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语文课堂笔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充分说明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可是平时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不会记笔记,特别是语文课,常反映笔记记不下来。大多数同学认为语文是一门靠多读书多积累便可得到好成绩的学科,这固然没错,然而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事半功倍。那么,记笔记只是把老师上课板书或是PPT誊抄一遍吗?笔记上都该记些什么哪?怎么对自己的笔记进行布局哪?笔记应该尽量和别人记得一样还是不一样?这些问题,老师都将给予解答。记笔记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要做的事情。可是有些同学不会记笔记,特别是对语文课,常有同学反映笔记记不下来。这里就谈谈怎样记好课堂笔记。
一、确定内容
记课堂笔记一定要明确记什么。一般要记好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⑴应抓住老师讲的“新”知识,“新”内容,记清记全,而对那些以前记过的,可以写上见何处就可以了;⑵集中精力记好自己所“缺少”的内容,通过记笔记来弥补自己知识的缺漏;⑶记好那些“实用”的内容,如自己训练或考试中容易出错的知识;⑷记“法”,即记好那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怎样分析词的语境意、如何辩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等。还有那些与自己的爱好有关的、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帮助的,或对自己的学习有启迪的知识,都是应该记录的。
二、抓住重点
课堂笔记主要是记老师关于教材中重点、难点的分析阐谜和对某些内容的归纳总结,记老师的解题思路或者是老师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和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需要记下来,以便课后研究比较。这样学习知识印象最深,得益最大。
有的同学记笔记不善于抓重点,总以为老师的板书才是重点,便机械地一字不漏的照记不误。其实大可不必。应抓住重点内容记录,首先是老师板书的课文的结构图解、关键性的内容等;其次是老师特别强调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是对你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一些关键性的知识。如不抓重点,从老师一开讲就埋下头来,耳听手写地记个不停,结果是一节课下来,自己搞得头婚脑胀,对老师讲的知识很可能仍是糊里糊涂,不知所以。
三、运用“前松后紧”的方法
所谓“前松后紧”,是说听课时前几分钟不妨松弛一点,后头再紧张起来。一节课45分钟,一天好几节课,要想每节课自始至终紧张、专注地听讲,说实话也难。为此,全国高考河北省理工类第三名高峰同学认为,听课时不妨前松后紧。他说,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开始还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开始走神;而老师上课时往往一开始是回顾以前所讲内容并引入新的内容,这些往往比较简单,接下来才是较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可偏偏此时不少同学已经是心不在焉了。因此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刚上课时先放松一点,后半节课再紧张起来。
如果听课是“前紧后松”,前半节课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后半节课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松劲。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恰恰相反,后半节才是重头戏。所以,听课不妨前松后紧。
四、用多种方法提高速度
有不少同学感到记笔记吃力,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有时记了上句就接不上下句,或者顾上听就顾不上记了。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笔记不能象抄课文一样字句不漏,文字要简洁,一些常用的词汇和术语,可以用其中的一两个字来代替,甚至可用字母来代替,同时可以用删节号、破折号跟随其后,以示省略。也可以用注释性的语言或能使自己产生联想的一些词,但必须是自己熟悉和能够看懂的。
此外还可以用压缩的方法来记,即抓住老师讲课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话,用简短的词句去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要提高记的速度,专心致志听讲是关键,只有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了,理解了,才能进行准确的压缩、记录。
老师:是的,语文课堂笔记的确不好记,我初中时同你们一样,也为这事苦恼过;不过事在人为,只要掌握一些技巧,那就不是一件难事。要记好语文课堂笔记,应消除任务观点,充分认识记好笔记对于学好语文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做好预习,有准备。上课前先将本课要讲的内容看几遍,有个大概的了解,并在看不懂或不大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上课时,老师讲到此处,就及时记下。通过预习,熟悉了课文内容,记录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节省时间。
其次要抓住重点。记课堂笔记不是做课堂教学内容的“录音机”,不必将老师的每句话、所有的讲课内容都记下来。课堂笔记的重点,可放在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和新的知识点上。至于那些引证课内外材料的举例,只要略记几笔或做个记号就行。
再次要注意规范。课堂笔记并无固定的格式,究竟怎样记可从自己的学习习惯出发。但不论采用什么记法,自己应有一个一致的格式。有些同学,笔记记得很凌乱,复习时也就找不到头绪。因此,记笔记必须注意格式,做到有条不紊。如课题要标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要单独成段,特别是老师讲析的重要的知识点,更应分点记录。
最后要查漏补缺。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补记上缺漏的重要内容。千万不能课内记、课后丢,只记不用。如果这样,时间一长,漏记的内容就难以填补,复习起来就会感到困难。
学生:谢谢老师给出良方。老师,还想请教一个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往往比较杂乱,请您告诉我们课后应怎样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料。
老师:课后对课堂笔记作认真的整理,使之成为清晰、有条理的、好用的“导读助练”的参考材料,是一种很见实效的学习方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吧,供同学们参考。
笔记整理可按以下顺序进行:
一是忆。“趁热打铁”,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它使笔记有“可整性”。
二是补。课堂上做的笔记,因为是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以符号代文字等情况。要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三是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教学(学习)目的、解答课后练习有关的内容的修改,确保笔记的“准确性”。
四是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有逻辑性的排列,注明页码,梳理好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课堂笔记的重要性,课堂笔记是一种将老师的知识与个人的思考相融合的产物,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并逐渐培养起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对语文课堂笔记的优点总结为三点,希望与一线语文教师共勉,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增加学生语文知识储量,促进其自学能力的发展。
一、张弛有度,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很多老师已经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授课方式,而是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不可否认,无论再高明的老师也很难让全班同学在40多分钟的语文课堂中一直保持高效的注意力。根据学者研究,一般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的时间保持在五到八分钟左右,超过八分钟之后大多数学生就会不自觉的走神,这也就是很多教育学者提倡教师讲课要张弛有度的原因。老师可以充分调动课堂笔记的优势,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感、紧张感,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使教师有更的时间来观察现状,根据教学中的偏差来调整对策。教师通过导语引导创设积极情境后,在大多数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完成对课堂重难点知识的讲授,并在知识点讲授之后给学生留出短暂的空白时间,这部分时间既能够帮助学生放松紧绷的神经,又能够让学生将课堂知识点落实到笔头,并在记录的过程中再次加深记忆,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控制留给学生的笔记时间,一般以2分钟到3分钟为宜,不宜过短或者过长。过短则会使学生来不及理清思路,使得笔记记录错误百出;过长的记录时间则会让学生注意力过度分散,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学生记录的时候,老师可以走下讲台,与个别有疑问的学生交流中,使学生有想法可以随时发表,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的接受情况调整课堂进度。
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清知识关系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的问题设计是也要注意循序渐进,难易结合,有步骤的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知识、分析知识、理解知识,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未必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教师前后知识之间这种环环相扣的关系,课堂结束后,往往后出现学生知道最后的推论,但是却已经忘了这个结论是如何引申出来的。但是如果学生随时做好课堂笔记,就能够避免这种问题,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引导过程中就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学生有意识的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的串联起来,就会起到化零为整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是呆板的死记硬背。不过语文课堂笔记发挥帮助学生理清只是关系的作用,前提必须是老师的备课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按照深入浅出、由简入难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备课时老师可以充分调动自己早年的上课体验,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上课时可以轻易的知识的层层递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提高了。
三、有的放矢,培养学生高效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堂笔记的记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正如赵明教授所言,笔记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学生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结晶。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课堂笔记能够反映出此学生的学习能力,换句话说,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笔记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给予的适度笔记时间里迅速做好笔记,首先就会中寻找诀窍,经过长期的笔记记录,学生就会慢慢选取记录的对象,首先选取课堂重难点即具有提问提纲挈领作用的知识点来记录,这些笔记内容能够帮助自己抓住讲课内容的关键,进一步打开思路,理解课堂中整篇文章的主旨与构思。其次,记录看似无疑问但是实际饱含作者匠心的细微处记录,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经典文本,文章中的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往往也都蕴含着作者的巧妙构思,记录这些知识能够引导自己深入文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再次,在自己容易混淆的地方记录,自己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往往就是考试中的命提点,学生只要善于从这些地方挖掘问题,精心做好笔记,帮助自己澄清各类混淆、模糊的语文知识,就能有效的给自己起到预防提醒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个筛选、总结、归纳的过程,能够大大提高自己思考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从而成为拥有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学生。
总言之,语文课堂笔记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课堂笔记技巧和能力,能够迅速提高学生整合与理解知识的能力,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茅盾先生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课堂小练笔的训练,不妨也可以从仿写开始,学习并训练一些表达的技巧,在模仿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创作,形成自己的东西。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备课时教者发现诗歌2―6小节结构相同、句式整齐且语言优美,便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请模仿2―6小节,以“我们爱你――”为开头,自主创作一小节诗歌。学生在模仿创作前必须读懂文本:从内容上来说,列举的必须是一类的事物,或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是丰富的物产,或是多样的民族特色等等;从结构上来说,表达时要注意先说“什么”,再说“怎么样”(定语要放在名词的后面),表达时还要注意句式要整齐,语言要优美;从形式上来看,这节诗共五行,表达时至少要列举四种事物,学生需要从大脑中迅速搜集资料。虽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模仿、创作、修改,同学们还是从曲艺、民族乐器、名胜古迹等方面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如“我们爱你――秦兵马俑的栩栩如生,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敦煌莫高窟的宏伟瑰丽,苏州园林的巧夺天工。”本册教材中的《学会合作》这篇课文,课后习题就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的表达方法,仿写一段话,并用上“总之”。教者只有通过这样的小练笔,才能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练笔的技巧,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二、 联系生活,练表达的真实性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安塞腰鼓》时,教者从课文第6自然段中精彩的排比句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交流中体会作者是抓住鼓点、流苏、脚步、瞳仁、风姿等几个具有鲜明特点的细节,并且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把安塞腰鼓火烈的舞蹈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紧接着就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读写的迁移。
师:安塞腰鼓以它独特的魅力给予我们心灵极大的震撼。其实,腰鼓表演也是咱们学校校园文化特色之一。瞧!大课间活动开始啦――(师播放大课间腰鼓活动视频,生观看)请抓住细节,写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感受到的,完成片段练习。如能试着用上排比或是比喻那就更棒了!
师相机出示:瞧!咱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始啦――__________。好一场______的腰鼓表演哪!
(学生进行片段练习)
师:谁愿意先来给大家读读你的优美片段?
生:瞧!咱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始啦――上千名斜背腰鼓的同学似上千朵浪花飞溅在你的面前。波浪一样,是飘动的彩带;烈马一样,是奔放的豪情;雷鸣一样,是震耳的鼓声;烈火一样,是蓬勃的热情;威龙一样,是潇洒的身影。好一场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表演哪!
生:瞧!咱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始啦――同学们随着音乐,“咚咚,咚咚”地敲起腰鼓来了。他们的舞姿刚劲有力,他们的舞姿变幻莫测,他们的舞姿充满艺术。这鼓声让人感到山洪在爆发,野马在奔驰,血管在扩张!好一场惊心动魄的腰鼓表演哪!
…………
学生在写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再次深化了对课文内容与写作方法的理解与感悟,而且联系生活将学到的表达形式与方法进行了实际的操练,化知为能,对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写作训练。
三、 展开想象,练表达的丰富性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草原》这篇课文的结尾处,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在教学中,教者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后,对教材还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师:大草原的风光是那么优美,蒙古族人民是那么热情好客,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此时此刻大草原上那依依惜别之情景一定早已打动了你的心,发挥你们的想象写下来吧!
(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进行片段练习)
师:谁先来描绘你笔下的离别情景?
生1:……我们准备上车走了,可那些热情的蒙古族朋友们却执意还要送我们一程。灯亮了,汽车缓缓地开着,似乎还在留恋这里的美景和那些好客的蒙古族朋友。送客的朋友也上了马,马儿跟来时一样在汽车的前后左右簇拥着,一直送到几十里之外,才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生2:如血的夕阳半挂在天空中,将本是雪白的云朵染成了红色,也燃烧着我们的心。我坐在车里,凝视着窗外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禁在心里默默念叨:再见了大草原,再见了可爱的蒙古族朋友,再见了……不知何时泪水已浸湿我的脸颊……
生3:太阳已经偏西,金色的阳光洒满广阔无垠的草原,也映红了天边的余晖。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蒙古族朋友牵着马慢慢地向前走去,谁也不愿意跃上马背,大家的手握了又握,离别的话说了又说。车子开动了,走过一个个蒙古包,越过一个个小丘,可不管走多远,那可爱的大草原、那热情的蒙古族朋友会永远记在我们的心中!
四、 改评结合,练表达的自信心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同样是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老舍先生也说:“我写作中有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由此可以看出修改的必要性。因此,学生在进行练笔训练的同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修改、评价,提升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提高习作片段的质量。仍以《安塞腰鼓》教学片段为例――
生1:瞧!咱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始啦――只听“开门红――”的音乐刚奏起,“隆隆”的鼓声就响彻在校园的上空。咱们的动作多么敏捷,咱们的步伐多么轻快,咱们的队列多么整齐,咱们的马步多么扎实……看着同学们如此生龙活虎,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儿!好一场奇伟磅礴的腰鼓表演哪!
生2:听了他的片段,我觉得咱们学校的腰鼓与安塞腰鼓有不同的感觉了!
生3:既然不同于安塞腰鼓,那么用词就应该体现我们孩子的特点,所以我认为“奇伟磅礴”可改为“生机盎然”。
生4:句中的“咱们”太多,显得有些重复。
生5:可以这么说――咱们的动作多么敏捷,步伐多么轻快,队列多么整齐,马步多么扎实……
生6:也可以改成“敏捷的动作、轻快的步伐、整齐的队列、扎实的马步……”
生1:我想再读一遍:瞧!咱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始啦――只听“开门红――”的音乐刚奏起,“隆隆”的鼓声就响彻在校园的上空。咱们的动作多么敏捷,步伐多么轻快,队列多么整齐,马步多么扎实……看着同学们如此生龙活虎,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儿!好一场生机盎然的腰鼓表演哪!
(全班掌声)
良好的语文笔记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思维,又真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独立思考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此外,语文笔记还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细度和准度,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做好语文笔记,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的课堂笔记呢?
一、做笔记的好处
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
1、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
2、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3、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
4、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而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不断积累,便获得许多新知识。
二、做好初中语文的课堂笔记的策略
1、确定内容
记课堂笔记一定要明确记什么。一般要记好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重、难点。在迎考方面,我们应相信老师都是有经验的,老师一再强调的知识点应着重注意,一定要记好、记全、记准。通常,老师强调的知识点往往以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形式出现。关键词是指在讲课内容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词语,可以作为记忆的引发器。线索性语句是讲课人用来提示即将出现的重要信息的语句,例如:“下面这几方面非常重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考试时要考的主要问题是”等等。听到这样的语句,同学们就要注意记录老师即将讲到的关键内容。
我们预习或做题时感到比较难的地方是我们的难点,也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对于这些,不仅要记下知识要点,还要记下有关例句,典型例题等。
②在预习时尚未搞清楚的易错、易混、理解不清或模棱两可的内容,尤其是经老师讲解仍不懂的,更要记下来,课下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你可以带着笔记本和笔请给你答疑的老师或同学直接在你的笔记本上写下要点、例句或典型例题,也可以边听讲解边记,这一点是很多同学没有尝试过的,不妨试一试。
③记书上没有、老师补充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考点,你可能因记下这些知识而取得优势。如果非要用到书本上的大段内容,可用“见书**页**行到**”的形式注明。若有没有记下来的内容要留出空位,以便课后补上。
④记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的提纲、图解和表解。如果这个纲要与书上基本一致,则不必记,只要在书上勾画出来就行了;如果与书上不同,老师对本课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组织,这种纲要应该完整地记下来,作为自己复习和总结时的参考
2、注意速度
老师讲课的速度一般是每分钟90字左右,而学生听课作笔记的速度是每分钟20—40字,不少同学埋怨老师讲的太快,记不下来。其实,老师讲课的速度是有一个制约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这就要求我们在记笔记的时候注意记的速度,掌握一些速记的方法,用符号法记笔记不失为一种快速的方法。此外还可以用压缩的方法来记,即抓住老师讲课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话,用简短的词句去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要提高记的速度,专心致志听讲是关键,只有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了,理解了,才能进行准确的压缩、记录。
3、讲究方法
首先要注意记笔记的方式。记笔记有用笔记本的,有记在书上的,也有二者结合的。用笔记本结合书本的方式效果是比较好的。对老师板书的较为完整的、文字量比较多的内容,如课文结构图、人物及情节分析等,可记在笔记本上,使之一目了然;对字、词、句的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以及有争议的地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可直接记在书中与之相应的地方,既省时,又方便复习。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具有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等优越性。然而,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且老师的认识存在差异,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如何让多媒体的作用发挥最大化,是当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中老师如何驾驭多媒体设备,对教学内容正确的筛选,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一、用多媒体激趣,引入新课教学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大多有故事情节,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可以通过动画展现给学生。没有故事情节的文章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制成连续的画面真实地再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课文朗读。活动的画面形成了现场气氛,配以富有感染力的高水平的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变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带入故事情境中。例如:在教学《探母》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引入,然后是设计的“深情寄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融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让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化抽象为具体,解决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有些课文内容涉及的知识比较小学生还不能用形象思维解决,还需要利用抽象思维解决。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即使反复地阅读也难以领会,无法感悟其中的意境。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没有见过铁道,对设计“人字形”铁路不能理解。对其中的“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句话难以理解。因此,教师不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的分析,而是制作多媒体课件,把“人”字形铁路在火车爬上陡坡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理解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铁路爬上山的。当学生亲眼看到列车到上坡时就用前面的车头拉,后面的车头推,学生经历了形象性思维后,懂得了“人”字形的意思,在头脑中形成了鲜明的表象。这样,教学难点便不攻自破。学生从朗读中感悟到“人”字形铁路的巧妙设计。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语言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教师解决了教学难点。
三、视频示范阅读,促进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训练。能否有效地阅读理解课文,情感体验占了极其重要的因素。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内容声像化地再现出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阅读情感的标准化。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媒体的标准示范朗读,能促进学生对课文情境的体验,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受到标准、优美的语言感染、熏陶。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如:《海上日出》《桂林山水》等优美的散文学习,没有良好的读,就没有真正的鉴赏。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朗读来领悟作者的写作感情。现代信息技术能提供阅读促体验的有效支撑,随意控制朗读材料,按教师和学生的体验要求开展跟读、自读、朗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对于配有画面的多媒体课文朗读,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控制阅读声音,让学生看画面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技巧。运用多媒体进行示范朗读,不但能使学生得到标准语感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解决个别教师语言欠标准的朗读能力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多媒体刺激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鲜明的色彩与生动的形象,促使学生进入文本中的情境中,从而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进而刺激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与作者的情感进行交流。学生对事物的体验越深刻,就越能激发他们认真的研读课文,在研读的过程中思维活跃,从而为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学《揠苗助长》时,学生通过多媒体操作画面演示,构思自己的想法。如:演示了画面“他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结束画面提出疑问:“如果你是禾苗,你会对他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寓意。我告诉学生自由思考,大胆想象。学生们有的说:“这样种我们是不对的”,有的说:“你应该想办法把我们养得又白又胖的。”还有的说:“把我的根都拔坏了,我当然要死了”,等等。又用计多媒体把画面调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那个人筋疲力尽又高兴自得,他的儿子一脸的迷惘和无奈。他们看到画面又再一次激发了想象,说出了另一些可以反映寓意的想法。如:“你不应该违反我生长的规律”,“以后你再也不要这样种我们了”等。这节课我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水到渠成地揭示了寓意。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只要广大语文教师从学生的需要、从教材的需要、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合理的设计制作与使用多媒体课件。那么,我们的课堂会预约出更多的精彩,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下的语文课堂会迎来又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02-01
1研究的意义
高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英语课堂则是高中英语学习的主渠道,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课堂笔记作为听课内容精华的总结及课后复习的重要材料,必须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在信息容量很大的英语课堂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但要听老师讲解,力争最大限度弄懂上课内容,还要做笔记,方便课后复习与积累。课堂笔记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因此,研究高中生英语课堂笔记问题分析及对策,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中英语课堂笔记问题分析
2.1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事无巨细,一记到底:本人在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时候发现,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很辛苦很认真地将上课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一字不落地抄写下来。字迹极其工整,看得出上课态度非常端正,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之高。可是这些同学在平时的练习中,表现却并不突出,有些甚至是不令人满意。在与这些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都流露出一种困惑和不甘心“老师,我上课听课、记笔记那么认真,可是练习为什么总做不好呢”?
2.2只关注词汇和语法:笔记本上记的都是单词、短语、句型及语法规则。相较于前一种学生,也有另外一部分学生,所记的内容相对简练些。但是他们把着重点放在老师上课讲的一些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规则上。看他们的笔记本,会有一种感觉:英语学习就是词汇和语法句法的学习。这类同学对于单个句子的理解能够非常准确到位,但是碰到长篇幅的文章,在文章主旨、细节理解方面往往有缺陷。所以这样的笔记对于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2.3缺乏条理性:有部分学生笔记既涉及词汇语法也涉及阅读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但是缺乏条理性,层次凌乱,不利于课后复习。
3对策
3.1提高师生对课堂笔记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进行课堂笔记重要性认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堂笔记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激发课堂积极主动作笔记的意识,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并主动在脑海中建立起新旧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联系。要让学生知晓课堂笔记是课堂内容的简练升华,一份优秀的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及时把握课堂上的新知识、新思路和新的解题方法,掌握上课的重点难点然,有助于提高学生边听课、边思维、边记录的能力。“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必须调动自身所有的有意与无意注意,边听师生发言,边筛选、提炼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言简意赅做好记录,提高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教师选择课型后,要引导学生对照课堂笔记,系统地、有条理地、重难点突出地先复习后作业,以避免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重复复习,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并提高作业的正确率,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3.2注重笔记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明确课堂笔记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堂笔记习惯,提升学生英语课堂笔记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最好要求学生准备统一规格的笔记本,明确格式要求,听课日期、单元标题。每一个知识要点用1、(1)、(2)…2、…等序号排好。应使用双色笔标注出重难点。要学会使用常规性的或自己独创的符号标记,以便节约时间,节省空间。要在笔记本的知识要点处注出其来源是教材多少页,还是哪一份试卷或讲义等,便于以后查实或更正。每页笔记应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书写务必要清晰。可要求学生将笔记本的三分之二用于课堂笔记,记录课堂重难点以及教师的课堂要求,剩余部分留作备用,课后补充或整理。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笔记的条理性与系统性,减少后续学习的资料查找工作量,为进一步学习与复习节约时间,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良性发展。如consider一词的学习,可引导学生从音、形、意、用等方面作好笔记,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consider的相关同根词、引申义以及一些词组与特殊用法,以确保学生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中有关consider一词要求的全面掌握。笔记需要记在书上或试卷上,应要求学生使用红色水笔作笔记或做醒目的记号,以示区别,节约后续学习找寻该信息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3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重点笔记
3.3.1记提纲:一般情况下讲课时老师会将本节课的提纲写在黑板上或通过幻灯片展示,这些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性,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所占比例比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倾听文章结构和脉络的分析,并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并借助这种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最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3.2记例句:语言学习需要操练大量的词汇、短语和语法句型,学生不必也不可能记下上课内容的每一个句子和词汇,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典型例句。如词汇puzzled和puzzling的学习,可要求学生记录例句:From his puzzled look ,we can tell that he is puzzled at the puzzling situation.”。学生熟练掌握后,可进行拓展延伸到其他类似的形容词对上,如excited和exciting,interested和interesting 等。
3.3.3记问题和疑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课堂上集中精力注意听讲,适时记录上课不懂的内容或听课中的疑问,便于课后和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把问题弄懂弄通。要提高学生笔记本的利用率,课堂疑问与重难点也可在笔记本左侧或右侧的三分之一留空处,便于后续学习。
3.3.4记方法:学生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得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词汇教学,可引导学生适时记录同根词(词形变化的规则),如可以在表示情感(excite)的动词后加“-(e)d”“-ing”,将其变为相应的形容词”excited”和””exciting :可以给动词加上一定的前缀或后缀、如”understand”可以加”mis”变成“misunderstanding”等等。还要记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的解题思路及方法,特别是每个单元Reading 的阅读策略,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解题能力特别是解答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题大有益处。
3.3.5记总结:下课之前,老师一般都会进行这堂课的总结。总结是对这节课要点难点的提炼。记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内容,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理解课堂内容。
4结束语
教师应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对学生的课堂笔记作出适当评价,可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形式,抓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重点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学生英语课堂笔记的检查与评比,及时反馈并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对优秀的笔记进行表扬或让其他学生传阅,也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课堂笔记的展览,以发挥学生榜样以及课堂笔记正确的导与激励作用。充分利用课堂笔记引导学生注重英语学习过程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激发所有学生特别是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英语学习(含课堂笔记)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209-02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这一新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为此,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甚至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列为评课标准之一。应该说,以积极的姿态看待一新生事物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不顾实际,任意"拔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带来负面影响。事实上,在语文学科中,多媒体手段运用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简述如下:
1 为功利而用
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这一新式武器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的题材,但《致橡树》重在表现一种现代爱情观,即木棉(女性)在橡树(男性)面前的独立和自尊;而缠绵悱恻的一曲《化蝶》则表现了古人在追求自由爱情而不得的无奈和伤感,仔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教学实际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乐曲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种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因盲目而僵化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课件颇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总归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3 因重辅而忽主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
曾经听过一堂初三复习课,内容是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将掌声与叹息声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每当学生改对或改错一个病句,电脑即出示掌声或叹息声。且不论如此周密的设计是否必要,单就面对的初三学生而言,这样的设计是否显得有点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即使电脑有极强的智能性,即使是面对交互性极强的网络教学,机械僵硬和冷冰冰的人机对话也不能取代师生交流。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再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也就少了粉笔的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有的教师已没有板书了),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压制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还是以上面那堂初三复习课为例,有的病句可以有多种修改法,(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备课时出现一些疏漏也是难免的),所以一旦学生回答正确但与教师的答案不相吻合时,给他掌声本在情理之中,然而机械的电脑无法"随机应变",偏要在出示教师的答案之后才能提供掌声。这种情况,多少会给师生带来些许尴尬。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我们做教师的首先就不能放松。不能认为学生都已经无心留在学校认真学习了,我们就无力回天难以解决,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了,甚至去和学生或班主任赌气,认为不能教、不可教。最后导致毕业班的课堂教学问题,甚至教学事故。
职高的学生、我们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自己都很清楚,我在此就不赘述,反正素质不是太高。因此我们首先要把心态放平和,接受并认可这个现状。顺理成章,毕业班的语文课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应当立足于这个现状,做到有备而来,积极应对。然后就该知己知彼、全面了解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个话说起来很简单,可能具体操作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学校的语文是周课时三节,平均每个语文教师要上五个班才够课时。班级比较多情况就比较复杂,而且有的班的情况也的确很糟糕,要做到始终保持心态积极应对也就的确很困难,用一些老师的话说就是要少活几年。 其实这也不难,一个班从高一带到毕业,多少师生之间还是有感情的,情况也比较了解。只要我们首先把所有的语文课看成是一个体系,并且从学生一进校就传导给他们,而且定时督促和考评,学生就会无论什么时候直至毕业,自己就知道该做什么。
关于这一点,我通常是这样做的。每接到一个新班,不管是一年级新生还是已经在学校读了些时候的班级,我上课和学生们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理解职业高中语文课的开设意义和目的,让学生明白并重视他们语文课和语文学习。然后,我们共同制定在校期间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以及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这样,由于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研究指定的学习和要求,学生一般都能在老师的督促下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直到毕业。当然,这个教学计划也是很灵活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每个专业、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我们往往要在实际教学中要进行多次的修改和调整。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及其变化。我们的学生是典型的“青苹果”,极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多变性。往往一周的教学成果被一两天的周末假刷白,就是所谓的五加二等于零甚至等于负数的情况。因此,我们应当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和班级情况的变化,时时跟进,特别是寒暑假过后。而且,我们文化课老师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共同应对问题,并结合语文学科的育人特点,多从情感和意识形态上抓住他们。这样,许多问题在还没有形成气候的时候就已经被解决掉了。剩下的就比较简单了,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了。
现在我们就要着手解决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问题,即教学技术上的问题了。
职高语文现行的教材对于毕业班的知识层面的要求已不再严格,主要是能力的提高和视野的拓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操作是相当有利的。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为纲,我选用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资料,包括影视,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大语文”,让他们真正在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么能惹学生讨厌而没有教学效率呢 ?而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就比较灵活了。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一样,我通常也是和学生共同商量确定,决不会一意孤行。而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往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大量引进讲座、演讲、辩论等语文活动,以求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虽然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课程流于形式,没有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但至少还没有出现班级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的糟糕情况。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毕业生素质普遍较低
五年制高职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他们多数为中考落榜生, 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教学实践中通常表现为:(1)专业知识不扎实,应变能力弱,参与生产实际的专业技能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2)缺乏对职业环境和岗位目标的全面认识,对企业文化缺少认知,短时间内不能适应企业管理;(3)耐挫折力不够,缺少磨炼,怕吃苦,缺少终身学习的理念;(4)不能很好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能力的再学习提高能力不强。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未能将实践课作为一门课程,仅认为是课程教学的一个环节,实践课的开设依附于理论课,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生源规模盲目扩张,而用于教学的投入却相对不足,陈旧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新理念、新技术得不到采用,毕业生与企业需求差距拉大。
3、课程教学的师资薄弱
一部分高职教师能力本位和终身教育的职教理念只停留在书面上,课改试点课或优质示范课流于形式,尚未真正落实到常规的教学实践中。生源规模大,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严重超标,教师课务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从事教学研究和培训,教师实际技能水平提高不快,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不到位。
4、现行高职语文教材的针对性不强
从实践性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看,存在的问题是:(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体现不明显,效能评价缺少基本标准和提高标准的分层。(2)课程改革进程缓慢,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改革不成熟,操作性、趣味性、实用性强的实训项目开发尚不完备,科学、实用、适合的实践性课程指导教材不成熟。
二、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先导,结合专业要求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入手,做到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语文能力训练和阅读思考的语文知识训练几方面兼顾,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教师讲解为主转向以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三是语文教学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转变。
1、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兴趣是构成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还包括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是维持艰苦学习所需要的动力,持久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只有在合理整合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基础上形成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才能真正持久有效的学习。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觉主动地认真学习,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坚持学习不气馁。此外,结合职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有关的社会生活和专业技术知识,使学生了解所学的语文技能在专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2、强化师资建设,增强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力
针对许多学校对基础语文教师不重视的现象,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工作,把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真正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面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的作用;全面提高新课改后的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的素质。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既要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双师”、“双证”上多动脑筋,也要在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把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放在学校工作的目标管理和优先议程上,进一步稳定、壮大语文教师队伍,为课程改革增加新活力。
3、推进课程改革,建立新型授课模式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设计既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一般任务、目标和要求,也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对语文学科的特殊要求,包含必修与选修课程。前者体现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和人文性,后者体现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和发展性与专业的共融。在课程内容方面,按模块化教学进行具体设置,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块。必修课程分三个模块,美文欣赏、应用文、口语交际,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侧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美文欣赏以主题为单元进行设计,整合教材内容,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我”四部分,大致体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人生”“把握未来”“驰骋职场”的学习梯度。选修课程也分三个模块,与专业相结合,侧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以“人在职场、企业文化、专业前景”为主题。体现语文的开放性和发展性,以及与专业的共融。
4、营造和谐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学习,思维认识活动就更加积极活跃,学习起来就更加主动,轻松愉快。语文课堂中,如果师生心灵相通、关系密切,就能较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一方面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他们的不成熟,正处于发展完善,需要不断引导的过程之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但要充分与学生之间展开交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而且还要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映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不忽视和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多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当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观察每一位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在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师生关系中,营造积极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对比性实践效果
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在课堂实践中运用了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在实际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授课模式的实践改革
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推进课程改革进程:一是小组讨论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特别是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点拨。同时,组织课堂讨论,教师要有较强的现场控制能力,不能放任自流,不可为讨论而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在博学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水平。二是课堂辩论式,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争论才有独见,有发现才有创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置辩论话题,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地释放创新教育的活力。通过这两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为广泛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进步,极大的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
心理学家提出“学习兴趣是推动人探求知识的实际动力。”苏联教育家也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可能性提高百分之七十。”笔者在实践中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将其应用于教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和冲击力,从而调动学生的感官想象,增强他们在认识方面的动力和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特定的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其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关于欢迎词、祝贺辞、邀请函、感谢信等礼仪写作方面的教学,具体做法是:每一种文体都是一项任务,每一项任务都设置一个情景,通过老师指导,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掌握文体知识。
3.古典诗词唱和教学法。这样的诗词学习法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其对诗词产生兴趣后,老师可不失时机地穿插诗词写作的背景和蕴含思想感情的讲解,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共鸣。
四、结语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绝不能使用一种方法从一而终。作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就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突破教材,多读课外书、多学课外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应举一反三,以灵活的手法涉猎其它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中充分体现时代感,充分将内容通俗化、生活化,并给予学生最大可能的课堂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顾坤华.江苏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02).
[2]丁振华,王艳秋.五年制高职实训教材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一、实施“以训练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
“以训练为主”不应单纯地将其看做一种教学方法,而应看成一种教育思想,体现着时代的特点,体现着“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新的教育思想,体现着中学语文学科的最基本的性质、特点和目的任务。有人认为“以训练为主”就是满堂做题或满堂提问,那是一种误解。其实就“以训练为主”这一点来说,不妨借鉴音、体、美教学的方式方法。音、体、美也是技能训练课,教师上课,几乎不存在“满堂灌”的现象,他们总是在确立了教学目标,布置了训练任务后,就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训练为主”。语文课既然是以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为最终目的的技能训练课,就应该像音、体、美教师那样去“训练”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师应向音、体、美教师学习。“以训练为主”的精髓在于切实把学生放在主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以训练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时应牢牢把握如下几点:
第一,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扎实有效的训练活动,牢记“训练”为主,要有时间保证。
第二,训练过程,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活动的主人必须是学生。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训练活动,服务于学生的训练活动。
第三,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训练”为主,指的是全体学生,没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训练就不全面,训练目标将难以实现。传统教学也有一些训练活动,但往往只局限于个别优生,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因此,受益的仅是个别学生。一定要注意改变这种状况。
二、打破封闭式,实施开放式。搞“活”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处于封闭状态,这种封闭式教学使得课堂毫无生气,使得学生对语文课没有兴趣,这种僵化的封闭式教学必须予以改革。
第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澡、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高科技手段,使昏昏欲睡的学生集中精力“活”起来。
第二,以读激情。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了农厚的感彩,很合适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竞答抢答。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做出回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来。
第四,角色对换。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与老师“情同意会”。
第五,走出课堂,课内外结合。教学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地到阅览室去上课,到校园中去上课,到生活中去上课,到社会上去上课,冲破课堂狭小的天地,让学生到大语文环境中去观察、去体验,到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去学习、去探讨,把语文课上得丰富多彩。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可能出现一种崭新的局面。
三、盘“活”教材,实施单元教学
教材是死的,如果教师不能全面的、熟练的驾驭和使用它,课堂教学中这个主要的依靠对象也就形同僵尸,没有鲜活的生命,学生惧之、厌之;相反,教师如果将死的教材重组形象,赋予生命,学生就会亲之、爱之,课堂教学也就“活”了起来。怎样才能盘活教材呢?
1.化整为零,零整结合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等要求体现在其中。教材由一个一个的单元组成,其中每个单元各有训练的重点,而组成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虽各有千秋,但具有共同特点是不容质疑的。正因如此,教师在把握教材时,就要不惜分割它,把课标要求落到某单元的某篇课文中,明确这篇课文在训练链条上所起的作用,让知识、能力等训练相对变得单一,在立足整体中去处理部分,挖出文章的内蕴,教出各篇的特色。
2.削繁留简,简繁得当
在现代诗歌散文及古诗文教学中,朗诵或背诵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在来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之前笔者就教于内地一农村中学,由于条件限制,音像资料在语文课堂很少派上用场,我要么自己朗诵、背诵示范,要么会让朗诵优秀的同学朗诵,都能起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时,由于学校现代化设施较为完善,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被广大师生普遍运用到课堂上。也许是出于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迷信吧,在近半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都热衷于使用多媒体,而摒弃了自己原来擅长的传统手段。当我与学生动情地唱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勃《滕王阁序》、苏轼《赤壁赋》时,不但自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学生也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深深被课堂的气氛感染。我想,能够较好地把握朗诵、背诵,也是一个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在。
二、重拾板书
笔者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语文时,发现教学处评教项目中有一条就是该老师能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及课件进行教学。为此,我花了不少精力做课件,力求把教学内容都呈现在PPT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就着课件为依托展开。课堂上,每到老师讲解或下结论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同学们看投影,PPT有详细的呈现”。老师静默地等着同学们看投影。整堂课下来,我没有写过板书,也很少有同学在课堂上做笔记。我老想着展示课件,同学们也老是盯着投影看结果,课堂讨论交流冷淡,总感觉老师与学生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了。
带着困惑,我有幸能够去聆听老省实语文教师的课。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听课学习,我发现这些老教师的语文课有不少共性:老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课堂围绕着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展开,虽然投影及PPT也用,但一般只是在需要呈现辅助教学的资料时才使用。师生们的课堂讨论积极而热烈。学生的见地不凡,富于个性;老师的点拨巧妙风趣,发人深省;形成的结论被老师写在黑板上,粉笔字苍劲有力,堪称书法上品。老师的板书干净利落地呈现着课堂的思路和重难点,学生的课堂笔记做得积极而简练。经过这些老教师的进一步点拨,我也开始重视板书,重拾板书,苦练粉笔字,终于走出了被课件牵制的困境。
板书在备课时就需要精心的设计:在黑板上,课堂的每个主要环节,要提纲式的简洁地呈现,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这堂课的主要内容;而师生在课堂要交流的核心问题,在黑板上要醒目地呈现出来。最后,师生就核心问题交流的观点与结论则有条理地写在核心问题的下方。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交流学习的成果,学生做笔记也更容易。另外,对于要强调的重难点,采用红色粉笔写出或做标志,也能有助于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把握。板书不是越多越好,把关键词找准,简洁明了地把课堂内容呈现出来就好。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不能在课堂上主动提问、质疑、参与讨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向老师求助,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做笔记,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
二、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现状的分析
通过理论学习与听课、评课活动,我们发现七年级学生害怕在课堂中出错误、丢脸,因而不敢回答有一定难度的提问,对老师和同学的解读提出质疑的更是寥寥无几;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缺少评价或者评价过于简单,没有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课堂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关键
1.运用多种导入方式,启发思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视频、歌曲、复习旧知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与情境体会,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课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根据每堂课教学重点的不同,分课型进行教学。诗歌、散文教学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形式美、内容美、意境美;记叙文、小说的教学,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到初读感知文意,能概括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细读品味语言,感受一言一句中蕴含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会赏析重点语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