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虫害防治

农业虫害防治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业虫害防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虫害防治

篇1

农业发展历史中,农业先后经历了刀耕火种、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以及现在正在积极探索的生态农业,无论哪种农业形式,其在世界各地的起源、发展皆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为减少病虫害干扰、提高农业生产产量与质量以解决温饱问题而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使这些污染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不断积累并超过其自身的自净能力,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和功能,而导致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受损。而生态农业可以缓解农业环境继续恶化。农作物病虫害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受到病虫害胁迫的概率将显著增加 [1]。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再使用化肥农药等,从而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提出与之相对应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与技术势在必行。

 

1 利用“3S”技术监测病虫害

 

“3S”技术分别是指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1.1 遥感技术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技术已经能快速地为农业、林业、地质、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数据。将高光谱遥感应用于农业中,其数据能准确地反映田间作物的生物化学参数(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等)以及生物物理参数(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等)的光谱信息。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农作物外部形态的变化和内部生理变化。外部形态变化包括有落叶、卷叶,叶片幼芽被吞噬,枝条枯萎,导致冠层形状发生变化;内部生理变化则表现于叶绿素组织遭受破坏,光合作用,养分水分吸收、运输、转化等机能衰退[2]。当农作物受病虫害危害后,会发生病虫害的光谱响应(可见光区域的反射率上升,在近红外区反射率下降),从而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遥感监测提供支持。

 

1.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应用于农业资源信息管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作物估产和监测及农业病虫害监测与管理等领域。 GIS的数据管理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库管理,在监测病虫害时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库的优势,将地形图、水系分布图、交通图等普通地图以及在其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用途制成用于反应自然要素的专题地图(如土壤类型图、气象图等)作为空间数据库,把病虫害种类与习性、发生数量、发生地点、危害程度与特征以及相关气象资料建成属性数据库,通过地图叠置操作与空间分析生成用于指导农业病害虫监测与管理的预警系统。从而对病虫害的发生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预报不正常状况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按需要适时地给出变化和恶化的各种警戒信息及相应的综合性对策[3]。

 

1.3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危害较大的病虫害区域定位,为农业管理人员提供精确的空间坐标以找到灾害发生点的准确位置并及时做好相关措施,从而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因而越来越多的用于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调查。此外,将GPS 与RS、GIS相结合构建用于病虫害发生动态与分布的实时监测系统已成为农业病虫害监测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2 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

 

2.1 种植抗性品种

 

农业生态系统中各作物品种间生物特性不同使得不同品种抗病虫害的能力存在差异,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防御机制来达到抗病虫害能力。选用对害虫具有抗性的作物进行种植,不但可以发挥作物自身对病虫害的调控作用,而且控制效果持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技术应用在抗性育种,改变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育种速度慢的缺点,这也为种植抗性品种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2 保护与利用天敌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由于生物之间存在竞争、捕食、寄生等关系致使有害生物存在着许多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所以保护天敌并加以利用这些自然因素对害虫实施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措施。通过优化田间微生态环境,利用边缘效应在田间保留交错带和缓冲带,为天敌生存和繁衍的创造良好条件以及保证天敌安全越冬,可以达到保护的目的。稻田养鸭、鱼、蟹等农业模式就是利用天敌的原理,以达到防治稻飞虱、夜蝉、螟虫等害虫的目的。用于防治有害生物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等,例如用白僵菌防治棉铃虫等,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茶尺例蠖等,以核多角体病毒(NPV)防治小菜蛾等。

 

2.3 使用生物药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研发生物药剂成为一种新途径而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些生物药剂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昆虫激素。其中,植物源农药研究较多,从楝科、柏科、卫矛科等植物分离的高效活性均有杀虫作用,例如楝科植物苦楝分离出的川楝素可有效防治菜青虫、柑桔螨等。昆虫激素是由昆虫内分泌腺分泌到体外或由体液输送至全身各处的化学物质,按其作用方式分为两大类,即昆虫内激素、昆虫外激素。昆虫内激素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分为脑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等;昆虫外激素又称为昆虫信息素是昆虫进行信息交流的媒介,包括了集结外激素、追踪外激素、告警信息素、疏散信息素及性外激素等。由于昆虫激素具有易降解、专一性强、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已越来越受重视并广泛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昆虫内激素防治害虫的主要作用机理是破坏昆虫体内的激素平衡,导致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及生殖等过程受阻而使害虫畸形或死亡。昆虫外激素在实际应用中无需考虑其是否可以穿透昆虫包被在身体外侧的角质膜,因而使用较广,例如性外激素。

 

2.4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原理

 

农业生物多样性以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4个层次的多样性为基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而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物多样性系统为目的,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治有害生物、维持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与安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已成为研究热点。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有害生物的基础原理包括,群体异质效应、稀释效应、微生态效应、诱导抗性效应、物理阻隔效应、生理学效应和化感效应等7个方面[4];其方法为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生产农田中创建种内遗传多样性、种间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以实现时间多样化和空间多样化的生物多样性种植。时间多样化种植是指利用轮作换茬的作用,防止作物连作生长时生长迟缓、病虫害严重、作物产品数量与质量下降。而空间上多样化种植是指利用生物之间互利共生原理,进行简混套作(即间作、混作和套种)的种植模式。

 

3 利用物理技术控制病虫害

 

3.1 物理诱杀技术

 

物理诱杀技术是指利用害虫对各种物理因子(光、电、色、温度等)的趋避性,创造一种对害虫有害的方法或将其从原有生境驱赶,以达到防治害虫或病害的目的。昆虫对不同光的波长、光照强度等条件十分敏感,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趋光反应。例如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可以有效杀死天蚕蛾、红腹灯蛾、粘虫、豆荚螟、烟青虫、蛱蝶等。

 

3.2 改善栽培措施

 

篇2

近期,我省部分地区连续遭受大暴雨和洪水缺堤袭击,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为最大限度减少水灾带来的损失,促进农业生产恢复正常,现就灾后蔬菜及水稻病虫害防治提出以下措施。

1蔬菜病虫害防治

1.1及时排涝,施肥促壮

水灾过后,土壤肥力流失严重,要加强水肥管理,施足底肥,注意喷施叶面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及微肥,使植株迅速恢复长势,增强抗力。

1.2抓好病虫监测预报及应急防治

水灾后作物极易暴发病虫害,尤其是病害,切忌麻痹大意,应在做好蔬菜病虫监测的基础上,对作物有针对性地及时施药保护,预防病害,象抓好灾后卫生防疫一样抓好此项工作。当前,蔬菜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瓜类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炭疽病,茄科青枯病、炭疽病、褐纹病及豆类锈病、十字花科黑腐病等。发生的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美洲斑潜蝇、瓜绢螟、黄守瓜等。要根据防治对象及主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用高效低毒或生物农药开展应急防治。防治病害可选用使百克、植保灵、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杀毒矾、粉锈宁、瑞毒霉、铜帅等药剂,防治害虫可选用虫螨克、绿青兰、安泰蛾英宝、安泰杀虫葳、功夫、抑太保、B T 乳剂、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药剂。

1.3抓好杂草防除工作

在园的密生蔬菜可选用高效盖草灵、威霸、精稳杀得、拿捕净等芽后除草剂进行防除;沟边路边杂草可用草甘磷、农达、克芜踪进行防除。对未受洪涝灾害的菜区,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蔬菜病虫监控工作。

2水稻病虫害防治

通常水灾后水稻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较往年发生偏重。因此,要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保苗保穗。

2.1白叶枯病的防治

防治对象田以易感病品种为主。

(1)合理施肥。要大力提倡配施氮、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在肥料的用法上,应是基肥足,追肥早,慎施粒肥。特别是追施氮肥,切忌过迟过重,以防植株徒长贪青;否则诱发病害可能性加大。

(2)科学管水。坚持湿润灌溉为主。当秧苗活棵后,结合耘草落水轻烤,分蘖末期重烤到田面出现鸡爪裂。发病的田块要落干田水,但不能重烤;否则,会加重发病。要特别注意,白叶枯病菌可随水传播,应实行排、灌分开,严禁串灌、漫灌。

(3)加强大田喷药防治。水稻在孕穗至始穗期,加强田间检查,见到田中出现发病中心,即要喷药封锁,并适当加大喷药范围,防止扩大蔓延。如果全田出现零星病叶或中心病团较多时,应全田喷药,大发生时防治2次,每次间隔7~10d,用20%川化-018(叶枯宁)可湿性粉剂,轻病田用药2 250g/hm2,重病田用药3 750g/hm2,对水750kg/hm2喷雾,施药后遇雨就补施。一般有中心病团田块遇暴雨或台风过境时,特别是淹水后,病害迅速发展。因此,必须抓紧时机,在风、雨过后或水退后立即喷药防治。

2.2稻瘟病的防治

药剂防治如下: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125~1 500 g/hm2,对水750kg/hm2,在病菌侵染前施用,可充分发挥其药效;40%富士一号乳剂1 125~1 500g/hm2,对水750kg/hm2,发病前施用才能收效。

2.3纹枯病的防治

防治对象田以杂交稻和单、双季晚稻为主。防治指标一般是中、晚稻分蘖至拔节期,发病率20%~25%,抽穗期30%~40%,可与稻纵卷叶螟防治混用兼治。

药剂防治如下:井冈霉素1 500~1 875g/hm2,对水750 kg/hm2,喷在稻株下部叶片上。该药对水稻安全,残效期长,且耐雨水冲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g/hm2,对水750 kg/hm2;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 500g/hm2,对水750kg/hm2;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g/hm2,对水750kg/hm2。

2.4二化螟的防治

防治对象田以孕穗中稻、杂交稻、分蘖期迟的中、单季稻为主。防治指标一般是分蘖期枯鞘丛害率达10%,拔节至抽穗期枯鞘丛害率0.5%,齐穗后枯鞘丛害率1%。

药剂防治如下:25%杀虫双乳剂3 000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50%甲胺磷或40%乐果乳剂1 500 g/hm2,对水750kg/hm2;50%杀螟松乳剂2 250g/hm2,对水750kg/hm2。

篇3

健全的队伍是做好农业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前提。我们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病虫害测报防治体系。在设施农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要充实农技站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力量,选派专业基础扎实、敬业精神强、能吃苦耐劳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2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工作

准确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是制订防治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对常年发生的重大病虫害,开展定时、定点调查工作,及时准确把握发生动态;对偶发性病虫,要定期进行普查,了解发生情况。同时,依托农业部关于启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方案,加强横向联系,了解和掌握乡、镇、场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为准确预测当地的发生动态提供科学依据。要及时病虫害的情报和防治技术意见,指导农业生产。

3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和指导

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基层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和种植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水平。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墙报等媒体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要加强技术服务,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把防治技术送到农户手中,防治技术措施要贯彻到田头,指导农民做好防治工作。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的组织和引导,积极探索和示范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模式,提高防治效果。

4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协作

篇4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34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最基础的项目生产方式之一,设施农业是基于机械化、工程化、工业化手段开展的农业运行模式,它有助于摆脱过去的手动农业存在的不足,为动植物生长提供可以控制的环境,突出土壤在生产中的作用,并降低劳动力投入数量,保证高品质生产。另外,设施农业也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化农业的革命,提高蔬菜产量。然而设施农业的发展却很容易带来病虫害的影响,增加病虫的存活期,影响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根据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对蔬菜病虫害加以防治,找到有效的策略提高蔬菜的质量,为百姓提供健康的饮食。

1 设施农业发展带来的病虫害问题

1.1 容易滋生病虫害危险

设施农业的推广,会影响蔬菜生长的气候,造成温度过高、湿度大、通气条件不好等问题,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为病虫提供滋生的土壤,加快他们的繁殖速度。例如引发灰霉病等,造成茄子、黄瓜、辣椒遭遇威胁,降低产量和质量。

1.2 为病虫度过冬季提供场所

冬季气温低、冰冻严重,天气条件差,有助于杀死病虫,为来年夏天蔬菜生长打基础。然而设施农业的利用缩短了蔬菜种植的周期,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为病虫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1.3 增加病虫害的种类

设施农业大面积的生物技术的应用,会改变气候环境、蔬菜的生长条件等,温度、湿度的不同,必然会为病虫出现滋生土壤,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以往没见过的病虫危害,加大治愈的难度。

2 设施农业下蔬菜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2.1 选择优良品种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蔬菜病虫害问题,既有生产方式方面的问题,也有作物品种选择方面的不足。如果品种选择不当,那么在后期的管理方面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在设施农业生产首先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应该更加注重农作物的抗病性能,让农作物拥有更多的发展优势。

2.2 正确施药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又一问题就是滥用农药,过度注重农作物产量,加大肥料的施放力度,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的生产,而且会对土壤造成长远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须把握好肥料的施放度;在病虫害的治理方面,应该正确用药,针对用药不均的现象,可利用药物粉尘进行喷洒的形式能有效治理蔬菜的病虫害。对于容易寄生在土壤中的病虫害,应该采取治理土壤的方式,两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2.3 把握好治理的时机

蔬菜生产与设施化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病虫害危险的出现,虫害种类不同,对空气湿度、温度的要求不同,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治理效果。蔬菜生长的初期,是最容易滋生病虫的时间段。因此,在治理病虫的时候,必须抓住机遇,做好预防工作,找准最佳的撒药时间,在蔬菜还是幼苗的时候就进行喷药,并注重喷洒方式,保证药物均匀,且控制好药物使用数量,在遇到大面积病虫害威胁的时候,更要做好及时治疗,确保实现最好的防治效果,提高蔬菜产量,及时解决病虫危害。

3 结束语

设施农业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实现集中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降低人员耗费,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农业设施的推广由于会改变蔬菜生长的温度、湿度,改变环境情况,很容易滋生病虫危害。对此,必须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法和手段,选择优良品种,正确进行施药,并掌握好最佳的喷洒时间,确保蔬菜产量的提高,降低病虫危害,为百姓提供健康的蔬菜作物。

参考文献

[1]张留江,李荣博,刘蕴贤.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J].天津农业科学,2010(2):149-151.

[2]朱增改,田平素,陈彦龙,白风歧.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6(3):17-18.

篇5

1.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试剂发展以来,就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而我国长时间以来,农药对于农作物的防治就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最主要的技术。农药的使用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效果,但是对于农药防治而言预测预报的准确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农业防治之前,需要对田间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发生的规律,这些是作为病虫害防治的依据,在了解到这些数据以后,采用网络测报方式,对病害进行积极防治;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用农药是否对粮食安全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以及农药是否会危害环境,同时农药的混合使用是否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农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保证合理性,严禁出现随意使用农药,农药需要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方能达到防治效果。

1.3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物理机械防治通常是指借助物理机械设备与工具等来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新时期下,机械光学以及放射物理等是比较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建议

2.1采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技术都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发展,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也是这个道理,要想对农作物病虫害取得更好的效果,引进先进的技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最大程度的发挥新技术。例如在农作物病虫害生长繁殖问题是昆虫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在繁殖期采用措施进行扼杀,无疑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2不断完善农药产品市场长期以来,我国都在使用化学试剂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这是因为化学实际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好的功能,但是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农药乱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从而导致了预期效果和理想效果相差甚远,甚至会出现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加大农药生产和监管力度,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药的能力,保证农民利益。

2.3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作用新型农药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新型农药能够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环境以及对于粮食的污染较小,因此需要积极的普及对新农药在广大农民之间的使用。做到这一方面的工作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正确的引导,结合病虫害的知识,做好示范点的推广,方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篇6

1.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用品做农药或肥料,着力保护土地、水源和环境。

2.有机农业重视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利用种群间的生态关系来控制病虫害,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

3.有机农业优先选用生物和物理的方法来防止病虫害,以最优化原则防治病虫害。

4.有机农业提倡作物的轮作,鼓励适当添加物种的数量,以生物的多样性来维护生态环境。

二、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基于有机农业的基本特点,在有机农业的具体生产活动当中,需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提高有机作物产量为目标来采取各项病虫害防治措施,其主要手段如下:

1.使用无病种苗技术。选用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并从中选取完好的优良种子,通过晾晒或浸种、干热消毒法等途径来灭杀种子表层的病菌提高种子的成活率,获得无病的健壮的种苗。

2.使用健身栽培技术。通过为土壤配置有机专用肥来提高土壤生物的活性,有机专用肥的配置首先要保证对环境无害,其次是做好杀毒措施。由肥沃无病虫害的土壤来培育健康植株,提高植物的病虫害抗性。

3.利用农业轮作技术。单一作物将极大恶化土壤的生态状况,造成病虫害的大肆泛滥难以控制,可以合理轮作有机农作物,采取适时休耕、透光通风、清沟排渠等措施改变农田的生态状况,恶化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作物病虫害的产生。

4.合理安排播种期。有机农业的生产者需要尽量多的了解各病虫害的多发时期等习性和规律,结合种植作物的特性合理安排播种的时间,错开病虫害高发期,降低病虫害的危害。

5.及时清理田园。要及时进行田园的清理工作,清除杂草、碎叶等上面附着的虫卵、病菌和害虫,通过将可能附着病虫害的物体清理出田园来降低田园内病虫害的危害。

6.重视冬耕。当作物收获后将埋在地下的害虫卵和蛹等用机械翻出来,利用冬季的低温和人工挑拣的方法消灭一部分的害虫来降低来年的虫害。

7.人工诱杀害虫。可以利用害虫的生物特性来杀灭一些害虫,有些害虫有着趋光性或是趋黄性等特性,如用黄粘板诱杀潜叶蝇等方法可以无害环境的消灭个别品类的害虫。也可以根据害虫的习性人工对害虫进行清除工作,利用粘鼠板等灭鼠器具捕杀老鼠。

8.利用生物药剂。选购有效的有机生物药剂和矿物质进行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相关生物药剂和矿物质要确保无害环境,或是其造成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

9.培养害虫天敌。培养并保护害虫天敌,为害虫天敌建立合适的生存环境,比如在田园附近建立林带等等可以借助害虫天敌的力量来控制虫害。

三、有机农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有机农业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关键同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一样,都归结于有机农业的特性上面,这要求我们在构建有机农业质量保证体系时必须遵循有机农业的基本规定和要求,在确保有机农业质量安全的同时,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为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有机农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标准化有机农业种植基地。有机农业生产者要强化有机农业种植的管理,按照有机认证的要求来制定种植基地的具体生产措施,实行有机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保证基地有人专门驻守进行检查监督工作。基地的地点尽量选择远离市区没有污染,靠近优质的水源,土壤肥沃的地方,基地的设施要标准化,周围的道路、水渠、水井等基础设施要齐备并且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2.完善有机农作物的加工体系。有机农业的各种产物会被送到各加工厂进行加工,加工厂需要通过1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相关的有机认证。加工过程中,对生产各环节建立控制体系施行全程监督,降低化学、生物等方面对产品的危害。工厂要设立检测机构,对农药残留、有机肥料、半产品和灌溉用水等进行跟踪检测,严格确保有机农作物的加工产品质量安全。

篇7

 

板栗是北京市的主栽果品,尤其是近年来,我市的板栗生产发展较快,产量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已成为我市北部远郊区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在栽培方式上由过去的分散、粗放、效益低、质量差逐渐转变为现在的集约化、高产优质的栽培,然而病虫为害始终是困扰板栗种植生产的重要问题。对板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也成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针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危害症状等,优先应用生物防治措施,充分发挥栗园自身的调控作用,对板栗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健全预测预报 要研究病虫害的生态习性,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要健全预测预报机制,及早发现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二、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抑制病虫害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栗园这个生态环境中,既生存着大量的害虫,也生存着大量的害虫天敌。防治过程中,要维持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间的生态关系的自然平衡,必须注意到有益生物的保护和利用。如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岭、蜘蛛、捕食性瞒类等,它们食性较广,除了捕食板栗上的害虫以外农业论文,还可捕食林木杂草上的害虫。林木中的食虫鸟类也是板栗害虫的主要天敌,它们在控制栗园害虫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生态防治 要加强栗园水肥管理,合理修剪,使栗园达到光照充足,良好通风的标准,促进栗树健壮生长,增强树体对病虫害的抗性,形成栗园生物群落多样化,造成不利于病虫害发生或成灾的生态环境。秋冬季节对栗园全垦抚育,破坏地下害虫越冬场所,可大大降低来年虫口密度。同时要及时、合理修剪板栗,调节树体营养需求,剪除病虫害枝条,起到消灭虫害的作用。

篇8

2、重发生的病虫种类多。早稻一代二化螟全县普遍重发,且有的乡镇损失较大。特别是蚕桑主产区,由于养蚕正忙,有的无暇顾及防治一代二化螟,造成枯心率高达10—15%;叶瘟在中优974等品种上呈现急性型病斑,且已有发病中心,并开始座蔸矮缩,发病中心的病叶率高达95%以上;稻飞虱百丛虫量一般为500只,高的达5000只,且若虫占85%以上,不少田块的虫量已超过防治指标;纹枯病年年重发,季季重发;稻象甲在部分乡镇的中稻秧田中为害较重,断苗率高达8—15%。

二、早稻穗期重大病虫灾害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我们农业部门的田间调查、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结合苗情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计我县早稻穗期病虫害发生趋势为重发生态势,其中稻飞虱大发生已成定局,穗瘟暴发成灾极有可能。其主要依据有三点:

1、病虫基数高,大发生征兆明显。稻飞虱发生为害期早,虫口基数高,若虫比例大;叶瘟有急性型病斑,有发病中心。

2、气候有利,大发生条件具备。目前不但病虫基数已具备大发生的可能,而且气候条件也非常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报,6月12—15日,全县有4天明显降水过程,而此时正值早稻破口初期,所以穗瘟暴发流行极有可能,而暴雨又会使稻飞虱大批迫降我县,增加稻飞虱的虫源。

3、穗期植株茂密,苗情有利。穗期正是穗瘟、飞虱和纹枯病等重大病虫发生的高危期,植株高大茂密,防治困难。农户习惯一亩一桶水,兑水量严重不足,药液喷施不均匀,不能到达飞虱栖息的稻丛基部和纹枯病发生的部位(稻丛中下部)。

三、下步建议

(一)当务之急是打好早稻穗期混合用药保穗战。打好早稻穗期“混合用药保穗战”工作应切实注意以下四个技术方面的问题。

1、明确主攻病虫。这次混合用药保穗战役的主攻病虫为穗瘟、稻飞虱、纹枯病,同时,兼治纵卷叶螟及二代螟虫。

2、把住关键时期。全县要在6月15—25日期间,把住早稻破口抽穗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做到先破口的田块先用药,后破口的后用药。对稻瘟发生严重的田块,还应在齐穗期再施药防治。

3、选择对路农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农民宣传、推广未经试验或经试验防效不佳的农药,以及内吸性不强的农药,如造成防效低下,大面积失收的,将依照《江西省植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理。为确保防效,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可统一使用以下高效对路防治药剂:

⑴防治穗瘟:瘟失顿(75%三环唑)、山野瘟清;

⑵防治稻飞虱:虱红、净杀星、艾美乐、山野飞、追命;

⑶防治纹枯病:20%井岗霉素粉剂;

⑷防治纵卷叶螟及二代螟虫;虫灭灵、赛打、螟路、螟跑、敌螟唑、螟清。

4、科学混合用药。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一定要全面施一次混合保穗药。每亩可用瘟失顿30克(或瘟清80毫升)+净杀星24克(或虱红、艾美乐2克)+20%井岗霉素粉剂50克+赛打(或虫灭灵、螟路)70—100毫升(或螟跑30毫升)混合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稻瘟发生重的田块,齐穗期应再亩用富士一号100毫升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一次。

(二)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和技术指导的合力,确保“混合用药保穗”战役的全面胜利

1、加强乡村两级的行政推动。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历来是“七分行政,三分技术”,如果没有行政力量的支持,就是再好的防治措施也是枉然。所以《江西省植物保护条例》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乡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传递农业有害生物预报防治信息,组织当地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施防治。”为此,我们必须发扬2005年“水稻病虫害防治年”的成功做法,依托乡村干部网络支持,继续实施病虫情报进村入户工程,实行干部送达农户,农民签收回执,以明确各自责任,督促防治工作的落实。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一切宣传舆论工具进行宣传。农技站和各村委会要办好病虫防治宣传栏、墙报,县植保站要将病虫情报送到报社、电视台进行报道,各镇闭路电视也可以进行播放。早稻面积大的乡镇要采取出动宣传车、鸣锣警示等形式进行宣传告知农民。再是,要采取“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方法,统一药剂”的四统一方法,运用行政手段,实行统防统治,力争把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早稻丰产丰收。在7月底8月初和中旬左右,还要分别打好一晚和二晚的穗期混合用药保穗战。

篇9

传统的农业病虫害防治中,我们使用的最频繁和最广泛的方式就是化学农药,这种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成效,但是虫害也会逐步产生抗药性,还有就是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物超标容易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对整体环境都有不利影响。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对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品的依赖性减轻,采用生态调控、物理和生物方式达到病虫害防治目标和养分供给目标,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值得推广发展。

1有机农业概述

有机农业发展建立在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基础和目标,遵循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依靠生物循环体系帮助农作物生长[1]。首先,有机农业不以化学药品和肥料作为生产保障,其次,有机农作物之间形成相互的生物作用,种群生态关系的建立是病虫害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有提升农作物产量的重要作用。再次,有机农业提倡作物的轮作鼓励适当添加物种的数量,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关系。最后,合理选择生态调控、物理、生物方式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

2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2.1重视生态平衡的建造,进行多样化种植

有机农业发展中重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就是多样化种植,模拟生态系统以改善单一种植模式,转化不利的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给病虫害的生长营造消极环境,实现对其传播的限制,从而达到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以多样化种植方式实现对病虫害防治的目标,需要在空间以及时间上实现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针对前者来说就是要科学把握种植和作物收获时间,后者主要就是以品种类型扩张和地理空间扩大的方式实现多样化种植目标。以具有多样化特点的生态条件,实现对益虫繁殖与生长的有利影响,对害虫繁殖和生长的抑制。

2.2强化管理生产过程,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生产管理过程中,首先是选种环节,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可以起到病虫害防治的作用。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对选种进行充分晾晒,之后用温水浸泡,消毒后实施种植。依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对栽培制度进行科学调整,播种时间尽量避开病虫高峰期,有害虫和有益虫的生长态势要均衡,相互之间的抗衡可以减少害虫对作物的伤害。播种之后适当配合虫害药物进行科学防治,等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之后,修剪枝杈,帮助定花定果,减掉有害虫的枝杈。做好农田卫生管理,农田清洁也利于减少害虫出没。

2.3对有机农业进行综合的治理

病虫害综合治理是有机农业发展的关键一步,为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之前,利用计算机技术精准计算出生态系统的最大调节限度数值,以此作为基础设置病虫害预警机制,当病虫害对农作物损伤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时管理者获得反馈,则要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如果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害虫的密度不足以威胁作物产量,则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解决,如果害虫已经出现规模化态势,则需要及时采用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大量使用农药,而是采取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保证农作物绿色、健康[2]。

2.4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加大技术投入

基层农业部门要强化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作为基层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深入基层和农户建立良好沟通关系,深入民众中调查农业技术掌握和使用情况,必要时候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展开调查,获知农户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并普及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作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宣传工作人员,要立足实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经验,查阅文献资料,编制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对农户形成针对性指导。部门对农业技术人员也要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基层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素养,为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掌握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2.5物理、生物的防治措施分析

篇10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51003

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就是尽量减少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土壤肥料添加剂、调节剂等的农业生产的过程。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种植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环境、水、土壤、农作物、畜牧业等,是得到全球认可的一项农业发展事业,正在全世界进行推广和使用。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由于不使用或是少使用农药等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所以,为了保证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的正常生产和良好的生存环境,病虫害的防治成为了头等大事。

1 有机农业病虫害的防治

1.1 推广农作物间作、混作、轮作

在种植有机农作物时,将几种农作物混合穿插着种植,利用农作物间的相生相克的作用,干扰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减弱病虫害寄居农作物中的适应能力,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性。

1.2 建立有利天敌增殖、繁衍的生态条件

培养病虫害的天敌,给它们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根据大自然界生存法则,调节和保护大自然中的生物链的持续发展,控制病虫害。利用在有机农业田的缓冲带、隔离带、诱集带、种植农作物的生态园、田边地头的矮树丛、农田保护带、田地边的环境,给益虫和天敌创造生存的空间。

1.3 有机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有机农业病害防治技术,包括抗性诱导技术、抵抗微生物和农用抗生素。有机农业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可分为2个方面讲,从用途上讲有保护天敌、帮助繁殖天敌、释放天敌、引进天敌;从方法上讲用益虫防治害虫,利用扑食性天敌捕食害虫,寄生性天敌寄生在害虫中,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用有益菌防治害虫,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和代谢产物杀死害虫。

1.4 有机农业天然药物防治技术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作用,所以利用这个特点对有机农业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代替人工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绿色有机农业的真正目的。例如:培养有机农业害虫的天敌,利用有机农业害虫的天敌捕杀害虫的方法,防治有机农业的虫害问题。

1.5 有机农业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技术

有机农业物理防治是利用寄生技术消灭害虫的一种技术手段,防止害虫的幼虫寄生的一种方法;有机农业的防治主要是有效的利用耕作物,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以达到破坏越冬虫卵和病菌。

2 有机葡萄病虫害的主要种类

有机葡萄的病虫害分为病害和虫害2种,病害主要包括:葡萄自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自粉病及葡萄穗轴褐枯病。虫害包括:葡萄绿盲蜷、葡萄短须蜗 ,斑衣蜡蝉、金龟子、葡萄一星叶蝉等。

有机葡萄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葡萄种植园中杂草的清除,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葡萄的培育等。有机葡萄虫害的防治可以利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机械防治的方法。有效的利用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使用一定的药物进行辅佐防治。例如:使用荧光灯或是太阳能发电,引诱害虫,杀死害虫;在有机葡萄的果实上套袋和防虫网等隔离和防止害虫的破坏。

3 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策略

有机葡萄的种植不同于普通的葡萄种植,是遵循自然的规律,维护生态的平衡,尽量保持植物的生存本性。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采用规范化防治的方法,不可以大量的使用农药,这样就会破坏了有机葡萄的质量,即使是使用农药,也只能是使用有机农业专用的农药,不可以使用化学合成的药剂。

3.1 检疫合格的植物才能带入新区

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步骤就是检疫方法,只有通过检疫合格的有机葡萄树苗才能带入新区。一经发现有病虫害的树苗,要马上进行处理,在进入新区前,在临时建立的苗圃中进行隔离观察,严格杜绝带有病虫害的树苗进入新区。设置检疫部门,可以制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3.2 选择耐害性强的品种

在对有机葡萄的品种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多选择一些耐害性比较强的树苗,进行培育。有机葡萄的品种很多,其中耐害性比较强的品种有:夏黑,具有抵抗葡萄霜莓病的特点;圣诞玫瑰,具有抵抗葡萄霜莓病和葡萄自腐病的特点。必须注意的是,有机红提非常的容易感染葡萄霜莓病和自腐病、自粉病;关人指也容易感染葡萄自腐病。

3.3 葡萄生长期的施肥管理

有机葡萄的施肥与普通葡萄的施肥方法不同,是利用人工制造的发酵有机肥料进行施肥的。具体的发酵方法就是在土壤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有机质和菌糠,再加入动物的粪便,通过长时间的有机发酵,将这些的混合物作为有机葡萄的底肥,促进有机葡萄的生长发育。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给有机葡萄喷洒营养液,增强有机葡萄的抗病能力。

3.4 及时进行深翻和除草

在栽培有机葡萄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保证土壤的无菌性,减少病原体的发生。对种植园内的杂草进行有效的清除,降低病菌的存活率,达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效果。

3.5 采用药物防治

有机葡萄病虫害比较严重时,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方法与药物防治方法共同结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埋土前,在葡萄的根部刷一遍石硫合剂,在葡萄树放叶的时候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预防。还可以利用药剂在葡萄的根部进行灌根处理,以预防葡萄根瘤蚜的作用。在每年的5月下旬时,1个星期喷洒1次除虫菊乳油,防治葡萄发生一星叶蝉。

4 讨论

在有机农业的生产中,不建议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给预防有机葡萄病虫害带来了难题。国外有机葡萄培育认为改善葡萄园的环境,给葡萄树增强免疫力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工作。

在我国主要将重点放在清耕法,以新疆有机葡萄种植园为例,清耕面积占葡萄园总面积的90%以上。在葡萄种植园内使用生草法,为培养大量的有益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生存环境,使天敌益虫扑食害虫。生草法的实施,能提高葡萄种植园的土壤肥料,改善土壤的结构,种植园永久性使用生草法,还可以提升葡萄含糖量,降低酸度。同时,生草法还可以在葡萄种植园中起到保湿的作用,增强有机葡萄的品质,降低葡萄毛毯病的发病率,增加了天敌益虫的种类和数量,建立生态环境有机葡萄园。但是,生草法在降水量多的季节里,由于加大了种植园的水分,大众了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对有机葡萄种植园起到了反作用。在有机葡萄园的管理中,使用生草法综合性防治有机葡萄的病虫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是有机葡萄培育和法则的重要工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定要注意有机农业在生存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本文通过对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一定要遵循生态环境的法则,利用大自然中相生相克的原则进行对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药物只是起到辅佐的功效,并不是防治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忠跃,李兴红,董雅凤,雷志强,战吉成.有机农业及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5).

[2]舒 丹,胡红锋.有机农业及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J].农家顾问,2014(3).

篇11

关键词: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的优良蔬菜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抗(耐)病虫危害、高产、优质的蔬菜品种,是防治蔬菜病虫危害,获取蔬菜优质高产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由于不同的蔬菜品种,其抗病虫的能力不同;同时抗病品种的表现也会因地而异。所以在应用抗病品种时,必须对其抗性和丰产性能进行综合考虑,应针对当地棚室蔬菜主要的侵染性病害,选用与栽培季节及栽培方式相适应的高抗或多抗型的优良品种。

2培育无病壮苗

育苗场地应与生产地隔离,防止生产地的病虫传入苗床;在育苗前,应彻底清除苗床的枯枝残叶和杂草;做好种子和育苗床土的消毒;施用高温腐熟的有机肥,用工厂化基质或高温发酵消毒的土壤来育苗;采用营养钵、营养纸袋、营养块等保护根系的方法育苗;采用地热线、酿热物等提高地温的方法育苗;加强苗期管理,及时处理病虫害,剔除病苗,选用无病虫壮苗移植。

3采用嫁接技术

由于棚室蔬菜的多年连作栽培,土壤中的病菌大量积累,导致土壤传播的病害屡治不绝,这些土传病害若用药剂防治不但成本高,而且污染蔬菜产品和环境;同时,抗土传病害的蔬菜品种选育技术难度很大,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蔬菜嫁接苗则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的惟一有效手段,同时,嫁接还能提高蔬菜植株的耐低温能力,具有抗病(逆)性强、质量好、产量高等特点。如:黄瓜以黑籽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薄皮香瓜以白籽南瓜进行嫁接、西瓜以葫芦、瓠瓜或冬瓜为砧木嫁接,不但可以彻底解决瓜类枯萎病的危害,而且还能提高瓜类的耐寒能力和抗病毒能力,并大幅度提高瓜类的产量;茄子的枯萎病和黄萎病也只能通过野生性强的CRP赤茄为砧木嫁接才能够根治。

4改良和肥化土壤

在合理施用化肥的同时,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因为在有机肥的分解过程中,会使细菌、放线菌增殖,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施用生物菌肥,能使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繁殖,抑制了有害菌的扩展,同时生物菌肥中的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可以持续不断地为蔬菜提供营养,并可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明显疏松,增加土壤空隙度,土壤容重减少。按照蔬菜的目标产量和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进行配方平衡施肥,在施肥中,底肥与追肥要配合施用。要适当控制氮肥、保证磷肥、增施钾肥,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改善蔬菜品质。合理喷施微肥,试验证明钾肥可以降低真菌、细菌的危害,硼可防治葫芦科的白粉病,铁可降低蔬菜苗期炭疽病菌的危害,钙、锌可抑制真菌病斑的扩展。

5及时清洁

田园蔬菜作物的残枝落叶和田间杂草,往往是病虫害的载体或潜伏之处,是病虫害反复发生的来源之一。因此,在蔬菜收获后和整地前都要都要及时彻底地清洁田园,将田间遗留的植株残体、烂叶、杂草以及各种废弃物清理干净。在蔬菜的生育期间,也要及时清理田园,将病株、病叶、病果、枝杈及下部失去功能的老叶及时清理出田园,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很好地减少病虫的来源。为防病菌从伤口侵入,每次清理后应及时用药预防。

6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得当可以改善蔬菜的生育状况,而且还能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后的补偿能力。调整播期可使蔬菜的发病盛期与病虫原物的侵染期错开,达到避免病虫危害的目的;深翻晒土可促进病残体、越冬病虫原物如菌核、卵、蛹、落叶在土壤中腐烂,并能使潜伏在病残体上或土中的病虫原物加速死亡,减少病原和虫口基数;推广高垄或高畦覆地膜栽培;在保护地菜田要推广滴灌、渗灌、膜下暗灌,在露地菜田要推广喷灌,严禁大水漫灌;对于蔬菜棚室温湿度的调节,要实行放顶风或腰风的措施,避免放地风,同时应通过多放风、放夜风、放早风、灌水后闷棚升温后再放风等措施来降低棚室内的湿度;要保持棚膜的清洁,以利于透光;棚室内施药时,可酌情用粉剂或烟剂代替喷雾,以降低湿度;高温易发生枯萎病、青枯病、蔓枯病,在高温的季节里棚室覆盖遮阳网,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及连作障碍;对于果菜类和瓜果类蔬菜,通过整理枝杈、打尖疏叶等措施,通风透光,可促进植株生长,并减轻病虫危害。

7高矮搭配的立体种植

首先必须有合理的栽培密度,达到既有利于个体发育,又有利于群体生长。其次,可采用大垄双行、内紧外松的种植形式,达到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便于田间作业的目的,对于田间套种的立体种植作物,必须做到合理搭配,达到互补互利的目的。例如:4行青椒套种2行甜玉米,既满足了对青椒遮光、保湿、降温的条件,又满足了对甜玉米加大通风透光的要求,能使青椒和甜玉米互惠互利,共获丰收。另一方面蚜虫迁飞来了以后先落到高秧蔬菜上。因此矮秧蔬菜的日灼病、病毒病、软腐病、白斑病、霜霉病等病害明显减轻。

篇12

一、补贴对象

补贴对象为接受植保合作社(包括注册开展植保服务的粮食、农机合作社)统防统治服务的农民。为农户提供统防统治服务的植保合作社(包括注册开展植保服务的粮食、农机合作社)开展病虫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要求在500亩以上、服务农户30户以上。

二、补贴原则和标准

1、采取“下达指标、据实结算”办法。根据省、市下达给我县统防统治实施面积计划,结合各镇(街、开发区)实际情况,核定下达2011年水稻植保统防统治面积指标(见附件1),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结算。

2、补贴标准:按参加病虫统防统治的面积,每亩补贴40元。

三、补贴方法

1、植保合作社(包括注册开展植保服务的粮食、农机合作社)与农民或村委签订水稻统防统治服务协议(见附件2)。

2、签约完成后及时将协议(包括签约农户明细表电子文挡)上报县农技总站,县农技总站对所签订的服务协议进行审查,确定协议作业面积。

3、由协议确定的接受补贴对象按季向所在镇(街、开发区)申请补贴资金,填写水稻统防统治补贴资金申请表(见附件3),镇(街、开发区)初审汇总后填写县水稻统防统治补贴资金申请汇总表(见附件4),附件3、4要求于9月5日前上报县农技总站。

4、县农技总站负责核实当季统防统治作业面积,在所在镇(街、开发区)及村张榜公示一周,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农业局、县财政局。

5、全年作业完成后,县农业局会同县财政局对统防统治情况及材料进行审核,根据审核结果按实下达补贴资金给各镇(街、开发区)。

6、各镇(街、开发区)根据实际情况下发补贴资金给享受补贴的对象。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切实抓好统防统治工作。实施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是构建公共植保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各镇(街、开发区)要根据县下达的统防统治面积指标,认真实施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工作。积极组建、整合、发展植保合作社等植保服务组织,引导、带领植保服务组织面向广大农户实施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帮助植保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面积,努力确保我县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工作顺利进行。

篇13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大,蔬菜品种的增多,保护地蔬菜病虫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面积越来越大,为害损失日趋严重,防治难度加大,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在防治工作中,要搞好预防,综合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及化学等防治手段,才能切实控制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

一、农业防治

1、及时清园、晒土及土壤消毒。冬季种植蔬菜之前清洁保护地前茬植物残体及杂草,消灭枯枝落叶及杂草上的病菌和虫卵,通过日光暴晒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搞好保护地土壤消毒措施,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害虫等有害生物,能很好地控制病虫为害。土壤消毒重点是苗床,可用电热消毒,即用电热线温床育苗时,播种前升温到55 ℃,处理2小时。也可用甲醛、棉隆、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剂处理。大面积土壤消毒最好是在高温季节,棚室拉秧后利用太阳能进行日光消毒农业论文,对各种土传的真菌、线虫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效。

2、尽量选用抗病虫品种。虽然目前的抗病虫品种远不能完全满足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需要,但黄瓜、番茄等蔬菜已有相当数量的抗病品种供选用,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针对性的选用抗病虫品种,发挥抗病虫品种的作用。

3、搞好种子处理。多种病害可通过种子传播,种子处理可消除种子上附带的病菌,减少初侵染源。种子处理的方法有干热处理、温汤浸种、药剂浸种、药剂拌种等。如防治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纹病可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退菌特600倍液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用温水冲洗5~6次。

4、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如实行用地与养地的综合体系,合理轮作、间作、套作。长期连作会导致作物产生自毒作用,如黄瓜、豌豆、大豆、番茄自毒作用较强,一般连作易引起土传病害加重。轮作时禁止相同科、属的作物轮作,协调用地与养地的关系。大蒜、小葱根系分泌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可在休闲期种植小葱、大蒜。

4、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危害。采取的措施有:①异地或客地育苗。②护根育苗,可采用营养钵、穴盘、营养土育苗等。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幼苗的抗病抗虫能力,移栽时淘汰弱病苗,保证壮苗定植。

5、推广嫁接防病技术。对于冬春季保护地难以防治的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等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嫁接育苗主要是预防土传病害,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如用黑子南瓜等做砧木嫁接,防治黄瓜枯萎病;用葫芦、超丰F1等做砧木嫁接西瓜,防治枯萎病;用云南野茄、山西野茄等做砧木嫁接,防治茄子黄萎病。

二、生态防治

合理调控设施环境,使之不利于病害的生长,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从而达到防病高产的目的。

1、保护地土壤温湿度和空气湿度调控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利用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采用放风、闭棚等措施来调控温湿度。覆盖地膜,加强通风可提高土壤湿度,降低空气湿度。加上充足的光照、利学的通风透气等措施,不打药或少打药就可控制多种病害发生为害。如高温杀菌抑菌,黄瓜棚变温管理,可控制霜霉病蔓延等。

2、保护地内气体调控。保护地蔬菜有机肥不足时,可施二氧化碳肥,作物生长需二氧化碳浓度在800×10-6~1000×10-6。因此,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应打开通风口使空气流通,把保护地内的有毒气体如氨气、乙烯、二氧化硫等放出去,以免蔬菜受气害。

3、光照的调控。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适时揭棚进行光照调控。

三、物理防治

1、利用温度如温汤浸种、高温土壤消毒等措施。如用50~55℃温水进行温烫浸种10~20分种,可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2、根据害虫具有特殊的趋性诱杀害虫。如用黄板诱杀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等。

3、人工捕杀。在田间农事操作时发现蔬菜上害虫所产的卵及刚孵化的幼虫应及时摘除。

四、生物防治

包括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农业论文,人工养殖释放天敌,从外地引种利用及施用生物制剂等。目前比较成功的生防技术较多,如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广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等害虫;用Bt乳剂、青虫菌等防治各类鳞翅目幼虫;用浏阳霉素防治各种害螨;阿维菌素防治各种害螨、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用农抗120防治各种蔬菜白粉病、炭疽病、西瓜枯萎病;用83增抗剂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等。

五、化学防治

由于在保护地蔬菜上病虫害种类多、为害重,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如果用药不合理,不仅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增加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冬春季保护地使用化学农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

2、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即使用药也选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或用生物农药,以达到减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目的。而且要控制用药次数和掌握用药时间,如常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的托布津和防治锈病、霜霉病和叶斑病的百菌清,整个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不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不少于15天。用于防治害虫的敌百虫、辛硫磷和溴氰菊酯等农药,全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也不能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不少于7天。

3、掌握科学的施药技术。加强保护地病虫情况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防治,切忌盲目打药。正确掌握农药使用剂量和浓度,注意轮换、交替用药,防止单一使用一种农药,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大力推广应用烟剂、粉尘剂等高效剂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