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网络课堂

高中网络课堂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网络课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网络课堂

篇1

一、前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世纪,一个网络的世纪。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必须实行有效的改革。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的不同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是当前教学改革工作的关键。

二、基于网络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我国目前的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是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课堂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但在教室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问题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班容量大,不能兼顾每个学生;课堂时间有限,师生交互不足;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影响教学效果等等。网络教学的开放性:网络将世界的学校、图书馆和其它各种信息资源联结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资源库。世界各地优秀的教师或专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供相同知识的学习素材和教学指导。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多媒体网络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和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网络学习的个性化: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在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的选择上都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在自己方便的时间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确定学习进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网络的目的就是资源共享,网上资源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轻松自如的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学生在网络学习时不仅可以接受他人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调整教学。这种交互不仅可在师生之间,也可以在学生之间出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交流,这种交互仍然可以拥有视、听形象系统通道和视、听符号系统通道。

三、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课程的要求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地区差异较大。一些大城市、地区教育较发达,但仍有很多地区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网络化教育能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别、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教学中,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同时,应尽可能使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应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讲授型模式及其优点和局限性。讲授型模式是传统班级授课方式的继承和发展。基于网络的教授型模式是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工具,综合各种教学素材,制作符合教学内容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或从网络资源里挑选适当的课件,以教学平台的形式呈现;课堂上教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课件展示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并接受信息;最后教师总结整个教学内容。讲授型模式的优点:1.教师可以使学习的认知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受控性,是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并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规定期限内达到预期效果;2.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教学内容中的事例、过程全呈现于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讲授型模式的局限:1.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易形成“填鸭式”教学;2.学生对信息量的大小无法选择;教授型模式比较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教师应正确运用该模式,同时应多以启发式教学相辅佐。

(二)自主学习模式及其优点和局限性。自主学习模式属于个别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的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更有力的学习环境支持,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也成为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三)探究学习模式及其优点和局限性。探究学习模式是以探究为取向,创设情境,提出一些适合特定学生的问题,学生通过资料检索、网上调研、讨论研习等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模式的优点:1.有利于学生思维独立性的培养;2.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容更广泛,掌握知识的程度更牢固;探究学习模式的局限:1.选定问题的可行性;2.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

五、结束语

基于网络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讲授型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的有效性都要看教师对它的驾驭能力,备课时需对教学进行良好的设计,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同事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等等。合理、恰当的选择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创设一种学生可参与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信息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2

―――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设计

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单的框架设计,其中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及结论、误差分析与讨论、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等九部分内容。最后给出网络课堂上已设计好的实验报告单,请学生参考比较。(用时5到7分钟)

二、向学生展示实验所需仪器,令其识别辨认(运用专业术语),并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以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并在随后的实验中得到解答:

①什么样的装置可视为单摆?单摆是理想化模型吗?其理想化表现在哪里?(在网络课堂上通过实验课件给出演示)。

②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需要哪些仪器,试一一列举并指出它们在实验中的具体作用与功能。

③若已知单摆周期公式,能否推导出关于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试说出该表达式中各字母的物理含义。

④在现有仪器条件下,如何使单摆周期的测量更准确,请同学们设计相应的方案。

三、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进行必要的帮助和指导。(15到20分钟)

在临近下课7、8分钟,教师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中肯的评价和总结,作为学生中的首席代表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交流试验感受、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同时告诉学生到网络课堂学生区的“自习室”完成该实验的相关习题、到师生互动区的“留言板”和“在线讨论”中与教师、学生就该实验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到教师区的“实验教学”板块浏览其他的实验探究和实验课件展示。其中的实验探究包含如下几种情况:

①如何用滴水法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②若不能测出摆长:比如小球不均匀或摆挂得很高、摆长很长,能否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③能否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④能否利用平抛物体的实验装置测重力加速度?

四、请同学们将实验仪器摆放整齐,检查实验仪器是否有丢失或破损,将桌凳摆放整齐后安静地离开实验室。

篇3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改革从来都是最具活力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求索,弄潮于改革的长河,使语文教学绽放出了许多美丽的浪花。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就是其中的一朵,折射出不同时期课堂教学理念的不同色彩。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语文课堂教学媒体是粉笔、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虽然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行云流水的板书、妙语如珠的讲解,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道德、人格、情感对学生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这些传统媒体承载信息的能力低下,传递信息的功能也比较简单机械,导致课堂形式静止、僵化、单一,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不必赘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媒体纷纷“触电”,幻灯片、 录音、录像、CAI课件等,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优先选择。这些媒体为学生传递的是视觉与听觉全方位的感官信息,能使学生进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教学由传统的平面化走向了立体化,能增加知识密度,扩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思维,拓展教学空间,从而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但在开始阶段,教师在使用这些媒体时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味追求生动形象,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下,不顾作品的内涵意蕴,硬要以多媒体画面来“言传”,甚至以课件演示替代了学生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的发挥。不少语文教师很快注意到这一误区,开始研究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思维的同时,力求保持语文教学美妙的韵味,力求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媒体的使用又上一台阶。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标志着语文科课程与教学将实现时代转型。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语文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新课程在课堂的定向上突出了四个方面:课堂不是教师表演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训练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探究知识的天地,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平台。

以这种课堂定向来审视现有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我们就会发现原本以为先进的课件演示只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改变了传递信息的手段、形式而已:原来用“人语”和“人书”传递信息,后来加入“机语”;原来只传递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后来传递“文本、图像、声音、影像”等信息。手段和形式虽有进步,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课堂仍属于“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模式,教师的“导演”角色仍然没有改变,学生仍然根据教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性。2、媒体传递的大多是陈述性的知识,很少涉及程序性知识。多媒体的满堂灌和知识的满堂灌一样,都是让学生“克隆”知识,缺乏探究性。

新的形势促使语文教师作出新的探索。现在,一些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时,不仅注意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特点的整合,更注意到了与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的整合。他们将网络引进语文课堂,促进语文课堂跨越式发展,这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篇4

  (广东乐昌市城关中学,广东  乐昌  5122000)

    摘  要:本文通过广东省“十一五”课题的实施,探索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新模式,开辟一条在网络化学习环境里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与学的新道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打造高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

关键词:网络环境;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网络以其便捷性、交互性以及对资源的共享分配方式,为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可能。

    一、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这两种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的环境中进行的阅读教学活动,不言而喻,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点成为这种新型教学的天然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题材广泛、新颖

网络有信息承载量大、更新迅速的特点,所以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也呈现题材广泛、新颖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材提供相关知识方面的不足,避免了学生由于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而造成的理解障碍。同时,网络信息紧跟时代步伐,内容图文并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语言生动、鲜活

    网络上可供选择的语言学习资料非常丰富,英文原版文章也很多。这些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真实地道,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又由于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新的词汇在源源不断地出现,一些新词、新短语、新表达最先在网络上出现、运用和普及,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捕捉到生动、鲜活的语言信息。所以,运用网络英语进行阅读教学具有语言资料上的优势。

(三)形式多样、活泼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教师有选择多种类型资料的机会,而且这些资料的呈现方式也会更加多样、活泼。虽然英语阅读训练是枯燥的活动,但是通过音像结合的动态形式输入信息,让学生在更加逼真的环境中感觉、理解语言,呈现形式活泼、有趣,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打造高效高中英语阅读课堂

    网络学习空间的开放,打破了课堂时空条件的束缚。但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并不是听任学生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浏览,而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信息整理程序

    首先,教师要依据新课标设计网络阅读环境。教师先把问题和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类,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适当地进行监控和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准备、在线选材,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取舍、加工。最后制作成一个网页课件。教师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这些网页进行高效的交流与学习。

   (二)大力整合阅读信息资源

阅读信息资源包括教材中的课文阅读资源和课外扩展阅读信息资源。对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整理,或借助图片、图表、图标等,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子、文章大意。

   (三)认真落实阅读教学步骤

   下面以我在教授人教版必修2《The Olympic Games》这一节实验课为例,谈谈具体的操作步骤。

课前安排学生搜索一些有关奥运会的内容和图片,并发送到群QQ空间,教师对学生搜索的资料进行整理、整合,形成网页课件。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在Lead-in网页的界面中,教师可以由视听、视频或图片导入要教授的相关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课通过播放北京申奥宣传片和申奥成功的短片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确定任务,自主学习。

    当学生十分渴望了解相关知识的时候,我适时要求学生进入Background网页开始阅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入网页中的若干超链接网页,并通过阅读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奥运会的精神等相关材料完成阅读任务。各小组成员在各自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如:what kinds of Olympics remains?等问题,然后小组之间展开讨论。教学中,我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围绕任务,强化训练

    进入Reading环节后,我在Fast Reading网页中设立若干超链接网页,分别就古今奥运会的不同之处、现代奥运会的种类等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快速阅读相关的阅读材料,并掌握这些实用的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课文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根据所阅读的信息、掌握的知识,进行一些语言操练或在线交流,强化训练,提高学习效果。

4、课后练习,分层要求

教师针对学生的层次对资料的使用作出不同的要求,在博客或QQ空间设立学生自学或复习时用的资源库。教师布置作业时既要有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作业,也要有训练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写作练习,同时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空间。本课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以及资源库,就:Holding an Olympic Games costs a lot of money, do you think it is worthwhile? Why? 进行小组协作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在空间里。

虽然在网络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有待在今后的探索中逐步解决,但网络英语阅读教学所具有的情境性、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和主动性等优势,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为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水平创建了理想的学习环境,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打造更高效和完整的课堂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少娴.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5).

篇5

多媒体技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展示全图,又可局部放大,是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好帮手。它改变了我们以前一本书、一根粉笔和几张范图的教学过程。

一、网络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网络辅助教学的重要方面,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探究环境,如果仅仅领先教材和教参或通过教师零星收集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

当今网络世界无疑是最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因特网访问博物馆、美术馆,这将是最为便捷的方式,其系统性的收藏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美术专题的学习研究,还可使学生从更广的角度多方面对学习对象进行考察,使美术欣赏活动更容易与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直观的印象,从而对审美对象有更生动的把握,学生更容易从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艺术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进行多方面的审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样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促成学生综合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同时还在考察研究活动中,通过查寻资料、收集图片,归类分析等活动,学生对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有了切身的感受,这种经历对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中发现,网络中的艺术欣赏其内容的丰富性、欣赏环境的开放性、欣赏过程的互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空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审美能力的形成。而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思维力、鉴赏力有助于学生在网络这个信息的海洋中快捷正确地选择处理信息,提高效率。所以说,让网络辅助美术欣赏教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新的基本理念,为优化艺术欣赏教学找到了全新的途径和方法。

二、网络辅助教学的形式

如何让网络辅助高中美术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在课堂上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方式的训练。我把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美术欣赏分为主题式、取样式、对比式等。这些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鉴赏,对学生要有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1、主题式

主题式欣赏是一种“点圆式”的信息输入方式,即以主题为圆心,以有关文本为圆的扇面组织信息输入。以讲授《礼仪与教化》(湘版)为例,对青铜器的欣赏,单靠教师的介绍总会让学生感到有些枯燥,如果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大量关于青铜器的文本资料、造型艺术、铸造技术、图像资料,进行快速浏览和广泛阅读,对青铜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作初步分析,那么这一步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渗透了构架信息结构的能力。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设计以“青铜器”为主题的主页,主页中有文本材料,有图像资料,还可以有声像资料。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或通过网络点击,进行投票,选出最佳主页,学生再进行修改,总结。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条件下的主题是以网络为平台,以主题为圆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广泛的信息为路径,以教师所立目标为导向,以评价为约束的全新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完全打破了以往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无动于衷地听――老师不分主次地发问――学生心不在焉地回答――老师“交”给学生一堆标准答案――学生如获至宝地收下。网络的辅助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设计学习主题――学生上网去检索、筛选、进行快速浏览――然后分析、研究所得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知,形成判断――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利用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学生写学习收获、体会――教师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过程、方法与结果,并加以总结深化。

在整个主题式欣赏过程中,学生知识量明显增大,而且通过反复筛选,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鉴别、判断,择取有效信息,抛弃无效信息,这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今天,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2、取样式

所谓取样式,指的是根据教材及目标重点、要求,在众多图片材料中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精彩部分进行细究。它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走进经典,在记忆库中存储有价值的材料,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时可插入民族乐器的演奏;如:《春江花夜月》、《高山流水》等的古曲民乐。在欣赏欧洲古典美术作品时,可插入西方管弦乐器演奏的《蓝色多瑙河》等协奏曲、圆舞曲。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根据个体发展的需要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点”上信息的掌握,了解“面”上的状况。如教学《古代宫殿建筑》时,由于我们的学生地处山区,他们对宫殿之类的古建筑大多数局限于图片及电视剧,所以我先让学生仔细体会和品析教材中的介绍,接着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文本材料,图像资料和声像资料,观看故宫建筑的情景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古代建筑中独特的木结构,布局的巧妙,完美的色彩运用和意境的优美。与以往的古代建筑欣赏相比,学生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所需要的关于故宫建筑的知识,而且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取代了教师“保姆式”的教学,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篇6

为了能在达到本课题教学目标要求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功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我决定采用网络探究学习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学实验活动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网络来查找资源,主要是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3.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通过活动自己归纳出衡量价值观的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

4.引导学生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合作探究,自行(或与他人合作)研究当今社会中形形的价值观,进行合理的评价,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一个演示文稿或网页,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课堂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一)学生方面的准备

1.安排在网络教室的座位、对学生进行教学分组等。

2.选择几位熟悉幻灯片或网站制作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中起技术骨干作用。

3.每组选择两名学生,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在课堂探究中起组织者作用。

4.介绍网络在线投票和在线测试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5.针对学生尚未养成课堂讨论的良好习惯,进行了一次如何有效开展课堂讨论的指导。

(二)教师方面的准备

1.制作一个Word格式的“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材料。材料内容包括学习重点和学习提纲。

2.制作一个题为“中学生价值倾向评价”的PPT演示文稿的格式模板,供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备用。

3.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一个“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专题学习网站。

4.将以上三份学习材料在课前保存在网络公共文件夹中,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

三、课堂教学过程回顾(教学时间为45分钟)

四、课堂教学实验的反思

这次教学实验得到了学校“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小组老师和学校信息技术中心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根据课题研究小组的指导性意见,结合个人反思,笔者对这一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

(一)比较满意的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新颖。能大胆利用网络教室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这是在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更高层次的应用。

2.本次教学实验课突出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教学重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过程,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这一课堂教学实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上网查找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等活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渗透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利用网络教室开展教学,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作为学习、交流工具的一些基本功能。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1.选择合适的探究性的课题,更能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选择的课题过于简单则不足以挑战自我,过于艰难则有可能磨灭斗志。只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性课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调动学生运用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各种手段,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篇7

1.网络教学模式的环节及流程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教学模式分为“创设情景――提出课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课题小结――网上测试――课题延伸”7个环节.其中创设情景结合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度选择实验或课件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和网上协作这两个环节并列,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具体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2.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

流程图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采用该模式进行教学有两个与其他教学模式不同的特点.其一,实现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个别化教学;其二,增加课题延伸部分,引导学生课后自主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搜索,实现物理课堂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3.网络教学模式的结构

网络教学的结构如图2所示.

二、网络教学条件的创设

实施网络化教学,必须从软件和硬件出发努力创设教学条件.

1.硬件条件

首先要有网络技术教室,要有服务器,配上专线供实验班的学生上网,每个学习小组(4~6人)要有2~3台电脑作为学习工作站,1台教师机,可以对教学媒体进行控制,也可以关注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进程.

2.软件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量的物理资源和信息,如何给予?笔者认为软件建设的核心在于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包括习题、课件、视频、虚拟实验室等等诸多信息.

三、开放性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为何要改革?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过于封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呼吁探究式学习,呼吁开放性学习,那么网络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思考哪些开放性问题呢?

1.教育观念的开放性

网络教学模式实践后不难发现,由于资源和活动的开放性,如果控制不好,容易出现教学结构松散,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决定的.网络上的物理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资源的传播与交流具有多向性,而且借助于计算机媒体实现了知识在时空上的跨越.正是因为网络教学资源具有这些特点,所以我们的网络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更具个性化和自主化,课堂显得无序.

无序化的课堂导致思维散度较大,有可能偏离教学重心,不过牵引太多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两者权衡起来看,学生的思维发散更重要.如何控制课堂呢?物理教师必须改进教育理念,扮演好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对于提供给学生的教学信息资源要精选,对于学生选择的组合及其对应的探究过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指引能够具有针对性.

2.教学时空的开放性

纵观当前的教学时空,教室是学生获知的主要来源,网络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空间上有很大的变化,学生间交互性的活动探究形式可以打破同桌、同组的空间限制,甚至于有时还可以是在校外的交流.

另外,传统的一节课40分钟或45分钟,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是可以完成教学内容.采用网络教学模式,要想完整地实施课堂探究整个过程45分钟显然不够,为此教学时间应具有开放性,对探究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确保45分钟的自主、合作探究具有高效率,同时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探究延伸到课外.

篇8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来,比如我们常说的多媒体教学。它是一种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为一体的较为先进、新颖的教学方式。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它能通过其自身的诸多功能将我们所学的化学内容更直接、更生动、更形象地展现出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所要学到的化学知识。因此可以说,多媒体等一些网络技术是实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通过网络技术来努力营造一种适宜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要通过应用现阶段较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努力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就地取材,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内容,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以及更为真实地体会到其实化学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学习水的基本构成时,我们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等一些网络设备和技术来演示一些与水有关的视频以及画面,像播放一些和水有关的影像,或者放映一些因水而导致的地质构造图,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来思考一些与水有关的诗词成语,进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并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去探究水怎么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存在,它自身的主要成分又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可极大地刺激学生内心潜在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实现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目的。比如在对二氧化碳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一些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将其自身的循环过程以更为形象和更为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像我们在生活中所常用到的干冰以及二氧化碳等,还有常见到的人工降雨以及舞台效果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放一段舞台剧,让学生自己认真、仔细地去看清楚干冰是如何制造以及如何应用。当然也可以选择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神话题材的电视剧,像《西游记》《大闹天宫》等,让学生们可以更加形象地去观看二氧化碳。应该说,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这样就能够在实现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同时,也有力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在提高课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认知能力。

二、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实现化静为动

一般来讲,初中阶段的化学教材相对比较枯燥、抽象,像我们要学到的分子以及原子等一些较为微小的物质粒子,尤其它们自身的形态构成以及实际运动状态,是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到的,而且用语言也根本无法准确地形容,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采用一种合理的教学措施以及教学手段来营造一种教学氛围,并教材中的知识准确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已经成为当前促进化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利用网络技术恰恰能够很好地解决和缓解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像动画以及图片或者声音等,去模拟一些微观世界的实际运行状态,同时也可以将教材中那些比较抽象的符号能够以更加形象以及更加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意识形态以及概念,并最终实现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目的。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48-01

1.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学生上升为教学诸因素的中心;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

在这种大背景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无疑提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网络不仅仅为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交际环境,学习者可以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知识,而且教师也可以从网络真实语料的大仓库中,将可理解的部分提取出来。可见,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市场,彻底改变了以书本教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创建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现代信息技术,可大大调动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鉴于此,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课教学应该是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再创造":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与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主要指多媒体网络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2.网络环境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准确诊断和及时反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

2.1混合式的教学场景,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创设言语交际情境,使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能说。首先,通过师生对话,引出过去式的顺口溜,让学生有节奏朗读。其次,再次通过师生对话创设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和情景"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此环节,学生通过俩俩交流合作,谈论过去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开火车活动,进行一问一答。再次,通过Stand-up,Sit-down的记忆游戏,学生们快速说出常用词组的过去式,从而引出正确的动词过去式发音。顺口溜演唱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开火车游戏和记忆游戏则体现了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用"的教学理念。

2.2根据促进思维技能发展的教学理念,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语言表达的思路,进行知识建构。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征知识,能有效呈现思维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能促使学习者更好地组织自己所学的概念,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效地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3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加强了师生学习和情感上的交流,为师生创造了实现构建主义理念的客观条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网络环境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3.1要注重实现从"教书匠"到科研型、创新型、反思型教师的转变。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研究,最关键的问题是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即由过去的以"教"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旧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的"整合"教学新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3.2要注重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整合,把英语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探究、协作交流和测试的工具。

3.3要注重优化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在同一时间里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并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从而造成了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却消化不了的局面,以致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而网络教学的应用,则能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材施教的目标得以实施。

3.4要注重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传统课堂教育强调的是书本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课堂教学的小环境与学生丰富多采的家庭、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严重脱节。面对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整合,把以教科书为中心转向利用多媒体组成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大课程中。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得书籍、光盘、网络上的信息及软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以此提高实践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网络环境下英语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时,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最有效地优化高中英语教学,反之,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就可能会走弯路。

4.1要注意避免一味地追求在英语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我们知道,恰当合理地运用网络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然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例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学生和教师的口头交流可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情感学生,而网络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此,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4.2要注意避免用计算机显示屏幕替代黑板。有些英语教师把计算机显示屏当作黑板,课前将整个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甚至整个教案都输入计算机,课上一一显示。我们知道,传统的优秀板书不仅精练,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对板书内容随时进行调整、修改。而若用计算机大屏幕完全替代黑板,一方面易造成学生视觉感知僵化,另一方面也由于计算机屏幕难以在一屏当中显示整节课的内容。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其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教师应根据网络教学的许多新特点,精心的设计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有所收获,切实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克东 谢幼茹;《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科技出版社;

[2]王珠珠主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与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篇10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引入使教学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形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形式更加视觉化、多样化、生动化,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和其思维的过程和实质,也展示了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日渐丰富多彩。

一、利用多媒体,活跃学生思维

利用多媒体网络来辅助教学,以其生动逼真的画面,动听悦耳的声效来创造教学的文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清晰化、具体化,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尤其多媒体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1.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而枯燥,教师仅靠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工作,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结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老师也累得够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高中生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同时他们也具备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能力,作为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首先就要让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其次,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将多媒体网络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能展示一个文图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课堂教学,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们在数学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2.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优化教师的教。数学是集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想象力等为一体的学科。数学学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抽象与发散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对于习惯了形象思维的学生,要让他们实现抽象思维的过渡是很困难的。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集图象、声音、色彩、变换、旋转于一体,拓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讲解与《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问题时,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制作了正方体图形,利用转、移、截、展等网络技术手段产生立体效应,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我的设计意图,使学生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长方体的12条棱中有这样的一组棱所在的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的深刻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事实证明,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讲解空间立体几何时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数学教学将学科特点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立体几何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是高中数学的教学难点。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体现的作用尤为突出,运用多媒体让立体图形在屏幕上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以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领悟图形中各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和其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例如:讲解《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资料,然后整理所查询的资料,提出与三视图和直观图有关的实际问题,最后我通过动画课件,让学生归纳出了三视图和直观图的概念,充分揭示了三视图和直观图的内涵。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二元交流转变为教师、学生、计算机之间的三元交流,这种转变突破了课堂限制,拓宽了学习空间,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有助于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

网络技术教学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整合到一起,利用多媒体投影工具显示出来,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某些元素也会留给学生更为深刻的印象,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在讲解《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拉链演示双曲线的形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给学生一个非常直观的双曲线的印象。我发现有些同学已急不可待地将事先准备的拉链照着刚才的演示画起来。在评课的时候老师们都有一种同感,就是在讲圆锥曲线的时候,感觉书上的演示讲解,无论是双曲线,还是椭圆、抛物线,在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在实例演示的时候特别费时费力,而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相关曲线的演示既美观又准确,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篇1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在思想品德学科中被广泛地应用。它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本人深感网络环境下思想品德教学的天地之宽,深感通过网络等多种媒体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命活力。下面仅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求教于同行,以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多媒体技术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加形象化,增强学生“学”的动力

学生对形象的兴趣大大高于对教师的讲解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下载一些图片、视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等,展示给学生,将以前黑板很难给学生呈现的东西带到课堂上来。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个人与集体》一课时,首先播放了神九飞天和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工作的视频给学生,然后再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就非常的投入。将抽象、静态的教学转化为形象、动态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积极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

二、多媒体技术使思想品德的教学形式更多样化

思想品德由于其学科特点,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多媒体教学就能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丰富上课用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去查找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优良的意志品质》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查找关于及时尚歌星周杰伦的资料和视频。学生从中明白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学生比较喜欢周杰伦,课后也乐于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和视频。学生的亲自动手比教师的单纯讲解会深刻得多,从而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多媒体技术促进了思想品德教学信息的有效反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运用多媒体技术后,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信息密度更大,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并能通过人机对话,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得到检验和反馈,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过程中,相关知识点的预习,我们都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解决,很多知识学生在课前都已经基本掌握,课堂和课后学生的学习任务大大减轻,而对思想品德学习的主动性则大大提高,多媒体技术给思想品德教学效益的提高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四、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加情境化

篇12

现代高职教育除了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充分开发第一课堂之余,挖掘第二课堂资源成了高职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利用SNS网络开展教育教学不仅成为可能,也成了一种需要。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普及,网络已成为高职学生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其存在不少负面作用,但是一味回避倒不如顺应潮流,主动应对。如果能够合理运用,趋利避害,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完全可以为教育改革所用。近年来,社交型网络SNS发展迅猛,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便有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就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充分利用社交型网络SNS这一平台,设计、开发针对性强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其在高职思想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SNS的概念

SNS的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创立的六度分隔理论,其对现实的社会结构进行模拟,从而建立虚拟现实网络社区。

SNS是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首字母缩写,翻译为中文就是“社交网络服务”。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网络平台,其实质是把我们现实中的社会关系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上,通过互联网载体,形成一种交集点多而且复杂的网状服务结构。SNS的交流模式大致包括好友圈、信息分享、公共话题、即时聊天、新鲜事、娱乐交流等方式。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就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一种新事物。

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与传统的德育课堂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传统的德育课堂是专业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实践之中的感悟与运用则不可能在第一课堂里完成,这时就需要在教学计划之外开设第二课堂,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完成预期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和推广,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应运而生,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第一课堂教学的内容,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还拓展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空间。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好SNS这一网络平台,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有效促进深层次交流,发挥高职思想教育改革带来的优势。

二、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在高职思想教育中的优势

1.取材丰富,内容广泛,与时俱进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基础知识为主,而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广泛,涵盖了包括社会工作、学生社团、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许多第一课堂无法触及的方面,其素材丰富、内容广泛、与时俱进,这是传统的第一课堂难以企及的。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在传统课堂之外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只要是网络能够触及的地方,都存在着教育的素材。因此,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的教材更新快,与社会联系密切,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活力。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学习中,不会缺乏新鲜感。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的舞台,提高了其综合能力。然而,目前许多第二课堂的信息没有实现有效交流,诸如学校团委的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可以与高职思想教育联系在一起。团委、系部、社会服务机构每年需要大量学生志愿者承担各种社会角色;同时,就业压力增大,为了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高职学生也渴望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完成由学生到社会工作者的角转变。只可惜由于信息不畅,造成了资源浪费。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可以较好地实现双方信息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育人的功能。

2.灵活性强,形式多样,易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相比传统思政课堂教学,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不以班级、年级、专业甚至学校为单位,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每周的学时也相对灵活,地点也不会局限在教室中,教学形式灵活、自由。据统计,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未能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他们的学习能力往往不强,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有很多特长,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和中考“唯分数论”观念的作用下,他们的才华被压抑,而社会、学校、家庭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以成绩论英雄,形式过于单一,导致这些学生普遍有厌学情绪和自卑感。如果我们不分析学情,简单照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仍然坚持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采用传统的“一对多”单向教学模式,那么教学方法只会局限于理论说教,最终会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陷入缺乏灵活性、主动性的恶性循环,这对培养、挖掘学生的个性是十分不利的,其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形式丰富多彩,其立足于中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与时俱进,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在教案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上注重主体的特点和参与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以及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德育效果。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与时俱进,与社会实践结合紧密,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学习,增加阅历。总之,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灵活性强,形式多样,易于调动学生。

3.顺应时展趋势,开发、实践、运用迅速,推广较容易

当今世界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社会行为。我国于1994年4月接入了国际互联网,短短二十几年,互联网事业以迅猛之势快速席卷全国。网络传播以其传播速度快、没有地域限制、信息量大等独有优势,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世界的新型媒介系统。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其中学生群体占25.1%,互联网普及率51.7%,并且这一趋势仍在保持持续增长。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开发、实践、运用方便、快捷。在信息传播效率上,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所要的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实现即时更新,资源广泛共享与及时修正。例如,2015年我院医学系大胆尝试,利用网络第二课堂策划、组织,最后成功举办了在A市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该团队是由院团委发起、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利用网络第二课堂自行组织的暑期“光盘”行动宣传小队。指导教师是学院团委利用网络第二课堂在全院教师中召集、选拔产生的,在活动过程中负责对团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培训和指导。培训内容包括“消防逃生”“礼仪修养”“人际沟通”,教师定期远程为团队活动提供目标和方案。在五十多天的暑期实践中,宣传小队一共提醒三百多桌客人注意节约粮食,使餐桌菜品剩余率低于10%。团队成员还利用在学校所学的营养学知识,向客人介绍各个菜品的功效和价值,受到了实践单位及就餐客人的一致好评;另外,团队成员还把第一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团队成员鼓励客人只开包厢节能灯,建议不打开照明灯。客人没有来之前不打开空调,以此有效节省每一度电。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渴望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社会沟通能力,希望在毕业后可以顺利走入社会,升华自我。通过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学生纷纷反映受益匪浅。在这一案例中,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团队微博、微信开通率高达100%,甚至还有专门的QQ群,使更多学生了解了宣传团队的工作,并壮大了团队力量。团队成员发动其他学生转载有关环保、勤俭的新闻和知识,通过网络第一时间活动信息,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SNS的社交平台有效整合了各种传播手段,满足了高职学生的信息需求,其不仅可以主动获取或信息,而且可以实现突破时空限制的交流沟通。此外,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还可以突破地域界限,实现传统第二课堂的全球资源共享,这为第二课堂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其顺应了互联网时展的需要,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SNS的网络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着传统第一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还为第二课堂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增强德育教育的内化效果。未来课题组将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篇13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以及经济、管理类等各专业教学中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培根(F・Bacon)指出:“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轻视数学必将造成对一切知识的损害,因为轻视数学的人不可能掌握其他科学技术和理解万物。”可见高等数学在各专业的本科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1]。通过学习高等数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敏锐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简练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甚至比学到的数学知识还要重要。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4]。然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接触的新观念新事物日新月异,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网络学习高等数学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大学的学习生活完全不同于高中的学习生活。在高中学习阶段,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学校老师和家长都会对学生严格要求管理,学生所有的时间都会被老师和家长安排得满满的,什么时间上什么课,甚至自习时间学什么也被安排下来,当然学生不用思考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而且高中生往往与外界社会接触很少,没有手机也没有网络,生活相对简单。但是,到了大学以后,大学生大都远离父母,没有了来自高考的压力,也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严密监控”,过上了“自由自在”的集体生活,被固定下来的学习时间也减少了,反而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一时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这些时间,加之大学的学业难度和深度远远超过高中阶段,尤其是《高等数学》,很多学生还处在中学那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在学习知识时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甚至很多学生将大部分的自由时间都沉迷于手机网络或者网络游戏中。然而,现在手机网络发展如此迅速,无线网络几乎覆盖学校的每个角落,用手机购物、聊天、看视频等都非常快捷方便,这样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无法专注于学习,时不时就想掏出手机来看看,甚至有的学生上课过程中也忍不住玩手机,严重影响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数学学习融入到玩手机中,让学生在关注手机的同时也在关注数学学习。

大学的学习生活区别于中学学习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自主学习。在大学中,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这些时间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支配的,既要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又要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更多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自己。因此要想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网络学习高等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下的学习时间就是关键的切入点,这也是俗称的“第二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手机网络随时随地地进行。随机手机网络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在答疑时也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制约,通过手机拍照将不懂的问题利用聊天软件发送给老师,同时老师也将解答结果拍照发给学生,非常快捷方便。但是,许多学生的问题是有共性的,好多学生也不好意思开口问老师,而且学生数量相对老师来说多得多,老师们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造成答疑效率低。因此我们想到了一个办法,通过建立QQ学习群或高等数学学习讨论组,如果有学生有问题可以把问题发在群里,群里的同学们和老师们看到问题后就可以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老师答疑的效率,关键是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课老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如果有同学积极地解决了群里的问题,老师就会给予相应的表扬奖励,同时,如果有学生能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自己也会感到无比光荣与自豪,对他自身也是一种培养和锻炼,更激发了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久而久之,会引导更多学生积极投入到这种“第二课堂”的教学与学习中。

我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发现这种方法对现今的大学生还是非常有效的。这个方法的实施初期,有些学生还不是特别主动,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无形中将学生的自由时间引导过来学习与研究,学生在教室、在宿舍甚至在食堂都可以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充实了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相信,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高等数学的教学,而且适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通过这种“第二课堂”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应当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推广使用,一定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另外,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更积极主动地探索更多关于手机网络在高等数学学习方面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张运权.数学在理工科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19(4).

[2]舒苏.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27(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