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影视文学的鉴赏方法

影视文学的鉴赏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影视文学的鉴赏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影视文学的鉴赏方法

篇1

一、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影视是一门年轻而又现代的艺术。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综合了各种艺术的元素,同时还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独特的艺术特性。了解和把握这些特性,无疑将有利于提升我们感悟影视艺术魅力的审美能力。

(一)影视是艺术和科技的综合

纵观影视艺术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实际上就是一部影视科技的发展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摄影到电脑动画,每一步发展和飞越都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拟音、数字式录音、变焦组合镜头、高科技仿真技术等新成果的诞生都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技的进步,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并不断开拓出影视艺术新的表现领域,丰富了其表现能力。据介绍,美国的皮克斯、梦工场、蓝天工作室等动画界的领头羊,无一不是依靠自主研发的动画渲染系统软件而获得稳固的领先地位。由于三维技术研发的长期积累,这些公司将3d动画迅速转换为立体电影可谓驾轻就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永亮在电影科技论坛上介绍说,世界电影史上票房前几名的影片,《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等都成功运用了大量数字科技。

(二)影视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

影视从文学艺术中学到了表现复杂社会生活的叙事手段,在绘画、建筑和雕塑中学会造型结构和技巧。在音乐艺术中学会在时间流程中展示各种音效的节奏感,从戏剧中吸取它通过调动系列影视手段展现的戏剧冲突,同时还吸取了戏剧演员的表演艺术特长等。影视艺术是集造型、表演和语言等艺术诸因素于一身,并包容摄影、剪辑、录音等的新艺术。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部动画片进一步开拓多种综合艺术元素的才能,有意识地尝试将本文由收集整理公众对动画的认识引领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

影视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它所调动的一切手段,无论是文学的、绘画的、建筑的,还是音乐的、戏剧的或者是蒙太奇手段,目的都必须是创造出鲜明而生动的视觉符号。影视视觉造型性的核心因素是画面构成的造型,画面是构成影视的基本单位,是影视的基本语汇。

(一)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点

影视可以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影视的视觉性中的一大特点。在戏剧中,也可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由于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和视角相对固定,因此有很多限制。为了让后排观众看得更清楚,演员的肢体动作往往有些夸张,而有些细小却又极其重要的动作,观众稍不留神就忽略了。

如在朝鲜影片《卖花姑娘》中,双目失明的妹妹在得知母亲死去时,从外面回来连跌几跤,跌散了药包,最后跌倒在地,双手还在向前抓的一个动作,就把其对母亲的爱、失去母亲的悲痛表现得很有感染力和威慑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情感

影视还可以通过镜头,将脸部表情、眼神和细节等放大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影视的视觉性中的又一大特点。影视中人物的表情、眼神、细节,比其他艺术都更细致入微,更接近生活原貌,其表现力也更强,影视可以用特写、大特写等镜头来表现,而其他艺术无法做到。

如国产影片《归心似箭》中玉贞送给魏得胜那管小烟袋,就是以物托情。因此,影视艺术善于借助物件作为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这种以物托情的艺术手法,最能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

三、影视艺术的逼真性

影视的逼真性是影视艺术的突出魅力之一。文学反映生活,虽然可以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但毕竟不是实闻、实见、实临。音乐虽然也有形象,但它的形象很难捕捉,主要是情绪传达的逼真。绘画、雕塑虽然可以很逼真地表现形态,但它不能表现动态的生活。而影视的逼真性是极为突出的,它能逼真地呈现出所拍摄对象的性质。

(一)影视的逼真性来自于照相式的纪录性

影视是一门从摄影发展而来的艺术,能够直接记录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物的状貌。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他的《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说:“电影按其本质来说是摄影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摄影手段一样,跟我们的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近亲性。”又说,“电影的基本特性是跟照相的特性相同的。”如1988年上映的动画片《龙猫》带有其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切入主角的意识流之中,让观者的心得到最真切的共鸣。

(二)影视的逼真来自于它的连续的运动性

所谓“逼真性”是指其逼真地记录、传真并复制显现与存储活动对象的性质,是现代科学技术给它提供的便利。影视具有通过不断变换的画面表现人和事物的运动特性。运动使影视具有连续吸引观众的特殊魅力。影视画面的运动在延续时间中获得叙事性功能,得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表现多种矛盾纠葛的发展,从而多方面展示人物命运和个性。

(三)影视的逼真性来自于它的声光色

科技的发展又使影视能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解决了录音还音等问题,电影就从无声过渡到有声。解决了色彩,影视就从黑白过渡到彩色。影视剧的导演们立足于真实,利用一切造型手段,力求缩短银幕和生活的距离。声音这个维度的增加,使得影视给观众的感受更加真实可信、生动自然。因此,影视的逼真性具有很大的认识价值,尤其是优秀的影视艺术能以非常真实感人的形象帮助我们深入认识社会、了解世人。

四、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分析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策略

区别于一般的观摩影片,影视艺术的鉴赏要求观众从感知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甚至到审美意义的层面。其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心理和作品相关信息的准备。现在看电影还是存在一种隐性的“礼仪感”,观众总是按照个人的喜好或情感平衡及释放进入影院的。但从市场调查来看,目前绝大多数观众观赏影视作品最主要还是停留在强调影视的娱乐功能上,于是消遣、调节成了观影目的的代言。而影视鉴赏者明显区别于一般的观众。他们有更为强烈鲜明的目标感,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心理上表现得更为紧张,积极获取各种视听信息,在思维上也显得更为活跃,往往会出现至少两种观影思维:一种是将自己同化、融入作品;另一种则是呈现一种游离状态,会打破原先剧本的叙述模式,不断思考、联想、分析、判断、推理,从而挖掘影视片中的艺术蕴涵。

二是对影视作品相关信息的准备。信息面很广,可以包括故事梗概、人物简介、时代背景、主创人员的特点和风格等。这一切资料来源可以通过媒体的各种渠道,鉴赏者可以借助它来准确把握,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理解作品。所以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在缺乏准备的观众那里,会黯然失色,大打折扣。

三是要合理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分解对于鉴赏影视片来说是必需的,但分解又因为它对部分、阶段或因素的提取而往往忽略对影视片的整体观照和把握。这样就需要鉴赏者在分解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综合。这个过程要求鉴赏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片经验以及储备的影视知识等,对分解过程和分解结果进行整合。

最后,为深入鉴赏影视艺术而要努力做的是,在泛读的基础上,至少要对同部作品精读两遍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影视艺术鉴赏的审美素养。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方法

1. 内容鉴赏

从内容上鉴赏可细分为宏观、微观和影视风格三个角度。宏观角度一般是和文学内容密切相关,如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的意蕴。以内容的方式进入影视片鉴赏方法之所以成为最一般、最普遍的方法,这与影视艺术和文学的根本联系有关,与电影的观念有关,也与鉴赏者的知识储备有关。对主要以故事情节为叙事框架和表情达意的影视作品,以文学的方式进入影视作品,一定要抓住人物活动的有关事件,仔细领会该事件中表现了人物何种性格特点或思想境界。如我国影片《长恨歌》是一部很有影响的作品,对于主人公王琦瑶这一形象,观众由于文化修养、审美趣味等积淀的不同,肯定通过事件对她的看法会各不相同,人物评价也存在差异,但观赏者都是通过事件去评价人物的,其进入作品的鉴赏方法是一致的。

其次,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安排寻求导演的创作思想及作品主题。但是有的影视片,由于艺术家们创作心态的多元化、审美视角的多侧面化、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导致影片的思想内涵的复杂化和主题指向的多元化。如谢晋导演的《清凉寺的钟声》是一部多蕴涵的影片,其主题相当丰富。它既表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又宣传对生命的热爱,呼唤和平;还有深层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的交流等。对于类似这样的影视片的鉴赏,虽然也可以通过情节、人物活动、细节等安排来分析,不过要仔细地琢磨体会导演的创作意图,特别注意其主题思想寓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37-02

作为大众传媒的电影、电视融汇了诸如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建筑、摄影以及声、光、点、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因素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成为综合能力极强,表现能力极为丰富和生动、审美价值极高的艺术形式。而影视鉴赏是一门艺术教育课,又是一门美育课,它从大学生喜爱的影视艺术着手,以影视精品的鉴赏为脉络,渗透了影视的基本理论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由浅人深、从点到面地欣赏、读解、品味、评析影视佳作,逐步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我校所开设的影视鉴赏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职业素养及综合人文能力。

1996年7月,国家教委以教体字5号文件正式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包括理工科大学在内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都要开设“大学影视鉴赏”选修课。我校作为专科院校,大力贯彻国家教委的号召,从2000年开始,优先为开设影视鉴赏课的老师提供多媒体教室,可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加强能力训练。影视鉴赏课对通过影视文化的解读开拓学生视野,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文化的精粹,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当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他曾深有体会地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智能因素。影视世界里可以天马行空无奇不有,场景可以光怪陆离,故事情节可以惊险曲折,只要给它一个理由,只要可以做出来,就是有价值的。影视艺术丰富的表现力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大学生通过影视鉴赏课,可以极大地丰富他们的头脑,激发创造的灵感,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虽然如此,但是影视鉴赏课毕竟是选修课程,面对的只能是学生中的一部分人群,即使面对选课的学生,也存在者学时少(32学时)的问题。如何让这样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更好地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我们尝试搭建课外的学习、互动平台,不但可以让选课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且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进来,构建更为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依托学生社团,学以致用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鸡西大学社团自2000年创建以来,活跃了学校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在自己组织、自发开展各种活动中,锻炼了各项能力,提高了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从创建以来,已经开展了8届社团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既是社团成员的盛大节日,同时也是对他们的过去成果的总结,积极的奖励可以让社团中的每一名成员更乐于参与其中。选修影视鉴赏的学生大多都是对文学艺术比较感兴趣的同学,任课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到各种社团之中,特别是电影社团、心泉文学社、梧桐雨戏剧社。影视鉴赏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有些学生想说没有时间去说,还有些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善于在大家面前表达,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体会、想法诉诸笔端,可以把学生在影视鉴赏课上的心得、鉴赏文章、感悟推荐给文学社、戏剧社,定期展览,有些得到师生好评的文章,还推荐到校外发表。还有些学生,他们不善于写,但他们善于表演,可以让学生指导学生模仿经典影片中的经典片段,或者稍加改变,在戏剧社、电影社中的活动中表演,并且让那些掌声雷动的表演在学校的晚会中亮相。电影社团除了定期开展自己社团内的活动外,还每周给全校师生放映国内外的经典影片,让学生不再在留恋于录像厅、网吧,不再只关注言情片、恐怖片和神鬼片,在学校的电影院和同学一起安静地欣赏经典大片,2个小时不算长,但心灵随着彼得·帕克、伊安·马康纳、哈瑞·塔斯克尔、杰克、阿甘等人诗意地栖居着。

二、建立互动平台,畅所欲言

我们喜欢立竿见影,有时候还有点迫不及待。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不愿意等待的时代,是一个渴望交流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交流也变了样子,很少有人会闲坐在一起促膝长谈,纸和笔也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不愿意去等十天、二十天甚至一个月从遥远的家乡、朋友那里来的信。而随着信息技术一起成长的9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是新鲜事物的倡导者,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愿意使用新的交流工具:QQ群、论坛、空间、博客、微博……他们不缺少对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彼得·杰克逊、蒂姆·伯顿的认识,他们缺少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基于此,影视鉴赏课的任课教师也要紧跟时代,建立可以和学生互动的QQ群,在群中让学生讨论,有些虽然是只言片语,但却很经典,可以将这些辑录下来,让后来者来品读。任课教师可以把自己对影视作品的鉴赏文章在空间、博客、微博上发表,可以让学生来评论。以社团为依托,建立互动平台,这些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希望可以产生滚雪球一样的力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益于全校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创立和谐的学习环境。

当然解决高校影视鉴赏教育存在的问题,仅靠公选课和课外的平台的建设还是不够的,应该进一步鼓励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与影视相关的活动,如影评、论坛、主题电影周、DV大赛等活动,并且与团委联合,将这些活动常态化。总之,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重视影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学生的影视鉴赏活动加以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不断提高影视鉴赏能力和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慧玲,对素质教育下高校影视鉴赏课的思考[J].开封大学学报,2010,(9).

[3]孙丽琴,理工院校开设影视艺术鉴赏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

篇3

随着视听时代的到来,影视文化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变成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影视鉴赏课也相应的承担起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艺术素养的重任。越来越多的课程研究者认识到了影视鉴赏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影视鉴赏课堂需要教师寻求一条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并能贯彻人文教育理念的教学思路,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好的探索途径。

1.互动式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影视鉴赏课程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课堂授课方面存在着填鸭式教学、娱乐先行、模式陈旧、学生被动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下降,主观能动性减弱。而互动式教学强调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2.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误区,在重视理论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教高(2005)1号文件的精神,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前影视鉴赏的教学上基本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或播放相关视频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相关实践环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互动式课堂模式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微视时代下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突破单纯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变教师主体论的单向平面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的多向的、开放的立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互动式教学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影视教育还是一门年轻学科,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还处于思考、探索阶段,要寻求更大发展空间。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思路,走出课堂上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表达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行之有效的授课模式,强调新媒体时代下影视文学的独特优势,影视片段的拍摄及分镜头剪接的特点为学生参与到影视制作中提供了可行性。在结合微视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对影视鉴赏创新互动式教学的定位将更明晰,更具有指导性,使得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的影视鉴赏课程教学模式也将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互动式”是针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它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规避了传统影视鉴赏课程上的弊端。其实,研究表明,影视鉴赏的课堂教学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应该引起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例如影视鉴赏教学上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缺乏统一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互动式教学模式希望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努力突破关于影视鉴赏研究中的不足,转变陈旧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模式,更好的发挥影视鉴赏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凭借影视文化寓教于乐的优势,突出影视鉴赏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独特价值,发挥影视鉴赏的社会教化、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导向的功能,明确影视鉴赏的价值定位和目标体系。针对当前影视鉴赏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革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重新构建影视鉴赏课程内容体系,创建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视鉴赏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

1.逐步实现由课堂上的“被动鉴赏”向引导学生学会“制作运用”的转变

学生在充分理解影视鉴赏课程中电影剧本的编写、光影的运用、拍摄手法等理论知识后,充分利用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微型摄影机中的拍摄功能,绘声绘影、豪杰解霸中的编辑功能,指导学生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微型电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性思维。

2.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

在课堂上提供展示学生微电影作品的舞台,精心设计相关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或其他学生拍摄微电影的优缺点,以期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后再指导实际的拍摄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课堂互动性。

3.尊重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

组建兴趣小组。将影视作品按题材分类,如爱情电影、喜剧电影、科幻电影等。对同类型电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自由成组。在课堂上,分组推荐本组学生认为精彩的类型电影,并要求推荐电影的同时,要将在鉴赏电影中的体会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分工协作的能力。

篇4

一、中外美学研究中美学非功利思想的溯源

政治经济得以迅速繁荣,在政治和经济的繁荣下,学术领域,自然科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哲学学科的变革与发展,经验主义思想架构得以建立。在美学对于美的认识中,美在于形状的比例和颜色,这个观点已经成普遍流行的态势。以经验主义的代表培根却认为“秀雅合度的动作的美才是美的精华,是绘画所无法表现出来的”这句话已经包含了审美非公利心态的雏形。而随后的霍布士在他的著述《论人性》和《巨鲸》中对人类心理活动进行了系统化得深入讨论,作为英国经验派心理学的始祖,霍布士创立了经验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一切人类思想都起源于感觉。康德的美学思想在《第三批判亦即判断力批判》得以体现,书中提出,非功利是审美活动的第一契机,随后非功利性这一境界自此被树立。这一观点的核心在于主体放弃同对象的利害关系,从而更多的关注审美对象的形式,认为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和不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

二、美学非功利思想在现代影视艺术鉴赏中的体现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高度综合的综合性艺术,集合了戏剧、文学、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又具有自身的艺术特质。在影视艺术鉴赏时,我们同样应该注意到影视艺术的非功利性审美。例如在影视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因此对于影视艺术的非功利性审美的阐释,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影视艺术的欣赏过程更多的依靠着人的审美直觉。从表现手法来说,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更为直观。而镜头画面体现出的内容既有人文环境社会百态,也有自然风貌。如山水风貌,蓝天白云这种自然画面所带给我们的美感就是一种非功利性审美。即使反应社会生活,人生百态的画面,同样也蕴含着审美的非功利性。诸如影视镜头中所表现出的人性之美,就是一种单纯的感动,一种单纯的美学鉴赏。在影片《藏北人家》中通过表现藏北牧民生活,表现人与大自然的恬静淡远、和谐安宁的关系,应当说给予观众的就是一种非功利性审美。另一方面,影视艺术的传播途径也是大众传播,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化文化繁荣发展的当下,大众文化逐渐形成,其特征也日渐显现,休闲、娱乐、时尚都是大众文化的主要元素。大众文化的特征在于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影视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包罗了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是人的潜意识,都是影视语言的表达范畴。因此,这一特性使得影视艺术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甚至影视语言由此超越了国界,种族和语言。而身处社会环境中的大众,所需要的是如何获得身心的放松、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愉悦这种非功利性的审美。当鉴赏者进入审美的虚静状态之时,其实用的狭隘的功利观念就消失了,这种状态就体现了美学的非功利思想。结语通过对美学非功利思想的溯源和美学非功利思想在当下艺术鉴赏中的应用,我们可以认定在中西思想文化先哲的眼中,非功利性承担着审美的主要任务。而当下最大众化的影视艺术中,非功利性审美依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非功利性审美实现艺术鉴赏的主要推动力,因而对于美学非功利思想应当不断地探索和追求。

作者:王怡飞王永生

篇5

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然而它却带有非常明显的文学特质。立足于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探讨影视文学的教学改革,不失为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思路。

一、立足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变革影视文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主要是指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影视文学应打破旧有的课程认识,冲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与现代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利用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的丰厚资源优势,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具体而言,一方面,树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不仅对影视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传统的、固有的教学,还应该结合视觉文化背景下当代文学的影视改编热潮,实现现代的、动态的教学。譬如,在分析陕西当代文学及其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时,运用传统的、固有的知识,结合当今时代视觉文化的勃兴和新兴传媒的繁盛,分析陕西当代文学的创作实践和影视改编实践。另一方面,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不仅运用影视艺术的相关专业知识对影视作品进行分析,还应该撰写影视鉴赏与评论的文章,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影视剧本的创作实践。这样的教学理念,既能够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又能够与“写作”等其他课程的教学相得益彰。

二、立足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丰富影视文学教学内容

文学作品及其影视改编的介入和强调,无疑丰富了影视文学的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影视文学课程往往围绕着影视文学的相关概念、本质特征、分类、创作、改编、鉴赏、评论等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立场、审美原则、审美方法等进行评价,深化影视文学的教学内涵。譬如,从地域文化角度而言,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学,地域文学又在不同范围和程度上蕴含着特定地域的自然特性和人文内涵。在由地域文学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中,必然留有清晰而深刻的地域文化印记。如此,文学作品的审美立场、审美原则、审美方法等就被移植过来,作为审视其影视改编作品的途径和方法,这无疑为影视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譬如,对于陕西当代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陕西当代作家及其作品的评价,以及影视改编作品的鉴赏及评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影视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立足于视觉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巨大影响,对于影视这一新兴的视觉传媒相关领域内诸多方面的挖掘,拓宽影视文学的教学领域。与影视相关的问题非常广泛,包括影视文化产业的勃兴,消费文化对传统影视的冲击,视觉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地域文化借助影视媒介的传播得以提升其自身的影响力,以及文学的“触电”现象等问题。其中,文学的“触电”问题,也就是文学与影视的联姻,尤其值得影视文学课程的关注。这是因为,这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涉及到文学与影视的发展问题,即文学借助影视广泛而平实的传播方式得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影视借助文学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得以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层次。

三、立足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转变影视文学教学方式

影视文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影视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失为一种较为稳妥的教学方式。然而,还应该努力探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其他教学方式。

专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如作家、导演、演员、主题、地域等,将所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分类,对同类内容设定专题进行教学活动。譬如,按照地域划分,将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作品设定为一个专题进行讲授。电影方面,由贾平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高兴》(2009年)、《秦腔》(2012年),由实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白鹿原》(2012年);电视剧方面,由高建群的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改编的《盘龙卧虎高山顶》(2011年),叶广芩的《青木川》改编的《一代枭雄》(2014年),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平凡的世界》(2015年)。

实践式教学。在传统时期,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影视文学教学更重视理论教学,无法满足实践要求。因此,在影视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实践式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结合当代影视文化的发展状况,积极撰写影视鉴赏、评论的文章,或是创作影视剧本等。此外,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确定主题,如陕西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陕西影视受众情况、陕西影视消费文化发展现状、陕西影视对大众审美倾向的影响等等,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撰写调查报告。

对比式教学。将具体的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作品进行对比,可以选择某一个或某几个对比项,如思想意蕴、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进行对比性分析。此外,影视艺术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于一身,因此,还可以针对某一部具体的影视改编作品,将其所具有的影视艺术特征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对比性分析。譬如,将电影《白鹿原》中关中麦客的人物形象造型、华阴老腔的声音造型、面条像裤带的地域文化造型等因素,与文学文本中的相关语言艺术相结合进行对比性分析。

总之,在影视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从文学作品及其影视改编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巨大的创新性意义,无疑有助于改善影视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颖涛.汉语言文学专业影视文学教学方法初探.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2).

篇6

一、戏剧影视表演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背后,精神文明需求则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随着电影、电视等视听媒体的普及,戏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对此,社会需要大批的影视作品表演人才。

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开设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学安排主要是参照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的相关专业进行的,但是戏剧影视表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普通高校实行以上著名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显然是不科学的,一是学生的素质不高,大部分学生的表演理论知识和基本功都比较缺乏;二是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不能与高等院校相比,教师教学经验和阅历匮乏,学生缺乏舞台表演锻炼的机会。所以,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为目的。[1]

二、戏剧影视表演多元思维教学的重要性

多元思维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是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先进的表演特色与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视听资源,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表演思维和方式。目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多元思维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先进的科技资源弥补传统经验教学中的固有思维模式,做到将声乐、表演有机的结合,不仅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影视表演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三、基于多元思维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

1.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第一,要更新教学观念。在众多的艺术高校中,“重艺轻文”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都有着优良的艺术天赋,但在文学修养方面却严重缺失,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演员不只是面对的一个死角色,而是要奔着将角色演活的心态去演,赋予角色灵魂,创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而这些都需要深厚的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对剧本、人物心理、故事社会背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此,在对表演系开设的课程中,还应增加文学科目,鼓励学生们去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学修养。

第二,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戏剧影视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已满足不了它的需求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集体授课为主,小组课,个别辅导课,专业表演课等作为辅助开展多元化的教学,争取以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来赢得学生的喜爱。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提供指导、点评和建设性意见为主,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课题自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自的想象力去塑造演员形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必须依靠学生自身去摸索、去反复练习和掌握,教师只能以身作则,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启发学生们自主探索和创作。表演专业的教师要站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去观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各自的优缺点,因材施教,更好的去诱导和启发学生学习。

第三,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戏剧影视表演并不是像数学、物理等一些很抽象的科目,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觉进行教学,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为影视表演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和专业的平台,通过多媒体对一些如图片、声音、文字和视频等教学资源的呈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不同艺术派别的辨别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观看,来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提升他们的表演素质。

2.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演水平要从日常教学做起,在平时的表演活动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对人物做全面的分析,如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人物的心理状态怎么样,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何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积累的经验,一个优秀的演员,只有将编剧笔下的角色演活,完美的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才能更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演人物的生活中,真切的去感受、去体验。

3.实践表演形式的多元化

戏剧影视表演的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各大节日晚会(元旦、中秋、国庆等),个人主题音乐会、各种音乐才艺类比赛等,参与这类比赛既可以得到专业老师的现场指导,也可以使自身的表演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此外,校园内部还具有一些专门的表演社团,可以积极的参与其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探讨,提升自我素质,获取更多锻炼的机会。[2]

4.培养学生表演鉴赏能力的多元化方式

一是利用观赏性艺术表演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学习了一定的表演学的基础上,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观赏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或校内外的一些比赛作品,利用小组讨论和自由表达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演出节目进行评价,并找出作品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提高学生们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演欲望。

二是利用公益讲座和影视讲座的授课方式提升学生对表演的鉴赏能力。学校可以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邀请影视表演的专业人才,如表演家、艺术家等来校举办公益讲座,让学生们近距离的接触艺术的魅力,通过表演家对表演技巧和对剧作人物的剖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敏锐的洞察力,进而提升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3]

5.教学影视作品选择的多元化

各国影视作品的特点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方面的选取教学素材,例如欧美引领时尚潮流的好莱坞大片、奥斯卡影片等代表欧美特色的作品,可以作为对欧美表演剖析的题材,此外,在我国各民族的艺术表演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可见,世界之大,各个国家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表演特色,在选择影视素材时,教师们也应拓宽范围,做到与时俱进,择优选取。利用多样化的表演素材,扩大学生的表演范围,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视视听享受的要求更高了,信息化的时代,一切都在快节奏的进行,尤其是影视业的发展,比其他行业的更新换代更快,所以,教师们要结合实际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表演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专业的表演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综合了所有其他艺术的优势,作为近代科技的产物,它同时也是各种科技力量的综合,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影视艺术课程的开设,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学习过程

影视艺术鉴赏是指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艺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是当前影视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影视作品的鉴赏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有着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影视鉴赏学习过程可分为影视审美直觉、影视审美体验和影视审美升华三个阶段。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接性和直观性,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影视审美体验阶段是在审美直觉阶段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包含许多心理因素活动,其中想象、联想和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对影片《两只老虎》的观摩赏析,展现出人对动物和谐生活的破坏,体现出动物间的亲情,极为感人。又如电影《活着》中男主人公的一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以小见大,体现了中国人坚忍的性格,对生命的执著追求。审美升华阶段,学生与作品发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个阶段存在着感知、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作用,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理解认识。影视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学生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分析与调整

对大学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除了要明确大学影视艺术鉴赏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外,还要在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搞好影视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影响影视鉴赏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影视教学,放映影视作品或是片段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学生在观摩这些教师精心选择的教学材料时,却常常偏离学习目标,被精彩的影视世界所吞噬,背离了观摩的初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影院效应”的影响。电影观众学认为电影受传时存在一种“影院效应”,电影院的观赏环境使观众进入“梦境化的现实”,同时观众还有一种追求影院气氛,追求共赏的倾向,大家同喜同悲。影视教学中“放片子”,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注视着电视荧屏或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这种学习环境与电影院放映环境极为相似,如果任课教师调控不利,学生很容易受“影院效应”的影响。

2.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消遣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人都需要。影视本身就具有教育与娱乐的双重功能,其中消遣娱乐功能又是主要的。影视的娱乐功能能够起到精神按摩的作用,对缓解学生工作学习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学生总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寻找影视提供的娱乐,学生在观摩影视作品时很容易受娱乐心理的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学生鉴赏心理调整

影视主要通过视听诉之于感情,而情感又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欣赏影视作品是一个复杂的感情和理性的综合过程,必然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影视鉴赏时必然要进一步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活动和艺术态度等;必然要分析影视创作表演手法和表现手段的运用;必然要分析影视作品的体裁、风格、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都需要主观理智因素的介入。由看热闹的外行,进入认知主体和审美主体状态,需要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两个转变。

1.角色的转变——从普通观众向学习者转变。拥有一定生活经验,同时具备联想和想象心理功能的人,无论他文化程度如何,“看懂”影视都是不成问题的。这种低层次的“看懂”与“审美鉴赏”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学生影视鉴赏要求影视鉴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进入审美层次的鉴赏,没有一定的声光电、色彩、构图和造型知识,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素养,会影响学生对影视的全方位鉴赏。这是由影视的综合性决定的。

2.审美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也是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模式是只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学生影视鉴赏应从这个窄胡同中走出来,重视影视其他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现方式的鉴赏,才有可能全部解释影视的表现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感知影视艺术所蕴涵的内在价值。因为只有通过影视手段的运用才能使影视内容得以充分表现。

三、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完善影视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影视艺术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影视艺术课程是视听艺术课程,要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影视艺术的魅力,光听教师讲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听、记、看、议、写,听即上课认真听讲,记即做好课堂笔记,看即观看优秀影视作品,议即组织讨论影视作品,写即用学过的影视知识来写影评。

我们通过这五字教学法可以看出影视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全过程,这种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设置的编排是符合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也比较符合受教者的特点,与此同时这也确保了这门课有理论而又不失之空谈,有体系而又不失之枯燥,有观摩而又不失之放任,使学生既学到了影视艺术知识,又掌握了影视鉴赏方法,因而,教学效果得到了切实的保证。

总体来说,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又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背景;既要按相关领域培养,又要注意尽可能按学科规律安排课程。课程内容既要有先进性,又不要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严密性,使之适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充实影视教学内容

首先,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影视艺术教育选修课,但在课时的设置上不统一,应增加影视艺术鉴赏课课时,完善教学内容,整合学生能得到的知识,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其次,根据现在国内普遍的教学情况,理论性的影视欣赏课应该增加必要的互动与交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选课的主要原因是兴趣,所以有必要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逐渐增强学生的兴趣。

最后,影视艺术教育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它需要其他课程配合,它需要特殊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其中很多内容需要依赖于听觉效果,因此教室要配有多媒体设备。

(三)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尽可能减少“影院效应”和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教学中播放影视作品时应注意:

1.目的明确,有问有答。让学生明确观摩的目的所在,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看、去思索。观看后,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宜短不宜长。选取的影视素材和播放的时间都应体现宜短不宜长的原则。播放影视片断过长时,一些学生开始时还能带着问题去观赏,时间一长,往往抵挡不住影视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诱惑,而全身心投入到影视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不能自拔。

3.两遍播放法。第一遍让学生“随心所欲”,满足“视觉的渴望”,新鲜感过后,再看第二遍开始认知学习。在播放前简述故事梗概,主要情节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播放过程中应提醒学生不要过于“专心”情节,应学会“分心”,善于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变被动为主动。

4.寓教于乐,是上好影视艺术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作为艺术教育课程接受主体的学生,他们在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很自然地会对同一部影视作品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产生不同的欣赏情趣。作为施教者,在把握健康积极向上的主题的同时,还要让同学们通过课堂的鉴赏活动,去窥探美的世界,接受美的熏陶,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从影视作品中体会和学习场景人物所展示的具有美学价值的服装、手势、语言、人物个性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其他形式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通过对影视艺术知识的了解和优秀创作范例的审美解读,使受教者对影视作品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影视艺术审美的方法有所掌握,并对影视观摩中的心理活动、知识储备和融合着诸多审美心理要素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所有培养,把握电影多元化的欣赏方法,即学会怎样去“看”电影,并从中获得教益。

总之,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进而激发他们的人文追求,使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心灵世界更广阔、更深沉、更丰富、更美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认识要伴随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过程的始终,不断探索科学的、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李敏.开设影视鉴赏课的几点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1(3).

篇8

不少经典的名著影视剧中有不少优美的影视插曲,这些插曲能推动剧情,丰富人物,对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对复杂的人物形象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全面,单单通过文字,很难吃透人物精神,难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时候影视歌曲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比如我在上《出师表》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尽忠汉室的原因。我向学生展示了老版《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插曲《卧龙吟》,这首歌曲宛如诸葛亮的内心独白,刻画了他感激知遇,为一诺而鞠躬尽瘁,待功成而归隐身退的心路历程。其歌词典雅古朴,曲调深沉悠远,有古韵遗风,现摘录如下: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抒怀襟;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合唱)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上这堂课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歌词与课文相对应的句子,然后再逐一分析蜀相诸葛亮的可贵品质。同时,演员的精彩演绎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演员通过神情、动作演绎出了知遇之恩、托孤之诺,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把这些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的词语的含义,通过影像传达给学生,使他们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再加上该曲采用古琴配乐,余韵无穷,歌声平静疏旷,唱出了诸葛亮从蛰伏等待到意欲振翅高飞的心绪变化,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二、对比展示影视,逆向鉴赏文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篇9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界就存在很多问题争执不下,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大多数学校开始实施英语和专业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全民英语素质的提升。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英语课堂发挥最大的价值。依据目前的状况来看,实用主义风气盛行,人们都开始意识到法律、经济等课程的重要性和适用性,却开始怀疑文学课堂的价值。从英语水平功能的视角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字面意思、理论推断、批判手法以及鉴赏方法方面英文的阅读。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还要重视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其中主要有剖析、表现以及谈论不同层级,英语文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从文学素养和鉴赏情趣的视角进行研究,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英语文学主要是向中国学生介绍英语国家长期的本土风情和文化遗产,通过不同经典书籍和刊物的阅读,长我不同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文明传统,从而体会相关国家人民的精神领域和生活情趣。其实,《英语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中已经明确规定,英语文学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培育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基本功,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感悟西方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文化批判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英语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加强英语文学的研究力度,创造出文学界的新辉煌。

2.冲破传统媒介的限制和约束

篇10

影视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还能为语文教学提供资源。影视资源具有其独特性、综合性和直观性。很多影视作品都是根据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拍摄而成,在叙事手法、结构方式、人物塑造和题材选择等方面都体现了丰富的语文知识,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给学生以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将影视资源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初中生思维活跃,对教师在课堂上枯燥的讲解容易感到厌烦,这就给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将影视资源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再者,师生共同观看影片,能够让学生与教师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让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影视作品能通过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刺激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影视资源对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能够通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了解教学的重点。例如,在教学《木兰诗》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花木兰的形象,体会花木兰从军时和从军后的思想变化,了解她的忠孝两全的精神。由于该诗是一首古诗,其语言比较生涩,学生无法想象出诗中描写的场景,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电影《花木兰》的片段,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理解课文的内容,再通过进一步的讲解使学生对花木兰的形象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一直都是语文教师的难题。因此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写作实际上就是充分运用语言艺术,真实地记录生活、反映生活,展现生活的美。但由于心智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初中生不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不善于运用写作技巧,难以写出较好的作文。对此,教师可以将影视资源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广泛的实践机会。利用影视作品形象、逼真的艺术特点,能够将学生引入具体的写作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针对学生不善于观察的现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影片画面,启发学生对人物肖像、神态及叙事方法等的思考,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写、有法可循,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1.联系课文

引入课堂的影视资源必须要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有些影视作品较长,教师不可能全部放给学生看,否则既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选取与课文紧密相关且具有典型性的片段,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人物形象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红楼梦》的一个章节《香菱学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会对人物进行鉴赏,并总结出鉴赏人物的方法,深入体会曹雪芹写《香菱学诗》的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课开始前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与香菱有关的片段,将学生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接着引导学生对香菱这一人物进行鉴赏,探索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课后观看《百家讲坛》中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人物和作者的用意。

篇11

1985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的通知》,强调“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中文系,电影课作为重要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把“大学影视鉴赏”等艺术课程的开设,强调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2006年3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明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专科可参照执行。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这个文件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对各类型的大专院校普遍开设影视教育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影视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影视鉴赏(或影视欣赏、电影鉴赏、电影欣赏)课程来进行的,而这些课程的普遍开设时间要比本科院校晚,基本上是从2006年以后才开始开设的。由于专业性质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的影视鉴赏课程基本上是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艺术审美素质教育的影视通识教育,而开课的形式基本上是通过全院性或系部内的公共选修课,每周2-3课时。通过近5年时间的发展,基本上每所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影视艺术教育的相关课程,同时,在教学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才能正常毕业。因此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影视鉴赏课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健全人格的培养塑造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1.思想上不够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在影视鉴赏课程的定位上不是很明确。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可以说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院校的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很多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育部的红头文件的直接要求。由于是被迫开设,所以对该门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处理不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由之而来的是学校由上到下对该门课程的不够重视,尤其是有人认为在实行学分制和加强实验实训教学以后,开设这样的课程浪费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显得有点“奢侈”,因为这样的课程短期内无法给学生的就业带来明显的影响。故此,有些高职院校的影视鉴赏课流于形式,大多以无关紧要的选修课面貌出现,对师资的培养也缺乏重视,学校也疏于管理。这就造成了影视鉴赏课在很多高职院校的“鸡肋”之嫌。

2.课程及教学内容随意性大。由于影视鉴赏课程包含内容多、涉及面广,目前全国各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法,致使不少高职院校在教材的遴选、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完全是由任课教师凭自己的感觉来确定,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有较大的随意性。有的教师上课时侧重理论教学辅之以观影,而有的教师侧重观影辅之以理论教学;有的教师侧重审美教育,而有的教师侧重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应该统一,应该如何统一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教学环境不理想,教学设备陈旧。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很多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一般采用大教室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少则八九十人,多则一二百人,一到上课时间、教室内人山人海,乱哄哄一片,跟农贸市场差不多。教学班学生人数太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的难以有效管理,很多学生逃课、迟到、早退,上课说话,玩手机,带上耳机听音乐等等情况屡见不鲜。因为教室大学生人数多,教师很难做到有效管理,从而也导致教学效率低。除了教学环境不理想外,许多高职院校的影视鉴赏课程还存在着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的问题。有些学校采用电视机和录像机进行观影教学,条件稍微好点的就是采用投影进行观影教学。影视本来就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离开画面和声音它就不复存在。而电视机和投影机放出来的画面效果很不理想,画面太小,颜色失真,亮度不够,音响效果差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影视鉴赏课的教学效果,造成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望“设备”兴叹。

4.师资力量匮乏。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资是教育之本。高职院校影视鉴赏师资队伍,数量充裕,但质量却不容乐观,全国开设影视专业的高校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职院校很难引进这样的人才。现有的影视鉴赏课的教师多是各种原因的“半路出家”者。他们对影视的兴趣毋庸置疑,但因缺少专业知识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再加上他们又缺乏培训进修的机会,因此,师资力量匮乏是当前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5.教学方法单一、落后。许多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教学方法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些以观影为主,学生选修该门课程的目的就是看电影,而授课教师也就听从学生的意见,上课以放电影为主,看什么全凭任课教师来定,至于为什么看和看过后对学生的意义在哪里则很少涉及;而有些则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把蒙太奇、长镜头等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掌握这些知识对鉴赏一部电影有什么用,却完全不知。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造成学生看的很热闹,却懒于思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不到影视鉴赏教育的则应该有的效果。此外,教学时间的安排、实用性教材缺乏等问题也是困扰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的常见问题。

二、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的发展对策

1.对影视鉴赏课进行重新定位。在21世纪这个读图和影像时代,影视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也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在如此强势的影视文化的感染下,一般观众如果不具备一些影视文化的基础知识,只能被动地接受影视传媒信息,而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于现代社会,这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文盲。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影视艺术高度融合了文学、戏剧、绘画、音乐、建筑、雕塑、舞蹈、摄影等艺术元素,它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和艺术教育,培养人们综合感知能力,提高艺术审美修养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和影视课教师以及教辅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影视教育的重要性,给影视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加强影视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进行审美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影视鉴赏课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而是一门重要性不逊于专业课的素质教育课程。

2.完善课程内容体系。考虑到影视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与课时数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5年时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以下几点: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的课程内容在理论知识上应该点到为止,不宜过多地讲授,把理论融入到观影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除了着眼于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之外,培养学生影视思维能力和运用视听语言的能力也尤为重要。另外,还要注意把课程内容适当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辅助专业课的教学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素养。

3.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备。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影视鉴赏课的班级规模应该排在50-80人,人数太多,不仅造成课堂纪律难以有效管理,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教学设备上要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购买和配置新型的与教学相关的必需设备,比如多媒体电脑、性能高的投影机、效果好点的音箱、一定数量的DVD光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建立中小型的多媒体影视视听室专门用以影视鉴赏课的教学等。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考虑和地方企业实体、广电传媒单位以及社会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办学,资源共享,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富有创造性的影视教育新模式。[2]

4.加大师资力量建设。针对高职院校承担影视鉴赏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解决:一是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现有的教师去进修专业理论知识,以弥补其不足;二是创造条件加强各兄弟院校讲授影视鉴赏这一课程教师的联系,可以采取定期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让大家相互学习,互通有无;三是可以考虑适当引进影视专业的社会人士兼课,让他们和学校教师进行优势互补。另外,学校还可以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会议,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5.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观影”在影视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如果将“观影”模式简单化并作为唯一的授课方式那就完全背离了该门课的初衷,更无法达到该门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影视鉴赏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而以往的“填鸭式”和单纯“观影”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很难达到这个目的。要想改变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现状,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下两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实用的。(1)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上第一次课时,要求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大概10人左右,在今后的课堂和课下学习中经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活动,如以小组为单位就一部电影进行讨论,组内成员先进行交流,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的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把每个学生融入进去,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对活跃课堂气氛和达到影视鉴赏课的课程目标还是非常好用的。(2)利用网络平台,延展课堂教学。影视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与课时数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困扰着每个任课教师,而利用网络平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考虑到课时的有限性,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精品课程平台,甚至个人博客、QQ空间,把相关的知识放到网上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自学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建立QQ群,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随时随地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优势,延展有限的课堂教学。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58-02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对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建构人文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与其他文史专业的课程相比,当代文学是一门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学科,当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思潮变动都会影响到本课程的发展与建设,课程本身的特性要求我们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在不违背文学自身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近年来,我校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文学审美感知力与鉴赏能力培养为重点,在各教学环节大胆探索,积极进行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我校当代文学的课程体系历经多年建设而成,已较为完善,但面对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结合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新理念、新标准,我们整体优化课程内容,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中打破传统的当代文学课程重学术体系和知识传授的课程设计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立足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系统性,突出中文教育的专业性,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现代教学体系。针对课程特点和课程实际,进行教材选编、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方案建设和评价体系设计,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课程模式。经过改革之后的当代文学面向本科教育的既有课程体系,包含当代文学基础课程、当代文学提高类课程以及当代文学综合应用类课程三个知识模块,除了传统主干课程当代文学之外,又进一步充实、深化了配套选修课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针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开设选修课,并增开了一些更具综合性和前沿性的当代文学提高类选修课程,如中国当代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等,使选修课的课程结构更加合理,门类更加齐全,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整合学科知识的同时,我们又对文学史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改革,由原来注重知识的灌输到同时也强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把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结合起来。为此,我们新开了“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文学鉴赏与评论”等当代文学综合应用类选修课程,与当代文学基础课程、提高类课程相配套,探索性地全面设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压缩变化,根据学科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对传统教学内容予以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科学。注重吸收借鉴本学科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探索性地将之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较好。当代文学教学团队一方面针对课时减少、生源情况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教学定位的调整等现实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改革,因材施教,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另一方面,积极关注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制定了相关的教改方案,改变了以往注重思想观念的灌输而忽视文学审美能力训练的弊端。

1.突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分析。传统当代文学课程的讲授极其注重“史”的勾勒,强调文学史“规律”的掌握以及对文学性质的判定,文学思潮、派别论争讲得很多,这些纯理论的知识讲授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思想观念的灌输往往使得教师满堂讲述还意犹未尽,学生却应者廖廖,而真正的教学目的即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训练更难以实现。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试图淡化“史”的线索,把学生审美能力与评论鉴赏能力提升到突出的位置。这既适合于低年级大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更适合时代的需求。

2.突出文学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培养。死记硬背学不好文学,更写不好文章,当代文学课程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觉,就要求教师不仅重视字词句篇的分析和讲解,还应重视深层的意味、意蕴的审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与文学鉴赏能力。

3.科研成果转移到课堂上。本教学团队成员多有各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可观的科研成果。团队教师加大力度通过基础课教学、选修课教学、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将科研成果转移到课堂上。在当代文学课程体系的知识模块中,除了当代文学史等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上保持相对的稳定外,其他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查方式等方面都适当加大弹性指数,以利于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术个性,把女性文学、90年代小说选讲等课程逐步改造成为教师科研转化教学的第一课堂,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和学术品位,既有利于充实课堂、更新教学内容,又加强和完善了当代文学的课程体系建设。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当代文学课程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1.课堂讲授法。主要采用教师授课形式,每节课后安排5分钟左右的课堂答疑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生动明确的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重点讲授当代文学史的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使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2.经典阅读法。当代文学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教师在学期之初为学生开列出必读书目,并不对这些作品予以提示性讲解,而是鼓励学生先自己读原典,之后再根据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去查找相关背景分析与研究资料,并鼓励学生尽量地用文字去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文字内容可长可短,关键是学生要力争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见解,能言之有理。这是一个长期的审美鉴赏训练,在阅读中通过对于鲜活的文学形象、风格各异的文学语言的真切接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切实培养学生的一种文学感觉,为审美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问题教学法。“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纲挈领,以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是结合当代文学与当下文坛紧密相关的课程特点,教师与学生一起发掘当下文坛热点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例如我们已成功开展了“我看文学作品的‘穿越’现象”、“我看‘抄袭’现象”等热点问题的课堂辩论活动,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热点问题阐述观点,发言踊跃,对于问题的剖析逐步深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当代文学的热情与主动性。

篇13

1 训练学生的语感

教师要训练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每篇作品都是由字、词、句组成的,文学作品鉴赏的基本要求就是读懂字、词、句。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了很多文言文和白话文,让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困难的词句,要把需要讲解的词句分析透彻,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读懂文章之后,朗读训练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朗读的同时可以把文学作品变得立体,感受作品中描述的意境,加深对作品的体会,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朗读作品的时候需要注意,语音要准确,语句要清晰,读出作品的情感,揣摩作者的意思,深层次理解作品,一步步训练学生的语感。

2 加强课堂中的文学鉴赏活动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触及人类的灵魂,文学鉴赏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读者对作品感受和品评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审美感知、语言风格以及作品意境来陶冶情操。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资源,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体会和领悟作者的感情。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知觉能力,文学作品中的知觉能力是能够迅速反应作品的结构、情感基调,是一种完整的心理组织过程,在文学作品鉴赏活动中,知觉中产生的情感特征取决于作品所传达的感情性质和读者的心境。例如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鉴赏活动中,要把作品中的情与景和读者的心境结合起来,相互作用,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感受到景物烘托离别的情绪,离情别绪也感染了景物,从而起到良好的鉴赏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指在知觉材料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也就是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能力,丰富联想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对相近事物之间的联想,从而正确理解作品的寓意。

3 积累文学知识

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就不可能深入的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我们所说的理论知识,是一些基本常识,初中语文教材当中也增加了理论知识的部分。学生要掌握小说、传记、散文、戏剧以及影视文学等文体的主要特征,这样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方法去解读,可以让学生阅读袁行霈的《中国文学鉴赏》、杨义的《现当代小说鉴赏》、佘树森的《散文的艺术魅力》等等知识短文。要充分了解某一类作家及其作品的内涵,包括情结和主题等,还要了解文学发展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活动,把教材上的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去,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制定一些训练计划,通过训练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学知识,并且运用到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是作者表达对显示生活意见的产物,所以,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风貌,不同作者的作品也有不同的思想,同一个作者也会因为时代的变迁写出不同感情的文学作品,所以在鉴赏文学作品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作品知识以及历史知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史知识,为鉴赏文学作品提供依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