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型住宅设计案例

小型住宅设计案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型住宅设计案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型住宅设计案例

篇1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14-01

一、小型住宅的概述

(一)小型住宅的空间色调

小户型的居住空间如果设计不合理,会让房间显得更昏暗狭小。因此色彩在设计上结合自己爱好的同时,一般可选用浅色调、中间色调作为家具及床罩等作基调。这些色彩因有扩散和后退性,能够延伸空问让空间看起来更大,使居室内能给人以清新开朗明亮的感受。

在同一格空间里最好不要过多地采用不同的材质与色彩,最好以柔和亮丽的色彩为主。厨房、卧室、客厅适合用同样色泽的墙体涂料或者壁纸,可使空间显得更整洁。小户型还可以通过采光来扩大视野范围,用大窗户的尺寸或采用具有通透性,玻璃材质的家具和桌椅,使空间变得明亮又宽敞。

(二)小型住宅的空间家具

家具是居室布置的基本成分。如何使居室各功能既有分隔又有内在联系不产生拥挤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具的形式、尺寸,房问内部摆设不能太多太复杂。

利用空间的边角摆放造型简单、质感轻巧、小型的家具。特别是那些可随意组合、拆装、收纳的家具,比较适合小户型中,选用占地面积小、比较高的家具,既可以容纳大量物品,又不浪费空间。

(三)小型任宅的空间分割

小型住宅的居室,对于性质类似的活动空间可以进行统一的布置,对性质不同的或是相反的活动空间进行分离。因此会客、进餐应与睡眠、学习功能区域在空问上有硬性或软性的分隔。

小居室中因为实际空间的面积不能改变,要营造大空间的正气氛,就应巧妙的在房间中应用曲线,使空间陡然有延伸之感。在进门对面的墙壁上可挂上一面大镜子,可以映射出全屋的景象,使客厅扩大了一倍,或在狭长的房问两侧装上玻璃,也有相同功效。

二、小型住宅的综合利用分析

(一)引导与暗示

暗示与诱导是室内设计手法,程度不同的含蓄和抽象的设计思维应用于室内设计或作为设计语言贯穿整个案例的设计方法,暗示与诱导大致分为一种为精神暗示与诱导第二种为功能性暗示与诱导,精神暗示与诱导应用于室内设计,在古今中外的建筑及室内设计中都有体现,在古代西方,这种手法最具代表性的是教堂的设计。精神暗示与诱导,其精神功能起着决定的作用,精神功能决定着室内设计的形式。

功能性暗示与诱导范围广泛,大体上可以分为方向性暗示,诱导和空间性暗示与诱导,利用特殊的楼梯或踏步,把人流引导到上一层空间,无论是在窄间引进动态因素还是利用空问设计的流动手法,都是为了给人活生生的生命运动的感受当然,设计师同时还要掌握好动和静的分寸,该动则动,该静则静。运用镜面反射原理就是一种引导空间使入产生空间扩大的视觉印象是人们经常采用的一种做法,但镜面的安装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免得弄巧成拙。

(二)小型空间利用分析

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考察,近年来日本建筑师的住宅作品呈现出总体上的高水平。日本住宅一般都很小称为“火柴盒式的”、“兔予窝”。户型上大多坚持小而实用的理念,重在发展50~80平方米的小型户型,连许多室内家具也都设计成可折叠的,日本人很重视对房间角落空间的利用。

日本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变革、住宅模式的积极提案是到1949年后才真正丌始的,建筑家们以各种课题展开了许多的实验住宅设计,我们比较熟悉的“最小限住宅”便是其中之一,最小限住宅就是从功能和使用主义出发,把生活中最低限度的必须要素抽出来加以整理,来构筑更加适合人居住的最佳住宅。

篇2

1室内喷泉把流水景观搬入房间最简便的办法就是买个微型的桌面小喷泉,有多种设计样式可以供选择。如果想要更具有个人风格,可以动手建造自己的室内喷泉,用一个小型的水泵和大小合适的水碗、水罐、鹅卵石和其他装饰物。独立的喷泉水景跌水能够提供流水的美妙景观和声响,既富有魅力又建造方便,能够在起居室里成为美丽的视觉焦点。在餐厅里成为交流的一角,在卧室里成为放松休闲的又一块好地方。

2规整的水池形式整体的水池在入口处常被用来营造冷静典雅的欢迎氛围。在室内建造出一个水池或水塘,配上喜爱的植物和鱼类,它可以是下沉式,或凸起于地面的,用马赛克饰边更具装饰效果,或用透明玻璃或有机玻璃创造出强烈的现代建筑效果,或是植物环绕着不规则原木边的角落水池,或是一个完全热带风情的水池,跌水在茂盛的热带植物下,会发现简单的形式和设计很容易做出效果,在日光灯、荧光灯、水泵和湿度设备的帮助下,即使是在黑暗的角落和寒冷的房间里,也同样可以创造出想要的环境氛围。

3独立的水瓮跌水这种雅致的独立水景,可以被安置在室内或温室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方便的电源以及充足的光照使植物生长。在房间里赤褐色的砌砖和柔嫩的绿叶相互映衬,为艳丽而曲线光滑的赤色陶水瓮及其轻柔的流水喷泉创造了完美的低景。跌水流入摆满鹅卵石的水罐中,不会有水花飞溅,可以在温室,或是在放着家具的起居室或餐厅里布置水瓮跌水,一片片轻柔的树叶在它背后伸展着,好像漂亮的壁纸图案,添加了几分乐趣。鹅卵石和水景相配效果很出色,为规整的水景带来光泽和微妙的色彩变幻。它们还用于掩饰遮蔽水泵,是独立的,同时还在水、陶罐、花草的组合中加入了另一种自然的格调。

二、住宅室内水景设计的实例

1在阳台上造景本人在实际工程案例中有很多室内水景设计的案例,一直保持着习字作画的习惯,又熟悉盆栽之道,他想要把阳台开辟为适合创作的空间,把水景、树木、花草、竹椅等这些实体元素进行组合,在阳台上“造景”,本人经过再三考虑,最终的方案是:在阳台的一角砌一个不规整的凸起水池,并设置了假山石,还引入了活水,驱走了深深的沉闷,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采用大玻璃门窗,这样采光、通风、赏景的要求就同时满足了。本方案已经实施,效果很好,客户十分满意。

2在别墅天台上造景这是苏建一户别墅,业主要求设计风格追求自然、怀旧、返璞归真,希望利用一个空间做水景园林,别墅结构为营造山水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恰好这个别墅二层有个天台,本人考虑把四周墙面做防水处理后,地面上做一个大型水池,周边满铺自然纹理极强而色彩清新的青石板。水池中央堆砌的石头采自郊区溪边,未经任何处理,种些绿色植物,再错落有致的布置一些鹅卵石,使得此水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把业主的爱好与轻闲体现得十分到位。

三、住宅室内空间水景营造的原则与方法

在室内可以创造出逼真的自然水景,但这需要一些技术去维持这些景观。若要水池不变成一潭死水,过滤设备是必要的,如果需要养鱼,这时过滤更为重要,因为鱼类需要干净健康的水箱以维持生存。对于室内水池,水下过滤器最为实用,因为它能隐秘地藏于水生植物下。当然水景设计主要是它们漂亮的形态以及它们为植物所提供的良好的生长机会。更重要的是,它们能与周围环境因素、室内的整体氛围相一致。木材、石头、植物、玻璃和陶土可以与水形成最佳的组合,并依照构思用涂料和装饰物对其进行遮掩装点,与室内风格主题一致。

四、结论

室内水景的设计都是根据人们的需求而设计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水景住宅让人浮想联翩。这样的水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中国文化的内涵,还可以起到吸引人们、教育儿童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丰富人们的审美观念,可谓是一举多得;特别是水景小品,它更以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住宅水景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于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同时灵活、巧于变化,易于布置;可见,水景设计对住宅空间环境会产生质的影响。

篇3

成本、可施工性和灵活性混凝土砌块干垒挡土墙比混凝土现浇挡土墙的建造成本低,并具有自然的外观———正是项目开发方想要的仿自然效果。从经济角度看,干垒挡墙结构稳操胜券。对30英尺(9.1米)高的挡土墙,混凝土现浇挡土墙每平方英尺的造价约80美元~90美元(折合每平方米约861美元~969美元),这个价格会使整个小区的项目开发成本站不住脚。相比之下,砌块干垒挡土墙造价是每平方英尺约30美元~35美元(折合每平方米约323美元~377美元),项目可以承受。阿瓦隆湾建设公司副总裁里克•莫里斯介绍了以前成功的案例:“在北佛吉尼亚州的阿瓦隆新月小区房产开发过程中,当地现混凝土浇挡墙造价为每平方英尺约65美元~70美元(折合每平方米约700美元~753美元),而实际采用砌块干垒挡土墙的造价仅为每平方英尺约24美元~26美元(折合每平方米约258美元~280美元)。”

施工场地的限制,也只能考虑采用干垒挡土墙结构,而非其它挡土墙体系;并且,开发商想要的挡土墙外观颜色最好与当地岩石接近。只有很小的空间允许挡土墙带倾斜角度,即挡土墙几乎接近于垂直;仅有7英尺(2.1米)宽的空间,用作干垒挡土墙的施工操作场地。若采用坡度小的挡土墙,会明显减少其上方开发土地的面积。选择采用几乎垂直墙面的干垒挡土墙,允许开发商充分利用该块土地,布置容纳了七幢建筑,共351套公寓。干垒挡土墙允许建筑物必要时可靠近小区内交通行车道。开发商认为:利用混凝土砌块干垒挡墙近似于垂直,退坡量小得多,不需要有很大的基础;而混凝土现浇挡土墙则需要一个相对宽大的基础做支撑,来形成悬臂式结构墙体。砌块干垒挡土墙结构简单,并且垒筑施工速度快。在小区房屋基础和建筑施工时,干垒挡墙工程可同时施工建造。若采用混凝土现浇挡土墙,则在浇注施工和混凝土固化养护时,经常会导致整个小区开发施工场地全部停工。阿瓦隆湾开发项目的建设速度很快,它采取从前到后逐次开发的步骤,以至于当前面的一套公寓已被租出时,而小区工地背后的干垒挡墙依然还在建造中。这对开发商而言是非常经济的、并且有额外的收益。

篇4

新盘资料一面世,长实马上被套上“无良开发商”的帽子,媒体冷嘲热讽,纷纷送上“房豪宅”(编者注:“房”在港指将一套住宅切割成多个套房出租)、“牢房豪宅”等称号。

超迷你户型“小如牢房”

香港楼价长年居高不下,小户型的面积越来越小得令人称奇。包括恒基、华人置业、信和置业等开发商,近年来都曾推出总面积不到20平方米、居室面积小于10平方米的迷你户型。“岚山”这次引发争议的户型,居室面积只有8平方米多,而香港赤柱监狱单人囚室甚至都有7.5平方米。

然而,舆论骂归骂,开发商每次推出这类迷你户,却总是意外地受欢迎,有时甚至要用“哄抢”来形容――最近信和置业推售的九龙大角咀新盘奥朗御峰,其中包括一大批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的迷你户,仅仅开售半天就售罄,收到的预订更超购21倍,早上9点开售前售楼处已经排起长龙。

更加令人意外的则是,香港的学界专家这回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跟媒体站在一起痛批开发商,反而纷纷表示认可,不少人更指出这是“大势所趋”。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姚松炎更引述调查数据指出,过去一年来面积在400平方英尺(约36平方米)以下的小型单位,无论租金、价格升幅还是成交量都远超平均水平,反映市场对小型单位的需求很大,因此,日后开发商设计新盘时一定会增加这类单位。

高楼价下的“穷人恩物”

回想2012年前,8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单位”,曾经一度是开发商们的“最爱”,原因是当时的楼市增长很大一部分由内地来的购房者支撑,他们大多不习惯购买狭小的住宅。然而自2012年10月起,香港政府为了遏制楼市炒卖,向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买家征收相当于楼价15%的“买家印花税”,内地买家大大减少,此后随着内地“禁奢”和严查腐败行为,内地买楼“豪客”更近乎绝迹。大型住宅“泡沫”破灭,迅速成为了空置率最高的户型。

过去两年里,以前不受开发商重视,面积也小得有些“不人道”的迷你户型,开始大行其道。最直观的原因当然是小户型面积小,总价也低,在楼价常年居高不下的香港,这类户型成了资金不足的置业者的唯一选择。例如岚山的超小户型,最低仅售165万港元 (约合人民币132万元),相对于过去较常见的50平方米左右的两房小户型,总价低了一半以上。这就像许多地产中介一针见血地在推介中说的,真正是“穷人恩物”。

Y太太刚刚购买了上文中信和置业奥朗-御峰一个约20平方米的小户型,她坦言房子是给自己的儿子买的,“要结婚,房子太贵,现在只有这么小的我们才买得起。”她表示,儿子并无储蓄,首付是自己给的,不过孩子则负责月供,她希望以后有了能力,孩子们可以逐渐换更大的房子。

单身贵族青睐迷你户

这类迷你户的买家,不少都是首次置业的单身人士,或是没有子女的年轻夫妇。全球不少研究都认为未来单身和无孩小家庭将越来越多,因此也令超小型住宅的发展长远看好。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有多部楼市论著的曾渊沧博士更多次撰文,鼓励政府、开发商兴建超小型公寓。他认为大多数单身人士,其实只需要一间如同酒店单人房那样的住所,传统设计给一家三口以上居住的2、3居室,对于不富裕的单身一族而言根本是浪费空间。“就像超市也推出多种微波炉食品,对象就是这些不煮饭的单身者”,他相信,由于这类家庭的增加是时代大趋势,因此在长实之后,其他开发商也一定会跟随。

同样由于小家庭居住的需求旺盛,小户型无论租售都非常走俏。在今年上半年,由于内地经济走低和美联储“退市”阴影,香港楼价走势一度出现跌幅,其中大型住宅价格更有不少下调逾30%的案例,但中小型单位的价格则一直坚挺。在楼价下跌的同时今年一季度整体租金也开始下滑,其中迷你户同样“一枝独秀”,在逆市中不跌反升。

从事地产中介的姚先生透露,过去半年租金最为坚挺的是总价在300万港元以下,实用面积低于300平方英尺(约27平方米)的市区小型单位,月租约在10000到14000港元,算起来年回报额可以高达4%至6%,在香港目前接近零利率的环境中,好过不少投资产品。

现在,“牢房豪宅”是否看起来没那么面目可憎了?事实上,长实旗下“岚山”的迷你户开售四天以来,也一直是最受欢迎的户型,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精致豪华,不但有单人厨房,浴室还装有浴缸,甚至有个小小的阳台。这个开放式单位还被设计成与旁边一套三居室的大单位相邻,而且可以打通,长实更美其名曰“1+亲”,指最适合年轻家庭带着老人一起居住,也的确有不少买家将两套住宅同时买下。

篇5

关键词:三线城市、养老模式、建筑产品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集中问题所在:三线城市的养老产业如何得利?三线城市的老年人的质量应该摒弃?如何取得三线城市的老年产业、开发商、老年人平衡点的博弈?

一.现在养老地产特点及问题所在

1.1现在新兴养老地产定位人群集中在高端老年人

养老产业的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养老产品定位为高端的老年人群,这样可减少产品风险。但是高端的老年人数量占全国老年人口数量的1/5,并且不同城市级别的高端老年人群定位有所差异。如果开发商仅仅把赢利点定位在中高端老年人上,那么其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否就是置之不理,高端老年人的数量在该城市老年人口数量所占的比例随着城市级别的降低而降低。

1.2三线城市铁岭化的现状特点:

铁岭市是辽宁省14个省辖地级城市之一,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铁岭是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1.2.1高端老年人群定位铁岭老年产业的发展空间滞后

铁岭现有高端老年人占总铁岭总老年人口数量的1/6,铁岭市高端老年人群中能符合北京、上海、沈阳等高端老年人标准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铁岭老年产业潜力群体不应等同于一二线城市的老年人定位,而应以中端老年人为主,高端为辅,加入低端人群来形成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发展养老产业;来寻求自身的养老模式。

1.2.2铁岭化空巢现象的出现

现在铁岭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数约为68818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一半以上,现在铁岭家庭结构出现空巢现象。这种空巢现象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中国家的三线城市来说更是明显。

1.2.3铁岭家庭小型化的出现

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铁岭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1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01人减少了0.2人,家庭户人口逐渐减少表明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这点体现在对于户型和公寓面积的需求上,铁岭市大面积的用房比例相对较少,具调研分析得出80-90平为主打户型,而130左右的户型所占的比例相对要少。

二.国内成功案例分析

2.1成功案例分析:

结论:北京、上海的成功案例从整体上看与国内外老龄率与政策的关系都是相符合。另外可以从例子的对比中得出区位相同情况下,开发规模越大,其养老模式越多,而且越以居家模式为主,内部的年龄范围越广,服务样式越多样,更加的自由,也便于开发。

2.2现有老年社区特征:

老人占据主体地位,其方式为居家养老。在规划设计上强调综合考虑居住与生活、工作、购物、文化、教育休闲等多种要素,是和谐的新的生活方式的空间载体,与社会形成共享的发展格局。在空间环境上与居民行为上表现为聚集化的独立完整的老年住宅群或合居式老年住宅群。其优势在于便于为老年人集中提供专门服务和多样的同龄交流环境。

三.铁岭化的养老模式及产品模型选择

三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所处的背景不同,我们要根据现有成功模式来确定三线城市内部特定的养老模式及产品模型的铁岭化特点。以居家养老社区为主,有2-3栋以租赁形式经营的老年公寓。

3.1人群定位不同

服务人群定位以中端老年人为主,高端为辅,低端人群参与的形式来形成铁岭市实际需要的养老产业。

3.2集中养老与居家养老比例不同

三线城市应该加强养老地产中全龄化的趋势,增加居家养老的比例,减少集中养老所占比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带来资源上的共享,使得资源最大化的利用,把社会里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比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公用。而且多半项目设有专门面向老年群体的居住板块,也有适应各年龄层群体的居住板块。

3.3集中养老与居家养老的分布位置不同

在一二线城市中,集中养老多半设置在中心区域,靠近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对于三线城市铁岭而言,居家养老主体化布置,集中养老同服务设施边缘化设置,是因为集中养老所占的比例较少,而且靠近一边可以减少集中养老部分的外来人员与居家养老内部园区的人员进行相互干扰,便于管理和功能分区;并且对外起到个可视化的宣传作用。

3.4一二线城市老年住宅面积偏大和公寓形式单一

由于地域经济和发展水平的制约,一二线城市的内部住宅面积和公寓单元面积总体偏大,这与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不相符合,如果完全照搬一二线城市的面积标准设定,会使得铁岭市居民无法承受大面积用房,而形成空置的住房。所以三线城市要寻求自身需要的地域性老年化住房面积标准。

3.5医院、护理院、康疗理疗的设定

医院等服务设施必须也考虑到三线城市特定的地域性疾病,例如铁岭是以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病为主,所以设置特定的治疗、理疗的护理中心。

3.6可以根据铁岭的地域特点打造本地的养老产业

首先可以利用第三产业的发展,利用景观、湿地、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形成度假养老、休闲养老的模式进行开发;此次,或者利用现有的人文资源,如铁岭重点高中的学区房来开发养老住宅,将老少园区结合设置,通过老年人对于年轻人的照顾和关爱,使得老年人对于社会价值的再次体现。

结语: 现在一二线养老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定式,三线城市和地域性城市的养老地产模式将是我们今后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所在。

参考文献

【1】彭涛. 城市空巢家庭居住需求及社区老年居住适应性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2006

篇6

0引言

住宅景观也大致经历了“小区绿化――景观――情境社区”三个发展阶段[1],从开始时的解决基本的居住功能,小区中除了沥青道路,剩下的就是简单的绿化;到后来,住宅间的尺度更趋宽敞,亭台廊架、水系喷泉一应俱全,植物配置注重立面层次和季相变化,景观空间划分区域合理。人们一直在追求优质的住宅,更在追寻内心的“理想家园”的归宿感。这是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一个楼盘的成功与否,尤其注重高品质景观的要求。

下面仅从住宅景观的角度,结合近期设计案例――无锡绿地世纪城景观设计,浅谈自己对住宅景观发展趋势的理解。

1当前住宅景观的特点

1.1人性化的空间布局

在住宅景观中进一步强调人性化的意识,考虑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与生理需求,毕竟人是有情感的实体。场地布置更加符合人的行为尺度,包括硬质场地空间大小、座椅的高矮宽窄、道路等级设置等。在小区的空间布局上也会考虑场地的服务半径、使用人群等。景观不再一味的追求平面及立面的图案美,而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参与和使用的感受。

1.2精细化的硬质铺地

硬质场地上的小品构筑物的布置,对体量、色彩、质感的要求严苛。铺装场地的石材对缝、错缝处理、留缝大小控制及石材的大小搭配、质感对比要求等都越来越精细。建成后的景观效果也更加令人赏心悦目,艺术性更强。

1.3良好生态效益的绿化空间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波动行情持续不断,开发商为了实现项目的顺利运转,都会强调软景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公司增加了植物专业人员的投入,施工单位也会设置专门的植物采购及种植人员,严格把控现场效果。住户也喜欢停留在绿色环抱的景观空间中,感受春夏秋冬的季相变化和花开花落的感官体验。

1.4社区活动的日趋丰富

为方便居民生活起居之外的要求,新建的住宅中都会设置供居民健身游泳、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

2 “理想家园”住宅的含义及探索

传统意义的家的概念只是在室内,很少延伸到居住区内的景观范畴。每家每户都会精心营造属于自己的家,打造怡人、温馨的居家生活氛围,而对室外场地只是短暂的停留,没有真正理解社区大家的概念。

在本项目的前期开展阶段,与业主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设计主题时,了解到业主内部也在研究理想家园这个理念,与我们一拍即合,确定了本项目的主题为“绿地让生活更美好”的居住理念,让住户一边亲切自然,一边亲切繁华,体验新都市居住风尚,让住户找到家的归宿感和幸福体验。

团队从提升景观的“幸福感“入手,站在住户的切身使用角度,充分考虑住户的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使用时间,提升景观中的每个细部设计,打造每一处幸福场景,让住户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图1总平面图

2.1行进中的幸福感

团队在设计之初,充分的进行交通流线和节点分析,着力打造主入口区及入口轴线区域、健康慢跑系统及回家园路及入户节点部分,突出科技智能和便捷的特点。

在主入口区域,重点打造入口精致、尊贵的社区感觉。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实现人车分流、保证浓密绿化的簇拥;人行入口处,特意设置风雨廊,供等候区的入户居民停留与使用;设置智能刷卡系统,通过指纹、卡片及对讲系统,有效控制进入小区的人员,把好社区的安全大门第一关;在主入口轴线区域,通过种植大规格的乔木种植形成气势感,而在人行道边上设置精品花钵,营造近人尺度的景观;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加深刻,慢跑系统可以成为社区内的“健身房”,在本项目内东西轴向环路设置650m长、1.5m宽的彩色塑胶跑步道,在建筑东侧区域设置250m的小型跑步道。

在每个单元入户的门前区域,重点打造精品绿化,植物实现高中低层次复合配置,并通过特色大树的点缀,形成可识别性。特别针对老年人及残疾人群,设置无障碍通道及宽敞的入户平台,营造贴心化的景观。从住户停车到入户这段路程,特意打造成“回家园路”,通过浓密绿化结合微地形处理营造良好的绿化空间,还精心考虑到夜晚感应照明系统,让住户体验家的温馨的感觉。

2.2康乐聚会中的幸福感

团队在设计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分析其他项目的成功手法,确定在东西和南北两个中轴区域开辟活动场地,让不同年龄人群的散步、聊天、嬉戏,宠物们聚集嬉戏,都能在这些场地中得到满足。这就像一个大的会客厅一样,大家可以更好的交流沟通,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南北轴线景观带的尽端特意设计中央会客厅,重点考虑到室外应用中的使用安全、遮风挡雨、照明及网络供应等要求。在中央会客厅中,实现功能复合的考虑,设置景亭、万物墙、舒适座椅、洗手池等必要的功能空间外,还考虑到年轻人群对互联网的需求,设置户外高速无线网络及电源安全插座。

在东西轴线的东西两个尽端分别设计小型会客厅,主要是满足三五人群的随心而坐、林荫闲聊,通过植物空间的围合、座椅的设置,打造惬意、放松的聊天氛围。

2.3老少乐的幸福感

对社区中人群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对社区环境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老年人和儿童群体,他们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需要阳光的沐浴和场地的使用。而一般性的小区只会设置几组游戏器械,没有对儿童群体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没有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安排相应的游戏场地。本项目选择了一个对小区住户干扰最小的区域即小区的东北角,设计了针对全龄段儿童的活动场地,1~2岁的婴幼儿阶段,安排知趣墙;对3~6岁的儿童,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游戏如草坪滑梯、健康跑道、钻山洞、冒险山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考虑到儿童玩耍时父母的陪护看管要求,专门设置了童车停放区、室外母婴室、长条座椅及洗手池。

在老年人的活动区域,设置健身器械、健康步道、林荫跳舞广场、下棋乐园、萌宠天地等空间,满足大家的不同活动需要。在这些区域中,必要的无障碍步道、扶手栏杆、小动物便便收集点都要结合场地精心布置。

2.4智能创意生活的幸福感

在社区中智能高效的设施或者系统的引入,定会为住户的生活增添光彩。在本项目意设置了无障碍通行系统、垃圾智能收集系统、夜间感应照明系统、标示系统、爱车管理系统、室外饮水系统和宠物管理系统。这七大系统共同为住户提供高效、智能的服务。

例如在垃圾智能收集系统中,不仅考虑了垃圾分类回收的问题,而且垃圾桶设置的位置也做了景观化的处理,就近设置清洁系统,保证物业维护的方便性。爱车管理系统中,设置专门的停车位系统、充电桩及自助洗车服务。

2.5绿色氧吧带来的幸福感

在本项目的种植设计中通过植物品种的合理设计,实现了“家生绿中,人嬉林下”的美好愿景。并且植物选择注重常绿、落叶的搭配,叶色叶形的对比和高中低层次的运用,达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季相变化特点。植物设计上注意乔木和建筑的关系,住宅南北面的植物区别化对待,努力打造看着舒心、住着放心的绿化空间氛围。

重点的植物设置标示标牌,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植物的名称、习性等内容。开辟一个区域作为植物认领区域,由业主自愿选择认领,充分体验养护的乐趣。

在重点部位设置金秋果园,种植金桔、胡柚、香泡、石榴、枇杷、杨梅等观果植物,打造果实累累的田园果园。

2.6本项目秉承了绿地一贯的宗旨,同时在我们景观的设计语言注入下打造出一个理想的家园,达到可感知舒适、可体验智能、可参与永续、可承受生态的景观效果。

图2住宅场景模拟

3未来住宅景观的趋势的探讨

景观环境设计越来越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艺术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景观环境的塑造不只为了“赏心悦目”,而是更加注重“舒适自然”,尽可能地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和现代、智能、环保、节能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景观、人与环境、景观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3.1更趋于人性化的设计

进入21世纪,社会越发达,人类越进步,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与交往变得更加简单和稀少,人与社会、与环境也变得更加分离。但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更渴望回归自然,怀念里弄、胡同、家居和小庄园式的那种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2]。

小区、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的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居住区内的人车分流、室外风雨廊的设计、无障碍通道的运用、高速无线网路的覆盖、手机充电设施的接入、室外饮水系统的考虑及夜间感应照明装置的运用都是对人性化设计最直接的阐述。

3.2功能复合场地的运用

使每个住户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是设计的首要目的。首先在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人们都能够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共享居住区的环境资源;其次,加强院落空间的领域性,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丰富空间的层次,为人们提供相认、交流的场所;从而创造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环境。可以在每栋单元入户的前面设置小型会客厅,而在小区的中心位置,设置满足整个社区居民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活动需要的中央会客厅。

3.3远程服务及科技智能

现代、智能、环保、节能的生活环境的营造,自然缺失不了设施的智能化和科技化。科技、智能的设施,才是最终营造人文景观环境的点睛之笔。如小区内智能防盗、防火、安防、巡更、背景音乐与消防报警等系统的综合应用,大大增强了人的安全感和便捷性;地热热泵、太阳能等系统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节能更体现了环保;建筑设备智能监控、物业管理中的三表远抄、小区局域网等系统提升了人居小区的现代化和智能化,由此营造出的人文环境更是现代人居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例如在社区会所的健身场地中,健身器械与发电照明装置相结合,健身的同时又可以把产生的电量储存起来,抵扣每月的用电量,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能源问题。

3.4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追求,还要注重现代生态的观念。如为小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等条件,对居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的物种尊重与关怀,实现居住区生活的环保自然适应和地域生物的多样性。

在社区屋顶或者垂直绿墙上设置“社区园艺试验田”,为社区居民提供园艺、亲子的场地,让生活回归自然。而垃圾智能回收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实现能源回收利用,已经先进的碳利用指标,住户可以把每月的垃圾这算成碳利用指标,社区就可以把相应的碳利用指标折算成电量返还给住户。

在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2]。

而居住区内的雨洪管理,也可以在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管道压力和实现雨水的自然循环等方面发挥作用。住宅中的雨洪管理主要体现在地面透水材料的使用、屋面及地表雨水的回收利用、植物复层种植等方面。这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解决。

4结论

未来住宅景观设计中不仅满足空间布局合理、硬质铺地精细、绿化层次突出等表面化的场景需求,而是努力挖掘项目深层的内涵。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作为未来住宅设计理念,以人为本,智能、环保、生态的可持续住宅定会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篇7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东莞虎门时代广场

地点(城市,地区,国家) 广东省东莞市

设计时间 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

项目规模 130000(地上10000,地下30000)

甲方 金地集团

项目类型 社区商业

主要产品 商铺、住宅

商业建筑概述:

商业地产开发在中国大陆已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由于商业项目的复杂性,其开发和设计规律仍然不能和住宅产品一样高度成熟和标准化,但开发商和设计公司都在不断向国外经验学习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实践研究,到今天已经拥有相当大规模的有个性特色的商业项目,个人根据商业地产设计多年经验,把这些商业项目总结归纳成六大类型。

一、商业邻里(NEIGHBERHOOD)

以社区生活需求为设计、开发、招商、运营目标,趋势是 Community 社区化。社区将成为地产开发的精髓,“最后一公里”的概念是电商时代消费主义最后的阵地。她带来生活所需的所有营养、便利、健康甚至知识,她承载着邻里社群归属的客户体验。家庭回归家园,见证个人与社区的共同成长。

二、生活中心(LIFESTYLE CENTER)

尺度风貌适宜的休闲商业街区,回归城市生活,趋势是 City life 城市生活化。在未来,人们只会停留在家、办公室和聚会场所周围。我们要创造更适合年轻人和家庭聚会的场所,从大食代到卡拉OK,从乐高天地到宠物乐园,生活永不落幕。

三、城市商业街(PETIT BAZAAR)

结合气候特征和消费习惯,重组室内外空间,趋势是 Outdoor空间户外化。以城市街道为原型的小型商业综合体,以主题业态为特色,追求适宜停留、休憩且兼具商务与家庭混合的商业属性,打造充满阳光、混合新鲜空气和食物香味、私语和吆喝共存的城市生活空间。

四、办公商业(OFFICE GARDEN)

商业空间和办公展览等功能结合,形成新的商业生态和可售地产产品,趋势是 Business商务复合化。办公室不再是城市中心单调的玻璃盒子,新的产业要求远离高密度的闹市,我们的目标是规划花园式办公商业社区,设计更高效、更环保、更富创新的办公空间,并将商业服务带到工作场所的周边。工作永无止境,生活无处不在

五、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

大体量商业要拥有更多的体验性复合性空间,创造真正的城市客厅,趋势是 Experience 体验。在大型购物中心的趋势下,顾客要做的不再是持续投入体力的逛街,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身心体验。我们追求戏剧化的空间效果,同时使其有富于变化的可能,让人们拥有了解个性、时尚、不同个体的机会。

六、城市综合体(P+R MIXED USE)

真正的城市综合体,针对城市郊区生活工作的一体化解决之道,趋势是 Hybrid混合。多种公共交通设施联系的商业办公混合建筑群的出现,使大型城市的人们在方便往来工作场所和家的同时,亦可享受完善的商业服务,满足高节奏休憩交往需求。

以上六个类型是商业建筑的六个发展方向,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是截然分开的,往往互有交集。和“办公商业”、“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的特殊性相比,“商业邻里”、“生活中心”、“城市商业街”所代表的社区商业是目前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大量住宅开发而产生的最普遍的商业形式,社区商业依托于较大规模的住宅社区,辐射周围3-5公里半径范围,根据规模、业态、形态等需求的不同,定位成上述三者之一,或同时具备三者的特征。东莞虎门时代广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社区商业的案例,功能上实际是“商业邻里”,业态上做成“生活中心”可以提升能级扩大影响,形式上又是“城市商业街”有利于流线组织和销售。

项目概况介绍: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中心地带,东临省道,西临连升北路,南临规划路,交通条件良好,总用地面积44000,容积率2.18,分南北两个地块,分别设置一个小高层住宅区和一个商业街区,商业定位为社区型商业街区,打造成为金地虎门时代广场。

布局模式分析:

原规划住宅区用地较大,商业用地较小,商业层数较高,不利于使用和运营销售,而且形态过于狭长,难以形成聚合空间,经过几次方案尝试均不理想。于是我们建议把北地块的住宅集中布置,形成两栋高层塔楼,把北地块商业用地扩大,平均层数降低到2.5层,同时可以拥有较大广场集聚人气。

功能布局细分:

南北两地块商业流线连续,结合用地形状形成多样的商业空间和多种商业产品。

1.沿街商业:南北区沿街设置带露台的商业体量,包含零售和餐饮业态。

2.住宅底商:南北区住宅底部设置零售和餐饮,与沿街商业之间形成商业内街空间。

3.独栋商业:北区中心设置下沉广场,广场中设置地下超市和两栋独栋建筑,作为高端餐饮和会所。

4.样板段商业:沿街商业的一部分作为启动区。

5.北区住宅:布局紧凑,为小户型产品。

6.南区住宅:环境优美,为大户型产品。

规划设计要点:

1.多入口:狭长的商业街需要多个入口,根据商业价值分成几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尺度和形式,主入口需要特殊的形象标志。

2.多广场:入口与商业内街的交叉点需要设置广场,入口等级越高,广场的等级越高,这些广场是商业人流视线的聚焦点,具有最高的商业价值,需要关注从周围看广场以及从广场看周围的形态意象。

3.多连廊:在南方地区,二层连廊尽量连续,动线尽量单一,减少一拖二商铺,增加单层商铺,降低单铺总价,提升商铺单价,增加商业总货值。

4.多平台:二三层通常为餐饮业态,需要较多外摆空间,平台面积既不铺张也不局促,提供充足的宜人的室外餐饮休闲空间。

5.流畅便捷的动线:将入口、内街、连廊整体考虑,利用自动扶梯、垂直电梯、疏散楼梯等手段,形成连续的立体的交通系统,商业动线是商业设计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一环。

6.合理的空间尺度: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都要遵循长期经验积累下来的常用尺寸,比如单个店铺进深12-15m,面宽4m,内街宽度14m、层高4.5-5.6m等。

7.商业兴奋点:主入口和主广场等节点部位,需要设置标志物吸引人流,同时具有一定实用功能。北地块北入口广场设置集中绿化景观和LED巨屏,南北地块之间入口广场和北地块下沉广场设置伞状构筑物(时空之花),南区南入口设置门型构筑物和LED屏幕(时空之门)。

8.启动区设计:和住宅项目一样,大型社区商业项目通常也要考虑先期启动区域,我们把住宅和商业启动区结合,把南北区之间的沿街商业切出一部分,形成独栋商业样板区。

立面设计策略:

建筑立面采用现代风格,材料丰富,营造热闹的商业氛围,不同商业产品采用不同立面手法和材料,既统一又各具特色。

1.沿街商业:形成大气简洁的城市形象,强调流畅的水平线条,用浅灰色铝板覆盖层间高度。三层采用印花玻璃做成金色的盒子,提升沿街商业形象。

2.住宅底商:形成连续有韵律的界面,引导人流进入街区,采用折叠形态的玻璃幕墙。

3.独栋商业:形成地域文化形象,做成传统岭南民居风格的商业建筑,采用青砖、灰色涂料、仿木铝型材等材料。

4.样板段商业:需要快速建造和形成鲜明形象,采用三角面玻璃幕墙。

5.北区住宅:形成现代风格公建化立面,与商业统一,采用暖色质感涂料和局部玻璃幕墙。

6.南区住宅:形成高端居住社区氛围,采用成熟的新古典风格。

7.标志物:形成街区的亮点和特色,采用钢结构和膜结构。

商业理念分析:

社区商业,在商业概念里是指零售商店和相关休闲设施的综合体,通常由专业商业管理集团开发经营,业态复合度较高,商品结合的宽度较宽。社区商业不同于传统购物中心所提倡的一站式购物,它体现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模式,更致力于满足高消费、高品位消费者的诉求。与Mall和传统的商业模式相比,社区商业不是简单地将多种业态堆集在一个大的封闭空间中,而是将景观、业态、建筑、功能等各种因素科学地结合在更开放的空间内,更加注重环境和建筑的一体化设计以及客户的体验。

东莞虎门时代广场,作为一个典型的社区商业模式案例,在设计中遵循以下几点:

一、多样化的商业空间

“我会选择一个空间丰富而不是形式多样的建筑。空间一旦形成之后,我也许会努力地创造形式,但我永远不会因为形式而牺牲空间品质。”――文彦

东莞虎门时代广场,规划设计中强调打造多样化的可供驻留的商业空间。在精心打造沿街商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形成内聚的特色商业空间,下沉广场的居中布置,对整个项目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广场四周设计了多条动线,使得广场周边的商铺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商家可以在广场内举办活动,既保证了足够的城市开敞空间比例,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宜人空间,使得这个广场成为了整个项目的商业活力区域。同时,整个项目中采用了多入口,多平台,多连廊的设计手法,以点及线及面,结合丰富的建筑立面设计,结合节点部位标志物的度身打造,结合空间尺度的推敲,营造出多样化的商业空间,更好的契合了社区商业的各种业态和使用功能。

设计过程中对商业动线以及视觉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西侧沿街商业结合基地现有的棕榈树大街和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形成了连续的景观引导界面。南北两个商业地块之间,设置了主入口广场与北地块的下沉广场相串联,形成了双广场的格局。广场内打造标志性节点,构建视觉焦点并吸引人流,与此同时,在项目的北、南、东入口处设置了尺度适合的入口广场,形成人气场。高层住宅底部的商业部分,采用了连续的玻璃折面设计,强化了连续界面的心理引导。

二、生活时尚功能汇集

社区商业模式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购物、社会交往以及文化行为等各种功能的汇集,从而将其打造成为最时尚、最具人气的生活橱窗。对于城市生活而言,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本单元,是体验城市生活的舞台。

本案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了零售、餐饮、娱乐、高端餐饮和高端会所等各种生活时尚功能的引入,通过明快的流线组织,合理便捷的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可以快速自然地将客户拉动到中心的各个层面和各种业态之中,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体验,营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魅力场所”。入口广场及下沉广场内打造的节点构筑物“时空之花”,时尚而又富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结合其独特的抽象花朵造型,加以绚烂的夜景灯光设计,如梦如幻。“时空之花”不仅仅是整个商业生活中心视觉焦点,同时结合了电梯作为竖向交通的载体,内部还可以设置时尚饰品、数码电玩、奶茶等小型铺位,从而赋予其丰富的时尚功能。

三、地域文化的植入

东莞虎门时代广场,在北区商业的中心区域,下沉广场的一角设置了两栋岭南风情的独栋商业,这两栋“老房子”的设计,我们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在设计时从功能出发,在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及建筑符号等几个方面对岭南建筑文化进了深刻的诠释,打造出来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而又富有时代感的风情建筑,目标是“让经典脱胎,重生于当代”。与此同时,我们还对于岭南地区的气候、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以及消费习惯等加以研究,再利用各种建筑语言将其传承在项目设计中,令这个社区商业更加富有灵性。

四、低技平台材料的运用

隈研吾在设计北京三里屯VILLAGE南区时,注意到三里屯的旧建筑使用的都是比较廉价的塑料和板材,并产生了对其加以改造和利用的念头,隈研吾把这个极富挑战的想法付诸了实际,用自然材料,如木头、石头和竹子作为主要的建材,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效果。东莞虎门时代广场设计中采纳了这种理念,大量运用印花玻璃和当地特有的低技平台材料,营造出别具特色的商业可识别性。

东莞虎门时代广场社区商业旨在打造多样化的商业空间,使各品牌因为建筑空间的独特姿态而被赋予别样的、特殊的魅力,建筑空间也因这些品牌的加入而丰满自己的个性。这是一个小型城市,并非仅仅是一个MALL,这里不单是购物空间,也有餐饮、艺术文化,让人们即使不买任何东西,也有兴趣来逛一逛,坐一坐,体验由建筑空间带来的轻松和慰藉。

篇8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景是住宅小区景观品质的重要衡量标准,是人们傍水而居对生命之源的追求。合理的水景设计能调节空间环境小气候,增加环境舒适程度,丰富视线观感,净化周边空气,吸收尘埃,提升住宅小区健康品质。

1.水景形态:

水的形式多样,变化无穷但具有统一性。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欲环绕,欲肥腻,欲喷薄……”,很详尽地描绘了水的多种形态。 水亦是流动的,也可是相对静态的,常温下具有可塑性的,无固定的态势,可通过地形地势及容器的承载来塑造其形态。

1.1 静态水景:

静态水景呈现和谐与统一形态,反映周边日光照射的建筑与景观影像,可作为一个设计的中心。静止的水面加强了景观的虚实对比,纵延景观深度,扩展景观视线观赏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就反映了静态水景与自然环境的交相辉映,借天空景色入庭院之中。

在古代住宅园林中,静态水以山石池(面景)、金鱼缸(点景)的形式展现。在静态池水间点缀汀步、跨设步行景桥,使交通与水景交织重叠,增加亲水感受。将镜面水景引申入岩石洞穴,穿岩而过,形成曲径,丰富镜面水景形态。金鱼缸选用自然材质糙缸,埋或半埋于土中,周围理山石,养鱼而形成水池的缩影,与人更加亲近。现代的住宅景观园林设计中,将山石池及金鱼缸演变为了镜面景观湖面、泳池、小型静态水景,既可作为整个园林的主体核心景观,亦可成为环境氛围的点缀,为销售提供卖点。

1.2 动态水景:

动态水景呈现生命的气息,在绿荫中流动令人产生愉悦的心情,变换的水流运动,带动光与声的变动,带来柔美与活跃的对比,营造变幻的生活场景。摩尔花园通过滴水调节环境音调,巴洛克花园擅长运用带状跌级水系,日本花园运用沙石模拟运动的水流。通过变幻水景的容纳渠道,增强动态流动和声音的效果。

古代园林将动态水景以涧、曲水、瀑布呈现。依借假山地势修筑山涧,模拟自然水溪的跌落回响,陡峭蜿蜒,表达古人对自然山林幽美环境的向往。曲水则是典型的与社交活动结合的人工水景,在石材上凿出弯曲的石槽,上部设置石质喷水,使曲水中水体缓缓流动,招友人小饮于此,吟诗作词附庸风雅。瀑布的营造则是聚水成洼于地势较高之处,在山石之上开口使水流范漫流下,形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场景,体现坐雨观泉之意。现代住宅景观中,动态的水景以人工水轴、流水景墙、喷泉水钵、自然溪流、滴水、人工造雾、跌水、水幕、水雾等形式展现。

2.人与水的关系:

《园冶》相地中提到“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展现古人在筑宅建屋时对悠悠烟柳水岸,澹澹雾缭山川的向往。在水中泛舟观鸟,水岸楼台赏月听箫,胜似仙人瑶池的生活情境。水景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从而带给人们美感,使人赏心悦目。从景观瀑布、到荷塘月色,从面状水景到点状水景,不同尺度的水景都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2.1视觉

上述提到的水景动态和静态的变化,结合环境光折射,给人带来神秘变幻莫测的视觉感受,扩大空间效果。

2.2听觉

动态水景产生的水声,能弱化环境噪音,提升人的听觉感受纯净度,愉悦身心。滴水声使场景空灵,宜运用在小空间。叠水及飞瀑声使场景活跃,让景观环境空间更加灵动。

2.3触觉

直接接触水景会带来凉爽、轻柔的愉悦感受,延伸出旱喷戏水、浅水戏水池及泳池游泳等互动活动。

2.4嗅觉

临近水面或雾状水珠进入呼吸道时,会使空气更加清新,带来清爽感受。

3.水景布局方式

3.1面

面是形态的基底。住区内的景观湖面及景观水池,映衬湖岸风景,使居住区空间更加丰富,构图更完美。

3.2线

线是形态的延伸与串联。利用线状溪流水体,串联分散的景观及建筑空间,增加沿线水景小品与景观节点的趣味性,体现步移景异的园林空间感受。

3.3点

点是形态的基本构成与空间的聚焦。点状水景如喷泉、流水景墙的设置,活跃空间氛围,增加园林趣味。

4.案例分析

4.1镜面的水——观赏水面与功能泳池的结合

泰国Baan Sansuk 住宅小区

Baan Sansuk是位于泰国华欣海滩的一个杰出的居民住宅项目,景观面积1.1613公顷,以“华欣”地域风情为设计蓝本,成为泰国海滨项目的典范。整个项目沿着海滩呈现一个狭长的长龙状,每一边都有2排建筑楼,但是除去沿海的房屋,其他都不能直接看到海景,因此中心的狭长区域建成了一个小区景观点。项目在入口大堂至滨海沙滩之间的中心绿地,设计了230米长的沙滩泳池及景观池,住户不仅可以在里面玩耍,还可以当做天然水上景观来欣赏,达到了水景展示与功能的巧妙结合。

4.1.1功能与空间划分:

水景带贯穿整个地块,形成通往滨海的景观视线通廊,如同将海洋引入到住宅内部,其各处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居民不仅可以把水池当做“景观”来欣赏,还可以下水游泳,尽情娱乐和放松。 将蜿蜒的走道与水景相融合,用弧线来打破建筑生硬的线条,增添柔美的视觉效果。走道会在某些关键点从一头转向另一头,步移景异,让人们在穿过这个狭长花园时,增添几分有趣的体验。

水池带根据功能不同而划分成不同的水池,如:景观观赏池、儿童泳池池、过渡池、按摩池和主体池。

4.1.2地域关联:

项目与所处的地理环境结合,呈现独特的本土泰式景观风情。华欣当地以碧水、巨石而闻名,拥有得天独厚的沙滩条件。它的泰文的意思就是石头,因当地沙滩上的天然巨石而得名。 因此小区内部移入了很多当地海滩的鹅卵石,与环境相呼应,使住户更能体会当地沙滩的特色。 在某些区域,更有选择的布置了一些天然巨石,模仿当地有名的沙滩景观,呈现出令人赞叹的水景效果。

4.1.3岸线处理:

整体岸线呈现柔美的曲线,缓解了狭长的建筑布局空间带来的局促感。在水岸采用无边界的空间处理,与绿化景观完美结合。平台、木、石、卵石、草在带状空间中交织与流淌,丰富整体景观感受。池边嵌入带状卵石滩,呼应滨海沙滩环境。

木平台的深色条纹肌理与白色石材步道的整体感交错,提升了住宅内部投向核心园林间的视线观赏性。利用水景边的木平台,作为日光浴休闲场地,充分体现住区的度假氛围。硬质弧形石材台阶向水中延伸,顺应曲线带状水景走向,缓解池底与岸边步道的高差,丰富景观层次。

4.1.4动态水景:

结合场地高差,设计与整体流线走向契合的台地叠水景观,丰富景观层次,并在其间点缀天然巨石,作为视线焦点。在人流集中的活动场地周边设置柱状喷泉,使园林景观氛围更加活跃。

4.1.5小品:

水中树池采用现代的曲线简约形态,与整体景观流线相契合,其白色材质与铺装色彩呼应。水畔家具同样采用曲线造型,材料色彩与铺装的木纹相呼应,形成景观整体形象的统一与协调。除了立体的白色水中树池,也嵌入下沉树池,使树木犹如从水底生长出来一般。

4.2点状的水——散布的景观焦点

案例:中邦城市雕塑花园

中邦城市雕塑花园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一个拥有5000多户住宅的居住区的中心,占地仅0.6公顷。其景观设计目标是创造一种艺术、景观和建筑设计的创新模式,使密集的城市生活可以持续发展。 点状水景设置,是有限的造价下的理性选择,规避大水面的后期维护。

景观设计通过三个不同的花园场景,结合三种不同形式的点状水景,诠释城市和自然之中的动态景观。

4.2.1 黄埔抽象花园——玻璃喷泉

花园周边的河流洪水期会漫上河岸,花园模仿河水季节变幻,建筑2.5米高的不规则墙面玻璃喷泉,形成广场的视线焦点。玻璃纹理的变化的层叠,使水在下落时飞溅水花,形成灵动的肌理。在广场的周边设置座位,可观赏此叠水玻璃景墙。

4.2.2 认知花园——简易喷泉

认知花园相对较为安静,是居民冥想放送的场所。设计简易的喷泉,结合周边种植及砾石,传出较轻的声响。

4.2.3 天空花园——锦鲤池

篇9

“景观设计”一词舶来与西方,景观最早的概念是作为城市景象的概括,“景观设计”的词语来源于描述耶路撒冷皇城的壮丽景色,随后“景观”的概念发生延伸,概念从城市扩展到乡村,随着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土地开始由生存价值向使用价值转化,城市化的景观理念开始向乡村扩展,乡村成为城市的附属,景观自此成为一体的系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环境开始恶化,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民众的审美意识,开始由欣赏城市转向爱恋田园。此时,景观设计学应运而生。

2 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在西方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正在讨论的新现代主义思潮的席卷后,对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包含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设计思潮变迁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西方景观设计观念流派繁杂,风格派,解构主义,结构主义与现代主义平行存续,奠定了现代建筑艺术多种风格发展的现实脉络。

工业革命以后,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席卷了建筑设计领域,成为了建筑设计新潮流。中国由于历史原因,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才开始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而当古典风格被欧洲废弃,启用现代主义代替以后,古典主义却以更加奢华的形式出现在中国。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跨越了技术与科学的层面,综合考虑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定位,后现代主义思潮终于在近年影响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新后现代主义思潮突出了景观设计的优势,当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90年代被提出以后,中国的设计思潮终于由纯粹的设计思潮转向实践。

3 景观设计在中国遇到的问题。

1)侵略式的城市化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城市化进程的自然发展规律,由于在城市化扩展的进程中积累单薄,不少城市在扩张的过程中并没有缜密的规划和相关的景观设计,于是留下了剧烈的后遗症;2)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很多基层政府并不深入思考自主进行景观设计的意义,中小型城市盲目跟风大城市,“城市大克隆”导致不少城市雷同;3)在国外景观设计理念统统涌入中国以后,纷繁复杂的设计理念,风格流派充斥着中国的设计消费市场,如何在纷繁的理念里寻求到自己的景观设计理念,是每个中国的景观设计师要对应的问题;4)城市缺乏因地制宜的设计规划,盲目追求城市规模,高估辐射能力。

就以上海为例,在浦东新区建设发展抵达一定规模之后,又集中推出了康桥,航头,新场,宣桥,惠南五个镇作为卫星城作为新的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的兴起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变文化和娱乐方式,成为城市的新名片。但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城市综合体在建设初期并没有对本地市场进行分析和调研,照搬其他城市成功案例,最终导致招商待滞,运输困难。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

景观设计在中国遭到“壮志难酬”尴尬局面。不少城市在建设时往往只追求见缝插针式的高楼建设,套用既有建筑方案,尽可能大的压缩建筑成本,造成了城市“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希冀传承中国绚丽繁复的建筑样式,就有必要在观念上摒弃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影响,让建筑重回建筑本身,需要推行以下措施。1)要在追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兼具当地客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提高作为景观设计的融合性;2)大型城市在作出城镇规划的同时,要兼顾辐射到的中小型城市,拓展中小型城市的建设空间与景观设计思路,避免中小型城市盲目跟风;3)在国外景观设计理念以倾销式的方式涌入中国后,主管城镇规划的机构要保持清醒的认知,以促进中国城市形成自己的景观表现风格;4)城市要因地制宜的规划,切忌盲目追求GDP增长。

在规避城市发展规划常见问题的同时,只有积极的发展中国的景观建筑规划的综合性适应能力,才能为“创造属于自己韵味”的城市提供发展的道路。1)注重景观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性。皇城的恢弘大气自然要区别于江南水乡的灵秀轻盈,西北重镇的豪放阔广也一定区别于巴蜀平原的精致潋滟,在进行城市化进程建设同时,要柔和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与居民文化特色,顺应北京城墙的雄伟壮丽,江浙温婉的浪漫闲适,只有贴近当地居民生存生活方式的建筑综合规划,才能维持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景观建筑设计;2)要注重景观与当地气候的融合性。中国的气候类型总共划分为五种,分别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在进行市政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因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给建筑物带来的影响,例如:中东地区风沙强劲,住宅多没有窗户,美国广阔的密西西比平原,居民不光拥有自己的住宅,还可以拥有广阔的草坪。3)要注重景观与地理条件的融合性。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的今天,自然界依旧有人类不可抗拒的灾难与地理变化存在,除了不可预知的自然灾难与地理变化,日常生活中的地质原因,也是景观设计中需要融合的重要议题。例如:在地震高发的日本,居民的住宅多使用木质结构,水城威尼斯因多以水道代替马路,就制定出一系列行船准则。

4 结论

篇10

高层住宅的外空间主要是指高层住区范围内的户外用地,主要包括住区大门、道路以及住宅间距空间。这一空间是居民进出高层住宅的必经之地,其中住宅间距空间是为住区居民提供群体交往的重要空间。但由于高层住宅受日照间距以及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影响多采用较为单调的规整行列式建筑群体布局方式,缺乏适度的领域限定要素,致使这一空间开敞性很强、领域感较差。

2.高层住宅内公共空间的缺失。

第二个问题是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严重缺失,首先作为高层住宅内主要交通性公共空间的电梯、电梯间是住于同层居民见面比较频繁的区域。调研发现这一空间往往面积较小,光线昏暗,当交往行为发生时人们会明显感到不快和拥挤,不可能进行正常、友好的交往。再次,高层住宅内除了交通性的电梯、过道外很难再找到可供交往的公共空间,居民的公共交往行为形式也受到了限制。

3.高层住宅户内外空间的过渡层次的缺乏。

多数高层住宅都是由户外公共空间突然进入狭窄、阴暗、局促的底层门厅和竖向交通的电梯、侯梯厅,显然缺少由外到内,由公共性到私密性之间的空间层次,经过这里的人们在这些狭窄、阴暗的空间中由于缺乏安全感、领域感,不愿在此过长时间的停留,致使这一空间失去了发展成为高层居民交往场所的可能性。

二、对于改善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设计的建议

1.针对高层住宅外空间的过渡开敞的问题

可尝试创建具有领域感、内向性的住宅外空间,具体来说:

(1)高层住宅底层商业裙房的围合

结合人的尺度,可以考虑把高层住宅建筑底部数层进行整合形成领域感较强的围合空间。这既有利于在此活动的居民领域感和认同感的提升,也有利于减少住区外由交通、噪音、灰尘等对居民活动带来的影响,提高居民在这一空间进行活动的质量。另外为了增加居民在这一空间停留的时间,促进交往行为的产生,可考虑通过功能置换在住宅底层空间植入一些如超市、餐饮、茶室等商业元素。

(2)高层住宅群体的围合

除了底层商业裙房的围合外,还可仿效传统合院式民居采用住宅群体围合的方式。考虑到高层住宅建筑体量上的特殊性,不宜采用过于封闭的围合方式,以避免过度围合带来的通风、采光的不足以及过于压抑的感觉。这种建筑群体围合的好处也也很明显,一方面提高了建筑的容积率,另一方面也易于形成住区内部独立、安静的环境氛围。为了降低围合带来强烈的压抑感,可考虑在住区内通过自然园林景观的设计来弱化建筑体量,美化住区环境,提高这一区域的利用率。

2.针对高层住宅居住空间内部公共交往空间不足的问题

可考虑在高层住宅公共空间设计时增设高层住宅内共享院落空间来丰富高层住宅内空间的公共交往活动。具体来说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增设立体院落

高层住区其高容积率的特殊性仅仅依靠地面的户外公共空间显然难以满足人们对户外活动需求,而住宅内又缺少可供人活动的公共空间。为解决这一矛盾,可考虑将院落空间向纵向发展,将人口规模进行竖向分解,使不同标高的院落共享空间所容纳的使用人群控制在其有效交往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高层住宅内部增设立体院落,并在院落中加以绿化,及健身、娱乐等功能的相应的一些服务设施,来满足居民公共交往活动的需求。

(2)改进同层住户的共享空间

原有高层住宅同层相邻住户间的交往受限于狭窄的公共走廊,使得原本丰富的邻里活动大大减少。对于这一空间的改进其实并不困难,这主要得益于其同层水平向的布局方式。在低层住宅中,我们常可以见到水平向布局由正厢结合产生的共享院落,既有利于良好邻里关系的形成,又不影响各住户的私密生活需求。

3.针对高层住宅缺乏户内外空间过渡层次的问题

可在高层住宅设计时考虑将人流比较集中的住宅底层空间、楼电梯间作为设计的重点,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底层架空作为户内和户外的过渡空间

将建筑底层架空的设计案例在现在建筑设计中并不少见,把这种经验借鉴到高层住宅中,将住宅底层全部或部分架空作为户内外的灰质过渡空间(兼具室内、室外双重空间属性)并适当的引入绿化、休闲设施、以及部分小型商店、餐饮等使其成为居民活动的重要场所。居民经由此处入户,在获得平稳的心理转换的同时,也感受到丰富的回家体验。

(2)楼电梯间

高层住宅的楼电梯间作为室内外的重要过渡通空间,如何能够改善其压抑局促的的问题是该区域设计的重点。在这一空间设计时我们可以考虑将电梯间外置以通透的形式向户外院落空间开敞,这样可以较好的引入自然的光线,在电梯的使亦可欣赏到户外优美的自然风景。

(3)空中廊道

在建筑与建筑低层区之间设置空中廊道,廊道空间作为高层建筑的横向交通空间,大大的增加了居民横向活动的空间范围,可较好的促进居民交往行为的产生。廊道使高层建筑得到一个内外交接的过渡区域的同时,巨大的建筑体量感也被消弱。

篇11

1.概念阐述

“街巷是一种小型、密集和狭窄的开敞空间,为居民提供就近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它将是城市里文化创造性最强的空间。”在这种类型的公共空间中建筑的各种特性决定了公共空间的活跃程度。E. Relph,M. Crang 和Norberg-Schulz等人认为场所特性是人们在一定时间跨度内共享体验的一种归属感,这是从心理学和经验角度出发提出的概念。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很大一部分建筑的使用年限虽还未到,但其现有状况已难以满足现代的发展需求,所以对旧建筑的改造设计越来越多,这是城市发展对旧建筑的一种态度,建筑在街巷空间内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理念阐述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约翰•西蒙兹先生说:“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一种体验”。城市中的建筑是人“穴居”的场所,建筑是人赖以需要的。当一座没有生命的建筑首先包含了设计师的情感,建筑存在于城市街道中,建筑的色彩,所围合的空间给人的不同感觉等,都使得城市街道也有了情感。在后期的建筑更新过程中,其外部形象就是我们要回馈建筑本身的,要怀着这样一种心情去做设计,赋予建筑新的活力,当然这里不是指建筑设计之初的整体性结构设计,仅仅指在其现有基础上的改造,芦原义信的建筑“第二次轮廓线”给了我们设计的侧重点。

这是人―建筑―街巷―人―建筑的情感巡回,这是本文所要首先表达的建筑和街巷和人的关系。以一则实际项目为例来进行思考,从空间处理、色彩搭配、历史元素、人为干预等因素,立足于注重普遍受众的视角来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3.现状分析

案例位于徐州市的中心地块,是城市主干道连接户部山历史街区的小街巷,作为与城市主干道垂直的小街巷,涵盖了住宅、办公、商业、住宅等多种功能于其中,其尺度较小但功能丰富、人流量较大。小街巷注重人行。人行其中,使用功能之外所拥有的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情感,是人于街道所得。

4.改进方案

4.1空间处理

现代空间有一种划分方法:分为知觉空间、实体空间、生产资料的空间等,空间中一个范围的划分不仅仅是地面上的,以人体的尺度来分析空间,头顶、身体周围、脚下都会有带给我们空间划分感的形体。

案例中有的建筑是一层为店面,二层及以上是有阳台的住宅。人在其下行走,头顶有庇护,会有一种归属感,归属感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有一种安全、被保护的感觉,从实用的角度,可以挡风遮雨。那么逆向思维,面对有店面的小街巷空间强化这种庇护的感觉则是营造、维持氛围的一种设计手法。具体到设计中可以通过店招伸出的尺度、植物的枝叶和建筑衔接、遮雨棚等来实现。城市是针对大多数人使用的,所以应该是平和的,在空间处理中这种被庇护的感觉是要着重刻画的,同时采用的手法也应是实用的。竖向的身体周围的这片空间,庇护感在可以行车的街巷尤其明显,大尺度的街道大多都会设置围栏保护行人,但是针对小街巷,行人会不得不考虑躲避车辆的问题,但是通过抬高的人行道一般即可以解决,再高一点的就是花箱、树池、小栅栏等,脚下的铺装通过不同的材质、色彩的变化也可以有场所分隔的心理作用。这些都是比较简单易行的手法,即隔断产生距离感,距离感产生安全感。

4.2色彩搭配―色彩背后的面孔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每个历史阶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代表性的色彩,或者说是主色调。

世界各个民族、地区对色彩各有所好,这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色彩和材质的结合构筑了人

的文化认知,这种认知已不仅仅对于建筑,已渐渐蔓延到视野所及的各个设计领域。但是现

在普遍存在一个文化同化的现象,不论何地想到古文化结合现代设计都喜欢用一种颜色:赭

红色+灰色,这是一种泛泛的文化,颜色固然让人联想到历史气息,但是灰色的古建筑较常

见,是因为石头是灰色的,这是材质原本的颜色,这种使用既稳重又实用,因为当时受技术与权位的限制,所以色彩的运用受到局限,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对色彩的感觉不如古人强烈。

色彩搭配中包括色彩和材质,色彩更注重视觉,材质注重触觉,虽然好些材质我们是触

摸不到的,譬如建筑高处。但是它能够透过视觉带给人触觉的感知,这是我们长期生活的条件反射。我们拥有成熟的色彩使用技术,却常常喜欢模仿别人,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常常被要求设计方做明清风、民国风,设计出来的常常是灰色的,这是一种次文化,不代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色彩不是只有这些,色彩斑斓渐渐被去色被城市设计霸权所侵占,城市模式化、灰化,文化会有断层。

右图是案例之一的建筑立面,设计方要求明清风格,但是针对其现状有崭新的学校,考虑到一条街道应有历史渐变的风格,不应不考虑其现状而整齐划一,在色彩上采用饱和度较低的色彩,注重古朴又不失对现代建筑的尊重,下图右侧建筑靠近历史街区,故而延续古建风格,但是左侧的建筑是学校,通过对其完好现状稍作改动,增加其古朴味道,过渡到城市主干道。

4.3设计细节

案例中街巷设计要求中被定位为明清风,在做这样的小街巷的时候虽然是要和周围的历

史街区相呼应,但是现状有些建筑现状非常好,有的建筑是新建的学校,在方案中是应该要

坚持分别对待的,而不是全部改造成明清风,设计细部的刻画是主要体现其与户部山历史街

区呼应的主要设计手法。

历史元素包括建筑本身的建筑年代,还包括建筑外观的历史味道,这就是建筑改造中的

一个元素。除去保护历史建筑,有时候为了营造古韵的环境氛围而进行的立面设计往往要加

入历史元素。目前的手法多是将现代材质与历史形状结合、色彩与历史符号相结合、历史元

素重组等手法,但是有更多的手法期待我们去创造,这将是一个大的话题。上图展示了案例

中的设计细节。

5.人为干预

人为干预包括一个可行性因素在其中,实际项目中造价、安全性等是设计者在改造设计

中应该着重尊重的,然而一个项目中甲方、领导意愿必然是会出现的,它相当大一部分上限制了设计工作者的设计手法,最后出来的效果往往是经过多次修改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方案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一个对实施资金、环境现状更为了解的决策者对方案是可以起着良性引导的作用,我们的实际项目要避免的就是设计和施工的巨大差异,一个好的项目的完成应该是设计方、施工方、城市建设者这3者的良性协调、交流的产物。一个城市的市长、区长等等都应该将自己看做“建设者“,以强烈的责任心理性地对城市建设持谨慎态度,我们拒绝城市设计霸权。

篇12

1建筑项目概况

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佛山市保利公馆四期住宅项目,该工程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建筑主要应用材料为混凝土、钢筋、钢材、砖、玻璃等。在绿色建筑设计环节中,以绿色低碳为理念,将低碳技术、现代科技与生态景观有机结合,以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在建筑项目管理中,充分的应用全周期的 BIM 技术。在建筑顶部采用的是混凝土楼盖,地面以上都为双向板楼盖布置,部分建筑园区内部设有多个小型建筑模块。这样的设计模式虽能满足建筑需求,但对结构楼板的削弱化比较严重,且存在着平面凹凸不规则的情况。

1.2 工程重点与难点。该工程在实际设计环节中存在着两个设计难点:(1)建筑绿色设计方面的问题;(2)建筑材料、能源节约方面的问题。

2房地产住宅项目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2.1 BIM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下的绿色建筑设计。BIM 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对项目进行建模分析,BIM 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使建筑项目能实现最大化应用。实现绿色建筑设计是多个部门共同协作结果,BIM建筑信息模型能针对该工程的各部门进行模型应用。绿色建筑设计包括定量分析计算,将工程设计周期降低,对项目成本进行综合化的控制。在房地产住宅项目建设中应用 BIM 模型与相应的软件,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 BIM 建筑信息模型相互结合的软件有 :Ecotect、STAR-CCM+,这些软件在模型应用中能直接计算出参数,确立项目设计标准。

2.2 绿色建筑能源的应用。住宅建筑比较耗能,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项目设计中的重点。建筑朝向的设计与建筑节能息息相关,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的需要对建筑朝向进行调整,使建筑整体角度与当地的主导风向形成最佳角,确保民用住宅建筑在风力作用下获取到大的风能。这样既能降低高层建筑所面临的风荷载,还能减少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风机的使用数量。

2.3 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良好的建筑材料也会提升建筑项目的环保性,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研发出很多环保型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符合绿色建筑设计需求。在本文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将绿色建筑材料应用到建筑外墙中,一方面能有效改善建筑外关,另一方面还能避免建筑外墙材料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新一代的住宅建筑材料主要包含了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目前,新型的墙体材料是指用混凝土、水泥、砂等硅酸质材料,有的材料中掺加炉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该种材料具有保温性、隔热性、节能性,在房地产住宅项目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保护环境。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逐渐研发中,纳米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稀土技术、光催化技术、气凝胶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被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这些技术都能有效提升房地产住宅建筑项目的质量,属于科技化绿色建筑技术,在提升房地产建筑项目的高附加值基础上,实现房地产住宅施工材料的功能化。

2.4 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是建筑设计的核心任务。在建筑项目设计环节中,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缓解电网压力,降低建筑群的耗电量。对建筑项目而言,电气方面的设计是重点内容,应用电气节能技术,能从根源上降低建筑内部电力系统的损耗。在实际电气设计中设计者应该明确,建筑物是核心的供电系统。为实现电网中的电能平衡,需在配电网中采取无功补偿的方式。此外,还可采用滤波器,降低电气系统的电能损耗。

2.5 建筑项目节能分析。在房地产住宅建筑项目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当实现项目的节能设计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节能评价。良好的建筑节能评价能够为建筑项目提供一些建议,并且促进项目设计。具体的评价内容包含了几下两方面 :(1)节能指标确定 ;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一级指标中,主要包含的指标有 :建筑与围护结构、供暖,通风与空调、照明与电气、能量的综合利用 ;(2)需要进行节能技术的选择,如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遮阳、光导纤维利用等方面,借助 BIM 模型分析其实际应用,在建筑节能中应用高效暖通空调设备、高效照明设备等,对项目技术应用进行整合。

3结束语

在环境恶化、能源紧张的背景下,进行房地产住宅项目设计,需要尽可能的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技术,通过对建筑材料、建筑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绿色改造,提升房地产住宅项目的质量。在本文中通过对于实际建筑项目的分析,明确绿色建筑设计中需要建筑方对建筑设计方法选择、建筑材料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绿色建筑设计项目分析环节中,首先需要从总体上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应用,如,BIM 技术的应用。其次在科技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应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篇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房屋建筑的居住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住宅小区不仅要满足人们的日常居住使用要求,还要具备较高的环境质量以及丰富的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城市小区,可以适当的增加小区水景,在丰富小区景观的基础上提升土体资源的利用价值。

1住宅小区水景的价值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择水而栖的传统,水和人们的居住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使水景设计成为奢侈,小区水景设计的质量不高。水不仅可以改善局部微环境,提高居住质量,还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首先,水体生态价值较高,水体不仅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还可以增加大气环流的速度,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其次,水体可以形成城市开放空间,开拓视野环境,丰富城市景观。此外,城市小区住宅水景设计也是现代生活品质的体现,与水为邻,可以增强生活的品位和品质。

2基于生态理念的住宅小区水景设计

(1)小区水景设计应坚持的原则。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住宅小区水景设计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提高水景设计的质量。首先,进行整体布局,小区水景要和城市景观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相适应,对原有的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保护,尽量保持原有洼地和河道的形态,对地形进行合理的利用。水景布置要和周围的建筑相结合,注意建筑群体和水景的协调,实现水景的动静结合和有聚有分。其次,小区水景设计要以人为本,设计者要针对性的选择水景的形式,实现看景和用景的并重,在增强公众参与性的基础上确保居民的安全,做好水景防护标示。再次,水景个性设计要和整体的景观相一致。小区水景设计要确保因地制宜,避免标新立异和刻意模仿。此外,设计者在水景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尽量实现水体的自我调节和净化,提高水景建设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加强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水景面积的确定。在坚持水景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人员要对住宅区的水景面积进行确定,水景面积要根据小区年均蒸发量、雨水径流面积、年均降水量、日均补换水高度来确定,设计者还要综合考虑气候以及季节的影响,对住宅区的自来水用量以及中水量进行计算,确定住宅最大的水景面积。在确定最终的水体面积之后,水体面积较大的地区可以设置建筑、桥堤或者是种植植物,利用视线变化来增强水体的整体效果。对水体面积较小的水景则可以适当的增加小型喷泉或者是浅水池和小渠,营造轻松活泼的住宅环境。

(3)雨水和中水的处理利用。在小区水景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原有水资源的利用,还要充分的挖掘自然水资源,对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雨水进行充分的回收利用,建设小区水景环境。雨水和中水的利用需要较高的技术手段,设计者要加强对先进案例的分析,可以将雨水排入市政管网,按照隔栅、沉砂池和过滤池等步骤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通过蓄积池来实现水景水体用水要求。设计者要按照两日补换水高度来进行蓄积池面积的确定,蓄积池还要和中水处理的管道相连接,在蓄积池中雨水较多时则可以减少中水的处理。设计者在确定蓄水池面积的同时还要对注意泄洪措施的采取,实现水景水体的循环。中水作为水景水体则首先要进行消毒处理,在过滤和消毒之后再加以利用。

(4)水景绿化生态功能的增强。在小区水景设计的同时,还要适当的增加植物,实现植物功能和水体功能的整体发挥,减少空气的污染,增加制造氧气的功能。设计者可以结合小区的环境和整体设计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植物,在丰富植物种类的基础上注意季节植物和色彩的搭配,突出水体水景高低错落有致的感觉,丰富小区水体环境。

(5)设计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首先,设计者要提高水景的亲水性,避免居民难以接近小区水景,阻碍人们亲近水体,阻碍水景功能的发挥。设计者可以在安全提示和增加台阶的基础上提高亲水性。其次,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可以适当的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充分发挥人们的想象力,让人们感觉到水景的存在。再次,设计人员还要在突出水景个性设计的同时将水景的个性融入到建筑的整体性之中,实现建筑和水景的协调。

3住宅小区水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形式和轻内涵。小区水景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和水景的协调性,提高水景的生态性,还要加强对水景形式的设计,增加建筑的内涵。在水景设计的过程中,要避免水体渗漏,对水体进行充分的维护。设计者要在注意工程造价的基础上对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对雨水和中水进行充分的利用,增加景观小品和绿地的作用,避免突出水景个性的同时忽视了水景和建筑之间的协调。

(2)加强后期的维护。小区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小区的自然环境,通过增加人工湖来增加亲水性,实现水体的自然循环。在水景设计的时候,要对水景的总体造价进行考虑,避免过多的使用水电资源,造成水电资源的浪费。小区规划者还要加强水景后期的维护,避免水体资源的污染,造成水质的变坏。此外,小区设计者和规划者还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加水景的观赏价值。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还要派专门的人员进行水景的维护,避免杂物的滋生,重新治理只会增加业主负担,水景保护要加强预防,整体上提升水景的观赏性。

4结语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城市中的人口逐渐增多,人们对居住的要求日益提高。住宅小区设计者可以因地制宜的进行小区水景设计,提高小区环境质量,丰富小区景观。在小区水景设计的时候,要坚持生态理念,依靠绿色植物来起到改善环境、创造景观和调节气候的作用,整体上提升小区水景设计的质量,为人民休闲娱乐提供好的去处。

参考文献:

[1] 李红蕾.住宅区水景设计反思与水景生态设计构想[J].山西建筑,2010(14).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