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篇1

一、初读,扫清阅读障碍

这一环节要注意课前的激趣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把学习文言文过重的心理负担卸掉,轻松上阵,愉快地进入课文。主要任务是通过圈点,记下初读过程中发现的陌生字词。解决的办法不是老师直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注音解词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或相互利用工具书去寻求答案。好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遇困难想办法解决的方法。我在上《孙权劝学》一文时,发现孩子们提出了“孰若孤”一句中的“孤”念成“弧”了,“遂拜蒙母”一句中的“遂”读作“逐”了,这都是我备课中未预设到的。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这两个字的认识,还区别了两组形近字。

二、再读,掌握节奏和停顿

再读课文,目的是注意停顿,让学生读得通顺流畅。教师可以先范读一下,然后分小组一边读,一边评价,相互比较,对重点的难以划分的句子勾画下来,交由小组讨论。老师只是引导一下,停顿难的关键在哪里。对于《孙权劝学》一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肃遂拜蒙母”等语句要充分调动学生反复朗读,从中找到正确的句读。这一步骤的关键,教师要营造学生积极朗读和讨论的氛围。不要吝惜教学时间,这一关过好了,对于下一步骤很有

帮助。

三、互读,理解文章大意

大多数教师包括我在内,平常教学文言文最爱,最喜欢讲翻译,生怕哪一点没讲到,或者没讲详细,于是一堂课滔滔不绝,结果是老师疲倦、学生反感,达不到培养孩子阅读文言文能力和方法。这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孩子结合注解进行朗读。老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我在上《孙权劝学》一文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孙权是如何劝学的?什么地方体现出孙权的善劝?吕蒙“乃始就学”后有什么进步?文中如何表现这一点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之后集体交流: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大家各抒己见。然后集体讨论,有的学生借助工具书帮助解答,我想总比老师直接讲解要好得多,毕竟给了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研读,总结升华

在理解了文章大意后,重要的一点是细细地研读,所谓研读,即钻研阅读。由于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特殊个性,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只重在明白“说什么”,语文更在乎探究“怎么说”。即不仅仅满足于对课文言语内容的理解,更重视对言语整体的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功能去触摸和体验语言的形象美和精神美。因此,语文学科的“研读”,并非只是简单地抽取内容的理性信息作逻辑层面上的处理,它同时也研究揣摩语言在表达思想内涵上所体现的情感之真、精神之善和形象之美,充分体现研读过程中学生解码吸收心理流程的多向辐射状态和个性化读解的丰富性。有咀嚼味道地读。仔细揣摩人物的情感。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小声读和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人物的语气、语调和情感。例如,①“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怎样表达?(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应该怎样表达?(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篇2

1.1 教学观念落后,把文言文课完全上成了分析课,即偏重于分析课文内容及写法特点。这种教法,完全忽视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串讲加分析。这样做的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原则,没有目标,不讲教法,不分主次以至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形成规律性认知,无法达到知识迁移,同样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养成了依赖性,大大挫伤了他们自己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贯彻和执行,因此才有文言文教学用时多、进度慢、收效微、成绩差的尴尬局面。

2.来自学生的问题

2.1 文言文太旧,无味而厌学。虽然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等等,但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中学生,受到来自各种途径、各个方面的新潮语言文化吸引,如网络语言、快餐文化等等,使他们容易产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对文言文却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文言文太旧,觉得学它没用,于是就厌学。

2.2 文言文太难,不懂而弃学。随着年级的升高无论是语言本身还是内容都明显难了,许多学生一下子适应不了,在了一定的时间还不能搞懂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就有了弃学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后,就会越学越难,越难越不想学,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怎样才能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我认为必须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方法应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加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协调性。

1.导课要引人入胜

教师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了解学情,诊断学情,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导入课题的方法有许多,如“谈话法”:教师通过讲述成语典故、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等引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展示法”:即展示有关教学挂图,教学用具,播放有关影视画面、动漫音乐、歌曲、或者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相声、课本剧等,将学生带入浓郁的学习情境中;“测检法”:即教师通过问答、研讨、辨论或通过作业题、检测题来把旧有的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自学法”:即教师布置具体任务、指定目标,引导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其他工具书、历史文献资料或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学习方式、技术手段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总之,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消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感。

2.诵读要心口合一

指导学生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继承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

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诵读境界。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3.分析要深入浅出

分析指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各种适合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弄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弄清课文的情节线索、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环境场面等。只要适合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训练式等诸多的教学方法都可以运用。它的唯一宗旨是用最简洁的办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掌握知识。

4.鉴赏要含英咀华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几乎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用语之凝练、结构之精巧都非寻常文章可及。而缺乏“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这一环节,学生就无法真正品味到文章之美,自然难以爱上文言文。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含英咀华,逐步培养其审美趣味。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方法很多,如“述说式”: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归纳、总结、述说课文的中心或主题思想;“评议式”:引导学生对课文优点或不足之处如作者的思想局限性、时代、阶级局限性等进行评议;“迁移式”: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与其他课文、文章进行类比、对比,了解课文某些方面的特色;“感悟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欣赏感悟课文的主题、结构、意境、人物塑造等形成的鲜明艺术特色。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43-02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意义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部分,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对学生智力发展有重要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格外看重课外阅读在提升学生智力方面的作用,他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外阅读对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语文课外阅读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有待于进一步增加,阅读面相对狭窄,更多是作文范文之类的阅读,阅读内容与语文课外阅读目标要求有偏差。甚至有的课外阅读文章和书籍选择良莠不齐,没有语文教师的严格把关,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时间保证不了,环境不够优化,仅日常作业已经占用学生大量课外时间,更不用说挤出宝贵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有的家长对于课外阅读也持不同看法,片面认为语文课外阅读属于浪费时间,不如将宝贵的时间参加文化课辅导。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可见,课内阅读教学是手段,课外阅读才是目的,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1、营造氛围,自主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与其心理需求一致,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他们阅读兴趣。小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各不相同,其阅读兴趣、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尽量满足学生不同阅读需要。要满足学生不同课外阅读需要,首先应为学生准备大量阅读材料。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建造家庭小书橱,在教室设立小小图书角,让学生具备藏书意识。此外,还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使家长提高认识,为学生购买相关课外阅读资料,并在家中形成相应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动机。

同时,为了丰富学生读书内容,我们引导学生共同建立班级书橱,让学生将自己看过的书拿到班级里,或用零花钱购买几本书捐给班级,使班级拥有一个比较丰富小书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为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书籍熏陶,我还经常与学生谈起自己在书店所见自己喜欢的书,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选择阅读材料信息。

2、溯本求源,选择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应该有所选择,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怎样为小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问题。选择阅读的内容应满足两个需求:

(1)选择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的认知需求

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如: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学习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如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则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类的书籍。

(2)选择课外读物要适合孩子的个性需求。

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所体现出来的全部心理特征综合。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激发兴趣。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对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对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等故事;对喜欢文艺、体育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与之相关联的名人趣事,投其所好,循循善诱,使他们从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的相似之处,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因为,“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奋就可以将“被动”变成“主动”。

3、明确要求,拓宽时空

课外阅读首先它是学生独立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对书籍的选择有着自主性。阅读速度,也是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去安排。因此,在给自己制定阅读计划的时候,要明确每天至少阅读时间半小时。对于内容的选择上,要本着与教学相关的读物,不能阅读有害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同时,还要养成对于经典优美的句子,做好摘抄的习惯,保存下来,最好能够记忆下来,可以给别的学生讲自己看到的知识。这样做,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

4、以研促教,创新模式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这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发展自身能力的过程。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阅读课外书进行相应的指导,主要是要教给学生如何思考的方法,将阅读的过程转变成思维加工的一个过程,不能简单的只是去读,而没有大脑地参与,这是不行的。这样的阅读可以说毫无意义。必须培养自己在阅读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课外阅读研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一、营造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好的环境氛围总是给人耳濡目染的熏陶,读书也一样。要让学生搜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在班级或学校的故事会上朗读和演讲。将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张贴于教室墙壁、写入班级墙报,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阅读的重要,从心底爱上阅读。对学生每周的阅读摘抄进行检查,在班上让学生朗读阅读感言。每周评选“阅读之星”,在校园报上选登学生阅读感言,让学生体验成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推荐材料,拓展阅读范围

(1)整本书的推荐阅读。一是学段推荐。根据课标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集合社区、学校、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图书资源,向学生推荐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曹文轩、黑柳彻子等的作品。把推荐书目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选择性阅读。二是学期推荐。根据每期教材中的名著单元向学生推荐经典。例如,由《武松打虎》推荐《水浒传》,由《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推荐《西游记》等。

(2)诗文段的推荐阅读。一是古诗词。将课标中规定必背的70首古诗词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每周选一至二首督促背诵。二是单元阅读。按单元主题推荐阅读文章。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真诚的心”时,让学生阅读有关诚实的文章、名言及名家故事。三是课前课后阅读。课前鼓励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自主选择阅读作者介绍、文章历史背景、文中人物故事的相关文章材料。课后补充阅读课堂上学生认识不全或有疑问的地方。例如,学《凡卡》一文时,就让学生去读俄国同时代作品高尔基的《童年》。四是积少成多阅读。百花园中的 “积少成多”,除教材熟记外,鼓励学生积累类似内容。像以上这样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使学生不仅有内容读,还做到了有目的地读,自觉自愿地读。

三、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1)传授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彰显于课外。”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让其在课外阅读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品味,品析人物之美、感悟作品之美。例如,教学《孔明借箭》时,可以从教材中人物的对话、神态的描写去品析人物、去品味语言。从鲁肃的“惊”、孔明的“笑”品味作品语言之美,品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对写事写活动的文章,抓住场面、细节描写,感受场面的激烈、细节的精彩。对散文、诗歌、儿歌的教学,要创设情境、想象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感悟作品语言的经典之美。还要抓住文章的构思、布局读文章。如抓《永远的歌声》首尾照应、点明主题的写法,让学生感悟文章结构之美,品味作品的语言意境之美。学生将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外阅读,同时,把课外阅读到的材料加以整合,不仅提高了课外阅读质量,还能很好地服务课堂,提高课堂阅读的质量。如:教学《十年后的礼物》,让学生在课前做链接阅读,在理解礼物的珍贵时,不仅从文段中理解到四个理由,还联系上下文找到了两个理由:这是达格妮苦等了十年的礼物;这也是她对生活失望时意外收到的礼物。有学生读了原文《一篮枞果》后说:这是格里格去世一个月后,达格妮收到的礼物。后三个理由一个比一个精彩,这都是学生课内外阅读链接的成果。

(2)教会做笔记。新课标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做笔记的方法。其一,勾画、批注。教学生在语言精彩处、印象深刻处做出勾画,并批注自己的感触。其二,摘抄。课内教学时把文中用得好的词语补在词语花篮中,将写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课外阅读时,把借阅的阅读材料中的佳词妙句也摘抄在笔记本上。其三,写感言。将自己对文章认识、有启发的内容和值得自己借鉴学习的地方写下来。“拓读于课外,得益于课内”。教给学生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后,既可以让学生时常玩味于精彩的语言之中,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主旨,有效地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大大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检查落实,增强阅读效果

篇5

鉴赏性阅读教学,是鉴赏主体的积极能动的一次再创造活动,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要把创作者在作品中提供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对作品中提供的“空白”与“不确定”进行补充完成,把自我的情感、想像和理解注入作品的教与学的过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学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人的情感。作者的创作,总是由内而外,鉴赏者的阅读,是由外而内,沿波探源,逐步获得对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从而领会到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使阅读活动获得最终的成功。因此,鉴赏活动不仅制约着创作者,更创造着鉴赏者。

2 高中语文鉴赏性阅读教学的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方式,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自身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健康发展,切实掌握语文知识和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活动方式,两者行为之间存在一种有机的密切联系。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教学方法是极其丰富多样的,并且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还会层出不穷地出现。对教师来说,能否依据教学实际正确、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方法。

2.1 语音诵读法

所谓语音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短小精悍的诗歌、散文或诗文中精彩的段落。重视吟诵,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体验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传统经验与现今无数教育的事实均证明,文章的内蕴与作者的匠心,只有通过读者的诵读品味才能感受得到。

进行诵读教学要做到:第一,抓住“理解”这一中心环节,它是诵读教学的基本前提。第二,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准确、响亮、流利、有语气。第三,注意培养诵读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如采用提纲背诵、限时背诵、接力背诵、抽签背诵、打擂背诵、男女生对抗背诵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兴趣和潜力,提高背诵的效率。第四,要适时复习,不断巩固。另外,在组织诵读训练中,要注意纠正部分学生不良的朗读习惯,要求他们切实做到准确、响亮、流利而有语气。

2.2 互动对话法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痼疾和弊端,促使人们迫切需要解决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既包括教师与学生,同时也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重交叉的对话。对话追求的是一种介入双方互为主体的关系,在以互相关联而又自主、独立、富有意义的对话基础上,通过双方的创造达成各自的完善和满足。正是这种对话的存在与延续,使得介入双方的话语都具有了其存在的价值。教师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并非被否定,而是得以重新建构。教师的权威并非凭借外部制度的确立与保障,而是应该通过教师内在的人格力量加以维系。在这种类似伙伴的关系中,只有当教师尊重交往、积极参与才有可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并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建立富有生成性的对话关系。

在这样的阅读与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过去与现代的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真理的表达,看到对生命的种种解释,并且在不断的交流与对话中逐步确立对世界的认识。这个过程不是一个主体对于一个客体的单纯介入的过程,而是在对话基础上自我揭示行为和价值生成过程,它使精神成为统一体,使历史成为现实,使人成为人类,使生活成为永恒,也使教育成为现实。在语文教学中,各种不同观点、思想的冲击碰撞与对话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更是其所追求的教学内容。它既可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独立思考,也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谈话主题,有较好的现场调控能力。

2.3 参与研讨法

参与研讨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的方式。讨论形式多种多样,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把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或看法提出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在认真钻研的基础上,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包括对教材中提出的某些观点和教师讲课提出的某些看法。

在教学余秋雨的《道士塔》时,“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处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这句话如何理解?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同学说:“敦煌文物被帝国主义掠走,这是我们的民族悲剧。”,有的同学说:“如此灿烂的文物都让不懂文物,不知道什么是爱国的小人物王道士掌管,这是一个民族悲剧。”他们的理解都有道理,教师充分肯定他们的个性解读,如果把两者观点整合起来会更好。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 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指依照学生的认知特证和认知规律,经由教师建立实际的或适当的语文教学情境和教学机会,合理表现或重现语文教学的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有身临其境感觉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文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情感的生成等的教学形式。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既关心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得到语文知识、产生判断认知,也关心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人生、价值和道德的思考认识多少事物,学生也会更理解语文的价值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2 开展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简述

高中语文学习是高中学生持续、细致接受高中语文知识的必经阶段,高中时期作为高中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语文阅读教学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的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部分,教师在这个阶段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同时,也肩负着教学语文、提升学生文学能力和使学生感受文学阅读魅力的重担。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文学素养不仅影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取向,更重要的是还左右着高中学生能否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决定着学生能够在未来能否茁壮成长。

高中语文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把阅读语文课本,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与核心,借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文学能力和文学感知力。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的教学形式旨在通过教师加强的学生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视,有效发挥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作用。具体落实到高中语文阅读,体验式学习方法则是注重使学生直接阅读语文内容,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内在需求为出发点,调动感官,通过眼、口、手和心的真实感受,对文章进行诵读及背诵,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借助感观设身处地地理解作品内容和表达形式,仔细口读,深入分析,投入课文的体验式学习中。

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为:重视身心参与,强调学习语文不仅要用脑思考,还要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嘴巴表达,用手经历,一句话,就是用身心体验和感悟。教师要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观的形成都看成是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尊重学生,发掘学生的兴趣。

3 提高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对策

(1)选择合适主题制成阅读材料

教师要在开展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的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侧重选择合适主题选编阅读材料,以丰富教学体验和学生阅读视野。在进行体验式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有时会感觉有些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体验不够细致和深入,尤其是在文章主题的理解和体验环节过于薄弱。这时就需要教师选取合适的主题制成系统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检验。选取主题时既要顾及语文的教学又要扩充学生的阅读体验面。

(2)开展学生阅读个性化体验

体验性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化体验。每个学生针对同一艺术人物都有着不同的形象联想和理解,所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阅读特点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体验。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像阅读空间。

首先,在体验性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展开前,教师必须提供尽量多的资料,但不提示学生阅读和体验的重点。资料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语文的体验式阅读教学中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其次,在体验性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想,教师要给予肯定,少挑些不伤大雅的不足。最后,教师要宽容看待学生的体验,不能以自己的体验感受去要求学生同样达到这样的水平。教学后教师还要适当地留些阅读的个性化练习,让学生对体验性方法的语文阅读得以深化理解和巩固。

(3)设置阅读共鸣,唤醒学生体验情感

高中学生在得到了语文学习的培养后,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学习和语文情感体会的经验。高中语文教师则可以在体验式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置一些教学情节引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共鸣,使学生真实、准确地交换彼此的阅读体验,唤醒学生积淀的感情和情感,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并理解高中语文课文中的知识点。

(4)针对语文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扮演角色

体验性方法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就是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课文的具体内容设定学生为文中的某些角色,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体验。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一些人物遭遇及事件文章的教学时,可使学生变身为文中角色,促使学生经由体验角色的行为、思想等而与文中人物产生相似的感受,进而可获得更深入的体验,更细致地理解文中的思想和行为、反应等。

(5)诱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获取深度体验

要想使学生获得语文的深度体验,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在充分想像的基础上满足身心,净化思想。既能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与之共鸣,还能丰富学生的内心,增加学生的阅历。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开展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阅读教学,必须依照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定律,在实际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感受体验,才能更好地深化学生的高中语文课程的阅读体验,科学、有效、合理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修养。

参考文献:

篇7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在提学生主动性和课堂互动性的基础上提高课堂质量,以实现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及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体会阅读的乐趣。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由于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资源大量涌向城市,这让原本基础条件不足的农村小学教育雪上加霜,一些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小学生不像城里孩子那样容易获取阅读材料。阅读面相对狭窄,再加上近年来小学生集体活动日渐减少,孩子们的生活体验相当有限。一些教师为了省事,在阅读教学中直接要求学生背诵文章主旨。教师过于主动,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二、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激发兴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验式阅读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愉快学习。例如,《沁园春・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阔的北国雪景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想想自己印象中的大雪是什么样子,下大雪了可以做什么好玩的事情,背诵自己知道的关于雪的诗词。然后再比较《沁园春・雪》中写雪的文字,学生立马就能感受到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先让学生展开自由的想象,然后再引入阅读。通过回忆自己的体验,比较类似作品,这样学生形成的阅读感受是一次思维碰撞的阅读体验,才是原汁原味的真实阅读。这样以学生自身经历为发起点的阅读,往往能引起阅读兴趣,为教师进行下一步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声朗读

“读书万遍,其义自现”。要想体会词句的内涵和文章的情怀,通过大声朗读,将感官与文章联系起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往往在朗读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角色扮演、大声齐读、比赛等方式,并且要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朗诵中不断感受进步的乐趣。

(三)语境创设法

1.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预想能力

预习是一切学习的前提,优质的预习为良好的课堂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同以往的教学以字、词、句的预习为重点。体验式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将自身的经历和文本的描述结合起来,并把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带到课堂,最终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下一起解决。

2.重视课堂情境的创造,分环节创设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现实情境的调动。现实情境就是指与文本相关的现实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主动地、自发地走进文本内容,感受祖国雄伟壮观的自然环境和多姿多彩的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周边的环境,对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产生认同感。这种文本描述和实际生活体验的结合更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显然这样的方式比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好得多。

模拟情境的构建。不同于现实情境,模拟情境则是利用一些道具等虚拟情境的创设尽可能地还原文本描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小学语文《下雪啦》一课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想象下雪的场景,将森林里的雪景制作成道具,挂在教室里面,教师声情并茂地引导大家观察被布置成雪景的教室。这样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得到了一种类似现实情境的感受,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一种具体的感受。

虚拟情境的创设。相比模拟情境,虚拟情境则更多地建立在对学生的想象和推理上。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生动的描述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头脑中形成的虚拟情境。学生完全靠自己的想象,感受其中的颜色、气温、大小等特征,或者感受事件的发生过程,使自我在虚拟情境中身临其境。

体验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是单纯地教授知识,而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基础条件不足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能有效改善其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8

小学语文的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既能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句,还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水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举动判断学生的心理活动,据此开展教学活动。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提出了建议。

一、情景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他们往往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重,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挖掘出自己独有的阅读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环境的不同创造出不同的模拟情景,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对学生设计教学计划时,要结合传统教学的特点,开拓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学习中的主体,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个开放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里可以畅所欲言,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使学生在轻松学习中获得知识。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运用到多媒体。将枯燥的语言转换成生动的动画、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小学生也会更加喜欢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狐狸和蝉》一节课之前,为学生布置一个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同时用笔描绘出阅读到的情景,等到上课时,教师在多媒体放映中,将画面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能加深印象,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阅读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小学生的口语练习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大声朗读,对阅读好的同学,教师要进行奖励,对阅读不好的同学,教师也不能指责,要进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要做好充分备课。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起主导作用,只能适当进行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课本知识以外,还应该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生作为新生的一个群体,思想还很不成熟,思维处于很活跃的状态,仅仅依靠自己学习,往往效果甚微,这就需要教师从旁引导,将他们带入到阅读的世界中去,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遵循课本,不敢创新,这从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去大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多进行读书笔记的书写,多写日记和观后感,还可以为学生在教室设立一个课外阅读与体会专栏,在繁重的课业之外为学生开创一个放松的空间。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语言的组织和运用上还不是很精通,表达也不能尽善尽美,教师在这些方面就可以适当给于指导和讲解,通过一些经典篇章对学生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感知能力。但是语感时不能训练的,这需要学生长期积累的经验,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经验,这些日后都是很宝贵的素材,长期坚持,语文素养必然提高。

三、互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潜力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行互助教学。所谓互助教学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竞争与合作。这样既能将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表达出来,又可以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可谓“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要督促学生之间进行经验交流,通过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通过课堂内外的积累丰富自己的见识。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的潜力是无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无论是以师生互助的形式或者是以学生之间互助的形式,都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教师要想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让他们愿意自主的进行学习,课外阅读就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

总之,阅读是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一个主要渠道,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也要适当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他们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增进师生交流,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现状;建议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小开始培养,通过阅读教学一步步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在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上存在欠缺,需要广大教师通过实践和教学方式对额创新不断提升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对阅读的认识与理解、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修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等,都能对当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高低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大多数小学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教师对阅读目的的把握不明确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的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最初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说服力,以使得学生的灵魂能够得到净化。但是,现如今的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都是以学生能顺利通过升学考试为目标,期望通过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分数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总成绩,最终使学生能进入一个好的中学。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多数语文教师往往是在学生阅读之前就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与阅读文章之间的交流时间,学生无法自由的控制阅读进程,对阅读文章的领悟往往不到位。

(二)教师的思考与经验总结代替了学生的自主阅读

为了使学生在阅读理解部分能得较高分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是选择让学生自主的阅读去找寻他们自己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而是把自己多年来的思考与经验总结一股脑的告诉学生,让学生遵循教师总结的方法去做阅读理解题目。这样抄近道的阅读教学方法,对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的提升没有实际意义。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

1.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认识大量的新的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语境下字面意思的不同。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通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的延伸小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对他们日后在做阅读题、应用题、其他数学题等题目时,能强化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对一个民族而言,对民族的兴亡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一个拥有丰富想象力的民族,其创造创新能力也绝不会差。人的想象力要从小时候开始培养。想象力的基础,是现有知识的掌握,然后经过人类头脑对这些知识展开合理的联系,产生不一样的意象。一切的科学和艺术都离不开想象力,然而,阅读是产生想象力的土壤,小学生通过对大量材料、知识的阅读,可以激发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很多家长并不太重视小孩的写作创作能力,因为科目繁杂且重要程度不一,大多数家长更加关注他们小孩在数学、英语等实用科目上的学习掌握情况。他们忽视了语文阅读、写作的重要性。然而想要学会写文章,首先得学会看文章。通过大量的阅读,小学生能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构思等,看得文章多到一定程度,必然能将一些好词佳句运用于他们的写作当中,对他们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四、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跳出以往传统的思维模式,以明确并且实现阅读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不应该物质的把升学率作为其教学目标,而要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文化内涵等为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上文所提到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并且从该目标出发,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助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精神上的升华。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等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其教学内容有清楚的认识。有些教师在其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没有经过筛选,不明确哪些内容比较重要,哪些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同学们自学,而是把所有内容都在课堂中展现,这样就会导致有些重要内容没有得到细讲,时间又浪费在简单内容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活跃其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好奇心强,然而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的教学时,又忽视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只顾着把知识点直接的传达给学生,上课比较枯燥,这就不能使学生最有效的学习到知识,不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笔者在此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以提问、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阅读《狼来了》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正式进入文章内容教学前,让几个同学进行角色的扮演,演绎文章里面的内容,情景模拟结束后,让参演同学或未参演同学谈看法与感悟。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又能丰富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认识,更贴近作者的想法与写作动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结语

阅读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社交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组。但是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课外阅读延展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56-01

一、前言

众所周知,中职院校旨在为社会培养、输送专业型的技能型人才。语文是中职院校的基础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阅读教学是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路径。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中职语文教师要不断改革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阅读感受,这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职语文教师在不断探索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但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认识不足。不少中职语文教师认为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所以不少中职语文教师没有深入钻研阅读教学,对阅读内容的讲解草率了事,没有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2.方法单一。目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注重向学生灌输单一、程序化的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个体认知,导致学生被动接受语文阅读知识,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失去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体验和阅读能力。

3.阅历不足。中职语文阅读教材比较经典,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进行讲解,要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但由于中职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学习阅历也不是很充足,教师一味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阅读教材似懂非懂,阅读兴趣难以大幅度提升。

三、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综合方法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阅读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经常进行阅读,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智慧,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和深刻。可以说,阅读能力是发展认知能力的基础。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却又需要学量专业知识,所以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大有裨益,这也有利于促进中职生的专业学习。具体而言,教师要想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要提高综合素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能力和高尚的操守,方能为学生发挥表率作用。有鉴于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首先,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各种文学典故和经典诗词能信手拈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提高阅读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对阅读材料进行仔细钻研,精心设计教案,课堂导入语要新颖独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将精力放在课堂中,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再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不能摆出高不可攀的姿态,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个性与灵性,努力构建“学生――文本――教师――学生”的良性互动局面,使学生与文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都可以拿来使用。确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各种手段优化教学情境,能使平淡枯燥的阅读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于一体,可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比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当时林黛玉初次进贾府的影视剧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当时的情景,事半功倍地掌握阅读内容。

其次,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开放式阅读。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个性差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个性火花,让他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项链》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思考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品德是不是完全不可取,是不是除了虚荣以外一无是处。这样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打开思维,无形中提高阅读能力。

3.开辟阅读第二课堂。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该将眼光延伸至课外,积极开辟阅读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成立课外阅读小组,教师为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如每人每天阅读15-30分钟,阅读5-10页;规定读物;交换读物;交流精彩句段和故事大意;做限时阅读练习。教师通过各阅读组组长及时了解掌握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并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其次,开展语文活动,比如分角色表演课本剧、诗文朗诵会等,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阅读能力,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再次,开展读书报告会,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检阅课外阅读成果,进一步推动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学生在报告中,讲清自己最喜爱读的一本书的书名和故事梗概,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总之,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不拘一格,教师要大胆探索,积极应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信任他们的能力,并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寓教于乐,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映霞.试论新课程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91.

[2]杨锦恋.入境生情,以情会文―――浅说情境教学在中职教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7)242-243.

[3]王微微.中专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教学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51

篇11

好的语文课,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合力打造而成的。时下,“少教多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高中语文现代诗教学亦然。我认为,在现代诗的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自,窗里窗外都是学生自主自悟的影子,这样的“少教多学”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必将引领学生在现代诗的田野中收获更多“枝枝叶叶花花果果”,套用“教师为了不教”这个句式,就是,学是为了更好地学。

一、少教多学,不只是课内

有专家言:“学习不一定发生在‘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前’和‘课后’。”的确,好的语文学习,不拘囿于一时一地,课前课后都应该和语文“耳鬓厮磨”;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中的“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特点,更决定了学生有更多自由:自主预习权、课前搜集资料权、课后探究延伸权……如此,才能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小中见大”,学习才更有针对性,更加主动,更富有成效。

比如,人教版语文《雨巷》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上课之前,可引领学生上网查查:“雨巷、油纸伞、篱笆墙、丁香”等诗中意象,或资料,或图片,或视频;课后,可以让学生搜搜与“丁香”有关的诗句读读,如李商隐的《代赠》,李Z的《摊破浣溪沙》,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用“丁香姑娘”,而不用“玫瑰姑娘”、“茶花姑娘”?让学生自学的触角扩展到课外,扩展到网络。

古诗往往是用一首诗塑造一种意象,现代诗往往是在一首诗中写多种意象,这意味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时,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前学习“菜单”。这份“菜单”中,一定要为孩子们“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语文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响、广播、电视、书报杂志,拓宽学生学习和引用语文的渠道”[1],这一切,靠老师的“教”是无法完成的,只能靠学生的自学和多学。所以,少教多学,不只是课内,而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

二、少教多学,不只是识记

不能认为,熟读甚至背会了诗歌,熟记了诗人背景、代表作和写作手法,就是对语文的负责,就是对诗歌学习的“未雨绸缭”。在有关“字词句篇”的识记、背诵之后,学生如果能在心灵、情感和品性方面得到多重滋养,这不能不说是诗歌教学的幸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少教多学”这种理念的支撑。

比如,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再别康桥》的教学为例,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学,那么,学生就不会仅仅在识记和背诵的圈圈里打转转,而是把目光投向更宽、更远、更多维的地方,至少,学生可以触及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康桥,知道徐志摩于1928年第三次漫游欧洲,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2.自由探索《再别康桥》的情感美、画面美、音韵美、建筑美。

3.进一步了解康桥和徐志摩的“精神联系”: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斯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细究以上内容,不需要学生反复背诵,却在学生的情感深处留下点点划痕,让学生扎根在文人生态的根系中,进而成为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维他命”。可见,少教多学,不仅是文学常识和字词句的死记硬背,更应该是孩子情感、心灵和品性的多重浸润和滋养。

三、少教多学,不只是课本

一首诗学完了,但那不是完稿,不是谢幕,而是一个新起点,是新的索引和新的延伸。把书读厚,即学习的人给“书”加入了自己的生活、情感、观点和疑问,应该成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视点和理念之一,现代诗阅读,要像韩军所说的那样:着意于“精神”,着力于“言语”,必得益于“能力”[2]。

仍然以《再别康桥》的教学为例,可以进行以下拓展和延伸。

1.走出康桥:课外朗读《走出康桥――志摩的诗》之《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和《偶然》。

2.挑战康桥:

(1)用散文的语言改写其中的一节诗;

(2)以《童年的____________》为题创作一首小诗表达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留恋。

新课改视域下的现代诗教学是动态多元的,并且是一个不断探究延伸的空间。现代诗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适合于学生“少教多学”,更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建构,自我扩展,并且在这种弹性的促进下不断延伸、不断向“新的陌生区域”挺进。语文教师自己少讲一点,引领学生自主自悟,学会建立,利用和享受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在由扶到放的路上渐行渐深,必将惠及语文教学,惠及学生,甚至必将惠及教育界和整个社会。

篇12

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总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那么文言文阅读教学肯定是枯燥无味的。现阶段很多教师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还停留在过去,首先翻译全文,接着对文中的考点教学重点讲解,然而对背景知识的介绍较少,讲解过程抽象枯燥。

2.不注重文言文的应用

现阶段很多教师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和现实之间严重脱节,没有很好的做到学以致用,文言文给学生的感觉很遥远,文言知识之间的学习严重脱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二、优化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当前,文言文阅读教学出现这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教育体制造成的,学生在强大的压力下,只会选择那些占分数较多的内容进行学习,学习功利性决定了当前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但是随着文言文的价值被重新认识,近年来文言文在初中升学考试中的比例有所上升,这就要求师生要重视文言文,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1.更新文言文教学的观念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价值教学再认识,针对近年来文言文无用论的盛行,教师要及时清除学生的错误思想,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文言的用处,明白学习文言文不只是为了提升考试,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作用,例如:学习文言文中的韵文和骈文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水平;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古人的文化生活,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和陶冶情操;学习文言文可以培养自己的风度,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学习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现代汉语脱胎于古汉语,现代汉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表达结构,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现代汉语水平。只有引导学生不断认识学习文言文意义,学生才可能在心理上接受文言文并认真去学习。

2.优化文言文教学方法

近年来文言文教学呈现单一化倾向,教师应该注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运用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兴趣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设置情境是近年来文言文教学较为流行的方法,如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在网上寻找和文章相关的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书中描写的“桃花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以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能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是选取角度设计问题,例如教学《醉翁亭记》时,教师可以从解释“醉翁亭”的由来入手,提升这篇文章的兴趣性,然后引导学习去进行文章解析。这样,学生在了解了大体的背景和文章的核心问题之后,就能对文章产生好奇,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学生记笔记,然后背诵笔记上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教学效果也非常低,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比如教学《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教学自主学习,让学生先搜集范仲淹的基本生平背景,然后利用范仲淹的生平背景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先让学生找到文章的重点和考点,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自学心得,教师做最后总结。

3.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文言文学习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知文言文的思想,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还能提升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撰写对仗工整的对联,或者引导学生写语义明确的微博,这些都能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果。

篇13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误区分析;有效措施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课程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寄望,但是从现阶段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现状来说,依然存在一些教学误区,滞碍着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误区分析

通过前文相关内容,我们已经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性及积极作用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从目前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一)无用论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生僻的字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不仅学习起来较为枯燥乏味,而且理解和掌握起来存在较大难度。在众多阻碍因素面临,许多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作用产生了怀疑,认为这样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根本不应该再学习这样原始的文学内容;除了学生认识不足之外,在教师队伍中也存在极少数的“无用论”支持者,他们普遍认为文言文已经脱离时代的发展轨道,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没有任何作用。

(二)理解与运用的均衡问题

现阶段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误区,除了对文言文作用认识的不足之外,还存在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知识掌握与知识运用之间的均衡问题。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及要求展开教学设计,逐字逐句的将文言文内容翻译成白话文,需要背诵的地方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即可。在这样一种模式中,其实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作用根本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学生只知道是什么,却不知识为什么;换句话来说,即学生知道这一文言文讲的是什么内容,但是却不知道,这样的内容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二、提高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及途径

从前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对现阶段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那么就新时期条件下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来说,究竟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提高具体的教学质量呢?

(一)文言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针对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无用论”的误区,建议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落实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引导师生正确认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其次作为教师来说,应自觉纠正自身的不良认识,积极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争取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与现实联系的有效建立

文言文教学误区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表面上与时展的脱节。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建议今后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可以尝试与现实生活实际建立一定联系,通过生活实际的启发,激发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热情,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建立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之外,还应从教学模式及教学途径方面入手,创新教学手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文言文课文中许多字词的理解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将一词多义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和掌握,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在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空间,通过合理的分组,将学生整体的能力进行均衡划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为学生知识的自我运用提供条件。高中文言文阅读合作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合作内容的合理选取。有的文言文整体内容虽然简单,但是涉及的生僻字词较多,以这样的文章为基础开展合作教学,极有可能挫伤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如《兰亭集序》一文;在某些文言文中,虽然文章内容涉及的精神内涵较为深厚,但是在字词的运用上较为简单,这样的阅读内容就比较适合采用合作教学的模式,如《孔雀东南飞》一文。

三、总结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课程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寄望。针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无用论”、“知识与运用不够均衡”等误区,建议可以从理念转变以及模式选取等以方面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热情,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心理压力,从而提高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外,教师还应适当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精髓的有效把握,因为只有在了解文言文内容价值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内容进行探索的乐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宋晓鹤.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李迎春.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