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篇1

1.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为指导,引导学习者对《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学习。由于教材设置中理论课只占1/14,本课是省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教学内容是不同类型信息在计算机中传播的方式,信息输入和输出所使用的相应设备。涉及到的知识及操作内容主要有:了解计算机输入、输出常见信息类型,认识信息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掌握不同信息对应的输入、输出设备,使用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进行信息输入、输出操作练习。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试验过程,关注学习者的讨论、交流、质疑等,要他们会动手做,还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使用电子白板交互平台,在向学生展示资源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平台,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学习的操作平台,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真正得以体现。

2.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了解计算机的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2)技能目标:能够准确地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分类;动手操作、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兴趣,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以及对新知识的热情与渴求。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

信息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复杂,也容易理解,但不能概念化。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形象化地举一些实例加以讲解。本课主要采用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请教书本和帮助材料的好习惯。

1.知识基础

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情况,能够初步使用鼠标和键盘。

2.认知能力

学生特别喜欢自己动手操作计算机。

3.学习动机分析

小学生对计算机兴趣浓厚。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并巩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通过学习《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可以使学生巩固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为掌握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

4.信息素养

学生已具有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对理论知识分析处理能力欠缺,协作意识差,需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已布置的任务。

本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来认识计算机中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区别,否则,学生就不易区分输入与输出设备。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

配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室。

2.教学媒体设计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媒体的设计分两个层次:

(1)展示课题,有关背景图片、文字等要集中把握的内容,目的是明确目标。在情景导入时,播放相关影视资料,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2)白板交互平台:学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进行连线游戏,激发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

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教学实施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提出问题

我们使用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讨论回答,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绘画、写文章、收发电子邮件,等等。

2.激发兴趣

通过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材料。

(1)上学期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业等。

(2)让学生观看视频。

展示信息材料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导入新课

信息与我们非常密切,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呢?又是通过什么进行传递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 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二)课堂讲解

1.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熊猫“”利用计算机做事的四幅画面,同桌的同学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熊猫“”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绘画的?是通过什么设备看到自己正在画的画?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写字?是通过什么设备传递声音?用计算机画的画、写的作文能够印在纸上吗?如何实现?

(2)由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接收了我们给它的信息。

(3)让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向我们输出的信息。

(4)由学生的回答而总结出: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随时都在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也随时向我们输出信息。

(5)除了计算机还有网络也可以接收发送信息,还可以用扫描仪将照片或画面原样输入计算机内,也可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输入到计算机内(向学生展示数码相机)。

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由“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都需要相应的设备”而引入到“输入、输出设备”。

(2)教师使用白板出示学件(如图1)。

图1 输入输出设备Flash学件

(3)请学生到白板前试一试、连一连。

要求:(1)面向全班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 显示器 是 输出设备(如图2)。

图2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在白板上连线(如图3)。

图3 学生正在和电子白板互动

(3)面向全班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线。

最后,齐读由孩子们自己实践连线的结果(如图4)。

图4 学生完成的作品

(三)学生练习

向全班出示“想一想 练一练”学件(如图5)。

图5 练习题“想一想 练一练”学件

要求:(1)面向全班同学大声说出你的答案。

(2)在白板上输入答案(或使用键盘输入)。

(3)面向全班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空。

(4)在白板上点“自查”按钮,看看是什么结果:“笑脸”表示正确;“哭脸”表示“需要再动脑想一想”(如图6)。

(5)全班共同检查正确后,齐读。

图6 学生正在自查结果

三、课后反思

篇2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119-01

一、划分课时,组织教学内容

(一)从目标任务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教学单元,恰当安排课时。知识构建是书本知识系统为中心的教材体系,不能忽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不能为考而教,凡高考不列入考试的内容都受到冷落。避免知识的传授完全为解题服务,忽视终身学习必各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的选择。(1)要选择学生成长必备的基础。高一年级以经济生活为背景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高二年级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公民素质教育,而且为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打下了基础,使高中三年级的政治素质教育得以顺利进行。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质贯彻整个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中。(2)要突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事物的个性是事物的本质。个性的完善就是事物性质的完善,从而才能体现事物的优越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不能搞成大学教学内容的“压缩饼干”,依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实际需要进行改革,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应中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学内容要注意高中生的生活和感受。思想教育要从国内外政治形势出发,从社会实际出发,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感受,防止“成人化”。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沟通与整合,教师应注意揭示文字背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提取、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编制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设计方法。教学流程图是反映教学设计结果的一种形式,把教案写成流程图的情况越来越多。用流程图的形式编写教案有很多好处:可以直观地把握教学活动的过程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教学设计的不完备之处;别人看了容易明白。编制教学流程图,首先,教师应该对本课教材教学目标详细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创作出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蓝图”,即文字脚本。在文字脚本中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的基本原则详细规划出每一个教学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开发的第一步工作是分析学习条件,明确教学目的,并细化教学内容,设计出教学流程图,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每一个教学意图,同时还要设计出一个统一的界面风格和,课程结构。

(二)用教学流程图表达完整的互动教学过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强调师生交流,构建师生互动的关系: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拓宽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以政治课的情景教学曲例,可以制订出如下教学流程图:教师活动:创设情景一暗示要求一引导思考一理性概括;教学程序:情景导人一情景展示一反复体验一深化理解(以境生情)(以情育情)(以情施教)(以情明理)学生活动:进入角色一身临其境一激感一领悟道理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篇3

《政治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高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政治学习的基本要求,是高中教学政治活动的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明确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 设计时,必须牢牢把握好课程标准,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供同行商榷。

一、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发挥烘托课堂教学的作用

以什么形式处理课堂探究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课堂探究的内容来决定,而课堂讨论活动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换意见和看法,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对问题深刻认识,是学生之问相互学习,培养互助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所以对那些符合教学需要,又具有时代性的课堂探究内容,通过课堂讨论恰当巧妙的进行设计,不仪能利于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对课堂的教学气氛起到烘托的作用。

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把课堂探究做为课堂讨论教学活动做设计,比如是自由讨论,还是分组讨论,足重新拟定问题还是用教材上设计好的问题,教师要心中有数,一旦出现讨论方向与预想不一致的情况,教师要做好引导。比如:在讲《经济生活》第16页,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节的课堂探究“20世纪9O年代,牛蒡这种中药的收购价曾经达到每千克15元,大的利润促使许多药农一哄而上,纷纷种植牛蒡。可是好景不长,几年之后,市场开始出现严重的借过于求,至2002年年底,牛蒡竟跌至每千克0.2元,致使药农急剧缩减种植面积。”时,第一个问题,学生思维很准,但第二个问题“怎样才能减少牛蒡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学生的思路就停留在什么时候卖掉合适的角度。而想不到关于生产结构和经济效益闯题。这时,我们可以把设计好的问题如请同学们从生产角度思考,是否能解决呢?有的学生说不生产,种别的,也有的同学说,继续生产,降低成本。那么,进一步问:不生产怎么办?生产将如何降低成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义使教学更具活力,丰富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后,把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作出作案,效粜很好。所以,如果把课堂探究设计成课堂讨论,需要教师对讨论问题的设计要做到:(1)有利于解决似董非董的认识。(2)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或容易片面理解的内容。(3)有利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在讨论设计时应根据教学的内容需要递进设计,层层推进,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取舍,问题不宜过多,以多元化、合理化为原则,指向要明确,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使学生求知欲望增强,讨论热烈,既有利于解决问题,又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课后习题的形式,发挥深入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的作用

根据此次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各个模块的内容标准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来看,可以说新教材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高中政治课程体系,以政治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留有空间,在保证同基础的前提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但是。教材总是编写在前,使用在后,所以,教材有些课堂探究的内容不免相对缺乏时代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I}l,对那些相对过时的内容,改变一下处理方式,让学生把课堂探究的材料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编成主观题或客观来处理,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以政治史实的形式,发挥实践的作用,突出政治的时代性

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虽然身上孩子气十足,但是,思想已经开始深沉起来,开始有了认识社会、思索人生的欲望。从思维发展来看,则是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到占优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认识水平大大提高,对客观世界、人生、社会以及经济、政治生活都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考。

而由于形势的变化和政治学科的特殊性,政治教材内容和课堂探究的内容往往很快就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政治生活每年都有些新的提法和相关政策性等的改变,所以,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处理教材和课堂探究时要注意把握时代性,结合新的政策及观点,加入新的内容可以突显的进步性,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等。

篇4

1 新课程的政治教学设计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政治知识和技能,了解政治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 优化高中政治课教学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力求在教学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因此,如何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好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3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它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发展、自主巩固、自主检测的平台,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由于课前学生经过了充分预习,所以课堂上节约了很多时间,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对学生确实感到困惑的地方打“攻坚战”。“‘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飞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把课堂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把交流的平台交给了学生。当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创造的潜能自然大大地迸发出来。

5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注重确立目标、分组合作,要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自学,学生与学生之间既互相学习,又互相促进,真正做到“学学相长”,它使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6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注重穿插巩固、达标检测,体现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辩证地看待“‘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随着教学的日益深入,其缺点也暴露无疑。

篇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207-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总量剧增,更新速度飞快,这促成了新的知识观和人才观,现如今“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国家和地方共同的课程理念。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由传统“遗传型”教育转变为创新型教育,培养出具备创造性才能的学习者,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创新型教育最直接的体现即为教学设计的创新,如果教学者没有创新意识,在构思、表达教学活动的过程都没有创新的方案,又如何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又怎么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教学设计创新的方法多种多样,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进行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那么它的教学设计创新有哪些途径,它的创新又应该注意什么原则?现就这些问题,我谈谈我的看法。

1 政治教学设计创新要遵循的原则

(1)坚持完整性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等彼此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各自又相互作用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因此,教学设计所选择的教学策略、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教学过程要兼顾教学目标,把不同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考虑整体的最优化搭配,不能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创新而不兼顾其它方面,致使这一整体失去它原有的和谐,变成一个个散乱的碎片。

(2)尊重认知规律

认知过程总是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不能因为只注重“新”,为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技巧却忽视了这样的认知过程。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必须考虑教科书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在教学活动中三结合的过程。只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具有合理的知识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3)具有新颖性

教学设计的创新,重在“新”。教学设计的创新需要教师全面、科学地统筹教学,把教学内容以一种更新颖、更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不再是墨守陈规,不再是一些陈词滥调,是每节课能够有1―2个亮点,能吸引学生主动思考,能给听课者眼前一亮的感觉。

(4)符合有效性

教学设计的创新贵在有效,教学设计中课的导入、教学思路的策划、探究问题的设置、课的结尾、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无论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创新的目的,都必须注重它的有效性,发挥它应用的作用。让学生在体会到有新意的同时有所思有所得,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且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发散思维。而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只为了创新而创新,学生只为了凑一会热闹却无所得,没有实在的意义。

2 高中政治教学创新设计途径

(1)设计新颖的导课方式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的、成功的导入,不仅要很快揭示教学主题,更要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通过近期方发生的国际国内要闻引入,这些材料时政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这些故事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如在上必修1《经济生活》时,可以让学生讨论“2012―2013年度社会流行语大讨论”这一主题活动来展开,学生肯定能说出雅安地震、灾后重建、十等热词,老师可从中选取其中的热词,如选择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引入,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政治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造出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的动画,把教师需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通过动画呈现出来,成功地牵引着学生进入教学主题。如在上《公司的经营》这块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机构(如中央电视台、蒙牛集团、哇哈哈集团、北京大学、光明农场等),让学生分析讨论哪些是企业?哪些是公司?进而引入公司于企业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公司组织机构以及公司经营等问题探究的兴趣。

(2)策划新的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构想的教学方式和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清晰明了的教学思路,不仅能使教师的授课自然顺畅,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使整个学习环境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教学思路的创新即在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构想新的教学方式和过程,同样地达到那种学习环境的和谐。教学思路的创新可从这几个方面考虑:1.打乱课本的知识点的上课顺序,兼顾学生的学习思路,把课堂教学组织得更有生命力。2.打破一些固定的上课模式,根据实际可操作情况,设计出别样的、合理的上课思路。

(3)巧设课堂结课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教学设计也是如此,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一个有新意的课堂结尾,能给人耳目一新,余音绕梁之感,起到“画龙点晴”之效!那么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课堂结尾的创新呢?我谈谈我的看法:

1.比喻法,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结束课堂,可以让学生继续展开想象,继续探究、创新,如在上《价值与价值观》这一课时,我采用如下方式节课:我国的GDP好比一个大油罐,做出贡献则是为这个大油罐加油,索取则是给油罐放油,当加油的速度超过放油的速度,油位上升,贡献大于索取即可实现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忘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把整节课的内容归纳成整齐的、脍炙人口的小诗歌或是顺口溜,大家在娱乐的同时也掌握了知识。

3.巧妙设置悬念法,激发学生继续探求的欲望,让学生自觉探求知识。

4.精心设计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主题活动,让大家及时巩固知识。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这些练习可以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是板演练习等,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资源,把握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教师还要用用“小伎俩”,比如在练习中设计一些小陷阱,让某些学生深陷其中,通过大家的讨论解疑把问题解决,加深学生的印象。

(5)利用新的情境材料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应用知识的场所。情境不是独立的个体,它蕴含于课的导入、实验教学、课的结尾等教学活动中。教学情境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创设一些新的教学情境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呢?作为教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通过国际国内要闻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国际国内要闻以其具有传奇色彩的特点无疑吸引着学生。

篇6

从教学论的发展看,传统教学观都把教学价值直接指向知识,认为“传授生产经验,获取实际知识”是教学的首要价值。例如,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就强调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现代教学论在强调教学的知识价值的同时,其主要价值取向,越来越集中于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另一位课程现代化的典型代表赞科夫则声明自己是按“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条线索来研究学生发展的;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重视教学的方法的价值,有的教育家甚至用方法来概括自己的教学主张,例如布鲁诺的“发现法”、施瓦布的“探究法”等。布鲁诺明确指出:“发现法就是以培养探索性的思维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

从政治教学内容的客观属性看,任何知识都是特定对象的反映,都是认识的结果。而从认识的过程看,任何认识过程都是在认识主体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认识方法,克服各种认识上的困难形成的,至于对社会的认识,认识主体还会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于认识的过程之中。因而,学生要深刻地掌握知识,必须在主观上再现认识过程,这就决定了政治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在重视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掌握、品格的训练。

虽然政治教学具有知识、能力、方法和品格价值,但它们在政治教学价值构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政治教学要形成合理的价值结构,必须以知识作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方法为手段、以品格为保证。

二、树立政治教学价值观的教改实践意义

1.树立政治教学价值观,能够统一社会、教师、学生三方价值取向

教学价值是教学活动与教学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即教学活动满足教学主体哪些方面的需要。非常明显,由于教学主体的不同,其需要也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学主体其价值取向是不同。在政治教学的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政治教学的知识价值和品格价值,教师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政治教学的知识价值,而学生则更注重政治教学的能力和方法价值,三方的价值取向是不统一的。这是社会对政治教学不满意、学生对政治学习没兴趣、教师认为政治难教的深层原因。树立正确的政治教学价值观,能够统一社会、教师、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能够形成政治教学的合力,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而作为社会价值取向和学生价值取向的协调者和实施者的教师,只有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调节教学要素,才能实现三方的统一的价值取向。

2.树立政治教学价值观,能够统一政治教学四项基本价值

如前所述,政治教学具有知识、能力、方法和品格价值,四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又相互依赖,构成了严密的教学价值体系。每一项教学价值的效用性正在于它们的关联的整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项价值,只有在整体的联系中才能成其为价值。任何一方一旦脱离价值体系就无从实现,片面的价值追求必然是失败的追求。这是政治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客观属性,它是客观的反映而非主观的产物。在政治教学中,我们只有严格遵循教学规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以前的政治教学中,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人为地割裂了政治教学的基本价值,从而降低了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例如,以前我们片面政治教学的知识价值和品格价值,而没有从理性的高度上重视政治教学的能力和方法价值,从而使思想和觉悟缺乏方法和能力基础,提高觉悟变成了空洞的说教,获取知识变成死记硬背,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树立正确的政治教学观,可以让教师从整体上去把握政治教学的四项基本价值,深刻认识知识、能力、方法和品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不同作用,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和质量。

3.树立正确的政治教学价值观,能为制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提供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因此制定的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重要的。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对政治教学价值体系的深入认识,人们只能根据自己对政治教学价值的认识来制定政治教学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因而其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往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既不统一也不稳定。人们对政治教学价值的认识的局限性,必然使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产生了相应的局限性。树立正确的政治教学价值观,能够使教师在理性的高度上认识政治教学的价值,从而充分挖掘教学的价值,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

三、用教学价值观指导政治教学设计,提高政治教学的科学性

1.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对教学内容价值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和品格点,并系统研究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和品格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它们在价值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2.根据教学价值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篇7

在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学活动就应该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量为基础,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问”,但是,在问题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兴趣点。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设计原则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要想实现高效率,在问题设计时就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对于高中政治教师而言,问题的设计效果是教师能力表现的重要部分,如果问题设计得当合理,那么,教学目标就能够轻松实现,而如果问题设计不好就会起到消极作用,所以,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灵活性,需要经过探究才能获得答案,这样的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锻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服务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所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是为学生而服务的。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基本方法

高中政治教学效果对于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关系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人品素质的形成。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项内容出发。

(一)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很多知识都在生活中有直观的表现方式,尤其是高中政治知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任何课程都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离开生活实际的高中政治问题必然会失去实际效果。因为,只有将政治知识融会到学生看得见的生活中才会给学生带来亲身体验的感受,才会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缩短了政治课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比如教师在讲授《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把生活中学生经历过的事情转变为课堂问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你们购买自己的衣服时,都做哪些考虑?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品牌,他们的何种因素会影响到你的选择。”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在脑海中回放自己购买衣服时的场景,学生会给很多种不同的答案。这时我们就会发现,虽然学生也是消费者,但是他们并不会进行合理消费,很多消费活动还是随着自己的主观意愿而进行,缺少必要的自控性和计划性,这些都是老师应给表达给学生的总结性陈述,在教师总结之后学生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产生很多的疑问,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从探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二)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高中政治课堂之所以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就是要利用问题的启发性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而如果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失去了启发性,那么问题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灵活的根据课堂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让问题成为学生的需要,课堂问题应该避免生硬的模式化设计,同时,也要避免不要连续追问学生,那样会导致学生出现反感现象。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有层次的提出问题,用身边的小事来引导学生。比如,“你们今天都吃什么了?在吃饭时有没有出现过剩饭的先现象?对于剩饭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其他人对你的行为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去思考和回答问题,在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在自己的消费观中有很多问题,进而会思考正确的消费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样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就会非常感兴趣,会迫不及待的等待老师将问题表明。

(三)问题要具有整体性

高中政治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需要为整堂课程服务的,因此要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能够通过多个角度贯穿整堂课,最好的问题设置点是正堂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处,并把这些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要尽量与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这样就能够实现问题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让学生从问题中找到答案,再从答案中寻找到新的探究问题,这一过程学生就掌握了问题的探究方式。就比如在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给提出如下问题“第一,当前我国劳动者就业状况如何?第二,他们在就业之后应该有哪些权益?第三,新时期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这样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们的结论,提出主要观点。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了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简要的指出了三点问题设计基本方法,即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问题要具有整体性,还希望本人所提出的几点建议对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8

“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编写“学案”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内容。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的设计要领: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应在学案上明确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能力与德育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则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与体现,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这里的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既可作为学习前的自学路径指南,又可作为学生学完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在老师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2.把握知识要点,找出教学最佳入口

知识的重点、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疑难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教学生“会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向老师质疑。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解决知识的重、难点,并逐渐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

3.设计教学问题,促使学生运用知识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而政治学本身又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社会科学。因此,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并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及时进行反馈,加强师生相互交流

在“学案”的最后还要有一部分,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这样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方法

“学案教学”就是设置了“学习目标”“自学检测”“问题讨论”等流程,让学生先进行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在讨论、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联想、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真正确立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操作方法具体如下:

1.编印学案,明确任务

首先将编写打印成册的“学案”分发给学生,一般一个章节装订成册,编为一套“学案”。在上课前,由教师布置指导学生完成某一个“学案”。要求学生先把“学案”设计的某一个小单元内容,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问题讨论、基础训练,对能力训练可视学生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可完成一部分,也可努力全部完成,学习结果也全部填写在“学案”上。

2.教师引课,作好铺垫

上课时,可先由教师引课,说明学习本节课的背景与实际意义以及重要作用。然后,可通过划分的学习小组,由某个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就“学案”学习的结果,即自学检测、问题讨论完成的情况作一个讲解汇报,要求学生把这两个问题能够简单地连贯起来,就像是宣读小论文一样,在讲台上向同学宣讲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展示小组学习的集体成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成果汇报,并长期坚持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体现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先讲、教师后讲的原则。

3.组织讨论,大胆质疑

对学生汇报的学习结果,展开讨论。一般自学检测均能顺利完成,主要针对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展开讨论,并且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或由教师启发、引导,最终使问题圆满得以解决。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之一,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都来探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对问题的研究、讨论,最后准确解答。对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出现的新思想、新思维或是求异思维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4.教师精讲,点拨提挈

在问题讨论圆满解决的前提下或对问题讨论时暴露出的新问题,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并且对解题分析、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步骤等作示范性讲解,不在多而在透。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会的或学生已经讲明白的,就不再重复讲解。教师要在讲解上下工夫,要能够根据课堂上的进程及时调整精讲的内容。要及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教师在这一环节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到位。

5.基础训练,能力提升

基础训练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接着由学生在课堂上整体回答完成结果,或在课上也可留一点时间让学习小组对完成基础训练的情况进行交流。然后,再推荐一名学生回答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评判。最后,进行能力训练,调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对疑难问题,或由学生讨论完成或作为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加以突破。总之,学生学习政治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政治、掌握政治,提高自己学习政治的水平,进而全面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小结时,可由学习小组进行简单的交流,回顾学习目标,检查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从而进一步完善学习效果。由于学案中已经设计了一部分基础训练题、能力训练题(这些题也可以吸收课本中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等),故课后可留少量的作业。作业主要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一定要按书面表达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也可根据情况,课后不留作业,要求学生自学完成下一单元的“学案”,为下一节上课作充分的准备。在“学案”教学中,一个“学案”一般为1-3个课时,所以,上面的程序可根据教学内容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也可在2-3个课时内完成。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可灵活掌握,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可有增有减,也可重新排列程序,以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过程为主要依据,确定最优的教学方式。

篇9

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而巧妙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素质的保证。问题是联系教学要素的纽带,问题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问题教学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问题教学目前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一线老师的研究。

一、问题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如何设计好问题是教师备课过程工作中最具创造性意义的一部分,把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转换成可供师生共同探索的问题,以引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因此,政治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要遵循下列原则:服务于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学习方式变革。

二、问题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设计要创造适当的情景

创设情境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引起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从而营造自主学习的心理环境。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策略要求,创设必要的情境是课堂教学中问题展示的必要前提,这也是发现学习思想在教学中的一个体现。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创造各种各样的问题情景,来使问题的展现更具魅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诗歌、名人故事、音乐、图片、寓言、漫画等创造出我们需要的教学情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二)要适合学生的参与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活动,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师生双方,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呈现的重组者,是对话的提问者,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高效互动的结果。因此,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师生的参与度,只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当然,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不是要求课堂教学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化为“满堂问”。另外,师生的参与应该避免低水平的参与。

(三)问题设计要找准切入点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即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或设疑,引导学生学习的航标,一个匠心独具的设问能十分直接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素质,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选择好问题设计的切入点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抓住兴奋点。高中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巧妙的设问是一剂“兴奋剂”,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牵引下渐入佳境乃至,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进如课堂教学的佳境。如在矛盾的教学中,我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光既是波又是微粒”,问学生“舌头是什么?” “废品是什么?”,学生回答“舌头既是说话的器官又是杀人的利器”,“废品既是垃圾又是资源”,这样,伴随着回答,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一下子被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学习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了课堂教学。

其次,要把握难点。在思想政治教材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都是高度抽象的。由于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人生经历也不多,对许多抽象理论不能理解或在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偏差,这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化解这些难点。通过深入浅出的设问,化抽象为形象,以帮助学生理解。

再次,要结合热点。政治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因此,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所以,政治课堂教学要时刻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并结合这些热点和书本知识的结合点设计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养成关注社会的思维品质。

(四)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度 问题设计一定要有层次,不能过于笼统,有层次性和梯度性,要使优秀生从问题和习题的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和原有知识水平的不同程度,为不同学生设计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一般我们可把问题分为两种水平四个层次:

低水平问题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认和简单应用,高水平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深化和灵活运用。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篇10

要引导学生爱学、会学、更要会学。爱学,重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不断地学习甚至是发现新知识、新信息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持续性、创新性学习。方法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一旦形成往往会受益终身。高中政治课学习方法就是政治课的策略性问题,政治课的策略性问题既包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领会和记忆策略,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包括学生为维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诸如学习时间的计划安排,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督与控制等策略。

经历学习过程与记起重要指示、理论同样重要。教学实践表明,当教师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回忆时,善于学习的学生会运用知识分类、构建体系的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梳理,而有学习问题的困难学生则往往只会机械地重复学习内容,找不到内在的联系,导致所学的东西杂乱无章,难以掌握。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诸如类比法、联想法、情景法、质疑法、拓展法等方法,这些都是很好的构建知识间联系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浓缩法、图式法、图表法、联想法等方法,这些是记忆重要知识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收集整理信息法、质疑法、讨论对话法、辩证法等方法,这些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引导学生经常进行反思性学习,这是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时间的计划和安排,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督和控制的策略,它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知水平。

二、选择与设计开放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既包括本学科的知识、兴趣,又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还包括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往,实现师生互动,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加强教材知识与生活现实的相互联系是选择和设计开放的政治课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实际上,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政治课教育资源。在学习与学生的思维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意义的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政治课教材知识两者融通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有可能更加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三、选择与设计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策略

篇11

一、有效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一是主体错位。即目标设计的主体指向不清晰,导致目标偏离。主要表现在目标设计多围绕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

二是内容缺位。即目标的三维覆盖不完备,导致目标内容缺失。主要表现为教师重视知识维度的目标设计,忽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挖掘。在具体目标设计上多用课程宏观目标代替课堂的微观目标等,导致目标被架空。

三是要求易位。即目标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导致与教学内容脱节。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造成的满堂灌和情感目标脱离学生实际的“高、大、全”。这种脱离学情的目标设计,无论看上去多么“完满”,一旦脱离学情,注定是无效目标。

另外,目标的定位不当、叙述不科学、缺乏测量等也是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了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依据现代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目标通常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与学活动所预期达成的结果,具有多层次性、多功能性、多元评价性等特点,通常涵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予以实现。从高中政治学科视角看,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有以下基本要求。

1. 目标设计有效性的宏观要求

一是目标设计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即教学目标设计应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范围相符,与教学目标的路径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吻合,等等。二是目标设计符合整体学情。即在国家标准指导下,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的学习水平,以保证课堂教学实施的效度。三是目标设计符合教学操作规律。即在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流程安排等具体的操作细节上具有学科的鲜明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目标达成有效性的微观要求

一是三维和谐统一。有效目标一定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体,各维度的达成不是彼此孤立的单个教学行为,而应统一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在知识目标达成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高,并通过其间蕴含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亲历体验,进而实现情感目标的升华。

二是学习状态良好。按照课改精神,课堂教学有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质疑、学有所获,是衡量课堂有效目标是否实现的最重要的指标。

三是容量安排得当。课堂是否达成有效目标,教学容量安排是否得当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这里的教学容量是一个三维统一的整体,除了教师最关注的知识要点,还包括所授内容的实际运用和对知识内涵的情感体验。其中,对重、难点处理是关键。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目标设计的背景与支撑

高中政治课有效目标设计,需要以学科特点为背景,以相关理论为支撑。高中政治课有效目标设计的学科背景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活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体系,是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背景来构建的,我们只有把教学内容置于这一大背景之中,才能准确地把握其现实意义。

二是基础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一些最基本的、与学生成长关系密切的内容,必须把《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内容指向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考虑,防止设计随意拓展目标要求的做法。

三是情感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中最关键的内容,应予以充分的重视,以扭转具体目标设计中重知识、轻情感的不良倾向。

四是渐进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需要借助一定学习过程的有效重复,才能实现螺旋上升。所以,要针对学生每一个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目标。

有效目标的设计也离不开一定的理论支撑。美国学者马杰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编写》中提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应具备三个要素:说明在学生身上预期的终点行为;完成任务的行为条件;使教师满意的并能表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成绩水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

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可检测的特性。

三是课堂行为条件应有利于促成目标的达成。

四是有效目标设计应尽力使教师的教学期望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互协调,必要时甚至需要教师作出妥协。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目标设计的策略

有效教学目标设计,是一个研究教学背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复杂过程,离不开一定的策略,通常从“立意”“分解”“导航”“取舍”四个角度切入。

1. 立意

这里的立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有关课堂性质的立意。依据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终究是一个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故教学目标设计应本着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理念,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引领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在具体的设计操作中,我们一定要摈弃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赐予”思想,紧紧围绕学生主体进行目标设计,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设计,从而摆正课堂重心,达成高效教学。

二是关于课堂内容的立意。一个好的课堂内容立意,需要教师从战略的高度把握课题,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挖掘课题内容的教育内涵,以准确地回答“学什么”的问题。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一般以一个框题作为课时的教学内容,各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为避免陷入就事论事的泥潭,准确、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要高屋建瓴,准确把握框题内容的主旨,具体联系、分析相关社会背景,实现课堂内容的准确立意。首先,准确解剖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从课程性质的高度把握课程目标,从内容标准的角度把握课堂目标,并联系社会背景分析教学内容的实践意义,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为设计教学三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准确地收集、分析学情,摸清学生的学业水准、思想状况,了解每一个学习主题中学生的疑点、盲点、兴趣点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中提炼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效设计教学目标。

2. 分解

课堂高远的立意,需要通过教学内容逐步落实和教学过程的分步操作得以实现,这就涉及到分解的问题。分解,让教学目标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想到现实,确立起一个个方便操作的课堂微目标。

要完成课堂目标的有效分解,首先,我们应该在宏观视野前提下钻研教材文本。这里的钻研教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吃透教材”。要吃透教材,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主要观点和阐述过程,对文本涉及的知识内涵作出专业的解读,更要研究教材中框题、目题、主干知识、具体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合理取舍教材内容,编排前后承接的教学环节。其次,我们应该着力于课题专业背景的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比较浅显,但要准确地、科学地予以解读,离不开一定的专业背景。因此,我们只有对涉及的学科概念、理论观点、论证过程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专业研究,有效设计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过程科学合理,课堂操作得心应手,应对意外有备无患。

3. 导航

这里的导航,特指目标设计中实现具体目标的条件和路径,主要指教与学方法的选择和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及组织实施。有效的目标设计,特别强调目标实现的条件和路径,其中“教与学的方法的选择”更是有效目标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

那么,如何选择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上述阐释中所涉及的课程标准、活动建议等宏观导向,主要考虑的是具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条件和达成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法律等不同教学内容,很难给出一个特定的、统一的目标达成路径,但从教学实践看,“自主”“情境”“体验”“实践”“探究”无疑是实现三维目标的五个关键词,在它们的引导下具体选择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思考一个个课堂微目标的达成策略,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必然具备足够的可操作性。

教学实践证明,“文本阅读”是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合作学习具体方式,情境问题的小组讨论也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反复采用;在既定结论基础上设计的综合探究,于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很有裨益,我们应选择性地加以运用。

4. 取舍

顾名思义,取舍就是多中选优,以优化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目标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目标的优化两个层面。

篇12

二、初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必须着眼学生成长保障功能

教育教学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或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或发挥能力培养功能。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深入分析学生面临的一些问题,及时干预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筑起“防火墙”》教学中,笔者针对当前青少年法制意识淡漠的状况,专门制作了一部多媒体课件,从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类型、青少年面临的一些不良诱惑、犯罪嫌疑人忏悔实录等三个角度,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讯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进行播放,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笔者趁势引导学生对校园内存在的类似不良风气或者迹象进行分析,对这些行为有可能继续发展的后果进行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对校园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盲目讲义气、崇尚暴力等思潮进行了抨击,并指出其思想根源,是缺乏正能量的人生观,是对老师与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是对法律不够敬畏。课内的专题研讨活动让思想教育的深度更深,摆脱了口头说教的尴尬,思想教育的成效更为显著,体现了高效课堂建设的明显成果。

篇13

情景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高中政治教学情境设计,即教师有目的的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中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不自觉地在情景中理解和接受知识。

如何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呢?我认为其指导思想应该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充分参与。

依据以上指导思想,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情境设计:

1 导入式情境设计

导入式情境设计是一种通过设置具体的、生动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置身于某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讲解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课时,一开始我便设计了一个导入式情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律师代表几个民间组织向上帝,要求他为去年佛罗里达遭受的热带风暴灾害负责,并赔偿损失。去年夏天,美国佛罗里达地区遭受了一场罕见的热带风暴袭击,估计直接损失高达50亿美元。灾难发生后,该州几家民间和官方组织的发言人认为,这场灾难应属于天灾,而既然天主教认为上帝是全能的,那么那个称之为上帝的神就应该为佛罗里达的台风灾害负责。于是,人们自然就可以上帝,甚至向上帝索赔。一名叫普什文的律师接了这个案子。据称,这场奇特的官司将在梵蒂冈进行,书中要求上帝向佛罗里达赔偿,同时还要保证在今后10年让佛罗里达免受灾害性风暴的袭击。请问同学们,这场官司的结果会如何?佛罗里达的人们能胜诉吗?

此情景一出,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一方面,他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急切地想知道结果,给学生制造了一定悬念、调动了他们的“胃口”。

2 兴趣式情境设计

兴趣式情境设计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趣味的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中“感受文化影响”一课时,我设计了关于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交往方式与思维方式上的不同点对比的情景: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美国人则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在名字的写法上,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而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写信时,中国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大到小排列,而欧洲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小到大排列。请问同学们,中外人们在交往方式与思维方式上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距呢?

这一兴趣式情境设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原因的兴趣与热情,使整堂课都沉浸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中。

3 问题式情境设计

问题式情境设计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式情境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时,我结合实际创设了一系列问题情景:

第一情景:结合当时某超市正在搞的暑期降价活动,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我县大润民超市四楼羽绒服超市近期正在搞促销,各品牌羽绒服纷纷打出了“降价促销”、“X折销售”、“清仓大甩卖”…等标语,许多去年冬天卖价近千元的羽绒服现在只卖三五百元。请问同学们,为什么去年冬天价格不菲的羽绒服,现在价格这么低?

第二情景:结合我县是全国著名的“金银花之乡”的实际,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非典期间,人们听说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抑制非典病毒的特效,于是纷纷抢购,导致金银花供不应求,于是,平时几元、十几元一斤的金银花竟然卖到了一、二百元一斤。请问学生们,为什么金银花价格暴涨?

第三情景:一辆崭新的普通自行车与一辆破旧的小汽车放在一起,这辆破旧的小汽车虽然破旧,即便是砸烂了卖废铁也会比这辆自行车贵。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

这3个情境设计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他们展现出了对这一系列问题高度的关注,始终都在急切关注和迫切释疑的心情中上完了整堂课。同时,这一方式还加强了学生交流、合作、探索和发展的能力。

4 辩论式情境设计

辩论式情境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将听说和读写有机结合;能将课堂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能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有机结合;能将竞争和合作有机结合;构建中学生学习团队,比合作学习更走远了一步;能改变肤浅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辩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民主意识。

例如,在讲解《生活与哲学》中“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辩论式情景: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有两个有趣的论证,一个是“谷堆论证”,另一个是“秃头论证”,他说:“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或者是: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请同学们分组谈论,黑格尔的这两个论证能否成立?

通过这一辩论式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辩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知识。

以上就是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情境设计方式。好的情境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使他们乐于学、易于学、善于学。

参考文献

1 杨永杰.以情感促教学提升思想政治课实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4)

2 李超.思想政治课复习20字教学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2)

3 鲁国富.如何用好思想政治课教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