁殖”,没有学科间的交融,专业上的互补,使得整个队伍缺乏活力,结构不合理。[2]

4.领导体制不适应实际需要。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没有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功能,仍然是以政治系统为主来承担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从学校整体工作的高度来认识、规划、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体制,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才轻德、重专业课轻“两课”、重智育提高轻道德教育等倾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

5.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管理考核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重要环节。虽然高校都有自己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管理考核机制,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和能力进行考核,但是考评体系不够科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考核对象主要是上级和同事,没有学生参与,因此考核不能做到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由于教师工资和奖励工资大都是按照级别、工龄来确定,考评结果不能真正与工资和奖金挂钩,只是小范围的用于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一定程度上造成考评流于形式,无实质的激励性,达不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致使教师缺乏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严重缺乏创新精神。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通过拓展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育、进行行为示范性教育、丰富精神性教育和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法等方式来实现。

1.拓展教学手段。一是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拓展。在教学中应采取师生双向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求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彼此合作。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大学生体验到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二是由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封闭的圈子里走出来,适时实现教育方法的转变,用开放型的教育方法取代传统的自我封闭的教育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在开放型的教育中经风雨、见世面,而不是将其囿于温室之中保其不受风吹雨淋,促进大学生正确的自我判断力的形成,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三是由“冷漠说教”向“情感沟通”转变。现在的大学生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渴望理解,渴望沟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身份,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交流沟通,做到平等诚心听真话,情理交融讲真理,师生双方架起互相信任的桥梁。

2.丰富实践教育。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3]一是广泛开展社会调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形势为大学生拟定一些调研课题。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教育基地瞻仰、老少边穷地区寻访、国情民情乡情调查、优秀校友跟踪调查、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等。二是组织社区服务。大学生们通过服务,能够加深对这种责任关系或道德关系的理解和体验;通过服务的实际效果,能够丰富思想情感;通过社会的认可和肯定,能够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组织学生为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3.进行行为示范性教育。行为示范性教育适应了大学生善于模仿、易受感染的特性。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工作作风、人格、品行、仪表气质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常说严师出高徒,“教师的个人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它能使学生产生人格自居作用,而形成与教师一样良好的品德。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八字校训,深刻地召示着每一位学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要用自己的心灵去铸造学生的心灵。

4.丰富精神性教育。校园精神主要指教育理念、传统意识、团体心理倾向等,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主体的精神状态和事业观,影响着学校办学方向和活动方式,制约着全部教育活动的进展。高校应加强学校精神的提升和再造。应加强高校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使学校领导部门和领导者形成优良的思想作风和民主的工作作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形成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学风,克服懒散的情绪和松垮的作风。

5.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法。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4]一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的关键是要丰富网站、网页内容、栏目,努力增强其吸引力。二是利用电子邮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达党的主流声音。同时,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开展调研、心理咨询和各种竞赛活动。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沉闷抑郁,心理压力大且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三是研制和推广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门用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特别是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软件。高校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元素以及丰富的网络信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机制,将课程内容结构由线性设计转变为网状设计,清晰地呈现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及其有机联系,给学生以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其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是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软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开发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包括游戏软件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把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行传播,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翁提云.构建生活化课堂之浅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146.

篇6

一、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中的艺术专业的学生调查后可以看出,他们存在着不关心国家政治、思想政治薄弱、自我意识突出以及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等,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很大一部分的艺术专业学生严重缺乏理论的素养,甚至有50%的学生对我国的革命历史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也不是十分了解。总之,由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思想政治不高,导致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思想还不够完善,除了对政治性的问题缺乏了解外,对我国的社会现象的鉴别能力也处于中下等水平,经常将政治问题考虑的非常简单。

(二)自我意识突出

此外,高校中艺术类别的学生还存在自我意识突出的共性,严重的强调自己的个性。和我国高校中的普通专业相比较来看,艺术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独立意识,很多情况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最主要的原因是艺术专业的学生认为艺术就是以追求个性为基础的,只有个性的思维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才可以激发创作灵感。

(三)文化基础薄弱

艺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所以艺术专业的学生受到时间的限制以及家长的影响,就会忽略基础文化的学习。在平时生活的过程中也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到了专业的学习。此外,受到我国高考体制的影响,高考的成绩长生也是有优先录取和低分录取的权力,所以很多学生主抓专业课成绩而放弃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到了大学之后,由于各个艺术社团的组建,导致艺术专业的学生更无法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加上初中和高中的基础不是很好,最终放弃了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

二、当前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主体素质有待提高

针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本来学生主体的思想政治觉悟就不高,加上思想政治的教育主体数量和能力的不足,所以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提升。对于教育主体素质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高校内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编制人员不够,加上思想政治的人员大多数是兼职,种种因素导致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队伍无法形成规模化的管理。特别是近几年的持续扩招,导致本来教师资源紧张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变得更加紧迫。其次,由于学生管理方面的员工认为这项工作不但发展空间小,更重要的是会被分配很多的工作任务,所以很少有职工愿意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的管理工作。

(二)教育方法需要改善

随着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特别是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的专业能力有限和竞争对手较多,就会出现一些就业问题和学习问题。意味着之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艺术专业学生的状况。除了对学生给与生理性方面的教育外,更应该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很多班级的辅导员认为他们的本职任务是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属于他们的管理范畴之内,进而就会导致学生教育失衡的现象发生。此外还有部分辅导员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采用较单一的方式进行理论性的教育,所以就会使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

(三)教育内容单一

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的理论课程较单一,教师往往只会从理论方面进行教育,而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将目前高校学生的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到一起,并且在课程设计中还缺少实践教学的配套设施,导致学生缺少在外活动的机会。其次,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创新,现在的教学内容已经持续了近十年,课程中的内容已经陈旧,特别是在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实时的信息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方面的能力。

三、高校艺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教育主体的素质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教育主体处于重要的位置。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而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扩大其涉及的范围,除了之前的思想教育外,还应该从艺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以及学业辅导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此外还需要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其培训的方式可以参考“案例教学”法,也就是通过典型的案例作为课堂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多方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思想政治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最合理、最有效的教学方案。总之,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解决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二)增设新的教育方式

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可以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入手,首先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在此基础上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思想教育的“导师制”进行建立,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双向选择”的模式。从多方面来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管理来达到取得他们信任的目的。通过“双向互动”的模式将其内容进行综合和升华。其次是落实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通过全面协调发展的方式将校外的延伸教育扩充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将思想政治的教育联系到社会、联系到家庭,形成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为一体的教育模式。此外高校还需要注意网络所带来的思想政治负面信息污染等状况,并及时通过网络来进行处理。

(三)完善教育内容

要想完善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首先需要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创新,也就是说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基础上来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做出相应的处理。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人类的本质和人类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同时这两种学说也是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同时也表明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从社会实践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以艺术类学生为本,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让艺术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达到促进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同时艺术实践活动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做好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结

总之,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形式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逐渐涌现出新的问题。通过对高校艺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后可以看出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就要管理教育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胸中有大局,寻找最有效的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于影,王猛.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J].沧桑.2011(02)

[2]童卫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篇7

1系统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主要由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组成,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中对各个要素进行系统性的把握和安排,综合分析、统筹兼顾,以教学理念为指导,贯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反映教学理念,运用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这几部分是有机构成的,缺一不可,其严密组织的系统性是从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经验中得来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中总结出的特征。虽然开放的教学模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但是其系统性是其根本框架特征,无论其中融入什么新的要素,系统性这一特征都是不容改变的。

2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与现实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其传统教学模式也必然具有实践性的特征,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表面来看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但事实上,离开了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与鲜活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秉承着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性和实用性,时刻同社会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去引导学生,用大家都关注的热点新闻、动态时事去灌输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在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多参与社会的实践,多接触象牙塔以外的社会,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了所学知识的真谛。所以,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是实现立足社会发展需求与满足学生真正需要的关键点。

3层次性

教育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递进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基本的思想素质尚未形成也难以实现更高一级的教育目标。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是要从学生所能接受的教育开始。简单说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各个要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不是平行的,而是有层次区别的,其中教学理念位于教学模式的最高点,它引导着整体的教学方向,正确、清晰的教学理念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是教学内容,充实、饱满又与时俱进的内容才会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学的内容要随时加入社会新动态,这样才能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才能学以致用。再次是教学方式,它反映着教学模式的先进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网络新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了传播方式的主流,最后是教学过程,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所以教学过程则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只要能带动课堂气氛,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就都是积极有益的教学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个性,渴望被关注,渴望体验新鲜的事物,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能为学生提供政治、思想、道德等理论知识,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学生很难将教学内容转化成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理念滞后,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手段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52-02

一、高校面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很多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也有一些本来繁荣的行业开始衰败,这对大学生的专业认识冲击力较大。在开展入学教育时很多高校忽略了职业规划的内容,只是单纯的将马列主义和思想等政治教育进行理论宣教,学生的心理并不认同该种教条班的教育模式,开始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并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知识更新上,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观念。并将在网络上的只是转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教职工的教育观念出现抵触和叛逆。社会上很多不好的风气充斥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比如,恋爱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窦初开,处于情感的迷茫期,处理不好感情问题时容易选择逃避,这些也给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形成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先天的思想价值里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难点:思想价值观卓然成型,不好纠正。

(一)当今社会虽然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已经相当重视,可多数家长重视的教育方向只是成绩,对孩子的思想关注不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压力较大,很多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思想状况。再加上很多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人类的欲望增强,攀比之心加重,攀比的载体主要是金钱。出现拜金主义大学生和世界观歪曲的人群。云南大学的大学生马加爵就是受到虚荣心和金钱价值抬高自尊的错误思想下挥刀屠杀了自己的室友。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是家里的独子和全部希望,但因对后果的单纯认识和对责任的概念不强,致使他故意杀人。这些例子都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二在于:大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断层的状态,靠学校集训培养收效甚微。

(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通常身兼数职,平时繁琐之事较多,学校攀比科研成果,一味追求科研成绩,学校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学要求和大纲。只好利用以前老套的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和教学教案,依然采取纯粹的理论教育,枯燥乏味,缺乏生动,学生一般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只是传授到位,实效性一般采取试卷的形式检验。教师的无奈主要是来自于现在国内衡量文人的风气。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三在于:学校和教职工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度不够,走形式主义的做法较难改进。

(三)近年来,高校的评估是生存之本,学校的很多精力都放在学校的规模扩招上,一味追求数量上的超越,忽略了入校时学生的素质,很多大学生在入校时的思想就是有一定问题的,入校后,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泛泛而谈,没有针对学生思想水平高度上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有些学生已经出现自杀或者自残的苗头,在学生当中也会引起极坏的影响,开始怀疑自己坚守多年的价值观,最终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拘泥于课堂宣教的形式,并没有拓展学生的课外教育,当学生有思想问题想要求助时也是奔走无门。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四在于: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仅不够,还没有切实为其提供教育平台。

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要加强高校党委、教职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性质以及重要性的认识。重新认识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巨大意义,把握党把思想发展作为根基发展的精髓,理解尊重教育和尊重人才的意义所在。切实认真学习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之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学校目前的教学状态,将责任明确分工,学校主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工不允许再兼职其他行政职务,进行教学改革竞赛,赏罚分明,提高改革的积极性。要重视科研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在祖国大的要求框架下还要有针对性的研究适合本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好套路和好模板,既有针对性又要看到实效性。

(二)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形式要改变;再次,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多研究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互联网还可以被利用作为学生课外教育的平台,学校可以专人管理网站,学生有思想疑惑时可以匿名在该网站上求助,使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可以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的得到解决。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连贯,不出现断层,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始终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要始终掌握一条主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个教学内容的首要为位置,是其他学业成败的关键和检验标准。

(三)要重新修订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国内多数高校目前主要的竞争体现在评估成绩上,学校的精力主要是放在科研成果和学校规模扩张上,很多学校不断发展新校区,学生的数量一致在攀升,录取通知工作需要好几批次,教师的业绩不是靠教学质量,而是靠莫须有的科研成果,且多数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强。入学时只是看学生的笔试成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一向得不到重视,建议高校应该将心理评估作为入学标准之一。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标准也主要是靠一张考试卷评定和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验收不仅要靠笔试成绩还要靠平时的德育成绩。

(四)学校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提供好的平台。学校要严格要求教职工认真准备每一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教务处及时评定,督促教师进行大纲和教学改革,对于好的教学建议和要求及时进行讨论采纳支持。增加学校图书馆关于德育方面的书籍,鼓励大学生提出自己的德育要求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校、教师、大学生自身是密不可分的。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对策的可行性

(一)高校都具有党支部和党委,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传达和培训党的思想先进人员,在高校内执掌党的思想传播,其重点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意识的唤醒。学校有义务对高校内主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或者指示其出外进修,要体现党思想的先进性。党委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监督者,有力的监管部门会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有效验收,这个机构的存在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教职工的理论学习是其上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现今的高校把教师的实力看的也较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学校还有专门针对教师的能力和课程满意度做教学调查的职能部门。大学生可以及时的将教学质量反馈给学校,学校相关部门及时协调沟通积极进行责令整改和再次培训学习。目前,学校在招聘师资人才时首先考虑的是“术业有专攻”,专门招聘专业的教师。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有的已经炉火纯青。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三)教授人文、历史、考古专业的教师多数忠于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愿意很认真的去做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楷模基本上就是这样一群人,学生从和教师的接触中就已经获益匪浅,这类教师也会带动其他教师对自己岗位的热爱。由于多年对学术的潜心研究,其知识面较宽,视野较远,而且他们最能把握时代特征和当前形势,最能分析学生的弱点也最能认清学生的优点,学校一般也能做到知人善任。

篇9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塑造平台。社会工作作为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一门新兴专业,实现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改革和优化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是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简述

这次调查是采用个案访谈法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工作者通过和被调查者的面对面交谈和询问,了解被调查者关于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状况的具体看法和观点,通过询问、对质、澄清等专业方法挖掘个案的深入内在想法,以达到真实、客观的调查效果。

本次个案选取的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如下:

张某,女,20岁,现华北电力大学大三文科学生,家住农村,共青团员。

二、个案调查状况及简单分析

(一)关于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开展形式的个案调查

1、个案访谈分析

当被问及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开展形式时,被调查者谈到,“我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专业思政老师单方面进行课堂讲授,是以书本为基础进行主要思想政治知识的教授,不太涉及课外的社会实践和时政政治知识。”

可以看出,她对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认可程度并不太高。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传统。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并没有很好体现。再次,未能构建起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模式。

2、社工视角下的简单分析

一方面,社会工作以案主需求为工作方向,充分尊重案主自觉。这种以案主作为主体,充分尊重案主的个性和个别化的发展需求的思考理念,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外延上有很深的借鉴意义,它要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意见和实际需求,以达到真正的实际效果。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方法很强调的一点就是进行沟通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工作目标的实现和案主社会功能的提升。作为为国家未来的现代性人才灌输理念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能够把握住社工这一原则,并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原则进行借鉴和实践,其意义重大。

(二)关于所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对响应机制的调查

1、个案访谈分析

根据调查者叙述,当代的大学生在高校中还是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和不适的,但被调查者在提及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时却表示,“在学校期间各个方面的压力虽然是比较大的,但我们学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开展的还不够,不能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疏导与帮助。”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高校心理调节机制现状分析

针对大学生面临的这些新问题,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及其他特殊心理需求方面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学校的专业心理调适人员和调适机构组织设置仍不完善,相应的心理预警机制也还没有建立。

3、社工介入的简单分析

社会工作作为专业介入渠道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和进一步发挥,利用专业的个案、团体、社区工作方法和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将个人、群体、社会的因素和资源实现整合和优化利用,促使这一体制向更专业、更有效地方向建立和发展。

(1)首先要运用个案工作方法进行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集中灌输为主,忽视教育对象之间个体差异的工作方式。其次是要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要借助成员之间的充分互动与经验分享来实现教化与改变目的。再次要将社区工作方法积极引进进来,以此来丰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

(2)专业人员队伍培训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关键。一是要坚持不断将优秀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选拔、聘任到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来,建设专业化社工队伍基础;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联合起来,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加强信息交流,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发展本校社工力量。将学校的社会工作学生也纳入这一体系,作为本校的学生,他们更能清楚直接的认识到问题所在,提出实际的中肯建议。

三、结语

通过本次的个案访谈调查,笔者认为被调查者对其所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认可度较高,但仍然指出目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单一等不足,这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创建形式多样、主动灵活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来提升思政工作的内涵和效用已变的很有必要和可行。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片面向全面扩充,教育内容不应再局限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相关的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被重视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由部门覆盖向社会覆盖渠道转化,以此建立和完善一种能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群体包括边缘人群、覆盖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由宏观向微观领域拓展,由关注形式向关注使用转变,由社会需求向个人需求发展。

参考文献

[1]童长英.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66-68.

[2]朱平,孔读云,姚本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56-57.

篇10

那么,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呢?

一、正确树立微博视域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

1.端正态度――树立理性的“微博观”

树立理性的“微博观”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微博的流行程度和影响力已经势不可挡,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不容忽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既然微博深受大学生喜爱,而且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视角和方式,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所遇到的瓶颈提供了新的契机,那么就应该积极研究微博的功能,主动应对微博带来的一些挑战,将微博很好地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应用之中。其次,对于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要有明确的定位。既不能忽视微博影响力的存在,也不能过分夸大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而应该给它一个合适的定位。把微博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之中,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微博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把它作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渠道,把微博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发挥这种合力的最大效能。再次,要注重运用科学的理念。对于微博的舆论而言,“宜疏不宜堵”,要对微博言论进行合理的疏通和引导,以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标本兼治――提升高校学生的微博媒介素养和伦理素质

加强微博的舆论监管和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净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博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只是从外部进行了控制和监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提升高校学生的微博媒介素养和伦理素质,从内部进行自我约束,以实现“标本兼治”的合力效应。

微博媒介素养就是在运用微博获取或传播信息等网络活动中,微博用户所应该具备的个人素质和修养,具体来讲包括:自制力、认知能力、道德素质以及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等。针对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一些挑战以及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微博控”现象,迫切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微博媒介素养的培养。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或开展相关讲座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并合理地使用微博,也可以倡导学生自发组织一些活动如成立“校园微博协会”之类的社团来探讨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的微博媒介素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针对部分“微博控”情况,探讨如何加强自律以及如何合理安排使用微博的时间,解决部分学生“沉迷于微博”的问题;在微博的使用中如何提高辨别力和判断力,不仅要做到不随意不良信息,还要做到在纷繁复杂的微博世界中保持头脑的清醒,不随意听信谣言,养成对任何信息都要先过滤再吸收的好习惯,从自身做起,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让谣言止步于己,自觉承担净化微博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微博世界的公共使命。

二、做好微博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有机结合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载体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应用中,还需要做好微博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微博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如广播、电视、纸媒宣传等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信息的传播力度。例如: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好的素材,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以把“感动中国”人物的精神力量传递到学生的心中,而微博与这些载体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其互动性强的特点,引发学生的深思与讨论,一句简单的评论也是内心震撼的表现,从而可以加深感动之情,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都会有更为深刻的影响。活动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中的一种。学校可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学生从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微博与之结合就是要配合好整个工作的全过程,前期就是要用微博做好宣传工作,接下来是做到对整个过程的“现场直播”。微博的具有简单性、快捷性以及多样性特点,可以选取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典型图片并配合文字形成微博,出来给大家共同分享。这样不仅丰富了整个活动过程,在交流互动中志愿者可以体验服务的快乐,而且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三、完善微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影响某种有规律的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发生作用、产生影响的过程及其运行方式,要保证活动目标和任务的真正实现,就必须建立一套协调、灵活以及高效的运行机制。微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样需要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真正实现。影响微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进行的因素主要包括:微博生态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以及相关的激励政策等。只有保障机制、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三方面协调运作、相辅相成,微博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应用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才能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建立健全微博运行保障支撑体系,优化微博环境

微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需要一个良好的“微博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微博运行的保障支撑体系,以优化微博运行的环境。高校应当出台一些政策来提高微博运行系统的管理水平,提高微博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对微博信息的制定严格安全的审核规定,并且规范微博的身份认证(新浪微博的身份认证分为两种:个人实名认证以及新浪机构认证),这样可以提高微博用户的真实性,从而增加微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安全系数。同时,高校还应当建立一个微博监督管理系统,定期对高校范围内的微博集群进行过滤和审查,并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对出现的一些垃圾信息进行纠错或者清除。此外,高校还要加强技术开发,努力实现微博信息过滤及筛选的智能化,从源头上切断垃圾信息的传播与扩散,以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微博生态环境”。

2.组建专业的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把关人”和“领航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在微博视域下很好地发挥“把关人”和“领航者”作用就要加强队伍建设,组建一支专业的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首先,要树立“微时代”的新理念,全面、理性地认识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及时转变角色,在微博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高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在深刻认识“微时代”高校学生的文化消费和心理特征基础之上,学习如何避免空洞的说教,而使用教育宣传的语言艺术和方法,编写既有深度又具有吸引力的微博;如何创造自然生动的微博舆论氛围,以提高微博在学生中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如何把握合适的时间微博以及如何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等专业技能。例如:在微语言的应用方面,可以采用较为抒情或者幽默的风格,还应适当使用当下网络中比较流行的表达方式。再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总之,要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科技和信息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等,以逐步组建一支专业的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此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还要建设一支微博管理队伍,应成立分管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运营的管理,统一负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微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1-0058-05

根据2005年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调整增设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理论一级学科下的独立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0年来,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一直是学科理论研究的重点,特别是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三十周年时,大批关于学科建设的成果公开发表。梳理反思十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概念与理论

分析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在众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中,由于对学科、学科建设的理解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理解差异比较大。“多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探讨,并未在什么是学科建设这个基本问题上达成一致。”[1]

学科是什么?有“知识体系说”,学科是按照学科研究对象划分的知识体系。也有“专业组织说”,学科是依据知识领域形成的专业科目、学术组织。还有“综合说”,学科是知识体系和专业组织的综合体,具有知识性和组织性的双重特性,应从整体上认识把握学科,不能片面地从某一方面强调认知学科。“学科含义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知识的分类,二是关于组织的分类。”[2]学科的这二重性是统一的,学科知识性是组织性的存在依据,没有知识性,组织就失去存在的基础;而学科的组织性有助于知识性的丰富完善、传播利用。

学科建设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学科建设本质说”基于学科知识性,认为学科建设是不断深化学科规律的认识,创造学科知识,丰富完善学科理论体系,提高学科知识贡献能力。“学科建设的实质就是要凸显和弘扬该学科领域的科学真理。”[3]二是“学科建设要素说”基于学科组织性,“学科建设包括学术研究、平台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估体系、师资队伍等基本要素。”[4]“对于高等学校范围内的学科建设而言,学科建设最主要地体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三个方面。”[1]

学科建设具有内在的规律,有学者运用“范式论”,阐述学科建设的框架和逻辑体系、学科发展内在动力、科学共同体和方法论[5]。有学者认为学科建设具有阶段性,要适应阶段性特征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一定要适应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做到在学科分化的基础上实现学科的整合发展。”[6]有学者通过追问学科建设的本质,探讨学科建设方向,“学科发展的本质要求何在?这一问题的最终答案不能从学科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中寻找,而应在学科发展所回应的社会需要、所担负的社会功能去寻找。”[7]强调了学科建设要关注社会现实,回应社会需要。有学者从社会科学哲学规范视角探讨学科发展动力,“学科的肇始及发展的内驱力来自学术知识生产与教育的双重需要,学科内知识生产和教育方式理应成为探究学科现象的主要变量。”[8]

基于上述分析,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根据独特的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是一门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运用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规律的学科。”[9]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既包括学科知识体系,也包括学科组织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直接目的,以建构学科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为手段,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人才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为内容的社会学术研究和组织体系。”[10]也有学者从学科共同体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了分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为基础,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员、价值观、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服务、学科规范(方法)等组成的学术社会共同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年轻学科。学者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84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依托存在到独立发展,从争取合法性到提高贡献度,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为独立二级学科,建立了学科理论体系、取得丰富学科成果、学科点体系逐步完善,本科点接近300个、硕士点约为350个、博士点达到70个(分布于72所高校),培养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成为文科最大的专业之一。

学者对三十多年学科建设历史进行梳理,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学科建设历程进行了不同的阶段划分。有“两阶段说”、“三阶段说”、“四阶段说”、“五阶段说”。[11]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有一致的认识,但对学科建设的起始期有分歧;对学科建设阶段划分的标准,多数学者以对学科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为标志,趋向于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为依据;侧重于描述学科建设的成果,而对学科建设过程的举措做法、学科建设关键性事件、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分析研究比较少。

许多学者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源泉,理论既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又是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实践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平台和机遇,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服务领域,又给学科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学术争鸣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曾围绕学科归属、学科名称、学科职能进行了三次学术争鸣,凝聚了共识,赢得了发展。[12]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不可能自发实现,关键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和我们的锲而不舍、坚持不懈。[13]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但学科的建设发展需要学科间相互支撑、相互启迪和相互引领,特别是对于一门新生的学科,需要在借鉴依托中发展。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三十多年的经验是,一是坚持用指导学科建设,自觉抵制“去政治化”不良倾向;二是坚持思想解放、敢于创新,抓住学科发展机遇,不畏困难,扎实地推动学科建设;三是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四是重视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服务;五是重视加强学科队伍建设。[14]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将改进顶层设计与引导基层探索紧密结合;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对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坚持抓好队伍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共赢。[15]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问题研究

学者们不回避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临学科建设规模与学科建设质量的矛盾,学科影响力、话语权亟待提升,学科还未达到成熟学科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共识。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党和政府的强有力政策推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明显不足。有学者认为,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水平,学科边界、研究范式、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对学科的概念、范畴、规律、体系的研究尚未达成广泛的一致意见。[16]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的框架虽已经形成,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范畴问题、研究范式问题等基础理论问题尚待有效突破;学科建设之初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又被重新提出质疑,如对学科的名称、研究对象、核心概念等提出各种意见,有的甚至带有颠覆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元问题、元理论认识缺乏一致、清晰的认识。[17]有学者认为,基础理论研究还处于奠基阶段,学科基础理论的众多问题研究不深透,多宏观研究,缺少微观探讨。[1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式亟须转换。科学的研究方式是促进学科发展重要手段,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科性质,不能满足时展、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缺乏学科意识,对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的借鉴存在简单移植倾向,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存在盲目倾向。[4]有学者认为,很少有学者按照科学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缺乏科学实证研究思维和方法,总体上还依然处于传统人文学科研究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虽然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但研究者热衷于理论建构,多是概念到概念,理论到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淡化,之间鸿沟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学者重视普遍规律的研究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特殊规律研究;虽然是理论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但学者很少运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8]有学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中存在信度效度不强、科学性欠缺的问题;有的研究从书本到书本,不从实际出发,不重视调查研究,不重视先进经验的理论升华;研究前沿问题不够,问题意识不强。[17]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服务能力弱。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速度与规模相比,学科的服务能力亟待加强。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规模上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影响力并未倍增。学科的话语体系不能适应急剧变迁的社会,学科知识体系面临“不成熟”和“老化”的双重压力;学科研究成果对社会政策的影响力比较弱,学术影响力不足,对其他学科发展的贡献不足,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需求状况不容乐观。[19]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最大挑战是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教学影响力的问题,目前学科建设的理论精品不多,“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至今尚未实现零突破;实践研究质量不高,或是事实性陈述报告,或是标签式的研究;理论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不大,创新程度低,学科理论观点或内容重复率高。[20]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急待规范。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专业建设亟须规范。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标准有待确立,全国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少高校有专业无学科、有教学无研究,或重书本轻实践,不注重试验研究、跟踪研究或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有的院系领导虽无研究成果也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专业课程建设却相对滞后,尚缺乏国家级网络共享精品课程资源。[17]有学者认为,专业?穴学科?雪建设滞后,专业的改革缺乏从总体上定位研究,专业认知模糊,有的院校是“借窝生蛋”,不从事专业教学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存在较大差距;专业生源参差不齐;边界不清,研究方向设置随意。[21]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色不鲜明,专业确立培养目标过分重视宽口径而忽视专业性,一些专业设置名不符实,课程设置不规范,一些高校依据师资条件开设课程,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开什么样的课。[2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规模较大,来源较广,但学科队伍的素质、专业意识、专业能力需要提高;学科拔尖人才、带头人数量不足,在社科领域知名学者数量少。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并不从事本专业研究。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力量需要整合,人才队伍体系面临“群体区隔”和“自我分化”的双重困境,执政者、理论研究者、两课教师、辅导员等不同部门和层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缺乏沟通交流,学科内部人员由于研究领域和方向的差异缺乏共识。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队伍自身存在着“短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多样,门槛较低,部分研究者“出身”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其他学科或自然科学学科,习惯原有学科思维方式;有些研究者(包括一些博士生)对学科的价值认同度不高,虽然从事学科研究,但缺乏学科自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能构成一门学科。因此,时常“身在曹营心在汉”。[23]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路对策

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平台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学者们依据不同理论和学科建设规律,针对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看法。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走向,注重学科内涵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科学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阶段和态势,顺应学科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推动学科向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具备了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条件,学科建设要转型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从依附发展向自主发展转变,即从政策依附性发展模式转向依赖学科发展规律自主发展;要从依托式发展向独立发展的转变,即应具备学科建设的本体意识,实现学科建设从依托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成熟学科发展到独立发展的转变;要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即学科建设战略重心要转变,从注重规模和速度向内涵和质量转变,进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阶段;要从内向性发展向外向性拓展的转变,即从主要侧重于学科自我发展向注重学科建设对社会贡献和社会生活影响力提高转变,使学科在服务于社会实践中获得位置、赢得尊重,获取自信;要从单一功能发展向多元功能发展的转变,即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功能。[24]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注重凝练学科方向,瞄准理论和实践前沿,凝练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长期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组建学术梯队,按照学科点独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定向定人定位,培养学术骨干,组建合理学术梯队;明确学科任务,明确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重点任务要求;加强集体攻关,瞄准学科重点、难点问题,共同配合,协同发展。[6]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确保学科正确建设方向。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科的隶属关系、功能认识,决定了学科建设方向和重点。长期以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一直是学科研究的重点,关于学科定位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要从五个方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即是一种实践活动、一个二级学科、一门新兴科学、一个招生专业以及其基本理论研究[25];要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问题,充分认识到其定位是随形势任务的变化而调整的。作为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服务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服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服务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26]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要同时遵循理论和实践两个逻辑,遵循理论逻辑就是按照学科的知识类型和内在结构明确学科在学科体系和专业目录中的隶属关系及外延范围;遵循实践逻辑就是按照社会实践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明确学科的价值、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要从社会环境、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中去把握。[27]面对学科发展新突破、空间新变化、课题任务、服务对象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再定位,即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级学科来定位。[28]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素,注重学科的系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系统组织协调科学发展的视角,整体规划,以学科要素建设为抓手,找准切入点,全面推进学科系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科范畴、学科体系、学科原则、学科标准、学科规范等一系列要素,要对学科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要通过学科规划、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学科基地、学科环境等要素建设,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要加强顶层设计、逐层推进,制定学科发展战略规划;逐步完善制度,分类评估,推进学科规范化建设;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提升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倡导争鸣,鼓励创新,优化学科建设环境。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思维,立足自身建设与社会互动结合,在整合资源上推进学科发展;要加强学科科学研究组织、教学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建设;要不断塑造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体的学科意识;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紧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建设;要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宗旨加强学术研究;要不断完善学科规范,加强学科管理,提高学科规范化管理水平。[28]

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增强学科建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以问题为导向,要具有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自觉地关注问题、回应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29]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是学科发展的基本途径,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要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关注社会思潮、要重视学生思想状态、要重视高校两课教学。[30]针对问题提对策,使得学科建设方案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2]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系统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0,(03).

[3]靳辉明.关于理论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1).

[4]毛平,张禧.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规范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3).

[5]胡晶晶,戴锐.范式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之失与建构之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1,(3).

[6]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3).

[7]沈壮海.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06,(06).

[8]金林南.经验科学、意义理解与实践批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三重维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9]刘建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及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3).

[10]王桂菊.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3.

[11]刘建军,朱婷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2).

[12]郑永廷,胡梅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新成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1).

[13]张耀灿.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史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12).

[14]杨业华,李婉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年来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

[1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创建30年的回顾和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4,(01).

[16]冯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17]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

[18]余双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的回溯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

[19]李辽宁.内涵式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3).

[20]余玉花.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8).

[21]李合亮.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与关键[J].研究,2013,(02).

[22]孙迪亮,李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三大问题[J].临沂大学学报,2011,?穴02?雪.

[23]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2).

[24]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12).

[25]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07,(07).

[26]徐艳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建设的政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

[27]杨晓慧.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

篇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符合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的高素质人才,适应艺术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应该对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从而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其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促进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艺术院校 学生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作为培养艺术专业人才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艺术院校,担负着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应根据社会的整体要求和学校的自身特点,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措施和渠道,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对于艺术院校来讲,思政治教育除了必须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要贯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原则以外,还体现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既具有其他专业学生的共性,又表现出其自身的个性和鲜明特点。这些特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只有弄清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性特征多样化。艺术院校学生来源比较复杂,除应届高中毕业生外,还有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两三年后重返校园的,有从艺术中专考入大学的。年龄的差距和社会经历的不同,使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相去甚远的认识,因而个性特征呈现出多样性。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要求其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努力塑造自身的个性风格。艺术院校学生比较感性,思维敏捷活跃、情感丰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此,他们的个性特征具有多样性,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专业素质普遍较高,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艺术院校学生大多从小接受艺术教育,对本专业大都具有极高热情,甚至把专业成绩的高低视为成才的唯一标准,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之中,从而导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相对薄弱。再者艺术院校学生在高考时,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另外,他们的个性也使得他们更喜欢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而讨厌数、理、化和文、史、哲。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公共基础课上,艺术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出现严重不平衡,已成为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3、竞争意识强烈。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艺术院校学生更加追求个性,这是艺术有别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显著特点。在相对狭窄但又新人辈出的艺术界,艺术院校学生比其他院校学生更能体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也更加理解竞争对自身未来带来的重要影响。因此,从总体上说,艺术院校学生更清醒地知道竞争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对自己艺术专业的学习更加自觉和勤奋。另一方面,艺术教育特有的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乃至于教师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以个体为本位的,一切以个人的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在个体竞争意识趋于突出的同时,原本在艺术院校氛围中就缺乏的集体主义观念就更加淡化。4、个体道德约束趋于弱化。艺术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往往停留于感情层面,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西方思潮迅速涌入和社会转型的时期,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防线脆弱、道德伦理观念薄弱等问题。尤其是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生活已经成为艺术院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的虚拟和不可控性,大量不良信息对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极易造成负面影响,引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冲突与迷茫,造成道德意识的弱化。

二、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艺术专业学生思想行为的特殊性给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一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以及专业学习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要体现出艺术专业自身不同的个性特点;另一方面,艺术专业的学生作为在校生,具有当代中国大学生所普遍具有的时代性特点,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又必须遵循普通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和总体要求;再一方面,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会受到所在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笔者以为,要切实做好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要遵循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树立全校学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又要注重艺术专业的个体性和特殊性,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终实现双赢。其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是具体的工作方法,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管理者来说,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教无类”、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构建综合性、开放式的工作模式,将艺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以专业教育为载体、以文化教育为重点、以信念教育为核心,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做好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综上所述,搞好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在落实传统教育方法的同时,结合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新的方法,把工作做到受教育者的脑海里去、心坎上去、兴奋点上去。

篇13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近年高职教育特有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但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学生,而且能使企业获取更多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了高职教育的活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因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一)教学时空的延伸增加了思想政冶教育的不可控性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从学校延伸到企业,从课堂教学、学校教育走向企业管理、社会自律,由封闭空间转变为开放环境。这种变化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方式,另一方面却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增加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控性。

(二)教育方式与内容的变化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学校注重提升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与道德品质修养到企业以岗位规范、职业素养等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教育。教学方式也由集中授课转换为企业的分散进行。这种转化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难。

(三)校企教育理念不同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与道德品质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企业注重员工的效益意识、价值意识,通过奖惩等手段不断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利益。这种教育理念无形中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容易使高职生在思想意识上趋于功利性,弱化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进行。这支队伍可以胜任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对于完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模式下,学生除了在校的正常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外,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传统的思政教育队伍无法将企业实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与管理的范畴,导致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真空状态。所以,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相对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太过单一,无法完成繁重而分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传统且教条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社会交往能力。但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延续着传统的教学内容,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而对与职业紧密相关的教育内容却涉及较少,针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开展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少之又,更没有根据学生专业及培养目标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较少实践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之下,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不能满足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校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到位

高职院校对学生在校正常实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相关职业素养教育及引导;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缺少针对性,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将“学”理论与技能和“做”技术与做职业人有机衔接起来。在学校的专业课实训过程中,专业课教师更多地是讲授技能与示范操作,纠正操作错误,只要不违反实训纪律,专业课教师就很少涉及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取向教育与企业精神教育。而企业定岗实训期间,企业老师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操作方法与技能,企业制度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很少关注。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对将来要从事的行业规则、职业素养要求及个人职业取向都没有明确的认识,也就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与此同时,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于缺乏企业老师对他们思想上的关心与呵护,他们对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法正确地理解与处理,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消极、懒散思想,更有甚者选择放弃企业实习回到学校重新学习。所以,学校与企业之间关于学生思政教育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为企业与社会培养高质量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实现。

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一)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育人机制

首先,在校内实训期间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与就业引导工作。在学生校内实训期间,组织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就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行业发展前景、企业员工职业素养要求、国家就业方针与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可能遇到的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员工纠纷、社会错误思潮及不当行为习惯等进行分析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职业取向,合理处理各种纠纷,快速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其次,对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跟进与矫正。学生进入企业后,思想政治工作要同时跟进。学校老师、企业老师要不断观察学生,寻找学生思想中具有倾向性、普遍性和苗头性的问题,通过组织研讨会、个人谈心会、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开展说服教育工作,对个别学生的错误思想与行为,指导教师要积极开展批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明辨是非,使高职学生能够德技并举、和谐发展。最后,加强顶岗实习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与巩固。学生顶岗实习期满返校后,学校要举行返校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思想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同时,学校要召开实习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强化亮点,督促学生不断修正错误,完善自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的崇高使命。

(二)扩充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挥校企联合全员育人功能

工学结合模式下,只有发挥学校与企业两方面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效跟进,才能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到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要有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也要有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采取激励机制激发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情,通过他们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导师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企业的导师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人、学生技术上的指导老师,更是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企业导师的工作经历和丰富的经验会带给学生无穷的智慧启迪。而他们精湛的业务技能和优良的职业道德更会对学生思想产生重大影响,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三)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实效

1.充实与企业、职业、就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首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加就业形势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从高职学生入学起,高职院校就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及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这种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技能,使他们树立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职业人精神;遵纪守法、勤于动手、开拓创新的职业人习惯及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艰苦环境工作的职业人作风。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讲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并合理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科技创新发明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举办企业家讲坛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其次,要进行职业素养教育。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要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种技能大赛,帮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团队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提升学生的吃苦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与企业优秀员工座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一名优秀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最后,要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转化为企业员工,学校应该更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与熏陶,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沟通、良性互动。高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对企业文化进行调研,到企业参观学习、与企业员工座谈联欢、增加企业冠名班、修建企业文化长廊等多种形式实现校企文化融合,使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深刻感受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明确企业、特定行业及特定岗位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2.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个性化教育解决学生最实际的问题高职院校还要研究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特殊要求,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岗位职责教育。如教育会计专业的学生不做假账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要具有救死扶伤的意识;对土木专业的学生则要求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与诚信理念,只有针对不同岗位进行不同的职业素养教育,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成长为一名优秀员工奠定基础。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最直接的问题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歧视,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失落感、焦虑感和挫折感。加之来自家庭(高职院校的学生有70%—80%来自农村)与就业(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的压力,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以,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要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学生正视心理问题,发泄不良情绪,解决心理问题,以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学习及工作中的挑战。对于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网上心理咨询室、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定期前往企业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人际交往中遭遇的各种问题,让他们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投入到企业实习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戴贞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5):139-141.

[2]刘萍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初探[J].职教论坛,2009(4):54-56.

[3]文晓韬.关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湘潮,2011(2):142.

[4]徐茂林,梅来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46-4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