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中地理情境教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285-01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认知活动。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地理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等等,能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理解掌握地理原理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包括对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对发现规律的兴奋,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可用的情境进行比较,选择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情境。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地理教学情景要有具有针对性,首先创设的情景应以学生为主体,要切合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情境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要杜绝重形式不求实质的地理情境化设计。
其次创设的情景要紧扣教材,必须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依据教学的目的,有一定的方向性,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启发性原则
地理教学情境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境的设计要体现高中地理学科特征,要与学生的智力和水平相适宜,要设计好适宜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在启发的基础上,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地理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面对适当的难度,经受锻炼,尝试成功。借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趣味性原则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教育家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创设的情景在内容和形式上要丰富多样,新颖活泼,突出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究愿望,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欢快愉悦的学习气氛,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问题有兴趣,并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其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四、互动性原则
地理情境只有具有互动性,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地理情境创设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地理情境创设不能因为太注重情境而脱离学生,否则,学生将无法建构新知识。学习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地理情境创设应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课堂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互动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师生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师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探讨、丰富课程的过程。在互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能够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形成合力,良好的角色互换和平等交流,既能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度,又能发挥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的最优化。
五、简洁性原则
设计的问题情境,表达必须简明扼要,准确清晰。问题是学生内心真实存在的,是他们确实感到困惑的,不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地理情境具有简洁性,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提高听课效率。地理情境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如果一个情境设计,很牵强甚至繁琐,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给学生更大的压力。目前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在日常教学,如果要将所有的问题采用情景教学,那么大纲、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本完不成,也因此很多教师对情景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情景教学要少而精,特别是情景问题的设计,应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就如一句广告词:简约而不简单!
教学实践证明,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嘴,加深了对所学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的地理知识。下面是笔者在新教材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的探索。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地理,把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到平时生活中充满着地理问题的种种奥妙,使他们倍感亲切,内心感到地理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例如,讲“气候与房屋建筑”时,先让大家回答我校附近农村老屋的建筑风格,这个谁不知道!于是,大家踊跃发言,都能说上一些共同的特点,最后达成共识:民居以不封闭为多,平面与立面的处理非常自由灵活。屋脊高,进深大,防热通风效果好,在平面的处理上尽可能采用置小天井及前后开窗的做法,房屋的朝向多为向南或向东南。这种建筑风格实际上与此地的气候相关甚密,因为这里气候湿润,无严寒酷暑,唯夏初有一段湿热的梅雨季节。再让大家思考最近几年几个居民区房顶风格由平顶向带有阁楼的尖顶变化,除了美观外,很大程度上也考虑到了通风、隔热、防水的问题,“十个平顶九个漏”、“买房不选平顶楼”,反映的正是平顶的弊端,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地理问题无处不在。
二、创设“问题”情境
常言道,学始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冲突,或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障碍,从而去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提问。
例如,在讲日界线知识点时,可举例双胞胎兄弟,弟弟比哥哥晚出生一小时,所以他屈居老二,大家能否想办法让这位哥哥管他弟弟叫“哥哥”呢?这一问学生很感兴趣,探索、讨论不断,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带着问题,最后大家轻松地理解了日界线两侧日期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讲热力环流时,让学生处于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中,在问题中解决“问题”:冷热不均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
三、创设“激励”情境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造各种表扬的情境,常用鼓励性的语言,经常告诉他,“你能行!”。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而且会产生感情的共鸣和目标的认同,主动接受知识。例如,在介绍完三圈环流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后,我请一位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判断风带中的风向时,他一时不知所措,我就耐心地引导他伸出右手,手心朝上,四指方向表示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大拇指的朝向就是该风带的风向,进而鼓励他用左手来试者判断南半球风带的风向。当我送给他“你不是判断得很好嘛!”时,他的眼神、面容流露出的不止是掌握了新知识后的满足感。
四、创设“民主化”情境
创造力能最大程度得到发挥的首要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教材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理解和正确的指导。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新教材,更应发扬民主。因为新教材毕竟使用的范围、年限有限,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使之日趋完善。
例如,课本在介绍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时,既提到“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又提到“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很多学生提出哪个作为“赤道平面”的概念更加合理?课本是否太累赘?我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爱思考的好习惯,也觉得这个问题有道理。作为概念,一句“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足以解决问题。当然,也要允许一部分同学暂时保留自己的意见,通过以后的学习慢慢领会。教师以平视的目光看待学生,帮助他们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让他们觉得我与老师也可“面对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因为即使错了和失败了,老师也不会批评,同学也不会耻笑。
五、创设“操作化”情境
情境教学是教师对传统的地理课堂的一种突破,打破了传统枯燥乏味的地理课堂,将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保持融洽的关系,对于地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探究。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地理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地进行探究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高中教学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的是知识的接受者,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对于所学习的知识没有任何思考,所以,地理的教学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并且教师的教学也没有质量的保证。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的经纬网时,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授关于经纬网的知识,并且解答书上以及训练书上的例题,告诉学生关于经纬网的题目该怎么做。学生在听教师讲的过程中,脑子没有得到思考,就会导致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的时候还是处于不会的状态。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只是让教师看到学生表面上的学习状况,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地理解。所以,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主动学习。
二、高中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
1.利用故事创建教学情境
高中生对于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时,应合理地给学生讲与本节课有关系的小故事,让学生提升对于地理知识探究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故事情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地理课堂都在高效率中度过。例如,在教授地球的公转与自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坐地日行八万里,这是在什么地方?学生这时肯定会吃惊地进行讨论,并且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进行质疑,这就合理地让学生掌握了地球公转与自传的知识点。教师通过故事的教学情境,就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教师的指导,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增强学习地理的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来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小学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交流更多的地理问题,加深对于地理的认识,与教师共同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章,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来讨论什么是地球活动,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太阳活动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然后再派代表来发言,表达出自己小组内对于此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指导,让学生增强学习地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很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找到地理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情境,来提升自身对于地理学习的看法,完善自身学习地理的能力。
3.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创设日常生活情境时,要让学生树立生活中有地理、地理中有生活的概念,将地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发挥地理学习的最大作用。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可以激发最大的学习乐趣,教师适当地给予学生指引,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城市与城市化的知识时。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城市化带给自己生活的变化。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有关城市与城市化的知识。这个例子更真切的说明了地理知识对于日常生活的解释,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并且合理地与所学习的地理相结合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在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并积极地与教师交流关于地理学习的最佳方式,提升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成绩,为自己的高考做好积极的准备。
总之,情景教学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大突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教师与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让课堂教学效率更为高效,学生的学习成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一、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1.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先进性
在当前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人员仍然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导致教学工作缺乏创新性、先进性。具体表现为,理论知识讲解部分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重较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较为被动,厌学情况明显。同时,由于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对地理信息技术、城乡规划等知识较为陌生,在其学习的过程中极易遇到问题,若是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进而对学习形成厌恶、烦躁的心理[1]。此外,由于人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到同一项工作上,教学人员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使得课程教学过于乏味,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2.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节
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过于关注课程进度的完成和课程内容的讲解,对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和地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够关注,导致学习僵化现象较为明显。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由于地理学科与生活实际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若是地理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就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2]。对当前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可知,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教学方式不够科学,理论知识讲解所占比重较大,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过于僵化,对地理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其地理素养的培养。
二、情境体验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技术营造情境
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人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借助音频、视频、图片以及影像为学生营造较为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其能够对课程内容中较为抽象的部分产生深入了解[3]。同时,教学人员可以凭借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产生一定体验,在听觉和视觉等方面获得较为直观的感受,进而促使其地理学习能力以及地理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在“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可以为学生播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和实况影像,学生在观看图片、视频、实况影像的过程中会对大自然的力量产生一定感受,然后在后续课程讲解中,学生就会对课程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专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利用动作表演丰富情境体验
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教学人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教学小道具,进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与教学人员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4]。同时,教学人员还可以带领学生利用双手进行课程教学,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使其思维得到延伸和深化。
例如,在低气压系统与高气压系统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学人员可以将利用左、右手判断天气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具体方法为:用右手代表北半球,用左手代表南半球,当出现低压气旋时,?⒋竽粗赶蛏希?表示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向上运动,而其余四指保持自然握拳的状态,表示气旋在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情况。教学人员带领学生一起运用双手对气压气旋运动的不同情况进行表示,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深入理解,进而轻松掌握低气压系统与高气压系统相关知识。
3.利用游戏教学法提升情境体验教学趣味性
做游戏是人的天性,由于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其仍然保持着爱做游戏的天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可以巧妙的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天性开展符合其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5]。教学人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设游戏教学环节,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使其在游戏教学情境中获得愉悦的感受。
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人们普遍认可情境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无法领会情境教学的实质,不是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就是生搬硬套别人情境教学的案例,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积极掌握正确的情境创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善于利用学习动机受自身情感驱动这一特点,巧设导入情境,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教学“洋流”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出示一副太平洋附近地图,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2011年,日本福岛因地震造成核泄漏,中国和美国相比,哪个国家受到的影响较大?为什么?”这时,学生会根据地图上三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回答出“中国距离日本很近,所以中国所受影响比美国要大”。这时,教师给出答案“美国所受影响比中国要大”,学生会感觉异常惊奇,对“洋流”因素产生强烈的探索欲,积极主动地投入这节课的学习。精心创设导入情境,既可以利用客观时事吸引学生眼球,又可以用学生认知上的矛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对“洋流”的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良好开端。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思维
学贵有疑,疑问和思考活动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问题则是影响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导向。教师应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设置课堂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提问进行思考、分析、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时,为了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学情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气候变化吗?其主要表现有哪些?”“按时间尺度划分的话,我们可以把气候变化分为几种类型?”“全球变暖对我们有什么实际影响?”等等。这样,在有具体问题的情况下,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自主分析所学内容,从而总结出相应的答案,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有效拓展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通过这样逐层深入的课堂问题,推动学生思维深入发展,又可以改变学生僵化低效的传统学习模式,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多媒体辅助情境,深化学生理解
高中地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仅靠教师理论上的讲解往往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简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例如:教学“冷热不匀引起大气运动”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大气放热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幅大气放热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等几个环节的具体过程。有了直观的图片展示,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这些变化过程,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记忆表象,便于理解教材内容的描述。同时对大气放热知识也会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自主总结出大气运动的一个过程,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也会有积极意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有效消除地理学科抽象性特点对学生学习产生的不利影响,把抽象难懂的文字叙述化为具体简单的图像表示,是加深学生理解、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